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约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时间:2019-05-14 01:5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制约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制约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篇:浅谈制约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浅谈制约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的内外因素及应对措施(水城县杨梅小学——王明发)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进的步伐,在新一轮课改中,《科学》这门课程诞生了。新课程改革近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大好时期。而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可以说,科学课大部分就是实验课,观察课、调查课、操作课、研究课。离开了实验,科学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实验水平就显得非常紧迫。基于此种考虑,《科学课标准》提出:“不能再让上不了语文、数学课的教师教科学,必须逐步建设一支专职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师队伍。”然而,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的现实不容乐观,即使有一支专职的实验教师队伍,也没有用武之地。

一、教育资源的严重紧缺,制约着我县农村小学的发展。

1、办学条件不达标,无法开展实验教学。

(1)教学楼陈旧且教室极不规范:乡镇中心校的教学楼大部分是20年前的产物,面积不到40平方米(35平方米左右),乡村点校更小(20多平方米),而且基本上是危房。

(2)专用教室欠缺大,无法开展实验教学:乡镇学校无实验室、电脑室、阅览室、实验准备室、体育室、音乐室、美术室等一系列的现代化专用教室。在乡镇小学中,能有一间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和一间标准的科学实验室的学校,少之又少。

(3)教学设施不齐全且浪费大:虽然从94年的世行贷款资金给各学校配置教学仪器起,到今天的已近20年。其间,通过各种渠道给乡镇学校配置的教学仪器不计其数,但仔细整理归类,对照科学教册一看,能用得上的不到20%。绝大多数成了淘汰产品,甚至废品。国家花了若大一笔资金,结果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科学教师就成了无米之炊。

(4)班额过大,教室拥挤。教师无法开展实验教学,学生无法进行操作实践。据调查乡镇中心小学班额都在60人以上。最多的达90人。这么多人挤在不到40平方米的教室里,就算有规范的实验室也无法进行操作实验,也容纳不下这么多学生,何况又没有规范且专用的实验室,如何进行操作实验?

2乡镇小学布局不合理,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分散和浪费。如有的乡在中心校附近3公里内,建了2—3所学校。中心校班级平均人数都在80人以上,而任课教师每班达二人。这些附属点上学校学生最多人数全校只有90多人,教师却是8-9人。学校学生人数最少的只有24人,教师达2人。这样的布局和配置:中心校2个人干了点校9个人的工作,你说公不公平?而点校一个人要完成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所开设的科目,你说累不累?哪还有时间去开展实验教学?再从教学资源的配置来看,一套完整的教学仪器,你分到一部分,我分到一部分,结果谁都用不成。

3、教师资源的严重欠缺。

(1)从人数上讲,乡镇教师按照(国办发2001)74号文件规定,小学1:26的师生比核算整体饱和。而具体到学校来看,乡中心校教师人数不足,而点校因学生少,班级多造成了教师资源的浪费又加重了教师的课业负担。这样,哪来的专职实验教师?

(2)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由于农村教师队伍来源渠道多,所以素质参差不齐。有民转公的,有捐资助学师范学校毕业时正赶上“两基”验收,政府特殊分配的,还有特岗的(非师范专业的多),甚至还有代课的。加上每年县城学校的招考,各种原因的人事变动,有能力的骨干教师考走了,能调动的调走了。剩下一班老弱病残的杂牌军坚守农村这块“阵地”。连语文、数学基础学科有的教师都难以胜任的。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的专业教师基本没有。更何况新课改中诞生的科学学科的实验教师从何而来?

4、农村小学管理原始、粗糙、层次低。许多不合理的现象让教师费解。学校管理制度不规范,人情化管理的成分大,科学化管理的成分少。“你好我好全都好,不扣工资是最好。评优晋级我说算,别人说的当参考。”这是农村小学管理的真实写照。据调查某小学30多名教师,在职称岗位晋级时,入围的18名教师无一人能晋级。而晋级的全是领导二至五个教师,学生在10人以上,100人以下点校的负责人。这怎能不让兢兢业业地工作的教师感到费解与心寒呢?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甚至不干的还会得到更好的待遇,这样现象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老教师“看破红尘”等待退休;年轻教师刚露头角遭打击;中年教师满怀愤怒悔当初(为什么要进入教师队伍)。这样绝大部分教师都产生了职业厌倦感。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农村小学大部分学校没有科学化、民主化的教师工作评价体系,即使有也是一纸空文,写在纸上,吹在天上。考核教师要么凭单一的学科成绩,要么凭映像,要么举手表决。就算凭学业成绩,也是语文、数学科的老师,至于音体美、科学这些科的教师就靠边了。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连语文、数学教师都在被动地,消极地工作,更何况在新课改中的亮点课程——科学、综合实践等会有谁重视呢?

5、传统教育对科学课程的影响,科学课成了副课。从领导到教师没有认识到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而是把科学课当成副科课,甚至是语文、数学的补充课。于是学校安排课程时,把上不好语文、数学的老师安排去上科学,而且,把科学课等同于实验课,或者就是语文、数学老师的补充课。实际上农村小学是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的。综上所述,办学条件本来就不达标,加上学校布局的不合理造成了部分教育资源的浪费,学校管理的原始与粗糙,教育观念的陈旧腐朽等因素,制约着我县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是家长择校,城市学校学生爆满的原因之一。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以解燃眉之急。

1、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每乡集中办好2-3所完小。(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出生人口的控制,适龄儿童逐年减少——据调查,乡镇中心小学学生每年减少100人以上,村点校去年与今年的入学学生都在10人以下。如此下去,三五年后还有多少学生。在加上农民进城务工,适龄儿童随父母外出。农村适龄儿童屈指可数。这样,小班化教育是唯一的选择。也是追求教育公平的教育模式。可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教育资源非常紧缺,小班化教育很难实现(至少5年之内不能实现)。因此,建议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

首先,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每乡办好2——3所大型的示范性与窗口性的地方特色学校),撤销一些布局不合理(学生可到中心校走读),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浪费了教师资源,且加重了教师课业负担的学校。

其次把这些学校的学生与老师及可用教学资源归并到较近的中心小学校。(2)整合教师资源,不但要使语文、数学教师专职化,而且要精选一支科学实验教师队伍。

第一,中心校附近学校的老师归并在一起后,可从中挑选不但能上好语文、数学,而且还具有广博的知识,又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且愿意为科学实验而工作的中青年教师来组建实验教师队伍。

第二,把精选出来的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参加各种形式培训,使他们逐步成为专职的,并且比较专业的科学实验教师。促进实验教师的专业发展。

当然,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学校认真执行,保障实验教师的合法权益,保证实验教师永不跳槽。促进实验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

二、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并整合今后10年国家补充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推进实验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紧缺,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自“普实” 工作启动以来,“怎样建设一支专职的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教师队伍”成为我们每个农村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大难题。我们正在因地区经济的落后,导致教育资源的紧缺,从而制约着我们教育的发展而苦苦探索,但又无计可施的时候,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划纲要第四章第九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使我们看到了农村教育发展的希望。

然而,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不能守株待兔、坐享其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

1、推进寄宿制学校的进程,保障留守儿童与边远山区孩子能顺利入学。随着适龄儿童的减少,在边远的村寨办学校,那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政府只有推进寄宿制学校的进程,把留守儿童、偏僻边远的山村里的适龄儿童集中到中心小学来,才是最好的选择。不要因为偏僻的山村还有少数的适龄儿童,再建点校。而浪费教育资源导无法组建实验教师队伍。

2、整合经费资源,科学合理地推进学校的标准化建设。(1)整合经费资源,统筹规划,每乡建一至二所标准化学校。(2)整合经费资源,每乡建一个现代化的教学实践基地。让实验教师有用武之地。实践基地不但要开设科学实验课,而且开设声乐、器乐、舞蹈;绘画、手工制作、家电维修、媒体信息、数字编程,机械加工、生活工艺、科技发明、国防军事、农技、劳技等课程。让学生选择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3)整合经费资源,配齐学校和实践基地的所有教育教学设施。使农村学生能接受现代化的教育。

3、整合教师配置资源,充实科学实验教师队伍。教育行政部门要给学校的实践基地不断充实专业人员,确保实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和素质的不断提高。

4、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传统的教学要求教师“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文化的不同、学生的差别、教师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具体实施时,效果也不尽相同。而教育是培养、塑造有生命活力的人。“育人” 是教育的起点,“成人”是教育的归宿。教育需要在尊重人的自然生命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去培育和点化人的精神生命,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意义。因此,课程改革提倡学校自编课程,这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不在“尊纲守本”,我们心中只要有“课标”,而课程只是作为达到教育目标的凭借。因此,我们可以细化课标到每一单元,每一节课。可以把科学课程纳入到校本研究课题中去,可以把科学课程大胆地与其它学科整合。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拉近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科学课可分为:实验课、观察课、调查科、研究课等。从而使实验教师走向科研兴教的之路。

5、打造高效活力课堂,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的稳步发展。

6、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让实验教师队伍充满生机活力。综上所述,整合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是农村科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课标,使农村孩子能走近实验、走进研究、最终走近科学的,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唯一选择。

第二篇:浅谈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浅谈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全党、全社会调度重视人才开发利用的今天,我省欠发达地区如何把握机遇,推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要在于:一是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迫切需要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进行创新;二是改变农村人才素质低和人才缺乏,迫切需要加快人才开发步伐;三是破除农村旧的人才观念,迫切需要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益。欠发达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固然有多种因素,但人力资源开发较差,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经济落后了,必然要影响到人力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源开发较差,必然要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大力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同时,搞好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

二、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表明:世界银行所确定的十项现代化标准,泄辛钌形创锏剑绕湓诟叩冉逃⒄购途梅⒄顾缴系牟罹嘧畲螅锵执曜嫉?/span>10.7%和26.3%;其次在“非农就业人口比重”和“城市化水平”两项标准上,也只达60%左右。很容易看到,千万差距的因素很多,但关键的因素在于中国广大农村发展缓慢,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经济依然落后。其中最重要问题就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科学文化素质差。以缙云县为例:目前,全县人口43.53万,其中农民人口39.66万,农村劳动力22.73万,外出务工人员5.5万,农民人均收入2362元(2003年农经统计年报),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培训或教育的只占10%,接受过中等技术教育的公占4.5%,在农村同龄人中公有5%左右的人能够进入中等学院学习,大量的青壮年农民没有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回到农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组织,处于低层次、自发性阶段。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远远不够,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其开发仍处于低层次、原始性、自发性阶段;对人力资源的认识尚存在误区,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与物质酱的关系;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动还存在着体制上的障碍,流动尚未达到“自由”状态;农村人力资源数量丰富而质量低下,限制了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发展。

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深入基层的太少,网络不健全,技术到第一线的更少。从缙云县情况来看,农村科教体系是“网散、人散、线短”。真正的科教网络没有建立起来,根本没有主渠道。虽然开发了农业科技成果,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不多。主要问题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没有到生产第一线,长期坚持从事农村成人再教育、技术更新培训的人很少,乡镇农技站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大部分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几乎不过问学习。

第三篇:农村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增收,关键是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为此,市政协组织部分农林界委员,于2003年8月15日至9月25日,深入泽州、高平、阳城、陵川、沁水16个乡镇、48个村、160户农户,围绕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增收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和生活现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向前发展,总的形势很好。但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发展不平衡、政策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市农村仍有部分地区经济欠发达、部分群众收入水平较低。2002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2707元,据统计不达2000元的乡镇有13个、村483个、人口22.51万,其中还有不达温饱线的农民8.5万。据我们入户问卷调查:我市农村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普遍维持在800—1500元这个水平。在这部分地区,农民耕作粗放,生活困难,住房简陋,家具破旧,很少看到有电视机、洗衣机等现代摆设,除吃饭尚能自立外,其它和改革前没有多大变化。特别是到山区目睹一些困难家庭窘况,令我们心酸,让百姓心寒。

(一)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低且长期徘徊不前

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之所以低且长期徘徊不前:一是纯农业收入比重过大,仍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我市农村欠发达地区基本上是地下无矿产资源,地上无企业。家庭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辅之运输、农产品销售等小型家庭经营。农民收入构成分为三大块,种植业占40.2%,养殖业占16.5%,第三产业或劳务输出占43.3%。有的地方种植业收入比重更大,远远高于全市8%的平均水平。如阳城县河北镇杨柏村2002年人均收入为151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就占67.7%。有的农户则纯粹依靠种植业,一遇自然灾害,收入就大幅下降。截止2002年底我市仍有20002口人生活在人均收入300—500元水平线上,11697口人生活在人均收入300元以下水平。二是农民现金收入低,无力扩大再生产。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粮食生产基本上是维持全家人生活用,有的家庭除了卖粮外,几乎没有什么现金收入。即便是出去务工或做小本生意挣点钱,除了平时的开支外,到年底也所剩无几。如高平市寺庄镇西曲村王富贵,种有6亩地,农闲时在外卖菜。2002年粮食产量为4800斤,以实物折价收入为2400元,除去投入和上交各项税费外,实际纯收入以实物折价为1400元,仅够全家4口人生活用。一年卖菜挣2000元,除去女儿上学、全家看病、礼尚往来、油盐酱醋生活开支后,到年底还要借钱过年,大人甚至过年连一件新衣服都不敢添。像王富贵这样的家庭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三是传统的煤铁产业萎缩,部分乡村出现返贫现象。随着我市煤炭、铁矿资源的日渐枯竭,依靠挖煤、挖矿及其相关的运输、服务等致富的乡村一时还找不到新的替代产业,农民收入急剧下滑。陵川县夺火乡佛水村,过去是全县有名的户均收入超万元的小康村,矿产资源枯竭后,今年农民人均收入预计在1500元左右。类似现象在泽州、高平农村相当普遍。

(二)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差距在逐年拉大

1、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2002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109元,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为800—1500元,城乡差别为4.11至7.61。但实际上,农民收入中实物性收入占了40%,如果考虑到农民收入中生产投入占较大比重,城乡差距则达到101,有的家庭甚至达到201。

2、与富裕地区农民收入差距拉大。县与县之间农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2000年,城区农民人均收入为3411元,陵川为2075元,相差1336元;2001年相差1510元,2002年相差1530元。同一个县中,乡镇与乡镇之间农民人均收入也有较大差别,泽州县的巴公镇和南部的山河镇,沁水县的加丰镇和十里乡等相差在一倍甚至几倍。

3、同一乡镇、同一村农民收入不平衡趋势加剧。这种不平衡表现为“五多五少”,即有资源地方的农民收入多,反之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的村农民收入高,反之少;头脑灵活,应变市场能力比较强的能人收入高,而思想守旧,跳不出小农经济,习惯于按传统生产的人,收入低;文化素质较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收入高,无技术的农民收入低;家庭劳力结构多元化的收入高,而纯从事农业,尤其是以种粮为主的家庭收入低。如陵川县西河底镇焦会村由于铁矿多,农民人均收入达2019元,而西河底镇现岭村无矿产资源,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420元;六泉乡沙场村种植药材面积大,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98元,而六泉乡廖池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小,农民人均收入为1392元;阳城县凤城镇尹庄村从事汽车运输的专业户人均收入达8000元,而纯从事农业的农民人均收入只有750元。

(三)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遍呈现农民看病难、子女上学难、弱势群体保障难

1、家庭收入拮据,农民看不起病。欠发达地区农村在传染病尚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一些诸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正在上升。由于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计,农民得了病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结果是小病拖大,大病不医。对于癌症、重症传染病等,农民则干脆不治。一些家庭的主人得了重病,躺在床上只能硬挺,儿女们及家人围在床前眼巴巴地看着而一筹莫展,此情此景实在让人伤心。对于一些稍有积蓄的家庭,农民得了病面对医院昂贵的收费,也是望而止步。泽州县山河镇后街村农民张买玉身患脑血栓,住院半个月花了3千多,病不好就回了家,他说:“医院费用

这样的先进典型,而忽视了仍有一批农民生活在温饱线上,在感情上与欠发达地区农民产生了距离。在基层调查时,一些干部群众说:“我市216万人口中有80%以上是农民,现在是重视了百分之二十,而忽视了百分之八十,重视了富裕地区,而忽视了我们欠发达地区”。这种说法不一定准确,但反映了一些地方的倾向。二是在工作决策上,存在一边重、一边轻的问题。有些县、乡对煤、铁等资源型经济的发展,在决策和指导思想上比较重视,而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很少去思考它、研究它。三是工作力度不大。对“三农”问题市里有规划,县里有计划,但有些仍停留在口头农业、文件农业上。到一些地方调查,可以普遍感到,现在无论是在叫喊“三农”的调子上,还是在抓“三农”的力度上,都比过去疲软了,说的和做的有很大差距。

(二)农民自身素质低,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弱

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匮乏,信息不灵,农民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首先是观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欠发达地区农民观念上不解放,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特别严重。表现为一是小农意识浓厚,农民有一种想法就是种地够吃就行。在种植品种上,粮食、蔬菜、油料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只要是家庭消费的都是需要种植的;二是思想保守,在引进新品种和推广先进技术上不敢试不敢创;三是怕冒风险,缺乏闯市场的勇气,坐在家里谋求生活安稳,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在调查中当我们问到:“给你小额贷款搞规模养殖”时,有的农民还摇头说:“怕赔了钱,给子女们留下债务”。其次是农民的文化技能水平低,对科技实用型技术知之甚少。大部分人是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即便有高中毕业的,也是“文革”中普及高中、勤工俭学时的毕业生。现在知识更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部分人无异等同于文盲。第三是农民身体、心理素质差。一些农民听天由命、守穷思想特别严重。有的年轻人心里懒惰,怕吃苦,宁愿在家坐着守穷,也不愿出去打工。

(三)生存条件相对恶劣,抵御自然风险能力比较差

欠发达地区农村大多处于边远山区,山大沟深,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一是交通不便。山路崎岖,绵延十几里汽车根本无法行驶,只能勉强通农用三轮车;二是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在一些山区根本没有水利设施,即便有也普遍老化失修,部分地区还存在水源不足、调蓄能力差等问题,老百姓吃的仍是下雨的积水;三是用电困难。一些山区至今仍不通电;四是通信落后。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话,几乎与世隔绝。去年,阳城县董封乡一个名叫马继春的副书记到李圪塔村开会,下午5点突然发病,由于无通讯工具,打电话还要跑25里到横河镇的索泉岭村,等打通电话,不等拉病人进城,马继春同志就牺牲在半路上;五是耕地属丘陵地和山地,土地瘠薄,地块狭窄,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民投入大产出小的问题十分明显。受十年九旱和风雹冻霜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生产很难旱涝保收。比如,今年上半年风调雨顺,夏收增产15%,下半年则由于雨水过多,秋收受到不同程度的减产。泽州、高平山区农村去年一亩地能产200—250斤大豆,今年只能产140斤—180斤。

(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在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效果不明显。一是传统的种植结构,仍没有跳出吃饭农业的圈子。从种植结构看,粮食占58%,经济类作物占22%,油料和其它占20%,粮食仍然是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生产经营过于分散,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以户为单位,在经营行为上有很大的盲目性,即便是调产也是小打小闹,形不成规模。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服务、示范、引导滞后。农民不论是种地还是搞养殖只注重量的增加,不注重质的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在基层网破线断,一些优新品种引进不够,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仍处于总量不足、发展不够的状态。在调查时我们发现一些优质水果每斤1—2元供不应求,而高平杜寨、赵庄、釜山一带的黄梨每斤0.1—0.15元都没人要。晋城油脂化工厂在沁水年需优质大豆3万吨,没有人去考虑大豆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企业只好舍近求远从外地收购。四是没有龙头企业,即使有带动能力也不强。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数不少,但真正能形成规模、占领市场、带动基地的不多,大多数产值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超亿元的没有一家。高平厦普赛尔饮料公司是我市最大的黄梨加工企业,但其转化黄梨数量不足高平梨产量的三分之一。陵川同仁堂党参有限公司是我市最大的药材龙头企业,其销售药材还不足陵川药材的四分之一。

(五)小城镇建设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

我市1987年就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小城镇发展战略,并形成了独特的城镇发展格局,曾为我市整体脱贫达小康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时至今日,小城镇建设已明显感到滞后。一是人口规模小,容纳劳动力能力有限,对欠发达地区辐射带动功能不够。我市最大的中心城市,城区总人口为26.45万人,非农人口18.03万人,一般城镇规模在2—5万左右,35个建制镇中有1/3的小城镇非农业人口不足千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不足,第三产业发展空间狭小,有限的就业机会对欠发达乡镇剩余劳动力缺乏吸引力。二是城镇工业化水平偏低,乡镇企业发展相对疲软,农民就业无门路。我市小城镇工业布局分散,且产业结构单一。随着“五小”企业的关闭取缔,加之乡镇企业机制弱化,发展缓慢,与之相关的农村运输、采掘、餐饮、商贸等产业发展也受到了影响,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更加狭窄。2002年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不仅没有增加,大量农民反而重新退回到有限的土地上。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处于盲目、无序状态。一些煤铁、建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外来打工人员达十几万,而本地农民很少。即便有些年轻人自找门路能够在一些建筑工地上干点活,一年收入也就是2000—3000元钱,部分民工还因发不了工资无奈返乡。据不完全统计,欠发达地区农村八成以上的富余劳动力没活干,在一些地方,其一年的生产生活状况是:三个月种地,三个月休闲,三个月赌钱,三个月过年。

(六)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投入少,农民待遇不公平

农业收入是欠发达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相对工业和第三产业而言是弱势产业,理应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但实际上相反。一是财政上对农业的投入总量偏少。这些年来,财政用于农业资金的投入虽然每年都以一定幅度增长,但是除去事业经费增长较快外,直接用于支持农业发展的生产性资金,增幅并不大。2000—2002年我市一般预算平均增幅为19.6%,而农业支出的平均增幅为17.1%,其中事业费增幅32%,生产性支出增幅只有8.5%。二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得到的投入相当可怜。2002年,市级财政安排生产性支农资金1440万元,其中产业化资金507万元,共安排各类项目35个,大部分被富裕地区的农村拿走。用于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扶贫资金400万元,其中人畜引水解困工程就拿走347万元,真正用于农业生产的扶贫资金只有53万元。三是农民待遇不公平。2002年,全市农民上交农业税约2830万元,村提留、乡统筹费用为32155万元,与生产性支农资金1440万元形成巨大反差。事实上农民在教育、住房、医疗、卫生、就业、道路建设等方面还要作出巨大牺牲,农民根本享受不到公平的公民待遇。比如义务教育在城市由政府承担,在农村则由农民负担;住房在城市可以享受标准价、成本价等福利待遇,在农村则完全由农民双手来建;医疗在城市职工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在农村却是农民看不起病;甚至水、电、气、暖在城市可以享受补助,在农村农民却是用不起水、烧不起煤,煤乡农民没煤烧。四是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由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存贷不成比例,实际上农民申请生产性小额贷款非常艰难,有限的资金也是扶富不扶贫,没有关系、没有门路的农民只能是望洋兴叹。农民要想脱贫致富奔小康,没有资金一切都无从谈起。

(七)“三乱”行为并未得到遏制,欠发达地区农民负担相对较重

中央明确规定:农民负担不能超过上年农民人均收入的5%,实际上,在执行这一指标过程中弹性很大。一是富裕地区负担轻,欠发达地区负担重。富裕地区集体经济实力相对较强,涉及到三提五统等都由集体垫资,而欠发达地区集体力量比较薄弱,只能由农民个人负担。如阳城县东城办人均负担16元,润城35元,北留41元,凤城43元;而欠发达乡镇次营132元,驾岭130元,董封116元,演礼116元,寺头113元,芹池101元。二是农民人均收入有“水份”,增加了农民的空额负担。泽州县南岭乡闫庄村支书常积堆说:“乡里让报人均收入2470元,村里没企业,田也不多,出去打工的又少,村里农民人均收入顶多1500元,仅此一项空额负担近50元”。三是重复征税。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展起的果树等经济林,土地使用税要交,农林特产税也要交。沁水县龙港镇湾则村有2片果园早已退化得不结果了,村里每年还要交2000元特产税。四是名目繁多的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修路费、建桥费、学校维修费,还有许多部门、单位自行出台的收费项目,都想从农民身上“榨出点油”来。五是隐性负担凸现。在欠发达地区农村调查时反响强烈的是,近几年的隐性负担显现,农民承受不了。过去由农民出义务修的路现在变成了等级路,一出门就要交钱交费;有的村为解决“村村通”工程资金缺口,采取村干部和部分村民个人小额贷款的办法来解决燃眉之急,造成新的隐形负债;过去烧一吨煤不到10元,现在一吨煤100元买不到;过去孩子在本村念书,现在10多岁孩子到外地念书需有专人照顾等等都间接地加重了农民负担。

三、增加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是建设宽裕型小康市的需要,也是坚持农村稳定、事关全市大局的一项政治任务。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投入力度,实现全市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把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工作摆在第一位来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统一思想认识是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市农业相对而言还处于劣势地位,在全市整体达小康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些地区经济欠发达、部分群众生活相对贫困这一现实问题。为此,希望各级领导带着感情,深入到欠发达地区农村,到农户中去走一走,看一看,静下心来和农民坐一坐,查一查到底制约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症结在哪里。找准问题,吃透原因,制定方案,真抓实干,把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来抓。要建立责任追究制,继续实施对口帮扶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解决欠发达地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要因地制宜,帮群众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力争用3—5年的时间,彻底扭转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要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真正把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变成广大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变成各行各业的一致行动。

(二)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目标是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关键是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我市应趁煤铁形势大好、财力充足之机,要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真正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在政策和资金上向农村倾斜。一是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和信贷投放结构,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强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力实施“村村通”、饮水解困、退耕还林、以改土兴水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不断优化欠发达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这是改变其贫困面貌的根本性措施。三是加快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加快欠

发达地区农村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欠发达地区要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必须走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1、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我市欠发达地区农业结构,仍然是传统的多而杂、小而全,既没有特色优势,又没有规模效益,市场竞争力差,商品率低,农民很难从中得到丰厚的收入。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围绕特色进行结构调整。我市的小杂粮、中药材、蚕桑大麻、蔬菜果品、畜牧养殖等,都是欠发达地区的种植优势,要分区域进行规划,按基地进行建设。同时要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通过示范效应,真正在我市欠发达地区农村形成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农产品品质优、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业基地。最终吸收和带动千家万户走向市场,把农民引向富裕之路。

2、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的增值效益。在推进欠发达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农产品要搞加工增值,必须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没有龙头企业就谈不上农业产业化。有些同志提出,市里建龙头、县区搞基地或者富裕地区建龙头,贫困地区抓基地等,这种思路很值得借鉴。在抓好现有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的同时,要面对市场做强做大一批有带动效益的龙头企业,真正把我市的小杂粮、桑麻、中药材、果蔬、畜产品等项目的生产带动起来。

3、要努力提高欠发达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程度。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一是大力发展和兴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市场——龙头——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二是鼓励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以及农民经纪人队伍,将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共创市场,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产品打出去。三是努力通过市场营销树立一批具有晋城特色的知名品牌的农产品,通过品牌效应拉动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有组织地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走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路子,做好增加非农收入和减少农业人口这两篇大文章。一是要继续搞好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通过转换机制,调整结构,使乡镇企业从“五小”的死胡同走出来,重新焕发新的生机。我市乡镇企业必须有一条重要的发展思路,就是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一方面为农民开辟更广泛的就业门路,另一方面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效益。在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同时,要大力支持和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经济进入农业领域,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这也是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二是要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移民并庄步伐,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转移,特别是对那些生存条件差、人口稀少的偏远村庄,可通过移民开发解决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三是加强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务输出。首先,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加大对劳务开发的领导力度,要从组织领导上、政策保障上、运行机制上和工作监督上保证劳务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力争使我市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本地务工人员达到一半以上;其次,要建立健全劳务市场体系,多渠道、多形式搜集用工信息,克服盲目输出、无序输出;第三,要从强化培训入手,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增加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力;第四,要强化输出管理服务,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五)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消除群众看病、子女上学、弱势群体生活之忧

1、尽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要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否建立并有效运转,关键在于有无充盈的基金。市县两级政府要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的补助尽快足额列入财政预算。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根据情况对农民医保进行适当补贴,对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贫困家庭和“五保户”,政府应设立贫困医疗救助资金予以补助。要动员社会力量,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捐助赞助工作,力争使这一制度一经建立便长效健康运转。

2、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欠发达地区农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的投入。一是明确各级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改变由农民负担办学为地方政府办学;二是取缔农村中小学不合理收费项目,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即对学杂费、书本费由中央有关部门规定一个最高收费限额,除此之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其它费用;三是建立和健全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助学制度,逐步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四是设立政府专项教育救助资金,对那些确因家庭困难而上不起高中、大学的学生进行补助;五是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捐资助学。

3、全面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真正使农村弱势群体衣食无忧。针对我市去年农村低保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建议:一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了解这一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二是要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排查力度,力争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做到应保尽保;三是要保证市级财政低保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县级配套资金的落实,确保低保对象足额领取保障金;四是加强监督,严格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确保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公平、公正。

(六)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素质,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性工程

提高农民素质的目的就是要使农民能够适应市

场经济要求,有效地组织生产增加投入。一是转变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思想观念,破除僵化保守、小农经济、小富即安、怕冒风险等思想,树立市场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的意识。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农民是永远富不起来的。二是要通过各种形式,采取各种措施,对农民进行现代文化、现代科技的再教育工程,特别是进行文化知识、科技知识、营销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文化和科技水平,这是一项战略性工程。三是要有计划地培养农村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和经营大户。通过这些大户,来影响和带动千家万户,这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先导力量。

(七)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欠发达地区农民负担

农村税费改革今年在全市已全面推开,要保证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在欠发达地区农村落到实处。一是要执行全省统一的农业税和附加政策,彻底取消乡统筹、屠宰税、农业特产税,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一事一议”筹资额每人每年最高不得超过15元。村内公益事业发展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决不能把“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变成农民负担的固定项目。二是合理确定农业税计税面积和常年产量。村和户计税产量的确定,要采取民主评议,张榜公布,让大多数群众认可的办法。计税产量确定后,要保持长期稳定不变。对承包土地较多、改革后负担有所增加的农户,要通过减免、调整常年产量等办法,把负担减下来,确保“村村减负、户户受益”。三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民负担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就学、计划生育指标审批、农村结婚登记、农民建房、农民外出务工等方面乱收费的专项治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四是通过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和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等途径,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逐步地、有条件地把农村干部的补贴性工资列入地方财政开支,以调动农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

(八)加强基层班子建设,切实改进领导作风,为农民增收提供组织保证

村级干部是农村工作的生力军,要改变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落后面貌,必须认真解决当前基层班子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精神状态不佳的问题。部分欠发达地区村干部过分强调地方偏僻等客观原因,工作积极性不高,精神状态疲软。靠这种干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是没希望的;二是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有的村干部工作浮夸,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对矛盾和问题很少考虑和研究。靠这种干部,农民增收只能挂在空处;三是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有的村干部年龄老化、素质偏低,起不到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个别村“主干”私心太重,不能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五是基层班子瘫痪的问题。个别村干部只顾个人发展,组织徒有虚名,不能带领群众走致富的道路。为此,要加强基层班子建设,规范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正确处理好党支部和村委会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农民致富提供组织保证;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返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等纳入视野,重点进行培养,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的活力;要强化教育培训,用科技知识、市场知识、法律知识等武装村干部的头脑,提高其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本领;要推动民主管理进程,严格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四篇:浅谈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全党、全社会调度重视人才开发利用的今天,我省欠发达地区如何把握机遇,推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要在于:一是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迫切需要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进行创新;二是改变农村人才素质低和人才缺乏,迫切需要加快人才开发步伐;三是破除农村旧的人才观念,迫切需要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益。欠发达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固然有多种因素,但人力资源开发较差,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经济落后了,必然要影响到人力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源开发较差,必然要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大力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同时,搞好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

二、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表明:世界银行所确定的十项现代化标准,泄辛钌形创锏剑绕湓诟叩冉逃⒄购途梅⒄顾缴系牟罹嘧畲螅锵执曜嫉?/SpAN>10.7%和26.3%;其次在“非农就业人口比重”和“城市化水平”两项标准上,也只达60%左右。很容易看到,千万差距的因素很多,但关键的因素在于中国广大农村发展缓慢,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经济依然落后。其中最重要问题就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科学文化素质差。以缙云县为例:目前,全县人口43.53万,其中农民人口39.66万,农村劳动力22.73万,外出务工人员5.5万,农民人均收入2362元(2003年农经统计年报),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培训或教育的只占10%,接受过中等技术教育的公占4.5%,在农村同龄人中公有5%左右的人能够进入中等学院学习,大量的青壮年农民没有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回到农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组织,处于低层次、自发性阶段。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远远不够,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其开发仍处于低层次、原始性、自发性阶段;对人力资源的认识尚存在误区,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与物质酱的关系;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动还存在着体制上的障碍,流动尚未达到“自由”状态;农村人力资源数量丰富而质量低下,限制了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发展。

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深入基层的太少,网络不健全,技术到第一线的更少。从缙云县情况来看,农村科教体系是“网散、人散、线短”。真正的科教网络没有建立起来,根本没有主渠道。虽然开发了农业科技成果,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不多。主要问题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没有到生产第一线,长期坚持从事农村成人再教育、技术更新培训的人很少,乡镇农技站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大部分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几乎不过问学习。

4、经营管理素质较差。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影响,再加上文化程度低等方面的原因,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较差,市场意识比较淡薄,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弱,适应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差。大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有关农业经营管理的教育与培训,不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因而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三、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理论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人力资源的构成及其形成规律,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各项能力。只有系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才能挖掘广大农民巨大的人才资源潜力,从而为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1、各级政府要提高对新世纪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意义的认识,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加快开发人力资源的路子,始终把开发农村劳动力作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一要做好科学规划。在调查研究,摸清底子的基础上,对本地区劳动力进行合理规划,分制定目标计划。二要加强组织服务,提供保障。采取得力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政策,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网络,负责协调落实,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得到强有力的政策和行政支持。

2、加速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保障水平。由于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制度性障碍,广大农民尚无法获得与城里人一样的社会保障。2003年底,缙云县农民参保人数4.2万,覆盖率仅为10%,人均保费不足200元;定期领取养老金人数仅97人,月人均养老金0.9元。农民仍然是依赖于土地保障和传统的子女养老,真正的社会养老制度尚未形成,这对于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种巨大的障碍。对农村实行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具体做法:一是建立敬老院,实行集中供养;二是实行国家、个人负担的社会保险;是实行农村医疗保险。在条件许可下,再逐步实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其它社会保险,使农村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3、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及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各种形式的专业技术、技能、知识、文化培训班。按照“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农业”的方针办好农村职业教育,是有效地开展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

4、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全面提高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根据缙云县经济发展的特点,重点培养一批农业急需的专门人才。如高山绿色食物生产,缙云麻鸭制作工艺,竹制品技术等都需要一批懂技术、能劳动的专门人才。要不拘一格选人才,积极探索职称改革,坚持

重能力、重实绩、不唯学历、不唯资历,突破身份限制,为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田秀才”、“土专家”评定职称,真正做好“开发一批乡土人才、培育一批主导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文章。

5、打破传统城乡经济结构,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扩大开放力度,通过推行人事代理制度,鼓励人才柔性流动,建立农村人才居住证制度,畅通输出和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努力开拓劳务输出的路子,同时从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氛围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入手,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

第五篇:浅谈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浅谈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全党、全社会调度重视人才开发利用的今天,我省欠发达地区如何把握机遇,推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要在于:一是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迫切需要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进行创新;二是改变农村人才素质低和人才缺乏,迫切需要加快人才开发步伐;三是破除农村旧的人才观念,迫切需要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益。欠发达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固然有多种因素,但人力资源开发较差,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经济落后了,必然要影响到人力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源开发较差,必然要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大力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同时,搞好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

二、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据有关资料表明:世界银行所确定的十项现代化标准,泄辛钌形创锏剑绕湓诟叩冉逃⒄购途梅⒄顾缴系牟罹嘧畲螅锵执曜嫉?/SpAN>10.7%和26.3%;其次在“非农就业人口比重”和“城市化水平”两项标准上,也只达60%左右。很容易看到,千万差距的因素很多,但关键的因素在于中国广大农村发展缓慢,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经济依然落后。其中最重要问题就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科学文化素质差。以缙云县为例:目前,全县人口43.53万,其中农民人口39.66万,农村劳动力22.73万,外出务工人员5.5万,农民人均收入2362元(2003年农经统计年报),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培训或教育的只占10%,接受过中等技术教育的公占4.5%,在农村同龄人中公有5%左右的人能够进入中等学院学习,大量的青壮年农民没有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回到农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组织,处于低层次、自发性阶段。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远远不够,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其开发仍处于低层次、原始性、自发性阶段;对人力资源的认识尚存在误区,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与物质酱的关系;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动还存在着体制上的障碍,流动尚未达到“自由”状态;农村人力资源数量丰富而质量低下,限制了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发展。

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深入基层的太少,网络不健全,技术到第一线的更少。从缙云县情况来看,农村科教体系是“网散、人散、线短”。真正的科教网络没有建立起来,根本没有主渠道。虽然开发了农业科技成果,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不多。主要问题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没有到生产第一线,长期坚持从事农村成人再教育、技术更新培训的人很少,乡镇农技站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大部分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几乎不过问学习。

4、经营管理素质较差。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影响,再加上文化程度低等方面的原因,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较差,市场意识比较淡薄,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弱,适应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差。大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有关农业经营管理的教育与培训,不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因而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三、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理论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人力资源的构成及其形成规律,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各项能力。只有系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才能挖掘广大农民巨大的人才资源潜力,从而为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1、各级政府要提高对新世纪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意义的认识,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加快开发人力资源的路子,始终把开发农村劳动力作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一要做好科学规划。在调查研究,摸清底子的基础上,对本地区劳动力进行合理规划,分制定目标计划。二要加强组织服务,提供保障。采取得力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政策,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网络,负责协调落实,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得到强有力的政策和行政支持。

2、加速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保障水平。由于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制度性障碍,广大农民尚无法获得与城里人一样的社会保障。2003年底,缙云县农民参保人数4.2万,覆盖率仅为10%,人均保费不足200元;定期领取养老金人数仅97人,月人均养老金0.9元。农民仍然是依赖于土地保障和传统的子女养老,真正的社会养老制度尚未形成,这对于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种巨大的障碍。对农村实行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具体做法:一是建立敬老院,实行集中供养;二是实行国家、个人负担的社会保险;是实行农村医疗保险。在条件许可下,再逐步实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其它社会保险,使农村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3、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及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各种形式的专业技术、技能、知识、文化培训班。按照“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农业”的方针办好农村职业教育,是有效地开展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

4、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全面提高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根据缙云县经济发展的特点,重点培养一批农业急需的专门人才。如高山绿色食物生产,缙云麻鸭制作工艺,竹制品技术等都需要一批懂技术、能劳动的专门人才。要不拘一格选人才,积极探索职称改革,坚持重能力、重实绩、不唯学历、不唯资历,突破身份限制,为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田秀才”、“土专家”评定职称,真正做

好“开发一批乡土人才、培育一批主导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文章。

5、打破传统城乡经济结构,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扩大开放力度,通过推行人事代理制度,鼓励人才柔性流动,建立农村人才居住证制度,畅通输出和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努力开拓劳务输出的路子,同时从管理体制、政策法规、舆论氛围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入手,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

浅谈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浅谈制约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制约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增收,关键是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为此,市政协组织部分农林界委员,于2003年8月15日至9月25日,深入泽州、高平......

    浅谈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精选5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全党、全社会调度重视人才开发利用的今天,我省欠发达地区如何把握机遇......

    欠发达地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欠发达地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一) 创新人才、人才支撑体系等概念界定 所谓创造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

    浅谈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共五则范文)

    浅谈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全党、全社会调度重视人才开发利用的......

    浅谈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五篇范文

    浅谈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共和中学 李全禄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紧密结合的课程,其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构建与发展研究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构建与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欠发达地区金融体系存在的整体性问题,对其农村金融体系的需求供给进行界定,讨论构建功能完善、高效安全和结构合理的......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讨

    一、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之初探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上好科学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目 录 摘要......................................................1 1引言.....................................................3 2.农村中小学队伍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