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猪疾病防治——刘迎春(完整版)
目 录
内容提要…………………………………………………………………………………………1
一、仔猪常见疾病………………………………………………………………………………2
(一)断奶仔猪下痢……………………………………………………………………………2
(二)仔猪脱水…………………………………………………………………………………3
(三)仔猪气喘…………………………………………………………………………………4
二、母猪常见疾病………………………………………………………………………………6
(一)后备母猪不发情…………………………………………………………………………6
(二)断奶母猪不发情…………………………………………………………………………6
(三)配种后不受孕……………………………………………………………………………7
三、生猪传染性疾病……………………………………………………………………………8
(一)猪瘟………………………………………………………………………………………8
(二)猪丹毒……………………………………………………………………………………8
(三)猪传染性胃肠炎…………………………………………………………………………9
(四)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性肺炎……………………………………………………………10
(五)猪链球菌…………………………………………………………………………………10 参考文献…………………………………………………………………………………………12
内容摘要
生猪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伴随着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生猪疾病的发生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给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伴随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在生猪的养殖业中,猪易患上不同特征的疾病或者易感疾病,本文对生猪疾病的流行现状进行了总结,就养殖过程中几种常见疾病以及防治方法谈几点措施。
关键词:生猪 养殖 疾病预防 治疗
生猪养殖常见疾病的防治
根据相关资料报道,在猪的死因中,因患病致死的约占80%以上,而在猪的所有疾病中,传染病约占70~80%。生猪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伴随着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生猪疾病的发生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给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猪疫病控制的基本方针。自80年代以来,开展了以消灭猪瘟为中心,控制和消灭其他畜禽传染病为重点的兽医防疫工作,使由传染病引起的猪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猪死亡率控制在3%以下。但在养猪业兴旺发达的同时,一些过去已经控制了的疫病死灰复燃,新的猪病又有所增加,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抗病力,实行全进全出制、超早期断奶和多点生产技术三者有效地结合,对于猪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都具有重大意义。全进全出技术包括猪群全部转出、空舍彻底清刷消毒、再全部转入新猪群等技术环节。超早期断奶技术和多点生产技术则是以控制疾病为目的,切断疾病在不同猪群间的传播途径。现就常见猪病介绍及对策归纳起来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生猪不同时期有不同发病特点。
一、仔猪常见疾病
出生后1~2周的仔猪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率占整个仔猪阶段(出生至断奶后1~2周)的65%及以上,而仔猪阶段的死亡率占猪一生死亡率的70%,因此,对仔猪阶段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要给予高度重视。此阶段仔猪常发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仔猪脱水、仔猪下痢、仔猪气喘、仔猪脑炎、仔猪脱肛、仔猪副伤寒等。
(一)断奶仔猪下痢
1、病因:由于日粮,生活习惯,环境以及保育措施的不当,造成仔猪断奶期间的腹泻一俗称仔猪下痢。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营养性和病原性两种,前者主要是由于日粮分配不合理,不适应仔猪的生理特点所致,而后者则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并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病理反映。
2、治疗:一旦发病,治愈都需要一段时间,会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治疗时要对症下药,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同时,无论哪种原因造成的下痢,应辅助治病,禁饲24~36h(不禁水),补充水份、电解质、能量、收敛剂、碳酸氢钠注射液(解除酸中毒)、抗过敏药物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等都是非
常有效的措施。
3、防治措施:(1)搞好仔猪日粮的配制,仔猪由以母乳为主的日粮一下子转变为以玉米、豆粕为主的固体日粮,就显得非常不适应,因此,预防断奶后仔猪下痢的发生,日粮是关键。具有关资料介绍,仔猪在三周龄以前对固体日粮的消化能力极其有限,4周龄发育基本成熟,但功能尚不完全。实践证明,用不同大豆蛋白质水平的日粮进行饲喂,大豆蛋白质越高越容易引起下痢,这是因为大豆蛋白质中存有抗胰蛋白酶因子,削弱了胰蛋酶对大豆蛋白的消化,因此日粮中降低大豆蛋白的使用量,增加动物性蛋白和氨基酸的添加量,提高蛋白源,能有效地防止营养性下痢的发生,但大豆蛋白绝不能没有,合理适量使用,有利于断奶仔猪消化液中的胰蛋白酶活性的提高,若将玉米、豆粕膨化后作日粮更加合理。(2)培育健壮仔猪,养成良好的采食习惯,断奶前仔猪的发育与采食是安全断奶的基础。要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每个仔都能吃到初乳,提高母乳质量。仔猪出生后3d内人工补饲含钻、硒的补铁剂,以防止缺铁性贫血。提早开食,仔猪出生后7d内开始诱食逐步刺激消化系统的发育和培养良好的采食习惯,可饲喂一些成品的仔猪配合饲料,例如:乳猪551等,为适时断奶打下良好基础。(3)环境与饮水卫生,仔猪保育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仔猪病源性下痢的主要原因,有效地消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是防治断奶仔猪下痢的关键,开展定期的栏舍消毒和带体消毒,能有效地消灭环境和畜体表面的病原微生物,仔猪消化道内环境的清洁也是确保其安全生长的重要因素,可采用1:8 000~10 000的“百毒杀”饮水,以代替抗生素(因为抗生素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持续服用还可以产生耐药性)起到对消化道内环境的消毒作用。扼制病原微生物在仔猪消化道内的生存与繁殖。(4)做好饲养员及用具和外来人员的消毒工作,防止人为地传播病原性致病菌,在断奶前7d内要避免防疫注射及阉割等不良刺激,塑棚养猪,要做到既要适时通风,又要防止贼风侵入,使其安全渡过断奶关。
(二)仔猪脱水
1、病因:仔猪腹泻的病因比较多,常见的有传染病方面消化不良性方面。究消化不良性方面来说,因为仔猪胃肠机能还不发达,对食物的消化也比较弱,各种消化酶也不够健全,特别在断乳之后,由于采食量的增加使其不能适应引起食物消化不良,加之这些消化不良物质刺激胃肠,反射起胃肠蠕动加快,肠液分泌增多而导致下泻。另外,由于断乳后,仔猪觅食脏物,又加剧了腹泻结果导致机体脱水。
2、症状:病初仔猪排软便,便中带有未消化的饲料颗粒或粘液。此时全身症状变化不明显。后随病情的发展,粪便逐渐稀薄呈水样,往往粪中带血或脱落的肠粘膜。如果这样持续则发生脱水症状,精神沉郁、皮肤干燥、弹性减退、口腔干燥、结膜发绀、皮肤温度下降尤其耳鼻端和四肢下端青紫发凉。严重时体温降低,身体虚弱无力,无力躺下。
3、治疗:及时、有效地进行腹腔内补液。(1)腹腔补液部位,一般选择于倒数第二对乳头的前后方或于耻骨
前缘3~5cm处。(2)补液药物和用量:因为仔猪腹泻性脱水多为混合性的,既脱水又失盐。因此选用药也应该是混合性,常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等渗葡萄糖加复方氯化钠溶液。药用量每次在250~500ml。药液加热至38℃~41℃后缓慢注入腹腔内。隔12h重复一次,一般2次即可痊愈。(3)配合用药:为了消除炎症和防感染,在补液同时加入庆大霉素注射液2~5ml或维生素E。
(三)仔猪气喘
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寒冷的冬春季多发。
2、症状:潜伏期5-7天,最长达1个月以上。(1)急性型。病猪精神沉郁,呼吸加快,每分钟达60-120次。喜卧,不愿走动。随后出现腹式呼吸,两前肢叉开,呈犬坐姿势。严重病猪,张口喘气,从口、鼻流出泡沫样物。有时发出连续性至痉挛性咳嗽。只有少数病猪有微热。食欲一般正常,只有呼吸困难时才减退或拒食。本型多见于新发生猪支气管肺炎的猪群,发病重,病程短,死亡率高。病程1-2周而死亡。幸存者转为慢性。(2)慢性型。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尤其早晨起立驱赶、夜间、运动时和进食后发生咳嗽。由轻到重,严重时出现连续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时拱背、伸颈、头下垂,直到呼吸道中分泌物咳出为止。进一步发展,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后期不食。仔猪消瘦、体弱,发育缓慢,如有继发感染而引起死亡。病程2-3个月,有的长达半年以上。发病率高,死亡率低。该型在老疫区多见。(3)隐性型。病猪一般不显临床症状,有时在夜间或驱赶运动后出现轻微的咳嗽和气喘。生长发育基本正常。但用X光检查时,可见到肺上肺炎病变。该型在老疫区多见,被忽视为危险的传染源。
3、防治措施:(1)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本病。加强饲养管理,坚持经常性的卫生消毒工作。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不要从外地引进猪只。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实行“三定”,即固定猪舍,固定饲养人员,固定工具。(2)经常观察猪群,发现咳嗽,气喘的病猪应马上隔离,检疫,确诊治疗。对猪舍在搞好清洁卫生的基础上,要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对病群猪用抗生素治疗,促进病猪尽快康复。最根本的措施是用康复后母猪和无特定病原猪培育健康群。(3)免疫预防。中国兽药监察所已研制出猪气喘病成年免冻干疫苗、鸡胚卵黄囊冻干疫苗、乳兔肌肉冻干疫苗,兔化弱毒苗,免疫期达12个月。经过应用证明,安全有效无副作用。
4、治疗:可用土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泰乐菌素等治疗。盐酸土霉素30-40毫克/千克体重,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后,分点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4天。泰乐菌素4-9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日。林可霉素5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5日。卡那霉素注射液3-4万国际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日。
(四)仔猪脑炎
1、病症:抽疯,表现四肢不好使或歪脖子,有的身躯偏斜,嘶叫,有的顶着圈栏呆立不动。
2、治疗:(1)10%磺胺嘧啶10毫升×2支,以15千克体重为例,肌注或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每日两次。(2)庆大霉素5毫升×1支,青霉素160万单位×1支,地塞米松5毫升×1支,混合后肌肉注射,每日两次(以体重15千克的仔猪为例)。(3)10%磺胺嘧啶20毫升,40%乌洛托品1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2次。(4)青霉素160万单位×1支,链霉素100万单位×1支,安痛定10毫升×0.5支,混合后肌注,每日2次(以体重10千克的仔猪为例)。
(五)仔猪脱肛
1、简介:又称肛门直肠脱垂,是指肠管和直肠外翻脱出肛门外。
2、病因:病猪先天发育不良;腹腔压力长期增大(如便秘、排便用力、咳嗽、顽固性下痢);长期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另外,饲养管理不善,天气寒冷,猪舍温度低,温度大,都是诱发本病的病因。
3、症状:直肠脱出肛门,外观呈球状,病初直肠粘膜充血、呈红色,久则水肿、淤血、呈暗红色,并附有泥污,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创伤。病后期粘膜破裂,直肠坏死,排粪困难,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严重脱肛仔猪易死亡。
4、治疗:对脱肛猪应采取手术整复。(1)术前控制病猪采食,并促其排空粪便与尿液。(2)手术时将病猪倒提保定,用肥皂水将肛门周围皮肤及尾根、腿部洗净,用0.1%高锰钾溶液或2%~5%明矾水、淡盐水冲洗消毒脱出的直肠粘膜,通过挤压放水肿液,然后涂红霉素等抗生素软膏或青霉素粉。用温生理盐水或清洁温水浸泡过的纱布热敷,按压脱肛部位,使脱出的直肠复位,随即进行肛门烟包式缝合,松紧适当,过紧妨碍排便,过松易引起再度脱肛。(3)对脱肛严重、直肠坏死、浆膜穿孔的病猪,应进行脱出直肠的切除缝合术。手术时用1%普鲁卡因40毫升~60毫升、0.1%肾上腺素1毫升混合。选定后海穴(肛门上方、尾根下方凹陷处),每次注射20毫升~30毫升,术者用两条缝线在患部之后做十字形穿过脱出直肠,穿线注意避开较粗血管,然后在离缝线1厘米左右小心切除坏死直肠,内外肠管(术中注意不要嵌住、伤及小肠,如遇细小血管渗血可用纱布压迫止血和止血钳止血),用镊子从直肠腔内夹出缝线,在缝线中央剪断,形成4条线,分别打结固定,即为4个结之间做两层肠管肠壁结节缝合,内外(两层)肠管断端进行相距5.5厘米缝合。缝合完毕,剪掉固定牵引线,消毒直肠脱出部分并还纳肛门内。
(六)仔猪副伤寒
1、简介: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以断乳仔猪发病为主的传染病。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慢性型在
大肠发生弥漫性坏死。猪只抵抗力下降时,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2、病因: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病猪健康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污染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传染。猪均可感染,2~4月龄仔猪易感性最强。
3、症状: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到41~42℃,不食,病初粪干不易排出,随后转为腹泻,粪淡黄色恶臭或夹血。发病2-3天后,耳、颈、腹底部皮肤呈蓝紫色,俗称“蓝耳猪”。多数病猪衰弱死亡,病程3~5天。本病多为慢性下病。病猪生长滞缓,消瘦,被毛无光,粪稀粥状或水样下痢,恶臭。
4、防治措施: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加强猪只饲养管理。
5、治疗:(1)土霉素或氯霉素,按30~5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或口服,每日1~2次。一个疗程3~5天,症状消失后,减半用药3~5天。(2)病特灵,按20~4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口服2次,3~5天后药量减半维持3天。(3)磺胺脒,按0.2克/千克体重,每日口服2次,用药3~5天。
二、母猪常见疾病
(一)后备母猪不发情
1、病因:后备母猪达8~10月龄时,由于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饲养管理不当,营养缺乏,体况过肥,都会导致适龄后备母猪不发情。
2、防治:(1)对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的或畸形猪应予以淘汰。(2)对营养缺乏的要增加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并加强运动。(3)对过肥的猪应减肥减料或增加粗饲料,多喂青绿多汁饲料。在日粮中添加3%的氯化钙连喂数天,有减肥的效果。(4)公猪试情法,即每天用公猪试情2~3次,每次5~10分钟;同时配合加强运动和光照,转换圈舍(母猪有一个多次迁移冲激发情的现象叫迁移现象)等,加强技术管理,将这些后备母猪关养在配种间或靠近配种舍,以便尽可能听到、闻到、见到和接触到成年公猪。
(二)断奶母猪不发情
1、病因:断奶后20天仍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的。主要是母猪哺乳期营养不良和患病所致。如卵巢机能由于营养不良机能不全,卵巢囊肿或萎缩,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导致了持久黄体。
2、防治:(1)母猪在哺乳期应采用全价足量饲喂。通常情况应为自由采食,但由于在部分不容易让母猪达到自由采食目的,所以必须预计投喂量:哺乳母猪喂量=1.5公斤+0.5公斤×仔猪头数。(对于初产的母猪应适
当多喂一些,因为母猪本身在仍在生长发育)特别注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添加,有条件的应补充青饲料。总之饲喂的依据是:母猪体况、胎次、窝产仔数、猪舍环境、饲料营养水平、季节根据这些因素去调节哺乳母猪的喂料量。(2)对体况差的母猪应捉早断奶,使过瘦母猪尽快恢复体况,在夏天,哺乳母猪采食量下降,为了使猪能够获得所需要的能量水平,在饲料中添加5~10%的植物油或大豆卵磷脂,以提高能量的浓度,避免仔猪缺乳及断奶后母猪体况过瘦,以致影响正常的发情配种。(3)如属某些疾病所致,如子宫内膜炎等,应对症治疗,使用子宫冲洗法等。如果不属于疾病或体况过差,许多猪场有采用饥饿疗法,以及群养在一个大栏等,靠刺激打架和喧叫来增加应激,促进发情。
(三)配种后不受孕
1、病因:母猪在正常发情时允许公猪爬跨配种,但经过二次交配后仍不受孕的则可疑为此病,也叫屡配不孕。交配后21天再发情,其病因可能是受精发生障碍,受精卵死亡,或着床的胚胎因子宫乳组成异常而死亡;配种25天以后仍不发情的,可能因为死亡的胚胎被子宫吸收,子宫内胚胎全部消失,导致返情。
2、防治:(1)对屡配不孕的猪,可在预计发情的前35天,每次喂VE200-300毫克,日喂两次,3天一疗程,发情后可配种。(2)在配种的当天肌肉注射黄体酮30~40毫克或已烯雌酚6--8毫克,以促进排卵和形成黄。
(四)炎症引发的不发情和屡配不孕
1、病因:发生在母猪分娩,难产等过程中。交配、分娩及分娩后操作不按兽医卫生规定,使细菌进入子宫内,及产后胎衣不下,或恶露排不干净,母猪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此病。
2、子宫炎有三症状:一是急性子宫炎,从子宫中流出大量透明样液及混杂有粘液的絮状物。通常在分娩后1—3天出现,体温升至40度;二是慢性子宫炎,是由急性子宫炎治疗不及时转变而来,无明显的症状,主要从阴门周期性的流出黄色或白色的脓状物,并粘在阴部或尾巴上;二是隐性子宫炎,多见于产后感染或死胎溶解之后,由于子宫颈口紧闭,脓性分泌物在子宫内,以致胎儿死亡,但并未流产。
3、防治:(1)通常采用先消除子宫内的炎性分泌物,再用药物如生理盐水或伊凡诺尔2%的水溶液注入子宫内,每天两次,连续冲洗2~3天。充分冲洗子宫之后,然后可用青霉素320万单位,链霉素200万单位溶于30~50毫升蒸馏水中,通过橡皮管注入子宫,每天一次,:洗涤期应选在发情期,不得已的情况下肌注已烯雌酚68毫克。(2)对于慢发性子宫炎在非发情期,通常采用一开二排三消法进行治疗:①肌注3—5毫丸苯甲酸雌二醇或已烯雌酚,间三日再一次,使子宫颈开门。②子宫颈开口后肌注催产素5~15单位,使子宫收缩,排小炎性渗出物。③在一开二排的基础上,应用抗生素类药物肌注,每天二次。然最好是按导入子宫的
卜述方法。(3)如果母猪超过预产期5日龄以上或产后无力导致还有胎儿在于宫,形成死胎,必须进行引产,其方法是: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400--500毫升,使温度升到40—50度,利用输精管注入子宫,看见流出溶液后停止,20小时后将会产出。
三、生猪传染性疾病
目前,对于生猪养殖业危害最大的是以传染病为主要,并且每年新的传染病还在持续增长。
(一)猪瘟
1、简介:猪瘟,又叫“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猪群中不分品种、自年龄、性别都易感,常年发病。
2、病因:猪瘟病毒进入猪体后从扁桃体侵人淋巴结,经24小时后到达各脏器,其中以肝脏、脾脏、淋巴结和血液中含毒量最高。猪瘟病毒的感染力很强。病猪排出的粪尿和各种分泌物,以及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都含大量病毒。病毒通过污染饲料、饮水、圈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病猪是重要的传染原。猪瘟病临诊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本地区以急性和慢性多见。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0.5~42℃,常保持几天不退,不食或少食,拱背打抖怕冷,喜钻草窝。结膜潮红有眼屎。病初期排干屎,黑硬像算盘珠,3~4天转为拉稀,7天左右死亡。超过1个月不死的转为慢性,病情时好时坏,最后多因瘦弱衰竭死亡或变成“僵猪”。
3、防治:(1)用猪瘟冻干苗或猪瘟猪肺疫二联苗作预防接种,这是预防和控制猪瘟最有效的措施。冻干苗用生理盐水或注射液稀释,双月龄小猪每头耳后肌肉注射1毫升。疫苗注射后四天即可产生免疫力。根据本地区分散的特点,预防接种可采取春季普遍注射一次,做到头头打,只只免疫。对体况较差、有病、45天内的仔猪和临产母猪,可缓期注射。对新猪和未免疫猪应进行补针。(2)严禁从有猪瘟的地区引进生猪和猪肉产品,对发病猪群采取紧急措施,立即对猪场进行封锁,扑杀病猪,焚烧深埋或做无害化处理,病死猪要高温煮沸处理,不能生肉出售。对圈舍、运动场用20%~30%草木灰热溶液或15%石灰水烫洗消毒。发病猪场应在彻底消毒一个月后,才能又喂猪,以免再发生此病。
(二)猪丹毒
1、简介:猪丹毒是一种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后者在病猪的皮肤上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紫色斑块,俗称“打火印”。本地区多在4~5月发病,7~8月为最高峰。病因猪丹毒杆菌是一种纤细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很长时期。一旦污染饲料、饮水、圈舍、用具和土壤后,就可经消化道引起传染,或经皮肤伤口感染。带菌者也是重要 的传染。
2、症状:急性病猪多见突然发病,不食,体温升高到42~43℃,不愿走动,有红色眼屎。2天后在病猪的颈、体侧、胸、耳根、四股内侧皮肤上出现稍凸于皮肤表面的方形或菱形的红色疹块,界限明显,指压留痕,尤其白猪易于观察。治疗不及时会引起死亡或转为慢性,出现皮肤坏死,关节肿大,肢行和衰弱死亡。
3、预防:在疫区或发病地区,用猪丹毒死苗或弱毒苗进行春秋两季疫苗注射,10千克以上断奶猪,皮下注射5毫升。每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400克,连喂两周,有一定预防效果。对刚产出仔猪应注意脐带消毒,防止脐带感染。圈舍应保持清洁,勤洗勤换,定期用14%新鲜石灰乳粉刷消毒。
4、治疗:(1)青霉素:按公斤体重1000~15000单位肌肉注射,每日两次,体温正常后,还需用药1~2天彻底痊愈;(2)用青霉素无效时,可改用链霉素(40~60毫克/千克)或四环素(5000~10000单位/千克)肌肉注射,每日两次,症状消失后,仍需继续用药1~2天,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或转为慢性;(3)青、链霉素合用;(4)用20%磺胺嘧啶钠,大猪20毫升,中猪10毫升肌肉注射,每日两次;(5)用肥皂热水反复洗刷猪体,每天两次,每次10~20分钟,亦可缓解症状。
(三)猪传染性胃肠炎
1、简介:本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严重水样腹泻和失水为特征。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10日龄内仔猪发病率最高,可达100%,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不高,但病猪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或成为“僵猪”,母猪流产,泌乳量减少,肥育猪掉瞟严重,对养猪业危害巨大。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常与引进带毒猪和病猪密切相关。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种脏器、体液及排泄物中。病猪和带毒猪是重要传染源。康复猪带毒时间长达2~3个月。病毒污染饲料、饮水、尘埃飞沫,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
2、症状:本病潜伏期短(1~2天),传播迅速,数日内可蔓延至全群。仔猪突然发病呕吐,继而频频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夹杂气泡,恶臭。病猪极度口渴,明显脱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10日龄内仔猪多在1周内死亡,解剖可见肠壁菲薄如纸。随日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降低。病愈仔猪发育不良。
3、预防:首先不从疫区或发病地区引进猪只,并做好日常卫生及消毒工作。圈舍用30%草木灰水或0.2%烧碱热溶液烫洗。应加强猪群饲养管理,提高猪体自身免疫力。治疗本病尚无特效药,预防可参照“仔猪副伤寒防治措施”。
4、治疗:发病猪只首先停食,补水和电解质及葡萄糖以防脱水,小猪可用坑生素药物防继续感染,加强保温和消毒工作。
(四)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性肺炎
1、简介:本病为呼吸道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性胸膜炎和 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
2、症状:感染猪突然发病,体温41℃以上,精神沉郁,初期有轻微的腹泻和呕吐,后期出现呼吸困难,耳、鼻、四肢皮肤出现蓝紫色和暗红色,急性死亡率达80%以上,个别猪可引发关节炎,心内膜等。
3、预防:此病多发于秋末春初寒冷季节,断奶后到四月龄以前的仔猪多发。
4、治疗:使用磺胺和抗生素可有效控制此病,但愈后的猪仍会常期带菌感染其它猪只,常用药物有青霉素、红霉素、林呵霉素、土霉素、新霉素等屿增效磺胺配合。
(五)猪链球菌
1、简介:猪链球菌有四种特征:败血症、脑膜炎、化胺性淋巴结炎乃关节炎,其中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死亡率较高。
2、症状:(1)败血症:最急性常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多数体温常达41.5℃以上。精神萎顿、呼吸困难、结膜发绀、突然倒地、抽搐死亡、体表呈红紫色,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液体,体表呈暗红色班块,部分猪出现跛行。(2)脑膜炎型:多见于小猪,体温突然升高40.5--42.5℃,不食,偶有鼻液,后间断出现神经症状,后躯麻鼻侧卧于地,四肢呈泳状划动,部分猪关节肿大。(3)节关炎型;以关节炎肿胀为主要特征,甚至不起,病程长达2--3周以上。(4)化浓性淋巴结炎,多见于下额淋巴结的浓肿:脓肿逐渐变软,破、溃流出浓计后愈后,病程2--5周。
3、预防:防治可做疫苗,预防或用抗菌素和磺胺药物,同时加强卫生消毒和管理工作。
4、治疗:常用药物;抗菌素类有新霉素,林呵霉素、甲砜霉素等及磺胺类药物配合治疗疗效较好。
(六)猪伪狂犬病
1、简介: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特征为成年猪隐型感染或有上呼吸道卡他性症
状;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哺乳仔猪脑脊髓炎(神经症)和败血症(发热);最后死亡。本病主要通过与病猪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感染,也可通过配种,哺乳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感染胎儿。
2、症状:新生仔猪及4周龄内仔猪;常常突然发病,高热、不食、呕吐、腹泻,兴奋不安,共济失调(前冲、后退、转圈),全身肌肉痉挛,倒地应仰,抽搐,四肢划动,病程消失出现后肢麻痹,妊娠母猪流产(妊娠早期感染)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出的弱仔多在2--3天内死亡,死亡率能达50%,成年猪感染后的症状轻微,有时可贴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症状,一般性体温升高,采食下降,4--5天可自然恢复。
3、病理:缺少肉眼病疫:主要是脑部变化(点状出血、水肿),死胎内脏凝固性坏死,口鼻点状出血或溃疡。
4、防治:抗菌素防继发感染。育肥猪、断奶后肌注1次,1毫升。母猪产前1个月左右1次,2毫升。种公猪:2次/年,2毫升。
参考文献:
1、段振杰,李国庆;科学养猪猪儿壮 [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姜法竹;黑龙江省畜产品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王靖飞;动物疾病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4、北京兽药研究所 王兵;畜禽疾病防治技术获进展[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5、王文召;断奶前仔猪疾病的防治 [J];农村实用技术;2004年02期
6、司瑞,徐志凯;布鲁氏菌病国内研究进展[J];地方病通报;2006年05期
7、侯万文,孙博兴,王军军;养猪种菜一体舍建筑设计及其评价 [A];2003北京国际养猪研讨会暨展览会论文集[C];2003年
8、吴仕进;寄生虫感染的特点及其对养猪业的危害[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年09期
9、游德福;十二种常见生猪疾病的民间疗法 [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4年11期
10、陈慧勇,吴珍芳;猪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 [A];第十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第二篇:动物疾病防治
动物疾病防治
概述
21世纪,我国养殖业将会朝着更加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能够运用先进技术对畜禽个体和群体进行医疗保健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本教材以发展的的眼光,充分认识到畜牧业发展的前景,对现行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侧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需要。
牛病防治是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基本内容是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牛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对牛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合理防治。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牛疾病的个体防治和群体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地控制牛疾病的发生和对养殖业产生造成的经济损失,保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牛发生疾病,不但能影响其生长发育,降低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会造成养殖业经营者的重大经济损失。某些疾病还会污染环境,损害人的健康。当前流行欧洲的疯牛病,给世界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因此,作为养殖业的从业人员,不但要有丰富的饲养管理技术,还必须有一定的疾病防治知识和技术,要充分认识到不合理的饲养管理引发疾病的严重性和加强饲养管理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才能在养殖生产中做到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有效控制疾病对养殖生产造成的损失。
本课程的学习,要结合临床病例,理论联系实际,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不同疾病。要正确认识外界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病因、药物与机体的关系,以及局部与整体、形态结构与机能的关系。同时,要以畜禽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及其检验、动物防疫及检疫技术、畜禽营养与饲料等课程为基础,还要与畜禽生产和畜禽产品加工的有关知识与技术相联系。要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养殖业生产服务。
第三篇:生猪疾病防治技术
生猪疾病防治技术
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我省近年来屡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了极大损失。该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播和发病迅速,死亡率较高,可达到40%。
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废绝、精神沉郁,高热和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腹式呼吸),部分病猪耳部出现蓝紫色。妊娠母猪对在妊娠后期发生流产,分娩出死胎、弱仔、木乃伊胎儿。本病病因复杂,病猪一般愈后不良,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前保健预防,加强消毒工作,对症治疗等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防治: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保温以及降低猪舍内的氨臭可有效地控制本病和呼吸道病。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较好的办法,但对发病猪和疑似感染猪不要接种任何疫苗,否则死亡率会更高。对未感染猪群进行疫苗接种,应选择经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定点生产企业生产的疫苗。
2、猪流感
该病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冬季为多发季节,传播迅速,当猪群中发现此病后数天内会波及全群,但死亡率低,一般会自行消失。
症状:常突然全群发病,体温可达40.5~41.5℃或更高。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废绝、卧地、厌动、跛行;呼吸急促、流鼻涕,眼结膜潮红肿胀、流泪;粪便干燥,病程3~7天。
防治:临床上很难防治,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可注射解热镇痛药物降热,注射抗菌素防治激发感染
3、猪气喘病
冬季是猪气喘病常发季节,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猪传染病。
症状:主要为咳嗽,初期次数少而轻,后期加剧,咳嗽时病猪站立不动,背弓起,颈伸直,头下垂至地,直至呼吸道的分泌物排除为止,当夜间寂静尤其是凌晨气温下降或冷空气刺激时,咳嗽更为明显。
防治:主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重点做好猪舍保暖工作,保持舍内干燥的环境;其次可注射猪气喘病灭活苗,使用安全,效果较好。目前治疗猪气喘病的药物较多,如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疗程一般5~7天,可在兽医指导下使用,预后良好。
仔猪水肿病综合防治技术
一、病因:致病微生物: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而大肠杆茵是仔猪肠道内的常在菌的条件性病原,水肿病的发生除肠道内必须存在致病性大肠杆菌外、还要具备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固着、繁殖,毒素产生与吸收等一系列环境条件,涉及的问题很多,诸如仔猪机体状态、营养条件、饲养管理、胃肠PH值,仔猪所处环境等。
其它原因:
(1)仔猪消化生理学特点与水肿病的关系,由于仔猪消化功能不全,消化酶活性低,胃酸分泌少,当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终止,乳酸生成减少,这时仔猪胃盐酸分泌很少,而饲料蛋白质和无机盐阳离子与酸结合,PH值上升,蛋白酶朊不能激活,蛋白质不能被有效地消化吸收,消化过程生理失调,肠内存在大量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和未被吸收完全的氨基酸,导致肠内菌群区系平衡变化,大肠杆菌大量增殖。
(2)仔猪水肿病与仔猪腹泻,消化不良的关系,仔猪水肿病发病前
一、两天常有消化不良和轻度腹泻,消化不良和腹泻与仔猪消肿病相关,断奶仔猪肠道遭到损伤后,病原微生物容易大量增殖,腹泻加剧,因此仔猪水肿病可能是消化不良和腹泻的继发。防止断奶仔猪消化不良和腹泻在防治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导致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非常复杂,除饲养管 理,环境应激等能导致发病外,病原微生物,尤其是某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发病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3)应激反应与仔猪水肿病的关系:大量临床病例调查结果表明,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一些应激反应因素有关;如:断奶、环境变迁、气候突变、运输、冷热刺激、饲养管理的改变,特别是中途更换饲料等,这些外界因素的变化和刺激的对仔猪是应激原,使仔猪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水肿病的发生。(4)管理与仔猪水肿病的关系:突然断奶过早,特别是暴食这些都是与水肿病的发生相关,暴食是导致农户仔猪病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尤其是农忙季节和仔猪价格上涨时期,这种发病较多。
二、预防措施:
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实用的免疫预防方法,很多人非常迷信抗菌的药物,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因病十分复杂,对本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
(1)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单纯降低蛋白质水平即可能有效地缓解断奶仔猪腹泻和发病率,但也可能影响仔猪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而生长缓慢,因此,在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同时,必须平衡氨基酸。
(2)饲料酸化,添加有机酸,能使胃保持一定的酸碱度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同时有利于乳酸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又能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断奶仔猪饲料或水中添加食用醋,柠檬酸(1%的浓度)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3)适当提高日粮的纤维水平,日粮中含有一定的纤维可稀释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大肠杆菌的活动,有利于水肿病的预防,但太多又影响仔猪的生长,很多人认为,日粮中的纤维应该占5%。
三、管理措施:
(1)提前充分补饲:提前充分补饲可使仔猪对饲料抗原获得免疫耐受性,能避免仔猪的过敏反应,降低水肿前几天的发生。
(2)断奶技术:仔猪断奶在35—45日龄为宜,要逐步进行,能降低仔猪应激反应。
(3)少食多餐:在仔猪日采食量不变的情况下,每日少食多餐有利于避免消化不良及其他副作用,有人认为,最好每次只让仔猪吃八分饱,日喂5-6次,尤其杜绝暴食,这是防治断奶仔猪水肿病十分重要的的措施。
(4)其它疾病及时治疗:当仔猪发生消化不良等疾病时要及时治病。
四、流行特点:
(1)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仔猪,生长快、肥胖的猪较易发生,曾患过黄痢的猪一般不发生本病。
(2)地方流行:常限于某些猪场一般不广泛传播。发病率一般为10-35%,病死率可达80-100%
(3)多发于春、秋两节。
五、主要症状:突然发病,前期症状:眼发红、有的便秘、有的 拉稀,随后头部水肿,(如眼睑、粘膜、龄龈)有的波及颈部和胸腹部。也有的不出现水肿而死亡;神经症状:表现为不安,反应过敏、抽搐、四肢似游泳状划动(常发出嘶哑的叫声)共济失调,盲目运动或转圈运动,前肢和后肢麻痹等。体温一般正常,不吃、昏迷而死,病程数小时至2天,有的1周以上。
六、治疗方法:
由于本病是由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虽然市场上针对水肿病生产了许多新药,但单独使用的效果不好,必须采取综合治疗。
治疗的原则:抗菌消炎、消湿利水、排毒、改变胃肠内PH值。
(1)25%的葡萄糠20毫升、Vc毫升、高效畜宝康2--4毫升、2.5%海达2--4毫升、地塞米松2-4毫升、一次静脉注射,每日2次。
(2)猪肝宁,2--5毫升、速尿2毫升。庆大霉毒2毫升、卡那霉2毫升,混合肌注,每日2次。
(3)强力水肿灵(水肿消)2-5毫升,肌注、庆大霉素2-4毫升,混合肌注。每日2次。
第四篇:疾病防治教案.
预防疾病教案
预防疾病教案同学们:秋天有哪些疾病应早预防呢?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气管炎、支气管炎、流感与秋季腹泻等是秋季常见疾病,危害大家的健康,因此大家一定 要引起注意, 否则疾病会“占用”你好几天健康的身体。
一、上呼吸道感染的预 防措施:
1、不接触感染源,远
预防疾病教案 同学们: 秋天有哪些疾病应早预防呢?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气管炎、支气管炎、流感与秋 季腹泻等是秋季常见疾病,危害大家的健康,因此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否则疾 病会“占用”你好几天健康的身体。
一、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措施:
1、不接触感染源,远离感染人群。
2、服用适量板蓝根,它预防感冒效果很好。
3、在早、晚比较凉的时候注意保暖,多穿衣服。
4、提前打流感疫苗,降低被传染的机率。
5、注意饮食。贫血和缺钙的人要注意补充营养和适量维生素。呼吸道感染 患者应大量喝水。宜吃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不宜吃肥腻、煎炸及过凉的 食物。
二、皮肤感染防治措施: 秋季, 皮肤易被病原寄生虫和蚊虫叮咬, 出现红肿且奇痒, 搔抓后可继发细菌感 染,出现脓疱疮(疹等。所以,被蚊虫叮咬之后切不可抓搔,可涂抹风油精、清凉油消肿止痒。
三、肺炎秋燥症预防办法: 入秋时节, 因湿度降低而出现秋燥, 而秋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部分是肺部, 因此, 应积极锻炼, 增强肺功能, 预防肺炎的发生。饮食方面调养也是一种积极的方法, 应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等,以增强肺部的水分。
四、腹泻的早期预防: 秋天患腹泻的人数往往会多于夏季, 秋季天气凉爽, 人的食欲增加, 易暴饮暴食, 致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昼夜温差较大,易引起腹部着凉,或诱发结肠过 敏,使肠蠕动增强而导致腹泻。因此应注意饮食健康,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 衣服。
五、问答题 “早上时间太紧张,可以不吃早餐。”对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
师:经过一夜的消化,早上起来肚子已空空的,如果不吃早餐,挨饿上课。而上 午课时多,活动多,体力消耗大,热量一下子供应不上,就会头晕眼花。长期如 此会引起贫血等疾病,所以早餐不但要吃,还要吃的好,要吃有丰富蛋白质的食 物,好象牛奶加面包或者鸡蛋更好。“一日三餐那一餐最主要?为什么?” 学生讨论。
师:上午体内的热量消耗大, 需要得到补充, 而且还要为下午的学习活动 做准备, 所以午餐要吃饱。而晚餐吃的太多,会引响睡眠。所以不要吃的太饱。但如果晚 上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帮妈妈洗碗扫地,还要学习,那晚餐要吃得较好。
3“吃饭时看电视,对吗?” 学生讨论。
师:吃饭时情绪要稳定专一, 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会引起情绪变化。看到高兴 时哈哈大笑,看到悲伤时擦眼流泪。这样会影响食欲和营养的吸收,这样是不卫 生的,你们是这样吃饭吗?所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六、儿歌: 饮食卫生要做到: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不偏食,不挑食。早餐吃得好, 午餐吃得饱, 晚餐吃得少。暴饮暴食最不好。从小养成好习惯, 身体健康又强壮。
第五篇:疾病防治安全管理制度
五汛镇胜利小学
疾病防治安全管理制度
1.学校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有关法规性文件的规定,依法管理学校卫生及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群体性防治工作。
2.对学生实施群体性防治措施(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接种除外)必须经县卫生局、教育局批准,并由县卫生防疫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3.为杜绝意外发生,学校学生疾病防治用药统一由县卫生防疫部门提供,学校不得擅自接受其它途径药物。
4.传染病防治实施预防接种时,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筒”,加强无菌观念,并确保医疗器械的卫生及操作的规范,学校卫生分管领导有责任对接种全过程进行监督。
5.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群体防治工作,应遵循学校管理的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好预防接种及其他群体防治措施的时间,以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未经教育局、卫生局、卫生防疫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学生实施群体性防治措施。违者要对当事人予以严肃处理,并追究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