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给HR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时间:2019-05-13 07:1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动合同法给HR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动合同法给HR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篇:劳动合同法给HR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劳动合同法给HR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劳动合同法》将在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从《劳动合同法》颁布前的一次次听证会到各种机构组织的新法学习课程,无时不牵动着每一名HR从业者,每一位企业主。

“如果实施这样的法律,我们将撤资。”来自上海跨国企业人力资源协会的代表徐婷婷的这句话至今还不绝于耳。

一部《劳动合同法》何以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新法的实施,真像某些企业主们说的,用工会越来越被动吗?

一部8章98条的《劳动合同法》出台,几乎牵动了所有中国劳动者和“资方代表”的神经。当更多的HR陷入迷雾,在寻觅如何应对新法的出台,规避劳

动风险时,不妨换一种思路,用新的“雇主策略”来迎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新法下的“雇主策略”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将中国所有的企业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在7月11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公开课上,中国劳动保障报社法律事务中心主任韩智力先生说:“企业靠廉价劳动力获取利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当廉价劳动力逐渐消失时,企业必须转型为技术密集产业,并提高劳工就业福利。这对于很多依靠廉价劳动力与其他企业竞争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厉的挑战和考验,因此很多企业倍感压力。

鉴于此,各地培训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众多的“如何规避新法”“怎样应对新法”等诸如此类的劳动合同法培训课程,在7月15日,常凯老师做客中人网专家在线时说:“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太功利了,而且不会有好的效果。因为法律已经制定,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必须要遵守,是怎么执行的问题,这是一个前提。我觉得很多企业并没有认真去思考,在执行过程当中,企业将会面临什么问题?中国企业将会面临的是一个集体力量的劳工群体,尽管现在没有达到,但这个趋势已经非常的明显。员工可以通过一股集体的力量来争取自己的权益。可能通过工会,也可能是自发,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这是无法阻挡的趋势。为什么呢?因为劳动者有主动性,是法律关系主体,有自己的权利要求,有自己的诉求,不会一直被动,不是企业愿意怎么管就怎么管的,在这一点上,是我们的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应当着重考虑如何妥善地处理好同企业处于平等法律地位的另外一方的关系,而不是想方设法的去如何规避法律。”在日本,他们的劳动用工法律环境同样十分的严格,可是日本企业的劳资关系却是非常和谐。日本的员工下了班都不愿意走,都要加班,而且不愿意跳槽,争取一辈子在一个企业干到底,并以此为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忠诚度?常老师解释道,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大都是家族式管理,企业对于自己员工很关爱,把他管得严,是希望员工将来有所作为,对员工要求严格,员工必须做到,员工做不到就不是合格的工人。员工犯错要体罚,但是该给员工的关怀都会给到,包括生活、工资待遇、福利待遇,很多时候老板比员工考虑的会更深入一些。同时,在日本,即使你博士毕业,也要从基层做起,企业将告诉你一步一步如何发展,努 1

力地把你当成自己的家人,将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和企业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可是在中国,家族式管理往往背负着更多负面作用。《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在引导企业的人才竞争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改变原先随便招人,随便炒人,今天签一年合同,到期没有任何赔偿的现象。进而让企业以合作的态度去选拔、判断、培养员工,否则就会像娶了老婆再离婚,成本相当的高,常凯教授认为。

常凯教授说,雇主策略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日本模式,即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家人,考虑员工的好处,并给予员工好处,努力解决员工问题;另一种是抗衡,例如,在美国有一种企业就是跟工会较劲,让工人不参加工会,当然是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很典型的案例就是沃尔玛多年不成立工会却没有人在法律上找它的麻烦,这就是一种策略;再有一种就是合作式,雇主和工会合作,德国很多企业都是这样。

同时,常凯教授还指出作为雇主策略,这里不只是理论的问题,还有操作技巧,这种操作是建立在对整体雇主策略的把握上,对企业发展趋向的把握,对劳资关系目前的特点,下一步发展方向上的把握上才能建立。对于发达国家的做法应该有所取舍,不能再像80、90年代引进美国模式的时候,饥不择食,不管是否可行,一律照搬。

规范管理,以情留人

社会是“情”、“理”、“法”三者的有机融合体。法律只是最底层的能够保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而社会更呼唤情与理的存在。

企业发展至今天,我们不应仅仅站在法律这一层面,思考新法实施后对企业的影响,寻觅各种方法来规避法律风险。更应该从理性与情感的层面来为冰冷的法律条款披上温暖的外衣。

可以说,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在更大程度上保证了作为弱者——劳动者的权益,这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劳资双方的关系。新法的实施,将会明显导致“马太效应”。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基础工作牢固的企业会从中得到好处,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盟,而那些人力资源工作薄弱的企业会导致更多的骨干员工流失,日子会更加难过。面对这种新的挑战,规范基础管理,实行“情感管理”将对吸引保留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才流失”永远是HR心头的痛。当员工把辞职申请书摆在HR面前的时候,有多少人能真正把递交了辞职申请书的员工留住?以往诸多公司往往采用违约金这种方式进行“挽留”。当新法正式实施,这种做法是不可能的。留住员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留心”。

我经常听到员工们议论过自己的企业:

“我们以前公司最让我怀念的就是上下午都有水果吃,阿姨会帮我们洗好苹果,削好皮放到我桌前,那种感觉好温馨。”

“看我的手机吗?当初我特别喜欢这款手机,那段时间项目上的事情特别忙,整天加班。后来项目完成了,我收到了一个包装行别精美的礼盒,里面居然就是这部手机。我太感动了。”

“上个月我是我们部门的销售冠军,公司带我去影棚拍的明星照,做了个灯

厢广告把我的照片放在里面,挂在公司走廊的墙上,真有种当明星的感觉。”类似的议论不计其数。不难看出,公司对员工小小的恩惠都能让员工铭记于心。于是“非货币激励”这一新名词出现在HR管理中。

当很多HR困惑,某些职位的员工薪酬水平早已达到了市场75%分位值甚至是90%分位值,而岗位人员的流动率依然居高不下。他们明明知道竞争对手的公司薪酬水平甚至不足市场的中位值,而想挖来他们的人,简直比登天还难。也许这就是“软福利”的神功。

相关调查显示,通过加薪、货币性的奖励来激励员工,“保质期”只有三个月,而过了这一时期,现金的激励作用则不复存在。如何能让激励更长久?其实上述几位员工的谈话已经给了我们不少的启发,这些小小的恩惠对于留住员工,激励直线销售人员都是不错的点子。

“非货币激励”在西方很多国家已经采取多年,而这方面我国企业做得并不多。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优秀企业会吸引更多的人才,而HR基础薄弱的企业日子会更加难过。这种“优秀”的定义显然是“软福利”在起作用。一份良好的“软福利”对于吸引人才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劳动者提供工作机会的同时,告诉他公司的福利。当劳动者手拿多份Offer 的时候,“软福利”比“硬薪酬”更能吸引并保留住他。

特别是对于越来越多的80后员工,他们更加追求多元化的福利,不仅仅是最基本的“五险一金”,差异而有个性的福利计划会更加吸引他们的眼球。你甚至可以学学招商银行、中国移动,建立一整套本公司的“福利积分银行”体系,用积分的形式换取员工们喜欢的产品或服务。

比如你的公司有一整套中长期福利积分银行体系,员工的每一次出色表现,都能获得一定的积分,甚至是每工作一天,都能换取固定的积分。当他在本企业工作不足一年,每天工作的积分仅有1分,而工作满一年,除了有1分的积分外,还能有额外的0.5分的奖励。工作满两年,每天工作积分为2分,以此类推。当积分达到一定额度时,他可以自由地选择兑换免费的新马泰旅游、笔记本电话、手机甚至是一些可爱的玩具。

从现在起,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整合公司的各项福利,通过“非货币激

励”手段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应对人员的自然流失,是企业HR工作的当务之急。“火眼金睛”识人术

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开展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对您所在企业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调查里,参加调查的522位HR中,近三分之一HR认为,“员工辞退成本增加,选人压力加大”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以往企业对于那些工作责任心不强,做事情“吊儿郎当”的员工,往往采取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再继续签约的方式自然辞退,《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种方式对企业方来讲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从《劳动合同法》看,首先对于劳动者的试用期比现行的《劳动法》规定有所缩短,通过试用期后,对人员的解聘有了新的规定,这些都使得企业在用人上必须慎重。从这方面讲,《劳动合同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扩大就业。这些规定的出台,对于企业招聘工作的压力会明显加大,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招聘经理来讲可谓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HR须从现在起,审视你的招聘流程,改进招聘工作绩效,让招聘工作更有效,优秀人才才不会与你擦肩而过。

看看你的职位说明是否更具诱惑力。现如今大多数的企业更倾向使用网络招聘,作为候选人,每天浏览的职位不计其数,如何能够吸引他的眼球?招聘广告的标题以及最开始的两行文字决定了广告是否被阅读。所以必须要让前两行的描述有吸引力。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员工自由选择职业发展的需要,他们不再有违约金的束缚,随着职业发展的需要,劳动者除了必要的薪酬需求外,更多的劳动者看重在某公司工作带给自己的挑战,能够学到什么,是否有所发展。高端人才和高需求量候选人找工作的方式和大部分人不一样,因为他们对工作更有识别力,吸引他们接受一份新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作未来的发展机会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特别是雇用中、高级人才,这点对他们来讲十分重要,所以在职位描述上千万不要忽视这点。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有了新规定,以往很多企业采用三个月试用期,用更长的时间来观察该员工是否符合岗位发展的需要,一旦发现该员工不适合企业的发展,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地解除彼此的劳动关系。在试用期期间的工资也比同岗位的转正后人员工资低。但新法的出台,这招显然是不再适用。很多企业的HR都有过类似的抱怨:如今表面看来人才济济,然而想要招到符合岗位需求的员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过几轮面谈及基本技能的考察,只能判断出一部分。通过一定时间的试用期,让新员工适应岗位工作,特别是文化氛围的适应,在此基础上再决定是否正式录用该员工。试用期缩短,一旦成为正式的员工,这时候发现员工不适合岗位的需求,无论何时解除合同,对企业来讲都比以前增加了成本。其实就企业本身来讲,这点补偿金算不了什么,但从HR的角度来讲,这是我们非常不希望看到的。当员工不适应该岗位的工作,也安排不了他到其他岗位工作,留与去对彼此都是种伤害。

用人方式的“重新洗牌”

劳务派遣由于其用工灵活,成本降低,转移风险等特点,实践中被大量企业采用。1979当Fesco(北京外企服务集团)向外商驻华代表处派遣了第一名员工,标志着中国人才派遣行业的兴起。二十多年来,像Fesco,中智、智联易才这类专业的人才派遣公司方兴未艾,人才(或劳务)派遣这种对企业来讲经济而有简单

方便的用人模式被广为采纳。尽管因劳务派遣而发生的劳动争议时有发生,但并没有影响企业对这种用人方式的喜好与认可。

劳务派遣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雇佣与劳动力使用相分离,劳动者与派遣单位有劳动关系之名却无劳动之实,与用工单位无劳动关系之名却存在劳动之实,形成了复杂的“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的特殊形态。正是由于劳务派遣的特殊性,实践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往往难以得到充分的保护,发生纠纷时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相互推诿,让劳动者无所适从,加上法律法规对劳务派遣的规定相对缺失,增加了劳动者维权的难度。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劳动法律事务中心主任韩智力曾说:“劳务派遣解决的应是同工同酬的问题,合同长期化的问题,而不是身份隶属问题。现在很多企业都没做到同工同酬,在同一岗位上,正式员工和劳务派遣员工之间有差价。干同样的工作,本企业员工拿5000块钱,派遣来的拿500块钱,这种劳动力之间的差距产生以后,导致了劳动者权益无法保护的问题。这才是劳动合同法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这一局面将有所改变,企业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人才派遣这种用工方式。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这预防了

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合作规避有关解除劳动合同应当符合法定情形的规定。劳动合同法在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承担用人单位义务外,还规定了用工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用工单位应当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在法律上对劳动力派遣三方的责、权、利加以明确,就使雇佣关系清晰化,从而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的规定,将有效遏制劳务转包现象,而使企业更多地使用业务外包等形式来降低企业成本。

总而言之,在《劳动合同法》模式下,法律条款刚性明显增加,基于这样更严格的法制环境,HR各项工作对于企业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比从前更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自身能力以帮助企业“降低用工的意外风险、法律风险和管理技术风险”;帮助企业“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用工理念,帮助员工和企业获得更好的成长”等都将成为HR必须更慎重的面对的一系列重要课题。

第二篇:劳动合同法给HR带来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常凯

[何国玉] 各位会员朋友大家好!常凯教授您好!非常高兴您今天做客中人网,也感谢各位会员朋友的支持!

[常凯] 谢谢何总,我是常凯。很高兴今天下午亲临中人网,跟何总与网友们一同探讨“劳动合同法”颁布给HR带来的全新挑战和战略发展”。

[何国玉] 我是今天访谈的特邀嘉宾主持,中人网CEO何国玉。

2007年6月29日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引起了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企业主、员工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工作相关”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们更需要对此法的战略意义进行深刻的理解,以便系统的规划后期工作、应对法制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门户,我们非常高兴能为我们92.3万HR会员们请到《劳动合同法》课题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劳动法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劳动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凯教授。今天下午在线时间为两小时,我也准备了几个问题要请教常凯老师,大家有问题也可以发帖,工作人员会挑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请常凯教授回答,其它问题我们会请另外的劳动法律师进行文字回复,当然,如果常凯老师愿意全部回答,我们很欢迎!《劳动合同法》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这一部分我初步构想请教您以下两个问题)A、常凯老师,第一个问题我希望能请您分析一下这部“劳动合同法”颁布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原因,我看到您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商学院教授、美国最著名的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托马斯.寇肯先生的一次聊天时托马斯先生曾经提及:“从解除管制、自由发展开始,美国的经济从1980年到现在增长了百分之七十,但是美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增加。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国也是一样,如果中国政府听取了企业方反对2007”劳动合同法“的理由,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不利于企业内部契约的稳定。”您认为这是这部被众多企业家、商会反对的“对中国所处发展阶段的企业相对苛刻的合同法”得以颁布的主要“社会、政治原因”吗?

[常凯] 应该说中国的劳动关系和劳动法的情况,和美国80年代,可能更早一点——五六十年代,甚至三十年代的时候相同,要看比较什么问题,但是不是和美国现代的相比,作为托马斯他对全球劳动问题和劳动法有更广阔更高的认识,我想主要分析我们自己的情况。刚刚你提到的问题,关于社会原因和政治背景,其实都可以归结为社会原因。社会原因可以是经济、政治和其他一些社会方面的事。首先我认为这个法律颁布、制定和实施,它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原因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

[何国玉] 您所说的经济原因,是为了让经济得到更持续的发展?还是指经济过热要抑制。[常凯] 不涉及到经济要抑制的问题,涉及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应该说20多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巨大成就,GDP每年以10%速度增长,但是GDP怎么样才能够持续的增长?这个问题恐怕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因为这20年,我们更多的竞争力也好,还是经济增长的这种动力也好,更多的发挥了我们的比较优势。

[何国玉] 现在这部法有可能使得这个比较优势在短期之内丧失。

[常凯] 你说的对,问题是我们比较优势还能维持多长时间,不是法律制定以后,比较优势丧失。

[何国玉] 就是比较优势已经丧失。国家在引导企业朝创新,而不是因为低成本的劳动力导致竞争力的方向发展,这是国家的引导方向。除了引导企业朝着具有创新竞争力的方向发展之外,是不是也因为长此下去,国家稳定性也有一定的风险?

[常凯]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就是社会原因。最近特别是十多年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也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社会不公平问题,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同步的问题非常突出。这种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两极分化,经济发展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社会成员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这就使得社会矛盾比较突出,最突出的矛盾就涉及到劳动关系的矛盾。广大的劳动者,农村的进城的务工人员他们在改革当中,收获非常有限,甚至是负的收获,更多的承担一种成本,承担了一种责任,一种牺牲,但是他们在自己地位是相对下降的,收入也是相对下降的,两极分化的问题在中国非常突出。而且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已经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经济整个的稳定和协调发展。

第二就是你说的政治原因,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可以在理论上探讨很多不同的特点,大家都可以说出各自的道理,有一点恐怕大家认可的,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国家,应该考虑到大多数人的问题。但是前几年,我们这样一种政策实际上作为大多数,特别是基础的劳动者经济上没有分享到改革的成果,经济地位下降,而政治上,他们的地位也在下降,他们和政府的关系,和党的关系实际上都面临一种考验。

[何国玉] 因为我们是长时间的朋友,我非常理解您一直在强调,比如要关注劳工的利益。其实您也是站在希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的角度强调这一点。我认为以我对您的了解,我觉得您是站在更高的世界的高度,看到很多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看到了如果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再不去关注劳动利益会给企业发展以及行业、国家的经济带来负面的东西。所以你在强调这一点。

[常凯] 我觉得你还是很理解我为什么要提出这些想法。我们谁都不希望企业不好,我们国家并不是阶级斗争,阶级冲突的这样一个国家。我们希望整个国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但是如何取得国家这种竞争力呢?它不仅仅就是企业营利就能解决的。

[何国玉] 企业的营利分配帮助他获得持续的竞争力。

[常凯] 这是一个方面,另外国民要形成一个合力的竞争力,如果你现在感觉不到,将来付出的成本将会很大的。而且企业也绝不会在国际竞争当中取得优势。

[何国玉] 我理解您的良苦用心,挺感谢您站在这样一个角度,很多企业对您有一些负面的感受,我觉得您很用心良苦。

[常凯] 上次新浪采访的时候,一上来就问我这样的问题,有人说常老师您是劳工代表。

[何国玉] 您更多希望经济和企业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

[常凯] 目的是这样,但是怎样获得,现在最突出的问题,我们在劳动问题上如果处理不好,没有一个完善的劳动政策,中国的经济不可能持续发展。

[何国玉] 您是强调每个阶段最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常凯] 简单说我是劳工代表,我自己并不认为是这样,我认为我是一个知识分子。我可能站在更客观更中立的角度对劳资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我为什么更强调劳工问题呢?因为劳工问题是现在最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影响的不仅是劳工自己,而且直接影响企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竞争力问题。

[何国玉] 我今天之所以问您这个问题,是希望我们的92.3万会员听到您对这些大的政治背景,社会背景的分析之后,能够更好的去和自己企业内部沟通交流,否则一些老板们会觉得这个法条让我们没法干了,但是我想如果他们能理解更深刻,解释更到位,他们可能就会引导他的企业家,其实是帮助我们营造一个更好的竞争环境。所以我今天特别替大家问您这样的问题。

[常凯] 谢谢!

[何国玉] 我们还看到,这部劳动合同法非常强调建立工会或者是以职代会集体谈判的方式解决劳动分歧,同时我也注意到,您和麻省理工大学的托马斯之间的谈话,托马斯给了我们一个建议,说是在现在这个变化的世界,我们还应该看到集体工资谈判,如何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问题。如果现在片面强调工资增长上的集体谈判,会使公司转移到其他地方、其他国家,最终原来国家什么工资也得不到。我看到您和他两人之间虽然远隔千里重洋,但是大家学术观点非常接近,我想看看您能不能给我们谈谈,这部法会不会使得企业在短期之内经营变得更艰难,甚至倒闭。如果这样,可能更多的工人会无法就业,反而失去更多的保障。

[常凯] 你提出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确实是非常宽泛的一个问题,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说出来,你提到托马斯引用他的观点,我觉得这条非常值得我们的借鉴。在我们国家没有这样的理论,而是雇主怎样降低成本这样非常技术性的东西更多一些。

[何国玉] 就是更战略性的雇主策略,站到一个战略高度,用战略眼光来看,究竟应该用什么策略来对待劳工问题。

[常凯] 对,80年代美国劳动关系面临一个转型,非常重要一点,就是当时工会的作用并不是非常突出,就是工会的作用,传统的集体谈判的情况发生了一种变化。人力资源HR界兴起来,和我们这个情况不太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工会也在努力争取自己的权利,而雇主也和工会在进行一种更合理的一种抗争,在这里面,我觉得这种抗争对双方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并不是说双方和和气气就能解决的。这是在承认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当中促进双方。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托马斯提出这样的观点,这个观点对我们的意义在于哪里呢?就是中国现在劳动关系的构成形式,基本上还是个体,或者个人的劳动关系,就是劳动者个人与企业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虽然也有工会,但是我们工会的作用发挥,离法律对它的要求还是有明显的差异。

这个里面提出一个问题,中国下一步会怎样。如果根据市场经济国家劳资关系调整和经济发展一般要求来说,劳资双方它的这个关系处理的如何,是企业能不能具有竞争力,国家经济发展能不能协调的最基本的一个条件。

[何国玉] 我知道您是一个对于世界所有的发达国家,包括比如欧洲、日本,美国的劳资关系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一位学者,现在这个法律这么严格,似乎和日本现阶段企业用工,企业文化所存在的环境背景更相似,您能谈一下日本企业怎么做的,以及它的做法缺点优点,以及环境背景给我们作一个借鉴。

[常凯] 各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程度状况所决定的。我在日本教过书,对于日本也做过一些相对比较深入的研究,总体说来,还是一种国外的研究,不像中国这样。日本大家可能都感觉到,日本劳资相对比较和谐,从企业一个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日本的员工敬业,下了班都不愿意走,都要加班,而且不愿意跳槽,一辈子在一个企业干到底,而且以此为荣。这是它的文化,可是为什么他就愿意干活,不愿意歇着,这个问题可能比较复杂。

我在日本,我有很多日本老板的朋友,还有日本工会的朋友,还有日本官方的朋友,我就感觉日本员工之所以对于企业,用中国话来讲的就是忠诚,忠诚度,为什么会有这种忠诚度?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什么呢?就是企业对于员工的这种关心,这是一种回报,日本的管理,有时候我们看是家族式管理,它的一些重要的劳工策略,包括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工资等。企业工会主要是根据产业的谈判在企业内部实施贯彻这个东西。日本注重将企业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而且家族式的管理。家族式管理,过去我们对家族式往往是负面看它的作用。

[何国玉] 我有一个体会到的,你所讲的日本企业家族式管理,把每一位成员都当成家族成员。[常凯] 你这个理解是对的,以前我们的家族式是家长制,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可能是一个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的关爱,把他管得很严,那是希望他将来有出息有作为,日本是我对你要求严格,你必须做到,你做不到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工人。这方面你犯错我要体罚你,但是该给你的关怀都会给到,包括生活,工资待遇,福利待遇,老板比员工考虑的有时候更深入一些。

[何国玉] 我曾经在03年的时候,给日本企业家协会的清家彰敏教授做讲座的时候,清家彰敏教授给我们讲过丰田的故事,丰田的管理者故意让员工去踩地雷,犯错误为他付代价,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成长,当时我在讲座上,很多人不理解,就会觉得如果在中国你要这样做,你损失很大。如果这些人明天就跳槽了,你还不知道这个成本为谁付了的。

[常凯] 在日本这个情况不是个别现象,很多企业对于员工都是这种要求,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一个学生在北大读了博士,后来在日本工作,他在中国拿到博士学位回去从最基层的店长干起。日本企业是告诉他一步一步怎么发展,这个里面不仅仅要锻炼他,而且把他当成自己的人,不是使了就完,而是考虑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和企业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

[何国玉] 其实您一直坚持说,这部劳动合同法会使得各个行业的人才竞争环境得到更良性的一个引导,以前,举个例子说,我没有要求这么严格的这部法,今天随便招一个人,明天炒掉就可以了,今天签一年合同,到期就没有什么赔偿,但是这部法的要求,使得这些企业在员工招聘的过程当中,相对比较慎重,用一句开玩笑的话,以前就像找女朋友随时可以分手,现在变成娶老婆,离婚的成本比较高。是不是这样一个法制环境,会使得中国的企业就像日本企业一样,对员工用长期合作态度去选拔,去判断,去培养。[常凯] 我想肯定有一些违法经营,违法用工的企业会为此付出很大的成本,甚至因此而破产,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守法企业使得他更加具有竞争力,荣事达的一位老总过来找我谈,他说我们在那最早做人力资源管理,他说在中国随便做根本没有任何规则,我说恰恰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你最具有竞争力,因为你以前守法,以后更习惯于守法,别人想守法恐怕有一个适应阶段,还没有这个守法能力。我们这个社会,应该鼓励守法的企业,让他们更好的发展,成长。对于那些不守法的就应该自然淘汰,使得整个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我们是不是回到你刚刚提的问题,就是托马斯提出集体劳动关系的问题,和工会的问题。

托马斯提出这个问题,是根据美国的情况,但是中国的情况和这个不一样,中国的工会根本没有达到那样一个程度,就是需要能够靠自己团结的力量,要求老板涨工资,甚至工资高到企业都无法营利的情况。但是我觉得有两点,第一点,恐怕我们要估计到中国将来这个劳动关系的构成形式,不会总是停留在个人劳动关系上,总会发展到集体劳动关系,这是市场经济劳动关系法制化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集体劳动关系,这是一个趋势。而且这个法里面,这次多处提到工会和工人集体的作用,恰恰是引导考虑到将来以后中国的劳动关系转型,让大家有所准备,准备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哪里呢?将来企业面临的恐怕不是一个一个员工,而是一个集体的员工。面对集体的员工你有能力去处理这个问题吗?应该说,我们现在企业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训练。我们的工会并没有成为与企业抗衡的或者制衡制约的一种力量,我们基本上利益一体,老板控制企业,控制工会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的老板要遇到工会以后,在多数情况下是一层不变。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一个首钢在秘鲁收购一个钢厂,一开始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但是这个问题很难办,遇到一个强劲的工会,你要裁员我不同意,你不接受我意见我罢工,你裁不了我们还要求涨工资,我们企业哪遇到过这种事,企业和工会在某种意义上它确实在利益上追求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个怎样合作的问题。比如我们谈到雇主策略的问题,怎样对待企业工会有一个选择,有几种模式可以去选择的,但是我们不了解,我们不能简单听说工会可以组织罢工就抵制工会,如果有雇主策略,就有工会策略,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我们的企业根本没有这个,所以将来以后,随着劳动关系转型,集体调整这样一种程度越来越高的时候,我们的企业能不能适应,这是一个问题。

[何国玉] 这个趋势是一定的。

[常凯] 很明确的,就是怎样一步一步怎样实现的问题。第二点是什么呢?工会肯定要按照法律要求,它应该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提高劳动标准,这是一个目标。但是工会的要求,应该不能超过一定的度,杀鸡取卵。企业不能对员工杀鸡取卵,工会也不能对企业杀鸡取卵,如果工资涨得很高,企业无法经营也不行,所以工会要求和雇主要求有一个博弈和磨合,最后妥协的这样一个过程,最后达到双方能够接受的条件。

[何国玉] 您认为工会是群众智慧?还是属于部分少数人的智慧?

[常凯] 工会就其基本组织结构是劳动者自愿结合的,所有行为,包括提高工资,集体谈判,甚至集体行动,如果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都应该会员投票决定。比如罢工在国外没有50%的会员投票是不能罢工的。

[何国玉] 听到这里,我的感受就是,我们的党和国家在体制上其实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比如说民主选举,还是民主集中制。这是我不想多谈的问题,因为和政治体制相关的,不要多去谈它。而且我的体会,您刚刚讲的,我相信有很多在线的会员其实挺恐惧了。

[常凯] 其实不要恐惧,恐惧恰恰是因为我们没有这种准备,因为不了解情况。真正有工会的地方,我们还可以举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德国。德国恰恰是因为工会的作用发挥,企业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德国可能我相对的去的次数比较多,一些企业,比如像汽车厂商我都去参观,一些服装厂,电子厂,而且在大学里面,还有一些NGO组织,工会组织都跟他们有所接触。

[何国玉] 它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一点?

[常凯] 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东西德被军管,使得德国的经济处于最低点,但是十年经济恢复,50年代经济恢复,60年代经济发展,70年代经济起来,80年代经济强国,十年一个台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德国很好地处理了经济发展当中的劳资矛盾,形成全民一体,动员全民族的力量来发展经济。

[何国玉] 就是那个阶段没有强调大家互相之间的对立和矛盾,而是目标一致干一件事情。[常凯] 不是这个,承认矛盾,承认差异,但是有一个很好解决矛盾的办法。

[何国玉] 就是很理性很客观的说这是实质,但是我们还有基于这些实质更崇高的目标。

[常凯] 国人可能都是这样思考,我们不承认矛盾,我们是利益一体的,我们是和谐的,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目标,恰恰是承认矛盾以后才能达到,不承认矛盾很难达到这个目标。

[何国玉] 真实是做出正确选择的首要基础。

[常凯] 有人可能对于工会也好,对于劳动者也好,认为是天然对立的,但是能很好的解决的这种对立,把这种化解为一种力量,转化这种对立。

第二德国采取什么措施?三大措施,第一工人参与,第二共同决定,第三企业委员会制度,企业工人委员会制度。工人参与这一点,这个和我们不一样,比如中国也有工人参与,因为我们是公有企业,我们是主人翁所以我们参与,自己的企业自己参与。德国不是,德国是在私营企业,老板自己的企业,要求工人参与。这一点我们往往想不通。

[何国玉] 它的意思这是大家的共同的事业?

[常凯] 他就认为对一个企业来说,并不是企业资产所有者的企业,没有工人不叫企业,没有工人叫厂房机器,有了工人结合起来能够生产了才叫企业。企业没有工人的力量,工人的投入不可能具有竞争力。

[何国玉] 越让大家参与,其实大家能更好的投入。[常凯] 而且这个里面还考虑生产要素的结合。[何国玉] 这是民主集中制还是纯粹的?

[常凯]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思维方式,我们对于民主集中制的方式无法衡量国外的这种状况,国外具体说它的是一种什么状况,不要用我们的概念给他们套。这个里面恐怕还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出现法西斯,希特勒这样的历史现象的反思。政治上的集权、独裁,出现了法西斯、希特勒,他们考虑的更深,他们认为不光是政治上的,企业垄断,企业和集权完全经济上的垄断和政治上的集权结合到一起,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让德国人都深恶痛绝的这样的现象就是法西斯现象。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就认为仅仅搞这种所谓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政治民主不够,必须要有经济民主,经济民主对于民族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所以这也就是德国它在劳资关系,在经济管理,在企业发展方面所创造出来的一套有别于以前的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对抗式的,比如美国式,就是工会和老板两个力量,就是谈判、斗争,甚至集体行动,罢工等等。采取一种合作的方式,叫做劳资模式协调式的这样的模式,就是重大的事情都有工人参与,叫共同决定,共同决定不仅仅就是我们这次劳动合同法所涉及的,对工人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它们甚至连企业投资,连市场,连企业管理都共同决定,有人说你们这个法律是不是超出国际上的,他们可能不太了解国外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使得工人全力投入到企业发展,觉得就是我的事情,企业的发展和我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在这个基础上,它采取了什么就是工人委员会制度,因为德国是工会多元制,一个企业有几个工会,几个工会要形成自己的态度,形成工人委员会,重大问题都在工人委员会,就劳方的意见和资方进行协商。

[何国玉] 其实互相之间形成平衡之后的结论。

[常凯] 形成工人委员会,工人委员会可以介入到这个里面,使得劳资是一种协商式的关系。但是有时候工会也有罢工权,但是通过协商可以解决,就不罢工了。不要恐惧,罢工不是很容易能够罢得了的,在一个规范的国家,罢工要有罢工基金,你有钱吗?没有钱罢不了,罢工谁组织罢工谁要付钱,中国到不了这个程度,要罢工领导人,要罢工纠察线,整个罢工目标,等等事先通知组织,有相当严格的规定,而且通常罢工是在集体谈判无效的前提下,罢工的目的是为了谈判,因为市场经济国家早就不是这样的理念了,大家都通过各种法律的手段。

[何国玉] 大家都要比较理性的来做。

[常凯] 不要认为罢工就不是理性,罢工是在法律规定的程序内严格按照程序去做,在西方罢工,需要所有工人投票,我们罢不罢工,50%以上投票以后,大家才能罢工,不是我想让谁罢工就罢工的。

[何国玉] 就是企业主想独裁或者工会想独裁都不可能。

[常凯] 都不可能,工会首先是民主制的这种群众组织,否则行使不了权利。从德国来看,劳资矛盾这些既定或者现实的,承认它的存在,找出解决的办法,转化这个矛盾,形成一种合力,形成一种动力。我国从劳动合同法开始制定的时候是94年,我国雇主自觉意识和管理理论层面的这种把握等等,还有工人的意识,还有一个过程,这些不是一下说想学就能学的东西,但是作为一个目标,对我们来说有很多的启示。

[何国玉] 这个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本身意义深远,我们暂时不去讨论这个深远到什么程度,同时这样一个劳动法的颁布,也是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同时挑战也是机会。

我想您刚刚谈到很多问题,可能我们的会员们应该也很关心他们切身要去面对的一些具体的事情,一些工作上事情,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有哪些问题。我看您有一些意犹未尽谈到刚刚的话题。

[常凯] 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们可以更深入一些。

[何国玉] 我知道您特别愿意把好的思想和方法传递给别人的一个人。

[常凯] 其实我有很多的老板朋友,当然我跟他们讲,如果你仅仅想赚钱,我教不会你,但是你想做一个企业家,有更高的目标去发展的话,我觉得我们可能有很多的话题来谈。

[何国玉] 做一个真正优秀甚至说跨国企业。[常凯] 对。

[何国玉] 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需要和常凯老师交流的话,可以继续提问。我们整理好以后,再继续和大家沟通。

[何国玉] 非常感谢刚才常凯老师跟我们的交流,让我们体会到国家的安定,行业发展,整个就业环境的规范,会有利于身处其中的企业有更好的发展,作为企业家和HR我们期待更具有商业道德的更良性的竞争环境出现。我看到很多会员朋友的问题,第一个提问是我们一位老会员,昵称叫做智子,当员工利益在企业单位受到损害,可以由企业里的工会主席负责人进行沟通,以使劳方获得正当利益和权利,但是现阶段,企业工会的主席和职代负责人都是企业任命,这些被任命的人员维护劳方利益时,要么不出头,要么是直接倒向资方,无所作为,形同虚设,前不久央式二套经济与法当中也提到某工会主席站出来为工人维权,但是居然被企业开除了,你们讨论该劳动合同法的时候,对这种实际情况是如何考虑的,劳方用什么方式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弥补。这是代表劳方来提问的。[常凯] 现在我们这个法律,如果大家注意到,确实在多处提到工会在劳动者订立履行劳动合同的时候,应该提供指导。但是实际当中,我们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工会,并不是所有企业的工会都能够代表工人去为他们的利益去做出一种努力或者一种争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可以说从两方面来看,就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以工会为代表的劳资关系集体调整的这样的一种方式。

刚刚这个提问者,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工会发挥不了作用,劳动者怎么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东西,应该说法律制定的,对于工会是一种原则方向性要求,真正要实现工会,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现在并不是在所有的企业都能实现,所有工会都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个法律给了工会很多权利,其实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个法律给工会明确加重了它的职责。职责和权利是不一样的。职责的话,是一种义务,必须要去做的一种要求。现在工会达不到这种程度,这对于工会下一步自身改革,代表工人真正介入劳动关系协调提出这样一种要求。

[何国玉] 专门的工会负责人,那也只能说从员工里产生,担任工会的职责,还做其他的工作吗? [常凯] 我们工会兼职化的问题很严重,许多工会主席是由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监或者主管或者副总来兼任,这种情况是不符合规定的。但是有一些党委书记或者其他的党的干部兼任的话,我觉得有合理性的方面,在企业发挥一定的作用。所以从体制上,恐怕就需要严格按照法律来办。

像刚刚这位朋友提出的问题,如果工会不发挥作用怎么办?工人应该努力用法律自身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是劳动合同法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定过程当中,全面征求意见。

[何国玉] 如果企业没有工会,就直接去仲裁,如果有工会,工会不给他出头,也只能去仲裁。[常凯] 可以的。

[何国玉] 现阶段最能解决问题的还是仲裁?

[常凯] 不光是仲裁,这个里面工人和企业也可以协商,协商不成的话,再仲裁,劳动争议,包括劳动法律诉讼,成本都是比较高的。

[何国玉] 双方成本都高。

[常凯] 我并不主张一有事就仲裁,有些人跟我咨询,能不能通过打官司,我想能不能通过更平缓更和谐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协商,沟通。如果确实不行,最后再采取法律诉讼,这个是对工人来讲。另外还有对企业来讲,刚刚谈到托马斯的这个问题,就是美国的经验,这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提供了一个机会,就是工会不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你应该发挥作用。

[何国玉] 人力资源应该把握住这个机会。

[常凯] 这个里面我是站在更公正的,美国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和工会竞争,但是都在法律允许的环境和前提之下,如果工会不发挥作用,人力资源部门不能按照法律的问题来做吗?这样对于整个企业组织形式会感到更贴近一些。而且这一点对企业并没有坏处。这都在争取自己的,人力资源之所以发展起来,觉得工会原来谈判的方式还是在市场经济国家,工会努力去做但是没有效果的时候,工人不愿意付这么大的成本,但是我干脆跟着这边不是更好,这样一种竞争,对于企业发展,对于人力资源完善,对于工会发挥作用都是有好处的。

[何国玉] 我觉得您这个提的非常重要。接下来的许雅儿,小野猫这些会员的问题,我在这里就不请常凯老师您今天做答了,但是有一个王荣律师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他问的问题是劳动合同约定是在今后某一个时间才开始实际用工,按照该条规定,没有实际用工就没有建立劳动关系,如果在约定的实际用工时间到来前,一方反悔不履行劳动合同,这样没有建立劳动关系,因一方反悔这种是否能追究违约一方的违约责任呢? 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最近一个跨国企业,叫伟创力的企业,就是协议录用一批大学生,是40人。但是大学生报名的时候,单方面撤销了录用的协议,这个就是不是像王荣律师问到的问题,是不是没有开始正式的劳动用工,但是这一条这个争议是不是属于劳动争议?属于的话,能不能用它来追究违约方的责任。

[常凯] 根据我们现在法律规定第七条规定,用工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没有用工,就没有建立,这一点很明确,没有用工没有建立,提起劳动争议显然不适合,但是并不是说法律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何国玉] 它的这个劳动合同约定是说在以后某个时间开始用工,这种约定不属于劳动争议范畴? [常凯] 对,在这个里面没有形成劳动关系,但是在这个里面可以作为违反合同的一种约定提起民事诉讼。那是另外一个诉讼。这个形式是不一样的,劳动法既涉及公法比如行政法,也涉及到私法,比如民法,交叉在一块的。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给律师提供了市场机会,但是我们律师是不是有能力真正对劳动合同法真正把握住,能解释好,能确实促进这个法律的实施,而不是仅仅出现一些小技巧性的问题去帮助企业或者帮助谁来讨工资的问题,这个还需要进一步做努力的。但是你刚刚提到另外一个问题也很有意思。就是大学生三方协议,就是说我想要你,你来我这,但是到时候你不去了,但是你耽误了另外一个工作机会,如果这个机会成本很高怎么办?和这个非常相似,就是我没有上班,没有上班就没有形成劳动关系,我只是约定,只是可能会形成,但是你作为民事关系的话,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去解决这些问题。

[何国玉] 如果大学生协议了要来,最后不来,企业也可以通过民事去解决这个问题吗? [常凯] 也可以的,比如违约赔偿的问题。

[何国玉] 这里有一位会员昵称叫做小侠客的会员问:常教授你好,我的问题是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应是平等的,单位提出解除合约应该给予劳动者补偿,作为劳动者提出解除合约,根据劳动法第31条劳动合同法第37条提前解除合约,作为合同违约者是否也应该承担违约的责任。我非常认同这个问题,我自己昨天晚上很想向您提这个问题,您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既然双方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之上,签订这样一个公平的劳动合同协议,但是事实上这个协议里面又有一些非常不平等的条约。这个是不是已经违反了咱们劳动合同法最初的几句话呢?

[常凯] 这个里面非常有意思了。

[何国玉] 第3条订立劳动合同应该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公平和平等的原则,这个您怎么给我们解释一下。

[常凯] 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案例分析,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涉及到整个劳动法的一些特质的问题。劳动合同法一些法律特征的问题。也涉及到一些具体操作的一些问题。

首先,就这个问题双方应该平等,比如雇主要解雇劳动者,相当多的这种限制条件,可能补偿也好,调整工作也好,实在不行才解雇你等等这些,但是为什么劳动者他想不干,提前30天只要通知你一下就可以了呢?这是不是一种不平等?就是你刚刚提到的问题,很多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个里面就涉及到劳动合同法的法律特点问题。立法倾向问题和立法技术上的问题。作为国际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叫做解雇限制,就是订立了劳动合同以后,老板随便解雇是不行的,而且这种限制是对于民法的一种修正。如果是民事关系,我们订了合同,这个合同有一方不同意就没有履行,谁都可以取消这个合同。但是劳动关系,不能说雇主不需要你,你走吧,那不行。为什么呢?因为这涉及到劳动合同并不是一个单纯经济事物,涉及到一方生存的问题。如果我没有这种工作,我将来生活就有问题,对雇主是增值、保值、生产利润的问题。在这个当中,一个矛盾冲突是什么呢?是这个生存权和财富权发生冲突。生存权和财富权发生冲突的时候,生存权优位是基本原则,先保住这个,所以劳动法制定有解雇限制。在这一点上,就是劳动者在辞职的时候,提前30天通知雇主就可以,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劳动是不能强制的,我在你这干活,并不是我给你的东西,而是我人身必须要从属性,一旦建立劳动关系以后,我跟你的关系,你如果是老板我是员工,我们就会成为经济关系,是一种人身关系,人身具有从属性了。

[何国玉] 立法原则是保护弱者原则。

[常凯] 好多具体的原则,比如人身自由,不想在这劳动了,你不能强迫我在这劳动,劳动不能强迫的。但是我也不能随便走,今天告诉你,我明天就走不可以,要提前有一个预告期,有30天,企业通常可以接受这种情况,如果有问题的话,企业可以和职工进行协商,他为什么辞职,是不是有什么原因,能不能解决?所以这个法律是向劳动者倾斜的。这种倾斜的表面上看是不平等的,但是实际上是什么呢?是用这种倾斜来解决一种实质上的一种平衡。因为在现实当中,劳动者和企业不可能平等,他很弱的,企业很强,尤其资本稀缺的情况下,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所以法律的作用在于什么?在于扶助弱者,抑制强者,但是有一个度。就是程序上的问题。

[何国玉] 这有一个问题,企业里面有些员工,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有什么方法可以合情合法的处理这些问题。

[常凯] 这种情况肯定是个例。[何国玉] 如果碰到这种个例怎么办?

[常凯] 企业内部有规章制度,考核制度,你考核几次不合格要承担责任,比如你可以待业待岗,待岗发岗位工资,你还有其他岗位,你干这个事干不好,调整到另外一个岗位,你有考核管理。

[何国玉] 您这样说,就意味着现在基于新劳动合同法,企业绩效管理一定要合同化,就是你取证最重要的。

[常凯] 不光合同化的问题,还有管理的科学性,规章性等等问题。

[何国玉] 严格人才选拔,建立非常科学适合自己企业测评的标准等等这些,使得一些不合格的人能够在最早的时候进不来。这个要求也很高的。

[常凯] 对我们人管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你连这个事都解决不了,你还做人管怎么做?这个问题可以解决的。个别捣蛋分子没有靠你这种行政管理能力解决不了,还怨法律?

[何国玉] 我们在8月份的论坛上,我想听听你给人管怎么支招。

[常凯] 比如劳动规章制度,前两天,我接一个案子,一个案例分析,在北京广播大学出版社的,就是对于考核规定的非常严格,大部分能够完成。但是你不努力你肯定完不成。这个对HR整个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说就这么一个工人,一个组织的力量,一个企业的力量都解决不了,你还说法律规定不好,法律给你很多权利的。

[何国玉] 你认为这个里面有很多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常凯] 除了技术,还有理念,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提高我们的整个素质,能力和整个的工作目标。几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是以无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作为主要形式,都遇到过这个问题的。

[何国玉] 所以西方发达国家那么重视人力资源的胜任素质模型建设,测评工具的开发,企业文化的塑造,包括人才的培养,后期的福利等等。

[常凯] 要不然怎么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旦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显然整个公司竞争力提高。这个对企业有什么不好呢?

[何国玉] 还有一个问题,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与劳动者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作为公司往往遇到员工不签订劳动合同,例如我们石材行业,从事第一线的劳动工人文化层次低,与其签订劳动合同,都不愿意签,行业竞争压力大,企业往往不用这样的员工,作为没有签订正式员工的同时,也都为这类员工交了社保保险,这样构成事实劳动关系,这样是否需要支付双倍工资。[常凯] 这个比较特殊。

[何国玉] 这个不是稀缺资源,是人力稀缺。

[常凯] 不是稀缺人力,而是什么呢?而是整个工作环境。石材行业我去过,我见过,而且那个行业职业病的问题非常严重,这种行业工人很多干几年得了矽肺病,整个一生就完了,这种行业除了特别规范的企业,劳动保护都非常差,所以工人不愿意签,工人能干一点干一点,这个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你达没有达到劳动条件。这次我们特别提到要将劳动环境和劳动保护写进劳动合同,是首先强调劳动者的这种权利。

[何国玉] 但是有一个问题,现在他面临的问题,如果有的话,是否需要支付双倍工资。[常凯] 是的。[何国玉] 他们怎么办?

[常凯] 首先得按照劳动标准去做

[何国玉] 如果按照标准去做生存不下去呢?

[常凯] 那就是优胜劣汰的事了。对于整个提高中国企业的水平有积极意义。

[何国玉] 你刚刚提到这个问题,首先作为企业主来讲,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就会面临一个挑战,你会什么样的商业环境,企业环境,用工环境。

[常凯] 所以当老板并不是能挣钱的,我们想的太简单了。[何国玉] 一百年下来能存活的企业有多少?

[常凯] 这个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于企业的竞争,首先合法性的竞争,在法制条件下,我生存下去,而不是靠着违法生存的,这一点我觉得对于那些规模的,规范的,守法的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法律环境,法律条件。

[何国玉] 我本来个人准备了两个问题,我看到会员有很多问题想问,也希望你能多回答一两个。[常凯] 这种东西回答的太多了,就是案例分析,我专门开案例分析课的。我觉得可以讲一些更重要的一些问题。

[何国玉] 会员的提问就到这里。

[常凯] 我的分析可能和律师的分析不一样,但是我告诉你这个背后是什么东西。

[何国玉] 您站到一定的高度在分析每一个案例背后的行业背景、产业背景、法律背景、社会背景等等这些都有。

[常凯] 并且具体怎么去作

[何国玉] 您站到一定的高度在分析每一个案例背后的行业背景、产业背景、法律背景、社会背景等等这些都有。

[常凯] 并且具体怎么去作

[何国玉] 你告诉他感冒了不仅仅是吃什么药,而是感冒是什么引起的,今后要注意杜绝导致感冒的因素,非常好。我还希望因为在公开的场合,您曾经发表过演讲,就是新法的颁布,要求大家在做人管工作的时候,更多的从战略角度思考关于雇主策略的问题。并且认为一个优秀的雇主策略是建立在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对工人意识的分析,对工人行动的分析基础上的。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在制定雇主策略方面的一些优秀做法呢?

[常凯] 这个问题提的太大了,因为发达国家的雇主策略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所采取的策略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原则上,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这样的情况。而且在这个里面,我想给企业界的朋友提出一个,对于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我提出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雇主策略的问题。当然我们雇主和企业是同等的概念,是相对劳动关系的用人方或者用人单位而言,雇主可能更国际化一些。这个里面有其他的含义。

在这个里面,对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很多企业感到压力很大。我觉得是对的,确实是对企业是一个非常严厉的挑战和考验。在这个当中,怎么对待这个法律呢?我看最近网上也好,各地也好这种培训班满天飞,可能各地都在办,就是很明确告诉你,老板怎么规避法律,怎么样对策,怎么样应对,我觉得这样一个做法有点太功利了,而且不会有好的效果,前提是这个法律不管你同意它,你评价高还是不高,它也是客观存在的,你必须要遵守,现在我们已经不是立法的时候要怎么做,而是这些法律要怎么执行的问题,这是一个前提。在执行过程当中,企业将会面临什么问题呢?这是最重要一个问题。这个我觉得很多企业没有去想,我觉得中重要的一个问题,中国企业将来会面临的一个会形成集体力量的劳工群体,就是刚刚我们谈到的问题。尽管现在没有达到,但是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显了。劳工可以形成一种集体的力量来争取自己的权益。他也可能通过工会,也可能是自发,也可以其他的形式,这是无法阻挡的。为什么呢?就因为劳动者他是一个有主动性的,是法律关系主体,有自己的权利要求,有自己的诉求,不会很被动,就是让你愿意怎么管就怎么管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和你站的是处于平等法律地位的另外一方。

[何国玉] 以前我们这些做企业的人,更习惯分析市场客户的需求,现在我们也要回过头来到内部来看看,内部的员工的需求。

[常凯] 对,以前在内部员工的这种分析,往往当成一种管理的对象。

[何国玉] 如果这样,意味着你以前分析客户之后,会制定品牌策略,制定出一系列市场宣传的推广的方法,包括产品促销优惠等等,现在是不是比如说,我们对内部的员工们也应该基于对他们的分析,基于他们的需求去制定我们的雇主品牌策略,去进行我们相应的雇主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去为他们提供一些比如更好的他们的需求的一个结合点。

[常凯] 对,中国的企业实际上过去,就是忽略了这一点。我们把这个力量,就觉得内部不成为问题。我做市场就可以了。一致对外,可是恰恰对外的前提是要解决好内部问题。内部关系。为什么中国企业没有这样一种意识呢?非常重要的就是中国这种个别劳动关系,劳动力极大的供过于求,随便可以招人,不行就换,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而且中国的企业和西方企业不一样,没有遇到对手的限制,完全自己可以为所欲为,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就是内部管理上,在劳动关系上。在西方欧洲美国,首先法律法规非常严格的,不是现在,将近200年时间开始制定劳动法律了,另外一个有工会,工会天天看着你,给你找你的毛病,看你是不是违法,争取它的权益,我们现在没有这个。在国外的这个老板,他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使得他必须考虑怎么处理好企业这种关系,这一点恰恰提高了他处理内部劳资关系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在这方面就不行。我们过去没有这样的理念,这个理念上个世纪80年代库肯教授提出来的,雇主策略,一种就是一体化的,把我的雇员当成我的整个的家人,我管起来,我考虑他们的好处,我给他们好处,解决他们的问题,比如日本模式,大部分是采取这个的,家长制的,所有的东西都解决。另外一种雇主策略,实际上就是抗衡,在美国有一种企业就是跟工会较劲,让工人不参加工会,但是是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在美国工人要参加工会,对于参加工会的员工和不参加工会的员工不同样的待遇,叫做不道德行为,要承担责任。很典型的案例就是沃尔玛多年不成立工会有没有人在法律上找它的毛病,这是一种能力。很有意思,你分析企业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很简单的,你看人家怎么做的。

[何国玉] 我知道沃尔玛人力资源管理做得很出色的。

[常凯] 不是我不让你们参加,你们可以参加,工人觉得参加工会有什么好处,参加工会还不如不参加,我这边培训,我发展都有,工会也给我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这对工会又是一种压力,就是和工会的合法竞争。[何国玉] 到时候我们深圳的论坛,我们请沃尔玛人力资源副总裁王培女士跟我们一起分享。[常凯] 我们过去不这么想的,有工会怎么着,有工会是对你的促进动力,要解决。你没有能力,你让人家竞争完了你就失败了,你有能力你上去了压住它。

[何国玉] 您这个提醒非常重要,其实最重要的雇主策略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好。

[常凯] 当然这是一种方式,另外一种就是混合式的。就是各种方法都有,在这个里面也可以有人力资源管理,也可以谈判去做。

[何国玉] 有没有成功企业的案例。

[常凯] 成功企业案例比较复杂,没有特别典型的。再有一种就是合作式的,雇主和工会合作,德国很多企业都是这样,上次我到欧宝汽车公司的时候,工人委员会的委员和人力资源部非常密切的,大家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上个星期我到荷兰参观一个目前在国际上,仅仅在美国有一个对手做大屏幕的这样一个大公司,第一它认的是世界第一的,它现在就是一种合作性质,就是工会有活动,人力资源也有活动,有谈判,有协商有合作,这也是一种合作方式。非常重要的雇主策略建立在对于本单位本企业,就是劳动者状况这种客观准确的分析和定位上,然后确定我的策略,我的战略怎么去解决。

[何国玉] 您说的雇主策略,越是大企业,越是跨国企业,越是想做成大企业的企业在这方面非常要注意的。

[常凯] 遗憾的是中国企业没有这个概念。

[何国玉] 我刚刚指中国的大企业想要国际化,或者想要做大这一点非常重要。[常凯] 这个里面谈到另外一个概念,就是企业的劳动关系战略管理的问题。[何国玉] 这次我们合办的论坛里,能不能把雇主策略这一点给大家多介绍一下。

[常凯] 这个里面不光是理论的问题,还有操作的问题,这种操作是建立在你对于整个雇主策略这种把握,对于企业发展趋向的把握,对于劳资关系目前的特点,目前下一步发展方向上的把握上才能建立,而且非常重要的,发达国家他们那些做法要借鉴要了解才行。

[何国玉] 说发达国家的做法要借鉴,我有一个质疑,我看到您和托马斯的对话里他提到一句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在劳资关系处理上,其实做的不足够好。其实您想想,他们其实有一百多年的劳资关系处理经验了,他还仅仅做到这样,中国人力资源能做到如何?既使人力资源能做到,如何说服引导他们的老板认识到关注企业的长期竞争力,是以工人生活水平提高为基础的这一点这个观点,您觉得这个是不是不太现实,对大家要求太高呢?

[常凯] 怎么叫不太现实呢? [何国玉] 我指的短期之内。

[常凯] 作为一种方向,一种理念,一种原则,我觉得这个东西不能放弃。因为这一点,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一个基本的一种经验,就是经济发展必须要关注劳工自身发展。他的这种生活水平,工作条件能不能改善和提高。这是一个基本常识性的问题。在中国我觉得仅仅是怎么样推动去实现的问题,不能放弃它,放弃它的前提是将来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就像我们的资源环境。

[何国玉] 中国的用工环境现在就要开始注意。

[常凯] 而且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这种社会背景很特殊,80年代到现在真正发展起来是90年代末,十多年时间飞速发展。我觉得首先应该肯定HR界对于中国企业管理,劳资关系处理是积极作用的。尤其它的工会作用有限情况下,我觉得应该努力发挥他们的管理方面调动和谐引导的这样一个积极的作用和地位。这并不是像我说的,我对人力资源管理什么都不是,不是这样的情况。

[何国玉] 我相信您是希望发展越来越好,您提出一些更高的期望和建议。[常凯] 对,我正是认为如果既希望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必须改变现在的情况。现在的情况就是托马斯讲的,美国的劳资关系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也有很多自己的不足的地方,缺陷的地方。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但是我们在80年代、90年代引进美国的时候,当时饥不择食,而且哪个能用上,哪个更实际一些,哪个能看到成果的我们就学什么东西,但是他们对已经意识到的问题,我们并没有看到,而且他们觉得是问题的东西,我们又搬过来了。

[何国玉] 其实在这一点上,我们90多万的会员,而且我们平时也有全国各地发行的杂志,而且每个月在各地的人力资源的论坛俱乐部,在和大家交流过程当中,你会发现中国人力资源,既使在之前,很希望做好,他所获得的知识和理解也是不足够的。因为企业和企业老板们没有承受到这种压力,是不是伴随这次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因为这种法制环境要求更严格了。比如财务部,是因为中国的财务管理法制非常的规范,所以财务你看它的违法成本很高,企业很重视财务部门。你比如说法务部门,签订法律合同最后违法成本很高,换个角度说,是不是接下来因为这个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企业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成本很高,所以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里面被老板的重视,包括给予它的支持的资源会更多一些呢?他也能够具备更好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把人力资源开展更到位一些呢?

[常凯] 从企业家觉得你这样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其他的压力,但是恰恰这次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给他们提供了或者中国的劳动法制环境不一样了更严格了,你原来的情况不行了,那样的做法无效了,你必须得改变自己,这对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升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一种机会。一个历史性的机会,我觉得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一种历史性的机遇。

[何国玉] 如果我们不能制定很好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包括建设比较好企业文化,将来劳资双方的对立就会变成一种必然,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建立一套规范的胜任素质模型,测评工具这套体系,将来招进来的人你要辞退的成本很高,如果我们不能建设很好的绩效管理,你的绩效合同将来不能支持你辞退给用工降薪,包括培训,立法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比如员工的养老等等这些,这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来讲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非常好的外部压力带来的机会。

[常凯] 你说的这几点,对人管的几个模式,必须要重新调整,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最重要一个问题,我觉得一个挑战,或者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劳工关系或者劳动关系问题,根本就没有人力资源,作为人力资源最基础的一个内容和一个最主要的出发点。这是一个大的缺陷。这一点,我觉得在前年人力资源报告会上我就提这个问题,很多人不理解,当时你好像也有一些不以为然。

[何国玉] 我当时还有良好的期望和愿望,希望阶级对立的这种情绪,劳资对立的这种情绪不会被更多的去引导起来。

[常凯] 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我们并不主张阶级对立,不谈阶级问题,就想劳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矛盾。就如我们刚刚讲的承认了才能解决它,并不是说不承认它就不存在了。那现在的问题除了这个,这样一个认识上的方法以外,在人力资源整体内容,出发点,工作要求的这种结构上它应该以劳动关系调整作为一个基础。

[何国玉] 必须要去面对劳资本身的这样一个根本的立场的不一样。以及本身的这种阶级的形成。[常凯] 阶级我们可以不提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更复杂的问题,就企业员工关系这个也是这样的问题。

[何国玉] 您说阶级这个问题不谈,我恰恰看到您在有一次讲话当中引用了马克思的一段话,描述现阶段中国阶级形成的一个状态,说是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阶级,但是并没有形成阶级意识,这是马克思的原话,您刚刚讲阶级暂时不用谈,是现在无阶级斗争的外部环境还是什么意思?

[常凯] 这是这样一个问题,阶级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但是现在不是我们这个论坛能谈的,说阶级问题主要是社会结构意义上讲,叫阶级也好,阶层也好,学术也有争论,但是作为一个特定的,具有特定经济利益,经济壁垒和特定的社会意识社会群体来说这批人已经存在了,但是存在了以后,我们又很明确这样一种社会意识,我觉得恐怕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更宏观层面的问题,所以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我是讲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们讨论企业更微观的,过去有一种理念,就是说这个劳动关系,主要讲宏观的,讲阶级斗争,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劳动关系还有一个操作层面的问题,应该说最近几年,人民大学特别关注,我们下了很大力量,包括调研,包括实际情况了解,包括各种文献对比研究,就觉得劳动关系管理它要技术化,要企业化,这一点正是人力资源所缺乏的,在这一点上,人力资源将来必须要加强的。而且需要提及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很多很技术性的东西,四大模块都讲的很熟,但是就到这为止,很深层次的问题,更前景性的问题等等这些都被忽略,我们刚刚说到企业劳动关系战略眼光,战略专家,我们要有相当一批这样的人才行,没有这样的一些人,很多人忙忙碌碌就做自己的事。

[何国玉] 您是现阶段企业劳动战略的专家,这是我所认识到的人当中,能够当得起这样称号的学者。[常凯] 我努力往这方面发展,但是这方面有很多问题,我自己也正在研究。因为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在这个方面不是需要一个人,是需要一批人才行。但是战略不是讲空话,既然到企业人力资源,企业劳动关系有很多必须要有可操作性的问题,战略专家有策略的问题,战略和策略上知识角度不同,雇主战略是战略专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雇主应该怎么去干。在这方面没有相当的多方的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国内国外企业知识,整个劳资实际状况,你很难提出战略意见来,这方面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这些问题,去解决这些问题才好。

[何国玉] 我希望您以后有机会多作客中人网给大家谈谈,包括多和我们企业的一些会员们多去交流,然后去引导大家,指导大家对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处理,从战略的高度和策略的角度,让我们有更多的认知。

[常凯] 从概率来讲,劳动关系战略和雇主策略这几个方面都是很新的概念,这些方面我希望中人网今后在中国劳动关系法制化的过程当中,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历史转型的过程当中,能推动大家更深入的思考一些问题,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理念。

[何国玉] 这个也是我们一直希望去实现的历史使命。非常感谢常凯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一些精彩的观点,由于在线对话的时间是到五点结束,我们会看到今天常凯老师给我们讲到的,让我们更清晰意识到,基于这样更严格的法制环境,HR各项工作对于企业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比从前更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自身能力以帮助企业“降低用工的意外风险、法律风险和管理技术风险”;帮助企业“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用工理念,帮助员工和企业获得更好的成长”等都将成为HR必须更慎重的面对的一些列重要课题。

其次随着“阶级的初步形成”,HR要开始将“劳动关系管理”作为一个必修课,通过HR的努力,实现企业主和员工的共赢。为国家安定、行业发展、企业永续经营、自身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这对于所有HR从业人员来说,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战略性机会的到来,也意味着新一轮挑战的开始!

最后,要衷心的感谢常凯老师所带来的精彩观点,感谢会员们的在线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迎接这个HR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谢谢!

[常凯] 谢谢!

第三篇:新劳动合同法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新劳动合同法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企业必须敏锐地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理智地思考风险与机会。外部求适应:适应市场,适应客户,适应社会;内部求活力:创新机制,保持活力,谋求发展。这是当今中国企业无法回避的课题。

从2008年来看,给中国企业带来最大的外部环境变化是一部已经实施的新的企业劳动合同法。与以往实施的法律相比,新劳动合同法在适用范围、员工参与企业规章制度决策、使用期、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期限、解除劳动合同、裁员、经济补偿金等诸多方面,都作了更为严格的法律规范。

这部以保护劳动者为立法意图的法律,在起草阶段,就广泛被关注,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这就是它对置身于中国的所有企业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短期的,更有长远的,最直接的和最显现的短期影响可能是:

第一,新劳动合同法会直接增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在招聘和甄选环节,企业会更加审慎,这种审慎无疑会增加人力资源的吸纳成本。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员工雇用合同的延长和严格,企业内部的“人口红利”优势将大大减弱,劳动力价格将会不断提升。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会不断被侵蚀,当企业的创新能力、品牌优势和知识产权不能迅速改观的情况下,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将会下降。

第二,新劳动合同法会直接增加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企业内部,新劳动合同法让员工拥有更多地参与企业内部决策的权力,同时强化了工会的制约作用,当企业出台与劳动者相关的规章制度,决策成本增加,决策时间延长,决策时效下降。

第三,新劳动合同法会直接增加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本。基于新劳动法的保护,员工将更加关注对自身利益的保护,有关劳动纠纷的争议会大量出现,企业须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对相关的法律诉讼。同时,对企业的品牌和企业形象将会产生负面影响。

第四,新劳动合同法会直接增加企业非价值性人力资源投入。由于员工的劳动合同时间延长,企业必须增加劳动保障和福利性投入;由于为淘汰员工设置了严格的条件,企业必须增加因员工不适应岗位要求所带来的培训费用。由于企业辞退员工的补偿标准提高,企业须增加辞退补偿费用,等等。而这些与人力资源有关的支出,本身是非激励性的,与企业的价值创造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是负相关关系。

第五,新劳动合同法对于企业内部有活力机制的构建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无论是在内部良性竞争机制的形成,在内部压力机制的传递,在危机意识的强化,在优秀企业文化和组织氛围建设,在内部淘汰机制的建立,在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体系的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干部管理体系的建设等各方面,新劳动合同法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不可否认有些影响是正向的,但比起对企业的冲击和挑战来,后者无疑是更直接的。新劳动合同法对中国企业的长期影响,现在我们还没法做出准确和清晰的判断,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这种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进一步显现出来。可以认为,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施行,一方面企业会因内部成本的增加,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会因构建内部有活力的机制和制度的障碍,影响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如何应对新劳动合同法所带来的挑战,短期内可以有很多具体的策略与方法,但是我认为,长远来看,必须构建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是企业在新劳动合同法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力之源。

第四篇: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用工带来的主要挑战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用工带来的主要挑战

1、员工招聘的要求大幅度提升

考虑到企业裁减员工的难度和成本大幅度提升,招聘过程中对招聘要求和目的应更加明晰,资格审查、背景调查和入职体检成为愈加重要的环节,同时招聘阶段必须对岗位的录用条件进行明示。

2、对试用期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1)试用期薪资标准不能过低:“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试用期期限较之前缩短:“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3)违法约定试用期的赔偿金有了明确标准:“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4)根据《劳动合同法》试用期合同解除成为相对成本较低的合同解除方式,无需支付补偿金,对程序和依据上的要求偏低。(从这个角度讲:对企业而言最有利的固定期限合同是3 年,设定6 个月试用期。)

3、劳动关系倾向于长期化和稳定化

《劳动合同法》对于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要求更严格,比如“劳

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只要是“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都必须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这会使得员工较容易与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大批员工将很快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针对企业需要保留的核心员工,企业是乐于看到这种情况,但是需要企业给员工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合理的职业规划;而另一方面,可替代性较强的中低层次通用岗位,企业倾向于签订中长期的固定期限合同,合同到期终止,另行招募另一批员工。

4、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1)本法的立法宗旨就明确“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明确“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无效”,这使得一些企业在劳动合同中加入一些“霸王条款”变得失去意义;

(3)明确规定用工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同时明确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是一个月之内;一年之内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则视为建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4)对违约金条款的使用限定在两种情况,出资培训和竞业限制,企业失去了任意设定违约金的可能,如出资招用和特殊待遇等等;

(5)劳动者权益受到严重侵害的时候,劳动者不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同时要求获得补偿金。

(6)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

以自行选择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或要求单位双倍支付赔偿金。

5、对企业内部民主管理的要求明显提升,尤其是规章制度的订立

(1)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中必须经过民主程序,在总则里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2)同时对于规定制度明确公示的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3)对于内部规章制度还有一个隐蔽的“陷阱”:“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金,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下类似于“女职工入职之后几年内不能结婚、不得生育”的规定是否会绝迹。

(4)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劳动纪律”不再作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之一。今后的趋势是“劳动纪律”不再是企业和员工一对一协商约定的结果,而是集体协商的产物。

6、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不再具有明显的差别

淡化有固定期限合同,强化无固定期限合同是《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倾向。与之前的《劳动法》有明显区别,合同终止同样需要支付补偿金,而且支付的标准与合同解除是相同的;而且《劳动合同法》

取消合同约定终止的条款,这样弱化了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的区别,至少对于企业成本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在操作程序和依据上有区别。可以预见到的是在《劳动合同法》生效后,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取代了原来合同终止成为风险和成本均较低的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因为违法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意味着双倍的补偿金。

7、用工成本的大幅度提升,企业违法成本也大幅度提升

(1)合同终止同样需支付补偿金(本质上也是鼓励用工的长期化)

(2)补偿金计算时,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之前的规定不满六个月无需支付补偿。

(3)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4)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这将直接导致企业在解除和终止员工合同时风险急剧上升,企业将更青睐于协商解除将风险和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

(5)事实上“企业用工成本的大幅度上升”这一命题的更准确的表述的“守法企业”、“用工规范企业”、“法制意识较强企业”以及“劳动监察力度较强地区的企业”的劳动用工成本将大幅度上升。

其实这是个两难的选择,这类企业在用工成本上升的同时,对员工的吸引力也大幅度提升,更容易招募并保留优秀的员工。

8、对老员工的管理(尤其是距退休10 年的老员工)将成为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

(1)企业裁减人员时应优先保留“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和较长期限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老员工;

(2)对于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老员工,企业将不能以医疗期满、不胜任工作岗位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同样企业经营困难或技术革新也不能裁减他们。这让此类员工在退休前离职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企业需要更多考虑规范管理和合理使用这批员工,避免他们“出工不出力”、甚至“混长病假”的情况出现。

9、工会作用得到适当的强化

(1)订立集体合同时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签订;

(2)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工会可以代表劳动者提起仲裁和诉讼;

(3)被派遣劳动者有权选择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第五篇:全业务给传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全业务给传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武汉传输局 郑波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1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中国电信6月2日宣布收购联通CDMA资产与业务,全业务运营成为中国电信最热门的探讨话题。中国电信在充分发挥现有固网网络资源、移动、数据和媒体服务优势的基础上,与CDMA移动业务联合,给目前业务增长点窘迫的中国电信带来一次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电信实施的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中,IP通信、IT技术、信息内容及应用等“3I”交融的信息化新领域也将使电信网络的演进相应产生巨大的变革。电信的传输资源维护体系作为电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面临同样的发展机遇。这里,笔者就全业务运营形势下传输的机遇和挑战作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一、全业务运营模式将进一步拓展传输的发展空间。

(一)市场激烈的竞争需要专业的后台维护队伍。中国联通在与网通合并之后,网络线路资源大增,中国移动吸收铁通后也将获得固网运营牌照。随着重组后的三家运营单位都同时获得固网运营牌照和网络资源,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前台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业务的开发上,客户对网络质量的需求也将作为售后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焦点,因此,通过专业的维护队伍来解决前台的后顾之忧,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在全业务运营下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特殊历史时期的机遇。电信与联通共站维护需要专业的维护队伍。由于C网和G网的核心网设备共同用一个机房,相当长一段时间将在原站址通过协商安置共享站址来解决,将给传输带来机遇和挑战。目前的中通服公司将作为网络运营维护外包的首选,因此,如何抓住机遇、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合作,将成为传输需要认真把握的问题。

二是网络的整合需要专业化的传输维护队伍。随着中国联通C网划拨给电信的敲定,电信固网与移动网络的合并,将有相当一段时间。长期以来,中国电信形成的一支专业化的维护队伍无疑具备其他运营商无法比拟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湖北传输来说,怎样做好固网和移动网络的整合,以及做好整合期间的后台支撑工作,是摆在传输员工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提高传输维护的附加值、拓展传输发展空间,是未来传输发展需要走的必然之路。

传输如果仅限于本网维护工作,势必因其可替代性强而被迅速边缘化。因此,湖北传输应快速顺应潮流,把握机遇,从而实现价值飞跃。

(一)顺应潮流,把握机遇,在湖北代维市场树立线路维护第一品牌形象,以强大的品牌优势,代维其他运营商的线路。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在全业务运营的情况下,在整体资源配置方面,必须对本地传输、接入网、IP城域网等进行重新的系统考虑,自建一批综合接入资源。因此如何在其他运营商建设和维护工作开拓传输市场,是摆在传输面前的巨大机遇和挑战。

(二)对转型业务实行公司化运营,推行内部独立核算,加大激励力度,调动员工转型业务发展积极性,加强管理,提高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依托线路维护基础,适时拓展业务,形成综合维护业务体系,提升市场盈利能力。目前,湖北传输适时地推出“网络管家”系列维护产品,光路通、E路平安、定位智多星等产品支撑业务发展。在全业务运营下,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与新移动和新联通展开差异化竞争,差异化的服务为传输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传输产品化必须进一步深入细分个人客户、家庭客户、政企大客户,通过与公众公司合作,开拓新业务,提升传输现有平台以及传输资源的价值,从而提升传输工作附加值。

三、3G时代的到来将彻底改变传输维护技术格局,3G基站的建成,将对本地网维护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一是传输光缆维护的涵义将进一步延伸。目前的PHS基站的接入采取的是ISDN的双绞铜缆,而3G基站采取的是光纤接入,同时,随着3G移动通信的普及,固定电话和语音业务的作用更加弱化。未来的宽带以视频为主,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必将进一步膨胀,铜缆接入网的光纤化改造、EPON设备的大量引进,这势必促成本地网资源从铜缆为主向光传输资源的全面转变。而主业维护人员主要以双绞线维护为主,传输一直以来以光纤维护为主的优势,使传输维护队伍能快速地切入各种光纤专业化维护工作中,这使传输员工的光缆维护舞台更加宽阔,同时也给传输员工的技术素质提出新的挑战。

二是3G时代的无线维护是从线路维护向基站设备、电源维护、WIFI及WLAN接入点维护等综合维护的转变。未来的3G时代,对传输综合化要求、专业化要求将更高。关键维护技术主要在于电源、设备以及如何掌握用户需求进行精确网络覆盖等方面。目前,湖北传输已经开始涉足PHS基站设备、电源设备的综合维护,原来小灵通基站用的是市电和UPS,未来的电源系统维护将由电信传统的局房集中式不间断电源系统向基站分散式大电源实时供电系统转变。过去,传输在发展中形成的网络型服务体系优势,使传输员工已非常适应分散式流动维护需求,现在,传输员工又已成功撑握PHS基站市电维护,同时对基站软交换也初步涉足,只从PHS基站市电维护向大电源实时供电系统做一些技术提升,传输人员就将成为分散式电源系统维护的尖兵。在无线维护方面,湖北传输无线维护已成功介入了PHS基站优化、CG网络的测试等领域,也将为深层次的维护打下基础。

三是传输传统价值将得到进一步体现。3G基站的广覆盖、大投入,势必造成本地网3G传输资源不可能完全成环,在干线目前逐涉形成光保护环路的趋势下,结合湖北传输“以光缆维护为基础,以无线维护和技术支撑为支柱”的转型,充分利用和整合好分散流动巡检的传统与管理机制,湖北传输员工在3G时代,势必成为“无线有线光电机线一体化”综合维护的坚实后盾。一专多能的传输后台综合优势,将是任何一个传统专业部门、任何一个竞争对手的维护体系所无法比拟的。

总之,对于湖北传输来说,经过传输体制的全面变革,湖北传输已经形成了光缆、无线、机动通信、卫星通信“四位一体” 和无线网络、通信电源、传输技术、备品备件、光缆维护“五大技术支撑中心”的格局。这不仅为适应电信转型、解决传输员工第四次浪潮危机打下了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随着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到来,为传输后续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在全业务运营模式下,我们唯有抓住时机,不断提高传输员工维护技能、提升传输资源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为传输发展作贡献。

下载劳动合同法给HR带来的机遇和挑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动合同法给HR带来的机遇和挑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伴随着这场正在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各个国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抵御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常言道:上帝在为......

    《劳动合同法》给企业用工带来影响

    《劳动合同法》给企业用工带来影响 这份稿子是给偶领导(人力资源部经理)准备的,他过两天要在公司领导班子会议上作重点汇报,所以有些内容针对我们公司的,不具有普遍性。第一次在......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给我们通信工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给我们通信工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舒万敏 (重庆交通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 631206040224)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取......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当今的时代是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期,我国处于这样的时代,体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与矛盾,而要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正确的理解全球化经......

    浅析电子银行给银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浅析电子银行给银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1世纪是网络经济不断发展成熟的时代,作为新经济重要特征的网络经济,打破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新的经济模式和经营理念,改......

    经济全球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全)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 而且缩小了各国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

    俄罗斯入世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写写帮整理)

    俄罗斯入世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 www.xiexiebang.com 2007-12-28 09:00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发表评论 ] [ 关闭 ] 俄罗斯要入世 中国准备......

    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英语作文(模版)

    Nowaday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has had a great implication for China. when we want to pursue all aspects of all-around development,we c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