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时间:2019-05-14 01:0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篇: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精选范文: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2篇)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区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 xx年12月22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雄伟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目标,全面概括、内涵丰富,要做的工作涉及“三农”的方方面面,可谓任重道远,任务艰巨。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以点促面,分步推进。民主管理是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全面推动我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农村各种制度的基础,同时也是全面加强我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委凝聚力、号召力的根本措施。

一、明确目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前几年,我区农村经济在长足发展的同时,各种矛盾也相继出现,群众上访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x,就必须以更扎实的工作、更有效的措施,坚定不移地加强村(居)民主管理,全面推行村(居)务公开。各村要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社区服务中心电子显示屏、电脑触摸屏、新闻媒介及版报等载体公告,建立固定的政务公开栏、财务公开栏,编印宣传材料、小册子等形式,把确定公开的事项和内容向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公开。做到既严格保守国家秘密,又达到政务公开的目的。

二、解放思想,进一步扩大村(居)公开内容范围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市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农村深入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制度,保障村民的监督权,大力提高村(居)务公开的水平,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促进城乡三个文明建设,我们就必须进行村(居)务公开。政务公开工作的重点是除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必须保密和不适宜公开的内容外,凡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法定权利相关的事项,以及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实行公开。对暂不宜向社会公开的事项,也要向上级机关工作人员公开。

三、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村级管理水平

(一)规范村级财政管理,完善积累机制。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基础上,对集体资产的占有、经营及日常管理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强村提留的收取和管理,对农田、渔塘、山林、滩涂等,要按承包合同按时收缴承包金。集体土地征用所获得的土地补偿费等收入,除青苗补偿、地面附着物补偿、劳动力安置等费用可分配到农民外,其他所得一律作为村集体收入,不得平分到个人。

(二)加强村级财务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村帐镇管,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漏洞。规范和完善村财务公开制度和做法,特别是一些集体经济收支行为较多的村,要在增加村财务公开次数的同时,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对村主要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要进一步健全村民理财制度,定期对村财务实行检查监督,公开监督结果。要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制度,实行重大事项由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一事一议,尽量避免决策失误。

(三)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对村级的各种债权、债务和担保金额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对清理出的不良债务等多种途径进行有效化解,对现有的经济担保,要办好资产抵押等担保手续,降低风险。坚决制止新的不良债务,杜绝盲目为外单位和个人提供经济担保。兴办各种公益事业要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未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不得轻易举债兴办。

四、加强领导,确保村(居)务公开快速健康发展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村(居)领导班子必须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充分发挥村(居)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承担起政务公开的职责任务。

(二)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规范的村级组织。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形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村委会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村党组织的根本任务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建设,团结和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村委会要切实承担起村民自治组织的职能,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三)加强对村(居)委干部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村干部掌握常用法律等知识,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2篇)]篇一: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强村务公开和基层民主管理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

和基层民主管理

近年来,各级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作为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阳光工程”来抓,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解决。

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存在问题。

1、公开不够深入和规范。一是公开时间不及时,对公开的事项不按规定时间进行公开,有的一个季度或半年多才公开一次,公开时间间隔太长;有的随心所欲,啥时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有的只在上级检查时才公开,平时无人问津。二是公开形式单一,仅限于公开栏的形式出现,不便于让大多数村民群众了解知悉村务;有的把公开栏建在不便于群众光顾的地方,群众难以观看监督;有的村对公开栏缺乏管护,风吹日晒雨淋及人为损坏严重,难以使用。三是公开内容不完整,有的只公布数额较小的费用,对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重点”等问题遮遮掩掩,避重就轻;四是公开程序不严谨,有的只公布了办事结果,缺少法定的程序,未按程序通过民主理财和审查,使村务公开缺乏说服力。

2、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目前,一些基层组织没有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未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形同虚设。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作用发挥不够,监督作用流于形式。

3、轻视公开后的反馈。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视公开的形式,而轻视公开后的情况收集和处理,有公开无落实,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认为公开了就万事大吉。尤其是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该正面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整改解决,能拖则拖,有的还冷言相讥,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大局。

二、新农村建设应抓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推进继承民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1、深化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认识。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要求和标准,让乡村干部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做到勤政廉政,切实解决怕公开、担心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同时,广泛深入地宣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解决群众不关心、不参与、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等问题,为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2篇)]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乡村干部的培训,使乡村干部全面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具体的操作程序,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自觉养成尊重农民意愿、办事透明公开的工作方法

2、整合部门力量,加强指导督办。县、镇村三级要结合实际,利用新农村建设县、镇派驻新农村指导,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强化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切实解决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促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各镇、村及相关部门要着力在规范化公开和真公开上下功夫,实现村务公开更加真实、及时、全面。民政部门要全方位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指导和监督,从政策上引导其走向规范;经管部门要重点清理审计村民反映强烈,历年财务管理混乱村的财务,还老百姓一个明白,保障老百姓对村级财务状况的知情权;纪检监察部门要重点控制滋生乡村干部腐败的源头,教育和引导乡村干部自觉保持廉洁反对腐败的自律性,从源头遏制腐败蔓延;组织部门要重点协调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真正使两套班子协调运行,同心协力搞好村级经济发展,加快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同时,县、镇应按照村务公开的具体要求,设立村务公开专项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帐储存、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并将村务公开纳入县、镇,村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考虑。

3、坚持原则标准,规范村务公开。一要规范公开内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农村改革发展实际,对集体“财务收支,土地征用各项补偿收入,土地和集体财产的承包、租赁及收益,公共基建项目的投资方案和资金使用,年度工作目标执行情况和有关人员的补贴,涉及村民利益、强农惠村农政策、民普遍关心的其它事项都应逐项公开,让村民群众明白。二要规范公开程序。根据公开内容性质,凡需要村民知悉的事宜,按照事物发展先后顺序,都应一一让村民看清、看懂。如村财务收支帐目,既要让村民看收支票据、所记帐目,又要让村民看收支数额和用途,让集体有一本实事求是的文字帐,让村民有一本心里亮堂的明白帐。三要规范公开时间。按照有关规定,对凡需要村民明白的村财务收支等内容和群众比较关心的事项至少每月公开一次,让大多数群众知道。四要规范公开形式。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公开,应根据公开内容的性质决定,重视和加强阵地建设,采用灵活多样的公开形式。凡需村民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的重大事项,应提前通知村民,定时召开有关会议讨论决定,并及时公开结果。对于向村民宣传性的事项和经常性需要村民知道的内容和事项,可采用书面张贴的形式在公开栏内公开。

4、完善制约机制,强化监督管理。首先是加强和完善党支部对村委会的有效监督。其次是加强群众对村委会的监督,通过村务公开监督、民主理财小组、民主议事小组,民主评议村干部和村委会,定期向村

民大会报告等方式,对村委会进行全方位经常性监督,避免村委会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失误。确保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三是加强村级配套组织对村委会的监督,使其更具有针对性,促使村委会及时、认真地解决工作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二: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民主管理的建议

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民主管理的建议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的重要条件和切实保障。多年来,我县广大农村认真贯彻落实《村委会组织法》,村委会自治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效。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民主权利观念和民主意识淡薄,民主管理有“过度自治化”的现象,村民自治有的内容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村委会擅自做出不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决定或随意增加村民的非法义务;民主监督中存在形式主义等。

建议:

一、严格执法,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指导村委会开展自治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对违反《村委会组织法》,侵犯村民利益的行为要及时查处,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促进村民自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转变观念,改进农村的管理方式。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引导村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正确指导和帮助村民开展自治工作。乡镇部门工作人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改进政府对农村管理的工作方式、方法,依法履行职责。村民自治虽然是农民自己的事情,但政府主动推进是村民自[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2篇)]治规范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发展教育,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的民主政治实践,它的运作与村民主体的思想文化状况密切相关。目前,我县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村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对村民自治运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村民的文化思想水平、民主素养和政治参与意识,是保证村民自治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必要的前提。

四、保驾护航,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要在新农村建设中促进民主管理进程,就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使村委会自治运作中的民主管理与法律化、制度化相匹配。

第二篇: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区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

XX年12月22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雄伟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目标,全面概括、内涵丰富,要做的工作涉及“三农”的方方面面,可谓任重道远,任务艰巨。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以点促面,分步推进。民主管理是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全面推动我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农村各种制度的基础,同时也是全面加强我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委凝聚力、号召力的根本措施。

一、明确目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前几年,我区农村经济在长足发展的同时,各种矛盾也相继出现,群众上访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X,就必须以更扎实的工作、更有效的措施,坚定不移地加强村(居)民主管理,全面推行村(居)务公开。各村要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社区服务中心电子显示屏、电脑触摸屏、新闻媒介及版报等载体公告,建立固定的政务公开栏、财务公开栏,编印宣传材料、小册子等形式,把确定公开的事项和内容向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公开。做到既严格保守国家秘密,又达到政务公开的目的。

二、解放思想,进一步扩大村(居)公开内容范围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市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农村深入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制度,保障村民的监督权,大力提高村(居)务公开的水平,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促进城乡三个文明建设,我们就必须进行村(居)务公开。政务公开工作的重点是除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必须保密和不适宜公开的内容外,凡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法定权利相关的事项,以及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实行公开。对暂不宜向社会公开的事项,也要向上级机关工作人员公开。

三、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村级管理水平

(一)规范村级财政管理,完善积累机制。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基础上,对集体资产的占有、经营及日常管理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强村提留的收取和管理,对农田、渔塘、山林、滩涂等,要按承包合同按时收缴承包金。集体土地征用所获得的土地补偿费等收入,除青苗补偿、地面附着物补偿、劳动力安置等费用可分配到农民外,其他所得一律作为村集体收入,不得平分到个人。

(二)加强村级财务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村帐镇管,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漏洞。规范和完善村财务公开制度和做法,特别是一些集体经济收支行为较多的村,要在增加村财务公开次数的同时,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对村主要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要进一步健全村民理财制度,定期对村财务实行检查监督,公开监督结果。要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制度,实行重大事项由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一事一议,尽量避免决策失误。

(三)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对村级的各种债权、债务和担保金额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对清理出的不良债务等多种途径进行有效化解,对现有的经济担保,要办好资产抵押等担保手续,降低风险。坚决制止新的不良债务,杜绝盲目为外单位和个人提供经济担保。兴办各种公益事业要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未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不得轻易举债兴办。

四、加强领导,确保村(居)务公开快速健康发展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村(居)领导班子必须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充分发挥村(居)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承担起政务公开的职责任务。

(二)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规范的村级组织。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形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村委会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村党组织的根本任务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建设,团结和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村委会要切实承担起村民自治组织的职能,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三)加强对村(居)委干部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村干部掌握常用法律等知识,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

第三篇: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包俊洪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前不久公开发表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最近,本刊记者就如何理解和贯彻执行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采访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记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我们党和国家以前的文献中也曾多次出现过。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怎样理解中央提出这一要求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现实意义?

陈锡文:这次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对以前概念的简单重复,而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思路看,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指导方针更明确。从背景看,是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生产力持续发展和农村经营体制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提出来的,发展起点更高。从目标看,这次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工作布局更全。从方式看,这次明确要加大国家投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扶持力度更大。在中国,要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当然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既把它作为一个长期发展的方向、又把它作为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任务,这主要在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有这样五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国农业的基础还不稳固,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我们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和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但是必须看到,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一些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没有消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搞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的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

第二,城乡差距呈扩大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中国是人口大国,且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这样的国情决定了要真正消除城乡差距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城乡差距呈扩大之势。2005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 ∶ 1。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与城市的差距更大,这是影响农民素质提高的重大制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第三,已经初步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正日渐具备。2005年,我国GDP已达到18.2万亿元,财政收入3.16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6万亿元。“十五”期间,这几项指标都增长1倍以上。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因此,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

第四,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明显制约着国内市场的扩大。200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县和县以下实现的部分只占总额的32.9%,将近60%的人口只占不到1/3的商品销售额,这是农村市场难以拓展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我们的外贸依存度一直很高,而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加剧,市场难以持续扩大。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农村发展的滞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最终必将成为制约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大瓶颈。

第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把农村的事情办好,让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当前,农村总体是稳定的,干群关系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由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承包和拖欠工资等问题造成的矛盾和纠纷屡屡发生,有的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了一些地方的社会稳定。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尽快消除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努力减少和消除农村的不稳定因素。

记者:请您谈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

陈锡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全面、系统、完整的,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新村庄建设,概括起来是“五个五”。第一个“五”是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即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第二个“五”是五个建设方面,即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第三个“五”是五个必须坚持,即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坚持宪法规定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基本原则。第四个“五”是“五要五不要”的工作方式,即要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要民主协商,不要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要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要包办代替。第五个“五”是五大目标,即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

记者:中央强调要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着重为农民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陈锡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宽,建设任务繁重,要从实际出发,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总体来看,目前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重点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农村水利建设,让农民喝上安全卫生饮用水。“十一五”期间,我国要着力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二是继续建设农村道路,让农民走上更加顺畅便捷的路。“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三是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让农民用上清洁卫生的燃料。四是加快农村电力建设,让农民用上经济又有保障的电。

第二,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努力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十一五”期间,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二是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从2006年起,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持力度。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十一五”时期,要基本实现20户以上的已通电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四是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农村现有社会保障措施的基础上,根据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

记者:中央的思路已经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那么,应当通过哪些具体途径来确保这一思路的贯彻落实、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扎实的成效?

陈锡文:关键是要建立五大机制。

一是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2004年,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为11452.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34%;农业贷款余额9843.1亿元,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5.55%。农村在上述各项资金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与农村人口所占的比例、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相比,显然很不相称。因此,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以及“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在现阶段,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结构,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

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

二是建立党和政府各工作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是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要更加自觉地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各地区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体制。为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把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及时加以规范,有的还可以上升为法律。

三是建立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要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引导和支持农民积极建设好自己的幸福家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始终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事业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措施,提高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觉悟水平和积极性。目前,基层干部和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充分发挥好、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韩国在农村建设方面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他们的做法是政府提出指导性建设项目,农民根据自己的需要申请项目支持。江西省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也讲,他们的主要经验就是干不干、干什么、干多少、怎么干由农民根据需要决定。

四是建立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虽然是广大农民,但仅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要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组织城市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建立城市医生取得职业资格和晋升职称必须先到农村服务一定期限的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及具备教师资格的其他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实施文化下乡、送书下乡等工作,为农民群众创作和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要鼓励各类企业与乡村建立交流关系,进行“一帮一”的支援。提倡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支援。

五是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包括许多方面内容,当前农民最为迫切的要求之一,就是五中全会提出的“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农村人多地少,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1990年,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家庭经营和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分别占75.6%和20.2%,而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上述两者的比重,已变为分别占56.7%和36.0%。尤其是农民人均来自工资性的收入首次突破了千元,也首次超过了来

自种植业的收入。这表明,就业结构和收入来源的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无疑应当通过加快完善市场体制来为农民提供更多、更便利、更公平的转移就业机会。

第四篇: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坪里村位于@@县西部,毗邻县城不到2公里,全村面积4.3平方公里,8个村民小组,常住居民526户共2148人,村设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8名。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

组织法》、《江西省村务公开条例》为依据,按照“规范、创新、提高、落实”的基本工作思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村务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建设,保障了村民对村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力推进了村民自治,促进了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2003年以来,我村先后荣获市“红旗党支部”、全省“五好党支部”、省“村落社区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全村实现工业产值超亿元,人均纯收入达3600余元,年创税收700余万元。

一、坚持“三到位”,确保全公开、实公开

村务公开就是把知事权、议事权、监督权还给群众,不能流于形式,否则群众对此不满意,群众不信任村干部,影响干群团结,为此,我们坚持“三到位”,确保村务公开落到实处。

一是村务公开的内容到位。为使村务公开真正成为“阳光工程”,我们注意把政策依据、规章制度、办事方式、审核程序及办事结果等内容公开到位,我们认为,凡是群众关心关注的村务都应当公开,只有全公开、实公开才能达到群众满意。我们在规定公开的内容外,拓宽村务公开内容,根据本村实际,主要公开内容包括:财务内容,财务计划、各项收入、支出、收益分配等;村民自治公开内容,村干部工作目标、误工补贴标准、人数、项目承包方案等;政务公开内容,包括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宅基地划分、征用地补偿、道路建设、救灾救济款物使用、粮食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等,同时,还及时公开党务内容,党员大会决议、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内容,使我村的村务公开向纵深发展。

二是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到位。在公开方式上,按照“统一时间、统一版面、统一内容”的要求,除了在村委会设立固定的公开栏上实行公开外,还根据本村的实际,在人群密集、醒目的地方设立临时公开栏和召开村民会议公开。在时间上,定期公开和不定期公开相结合。一般至少每个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到重大问题或群众关心的其他问题及时公开。在程序上,先由村委会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由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公布。

三是村务公开监督到位。为确保村务公开的透明度,如实的公开给群众,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监督机制,成立了坪里村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监督小组的成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既有普通村民、党员、又有各级驻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监督小组对村务公开前、公开中、公开后全过程监督,确保了公开内容的真实性,群众对公布的内容有疑问的,可以向监督小组进行投诉。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统一管理,实现“村账镇管”

为加强监督、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从源头治理腐败,2003年,镇政府成立了村级财务代理室,将农村集体资金的财务管理工作到村级财务代理室统一管理。村级集体资金的财务管理工作,坚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帐务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收付款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和定期公开制度,层层严格把关,有效地遏制了过去有些村干部大手大脚的不正之风和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为农村集体资产挽回了经济损失,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本村、组财务收支情况和重大事项以黑板报的形式,在村务公开专栏内每季度公开一次,具体方法如下:

(一)收入按款项来源单项公布;

(二)支出按事项分类逐一公布;

(三)重大事项按明细公布。结果表明,这种公布方式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具体地了解、掌握本村组的政务和财务收支情况,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三、完善制度,提高民主管理质量好范文版权所有

我们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制度,集思广益,较好地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落实了群众对村务工作的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一是强化思想教育,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积极性。通过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把议事权交给群众,管理权赋予群众,实现了群众真正当家作主。同时,我村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成功申报全国“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评比,强化了村民法律意识,使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参政意识、法制意识愈来愈强,主动学知识、学科技、学文化、学法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近年来,我村先后20次组织党员群众参加法律培训班、科学文化技术培训班,使广大群众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

二是完善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制度。在村民自治过程中,村里事务决策的正确与否,有无完善的权力监督机制,是能否取得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五篇: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梁家

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添镇梁家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点建设情况简介

近年来,村党支部始终把为群众谋利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要位置,常抓不懈。通过积极贯彻落实中办„2004‟17号文件《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和《甘肃省村务公开条例》精神,狠抓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使村民自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为全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抓制度建设,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按照镇上关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具体要求,村上成立了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用制度把村委会成员工作职责、村民代表会议职责、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职责和民主理财小组职责进行了规范和约束,变以往的“人管事”和“人管人”改变为科学的“制度管事”和“制度管人”,较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为主观决策的能动性,提高了群众对于村务的信誉度,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抓普法教育,打牢村务公开的根基

为了形成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梁家村把普法教育做为基础工作常抓不懈。严格要求村干部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事,并结合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五五”普法教育活动,把学习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为主要内容,不断增强村民的法制意识。仅去年累计培训村组100多人(次),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板报、宣传画、小册子、固定标语、村务公开等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从而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引导农民群众投身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实践活动中来。

三、抓规范公开,村务管理民主透明

一是进一步规范了村务公开的程序、形式、时间。依照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要求,村委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然后由村务公开监督组对公开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再提交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联席会议讨论确定,最后由村委会通过公开栏公布。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及时公开,一般的村务事项每季度公布一次。财务每半年公开一次。二是村务公开的内容不断拓展。经过不断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二十九小项”,做到了应公开的事项全部公开,按时公开,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三是民主决策的内容和形式不断规范。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如村集体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企业改制、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村干部报酬、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和建设方案等)都要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决策的程序依次为:由村党组织、村委会十分之一以上村民联名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由村党支部统一受理议案,并召集两委联席会议研究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由村委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村两委会组织实施民主决策事项的办理。四是民主监督不断靠实。一方面,经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代表中推选产生了村务公开监督组。另一方面,从村务公开监督组成员中推选产生了理财小组。其职责是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得益于规范管理、规范公开,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坚持每年定期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村务公开监督组和理财小组及广大村民代表的评议和监督,积极采纳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为村民办了一件件实事、好事。

自梁家村狠抓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以来,村上先后筹资110万元,在市场内新建气调库一栋,有力解决了本村群众蔬菜难卖的问题,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00元左右。并通过积极招商引资,投资150万元的采砂厂、投资500万元的休闲娱乐垂钓中心等项目纷纷落户该村,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而且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0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8万元。由于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村两委政子为民办事的能力明显增强。筹资20万元,投入义务工2.6万个,硬化村庄内主要道路5公里,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500亩,衬砌渠道20公里,砂化道路10条8公里。特别是今年,村党支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争,争取资金4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8万元,对126户群众的无法耕种的山沟地,改造为吨粮田,深受群众的好评,一位受益该地的群众激动的说:“群众多少年来的愿望在本届村领导努力下实现了,这一届村班子,真正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谋利益的好班子”。所有这些喜人的成绩,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惠在身上,无不体现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优越性。

下载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努力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努力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上的专题讲座市委副书记 ***(2008年2月22日)同志们:根据农村支部书记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今天由我与大家一起......

    求真务实 扎实工作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求真务实 扎实工作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卞 吉 2006年第6期 ——特别策划 4月23日至25日,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在汉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

    为切实抓好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选五篇)

    为切实抓好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县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

    关于切实推进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关于切实推进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向远归 周力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

    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浙江省永康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服装学院 染织1班:褚淼燚指导教师:郑显理摘要:建设新农村,虽然是一个我们经常提起的老话题,但又是一个与时俱进内涵不断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23

    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广泛而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搞好规划,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同时,新农村建设是否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