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三结合汇报
教育三结合实施方案
教育创新是“三名工程”中的“生命工程”。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创新是灵魂,育人为根本”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创新德育工作,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使学校“时时成为创新之时,处处成为创新之地,人人成为创新之人”。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根据学校的环境、现状,以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为主题,以“小手拉大手”活动为平台,以 “新三好学生”和“优秀家长”的评选为措施,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教育创新工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立足实际,确立工作思路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对教育孩子缺乏科学的、更好的方法,而且言行粗野、生活习惯不良,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把办学和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对学生行为习惯规范的教育来影响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然后家庭、社区反过来促进学校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合力。一方面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要求家长按学校的要求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另一方面动员学生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孩子对家长提出要求。久而久之,使整个学校、家庭、社区都形成一种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风尚。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因此,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深入。为此,就要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2006年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为教师成长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学生成才创设一个全面发展的空间”的办学思想和“立足实际、找准定位、自我加压、超前发展”的工作思路;从育人角度出发,突出了“尚德守纪、主动学习、全面发展、实践创新”的育人目标;从管理角度出发,确立了“育人为本、科研为先、激励为主、效益为重”的管理目标,提出了“三结合”教育的目标,进行积极的探索,使学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主动探索,创新管理机制
为了使“三结合”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首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北董村书记、学校少先队、班主任及家长代表等。其次,将责任、任务层层分解,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楚,各负其责,分工合作。第三,围绕“三结合”的工作目标,学校制定并落实了《“小手拉大手”活动方案》、《新“三好生”标准及评选办法》、《家校联系制度》、《家长会制度》、《家访制度》、《“优秀家长”标准及评选办法》等一系列方案制度,形成了较完备的管理机制。
为了使广大教师对“三结合”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形成共识,学校领导小组多次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将各项方案制度进行了贯彻。教师们认为,“小手拉大手”活动以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积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坚持了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体现了时代特点。
三、落实方案,开展有效活动
制度要在工作中落实,目标要在活动中实现,效果要在活动中加强。为此,我校紧紧围绕“三结合”教育的主题,按照方案要求开展了如下活动:
1、发放调查问卷,引导家长自律
调查问卷的内容由学校根据学生的普遍状况,以及老师针对自己班级的现象、学生的表现共同提出,如:学生在家表现、家庭情况、孩子在家的学习环境、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情况等。问卷针对家庭教育及学生中存在的不同问题,设计了不同的内容。这样在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同时也是对家长的一种引导,如,父母“是否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孩子的早餐情况”、家长对孩子 “作业的辅导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目的是要重 视家庭教育,加强对家庭教育科学的引导,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式。此外,我们还诚恳要求家长对学校、老师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本学期共发放调查问卷4次,家长对学校这样的活动给予极大的支持,并希望学校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
2、利用评价卡,架起学校与家庭的桥梁
从2006年起开展了“学生一周情况评价卡”活动。“学生一周情况评价卡”也可以说是一份“家校联系卡”。此卡是由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三个环节组成。评价卡的填写由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完成。内容包括学生一周来的到校情况、上课情况、作业情况、值日情况、行为情况等。填卡程序:每周一发放评价卡,周五各班利用班队会或周会时间,学生作自我评价,再由老师评价,老师及时地把学生在校的表现、行为及对家长的希望反应到家长那里,然后由学生带回家,家长签字,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及对老师的要求反应给老师。
这一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动作用,更好地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目的地进行改正。同时家、校之间及时沟通了信息,交换了意见,互相配合,共同教育,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教育的整体性。
3、召开家长会,教师家长面对面沟通
我校每学期开学初和期末都要召开家长会,主要内容一是各科教师介绍本学科的特点,应有的学习方法;二是教师对家长们提出一些要求,如:给孩子创造安静独立的学习环境、督促孩子讲究个人卫生、关心孩子的早餐、关心孩子的作业、教育孩子爱护自己的书本、在孩子的面前自律自己的行为等;三是给家长做关于“怎样科学地教育孩子”的讲座;四是对一学期学生、班级的工作总结,组织家长座谈交流,探讨怎样做一位合格的家长,并进行优秀家长的评选。
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谈学生的个性与进步、优点和不足,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学校的点滴成长,明白孩子在哪些方面还需关注和引导,谈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使家长真切的了解学生,了解了学校的办学思路,找准了教育孩子的切入点。
4、适时进行家访,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一些表现,获得对学生情况整体而全面的认识。一段时期以来,家访这个传统演变成了“叫家长”。因此,学校开展了“家访”还是“叫家长”的讨论,通过讨论,教师们要充分认识家访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家访中。全校教师做到了要主动家访,使家长能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工作,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七必访:经常迟到者必访、因事因病请假超过两天者必访、行为明显反常者必访、学习进步不大者必访、学习有明显进步者必访、经常不写作业者必访、不明原因不到校者必访。
学校要求教师家访时“多报喜,巧报忧”,明确家访的计划和目的,每次家访后要及时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记录下来。
通过开展家访活动,不仅使家长们感到了学校教师的认真负责精神,而且激发了广大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从而实现了共同育人的目标。
5、树评价标尺,促学生全面发展
结合“小手拉大手”的活动,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在传承原三好学生评价方案的基础上,本学期我校开展了“新三好学生”的评选活动。倡导“在校做个好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勤俭自强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诚实守信道德规范的好公民”。从真正意义上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强有力的育人合力,优化了育人环境。
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注重引导孩子的纵向比较。具体内容是,好学生要做到:学习努力,成绩进步;爱护集体,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守规范;全面发展,特长突出;合作交流,团结友爱。好孩子要做到:生活自理,讲究卫生;孝顺长辈,承担家务;按时作息,生活规律;自觉学习,主动交流;勤俭节约,不挑吃穿。好公民要做到:遵纪守法,注意安全;爱护环境,不损公物;遵守公德,文明礼貌;参加实践,诚实守信;明辨是非,远离恶习等。
“新三好”的评选没有名额限制,实行合格达标制,使所有的学生在争创活动中机会均等,评选时以班级为单位,每月评定一次。评定时,首先是自我推荐,学生要对照“新三好”标准一一说明自己在哪些方面能达到好孩子、好公民、好学生的基本条件,其次由班主任认定,在认定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接受家长和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针对该生在校在家在社区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由全班同学根据互相监督情况表决,班主任老师确定。少先队对于评价全过程审核后,于每月初第一个星期一进行表彰。好孩子由家长根据孩子在家的表现给予认定,也采用综合性评价。好公民与社区结合主要是由他人监督在社会上的表现,比如不说脏话、能否维护社会环境、尊敬他人、帮助有困难的人、不损坏花草树木等。一学期内三项全部受到表彰后,便可以评为“三好学生”。自开展活动以来,我校共有200名同学被评为了“三好学生”
6、评选好家长,激励家长重视家庭教育
为了激励家长重视家庭教育,我校在每学期末都要进行好家长的评选,评选标准为:关心孩子成长、支持孩子的学习,在孩子面前自律言行、积极为孩子创造良好学习环境,能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支持学校的工作等。学校在“六一”期间对“好家长”进行了评选,共有39名家长获此殊荣。并在“六一”校园文化艺术节上为这些好家长颁发了证书和奖品。获奖家长表示这个活动的开展既是对孩子的莫大鼓舞,也是对家长的有力鞭策,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校的工作,搞好孩子们的教育。没有获奖的家长也被受表彰的气氛所感染,他们纷纷表示今后一定要密切配合学校工作,从严要求自己,从细关爱孩子,争取在今后的活动中被评为好家长,为自己也为孩子争口气。这次表彰活动推动了“小手拉大手”的开展,为“三结合”教育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促进学校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家长们纷纷表示今后要继续支持学校的工作,配合老师把孩子教育好。
四、注重实效,提高办学效益
我校“三结合”教育活动的开展注重实效,不走过场,各班通过这些活动切实解决了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让家长体会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规范的教育来影响了家庭教育、社区教育。
从2006年开展活动到目前为止,全校有1186人次获单项奖,有260名同学获“新三好”荣誉。55位家长被评为“优秀家长”。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脏话少了,日常行为规范了,同学们都能用“新三好”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家长们也认同“新三好”的评价体系,并且平时也用“新三好”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同时也影响了一些家长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和习惯,打麻将的少了,关心孩子学习的多了;说脏话的少了,讲文明语言的多了;不管不问的少了,与老师联系的多了;埋怨学校和老师的少了,理解和支持学校工作的多了。
对孩子的关注和培养不在是学校单方面的培养和教育,而是一个多层面的群体,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构建的一个高效、具有亲和力的教育平台。“三结合”教育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使其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为我校的创新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三结合教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学校无疑充当着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色,但这并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决不逊于学校教育,这些非系统性的社区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现就我校开展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以人为本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是从社会大教育中优化出来的一个更积极向上、更生动纯洁的育人园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我们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如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还可以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等,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另外,还可以采取与家长书面联系、对话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互通情况,共同制订教育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家庭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与配合下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联系和密切配合,发挥学校教育优势,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支持,校内外结合,控制学生所处环境,减少消现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德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表明,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体意识的人,那么,德育工作就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作为活动准则,把“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上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作为师德教育深入的突破口,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诀窍”。如我校除了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外,还创设了良好的德育环境,充分利用班级黑班报、学校德育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通过团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拓宽德育途径。如:学校开展“重信用、守承诺、铸文明”的诚信教育,依照《纲要》、《守则》、《规范》、《若干意见》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展学习《弟子规》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明礼仪素质。我校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我们的做法是“四个结合”即诚实与《行为规范》相结合、诚实与普法相结合、诚实与文明健康相结合、诚实与革除陋习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主题班会、演讲、作文、讲故事等形式,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为主题,开展“学党史、颂党恩、做合格中学生”系列活动,增强了师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思想。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我校把加强班级建设作为创新教育的一个要务来抓,做到“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班级目标上体现“抓常规、重建设、创实绩”。在管理上体现“抓基础、重过程、创特色”,在班级形象上体现抓典型、重全体、创一流”。促使学生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等良好品德,真正做到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里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少年。构建家校网络 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众多家长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缺乏良策,存在若干困惑与苦恼。我们在与家庭联系中,不难发现: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在培养子女成才的观念上存在失误,只重视检查子女各科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其思想道德的培养教育。有些家长平时过份娇宠孩子,一旦子女做错什么事,总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的艰辛、代价,一心为了养育孩子,孩子不应做出错事,因而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训斥孩子,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借口工作繁忙,平时极少与子女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而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寄托给学校。
因此,学校有责任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使家长们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意图,协调好教育的步调及要求,形成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的效果。如我校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建立家长、学校联系监督卡:通过监督卡与家长联系,了解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情况。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各项教育教育要求。二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促使家庭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在校园网上开辟“家长学校”栏目,向家长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识。
另一方面,家长应主动与孩子的学校、班主任加强联系。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教师的劳动;应该加强同学校尤其是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经常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加强信息反馈。此外,还应该主动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力争取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必须做好家访工作,也希望家长到学校访问,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学校对学生当前的教育意图和要求等。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其目标都是一致的,家庭教育只有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效果。所以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三、开辟德育实践基地 促进社会教育发展
社会教育的范围很广,它既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它可以改变学校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实际,办封闭型学校的现象。但是社会教育呈现出无力的状态。首先,人们对社会教育不够重视,对它的作用认识不清,认为孩子还小,不会与社会扯上关系,因为社会教育的作用有隐形性、长效性、不能立竿见影。其次,有些社会活动的意义没有体现时代特点,激发不起学生的认识。如多少年来3月5日总是上街擦一下栏杆,打扫一下街道。学生没能体会到这种社会活动的价值和意义,甚至也认为是为搞活动而搞活动,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第三,有些社会教育机构把不好关。不健康文艺作品的大量出现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毒害十分严重,其中黄色、淫秽和反动的书刊、音像制品对青少年危害最大,在学生身上,学校长时期的正面教育,有时被一次黄色录像而否定了。目前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在个别领域歪风邪气还在不同程度地盛行,以权谋私、官僚主义、拉关系、走后门以及利的目的和用工作之便损公肥私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冲淡了正确教育的作用,削弱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力量。第四,社会效应机构数量少,活动内容以及方式还不能适应青少年的需要。有的以营利为目的,更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关注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范围及交友诸方面的情况,尽量发挥社会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正面效应。
学校要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做人,在实践中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如我校与九龙街道共建学生社会活动基地,我校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慰问、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市民的好评,多家电视台、报社对我们的系列活动进行了报道。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从小要为社会、为国家承担一份责任,尽一份义务;使他们在体验中进步,在体验中成长,养成“说、学、做”合一,知行统一,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应把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整个社会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只有努力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第三篇: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小城子九年一贯制学校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紧密联系,形成立体化教育网络,在当今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教育好下一代,学校不能再关门办学,只有努力构建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事半功倍地实现教育目标。因此,优化与社区的联系,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了我校在进行德育实验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层次。家长自身的知识、品德、情趣、修养、仪态、举止、言谈等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导向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要使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学 校同步,就必然要改变某些家长的心理状态。当然,家长对子女和教师对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着本质的差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短期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是特殊的血缘关系,这种 关系是不能够改变的。所以要矫正家长对子女教育所产生的心理偏向,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最优化的途径是教师与家长经常地、作有目的且富有感情的联系。
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和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使教师掌握学生在校外的情况,以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 解,相互支持、互树威信,共同研究教育措施。同时,也可以增进和培养相互间的情感,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
为了更好地加强家校联系,开办家长学校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成立家长学校不仅是学校的需要,更是家长的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在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大的今天,家长共同来探索家庭教育规律,以实现教育子女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参加家长学校学习首先是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家长们普遍感到现在的孩子难教难管。由于这一代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受到的各种教育,与自己青少年时代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从前辈那里接受下来的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已难于奏效。古代先哲先贤们留下来的“家训”一类经验之谈往往在实践中碰壁。直觉使他们感到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为了孩子的明天和家庭的幸福,他们迫切要求了解和掌握这门学问,即提高自身科学教育儿童方面的素质。而家长学校无疑可以满足他们这种要求。其次是交流家教经验的需要。许多家长发现,同样聪明、一起成长的孩子,上学以后在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方面就出现了不小的差异。他们在羡慕别家学习“尖子”和升学成功者的同时,急切想要了解他们的教子经验,以便及早发现和改进自己家教的不当或不足。而家长学校则可以成为交流家教经验的理想场所。
第四篇:三结合教育心得体会
家庭、学校、社会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要从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抓起。抓好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必须学会做德育工作,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在担任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首先要尊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的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其次,老师要有爱心,从爱心出发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老师爱学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在爱的基础上要管教,不要把学生当作宠物,只求他听话,其余随他去。管要讲原则,严而有爱。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是“恨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才能更加爱戴老师。师生感情不断加深,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当然,德育工作有时也要用到处罚的方法。不少人认为德育工作中只要有处罚,师生关系就必然处理不好,其实不然,只要你公平公正,罚得有分寸;只要你尊重学生,不侮辱他们的人格,学生就能感受到你的爱。当然你还必须要讲道理,不管是处罚前,还是处罚后,你一定要把道理说清楚。学生嘴里不说,但他是会知道你的爱的,这样师生间就有了互相信任,误会减少,感情加深。由于师生关系好,班里的气氛也会随之好起來,学的愉快,教的也愉快。
二、量化管理抓落实
量化管理,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量化管理要求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最终目的。如: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为个“迟到”问题,班级就是经过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以至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又如:不乱扔纸屑果皮的问题,班级有检查,罚扫地等管理制度,来克服同学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促使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开学第一天,我就向学生宣布诸如此类简单合理而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并要切实执行,要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班主任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教室里的“春天”要建基于对原则的坚持,而非退让。如果发现所定的规章制度过于苛刻,当然可以修定甚至废除,但一切都要经过讨论和解释,且公开进行。要让学生知道你的意图,他们才肯合作,才会自觉守纪律。当然,德育工作除了学校、班级,还要家庭、社会三方面一起来实现量化管理,才可以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学习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思想环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教室环境中可布置几张班级集体照、几本班刊,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孩子们眼里,教室就是他们的家。良好的环境促使良好班风的养成,使学生在外部影响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下积极向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
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我班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互帮小组,各小组进行评比,使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从个人到小组、从小组到大组、再从大组到全班,进行竞争。好的同学之间开展竞争,中等同学之间开展竞争,较差的同学也不愿落后。使比、学、赶、帮在班级蔚然成风。实际上每个同学都愿意向上,都愿意成为一个好学生,有竞争就可以不断产生动力,就能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
班主任想要做好德育工作,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使之获得主动的发展。由此才能形成从自发到自觉的自律、自强、进取的班风,才能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挖掘潜能,全方位提高素质。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
心 得 体 会
姓
名:刘
杰 单
位:一重二中
第五篇:三结合教育总结
“三结合”教育工作结
我们知道,学生在健康成长的进程中,受着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的影响,其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这三个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有可能危害学生品质的健康发展。因此,我校在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积极地同村委会、家庭取得全方位的联系,充分做好与社区、家庭的教育合作工作,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学校教育,培养良好品质。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利用学校教育环境优势,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品质。
1、组织学生学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言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将教育范围逐步由校内向家庭向社会延伸,引导学生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从小做个好公民。
2、做好常规评比工作。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监督,形成由值日行政、值日教师、志愿者服务、学生会值日等组成的网络式的值日检查队伍,严格执行检查,及时总结、及时反馈教育。通过“流动红旗评比”活动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营造“学礼仪、讲文明、懂礼貌”的氛围,净化校园空气,实现美好人际关系,打造和谐校园环境。
3、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窗、例会、讲座、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消防、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健康知识,学习自护本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组织利用心理咨询室,多渠道、有针对
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地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4、开展评选“平安班级”活动,并让“平安班级”评选深入人心,了解平安校园创建的内容。让平安陪伴学生快快乐乐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6、重视团会、班会课的开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促进身心发展。
7、全面铺开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合作、互相欣赏、互相包容。同时,结合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例如“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磨练了顽强的意志,还让学生懂得珍惜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理想,报效祖国。
二、家校结合,促进品质发展。
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家校结合就显得更为重要。
1、成立家长委员会。为了得到广大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学校引导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监督、建议的作用。组织家长和学校共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并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的要求、内容和具体措施;建议家长协助学校开展好校外德育活动;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去年,家长委员会在全校家长中征集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家长十分满意。学校就是在这个真诚服务的过程中逐渐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家长对学
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现在,这个家长委员会不但起着监督与建议、沟通与协调的作用,他们还利用一些社区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校外活动。这都是我们乐见的。
2、组织开展“家长学校”。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教师,家长是否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对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学校”正是学校为家长提升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效果而特地开设的教育平台。举办讲座的都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家长学校”的开办,使家长能更有效的教育孩子。事实证明,家长们都能积极参与,珍惜学校提供的这个平台。
3、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对教师与家长之间密切的交流、对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和谐地相处、对家长能更多地了解和关注学校工作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家长会上,学校可以向家长提出德育方面的建议和要求,通报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请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还可以全方位地展示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如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小片段,学生的各科作业、作品等。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同时,通过家长之间的互相交流也让家长们学到了一些优秀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4、利用请进来走出去和家长进行多途径沟通。家长、学校可以坦诚相待,随时沟通。学校能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日常表现、学校重大活动、学校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家长也能及时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处理。
三、三位一体,落实品质教育。
学生平时不只是在学校里生活,他还在家庭、社区里生活,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家庭、社区的任何一方是不够的。要形成教育合力,一定要三位一体,紧密配合。只有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才能真正形成综合一致的整体性教育网络,营造学生健康的成长环境。
1、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能力。每学期末,学校都要和学生、家长签订关于稳定安全的责任书及致家长的一封信。除把本学期学生的品德、学习、体育等方面的情况向家长一一告知,还鼓励学生将良好的行为规范带到村,积极参加各项村里活动、公益活动,学做并参与家务劳动。学校还要求各班在新学期开学时对学生的假期生活进行总结,做好“开学第一课”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能力。我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各类活动,如巴扎宣传表演、学雷锋献爱心等。学生受教育的范围更大了。同时,也为社会进一步了解学校工作,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打下了良好基础。
3、联系村委、家长,合力推动教育。对于社区及时反馈的学生校外情况,学校及时教育并联系家长,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同时,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这学期我校与村委、家长配合,开展了“青少年远足”的环保教育主题活动,组织部分学生到北山坡感受大自然,美化环境,参观工业园。当学生躺在草坪上,学生发自内心的说:“这次活动,既锻炼了自己,还获得了不少知识,真是受益匪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