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年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迁移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最显著的人口现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36亿人,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自2010年起,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展全国范围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并组织多方专家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每年发布年度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基于近年来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人口流动迁移的趋势及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发展特征,提出了以新生代流动人口为重点人群、推进人口城镇化的政策建议。《报告》还分专题对人口流动迁移和城镇化、流动人口的就业收入、社会融合、生育状况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相关的政策。报告主要成果如下:
一、从流动人口的总量上看,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流动人口正在经历代际更替。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超过流动人口半数,总量达1.18亿。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超过一半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出生于1980年以后。与上一代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外出年龄更轻,流动距离更长,流动原因更趋多元,也更青睐大城市。新生代流动人口在20岁之间就已经外出的比例达到75%,在有意愿落户城市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超过七成希望落户大城市。新生代流动人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其进入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其对未来发展有更多新期待;流动方式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最近3年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比例超过六成。我们认为,新生代流动人口在流量、流向、结构等方面的特征代表着人口流动迁移新的变动趋势。应顺应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发展需求,设计相关政策,提升其生存发展能力。
二、从流动迁移模式上看,家庭化迁移成为人口流动迁移的主体模式,新生代流动人口表现更为突出。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已婚新生代流动人口与全部核心家庭成员在流入地共同居住。但大多数家庭不能一次性完成核心家庭成员的整体迁移,近七成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为分次流入,夫妻首先流入,再把全部或部分子女接来同住是最常见方式。家庭化迁移使得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更容易产生归属感,有利于增强其幸福感。制定流动人口相关的政策要适应家庭化流动趋势,满足流动人口家庭而非个人的需求。
三、从流动人口就业收入来看,流动人口收入稳步提升。我委于2013年5月上旬开展的流动人口收入情况调查显示,2013年4月就业流动人口的平均工资收入为3287.8元,同比增长4.9%。流动人口主要就业于私营部门或从事个体经营,就业集中在制造业等五大行业。制造业一直是吸纳流动人口就业最主要的行业,但近两年流动人口在制造业从业比例连续下降。2013年我委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制造业从业人员比例为33.3%,较2011年下降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出现上升趋势,2013年在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行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0.1%和11.3%,比2011年分别上升2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
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值得关注。流动人口是卫生和计生工作的重点人群和弱势人群。近年来,流动育龄妇女数量和比重在不断增加,流动育龄妇女在户籍地以外生育的比例逐年提高。据我委推算,2012年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约为6307万人,占全国已婚育龄妇女的近1/4。流动人口家庭上一年出生的孩子数量约占全国同期出生数量的1/3,已孕妇女选择在现居住地分娩的比例已接近70%。在孕产期保健、儿童健康管理、预防接种等方面,流动孕产妇和儿童是应当关注的重点人群。同时,新生代流动人口婚前同居、婚前怀孕、生殖健康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都对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是我委机构改革后确定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摸清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我委在12个城市开展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专项调查工作,以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明年的流动人口发展报告将更偏重于卫生计生服务管理状况的分析。下一步,我委将在前两年开展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的基础上,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选择40个城市于今年10月启动新一轮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带动,加快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优先推动流动人口集聚地区和流动育龄妇女及儿童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
五、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是值得关注和着力推进的工作
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将促进移民社会融合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化解群族矛盾、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的重要人口战略。虽然我国的流动人口不同于国外的移民,但由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政策制度存在差异,流动人口特别是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还没有真正融入所居住的城市。在我们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推进城镇化,需要有流动迁移人口社会融合方面的战略考虑和制度安排。我委将努力做好流动人口的卫生计生服务,并发挥工作网络优势广泛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活动,提高其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其社会融合。
自2009年起,原国家人口计生委依托流动人口动态监测项目,组织开展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理论政策研究,探索建立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指标。今年,在8个城市开展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状况评估,从流动人口的经济立足、社会接纳、身份认同、文化交融等方面测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状况。我们将于今年9月25日在武汉召开中德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讨会,研讨、发布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指数,交流地方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经验。敬请各位媒体朋友关注此次会议。此外,《报告》的附录部分还整理记录了近一年来全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的重要事项和主要活动,汇集了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基本情况、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情况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情况等最新的数据信息。
《报告》汲取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学科领域专家的智慧,也包含着卫生计生部门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践中的探索和思考,希望这本《报告》有助于相关部门的工作和学术界的研究。我们更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使全社会更加关注流动人口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我们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第二篇:《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
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2-08-07 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
国家人口计生委于近日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利用2011年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围绕流动人口生存发展、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人口管理和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以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指出,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流动人口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应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构建属地化的人口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流动人口流量、流向、结构和流动人口群体的利益诉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及其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出现新的特征。
流动人口规模庞大,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体。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比较看重自己未来的发展,注重体面就业发展机会。其中占据主体的新生代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大多数在城市成长,基本不懂农业生产,即使经济形势波动,城市就业形势不好,他们也不大可能返乡务农。
人口流向由东南沿海单向集中向多向集中转变,新增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国家重点培育的城市群和城镇化地区。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主要集中流向东部地区,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和福建等六省市集中了全国八成以上跨省流入人口。但这种单向集中的态势正在发生转变,由于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快,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出现人口回流。未来10年,国家重点培育的城市群和城镇化地区将是城镇新增人口的重要吸纳地,预计将吸纳一半左右的城镇新增人口。
流动人口稳定性增强,家庭化迁移成为趋势。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活、就业更加趋于稳定。超过三成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生活时间超过5年,从事目前工作的平均时间接近4年,全年平均回老家不足2次。随着生活、就业的稳定性增强,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趋势日益凸显。目前,近70%的流动人口与家人一同流动。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平均家庭规模达到2.5人,青少年流动人口和老年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72%的流动人口家庭通过租房居住,尤以租住私房为多。住房条件和子女教育正在成为影响流动人口在城镇稳定生活的重要因素。
流动人口参保比重较低,权益维护有待加强。尽管2011年流动人口参加各类社会保险的比重稳中有升,但就业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的参加比重均不超过30%。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平均每周工作54.6小时,远超过劳动法规定的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间。此外,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签订率普遍较低,仅有51.3%签订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超过30%。
流动人口融入意愿强烈,社会参与渠道较少。大多数流动人口关心流入地的发展和变化,愿意参与所在工作单位或所居住社区的管理和选举活动,逐步融入当地社会。但流动人口与流入地其他社会群体交流却并不多,社会交往仍局限在原有的亲属、同乡、同学中,参加当地社会活动比例较低。35%的流动人口从未参加现居住地举办的任何活动。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参加选举、评先进以及业主委员会活动的比例较低,均不足10%。《报告》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经济地位、社会参与和身份认同等五个方面构建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指数显示,流动人口总体融合水平不高,仅为36.4分。流动人口增速趋于平稳,本世纪中叶达到稳定。目前,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约占流动人口总量的80%。《报告》预测,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未来将逐步趋于平稳,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在本世纪中叶,城镇化也将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未来十年全国城镇人口年均增加1300万-1600万,其中,农村转移人口1000万-1300万。
此外,《报告》还深入分析了新生代流动人口婚恋、生育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情况,总结了各地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经验,并汇集了中国与德国人口挑战和社会融合合作项目在移民管理、城镇化、家庭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引导人口有序迁移、提高人口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政策措施。
据悉,近年来,国家人口计生委按照中央要求,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深入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相关政策研究,取得积极成效。自2010年起,国家人口计生委每年发布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报告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来自国内外读者和媒体的积极评价。
第三篇: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内容概要
时间:2011-10-13 来源: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利用2010年国家人口计生委106个城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人口流动迁移与城镇化、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报告》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了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并结合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深入讨论“用工荒”、制造业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等问题。二是着眼于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构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指数,综合分析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状况及相关的政策影响因素。三是围绕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中长期人口流动迁移态势和城镇人口的分布形态进行预判,提出统筹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政策建议。四是总结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和实践,介绍江苏、四川等地推进均等化服务的模式和经验。五是探讨人口流动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武汉城市圈等代表性区域的人口流动迁移态势,提出促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体化的政策建议。主要成果如下:
一、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专题
通过对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我们发现了流动人口生存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六大问题。一是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劳动技能整
体偏低,超过八成无职业技术职称,也未接受过职业培训。二是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水平偏低。流动已婚育龄妇女与配偶同住的占84.9%,这部分人群中,在流入地接受过至少一项计划生育服务的占78.7%,其中,中小城镇比大城市低17个百分点。三是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难。四是流动人口房租占流动人口家庭总支出的二成以上,住房状况有待改善。五是流动人口家庭抗风险能力弱,低收入阶层入不敷出问题严重。六是中小城镇对乡-城流动人口吸引力有限,接近一半愿意落户城市是为了子女的教育和升学。
二、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专题
《报告》基于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指数。该指数包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经济地位、社区参与和身份认同5个维度,5个维度包含子女就学、劳动合同、劳动环境、人际交往和心理认同等26个指标。指数通过调查数据标准化处理后以百分制计算各项指标得分。指数分析发现:一是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水平整体偏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本地市民各项指标总得分为68,而乡-城流动人口和城-城流动人口的总得分仅为31、42。其中乡-城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仅得14分。二是流动半径越大,社会融合水平越低,大都市融合状况弱于其他城市。三是不同行业、不同性质单位间社会融合程度差距明显,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人群之间的社会融合程度差别不大。四是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融合越好。
三、人口流动迁移与城镇化专题
《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超过8亿,未来10年累计需转移农村人口1亿人以上。未来十年,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3大都市圈将吸纳新增城镇人口4000多万,城镇总人口约占全国城镇总25%;哈长、闽东南等18个城市群和城市化地区吸纳新增城镇人口7000多万,占全国城镇人口比重约为36%;都市圈、城市群覆盖地区以外的1千余个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吸纳新增城镇人口3000多万,占全国城镇总人口比重约为39%。
《报告》提出了促进人口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建议。一是强化人口发展规划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建立重大专项规划衔接机制、重大工程项目人口评估机制和人口预警机制。二是完善人口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信息管理,建立人口信息共享、动态更新机制,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应用。三是构建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合理分布的体制机制,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就业,统筹推进户籍、社会保障、土地等相关制度改革,制定差别化的人口迁移管理政策,构建有利于人口聚集的财税管理体制。四是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五是完善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同时建议加强城镇化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统筹协调和监督评估,加快构建流动迁移人口动态监测体系,实施流动人口市民化工程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工程。
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专题
《报告》系统总结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与各地实践探索,明确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提出了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构想。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通过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向流动人口提供与城市户籍人口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消除流动人口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房、计划生育、医疗卫生、政治权利、精神文化等方面与流入地居民之间的差异,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近年来,人口计生系统更新观念、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方法和措施。江苏省建立了服务内容公平化、服务机构网络化、服务标准优质化、人员队伍职业化、服务管理无缝化、财政保障制度化、评价体系科学化、权利保障市民化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江苏模式”。成都市立足城乡统筹,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平台,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专题
《报告》深入分析了人口流动迁移与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促进人口流动迁移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我国经济增长多极驱动的格局初步形成。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进程明显加快,人口流动迁移方向开始趋于多元化。人口在东部、中部、西部和西北地区四大区域板块之间双向流动增多,中西部的一些省(区)外出务工人员开始回流。2010年,山西、河
南、湖北、陕西、宁夏、青海、广西等省(区)跨省流出人口都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河南跨省流出人口较上年减少了278.5万人。
目前人口流动迁移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仍面临如下问题:一是流动人口继续向东部聚集,资源保证程度和生态支持能力亟待加强;二是流动人口落户意愿很低,难以适应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三是产业转移仍面临障碍和矛盾,无法吸引流动人口就近就业;四是流动人口文化素质不高,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五是基本公共服务区域统筹不足,难以适应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为促进人口流动迁移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应积极引导人口有序迁移,依靠流动人口素质提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按照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求,促进人口空间合理分布,减小人口流动迁移对区域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
此外,《报告》附录部分整理收录了近1年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重要讲话和主要活动等大事,公布了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基本情况、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情况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情况等最新的数据信息,摘编了《世界移民报告2010》的部分内容。
希望《报告》的发布,能够成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认识流动人口问题的一个窗口,为加快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四篇: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80后新生代流动人口过半
中新网9月10日电 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今日介绍,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在20岁之前就已经外出的比例达到75%,在有意愿落户城市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超过七成希望落户大城市。
国家卫生计生委今日上午召开例行发布会,介绍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情况及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情况。
王谦表示,从流动人口的总量上看,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流动人口正在经历代际更替。
王谦说,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超过流动人口半数,总量达
1.18亿。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超过一半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出生于1980年以后。
王谦指出,与上一代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外出年龄更轻,流动距离更长,流动原因更趋多元,也更青睐大城市。新生代流动人口在20岁之前就已经外出的比例达到75%,在有意愿落户城市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超过七成希望落户大城市。王谦表示,新生代流动人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其进入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对未来发展有更多新期待;流动方式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最近3年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比例超过六成。
流动人口家庭化——就业、居住、上学、就医等
全國流動人口達2.36億,平均年齡28歲;年輕人流動方式正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
昨天,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3》,稱我國流動人口已達到2.36億,每六人中就有一個是流動人口。國家衛生計生委流動人口司司長王謙介紹,目前流動人口平均年齡約28歲,超過一半的勞動年齡流動人口是80后。越來越多的新生代流動人口來到城市,不僅為了打工掙錢,超7成人希望落戶城市,在城市謀求發展,並融入這個城市。
流動方式
個體勞動力變家庭化遷移
調查顯示,超六成的已婚新生代流動人口與全部核心家庭成員在流入地共同居住。
這些80后的年輕人,選擇的流動方式正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進入城市不僅是為了掙錢,對未來發展有更多新期待;流動方式由個體勞動力流動向家庭化遷移轉變;流動形態由“鐘擺式”向在城市穩定生活、穩定工作轉變。超過六成的80后流動人口,最近3年沒換過工作。
《報告》分析,家庭化遷移使流動人口在流入地更容易產生歸屬感,有利於增強其幸福感。
《報告》建議,政府部門制定流動人口相關的政策要適應家庭化流動趨勢,滿足流動人口家庭而非個人的需求。
工資收入
4月平均收入3287.8元
國家衛生計生委調查顯示,今年4月就業流動人口的平均工資收入為3287.8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9%。流動人口主要就業於私營部門或從事個體經營,就業集中在制造業等五大行業。
制造業一直是吸納流動人口就業最主要的行業,但近兩年流動人口在制造業從業比例連續下降。2013年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制造業從業人員比例為33.3%,較2011年下降4.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就業比例出現上升趨勢,2013年在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行業就業的比例分別為20.1%和11.3%,比2011年分別上升2個百分點和1.4個百分點。
婚育狀況
已婚育齡婦女1/4“流動”
流動人口一直是衛生和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的弱勢人群。國家衛生計生委推算,2012年流動已婚育齡婦女約6307萬人,佔全國已婚育齡婦女的近1/4。流動人口家庭上一年出生的孩子數量約佔全國同期出生數量的1/3,已孕婦女選擇在現居住地分娩的比例已接近70%。
王謙說,在孕產期保健、兒童健康管理、預防接種等方面,流動孕產婦和兒童是衛生計生部門應關注的重點人群。同時,新生代流動人口婚前同居、婚前懷孕、生殖健康問題比較突出,這些對流動人口衛生計生服務管理是挑戰。
■ 焦點
流動人口不是“超生大軍”
近年來,曾有大城市為控制人口增長,對流動人口的升學、就業、購房等,出台諸多限制政策。還有人認為,現在各地計劃生育政策隻限制本地城市戶籍居民,流動人口可以隨意“超生”,缺乏監管;而且,多生的孩子,還要佔用城市的各種公共資源。昨天,國家衛生計生委流動人口司司長王謙明確表示,流動人口家庭的生育率與總人口平均生育率相差無幾,他們不是所謂的“超生大軍”。
為什麼大家感覺流動人口的生育率會高?王謙表示,這裡有兩個原因:一是流動人口確實是從農村流動到城市來得多,農村的生育率原本就比城市要高一些;二是當地計劃生育管理比較嚴格,生育率比較低,於是這種反差愈發讓人感覺外地人生得更多,特別是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
王謙稱,現在的流動人口絕不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視小品中“超生游擊隊”的形象“,這個觀念已經過了20多年了,我們對流動人口的印象應該有所改變了”,王謙說,我國流動人口
早已不是簡單的“農民工”概念,這個龐大的群體,越來越多元化,素質也越來越高,生育意願和實際生育率則明顯下降。
■ 相關新聞
萬余流動人口靠承諾居住地辦准生証
全國啟動流動人口生育服務登記承諾信息庫
新京報訊 王謙介紹,今年3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在全國啟動了流動人口辦理生育服務登記的承諾信息庫,上月底全國通過承諾辦理“一孩”生育服務登記的流動人口,超過1萬名。
去年,媒體集中反映的流動人口辦証(“准生証”等)難的問題,如今是否得到解決?王謙昨天介紹,群眾俗稱的“准生証”,其實是生育服務登記,作用是幫助育齡夫妻以后在居住地享受生育保險、孕期保健等相關服務。政府通過登記,可以掌握服務對象的生育情況。
王謙說,去年11月,原國家計生委專門出台了《關於方便群眾辦証的通知》,核心內容一是流動人口可自由選擇在居住地或戶籍地辦理生育服務登記,任何一地計生部門要實行首接責任制,不能推諉;二是流動人口需要核實的婚育信息,由兩地計劃生育部門負責核實,避免申請人來回奔波;三是如果因多次多地流動核實不了婚育信息,可以通過夫妻分別簽署“承諾書”,計生部門為其辦理第一個孩子的生育服務登記。
(來源:新京報)
第五篇:2014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2014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2014-12-30 信息中心 新土地规划人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报告主要基于2013年国家卫计委组织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为重点,分专题对流动人口迁移与城镇化、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与社会融合、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和流动人口的生育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报告指出:到2013年末,全国流动人口的总量是2.45亿,流动人口的总的流向趋势并没有改变,特别是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还在加强。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进一步上升,随迁子女比例增加。
各专题主要内容如下:
(一)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就地城镇化条件已基本具备
我国城镇化率已超50%,城镇化进入结构调整为主、中小城市加速发展和“回流”的阶段。应以新农村和新市民的利益为本,通过扩大城镇就业、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载体,最终实现农民是就地城镇化最大受益者,大力提升城镇化结构,努力实现解决“第三个1亿人”的工作目标。
(二)流动人口流向集中的趋势不变,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加强
东部地区跨省流入人口所占比例为90.5%,与2010年基本持平;西部地区为7.1%,比2010年下降0.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2.4%,比2010年上升0.5个百分点。同时,不同省份的跨省流入人口数量发生较大变化,上海、北京吸纳跨省流入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两市的全国流入人口数量上升,广东、江苏跨省流入人口减少幅度较大。
(三)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态势,随迁子女比例增加
2013年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增至33.7岁,比2011年的33.1岁提高了0.6岁。流动人口6-15岁子女随同父母流动的比例为62.5%,比2011年上升5.2个百分点。
(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利用状况不断改善
一半以上地区为流动人口建立了健康档案,2013年居民健康档案全国总体建档率累计达到80%以上;健康教育已惠及流动人口,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结核病主要症状的知晓率达到了80%以上,但健康知识全面性和完整性仍有待提高;流动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持续改善。
2003年流动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2%,2013年已达到95%以上;流动儿童保健服务水平有所提高。流动儿童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的比例从2006年的80%左右上升到2013年90%左右、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的比例基本实现全面覆盖,85%以上的适龄流动儿童接种了所有应接种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五)流动人口婚育年龄推迟,流动育龄妇女在流入地怀孕、生育的比例提高
2012年流动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3.7岁,平均初育年龄为25.5岁,与2000年相比分别提高1.3岁和1.6岁,其中农村户籍流动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提高1.7岁,平均初育年龄提高1.4岁。
2012年生育的流动育龄妇女中,孕期一直生活在流入地的比例为57.6%,在流入地生育的比例为59.2%,分别比2011年上升5.9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
这些变化意味着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卫生计生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强,这也要求流入地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工作。
此外,《报告》的附录部分还整理记录了近1年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的重要事项和主要活动,公布了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基本情况、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情况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情况等最新的数据信息。原文来自:UUPC_JS
阅读 3014 举报
从三星移动设备发送
【AT】规划、建筑、户型全套知识及经典案例分析 2015-01-07點右側蓝色字加我《建筑技艺》杂志 基本概念篇 红线
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之间区域为代征道路用地,不计入净用地范围
用地红线与建筑退线之间区域为净用地范围,属于项目使用,围墙可以建到用地红线处
道路边线为规划道路的控制线,用地红线为项目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线,在临城市道路的项目中,道路边线与用地红线局部是重合的。
建筑退让
结构 剪力墙
—由钢筋混凝土墙体来承担,这种墙体有较强的承担风或地震等作用传来的水平力(剪力)的能力。有更好的抗侧力能力,因此可建造较高的建筑物。框剪结构
—全名是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剪力墙,提高结构稳定性。与框架结构相比,框剪结构强度更高,可以建造更高层数的建筑。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利用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墙体。
L型、T型剪力墙,也称做短支剪力墙;
点柱型框架结构,剪力墙布置在电梯井、配电间等处; 点柱型框架适用于写字楼、酒店式公寓等;
在使用效果上讲,框剪结构相对于砖混结构来讲,优点有两个:
1、套内使用面积大。
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套内墙体面积。框剪结构的剪力墙是20CM厚的,隔墙10CM厚,而砖混结构的承重墙24CM厚,单砖隔墙12CM厚,显然套内墙体的面积要比框剪结构大些。
2、建筑开间(房间的横向长度)大。砖混结构的住宅4.5米开间是最大的,再大就要加梁了。而框剪结构的房子可以做到6、7米开间。开间大了,房屋的采光效果好,而且家具摆放也更合理。
组团设计及建筑排布
地块的大小、形状,以及建筑形态等决定其组团设计方案; 组团的设计有利于共享某一区块资源; 行列式布局,也是多层最常用的组团设计;
较为现代的布局手法
建筑排布错落有致,形成较好的采光,以及组团式的围和,共享组团资源,并形成两条主景观轴线;
优秀规划案例海上海新城
规划上使住宅组团与商业、写字楼相对隔离
住宅区块由于地块较小,基本上采用大组团设计概念,维和形成中心景区; 写字楼作为项目标志性建筑,布局于商业价值最高的道路交叉处;
商业部分夹于中间,便于住宅客户及写字楼客户共享,且设计2个出入口便于对外交流;
优秀规划案例金地未来域
建筑布局以及组团的围合较为新颖,牺牲了东西向的房源,但使得组团空间放大(大组团设计),并使每套房源南北向均享有组团景观;
道路动线规划短、捷、匀 短—
—要求道路的总体长度尽量短,如此可以省出更多用地,做绿化或配套; 但“短”并不是一定的,有时候需要配合景观设计做成曲线,以求围合形成景观带,以及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因此,需要在省地与景观需求之间权衡利弊; 捷—
—要求道路便捷,主要体现在出入小区的便捷;(牵涉到小区出入口的设 计以及人车分流设计)匀—
—要求规划地段的道路应与基地周边的城市道路有很好的衔接关系,道路系统层次应分明,主次、支路的长度和比例恰当。小区出入口设计
出入口的设计首先要求便利性,任何一户出入小区均比较方便,这就要求在选择主次出入口地址的时候需要权衡考虑; 其次,主入口的选址尽量设置于主景观轴线上; 优秀道路案例杭州国家信息中心
通过道路的围合形成景观带,并设置于主入口处;
人车分流设计
一般社区不完全的人车分流做法为于车行路两边设计人行布道,用绿化隔离,并且为了增强安全性,往往于小区的车行道上设计路障,以降低车速; 另一种通常的人车分流做法为组团外部车行动线,内部人行动线;(组团式人车分流,涉及到组团设计)
完全的人车分流,通常是打通地下,使所有机动车量在小区入口处即进入地下室,小区内部完全无车行道;(成本较高,且访客不易找到)人车分流主要目的在于将行人与车辆区隔开来,但这种设计通常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高端社区用的较多,对于一般社区而言,有则最好,没有也不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毕竟一个大社区没有车辆行使也会缺乏生活氛围; 金地湾流域
龙湖滟澜山
板式楼与蝶式楼 板式楼—
—从建筑特征来看,板楼就是东西长,南北短的建筑。板楼的户型应该是南向面宽大,而进深短,南北通透的格局。优势:
在南北开窗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然通风形成对流。且采光较佳,可以使来自南向的采光面与北向的受光面的光线有效对接。蝶式楼—
—并非每套户型均南北通透,甚至每套户型只有单面采光(如单身公寓、2梯8户等建筑),其采光通风效果较差。优势:省地,更易拔高容积率。
但目前开发商也设计出较为出色的蝶式楼,甚至不亚于板楼建筑; 经典蝶式楼
经典蝶式楼
2梯4户,分别为60m2及88m2;
经典板式楼
经典板式楼万科朗润园
经典板式楼
做小户型(90m2以下)高层板楼建筑(1梯2户,南北通透)进深必然加大,进深可达到15/16米,采光不彻底,又因为市场上小户型受宠,大进深的板楼做出小户型必然缩小面宽造成通透不足,上述类型的板楼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板楼的意义。只是把板楼作为卖点 关于偷面积
万科城的TOWNHOUSE都有半地下室可送
半地下室层净高约2.4米,估计层高在2.6米
室内采光还是很不错的
Ø万科的半地下室“偷面积”,事实上其层高多在2.2米以上,其钻的空子不是“低于2.2米的空间不计建筑面积”条款,而是正负零以下结构空间不计入容积率面积(很多上海别墅也如此).且半地下室使得所送的空间可以自然通风和采光,增加其卖点。Ø新面积计算规程中地下室底板面到顶板面标高的结构面高差为2.2米的控制高度,否定了可以利用垫层蒙混过关的手法.户型设计—原则
户型没有绝对的好坏!空间尺度也并非越大越好,而是看是否能够满足某一特定阶层的客户需要;
需要研究特定消费群的生活背景、消费心理、消费特征,而且需要充分考量项目所处的地理特征、景观环境、人文环境、项目的规划布局、小区内环境营造等一系列因素,让户型定位切合项目整体定位。
满足户型的舒适性要求,需要从人体工程学和家居生活基本规律出发,决定户型的空间分割,以及各功能区的开间、进深及面积。户型设计最高境界
一切从客户所需求的功能出发!(无招胜有招)户型设计—规范
电梯数量的设计规范:(满足使用需要)
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的规定(小高层与高层的界定由此而生);但18层以下也可以设置1台电梯,但必须架设连郎,现在一般很少用该做法;
上海市普遍的经验为,在20层以下的高层住宅中,每台750 kg(限10人)速度为1m/s的客梯可服务60~90人是最适宜的。
从单元户型的设计来说,公共部位的设计尤为重要,既要满足日常生活便利的需求,又要节省空间以减少建筑的公摊面积,如何折衷选择是户型设计必须面对的问题; 消防通道的设计规范:
任意一点到消防通道的距离不超过40M,端头不超过20M; 普通住宅,剪刀梯的设计 户型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1、户型配比—
—对整体项目来说,户型配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决定了项目主要卖给谁。(涉及产品线问题)
2、户型面积—
—在客户定位清晰的基础上,开始设计户型面积大小的决策,其决定了项目是否真正能满足这些人;
3、单体户型设计—
—各功能区间分布是否合理,尺度是否合适,是否能做到全明等;
户型单一则由于客源供给面狭窄,抗风险性相对也就较差,但“人以群分”,单一户型所带来的客户基本素质面的同一,可大大提高物业形象档次进而卖出好价钱。
有的三口之家因小孩尚小,二房即已足够,但他们生活可能较为宽裕,因而偏好面积宽松布局更合理的大面积二房;而有的工薪家庭人口较多却资金不多,当然更希望购买房间较多而面积偏小的三房;还有部分成功人士或高级白领,虽然购买力强劲但较为实用主义,认为布局合理、面积略偏大的三房就已足够。二房是做70㎡还是100㎡?三房是做100㎡还是130㎡?需要我们精确区分目标消费者并与其购买力、生活状态、居住习惯高度对应。
户型设计—评价标准 空间布局—
—各功能空间之间是有一定关联的,如餐厅尽可能靠近厨房、卫生间尽可能靠近卧室区等; 空间尺度—
—各功能空间的尺度是否合理,如客厅、主卧、次卧的尺度是否合理,实用性如何等; 采光、通风—
—能否做到全明设计,各功能空间均有自然光;能否做到南北通透,使其通风较佳; 动静分离—
—传统意义上的卧室区(静)与客厅、餐厅、厨房、音乐房、麻将室(动)等空间隔离,多用于别墅或大户型上; 细节处理(人性化)—
—从居家角度出发,充实户型的功能或使客户居家更为便利舒适;如设置储藏室、于入门处设置鞋柜、主卧设置衣帽间、卫生间的隔音效果等等; 户型设计—客厅 尺度—
—视总面积的大小,客厅的开间应在3.5—5米之间,过大或过窄都与人们的家居生活规律有冲突。而在通常情况下,进深与开间之比不宜超过1.5,否则也将在因过于狭长影响使用。阳台—
—阳台是将自然风、自然光引入室内的最佳途径,并且是晾晒衣服的地方,应尽可能的与客厅相连; 开门—
—在客厅周围开门越多则越影响客厅的空间使用率,每道门各自朝向何方也决定了使用的方便与否 与餐厅的连接—
—尽量做到客厅与餐厅相连,一方面增加通透性,另一方面可以使走道面积纳入功能空间,视觉感受更佳; 户型设计—主卧 布局—
—独立性、私密性是主卧的主要要求,基本都将主卧设置在最隐密的地方了,尽量远离入户门、远离客厅,且开门的方向也不能对着客厅; 面积—
—主卧面积当然应比其他房间大些,但舒适是有“度”的,因此主卧面积并非越大越好。面积过大一是造成浪费(购买款、管理费),二是空旷的空间不利于营造亲密、浪漫、温馨的二人世界。通常来说,主卧面积视户型不同在16~30m2之间; 窗户—
—承载观景及采光的需要,因此,通常主卧的窗较宽,且会设计转角飘窗等放大观景及采光的优势,甚至于设计主卧阳台; 功能空间—
—在设计大户型时,主卧的空间设计变得多样化,也提供了创新的可能,如设计独立衣帽间、独立梳妆间、阳光室等等;
普通家庭的主卧陈设的是床、电视、音响、空调等,是家人休憩的空间,太小让人有压抑感,但过于空阔则又缺乏安全、温馨的感觉。因此主卧的开间以3.6~4.5米为宜。
户型设计—厨房 动线—
—厨房作业的流程为洗、切、炒,L型或U型厨房比“一字型”更能减少步伐移动、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且在布局中要考虑到洗、切、炒的动线; 布局—
一般厨房应与餐厅相连,北向采光,并设计工作阳台,以便于通风以及放置拖把池等; 整体橱房系统—
—能够使物品各归其位,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减少死角,而且也便于清洁,这也是精装修最大的优势之一;
整体厨房系统
大面宽观景厨房
户型设计—卫生间 功能分区—
—卫生间一般涉及排泄、洗漱、洗浴三大功能,在70/90的北京下,万科创新做出3分离式卫生间,从而避免使用上的冲突; 面积—
—使用面积不应少于6平方米,否则必然出现空间局促、功能混杂。目前消费者使用的洗手间面积集中于6~7平方米和10~12平方米两个区间;卫生间比任何功能间都更需要阳光与通风,因此,边套的大户型可以设计出较好的卫生间;
目前深圳地产界对洗衣机是否应进入洗手间存在争议,拥护者认为洗衣与其他活动一样属于“水性”活动,理应集中,顺手将换洗衣物掷入洗衣机也实在方便,另外从接、排水管道的设置利用考虑,也应进入洗手间;反对者认为洗衣机与洗手间功能难以协调,而且拎着装满湿衣服的桶穿过客厅到达晾晒阳台也有诸多不便(即使有干衣功能),洗衣机应设于晾衣阳台附近。
边套,利用山墙给予卫生间良好的采光,且均设计了大面积转角阳台,放大使用空间、观景、采光; 户型设计—阳台 功能尺度—
—阳台是与室外自然连接最紧密的空间,尺度较大是对其最基本的追求; 双阳台设计—
—目前在设计双阳台时,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强调通风,将两个阳台分置于厅(客厅+餐厅)的两端;另一种注重实用,将北向阳台与厨房相连,便于置放待加工的蔬菜及其他小杂物。立面影响—
—阳台是影响住宅建筑外立面观感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其由过去千篇一律的长方形而出现了大量的半圆形、弧形、扇面形、L形,材质也由镂花铁艺、不锈钢、石柱、钢化玻璃等,色彩更是五彩缤纷,美观性得到增强;
各功能间面积
户型大小与产品形态有着很大的关联。而一般住宅户型面积的分配如下: 厅(起居室):20-45㎡
主卧室:15-25㎡
次卧室:15㎡
次卧室:8-12㎡
厨房:8-12㎡
卫生间:4-10㎡
储藏室:6㎡
阳台:4-12㎡
生活阳台:4-6㎡
多层94m2经典两房
南向楼梯道,北向入户自然形成玄关; 餐厅自然采光,吃饭好心情;
南北通透,布局合理,浪费面积较少;
主卧、客厅均能够直通阳台,观景、晾晒各不影响,确为一大创意,但也有相应的问题,如主卧电视墙缩短,增大交通面积等;
小高层2梯3户布局 绿地东上海
134平米户型
利用山强设计转角大面积阳台;
南向2卧室,北向1卧室,分别以转角飘窗、阳台采光; 91平米户型
各功能区均朝南,但通风较差;
客厅设置大面积转角阳台,增加附加值; 114平米户型
经典两房户型,动静分离,空间利用率高; 南北双阳台设计;
设计大面积转角阳台,产品附加值极高; 入户花园的经典设计
案例鉴赏龙湖滟澜山
别墅的花园设计——相对以往的独立别墅的花园而言,龙湖更发挥了花园的优势所在,将3面的花园整合,从而使得整体花园面积较大,空间尺度感更强,并且设计双重高度,从而使得景观的利用率更好;
90m2户型,首先利用空中花园的概念营造3房,其次,尽量放大主卧与客厅的尺度,但却缩减了次卧的空间,有优有劣,但从该案整体户型设计来看,该案是成功的,因为主卧与客厅的尺度感使客户更为满意; 万科90m2三房经典设计
优点:
满足全明设计,1梯2户使得房率高达85%以上; 长板设计,节省开间的同时也节约用地; 南北四进深设计,于南北轴线上设置4个功能区,书房、卫生间、厨房、主卧;从而使主动线融进客厅、餐厅空间,最大限度的减少空间浪费; 尺度较佳,在90m2三房的限制下,将客厅开间由小户型产品的3.3和3.6两种规格扩大到4.25米,主卧开间也有近3.5米; 三分离式卫生间,实现梳洗、厕所、洗浴功能的分离,缓和家庭人口多而只有1卫的矛盾;具有收纳功能,储物方便; 万科90m2三房经典设计
缺点:
大进深小开间的格局必然导致采光不足,餐厅无自然采光,厨房、卫生间的采光较差; 北向书房与次卧尽管增设了飘窗,但合计5.5米的开间使得两间房在仍显得较为局促;
缺洗衣操作间,而卫生间的空间布局又无法容纳,导致阳台承担洗衣、晾晒、观景、以及部分收纳功能,使阳台空间局促;
轻质隔墙的说法纯属忽悠,该隔墙其实根本无法实现重新隔断,因为设计轴对称以及开门尺度的问题,仅仅能够降低一点墙体厚度,从而使得北向两房间尺度稍稍扩大,但也会影响到彼此的隔音效果。来源:dichan360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1)2015年1月9-10日北京:CCDI悉地国际副总裁季征宇主讲“从设计到管理”(小班授课)。
(2)2015年1月21-22上海:“城市综合体高峰论坛”,邀请来自中国院、现代集团、北京院、同济大学、悉地国际、维思平、Benoy、Jerde Partnership、gmp、日建设计、日本设计、香港Oval Partnership欧华尔、RTKL、KPF、Arup、Zaha Hadid、Foster+Partners的建筑师及绿地、上海正大、上海城开、美桥投资等的开发商进行从前期策划、建筑设计、技术实现到后期运营的全方位研讨。
返回上页,点击下方“最新活动”或登录www.xiexiebang.com右侧站点公告可了解详情。===================== 关于《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建筑技艺微信粉丝已近15万,欢迎点击最上方标题下蓝色“《建筑技艺》杂志”关注我们。==================== 建筑技艺-建筑结构微信联盟
如果您是结构师,或是对结构专业有兴趣,欢迎关注《建筑技艺》的兄弟微信——《建筑结构》,查找添加公众微信号“建筑结构”即可.=============== 《建筑技艺》微信推广
建筑技艺微信推广电话:010-57368780 杂志订阅:010-57368777 =========================== 微信投稿
诚邀粉丝惠稿本刊微信平台,分享设计作品、技术心得、成长故事等。要求原创(未在其他公众微信平台发布),文图并茂。合适的内容可同步在期刊发表。投稿email:410020427
阅读 93956 举报 推广
从三星移动设备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