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01:1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文明生态村的建设》。

第一篇:浅谈文明生态村的建设

浅谈文明生态村的建设

摘要:文明生态村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范围内,在生态系统自净能力上限之下,运用生态科学原理和生态链接工程而建设成的村落,它的宜居水平比一般的普通村庄更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本文介绍了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背景及意义,并分析了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关键词:文明生态村 建设 现状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创建文明村活动在新形势下的深入和发展,是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是在农村进行的一场伟大革命。创建文明生态村就是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文明生态村提出的背景 2.1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外部背景

循环经济是全球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模式,其核心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循环经济最先强调的是资源的节约利用,其次是资源的重复利用与再生。循环经济是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将资源循环利用、清

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等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尽可能实现资源输入最小化,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循环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其特点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与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传统经济单向物质流动模式: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有本质的区别,循环经济对资源的利用是循环、多次性的,而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实施过程中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减量化原则主要是针对输入端而言的方法。实施资源利用的减量化主要是通过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各种资源,避免和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和能量流量,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投入量。尽管末端治理方式对控制污染起到一定作用,但它存在诸多弊端,如赔偿标准、赔偿群体等都难以确定,而循环经济则是防患于未然,将废物预防作为根本目标,这

就需要在生产和消费两个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废物的产生。在生产领域通过新工艺减少资源用量,生产出小型与轻型产品,并能使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排放,在产品包装时只使用必要包装,避免重复多次包装。在消费领域,消费者应该有选用包装简单、能多次使用的产品的意识。

再使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与工业经济推广一次性产品相比,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中要求改善产品的服务、提高产品使用率,通过产品零部件的标准化避免产品损坏时一次产生大量废物,也就是说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避免产品过早成为垃圾。在生活中,人们要尽量少的使用一次性产品,通过更换标准化的零部件延长产品的服务寿命。

再循环原则是输出端方法。即将无法再利用的废弃物变成资源,重新转入生产领域再次利用,“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资源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原级资源化,将无法再利用的废弃物重新变成与原来相同的物品重新使用;二是次级资源化,即将无法再利用的资源转化成与原来不同的产品来重新使用。总而言之,无论那种方式,都会减少对地球的污染,保护环境,给我们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以最小的环境成本产生最大的经济生态社会复合效益。我国在企业、工业园区、城市或地区开展了不同范围的循环经济的示范活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通过改造技术流程,实行清洁生产,减少资源流入量和废弃物排放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果是在企业密集的地区,应该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使上游企业的“废料”变成下游企业的原材料,这样不仅能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减少污染的排放;对一个城市来说,把生态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旅游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生态城市,通过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有效抑制城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在省域范围内目前已有 9 个省份建设生态省试点。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这些进行试点的企业、城市、地区取得很大的进展,为其他地区循环经济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2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内部背景

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的第三次重大调整。第一次调整是指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给农民;2003 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为第二次调整,其核心是减负;现在的新农村建设就是第三次调整,是一次系统性、综合性的农村政策。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正在进行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可以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实践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还存在许多隐患,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环境潜伏危机。由于大量施用化肥,特别是少施绿肥、农家土杂肥,导致土壤酸化,地力衰退;过量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重金属残留量超标;公路和乡村住房的不合理扩张,导致大量良田被占用,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土壤不仅质量下降,而且数量也在减少。二是农业整体协调能力较差,资源利用率低,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种、养、加、产、供、销的产业化配套措施尚不协调,存在资源循环利用率低的问题,造成农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三是农村基础设施严重供给不足,包括通讯、交通、自来水、农田水利设施等,给农村的发展带来很大障碍。四是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比如农村孩子上学难,农民看病难等问题。五是农民收入水平明显偏低,通过传统的农业生产很难再增加农民收入,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着一场生态革命,无论是从国家提倡建设循环经济,进行生态企业、生产城市、试点建设看,还是从农村自身发展 的种种不足之处看,生态化的发展模式都为农村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农村生态化的趋势也日渐明显,建设文明生态村,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模式。文明生态村的特征

文明生态村作为我们现代化生活的产物,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也有其自己的特征:第一,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连接公路主村道和村内道路硬化、村内主要街道架设有路灯;推广使用沼气、垃圾定点存放、改水改厕、禽畜圈养,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村内道路两旁植有行道树、村庄周围有绿化林带;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第二,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健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制定有村民民主讨论形成的《村规民约》;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的三项机制落实;红白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封建迷信活动;建有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健身场所,形势政策教育、科学普及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坚持经常;村办学校符合标准,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标;设有卫生室,群众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常见病治疗有保障;无计划外生育。第三,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村干部依法行政,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农民的公民权利得到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体系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第四,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产业结构合理,绿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健康发展;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妥善解决。第五,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村民委员会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赖。4 文明生态村提出的意义

从农业生产角度看,中国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还是一个农业生产水平较落后的国家。目前,我们以世界耕地的 7%养活了世界人口的 22%,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用世界 40%的农民生产粮食,仅仅养活了占世界 7%的非农业人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极为低下的。如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由于我国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的严重约束,那么,可持续发展就是中国长远的发展之路,既然提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看一下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文明生态村建设是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个实践模式,它不仅能保持农业生产率的持续增长,提高生产和保证粮食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而且能保持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

4.1 文明生态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是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文明生态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是与产业化相结合的,它比传统农业更能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生态农业与本地优势结合形成“龙头企业+主导产业”的产业化生态农业生产格局,这样就能在某种程度上抵御农业是弱质产业的风险。因此,文明生态村建设不仅能通过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文明生态村建设能确保农产品环境质量安全,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出口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近年来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这使得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农产品污染加剧,部分地区水果、蔬菜不同程度存在农药和重金属污染超标,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许多国家以“绿色壁垒”的方式阻止我国农产品进入国内。当我们以文明生态村的形式建设农村后,其中的生态农业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生产出符合健康标准的无公害农产品,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增强其出口创汇能力。

4.3 文明生态村建设可有效地提高农民素质

英格尔斯在提到人的素质时曾经指出:“发展最终所要求的是人在素质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是获得更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方式,同时也是发展过程自身的伟大目标。”由此可见,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最终的问题。目前,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原因,农民教育负担过重,而且升学率城乡之间差距很大,造成农民科学文化水平落后,从而又影响到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不良循环。通过文明生态村建设,不仅能促进物质文明建设,还能促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融为一体的文明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才能更有利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4 文明生态村建设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基本上是从农业外部条件、农业本身生产条件和农业生产效果三大方面着眼提出其目标,要在农村建立高产、优质、高效、高社会化的可持续农业生产系统,建设有高度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农村社会系统。我们现在所提出的文明生态村建设,通过调整农村生产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村能源生态系统,增加了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村还通过生态人居建设,改善了农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了文明素质,改善了其生活消费方式。这样看来,文明生态村建设恰恰体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4.5 文明生态村建设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举措

由于历史的原因,农业在过去一直支持城市工业的发展,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大多只是倾向于城市的发展,而很少顾及农村。所以,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而农业发展进度是极为缓慢的,形成了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差”,影响了社会的和谐。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估算,到2020 年农村人口占总数的比例即使降到 45%,仍会有近7 亿人,到 2030年这个比例下降到 30%,还会有 5 亿人生活在农村。因此,必须思考农村发展和建设问题。在全国生态化革命中,农村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契机,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人居、发展生态文化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恰好此时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支持文明生态村发展,使农民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成果,防止产业断层、社会断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5.1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现状

目前,树立科学发展观,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活动已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各省市分别建立生态村试点。在这些试点村中,根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农村“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和村庄绿化”。据了解,河北省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一年多以来,已有近3000个村初步达到了文明生态村的标准。一年多以来,全省试点村新建水泥、沥青以及石渣路近6000公里,村连接公路的主村道和主要街道基本硬化,全省有4700多个村共植树1500多万株,初步实现了“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试点村柴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粪土乱堆、禽畜乱跑等现象有了很大改观。截至目前,海南全省已建起了4800多个文明生态村,占自然村总数的20.6%,还有600多个正在创建之中。按照自现有的创建规划和创建速度,预计到2020年海南将有90%以上的村庄建成文明生态村。人改造了环境,环境也改造了人。广大农民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许多农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唐山市610个试点村都建起了两室三栏(综合活动室、卫生室、科普栏、公开栏、宣传栏)大多数村还建立了图书室和文化娱乐场所。依托这些阵地,秧歌队、演出队等群众文化团体雨后春笋办发展起来,同时,大部分试点村完善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自治组织。通过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引导人们明辨是非荣辱,调动了广大群众弘扬正气、遏制歪风的积极性。

5.2 文明生态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开展近两年来,取得的可喜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许多农村的落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要将文明生态村在全国普及开来,还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

与城市相比,与现代化生态县建设的目标相比,广大农村还存在很大差距,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环境质量不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比较落后,农村环保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水污染、垃圾污染尤其是白色污染、农药污染,以及家庭作坊式加工企业废水废气污染仍然严重,局部地区已大大超出环境承载能力。部分群众为眼前利益毁林开发行为时有发生,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二是生活质量不高。村庄环境整治受益面不够高,许多自然村配套设施不足,出路难、饮水质量差、通讯不便。部分群众缺乏创业精神,过分依赖自然资源,满足于“过日子”,不愿下山脱贫、异地致富、易业发展。三是建设品位不高。由于文化程度和审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建设与环境不和谐。最突出的是农村住宅单体与整体不协调,村庄与自然环境不协调,有色调搭配上的、有设计风格上的、还有整体布局上的问题。四是综合素质不高。许多农民思想、文化、技能素质低,对新的观念、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接受缓慢,跟不上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

目前生态村建设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没有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建设中可能会走一些弯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种观念已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但在实践中真正落实这一想法却是需要更大的努力。首先,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环境,在一些地区土地沙化现象相当严重,也有更多的地方水土流失,水污染现象让人担忧。其次,改善环境、实施生态建设的科学技术不健全,目前的生态村建设还处于最初阶段,无论在建设结构,还是在建设工具、设备,层次都较低,在短期内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使生态村得到质的飞跃,而充其量只能是在表面上不得不跟随时代的发展做出与城市相适应的调整,仍处于被动地位。

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一种国家行为,涉及到国家财政的支出和农民的收入。不能否认,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是大势所趋,但在创建之初,资金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国家财政预算每年都有其一定的投资规划,生态村的创建虽然在原则上坚持“财政拨一点,动员社会筹一点,群众出劳出资拿一点”的三点原则,但其中大部分资金还是要由国家财政支出,这就加大了国家财政的压力,在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另一方面农民出资创建文明生态村也会在当时减少农民的收入。在目前三农问题十分严峻的形势下,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似乎要比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意义更大,农民的观念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一事实已经增加了试点工作的难度。此外,依靠社会其他力量的支持效果是相当有限的,因为公益事业的发展也是以当地的经济背景为依托的。生态村建设的普及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所以前期的资金投入是重点也是难点。

现代化的文明生态村需要以技术为先导,以创新求发展,而这正是我国目前生态村建设中的遗憾之处。科技创新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求发展的一个弱点,尤其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化方面,比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许多省市热衷于吸引国外先进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却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因为技术的引进消磨了人们自主创新的意志,一味的引进必然会造成受制于人的被动状态。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更需要有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除了建沼气池、对农民进行科普知识教育外,激发农民积极性,创造性地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真正达到让农民来创造自己的新农村,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创建文明生态村不仅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还要有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为保障。人作为一种利己性动物,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为保障,很可能会使一些本性行为脱离理性而偏离正轨。这种情况在其他政治性建设中是屡见不鲜的,而任何一种建设如果在一开始就加入某种不正常因素,就必然会滋生腐败。一套健全的政策法规或规章制度尤其严格的操作程序和行为标准,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的行为有章可循,才能保障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从目前普遍认同的文明生态村标准来看,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要想得到真正的落实,就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规定,来保障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循序渐进、稳步实现。既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因此,合理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国民整体素质是具体落实国家政策进行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其中包括决策者和组织者素质,也包括执行、实施者及被领导者素质;包括行政人员的素质,也包括普通农民的素质。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很多方面还处于宣传阶段,且久久不能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当地人们的综合素质。上至政府领导,下至普通百姓,只是把这当作市政府宣传的一种资料,并没有意识到他真正的现实意义。部分群众,甚至个别党员干部对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工作任务理解不深,一些同志把此项工作与减轻农民负担对立起来,有的认为农村现代化试点是形式主义,有的认为农村现代化标准高不可攀,现在搞为时过早,思想上有抵触情绪,影响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对策分析

文明生态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面对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我门更应该有一个详细、清楚的思路,坚持原则,抓住关键,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案,以促进文明生态村健康、有序的发展。生态村建设以经济社会与生态同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为目标,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开拓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工作策略与措施。

6.1 创新观念

实践的飞跃必须以观念的更新为前提。生态村建设,是农村传统发展观念的转变。首先要牢固树立生态生产力的观念。良好的环境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目标。经济繁荣与环境优化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长久的环境优化比暂时的经济繁荣更重要,因为环境尤其是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现实生产力,建设环境就是促进生产力。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生态生产力的观念,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也不为纯粹保护而放弃发展。其次要牢固树立依托城市化和招商引资推进生态村建设的观念。建设生态村有两大目标,一个是增加农民收入,一个是优化农村环境。实现这两大目标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把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城镇是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平台;招商引资是培育和壮大产业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生态村建设资金不足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加快城镇化,大力招商引资,才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托城市化和招商引资推进生态村建设的观念,从人口集聚入手,同步推进农民下山脱贫和城镇建设,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内聚力”;从产业发展入手,同步推进产业集聚和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扩张和提升产业发展的总量和水平,从而为生态村建设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第三要牢固树立从我做起、人人参与、长期创业的观念。生态村建设是一件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好事,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宣传教育,使每个村民都意识到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共建优美环境,使所有的单位、家庭和个人都行动起来,人人参与生态建设。同时,生态村建设必须有长远规划,必须一年接一年干、一任接一任干,必须有十年见功、年年见效的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

6.2 健全机制

机制是动力,机制是保障。要把健全工作机制作为生态村建设的治本之策,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群众自愿、法制保障、市场推进的建设机制。一是政府主导的机制。生态村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指挥和协调。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要将生态村建设工作列入政府行政目标责任制考核,根据规划的要求按年度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督查和考核;要制订并严格执行生态村建设的控制性详规,出台鼓励生态村建设的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切实增强行政推动的力度。二是建设群众自愿的机制。要向群众讲道理,把生态村建设能够促进经济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目的意义说清楚,把生态村建设的美好蓝图描绘清楚;要对群众摆事实,树立生态村建设的典型,用事实教育和引导群众。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创造性,真正将“政府战略”转变为“公众战略”。三是法制保障的机制。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要通过县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快生态村建设的有关决议,把党委决策转变为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自觉行动,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投身于生态村建设。乡村发展工业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严禁发展不符合生态村建设的产业。四是市场推进的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对农村生产要素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要尽可能用市场的机制和办法解决生态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土地流转、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各种问题;要将一些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收费,在一定期限内转化为经营性收入,推进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的市场化运作;要积极探索水权转让、排污权交易、矿业权招标等办法。

6.3 规划领先、强化保护

规划领先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关生态村建设的规划本身要高标准,保持省内一流、全国领先;二是指规划要真正成为实践的先导,不能没有规划搞建设,更不能有了规划搞“变通”。要按照规划领先的要求,修编生态县建设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建制镇、集镇)、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以及其它各类专项规划,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以此为指导,认真制定生态农产品的规划,农村人口向城镇或中心村集聚的规划与标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包括偏远山区农民下山脱贫)的规划,农村建设景观规划,为生态村建设指明目标、方向。强化保护是生态村建设的起码要求,也是生态村建设的当务之急。目前,盲目毁林开发、破坏自然遗产、用农药和电枪捕鱼、违规开采矿山等行为,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所以必须加强保护工作,同时颁布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禁令。由政府宣传组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抵御破坏环境的行为,自觉的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6.4 政策引导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一般属于“市场失灵”的范畴,是政府必须干预的领域之一。由于现阶段我国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行政推动和政策引导显得格外重要。

要实行财政支持生态村建设的政策。从 2004 年起,财政每年拨出专款投入生态村建设,头两年每年拿出 800 万元,以后每年拿出 2000 万元。要继续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最有效最充分地调动乡镇、部门积极性,尤其是千家万户农村群众的劳动投入和积累,达到财政投入 1000 万,调动生态建设 1 个亿的效果。

要出台自然村迁移的政策。选择一些出门走路难、儿童上学难、用电用水难、通讯邮电难、青年娶妻难、发展经济难的自然村,作为整村迁移的对象,按照国家重点工程移民政策,通过在县城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移民试点村,或投亲靠友、分散安置等办法,实现整村迁移的目标。

要制订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安居的政策。根据农村购买力,建设面向进城农民的安居房,并实行拆旧换新或拆旧补助等形式,支持农民进城购房。要整合劳动保障部门与就业中介机构的力量,向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包括劳动力就业信息、教育培训、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构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绿色通道;要通过政策倾斜,鼓励企业和其它经济实体优先招用当地农民工,尤其是农村“ 4050 ”人员。条件成熟时,让农村“ 4050 ”人员享受下岗人员再就业的政策。要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目前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的筹资渠道太窄、补助标准太低,激励林农保护与建设生态公益林的作用很小。要提高生态林的补助标准,制订退耕还林补助标准;争取更多的上级补助资金,同时加大县乡两级财政的补助力度。

6.5 强化信息管理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都是以信息为纽带,为桥梁。没有信息,就没有交流,没有发展。生态村的建设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各个地区的生态村建设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可以吸取经验接受教训,以减少走弯路,办错事。同时文明生态村建设也与社会其他行业、其他领域的工作密切相关。所以加强信息化管理就是要有效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用最经济最方便的方法加强个地区、各行业的联系,把融入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体系中来。把科学技术带入农村,并建立电子档案,记录生态村建设情况。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从各地搜集有利信息,以加快生态村建设的步伐。

6.6 经济与文化相结合,共同发展,增强生态建设可行性

如果一个村经济很落后,文明建设没有依托,则这个村也很难说是个文明村。所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一定要将经济与文化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就要求在保护环境、提倡文明的同时,要把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落到实处,实现农民真正增收,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一要抓好农民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必需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竞争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二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和信息服务体系。三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特别是围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加强农民适用技术、农村劳动力力转移就业培训等方面。结论

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几乎包括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方方面面,是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总抓手。实践证明,文明生态村创建是一项提高农民文明富裕程度,促进农村繁荣稳定的民心工程。他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破除各种陋习,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农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所以我们在建设文明生态村的过程中一定要以生态为神,文明为魂,发展为本,保持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目前,我国各省市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文明生态村建设还处于试点阶段,要想将其逐步普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只有在建设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这项工作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所以我们要在坚持科学规划,健全机制,求真务实,因地制宜,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原则上创新观念,健全机制,规划领先,强化保护,加上适时的政策引导和信息管理,使经济与文化相结合,共同发展,增强生态建设可行性。参考文献

[1]张淑焕.中国农业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王芳等.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J].和谐社会与农村经济发展——2005 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朱跃龙等.生态农村——未来农村发展的理想模式[J].生态经济,2005,(1). [4]施玉书等.建设农村能源生态村的工作实践[J].能源工程,2000,(5). [5]华永新.生态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农村能源,2000,(1). [6]王淑珍等.创建文明生态村促进农业现代化[J].经济论坛,2004,(17).

第二篇:文明生态村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文明生态村建设情况汇报

——文明生态村XX镇XX村

一、村基本概况

XX村位于XX镇区西x公里处,共有x户,x口人,全村共有土地面积x公顷。粮食产业以种植xxx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xx为主。至2011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达x万元,人均收入达x元。近几年,村党支部、村委会在XX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党员、村民代表、村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入手,更新观念,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我村凭借着整体搬迁、重新规划新村建设的有利契机,不断加大经济发展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努力把XX建设成民富、村美、文明、生态、和谐的新农村。xx年XX村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xx年村党支部被市委评为“先进党支部”,xx年被市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xx年获xx“劳动模范先进村”、市级“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xx被列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并被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镇委会议精神,努力搞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活动。抓好党建工作,组织学习以促进干部队伍建设,认真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干部普法教育,使干部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为全村经济繁荣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建设xx文明生态村工作情况

近几年,XX村随着经济及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市农业局、财政局等相关帮扶部门及XX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至xx年,村内共有5横一纵水泥路xx公里,硬化率达xx;裁植绿化树木xx余株,年均种植xx余株观赏花卉,安装太阳能路灯xx盏,美化绿化亮化率达xx以上,是全镇美化绿化最优村屯;共整修石砌路边沟xx延长米,排水排污通畅;全村安装风格统一的浸塑钢制栅栏 xx延长米,铁栅栏2,100延长米;铁大门xx余个;铺设庭院彩砖xx平方米;建了xx余个卫生厕所;村部及村综合性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设施齐全,占地面积达xx平方米,其中:室外休闲健身广场xx平方米,广场配臵了蓝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村办公室xx平方米,图书室及多功能活动室xx平方米,图书室现有各类图书xx余册;村内现有卫生所一处,村医一名;计划生育率达xx;设臵垃圾箱xx个,新建垃圾填埋场一个,购臵

机动垃圾转运车一辆、推土机一台,年可集中处理垃圾xx余吨;全村程控电话、数字电视、自来水入户率均达xx宽带入户率现已达xx。xx年为了进一步强化XX村新农村建设,提升村屯环境档次,在镇党委政府及市新农村办的大力支持下,共投资xx万元,新安装浸塑钢制围栏xx延长米;拟安装太阳能路灯xx盏;对原有村部进行了彻底的升级改造(包括:屋顶喷漆、墙面喷漆、内部装修),经过改造原有xx平方米的村部变成了现在包括民生工作服务站、图书阅览室、村两委办化验室、多功能厅等设施在内的综合性行政、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村民房屋全面整修xx户;新建粪尿分离式卫生厕所xx座。

二、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村民文明素质持续提升 硬件设施的完善,使我们认识到了软件建设的不足,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不仅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也是创建环境优美村屯的必要条件。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我们在村民中提出了“共建和谐优美家园,是你我共同的责任”的倡议。为了增强全体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以新建的村部为阵地,开办了文化活动中心、科技培训中心、信息查询中心,设立了读报栏、宣传栏,利用农闲及茶余饭后组织村民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并定期骋请农业技术部门及司法部门的专业人员来我村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司法讲座。由于活动具有多样性、趣味性、丰

富性的特点,村民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在提高村民的生产技能及法制意识,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杜绝了封建迷信活动、赌博等不良习气,传袭了良好的村风民俗,培养了健康的道德风尚,更增强了村民爱村护村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优化产业结构,农民收入文件提高,发展后劲显著争强

优化产业以来,XX村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兼种菊花、杂粮、草莓苗等经济作物,地势为平坦的平原区,村西及村北各有一处小山岗,土质多为xx,其中xx为平地,综合机械化率可达xx以上。

粮食产业以种植xx粮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xx为主,该村主产的xx,成为全镇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xx年为了进一步规范产业局格,XX村注册成立了草莓苗扩繁专业生产合作社,建立了草莓苗生产基地,至xx年种植面积已达xx余公顷;畜牧业以养殖xx为主,全村现有养殖大户xx户,共存栏xx头。其中,种植xx、xx及从事养殖业占农民年总收入的xx以上。从xx年底,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xx万元,人均收入达xx元,到至xx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达xx万元,人均收入达xx元。经济排名在全镇名列前矛。农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发展后劲显著争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XX村集体经济极为簿弱,土地较少,仅靠传统产业很难有较好的发展,因此寻找发展良机建立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壮大集体经济为进一步优化环境提升村屯档次,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将是今后本村一段时间内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利用村集体原有闲臵地上新建一处占地面积达xxx平方米,建筑面积达xxx平方米的年可存栏xx头大牲畜的牧业小区;利用本村交通便利、土地较为平整集中、距镇建成区较近的优势建成一处以生产绿色无公害瓜果、蔬菜为主的时令特色蔬菜基地,并创立品牌。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要不断强化环境整治力度,继续加大投入,使XX村的环境美上添美、优中更优,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完成全村剩余的浸塑钢制栅栏更新;在村西xx下新建一个绿化广场;在村入口处新建大门一个。

村屯环境脏乱差的状况虽然得到全面改观,但要将我村建成一个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就要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长效管理机制,我们本着科学发展观的大原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反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集思广益,制定了以“加快发展治穷、完善设施治乱、美化净化治脏、建章建制治空”的工作思路及一套切合实际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一是设臵了专门的卫生督导员和保洁员,随时随地检查环境卫生情况,发现“三堆三乱”问题及时制止并保证街路的干净整

洁。二是由村委会与每户村民签订“门前四包”合同,即:“包卫生、包绿化、包美化、包清雪”。三是以居民组长为主要责任人,签订了包括防火、环境卫生、村路及边沟维护等内容的“十户联保责任书”,邻里之间互相监督,让全体村民都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让“爱我家园,人人有责”这一号召不仅仅喊在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如今,全村老少都养成了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几年来,我们两委班子在财力匮乏、精力有限的条件下,不畏困难、创新思路,牢记着为民服务的宗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跑资金、找项目,将我村建设成了一个村民富裕、管理民主、环境优美、村风淳朴、和谐文明的城市社区型的新村,发展的道路上虽然历经艰辛,但广袤的农村天地孕育着勃勃生机,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我们农民,随着党在农村系列惠民政策的逐步实施,我们更加坚信农村的明天会更美好,农民的日子会步步高。

第三篇:文明生态村

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创建

生态文明村镇”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全面塑造文明整洁、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和谐平安的新农村新牧区形象,促进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旗委、旗政府有关精神,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创建生态文明村镇”主题实施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镇活动,是我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是创建文明村镇的拓展延伸。为建设“和谐宇宙地”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顺应时代要求,紧扣这一发展战略,来实现新发展、新嬗变、新跃升;要把创建生态文明村镇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建活动,使新农村建设的抓手更有力、推进更有方、施行更有为;要坚持创建生态文明村镇与“富民工程”相结合,同步推进、互动发展,使创建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范围更广泛、标准要求更高。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生态文明村镇活动为主题,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明确责任,完善机制;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创建生态文明村镇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促进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协调推进农村的净化、绿化、靓化、美化工作。

三、目标任务

(一)以环境卫生整治为切口,净化家园。以“三点三线”(办公场所、集贸市场、房前屋后,公路沿线、旅游沿线、厂区沿线)为重点,以镇集贸市场和沿线公路整治为突 破口,落实卫生包干责任制,组织农户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活动,着力解决农民房前屋后、公共场所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挂以及集贸市场(商店)的占道经营等问题。通过镇、村、户联动,实现道路畅通、卫生整洁、管理规范、环境优美。

(二)以规范农牧民建房为抓手,靓化家园。要完善村庄规划执法管理,加强村庄规划设计,提高规划的执行力,规划农牧民建房审批程序。统一房屋建筑风格;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围绕保护耕地和节约资源这个中心,充分挖掘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废弃地和闲置建设用地潜力,尽快着手做好“空心村”整治和农民集中建房示范点工作,提高现有土地利用水平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三)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美化家园。以居委会为重点,编制环境规划,促进村镇环境整治,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镇街道、路面硬化工程,做好河堤大坝除险加固工作,推进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抓好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切实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无公害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建设,减轻农村生活污染,大力发展沼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各有关单位要根据目标任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大力宣传发动全民参与到此次创建活动中来。活动时间为5月20—7月30,各单位认真组织实施,并将创建成效上报至镇创建领导小组。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创建生态文明村镇”活动的重要意义,从建设“和谐宇宙地”的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各党支部 书记、单位负责人是创建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部署工作,严格质量标准,把握工作进度,采取有力措施把活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环境舒适、洁净优美、出行便捷、规范有序的生态宜居家园。

中共宇宙地镇委员会

二00八年五月二十日

宇宙地镇创建生态文明村镇领导小组

长:

张显忠(党委书记)副 组 长:

姜振校(镇长)

成 员:办公室主任:王建春(兼)王建春(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刘双全(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白树军(副镇长)李树和(组织委员)杨月华(宣传委员)

陈志新(计生办主任)

段瑞淑(团委书记)姜喜鹏(财政所所长)孙玉峰(水管站站长)宋吉瑞(民政所长)吴金柱(司法所所长)

各村(居委会)支部书记、村主任

第四篇:文明生态村建设汇报材料

文明生态村汇报材料

榆树屯村是通辽市最大的行政村,有1218户,4188口人,总面积:84300亩,其中:耕地面积24200亩;荒山面积:31000亩;机动车 510台;农田井78眼,其中机电井66眼;变台26个;有党员161人,其中,35岁以下党员35人,高中以上文化的党员21人,现有干部10人,群团组织健全。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760元。村党总支、村委会在鲁北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党员、村民代表、村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入手,更新观念,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改变陈规陋习,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旗委会议精神,努力搞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活动。抓好党建工作,组织学习以促进干部队伍建设,认真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干部普法教育,使干部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为全村经济繁荣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一)每月安排政治学习一次,学习内容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的方针政策。

(二)村干部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对语言、行为、仪表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工作环境清洁美化达到一流标准。

(三)村委会投资5万元对陈旧的有线电视网进行了改造,电视节目增加到32个,有效地提高了有线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出资7.8万元为学校修建厕所一栋,打深水井一眼,维修了漏雨的教室,粉刷了教室墙壁,为办公室吊上了PC板棚,改换了教室变形的门窗,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今年又引资15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改造。

(五)为了使全村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幸福地度过晚年,在旗老年体协及镇老年体协的指导下,出资1万多元为老年体协购臵了VCD机、电视机、乒乓球台、台球案子,修建了门球场、维修了活动室、老年体协办公室、增加了晨晚练点,丰富了老年体协的活动内容。

(六)宣传部为我村投资25万元,维修活动室7间,新建图书室一处,拥有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和科技图书等1万余册,(旗图书馆把榆树屯图书站定为全旗试点,每月定期为村里轮换图书。)同时,购臵室外球案2个,新增篮球架2个,为村民安装沼气池43座,带动了清洁能源入户的速度,现在沼气池已经达到了211座。

(七)采取村干部包片,党员、村民代表包街,群众出工的办法,进行了村屯整治,所有在院外的柴垛、粪坑全部挪到院内,对150多条小巷进行了彻底清理。

(八)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在“地市级安全村”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治保会、调委会,联防队、义务巡逻队,制定了“两委一队”工作职责、村规民约等工作制度,推进了平安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了以包片民警、治保会、联防队为主要力量的主体防范网络,以 党员、村民代表、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性自防互控网络和对特殊人 群、大宗物品管理网络的建设,完善了村屯治安防范体系,预防了刑 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加强了村老年体协活动室、村务公开阅览室、法制图窗等宣传活动阵地建设,广泛开展了村民的法制、道德、文化教育,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综合素质。加强了村调解庭、调委会、调解信息员队伍的建设,保证了各类纠纷被及早发现,及时被化解;加强了平安建设宣传工作。共建立宣传牌6个,书写永久性标语10余条,散发宣传材料3000余份,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为平安创建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具体要求,按照多数群众的意愿进行政治文明建设。

(一)换届选举两委会,两委班子组成后,班子成员统一思想,下定决心,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为全村老百姓服务,干部全年上班,没有节假日,白天处理外业,晚间处理内业,只要上级下达任务,就全力以赴,没有上下班时间,每晚一个调度会,直至完成任务,在实际上做到了“想捞好处,谋私利”进班子的人在这个班子中待不了,站不住脚。

(二)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全通过群众选举村民代表,村内的大事都通过党员、村民代表确定,各项任务也依靠党员、村民代表去完成,形成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的干部包联党员、村民代表,党员、村民代表包联群众这样的工作网络,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各方面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发挥,难以解决的各种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无论是“一事一议”上砂料、村屯整治搞卫生、宣传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带头致富、还是为党支部、村委会出谋划策谋发展,都离不开党员、村民代表的参与,这为党支部、村委会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树立了信心。村内所有事项如土地承包、项目招标都必须通过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通过后才能实施,村委会所有内外往来账目都依法在村务公开阅览室进行了公开,并接受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审查,增加了办事的透明度。

三、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带领群众走脱贫致富之路

(一)原本我村负债300多万元,每年的村集体收入还不够偿 还利息,集体经济无法发展,连正常的运转都难以维持,为了改变这种恶性循环,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决定清理榆树屯村的债权、债务。用集体大井、园田地、机车、村部、机动地、荒山等集体资产偿还外债,通过半年时间的运作,偿还了近300万元的外债,减轻了农民负担。

(二)在农业生产上,我村始终把保护耕地,向土地要效益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几年来治理荒山2.7万亩,消灭所有耕地顺山垄,控制了水土流失。为了保证贫困群众能及时春耕,班子成员用个人财产担保向信用社借小额贷款累计达1000万元,解决了农民的春耕生产问题。为了鼓励群众打深水井,村委会从乌兰浩特请来物探测井队为群众测井位20多处,为每眼井协调打井贷款5000元,协调农电部门在农田里安装变压器26台,架设高低压线路52公里,新增了灌溉面积1万亩,使全村粮豆总量稳中有升。为了方便群众秋收运输,组织群众修了田间路52公里,上沙料2万多方。积极申请争取上级农业开发项目资金300万元,实施了万亩管灌工程,使人均水浇地达3亩,改善灌溉条件。

(三)在林业及生态建设上,我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几年来营造经济林1500亩,荒山造林,农防林、路防林补亩50万株,在水保治理区种植锦鸡耳5000多亩,兑现了已到期的果园3处,承包后经济收益89.5万元,围封了山杏3万多亩,并实行了全年禁牧,在禁牧加强生态治理后我村加大了护林防火力度,成立了专门的防火领导机构,购臵了2号防火工具,配备了专职护林、防火员,负责全年的禁牧与防火工作。我村在退耕还林中严把了栽植、抚育关,使177户退耕户的1055亩退耕还林地全部达到了国家验收标准。营造的村南主路和油路两侧街道林,经过精心的管护,成活率达到了99%以上,目前我村的生态得到了全面的恢复。

(四)在牧业上我村主要搞了舍饲牛、羊。

在禁牧加强生态建设后,大量的秸杆被闲臵,我村动员群众搞舍饲,提出发展养牛和舍饲养羊工程,积极鼓励群众转化农作物秸秆,实现过腹增值,协调养牛贷款50万元、养羊贷款60万元,为22户购进黑白花高产奶牛48头,为100多户购进优质,绒山羊1000多只,使羊存栏数达到了12000只,高产奶牛存栏达到162头,基础母牛达到178头,为奶牛养殖户配备了饲料地,为养殖5头奶牛以上的户每户推青贮窑池一座。从而提高了奶牛养殖户的养殖热情,通过政策的引导与扶持,我村养殖业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四、我村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加大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宣传学习力度,制定了《计划生育村规民约》,使计生工作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接近,完成了计划生育的各项任务。

(二)为促进经济发展,动用土石2000方,垫平了市场,并出资1万多元在市场的西南侧修建了一处公厕,方便了客商和群众。

(三)抓住机遇,利用大通道弃土20多万方,垫村中间大沟1.8公里,使过去深达5米的榆树沟变成了平坦的大道,方便了群众行车,高标准地修通了连接大通道的油路,为我村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精心丈量了通道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分期分批精确地发放了占地款及粮食补贴款,达到了村民的满意。

(五)争取项目资金172万元,为本村上了“380”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总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包村工作队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榆树屯团结带领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和广大群众,在各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很多以前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也都办成了许多,现在全村上下人心思进,人心思富,建设小康的信心越来越足,步伐越来越大,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以全村老百姓的利益为重、竭尽全力地做好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

榆树屯村

第五篇:生态村建设材料

庆安县平安镇人民政府文件

庆平镇政发[2012]15号

关于平安镇民族村“省级生态村”

验 收 的 申 请

庆安县人民政府:

根据环发[2010]75号和黑环发[2010]104号文件精神,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镇民族村积极开展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在创建过程中严格按照“省级生态村考核标准(试行)”进行建设和治理。民族村成立了以支部书记、村长为主“省级生态村”创建领导小组。经过几年的规划建设,“生态村”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指标符合“省级生态村考核标准(试行)”,为此,申请庆安县人民政府给予审查验收。

此申请妥否,请批示。

庆安县平安镇人民政府

二O一二年 四月二十一 日

庆安县平安镇人民政府文件

庆平镇政发[2010]16号

关于平安镇民族村创建省级生态村

建设规划的请示

县政府:

经过多年的努力,平安镇民族村坚持实施县委提出的“外向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升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争先、创业、和谐,成为全镇上下的共识。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镇的综合水平,打造庆安县东部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最具经济实力,最具人居环境的生态村,镇党委镇政府适应发展和民意需要,制定了民族村省级生态村建设规划。请批复。

平安镇人民政府

庆安县

二O一O年五月五日

庆安县平安镇人民政府文件

庆平镇政发[2012]13号

关于平安镇民族村申报省级

生 态 村 的 请 示

县政府:

经过多年的努力,平安镇民族村坚持实施县委提出的“外向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升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济开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争先、创业、和谐,成为全镇上下的共识。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镇的综合水平,打造庆安县中部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最具经济实力,最具人居环境的生态村,镇党委镇政府适应发展和民意需要,制定了民族村省级生态村建设规划。请批复。

庆安县平安镇人民政府

二O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基本条件部分

庆安县平安镇民族村生态村建设规划

(2009-2015)

第一章

论 1、1 规划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纪,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全球性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生态安全作为国这安全的基本战略,谋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逐渐成为全球的共同行动。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等一系列观点的提出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明确了方向。为此,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村的必然选择,2001年黑龙江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讨论通过了《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这标志着我省的生态省建设全面启动。

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切实提高。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我县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和严峻挑战,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必须把握机遇,立足长远,以创建和谐村为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民族村的经济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中共庆安县十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创建和谐庆安”的战略目标。县人大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县、生态村的决定,民族村两委班子制定了《民族村生态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生态村建设的目标任务。1、2 规划目的

编制民族村生态村建设规划,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清民族村生态村建设面临的形势和艰巨任务;立足现实基础,着眼未来发展,构建生态村建设的总体框架,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结合民族村实际,有针对性研究生态村建设的保障措施,使生态村建设有组织、有领导、有重点、有秩序地深入开展。1、3 规划理念

本规划贯彻“和谐发展”这个基本理念,遵循客观生态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运用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学原理,以我村主要生态问题为切入点,以发展环保产业和生态经济为主线,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民族村建设成为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环境安全,具有生态活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适宜于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绿色生态村。

生态系统健康

健康是生态村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特征。健康的农村生态系统,不仅意味着为人类提供服务的生活系统建设和完整,也包括农村人群的健康和社会健康,具有合理的生态结构、和谐的生态秩序、良好的生命支持系统,完善的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环境安全

生态环境安全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使人们在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料、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在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安全域限内得到发展。

具有生态活动

活力是生态县旺盛生命力的象征,体现在社会、经济和自然各个方面,表现为农村生态系统的发展效率。通过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农村发展与生态支持系统的互动调控及生态系

统培育,提高农村生态系统活力水平。

保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协调与和谐,在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得以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本规划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效益观,对互助发展战略进行宏观把握和科学指导。1、4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

《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绥化市城市总体规划》 《绥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绥化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 《绥化绿色长廊工程建设规划》

《庆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章。1、5 规划范围

庆安镇民族村区域,总面积 6.6平方公里。1、6 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2005年

近期(启动期):2005年-2009年; 中期(发展期):2010年-2012年; 远期(深化期):2013年-2015年。

第二章

生态村建设的现实基础 2、1

基本情况 2、2、1

自然环境概况

庆安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南端接壤处,东隔安邦河与伊春隔河相望,北隔欧根河与绥棱接壤,西靠绥化市,南临巴、木、通,距省会哈尔滨市180公里。民族村距离庆安县县城东北15公里处,幅员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0亩,水面30亩,林地面积1000亩。全村共有4个自然屯,有农户180户,人口782人,劳动力540人。产业结构以种植业和劳务跨国输出为主。2006年民族村被确定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百镇千村”试点村之一。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民族村突出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题,切实加大了基础建设和环境改善工作力度。凭借地缘优势,迅速壮大了水稻、蔬菜、劳务、畜牧四大主导产业,依托四个产业协会成立了四个产业协会。为产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第三章

生态村建设的总体思路

建设生态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和

谐民族村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也是事关我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3、1

指导思想

根据《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及《绥化市生态建设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庆安县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和谐互助为目标,以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建设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为重点,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科学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面提高综合经济实力,通过统一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县建设,促进庆安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3、2

基本原则 3、2、1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三个效益并重原则 应将优化经济结构、居民脱贫致富、城镇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兼顾当前和长远利益,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三个效益最佳化。3、2、2

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

在保证总体布局目标和建设时限不变的前提下,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层次应发挥各自优势,选择不同的建设方式,突出各自特点,发挥综合治理效果。3、2、3

坚持抓机遇,加快发展,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省扶持“十弱县”的历史机遇,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区工业化、工业集

团化、城镇一体化建设步伐,推动生态建设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3、2、4

坚持不断深化改革的原则

以搞活国有企业,培育市场主体为中心,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激发社会经济潜能,为建设生态县注入活力。3、2、5

坚持全方位开放建设的原则

在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广开门户,借水行舟、借力兴业,千方百计引进资金、技术和各类人才。形成国家、集体、个体私营、外资多元化投入的格局,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动作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积极性。3、2、6

坚持科技先行的原则

大力推进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实行集约化经营,切实把生态县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3、2、7

坚持依法保护与治理结合,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充分认识保护资源与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3、3

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我村区域经济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在发展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人口规模、素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力相适应,把民族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山川秀美,生态平衡,文明富饶的和谐新农村。3、3、1

农业生态经济区

以张嗑吧屯为重点,充分发挥和挖掘本地区域优势,发展棚室经济和绿色食品得到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发展潜力,调整和优化

农业结构,加快特色经济和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进程,建设高标准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保护和扩大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3、3、2

生态旅游经济区

依托优势,统筹规划,突出特色,科学开发旅游资源。3、3、3

林业生态经济区

以封山同育林,退耕还林建设为重点,保护森林资源,发展绿色林、特色林,有步骤、有重点地更新农田防护林,增加品种发展林木加工,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章

生态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4、1 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 心的生态经济体系

按照“一产优化、二产提高、三产突破”的思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以高技术含量产业为先导,优质高效农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生态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二一三”转变。推动发展模式从先污染后治理型向生态型 转变,增长方式从高消费、高污染型 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转变,使生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形成具有民族村特色的生态经济格局。

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育的全过程,不断提高资的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性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推动“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伟统经济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模式转变。以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为突破口,遵循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依靠 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多赢”。充分发挥企业在物质循环系中的主体作用。4、1、1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以经济、社会、环境三者效益统一为目标,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实现传统农业向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转变。4、1、1、1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改革农业传统的灌溉方式,大力开展节水型农业,推广滴灌、渗灌等先进技术,提高作物水分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适当控制水产养殖规模,防止因过度养殖引起生物链的破坏和水环境的污染。发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业。运用生物技术,提高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研究和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有机含量。合理开发和治理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坡,提高森林和植被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对利用不尽合理的山丘坡地,要予以调整种植结构,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4、1、1、2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按照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要求,优化农业产业经构和产品结构。在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前提下,大力发展高附加值 经济作物,加快发展绿色、特色生态和劳务经济,提高农产品质量。形成主导产业鲜明,品牌效应显著,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农业结构。4、1、1、3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围 绕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加快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大力发展壮大一批对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订单农业,并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着力构建产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农民“四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制和组织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到县外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农业个别领域向效益型农业产业发展,经营规模向集中和区域化发展,经营模式由单一向多种形式发展。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绿色、特色为主的基地,以肉羊、黄牛等养殖业和香瓜种植业为主;以绿色玉米、无公害大豆、马铃薯种植为主。加速总量扩张,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新突破。4、1、1、4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建立多样化的生态农业模式,推广以农田为重点的粮经作物轮作和间套作模式,以减少面源污染为核心的农药、化肥、地膜科学使用模式,以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平衡施肥为主要内容的内部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以及生物物种共生、田养结合的集约型规模经营。建立多个高产、优质、低耗和防污治污、综合开发的生态农业示范园,使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以量为主到以质为主,以生产大宗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到以生产适销对路、高附加值商品为主,以传统种养业生产为主到以工厂化深加工生产为主,从以生产物质产品导向到以提供社会和生态服务导向的转型。

着力构建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形成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联合发展,实现种植、养殖、加工互相促进,减少农药、化肥和其他资源的消耗,达到调整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村环境和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延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积极倡导按照生物链规律,积极发展生物农业;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使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益。4、1、1、5

完善农业安全生产和认证体系

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完善农业监测网络,开展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影响的全过程监测;完善农业生产环境监测、评价及预警体系;强化农产品基地生态环境监测及产品安全管理,创建各类特色的无公害产品生态示范基地及品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行“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工程建设,逐步实施农产品市场的准入制度。

开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食品认证。鼓励农民和企业在农产品种植和加工过程中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对种植—生产—销售全过程控制,达到相应的标准,并通过认识;推进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工程,着重解决大宗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和养殖业自身污染等环境问题。建立生物保护监测网络,开展动植物有害生物疫情调查,建成病毒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进行外来生物风险分析,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保护农业生态平衡。全面实行绿色环境标志和农产品质量认证,进一步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4、1、1、6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引进各类农业技术及其推广和应用,专项扶持八大农业科技行动项目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世纪青年农民”和“百万农民”科技培育工程。加强农村实用技术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农业专业。加强农经信息网络建设,扩大网络覆盖,与“农村”实行资源共享,开通网上专家资源系统,开展农业科技讲座。培养一批基层科技兴农带头人,选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加快政

府相关职能转变,增强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作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协调企业与农民利益关系,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流通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推广生物防治,开展农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系统,避免在同一地方长期、连续、单一的种植同一作物。充分利用塑料大棚、防虫网的防虫作用,降低农药使用量。4、2

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

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为核心,加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坚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并重的方针,突出抓好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我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创建生态环境优美,适宜于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村。

总的指导思想是突出“四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高)、坚持“四新”(规划思路新、设计主意新、建设风格新、经营手段新),体现“四气”(大气、洋气、帅气、雅气)。总的发展思路是突出生态(天然、绿色、环保)主题,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绿色工贸经济为支撑,以黑土文化为底蕴,打造四个(风格独特、品位突出、功能齐全、服务优良)优势,建设三型(公园型、别墅型、花园型)生态小区。力争经过努力,把民族村建成“村在林中,街在草中,院在花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型小社区。建成旅游景点品味独特,居住环境舒适高雅,饮食消费城镇化。建成春来苍松、垂柳争相吐绿,丁香、玫瑰竞相吐艳,生机勃发;夏至,荷花出泥,亭亭玉立,玉兰吐艳,馨香扑鼻;秋到,菊吐黄花、芙蓉争艳、万紫千红、米豆飘香;冬时,松柏长青,一片苍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花园式小社区。通过发展生态环境,真正营造民族村特有的

“天蓝、地绿、花香、水清、气爽”小气候打造生态磁场,搭建绿色平台,到了民族村让人产生如入人间圣地,到世外桃源的感觉,让人们真正了解民族村,慕名而来,留连忘返。4、2、1

着力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加强畜禽管理,健全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法规管理与政策体系,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分散的养殖畜禽逐步集中与规模化,推广畜禽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开发建设好有机肥料收集及沼气池建设。

改进农业施用肥料结构,应用生态复合肥、空释肥、微生物肥、绿肥等,代替单纯全施化肥的农田,逐步降低化肥使用量,降低农田肥料流失量,维护和改善地力,保障与提高农作物单产量,引进和应用一些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代替化学农药。制定和组织平衡施肥和测土施肥技术推广计划。2011年,全村平衡施肥总面积达8000亩。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开展农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4、2、2

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4、3

注重抓好生态林建设,完善林业生态体系

通过生态林建设,改善农业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坚持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2011年,村有林地面积达到1000亩,森林覆被率达到10%。2015年,村有林地面积达到1200亩,森林覆被率达到12%,村屯绿化覆被率达到24.5%。坚持科技兴林,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含量,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施、调整结构、优化林种和树种。坚持单项工程建设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建立科技推广应用体系,搞好科技咨询、服务、培训和实验示范等科技推广工作,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林业生产全过程

充分调动全社会造林绿化的积极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实行“谁投入、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政策,打破所有制界限,建立利益驱动机制,最大限度地推进广大群众造林经营机制市场化进程。

坚持标准,保证质量,要搞好标志型工程建设,突出一至二个建设项目,实施精品战略,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业生态体系。对“三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严格按照规划搞好设计施工 4、3、1

保护生物多样性,优化生物生存空间

生态人居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我村优良的区域环境,把居住环境的改善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巧妙利用模地、拼块、廊道、以及动植物、热能空气等,建设生态环境,美化村屯绿地、优化交通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营造特色、安全、舒适、文明的人居环境,全面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4、4

建设优美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

生态人居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我村优良的区域环境,把居住环境的改善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生态环境,美化绿地系统、优化交通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营造安全、舒适、文明的人居环境,全面提高村民生活质量。4、4、1

建设生态住宅

国家建设部指定的“生态住宅技术标准”。主要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

2015年,村住房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解决住宅的全部生活用水;应用沼气及秸秆气化,解决部分住宅的生活用能设施有利于

节能的建筑导向和住宅空气循环系统。4、4、2

优化生态交通网络

充分体现生态化、快捷化、信息化、人性化生态交通体系要求,建成包括干道、支道等组成的交通网络,形成区间顺畅便捷的交通运输系统的客运交通结构。4、4、3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按照布局合理、设计科学、风格独特的要求,结合农村城市化进程,合理规划农村居住点建设。

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节约耕地的生态型村庄

按照“农田园区化、生产清洁化、管理社会化”的要求,以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加快村基础设施建设,彻实改变环境脏、村貌乱、设施差、布局散的现象,建成环境优美的村庄,促进农民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力争到2015年,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村的4个自然屯的95%以上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加快实施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因地制宜,结合村规划及供水特点,解决饮水质量低的问题。

积极开展绿化造林。促进村庄绿化建设,使之成为绿化造林的一个新亮点。结合农田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对位于乡道、村道沿线的屯,以道路绿化为重占,将绿化与发展经济有机结合,构筑绿色经济走廊,实现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4、5

建设文明先进的生态文化体系

生态文化是生态县的主流文化,是现代文明在自然与社会关系中的具体表现。建设生态村就是要以特有的文化优势为基础,通过

生态文化、认识文化和机制文化建设,从观念、意识、体制、能力等方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与公共秩序,建设以生态价值观和环境伦理为核心,以和谐健康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标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相互统一的村屯生态文化,凝聚成具有生态特征的人文精神,使全社会树立起建设生态村共同理想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信念。4、5、1

积极培育生态理念

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不同层次的生态教育,普及推广生态保护意识,广泛传播环境污染法律法规,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生态环保,培养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伦理观,树立环境是资源、环境是资本、环境是资产的价值观,确立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倡导节药资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行为规范,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4、5、1、1

加强全民生态教育

生态教育应区分层次、突出重点、讲究方法、提高质量。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主题教育。一是生态警示教育。主要结合我村目前实际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态警示教育,向公众宣讲民族村水资源和环境污染状况的解决和措施。二是生态保护教育。主要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生态设施与建筑、生命周期评价等为指导,对公众进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工业生态、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全面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三是绿色消费教育。向公众全面介绍健康、绿色消费的有关知识,引导群众进行绿色消费,促进环境友好产品的全面发展。主要讲清环境友好产品的种类和差别、绿色标志产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安全食品的种类。四是生态文明教

育。主要向公众全面宣传21世纪的文明—生态文明,使公众认清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发展历史及历史必然。4、5、1、2

普及生态保护知识

利用村务公开专栏,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普及环境保护知识。要及时报道和表扬保护环境的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通过环境执法典型案例的剖析,普及环境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和知法、守法的自觉性。4、5、1、3

镇村生态文化建设

保护弘扬民间文化艺术、民俗文化,切实加强民间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扶持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民间民俗艺术活动、艺术项目,积极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节术,特别是要呵护、弘扬、扶持并创新具有环境道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大力倡导扶持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文化。创新生态文化村进家庭的活动和机制。规范村规民约,强化生态理念,促进环境道德建设。4、6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体系 4、6、1

建立社会发展支撑体系 4、6、1、1

加强人口综合管理

适度控制人口规模。考虑人口自然发展规律、经济要素制约的要求,2015年民族村人口控制在790人以内,积极发展人力资源。调整优化人口迁入结构,提高迁入人口的文化技术素质,努力营造适合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宽松条件,建立人才创业无障碍机制。

改革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宏观调控,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总量调控,加强管理。按照有关政策法规,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并建立科学的人口管理

信息系统。将户籍人口、迁移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纳入统计范围,并建立管理信息库,实施信息平台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信息服务效率。4、6、1、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社区服务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增强企业吸纳能力,使绝大多数新生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再就业。要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从业能力,降低就业难度和失业风险。要建立健全新农保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不断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到2015年,新农保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建立和完善适宜的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失业保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制度,鼓励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补充保险,统筹规划,兼顾水平,扩大社会保障的融资渠道;普及保障面,保障到社会的每个成员。拓展就业渠道,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改善低收入群众的生活。4、6、1、3

发展公共卫生事业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不仅是整个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

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健全体系、改昔体制、整合资源、城镇兼顾、重在农村”的原则,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创新,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

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应急治疗救治体系以及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报告网络体系,基本满足村民的卫生服务要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4、6、2、1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完善土地配置方式,实行占用耕地之补偿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资源的动态平衡。鼓励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身发展。推行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投入产出率等指标控制制度。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用地标准,严格按标准供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正确处理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关系,加强建设用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严格用地审查制度,实行农村建设用地服从土地总体规划和农村总体规划的“双重”管理。建立土地利用公示制度,完善社会监督体制,对违法使用土地的行为,严肃查处。严格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和农村规划管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健全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建设用地的批后核查制度,规范对土地集约利用强度低的限制供地、限期整改的制度。建立建设用地生产报批的信用档案和评价制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全面执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建立健全建设用地定额指标行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复垦,科学、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

规范土地流转制度。积极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土地市场,运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调节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强化土地执法监督力度,逐步建立土地信息系统管理的动态监测制度,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土地资源再利用工作。在农村建设、工业项目建设前期,要充分做好表层优质土壤迁移,可用作花木基地土壤流失的补充或贫瘠土地的改良,彻底改变目前大量肥沃土壤被填埋的浪费现象。4、6、2、2

加紧调整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调整能源结构。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清洁能源。重视发展沼气、节能灶、太阳能、风能等,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节约集约利用能源。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严格市场准入,抓紧完善能耗、技术、质量等方面的准入条件。多渠道、多途径、加大节能宣传,培养节能意识,养成全社会的节能方式。

第五章

生态村建设的重点项目 5、1

重点项目建设

生态村建设是一项持续建设的系统工程,必须围绕生态村建设目标,突出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协调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有序扎实地开展生态工程项目 建设,夯实生态村建设和发展基础,发挥重点项目 的支撑作用,推进生态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为实现民族生态村建设目标,围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和生态支撑体系等建设领域,开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水利、生态林业、生态村屯、生态环保、生态文化等项目建设。5、2

经费概算与效益分析 5、2、1

投资预算

为实现启动期(2005-2009)、发展期(2010-2012)和深化期(2013-2015)的规划目标,需开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水利、生态林业、生态村屯、生态环保及生态文化等七大工程建设,涉及重点建设项目约为28个,共需投资7285万元,其中发展期投入5662万元、深化期需投资1623万元。6、2、2

经费渠道

总的原则是以自筹为主,尽力争取国家支持,取得一定的启动资金,规划资金和运转资金。要建立国家立项融资、有关部门助资、联合开发引资、各级银行贷款、村及集体筹资、农户个人出资等多层次、多渠道的投次体系,使生态村建设资金落实到位。具体开辟以下几个通道:一是争取若干重点项目例如国家基本建设目标,争取国家投资,分分步实施;二是争取各专业银行贷款。根据工程项目不同类别,不同行业,分别采取对口申请国家或地方各专业银行贷款;三是环保治理资金集中使用;四是动员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和村民投资、投工、投劳、以工代赈;五是本村自筹,每年按预算入收,安排一些重点项目进行投資; 六是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力量,出劳务、尽义务,积极参与工程建设;七是招商引资,合作开发建设,引进发达地区、省份形成多元化、全方位、多层次投资渠道。5、2、3

效益分析 5、2、3、1

经济效益

通过生态村建设,必将推动全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日趋 合理,经济增长方式得到转变,经济实力、村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平均增长9%和8.4%。5、2、3、2

生态效益

通过生态村建设,全村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显著提高,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和适宜性得到极大增强,生态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农村资源开发利用趋于合理,农副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秸秆还田率达25%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达到2.6以上,基本农田全部实现高产稳产;空气、水环境、区域环境噪声分别达到省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村饮用水源合格率达到100%。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村屯生活污水治理达标工程得到全面推广运用,公共绿地面积逐年增加,村屯及庭院绿化美化向纵深发展。5、2、3、3

社会效益

2011年通过生态村建设,社会建设成效卓著,村屯社会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镇村实现连动发展,村民的收入不断断的提高,同时社会贫富差距被控制在警戒范围内并不断缩小。

庆安县平安镇人民政府文件

庆平镇政发[2010]20号

关于印发《庆安县平安镇民族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实施方案》的通知

民族村各屯、村民小组:

为了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事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根据环发[2010]75号文件精神,在全村深入开展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现印发《庆安县庆安镇民族村省级生态村实施方案》给你们,望民族村各屯、村民小组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庆安县平安镇人民政府

二O一O年四月二十日

庆安县平安镇人民政府文件

庆平镇政发[2010]19号

关于庆安县平安镇民族村成立创建省级

“生态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民族村各屯、村民小组:

为了加强生态村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依法推进生态屯建设,经村民委员会研究,决定成立民族村生态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长:金春明 副组长:林光龙 成员:金春日

徐胡元

金真姬

李明范

民族村生态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村委会,办公室主任由金春明同志兼任,副主任由林光龙担任。成员由各村民小组组长等相关人员组成。办公室具体负责生态屯村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

安县平安镇人民政府

二O一O年四月二十日

平安镇民族村创建省级生态村

为切实增强全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提升我村的整体文明水平,通过创建生态村这一重要载体,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我村核心竞争力的进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强化资源节约,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保型村,努力实现我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活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指示,通过开展创建“生态村”活动,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不断促进我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生态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尊重群众选择,依靠群众力量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设生态型、文化型、节能型等特色鲜明、格调新颖、充满时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全社会事务管理机构,通过村民民主大会完善《村管理实施细则》《村民管理暂行办法》、《村规民约》和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长效机制。坚持规划先导,科学编制我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我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村民教育、村屯管理等内容,使我村环境变化和产业发展同步,村民素质提升与塑造良好的民风民俗同步,实现我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原则

(一)因地制宜的原则。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农村建设应从我村的实际出发,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条件、经济能力、科技水平紧密结合起来。

(二)统一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明确建设的三个阶段,并且分解落实、分部门组织实施,对已经达到目标的项目,巩固成果。

(三)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我村容村貌,提高环境质量。

(四)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教育,增强群众参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坚持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则,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良好的村容村貌。

(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原则。,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进行资源重组,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发展改善我村环境,加速经济发展。

四、具体实施

(一)建设管理

我村成立的生态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我村党支部书记亲自负总责,各自然屯分工负责,互相配合,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具体保障措施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规划逐年提高人均住宅面积。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我村道路硬化建设进程。加快道路的绿化、美化、香化、便捷化建设。

(2)实现我村饮用水合格率100%。(3)实现我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4)实现生活垃圾清运率100%。(5)建立全方位通信、电视收视网络。

(6)建立完善、优质的服务体质,提高村民生活水平。(7)加强我村绿化建设,打造环境优美的生态村。

(三)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1、禁止随意倾倒垃圾、废物。

2、建立固体废弃物处理、回收利用体系,节约能源。

3、强化生活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保证村民饮用水的安全。

4、控制我村各类噪声源,为村民提供安静的生产、生活环境。

5、强化环境监测工作,控制大气污染,为村民提供一个清新的生活空间。

6、加强我村绿化规划建设,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优美、洁净的生存空间。

(四)实施绿化工程,大力开展植树,栽花,种草活动,扩大绿地面积,美化我村生产、生活环境。完成休闲广场配套工程,为村民提供信息、娱乐场所。

(五)建立健全我村环境管理制度,保证村内环境建设的健康、顺利的进行。

平安镇民族村创建省级生态村

工 作 总 结

为了更好的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我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开展工作,以加强农村交通、文化、环境卫生、饮用水源等基础建设为重点,加大生态村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优美舒适、文明整洁的新农村。

一、基本情况

平安镇民族村位于庆安县东北15公里处,幅员面积6.6平方公里。有4个自然屯,180户,782口人,劳动力540个,耕地面积8000亩,有休闲广场2处,文化娱乐中心1处,塘坝2座,绿色蔬菜大棚示范区1处。村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劳务业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近20000元。经过多年建设,现在民族村饮用水合格率100%,卫生厕所普及率85%,生活污水处理率50%以上,清洁能源普及率8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5%以上,有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基地4个,农药化肥平均使用率低于全县水平,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上升,村民环境满意度98%。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生态村建设工作,是全体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已被群众广泛接受,一个人人讲环保生态文明的村风已形成。近几年来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改善。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产业结构布局更加趋于合理。

(一)、生态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县委县政府以及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民俗教育活动,科普之东农技学习热潮,开展了争创“好婆 婆、好媳妇”的评选活动,开展了“农技知识”大比赛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学文化用科学的意识,为村风文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村

屯道路四通八达,有白色路面8公里。周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环境舒适,为我村打造生态旅游休闲村奠定了基础。民族村距离庆安县城东北15公里处,幅员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0亩,水面30亩,林地面积1000亩。全村共有4个自然屯,有农户180户,人口782人,劳动力540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1名。

(三)、绿化村屯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村

村民以及辖区内的民营企业、积极植树种草,美化香化村屯环境。我村现有林地1000多亩,森林覆被率10%以上。

1、具体措施和办法

1、加强领导,成立创建机构

加强生态村工作建设的开展,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我们按照要求,多次召开村委玉子会议和党员组长及村民代表会议,统一全村上下思想认识,把生态村创建作为一项重大事实工程来抓,认真做到领导亲自抓,分管人员具体抓,其他人员配合抓。成立了村生态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长:金春明

成员:林光龙

金真姬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气氛

广泛宣传、营造气氛。要掀起新一轮的环境综合整治宣传高潮,充分利用广播、村务公开栏标语等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农村环境优美示范创建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具体内容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调动党员干部投身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及时发现并认真总结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随时制定有利于活动开展的好办法和好建议。

3、加强领导,长期坚持不懈

支部书记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按照制定的每一项工作,抓好落实,保证各项工程 的保质保量的完成。

4、生态效益赢得经济效益

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品质休闲旅游,返璞归真,崇尚自然,回归原始,已成为一种时尚,以生态文化内涵为主的生态旅游,已成为现代城市居民普遍的期望,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把发展生态文化运动休闲新农村作为我村长期规划。

我村要以长期的信心和实际行动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因而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村民赢得经济效益,为我村赢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利用田园、自然风光资源优势。把民族村打造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吃、住、休、游、购、娱为一体的“生态新村”。

总之民族村将以生态建设和自然风光为本,以现代农村建设为魂,把民族村打造成整体形象鲜明,村互助裕安康,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休闲示范村。

社会状况1-1

平安镇民族村创建省级生态村 村容建设和发展规划证明材料

制定了符合区域保护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并报省、市环保部门备案,村域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生产区(畜禽养殖区)与生活区分离;无破坏林地、古树名木、自然景观的事件发生;村容整洁,村域范围无乱搭乱建及随地乱扔垃圾现象,管理有序;村域内地表水满足环境功能要求,无异味、臭味(包括排灌沟、渠、水塘等。不含非本村管辖的专门用于排污的过境河道、排污沟等);村内宅边、路旁等适宜树木生长的地方均植树;空气质量好,无违

法焚烧秸秆垃圾等现象。

庆安县环境保护局

二O一二年四月十日

社会状况1-2

平安镇民族村创建省级生态村

村民环保意识与污染事件证明材料

村内村民认真履行国家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制度,近三年内没有受到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村内没有大于25度坡地开垦,任意砍伐山林、破坏草原、开山采矿、乱挖中草药及捕杀、贩卖、食用受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现象;近三年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村民能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近三牛内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庆安县环境保护局

二O一二年四月十日

社会状况1-3

平安镇民族村创建设省级生态村

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执行情况证明材料

民族村内无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环保产业政策的企业,村内布局合理。

庆安县环境保护局

二O一二年四月十日

社会状况1-4

平安镇民族村创建省级生态村 宣传教育与生态文明证明材料

制定了包括保护环境在内的村规民约,家喻户晓;有固定的环保宣传设施,内容经常更新,并且群众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环境意识,有正常的反映保护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庆安县环境保护局

二O一二年四月十日

关于修建村白色路面的会议纪要

时间:2009年4月12日,8时 地点:村委会办公室 主持:金春明

参加人员:金春日

金真姬

林光龙

李明范 记录:林光龙 议题:

1、修建村内主干道白色路面

2、确定路面规格

3、讨论村里投资和村民集资问题

一、入会人员一致同意:修路。

二、路面规格:8公里

长3.5米宽

20厘米厚 两侧路肩各1米。

三、路两侧挖顺水沟,并栽植好护路林——垂柳,路两侧各四行。

四、资金来源:在国拨资金的基础上民族村集体出10万元,村民集资10万元。

五、村里公开发标,并设专人负责监督和管理。

关于创建生态村工作的纪要

时间:2009年5月5日,18时 地点:村委会 主持:金春明

参加人员:金春明

金真姬

林光龙

李明范

记录:林光龙

议题:

1、组建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

2、部署生态村建设工作

3、相关工作要求

一、组建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金春明 副组长:林光龙

成员:金真姬

李明范

二、主要工作任务:道路改造、村内8公里主干道全部修成水泥路面,休闲广场建设、草坪、路灯、景灯、路灯、体育广场建设、设篮球场及四周绿化、美化工作。建生态绿色示范区一处,村文化娱乐中心各一处,育苗基地一处,重建村办公室等。

民族村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制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增强干部团结带领群众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考核 责任制。

一、村民聚居环境建设

(1)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小区道路硬质化;给排水设施到位;供电、电信、有线电视等设施配套到位;区内路灯安装到位;区内绿化实施到位。

(2)科学推进农民集中居住,鼓励农民进城进镇居住,严格点

外违章过渡房管理。对凡具备进区建购房条件都进小区建房或购房,严格规范农民过渡房审批管理,未经审批、未足额缴纳违规拆除保证金或超标准建房查处。

(3)宅基地复垦。年内完成村交农户原住房拆除任务,宅基地复垦经县国土局验收确认的。

二、农村环境整治(1)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1、水沟、道路、绿化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队伍健全、运转正常、考核到位。

2、实行“户收集、组保洁、村运转”机制。

3、水沟环境整治、绿化、管护到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村容整治,顺利通过县考核 验收。

(2)卫生屯、生态屯创建。按照“六清六建”要求,全面完成2009年水沟整治任务,且通过县验收;经县验收,成为卫生屯、生态屯。

(3)绿化合格屯建设。按时完成成片造林、农田林网、道路绿化任务,经县验收成为绿化合格屯。

(4)农机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完成各类新型农机具推广任务,禁止秸秆露天焚烧,且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渠道管护达标和省平安农村村(屯)创建工作。

民族村村民文明公约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我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广泛征求各阶层意见,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特制定《民族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规民约》。

1、全村人民必须自觉维护社会治安,认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用法律去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增强法律意识。

2、全村人民必须增强防范意识,强化防范措施,各种车辆、仓库、房门、大门晚上必须上锁,大牲畜晚上8点前必须进圈上锁,防止盗情发生。

3、全村必须实行十户联防制度,坚持昼夜巡逻,要按时上岗,不得漏岗,否则每漏岗一次,罚款100元。如有盗情或其它案情发生,实行村委会主任、治保主任连带责任追究制度,按比例处罚。

4、全村人民要彻底识破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反党、反人民的真实面目,做到不信不传,否则每发现一例,罚款100元,对提供场所

和组织者要重罚,情况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5、全村人民必须增强安全防火意识,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各村以自然屯为单位,必须配备防火旗一面,要以风为令,及时升旗警示,否则,每漏升一次罚责任人100元。

6、全村居民要以旗为令,做到四级风以上停止一切用火,否则每发现一次罚当事人50元。同时,要做到室外不吸烟,倒灰不带火,小孩不玩火,不准在林区内烧纸,违者罚款50元。

7、如果发生火灾,罚村书记、村委会主任、治安主任各100元,罚治安员50元。对工作不利,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给予相关责任人必要的行政处分。

8、农户柴草垛必须放在屯外指定地点,凡应搬出屯外而没搬出的柴草垛发现一个罚所在村书记、村长、连长、组长各30元,罚后必须搬出,如自己不搬,由村里派人搬出,其费用由农户自负。

9、广大干部群众必须爱护公共财物,对破坏公共设施的除照价赔偿外,另加2倍罚款,情节严重的,交司法机关处理。

10、严禁乱砍滥伐,对退砍树枝的每根罚5元,超2厘米粗一米长每根罚10元,对倒树、站干树、不经林业部门批准,锯下拉回的均按乱砍滥伐严重处罚。

11、不准在林地里放牲畜,不准在树木上拴停大牲畜,牲畜一律不准进入绿化带内,对毁坏的树木、农作物按当地价赔偿外,另加2倍罚款。

12、充分发挥联防队作用,各村要配备护林员,加强对林木资源的管理管护,防止盗伐林木的现象发生,如果护林员知情不报或监守自盗,按发生额2倍以上罚款,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13、严格执行镇政府制定的《林木资源管理办法》、《林木资源拍卖办法》对违反规定的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罚。

14、严禁随地乱取土,保护资源不受侵害,违者除责令将挖走的土拉回来填平外,再追加罚款200元。

15、严格加强殡葬管理,非规划指定墓地,公路两侧严禁埋坟,违者除清除外,处以200元罚款,对不火化深埋的必须起尸火化,情节严重的交殡葬管理部门处理,并每具罚款2000元。

16、严禁私卖墓地,对私卖墓地的除对责任人批评教育外,处以500元罚款,并没收全部收入。

17、严格水电管理,对私自安装水电设施的限期拆除,否则每次罚款100元。

18、对未经批准,私建乱建房屋的限期拆除,视情节轻重,处200-500元罚款。

19、全村人民必须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增强卫生意识确保身心健康。

20、村屯内主次道路要努力实现砂石化,坚决开通死路,尽可能加宽窄路,通直弯路,整修造型。所辖路段要上养护砂石,每延长米不少于0.2立方米,保证村村通,屯屯通,确保坚实平整,车辆畅通。

21、全村路边沟要统一标准,做到沟沿平直,沟底平整,清淤排阻,力保排水通畅。

22、各村要及时修整辖区内破损和不坚固的危险桥涵,家家有入户桥涵,对没有入户桥涵的村屯,要规划修筑永久性桥涵,保证沟沟相通。

23、各村绿化带建设要以屯为单位,统一宽度,植树标准一至,栽花要打好垄或床,并拉防护网。

24、街院卫生要保持清洁,畜禽圈舍、仓房、厕所要常掏,修补完好。院墙要达到边缘整齐,高度一致,坚决做到三堆(粪肥、垃圾、柴草)及时出屯,废弃地和沟泡要彻底清除垃圾和臭水,尽最大努力治理利用起来。

25、村办公室及校园建设要清洁整齐,生态,设施及办公用品摆放合理,实现绿化、美化、香化、净化。

26、各屯必须建成2条标准化街道,要做到路面平整,路沟通畅,桥涵通水,板杖整齐统一,路两侧枯栽花种草,拉防护网,并配备垃圾箱。

27、要通过标语、口号、横幅等宣传形式,大张旗鼓的宣传农村“五要”、“五做到”,宣传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8、要建管结合,常抓不懈,坚持常年管护,常年检查。要建立和完善门前三包,(铺好路、管好树、清好沟,备好垃圾兜)牲畜管理,垃圾日产日清等各种有效管护责任制,把建管有机结合,变成群众自觉行动。

29、各村在原有的基础上,使“十化村”建设不断提档升级,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班子团结、务实、廉洁自律,在群众中树立较高威信。

30、各村要积极发展市场经济,走产业化道路,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引导农民在结构调整上找出路、见效益,使村增积累、户增收入。

31、要建立村民代表队伍,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民主选举和评议村干部制度,并建立村务公开栏。

32、坚持开展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活动,群众自治组织健全,节俭婚丧事,无聚众赌博、无封建迷信活动。

33、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全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确保适龄儿童全部入学,辍学率严格控制在3%以下。

34、倡导全村人民使用文明、健康语言,讲话态度和蔼,礼貌待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35、要积极开展科技活动,组织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注重培养科技示范户,引带农民科技致富。

36、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优生,无计划外生育。

37、各村要有文化活动阵地,经常组织农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活跃村屯文化生活,引导农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

38、积极开展新型合作医疗事业,电话、自来水、住房砖瓦化入户率不断提升。

39、要全面加强对五保户、优抚对象、孤寡老人的安置,使他们衣食无忧,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对子女不赡养老人的要进行批评教育。

40、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治保调解组织健全,建立群防群治组织,及时化解矛盾,人人遵守村规民约,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

41、各村要加强“十星”文明户的创建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评选方案和奖励办法使活动规范,参与面广。

42、要积极推进“五户”建设工作,要抓一个“五户”建设示范屯,每个屯至少抓5个以上典型中心户,按照“五户”建设“二个功能”、“三个条件”标准,结合党团员服务区,使各类中心户明确职责任务,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不断地向周围农民辐射。

43、严格加强对宗教场所、宗教团体和宗教人员的管理,严防邪教组织的利用渗透。

44、全村要重点加强牲畜防疫工作,要面面具到,不留死角死面,发现疫情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对知情不报或逃避防疫的要给予当事人处100元罚款。

45、对村级财务管理,经管部门要定期进行审计、检查,依据村级财务管理规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按发生额处以当事人2倍以上罚款。

46、坚决控制集体越级上访和个人越级上访;不发生群众集体闹事事件;杜绝到绥化市以上集体上访;到庆安县集体上访控制在3批次以内,个人上访控制在15批次以内。信访问题的办结率和就地解决率达98%。发生上访事件按信访实施意见处理。

新农村建设村规民约

(八要八不要)

一要遵纪守法,改造义务;不要违法乱纪,滋事造事。

二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不要听巫信教,崇邪拜教。

三要弘扬美德,尊老爱幼;不要虐待老人,岐视妇女。

四要彼此谦让,互相尊重;不要恶语伤人,以强欺弱。

五要艰苦创业,科技兴农;不要奢侈浪费,愚味落后。

六要礼貌待人,热情好客;不要污言秽语,懒惰涣使。

七要男女平等,优生优育;不要性别歧视,违反国策。

八要美化环境,爱护公物;不要垃圾乱扔,陋习滥行。

下载浅谈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文明生态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创建文明生态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意义、任务和目标什么叫文明生态村?简单的讲,文明生态村就是三个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行政村。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有重大意义。......

    建设文明生态村 推动山村奔小康

    建设生态文明村推动山村奔小康 关于长顺县威远镇上洪村同步奔小康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2020年全国同步奔小康战略决策,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农业、农......

    关于建设文明生态村的思考建议

    关于建设文明生态村的思考建议 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几乎涵盖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方方面面。为......

    文明生态村标语

    文明寄语----- 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 以文明之心弦,扣动礼仪之旋律;以文明之心灵,绽放万世之光华;以文明之火焰,燃起和谐之心火;执文明之手,虽一人可独步天下。 文明是人类良知和智慧......

    文明生态村汇报

    文明生态村汇报驻金厂峪村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按照县文明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的安排,我们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组于今年3月9日进驻金厂峪村。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深入......

    文明生态村汇报范文大全

    驻金厂峪村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按照县文明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的安排,我们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组于今年3月9日进驻金厂峪村。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

    文明生态村意义

    文明生态村 文明生态村的基本介绍 生态村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范围内,在生态系统自净能力上限之下,运用生态科学原理和生态链接工程而建设成的村落,它的宜居水平比一般的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