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给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5篇)

时间:2019-05-14 01:5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军民融合给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军民融合给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第一篇:军民融合给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军民融合给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伴随着全球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发展,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军队改革的深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与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发展,以及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军民融合市场开放创新政策的建立完善,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将面临巨大发展机遇,我们估计军民融合将塑造包括商业航天、无人系统、智能制造与新材料、赛博安全防护等数十个未来新兴产业,每年军民融合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5万亿人民币。

当前,企业在实际参与军民融合创新的过程中,依然面临很多现实挑战,企业形象地把它归纳为“一个谷、两道门、三个迷”。

一个谷:指的是民营企业军民融合创新的“死亡谷”,企业从一个好的军民融合项目概念-技术创新-产品研制-装备预研-装备采购-扩大生产-市场拓展-资本运作等,要经历很多环节,每一步都有门槛陷阱,“民参军”初期成本比较高,很多军民融合小企业活不过3年。

两道门:指的是军地之间存在“玻璃门”和“弹簧门”的现实,需求与技术单边透明,企业不知道军方真实的需求,军方不知道好产品好技术在哪里,民参军企业在遇到问题需要协调时,不知道找谁解决。

三个迷:就是概念迷惑、需求迷茫、技术迷雾。一些企业和地方在炒概念,偏离了军民融合本质内涵;在发展军民融合时没有吃透内生需求、真实需求、系统需求;缺乏对创新技术的鉴别,大量技术成果是碎片化的,离应用有相当距离。

第二篇:浅谈航天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策略

浅谈航天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策略

【摘 要】十八大以来,国家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新时期、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坚定不渝地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军工企业必须贯彻的重要方?,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整体水平跃升的根本途径。航天技术产业是对国民经济起到战略性作用的产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性和技术挑战性使它成为了最高端的领域,研究航天军工企业新时期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航天军工;军民融合一、当前存在不足

航天民用产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航天医药、智慧城市、航天育种、新兴材料等多领域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但是,航天技术限于其自身高精尖、高投入等特点以及发展历程中竞争环境差的限制,军民融合发展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军转民”力度不够,民用产品未形成核心竞争力。部分单位生产的民用产品,并不是由企业的高端军用技术衍生,而是一些简单的加工类产品,知名度不高,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差,对企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很低,远达不到反哺军用技术研发、军品生产的效果。

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大局观不足。航天企业对于军民共用技术的发展,没有系统的思路,依然是“哪片云彩落雨,哪片庄稼成长”,资金的来源左右了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军用、民用航天器的研制上,存在功能重叠却又各存短板的现象。航天军工企业服务的民用应该是更广泛的,更全面的,企业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从经济发展全局落到企业效益自身,谋求更高效的发展方式。

企业制度与军民融合发展要求不符。军民融合发展不仅是军用、民用技术的融合发展,更是人力资源、物资保障的融合发展。军品的生产多为计划体制,民品则为市场体制,内部资源配置易出现不均衡,导致军民技术协调发展失衡。部分航天企业中,员工不乐于参与民用产品研发,原因在于从事民品技术,资源有限,薪酬水平、成长空间不仅难以与社会化的民营公司相比,甚至滞后于单位内部的军品从业人员。或者,对于民用技术的开发,企业依然沿用军用技术管理模式,条条框框、弹性不足,制约了民用技术的健康成长。

金融手段利用不充分。航天企业经费来源主要为国拨资金,《军品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军品的利润仅为5%,导致企业的盈余资金有限,无法完成大型项目的创新,创新动力差,并且一旦出现国家订单减少,企业的发展将受到很大限制,生存健壮性不足。目前,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下设十几家上市公司,但其受资本构成影响,基本按照国有企业模式运行,资本多元化程度低,民营资本参与有限,未发挥好上市公司平台的“输血能力”。应该让社会资本更深层次进入航天建设,助力航天民用经济发展,享受航天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二、后续发展建议

加强有竞争力民用产品开发。对于民品开发,不仅要呼应国家政策的引导,更要从国家经济建设的角度、整个体系的建设需求、军民互通、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出发,“军转民”更有目的性,将优势技术转为民用,形成具有竞争力产品,而不是产生新的过剩或者落后产能。比如,当前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是车载电池阵技术。车载电池阵和星载电池阵需求类似: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智能化控制、可靠性冗余设计等。航天企业进军车载电池领域,研制体积更小、容量更大、充电速度快、寿命长、可模块替换的电池,解决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将带来可期、稳定的经济效益,这一成果将在技术和经济上直接反哺军用技术。

企业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军民融合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企业应具有现代化思维,航天企业不仅是一家军工企业,更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一员,发展初衷不仅要考虑国防建设,更要注重经济效益。优化人员、资源布局,制定适合军、民协同发展的企业制度。

改良市场开拓机制。航天企业现有的市场开拓思路计划经济特点显著,面对复杂多变的民品市场,营销能力相比成熟的民营公司逊色不少。进入民品市场,开拓思维要从“维护客户群体”向“发现客户群体”转变,形成激励机制,主动谋划,积极与社会、市场对接,向广大群众找需求,结合自身技术特点,寻求、研发有竞争力社会亟须的民用产品,并做好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升级换代。

开放门槛,将优良民营企业纳入产业链。十八大以来,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优化“民参军”准入资格证办理流程,鼓励民营企业以“竞争者”姿态参与国防建设,未来民营企业参与军工建设将成为常态。在新时期、新常态下,航天军工企业应变被动为主动,打破目前的供货壁垒,吸纳优良民营企业作为部组件、外包服务供货单位,向市场寻求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进一步降低自身研制成本,降低研制风险,享受政策红利。

推进企业资本多元化改革,多方位利用金融工具为航天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军工企业可以尝试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台,包括优质的军用、民用资产,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加入,推进企业资本化转型。利用社会资金,主动出击、谋求创新,攻关军民共用技术领域上台阶发展所需技术,研制更具竞争力产品,改变现在“等、靠、要”的局面,提速自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整个国家的国防实力。对于短时间难以获得参军准入资格且航天技术先进的民营公司,可以借助金融工具进行产业并购,实现“1+1>2”,拓宽产业范围,另外一种方式直接促进军民共用技术发展。

三、结束语

无论从国内自身的发展历程,还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军民融合发展,是一个国家更快、更好完成国防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航天技术作为国之重器,它的发展直接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的道路总是需要不断摸索,新时期下,更有针对性地开发民用产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场机制,打破壁垒吸纳民营产业,全方位利用金融手段服务企业发展将引领企业走出一条更好、走向更远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第三篇: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伴随着这场正在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各个国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抵御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常言道: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面对此次的金融危机,正值发展中的中国又面临着怎样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是机遇亦是挑战,使我们拭目以待中国会以怎样的一种姿态来应对这次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处于风口浪尖的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是最直接也最严重的。首先,危机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直接影响出口;其次,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除了出口数量减少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企业的违约率也开始上升,出口企业的外部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由于危机波及的的范围广、强度大,使世界各国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严重影响。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1)给投资于此的银行带来损失 2)使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

流入中国的热钱超过了1万亿美元,而且规模还在持续扩大,这样就会导致央行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并进一步推高中国股市和房市价格,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形势会日趋严重,为更大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金融危机——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在客观上加速了西方国家制造业的不景气,有助于加速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形成,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目前,尽管中国宏观经济同样面临周期性下滑趋势,但制造业的景气度还是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在金融危机后的产业格局调整中,中国将强化其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并在近期内很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

第二,产业升级机遇。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机会看,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家经济在金融危机重创之后,2009年将陷入衰退或衰退的边缘,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势必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以对冲本土经济不景气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将对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历史性契机。特别是,我国以消费型增值税为代表的税制改革和一系列产业转型政策的实施,必将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为中国产业升级和企业产品升级创造新的机会。

第三,中国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启动总投资超过4万亿元的一揽子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计划。中央的决策和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落实,一定会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无论是总的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次危机同样是一次大的机遇。由于包括美国逼迫人民币快速升值以及对我国出口产品限制的措施,虽然很现实,但是只要外面环境允许中国以正常行为规则发展,中国是相当充裕的。

短期内初级性的加工产品出口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时候反而可以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只要在这种外围市场情况下有这种趋势,相信国内中小企业,包括大企业肯定能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当然可能需要时间的缓冲,这就引出第二块问题。从中央以及各方面,宏观决策层会很好的把握这个时机,同时争取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包括大型出口商,都会提供缓冲的时机。

面对金融危机,现在的中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打击是明显的,进出口减少,通货紧缩的压力,但是危机可以使得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科技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同时全球金融风暴是对美国、欧盟、日本等资本主义强国的影响比中国严重,中国国际地位可以进一步

第四篇: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当今的时代是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期,我国处于这样的时代,体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与矛盾,而要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正确的理解全球化经济对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先提出重点。本文将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产生原因开始,引出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的机遇与挑战的表现,最后论证我们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问题的必要性。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经济 机遇 挑战

一、经济全求化与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这一概念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不过早在19世纪末就曾出现贸易与投资高度自由化的世界市场,但这一进程被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了。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国际商业贸易高速增长,国际投资日趋活跃,金融国际化加速发展,国际互联网迅速扩。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以下原因:

其一,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分工的深化和市场规模的扩张。这一要求推动着生产从国内区域间分工向国际分工发展,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张。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效益与分工效益过程中,通过跨国投资活动,形成了在全球配置资源,跨国协调其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格局,推动了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的高速发展。跨国性投资、生产与贸易活动的大量增加,必然要求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保障这种跨国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行。

其二,战后国际经济的变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二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整个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有效配置,成为国际经济与合作的战略目标。同时,发达国家凭借其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在国际双边和多边经济关系设制中,不遗余力地推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前殖民地国家在二战后相继独立,在探索自己发民族经济的道路上大多数屡遭挫折,但一些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它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贸易、投资与金融自由化改革 伴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技术扩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对比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不再仅仅输出初级产品,逐渐成为世界市场上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供给者,有的甚至从资本净输入国变成了资本净输出国,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中国家也对进一步削减贸易和投资壁垒提出了新的要求。冷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走上了经济转型道路。为尽快摆脱原计划经济的束缚,在全球范围谋求发展机遇,也纷纷选择开放政策。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是追求自身利益的主动选择。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自由化经济政策,为商品、服务与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在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经济自由化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因此,一些地缘相邻、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与地区相互提供贸易与投资便利,促进经济一体化,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如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它们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安排,与多边贸易关系的宗旨并行不悖。只要不出现排他性趋势,区域集团化也会从另一方面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2]

[1]

二、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向,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从而分析利弊,正确理解。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据统计,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1979—1982年)累计为11.66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 90年代迅速增加,到2002年底,累计达到44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自1993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在过去 20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人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第二,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主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可以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如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积极参与,就能有效地促进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影响,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从经济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市场按照自由竞争原则,自发地调节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通过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链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国际经济政治的风险、矛盾和危机,直接引导到中国社会中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发展。其表现有二,一是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状况,主要是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稳定。二是通过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影响政治稳定发展。值得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这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形成一种综合影响力,贯穿在我国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之中。因此,市场机制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最基本的方式。

从政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政府宏观控制和对话协商机制来实现各国政治稳定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跨国公司和企业根据自由竞争原则和全球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争权逐利,导致了国际无政府主义的严重泛滥,却不对各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负责。因此,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和各国社会政治稳定的职责,仍然需要各国政府承担,通过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使市场起到基础性配置全球性资源的作用。但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打着自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招牌,主张通过“自由民主市场模式”,鼓吹和采取政府管制经济自由化政策,来消融中国政府管制经济机制,制约我国政府管理行为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政策稳定和政局稳定。此外,西方国家通过操纵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强调一切按照所谓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办事,甚至奉行单边主义,把本国法律凌驾于国际关系准则之上,企图迫使中国就范。这种不正当干预我国经济政治事务的“合法”手段,对我国政治稳定的隐性影响更大更深。可见,政府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条件下维护政治稳定的关键。

从文化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国际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其渗透整合机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我国公众的政治思想稳定和民心稳定。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全球化,也是精神文明的全球化。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西方的物质文明,也带来了西方的精神文明,对我国公众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状态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但世界主要大众传播工具却被西方发达国家支配着,少数全球性传媒公司垄断着全球信息的发布权和控制权,这实际上使我国公众处在一种信息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之中。发达国家借此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推销“西方价值”,妖魔化中国等活动,这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思想统一和心理稳定,产生和形成了无形的渗透影响和强大的舆论压力。从社会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也是影响我国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通过各种世界交往方式,同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已经十分普遍地扩大了,我国社会公众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向。由于中国与各国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与文化差距,人们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可能产生和加剧我国社会政治的不稳定状况。

三、为什么要我们要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资本和产品能够实现全球性的流动,有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这能够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起来,所以说以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人类进步的,它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象我国就是这要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既无可反对,也无法回避。这跟我们无法阻止地球自转和抱怨恶劣的天气毫无用处一样。我国历史发展表明,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走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而只能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在此进程中趋利避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是不同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它们的目标是希望在市场体系扩大的过程中,巩固自身的优势,包括新技术的控制,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维持和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的扩展,以及通过多边机构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推动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进程来体现。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希望获得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些好处,而考虑更多的是风险防范问题,如维护经济主权、经济安全,同时又担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在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所以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问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思考。

从另一方面来说,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它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全球化的合作,经济全球化是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但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总之,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这点在我国也有体现,所以理解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有助于理解与更好的解决这些新的特点与矛盾。

参考文献

[1]王逸舟.全球化与中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冯芸,吴部锋.经济全球化测度理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3]郑必坚.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崛起[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4]何建春,胡南.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全球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0 [5]樊纲.全球化中的不平等问题[J].新华文摘,1999.(7):51-54

第五篇:浅析电子银行给银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浅析电子银行给银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1世纪是网络经济不断发展成熟的时代,作为新经济重要特征的网络经济,打破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新的经济模式和经营理念,改变了原有的服务模式和竞争规则,从而带来了传统银行业务的重大变革。电子银行是网络经济与现代商业银行相结合的产物,它开辟了新的交易处理方式、产品营销方式和客户服务方式。与传统的银行服务相比,电子银行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能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需求出发,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和人性化的金融服务;不拘泥于时间、地点的限制,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能提供大量准确的信息和高效及时的服务;能通过各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使银行经营方式更趋向于科学和集约,给银行带来新的生机,注入旺盛的生命力。

一、电子银行对银行业的挑战

1.迫切要求商业银行更新经营、管理观念与管理方式

电子银行具有覆盖面广、客户操作灵活、依靠网络技术、操作的无纸化、虚拟化等特征,使银行原有的管理观念和业务运转方式发生着本质的变化。对此、显然不能简单地套用现有银行的业务和管理体系。比如,应由网点的扩张转向网络的扩展;需要更新银行的服务理念,深化服务标准,调整机构建设、成本控制、管理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等思路,主动扬弃、升华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以开放、接纳的心态对待这一新生事物。

2.安全与风险防范更为复杂

安全与风险防范是传统银行业经营“三性”之首位要素,在电子银行时代这一要素并没有淡化。这是因为它面对着开放、虚拟、管理松散和不设防的互联网,时刻经受着黑客、网络技术的挑战与考验,具有风险传输快、影响面广等特点,还有来自银行内部人员的操作性风险。与传统银行安全问题集中、具体、风险防范环节多等相比,显得更为复杂。这些问题,是发展电子银行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3.对我国银行业的宏观监管和调控方式提出的新问题和要求

监管和调控的目的是理顺社会行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监管和调控也要自觉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工作方式。1998年3月,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就针对全球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的发展变化,及时把它纳入银行监管的范畴,推出了《电子银行与电子货币活动风险管理》的报告。很显然,面对电子银行的出现和电子货币时代到来,我国对银行业的现有监管和调控方式亦要及时适当调整,发挥其规范和保障作用。否则,只会束缚这一新事物的发展。

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1.电子银行是商业银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

在构建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进程中,必须要解决低效机构多、集约化经营水平低的现实问题,必须要正视低端客户占用资源多、客户综合贡献度偏低的现状。而目前最有效的对策就是通过发挥电子银行的渠道分流和价值提升作用,推动传统业务流程改造,优化网点的分布结构和客户结构。

2.电子银行是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有利保障

事实上,发展电子银行的最大意义在于其带来的巨大的间接效益。一方面包括竞争新客户、稳定老客户、带动相关业务发展所产生的附加价值,这部分价值是大量的有形和无形价值的集合,无法准确分割估算,我们称之为“纯隐形效益”;另一方面是分流业务,降低成本带来的间接效益,因为是可以计算的,我们暂且称之为“显隐形效益”。3.进一步增强核心优质资源客户占有能力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要以核心客户为基础,瞄准能够带动全行效益的源头客户,确定电子银行主攻方向。首先,通过重点发展大型支柱型产业、公共事业单位、证券和保险行业四种客户关系,提高对市场核心资源的占有能力。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提升为核心客户服务的能力。其次,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客户,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方式,满足客户在结算、融资及理财等各个环节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目标客户的满意度和贡献度。尽管电子银行具备同时满足高、中、低端客户需求的能力,但是在发展策略上仍要采取以效益和效率优先的原则,在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应用普及工作的基础上,要重点营销中高端个人客户,全面提高中高端个人客户使用电子银行的比例。中高端个人客户往往具有较强的资金管理和投资理财需求,因此在电子银行的营销策略方面,要在电子银行营销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重点营销投资理财类产品吸引中高端客户。

三、发展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高度重视电子银行业务发展。

电子银行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必将是未来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商业银行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努力转变经营方式、增强盈利能力、实现战略转型。要在营销网络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组织机构建设,并在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开展联动营销、全员营销,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特别是网络银行的客户数、交易量、提升人工网点替代率,加快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步伐。

2.加强领导管理,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商业银行各级经营管理者要把电子银行业务作为加强客户服务手段、丰富产品功能、拓展市场的有力武器。要充分利用电子银行业务,建立多元化的业务分销渠道和新的效益增长空间。同时在物质、人员、技术、业绩考核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但在加快业务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管理,防范风险,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形成统一的电子银行业务规范、业务流程和业务标准,保证电子银行业务的稳定健康发展。

3..加大宣传力度统一宣传口径

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产品宣传中,应以网上银行为宣传重心,采取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站等多渠道的交叉宣传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多产品的集中宣传等手段,形成本行电子银行产品广告系列,不断扩大本行电子银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形成本行的品牌产品。

4.健全营销机制,构建立体营销格局

一是建立专业营销队伍,丰富营销手段。对不同的客户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确立以差别化产品和差异化服务为高端客户提供贵宾化服务,为中端客户提供特色服务,为低端客户提供便民服务的营销策略。二是以阵地营销、媒体营销、交互式营销、户外营销、广告招贴等方式,构成立体营销格局,以不断丰实的营销手段,使电子银行产品深入人心。三是完善售后服务,做好市场培育。首先把服务放在第一位,通过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唤醒睡眠客户,激活盲点客户,努力减少客户流失。四是对客户指定专人负责,提供客户随叫随到的跟进式服务,妥善解决客户在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与客户的紧密接触,贴近用户,查找问题,改进产品,完善功能,树立品牌,培育市场。

综合上述因素,电子银行业务在我国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银行业只有成功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才能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剧烈金融变革而长盛不衰。历史正在证明,谁能在最新的电子银行应用上拔得头筹,谁就能在新世纪的金融竞争中占得先机。历史还将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拓展电子银行业务,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中国的银行业才能赢得跨世纪的挑战,跻身世界一流。

下载军民融合给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军民融合给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全球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全)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 而且缩小了各国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

    全业务给传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全业务给传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武汉传输局 郑波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17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动合同法给HR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劳动合同法给HR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劳动合同法》将在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从《劳动合同法》颁布前的一次次听证会到各种机构组织的新法学习课程,无时不牵动着每一名HR从业者,......

    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英语作文(模版)

    Nowaday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has had a great implication for China. when we want to pursue all aspects of all-around development,we can't......

    产业转移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产业转移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摘 要: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资源、能源、市场日趋饱和,厂房的租金地价也不断上涨,这使得多数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如此现状多数企业......

    三网融合 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全5篇)

    三网融合现状未来解析:机遇挑战并存 三网融合,这张集合了互联网、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功能的大网,经历了十几年的孕育和激辩,终于走来了。 在三网融合成为媒体热词的同时,人们更......

    挑战与机遇机遇与挑战

    挑战与机遇在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电影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1990年代中期,以好莱坞大片进 入中国大陆为起点,海外及港台资金、人员、技术大量涌入内地,往昔中国电......

    挑战与机遇

    挑战与机遇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很荣幸,能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和你们相聚在绿茵如画的经贸园,和你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我们很是激动,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