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业务给传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时间:2019-05-14 04:4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业务给传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业务给传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篇:全业务给传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全业务给传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武汉传输局 郑波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1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中国电信6月2日宣布收购联通CDMA资产与业务,全业务运营成为中国电信最热门的探讨话题。中国电信在充分发挥现有固网网络资源、移动、数据和媒体服务优势的基础上,与CDMA移动业务联合,给目前业务增长点窘迫的中国电信带来一次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电信实施的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中,IP通信、IT技术、信息内容及应用等“3I”交融的信息化新领域也将使电信网络的演进相应产生巨大的变革。电信的传输资源维护体系作为电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面临同样的发展机遇。这里,笔者就全业务运营形势下传输的机遇和挑战作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一、全业务运营模式将进一步拓展传输的发展空间。

(一)市场激烈的竞争需要专业的后台维护队伍。中国联通在与网通合并之后,网络线路资源大增,中国移动吸收铁通后也将获得固网运营牌照。随着重组后的三家运营单位都同时获得固网运营牌照和网络资源,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前台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业务的开发上,客户对网络质量的需求也将作为售后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焦点,因此,通过专业的维护队伍来解决前台的后顾之忧,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在全业务运营下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特殊历史时期的机遇。电信与联通共站维护需要专业的维护队伍。由于C网和G网的核心网设备共同用一个机房,相当长一段时间将在原站址通过协商安置共享站址来解决,将给传输带来机遇和挑战。目前的中通服公司将作为网络运营维护外包的首选,因此,如何抓住机遇、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合作,将成为传输需要认真把握的问题。

二是网络的整合需要专业化的传输维护队伍。随着中国联通C网划拨给电信的敲定,电信固网与移动网络的合并,将有相当一段时间。长期以来,中国电信形成的一支专业化的维护队伍无疑具备其他运营商无法比拟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湖北传输来说,怎样做好固网和移动网络的整合,以及做好整合期间的后台支撑工作,是摆在传输员工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提高传输维护的附加值、拓展传输发展空间,是未来传输发展需要走的必然之路。

传输如果仅限于本网维护工作,势必因其可替代性强而被迅速边缘化。因此,湖北传输应快速顺应潮流,把握机遇,从而实现价值飞跃。

(一)顺应潮流,把握机遇,在湖北代维市场树立线路维护第一品牌形象,以强大的品牌优势,代维其他运营商的线路。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在全业务运营的情况下,在整体资源配置方面,必须对本地传输、接入网、IP城域网等进行重新的系统考虑,自建一批综合接入资源。因此如何在其他运营商建设和维护工作开拓传输市场,是摆在传输面前的巨大机遇和挑战。

(二)对转型业务实行公司化运营,推行内部独立核算,加大激励力度,调动员工转型业务发展积极性,加强管理,提高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依托线路维护基础,适时拓展业务,形成综合维护业务体系,提升市场盈利能力。目前,湖北传输适时地推出“网络管家”系列维护产品,光路通、E路平安、定位智多星等产品支撑业务发展。在全业务运营下,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与新移动和新联通展开差异化竞争,差异化的服务为传输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传输产品化必须进一步深入细分个人客户、家庭客户、政企大客户,通过与公众公司合作,开拓新业务,提升传输现有平台以及传输资源的价值,从而提升传输工作附加值。

三、3G时代的到来将彻底改变传输维护技术格局,3G基站的建成,将对本地网维护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一是传输光缆维护的涵义将进一步延伸。目前的PHS基站的接入采取的是ISDN的双绞铜缆,而3G基站采取的是光纤接入,同时,随着3G移动通信的普及,固定电话和语音业务的作用更加弱化。未来的宽带以视频为主,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必将进一步膨胀,铜缆接入网的光纤化改造、EPON设备的大量引进,这势必促成本地网资源从铜缆为主向光传输资源的全面转变。而主业维护人员主要以双绞线维护为主,传输一直以来以光纤维护为主的优势,使传输维护队伍能快速地切入各种光纤专业化维护工作中,这使传输员工的光缆维护舞台更加宽阔,同时也给传输员工的技术素质提出新的挑战。

二是3G时代的无线维护是从线路维护向基站设备、电源维护、WIFI及WLAN接入点维护等综合维护的转变。未来的3G时代,对传输综合化要求、专业化要求将更高。关键维护技术主要在于电源、设备以及如何掌握用户需求进行精确网络覆盖等方面。目前,湖北传输已经开始涉足PHS基站设备、电源设备的综合维护,原来小灵通基站用的是市电和UPS,未来的电源系统维护将由电信传统的局房集中式不间断电源系统向基站分散式大电源实时供电系统转变。过去,传输在发展中形成的网络型服务体系优势,使传输员工已非常适应分散式流动维护需求,现在,传输员工又已成功撑握PHS基站市电维护,同时对基站软交换也初步涉足,只从PHS基站市电维护向大电源实时供电系统做一些技术提升,传输人员就将成为分散式电源系统维护的尖兵。在无线维护方面,湖北传输无线维护已成功介入了PHS基站优化、CG网络的测试等领域,也将为深层次的维护打下基础。

三是传输传统价值将得到进一步体现。3G基站的广覆盖、大投入,势必造成本地网3G传输资源不可能完全成环,在干线目前逐涉形成光保护环路的趋势下,结合湖北传输“以光缆维护为基础,以无线维护和技术支撑为支柱”的转型,充分利用和整合好分散流动巡检的传统与管理机制,湖北传输员工在3G时代,势必成为“无线有线光电机线一体化”综合维护的坚实后盾。一专多能的传输后台综合优势,将是任何一个传统专业部门、任何一个竞争对手的维护体系所无法比拟的。

总之,对于湖北传输来说,经过传输体制的全面变革,湖北传输已经形成了光缆、无线、机动通信、卫星通信“四位一体” 和无线网络、通信电源、传输技术、备品备件、光缆维护“五大技术支撑中心”的格局。这不仅为适应电信转型、解决传输员工第四次浪潮危机打下了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随着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到来,为传输后续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在全业务运营模式下,我们唯有抓住时机,不断提高传输员工维护技能、提升传输资源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为传输发展作贡献。

第二篇: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伴随着这场正在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各个国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抵御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常言道: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面对此次的金融危机,正值发展中的中国又面临着怎样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是机遇亦是挑战,使我们拭目以待中国会以怎样的一种姿态来应对这次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处于风口浪尖的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是最直接也最严重的。首先,危机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直接影响出口;其次,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除了出口数量减少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企业的违约率也开始上升,出口企业的外部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由于危机波及的的范围广、强度大,使世界各国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严重影响。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1)给投资于此的银行带来损失 2)使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

流入中国的热钱超过了1万亿美元,而且规模还在持续扩大,这样就会导致央行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并进一步推高中国股市和房市价格,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形势会日趋严重,为更大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金融危机——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在客观上加速了西方国家制造业的不景气,有助于加速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形成,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目前,尽管中国宏观经济同样面临周期性下滑趋势,但制造业的景气度还是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在金融危机后的产业格局调整中,中国将强化其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并在近期内很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

第二,产业升级机遇。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机会看,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家经济在金融危机重创之后,2009年将陷入衰退或衰退的边缘,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势必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以对冲本土经济不景气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将对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历史性契机。特别是,我国以消费型增值税为代表的税制改革和一系列产业转型政策的实施,必将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为中国产业升级和企业产品升级创造新的机会。

第三,中国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启动总投资超过4万亿元的一揽子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计划。中央的决策和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落实,一定会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无论是总的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次危机同样是一次大的机遇。由于包括美国逼迫人民币快速升值以及对我国出口产品限制的措施,虽然很现实,但是只要外面环境允许中国以正常行为规则发展,中国是相当充裕的。

短期内初级性的加工产品出口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时候反而可以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只要在这种外围市场情况下有这种趋势,相信国内中小企业,包括大企业肯定能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当然可能需要时间的缓冲,这就引出第二块问题。从中央以及各方面,宏观决策层会很好的把握这个时机,同时争取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包括大型出口商,都会提供缓冲的时机。

面对金融危机,现在的中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打击是明显的,进出口减少,通货紧缩的压力,但是危机可以使得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科技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同时全球金融风暴是对美国、欧盟、日本等资本主义强国的影响比中国严重,中国国际地位可以进一步

第三篇:劳动合同法给HR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劳动合同法给HR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劳动合同法》将在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从《劳动合同法》颁布前的一次次听证会到各种机构组织的新法学习课程,无时不牵动着每一名HR从业者,每一位企业主。

“如果实施这样的法律,我们将撤资。”来自上海跨国企业人力资源协会的代表徐婷婷的这句话至今还不绝于耳。

一部《劳动合同法》何以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新法的实施,真像某些企业主们说的,用工会越来越被动吗?

一部8章98条的《劳动合同法》出台,几乎牵动了所有中国劳动者和“资方代表”的神经。当更多的HR陷入迷雾,在寻觅如何应对新法的出台,规避劳

动风险时,不妨换一种思路,用新的“雇主策略”来迎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新法下的“雇主策略”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将中国所有的企业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在7月11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公开课上,中国劳动保障报社法律事务中心主任韩智力先生说:“企业靠廉价劳动力获取利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当廉价劳动力逐渐消失时,企业必须转型为技术密集产业,并提高劳工就业福利。这对于很多依靠廉价劳动力与其他企业竞争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厉的挑战和考验,因此很多企业倍感压力。

鉴于此,各地培训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众多的“如何规避新法”“怎样应对新法”等诸如此类的劳动合同法培训课程,在7月15日,常凯老师做客中人网专家在线时说:“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太功利了,而且不会有好的效果。因为法律已经制定,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必须要遵守,是怎么执行的问题,这是一个前提。我觉得很多企业并没有认真去思考,在执行过程当中,企业将会面临什么问题?中国企业将会面临的是一个集体力量的劳工群体,尽管现在没有达到,但这个趋势已经非常的明显。员工可以通过一股集体的力量来争取自己的权益。可能通过工会,也可能是自发,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这是无法阻挡的趋势。为什么呢?因为劳动者有主动性,是法律关系主体,有自己的权利要求,有自己的诉求,不会一直被动,不是企业愿意怎么管就怎么管的,在这一点上,是我们的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应当着重考虑如何妥善地处理好同企业处于平等法律地位的另外一方的关系,而不是想方设法的去如何规避法律。”在日本,他们的劳动用工法律环境同样十分的严格,可是日本企业的劳资关系却是非常和谐。日本的员工下了班都不愿意走,都要加班,而且不愿意跳槽,争取一辈子在一个企业干到底,并以此为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忠诚度?常老师解释道,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大都是家族式管理,企业对于自己员工很关爱,把他管得严,是希望员工将来有所作为,对员工要求严格,员工必须做到,员工做不到就不是合格的工人。员工犯错要体罚,但是该给员工的关怀都会给到,包括生活、工资待遇、福利待遇,很多时候老板比员工考虑的会更深入一些。同时,在日本,即使你博士毕业,也要从基层做起,企业将告诉你一步一步如何发展,努 1

力地把你当成自己的家人,将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和企业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可是在中国,家族式管理往往背负着更多负面作用。《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在引导企业的人才竞争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改变原先随便招人,随便炒人,今天签一年合同,到期没有任何赔偿的现象。进而让企业以合作的态度去选拔、判断、培养员工,否则就会像娶了老婆再离婚,成本相当的高,常凯教授认为。

常凯教授说,雇主策略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日本模式,即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家人,考虑员工的好处,并给予员工好处,努力解决员工问题;另一种是抗衡,例如,在美国有一种企业就是跟工会较劲,让工人不参加工会,当然是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很典型的案例就是沃尔玛多年不成立工会却没有人在法律上找它的麻烦,这就是一种策略;再有一种就是合作式,雇主和工会合作,德国很多企业都是这样。

同时,常凯教授还指出作为雇主策略,这里不只是理论的问题,还有操作技巧,这种操作是建立在对整体雇主策略的把握上,对企业发展趋向的把握,对劳资关系目前的特点,下一步发展方向上的把握上才能建立。对于发达国家的做法应该有所取舍,不能再像80、90年代引进美国模式的时候,饥不择食,不管是否可行,一律照搬。

规范管理,以情留人

社会是“情”、“理”、“法”三者的有机融合体。法律只是最底层的能够保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而社会更呼唤情与理的存在。

企业发展至今天,我们不应仅仅站在法律这一层面,思考新法实施后对企业的影响,寻觅各种方法来规避法律风险。更应该从理性与情感的层面来为冰冷的法律条款披上温暖的外衣。

可以说,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在更大程度上保证了作为弱者——劳动者的权益,这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劳资双方的关系。新法的实施,将会明显导致“马太效应”。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基础工作牢固的企业会从中得到好处,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盟,而那些人力资源工作薄弱的企业会导致更多的骨干员工流失,日子会更加难过。面对这种新的挑战,规范基础管理,实行“情感管理”将对吸引保留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才流失”永远是HR心头的痛。当员工把辞职申请书摆在HR面前的时候,有多少人能真正把递交了辞职申请书的员工留住?以往诸多公司往往采用违约金这种方式进行“挽留”。当新法正式实施,这种做法是不可能的。留住员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留心”。

我经常听到员工们议论过自己的企业:

“我们以前公司最让我怀念的就是上下午都有水果吃,阿姨会帮我们洗好苹果,削好皮放到我桌前,那种感觉好温馨。”

“看我的手机吗?当初我特别喜欢这款手机,那段时间项目上的事情特别忙,整天加班。后来项目完成了,我收到了一个包装行别精美的礼盒,里面居然就是这部手机。我太感动了。”

“上个月我是我们部门的销售冠军,公司带我去影棚拍的明星照,做了个灯

厢广告把我的照片放在里面,挂在公司走廊的墙上,真有种当明星的感觉。”类似的议论不计其数。不难看出,公司对员工小小的恩惠都能让员工铭记于心。于是“非货币激励”这一新名词出现在HR管理中。

当很多HR困惑,某些职位的员工薪酬水平早已达到了市场75%分位值甚至是90%分位值,而岗位人员的流动率依然居高不下。他们明明知道竞争对手的公司薪酬水平甚至不足市场的中位值,而想挖来他们的人,简直比登天还难。也许这就是“软福利”的神功。

相关调查显示,通过加薪、货币性的奖励来激励员工,“保质期”只有三个月,而过了这一时期,现金的激励作用则不复存在。如何能让激励更长久?其实上述几位员工的谈话已经给了我们不少的启发,这些小小的恩惠对于留住员工,激励直线销售人员都是不错的点子。

“非货币激励”在西方很多国家已经采取多年,而这方面我国企业做得并不多。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优秀企业会吸引更多的人才,而HR基础薄弱的企业日子会更加难过。这种“优秀”的定义显然是“软福利”在起作用。一份良好的“软福利”对于吸引人才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劳动者提供工作机会的同时,告诉他公司的福利。当劳动者手拿多份Offer 的时候,“软福利”比“硬薪酬”更能吸引并保留住他。

特别是对于越来越多的80后员工,他们更加追求多元化的福利,不仅仅是最基本的“五险一金”,差异而有个性的福利计划会更加吸引他们的眼球。你甚至可以学学招商银行、中国移动,建立一整套本公司的“福利积分银行”体系,用积分的形式换取员工们喜欢的产品或服务。

比如你的公司有一整套中长期福利积分银行体系,员工的每一次出色表现,都能获得一定的积分,甚至是每工作一天,都能换取固定的积分。当他在本企业工作不足一年,每天工作的积分仅有1分,而工作满一年,除了有1分的积分外,还能有额外的0.5分的奖励。工作满两年,每天工作积分为2分,以此类推。当积分达到一定额度时,他可以自由地选择兑换免费的新马泰旅游、笔记本电话、手机甚至是一些可爱的玩具。

从现在起,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整合公司的各项福利,通过“非货币激

励”手段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应对人员的自然流失,是企业HR工作的当务之急。“火眼金睛”识人术

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开展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对您所在企业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调查里,参加调查的522位HR中,近三分之一HR认为,“员工辞退成本增加,选人压力加大”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以往企业对于那些工作责任心不强,做事情“吊儿郎当”的员工,往往采取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再继续签约的方式自然辞退,《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种方式对企业方来讲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从《劳动合同法》看,首先对于劳动者的试用期比现行的《劳动法》规定有所缩短,通过试用期后,对人员的解聘有了新的规定,这些都使得企业在用人上必须慎重。从这方面讲,《劳动合同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扩大就业。这些规定的出台,对于企业招聘工作的压力会明显加大,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招聘经理来讲可谓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HR须从现在起,审视你的招聘流程,改进招聘工作绩效,让招聘工作更有效,优秀人才才不会与你擦肩而过。

看看你的职位说明是否更具诱惑力。现如今大多数的企业更倾向使用网络招聘,作为候选人,每天浏览的职位不计其数,如何能够吸引他的眼球?招聘广告的标题以及最开始的两行文字决定了广告是否被阅读。所以必须要让前两行的描述有吸引力。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员工自由选择职业发展的需要,他们不再有违约金的束缚,随着职业发展的需要,劳动者除了必要的薪酬需求外,更多的劳动者看重在某公司工作带给自己的挑战,能够学到什么,是否有所发展。高端人才和高需求量候选人找工作的方式和大部分人不一样,因为他们对工作更有识别力,吸引他们接受一份新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作未来的发展机会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特别是雇用中、高级人才,这点对他们来讲十分重要,所以在职位描述上千万不要忽视这点。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有了新规定,以往很多企业采用三个月试用期,用更长的时间来观察该员工是否符合岗位发展的需要,一旦发现该员工不适合企业的发展,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地解除彼此的劳动关系。在试用期期间的工资也比同岗位的转正后人员工资低。但新法的出台,这招显然是不再适用。很多企业的HR都有过类似的抱怨:如今表面看来人才济济,然而想要招到符合岗位需求的员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过几轮面谈及基本技能的考察,只能判断出一部分。通过一定时间的试用期,让新员工适应岗位工作,特别是文化氛围的适应,在此基础上再决定是否正式录用该员工。试用期缩短,一旦成为正式的员工,这时候发现员工不适合岗位的需求,无论何时解除合同,对企业来讲都比以前增加了成本。其实就企业本身来讲,这点补偿金算不了什么,但从HR的角度来讲,这是我们非常不希望看到的。当员工不适应该岗位的工作,也安排不了他到其他岗位工作,留与去对彼此都是种伤害。

用人方式的“重新洗牌”

劳务派遣由于其用工灵活,成本降低,转移风险等特点,实践中被大量企业采用。1979当Fesco(北京外企服务集团)向外商驻华代表处派遣了第一名员工,标志着中国人才派遣行业的兴起。二十多年来,像Fesco,中智、智联易才这类专业的人才派遣公司方兴未艾,人才(或劳务)派遣这种对企业来讲经济而有简单

方便的用人模式被广为采纳。尽管因劳务派遣而发生的劳动争议时有发生,但并没有影响企业对这种用人方式的喜好与认可。

劳务派遣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雇佣与劳动力使用相分离,劳动者与派遣单位有劳动关系之名却无劳动之实,与用工单位无劳动关系之名却存在劳动之实,形成了复杂的“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的特殊形态。正是由于劳务派遣的特殊性,实践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往往难以得到充分的保护,发生纠纷时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相互推诿,让劳动者无所适从,加上法律法规对劳务派遣的规定相对缺失,增加了劳动者维权的难度。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劳动法律事务中心主任韩智力曾说:“劳务派遣解决的应是同工同酬的问题,合同长期化的问题,而不是身份隶属问题。现在很多企业都没做到同工同酬,在同一岗位上,正式员工和劳务派遣员工之间有差价。干同样的工作,本企业员工拿5000块钱,派遣来的拿500块钱,这种劳动力之间的差距产生以后,导致了劳动者权益无法保护的问题。这才是劳动合同法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这一局面将有所改变,企业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人才派遣这种用工方式。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这预防了

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合作规避有关解除劳动合同应当符合法定情形的规定。劳动合同法在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承担用人单位义务外,还规定了用工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用工单位应当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在法律上对劳动力派遣三方的责、权、利加以明确,就使雇佣关系清晰化,从而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的规定,将有效遏制劳务转包现象,而使企业更多地使用业务外包等形式来降低企业成本。

总而言之,在《劳动合同法》模式下,法律条款刚性明显增加,基于这样更严格的法制环境,HR各项工作对于企业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比从前更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自身能力以帮助企业“降低用工的意外风险、法律风险和管理技术风险”;帮助企业“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用工理念,帮助员工和企业获得更好的成长”等都将成为HR必须更慎重的面对的一系列重要课题。

第四篇: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给我们通信工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给我们通信工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舒万敏

(重庆交通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 631206040224)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作为通信工程的学生,我们应在学好通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了解跟多与轨道交通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更好的让我们把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本文介绍了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通信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分析了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且提出对轨道交通未来的展望和发展对策。分析了我们通信工程在轨道交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把握的机遇和遇到的一些挑战。关键词:轨道交通;通信技术;机遇和挑战

The chance and challenge for us bringed by the urban

railway system

SHU Wan-ming(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Information Engineering,63120604022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l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urban railway system in our country have acquired significant progress.It has enter into a rapid expansion stedge.as students of us,we should learn about more knowledge with the urban railway system ,at the premise of we gain a Professional course,better let us combine the basic knowledge professionalknowledge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combined.so we can use what we learned.This paper introduced China's current development of rail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ail transportation, analysed the problems fac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 China, and vision for the future of urban rail transit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and also analysed the chances and challenges for us during the urban railway system development.Keywords:Rail transportation;communication technology;chance and challenge 引言

当今社会,轨道交通的发展已成为发展主流,它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节约能源,能够合理的安排土地资源,优化城市规划,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标志。

轨道交通系统是集多工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从过去到现在,从单一的线

路布置,发展到采用先进技术组成的复杂通畅的轨道交通网络,为我国的交通建设引入了立体布局的概念,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轨道交通主要分为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不管是城际还是城市轨道交通,在交通中的地位都越来越重要,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1)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交通的主干线,是城市的生命线。(2)规定哦啊交通是世界公认的能耗低、污染小的“绿色交通”。(3)轨道交通是交通建设史上的里程碑。(4)规定哦啊交通建设与发展对提高公众效率、节省时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经历将近40年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把握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国家政策指导的作用,因此根据相关机构政府,研究制定轨道交通的发展政策,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政策,对城市建设以及国家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2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第3节,通信技术在轨道交通的应用。第4节,通信工程学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5节,结语。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当下,我国城市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大城市的常规公共交通方式难以满足客运要求,尽管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交通状况却越来越差。

现目前来说,中国城市约有700多个。但因其人口数量大,中国城市人均道路里程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现今汽车工业发展迅猛,中国城市车均占路面积明显下降。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中国城市比其他国家会涌现出更多适合城市轨道发展的高密度交通网络。在项目实施上,我国现已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复杂、大型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在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上,我国也具备详单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经营模式,但随着乘客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处理和对待这一问题,一满足乘客需求为理念,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指导思想。

另外,在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投资和运营成本过大导致政府压力巨大。轨道交通的特点是建设规模大,技术含量高,项目投资大,建设进程缓慢,当地政府对于前期巨额的投入,通常会有很大的财政负担和压力。且运营过程收支不易平衡,贷款压力大。

另外,根据客流量调整车数和间隔时间也是一大难点。再比如,某些地方土地利用不合理,不方便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最后,还有安全防范系统需加以提高。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利,同样,也需注意把握发展趋势,以使轨道交通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通信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

未来保证建成厚的轨道交通能安全、高效的运营,就必须建立可靠的、易扩展的、独立的通信网,传输和处理轨道交通运营所需的各种信息。

作为通信工程的学生,我个人认为如果要从事轨道交通,那么我们就必须掌握地铁专用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数据传输系统、轨道交通信号技术等实用专业知识,具备主要轨道通信信号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操作技能,具备对铁路或对城市轨道交通通信设备进行维修养护、维护管理和故障分析诊断和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从事轨道交通通信岗位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从事地铁通信信号技术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结合轨道交通通信工程的特点,学习通信工程专业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总体设计,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系统的安全可靠,消除各自系统的隐患以及由于各子系统间的接口匹配而可能产生的故障。我们在设计通信系统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技术需要注意:(1)通信系统传输框架设计。(2)通信接口设计。考虑通信业务的多样性、复杂性而对通信系统业务接口的要求。因此传输系统选用IP overSDH是目前解决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传输骨干网的最佳选择。

通信技术在轨道交通方面的具体应用,越来越普遍,尤其是轨道交通信号系统。20世纪中叶以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轨道交通信号技术带来了一场颠覆性革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即ATC)应运而生,它为规定哦啊交通安全运行和通过能力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提高了运行效率,同时实现了列车运行的自动化。ATC系统是一种依据地面传送的信息,自动控制列车运行状态的信号设备。可实时监控列车的轨道运行速度,并参照允许速度及时作出反应,通过对列车的制动控制,自动降低列车速度,确保列车高效、安全的运行。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确保列车安全运行,实现行车综合指挥和列车运行智能化,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的重要系统设备。传统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通过设置在地面上的色灯信号机了传递不同的行车信息和命令,这种信号模式是依赖司机对列车进行速度控制和调整,认为因素占主导地位,安全性差,已经不适应轨道交通的发展。而ATC系统是一种集结通信技术的智能化系统,能实现自动运行、自动调整停站时分,以及运用控制程序实现列车在车站的停靠要求。

另外,无线通信也是很重要的,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终端能够处理信息的速度迅速提高,无线通信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四个方面,即无线通信技术通信PID系统、CBTC信号系统、手机电视、移动CCTV。移动闭塞系统是先进的通信、计算机和控制技术的列车控制系统,在数字轨道电路上可以直接添加移动闭塞系统,能更好的应用于混合列车运行模式,因此,移动闭塞系统是轨道交通通信技术应用中最理想的选择。轨道交通给通信学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值得高兴的是轨道交通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综合实力的象征。它带动者城市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通信的学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给我们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让我们能像社会智能化更加勇敢地迈进一步,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机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理论于实际相结合。更值得我们高兴的是,系统的设计是无止境的,我们可以不断探索,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我相信我们可以和轨道交通共

同进步。

当然,面对机遇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其中的挑战。诸如之前提到过的,我们需要根据客流量调整车数和间隔时间,以免导致资源浪费。这要求我们考虑到轨道的乘坐高峰期,已解决拥堵问题。还有在轨道规划时,要注意土地合理利用。重视城市土地的控制。另外,安全防范系统也应加以提高。在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情况下,轨道交通高速式发展地铁的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也逐渐被提上日程,世界各地的地铁伤亡事故每天都在上演。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铁防范系统的实际需求也将进一步的提高。为乘客提供安全、安心、愉悦的交通运输服务是最基本的理念。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既有动力,也有压力。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才能迎接更美好的未来。结语

总的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目前还是一项新兴事业。要形成比较理想的、具有高服务水平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体系,每个城市都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地理环境,做好近远期的客运量预测工作,并结合城市道路等级的布局,规划出适当而完善的、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骨架的现代化公共交通网络。更好的满足乘客需求,引导城市化发展进程,创造更大利益。

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如此,一面是便利了我们的出行,另一面就是潜在的安全问题,安全无疑是最受人关注的。而作为从事通信系统的设计人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只有真正实现了便利,又降低了风险指数,才能算是成功的设计者。当然,要想更好地为轨道交通事业服务,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学好专业知识,理论知识是必不可缺的,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不可靠的。

我相信,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还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每个人都会有成功的一天!

参考文献:

1] 周虎,赵时旻,杨建国,闫如忠.车站设备监控系统研究——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网络化解决

方案[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8,(1):13-15.[2] 魏晓东.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与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 赵时旻,邬洁雯,李蓓智.车站设备监控系统嵌入式技术应用的可行性[J].现代城市轨道交 通,2007,(6):71-72.[4].薛源 山区高速公路发展策略[期刊论文]-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4)[5].费安萍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有效建设和谐社会[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2009(13)[6].焦桐善.Jiao Tongshan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轨交通建设发展——对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几 点思考[期刊论文]-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9(2)[7].2010中国(上海)轨道交通国际论坛暨《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年会圆满闭幕[期刊论文]-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0,13(6)[8].王羽.WANG Yu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结构技术物元模糊评价研究[期刊论文]-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31(6)

第五篇: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当今的时代是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期,我国处于这样的时代,体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与矛盾,而要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正确的理解全球化经济对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先提出重点。本文将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产生原因开始,引出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的机遇与挑战的表现,最后论证我们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问题的必要性。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经济 机遇 挑战

一、经济全求化与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这一概念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不过早在19世纪末就曾出现贸易与投资高度自由化的世界市场,但这一进程被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了。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国际商业贸易高速增长,国际投资日趋活跃,金融国际化加速发展,国际互联网迅速扩。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以下原因:

其一,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分工的深化和市场规模的扩张。这一要求推动着生产从国内区域间分工向国际分工发展,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张。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效益与分工效益过程中,通过跨国投资活动,形成了在全球配置资源,跨国协调其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格局,推动了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的高速发展。跨国性投资、生产与贸易活动的大量增加,必然要求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保障这种跨国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行。

其二,战后国际经济的变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二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整个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有效配置,成为国际经济与合作的战略目标。同时,发达国家凭借其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在国际双边和多边经济关系设制中,不遗余力地推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前殖民地国家在二战后相继独立,在探索自己发民族经济的道路上大多数屡遭挫折,但一些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它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贸易、投资与金融自由化改革 伴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技术扩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对比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不再仅仅输出初级产品,逐渐成为世界市场上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供给者,有的甚至从资本净输入国变成了资本净输出国,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中国家也对进一步削减贸易和投资壁垒提出了新的要求。冷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走上了经济转型道路。为尽快摆脱原计划经济的束缚,在全球范围谋求发展机遇,也纷纷选择开放政策。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是追求自身利益的主动选择。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自由化经济政策,为商品、服务与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在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经济自由化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因此,一些地缘相邻、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与地区相互提供贸易与投资便利,促进经济一体化,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如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它们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安排,与多边贸易关系的宗旨并行不悖。只要不出现排他性趋势,区域集团化也会从另一方面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2]

[1]

二、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向,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从而分析利弊,正确理解。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据统计,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1979—1982年)累计为11.66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 90年代迅速增加,到2002年底,累计达到44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自1993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在过去 20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人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第二,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主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可以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如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积极参与,就能有效地促进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影响,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从经济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市场按照自由竞争原则,自发地调节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通过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链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国际经济政治的风险、矛盾和危机,直接引导到中国社会中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发展。其表现有二,一是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状况,主要是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稳定。二是通过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影响政治稳定发展。值得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这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形成一种综合影响力,贯穿在我国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之中。因此,市场机制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最基本的方式。

从政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政府宏观控制和对话协商机制来实现各国政治稳定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跨国公司和企业根据自由竞争原则和全球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争权逐利,导致了国际无政府主义的严重泛滥,却不对各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负责。因此,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和各国社会政治稳定的职责,仍然需要各国政府承担,通过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使市场起到基础性配置全球性资源的作用。但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打着自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招牌,主张通过“自由民主市场模式”,鼓吹和采取政府管制经济自由化政策,来消融中国政府管制经济机制,制约我国政府管理行为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政策稳定和政局稳定。此外,西方国家通过操纵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强调一切按照所谓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办事,甚至奉行单边主义,把本国法律凌驾于国际关系准则之上,企图迫使中国就范。这种不正当干预我国经济政治事务的“合法”手段,对我国政治稳定的隐性影响更大更深。可见,政府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条件下维护政治稳定的关键。

从文化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国际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其渗透整合机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我国公众的政治思想稳定和民心稳定。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全球化,也是精神文明的全球化。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西方的物质文明,也带来了西方的精神文明,对我国公众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状态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但世界主要大众传播工具却被西方发达国家支配着,少数全球性传媒公司垄断着全球信息的发布权和控制权,这实际上使我国公众处在一种信息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之中。发达国家借此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推销“西方价值”,妖魔化中国等活动,这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思想统一和心理稳定,产生和形成了无形的渗透影响和强大的舆论压力。从社会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也是影响我国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通过各种世界交往方式,同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已经十分普遍地扩大了,我国社会公众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向。由于中国与各国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与文化差距,人们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可能产生和加剧我国社会政治的不稳定状况。

三、为什么要我们要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资本和产品能够实现全球性的流动,有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这能够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起来,所以说以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人类进步的,它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象我国就是这要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既无可反对,也无法回避。这跟我们无法阻止地球自转和抱怨恶劣的天气毫无用处一样。我国历史发展表明,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走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而只能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在此进程中趋利避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是不同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它们的目标是希望在市场体系扩大的过程中,巩固自身的优势,包括新技术的控制,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维持和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的扩展,以及通过多边机构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推动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进程来体现。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希望获得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些好处,而考虑更多的是风险防范问题,如维护经济主权、经济安全,同时又担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在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所以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问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思考。

从另一方面来说,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它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全球化的合作,经济全球化是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但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总之,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这点在我国也有体现,所以理解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有助于理解与更好的解决这些新的特点与矛盾。

参考文献

[1]王逸舟.全球化与中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冯芸,吴部锋.经济全球化测度理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3]郑必坚.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崛起[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4]何建春,胡南.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全球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0 [5]樊纲.全球化中的不平等问题[J].新华文摘,1999.(7):51-54

下载全业务给传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业务给传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