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建设关桥乡罗山行政村文化大院的申请报告
关于建设关桥乡罗山行政村文化大院的申请报告
尊敬的文化局领导:
我村把文化活动中心做为一项重要工程,主要是为了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为新农村建设多做实事、做好事。让村民能够安居乐业,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这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三农”政策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在建设新农村、创造和谐社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村支两委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克服一切困难,向上级和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具体做到:努力筹措资金,高标准设计,严把质量关,又好又快的圆满完成关于我村文化大院工作。
我村目前借用闲置的舒湾小学已经初步完成了文化大院的建设工作。文化大院占地6600平米,房屋1100平米。全村有3000人,其中参加文化大院活动的有428人.由于资金短缺,还有许多困难,希望贵局给予帮助。目前的问题是文化大院围墙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缺少村民的表演大厅。音响设备老化,无法使用。缺少老年人健身器材。无图书阅览室和村民活动中心。
尊敬的局领导,虽然我们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但我们有信心有毅力,努力把文化大院办好,把文化大院办成农民的精神家园。但是我们的工作离不开领导的帮助。最后,希望局领导给予大力的支持。
关桥乡罗山行政村文化大院管理委员会
二0一五年三月五日
文化大院主任:周安英(***)
第二篇:新建文化大院申请报告
关于××村新建文化大院申请资金扶持的报告
××镇党委政府:
××村为镇机关所在地,人口988人,耕地1089亩,党员17人。为了加强村级文化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多层精神文化水平,经村两委研究并经村民代表讨论,决定在该村新建文化大院一处。
××村文化大院拟选址在本村中心的四亩空地上,建筑结构为钢混结构,地上两层,建筑面积约200㎡。××村文化大院需总投资40万元,现经多方筹集资金20万元,工程实施还需资金20万元,由于村级财力有限,特申请镇财政部门给予扶持为盼。
当否,请批示。
××村民委员会 2018年6月8日
第三篇:农村文化大院建设
农村文化大院建设
农村三类文化大院是以村委会、农户大院、村三室一场、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为依托,以农村民间艺人为骨干,以村委会所在地、村民小组服务中心和农家大院为场所,以文化为主题,以服务为宗旨的政府主导、农民自办的公益性综合文化传播点,集党的政策教育、科技普及推广、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阅览、信息查询、体育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农村三类文化大院建设要坚持勤俭节约、注重实效的原则,整合利用好现有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建设标准:农村文化大院可分为村、组、户三类。
一类文化大院:即村级文化大院,院址设在村委会,一般设有三室一场,即:游艺室、多功能室、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一个篮球场。其中:游艺室备有国际象棋、跳棋、扑克等3种以上娱乐设施,乒乓球、篮球或台球至少两种以上文体设备,多功能室有电视机、DVD播放机,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实现共建共享并开展各类培训,农家书屋藏书2000册以上,订阅报刊杂志5种以上,有一个篮球场,配置6种以上健身项目及器材,又10人以上文体活动队伍等必要设备,每年至少举办6次以上文体活动。
二类文化大院:即组级文化大院,院址设在村民小组服务中心,一般设有三室一场,即:游艺室、多功能室、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一个篮球场。其中:游艺室备有国际象棋、跳棋、扑克等3种以上娱乐设施,乒乓球、羽毛球或台球至少一种以上文体设备,多功能室有电视机、DVD播放机等设备、可利用基层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开展各类培训,农家书屋藏书1500册以上,订阅报刊杂志3种以上,配置3类以上健身项目及器材,有5人以上的文体活动队伍,有满足小型演出的音响等必要设备,每年至少办3次以上文体活动。
三类文化大院:即农家文化大院(户级),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10-2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有农家书屋,原则上要有电视机、DVD等设备,农家书屋藏书500册以上,订阅报刊杂志1种以上,户主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具备文艺特长,能联系周围15户以上的群众,经常性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满足群众“求知、求富、求乐”的需求,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四篇:人口文化大院建设标准
化人口发[2010]4号
关于印发《化德县农村人口文化大院
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计生服务中心:
为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丰富农村牧区广大育龄群众文化生活,引导广大育龄群众转变婚育观念,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根据国家、自治区和市人口计生委关于建设农村牧区人口文化大院的有关要求,现将《化德县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设标准(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切实加强农村牧区人口文化大院的建设。年内,每个乡镇至少要建成两个以上(长顺镇必须有一个社区)集宣传教育、培训、文娱活动、健康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的人口文化大院,并能较好地开展经
1常性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文艺文化活动。到2011年,四分之一的村建成高标准的人口文化大院。到2012年,50%的村建成高标准的人口文化大院。
在农村牧区人口文化大院建设中,要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的优势,把农村牧区人口文化大院建设融入到新农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中。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可以与党员活动中心、科技文化大院等宣传教育、文艺文化活动中心和场所合建,也可单独建设。
附件:《化德县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设标准(试行)》
二0一0年七月十二日
化德县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设标准(试行)
根据国家、自治区、市人口计生委关于建设农村人口文化大院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一、组织保障
第一条 村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机构健全,把人口文化建设纳入村总体发展规划,坚持人口文化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结合、相互融入、相互促进。
第二条 村主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负责人口文化大院工作;有一名热爱人口文化工作,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员担任专(兼)职院长;选派一名“五老”人员担任大院管理员;育龄妇女小组长(或文体骨干)兼任文化宣传员。
第三条 村“两委”每季专题研究一次人口文化工作,解决人口文化大院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部署有关人口文化宣传活动。
第四条乡镇对人口文化大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人口文化活动要有一定经费保障和必要的物质支持,村“两委”要确保人口文化大院的各种设施完好无损和正常开展活动,使人口文化大院越办越好。
第五条 村级人口文化大院要有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由村“两委”负责检查、监督,并有文字记录。
第六条 县、乡两级负责人口文化大院院长、文化宣传
员(育龄妇女小组长或文体骨干)的培训工作。
二、基础设施
第七条 根据各村实际,人口文化大院(广场)建设,可单独成院,也可与村“两委”共建。室内外活动场所要达到“六个有”即:有一堵人口文化或国策墙或人口文化宣传专栏(橱窗)、有人口学校和娱乐活动室、有生殖健康服务室、有人口文化和农家书屋、有一支文艺宣传队和人口计生节目,并能够经常开展活动、有工作安排和活动项目。室外活动场所应有人口文化广场,能开展演出文艺节目和其他文体活动。有条件的应配置必要的健身器材。
第八条 人口文化和农家书屋藏书1000册以上,报刊杂志订阅5种以上,且常年开展借阅活动,并有记录;人口学校有30座以上桌椅,并配备有电视机、VCD,以及播放设备。
三、文化活动
第九条 人口文化大院应集宣传培训、书刊阅读、文艺演出、娱乐健身、生殖健康服务、科技推广、信息交流、体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尤其要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十条人口文化大院应长年坚持开展多种形式、有利于群众身心健康、促进村民和谐的文化娱乐活动,达到月月有活动,经常有比赛,每年组织本村群众参与的专题人口文化活动4次以上,单项比赛以及开展各类科技咨询、培训、讲座等活动3次以上。
第十一条 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网络作用,婚育新风进农家,为创建更多的计生新家庭提供经常性的服务。第十二条与妇联、共青团、卫生所、学校等互相合作,充分利用人口文化大院的公共资源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第十三条成立有计生协会、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等群众团体并经常开展活动,培育新农民,形成新风尚,促进人口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0一0年七月十二日
第五篇: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情况
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情况
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工作,是新农村建设重要任务之一。今年以来,我们按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村级示范文化大院标准、合格文化大院标准。要求
1、全县经济效益好的村,要按示范文化大院标准来建,文化场所使用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室内活动场所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多功能教室,室外有活动场地500平方米,图书册数为3000册以上,文体活动器材5种以上。目前,已建成15个示范文化大院。(如:石寺镇石寺村、上灯村、下灯村;铁门镇土古洞村;城关镇塔地村;五头镇马头村等)。
2、人口较多、经济基础较好的行政村,要达到合格文化大院标准,文化场所使用面积80平方米以上,有科技指导站、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娱乐室、歌舞戏曲室,图书册数应在500册以上。室外健身活动场所400平方米。目前,已建成40多家(如:石寺镇磨窝村;北冶乡北冶村、马行沟村、柿树岭村;李村乡石渠村;磁涧镇杨镇村、龙渠村等)。
3、人口较少、经济状况一般的行政村,要有活动场所40平方米以上,室外活动场所200平方米。已建成60多家(如:磁涧镇南窑村、龙彰村;石井乡南腰村、介庄村等)。
当前,全县共建成文化大院100多家,其余各村正按标 准进行文化大院建设。县文化馆业务骨干经常深入文化大院指导业务,搞好辅导培训,帮助村里组建农民乐队、龙舞队、腰鼓队、秧歌队等文艺团体。
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我县所有行政村要在三年内全部建成合格以上文化大院,各乡镇已把此项工作纳入了新农村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