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送审稿)
各县(市、区)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配套政策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范畴
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廉租住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和新建道路及公共建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拆迁安置住房建设、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
(二)优先土地供应。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的供应,根据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
对于单独选址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对于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新建道路和公共建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拆迁安置住房项目的建设用地实行公开出让。
(三)税费优惠扶持。
1、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征契税,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按扣除65%比例拆迁补偿费后的缴纳土地出让金起征契税;
2、被拆迁居民因拆迁而重新购置普通住房的,其购买住房总 1 价尚未超出房屋拆迁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或虽已超出但不超过30%的,免征契税。
3、新建安置住房免征营业税。
4、廉租住房经营管理单位按政府规定价格向保障对象出租廉租住房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和房产税;廉租住房建设用地以及廉租住房经营管理单位按照政府规定价格向保障对象出租的廉租住房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廉租住房经营管理单位与廉租住房相关的印花税,予以免征;廉租住房经营管理单位购买住房作为廉租住房房源,免征契税。
5、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散装水泥专项基金、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城市消防设施配套费、中小学教育基金、园林配套绿化工程建设资金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收费。
6、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新建道路和公共建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拆迁安置住房项目土地出让金的收缴和拆迁补偿费返还,市国土局在土地出让时按100%的比例收取保证金,并在3日内转入市财政专户,市财政在15日内按65%的比例返还,最长不得超过30天。
(四)基础设施同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用地范围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由市建管委根据项目的工程进度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由相关单位同步组织实施。
二、多渠道筹集保障资金
(一)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要纳入政 2 府财政年度预算。土地出让净收益的20%、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全部余额、清房补交的超标价款和一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归集,按照上一年度收益核定,下一年度统筹安排使用,结余部分滚存使用。
(二)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监督机制。政府投入的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其它开支。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归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定期向市政府报告资金归集和使用情况。重点检查中央、省补助资金和市政府配套资金的使用,并建立资金到位及使用考核机制。
三、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
(一)编制建设计划。规划部门要编制2009—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各县(市)政府每年至少安排10万平方米左右规模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
(二)加强项目统筹平衡。城市新建道路、公共建设、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安置,要与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相结合,采用以实物安置为主的方式组织实施。拆迁费集中统一管理,用于建设回迁安置房。要按照“统筹平衡”的原则,由市政府统筹制定年度项目计划,确定项目布局、改造时序和平衡建设方案。
(三)加强项目储备。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领导组办公室要组织发改、建设、规划、国土、房地、市政等部门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储备库,确保项目的滚动发展。各县(市、区)政 3 府负责落实上报年度10万平方米左右经济适用住房项目计划、用地的申报和征地补偿工作。
(四)规范项目运作。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市重点工程建设中拆迁安置房的建设工作,可在市政府统一组织下,由市政府确定的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的非营利性机构直接组织建设,或以项目法人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相应资质和信誉良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对于项目土地按规定需要公开出让的,以项目法人、土地合并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中标单位并组织实施。
(五)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市(县)人民政府原则上采取集中新建的模式,加大廉租住房的建设规模。规划、房地部门应当根据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需求,在适宜地块中单独或成规模的进行选址,作为集中建设廉租住房的建设用地,由市建管委、市房地局、市市政局组织实施。
(六)建立绿色通道。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规划、土地、拆迁、建设等手续由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领导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市发改、建管、规划、财政、房地、国土等部门实行集中联审、限时办结制度。申报手续除公示时间和省核准项目外,审批时间不得超过三天。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审批以项目申报方案的合理性确定规划指标为原则。
(七)加快建设进度。对于市政府确定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各县(市、区)政府、各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未经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领导组同意,任何部门不得随意停工和处罚。对于疏于管理、资金不到位造成进度缓慢的,要在全市予以 4 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八)加强建设管理。要把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质量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住房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依法组织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招标,认真执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建立工程质量评比和情况通报制度,做到超前规划、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强化施工安全管理,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四、严格保障性安居工程拆迁、供应和价格管理
(一)和谐拆迁。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拆迁力度,规范拆迁程序,强化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拆迁、改造过程中各类信访案件的调查处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被拆迁人利益,并对漫天要价、扰乱社会秩序行为严肃处理。
(二)建立规范的供应机制。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规范保障性住房供应程序,严格执行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公示、退出制度,加强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和廉租住房租金的审核管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对象的摸底调查、审核、公示等工作经费由市财政予以解决。
五、明确目标责任,强化推进力度
(一)建立目标责任制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行市、县(市)政府为主、城区政府配合的责任制度。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领导组负责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决策和指导。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综合协调和督察督办及其它日常事务。
各县(市)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施主体的责任,负责组织好项目申报、项目招投标、拆迁安置、廉租住房的实物配租工作,履行拆迁资金监管、拆迁方案审核、拆迁过程的协调监管、建设手续办理的协调跟进、建设过程的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的和谐推进。
各城区政府负责市本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的申报、征地补偿、项目拆迁以及矛盾纠纷的协调处理等方面的职责。
市政府要与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各职能部门签订工作责任状,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范围。各责任单位也要建立责任制,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完成。
(二)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各县(市、区)政府要每月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组办公室汇报工程项目进展情况,设专人负责统计报表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地上报各种统计数据和工程进展信息动态。对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组办公室报告。
(三)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领导组每月组织召开二次工作例会,总结阶段性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
(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领导组办公室要不定期组织各相关单位对住房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督促、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由市监察局下督办函进行牵头督察、督办,限期整改。对作风拖拉,办事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要严肃“问责”。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送审稿)
各县(市、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配套政策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范畴
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新建道路和公共建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拆迁安置住房建设、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组成。
(二)确定土地政策。单独选址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新建道路和公共建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拆迁安置住房项目的建设用地公开出让,按规定100%缴纳土地出让金,拆迁补偿费按65%的比例返还。
(三)落实优惠政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散装水泥专项基金、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城市消防设施配套费、中小学教育基金、园林配套绿化工程建设资金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城市,所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征得相关企业同意后,可按下限减半计收。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收费。
(四)基础设施同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用地范围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由市建管委根据项目的工程进度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由相关单位同步组织实施。
(五)确保土地供应。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的供应,根据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
(六)税收优惠支持。
1、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征契税,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按扣除65%比例拆迁补偿费后的缴纳土地出让金起征契税;
2、被拆迁居民因拆迁而重新购置普通住房的,其购买住房总价尚未超出房屋拆迁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或虽已超出但不超过30%的,免征契税。
3、新建安置住房免征营业税。
4、廉租住房经营管理单位按政府规定价格向保障对象出租廉租住房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和房产税;廉租住房建设用地以及廉租住房经营管理单位按照政府规定价格向保障对象出租的廉租住房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廉租住房经营管理单位与廉租住房相关的印花税,予以免征;廉租住房经营管理单位购买住房作为廉租住房房源,免征契税。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资金周转
1、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要纳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安排,土地出让净收益的20%、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全部余额、清房补交的超标价款和一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廉租住房 8 保障资金的归集,按照上一年度收益核定,下一年度统筹安排使用,结余部分滚存使用。
2、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监督机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政府投入的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其它开支。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定期向市政府报告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重点检查中央、省补助资金和市政府配套资金的使用,并建立资金到位及使用考核机制。
3、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周转。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新建道路和公共建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拆迁安置住房项目土地出让金的收缴和返还,市国土局在项目、土地合并公开招标时按100%的比例收取保证金,未中标单位缴纳的保证金,由市国土局在开标后的第二天退还,中标单位缴纳的保证金,由市国土局在3日内转入市财政专户,市财政在15日内按65%的比例返还,最长不得超过30天。
三、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
1、编制建设计划。规划部门要编制2009—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各县(市)政府每年至少安排上报10万平方米左右规模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国土部门优先安排供地。
2、加强项目统筹平衡。城市新建道路、公共建设、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安置,要与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相结合,采用以实物安置为主的方式组织实施。拆迁费集中统一管理,用于建设回迁安置房。要按照“统筹平衡”的原则,由市政府统筹制定年度项目计划,确定项目布局、改造时序和平衡建 9 设方案。
3、加强项目储备。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领导组办公室要组织发改、建设、规划、国土、房地、市政等部门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储备库,确保项目的滚动发展。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上报年度10万平方米左右经济适用住房项目计划、用地的申报和征地补偿工作。
4、规范项目运作。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市重点工程建设中拆迁安置房的建设工作,可在市政府统一组织下,由市政府确定的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的非营利性机构直接组织建设,或以项目法人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相应资质和信誉良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对于项目土地按规定需要公开出让的,以项目法人、土地合并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中标单位并组织实施。
5、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市(县)人民政府要采取分散配建和集中新建的模式,加大廉租住房的建设规模。规划、房地部门应当根据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需求,在适宜地块中单独、成规模的进行选址,作为集中建设廉租住房的建设用地,由市建管委、市房地局、市市政局组织实施。也可在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和城市新建道路、公共建设、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安置项目中成规模配建,并由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建管、规划、国土、市政、房地等部门确定廉租住房配建比例,廉租住房配建面积较小、不能单独成幢的项目,原则上不再配建。
规划、国土部门在办理廉租住房项目的用地规划、土地划拨时要明确廉租住房建设的数量、布局、套型、建设标准等事项。
廉租住房的套内建筑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并可建设适量建筑面积在70平方米左右的廉租住房,超出50平方米的面积部分,由保障对象按成本价购买。
6、建立绿色通道。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规划、土地、拆迁、建设等手续由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领导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市发改、建管、规划、财政、房地、国土等部门实行集中联审、限时办结制度。申报手续除公示时间和省核准项目外,审批时间不得超过三天。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审批以项目申报方案的合理性确定规划指标为原则。
7、加快建设进度。对于市政府确定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各县(市、区)政府、各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未经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领导组同意,任何部门不得随意停工和处罚。对于疏于管理、资金不到位造成进度缓慢的,要在全市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8、加强建设管理。要把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质量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住房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依法组织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招标,认真执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建立工程质量评比和情况通报制度,做到超前规划、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强化施工安全管理,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四、严格保障性安居工程拆迁、供应和价格管理
1、和谐拆迁。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拆迁力度,规范拆迁程序,强化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拆迁、改造过程中各类信 11 访案件的调查处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被拆迁人利益,并对漫天要价、扰乱社会秩序行为严肃处理。
2、建立公开透明的供应机制。要健全和完善公正、公平、公开的供应机制。严格执行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公示、退出等制度,规范保障性住房供应程序,加强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和廉租住房租金的审核管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对象的摸底调查、审核、公示等工作经费由市财政予以解决。
五、建立目标责任,强化推进力度
1、建立目标责任制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行市、县(市)政府为主、城区政府配合的责任制度。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领导组负责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决策和指导。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综合协调和督察督办及其它日常事务。
各县(市)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施主体的责任,负责组织好项目申报、项目招投标、拆迁安置、廉租住房的实物配租工作,履行拆迁资金监管、拆迁方案审核、拆迁过程的协调监管、建设手续办理的协调跟进、建设过程的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的和谐推进。
各城区政府负责市本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的申报、拆迁资金监管、拆迁方案审核、拆迁矛盾的协调处理等方面的职责。
市政府要与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各职能部门签订工作责任状,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范围。各责任单位也要建立责任制,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完 成。
2、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各县(市、区)政府要每月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组办公室汇报工程项目进展情况,设专人负责统计报表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地上报各种统计数据和工程进展信息动态。对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组办公室报告。
3、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领导组每月组织召开二次工作例会,总结阶段性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
4、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领导组办公室要不定期组织各相关单位对住房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督促、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由市监察局下督办函进行牵头督察、督办,限期整改。对作风拖拉,办事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要严肃“问责”。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速度加快,规模创下历史之最。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开工136万户,基本竣工108万户,均超额完成年初国务院部署的任务。许多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改善了住房条件,圆了期盼已久的安居梦。
这是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成果,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住有所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住有所居问题。在加强宏观调控,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同时,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这不仅能有效解决城乡住房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使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居民实现住有所居,也有利于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完善住房供应体系,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2011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将加快实现。
住有所居,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合理的住房消费结构,既包括买房,也包括租房。大力发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适应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促进形成合理的住房消费结构。公共租赁房具有租金水平低、租赁关系稳定、设施完善、环境安全等优势,符合“夹心层”的实际需要,可以促进解决中等收入偏下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同样可以通过公租房改善居住条件。
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把大力发展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当作改善民生的实事来抓,采取有力措施,下大气力推进,保证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目标早日实现。
第三篇: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XXX人民政府
关于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X政发„2011‟X号
各乡镇政府、社区管委会、农场、县直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冀政„2011‟28号)和XXX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XX政字„2011‟XX号),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逐步改善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等群体的住房条件,进一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经县政府研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工作。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落实资金筹集、土地供应、税费优惠等各项政策,采取集中建设和配建相结合,多方式、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建立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合理确定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二、工作目标
2011年市政府下达我县保障性安居工程责任目标总量为XXX套(户),其中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数XX户;新增廉租住房XX套;
新建经济适用住房XXX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XXX套;新建限价商品房XXX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XXX户。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项目管理,做好前期工作
1.落实项目选址。要根据建设计划,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选址。项目选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考虑建设成本的同时,兼顾方便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保障性住房要安排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
2.严格设计标准。保障性住房建设要遵循配建与集中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做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严格控制套型面积。新建廉租住房单套建筑面积不得超过50平方米,新建公共租赁住房以40平方米左右为主,最大不超过55平方米。
3.完善相关手续。发改、国土、住建、财政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协作,设立“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实行联合审查、审批,最大限度地压缩审批时限,真正做到股室当日办结、部门审批不超3个工作日、全部办结不超过20天。
4.确保建设质量。要严格落实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质量终身负责制,实行工程质量全程监管,确保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放心工程、满意工程。
(二)保证土地供应,多渠道筹集资金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计划实行单列,并做到优先供应,应保尽保。积极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国土部门要会同住建部门商定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并纳入土地供应计划。收回使用权的国有土地和储备土地必须优先安排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在没有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前,不得办理商业开发土地供应手续,不得进行土地“招拍挂”。
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增加县财政一般性预算资金投入,县财政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要最后“兜底”。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积极落实用地、税费、金融等相关支持政策,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
(三)精心安排工期,把握工作节点
严格按照省、市政府规定时限要求推进项目前期准备和施工组织工作。严格遵守省、市政府的时间要求,倒排工期,按天算帐,确保在时间节点上不打折扣。XX月底前,新建项目全部开工,XX月底前谋划好明年项目;XX月底前,2009年底前开工的项目全部配租配售到户。
(四)推行强制配建制度,完善配租管理机制
按照省、市政府要求,把配建保障性住房作为一项强制性举措加以推行。从今年3月1日起,挂牌出让的商品住房用地新上项目,按不低于项目总建筑面积10%(5%为廉租住房、5%为公共租赁住房)的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并在规划和出让条件中予以明确,3月1日之前取得土地尚未开工建设的商品住房项目不做明确要求。确实无法配建的特殊项
目,要经县政府审批,报市住房保障部门批准。没有按规定落实配建指标的项目,禁止办理土地出让、规划、施工、预售许可等手续,对违规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责任。配建的保障性住房达不到责任目标的,由县政府采取集中建设方式解决。
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申请、公示、轮候、复核制度,要制定准入标准、审核程序、动态管理、退出执行等一整套相关政策制度,5月底前全部公布实施,并报市住房保障部门备案。要对廉租房、公租房等公共资源分配好、管理好,切实做到配租配售条件、程序公开,结果公平、公正。
(五)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提供减免税(费)支持
税务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规定,认真落实现行税费优惠政策,对保障性住房、买卖、经营等环节涉及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印花税、营业税、房产税等予以减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六)加强领导,严格考核奖惩
1、明确责任,强化督导。县政府与各部门签订保障性安居工程责任状,纳入县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和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制定保障性安居工程责任明白卡,将责任落实到股(室)、落实到人。
2、全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实行旬通报、月调度、半年小结、年底考核验收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约谈制度,对于整体进度较好但
个别项目进展迟缓的,由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办公室约谈各分管领导;对于不能按期开工、整体工作缓慢的,主要领导要向县政府写出专题报告。
3、严格考核,落实奖惩。县政府对各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年底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工作考核评价内容。实行住房保障工作“一票否决”,没有完成责任目标的单位及相关责任部门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同时,县政府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县政府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二○一一年XX月XX日
第四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2011)28
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冀政„2011‟28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我省住房保障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逐步改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等群体的住房条件,促进住有所居目标实现,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各级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责,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工作。坚持政府组织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落实资金筹集、土地供应、税费优惠等各项政策,将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发展重点,多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逐步完善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住房保障范围,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并力争多完成。
(二)工作目标。2011年,全省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8万套,实现全省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的目标。改造农村危房5万套。市、县(市)政府要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大工作推动力度,逐步将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建制镇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范围。进一步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适当增加试点户数。争取到“十二五”期末,河北省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强化政府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加大省级资金支持力度。省级财政每年筹措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各市、县(市)给予资金支持,并纳入财政预算。省级补助资金不低于中央补助的额度,财政预算不足部分通过省住房保障投融资平台解决,由省级财政还本付息。省级补助资金以各市、县(市)建设套数为基数进行安排。市、县(市)政府要增加财政一般性预算资金安排,用于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要按照规定的渠道和标准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并在预算中安排。各地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达到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1%时,当年不再提取住房公积金风险准备金,以增加公积金增值收益对住房保障专项资金的支持。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要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自2011年起,直接按宗提取土地出让总收入的5%以上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统筹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二)建立多渠道筹集资金机制。积极探索多种筹资办法,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信托投资、资产运营等方式筹集资金,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筹集渠道。成立省、设区市两级住房保障投融资开发公司,作为住房保障投融资平台,加大融资力度。省住房保障投融资平台除负责省级财政对市、县(市)补助额度缺口部分的融资外,按照统借统还的原则,为融资困难的市、县(市)提供融资帮扶。各级住房保障投融资平台为公益性、非盈利机构,除依法经营支出外,其结余资金仍作为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建设专项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落实用地、税费、金融等相关支持政策,吸引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向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各类投融资主体发放中长期贷款。
(三)确保土地供应。各级政府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均要实行单列,并做到优先供应,应保尽保。市、县(市)政府要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储备制度,省预留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增土地指标将根据全省建设计划及各市、县(市)建设任务规模、规划选址、立项手续等,按照统一规定的比例,直接下达至项目(2011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已下达到各市的指标中优先安排)。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同级住房保障部门商定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并纳入土地供应计划。收回使用权的国有土地和储备土地应优先安排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未按规定时限落实用地指标的市、县(市),一律停办商业开发土地供应手续,不得进行土地“招拍挂”。省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应加强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四)落实税费减免。市、县(市)政府均要制定认真落实现行税费优惠政策的具体办法,对行政区域内各类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买卖、经营等环节涉及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印花税、营业税、房产税等予以减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三、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一)多种方式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创新投资建设方式,充分运用各项支持政策,引导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建设、经营公共租赁住房。鼓励大型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和运营公共租赁住房。在产权归属不变的前提下,经城市政府批准,用工集中的开发区、产业园区和住房困难职工较多、有闲置土地的大中型企业及单位,可以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利用符合城市规划的自有土地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面向园区内或企业就业人员出租。
(二)拓宽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筹集渠道。各地要对当地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各类在租、空置房源及集体宿舍进行排查摸底、统计建档。按照谁有产权谁受益的原则,将其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增加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发挥既有房源的公共属性和租赁作用。符合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标准建设的人才家园项目,也应纳入公共租赁住房规划和计划。
(三)合理确定筹集标准和租金水平。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以4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为主,要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以集体宿舍形式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要认真落实《宿舍建筑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应适当低于同地段同档次市场价租金,一般不低于市场价租金的70%,以确保建设资金在合理周期收回,使公共租赁住房实现良性发展。市、县(市)政府要针对不同保障对象,探索建立分类租金制度或市场租金下的分类租金补贴制度。
四、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供应
(一)加快其他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增加廉租住房供应,提高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率。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增加限价商品住房供应,不断完善配套政策。认真实施棚户区改造规划,落实扶持政策,推进改造进程。林区、垦区和国有工矿(煤矿)棚户区,要坚持居民个人出资,政府、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适当补助的原则,充分考虑职工承受能力,合理确定个人和企业的出资比例。城市棚户区改造(危陋住宅区改建),要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衔接,妥善解决原住户的住房问题。
(二)按比例强制配建保障性住房。把配建作为一项强制性举措加以推行,自2011年3月1日起,挂牌出让的商品住房用地新上项目,须按照项目总建筑面积10%(5%为廉租住房、5%为公共租赁住房)以上的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并在规划和出让条件中予以明确。配建的廉租住房产权归政府所有。确实无法配建的特殊开发项目,要经当地政府审批,并报上一级政府住房保障部门备案。国土资源、规划、建设和房管等部门要按各自职责齐抓共管,确保配建落到实处。未按规定落实配建的项目,不得进行土地出让、不得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手续,并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责任。
(三)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加大村镇规划编制力度,进一步深化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的方案。抓紧研究制定农村危房改造管理办法。加强政策和资金监管,进一步完善补助对象审核、技术指导、质量安全监管、档案信息管理、建筑节能示范等政策措施。
五、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水平
(一)搞好项目规划设计。按照分散配建和集中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将保障性住房优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公用事业完备、就业方便的区域。要优化户型设计,力争在较小的空间内满足基本居住需求。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项目,要同步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性住房小区交付使用时,配套设施必须满足基本入住条件,并按规定统一组织验收。
(二)加强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严格履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创优工作。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加强工程监理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及时纠正和查处工程质量问题,确保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放心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项目法人对住房质量终身负责。设立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等部门要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进行联合审查、联合验收。要制订限时办结的具体规定,限定每个环节的办理时间,最大限度地压缩审批时限,真正做到科(处)室当日办结、部门审批不超过3个工作日、全部办结不超过20天。
(三)建立示范项目奖励制度。按照省地节能环保质优的标准,各设区市每年至少要建设2至3个保障性住房示范项目,各县(市)每年至少建设1至2个示范项目。经验收,评出省级示范项目,并给予奖励。
六、确保分配公平公正
(一)健全准入机制。市、县(市)政府要合理确定保障对象的住房困难、家庭收入(财产)具体标准,并定期调整。进一步完善申请、审核、公示、轮候、复核制度,健全住房保障、民政、公安、金融机构和社区协作配合的家庭收入(财产)审核机制,认真履行责任,加强日常管理,主动接受公众监督,确保配租配售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保障性住房申请人应当如实申报家庭收入、财产和住房状况,提交住房和家庭资产查询委托书,并对申报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二)加强租售管理。试行廉租住房共有产权的市、县(市)要在优先保证低收入家庭承租权益的前提下,按照被保障家庭自愿的原则,积极稳妥的推进。要规范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合同管理,明确承租对象的权利和义务,载明租金水平、租赁期限、转借或转租的处罚以及其他违反使用规定的责任等事项。公共租赁住房只租不售,租赁合同期限一般为2至5年。租赁合同期满,承租人要退出住房。仍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续租。公共租赁住房不得进行土地分割登记,不得按套、按户进行房屋登记发证。各市、县(市)要制定相关配套规范的管理办法,于2011年5月底前完成,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三)强化平台管理。提高保障性住房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各类保障性住房档案,并对住房保障对象家庭住房和经济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住房保障部门应随时受理廉租住房申请,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受理申请两个月内须提供保障,并及时、足额、按月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
(四)完善退出机制。保障对象因收入提高、另行购置或租赁其他住房等原因不再符合保障条件时,应通过停止补贴、退出保障性住房等方式实现退出;对在规定期限内未退出的,可通过提高租金的方式实现退出;对骗取住房保障、恶意欠租、无正当理由长期闲置的,以及违规转租、出借、调换和转让保障性住房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且5年内不得申请任何形式的住房保障。
七、认真组织实施
(一)确保按要求开工。市、县(市)政府要据建设任务,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每年第四季度要提前谋划下一建设规模,并做好项目规划选址、立项、资金、土地供应和指标安排等工作。当年开工的建设项目,4月15日前完成土地使用手续的审批,8月底前要全部开工。每年年底前,上两建设项目要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上一建设项目要实现主体封顶。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的项目,按要求开工建设,力争提前。
(二)落实工作责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省级负总责,市、县(市)抓落实。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有关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工作指导、督查督办和组织考核等工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制定计划、组织实施项目建设与工程管理,加强日常管理;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监督管理,指导各地做好申报资金工作;省财政厅负责资金筹集、使用和监管;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供地政策,落实用地计划;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负责研究制定相关金融信贷支持政策,并协调督导政策落实;省国资委、省林业局、省农业厅负责组织督导省属国有工矿(含中央下放煤矿)及林业、垦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省监察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全过程介入,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并追究责任。各设区市要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县(市、区)职责,做好分工、协调工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完善督导机制。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旬通报、月调度、季督查、半年小结、年底考核验收及表彰奖励制度,进一步完善督导约谈制度,促进政策落实和工作推动。各有关部门每年要对项目建设、土地供应、资金配套、配建落实等重要环节进行不少于2次的专项督查,对资金、土地、配建等政策落实不到位、建设进度慢的市、县(市),由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当地政府分管领导进行督导谈话;对逾期未能全部开工的市、县(市),由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向上级政府写出专题检查报告。每年年底对住房保障成绩突出的地方给予奖励,对不能按时开工、工作进展慢的地方降低其省级专项资金补助标准。各设区市要健全督查督办机制,加强对有关部门和所属县(市、区)工作的督导。
(四)严格考核奖惩。省政府对各设区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年初下达的责任目标纳入对各市政府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综合考核评价内容。建立严格的责任、目标、政策、考核体系,对各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行考核。市、县(市)政府、省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制定保障性安居工程责任明白卡,将责任落实到人。实行住房保障工作“一票否决”,对未完成责任目标的地方,取消其各类评先资格,有关设区市政府要向省政府作出专题报告。省监察厅会同相关部门视情况启动问责程序,依法对有关负责人进行问责。同时设立3000万元省级专项奖励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主要用于项目建设奖励资金及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相关工作经费。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云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保障性
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云政发(2009)145号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中央驻滇有关单位,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
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及有关会议精神,现对我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范围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把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效解决城乡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及住房安全问题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和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统筹兼顾、系统安排,突出抓好规划设计、资金落实、政策配套和监督检查4个重要环节,加快建立健全以城镇廉租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为重点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改善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二)基本原则
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分类施策,量力而行、适度保障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实施范围 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施范围包括城镇保障性住房、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2个部分、15个层面。(1)城镇保障性住房分为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华侨农(林)场危旧房改造和市场开发统筹保障性住房4个类别。其中,城镇廉租住房分为4个层面:一是城镇低收入人群廉租住房;二是实行政企共建的企业困难职工廉租住房;三是乡镇中心学校教师周转房;四是乡镇卫生院、计生服务站职工周转房。棚户区改造分为林区、垦区、煤矿沉陷区3个层面,加华侨农(林)场危旧房改造和市场开发统筹保障性住房,全省城镇保障性住房共分为4个类别9个层面。(2)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分为6个层面:一是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含农村残疾人危旧住房);二是游牧民定居工程;三是扶贫安居工程;四是易地扶贫搬迁;五是工程移民搬迁;六是灾区民房恢复重建。
(四)目标任务
自2009年至2011年3年内,全省建设保障性住房150万套,其中,城镇保障性住房45万套,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105万套。年均完成15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和35万套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通过努力,争取在2011年前基本解决全省现有38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基本完成城镇棚户区和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任务;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现已认定的300万户农村危房拆除重建和加固改造任务,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具体包括:
——城镇低收入人群、企业困难职工住房保障。自2009年起,用3年时间通过新建、城市和国有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配建等方式筹集廉租住房31.5万套。其中,2009年新增廉租住房房源11万套、2010年新增11万套、2011年新增9.5万套。对符合保障条件并申请租赁补贴的住房困难家庭,通过货币补贴方式实现应保尽保。继续适当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满足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需要。
——乡镇中心学校教师和卫生院、计生服务站职工周转房建设。把乡镇中心学校教师和卫生院、计生服务站职工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逐步纳入保障范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管理的要求,通过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集中建设周转房方式,逐步解决乡镇中心学校教师和卫生院、计生服务站职工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满足基本住房需要。
——国有林区、垦区和煤矿沉陷区棚户区改造。按照国家要求并结合我省实际,3年完成10万户改造任务(林区2.1万户、垦区6.7万户、煤矿沉陷区1.2万户)。其中,2009年完成4.5万户(林区0.6万户、垦区3.3万户、煤矿沉陷区0.6万户),2010年完成3.3万户,2011年完成1.2万户。通过易地搬迁、维护修缮和改造配建等方式,将棚户区改造成为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危房问题基本解决,居民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的居民住宅区。
——华侨农(林)场危旧房改造。把华侨农(林)场危旧房改造纳入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予以统筹安排,彻底解决全省侨场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对已纳入国家和我省改造规划的9432户归难侨职工危旧房,按照计划于2009年内如期完工。对未纳入国家改造规划的其余5681户侨场非归难侨职工(场员)危旧房,分批实施改造并在2年内全面完成。
——市场开发统筹保障性住房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建设和城市、国有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相结合,通过在普通商品房开发中配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等市场化运作方式,3年完成2万套城镇市场开发统筹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其中,2009年完成7000套。
——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25个边境县、民族自治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山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及地震多发地区为重点,按照安全、经济、适用、节能、节地、卫生的原则,统一技术标准、整合资源、统筹安排,3年完成105万户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每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30万户,其中,省级安排26万户(拆除重建12万户、加固改造14万户),州(市)、县(市、区)安排4万户(加固改造)。每年完成游牧民定居工程、扶贫安居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移民搬迁、灾区民房恢复重建5万户。
二、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政策措施
(五)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方便适用的原则,加强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尽快编制完成2009年—2011年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专项规划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布实施。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资源配置、民族风俗习惯等因素,按照分散建设与集中建设相结合,选址合理、配套完善、居住便利、环境优美的要求,编制安全、经济、适用的住房规划设计方案。城镇廉租住房一般应按照一梯两户、二室一厅一厨一卫一阳台或一梯三户、二室一厅一厨一卫等户型合理设计(高层或4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可在满足采光、通风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户数),确保在较小户型内实现基本使用功能,最大限度方便住户。农村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应尊重农民意愿、符合城乡规划、体现地方特色、达到抗震要求,更好地满足群众居住需要。
(六)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廉租住房建设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规定渠道落实资金。除中央财政按照400元/平方米标准予以补助外,省级财政按照不低于100元/平方米标准予以补助,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相应配套安排资金,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各地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资金比例不得低于10%;从县城以上房地产开发税收(包括营业税、所得税、教育税、城市建设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契税和印花税)中,每年拿出不低于10%的资金支持廉租住房建设。
棚户区改造要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商品房建设相结合,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资金和税费扶持政策,同时结合市场化运作,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其中,林区、垦区、煤矿沉陷区棚户区改造按照中央政府补助、地方政府配套、企业自筹和职工合理负担要求筹措资金。除中央政府补助资金外,省级按照6000元/户标准给予补助。
华侨农(林)场职工危房改造按照个人自筹、政府补助原则筹集资金。对已纳入归难侨危房改造规划的9432户,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由中央财政和省、州(市)人民政府分别按照9000元/户和6000元/户标准给予补助。其他5681户侨场非归难侨职工(场员)危房改造,统一由省财政按照15000元/户标准予以补助。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以农户自筹为主,中央和地方政府给予分类补助。根据国家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并结合我省实际,按照统一政策、整合资金、统筹使用、全力推进的要求,整合省级有关各类资金,合理确定补助标准。拆除重建补助由原来6000元/户提高至10000元/户,加固改造为2000元/户。省级安排部分,补助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承担;地方安排部分,补助资金由各地自筹解决。游牧民定居工程、扶贫安居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移民搬迁、灾区民房恢复重建按照既有渠道落实资金。
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保本微利的原则下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并在项目贷款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多渠道筹措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不留资金缺口。
(七)实行廉租住房“先租后售”政策
对达到规定入住期限,经济条件好转且具备一定支付能力的廉租住房住户,实行廉租住房定向销售政策。销售价格由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会同住房保障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当地建设成本并考虑折旧等因素核定。销售收入作为当地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购买廉租住房未满5年的,不得直接上市交易。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的,由房屋所在地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购买廉租住房满5年并已按照相同地段普通商品房与廉租住房同期出售价差补缴土地收益等有关价款的,可上市转让并由当地政府优先回购。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
(八)实行廉租住房政企共建办法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对有资金配套能力,且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较多的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政企共建方式建设廉租住房。政企共建廉租住房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并给予相应资金补助,企业自筹一部分资金,结合棚户区改造等利用自有或划拨用地进行建设管理。所建住房产权按照投入比例共有。
(九)多渠道筹措廉租住房房源
各地可以通过集中新建、在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实施城镇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配建等方式筹措廉租住房;也可以通过收购方式购买一定数量价格和功能上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小套型商品住房作为廉租住房房源。
(十)鼓励探索解决农民工住房的保障办法
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中小户型商品住房面向社会出租。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城镇、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比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集中试点建设符合农民工特点、满足农民工居住需求的保障性出租住房。农民工保障性出租住房按照建设成本和管理费用计核租金、以农民工可承受的合理租金向农民工出租。每个州(市)都要抓一批试点,抓出成效,以总结经验,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十一)落实土地供应和其他各项优惠政策
各地要统筹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住房保障规划和计划安排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对暂未列入用地计划的中央投资补助项目,可采取协助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先行用地等措施,确保如期开工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有关规定。社会捐赠廉租住房房源的,执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扣除有关政策。
三、严格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管理
(十二)规范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
全省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原则上为城镇人均月收入低于980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控制在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左右。廉租住房单套建筑面积一般为50平方米。考虑到部分人口较多和人口较少家庭的实际需要,还应规划建设一部分60平方米和35平方米—40平方米的户型,以满足不同家庭的住房需要。廉租住房总体建设规模以县(市、区)为单位计算,平均单套建筑面积按照50平方米掌握。经济适用住房单套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具体面积可根据保障标准和保障家庭人口适当调整。
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对象为城镇最低收入、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且未享受实物保障的住房困难家庭。住房租赁月补贴标准参照当地平均市场租金以及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确定。原则上昆明市主城区按照10元—15元/平方米标准发放,除昆明以外的各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及市场租金较高的县城按照7元—12元/平方米标准发放,其他县(市、区)按照5元—10元/平方米标准发放。具体标准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合理确定,但原则上不得低于上述规定的最低标准。租赁补贴的申请、审核程序按照廉租住房分配办法实施。
(十三)合理确定廉租住房租金
廉租住房租金以建设成本为基础,根据承租人收入状况分档核定。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800元(含800元),按照成本租金收取;家庭人均月收入为800元至500元(含500元),按照成本租金的80%收取;家庭人均月收入为500元至250元(含250元),按照成本租金的60%收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250元,按照成本租金的20%收取。若应缴租金超过家庭人均月收入30%以上的,均减按家庭人均月收入的30%收取。具体标准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此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但不得高于上述规定标准。各地租金核定情况需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和省发展改革委备案。
(十四)明确农村危房鉴定改造标准
农村房屋危险程度分为3级:个别结构构件危险(B级),局部危险(C级),整栋危房(D级)。按照C级危房加固改造、D级危房拆除重建原则,对纳入规划范围的农村危房予以改造或重建。
(十五)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并联审批,上门服务和限时办结,建立“绿色通道”,切实做到一次性申请、一次性审核、一次性审批终结。对中央投资补助的廉租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应特事特办,简化环节,以进一步提高效率,加快建设进度。
(十六)完善管理制度
按照同等条件下低保、特困家庭优先的原则,建立完善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公示、轮候、复核、退出制度和社区、街道办事处(乡镇)、住房保障部门三级审核公示制度,规范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和管理。严格建设资金和补贴资金财政专户管理制度,防止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等问题发生,确保资金安全、透明、高效管理使用。规范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和上市交易管理,确保信息公开、政策透明、操作规范。加强廉租住房分配管理,廉租住房和配套设施建成完工且具备入住条件的,1个月内必须安排保障对象入住,避免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符合保障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可以自行选择申请租住廉租住房或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有关申报材料可以共用。具体实施细则由省直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任务(十七)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省级负总责,州(市)、县(市、区)抓落实的原则,省人民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副省长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日常事务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具体工作。各地应成立由当地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发展改革、财政、监察、民政、国土资源等部门参加的相应领导机构,负责统筹本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各级住房保障管理机构,完善住房保障管理体系。
(十八)落实工作责任
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地、各部门工作职责。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组织实施建设项目,做好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编报申请中央补助资金的建设投资计划并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做好廉租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资计划下达和项目初步设计申报审批等有关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筹措和补助资金下达工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保障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负责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收入和财产核定工作。各级林业、农垦、煤矿、侨务部门负责做好本系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各有关国有大中型企业按照当地政府的安排部署,负责本单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工作。
(十九)加强督促检查
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建设程序和土地、环保、节能等政策规定,切实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全程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不准随意扩大保障范围,让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享受租赁补贴、租住廉租住房和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准将廉租住房补助资金直接拨付保障对象自建住房或用于非保障对象建盖住房。不准把中央和省级不同项目的补助资金在同一项目上叠加使用。严肃工作纪律,坚决查处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等违法违规行为,防止虚报冒领和铺张浪费。对疏于管理、进度缓慢、配套资金落实不力的,要按照省人民政府行政问责等4项制度的规定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实施期间,国家有关新政策出台,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 2009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