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努力把全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时间:2019-05-14 05:4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8.努力把全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8.努力把全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第一篇:8.努力把全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8.努力把全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Normal 07.8 磅 0 2false false false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nsi-language:#0400;mso-fareast-language:#0400;mso-bidi-language:#0400;}努力把全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

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尊敬的保会长、黄秘书长,各位老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促进会在宣威召开全省老促会工作座谈会,受王智主任和杨副主任的委托,我陪同余潮副主任前来参加这个会议,并根据大会的安排作一个发言。昨天,余潮副主任受王智主任委托,就老促会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听后也很受启发。

我想今天我这个发言主要想表达一下四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对全省、州县市老促会的各位老同志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省老促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各级老促会在保会长等老领导的带领下,按照“搞调研,当参谋,提建议,办实事”的工作思路,为全省老区开发建设作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和省委农办、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于去年召开了全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会议,并出台了《加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意见》。目前,全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正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推动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健康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势头:领导力度进一步加强,工作机制进一步得到建立和健全,投入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大,职能部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省级有关部门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省级有关部门更加重视老区工作,把革命老区的开发建设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并给予了必要的倾斜。有这样的局面是与在坐各位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处是在省委李纪恒副书记的亲自关心下成立的,作为负责革命老区具体工作的同志,此时此刻,从内心更加感谢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以及扶贫办党组的关心,省老促会的关心。我们一定增强职能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努力把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搞好,不负众望。第二个意思是向宣威市委、市政府学习,高度重视革命老区的工作。

宣威市委、市政府以及140万人,多年来把革命老区的发展作为己任,为在新的时期和新的阶段如何做好革命老区的开发建设开了一个好头,起好步,也创造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尤其是在立足当地优势,大力推广洋芋双套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很大影响。前不久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同志到贵州毕节调研,要贵州的同志到云南宣威考察、学习洋芋栽培,加工技术,上月贵州省政府刘副秘书长带扶贫办、农业厅、毕节地区一行10多人到宣威考察了润凯公司和宣威的栽培。前几天,国务院扶贫办的王国良副主任又带队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调研课题,把宣威作为重要调研对象进行深入的调研,王副主任一行通过对宣威的扶贫工作、产业开发工作的调研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王智主任告诉我王国良副主任看了宣威的小额信贷赞不绝口。昨天看了龙场镇乐树村的今年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试点的现场,省里下达15万元资金,而宣威就整合390多万元,按照省扶贫办统一要求,很好的组织了实施,效果很好,也很值得学习。所以,我希望宣威在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上,也像做宣威火腿、洋芋产业和小额信贷一样,为全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树立一面展新的旗帜。

第三个意思就是想借用这个机会把去年全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会议后,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大家报告一下,让大家对全省的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有一些了解。

今年以来,根据办党组的要求和保会长的建议,重点我们抓了以下几件事。

(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全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各地抓住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大多数州市县及时召开了会议,并传达了会议精神,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老区发展。大理州拟定从2008年-2012年每年重点扶持30个老区行政村,重点对核心区最困难群体进行扶持。楚雄州提出了“三山两江”(哀牢山、乌蒙山、白草岭;金沙江、礼舍江)开发计划,把山区建设扶贫规划和老区建设规划结合起来。曲靖市的会泽、宣威、沾益、富源四县计划连片开发300万亩核桃。昭通市的威信、镇雄、彝良三县计划连片开发煤电、煤化工产业。昆明市在革命老区核心区开展整乡推进试点。目前,有昭通、曲靖、玉溪、楚雄、丽江、迪庆、怒江、大理、版纳、红河、文山等州市成立了老区工作职能机构,并配备了一定的人员编制。

(二)认真编制云南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规划。为切实做好规划的编制工作,成立了由省发改委牵头,省扶贫办、省老促会等相关单位参加的“云南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规划领导小组”,省发改委主任亲自担任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的组长,先后召开了省直17个部门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研究和安排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规划工作。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连片开发”的总体要求,提出未来5年革命老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原则和思路、开发建设重点、政策措施等。规划涉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扶贫开发、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目前,规划已征求了省发改委和省级有关部门的意见,修改完善后提交专家组论证。云南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规划(2009-2012),经过历时半年的努力,全省15个州和47个老区县38个乡镇,高度重视,组织了相关人员对规划进行了非常认真的编制,省编制小组根据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在充分调研和征求省市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对规划进行了认真的编制。编制的主要依据就是全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第19号文件《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意见》以及云发改地区[2008]562号关于印发《云南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规划》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目前编制规划已经完成后,编写小组成员进行了认真修改。需要强调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是关于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财政增长、改善民生为目的,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连片开发,全面推进革命老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作出应有贡献。

总体思路:“高举旗帜、弘扬精神、强化基础、科学发展”。未来5年,要实现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必须从云南革命老区的实际出发,更加重视老区对中国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更加重视老区的历史地位,更加重视党的改革成果在老区的体现,更加重视应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老区工作,把科学发展观落到老区开发建设的始终,贯彻到老区开发建设的各个方面,推动老区科学发展。“高举旗帜: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和理论成果相结合的产物,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土壤和根基。革命老区人民对建设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加快革命老区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是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云南是我国革命老区形成较早的省份之一。革命老区是永远的丰碑,是一面伟大的旗帜。要高举老区这面伟大而光荣的旗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阶段把老区建设好,让老区人民尽快过上小康生活。弘扬精神:老区精神,是革命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源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党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概括起来就是革命老区精神。其精神实质就是“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百折不挠,敢于胜利;自强不息,排难争先;依靠群众,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这些精神都是在革命老区形成的,这种精神就是老区精神。弘扬这种精神是老区开发建设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宣传老区精神,实践老区精神,让老区精神变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老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强化基础:从全省及全国老区来看,革命老区大多数分布在山高路远的偏僻山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加上在战争年代,为了革命的胜利,老区人民把仅有的粮食支援了革命,为保护革命成果和革命战士,作出重大牺牲。由于种种原因,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十分落后,有些与发达地区相比落后15-20年。住房难,行路难,读书难,看病难,收看电视难,听广播难仍然困绕着老区人民。强化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大老区的基础设施,真心诚意让老区人民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尽力缩小差距,让老区人民不要在小康社会建设中掉队。科学发展:党中央高度重视革命老区的发展,明确要求,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老区具有很强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后发优势。老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电资源、矿产资源和绿色资源、生态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等资源优势。这些资源将会形成很强的产业优势。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老区的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的紧密结合,即将形成强劲的后发优势。推动老区科学发展,关键要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老区开发建设的各个方面,重点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走新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老区科学发展重点是创新发展思路,要有强烈的发展意识,以争取大政策,形成“磁场效应”,构建大交通形成“畅通效应”,培育大产业形成“支撑效应”,打造软环境形成“服务效应”。推动老区科学发展核心是“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连片开发、分步实施”。推动老区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老区跨越式发展,做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齐丰收。

基本原则:一是遵循老区开发建设与扶贫开发、山区开发、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扶贫开发、老区开发建设、山区开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融为一体的。四者是辨证统一的,目标是一致的。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首要的任务是扶贫开发,扶贫开发又是新农村建设的好抓手好平台。90%的老区分布在山区,因此必须遵循老区开发建设与扶贫开发、山区开发、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二是遵循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经济发展了才能有效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反过来,社会的发展又作用于经济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强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发展经济,增加物质财富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必须毫不动摇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三是遵循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把夯实革命老区农业基础,改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革命老区的主要任务来抓。发展是革命老区的第一要务。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要落实到产业上。发挥老区的优势,突出抓好大项目、大产业,带动大发展。把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效的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四是遵循统筹兼顾与优先扶持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兼顾是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在统筹兼顾的同时,结合老区的特点给予优先扶持,对革命贡献大的核心区中心区优先扶持,给贫困程度深的村落给予特殊照顾。五是遵循政府扶持、社会资助与充分发挥老区人民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政府要加大对老区的扶持力度,政府扶持是老区开发建设的重点和重要组成部分,部门资金是老区开发资金的来源,社会资助是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渠道。充分发挥老区人民的主体作用是老区开发建设、发展进步的关键和基础。

二是关于开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老区产业支撑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明显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农民收入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基本解决老区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看病难、读书难等问题。规划2012年,生总产值达到2387亿元,年平均增长10.5%;地方财政收入238.82亿元,年平均增长2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2.0亿元,年平均增长15.0%;粮食总产量717万吨,年平均增长3%;减少低收入人口89.5万人;减少绝对贫困人口45.4万人.脱贫率分别为49%、55%。

三是关于开发建设的重点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19号文件确定开发建设重点,主要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划。首先解决老区群众增收难、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看病难、读书难为主要目标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等社会民生工程建设为重点。其次依托老区资源,可再生能源、有色金属、贵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优化老区资源配置,产业互动互促开发。集中连片谋划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从而使老区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财政增收,形成老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关于开发建设的途径问题。在规划中着重把连片开发,产业带动;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作为开发建设的重要途径。把全省47个老区县和38个乡镇分成9个片区,根据各片区的实际和特点以及发展基础提出了产业发展项目和目标。根据革命老区发展的不同情况和程度分为3种类型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把昭通和文山等两州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作出重大贡献又被国家认定为革命老区的5个县,作为省级建设重点进行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五是关于开发建设的投资问题。各地州上报的数据很大,希望值很高,共计达2480亿元,按照这个要求要未来10年或者20年才能达到的投资水平。根据19号文件要求并参照省委、省政府兴边富民的投资概算,结合前三年中央和省财政投资情况,在充分考虑需要与可能的情况下,测算出投资规划。具体投资是财政专项资金占25%。部门整合资金占40.37%,金融贷款占27.4%,招商引资占7.2%,群众投劳集资占0.03%。我们认为这个投资额度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从建设项目上看,基础设施建设占57.9%,产业开发占42.1%。

规划在形成过程中得到了省委李纪恒副书记、孔垂柱副省长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并作为领导小组顾问;省发改委米东生主任作为规划领导小组组长,省扶贫办王智主任、省财政厅陈秋生厅长等领导作为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委农办、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等17个相关部门领导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非常重视老区的开发建设规划工作。省老促会保永康会长多次听取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规划编写组的情况汇报,并对规划提纲和文稿进行认真审核和修改,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省老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仁跃同志,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对规划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省扶贫办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把革命老区的开发建设规划作为2008年的重点工作,狠抓落实,承担规划编写任务的同志加班加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完成所担负的规划任务。这个规划的形成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年以来,为搞好规划的编制,省扶贫办举办了《云南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规划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省州市县发改委和扶贫办的负责人以及部分州县老促会的同志,共计200多人。省扶贫办吴遂副主任作了动员,省发改委地区处李金泽处长就规划的编制进行了辅导,省党史研究室、省老促会、省扶贫办老区开发建设处对编制规划的目的意义进行了授课。通过培训大家进一步地明确规划的任务。培训会后,各州市相应地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方案,省发改委、省扶贫办印发了《关于印发〈云南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方案》的通知,各相关州市县组织了相关人员对规划进行了认真编制。省规划编制小组,对各州市的规划初稿进行了汇总,省扶贫办老区开发建设处组织了规划小组成员和聘请人员对各州市的规划进行认真审阅,根据提纲要求进行综合。同时深入昭通、文山、曲靖、昆明、楚雄、版纳、大理、普洱等州市的20多个县进行实地调研,召开大小座谈会20多次,直接听取了200名州县乡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并对广西东巴风和湖北的黄岗、山西的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学习。通过调研和学习,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按照提纲提供的思路进行了编写。规划过程中,扶贫办党组高度重视,王智主任和杨照辉、吴遂两名副主任参与了规划工作,省扶贫办充分发挥协调、组织、检查、指导的职能,省扶贫办老区开发建设处和省老少边穷促进会的同志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农办、省财政等20多个省直单位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提供相应的情况和材料。各相关州市县把做好规划作为老区开发建设的重点给予了高度重视。此规划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它将起到预测性、导向性、基础性作用。

(三)着力推进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细化扶贫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列为省政府重点督查的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2008年共投入扶贫资金39390万元,其中:投入资金36615万元实施整村推进2441个村,比计划1900个村多完成541个村;投入资金9515万元,实施易地搬迁19031人,比计划10000人多完成9031人;投入资金2260万元,实施实施劳动力培训转移11.3万人,比计划7万人多完成4.3万人。

(四)启动实施了全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试点工作。今年省政府列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解决革命老区最迫切、最需要、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项目安排中,我们结合云南老区的实际,与省老促会共同商量,本着三为主、三延伸、三体现的原则,即以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和中心区为主,向其他贫困区域延伸,体现革命老区的中心区、核心区对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二是以解决革命老区的安居为主,逐步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延伸,体现省委、省政府关注民生;三是以解决三老人员特殊困难为主,向其他贫困人群延伸,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按照这么一个原则,我们在全省选择了20个县分三种类型进行了试点。一个类型在土地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五个县中的威信、富宁、镇雄每个县投资200万、100万,共计300万元,从目前的情况看三个县高度重视,加大的资金整合力度,三个县除300万元,共整合资金近2000万元。二个类型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作出重大贡献的会泽、墨江两县进行试点,会泽整合力度更大,在金钟镇当年红九军团罗炳辉将军扩红的水域村整合2000多万元,全面提升水城村的建设。三是其他选择15个县的一个自然村进行试点,各县的积极性都很高涨。据上月我们作了初步统计,共整合的资金在7000万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像昭通的彝良县投资和争取了上千万元,对罗炳辉将军的纪念馆进行了全面缮修和改造,现在一个崭新的罗炳辉将军纪念馆和他的塑像魏然屹立在彝良县城,昭示着云南儿女对过去革命先烈的深刻回忆,也昭示着我们对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五)依靠和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省级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意见》,按照“老区优先”的原则,立足行业特点,发挥部门优势,在充分考虑革命老区的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着力解决老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救济救助等方面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省级有关部门2008年投入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资金达79.72亿元,比2007年有较大的增长。其中:交通厅安排30.64亿元;水利厅安排14.85亿元;教育厅安排13.85亿元;民政厅安排6.94亿元;建设厅安排5.04亿元;省电网公司安排2.81亿元;省广电局安排1.99亿元,发改委以工代赈安排1.64亿元;省旅游局安排0.66亿元。

(六)明确了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工作重点乡镇。今年9月,为进一步突出重点,推进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确定47个革命老区县和38个乡镇,对这些县的作出突出贡献中老区和核心区的乡镇,经征求涉及革命老区县的州市县党史部门意见,并由省委党史研究室与我办共同审核,把关确定了145个乡镇为革命老区重点扶持乡镇,为下一步做好革命老区的开发建设明确了工作对象。

(七)加大革命老区宣传工作力度。今年以来,一是充分利用与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革命老区扶贫行把我省列入重点宣传的机会,组织中央电视台2名记者深入曲靖等地采访,在中央电视台报出新闻3篇。二是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革命老区建设共同组织了9个版面的彩页宣传,为全省革命老区以及威信、镇雄、彝良、宣威、祥云、会泽等重点老区进行了宣传。三是与省老促会共同编制出版了《云南革命老区》内刊,编辑出版了改革开放30年云南革命老区一书,内刊和书的出版为宣传革命老区建设搭建了很好平台,受到老区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四是积极为本办的扶贫开发网和扶贫开发简报提供了信息和宣传稿件15篇。

(八)开展了13个革命老区人口大县的调研工作。为认真落实省委白恩培书记、省政府孔垂柱副省长对省老促会保永康会长“关于加大人口大县中的贫困县、老区县扶持力度的建议”批示精神,按照办主要领导的安排,通过3个月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13个包括镇雄、彝良、巧家、昭阳、会泽、宣威、陆良、富源、寻甸、广南、弥勒、澜沧等50万人口大县的基本情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扶贫开发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在重大项目的安排和财政转移支付上给予倾斜;在扶贫开发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将13个人口大县列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从严抓好计划生育;关心干部成长,调动工作积极性等建议。

第四个意识是根据今年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专项资金的运行情况和老区开发建设工作的特点,提出如下建议。

1、省州县区各个层次的老促会要在实际工作中,突出促字,重点放在促进投资存量、按规定足额到位上,努力争取增量、资金的增加上下功夫。

2、从单一的项目争取,向全方位促进提供参谋,做到查缺补漏,优势互补。

3、项目的申报上要按照专项资金使用方向和扶贫项目的管理程序逐级上报审核,以各级扶贫部门为主,共同研究,抄送一份给省老促会,或者县市一级老促会,这样会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通报情况,让相关部门做到心中有数。

(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处副处长)

第二篇:普洱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总结

普洱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总结

普洱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普洱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在省扶贫办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会议精神,在各级老促会的关心支持下,围绕老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按照省扶贫办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发展老区经济为中心,以增加老区群众收入为重点,以构建老区工作新格局为抓手,突出老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村帮扶工作,抓住机遇,加大宣传,主动融入,明确定位,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扎实推进老区加快发展,为老区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普洱市革命老区基本情况

1999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确定了46个革命老区县(区)和40个革命老区乡(镇)。我市革命老区包括思茅、宁洱、墨江、景谷、江城和澜沧6个县(区),有国土面积3280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0.7%;人口1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8%,隶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思普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的思普区包括了现在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玉溪市、临沧市部分县,共17个县,面积约7.3万平方公里。自2008年以来,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先后下达给我市老区扶贫建设资金共900万元。其中,2008年下

(二)开展老区宣传工作,大力弘扬老区精神。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龙岩老区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建党、红军长征胜利的纪念有利时机,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大老区宣传力度,营造帮扶老区建设的舆论氛围。加强宣传报道,2008-2011年全市在各类报刊、杂志、政务信息刊登老区稿件30多篇,在市、县级电视台播出老区新闻10多条。积极支持修复和修缮革命旧址,认真抓好革命旧遗址保护工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开展革命传统、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推进老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按计划如期完成老区建设的目标任务。2008-2011年,省下达我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专项资金900万元,项目覆盖6县(区)15个乡(镇)17个行政村46个村民小组1386户5814人,项目规划总投资2859.04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9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067.3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及自筹891.68万元。重点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能源、科技培训等项目。至2011年12月31日止,共完成投资2794.51万元,完成计划投资的97.72 %。其中:完成产业开发707.26万元,基础设施金1651.78万元,社会事业建设289.68万元, 投入生态能源项目116.97万元,投入科技培训22.38万元,投入纪念碑、简介牌建设6.44万元。项目的实施完成基本解决了老

资金实行对外公告,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资金的使用上,认真做好老区扶建项目的推荐立项、论证和审核工作,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让老区扶建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同时,我们对老区扶建项目实施进程进行跟踪督促,确保老区扶建资金专款专用,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规范操作,公开透明。在老区扶贫建设资金管理上,坚持做到程序严格、管理规范、公开透明。为了确保广大群众对老区扶贫建设资金的知情权、参与权,广泛争取监督和支持,各县区坚持自下而上的申报程序,申报前对所申报项目进行调查、核实,并在项目实施地或项目受益范围内,按规定进行公示。

2、加强管理,发放及时。老区扶贫建设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制度,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各县区及有关部门及时将资金下达到实施单位,没有随意改变用途,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没有挪用和挤占,并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及时维护项目、资金信息,做好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工作。

总之,我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由于我市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6个老区县中有4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老区基础设施薄弱,加上老区扶建资金补助有限,致使老区建设难度加大;二是老区群众增收路子不够

进旅游新区建设。要在部分影响较大的老区革命基点村树村碑、编村史、搞展览,教育后人,不忘老区。三个调查是:一是抓住上级对老区加大投入力度,做好全市6县(区)革命老区村“五通”建设情况调查;二是做好省定我市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调查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是做好革命“五老”优待政策落实情况调查,关健在革命“五老”和“五老”遗孀能够按照有关部门文件规定标准享受定补待遇。

四、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的建议

(一)增加投入。建议省加大革命老区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帮助老区人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扶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步伐。

(二)建议省结合新农村建设,尽快制定扶持革命老区发展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明确发展重点、投入扶持政策、相应的保障机制等,指导革命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三)实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扶贫项目困难很多,建议上级给予配套安排相应的项目工作经费,为组织、实施和管理好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麻栗坡县革命老区文化事业开发建设规划

麻栗坡县革命老区

文化事业开发建设“475”规划报告

一、文化事业概况

截止2008年5月,麻栗坡县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大王岩崖画),州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大王岩崖画、岩腊山崖画、小河洞新石器遗址)和麻栗坡县烈士陵园等14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管所、民族歌舞团、电影事业管理站(2131工程农村电影放映)、新华书店、天保文化宣传中心站各1个,有乡镇文化站11个,稽查队1个;文化系统有干部职工118人,其中: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56人。

二、2008年—2012年乡村文化建设规划情况

(一)乡镇文化站建设规划 1、2008年完成铁厂乡、六河乡、麻栗镇。2、2009年完成天保镇、董干镇。3、2010年完成八布乡、下金厂乡。4、2011年完成马街乡、猛硐乡。5、2012年完成大坪镇、杨万乡。

(二)村文化活动室建设规划 1、2008年完成盘龙、豆豉店、老地房、茨竹坝、冲头、马达、大坪、坝子、猛硐、铜塔、昆垴、仓房、云岭、中寨、八布、东油、铁厂、龙路。2、2009年完成董干、董浪、天保、杨万、董定、六河、龙林、下凉水井、牛滚塘、茅草坪、红岩、阿老、新地房、大石洞、上凉水井、南温河、分水岭、大坝。3、2010年完成下金厂、那灯、和平、江东、回龙、永利、白沙杆、嘎阿、长槽、马林、麻栗堡、关告、普龙、董度、马街、梁子街、普元、黄家坪。4、2011年完成转堡、南岭、哪都、紫胶、铜厂、长田、银厂、听曼、营盘山、石龙、品乐、普留塘、孔坑、木扭、太和、坪子、太坪、马坤、者挖。5、2012年完成普弄、马崩、新寨、董来、马龙、马波、羊皮寨、荒田、龙龙、大火地、黄瓜坡、城子上、小寨、八宋、高笕梁、瓦渣、戈岭、南油、南欧、潘家坝。

(三)农家书屋建设规划

目前,麻栗坡县首批16个“农村党员书屋” 和南朵“农村书屋”示范点工程建成以来,共装备图书1.7万册和1000余本音像制品,惠及村民达3.52万人,给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创造了一个便利、实用的读书场所,极大了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了更好的使“农村党员书屋”和“农村书屋”真正成为教育党员、服务群众、促进边疆党员群众共享城乡文化资源的综合平台,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根据我县的实际,预计用5年的时间,完成21个“农村书屋”工程建设,共装备图书3.6万册和4000余本音像制品,惠及村民达5.83万人。

(四)群众文艺队伍建设规划

目前,全县共有乡村文艺队86支850余人。2008年—2012年,每个行政村成立一支业务素质较强的文艺队,并配备文化设施设备(桌椅板凳、音响器材、象棋等),乡镇文化站文艺工作人员负责指导工作,以提高文艺队人员的素质;建立相关排练、演出等规章制度,由村干部具体负责,利用晚上或农闲时进行排练;每逢节假日为本村群众演出,与外村文艺队交流演出。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麻栗坡县地理环境条件恶劣,物价上涨,文化站建设造价太高,资金严重不足。

二是文化站配套设施设备资金不能落实。

三是农村书屋面积狭小,图书藏量偏少,种类不很丰富,书柜的配备不够。

四是管理人员报酬底,业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五是我县有96个行政村,现有书屋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需要。

六是文艺队没有服装、道具等设备; 七是文艺队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

四、建议

一是由于财政困难,建议取消乡镇文化站建设配套资金。二是建议加大投入,每个文化站不低于35万元。三是培养年轻的人才; 四是加强业务指导工作。

二OO八年六月

第四篇:宁洱县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总结

宁洱县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总结

宁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一、县情简要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集散中心和茶马古道的源头。是云南省47个革命老区县和7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是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和“桥头堡”建设中的前沿阵地。宁洱县辖区总面积3670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6.8%,辖7乡2镇、85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1年末总人口18.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51.7%。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11.1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15.7万人的70.7%;全县941个自然村(1173个村民小组)中,比较贫困的自然村还有333个,占自然村总数的35%,深度贫困自然村69个,占自然村总数的7.3%。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统筹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中共宁洱县委、宁洱县人民政府,把革命老区开发建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县委副书记、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政研室、发改局、财政局、扶贫办、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交通局、水务局、国土资源局、民政局、民宗局、教育局、审计局、统计局、城建局、卫生局、烟办、茶

办、蚕桑办、广电局、文体局、妇联、残联、团委、信用社共26个办局负责人为成员的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在县扶贫办加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办公室主任由扶贫办主任兼任,配专职副主任1名、办事员1名。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有关部门齐抓共同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为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开发建设。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由县扶贫办和发展改革局牵头,相关部门协同编制了上报了《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规划(2008-2012)》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增强老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建设任务。阐明以往成绩经验和深刻分析存在的困难问题,以及有利条件和推动因素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连片开发”的总体要求,提出了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原则思路、开发重点、政策措施。为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抢抓机遇,多措并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县在认真总结“十五”经验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和省委、政府对革命老区实施扶贫开发地政策机遇,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着力实施

“工业经济强县、特色农业兴县、旅游文化活县”三大战略,积极引进和整合资金、技术,做强做大林产业、茶产业、矿产业、水电业、建材业。走产业促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路子,推进林业基地、茶叶基地、咖啡基地、烤烟基地、畜牧基地、蚕桑基地、核桃基地、橡胶基地、蔬菜基地建设,用产业化提升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实施村村通路、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工程,落实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项惠民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使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与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小额信贷、科技培训等扶贫开发措施相结合,努力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兑现“两免一补”巩固提升两基成果。加强乡村卫生设施建设和人才培训,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病贵的问题。提高村组干部的报酬,优待老村干老党员,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抓住“6〃3”地震恢复重建为机遇,实施“绿色宁洱”建设工程,统筹城乡建设,开展“和谐宁洱”“平安宁洱”创建活动,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促进“四个文明”建设,着力打造“文化宁洱、风情茶乡、普洱茶都”新形象。

(四)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认真执行《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理暂行办法》,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老区扶贫资金和物资管理。一是健全完善扶贫资金、物资管理制度,实行“三制定一公开”,做到扶贫资金专户

储存、专户管理,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参与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确保扶贫资金、物资的安全运行。二是项目实施单位作出项目建设责任承诺和项目实施廉政承诺,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操作,确保项目的地点、内容、规模、质量要求不变。资金和物资实行专户、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做到实施前有公告,实施完成后有公示,使项目责任明确、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坚持项目绩效考评验收和县级回补报帐制度,项目实施完毕后,须经由县扶贫、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的项目验收小组,进行绩效评价和审计,确定给予验收方能报帐。

(五)抓宣传,做专项,营造革命老区建设的良好氛围。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短信、省老区杂志等媒介,宣传革命老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和重要意义,把共和国高层领导关怀老区人民生活、心系老区建设发展的信息传递给干部群众,激发和调动建设老区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二是举办“首届中国茶马古道节”和开展“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六十周年等活动。展示宁洱“茶之源”“道之始”的历史底蕴和红色文化、民族风情。提升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吸引投资,促进发展。三是抓好200万元的革命老区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做到精心组织、真抓落实,项目的选择按照“七有”的目标和因地制宜、缺什么帮什么的原则进行,多次召开群众大会,经群众讨论确定项目内容,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最大限度地

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项目区的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关怀,从而产生出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鞭策老区人民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决心和信心。

三、工作成绩

(一)县域经济提质增量。2011年,宁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9亿元,与2007年的15.1亿元相比增长1.7倍;完成财政总收入2.66亿元,与2007年的1.51亿元相比增长1.76倍;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亿元,与2007年的0.9322亿元相比增长1.83倍;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97元,与2007年的12487元相比增长1.3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196元,与2007年的2420元相比增长1.73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4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5.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7.4%;实现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5.82亿元和17.7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5%和16%;全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居民消费价格平均指数控制在5%以内。连续两年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荣获市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提质进位奖”。

(二)农村产业发展状大。实施“特色农业兴县”战略,发挥资源优势,支柱产业不断优化升级,重点新兴产业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10.4亿元,比2007年增长1.5倍。茶叶。完成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4.7万亩,组建茶叶种植专

业合作社16个,毛茶产量达5083吨。实现茶叶产值1.5亿元。林业。积极推进“森林宁洱”建设,着力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屏障,生态县规划建设全面启动,林业保护利用规划修编调整工作有序开展。改造中低产林3万亩,实施人工造林4.07万亩,巩固退耕还林1.4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47.6万株,新增生态公益林34万亩。森林防火工作被市人民政府考核为一等奖。畜牧业。动物疫病防控水平不断提高,良种良法改造成效显著,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畜牧良种补贴县,实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实现畜牧业产值3亿元。烤烟。以现代烟草农业的理念引领烟区建设,着力打造“优质、生态、绿色”烟叶品牌,完成“云南黄金走廊生态烟叶勐先绿色瑰宝庄园”建设,勐先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不断完善。种植烤烟4.86万亩,生产烟叶13.46万担。实现烤烟产值1.25亿元。咖啡。完善咖啡产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认真解决各种矛盾纠纷,有序促进咖啡产业发展。新增咖啡种植2.07万亩,咖啡面积达8.65 万亩,咖啡米产量达5200吨。实现咖啡产值1.25亿元。培植生物制药、核桃、橡胶等新兴产业,新增核桃种植0.5万亩,核桃面积达3万亩;完成冬农开发11万亩,烟后玉米种植初具规模。全县2万亩水稻及蔬菜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认证,11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全省农产品出口工作先进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强

农惠农政策,共发放各类惠农补贴5833万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9个,补助资金828万元;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24个,投入资金370万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三)工业发展有新的突破。实施“工业经济强县”战略,提升工业经济实力,工业园区已经省市批准纳入普洱市省级重点工业园区,规划调整更趋合理,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聚集效应逐步提升,入园企业达47户。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14亿元,比2007年增长2.34倍。茶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加大产品深度开发力度。精制茶产量达3800吨。实现茶产业产值2.3亿元。林产业。强化林板、林化产品精深加工,强力推进林产林化工业项目实施。普洱科茂林化、普洱林缘化工一期项目分别建成投产,二期项目顺利推进;普洱福通木业集团迁建项目开工建设。实现林产业产值3.5亿元。建材业。年产120万吨的天壁水泥生产线技改搬迁项目进展顺利,主体设备安装完成90%,力争今年上半年竣工投产;砂、石、砖等其他建材业稳步发展。实现建材业产值2.3亿元。电力产业。石门坎、老石寨、勐先河二级电站建成投产,糯扎渡电站顺利下闸蓄水,勐野江电站、长田电站、勐先河一级电站、大树脚电站开工建设;勐海田220千伏枢纽站和温泉河工业园区110千伏中心站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实现电力产业产值2.5亿元。矿产业。推

进企业深度开发,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铅锌矿产量达867吨、精铜产量达193吨。实现矿产业产值1.8亿元。

(四)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实施“旅游文化活县”战略,立足底蕴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充分发挥名茶、名道、名碑、名人四大文化品牌资源优势,打造以茶马古道游、生态休闲游、历史文化名镇游和红色景区游为重点的特色文化旅游区。那柯里茶马驿站、中华民族团结第一园、磨黑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那柯里茶马驿站景点在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被纳入“昆明—普洱—版纳”旅游线路目的地,宁洱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新一轮旅游总体规划全面启动。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2011年接待游客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亿元。全面启动“质量兴县”战略工程,交通运输、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家电、小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深入开展,兑付财政补助资金883万元;供销系统“二次创业”改革取得新成效,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企业4家,建立配送中心3个,农家店134个。商贸物流、住宿餐饮业、物业管理不断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五)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夯实发展基础。城乡面貌明显改变。按照“拓展城南、完善城北、提升老城”的发展思路,推动市政建设更好地造福人民,城镇化率达33.05%。完成宁景公路连接线、宁洱大道、污水处理厂和中医院迁建等城市开发项目,顺利推进中华民族团结第一园、茶都影剧院、客运中心建设,促成普洱小镇二期、南盛景园二期、普洱茶都商业中心、东洱河畔高档住宅区项目开工建设。深入开展城市综合治理专项整治,不断巩固省甲级卫生县城和市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完成595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城镇建设规划修编调整工作扎实推进;磨黑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加快了建设步伐,勐先、同心次中心集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交通网络初步构成。完成县城至德化34公里油路铺筑主体工程;完成崖羊山库区1个码头、4个停靠站点建设;完成糯扎渡库区宁洱码头及停靠站点初设和选址工作;完成4个村通村公路硬化前期工作;积极配合做好泛亚铁路中线(宁洱段)建设前期工作。磨思高速公路、宁景二级公路建成通车,突破长期以来昆明—宁洱—普洱的交通“瓶颈”制约,改善宁洱与周边县(区)的交通条件,为思—宁城市一体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城市公交线和农村客运支线不断延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能源建设步伐加快。不断加大水电开发力度,全面实施了中西部地区农网完善工程、国家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建设项目、沼气建设项目、小水电代燃料扩大试点项目,城乡电网覆盖率达99.4%,农村沼气普及率达83%。农业基础强基固本。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得到巩固;2011年争

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3310万元,农业招商初见成效;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3.4万亩,建成高稳产农田(地)14.9万亩。新建“五小”水利工程644件,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25万亩;大河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西洱河河道治理工程顺利完成,东洱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启动实施了细腰子、硝水、老母鸡田、石岩脚4座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温泉河水库、中寨水库、老许坝水库、曼巴箐水库以及普洱大河(宁洱段)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全面推进。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六)社会事业取得进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民生工程得到落实。2011年主抓了10件民生实事。1.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1.8万平方米校舍建设和改造任务。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工伤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802人,占应保人数77%,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7.92万人,占应保人数8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14.11万人,参合率达96%,资金使用率达80%以上。3.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73件,解决1.2万人和2500头大牲畜饮水安全问题。4.加快推进农村无电人口、中西部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完成农村无电人口改造304户、农网改造 857户。5.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5000人次、培养农民创业

带头人200人、农村经纪人100人、培训农村劳动力3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人的目标任务。6.实施城乡群众创业扶助工程,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486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46个(其中公益性岗位125个),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50人。7.加快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34套、农村民居安全工程700户。8.农村敬老院建设得到加强,实施宁洱镇中心敬老院综合用房建设项目,“五保”集中供养率达45%,居全市首位;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9.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通过国家残联达标验收,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35例。10.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放心食品工程”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扎实推进;“两基”攻坚目标如期实现,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两基”工作先进县;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高考再创佳绩,一本上线人数位居全市9县第一,中考保持全市领先水平;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进,普洱中学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成功创建磨黑中学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在全县经济建设与改革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日益显现。科普工作成绩突出。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和实用技术推广,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101期6.8万人次,科技进步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文体广电彰显活力。以磨黑为试点的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实现85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组建了新的普洱茶都艺术团。困鹿山贡技茶场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首次赴宁洱慰问演出、“百名书法家、百名摄影家、百名美术家走进宁洱”、“茶马古道—跨越时空的穿越”和《普洱之恋》MTV拍摄等系列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宁洱形象,提升了宁洱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完成《宁洱县志》(1981年—2010年)续修送审编撰工作。群众体育深入开展,竞技项目成绩突出,普洱中学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宁洱代表队在全省体操锦标赛暨第七届城市运动会预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切实抓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全面完成20户以下通电村“村村通”工程,确保安全播出。医疗卫生逐步加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三年医改五项重点工作,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建成,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均衡发展,全民健康水平普遍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口和计生工作全面提升。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被表

彰为省级先进集体;认真执行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积极为流动人口搭建服务平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工作,全面推行“三五”群众工作法,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措施;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不断提升维护稳定、保障发展、促进和谐的能力和水平,群众来信来访件次同比下降19%,非正常上访人次同比下降15%。扶贫开发合力攻坚。2011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59个、上海对口帮扶项目14个、宝钢定点帮扶项目8个,投入扶贫开发项目资金7462万元;省、市、县9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挂钩联系全县85个行政村,援助资金328万元。解决1.2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形成了扶贫开发合力攻坚格局。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运行质量不够高,加快发展的战略支撑还不够大、不够强。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山区水、电、路设施不配套,城市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城市功能和品位有待提高。

三是发展与财力支撑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统筹兼顾各

方、满足人民群众预期愿望难度很大,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任务艰巨。

五、希望和建议

一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总体扶贫开发投入。二增加革命老区专项资金项目的数量和资金总量

2012年3月28日

第五篇:革命老区开发规划书

沾益县2011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项

目实施方案

乡镇(名):播乐乡 实施村名:小海村委会 编制日期:2011年8月

一、编制依据

根据曲财农[2011]23号文件《曲靖市财政局 曲靖市扶贫办关于下达年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项目计划并拨付资金的通知》要求,结合我乡的际情况,对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作以下规划。

二、历史背景

云南省滇东北地区革命斗争的策源地——播乐中学就坐落于小海村委会境内。播乐中学的创始人温培群先生的故居也是在小海村委会建新村。1937年夏,中共党员樊子诚带着建立革命据点的重任来到学校,与温培群共同努力,先后办起了初中,简易师范和农业职业学校。在中共云南省工委领导下,先后在沾益、宣威、平彝(今富源)、曲靖等县建立了40余个革命据点。1948年9月5日,播乐中学与附近农民武装一起,在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三支队的接应下,成功的举行了武装起义。之后,起义部队转战云南,为云南特别是为滇东北地区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小海做为重要的红色革命旅游基地所在地,具有地理位臵上的绝对优势。

三、实施村基本情况

小海村委会行政村隶属沾益县播乐乡,地处播乐 乡政府所在地,到乡政府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城53公里。东邻乐利村委会,南邻大海村、主任委会,西邻鸭团村委会,北 邻奴革村委会。辖建新、小海、窄口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87户,有乡村人口2385人,其中农业人口2385人,劳动力143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38人。

全村国土面积10.97平方公里,海拔2060米,年平均气温13.1℃,年降水量 110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当归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984亩,人均耕地0.85亩,林地7241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3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4元。小海村委会属于温饱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截止2010年底,小海村委会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436户通自来水,有30户饮用井水,有5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524户通电,有4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26户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6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46户。

全村委会以汉族、彝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汉族2380人,彝族4人,白族1人。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384人,参合率99%;享受低保8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小海村委会距离乡卫生院0.5公里。全村委会建有公厕4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4个,人畜混居的农户120户,占农户总数的22.9%。

小海村委会建有小学3所,校舍建筑面积580平方米,拥有教师29人,在校学生301人,距离播乐乡中学0.5 公里。目前整个村委会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05人,其中小学生301 人,中学生104人。

全村委会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2006年被县级评为“县级文明村”。

小海村委会建有党总支1个,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8人,其中男党员58人、女党员10人。村委会党总支部2006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总支”。村“两委”班子由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委员组成,下设建新、小海、窄口3个村民小组。小海村委会建有团总支1个,共有团员36人。村委会团总支2005 年被评为乡级先进基层团总支;2006年被评为乡级先进集体。

小海村委会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农村经济基础差,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较低;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农业基础设施现状与现代农业生产需求之间反差极大,农业增效钢性投入比重较大;经济结构单一,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人口综合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等、靠、要”思想严重;水利化程度不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来源少。

四、项目建设原则、目标及任务 4.1 建设原则

认真贯彻上级扶贫开发有关精神,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 力,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揽,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载体,打绿色牌、走生态路,以红色旅游基地为契机,全力打造特色经济强村,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2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 4.2.1目标

——加快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二、三产业比重;农村贫困户户均转移一个劳动力;力争革命老区贫困村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

——改善革命老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保证革命老区100%通公路,100%的通程控电话;解决饮水问题;基本消除无房户和危房户,贫困农户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搞好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

——提高革命老区人口素质。保证革命老区的教育医疗设施基本完备,全面巩固普九成果,扫除青壮年文盲;逐步提高贫困村科技应用能力,力争5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每户有—个劳力掌握1门以上的致富技术,保证所有行政村建有卫生室,基本消除地方病。

4.2.2建设任务

(1)建设基础设施。交通方面,基本做到重点村村村通公 5 路,加强县道、乡道、村道的联网建设和资源开发路、旅游开发路、经济开发路的建设。具体解决3个村缺路少桥行路难的问题。水利方面,要搞好改渠灌溉工程建设,提高贫困村防洪抗旱能力;加强水改工程建设,切实解决饮水困难。通讯、卫生等方面,抓好省扶重点村通程控电话、通广播电视工作;建村医疗室2个以上,基本控制地方病。

(2)开展科技扶贫。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中介服务、科技培训、示范推广四大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劳务培训力度,积极促进科技推广、科技培训,鼓励中介服务;实行农科教结合,组织贫困村农民进行科技培训。进一步扶持贫困村基础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文化教育活动,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帮助维修中小学校舍2000平方米以上,举办科技培训8次,培训革命老区青壮年和村组干部1500人次以上。

(3)发展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老区贫困村以生态林、经济林为主的林木生产基地。扶持农户发展种猪、肉牛、畜品羊、鸡鸭等畜禽养殖;大力扶持以本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提高加工企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档次;大力招商引资,发掘老区文化、旅游资源等,发展第三产业,强化服务功能。

(4)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搞好退耕还林,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超过20%,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治理,贫困村的生态环境得到充分改善。

五、项目实施计划 命老区开发建设项目计划投入资金246万元,其中:省级专项资金100万元,群众自筹133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3万元。资金使用情况:硬化村庄道路46.6万元,群众自筹35万元;修建排灌沟渠3km,投入专项资金35万元,群众自筹80万元;发展养殖业,共养猪660头,群众自筹1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3万元;科技培训(种植、养殖业务)5万元,共计培训8期,1500余人次;革命老区氛围打造:建小学大门1道,修建围墙10米,修缮烈士陵园和“九五起义”陈列室,安装有线电视280套,共计投资13.4万元。

六、实施步骤

6.1调查研究、建档立卡阶段(2011年8 月至9月)6.2实施方案编制阶段(2011年8月至9月)6.3宣传发动阶段(2011 年9月)

6.4组织实施阶段(2011 年9月至2012年12月)6.5考核验收和总结阶段(2013年1月至3月)

七、项目效益分析和环境评介 7.1 经济效益

从经济效益看,该工程规划的实施,使我村在稳定第一产业发展的同时,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分困户脱贫步伐加快,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7.2 社会效益

从社会效益看,该工程规划的实施,使我村基础设施建设 得到明显加强,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将得到显著改观,更有利于群众发展生产。

7.3 生态效益

从生态效益看,该工程规划的实施,是我村经济林得到进一步扩充和壮大,到2020年,将初步获得效益。

7.4 环境评价

搞好退耕还林,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超过20%,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治理,贫困村的生态环境得到充分改善。

八、组织保障和管理措施 8.1 组织保障

成立以村委会两委班子为成员的工作组,划分责任人,确保各项工程得以开工、落实。

8.2 项目管理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村容村貌脏、乱、差的现象。按照“长打算、短安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好扶贫资金突出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里问题和关系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切身利益的农田灌溉、生活交通、群众行路等重点问题。

8.3 规划管理

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有关规定,公开招投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工程质量。

8.4 资金管理 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做到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确保每一笔扶贫资金,尽可能地直接用于增加收入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保证贫困农户能直接受益。

8.5 宣传动员

以召开动员会,刷写标语,悬挂横幅,办黑板报,广播讲座,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彩页等形式进行宣传,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同时也要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既依靠上级政府的支持,又积极主动地参与这项工作。

下载8.努力把全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word格式文档
下载8.努力把全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革命老区建设规划

    第一章 项目概要 一、标杆山村革命老区建设项目来源 加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的内在要求,是各级党委、......

    把干部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把干部作风建设落到实处(干部说干事) 潘启胜 《 人民日报 》( 2011年04月12日07 版) 干部作风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改革发展事业兴衰成败。近年来,湖北省南漳县以“治昏促清、治......

    学习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考察报告(共5篇)

    为学习外地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经验,**市老促会于2011年×月×日至×日组织了市老促会顾问、副会长、正副秘书长以及**县老促会同志共×多人,由市老促会常务副会长**带队,赴陕西......

    把革命老区发展时刻放在心上

    把革命老区发展时刻放在心上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侧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经常讲的......

    革命老区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省委调研组的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和全县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县位于××省西南部,是集老、......

    革命老区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省委调研组的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和全县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县位于××省西南部,是集老、......

    把班主任工作落到实处

    把班主任工作落到实处“在班级管理中不能仅仅满足或者依赖于方法层面,人格的濡染才是教育的至美。”身为班主任我们不仅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还是班集体的领......

    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要尽可能的体现与岗位的匹配性,如何更好的体现?在与我们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良好的积累可以展现自己是一个与时俱进,善于学习,有思想的青年。我们有必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