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益探索
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益探索
——陕西省西安果友协会调研报告
沈贵银 郑有贵 程存刚
陕西省西安果友协会成立于2004年11月。总部设在西安市灞桥区洪庆工业园区。协会目前拥有会员3万多人,基本形成了以陕西为主,涉及甘肃、山西、河南、河北等五省苹果产区的服务体系,有加盟果友协会20家、基层工作站300多个、果业专业合作社217个,管理层与技术人员队伍中有研究员1名、副教授1名、硕士1名、本科生2名、大专生6名。协会成立以来,先后成功举办了40多期果树综合管理技术培训班,培训果农3000余人次,合作社发起培训175人,理事长培训64人,其中有416人获得农民职称证书。通过国家主管部门考核,167人获经纪人证书。开通了中国果业协会网,开展免费咨询服务,出版《陕西果业》。协会选拔培养农民身份的技术指导老师32名,常年在基层工作站为果农服务,建立高标准果树示范园347个,在当地均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果友协会还和陕、甘、晋、冀、豫五省20家农资经销商建立了农资推广联盟。
一、果友协会的运作机制
协会作为一个平台,其运作机制可简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产前供应、产中服务、产后销售、产空培训。组织农家、联系商家、结盟厂家、聘请专家。通过协会自办报纸及网站进行生产、技术、销售、市场等信息传播与技术服务。其技术推广体系基本构架是:以协会为平台,依靠承担国家及地方科技项目提供技术支撑,获取最新技术来源,以基层建立工作站为依托,通过培养当地农民老师,服务果友协会会员,辐射果农所在地区,并辅之以《陕西果业》与果业协会信息网的全程实时技术信息服务,形成服务果农会员、直达田间地头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整个技术推广与转移的链条为:西安果友协会—各地果友协会—基层工作站—果农合作社/会员,从而有效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1.依托科技项目与科研单位,提供果业生产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西安果友协会承担了现代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依托协会设立现代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项目经费每年30万元),2008年还得到省农业厅和财政厅10万元项目支持。此外,2007年果友协会甸邑分会得到省农业厅和财政厅10万元项目支持,2008年渭南长寿塬分会得到省农业厅扶持项目支持10万元,并获得临渭区20万果库项目扶持。通过组织实施上述项目,不仅完成了果业技术中试、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工作,更重要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农业部公益性行业(苹果)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省果树研究所、陕西省果业局、陕西省果业协会山西果树所等单位作为技术依托,聘请国内著名果树专家担任协会技术顾问,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协会技术骨干和农民老师,为协会与高校和科研单位果业专家建立协作关系奠定了基础,为协会开展技术培训服务与推广工作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支撑。2.依托工作站,建立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体系关键节点
专家不可能长期固定在一个村子给果农传授技术,而果农素质的提高不是一两天的培训就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呢?如何解决从乡政府到果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呢?关键是建好工作站。在当地协会会员达到50人时,成立工作站(合作社)。协会从站内会员中选聘能人,聘请专家给予技术培训与指导,培养本土农民老师,作为工作站的技术人员,每月由协会安排向站域内的果农会员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服务工作,把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会果农管理技术。同时,协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农民老师会议,邀请项目组的专家与其进行交流,探讨生产技术问题,更新并提高知识、技术水平。为调动农民老师的积极性,协会还每月向农民老师发1000元工资,年底根据会员的评议结果,再发奖金3000~10000元。3.创新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方式 协会成立以来,不断探索开展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的新方式、新途径,并总结提出外出参观、示范园建设、实地指导、集中培训等四大法宝。
一是组织外出参观。解决技术问题首先是要解决思想问题,组织外出参观优秀果园是解决思想问题的钥匙。通过参观学习,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找到了差距,技术推广工作中许多难题迎刃而解。近年来,西安果友协会和各地果友协会的基层工作站、合作社广泛发动群众,多方筹集资金,先后组织近10万人次外出参观学习,使得果园树形科学改造技术及栽培新模式深入人心,遍地开花。
二是加强果园实地指导,推进示范园建设。协会聘请30多位农民老师常年在果区巡回指导,一般每个县配备一名老师,保证每个工作站每月服务一次。同时,协会配合行业科技项目,建立示范园347个,指导果园近1000个,通过建好示范园,带动一大片。
三是开展集中技术培训。技术培训主要包括西安培训和基层培训两个层面。一是由各地果友协会组织选派优秀果农、示范园主、会员到西安协会总部参加为期4天的理论技术培训和实习。聘请大专院校、果树科研单位、政府主管部门的教授、专家授课,通过考核,凡达到国家农民技术职称等级标准者,由主管部门颁发证书。目前已先后举办技术培训班40多期,共培训优秀果农3000余名。这些学员都成了当地的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带动广大会员和果农共同致富。二是强化基层培训。协会聘请各类果树专家、植保专家,配备电教器材和车辆20多套,长期深入基层进行培训,在果树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将技术及时送到田间地头。几年来年,协会共举办各种培训上15000多场次,培训农民达百万人次,其中上千人的大型培训十多次。
四是免费发放技术专刊《陕西果业》和通过中国果业协会网进行实时指导。协会办有技术专刊《陕西果业》免费向会员发放,三年来,累计发放达300多万份。中国果业协会网是西安果友协会创办的一个对外宣传、交流、沟通的窗口,集博览性、实用性信息交流为一体。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技术信息准确可靠。从中可以了解到果树栽培新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及配套服务的相关内容,还可了解市场行业动态、协会情况及农资、果品等市场信息,已经成为果农不可或缺的了解动态、获取技术、相互交流的重要窗口。4.服务范围覆盖产业各环节
协会在做好产中技术服务与产空培训工作的同时,在产前与产后服务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在产前服务方面:建立了联系商家、结盟厂家、服务农家的新模式。一是协会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一批资质好的农资企业,其农资产品由果友协会总经销;二是经销商加盟,每个经销商向果友协会交纳加盟费,可成为加盟成员通过果友协会向会员销售农资产品。既确保了农资质量,保护农民利益,也为协会获得经费方面支持。在产后销售服务方面,一是通过协会自办报纸提供市场信息与销售等方面服务;二是协会注册果品品牌“健康家族”,开展有机果品认证工作;三是协会发起成立陕西农高果业专业合作社,并与两家省外果品合作社(广西柳州香蕉及成都柑橘专业合作社)建立销售合作关系,相互开展果品异地销售活动。另外协会还探索与加盟的农资企业合作,由农资企业出面在当地开设果品销售网点,销售协会会员产品。
5.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确保协会正常运转
协会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是其长期运转的基础。协会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渠道:一是政府各类项目经费。如现代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项目每年有30万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开展中试、技术推广与转化等,再就是省里财政、农业等方面的项目经费支持,主要用于仓储、冷库、种苗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每个会员每年交30元会费。三是协会负责介绍推广果园需要的农药和肥料,厂家每年向协会提交销售额的3%费用,经销商加盟,每个经销商向果友协会交纳1.5万元加盟费等作为协会的收入。
二、成功经验与面临的困难 西安果友协会从解决果业主产区果园技术差距大、管理水平低、果园平均单产不高、果农组织化程度低、销售困难等问题出发,把单一农户的分散经营与产前、产中、产后的统一服务结合起来,提高了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把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现代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加速了农业的科技进步技术推广应用,探索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通过实施项目与科研单位专家建立长期稳定关系,为开展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获取了持续的新技术来源,既解决了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问题,又解决了科研单位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问题,有力促进了科技、推广与生产的有机结合。
二是通过政府各类项目的扶持,既促进了协会仓储、冷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实施项目中试、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过程中,强化了协会与会员的合作,推进了示范果园建设,扩大了技术推广的辐射面,增强了辐射效果。
三是探索建立的西安果友协会—各地果友协会—基层工作站—果农合作社/会员技术推广链,有效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培养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不离乡、不离土的农民专家队伍,为长期开展基层农民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打下了基础。
四是协会建立的“联系商家、结盟厂家、服务农家”模式,既使协会有了收入来源,确保协会正常运转,又能够无偿为会员提供科技培训与推广等各方面服务,同时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优秀农资企业,邀经销商加盟等方式也保证了农资的质量,保护了农民的权益。
五是果树产业的特点为协会的生存发展创造了条件。果树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栽培管理要求高。相同品种、相邻果园由于不同的栽培管理水平,导致产量、品质差异巨大,因此果农对新技术需求更加迫切,这为协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果友协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加以解决。一是帮助会员销售产品较难。协会以提供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为主业务,所提供各类服务主要集中在产前和产中。协会在发展初期,解决了农民对技术服务的需求问题而得到农民的欢迎。随着成员生产的发展,成员要求提供产后销售服务的紧迫性日益突出。然而,协会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不大,困难不少。
二是资金不足。苹果产区区域非常大,而协会的人员、设备、资金等很有限,难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推广项目组的先进技术,资金缺口很大。目前的收入来源仅能维持协会正常运行,要发展壮大,还需要政府在政策、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是难以得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支持和合作。协会的成立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会员所在地区果树产业发展中,已经发挥了基层农业推广组织难以发挥的功能。从调研情况看,协会目前基本没有与当地基层农业推广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相反在农资经销等领域还形成了竞争关系。
三、思考与建议
“专业技术协会+农户”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新模式,适应了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需求,把单一农户的分散经营与产前、产中、产后的统一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把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现代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加速农业的科技进步;把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可以推动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有鉴于此,应当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支持其发展。
1.促进专业技术协会和合作社的合作和共同发展。专业技术协会和合作社都是为农民成员服务的组织,都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两者开展合作,可以实现功能互补。
2.把专业技术协会纳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果友协会的实践表明,“专业技术协会+农户”模式是构建一主多元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在没有占用政府基层农业推广资源的情况下,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基层公益性农业推广服务职能,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教育,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贡献。为推动专业技术协会的健康发展,根据政府公共支出有关途径,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对其所从事的公益性农业推广服务提供补偿。
3.对专业技术协会实施项目支持。适应农民对服务多样化需求的要求,不少专业技术协会在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的同时,逐步拓展服务内容。为此,政府应实施项目支持,帮助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建设仓储、包装设施和冷链设施,开展种苗基地建设、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等,以便更好地为成员服务。
(作者单位:沈贵银、郑有贵: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程存刚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第11期 湖南人民出版
第二篇: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论扎实开展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
四川日报评论员
扎实开展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理清工作思路,明确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好“四风”突出问题,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基层党政部门和党员干部日常工作中联系群众更紧密、更直接,服务群众更靠前、更贴近,是上级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实者、执行者,被形象地比喻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党政部门和党员干部作风的好坏,群众感触更直接、反映更强烈,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否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要抓好“四风”问题专项整治。近年来,我省经历了特殊严峻考验,各级干部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无私奉献,树立了良好的整体形象。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期间,许多基层单位不等不靠、先行先改,“四风”问题已有明显改观。但也要清醒看到,作风方面的问题由来已久,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四风”问题在一些基层单位和党员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要下猛药、出重拳,一项一项整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单位性质不同,工作内容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具体在“四风”上的表现也可能不一样。解决“四风”问题,既要破解共性难题,也不能大而化之搞一刀切、一锅煮。各市(州)、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重点解决政绩观不正确,不敢担当,好大喜功、虚报浮夸,疏远群众、脱离基层、漠视民生等问题。市(州)、县(市、区)机关及直属单位,要重点解决庸懒散拖、推诿扯皮、作风漂浮,工作不落实、服务不主动等问题。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要重点解决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执法态度和服务态度生硬,滥用职权,搞权力徇私、利益输送、借权营生,执法不公、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等问题。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重点解决“机关化”现象严重,不关心群众冷暖,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等问题。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则重点解决软弱无力,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办事不公等问题。
要强化活动载体,注重引导激励。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是我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项重大举措,务必把这一活动贯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各地区各部门要在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中察民情、听民意,抓整改、转作风,抓基层、打基础,使活动开展的过程真正成为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过程。
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要通过在群众家门口开展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扎扎实实解决“四风”问题,努力让广大群众看到新气象、新面貌、新作风,以实实在在的作风建设新成效取信于民。
第三篇: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测试答案
总分: 《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测试题
[多选题] 下列表述说明我党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是()本题1.0分
A 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B 改革开放中的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 C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当中,人民群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D 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E
我的答案:ABC
[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的基本观点是()本题1.0分
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 向人民群众学习D 党是人民群众的工具
我的答案:ABC
[判断题] 国民党之所以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抛弃,是因为没有意愿去代表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他代表的只是国民党高层的少数群体的利益 本题1.0分
对 错 我的答案:A
[单选题]()曾经说:上级布置的任务叫做指示,老百姓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也是指示。
本题1.0分
A 毛泽东 B习近平C 牛玉儒 D 吕日周
我的答案:A
[多选题] 英雄史观历史理论存在的主要的缺陷是()本题1.0分
A 至多考察了人民历史活动的思想与动机,而没有考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 B 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C 没有正确的说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D 抹煞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我的答案:ABCD
[单选题]()曾经这样评价国民党:党无社会基础,既不代表农民,亦不代表工人,又不代表正常之工商,甚至不代表全体官吏,而只代表少数人之利益。本题1.0分
A 马克思 B 陈立夫 C 毛泽东 D 周恩来
我的答案:B
[多选题] “最后一公里问题”他的实质实际上是()本题1.0分
A 分配方式的效率之间的矛盾
B 干部的素质达不到要求,而要完成高强度的任务之间的矛盾 C 群众的利益诉求与时代相对落后的体制机制之间的矛盾 D 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与社会管理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
我的答案:ABCD
[判断题] 毛泽东1943年10月,在切实执行十大政策中指出,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据区别 本题1.0分
对 错
我的答案:A
[判断题] “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根本原因的实际上是高层领导路线的问题,而不是最基层的单位的问题。本题1.0分
对 错
我的答案:A
[单选题]()提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信半疑或者2/3的心,2/3的意为人民服务 本题1.0分
A 马克思 B 列宁 C 毛泽东 D习近平
我的答案:C
[判断题]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对群众路线的经典表述 本题1.0分
对 错
我的答案:A
[判断题] 四掌握是指,对辖区的情况要掌握基本情况及社区的动态,掌握宗教管理情况,掌握弱点难点的问题,掌握各类积极分子发挥作用的情况。本题1.0分
对 错
我的答案:A
[单选题] 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在()层面上来讲: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领导才能正确有力。本题1.0分
A 领导路线 B 领导者 C 执政基础 D 制度
我的答案:A
[多选题] 孟连经验包括()本题1.0分
A 掌握民情的五项制度 B 化解矛盾的五项机制 C 处置经验的五个到位 D 警民合作五个做到 E
我的答案:ABC
[单选题] 下列哪个领域最先提出来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本题1.0分 A 基础教育领域 B 公共交通领域 C 零售商品领域 D 供电通讯网络领域
我的答案:D
[单选题]()是我们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根本原则和基本依据 本题1.0分
A 群众路线 B 社会主义 C 马列主义 D 基层路线
我的答案:A
[单选题] 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党中央集中研究了人民群众有着突出意见几个方面的问题,推出了一个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本题1.0分
A 四项规定 B 八项规定 C 清理四风运动 D 飓风行动
我的答案:B
[判断题] 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的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个四风上面 本题1.0分
对 错
我的答案:A
[多选题]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措施有()本题1.0分
A 要对我们党的基层组织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B 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 C 建设一个学习型的基层党组织
D 构建一个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的一个新格局
我的答案:BCD
[判断题] 震惊全国的孟连事件,起因虽然是橡胶公司老板同胶农的利益矛盾,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当地党委政府的负责人执政为民的理念出现了偏差,党群关系出现了漏洞,偏离了党的群众路线。本题1.0分
对 错
我的答案:A
[判断题] ‘五瓣公章’体现出来一种基层民主,这种人民群众在民主政治建设当中的一种创新,杜绝了一人专权的现象。本题1.0分
对 错
我的答案:A
[判断题] 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最后的目的是是使得我党能够作为群众的工具充分的发挥作用,使我们党能够充分的服务群众。本题1.0分
对 错
我的答案:A
[单选题] 在(),坚持群众路线有他的外部的动力和外部的强制力.本题1.0分
A 革命年代 B 社会主义新时期 C 改革开放前期 D 新中国成立时期
我的答案:A
[判断题] 四清指的是对辖区人员做到居民就业情况清,高层领导情况清,流动人口情况清,贫困群体情况清 本题1.0分
对 错
我的答案:A
[判断题]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说明只有依靠群众的力量,革命才会无往而不胜 本题1.0分
对 错
我的答案:A
[单选题] 毛泽东曾经在《()》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说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他的先头。本题1.0分
A 共同纲领 B 反对本本主义 C 论持久战 D 敌后根据地
我的答案:B
[判断题] 卡莱尔他就认为世界史实际上是一部在地球上建功立业的伟大人物的历史,这实际上取消了广大人民群众他在历史中的作用。本题1.0分
对 错
我的答案:A
单选题]()曾经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呢就像一朝分娩。
A 毛泽东 B习近平C 牛玉儒 D 吕日周
我的答案:A
本题1.0分 [
第四篇: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范文模版)
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
他先后开办了三家公司,研发并最终解决了令全世界快递行业头痛的“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以零盈利登上“福布斯创业榜”(30岁以下的创业者)。据悉,他是全球唯一一个以零盈利上榜的创业者,今年,他只有24岁。
小学时为父母生意做财务报告
应向阳家住西安,父母在西安南二环含光路开了一家“向阳干货批发部”,小小年纪的应向阳十分懂事,休息时他就留在店里帮忙,慢慢变成了父母的得力小伙计。渐渐地,他发现店里存在很多的问题。因为父母很忙,没有时间管理,店里的货物比较杂乱,经常因为保存不当或者过期而造成很大的浪费,有时还会因为账目不明确而和顾客发生冲突。
2001年6月底,期末考试一结束,应向阳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做了一个财务报告交给父亲。有了应向阳的财务报告,父亲对货物的情况一清二楚,什么东西囤太多销路不好,要少进些;什么东西保质期快到了,赶紧做促销;什么东西卖得好,要缺货了……每一个客户的购货清单都一目了然。
学习之余,应向阳还喜欢去书店看书,一看就是一天。除了喜欢看发明家的传记,他还喜欢研究《十万个为什么》,渐渐地也开始捣鼓一些东西。六年级的时候,他把自己心爱的赛车拆掉了,组装成一个带电瓶的风扇和一个抽奖机。这让应向阳尝到了创造的快乐。
大学生才俊,研究出“快递最后一公里”
2009年9月,应向阳考入福建师范大学,读教育科学与技术。2011年11月的一天晚上,应向阳从实验室回到宿舍,一摸口袋,发现钥匙没了。他回到实验室,仍旧没有找到钥匙,只得在实验室熬了一夜。这一晚,做一个能够预防物品丢失的防盗器的设想进入了他的脑海。于是他召集了几个好友一起研究防盗芯片。那段时间,应向阳一有空就往实验室跑,很多时候连饭也来不及吃。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2012年2月,他和同伴们终于研发出了一款蓝牙防盗器。他们立刻申请了专利,接着应向阳开始联系生产厂家,但所有的加工厂都因为他们的学生身份而拒绝了。
应向阳立刻和团队的成员共同注册了一个公司:“蓝影电子”。他们各自从家里借来了一部分钱,工厂也开始了对 “蓝牙防盗器”的加工。
2012年3月的一个下午,团队成员徐坤火急火燎地闯进了实验室,“你们看!这分明是我们的发明啊,但是别人怎么都做出来了?电子城有好多这种产品,我带了一个给你们看看……”应向阳拿过来一看,发现果然是类似的技术,就是说,他们被模仿了,而且在外观设计上比自己做得好,又已经在市场上销售。而他的团队却将主要力量放在技术的研发和改进上,看来产品已经不再有竞争力了。
辛苦了四个月的同伴们一个个跟霜打的茄子一样没了士气。应向阳也元气大伤,他马上联系厂商停止生产。父母借给自己的钱虽然没让还,然而就这样浪费了,应向阳无法原谅自己。但父亲没有责备他,而是鼓励他继续创业。
很快,应向阳带领团队创办了第二家公司“乐动网络”,主要经营体育运动品牌。因为研究需要,应向阳经常从网上购买一些器件,但很多次快递过来时他都忙得脱不开身,为此他没少烦神。身边也有很多朋友有这样的抱怨:快递来的时候自己没有时间去拿,过了这段时间,就只能等第二天了。
应向阳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能不能把快递放在一个像是超市储物柜的地方呢?这样当客户没时间取件的时候,只要能够打开相对应的柜子,就能随时取回自己的快递了。
2012年6月,当应向阳将自己的想法在团队分享的时候,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当下他们就将研发过程和所需要的调研以及最初的市场推广做了详细的计划。
2012年8月,应向阳和同伴们合资注册了第三家公司:“福州友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9月刚一开学,应向阳就在福建师范大学和大学城做了问卷调查。接着他们开始与快递公司接触,进一步了解快递员的派件流程,以及快递员的工资和他们的工作效率等等。但由于很多问题涉及快递公司的隐私,他们不方便透露,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应向阳带着几名团队成员潜入快递公司做起了收派员,通过这种方式收集了更详细的一手资料。
福布斯创业之星的明天更美好
2012年元旦,产品初步研发出来,他们邀请了同学过来试用。当快递员将快件存放进设备终端里时,设备会自动将一个六位数的密码发送到收件人的手机中。小李和小方就是此次志愿做试用的同学,当他们输入了验证码之后,系统又提示他们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分享使用体验的时候,快人快语的小李立刻说:“六位数的验证码已经足够安全,我觉得再输入手机号有点多此一举,一次要输入十七位数字,我都有点不耐烦了。”一旁的小方默默地点头,表示有同感。研发人员将他们的意见记了下来,接下来的几天,找来的试用者们不约而同地提到输入数字太多的问题。于是他们准备再做改进,只要使用验证码即可取件。
第二阶段,产品改进之后就是选网点了。2013年3月,应向阳和几个同伴带着研发的产品示意图跑了不少地方,然而他们常常被误认为是做广告的,被冷漠地赶出来,没有人愿意接收他们的设备做试点。
这时应向阳想起了福建省交通运输厅,那是他在做快递员的时候就已经盯上的“潜在客户”。十几层的办公楼有好几百个工作人员,快递员每次派件时都要登记,收件人取件时又要登记。工作人员不但要核对,还要检查包裹是否有问题。有时候太忙,无法按时通知收件人取件,又会造成了收件人取件延误。
应向阳找到了交通运输厅的物业主管,递交了一份详细的报告说明,主管仔细看了后说:“你们这个设备确实不错,如果在我们大厅安装一个,也会解决我们收快件的很多问题。不过我得先把这事跟领导汇报一下,有了结果我就通知你们。”
一连几天都没有消息,应向阳和几个同伴决定再去一次。这次他们带上了《福建日报》,报纸上刊登了应向阳带领友宝电子公司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暨福建省第六届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中夺得创业类一等奖的消息。
他们又见到上次的主管,主管有点抱歉地说:“我们领导去开会了,要不这样,你们把材料放在这,等领导来了我再给他看。”应向阳一行人只得回去。出了门就有同伴说:“我看不大靠谱,咱们来了两次了,每次都拿领导来推脱,到底怎样也不知道……”一句话把本来就垂头丧气的几个人说得个个唉声叹气。这时,应向阳的电话响了,挂掉电话后他一下子跳起来快活地喊道:“领导同意啦!主管让我们回去详谈呢!”
谈了几分钟后,那个领导说:“你们放在这里的材料我都看了,作为学生,能研究出来这样的设备也不容易,而且我们也确实有这个需要,你们明天就把设备运过来,我们先试用一下吧!”
应向阳担心出问题,赶了一个通宵,从头到尾测试了一遍。第二天,他们找了车把设备小心翼翼地运到了交通运输厅大厅里,还准备了使用须知和合作合同。
这个试点的反响很好,接下来的订单源源不断,快递公司也纷纷联系应向阳谈合作的事情了。
2013年3月13日,应向阳被评选为福布斯创业之星。入选福布斯创业之星给应向阳带来了很大的名气,也给公司带来了不少方便。如今应向阳带领的友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开始正常盈利。一年多来,“友宝”的资产已从成立时注资的50万元发展到350万元,员工也从4人增加到40人,在建网点400多个。
2014年,应向阳24岁,他的创业蓝图正在徐徐打开――“两年内把公司产品和盈利模式打造成熟;再利用两年的时间把产品争取覆盖到全国一二线城市;第五六年时,让产品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让大家在出门时都能看到我们产品带来的便利。”对于未来,应向阳非常乐观。他认为,3年后智能快递终端可以给公司带来20亿左右的收入。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99万人,都说是最难就业季。没有最难只有更难,2014年毕业人数预计达727万。作为一个刚走过“最难就业季”的毕业生,应向阳这样说:“我觉得毕业人数多不是就业难的根源,人才结构和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是关键,去网上看一下,会发现大量的企业岗位招不到人。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能力差还挑三拣四,最后导致很多企业不敢随便招应届生。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放低姿态,刚毕业的两年抱着学习的心态做事,不要太在意工资和待遇,找准自己喜欢的行业,从基层开始做起。你所做的不在于你拿到了多少工资,而在于你因此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先就业,再择业,实在不行就创业。相信自己,不管是在哪个行业,有能力一定会脱颖而出。”
第五篇:最后一公里问题
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已成为基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什么是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呢?“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路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遇到致命的障碍。在一般的乡镇,也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吗?回答是肯定的。
“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表现形式又是怎样的呢?答案是多种多样。就拿落实惠民政策来说吧,明明中央的政策是很得人心的,但是却总有些地方、总有些人员,会在有意或者无意之间,让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迟迟不能或者是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具体的拿种粮补贴的兑现来说,虽然总体上执行得是比较好的,群众是满意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一定是在某个镇范围内发生过的,但是在全区或者全市、全省范围内总是发生过、被媒体报道过。具体有以下四种现象:
一种是工作中犯下初级错误:将补贴农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面积或金额弄错,导致群众往返跑,耽搁时间,浪费钱财。二种是没有正确领会政策精神:在制定具体的补贴资金分配方案时,不尊重群众意见,不考虑政策规定,图简单省事,影响了政策鼓励种粮、增加农户积极性作用的发挥。结果是种粮补贴虽然发到了户,但是田土撂荒问题依然严重。三种是利用执行补贴政策的权力,加上群众不知详情,暗中利用一些管理漏洞,贪污挪用本该兑现到户的补贴资金。如联络镇曾经查处过的违纪案件一样。在慰问困难群众发放现金或实物时也容易发生类似错误,往往发生慰问金不到位或被克扣的情况。四种是后续服务不及时,户主死亡或分户后,需要变更银行账户或户主姓名,存在办事找人难等问题,群众办事不便。
“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一)官僚思维与管理模式。在中国的乡村,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在乡镇及以下有三个管理层次:镇——村——组——户。村、组虽然都是自治组织,但是实际承担了大量终端操作层面的事务。无论是计划生育、殡葬改革政策等的落实,都不可能避开他们,而要依靠他们。就算是城乡低保政策的审核,也需要熟悉基层实际情况的人员参与。在长期的官本位观念下,绝大多数上一层级的工作人员,内心都有一丝“官念”,虽然把“服务群众”时时挂在口上,在具体执行政策的工作中总有一定的惰性,有向下安排布置的习惯。(二)执行者的思想不纯。一些人在执行政策时选择性执行,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就想方设法拖、拉、推、挡,完全没有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在一层一层的政策传达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差错,在执行政策上由于工作方法的落后,在严格贯彻执行上级的意图上,就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打折扣、经念歪的现象。最要命的是,在组一级里造花名册的时候,个别人就会考虑一下自己的利益了,总会有几分机动资源,最后归于他能够较为随意支配的地方。(三)工作中配合不够。有人会说,有些问题好像不是发生在镇这一个层级,那么这个问题该不该归咎于乡镇呢?如果不归于乡镇,惠农政策的制定后,从中央到省、市、区县、乡镇,可以说是经历了千里的距离,4个层级,基本能够保持中央的原样。为什么执行政策会走样呢?结果会与初衷不一致呢?如果这个责任归于乡镇,又如何解释呢?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就是群众不了解或者不清楚政策,让执行者有机可乘,或者未正确执行而不自知。二是政策执行监督不到位。导致发生差错或故意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政策执行中的情况反馈不到位。政策的制定者未考虑到一些基层实际,政策本身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也给执行者出了难题。而这些不合理的情况,应该及时向上反馈,或者在一定层面及时形成解决方案,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及时研究。
所以,发生“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根本问题,仍然是思想和工作作风上的问题,服务意识不够,态度不端正,工作责任心不够,甚至是利益至上,个人私利私欲侵蚀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那么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首先解决思想问题。联系服务群众,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丝毫不要存着私心杂念。要加大反腐倡廉工作,让决策者和执行者都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二是简化服务层级。建立一种直接服务制度,减少镇级工作人员在一些不必要的形式性的工作上占用的时间,让镇级干部直接与村民建立联系,多了解群众情况,为执行政策和检查执行情况创造条件。试想,到村组如果群众都不认识你,你能听得到多少真话,办得成多少事情。同时,让组干部可以直接参加镇级会议,保证组级干部群众能够给全面直接的了解政策的精神,减少政策信息在传达过程衰减或走样变形。三是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包括互联网、热线电话、手机微薄、意见箱等信息交换平台,让群众对政策的意见能够最快的反馈到镇政府,然后快速反馈到上级决策部门,以便及时完善政策的后续规定。四是建立监督机制。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积极作用,强化监督管理,对发现在末梢环节发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并要严肃问责,涉及腐败的要从严惩处。五是打造职业化队伍。在镇级单位,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人员,都是作为一种职业存在的。
而村组干部不是职业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人员,在目前物价水平较高,村组干部待遇较低且养老保障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还需要从事种植、养殖或者商业等工作保障家庭正常开支,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是有较大难度的。所以,建议积极探索村组干部的职业化,通过扩大管理幅度来提高薪酬水平,扩大大学生村官队伍并严格入村工作(控制最短服务年限),保障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