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4 01:4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普洱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普洱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总结》。

第一篇:普洱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总结

普洱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总结

普洱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普洱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在省扶贫办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会议精神,在各级老促会的关心支持下,围绕老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按照省扶贫办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发展老区经济为中心,以增加老区群众收入为重点,以构建老区工作新格局为抓手,突出老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村帮扶工作,抓住机遇,加大宣传,主动融入,明确定位,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扎实推进老区加快发展,为老区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普洱市革命老区基本情况

1999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确定了46个革命老区县(区)和40个革命老区乡(镇)。我市革命老区包括思茅、宁洱、墨江、景谷、江城和澜沧6个县(区),有国土面积3280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0.7%;人口1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8%,隶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思普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的思普区包括了现在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玉溪市、临沧市部分县,共17个县,面积约7.3万平方公里。自2008年以来,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先后下达给我市老区扶贫建设资金共900万元。其中,2008年下

(二)开展老区宣传工作,大力弘扬老区精神。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龙岩老区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建党、红军长征胜利的纪念有利时机,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大老区宣传力度,营造帮扶老区建设的舆论氛围。加强宣传报道,2008-2011年全市在各类报刊、杂志、政务信息刊登老区稿件30多篇,在市、县级电视台播出老区新闻10多条。积极支持修复和修缮革命旧址,认真抓好革命旧遗址保护工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开展革命传统、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推进老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按计划如期完成年度老区建设的目标任务。2008-2011年,省下达我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专项资金900万元,项目覆盖6县(区)15个乡(镇)17个行政村46个村民小组1386户5814人,项目规划总投资2859.04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9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067.3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及自筹891.68万元。重点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能源、科技培训等项目。至2011年12月31日止,共完成投资2794.51万元,完成计划投资的97.72 %。其中:完成产业开发707.26万元,基础设施金1651.78万元,社会事业建设289.68万元, 投入生态能源项目116.97万元,投入科技培训22.38万元,投入纪念碑、简介牌建设6.44万元。项目的实施完成基本解决了老

资金实行对外公告,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资金的使用上,认真做好老区扶建项目的推荐立项、论证和审核工作,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让老区扶建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同时,我们对老区扶建项目实施进程进行跟踪督促,确保老区扶建资金专款专用,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规范操作,公开透明。在老区扶贫建设资金管理上,坚持做到程序严格、管理规范、公开透明。为了确保广大群众对老区扶贫建设资金的知情权、参与权,广泛争取监督和支持,各县区坚持自下而上的申报程序,申报前对所申报项目进行调查、核实,并在项目实施地或项目受益范围内,按规定进行公示。

2、加强管理,发放及时。老区扶贫建设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制度,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各县区及有关部门及时将资金下达到实施单位,没有随意改变用途,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没有挪用和挤占,并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及时维护项目、资金信息,做好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工作。

总之,我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由于我市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6个老区县中有4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老区基础设施薄弱,加上老区扶建资金补助有限,致使老区建设难度加大;二是老区群众增收路子不够

进旅游新区建设。要在部分影响较大的老区革命基点村树村碑、编村史、搞展览,教育后人,不忘老区。三个调查是:一是抓住上级对老区加大投入力度,做好全市6县(区)革命老区村“五通”建设情况调查;二是做好省定我市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调查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是做好革命“五老”优待政策落实情况调查,关健在革命“五老”和“五老”遗孀能够按照有关部门文件规定标准享受定补待遇。

四、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的建议

(一)增加投入。建议省加大革命老区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帮助老区人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扶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步伐。

(二)建议省结合新农村建设,尽快制定扶持革命老区发展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明确发展重点、投入扶持政策、相应的保障机制等,指导革命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三)实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扶贫项目困难很多,建议上级给予配套安排相应的项目工作经费,为组织、实施和管理好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宁洱县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总结

宁洱县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总结

宁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一、县情简要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集散中心和茶马古道的源头。是云南省47个革命老区县和7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是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和“桥头堡”建设中的前沿阵地。宁洱县辖区总面积3670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6.8%,辖7乡2镇、85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1年末总人口18.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51.7%。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11.1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15.7万人的70.7%;全县941个自然村(1173个村民小组)中,比较贫困的自然村还有333个,占自然村总数的35%,深度贫困自然村69个,占自然村总数的7.3%。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统筹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中共宁洱县委、宁洱县人民政府,把革命老区开发建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县委副书记、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政研室、发改局、财政局、扶贫办、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交通局、水务局、国土资源局、民政局、民宗局、教育局、审计局、统计局、城建局、卫生局、烟办、茶

办、蚕桑办、广电局、文体局、妇联、残联、团委、信用社共26个办局负责人为成员的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在县扶贫办加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办公室主任由扶贫办主任兼任,配专职副主任1名、办事员1名。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有关部门齐抓共同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为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开发建设。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由县扶贫办和发展改革局牵头,相关部门协同编制了上报了《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规划(2008-2012)》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增强老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建设任务。阐明以往成绩经验和深刻分析存在的困难问题,以及有利条件和推动因素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连片开发”的总体要求,提出了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原则思路、开发重点、政策措施。为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抢抓机遇,多措并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县在认真总结“十五”经验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和省委、政府对革命老区实施扶贫开发地政策机遇,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着力实施

“工业经济强县、特色农业兴县、旅游文化活县”三大战略,积极引进和整合资金、技术,做强做大林产业、茶产业、矿产业、水电业、建材业。走产业促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路子,推进林业基地、茶叶基地、咖啡基地、烤烟基地、畜牧基地、蚕桑基地、核桃基地、橡胶基地、蔬菜基地建设,用产业化提升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实施村村通路、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工程,落实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项惠民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使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与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小额信贷、科技培训等扶贫开发措施相结合,努力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兑现“两免一补”巩固提升两基成果。加强乡村卫生设施建设和人才培训,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病贵的问题。提高村组干部的报酬,优待老村干老党员,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抓住“6〃3”地震恢复重建为机遇,实施“绿色宁洱”建设工程,统筹城乡建设,开展“和谐宁洱”“平安宁洱”创建活动,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促进“四个文明”建设,着力打造“文化宁洱、风情茶乡、普洱茶都”新形象。

(四)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认真执行《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理暂行办法》,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老区扶贫资金和物资管理。一是健全完善扶贫资金、物资管理制度,实行“三制定一公开”,做到扶贫资金专户

储存、专户管理,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参与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确保扶贫资金、物资的安全运行。二是项目实施单位作出项目建设责任承诺和项目实施廉政承诺,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操作,确保项目的地点、内容、规模、质量要求不变。资金和物资实行专户、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做到实施前有公告,实施完成后有公示,使项目责任明确、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坚持项目绩效考评验收和县级回补报帐制度,项目实施完毕后,须经由县扶贫、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的项目验收小组,进行绩效评价和审计,确定给予验收方能报帐。

(五)抓宣传,做专项,营造革命老区建设的良好氛围。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短信、省老区杂志等媒介,宣传革命老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和重要意义,把共和国高层领导关怀老区人民生活、心系老区建设发展的信息传递给干部群众,激发和调动建设老区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二是举办“首届中国茶马古道节”和开展“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六十周年等活动。展示宁洱“茶之源”“道之始”的历史底蕴和红色文化、民族风情。提升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吸引投资,促进发展。三是抓好200万元的革命老区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做到精心组织、真抓落实,项目的选择按照“七有”的目标和因地制宜、缺什么帮什么的原则进行,多次召开群众大会,经群众讨论确定项目内容,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最大限度地

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项目区的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关怀,从而产生出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鞭策老区人民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决心和信心。

三、工作成绩

(一)县域经济提质增量。2011年,宁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9亿元,与2007年的15.1亿元相比增长1.7倍;完成财政总收入2.66亿元,与2007年的1.51亿元相比增长1.76倍;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亿元,与2007年的0.9322亿元相比增长1.83倍;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97元,与2007年的12487元相比增长1.3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196元,与2007年的2420元相比增长1.73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4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5.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7.4%;实现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5.82亿元和17.7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5%和16%;全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居民消费价格平均指数控制在5%以内。连续两年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荣获市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提质进位奖”。

(二)农村产业发展状大。实施“特色农业兴县”战略,发挥资源优势,支柱产业不断优化升级,重点新兴产业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10.4亿元,比2007年增长1.5倍。茶叶。完成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4.7万亩,组建茶叶种植专

业合作社16个,毛茶产量达5083吨。实现茶叶产值1.5亿元。林业。积极推进“森林宁洱”建设,着力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屏障,生态县规划建设全面启动,林业保护利用规划修编调整工作有序开展。改造中低产林3万亩,实施人工造林4.07万亩,巩固退耕还林1.4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47.6万株,新增生态公益林34万亩。森林防火工作被市人民政府考核为一等奖。畜牧业。动物疫病防控水平不断提高,良种良法改造成效显著,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畜牧良种补贴县,实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实现畜牧业产值3亿元。烤烟。以现代烟草农业的理念引领烟区建设,着力打造“优质、生态、绿色”烟叶品牌,完成“云南黄金走廊生态烟叶勐先绿色瑰宝庄园”建设,勐先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不断完善。种植烤烟4.86万亩,生产烟叶13.46万担。实现烤烟产值1.25亿元。咖啡。完善咖啡产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认真解决各种矛盾纠纷,有序促进咖啡产业发展。新增咖啡种植2.07万亩,咖啡面积达8.65 万亩,咖啡米产量达5200吨。实现咖啡产值1.25亿元。培植生物制药、核桃、橡胶等新兴产业,新增核桃种植0.5万亩,核桃面积达3万亩;完成冬农开发11万亩,烟后玉米种植初具规模。全县2万亩水稻及蔬菜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认证,11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全省农产品出口工作先进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强

农惠农政策,共发放各类惠农补贴5833万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9个,补助资金828万元;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24个,投入资金370万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三)工业发展有新的突破。实施“工业经济强县”战略,提升工业经济实力,工业园区已经省市批准纳入普洱市省级重点工业园区,规划调整更趋合理,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聚集效应逐步提升,入园企业达47户。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14亿元,比2007年增长2.34倍。茶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加大产品深度开发力度。精制茶产量达3800吨。实现茶产业产值2.3亿元。林产业。强化林板、林化产品精深加工,强力推进林产林化工业项目实施。普洱科茂林化、普洱林缘化工一期项目分别建成投产,二期项目顺利推进;普洱福通木业集团迁建项目开工建设。实现林产业产值3.5亿元。建材业。年产120万吨的天壁水泥生产线技改搬迁项目进展顺利,主体设备安装完成90%,力争今年上半年竣工投产;砂、石、砖等其他建材业稳步发展。实现建材业产值2.3亿元。电力产业。石门坎、老石寨、勐先河二级电站建成投产,糯扎渡电站顺利下闸蓄水,勐野江电站、长田电站、勐先河一级电站、大树脚电站开工建设;勐海田220千伏枢纽站和温泉河工业园区110千伏中心站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实现电力产业产值2.5亿元。矿产业。推

进企业深度开发,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铅锌矿产量达867吨、精铜产量达193吨。实现矿产业产值1.8亿元。

(四)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实施“旅游文化活县”战略,立足底蕴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充分发挥名茶、名道、名碑、名人四大文化品牌资源优势,打造以茶马古道游、生态休闲游、历史文化名镇游和红色景区游为重点的特色文化旅游区。那柯里茶马驿站、中华民族团结第一园、磨黑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那柯里茶马驿站景点在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被纳入“昆明—普洱—版纳”旅游线路目的地,宁洱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新一轮旅游总体规划全面启动。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2011年接待游客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亿元。全面启动“质量兴县”战略工程,交通运输、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家电、小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深入开展,兑付财政补助资金883万元;供销系统“二次创业”改革取得新成效,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企业4家,建立配送中心3个,农家店134个。商贸物流、住宿餐饮业、物业管理不断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五)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夯实发展基础。城乡面貌明显改变。按照“拓展城南、完善城北、提升老城”的发展思路,推动市政建设更好地造福人民,城镇化率达33.05%。完成宁景公路连接线、宁洱大道、污水处理厂和中医院迁建等城市开发项目,顺利推进中华民族团结第一园、茶都影剧院、客运中心建设,促成普洱小镇二期、南盛景园二期、普洱茶都商业中心、东洱河畔高档住宅区项目开工建设。深入开展城市综合治理专项整治,不断巩固省甲级卫生县城和市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完成595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城镇建设规划修编调整工作扎实推进;磨黑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加快了建设步伐,勐先、同心次中心集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交通网络初步构成。完成县城至德化34公里油路铺筑主体工程;完成崖羊山库区1个码头、4个停靠站点建设;完成糯扎渡库区宁洱码头及停靠站点初设和选址工作;完成4个村通村公路硬化前期工作;积极配合做好泛亚铁路中线(宁洱段)建设前期工作。磨思高速公路、宁景二级公路建成通车,突破长期以来昆明—宁洱—普洱的交通“瓶颈”制约,改善宁洱与周边县(区)的交通条件,为思—宁城市一体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城市公交线和农村客运支线不断延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能源建设步伐加快。不断加大水电开发力度,全面实施了中西部地区农网完善工程、国家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建设项目、沼气建设项目、小水电代燃料扩大试点项目,城乡电网覆盖率达99.4%,农村沼气普及率达83%。农业基础强基固本。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得到巩固;2011年争

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3310万元,农业招商初见成效;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3.4万亩,建成高稳产农田(地)14.9万亩。新建“五小”水利工程644件,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25万亩;大河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西洱河河道治理工程顺利完成,东洱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启动实施了细腰子、硝水、老母鸡田、石岩脚4座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温泉河水库、中寨水库、老许坝水库、曼巴箐水库以及普洱大河(宁洱段)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全面推进。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六)社会事业取得进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民生工程得到落实。2011年主抓了10件民生实事。1.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1.8万平方米校舍建设和改造任务。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工伤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802人,占应保人数77%,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7.92万人,占应保人数8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14.11万人,参合率达96%,资金使用率达80%以上。3.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73件,解决1.2万人和2500头大牲畜饮水安全问题。4.加快推进农村无电人口、中西部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完成农村无电人口改造304户、农网改造 857户。5.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5000人次、培养农民创业

带头人200人、农村经纪人100人、培训农村劳动力3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人的目标任务。6.实施城乡群众创业扶助工程,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486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46个(其中公益性岗位125个),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50人。7.加快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34套、农村民居安全工程700户。8.农村敬老院建设得到加强,实施宁洱镇中心敬老院综合用房建设项目,“五保”集中供养率达45%,居全市首位;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9.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通过国家残联达标验收,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35例。10.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放心食品工程”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扎实推进;“两基”攻坚目标如期实现,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两基”工作先进县;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高考再创佳绩,一本上线人数位居全市9县第一,中考保持全市领先水平;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进,普洱中学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成功创建磨黑中学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在全县经济建设与改革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日益显现。科普工作成绩突出。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和实用技术推广,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101期6.8万人次,科技进步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文体广电彰显活力。以磨黑为试点的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实现85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组建了新的普洱茶都艺术团。困鹿山贡技茶场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首次赴宁洱慰问演出、“百名书法家、百名摄影家、百名美术家走进宁洱”、“茶马古道—跨越时空的穿越”和《普洱之恋》MTV拍摄等系列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宁洱形象,提升了宁洱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完成《宁洱县志》(1981年—2010年)续修送审编撰工作。群众体育深入开展,竞技项目成绩突出,普洱中学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宁洱代表队在全省体操锦标赛暨第七届城市运动会预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切实抓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全面完成20户以下通电村“村村通”工程,确保安全播出。医疗卫生逐步加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三年医改五项重点工作,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建成,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均衡发展,全民健康水平普遍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口和计生工作全面提升。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被表

彰为省级先进集体;认真执行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积极为流动人口搭建服务平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工作,全面推行“三五”群众工作法,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措施;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不断提升维护稳定、保障发展、促进和谐的能力和水平,群众来信来访件次同比下降19%,非正常上访人次同比下降15%。扶贫开发合力攻坚。2011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59个、上海对口帮扶项目14个、宝钢定点帮扶项目8个,投入扶贫开发项目资金7462万元;省、市、县9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挂钩联系全县85个行政村,援助资金328万元。解决1.2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形成了扶贫开发合力攻坚格局。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运行质量不够高,加快发展的战略支撑还不够大、不够强。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山区水、电、路设施不配套,城市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城市功能和品位有待提高。

三是发展与财力支撑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统筹兼顾各

方、满足人民群众预期愿望难度很大,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任务艰巨。

五、希望和建议

一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总体扶贫开发投入。二增加革命老区专项资金项目的数量和资金总量

2012年3月28日

第三篇:普洱市革命老区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普洱市革命老区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普洱茶 | 作者:潇无痕| 来源: | 文字大小:[大][中][小]| 在线投稿

一、普洱市革命老区基本情况

革命老区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1999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确定了46个革命老区县(区)和40个革命老区乡(镇)。我市革命老区包括思茅、宁洱、墨江、景谷、江城和澜沧6个县(区),有国土面积3280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0.7%;人口1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8%,隶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思普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的思普区包括了现在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玉溪市、临沧市部分县,共17个县,面积约7.3万平方公里。

普洱市革命老区是思普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主要根据地。早在1927年,云南省临委委员杨正元就在宁洱建立了中共普洱特支和中共宁洱县委,培养发展了一批党员和共青团员,组织了拥有会员近千人的“互济会”及“青年读书会”。1931年,普洱特支、墨江支部准备举行武装起义建立红色区域,虽然由于事机泄露,未能成功,但在各族人民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火种,使党在民族地区的活动得到迅速发展,把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1932年,共产党员罗有祯在宁洱举行了勐先武装起义,攻下了江城勐野井盐矿,并沿途向各族人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开仓济贫,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在思普区转战数月,给国民党地方统治以沉重的打击,后因叛徒暗杀了领导人罗有祯、罗承美,起义最终失败。这一系列武装斗争,虽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达到建立革命根据地和实现武装割据的目的,但为以后党在思普区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46年6月,滇南党组织沟通了磨黑中学党员之间的组织关系,成立中共磨黑中学党支部,被国民党彻底破坏的思普区中共党组织又开始活动起来。同年8月,又成立思普特支,下辖磨黑中学党支部、墨江中学党支部。随着建党工作逐步开展,在一些条件具备的地方,陆续建立了党的基层支部,主要有磨黑中学支部、磨黑镇小学支部、磨黑西北分支、普义分支、通关支部以及墨江中学、勐主(现景谷碧安)中学支部。普洱特支通过地下组织网络,密切基层组织的联系,及时贯彻党组织各项指示决定,推动思普工作的开展。1948年10月,一批华侨回国参加解放战争,经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同意,40人先后进入景谷、澜沧,其中的中共党员组成党组(简称归侨党组)。1949年2月,在中共勐主支部和归侨党组的领导下,组建了人民自卫军普光部队和迤南边区人民自卫军一支队。这些革命武装在滇南逐步发展壮大,先后解放了20多座城镇,建立了由17个县连成一片、占地7.3万多平方公里的思普革命根据地,为云南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解放后,普洱革命老区又面临着民族之间的矛盾、各种残余反动势力干扰、边境和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敌我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社会矛盾融为一体。面对这些情况,普洱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开展了“生产自救”、“清匪反霸”、“巩固边防”(江城曾是对越自卫还击战区之一)等一系列革命斗争,平定了反革命武装叛乱,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创建了安定的社会环境。1951年在宁洱举行了由26种民族代表进行的剽牛盟誓,代表各民族人民盟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一心一德,团结到底。谱写了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的新篇章,立下了新中华民族团结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

回顾普洱市革命老区的历史,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普洱人民、普洱老区人民,都作出了无畏的牺牲和巨大的贡献。在革命战争年代,普洱老区人民从1927年建立中共普洱特支和中共宁洱县委到1950年普洱全境解放,在敌强我弱、工作艰险,党组织多次遭受挫折的形势下,依靠各族人民群众,团结一切爱国人士,组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开展武装斗争,为滇西南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宁洱磨黑被誉为滇西南的“小延安”,磨黑中学也被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南省国防教育基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普洱老区人民清匪反霸、保家卫国、维护民族团结,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贡献。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和精神代代相传,为我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普洱市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普洱市6个革命老区县(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各老区县(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扶贫攻坚、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弘扬老区革命传统,不断完善发展思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老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6个革命老区县(区)坚持从实际出发,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思茅区围绕“农业稳区、工业强区、茶城名区、科教兴区、开放活区”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26.08亿元,同比增长20.66%;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22.9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6亿元,同比增长15.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16元,同比增长8.79%;农民人均纯收入2180元,同比增长13.42%。

宁洱县全面实施“开放活县、产业立县、文化兴县”战略,重点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普洱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2.27亿元,同比增长18.46%;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59亿元,同比增长27.4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同比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9元,同比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元,同比增长10.82%。

墨江县实施“解放思想优环境,加大投入打基础,发挥优势建骨干,突出特色兴产业,真抓实干强作风,构建和谐促发展。着力打造水电、林产、矿产、烤烟、畜牧五个重点产业,努力培育橡胶、茶叶、蔗糖、紫胶、文化旅游五个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北回归线和国际大通道上绿色生态经济大县、哈尼文化展示中心、商贸旅游文化重镇三大目标”的发展思路,建设发展开放文明和谐新墨江。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2.45亿元,同比增长10.34%;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59亿元,同比增长11.8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亿元,同比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1191元,同比增长0.99%。

景谷县坚持实施“以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为重点,打牢交通市政、农业产业、科教文化三个基础,培植壮大林产、矿电、特色农产业三大产业体系,实施改革开放活县、产业项目立县、绿色工业强县、生态农业稳县、民营经济富县和科教文化兴县六大战略,着力打造活力景谷、绿色景谷、实力景谷、和谐景谷”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富裕文明开放和谐景谷建设。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8.55亿元,同比增长14.6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17.4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亿元,同比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4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同比增长12.26%。

江城县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生物富县、口岸活县”四大战略,巩固提升水电、林业、畜牧、橡胶、茶叶、蔗糖六大骨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6.81亿元,同比增长15.93%;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29亿元,同比增长15.9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亿元,同比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9,同比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1116元,同比增长0.86%。

澜沧县全面实施“改革开发活县,绿色经济强县,拉祜文化兴县”三大战略,着力打造“拉祜文化、千年古茶、糯扎渡”三大品牌,积极培育林业、蔗糖、茶叶、畜牧、矿产、水电、文化旅游、蚕桑等富民产业,促进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5.47亿元,同比增长19.73%;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59亿元,同比增长22.1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亿元,同比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00元,同比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1006元,同比增长10.30%。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6个革命老区县(区)从贫困群众要求最迫切的生产生活困难入手,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老区贫困群众生存环境大为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2006年,6个革命老区县(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50亿元,同比增长28.55%。其中,思茅区20.15亿元,同比增长19.13%;宁洱县6.66亿元,同比增长29.40%;墨江县14.20亿元,同比增长30.02%;景谷县8.29亿元,同比增长30.82%;江城县6.81亿元,同比增长39.26%;澜沧县12.39亿元,同比增长36.52%。

(三)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6个革命老区县(区)以推进产业调整和开发为主线,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促进老区经济发展。2006年,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思茅区为13.0:35.6:51.4,宁洱县为34.5:25.0:40.5,墨江县为32.5:28.8:38.7,景谷县为36.3:37.3:26.4,江城县为39.7:25.9:34.4,澜沧县为36.3:32.4:31.3。老区的茶产业、林产业、水电产业、矿产业、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建筑建材业、交通运输业、商贸旅游业等都有了较大发展,二、三产业得以逐步壮大。

(四)竞争力水平有较大提升。2007年1月1日,《中国县域经济报》对全国2062个县(市)的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行了评价,我市6个老区县(区)的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竞争力和社会发展竞争力都有了较大提升。思茅区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4位,全国排名第196位;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10位,全国排名第480位;社会发展全省排名第2位,全国排名第77位。宁洱县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30位,全国排名第995位;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51位,全国排名第1361位;社会发展全省排名第27位,全国排名第718位。墨江县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91位,全国排名第1857位;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72位,全国排名第1688位;社会发展全省排名第93位,全国排名第1872位。景谷县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51位,全国排名第1406位;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40位,全国排名第1164位;社会发展全省排名第58位,全国排名第1478位。江城县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60位,全国排名第1512位;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82位,全国排名第1744位;社会发展全省排名第47位,全国排名第1231位。澜沧县综合竞争力全省排名第98位,全国排名第1898位;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98位,全国排名第1835位;社会发展全省排名第94位,全国排名第1883位。

(五)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6个革命老区县(区)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全力支持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得到落实。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切实加强以村卫生室为重点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新进展,广播电视覆盖率逐步提高。大力推进“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抓住国家重点扶持的机遇,着力实施安居温饱村、扶贫安居工程、重点扶持村、民族特困乡、茅草房杈杈房改造、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建设,有效改善了贫困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通过整合闲置资产、大力招商引资、盘活优势资源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控制了重大群访事件的发生,全力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三、普洱市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市革命老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发展的差距仍在拉大,经济和社会发展较浅层次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或缓解,但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老区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经济发展滞后,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依然存在。我市 6个革命老区县(区)都是以农业为主,大多是版图大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收入低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吸纳资金和技术的能力较弱,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主要表现在“三缺三低”,即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尤其是缺企业家人才;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工业化程度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劳动力转移慢。

(二)基础设施薄弱,短期内实现较快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难度很大。我市6个革命老区县(区)是经济欠发达县(区),虽经全市上下合力攻坚,面貌有较大改善,但老区行路难、安全饮水难、通信难、用电难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县(区)的问题还很突出。从道路交通看,虽然初步形成了一个大的交通网络,但技术等级低,覆盖能力有限,晴通雨阻时有发生,公路网络规模效益尚未形成;从水利化程度上看,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业靠天吃饭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县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还不足20%。

(三)人力资本匮乏,贫困层面继续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消除。我市6个革命老区县(区)由于贫困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运用科技的水平低,人的全面发展相对落后,无论是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或外出务工都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收入增长缓慢。由于投入不足,转移培训工作远远跟不上农民外流步伐,相当多的农民没有经过培训,只能从事笨重简单的体力劳动。

(四)社会事业落后,群众生活质量低的状况改变不大。我市6个革命老区县(区)由于地处山区,改革开放的成果难以惠及老区群众,现代社会的文明新风吹不到穷乡僻壤,老百姓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差,观念陈旧落后,信息闭塞,上学、就医、听广播、看电视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另外,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近年来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不愿到普洱这样聚老区、边疆、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地方来工作,人才队伍的结构难以改善。

(五)现行政策对老区的倾斜不够,缺乏必要的助推力。近年来,上级在各种建设项目上要求采取国家与地方资金配套,贫困老区因资金难筹集,达不到配套要求,该上的项目上不了。扶贫贷款是国家扶贫资金的主要来源,以贴息或小额信贷到户贷款的方式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各类生产性项目。但是,由于政策性贷款商业化经营,导致扶贫贷款难以实现所设计的政策目标,银行要保本收利,政府要扶贫,银行方面存在着放贷成本高和回收难的风险,致使贫困老区很难得到扶贫贷款带来的好处。

(六)组织领导对老区的运作不够,缺乏强大的整合力。主要是老区建设没有专门的机构抓,没有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没有专门地布置检查,力量整合不起来,导致有限的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有限的政策很难落实,很多老区群众感受不到政府的扶持。同时,由于对老区的舆论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浓厚的氛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支持老区的声音越来越弱。

四、加快普洱市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实现全市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强化对革命老区实际情况的认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争取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支援我市革命老区建设。

(一)发展战略方面。建议积极争取国家、省对我市革命老区进行特殊扶持,把扶贫开发和革命老区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尽量考虑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实行倾斜,逐步缩小革命老区发展差距。

(二)长效机制方面。在充分征求我市6个革命老区县(区)意见的基础上,经市委政研室、市扶贫办研商,我市及6个革命老区县(区)均具备成立老促会的条件,具体建议如下:

1.普洱市及思茅区、宁洱县、墨江县、景谷县、江城县、澜沧县成立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作为政府扶贫机构职能的一种有益补充,推选具有革命经历和工作经验丰富的老领导、老同志组建领导班子,挂靠市扶贫办及相关县(区)扶贫办开展工作,由扶贫办主任兼任同级老促会副会长,充分发挥老领导、老同志余热和老促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全心全意为革命老区人民服务为宗旨,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我市革命老区做宣传、搞调研、献计策、谋利益、办实事,协助当地党委、政府搞好革命老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多做贡献。

2.普洱市在市扶贫办成立老区科,设编制3人,具体负责革命老区建设工作。思茅区、宁洱县、墨江县、景谷县、江城县、澜沧县在各县(区)扶贫办成立老区股,明确1名专人负责革命老区建设工作。

(三)优惠政策方面。建议设立革命老区建设基金、革命老区建设专项贴息贷款,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给予革命老区更优惠的政策和扶持,加快改变革命老区贫困落后面貌的建设步伐。

第四篇:革命老区2009年建设工作总结

2009年,市、县、镇、乡老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老促会的指导和各包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县关于加强革命老区发展的有关精神,主动把老区工作融入全市、县、镇、乡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大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发挥优势,扩大宣传,落实措施,加快发展。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有力地推进了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历实经济发展基础。

立足各村村水源富集、平滩地多的特点,在**新打机电井3眼,配套2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00亩;在**行政村新打机电井2眼,配套1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0亩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老区人民增产增收。

我们组织将原七市、县、镇、乡、**等村奶牛饲养大户迁到**村进行集中饲养,现小区饲养农户饲养奶牛376只,蒙牛乳业集团派员全程监测标准化奶站1个,现日进站奶牛89多只,日产鲜奶1吨多。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三、着眼民生,解决涉及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立足实际,谋划2012年工作。

2012年,市、县、镇、乡革命老区建设工作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加快老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以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协调各包联单位,调动老区各族人民群众奋力争先、勇闯富路的积极性,努力实现老区群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

1、抓重点,全力推进畜牧业大乡建设目标

以肉羊繁育这个市、县、镇、乡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经营管理为手段,全力推进畜牧业大乡建设目标的实现。

依托**查二道背肉羊繁育改良基地,辐射带动**村、**村、**等老区村村,促力发展肉羊繁殖改良、育肥。2012年全市、县、镇、乡计划为老区村村农牧民调购肉用羊基础母畜1500只,其中**村580只,**村300只,**400只。同时充分发挥**村农牧民养殖白绒山羊的传统技术优势,在**村建设白绒山羊养殖小区,调购种公畜5只,基础母畜400只。

第五篇:麻栗坡县革命老区文化事业开发建设规划

麻栗坡县革命老区

文化事业开发建设“475”规划报告

一、文化事业概况

截止2008年5月,麻栗坡县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大王岩崖画),州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大王岩崖画、岩腊山崖画、小河洞新石器遗址)和麻栗坡县烈士陵园等14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管所、民族歌舞团、电影事业管理站(2131工程农村电影放映)、新华书店、天保文化宣传中心站各1个,有乡镇文化站11个,稽查队1个;文化系统有干部职工118人,其中: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56人。

二、2008年—2012年乡村文化建设规划情况

(一)乡镇文化站建设规划 1、2008年完成铁厂乡、六河乡、麻栗镇。2、2009年完成天保镇、董干镇。3、2010年完成八布乡、下金厂乡。4、2011年完成马街乡、猛硐乡。5、2012年完成大坪镇、杨万乡。

(二)村文化活动室建设规划 1、2008年完成盘龙、豆豉店、老地房、茨竹坝、冲头、马达、大坪、坝子、猛硐、铜塔、昆垴、仓房、云岭、中寨、八布、东油、铁厂、龙路。2、2009年完成董干、董浪、天保、杨万、董定、六河、龙林、下凉水井、牛滚塘、茅草坪、红岩、阿老、新地房、大石洞、上凉水井、南温河、分水岭、大坝。3、2010年完成下金厂、那灯、和平、江东、回龙、永利、白沙杆、嘎阿、长槽、马林、麻栗堡、关告、普龙、董度、马街、梁子街、普元、黄家坪。4、2011年完成转堡、南岭、哪都、紫胶、铜厂、长田、银厂、听曼、营盘山、石龙、品乐、普留塘、孔坑、木扭、太和、坪子、太坪、马坤、者挖。5、2012年完成普弄、马崩、新寨、董来、马龙、马波、羊皮寨、荒田、龙龙、大火地、黄瓜坡、城子上、小寨、八宋、高笕梁、瓦渣、戈岭、南油、南欧、潘家坝。

(三)农家书屋建设规划

目前,麻栗坡县首批16个“农村党员书屋” 和南朵“农村书屋”示范点工程建成以来,共装备图书1.7万册和1000余本音像制品,惠及村民达3.52万人,给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创造了一个便利、实用的读书场所,极大了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了更好的使“农村党员书屋”和“农村书屋”真正成为教育党员、服务群众、促进边疆党员群众共享城乡文化资源的综合平台,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根据我县的实际,预计用5年的时间,完成21个“农村书屋”工程建设,共装备图书3.6万册和4000余本音像制品,惠及村民达5.83万人。

(四)群众文艺队伍建设规划

目前,全县共有乡村文艺队86支850余人。2008年—2012年,每个行政村成立一支业务素质较强的文艺队,并配备文化设施设备(桌椅板凳、音响器材、象棋等),乡镇文化站文艺工作人员负责指导工作,以提高文艺队人员的素质;建立相关排练、演出等规章制度,由村干部具体负责,利用晚上或农闲时进行排练;每逢节假日为本村群众演出,与外村文艺队交流演出。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麻栗坡县地理环境条件恶劣,物价上涨,文化站建设造价太高,资金严重不足。

二是文化站配套设施设备资金不能落实。

三是农村书屋面积狭小,图书藏量偏少,种类不很丰富,书柜的配备不够。

四是管理人员报酬底,业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五是我县有96个行政村,现有书屋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需要。

六是文艺队没有服装、道具等设备; 七是文艺队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

四、建议

一是由于财政困难,建议取消乡镇文化站建设配套资金。二是建议加大投入,每个文化站不低于35万元。三是培养年轻的人才; 四是加强业务指导工作。

二OO八年六月

下载普洱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普洱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革命老区开发规划书

    沾益县2011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乡镇(名):播乐乡 实施村名:小海村委会 编制日期:2011年8月 1 一、编制依据 根据曲财农[2011]23号文件《曲靖市财政局 曲靖市扶贫办关于下......

    革命老区建设规划

    第一章 项目概要 一、标杆山村革命老区建设项目来源 加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的内在要求,是各级党委、......

    学习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考察报告(共5篇)

    为学习外地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经验,**市老促会于2011年×月×日至×日组织了市老促会顾问、副会长、正副秘书长以及**县老促会同志共×多人,由市老促会常务副会长**带队,赴陕西......

    革命老区

    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经历经90年的风雨历程。90年的风风雨雨,90年的艰苦历程,90年风雨同舟,90年的不断发展,让当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派,发展成为一个拥......

    2014年珙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总结

    珙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2014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珙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老促会的指导下,在县级各部门和镇(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扣县委“......

    革命老区(5篇)

    历史意义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的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壮大革命力量,取得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极大贡献。革......

    东莞革命老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东莞市革命老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管理革命老区建设专项资金,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省、市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

    我县革命老区建设状况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欢迎你们到**来检查指导工作,**人民衷心感谢你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面我就**县革命老区建设的工作向你们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指教。2008年4月25日全省革命老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