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 专题02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文艺工作座谈会(第05期)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是在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基础上,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倍增目标的实现,将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你认为这一影响的合理传导顺序是
①增加居民消费 ②实现富国裕民 ③增加财政收入 ④拉动经济增长 A.②-①一③一④ B.①一④一②一③ C.②-①一④一③ D.①一④一③一②
2.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上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
①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升执政能力 ③坚持民主执政的基本执政方式 ④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下列关于我国上述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③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④有利于推动社会在非对抗性矛盾解决中向前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需要吸收国外法律文明的成果,借鉴国外法治建设有益经验,但决不能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这一要求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实践具有共性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不同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了各自独特的文化 ④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习近平多次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明党的纪律,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努力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这
①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践行了党的执政理念 ②有利于党履行管理职能,完善执政方式 ③有利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④赋予了党执政资格,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文艺座谈会
6.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国家一级编剧阎肃说:“占领一个国家,从文化上占领最为根深蒂固。几十年潜移默化,人会变成另一个样子,最后再努力就没有用了。”这表明
①要警惕文化霸权主义对我们的渗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繁荣发展起来。这表明,实现我国文艺繁荣发展
①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吸收其有益成果 ②必须全盘接受外来文化
③要有熔铸百家的气魄和科学分析的态度
④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习近平指出,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
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社会主义文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④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强调文艺工作者要
①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②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④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习近平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好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大力弘扬中国精神,聚焦实现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把追求真善美作为文艺创作的永恒价值。
(1)结合材料,分析文艺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文化生活依据。(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建设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让文艺不当市场的奴隶。
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上述材料对我国文艺发展现状的认识,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解析与答案:
1.【解析】D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倍增目标的实现,将增加居民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可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经济增长带来财政收入的增加;财政收入增长,可增强国家财政支出能力,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因此财政支出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据此可推导出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①一④一③一②,故本题选D。
4.【解析】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需要吸收国外法律文明的成果,借鉴国外法治建设有益经验,是因为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实践具有共性,①正确切题;不能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是因为世界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独特性,③正确切题;②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5.【解析】B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利于发挥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①③正确切题;②错误,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管理职能;④错误,中国共产党早已取得了执政资格。
6.【解析】C 阎肃的话启示我们要警惕文化霸权主义对我们的渗透,也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但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①②入选,④排除;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③不选。
7.【解析】B 材料强调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要实现我国文艺的繁荣发展,需要有熔铸百家的气魄和科学分析的态度,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为我所用,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我们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而不是全盘接受外来文化,②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④不选。
9.【解析】B “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体现了①③;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和发现真理,②不选;材料没有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④也不选。
【答案】(1)①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艺创作应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优秀文化的作用。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艺创作应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③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文艺创作应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④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艺创作应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一代又一代“四有公民”,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①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用优秀的作品创造市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场、引领市场,为人民抒写、抒情和抒怀。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文艺创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奏响主旋律。要弘扬中国精神,聚焦实现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④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正确引导,克服市场自身的弱点。文艺作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追求真善美作为文艺创作的永恒价值。
【答案】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艺创作,一方面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没有质量等各种问题。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艺创作要坚决反对抄袭模仿、千篇一律。③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必须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文艺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艺作品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毕竟还是矛盾的次要方面。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01期)专题08 文艺工作座谈会
2015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01期)专题08 文艺工作座谈会
一、背景材料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对当前文艺现状发表了看法和评论,对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创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文化生活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文化塑人生。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 1 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制度核心价值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坚持人民中心创作导向。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
2.生活与哲学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善于抓重点。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高潮,既有百花齐放的丰富,也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
坚持辩证否定观。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既继承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髓,又为新形势下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工作指出了发展方向。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 2 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三、能力测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回答 1-5题。1.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表明文艺
①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④塑造人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这启示文艺工作者要
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②努力改造腐朽文化 ③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之所以至今仍释放出深沉的感召力,是因为
①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
④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3 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这表明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错误意识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回答6-9题。
6.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这反映了
A.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B.机械化生产阻碍文化发展 C.文化市场色彩斑斓
D.文化消费促进生产的发展
7.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为此文艺创作
①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②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 ④坚持以市场为中心创作导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高潮,既有百花齐放的丰富,也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这一判断坚持了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C.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D.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9.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文艺创作抄袭模仿、千篇一律否认了
①矛盾的特殊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 ③事物发展从量变开始
④辩证否定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文艺需要人民,人民需要文艺。回答10-14题。
10.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这句话表明
A.艺术创作源于作者灵感
B.艺术创作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来源
D.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11.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表明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12.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创作要要虚心向人民学习
B.创作要反映人民的心声 C.创作要把人民作为鉴赏家
D.创作不应该考虑市场需求
13.漫画启示我们促进文艺创作要
A.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D.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14.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是基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⑴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怎样促进我国文艺繁荣发展。
⑵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就促进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6
第三篇: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系列评论
一论: 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2012年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划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续写这无上的光荣。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中思接千载,追寻中国梦。深圳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前再展宏图,激荡改革潮。纪念‚八二宪法‛颁行,重申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塑造法治魂。力行八项规定,以上率下言出必果,坚守生命线……履新第一个月,起笔落墨之际,前进航标已然确立。两年多来,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
历史,从来都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其波澜壮阔的画卷。经济总量领先下的人均落后,先富起来之后的共富挑战,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转变压力,创新能力与发展需求脱节,国内外安全风险迭加交织,治理现代化目标任重道远……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
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正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两年多来,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举措力度空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破局开篇,公平正义成为
全面小康的重要着眼点;推进治党治国治军,反腐倡廉纯洁队伍,正风肃纪凝聚人心;运筹内政外交国防,中国梦与亚太梦、世界梦同频共振……短短两年多时间,科学统筹、协调推进重大决策部署,让局面为之而变、气象为之而新、民心为之而振。事实充分证明,‚四个全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阐述,也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哲学基础的揭示。‚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很多时候,只有站在历史的峰峦之上,才能更清晰地洞察时代风云,更准确地把握前进方向。90多年来,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基础;到确定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几代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过程,如此艰辛,也如此壮阔。‚四个全面‛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道路、增创中国优势。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它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更伟大的征程正在我们面前展开。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这是一场艰苦的奋斗,也是一次豪迈的进军。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论: 让全面小康激荡中国梦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人民的梦想是什么样子?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用朴实的
语言,道出了人民心中的梦想,拨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弦。这个梦想,是人民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是全面小康的群众表达,是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小康蓝图的生动呈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的庄重承诺,展现的是我们党执政的宗旨信念和奋斗情怀。
‚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总书记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今天的神州大地上,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成人民生活的幸福图景,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在中国梦的交响曲中增添了更优美的旋律,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
然而,全面小康怎样建成?难点如何破解?这不仅关系全面小康的实现,更关系中国梦的奠基,是推进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两年多来,总书记足迹遍及甘肃、湖北、湖南、内蒙古、新疆、福建、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区市,念兹在兹的是亿万人民的小康生活,奔波谋划的是当代中国的发展大计。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精准聚焦全面小康难点,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
面小康。踏访河北阜平‚看真贫‛,给独龙族乡亲们回信希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延安座谈‚革命老区脱贫致富‛,从就任总书记之初到羊年春节之际,总书记一再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
这个‚全面‛,也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全面小康,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的全面小康……方方面面,着眼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民主权利如何保障?贫困洼地如何弭平?三农难点如何攻克?文化挑战如何应对?生态瓶颈如何突破?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补齐发展短板的过程,就是提升小康水平线的过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论述,抓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瞄准的是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发展是当今世界潮流,发展是当今中国主题。无论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还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
小康,这个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今天已经被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然而,要把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加起来还多的大国带入全面小康,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立规则秩序、推进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绘就全面小康的宏图。
新的征程正在展开。小康这个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岁月的执着梦想,已经触手可及。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将由我们亲手完成。‚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继续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那么一种警醒‛,我们就一定能‚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三论: 改革让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历程;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算来大约也是30多年。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改革将如何拓展中国道路,我们又该怎样激发改革动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从履新不到一个月就去‚得风气之先‛的广东考察,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擘画改革新蓝图、吹响改革集结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最鲜明的特征。党的改革方略步入一个全新高度,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境界。
论方向,‚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辙‛;论目标,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思路,要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说关系,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讲落实,要‚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干净利索的思路,逻辑缜密的阐述,体大思精的布局,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让中国新一轮改革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在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改革呈现加快推进之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项改革任务,共出台370条改革举措……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正化为新一轮改革声势夺人的大潮。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梳理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根本在‚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体现在认识论上,就是坚持系统思维,强调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片面理解。比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顾此失彼、断章取义。比如,既要讲‚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要讲如何分好‚蛋糕‛,也要讲如何做大‚蛋糕‛。归根到底,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部
署的,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
‚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体现在方法论上,就是要‚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阻力。同时,也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集中发力,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改革循着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局、从增量到存量的顺序展开。今天的改革,遇到的困难就像一筐螃蟹,抓起一个又牵起另一个,必须全面启动;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需要顶层设计。与过去相比,今天的改革既呼唤坚定果敢的行动、百折不回的信念,也呼唤全面系统的认识论、攻坚克难的方法论。总书记关于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断,有‚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坚韧,有‚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的气魄,针对的是当今中
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特殊阶段,回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要求,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执着的改革品格、鲜明的改革气质、奋发的改革精神。今天的改革,不只为了应对挑战,更是为了把握机遇;不只为了短期目标,更是为了图之长远;不只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责任。全面深化改革要塑造的,是一个更有实力引领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审视,改革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不变逻辑,也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历史实践。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是齐头并进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则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个全面‛中去定位,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去把握,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为何新一轮改革要在各个领域统筹推进,为何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现在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回望改革历程,话音犹在耳畔。在千帆竞发的时代洪流中,认真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改革信心,我们将再次向世
界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激情和梦想长存、决心和勇气仍在,全面深化改革必将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四论:法治让国家治理迈向新境界
多少年来,在人们心目中,改革,就是解放思想敢于突破陈规,就是放开手脚打破条条框框。正因如此,‚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当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为改革划定‚法治边界‛时,给世界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决策中,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被视为‚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成为上下贯通的‚姊妹篇‛,推动我们的事业滚滚向前。
循此回望,一条治国理政的主线,清晰可见。2012年12月,履新不到一个月,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2013年3月,刚刚当选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国人民郑重宣誓,‚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
两个场景,一种态度:尊重法律、厉行法治,是必须把握好的施政之要。基于30多年的法治实践,经过两年多的法治探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集理论和实践之大成,绘就全面依法治国新蓝图,为法治中国建设标定新的里程碑。
全面依法治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数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昭告‚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彰显法治权威;强调‚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发挥法治力量;告诫‚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法治实践;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塑造法治信仰……总书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开阔了法治的格局、丰富了法治的内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让全面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政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新境界。
将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重大战略布局的一环,标志着依法治国按下‚快进键‛、进入‚快车道‛。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回答法治统一性的问题;‚五大法治体系‛‚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回答法治协调性的问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回答法治系统性的问题。特别是回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这一根本问题,既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也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对法治认识的不断深化,正是执政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到当前中国发展的棋局中,才能体会这一战略部署的重大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不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支撑、由法治来贯穿。从简政放权不断深入,到民生事业逐渐完善;从经济改革大刀阔斧,到党的建设抓铁有痕,法治都提供了制度保障。如果把治国比喻成一本大书,那么法治就是大纲,纲立文顺、纲举目张。治理体系中,法治体系成为关键一环;治理能力中,依法治国成为重要内容,法治的引领和规范,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在更大的坐标系中审视,一个鲜明的感受是,无论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中,还是在中国现代化百年征途上,或是世界社会主义几百年演进中,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都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探索。将依法治国提升到‚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高度,将目标设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立足点是坚持中国道路、完善中国制度。作为治国重器,全面依法治国书写的是法治史的新篇章,开启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举措,与全面深
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撑。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重大改革需要于法有据,改革成果需要法治固化,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稳定性、规范性;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依规治党才能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在法治确定为党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只有如总书记所要求的,全社会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大棋局,法治才能成为中国前进的坚强保障,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法者,治之端也。‛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要走好中国道路、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落实好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沿着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法治中国,我们一定能在‚四个全面‛相互激荡的伟大进程中,绘就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
五论: 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
‚8000多万中国共产党党员与13亿中国人民一起……凝聚成13亿的中国力量‛,当热播宣传片《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以变幻的场景呈现一个古老而又朝气蓬勃的中国,人们在光影交错的时空激荡中深切感受到,‚中华号‛巨轮行稳致远,需要从容驾驭的领航者;中国现代化列车驰向远方,需要强劲有力的火车头。
这是一组每每读来让人心生感慨的数据。国家统计局在21个省区市开展的民意调查显示,87.3%的群众认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与以往相比有好转,77.1%的群众认为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有力度。这是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正风肃纪的可观实绩,是党的建设进程中从严从实的初步战果。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总书记在上任伊始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将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落脚到从严治党、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上。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到一个月,中央就制定出台八项规定,发出正风肃纪、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全党全社会为之一振。‚开弓没有回头箭‛,两年多来,从坚持不懈反‚四风‛,上紧作风建设发条,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深入推进反腐倡廉
建设;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猛击一掌的警醒,到从严管理干部,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党内法规体系,全方位、高标准的管党治党举措,刷新了党风政风,深得党心民心,写下了党的建设新篇章,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在继承优良传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书记在我们党90多年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构成了当代中国最为关键的‚命运共同体‛。‚既然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交给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正是基于‚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的忧患意识,总书记多次重申‚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号召全党及时解决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认真医治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坚决祛除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开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肇始,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反腐倡廉为动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这是党的建设规律的新探索。焦裕禄纪念馆的深情驻足,民主生活会上的以心换心,中央纪委全会上的谆谆告诫,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亲力亲为……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身体力行,全党同志的积极参与,不断诠释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内涵。‚全面‛是基础,它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它是建章立制和执行落实的有机统一,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又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守纪律、重申守规矩;它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既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又要层层传导压力,全党动手、全党参与。
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全面从严治党,意味着党的建设要在‚严‛字上铆足力气、下足功夫。思想上要把好‚总开关‛,作风建设要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制度落实强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反腐败斗争强调‚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教育要严、标准要严、执纪要严、惩治要严、制度要严,‚严‛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来说,从严治党更有其自身规律。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治标和治本的统筹兼顾、自律和他律的双管齐下。这一党建战略思想,开创了党建新格局,表明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党建规律、治国理政规律有了新探索、新认识、新创见。
‚大盘取厚势,官子有妙手。‛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必须有一个主轴,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和文明,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无可替代,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战略中军帐之帅。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就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方向指引,防止在大的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就能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政治保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共识、凝聚力量。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苦难到辉煌,从贫弱走向复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民族复兴推进到今天这样的境界,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就是要坚持不懈全面从严治党,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最坚强的政治保证。
第四篇:浅谈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湖南大学《概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
院
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给水1301 小
组:第三组 组
长:段祖睿
2015年4月
目录一、二、“四个全面”的提出背景..............................................................................1 “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 全面深化改革...........................................................................................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 全面从严治党...........................................................................................2 概述...........................................................................................................2 “四个全面”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2 从哲学层面解释“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3 从经济现实认识“四个全面”之间的联系...........................................4(一)(二)(三)(四)
三、(一)(二)(三)(四)
四、五、“四个全面”之间的联系..............................................................................2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性..................................................4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5
如何正确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浅谈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摘要:“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更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将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重点,而如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则是重中之重。“四个全面”作为一种战略布局,要改变中国现实、引领中国发展,重在实干,贵在落实,一定要做到“八要”。
关键字: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八要
一、“四个全面”的提出背景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邃。
二、“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二)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
如何正确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四)全面从严治党
2014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他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纪严于国法,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
三、“四个全面”之间的联系
(一)概述
“四个全面”的内容,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二)“四个全面”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要战略目标。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都要有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来统领,这个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战略目标。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条
如何正确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件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的强大动力。
再者,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用法治手段来巩固改革成果,引导改革创新,推动改革深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无论哪一条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来提供保障。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和从严治党顺利进行,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最后,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改革开放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只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并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确保改革开放事业的正确方向。(三)从哲学层面解释“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
“四个全面”是一个系统。马克思主义指出,系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联系是客观、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现象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联系。“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布局中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布局中的三大战略举措。从整体上看,“四个全面”是一个大系统,而每个“全面”又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小系统,每个小系统又有自己的具体内容,由此决定着系统的性质、作用和地位。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四个全面”也不是四个部分的简单组合,而是有机的统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由此构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有机统一体。“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及其内容,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
同时,“四个全面”是一个矛盾统一体。马克思主义强调,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法则。“四个全面”之间以及每一个“全面”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总起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在引领地位,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支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实现,四者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之中。进一步来说,全面深化改革,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其改革的本身也包含了法治建设和管党治党的内容。全面依法治国,既内含了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固化改革发展成果的内容,也包含了依法治国和依规管党治党的内容。而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都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全面从严治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起着重要的政治引领和思想保证、组织保证
如何正确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的作用,而三者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由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所以,同时它们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四个全面”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相互之间谁也离不开谁。尽管每一个“全面”讲的内容各不相同,分属不同的范围和领域,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有机统一体。(四)从经济现实认识“四个全面”之间的联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了快速增长之势,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首先,不协调发展已经使许多中国人民失去了洁净的空气、水和土壤,破坏了自然环境固有的结构和状态,干扰和破坏了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另外,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依然很大程度上依靠着资源的开采,这直接导致了各种自然资源不断变得匮乏,其中土地资源、水资源、燃料资源的匮乏已经开始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再者,经济的不协调发展还带来了一系列民生问题,例如贫富分化加剧、住房难、就业难等问题,这同样严重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同时,经济的不健康发展还影响着我国的法制建设,为了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造成了法律设计背离“以人为本”;公法和私法制度设计严重不对称;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和法律与政策之间冲突并缺失协调机制;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执法不严,违法办案,以罚代法,重罚轻管,包庇袒护,徇私枉法等问题。最后,经济发展一味追求高速,使得社会监督力量薄弱,这滋生了严重的贪腐问题,极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然而,经济持续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基础,要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必须保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必须重视并解决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它们分别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权力制约等方面推进小康社会更好更快更全面地建成。
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性
“四个全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战略保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旗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能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和伟大梦想提供强有力的战略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中国梦涵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和过程性的有机统一。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和
如何正确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现实条件。苦干实现梦想,奋斗成就伟业。从现在起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我们立足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和国际地位“三个没有变”的实际,按照全面小康的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为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石、铺平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向前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是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更是抓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必将使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法治保障。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改革开放的各种措施办法都必须在我国宪法和法律制度的框架内运行。当前,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凸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关键所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政党来说,党的形象和威信、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才能经受住“四大考验”、战胜“四大风险”,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
“四个全面”作为一种战略布局,要改变中国现实、引领中国发展,关键在于实施、在于实践,一定要做到“八要”。
一要实事求是。全面领会、辩证认识、科学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本质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以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以统筹的观念把握问题,以综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力求看问题做决策全面客观,干工作办事情不片面不偏颇。特别是要统筹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若干重大关系和重大问题,做到整体谋划、系统设计,确保各项工作协调发
如何正确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展、全面推进。
二要为民靠民。“四个全面”就其旨趣而言,都指向人民幸福,与人民幸福密切相关,“四个全面”的实践也应当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四个全面”的实践,是党和政府的事业,更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党和政府要真正实现顺民意、集民智、得民心、获民拥、聚民力,谦虚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努力地为人民群众造福,坚定地靠人民群众做事,真诚地受人民群众监督。
三要协同推进。“四个全面”贵在全面,非“全面”不足以成事,一个“全面”无法落实,“四个全面”就会落空。为此,需要加强宏观谋划、顶层设计,从“四个全面”的内在结构、有机联系出发制定实践方略,形成“四个全面”的互动机制、照应机制,避免各行其是。实践“四个全面”,既要求总体上的协同,也需要每一个“全面”内部的协同,每一个“全面”内部均衡推进、协调发展,才能达至“四个全面”协同的理想状态。
四要勇于创新。实践“四个全面”不会一帆风顺,将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化解困难、消除障碍的关键在于创新。如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都是难题、“硬骨头”,必须更新改革观念、创新改革推进方式,才能创新体制机制,破解改革难题,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创新的过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深刻革命,需要创新立法体制、执法体制、司法体制、监督体制。
五要脚踏实地。认真贯彻“三严三实”要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脚踏实地抓工作、锲而不舍创实绩,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摆花拳秀腿,做到求真、求实、求效,想干事、真干事、干成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把握世情、摸清民情,确保定下的目标既鼓舞人心又切合实际,推出的举措既适度超前又切实可行,做到蹄疾步稳、行稳致远,有板有眼、有力有序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
六要敢勇当先。以昂扬的精神风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既有发展优势,紧抓发展机遇,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昂扬斗志,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做到不懈怠、不停顿、不观望、不彷徨。特别是要勇于担当负责、敢于克难攻坚、善于奋发有为,团结一心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七要去粗取精。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进入新阶段,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我们不仅需要有宏观的思路、迸发的干劲,还要有科学的方法、精细的管理。要按照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化组织,实行精细化管理,在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向集约转型的同时,推动组织管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和工作能力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
八要戒骄戒躁。总书记指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骄傲自满,党不能骄傲自满,国家不能骄傲自满,领导层不能骄傲自满,人民不能骄傲自满。”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实现中国梦还需要我们进行长期艰苦
如何正确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的奋斗和拚搏。既要看到取得的成就、切实增强信心,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时刻保持清醒,做到自信不自满、昂扬不张扬。要增强大国意识,展现大国风范,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坚韧不拔、埋头苦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新华网.深刻领悟科学把握[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lh/2015-03/09/c_1114576293.htm, 2015-03-09 [2]人民网.人民日报首次权威定义“四个全面”[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224/c1001-26591248.html,2015-02-24 [3]人民网.准确把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意义“四个全面”[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308/c70731-26656373.html,2015-03-08 [4]新华网.准确把握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四个全面”[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08/c_1114296223.htm, 2015-02-08
第五篇:高三政治习近平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热点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第五中学高三政治习近平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讲
话热点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文艺工作者牢记创作是中心任务
“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座谈会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剧协主席、上海京剧院艺术指导尚长荣,空政文工团一级编剧阎肃,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国舞协主席、国家大剧院舞蹈艺术总监赵汝蘅,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叶辛,中国影协主席、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李雪健先后发言。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表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长期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致力于文艺创作、表演、研究、传播,在各自领域辛勤耕耘、服务人民,取得了显著成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国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习近平向全国文艺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文化事业的社会地位)
习近平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
习近平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习近平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加强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文艺创作最根本要扎根人民生活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魂的躯壳。”
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教学课件 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实践第一的观点)
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习近平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好文艺作品应把社会效益放首位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习近平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性)习近平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文化的本质)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
命题切入点:
1、运用文化的作用,分析说明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2、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要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
教学课件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推动文艺创新?
3、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4、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5、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体现的道理?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说明材料对于发展我国文艺带来的启示?
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