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区域化评估评审调研材料

时间:2019-05-14 01:0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区域化评估评审调研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区域化评估评审调研材料》。

第一篇: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区域化评估评审调研材料

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区域化评估评审

调研材料

一、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区域化评估评审事项

目前主要包括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方案、考古勘探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等7项,其中,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于2013年12月31日批复,批复文件号为泰环审(2013)46号。其他评估评审由各项目单位自行报请主管部门进行评估评审,增加了企业负担、浪费了社会资源,严重影响项目落地进度。

二、目前已开展的相关评估评审工作

近年来,对建设项目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主要进行了园区规划评审、园区产业规划评审以及园区区域环评评审,因为,各主管部门没有指导性意见,园区也没有出台相关文件和指导意见。

具体建议如下:

1、根据园区建设工程项目前置审批涉及的评估评审事项,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方案、考古勘探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等纳入区域化评估评审范围,通过进行区域化评估评审,将原来由企业各自进行的各项评估评审,由园区统一组织,结合园区定位,提前完成园区建设项目前置审批环节涉及的有关评估评审,形成整体性、区域化评估评审结果,并按规定程序全部组织了专家评审,形成了整体评价,提供给入驻园区项目共享使用,以减少企业办理项目过程中繁缛的缓解,以压缩项目审批时限,推进项目建设进程。

2、三是坚持市场化运作,节约区域化评审评估成本。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评估机构,并进行打包组合、统一议价,降低评估费用和成本。

3、对园区区域化评估评审报告结果,汇报主管部门,经确认后,根据行业管理规范和专家意见,明确适用范围、条件和效力,确保园区运行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规范。

三、示范区需要进行的评估评审事项

根据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的现实情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五项适合在园区进行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五项评估评审都需要编制专门报告,按照948.9公顷规划范围进行评估评审,并报请主管部门审批认可,以便入驻园区项目共享使用,切实减少项目审批环节和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四、关于与其他部门权利交叉及认可问题

示范区能够进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五项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与国土、地震、气象等部门存在权利交叉,均需相关主管和业务部门认可。

五、关于中介机构

示范区能够进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五项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均需中介机构参与,根据总体规划和区域环评批复范围,示范区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涉及范围为948.9公顷,涉及面积大,专业评估评审涉及事项及细节复杂,需要甲级以上资质中介机构参与。

六、运行及监管

如果能够在示范区推行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建议运行方式:

1、统一受理

以购买服务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确定采购代理机构,根据行业要求,选择任意一家或几家代理机构,按照程序依法进行采购。

2、统一评估

签订区域化评估评审合同。签订正式合同前,由镇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对相关合同文本进行审查,审查完毕后与中标的项目评估评审单位按照不同门类和行业签订编制区域化评估评审合同;区域化评估评审合同签订后,督促项目评估评审单位按照合同的约定,严格履行合同义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合同约定的评估评审内容。评估评审完毕后,形成区域化评估评审报告,明确适用范围、条件和效力。

3、结果共享

对已完成区域化评估评审的事项,报请相关主管和业务部门,入驻园区且符合区域化评估评审结果适用条件的单体项目,不需要再单独组织评估评审,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等评估评审结果可直接使用

4、严格监督

园区报请各个行业主管部门,对评估评审过程和评估评审结果进行严格监督,并对个单体项目适用情况评估评审结果情况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严格监督。

七、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阻力主要是:

1、区域化评估评审能够得到主管部门认可,并适于用园区项目建设。

2、如果在园区开展了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能否确保区域化评估评审结果合法、有效。

八、关于示范区区域化评估评审的建议

1、根据示范区区域功能定位,征求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在以上所列五项需进行区域化评估评审事项中,选择切实可行的事项,先行进行区域化评估评审试点,以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

2、根据示范区实际情况,在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基础上,分事项细化评估评审内容和具体要求,主动对接各级行政审批部门,按程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评审机构进行评估评审,编制区域化评估评审结果,明确适用范围、条件和效力,做到专业、合法、有效。

3、严格筛选中介机构,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评估机构,确保资质符合评审要求,确保评估评审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规范要求,并进行统一议价,降低评估评审成本。

楼德镇经贸办

2016年12月25日

第二篇: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区域化评估评审调研材料1

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区域化评估评审

调研汇报材料

一、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区域化评估评审事项 目前主要包括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方案、考古勘探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节能评估共八项园区域化评估评审事项,以上评估评审事项由各项目企业自行报请相关主管部门进行评估评审,增加了企业负担、浪费了社会资源,严重影响项目落地进度。

二、目前已开展的相关评估评审工作

近年来,对建设项目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主要进行了园区规划评审、园区产业规划评审以及园区区域环评评审,因为各相关部门没有指导性意见,园区也没有出台相关文件和指导意见。

具体建议如下:

1、根据园区建设工程项目前置审批涉及的评估评审事项,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方案、考古勘探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节能共八项区域化评估评审事项纳入区域化评估评审范围。通过进行区域化评估评审,将原来由企业各自进行的各项评估评审,由园区统一组织,结合园区定位,提前完成园区建设项目,前置审批环节涉及的有关评估评审,形成整体性区域化评估评审结果,并按规定程序全部组织专家评审,形成了整体评价,提供给入驻园区项目共享使用,以减少企业办理项目过程中繁缛环节,以压缩项目审批时限,推进项目建设进程。

2、三是坚持市场化运作,节约区域化评审评估成本,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评估机构,并进行打包组合、统一议价,降低评估费用和成本。

3、对园区区域化评估评审报告结果,汇报主管部门,经确认后,根据行业管理规范和专家意见,明确适用范围、条件和效力,确保园区运行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规范。

三、示范区需要进行的评估评审事项

根据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的现实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方案、考古勘探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节能评估共八项评估评审事项适合在园区进行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八项评估评审事项都需要编制专门报告,按照8.38平方公里连片规划范围进行评估评审,并报请主管部门审批认可,以便入驻园区项目共享使用,切实减少项目审批环节和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四、关于与其他部门权利交叉及认可问题 示范区能够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方案、考古勘探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节能评估共八项评估评审事项,与国土、地震、气象、规划等部门存在权利交叉,均需相关主管和业务部门认可。

五、关于中介机构

示范区能够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方案、考古勘探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节能评估共八项评估评审事项,均需中介机构参与,根据总体规划和区域环评批复范围,示范区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涉及范围为8.38平方公里,涉及面积大,专业评估评审涉及事项及细节复杂,需要甲级以上资质中介机构参与。

六、运行及监管

如果能够在示范区推行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建议运行方式:

1、统一受理

以购买服务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确定采购代理机构,根据行业要求,选择任意一家或几家代理机构,按照程序依法进行采购。

2、统一评估

签订区域化评估评审合同。签订正式合同前,由镇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对相关合同文本进行审查,审查完毕后与中标的项目评估评审单位按照不同门类和行业签订编制区域化评估评审合同;区域化评估评审合同签订后,督促项目评估评审单位按照合同的约定,严格履行合同义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合同约定的评估评审内容。评估评审完毕后,形成区域化评估评审报告,明确适用范围、条件和效力。

3、结果共享

对已完成区域化评估评审的事项,报请相关主管和业务部门,入驻园区且符合区域化评估评审结果适用条件的单体项目,不需要再单独组织评估评审,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节能评估共八项评估评审结果可直接使用

4、严格监督

园区报请各个行业主管部门,对评估评审过程和评估评审结果进行严格监督,并对个单体项目适用情况评估评审结果情况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严格监督。

七、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阻力主要是:

1、区域化评估评审能够得到主管部门认可,并适于用园区项目建设。

2、如果在园区开展了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能否确保区域化评估评审结果合法、有效。

八、关于示范区区域化评估评审的建议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方案、考古勘探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节能评估共八项评估评审事项,需进行区域化评估评审事项中,选择切实可行的事项,先行进行区域化评估评审试点,以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

2、根据示范区实际情况,在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基础上,分事项细化评估评审内容和具体要求,主动对接各级行政审批部门,按程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评审机构进行评估评审,编制区域化评估评审结果,明确适用范围、条件和效力,做到专业、合法、有效。

3、严格筛选中介机构,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评估机构,确保资质符合评审要求,确保评估评审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规范要求,并进行统一议价,降低评估评审成本。

4、以上八项评估评审事项预计需要经费五百八十万元,计算方式如下:八项区域化评估评审平均费用七十万元,70*8=580元。

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2018年1月11日

第三篇: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3]208号

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 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

为了促进我国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已批准的各类园区或大企业集团基础上鼓励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为推动这项工作,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请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附件题目:

1、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

2、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试行)

3、循环经济示范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

4、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试行)

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试行)

循环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一种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示范区域。它运用生态学规律把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活动组织成若干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在生产和消费的源头努力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对可利用的产品和废物循环利用,对最终不能利用的产品进行合理处理处置,实现物质生产、消费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示范区的基本特征

示范区比生态工业园区的内容更丰富,影响更广泛。其主要特征如下:

1.示范区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区,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

2.示范区需要以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法律制度的重建作为保障。

3.示范区具体活动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区域层面建立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以及社会层面建立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

4.示范区强调在区域和社会层面上的一、二、三产间的物质循环和流动。

二、示范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循环经济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

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的根本转变。

2.基本原则

示范区的规划和建立遵循“减量、再用、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原则(即3R原则)。

(1)减量原则。要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即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满足既定的生产或消费需求,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常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重量轻型化,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在生活中,减少人们对物品的过度需求,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

(2)再用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在生产中,常要求制造商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以便于更换部件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同时鼓励发展再制造产业;在生活中,鼓励人们购买能够重复使用的物品、饮料瓶和包装物。

(3)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物质循环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产品,二是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不同的新产品。循环原则要求消费者和生产者购买循环物质比例大的产品,以使循环经济的整个过程实现闭合。

以上原则中,减量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再循环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

3R原则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要求在经济过程中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再利用和再循环都应建立在对经济过程进行了充分的源削减的基础之上。

三、示范区的规划步骤

示范区规划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组建规划队伍:建立规划队伍,包括领导机构和技术机构。

2.现状调研:主要调查和分析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背景、主要的环境问题;分析现有经济运行模式的特点、主要存在问题。

3.建设目标确定:针对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见后文)中各类指标,提出循环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目标应尽可能量化和易于考核。

4.方案设计:包括总体框架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循环再生产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生态景观建设规划、重点实施项目筛选、项目详细规划、法律法规制订、支持系统设计。

5.投资和效益分析:包括示范区建设的投资预算,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四、示范区的硬件建设

示范区硬件建设体现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上,主要集中在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实现清洁生产和污染排放最小化;区域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企业之间建立工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工业园区,实现企业间废物相互交换;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废物得到再利用和再循环,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后进行物质循环。不同地区的示范区建设内容不一定相同,以下仅针对三个层面给出一般性介绍:

1.建设循环型企业

在所选择的企业实现清洁生产,提高生态效率,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落后的工艺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

在一些用水量较大的企业中,开展中水回用,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在有条件的企业实现废水“零排放”;在大型联合企业中,引入关键联接技术,开展物流、能流的梯级利用,开发利用企业的废弃资源,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生态链。

2.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运用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对现有工业园区分类指导,建设生态工业园,提升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档次和竞争力,引导老工业区的改造。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生态工业型经济开发区

用生态工业思想改造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在现有园区内引进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生命周期观点和生态设计方法,使产品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最少、废物产生最小、易于拆卸回收,由此优化产品结构,并合理构建和完善产品链,从而提高资源效率,降低环境排放,为园区寻找新的增长点,促进园区的持续发展。对新建的开发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行整体规划和选择入园企业,构建合理的产业和产品链网,实现园区工业结构最优组合。

(2)用循环经济指导老工业区改造

在老工业区改造中引入循环经济理念,逐步建立新型的工业组织形态,以循环经济指导老工业区的改造,结构调整和产品调整。

(3)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

在资源枯竭地区,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调整资源开采型企业产品结构,建立生态工业网络,开发二次资源,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

3.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

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废旧物分类、回收、再造系统,城市及区域中水回用系统,生态型产业系统,信息系统等初步建设起循环型社会。

循环经济的建设范围不仅涉及第二产业,而且也涉及到第一、三产业。对于第一产业,要求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防止农业环境污染。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作肥料或者用于造田。建立工农业之间的产业共生联系,形成新型生态产业。对于第三产业,要求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采用节能、节水和其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设备,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

废物进行分类回收,为再循环创造条件。建筑工程应当采用节能、节水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建筑设计方案、建筑和装修材料、建筑构配件及设备。建筑废物实现产生量最小化和再利用。消费者应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自觉参与循环资源的回收活动,促进循环型社会的建立。

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中,要将第一、二、三产业作为整体进行考虑,统一规划三产内部和三产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区域内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协调、优化的关系。

五、示范区的软件建设

1.法律法规支撑体系设计

(1)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地方(城市、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条例和相关的实施细则。

(2)制定推动发展循环经济的优惠政策

制定优惠的财政、税收、投资、土地、排污费返还政策和其他经济激励政策;基建和技改项目审批中鼓励循环经济示范区内的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垃圾处理费,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运行达到保本微利水平。制定废物资源化,再利用的激励性经济政策。制定政策明确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

(3)制定鼓励绿色消费和绿色采购的政策

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再生利用产品和经过清洁生产审核、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的产品以及通过认证的环境标志产品;在使用中,注意节约及多次重复利用,回收废弃办公用品。通过政府的表率作用,引导社会团体和企业积极参与绿色消费活动。

2.技术支撑体系设计

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等。要重点开发或运用生态工业的关键联接技术,如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水回用技术、工业废物资源化技术、生物化工联接技术;能源的梯级利用技术;开发和运用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深加工等二次资源开发技术,建立生态工业技术研发基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六、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

示范区应按照下述四类指标体系进行规划建设:

1.经济发展指标:如经济发展水平指标(GDP年平均增长率、人均GDP、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GDP新鲜水消耗等);经济发展潜力指标(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等)。

2.循环经济特征指标:建设有若干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循环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资源循环型社区。主要有三类指标: 一是资源生产率,用来综合表示产业和人民生活中有效利用资源情况(资源生产率=GDP/天然资源投入量(也称直接物质投入量))。二是循环利用率,表示投入到经济社会的物质总量中循环利用量所占的比率,包括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原材料重复利用率、能源重复利用率、城市中水回用率、废

电器回收利用率、废纸回收利用率、废塑料回收利用率、废金属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率等。三是最终处理量,表示城市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最终处置量。三类指标中,前两类应尽量高,后两类应尽量低。

3.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如环境保护指标(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污染物处理处置等);环境绩效指标(万元GDP工业废水产生量、万元GDP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元GDP工业废气产生量、万元GDP有毒有害废物产生总量);生态建设指标(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园区绿地覆盖率等);生态环境改善潜力(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等)。

4.绿色管理指标:如政策法规制度指标(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地方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地方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实施等);管理与意识指标(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所占比例、园区企业ISO14001认证率、循环经济知识培训、循环经济的社会认知率、信息系统建设等)。

七、示范区规划文本的编制

以下给出示范区规划文本的基本内容,具体规划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增删和调整:

摘要

1.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概况,存在的主要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及分析

2.建设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1)必要性

(2)有利条件

3.建设目标和原则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3)建设原则

4.总体设计

(1)循环经济建设总体框架

(2)主要物流、能流和元素代谢

(3)一、二、三产业循环方案

5.产业发展规划

(1)生态工业发展规划

(2)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3)循环型社会发展规划

6.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7.生态景观建设规划

8.重点建设项目及分析,项目清单表

9.建设投资和效益分析

(1)总投资

(2)融资渠道

(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10.法律法规、政策

(1)法律法规

(2)鼓励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信贷政策、排污收费返还等)

11.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1)领导小组、实施小组、专家小组

(2)保障措施(如信息网络、新技术开发、中介组织、宣传教育、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审核等)

第四篇: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活动安排,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辉牵头,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乡镇、企业,通过发函咨询、现场交流、座谈讨论等方式,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探讨以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全县生态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借以谋划新思路,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举措,努力破解制约生态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区域发展定位和工作部署,坚持既定的发展理念和基本思路,以实现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把发展生态工业作为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的重要支撑,抢抓政策机遇,营造良好环境,推进项目建设,培育特色产业,保增长、扩投资、变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现出速度稳步增长、结构逐步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后劲明显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规划先行,明确了发展方向。修订完善了工业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产业园区的思路、定位和重点,为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生态工业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加大投入,完善了基础设施。把园区作为生态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园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18亿元。三是产业主导,形成了规模优势。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选炼和新能源开发,已形成25万吨种子、4.2万吨乳制品、46万吨锰铁、8万吨棉浆粕、5万吨食用酒精、5万吨红枣制品生产加工能力和总装机容量125兆瓦发电能力。四是大力招商引资,夯实了发展基础。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建立全民招商机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三北种业、中种国际等知名企业和光伏发电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五是加快改造步伐,延伸了循环链条。突出培育循环型产业,着力推进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构建了产业大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发展链条,资源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发展阶段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园区承载能力不足,难以支撑生态工业的发展需求。现有园区的建设布局可利用的土地较少,同时随着大沙河开发区和丹霞大景区的建设,原来预留的工业用地被纳入商贸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区,已不适宜建设工业项目。二是资源依赖性项目多,“两头在外”项目少。我县工业仍属于资源型工业,产业层次低、结构单一,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带动性不强。全县15户规上企业中,种子加工和矿产品企业11户,高新技术类企业为空白,制种业一枝独大,直接影响着全县生态工业发展。三是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弱,带动作用不强。传统工业比重大,工艺装备相对落后,企业“散、小、弱”的现状依然存在;产品研发和转型升级乏力,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经营管理不够精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盈利能力普遍较差。规上企业中销售上亿元的企业仅有3户,税收在500万元以上的2户,千万元以上的1户。作为地方特色的红枣产业,还没有规上企业;全县肉牛养殖规模较大,但没有上规模的屠宰加工企业。四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硬环境方面,由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分布区域不集中,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可有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较少,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不强,增加了项目落地难度。软环境方面,优惠政策不够“优”,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强,协调服务不够到位,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前期手续复杂,审批效率不够高,影响和制约了一些大企业、大项目的入驻和建设。

三、加快生态工业发展的思考

用生态工业的基本要求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来衡量,我县生态工业发展尚处于起始阶段,工业经济处于从以规模、速度促发展到以调结构、提质量、重升级促发展的转折期,实现生态工业的发展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县第十四届党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以不破坏自然生态和不污染人居环境为前提,以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和新能源开发为重点,坚持园区带动、开放驱动、产业联动,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走好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坚持绿色取向,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做精农畜产品深加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好玉米制种、奶肉牛、蔬菜、红枣、葡萄五大特色、绿色农产品基地,延伸深加工产业链条。种子加工方面,围绕打造金张掖国家级现代化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一流的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植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龙头骨干企业。玉米加工方面,加大医药中间体产品研发力度,重点推进雪晶公司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以雪润生化和大北农饲料公司为依托,发展甜高粱种植和生物饲料加工转化。红枣加工方面,调动红枣企业协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工企业整合重组、力争进入规上企业、扩大增量上“谋实招”。引进亚盛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发展,加大红枣科技投入和产品研发力度,做优产品,做亮品牌,彻底扭转红枣产业“有市无价”的被动局面。草畜加工方面,依托专业合作社和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规模养殖、集中交易和物流配送,建立起有效的市场体系。依托雪莲乳品公司的品牌优势、基地优势、基础设施和人脉资源,积极推进与伊利、蒙牛等省内外乳品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发展。坚持内引外联,力争盘活新华镇的牛羊屠宰加工厂,使已有的资源发挥应有的效益,实现畜产品加工增值。发挥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实施好升华农生物科技公司45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等项目。果蔬加工方面,扩大番茄、中药材、酿酒葡萄等基地规模,建设小包装番茄酱、中药饮片、高端葡萄酒等加工项目。实施蔬菜深度加工,重点利用冷链、分级包装、真空保鲜、脱水冻干等先进适用技术和设施,发展清洁蔬菜、脱水冻干蔬菜、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二)立足现有基础,围绕1500兆瓦规划做大新能源产业。深入研究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吃透电价补贴、财政税收、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具体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我县光伏产业的支持,力促我县“百万千瓦级”光伏产业园规划列入省市盘子,在“路条”争取上力争占有更大的份额。具体工作方面,应全力组织实施1500兆瓦光电产业园发展规划,确保新疆特变电工4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早日并网发电;已取得“路条”的万新伟业、振泽公司各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按照承诺及早开工建设,年内并网发电;积极做好中节能和黄河上游公司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路条”争取及审批,着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利用华兴公司2号特种合金炉具备投资建设的机遇,加大高载能项目的引进和扶持力度,大幅度增加用电负荷,提升电能就地消纳能力,为今后项目的争取创造条件。同时,应做好评估论证工作,加快启动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

(三)发挥资源优势,围绕三个百万吨项目做强矿产品精深加工。围绕锰铁、凹凸棒、原煤“三个百万吨”矿产资源开发目标,全力抓好宏鑫公司100万吨锰铁选炼扩产改造,延伸锰铁矿加工产业链;抓紧前期工作,千方百计加快印尼力宝集团、兰州天阳公司100万吨凹凸棒粘土精深加工项目,力争及早开工建设;引导华腾矿业公司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推进红柳园150万吨原煤开采及精深加工项目。加强沟通衔接,及时跟进服务,确保银先建材公司10万立方米商砼站建成投产、富海金泽公司闪佛寺山金矿资源勘探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促进生态工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大力招商引资。首先应对近几年参加节会招商签订的项目进行“回头看”,通过抓责任制的落实来提高项目的开工率和落地率,借以坚定各级干部抓招商引资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应在全员招商、以商招商、重点招商上下功夫。全员招商。强化“无中生有抓项目”的意识,动员县内外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招商引资工作中来,充分利用血缘、亲缘和地缘等人脉资源,搭建平台、推介项目,宣传优势、促进合作,实现由职能部门抓招商向全县上下全员抓招商的转变。以商招商。通过已在我县成功投资建设的外来客商和企业,借助他们的信息、商务渠道和人脉资源,大力宣传推介我县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临泽发展。同时,注重发挥企业协会联系广泛、示范带动性强的作用,把县内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依靠县内外的资源和地域优势,采取合资、独资、参股等多种形式主动参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以商招商。重点招商。围绕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强县”目标,把旅游产业开发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七彩镇、梨园新村、丹霞地质公园综合服务区、西游文化主题公园及星级酒店等项目进行大力推介,并精心筹备参加好兰洽会等招商节会,通过节会招商、网上招商,在“大景区”建设上有新的作为。另外,应围绕玉米制种、红枣、蔬菜、奶肉牛、葡萄等五大特色产业,力争在牛羊屠宰、乳制品加工以及红枣产业开发上取得突破。强化责任招商。继续将招商引资任务量化分解到乡镇及重点职能部门,通过落实招商引资责任促进任务落实,并根据省市的最新要求,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办法,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力争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工率和落地率有新的提升。

二是强化帮扶措施。继续抓好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工作制度的落实,按照“五个一”工作要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原料供应、产品外销和改造升级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能够正常经营、有序运转。对于一些企业存在的招工难、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中层管理人员不足影响项目争取和行政许可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应适时组织用工招聘活动,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结合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对企业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应采取推荐大学生到企业就业见习和选派优秀干部到企业挂职等多种途径,帮助企业配强中层管理者队伍,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加强园区建设。坚持以生态理念引领园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着力培育发展专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成为“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生态工业园区。通过争取国家和省市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投入、吸引民间资本等措施,不断完善园区道路、供电、供水、供热、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科学设置管理、信息、物流、金融等综合服务网络,健全园区管理服务机构,根据生态工业发展的需要增加建设用地供应,及时解决工业发展无地可用的困局,把园区打造成为聚集生产要素、配置优势资源的重要平台。同时,应开阔视野,转变观念,积极融入全市“两个园区、千亿产值”的生态工业发展格局,对于我们落地有困难的企业和项目,积极予以引导,向“两个园区”集中,从而在支持全市生态工业发展过程中,借力发展壮大我们的县域经济。

四是全力推进项目。项目是增加投资、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抓好重点项目,将为加快生态工业发展、实现转型跨越提供强大动力。应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抢抓“3341”项目工程机遇,想方设法谋项目、千方百计引项目、主动出击争项目,坚持“在建一批、上报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实现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促转型。应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找准项目工作与产业政策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上报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等项目,不断提高项目和资金争取的成功率。按照“在谈项目抓落实、签约项目抓到位、建设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扩产”的思路,强化机制保障,加大落实力度,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是做好融资工作。资金问题依然是制约项目建设、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首先,应落实好全县加快生态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保障生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企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科技创新、循环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以奖代补”等方面,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次,应抓住国家加快“新三板”扩容降低准入门槛和上海股权交易所在我市建立孵化基地的有利时机,举办专题辅导会议,对有意向的企业进行培育,引导更多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股权交易等途径实现直接融资。第三,应推进银企对接与合作,争取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对于国家已经允许,在我县还没有落地的政策,引导各银行结合县域实际和企业情况,加快落地步伐,并不断开发金融产品,创新融资方式,切实缓解贷款难、担保难问题。第四,应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广泛吸引各类资本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为项目建设和企业融资搭建平台。

第五篇:关于推进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转换升级的调研报告1

关于推进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

产业转换升级的调研报告

株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黎锡营

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以下简称“工业区”)是经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等六部委批准设立的国家第二批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园区,同时也是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率先启动的五个示范区之一。为调研该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进展情况,初步探讨推进循环经济工业园产业转换升级的对策,我们专门深入该区管委会、企业,与该区及企业有关负责人座谈、交流,并形成了该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园区基本概况;第二部分为园区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第三部分为园区产业转换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一、园区基本概况

(一)园区产业总体发展现状

清水塘工业区位于长株潭三市结合部的石峰区内,共有人口21.5万。该区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聚集了株冶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时代集团、中盐株化、智成化工、中铁株桥、旗滨玻璃、华银株电等企业200多家,形成以轨道交通、冶炼、化工、建材为主体的四大产业集群。工业区的经济地位在全省乃至全国工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其中,株冶集团是国家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株洲电力机车是国家轨道交通电力牵引装备的生产基地,时代集团是国家城市轨道牵引设备交流传动与控制系统国产化基地,中盐株化是湖南省最大的基本化学原料生产基地,智成化工是湖南省大型氮肥及相关产品生产基地,旗滨集团是湖南省最大的玻璃生产厂家。这些骨干企业大都是中央、省直属的大型企业。同时围绕这些大型企业,也发展了一批下游资源加工与产业配套的中小企业。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0.6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31.5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比重的77%,对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1%,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9余家,实现产值378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43%。建国以来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280多亿元。

(二)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情况

1.园区建设有新举措。一是高规格编制规划方案。分别委托中科院和中规院完成了《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试点实施方案》和《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并通过评审。同时完成《株洲清水塘国际环保产业园规划》编制。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株洲市委、市政府已出台《关于加快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指导意见》。已争取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部将清水塘地区环境治理纳入国家《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0-2015)》。同时6.74平方公里重金属污染土地改性项目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批复。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3亿元,其中循环经济项目0.65亿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0.88亿元、节能减排项目0.8亿元。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克服财力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对城区53条小街小巷、186个老旧小区、16个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提质改造。以发展循环经济和“两型”社会建设为主线,依托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现有基础设施和产业平台,建设一个规划面积为6平方公里的高水准国际环保产业园,培育研发新兴环保产业,提质改造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力争建成湖南省环保产业的核心园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化基地、国际环保技术开发与生态修复实证示范基地,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2.节能减排有新成效。2008年工业区依法关停了13家污染严重企业和生产线,有20家企业被实施限期治理,特别是天成化工的关停和选矿药剂厂的搬迁,彻底解决了响石广场附近数十年的臭气扰民问题。关闭了株洲电厂两台12.5万千瓦的小机组,爆破了一座180米高的烟囱,年减排二氧化硫8194吨。完成了新霞湾港水变清一期工程、老霞湾港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推广清洁能源296家,落实节能减排企业20家。2009年以来,该区结合创环保模范城市,认真开展“蓝天碧水”行动和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组织实施了9家企业12个节能减排项目和5个限期治理项目,确定了每一个企业的减排项目及完成时间。2009年上半年已完成COD减排项目3个,削减COD890吨、二氧化硫4698吨,全区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3.循环经济有新进展。建立了园区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构建“企业小循环、产业链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资源回收利用良性发展模式。园区企业株冶集团和智成化工是全国第一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株冶集团从2006年起到2010年循 2 环经济发展分四步走,总投资47.3亿元,通过系列工艺升级,基本建立了铅锌联合冶炼循环经济产业模式。(2)智成化工发展循环经济开展了五期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工程。自主研发了中成碱法烟气脱硫技术,建设了烟气SO2回收装置,作为保险粉生产的原料;新上蒸汽冷凝水的回收,造气、电站工艺废水的回收利用项目,实现造气工艺用水封闭循环;加大废渣综合利用力度,新上两台循环流化床锅炉,扩建了22万立方米/年加气砼砌块装置。(3)中盐株化先后投资21848万元,新上了4万吨离子膜替代石墨烧碱清洁生产工程、硫酸污水处理污泥脱水项目等10大环保治理项目。(4)霞湾建材公司利用株洲电厂粉煤灰加工新型建材项目,可年产100万m3加气砼砌块;环美公司利用株冶的废渣回收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已投产完工,可望在2012年内整治好株冶废渣山。

二、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园区重化工业比重偏大的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产业集群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清水塘地区工业的骨干企业基本上属于资源的依次粗加工,主导产品为铅锌金属、硫酸、盐酸、烧碱、纯碱、聚氯乙烯、磷肥等大宗基础工业品,产品附加值不高,属于资源能源高消耗生产过程。一方面重化工业比例过高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能源的高消耗,从而带来污染高排放,目前株化、株冶这些大型企业已经成为国家节能减排关注的重点,企业的发展也严重受到环境污染的制约。另一方面资源依次粗加工的产品结构造成株冶、株化这些在工业区起主导作用的大型企业只能以加工制造基地的角色参与国内外劳动分工网络。特别是冶炼企业,资源优势正在消失,又缺乏产品深加工优势,并且还是能源消耗大户,在目前油电煤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企业粗放型发展受到市场制约的变数影响太多。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这些产业已逐步向开发设计、品牌经营、产品经销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近十多年来,清水塘工业区冶金、化工等几大支柱产业发展不顺利,受国家环境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市场波动影响巨大,特别是受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两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大幅缩水。其重要原因就是产业链普遍短小,未形成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没有发挥出清水塘工业区铅锌生产基地、基础化工生产基地所应形成的产业集群优势。

同时,清水塘地区建材、轻工、环保等其他产业比重极低,如2006年建材产业 3 的产值只有约2000万元,这与重化工业近200亿元总产值相比微乎其微,同时建材企业基本仍是在利用一次资源加工。在工业生态/循环经济体系中,建材、轻工、环保这些产业起到重要的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的消纳与配套作用,这些产业的缺位发展造成清水塘工业区围绕大型企业尚未形成具有集群效益的废弃物资资源再利用、再循环的卫星企业群与静脉产业,必将造成重化工业的废弃物要么向环境排放,要么投资巨大进行末端治理。

(二)园区工业污染依然不容乐观,严重制约“两型”社会建设。

清水塘工业区一直是株洲市环境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调查统计近几年已投入重金进行治理,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由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装备、资金短缺等历史原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处于较高的水平,超过区域环境容量,区域环境质量远未达到区划要求。该区域工业污染十分严重,是长株潭城市群的污染源头、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目前区域内企业年新增工业固体废弃物186万吨,占全市的80%;年排放工业废气425亿立方米,占全市的71.7%;年排放工业废水3486万吨,占全市的三分之一。空气污染影响到整个长株潭地区,落尘区范围内土壤中的镉、铅、汞等有毒重金属元素严重超标;其水污染则对湘江乃至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饮水安全产生严重影响,被公认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的区域之一。可以说,清水塘工业区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不好,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将会受到严重制约。造成清水塘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化工业比重大,产业结构性污染严重。清水塘地区工业以有色冶炼、化工、建材、火力发电为主导产业(也是株洲市的主导产业),重工业型的产业结构,不仅资源、能源消耗量大,而且“三废”排放量大,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仅化工行业的COD、氨氮排放量就分别达到全市工业的70%、90%,镉、铅、砷、汞等重金属排放也主要来自于有色冶炼和化工。“十一五”期间,有色冶炼、化工、建材、火力发电仍是株洲市强势发展的主导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可削减一定幅度污染物排放总量,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较高,结构性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尤其是区域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河流和水塘底泥镉污染十分严重,污染治理任务仍十分艰巨。

二是大型企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尚未摆脱粗放型生产模式,成为重污染源。作为化工、冶金行业的核心企业,株化集团、株冶集团等均为始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企业,采用传统工艺和设备,生产技术更新缓慢,尚处于粗放型生产模式,三废产生量大,由于经济、技术、管理等原因,环境污染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和合理利用,成为重污染源。以株冶为例,尽管株冶的资源综合回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但是其铅锌冶炼主体流程仍没有真正实现联合,尤其是铅中性浸出渣回收转窑处理与烧结—鼓风冶铅已经成为制约株洲冶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实现资源清洁、高效和综合利用的关键因素。

三是卫星企业规模小,依靠污染无序排放方式生产,造成严重面源污染。该工业区的中小企业数量较多,经济规模较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依靠粗放式经营方式和市场相对封闭实现生存和发展;装备技术含量低,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生产环节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这些企业过分密集,污染点多面广,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以有色冶金行业为例,该工业区的其他冶炼企业主要依托株冶,利用株冶的生产废料进行粗加工生产和回收,生产规模小,环境状况差,没有具备实现清洁生产的效益规模,是环境污染型的生产模式,针对上述问题,应以中小型企业为推广清洁生产的主要对象,通过关停并转、区域整合以及技术升级来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向高附加值的项目发展,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水平,进而提升工业区经济发展的质量。

四是环保投入欠账大,环境治理工程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产业结构和历史的原因,清水塘工业区的环境治理设施落后,环保欠账大。以水系统为例,供水管网老化严重,供水管理混乱;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排水管网存在管道口径不一,管径小,排水明沟淤塞损毁严重等问题;污水处理设施不足,污水处理能力不够。该区的现有水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清水塘地区目前乃至今后社会、经济和环境迅速发展的要求,势必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三)缺乏资源共享的循环经济支撑平台。

尽管该园区环境治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骨干企业也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但尚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生产模式,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重要原因之一是目前的环境治理构工程主要针对单个企业内部的 5 资源环境问题,缺乏从工业区整体上综合考虑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建设。

一是骨干企业之间合作程度低,产业集群的集成效益差。该园区支柱产业群中大型企业各自隶属不同部门,独立运行,企业之间交流合作少,在开展环境治理和循环经济建设过程中,缺乏企业之间的副产品交换和能量梯级利用设计,没有充分发挥出冶金、化工、能源产业高度集群所带来的生态工业效应,迫切需要从工业区整体角度进行循环经济优化设计,建立不同规模企业之间资源循环利用、能量梯级利用的工业生态产业链接。

二是环境治理、循环经济工程建设缺乏统一考虑,资源共享程度差。该园区环境治理已经投入大量资金,但未实现预期目的,环境治理/循环经济工程项目存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现象。以废水治理为例,株冶、株化、智成均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各企业内部都制定了独立的废水治理工程桂花,而未能从总体考虑建立资源共享的工业区级别的废水治理工程,造成了各企业重复建设、投入不够,治理效果差。工业区内大型企业的固体废弃物处理也在存在同样的问题,以粉煤灰为例,华银电厂、株冶、株化、智成等大型企业每年产生100多万吨粉煤灰,其排放和利用基本上出于无序管理的状态,缺乏从工业区总体规划角度规划粉煤灰的堆放与综合利用。

三是现有土地容量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无法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该区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但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株冶、株化、智成等大型企业聚集的区域由于企业不断的扩产改造,土的容量已经十分有限。而调整工业区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弃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都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和土地容量的支撑。目前,株洲市已经制定了新的土地规划,从目前的大型企业聚集的区域到湘江沿线的约5K㎡被严重污染的土地将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综合工业用地,主要用于环境治理、循环经济项目的建设。该地区的工业开发将遵循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理念,从总体上进行基础设施和功能分区的优化设计,避免走老工业区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四是缺乏适合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于资源环境,在于如何通过制度创新破解历史上形成的环境污染—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性难题,取得突破的难点表面上看是解决株化、株冶等核心企业的 6 问题,但其实质上在于目前清水塘地区工业运行的机制问题。株化、株冶这类大型企业长期以来由国家或省部级直接管理,独立于地方经济运行体系,造成地方环境监督管理薄弱,没有可靠的制度体系来监督企业通过技术进步解决环境问题。同时清水塘地区所存在的国家直属企业和地方中小企业并存的运行模式,也妨碍了工业区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因此,对于这类工业区尚需要建立适合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三、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园产业转换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一)全面认清工业园产业转换升级所面临的经济形势。

1.紧扣株洲市的城市定位与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市已经步入了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经济发展处于外延向内涵转变的蜕变期、产业发展处于传统为主向多产业扩张的裂变期、企业发展处于创新期、经济增长处于跃升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转换与升级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两型社会”,围绕工业提质增效,着力加快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转换和战略性升级。当前,我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城市定位已明确为“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并确定了“一二三四五”的主要任务,其中就包括把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打造成资源节约型建设示范区。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设计要求和构想,必须突出“两型”产业,调优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以“两型”为主导的产业支撑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就要突出“两型”产业。“全力发展战略性产业,积极培育先导性产业,稳步提升基础性产业,限制和退出劣势产业”:全力发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新能源设备制造、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旅游等战略性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服务业、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环保节能、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科技农业等先导性产业;稳步提升有色冶金、基础化工等基础性产业;限制和退出低于5000千伏安电石产业、土焦产业、小煤炭、小化工等劣势产业;注重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

2.有效利用当前循环经济工业园发展的有利机遇。当前,清水塘工业园的发展面临五个方面的难得的机遇:一是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工业区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二是区域环境治理的迫切需求是工业区自身发展循环经济的巨大推动力;三 7 是工业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已经基本形成以化工、冶金、机械、建材为支柱,具有电力电气、煤炭采选、电子仪表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四是工业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利支撑。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一批循环经济工作试点单位名单中,株冶集团和智成化工名列其中;五是“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为工业区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区域发展平台。

(二)工业园产业转换升级的总体思路。

清水塘工业园产业转换升级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工业区产业发展实际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按照“两型理念、循环要求、清洁标准、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要求,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相结合、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思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构建以有色冶金、精细化工、交通装备制造为核心,以新型建材、环保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产业为支撑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形成重化工业集聚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工业区经济结构从“外逼型”适应性调整走上“自主式”战略性调整的升级之路。

1.要以当前工业园产业发展的实际为出发点。立足工业区产业发展的特点,结合产业演变规律,选择有色金属冶炼、化工这两项传统优势产业作为着力提升对象;选择交通装备制造、新型建材这两个有较好基础的产业作为壮大对象;选择环保装备制造、物流两大产业作为大力发展的潜在优势产业;选择一批适应国际、国内以及长株潭一体化趋势的高科技产业和株洲特点的技术密集型潜在新型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工业园、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材循环经济工业园、国际环保产业园和国际物流园等五大功能产业园,重点突破国际环保产业园,使整个园区形成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有色冶金产业、化工产业、建材产业、环保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六大产业。

2.要以创新发展和科技进步为根本手段。要实现工业区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发展,特别是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品牌建设创新和人才工作创新。要以高新技术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统领,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引资引智等手段,提升传统产业,壮大交通装备制造、化工、有色冶金和建材等大产业;通 8 过引进技术产业化等手段培育物流、环保装备制造等潜在新型产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把创新贯穿调整、转换和升级的全过程。调整、转换要把握增量选择,既要修补原有产业链,更要完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要体现存量(特别是块状经济)提质,依靠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努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工业园产业转换升级的工作重点。

1.加强环境整治,推进节能减排,为产业转换升级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围绕工业园循环经济建设和配合节约型社会建设,以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与产业生态化改造为两个抓手,协同规划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体系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采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先进技术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实现源头减污。从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有机链接,使各种物质、能量、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尽量减少三废排放,构建工业区环境安全支撑体系,实现对生态环境危害的最小化与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是与环保部建立对口联系共建单位,帮助工业区建立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体系以及环境管理体系。大力支持园区的工业“三废”治理项目,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给予重点指导和扶持,率先在园区建立环境检测、风险预警及应急指挥系统。

二是在工业区内实行排污权交易、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境税费改革、绿色信贷、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以及工商注册登记环保审批前置等的试点工作。

三是加强重金属污染土地的修复利用。遵循“治旧控新”的基本思路,“不欠新帐,多还旧帐”,逐步解决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镉污染历史沉积遗留问题。要严控重金属污染源,对新项目采取禁批、限批措施,控制重金属污染增量。实施土壤功能转换,针对重金属污染严重的耕地不宜耕作的特点,对6.74平方公里核心污染区土地改变其用地性质,全部成为工业建设用地。要启动生物修复工程。对重金属污染区边缘地带,组织并指导村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选择种植苗木等非食用经济作物,并继续积极寻求改良土壤新的途径和办法。

2.加强技术自主创新,改进工艺流程,实现传统产业的提质改造。有色冶金、化工产业是工业区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株冶、株化、智成化工等已在利用信息 9 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全市和工业区本身对传统产业的整体升级改造的步伐缓慢,一些企业生产出现了倒退和滑坡,除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外,产业结构调整不快、产品竞争力提高不大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是关键所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原则,抓好以下的几项工作:

一是要切实加大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资金不足是制约传统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一方面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自有资金积累不足,二是由于历史原因,企业的金融信用较差,难以吸引银行资金的投入。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帮助企业吸引外资、民间闲散资金等各方面资金,增大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政府应通过政策的倾斜,支持困难企业获得资金,加快这些传统产业的骨干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带动整个产业优化升级。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加快传统企业科技进步步伐。要全面实现“科教兴园”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科技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切实提高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产学研”相结合的力度,利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理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是要结合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压缩部分行业过剩和落后的生产力。建立和完善劣势企业的退出机制,加快淘汰一批工艺技术落后的生产设备,对一些污染大、销路滞、效益差的企业和产品,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关、停、并、转和产品的淘汰,优化传统产业行业间的资源配置,防止行业间没有竞争力的数量扩张,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提高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3.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布局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的现代化水平。针对工业园重工业比重过大,轻工、环保等其他产业比重极低,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仍是工业区的薄弱环节的现状,今后的发展规划要根据工业园的实际和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培育发展那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较广阔市场前景、较好经济效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提升产业的科技水平。

一是加快工业园的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工业园的优势。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进园办厂,填补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的空白点,大力发展轻工、环保、物流、建材等产业。同时要注意发挥各功能区的优势,通过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引进符合各功能区发展实际的高新技术项目。

二是积极支持鼓励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工业园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正逐步成为工业园科技进步的生产军。今后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扶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形成一批新的高新产业、培育一批新高新技术产品。三是加快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人才。目前工业园的高新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们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吸引外地高新技术人才的流入,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培养一批能够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我市高新技术的发展创造更好的人才环境。

4.鼓励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提高产业的集约化程度。目前,工业园产业组织结构仍存在“散、小、弱、差、重”等问题,这是造成产业规模不经济、效益不理想的症结所在,这一现状如不尽快改善,将从根本上窒息工业园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活力。实现工业园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的高集约化,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支柱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集中配套地实施政策支持,进一步做强做大现有的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如株冶、株化、旗滨集团、智成化工、中成化工、华银火电、天泰能源、霞湾建材等的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应成为抓大扶强的重点对象,做大做强“5115”工程重点企业,全面实施中小企业“151”成长工程。

二是要鼓励优势企业开展资产和业务重组。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兼并、联合及资产的合理配置,加快大公司和集团的发展壮大,使工业园产业发展逐步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的原则,依靠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以大企业为主导的局面,提高产业的集约化程度,打造产业集群,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下载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区域化评估评审调研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区域化评估评审调研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循环经济产业区案例借鉴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园区: 概况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是目前中国北方最大的循环经济园区,是中日循环型城市合作项目。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环保部和教育部先后批准为......

    乡镇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乡镇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乡镇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自然概况 镇位于郑州市南35公里,紧邻新郑市区,东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5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8公里,107国道、......

    循环经济产业园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产业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产业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实现我市“1331”工程的重要支撑,对促进老河口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进产业生态化转型,壮大支柱产业......

    乡镇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概况***镇位于郑州市南35公里,紧邻新郑市区,东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5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8公里 , 107国道、郑新公路、新密铁路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乡镇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概况***镇位于郑州市南35公里,紧邻新郑市区,东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5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8公里,107国道、郑新公路、新密铁路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

    2010年铜产业循环经济园区工作计划

    2010年铜产业循环经济园区全年总体工作思路将紧紧围绕建设‘世界铜都’的目标任务,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战,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为主线,切实创新经济环境,大力促......

    邯郸市循环经济的调研报告

    邯郸市循环经济稳步发展的调研报告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胡总书记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共十七大以来党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总结,特别是对我国进行了......

    广饶县发展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广饶县关于对循环经济立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按照《关于开展循环经济立法调研的通知》(鲁经信函字[2011]132号)以及市经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