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推进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10:3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切实推进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切实推进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切实推进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关于切实推进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向远归 周力群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那么,我们贫困山区县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真结合实际,切实增强推进贫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内容极其丰富,内涵十分深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新农民、新农业、新组织、新设施、新管理和新风貌为标志,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发展农村经济,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最终将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它体现了“三个文明”在农村的完美结合,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目标体系,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是农村振兴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成为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主线”,抓住了这根“主线”,就把握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全局。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充分结合实际,切实增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向前推进。泸溪县地处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南部,幅员面积1565平方公里,人口2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万人,有山地面积144万亩,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650元,属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贫困县。10多年来,紧紧围绕“工业立县、产业富民”的工作思路,积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基础:一是经济社会总体步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展开,形成了以椪柑为主的柑桔产业、以辣椒、油菜、烟叶为主的特色经作业、以生猪、山羊为主的养殖业和以劳动力输出为主的劳务经济等支撑农民增收的一个主导、三大支柱产业。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四是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化。五是农村文化、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农村面貌发生新变化。六是广大农民期盼农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作为主管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部门和领导,我们深切认识到这些基础条件必将有利于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有利于指导研究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同时也迫切地感觉到必须进一步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深入分析宏观形势和自身条件,以新理念催生新举措,以新举措带来新变化,以新变化促进新发展,进一步坚定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和信心,切实推进我们贫困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贫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加快推进贫困山区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典型引路、稳步推进的原则,坚持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扶贫攻坚相结合、与实施西部大开发相结合、与加快“三化”进程相结合、与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相结合,以基础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事业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以村间道路硬化和村寨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搞好规划,坚持分类指导,办好试点示范,力争新

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第一,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使农民收入有新的明显增加。

要按照“政府引导、大户带动、协会促进”的模式,以“一个主导、三大支柱”产业建设为重点,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民投身于产业开发,使农村产业开发形成“一村一品”的新格局。就我县而言,重点是抓好以椪柑为主的柑桔主导产业,积极发展以油菜、辣椒、烤烟为主的高效经作业,大力发展以牲猪为主的养殖业,加快发展以农村劳务输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主的劳务经济。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大户经济,着力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要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第二,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促使农村面貌有新的明显改善。重点是抓好以“道路硬化促进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为主要内容的“一化三清”工作,以“沼气池建设促进农村改厕、改厨、改栏”为主要内容的“一池三改”工作,以“生态环境优良,高公路通畅率、高自来水入户率、高电视入户率、高固定电话入户率、高移动电话拥有率、高有效灌溉面积”为主要内容的“一优六高”工作,以“每个村建设一个村部、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图书室和一个卫生室、远程教育室、科技室”为主要内容的“一部五室”工作。加强乡村道路建设,加大管护力度,提高通达水平,切实解决“通路不通车”问题。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病险塘库治理和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加强生态建设,抓好封山育林、山林管护等工作,加快普及户用沼气。

第三,要加快发展基础事业,促进农村社会事业有新的明显发展。要着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抓紧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着力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农村子女入学率。要着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认真抓好合作医疗试点的前期工作,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切实搞好村级计划生育工作。要着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快乡镇中心文化站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努力繁荣乡村文化。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建立健全以城镇低保救助、农村特困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建房援助、就学援助、法律援助、就业援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困难。

第四,要加强基层建设,促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新的明显进步。要 全面推行以“产业建设联系责任岗,维护稳定联防责任岗、扶贫帮困联户责任岗、社会事业联点责任岗”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四联”责任岗,落实党员责任,发展“双带”型党员;大力推行“阳光工程”,通过实行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确保群众监督权,维护群众利益;建立基层民主议事机制,让农民自我组织、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业,积极推进农村社会自治,确保群众参与权,提高决策水平,真正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村的自觉行动。

三、构建运行机制,努力开创贫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第一,要广泛宣传发动,确保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力。一是加强学习。既要深入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新农村的理论实质,又要结合我县实际,进行专题研究,从而在领导中形成共识。同时要在广大干部中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讲力度,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来。二是舆论造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全面生动地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经验典型,形成舆论强势,营造全社会关心、拥护、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三是发动群众。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厌其烦的做好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的工作,使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

第二,要科学规划,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典型引路、稳步推进”的原则,切实抓好试点工作。要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选取产业基础、设施基础和群众基础都比较好的村作为试点,认真研究各村农民的现实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立足各村的具体条件,坚持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的原则,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高起点、高标准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各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要切实搞好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协调,认真搞好示范点的规划实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建设上来,要加大工作力度,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示范村建设倾斜。通过积极主动的办好示范点,不断探索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同时结合扶贫攻坚,以产业建设和村间道路硬化为突破口,认真抓好推广扩面工作。

第三,要强化责任,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到位。一是要落实领导责任。要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示范点要确定领导专抓。二是要落实部门责任。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好务。三是要落实乡村责任。乡镇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力量,必须明确各自的责任,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积极主动地配合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四是落实群众责任。要积极引导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通过强化责任,落实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

作者单位:泸溪县农办 向远归 周力群

第二篇:关于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关于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王志禹

〔内容摘要〕 六盘水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是机遇;贫困山区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是机遇。本文立足贫困与建设的关系,着重探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 键 词〕 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 思考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由于欠发达、欠开发,六盘水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面对现实,六盘水应向何处去?我们寄希望于西部大开发。但西部大开发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并没有缩小,特别是“三农”发展滞后的问题尤为突出。中央出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我们应怎么抓住机遇,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下面笔者就此谈点粗浅认识。

一、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六盘水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受“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等先天不足的制约,更兼目前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六盘水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十分薄弱。

(一)自然地理条件恶劣,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受到制约。六盘水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丘陵所占比重非常大,石漠化问题日趋严重。由于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岩石裸露,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加之气候多变,海拔落差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更兼突出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六盘水经济先天不足。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是受制于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规模化、机械化发展难度很大。

(二)农业经济基础脆弱,资本积累能力差。六盘水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68亩,总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则更少,仅为0.52亩,大大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同时,春旱少雨,自然灾害、地质灾害频发,人均占有林地、园地以及工矿用地等指标,都低于全国人均水平。在土地资源匮乏的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六盘水经济基础十分脆弱,财政自给能力差,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本积累能力低下。

(三)农业人口素质低,科技推广难度大。六盘水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农业从业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农业科技推广和有组织生产的难度都很大。农业生产技术在农业劳动者那里是教而不学,学而不会。加之分散的土地生产,农业生产的成本很高,利润很低,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四)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城乡差距和收入差别较大。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问题不必言表。城乡差距和收入差别大的问题,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城乡自身社会公共资源分布差距较大,交通、教育、卫生等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主要集中于城市,农村各项基础条件很差;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在收入差距较大的同时,城镇居民的增收幅度一直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仍在进一步扩大;三是农村自身的贫富差距也很大,农村能人、胆大者致富能力强、机遇多,在农村与中低收入者的差距也拉得很大。

(五)农业发展的观念和思路较为落后。一是各级政府特别是直接操作的基层政府农业发展观念落后,思路单一;二是农民自身生产经营观念(包括生活观念)较为落后,耕作方式简单、生产方法单

一、经营方式粗放,基本停留于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生产经营状态;三是产业结构单一,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化

项目极少。

二、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和建议

面对落后,我们渴望崛起,我们需要跨越式的发展。同时,我们应该能够崛起,应该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按照辩证的观点,不足中往往孕育着特别,差距有时就是特色(也是经济学范畴的差异)。只要我们自立自强,就一定能够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实现劣势向优势的转化,靠自身“产品”(重点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社会产品)的差异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一)政府主导,着力抓好生产发展。很显然,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没有生产发展的基础,建设新农村的美好蓝图绝不可能变成现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脆弱,农业从业人口素质低,科技意识、经营意识差等问题的存在,都要求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唱主角、能唱主角。但主导不等于主持。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于抓投入、抓组织、抓引导、抓技术、抓示范、抓培训,着力于抓政策开发,解决组织建设、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服务、进入市场等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动农村经济实现快速、良性的发展。

(二)突出重点,全力突破新农村建设的瓶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在什么地方?在经济基础的薄弱。经济基础薄弱的症结何在?在生产经营方式的落后?因此,新农村建设应着力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经营方式,突出抓好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人穷志短、得过且过的现状才会改变,进一步发展才会有投入也才敢投入(智力和资本的投入),生活的要求也才会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实现也才会有基础、有后盾。

(三)适度集中,切实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首先是资本的集中,其次是产业的集中,再次是人口的集中。资本集中便于解决投入不足、煮夹生饭的问题;产业集中有利于规模生产,解决产品质量和技术支持的问题;人口集中有利于解决居住分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当然,集中特别是资本和人口的集中,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权威和信誉,对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无疑是一种考验。但集中资本绝不能让农民丧失资本,集中人口绝不能让群众生活水平下降。

(四)强化经营,人尽其才实现农业产业化。要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自治组织的力量;要从人的因素着手,以人为保障,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要根据实际整合农村各种行业工作,考虑让能人多付担子一肩挑,大幅增加能人、带头人的报酬,重点抓好带头人、领路人的选配甚至下派工作。同时,要对村民进行合理分工,强化对农业生产的经营,抓好销售与生产环节的相对分离。要运用利益激励机制,分离产销利益链。也就是说,要让有信息渠道和销售经验的人运用自己的信息和经验资本,赚取较高的报酬,鼓励销售,用销售引导生产、促进生产、发展生产。再好的产品,卖不出去,也不能算是商品。

(五)打造品牌,努力培育农业产业的拳头产品。要强化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在生产和经营中塑造信誉、打造品牌,靠品牌增加产值。在一定区域、一定范围内要培育一两个打得响、卖得出的高附加值农产品(包括深加工产品)品牌,稳定农村经济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同时也要全市一盘棋,做好统筹规划,避免项目重复产生低效益。

(六)变劣势为优势,走特色化发展的路子。六盘水自然地理条件的特点,是制约因素,也是优势所在,关键看我们如何对待。作为制约因素,就要求我们理性对待,从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农业产业中退出来,该退耕还林的退耕还林,该种植经果林的种植经果林,该发展蔬菜的发展蔬菜,该种植粮食作物的种植粮食作物。优势所在,“一山有四季”正是立体农业发展的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正是开发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发展工业的互补条件;丰富的地质地貌,更是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条件。

特色化,其实也是差别化。针对六盘水而言,一段时期内,20字方针中的“生产发展”是核心,“生活宽裕”是保障。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较高一层次的要求。应该运用非均衡发展的理论,区别对待,具备条件的可以齐头并进;条件不成熟的,应该突出重点抓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上,一定范围和一段时期内,命令多一点或是市场多一点,不必一概而论。只要不违法,什么方法有效,就用什么方法。哪种方法有利于完成资本积累,推动农村经济的良性快速发展,就应该用哪种方法。这也是符合邓小平同志“黑猫白猫”的理论的,也是特色化、差异化的新农村建设方式。

第三篇:贫困山区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贫困山区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贫困山区县如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和村级“八个一”和农民“五个有”目标,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要树立“新三农”理念,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产业建设为支撑,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载体,以扩大基层民主为保障,逐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稳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着力构建和谐新农村。

一、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得到加强,民主法制逐步健全,农村经济社会正在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但是,贫困山区县的农村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订单少,履约率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没有正常发挥。

二是农村投入严重不足。基层政府财力非常薄弱,上级政府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仅能维持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机构正常运转,无力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改善投入扶持资金,一些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治理、公路项目建设等只能靠上级专项扶持资金推动实施,自身根本无力开展,农业抗风险能力很弱。

三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大多数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会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挣血汗钱,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发展水平不高。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导致返贫。科技文化投入不足,科技普及率低,村级基本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是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村“两委”班子成员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班子成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领导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不宽,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同时,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农民法律意识不强,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

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对贫困山区县建设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中央的“20字”总体要求,围绕村级“八个一”和农户“五个有”,抓住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着力搞好扶贫重点村建设,努力实施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庭园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新突破,稳步推进村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基层组织建设,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努力形成特色产业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农民增收有门、生态环境优美、家庭生活殷实的生态文明村。

(一)抓好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村级“八个一”和农户“五个有”的要求,以建设文明生态新村为目标,结合村级实际,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到位,逐步实施。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特色新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基层民主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规划。主导产业发展要围绕绿色种养、农家旅游、加工商贸等,规划“一村一两品”的产业格局。特色新村建设要按照集镇社区型、生态庄园型、分散院落型等不同类型,突出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五改三建”、庭园绿化等进行规划。社会事业发展突出搞好“两校三室”(即村级小学和农民素质培训学校,村“两委”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建设规划。基层民主管理要按照“五个好”标准建好村班子,完善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通过规划充分体现“山青、水秀、村美、民富、和谐”的特点。

(二)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重点在发展农业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鼓起农民“钱袋子”等方面,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好机制,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对于镇坪来说,主导产业建设要以药畜产业为重点。药材产业发展重点是抓好药源基地建设,通过市场引导和GAP基地带动,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地道中药材,扩大生产规模,使人均药材种植面积达3亩以上,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0%以上。畜牧产业发展按照“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加快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实行科学饲养,提高商品率和出栏率,人均出栏商品猪2.5头以上,使畜产品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通过选择优势项目,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高药畜产业的经济效益,带动产业发展。同时,要组建药材产业协会和生猪产业协会等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各方力量,捆绑项目资金,将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大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改路、改水、改厕、改圈等工程,着力建好农户家庭院落设施,搞好美化、绿化等环境建设。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通过3-5年努力,逐步使农村居民全部用上安全饮用水,通路到户率达9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

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大力发展庭园经济,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坚持以户为单位,建设适用美观、高效节能的家庭院落。以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为重点,加快发展药材、畜产品、瓜果、蔬菜、林果等农副产品,形成“屋前瓜果园、屋旁中药园、屋后养殖园”的富有特色的庭院经济。同时,依托丰富的农产品和优美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农家乐”,引导农户从事加工、商贸、服务活动,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增加教育投入,建好村级小学,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加大外出务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搞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室,加大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六)扩大基层民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建立健全村“两委”办公室,按时开展村级党组织活动。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完善村干部“直选”以及“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大力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继承并发扬农村 的文明传统,倡导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的乡风民俗。

第四篇: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我市新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现状

化州市共辖1个开发试验区,5个街道办事处,17个建制镇,下辖334个行政村,4526条自然村、全市人口157.8万,其中农业人口近132.5万。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市共有7个镇完成了整体建设规划;113个村庄完成村庄建设规划;334个村委会镇通村委会道路1442.7公里全部完成了硬底化;935个自然村的村巷道已硬底化;54个行政村已通自来水;4个行政村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系统;118个行政村建有文化室;345个行政村建成卫生所;18个行政村安装了照明路灯。现在全市广大农村基本告别了泥砖房,公共设施和人居环境也正在不断改善,大部分乡村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话;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较为有效处理,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得到初步的整治。部分乡村的环境得到了绿化、美化,村街村道整洁、干净、卫生,村容村貌大大改观。全市已建成各级卫生文明村十多条,创建了省生态文明村1条,省级卫生文明村1条。

我市新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进存在问题还比较多,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严重滞后。按照《城乡规划法》中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村镇规划编制是当务之急。目前,1

我市约70%的乡镇总体规划、近90%的村庄建设规划和所有建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亟待编制。

(二)部分农民的主体意识淡薄。部分村庄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积极性不高,未能主动投入资金和积极参与,再加上小农思想和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给新农村建设工作带来很大阻力。

(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生活水平不高。新农村规划建设工程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要有较好的物质基础。据统计,我市有30%的村委会集体经济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60%的村委会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 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才5822元。但目前我市农村经济普遍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不高,要筹集资金进行村庄整治十分困难。

(四)各级财政经费投入不足。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粤发[2006]4号)中规定“各级政府要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全市各级都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但一般编制一个乡镇总体规划约需10-20万,一个行政村地形图测绘和规划编制费用约2—5万,集镇控制性规划编制标准更高,而我市由于地方财政艰难,对建制镇修编总体规划给予一定的支持,无力支持对村庄规划编制的费用,更没有财力投入到村庄整治中去,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远远未能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今后的对策

为了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进展情况,结合突出问题,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全市村庄规划编制力度,加强全市村庄规划技术指导,加快村庄规划编制进度,扩大村庄规划覆盖率。另一方面除了要求村民自己建房修路必须严格按规划建设外,在各政府投入对农村建水利、修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发挥规划的龙头和统筹作用,自觉地依据村镇规划进行建设,不能盲目乱建。

(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中央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要加大政府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是要强化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使政府扶持同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互相结合,而不是包办代替,否定农民的主体地位。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基础设施的改造、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等等,都应从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出发,不能按照城市的模式去套。干什么,不干什么,要按照村民自治中“一事一议”的民主议事制度来决定,不能用过去的行政命令搞强迫执行、强制推派、更不能不顾农民意愿和当地财力,大拆大建,搞政绩工程,而是要“以人为本”,务实推进。

(三)抓好教育宣传发动。通过再宣传、再发动,着力解决部分群众存在“等、靠、要”的观望依赖思想,引导农民主动出工、出力,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

(四)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结合化州的实际,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发展甘蔗、蚕桑、化橘红、淡水养殖、经济林木等地方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全力引进技术、资金、人才、项目,壮大乡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村农民收入,为新农村规划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三创两建”活动,解决目前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搞好“村民自治工作”,提高基层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能力。

(六)加大资金投入。首先是加大财政投入,将村庄规划编制专项经费和技术人员的工资列入财政预算。其次是整合水利,农业、电力、电信、交通、卫生、教育、民政等各项涉农专项资金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加大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广大农村服务设施,均衡配置服务网络。再次是搭设规划建设平台,广开资金筹集渠道,按“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帮扶单位赞助一点,受益群众出资一点,社会各界人士捐赠一点,政策优惠减免一点等办法,形成支持和参与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强大合力。

(七)加大以点带面工作力度。针对我市村庄数量多,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村容村貌千差万别的情况,在具体的工作实际中,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

次推进、量力而行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稳步推进的办法,在继续抓好省级试点村的基础上,每年每个镇再抓好3-5条不同类型的示范村,率先启动新农村规划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以此充分调动群众中蕴藏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全面铺开。

第五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这次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果,就是把农业农村稳住了,从而稳定了市场,稳住了人心。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我们正在寻找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会议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三)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

(五)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六)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目前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三农”工作对全局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农村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和切实落实促进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要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要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1

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缜密细致的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下载关于切实推进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切实推进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最终版)

    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

    关于农机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关于农机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陈乐萍 张春林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高瞻远瞩,内涵......

    工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文章标题:工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深刻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关于贫困山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思考

    发展特色农业,是适应自给农业向市场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七再次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

    如何结合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如何结合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雉城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壮大茄子、葡萄、种鸭等效益农业,闯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之路的事实给出了很好的回答。茄子 让“万元田”美梦成真彭......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9年,是洪湖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该乡针对农村普遍存在“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生活实际,以建立健全村民事......

    专题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专题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 谈谈你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理解。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