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委强化民主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纪委强化民主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为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社区(村)各项事务管理和监督的水平,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导意见和市、区纪委对加强村级民主监督试点工作的要求,我镇结合村级组织换届及经济合作社合并这一契机,于12年5月在我镇6个社区中全面推开社区(村)监督委员会组建工作。
一、社区(村)监督委员会的组建及运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实开展组建工作。
建立社区(村)监督委员会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我镇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纪委、组织、农业、民政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领导、协调和指导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小组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组建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方案。并根据实施方案把责任分工落实到人,明确各社区(村)党(总)支部书记为组建社区(村)监督委员会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要求各社区认真调查研究,细化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在选举之前,为充分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镇党委和社区党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利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社区(村)事务公开栏等渠道和阵地宣传建立社区(村)监督委员会的目的、意义,以及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职能和运作方式,为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创设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群众基础。
(二)创新模式,依法选举,选好配强民主监督队伍。
为有效搭建民主监督组织平台,我们镇根据各社区(村)实际情况,明确社区(村)监督委员会组织设置主任1名、委员2-5名;并在监委会下面,又设置民主管理监督和民主理财两个工作小组,分别监督社区(村)重点工作的决策及实施、社区(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监督委员会和工作小组任期均与社区(村)党组织相同;其成员的任职条件应为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策法律意识强,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群众信任、熟悉社区(村)情况、敢于反映情况,且具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员或村民代表;并要求实行回避制度(监督委员会主任除外),即社区管委会、村两委、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及其配偶、直系亲属及近姻亲不得担任监督委员会委员候选人。为确保选举工作顺利推进,选好配强监委会班子,首先由社区(村)党支部提出监督委员会成员候选人职数,社区(村)党组织副书记或纪检委员原则上作为监督委员会主任候选人;然后由村民代表和党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推出候选人建议人选;社区(村)监督委员会成员职数及建议人选报经镇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再提交村民代表会议以等额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社区(村)民主管理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社区“两委会”确定候选人后,提交村民代表和党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等额选举产生(兼顾地域平衡)。新一届社区(村)监督委员会产生后,及时予以公布,并报镇党委、政府审核、确认后,以文件形式进行通报。
(三)健全制度,规范运作,确保民主监督落到实处。
明确工作权限,全面履行民主监督职责,进一步保证机构有效、有序、有利运作。按照浙委办20xx]19号文件精神,结合前期调研、分析和选举工作情况,建立健全了社区(村)民主监督等各类制度,新制订完善了《镇社区(村)民主监督制度(试行)》、《镇社(村)务公开办法》、《镇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办法》等相关工作制度和规则。这些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监督委员会的地位和民主监督的职责,为监督委员会顺利有效地履行职责奠定了必要的工作基础。
监督委员会受村民代表会议委托独立开展工作,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不参与村务管理,是一个专门从事村务监督工作的机构。我镇社区(村)监督委员会履行六项监督职责:
一是列席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开支的社区(村)两委会,定期和不定期向镇党委、纪委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情况,参与镇党委、政府对社区(村)干部的年终述职考评;
二是实施政策执行监督,特别是对新农村建设政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实施监督,制止和纠正损害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
三是实施社(村)务决策监督,对不符合制度、规定的决定,提出废止建议,对于重要工作安排和决策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四是实施民主管理监督,对社(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进行审核,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防止、纠正社(村)务公开走过场、假公开、不公开的行为;
五是实施财务收支监督,督促经济合作社严格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定期召开理财会议,对村所有开支票据和财务公开内容进行审核; 六是认真受理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向社区(村)党组织和社区管理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委员会的运行机制为:当监督
为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社区(村)各项事务管理和监督的水平,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导意见和市、区纪委对加强村级民主监督试点工作的要求,我镇结合村级组织换届及经济合作社合并这一契机,于12年5月在我镇6个社区中全面推开社区(村)监督委员会组建工作。
一、社区(村)监督委员会的组建及运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实开展组建工作。
建立社区(村)监督委员会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我镇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纪委、组织、农业、民政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领导、协调和指导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小组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组建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方案。并根据实施方案把责任分工落实到人,明确各社区(村)党(总)支部书记为组建社区(村)监督委员会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要求各社区认真调查研究,细化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在选举之前,为充分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镇党委和社区党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利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社区(村)事务公开栏等渠道和阵地宣传建立社区(村)监督委员会的目的、意义,以及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职能和运作方式,为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创设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群众基础。
(二)创新模式,依法选举,选好配强民主监督队伍。
为有效搭建民主监督组织平台,我们镇根据各社区(村)实际情况,明确社区(村)监督委员会组织设置主任1名、委员2-5名;并在监委会下面,又设置民主管理监督和民主理财两个工作小组,分别监督社区(村)重点工作的决策及实施、社区(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监督委员会和工作小组任期均与社区(村)党组织相同;其成员的任职条件应为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策法律意识强,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群众信任、熟悉社区(村)情况、敢于反映情况,且具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员或村民代表;并要求实行回避制度(监督委员会主任除外),即社区管委会、村两委、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及其配偶、直系亲属及近姻亲不得担任监督委员会委员候选人。为确保选举工作顺利推进,选好配强监委会班子,首先由社区(村)党支部提出监督委员会成员候选人职数,社区(村)党组织副书记或纪检委员原则上作为监督委员会主任候选人;然后由村民代表和党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推出候选人建议人选;社区(村)监督委员会成员职数及建议人选报经镇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再提交村民代表会议以等额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社区(村)民主管理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社区“两委会”确定候选人后,提交村民代表和党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等额选举产生(兼顾地域平衡)。新一届社区(村)监督委员会产生后,及时予以公布,并报镇党委、政府审核、确认后,以文件形式进行通报。
(三)健全制度,规范运作,确保民主监督落到实处。
明确工作权限,全面履行民主监督职责,进一步保证机构有效、有序、有利运作。按照浙委办20xx]19号文件精神,结合前期调研、分析和选举工作情况,建立健全了社区(村)民主监督等各类制度,新制订完善了《镇社区(村)民主监督制度(试行)》、《镇社(村)务公开办法》、《镇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办法》等相关工作制度和规则。这些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监督委员会的地位和民主监督的职责,为监督委员会顺利有效地履行职责奠定了必要的工作基础。
监督委员会受村民代表会议委托独立开展工作,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不参与村务管理,是一个专门从事村务监督工作的机构。我镇社区(村)监督委员会履行六项监督职责:
一是列席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开支的社区(村)两委会,定期和不定期向镇党委、纪委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情况,参与镇党委、政府对社区(村)干部的年终述职考评;
二是实施政策执行监督,特别是对新农村建设政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实施监督,制止和纠正损害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
三是实施社(村)务决策监督,对不符合制度、规定的决定,提出废止建议,对于重要工作安排和决策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四是实施民主管理监督,对社(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进行审核,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防止、纠正社(村)务公开走过场、假公开、不公开的行为;
五是实施财务收支监督,督促经济合作社严格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定期召开理财会议,对村所有开支票据和财务公开内容进行审核; 六是认真受理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向社区(村)党组织和社区管理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委员会的运行机制为:当监督
委员会发现社(村)务管理有问题后,首先向社区(村)两委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如果社区(村)两委对这些意见或建议不予采纳,则提请社区(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如果社区(村)委会不召集村民代表会议,监督委员会可直接向镇纪委反映,若情况属实,由镇纪委责成社区(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监督委员会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加以讨论并做出决定。此外,监督委员会还可根据多数村民或村民代表的意见,对不称职的社区(村)两委会成员提出罢免建议,提请社区(村)党支部报镇党委、政府同意后,依法启动罢免程序。
二、社区(村)监督委员会组建后工作成效 20xx年6月,我镇全面完成了6个社区(村)监督委员会及下设工作小组的构建,经过将近一年的运作其成效显著。
一是规范了权力运行。通过民主监督委员会参加社区(村)“两委会”工作会议以及定期的工作例会等形式,切实加强了对社区(村)“两委会”工作决策和干部权力的适时监督。目前,全镇6个民主监督委员会共实施监督事项17个,配合工作35次,提出质询意见20多条。二是强化了村务监督。根据《镇社区(村)民主监督制度(试行)》,凡是重要社区(村)务工作要求通过监督委员会向群众公布解释,征求群众意见,凡是群众对社区(村)务有疑问、有争议的,可通过监督委员会进行质询,便于群众全程监督。
三是监控了财务支出。社区(村)监督委员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办法进行监督,堵塞漏洞,对民主理财中发现的不合理开支,坚决不予报销,拒绝不合理开支。根据实施前后的对比,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
四是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通过社区(村)民主监督组织,将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反映的问题及时向社区(村)“两委会”反馈,进一步畅通了群众诉求的渠道。自去年6月以来,各民主监督委员会共参加各种社(村)务会议20多次,提出决策建议10多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多起
第二篇:强化民主监督
2004年,县开发区(惠民街道)优家村在城市化快速演进中由于村务管理不规范、决策不民主,造成干群间的猜忌和对立。村民赴京去省群体上访20余次,一度成为全县出名的上访村和贫困村。优家村在全县率先制定和实施了《村务公约》,并试点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面推行“制度管人、干部管事、群众管钱”的民主监督管理机制,村里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全村已建设成为“富裕、民主、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2010年8月,省委赵洪祝书记专程到优家村村进行了实地考察。今年2月,优家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情况在全省县纪委书记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对此进行了专题采访。
一、主要做法
(一)严格推荐程序,把好选人关。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来源于村两委班子之外的村民,由各村民小组根据名额分配,以户为单位选举出代表全村的32名村民代表;随后由32名村民代表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直接选举产生5名村民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下设4个小组,分别是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重大村务决策监督小组、工程建设和资产管理监督小组,其成员交叉任职。同时将全村划分成5个网格,每个网格内设置“网格代言人”,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加强对网格内重大事务监督、民主决策和廉情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延伸了村务监督的工作触角,拓展监督范围。为确保监督“不走样”,强化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建立述职评议制度,在每年年底的民主听证会上,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须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进行述职,接受信任度测评。2009年、2010年,村务监督委员会群众信任度连续两年超过98%。
(二)推行《村务公约》,把好监督关。优家村在全县率先制定和推行《村务公约》,确保村务监督委员会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使村务监督的知情权、建议权、质询权和审核权有制度保障。在《村务公约》中,明确规定村务监督委员会可对村级重大村务民主决策、村级财务预决算、经济合同规范化管理、责任追究等内容行使监督权。同时《村务公约》对民主决策中的程序、流程做出详细规定,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对议题提出、联席会议讨论、党员大会讨论、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和公布等5个权利行使的关键部位、重点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同时,《村务公约》还规定了村务公开具体内容,具体对村集体房产的承租人、租赁期限、租金额以及租金到位情况都要进行详细公示。这使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权、质询权得到有效保障。3年多来,村务监督委员会按照《村务公约》开展村级决策监督25起,参与村小型工程招投标8起,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0余万元。
(三)创新“三审”机制,把好理财关。一是建立财务预算审核制。村务监督委员会年初对村两委提出的财务预算进行认真审核把关,再提交党员会议、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按照预算审查结果,严格实行“统一口径、统一格式、统一程序、统一要求”为主要内容的“四统一”管理方式进行监督把关。二是建立村级财务审阅制。确定每月15日和30日为“民主理财日”,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级开支进行审核。每一张收支票据必须先由经办人签字说明缘由,再由村务监督委员会5名成员集体审核把关,同意盖章后方由村支部书记签字入账。3年多来,村务监督委员会共计集中审核财务72余次。三是建立年终财务审查制。年终由村务监督委员会按照年初确定的财务预算对村级财务执行情况进行严格审查,村两委要向村监委会通报财务运作情况,由村监委会做出财务绩效评估,并通过民主听证会向全体村民代表通报。
(四)实施“五单”监管,把好反馈关。村务监督委员会对群众反映的一般性事项,在调查核实后直接向村民予以解释反馈。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如“三资”管理、职务消费、招标采购、民主公开、民主决策及村干部廉洁自律等重大事项,经村务监督委员会梳理后上报街道纪委,由街道纪委建立以“表扬单、提醒单、预警单、整改单、告诫单”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党风廉政实时监管工作机制,运用“五单”的形式要求村两委班子进行及时答复、反馈,确保群众的意见建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2009年以来,开发区(惠民街道)纪委先后对优家村村级报刊征订超支120元发放了“整改单”,对村务公开工作详尽到位发放了“表扬单”。
二、取得成效 五年来,优家村在上级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领导下,经过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风气日益浓厚,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日益发挥,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推进,已从全县有名的“贫困村”、“上访村”,一跃成为全县的“富裕村”、“和谐村”。
(一)发挥村监会“推进器”作用,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有效监督下,优家村实现了村级民主管理,村民自治机制更加健全,村级各项事务更加透明,群众信任度大大提升,村级经济日益壮大。短短5年时间内,村集体可支配资金从2004年的15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300万元,村集体资产市值突破2亿元,农户从2004年70%的债务缠身到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31元,年村级收益分红人均1000多元,村民仅出租房收入户均达到2万元。
(二)发挥村监会“连心桥”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村务监督委员会更多地代表了村民群众和普通党员的意愿和利益,在干部和群众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畅通了民情民意渠道,可以让群众第一时间知晓村级的重大决策和工作推进情况,是广大村民群众充分行使权力、享受村民自治的必要平台和重要渠道,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2010年村两委班子民主测评群众满意率达95.6%。
(三)发挥村监会“防护墙”作用,制止违规行为发生。村务监督委员会按照《村务公约》对村级各项事务实施全面监督,及时防止和制止一些违规行为的发生,约束了村干部的权力,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权益,使原来集中在村干部的权力得到良性稀释,真正达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3年多来,村务监督委员会先后4次拒签不规范和不合理发票,质询重大村务决策9起,及时防止了少数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为村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0余万元。
(四)发挥村监会“减压阀”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及“网格代言人”多为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能充分发挥自身联系群众广泛的优势,主动宣传村重要决策、重大事项和相关政策,配合村干部做好有关事项的解释说明工作,及时消除群众的疑虑和误解;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有效减少了违纪违法问题发生,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3年多来,村务监督委员会先后接待群众来访30多人次,定期走访联系农户,受理村民各类问题19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38件,连续3年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
第三篇:政协民主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政协民主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一项主要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在政协中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监督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协商容易监督难,提建议容易作批评难,反映意见容易意见反馈难,事后监督容易事前事中监督难,小事监督容易大事监督难,监督基层单位容易监督领导机关难。这既有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也有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要推进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提高民主监督的实效,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更多地从实践层面深入研究和探讨,科学推进民主监督的“三化”建设,从而寻求到一条具有普遍适用意义且行之有效的路径。
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政协有效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重要保障,可以减少政协民主监督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推进政协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政协民主监督的性质和地位,着眼于发挥其特点和优势。政协的民主监督,从实施主体看,既可以是政协组织或参加政协的党派团体,也可以是委员个人;从内容看,既可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也可以是群众关心的具体问题;从形式看,既有庄重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推进政协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应当主要是对那些涉及重大问题、具有庄重的形式并且以组织名义进行的监督,比如以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或主席会议的名义,就某些重大决策向党和政府领导机关提出建议案等;对于像委员提案这样已经形成了制度和程序的,也要进一步加以健全完善。而对于那些涉及内容广泛、并且需要发挥委员个人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常开展的监督,比如委员在政协会议上和活动中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提意见、作批评等,则应当保持广泛性、灵活性的特点,坚持和发扬广开言路、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优良传统。
目前,各地政协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政协民主监督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法,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参照各地的做法和经验,笔者认为,解决政协民主监督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问题,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由省、直辖市委直接制定发布有关加强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意见,要求各地执行,或者由省、直辖市政协拟定有关加强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具体规定,报请省、直辖市委批转各地执行。这两种做法在一些地方已有先例。第二步,通过地方立法将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具体做法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使之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第四篇:乡村民主监督推行经验交流
一、适应形势要求,确立“**监督六步工作法”新思路
在深入农村、城市社区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当前我区的村级**管理主要面临三种现状:一是随着我区新农村建设和城市星级社区创建的不断深入,广大的农村基层群众不仅希望在经济上富裕,而且要求在政治上拥有更多的**权利,希望更多地了解和参与到集体的决策中来;二是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村级的党员大会、村(居)民大会及村(居)民代表会议难以正常召开,有的村(社区)一年甚至几年没有开过大会,农村基层出现了“议事难、议事荒”的现象;三是少数村(居)干部**意识不强,习惯于个人说了算或村(社区)“两委”研究决定,村里事务不同群众商量,使村级决策与群众的意愿相背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的和谐、发展与稳定。为有效破解这些难题,我们在多次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确立了以“**管理、**监督、参政议政”为目标的**监督六步工作法新思路。去年5月份,以区委名义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区村级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各村(居)建立健全村级**监督六步工作法会,并将每月5日规定为全区统一的村级**监督六步工作法日。今年3月份,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监督六步工作法制度的意见》,对**监督六步工作法会的职责、**监督六步工作法会成员的组成、**监督六步工作法的程序及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进行了规范。同时,实行领导干部联系社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牵头检查等制度,强力推动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把握关键环节,规范完善“**监督六步工作法”新机制
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影响**监督六步工作法质量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真正以机制的创新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明确议事范围,解决议什么的问题。针对以往村级议事中不知道议什么的问题,我们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监督六步工作法的议事内容确定为七大类,主要包括:村级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目标;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关决策;旧村改造、村庄规划及住房和宅基地分配方案;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经营、村级集体企业改制、集体举债、大额资金使用安排情况;上级下拨资金及救灾救济款物的使用分配方案;村级道路、自来水等社会公益性集体建设工程的经费筹集方案和建设承包招投标方案;村级干部及享受误工补贴人员的报酬情况及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等必须纳入**监督六步工作法范围。
(三)规范议事程序,解决怎么议的问题。村级议事怎么议是**监督六步工作法会得以正常开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决定议事质量和成效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按照**监督六步工作法就是“**管理、**监督、参政议政”的定位,严格遵循“**监督六步工作法六步工作法”的程序进行。一是村(社区)“两委”提出议题。**监督六步工作法会议题应提前提出,每月5日前各村(社区)由党支部书记牵头组织召开“两委”联席会议,结合本月工作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议事议题。二是征求意见,制定方案。议题确定后村(社区)“两委”安排专人根据议题内容广泛征求群众对议题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村(居)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村(社区)“两委”再研究制定具体的议题方案。三是街道、镇审查。各村(社区)要将“两委”研究通过的议题方案报街道镇党(工)委、政府审查,避免议事事项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四是召开**监督六步工作法会议。会议通知和**监督六步工作法议题及有关材料应在会议召开前2-3天书面送达应到会人员。**监督六步工作法会在村(社区)主要负责人的主持下进行,对所确定的议题一般可采取逐个讨论的方式进行,参会人员必须紧紧围绕议题,由会议主持人组织有秩序地自由发言,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并用举手表决的形式逐一通过各项议题。五是公示议事结果。村(社区)**监督六步工作法会结束后,将议事结果在村(居)务公开栏公开并上报街道镇党(工)委、政府存档备案。六是监督实施。各村(社区)要根据工作分工,安排专人对**监督六步工作法会决定事项组织实施,明确办理时限和工作要求,实施过程接受村级**监督六步工作法会成员的监督,并将进展情况作为下次**监督六步工作法会议的一项内容。
(四)加强监督检查,解决不真议的问题。区里成立了由纪检、组织、农业、财政、民政、信访六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联席会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实行每月轮流牵头检查制度。每月7日检查组按照“双对开”的形式,每个街道、镇随机抽取3个单位,对落实“**监督六步工作法日”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现场打分排名,检查结果在全区通报,充分调动了各街道、镇抓**监督六步工作法工作的积极性。我们规定对村级重大事项不经“**监督六步工作法”决定或议事流于形式造成不良影响的,发现一次扣该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工资补贴各100元,并视情况给予街道、镇党(工)委书记及相关责任人通报批评。目前,全区共组织检查10余次,对检查中发现的3个不按要求开展**监督六步工作法活动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进行了通报批评。
三、坚持以人为本,确保“**监督六步工作法”新成效一是由被动变为主动,**监督六步工作法会是推进农村基层**政治建设的有益探索。**监督六步工作法会的参加人员是村、社区“两委”干部和部分党员、村(居)民代表,同时,邀请街道、镇的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和包村干部列席,起到了广泛联系村(居)民、收集村(社)情民意的作用。村、社区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决策要先经过**监督六步工作法会来议定,使村(社区)干部由被动应对变为主动服务,进一步扩大了村(居)务管理的透明度,保障了村(居)民的**权利,推进了农村基层的**政治建设。**街道**社区支部书记王玉忠说:“现在俺们社区,无论大事小事都由**监督六步工作法会成员开会讨论,**监督六步工作法议出了团结,议出了干劲,议出了新气象。”
二是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监督六步工作法会是推进农村基层管理**的有效形式。村、社区**监督六步工作法会每月召开一次,会前,议事会成员自下而上收集村(居)民反映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扩大基层**,健全完善了村级**管理制度。村级党组织将议事情况、处理结果等内容在村(居)务公开栏予以公布,定期到村(居)民家中进行回访和向村(居)民通报情况,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努力实现村级事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村(居)民自治制度化、**监督程序化。通过开展“村级**监督六步工作法”活动,使村(居)民对村级事务由“评头论足”、“指手划脚”向主动询问、积极参与转变,增强了**意识,提高了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
三是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监督六步工作法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通过开展“村级**监督六步工作法”工作,千方百计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使村(居)民的思想观念逐步与村(社区)“两委”班子合拍,由过去干部怎么说群众怎么干、甚至是顶着不干,转变为现在群众主动要求干部领着干,有力地推动了村级各项工作的开展。上高街道南上高村支部书记张洪江说:“实行**监督六步工作法以前,村里想干件事,大喇叭小喇叭的动员好几天也不行,现在好了,会议一开,什么事都解决了,群众变得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就更快了。”总之,我区在农村基层**管理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仅仅是初步的,下一步,我们将在市纪委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总结归纳村级**管理工作中的好做法,不断探索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新路子,努力为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乡村民主监督推行经验交流责任编辑:曾老师阅读:人次
第五篇:强化民主监督 助推三资管理
强化民主监管 助推三资管理
近些年来,殷都区对群众普遍关注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从制度着手加强了全区农村集体的“三资”管理,从源头防堵农村基层腐败行为的发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我区“三资”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区在深化“村财乡监”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村级经济活动。通过实行农村“三资”委托监管服务,明晰“三资”产权,明确“三资”管理的范围和主体,理顺“三资”管理程序,增加“三资”管理透明度,确保农村“三资”保值增值。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三资”产权不清、职责不明、监管不严、处置不当、分配不公等问题,实现农村“三资”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目的。
我区涉农乡办5个,分别是:西郊乡、北蒙办事处、相台办事处、铁西路办事处、纱厂路办事处,农村41个,农村社区2个,五个乡办均设立了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五个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均已配备了标准的办公场所,共配有电脑9台,打印机5台,电算化工作软件各1套,资产、资源管理软件各1套,配有办公桌、档案柜等,配有工作人员18人,设有审核、会计、出纳等专业岗位,采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流程作业的方式开展工作。三资代理服务中心遵循依法 办事、权限分明;委托监管,主体不变;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制度管人,程序定事;集中管理,规范运作;强化监督,还权于民的六原则开展监管工作,通过监管措施的落实,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达到:资金保证安全运作,得到发挥最大效益;资产得到保值增值,不断增加集体积累;资源得到合理有序开发,不断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的目的。
二、我区近几年主要做法及成效
1、深化了村集体资金“村财乡监”的委托监管模式,建立完善了“三资”管理模式。农村“三资”委托监管服务中心成立后,村集体资金的管理运作模式以及各项制度和程序得到进一步规范,与“村财乡监”的各项要求比,标准进一步提高。村集体资金监管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得到进一步规范;如规范了记账方式,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自中心成立以来全区三资代理中心共纠正不合理事项20余件,不规范票据30余张,不合规定资金2万余元,拒付不合理开支1万余元;搞好了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铲除了挪用公款、坐收坐支、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现象滋生的土壤。通过不断实践,建立完善了“三资”管理模式。
2、开展了村集体资产资源清产核资工作,扩大了农村“三资”委托监管服务范畴。通过开展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清产核资工作,明确了资产资源的数量和状况;明确了资产、资源的产权范围和主体;查处了个人长期占用村集体资产资 源的现象。在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登记造册,建立了“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台账”,明确了专人负责,并建立健全资产资源长效管理和监督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村集体资产资源产权不清、职责不明、监管不严、处置不当、分配不公等问题。
3、开展了农村集体合同的清查规范工作,拓展了农村“三资”委托监管服务范畴。通过开展村集体合同清查规范工作,明确了合同双方的责权利关系;规范了程序不合理、有损集体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合同;查处了长期欠费、不履行约定又长期占用集体资源资产的合同。在清查规范,摸清合同家底的基础上,登记造册,形成了“村集体合同管理台账”,明确专人负责,并建立健全村集体合同长效管理和监督机制。
4、强化资产资源和合同管理,积极推行村集体合同委托招投标管理模式。针对村集体资产资源添购置、处置以及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了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和集体合同管理制度。为有效防止在集体资产资源添购置、处置过程中出现不公开、不民主、不公正的现象,在集体合同招投标过程中出现恶意买标、串标,恶意压低或抬高标底等有损集体利益的现象,在全区施行了村集体合同委托招投标。按照“事前审查、事中监察、事后督察”的管理要求,规范了集体合同招投标行为。我区先后制定并实施了资产、资源管理、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制度。截止2010年4月,全区共代理村级资金1838万元、资产4304万元。保管有1564份合同,组织参加招标会9次,涉及金额80多万元,资源发包27次,涉及金额178万元,为村组节约或增收30余万元资金。
5、充分发挥“在职审计”六结合优势,大力推进三资管理。我区的“在职审计”在三资管理中发挥了巨大优势,“在职审计”六结合优势是:(1)“在职审计”与政策宣传相结合。政策制度的宣传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进一步增强干部的政策观念和村民的护权监督意识;(2)“在职审计”与问题整改相结合。高质量审计与高质量的整改促进了三资管理质量的提高。(3)“在职审计”与制度规范相结合。通过审计,搞好调研,催生制度。(4)财务审计与村务审计相结合。把审计从财务向村务拓宽,通过审计找准矛盾产生的根本症结。(5)教育规范与查处相结合。查处作为教育规范的手段,达到净化干部思想,加强政策教育,规范干部行为的目的。(6)“在职审计”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充分利用审计的影响和职能,解决比较突出的实际问题。
通过几年的辛勤耕耘,我区在农村“三资”管理方面施行了“村财乡监、村务公开、在职审计、资产、资源管理、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监督制度,形成了一套运作有序、管理有效的民主管理体系,取得了比较好的 成绩。
三、目前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村改居后的集体资产,如何监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区的扩展,“城中村”正快速出现,“城中村”的经济问题投诉呈上升趋势,如何对“城中村”财务、决策进行监管,便成为问题。解决问题面临三个症结点:(1)村改居后,原集体资产融入股份公司,进行公司化运作,成为独立的法人机构,政府对其进行监管的法律依据不足;(2)若对其进行监管,监管方式值得商榷;(3)村改居时,原集体资产经过量化后,按人均等占用股份,由于没有控股组织,易发生恶性经营。
2.监管体系不完善,影响农村“三资”监管工作的落实。从村务民主监督角度看,村务监督组织是监督的主力,也是民主管理的基础,但目前它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具体表现为:一些村的民主理财小组工作只限于财务收支单据的审核,有的甚至是应付了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仅限于监督村务公开栏是否填有数据,不注重内容的监督,村务监督组织参与村集体经济活动全过程监督的能力不足、意愿不强。从农村“三资”监管机构的人员配备看,目前从事村级“三资”监管工作的人员,以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人员为主,全区5个涉农乡办一共配备18人,其中多数人非会计专业,在时间和精力上,往往忙于应付代理记账需要,在工作技能方面 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农村“三资”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三资”监管不单纯是村级组织、村级财务本身问题,它涉及村干部间、村干部与村民之间、村级组织与政府部门之间、村级组织与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等等各种利益关系,是乡村组织建设效果的集中体现,受到长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的左右,因此应当站在全局的角度,采用综合的措施,不断强化和完善。
1、加强制度的宣传和学习。经常性地组织乡村干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学习农村“三资”监管的各项制度,让每一个乡村干部了解、掌握“三资”委托管理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和各项纪律,全面提高乡村干部履行监管手续,执行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同时加强制度宣传,让广大村民了解农村“三资”委托管理的制度要求,形成群众监督的良好氛围。
2、健全考核机制,调动乡(办)村两级组织加强三资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村级财务管理好坏,直接关系村级组织建设的成效,对三资管理进行监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建立区乡村三级三资管理考核机制,探索建立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考评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以及区乡(办)村干部的工作考核进行挂勾,实行必要奖惩,采取对村财管理好的给予政策倾斜或者资金奖励的办法,从而调动和发挥 区乡村强化三资管理的积极性。
3、强化三资管理和监督队伍的建设。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干部及乡办业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基层的财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并在经费上予以保障,调整充实乡办三资委托代理中心队伍,使其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精力、足够经费、足够的专业技能履行监督管理职能。
4、加大农村干部“在职审计”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农村“三资”委托监管服务的各项措施和制度。我区一直以来坚持良好的工作督导机制,搞好针对基层乡(办)和农村干部的“在职审计”工作,通过“在职审计”进一步做好农村“三资”委托监管服务的督导工作;进一步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逐步规范的意见和措施。不断充实农村“三资”委托监管服务内容;不断完善农村“三资”委托监管服务模式。
二零一零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