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减负提效,教师的终极追求
减负提效,教师的终极追求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减负提效”,就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回答的问题,要处理好“减负”与“提效”之间的关系,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实现这一步,一是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共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经验基础,又要了解某一层次甚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更要了解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所具有的特点,比如学生中所流行的网络语言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设置教学环境、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等的重要依据。
一、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一年级的儿童非常的天真可爱,他们一般都以老师为中心,教师应该付出我们的热情,去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觉得老师和蔼可亲,都愿意亲近你,都喜欢你。在无形中他们也会喜欢你所上的课,对那一门课的学习也会产生兴趣。
二、投其所好,培养兴趣 这一年龄的儿童大多数都喜欢讲故事、做游戏、唱歌、跳舞„„那么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就可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引进课堂以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参与竞争,提高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激发学生间良性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互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四、多种媒体,激发兴趣多媒体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而且直观、生动,符合幼儿小、好动、注意力集中短的特点。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
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教师把投影、课件等多种媒体手段运用到教学之中,用色彩鲜艳的画面吸引幼儿,刺激幼儿的多种器官,激发学习兴趣,使孩子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五、成功体验,巩固兴趣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让“成功”走近每一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形式多样、难度不一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是要善于挖掘数学学科所蕴含的美育因素。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数学表达、数学推理、数学故事以及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教师要善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注意做好分层教学工作。发展性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即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之目的,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因此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设置不同的作业练习等。四是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合作、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以自己为轴心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磁场效应。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既包括适用于各学科学习的广义上的,如:及时预习与复习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等,也包括针对数学学习的狭义上的,如自觉检验的习惯等等。
再次,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审题的方法,叙述解题思路的方法,举例思考的方法,运用多种感官的方法等。有效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该在领会课标精神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做到烂熟于心,才能保证上课时收放自如。
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乐学;掌握了恰当的学习方法,才能够会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终生受益。这样,“减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提效”也就落到了实处。
总之,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处在最底层,就如一张白纸,教师想要在上面描绘出完美的图画,除了有过硬的功底外,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这样才能把图画画得更美;更出色!
第二篇:如何减负提效
减负提效,重在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主阵地,要想实现“减负提效”,就必须深入到课堂教学的领域中去,切实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通过加强“课堂结构”的优化,加强语言和思维训练,采用“多样化”练习,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记忆负担、作业负担,增加学生的创新思维负担,给学生营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得到更全面、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使他们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效减负的主阵地,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关键要加强课堂教学的优化。具体在操作上,要求做到“六个要”。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师对自己上课的教案要了然于胸。课前准备好小黑板、小卡片,课堂练习本发到每位学生手中。学生的书本、文具用品摆放整齐。预备铃响后,可根据上课内容选择一些乐曲、为本堂课的导入和顺利进行创设情境、也可采用优美语段的诵读等,努力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充分运用好课前两分钟、上课铃一响,师生即进入教学状态。
二、教学目标要明确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什么,一堂好课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不仅包括知识、能力目标、还包括情感目标,而这些目标又同一蕴含在教材的语言文字中,所以我们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度,注重目标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使听、说、读、写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三、设计教法要精心
我们在教学时应做到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出发,根据课文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精心选择以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直接突破课文重、难点。
1.抓题眼抓准内涵丰富的题眼,从问题入手,探索课文思路的来龙去脉。
2.抓篇头抓住文章的开头进行剖析,从而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中间也就是说抓住课文中间的关键词句,上接下连,双向扩展,快速理解课文内容。
4.抓篇末从文章的结尾入手,然后返顾全篇,向前逆推。
四、思维训练要到位
学生的思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是语言水平上的思维,思维的发展总是与语言发展同步协调向前发展的。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也发展了,语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所以,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要加强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训练思维的广阔性,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
2.训练思维的灵活性,以多变的方法解决问题。
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根据事物的变化,运用已有的经验,灵活地进行训练。它要求学生用多变、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采用以下训练:(1)用同义词替换句中的词语。(2)一个意思用多种句式来表达。
3.训练思维的求异性,开拓学生视野。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情节,合情合理地思考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尾。经常进行这样发散性思维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果某一问题有很多答案,那么思路就可以这一问题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展,以寻求众多的适当的答案。
五、方法手段要优化
现代化教学媒体正发挥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功效。它直观、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我们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践证明,运用电教媒体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
六、作业布置要多样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旨在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作业,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不能只做数量上的游戏,而应重视作业质量的研究,真正实现“减负提效”的作业目标,在这一问题上,我注意做到以下二个方面:
1.作业难度层次化,切实减负。
为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设计三种不同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次只布置一般作业题,优等生可免做;第二层次只布置一些发展题,后进生可选做,其他学生必做;第三层次要求布置一些提高题,除优等生必做外,其余学生可选做。
2.作业形式多样化,力求提效。
以前布置作业形式上多为动手抄写,缺乏动脑环节和多种感官协同运动,致使学生的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比较低,因此,在谋求高质量课外作业时,必须改变作业形式单一的弊端,使作业形式多样化。例如,用几个规定的词语编一个小故事等等。
总而言之,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精心设计好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在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同时,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以达到减负提效的良好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全程参与,提效减负
全程参与,提效减负
岳玉杰,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宁河县芦台第三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2012年被评为县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13年被评为镇级学科带头人。2011年6月“小数加减法”一课在第二届高效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县级一等奖。2012年10月参与研究的县级课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研究”已结题。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品质和思维养成的关键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会让孩子们丧失学习兴趣,桎梏他们的思维,当然也就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学中要做到提效减负,教师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经过学习和摸索,我构建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惑提升―拓展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多一点活动空间,多一点思考空间,多一点表现机会,多一点成果体验,真正做到了提效减负。
一、挖掘资源,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进行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情境能使沉寂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学中,我尽量从贴近学生生活并且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创设极具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投入到学习氛围中。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时,我抓住小学生喜欢动画片这一特点,出示一幅喜羊羊的图片,在孩子们美滋滋地欣赏时,我将原图切换成缩小后近一平方厘米的图片,让孩子们说出图片中画的是谁?他们瞪大眼睛仔细观察,却无法得出统一的答案。我随后将图形慢慢放大,当孩子们很清晰地看清图片后,我又悄悄地将图形缩小,他们一下子兴奋起来,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二、抓住时机,提出问题
有效的提问能为学生提供数学思考机会,引导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学中,我注意以“精问”促“深思”,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目的。
比如在学生们对放大与缩小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依次提出以下问题:刚才大家观察到一个什么数学过程?你是怎样理解放大与缩小的?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使用放大或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怎样做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大小合适的图形?学生顺着我的提问,积极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人人参与,合作探究
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并不都是教师“授予”的,大部分是通过对学习材料的主动探究,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的。对小学生来说,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的初步结论往往不够完善,还需要互相交流、互相倾听、互相学习、互相评价,找到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目的。他们的智慧也往往是在这种特定的情境感染下生成的。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用“折、画、想、问、用”五个环节对教学内容作如下处理。第一,折。让每组同学分别将手中三个完全一样的圆片,用折的方法,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8份。第二,画。让学生用彩笔在圆形纸片上分别涂出1份、2份、4份,并用分数来表示。第三,想。1/
2、2/
4、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第四,问。从“1/2=2/4=4/8”中,你发现了什么?第五,用。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时空,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发现规律,再通过举例验证,由特殊到一般,层层推进。这样在人人参与共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知识的内化,还掌握了探究方法,这种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才是真正的课堂高效。
四、完善认知,解惑提升
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应该能够让学生做到优化认知结构,完善认知体系。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解惑,并适时总结。当学生概念不清时,要及时组织学生辨析;当学生思维受阻时,要为其点拨指明方向;当学生归纳算理算法、概括总结规律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引导,做到“点拨而不硬拉,引导而不替代”,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中存在的盲点。
五、巧设练习,拓展应用
练习的作用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强化,更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在练习设计时,我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体现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并开设“创新作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自主选择练习形式,自行设计练习题目,如制作学具、书写小论文、编写数学故事等,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实效性,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惑提升―拓展应用”这一教学模式,体现了新的教学风格,课堂呈现出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做到了用精彩的课堂吸引学生全程参与,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得法、学得高效。
(责任编辑 邵
莹)
第四篇:关于“减负提效”的思考(精选)
关于“减负提效”的思考
合肥市瑶海区教体局教研室傅京 前两日,与一位孩子在某重点初中上初三的朋友聊天,他说起一件事,令我难以入眠。有一天晚上,他陪读孩子写作业到夜里12点多,孩子突然抬起头说:“爸爸,我现在好想给老师打个电话。”我的朋友很惊讶,就说老师现在早已经休息了,你是有问题要询问吗?孩子接着说:“我就想问问老师,您今天晚上布置这么多作业,我怎么做的完啊?”。孩子后来又说了一句话,震撼了我的心灵,他说:“我还想问问老师,要是我是您的孩子,您还会布置这么多的作业吗?”
无独有偶,人民网上也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化学特级教师罗滨曾去一所小学调研。和一位五年级孩子的对话,让她印象深刻。她问孩子:“如果你给老师当老师,你最想做什么?”孩子说:“最想给老师布置作业。”罗滨很好奇,接着问:“给老师留什么作业呢?”孩子回答:“让老师抄课文。”“抄多少遍?”罗滨随口问道。“抄50亿遍。”孩子说。“这个回答,让我一辈子难以忘记!”罗滨说,“50亿遍,可见孩子多么讨厌老师布置的重复作业。”
减负难,难于上青天。原因在哪里?首先,减负不仅仅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还是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这里面涉及到体制、观念和评价体系等很多方面。什么是“减负”?减负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什么是“学业负担”?学业负担就是学生在完成一定学习任务所需要的学习时间 1
后所引起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倘若课业负担超出了学生承受程度,就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伤害,如视力减退,厌学逃学,考试综合症等。其次,减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学校的身体力行、家长的理解支持,资源的均衡配置,评价制度的改革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等。有这样一句话: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但胖子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大家都觉得减负难而不去作为,那问题就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教师在课堂上“满怀激情”的大讲特讲,无针对性的题海战术和“地毯式” 的广普训练,最后受伤的肯定是学生。再次,减负不能陷入误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并非不要教育质量。减负不等同于简简单单的减少课时,减少作业量;追求教育质量也不等同于唯考是举,唯分是举。现阶段我们要谨防左手高举素质教育,右手挥舞应试教育的口号式减负现象。
要不要减负?答案毋庸置疑。下面一系列文件可以佐证:1955年7月,教育部就颁发了建国以来第一个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2004年教育部又发布《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这是50多年来,教育部第六个减负文件。2013年8月,教育部又新拟定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在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从国家层面,减负势在必行;从学校层面,似乎是“有苦难言”。一次与一位名校的小学校长交流,他突然拿出手机给我看qq群上的一些信息,原来该校家长委员会代表在群中纷纷呼吁学校要给孩子多布置些作业,家长担心减负后学生的成绩会退步,教学质量会下降,PK不过别的名校的同事孩子。我的这位校长朋友做了耐心的解释。如下是他的答复:第一、减少作业量
并非没有作业,有的作业学生可以当堂完成。第二、学校提倡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第三、学校更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还学生一个温暖的童年,从长远看,学生的成绩不降反升。最终赢得了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
该如何减负?首要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与责任,加快高考制度改革与日常评价制度改革。目前,教育部提出“管、办、评”分离方式以及2015年尝试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纳入中高考录取参考等方案都是深化课改的重要举措;合肥市教育局学习上海经验,推进绿色评价体系,开展三大工程和新优质学校评选也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做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抓质量就等同于抓升学率,抓升学率就等同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偏见。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仅包括学业成绩,还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其次,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体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择校热”和“择校难”问题的根源在于校际之间的差异,一个区域中小学办学水平相对均衡,家长支持,社会和谐,减负不再难破解。再次,学校要有实际行动。上周,笔者随区局赴上海参观考察了西林中学和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两所“新优质学校”,前者以“赏识教育”为办学特色,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后者以“七彩课程,幸福人生”为驱动,整合家校资源,取得很好突破。两所学校成功的启示就是寻找一个突破口,将薄弱学校做大做强,学校既关注学业水平提升,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校园学习氛围浓,学生负担轻。
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追根溯源,存在以下三个方面情况:一是教师专业化未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学理念、方法落后和手段陈旧,所以采取题海战术和加班加点的手段解燃眉之需。二是作业设计不够科学,机械重复性作业过多。三是评价机制未跟上课改发展需要,重分数,轻能力现象普遍存在。要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教师要更新观念,深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注意创设情境,关注师生、生生互动,减少无效信息,提高课堂效率,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第二、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革课堂结构,如: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合作探究,注重实践等,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第三、优化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和评价。教师在关注笔头作业同时多一些实践性探究性作业。2013年寒假合肥市某小学寒假作业就很有创意,数学学科要求学生画一幅科幻画、语文学科要求学生找五个带有数字的对联、英语学科是读一个英语故事,并在新学期与同学们分享。此外,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袋,使之真正成为见证学生成长阅历的精神智囊。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曾经在教室墙壁上看到的两句标语。第一句是: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第二句是: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前句是国产原创,后句引用的是哈佛大学图书馆训言。同样是励志的目的,但读后感觉却迥然不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减负提效需要呼吁,更需要行动。从力所能及做起,既让孩子走得快,更能让他们走得远。
第五篇:减负提效感悟
课程改革的感悟
茶坊小学 李帆
温暖的春风吹拂着三月的大地,带着憧憬、带着期望,我们学校根据教育科技局提出的“减负提效”,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共同研讨出来针对我校“减负提效”所提出的“三案一体”以及“三课四步”的课堂模式。减负不仅在“减”字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在“提”字上作文章,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益。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
一、要向平时的40分钟课堂要质量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这就决定教师的讲只能是精讲。要达到精讲,我认为就必须做到一课一得或两得,不可贪多求全。每篇课文值得探讨的知识点很多,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就要抓住教学重点,大胆地裁剪取舍。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我个人觉得要做到五条:一是精心备课。在深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备课,做到备过程、备语言、备板书、备习题、备教具。二是减少时间损耗。要求学生课前作好上课准备,合理提高课堂密度,增加教学信息量,浓缩教学语言,精简板书,提高教学效率。三是改变课堂结构,达到讲、练、查结合,知识点落实,体现精讲精练。四是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通过投影等多媒体作用于学生各种感官,以增加直观性和形象性,增加信息传输量,提高学生储存记忆的速度、效率。五是对后进生实行及时的辅导。
二、多一些开放作业
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反复抄写只能加重学生负担,在学习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们理解的更透彻,我立足于教材又超越教材,让他们试着造句,试着连城小短文,拓展阅读相关的文章,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感到繁重枯燥。我有时是用开展生字听写比赛代替生字抄写练习,用排练课本剧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让学生合作编写复习资料、出考试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编创作文自选集加强作文训练。采用这些巧妙的练习后,就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学习任务完成了。
三、要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自学习惯,具体说来就是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外阅读和勤于练笔的习惯。
“减负”“提质”应该两手抓,减负的同时不忘提高教学质量,高质量、轻负担是我们所呼吁的,让我们真正为了孩子的明天将“减负提质”落到实处。总之,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减负”,真正给学生创造更多自由发展时空,锻造个性化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去认识、欣赏、实践和创造社会,这样的教育才回归到自然,这才是“减负”所产生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