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浦厂小学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浦厂小学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我们浦厂小学从06年申报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到扎实研究的今天已经三年多了。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结题准备阶段。
我校的课题在申报之初定名为《城郊小学优化新课程实施的策略研究》。但是在随后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课题定的过大、过空,研究的切入点难抓,实施起来很不方便。于是我们诚挚邀请了市、区的教科研专家、领导来我校对课题进行再论证,并在最后接受专家给出的意见,以“体验性课堂教学”为切入口,开展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文献研究。通过学习研究,我们了解了体验、体验教育、体验性学习、体验性课堂教学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同时我们发现关于这些概念的阐述,各种文献资料并非完全相同,于是根据我校的区域特点——城郊小学(指学校地处长江以北,紧邻珍珠泉公园,既有广袤的农村田园风光,又有历史悠久的车辆厂区,属城郊结合部。)研究特点——立足于课堂教学,我们将上述概念界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体验:指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以加深对它的认识。
体验教育:是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并由此发展学生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个性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
体验性学习是学习者亲历学习过程时,联系自身已有经验,对他人表达的语言、行为、操作、情感、程序等的体验过程。
体验性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性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自己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性认识,建构新知识。在新课程生活理念指导下,运用体验这一教育思想,教育方式,通过调查、文献、行动等研究方法,研究解决教师优教,学生善学,创造性使用教材,丰富教学资源,摸索出行之有效的适合城郊结合部学校的和谐课堂等内容,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弱校合并带来的负面影响等问题,达到创特色,学生优学,课堂高效率的目标。
在随后的研究中我们又发现以“体验性课堂教学”为切入口开展研究,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重要途径、有效措施,使课堂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回归真实世界和真实的生活;它能有效地打造我校教学特色。我校九五、十五课题的研究成果在这里可以得到发展与延伸,逐渐形成我校的教学特色;它是丰富学校教育资源、丰富学生学习资源的需要,我们教师能将教学内容回归生活,教学方式走向实践,引导学生处处留心,时时直观感受,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中、体验中、交流中学习,就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多渠道获得知识,有效的理解知识、方法的平台,能使学生自然发现学习的源泉,并使学习资源真正实现共享,从而发现生活的意义;它是有效改变传统陈旧教育方式的需要,让教学从单一的照本宣科状态,走向开放多样的生活状态。可以较大程度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07年,我校已经向上级教科研部门申请修订课题,正式将十一五课题名称修订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验性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找准了切入口,在我校教科室的引导下,全校教师齐心协力致力于课题的具体研究。我们详细划分了研究阶段与方向内容,如一阶段:认真开展文献研究,有机的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相关体验教学的先进理念及经验。联系新课程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兴趣需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细致了解社区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之随时随地的为我校开展的体验式教学服务。二阶段:强化学校教研组研究机制,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校外实验基地为依托,持续开展体验式教学探究活动,形成丰富多样的体验教学形式和方法。结合各学科教学特点,积极构建出课堂、校园、家庭、社会开展体验教学的一系列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教学活动思路、实施方式,为进而形成我校体验教育校本课程打下基础。三阶段:对前面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和提升,根据新课程关于科学性、人文性教学要求,和学生多维度发展目标,构建出整体和个别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标准,不断促进体验式教学有效深入发展。
课堂就是我们研究的主阵地,三年来我们不间断地组织组内研究课,“春华””秋实”研究展示课,专题教学研讨活动等等。我们相信只有在实践操作中才能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切实提高教学,惠及学校、教师、学生。
经研究发现,体验性课堂教学程序做法可根据学生的程度和所学学科内容确定,有的体验程序可能从“体验价值”开始,有的还可能从“领悟品格”开始,有的可能从低到高的程序进行,由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具体环境、学生的情况而定。体验性课堂教学也将融入在我们课堂教学的各种类型(新授课、讲练课、习作课、实践课、复习课、自习课等)、各个环节(导入、复习、新授、反馈评析、小结、布置作业)中。
如语文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心理的不同,针对不同学年段的教学目标的差异,体验性课堂教学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低年级重“趣味”,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指导,在教学中令学生体验学习之乐,从而为后面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中年级重“情趣”,以更多的人文的内容充实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去体验、去思考,为学生铺垫学习与生活相连的道路。高年级重“情理”,好文章不仅好在内容也好在表达上,教师精心设置体验性实践活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丰富学生的思想,塑造学生的人格,锻炼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又如数学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将“体验性教学”具体界定为“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紧扣“数学与生活”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体验性教学实践活动,触境生情——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上创设体验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体验课外引导学生走进超市、菜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交流——实现体验与合作的整合,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个体经历,形成思维火花的碰撞,进而整合个性体验,提升对数学的理解;知识应用——获得做数学,用数学的体验,以书面报告,数学小报,建筑模型等形式将自己的体验成果展现出来。
再如美术学科,教师以具体的生活实例为引导,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利用身边的材料绘制出心里的独特感受。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设计的体验性实践活动是多样的、五彩的,既是一种情境的创设,又是一种美的体验,丰富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激发学生对美对生活的创造力。
„„
生活无限、体验无限、教学无限,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验性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我校师生收益颇丰,我们还将进一步提升课题的“含金量”,使所有与我们有着相似背景的城郊小学都能从中获益。
浦厂小学教科室 2009年10月
第二篇:课题研究汇报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莱阳市姜疃鲁花中心小学
我校自2013年10月实施“双轨识字”的研究,实验对象为一、二年级学生,共有360人,实验教师平均年龄为35岁,且责任心强、工作热情高、对实验课题有着极大兴趣的一线校级骨干教师。
我对课题实验的“喜爱”
一年级一班 闫慧政
我执教的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40人,入学年龄为6周岁,入学前大部分学生学会了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知识,学生的识字量不大,范围也仅局限于日常出现频率多的一部分字,可以说,在识字数量、范围方面学生的总体水平很不理想。去年10月,在教研室张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双轨识字”课题的开展,当然,开始之时免不了困难重重:学生的底子薄;老师的头次接触。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迅速调节好心态,按着学校制定的实施计划一步一步来进行,本着“与学生一起学习,与学生一起进步”的信念,走过了两个学期。
回首这两个学期,我发现收获颇丰,主要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来说。
学生的变化是最大的:一是识字能力的学习。由入学初的老师教,学生被动学,到现在的学生自己学,学习的兴趣极大提高了,现在我班的学生都争着当小老师教“自己的新朋友“,看到孩子争先恐后举起的小手,心里的幸福感满满的;二是组词、说话能力的提高。还记得一开始用《识字写字手册》时孩子们的表情,个个紧锁眉头,手中的铅笔转来转去,也想 不出答案,最后还是求救于我,现在好了,孩子自己会交流了,会查字典了,会争论了,会说”还可以组个这样的词语“……我的心里又一次被幸福填满;三是写字水平的提高。缘于”识字大王“、”晒自己的收藏“、”我的识字写字手册“等活动的开展,孩子的书写越来越规范,字写得有模有样,真正体现了我们的”方块字“,现在只要拿起笔写字,孩子就会说,”我要把字写得最漂亮“。,这时,我就会被幸福包围着,总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是应该的、是有收获的。
老师也从最初的无从下手到现在的得心应手,越来越适应“双规识字“,适应的同时也慢慢喜欢上了它,我相信有了这种喜爱,会让我的业务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也会让我在教学的路上越走越远,期待在二年级能硕果累累!
“双轨”识字教学阶段性总结
一年级二班 初爱珍
随着信息媒体的快速发展,小学学生的信息量较之以前增加了,见识面也拓宽了。作为高年级学生要早日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历史,必须在低年级扫除拦路虎——生字。这样,它即可以由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又可以提前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700左右个生字(包括二类字)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目前,“双轨”识字教学实验已成为我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并得到专家的认可。
1、本次实验课题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实验人数40人。实验时间2014年3月至7月。
2、实验目标:所谓“双轨”识字,是通过课堂教学识字和课外自学识字两条渠道,使小学低年级95%以上的学生在1—2年级两年内完成或超过大纲规定的2500字的识字任务。
3、实验之初我班学生识字量有限,考试时甚至连题目都读不懂,经常闹笑话。经过半年来的实验,学生进步很大,我们在不增加学时,不增加学生负担,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转化差生,发展优生的前提下,围绕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作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尝试。
第一:抓课堂识字教学,重在方法指导。在进行课堂识字教学中,要依据教材内容、生字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
1、运用规律:教师认真研究汉字的规律,将其应用到生字的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汉字90%以上为形声字,它包括形旁和声旁两部分。“形一半,声一半。形旁相同是同类,声旁相同声音近”。如学“搬”字时,让学生做一个搬的动作,让其明白搬要用手臂完成,所以“搬”字是由提手旁和“般”字组成。再如“裕”字,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谷”,有衣有食,丰衣足食为“裕”。这样讲通俗、形象、易懂。
2、新旧比较:教学生字时,若能经常回顾所学,能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见效较快,记忆牢。(1)利用形近字识字。如学“推”字时,可结合熟字“谁”来换偏旁即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学会了本课的生字“推”不能到此结束,我还会给学生扩一扩,“推”要用手,是提手旁,那“土堆”的“堆”是什么旁?学生会说是提土旁。所以这节课,学生既复习了熟字“谁”,又学了生字“推”,还多学了个“堆”字。形近字识字有四种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合一合。上面的例子就是用了换一换的方法。加一加即熟字是独体字时,加一个偏旁就组成一个生字,如“直”是熟 字,加木字旁就变成了“植”,加单人旁就变成了“值”;反之减一减即熟字是合体字,去掉偏旁就变成生字,如“漂”是熟字,减掉三点水旁就变成了“票”;合一合是学会意字的一种方法,如三人众、三木森、三日晶、小土尘、小大尖、不正歪、日月明。(2)利用反义词识字。如教“硬”字,可以出示已学过的“软”字让学生认读,联系日常生活回答。“软”的反义词是什么?同学们回答“硬”,这时,出示“硬”字认读,并板书“软——硬”,弄清“硬”的字形,字义,这样,不仅认识了这一组反义词,对“硬”字的字形义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3)利用多音字识字,如学“关系”的“xì”字时,和“系鞋带”的“系jì”字联系起来,放在同一位置对比认识,这样,同学们通过对比掌握了多音字“系”的读音及字义,且牢记不忘。
3、利用“歌诀”:“歌诀”可使抽象的字符形象化、具体化,集形象性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琅琅上口,学起来轻松愉快,使学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如“躺、糖、烫”三个“tang”音节字,可编成下面歌诀来记忆:“糖是唐老鸭抱着米花糖,躺是身子边靠个小和尚,烫是烈火上熬着一锅汤”。再如,所:一户一斤米;牧:骑牛写文章;闭:人才进了门。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念:今天要用心念书。肯:月亮不肯止步。狼:狼狠一点。爱:“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等。
4、猜字谜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老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型,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磨: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片小 树林,长在石头上。待:俩人站着用尺量,都是一尺一寸长。告:一口咬掉牛尾巴。欣:差十两。
第二:课外识字教学,重在形式多样。课外识字是多渠道,多因素的,我们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在娱乐中识字、在愉快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1、多阅读:通过阅读《自读课文》、课外读物及订阅的书报自学识字。阅读识字是学生课外自学识字的主要途径,要大力提倡学生在课外多阅读多识字。我们规定学生每天读一篇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读准字音,第二天检查。学生为了把课文读熟练,就会反复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并对生字识记和归类整理。
2、“读”故事比赛:孩子喜欢故事,讲故事需要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难度较大。而“读”故事比讲故事难度降低,全班同学都可以参加比赛,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原则。学生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识了很多字。“读”故事比赛一般利用同学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进行。
总之,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字的积极性,又促进了识字教学。我们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实施“双轨识字”,只要方法得当,提高识字效率,不仅没给教师学生增加负担,反而增加了兴趣。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实验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年级最高识字量达到了2000多个,平均识字量在1000个以上。今后我们应该继续开展这一活动,并把它落实到实处,争取低年级完成2500字左右的识字任务,就能为中高年级“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双轨识字教学阶段性总结
一年级三班 曹志雯
实验开始的时间:2013年10月份 实验年级:一年级 实验人数:39 开始时试验情况: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记住了字的读音,大体的字形。2.50%的学生能熟练的记住字的结构与写法。3.不能进行归类。
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是对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我校的“双轨”识字教学实验使学生得到了正规化、全方位的常规训练,使一年级90%的学生产生了识字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识字习惯,学会了如部件识字法、对比识字法、归类识字法等识字方法,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改善了学校和家庭的育人环境
“ 双轨”识字教学实验的开展,使学校环境、管理体制和教师的教学意识、操作方法都有了新的变化。就课堂教学而言,首先是形成了音义形结合,字词句相联,领学自学并重的课堂识字教学模式。识字活动提供了家庭成员间平等交流的机会,融洽了家庭关系,形成了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还密切了家庭与学校间的联系,使家长更了解学校,支持学校了,保证了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生活能力
识字小队长期健康有序的活动,锻炼和发展了每一个学生。首先是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得到发挥,意识得到加强。其次是丰富了学生见闻,其生活能力得到加强。的确形式多样的 活动,可以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方面获得成功,从而树立生活的信心。
四、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将这种识字方法渗透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让孩子在整理时更能得心应手。
双轨识字教学阶段性总结
一年级四班 于青霞
一、基本概况
双轨识字教学于本年4月份开始实施,实验对象为一年级小学生。随着实验课题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和实践,低年级识字活动已达到了高潮,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识字氛围,学生在掌握了识字方法和途径以后,潜移默化地在生活中去自主识字,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刚开始使用识字写字手册还是比较费劲的,在此需要对学生多加指导,让学生对这本手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随着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这本书能够真的为我所用。
(1)继续让学生做识字卡片,并在课堂上拿出来展示并交流。(2)拿出专门的阅读时间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一般一周有2节课左右的时间。
(3)教会学生观察周围的指示牌或标语,利用环境来识字。(4)学生可以每天看半小时的带有字幕的动画片,一方面可以放松娱乐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生字。
三、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 经过近一学期的实践,从效果看,是令人满意的。实验达到了预期目标:
1、学生朗读课文时,声音响亮,读得也比较正确、流利,速度 也快。
2、学生看图写话能力也比较突出。大部分能比较准确地看清图意,语言表达比较通顺。
3、学生在识字时都能够想出很多方法来识记汉字,方法多样,有趣、新鲜。自主识字,创新实践,主动发展,学生乐于识字,学习兴趣浓烈,学生不但能用上在课堂上所学的识字方法,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4、学生的识字热情空前高涨。在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识字认字;在生活中,同学们乐学好 问,注重积累,阅读水平也逐年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1、识字主体千差万别,初入学的孩子识字量从十几到数百,相差很大。究其原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培植了“识字”的土壤,不具备以上家庭环境的孩子其 实也有识字愿望,只是总得不到满足。
2、片面强调学生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3、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撑。
4、没有比较科学的成套的教学方法。
“双轨”识字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二年级四班 刘美玲
实验开始时间:2013年10月 实验年级和人数:二年级四班:50人 实验情况:
(一)实施前情况
实施前,我班学生刚升入二年级,学生识字写字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识字写字的兴趣、积极性不高,识字写字量较少,识字写字教学比较费力。
(二)实施后情况
课题实施后,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有了知识的武装,学习起来便有了兴趣,识字量有了显著提高。
学生们识字量增加了,阅读的生字障碍就减少了,个个变得爱读书、乐读书,而从读书中又增加了识字量,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形成了“我识字,我快乐”的良性循环。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继续实施实验课题,让“双轨识字”成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启明灯。建议和要求: 建议继续实施。
“双轨”识字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二年级一班 张仁为
实验开始时间:2013年10月 实验年级和人数:二年级四班:50人 实验情况:
(一)实施前情况 实施前,我班学生刚升入二年级,学生识字写字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识字写字的兴趣、积极性不高,识字写字量较少,识字写字教学比较费力。
(二)实施后情况
课题实施后,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有了知识的武装,学习起来便有了兴趣,识字量有了显著提高。
学生们识字量增加了,阅读的生字障碍就减少了,个个变得爱读书、乐读书,而从读书中又增加了识字量,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形成了“我识字,我快乐”的良性循环。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继续实施实验课题,让“双轨识字”成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启明灯。建议和要求: 建议继续实施。
第三篇:课题研究阶段性汇报
白道子小学《“顽童”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的主体优势和发展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在2013年12月我以及左书杰老师等六名一线教学骨干参加了课题“‘顽童’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的主体优势和发展研究”。“顽童”在当今农村小学占有很大比例,“顽童”不能真正的走进课堂,“高效课堂”名存实亡。本课题研究是以“顽童”这一主体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以研究农村语文教师的教法为出发点,以培养“顽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落脚点,促进顽童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重点培养顽童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摸索与探究,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阅读大量文献著作及论文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进行理论学习我校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笔记,并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
2、进行了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1)、通过回收问卷的逐题统计,发现:
1、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脱节。
2、口语交际课的形式有待多元化,学生的语言表达层面有待提高。
3、学生的口语发展能力有待加强。
(2)、从教师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口语交际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把口语交际教学落实到实处,将“听”和“说”与“读”和“写”分离,这既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更脱离了生活中表达、交流的实际。
3、确定子课题进行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课题组确定子课题安排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确定以下课题为本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⑴、以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有效教学为主题。
⑵、培养学生过程性学习方法、增加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⑶、以“以‘顽’促说,以‘说’引顽”为主题探索顽童学生的有效教学策略。
4、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
我校6位课题组成员其中的4位语文教师经常开展口语交际教学交流会,进行主题研讨,每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一篇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设计,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课后反思,从而实现“以‘顽’促说,以‘说’引顽”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5、积极参与各种论文征集活动
我校教师积极撰写关于顽童在口语交际课堂中有效学习的论文,现课题组所有教师均已上交论文,正准备投稿于上级部门组织的论文征集活动中。
二、初步取得的成绩:
1、积极的学习兴趣是培养顽童学生主动参与口语交际课堂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对小学中年级学段的顽童学生更是如此,创设质疑式情境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师对“以‘顽’促说,以‘说’引顽”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2、采用多种手段,增强口语交际教学的趣味性,在趣味盎然的气氛中,更能促进教师落实教学设想。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如启发式、诱导式、交流合作等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穿插介绍一些名人轶事,名篇佳作,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挖掘教材中适合“以‘顽’促说,以‘说’引顽”的内容,开展课题研究。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前提必须要先研究教材,从中挖掘适合“以‘顽’促说,以‘说’引顽”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题有目的的开展。为此,课题组选取了人教版语文四年级语文园地三(童话故事),语文园地四(小动物),语文园地七(成长的故事),语文园地八(我们的奇思妙想)四个贴近生活的口语交际课例,要“用”好教材,发挥好教材的特殊作用。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大家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如在日常口语教学课,顽童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所凸显出的问题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妙语连珠的语言没有及时进行整理;录像课及图片等是个空白。
2、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对本课题研究研究不够深入。致使课题研究有理论依据,有教学实践,却缺乏创新。
四、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1、以教学实践推动课题创新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进行阶段性考评;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
2、以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顽童学生积极参与到口语交际课堂中还应 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实际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时
通过探究,撰写一些有价值的关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论文,课题组成员之间经常针对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案例、教学叙事和经验总结等进行主题研讨,探索出适应顽童学生的教学策略。定期举行口语交际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及课本剧展演等活动,观察顽童学生的变化,为进一步的教学策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4年12月
第四篇: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
我代表尧生中心小学《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课题组就本课题研究工作做以汇报,恳请各位专家给以批评指正。
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同行的密切帮助下,在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因为,课题研究工作对我们来说,虽不是陌生的领域,可是,将它作为一项研究,我们还是感到压力很大,能否让研修工作取得有效,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为我们的孩子安排了一篇篇充满童趣、学生喜闻乐见的文章,增强了可读性,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同时渗透了许多科学方面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随着年级的增高,我们语文老师觉得有点力不从心,班级里过早地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新课程教材倡导“多认少写,提早阅读”,随着识字量的增多,由于学生个体记忆水平的差异,语文阅读技能的悬殊,从而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便逐渐产生了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课堂上,他们是旁观者,由于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差,阅读能力欠缺,课堂上不愿发言,即使是发言了,也是闪烁其词,连一句连贯通顺的句子都说不上来,又谈何理解和体验呢?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感到学习的索然
无味,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出于这种现状,我们决定把《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作为这次研修的课题。本课题2014年1月申报通过,2014年1月开题,整个研究工作预计到2014年12月底结束。参加本课题实验的教师有5人(包括借调和教研室的2位同志)。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所以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是必须的。我们要为学困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促写,提高语文成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
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何让学困生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我们确立了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的课题。
三、课题研究目标
我们将通过对学困生的调查、分析,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困生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最终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将构建符合本校特点,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策略,从而促进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1、调查各班“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研究导致其阅读能力低下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行分析。
2、研究课堂中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3、研究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困生的阅读能力的对策。
4、研究树立“学困生”阅读自信的对策。
5、研究科学、合理地指导“学困生”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并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逐渐提高此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对策。
6、研究利用评价来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对策。7.对学困生阅读能力提高进行个案研究。
五、课题研究步骤和方法:
共分为三个步骤
一是准备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⑴ 搜集资料,了解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转化的方法和措施,根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制定研究方案。
⑵ 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确定实验对象,制订研究方案。
二是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0月)。⑴、按方案制订课题实施工作计划,开展研究。⑵、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定期进行阶段分析和阶段总结。⑷、在定期进行阶段总结的基础上调查、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方案,继续进行实践研究。
三是总结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反思,以备以后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方法:主要采取了调查法、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
六、课题研究成果
(一)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研究问题
我们在2014年3月和5月对不同年级的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收到有效问卷40张。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研究,写出了相应的问卷分析。许多后进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阅读不
感兴趣,不会读也不想读,就算是有书读,他们也无从读起,读了也不懂得吸收和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也没有时间读。另外,因为都是农村的孩子,父母很少愿意给孩子买书,学校的图书室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孩子的阅读量。
(二)和他们谈心、交流。经过一年多来的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形成了相关的论文。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根据研究计划,制定了《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在我校进行实施;同时进行研究成果总结,撰写了相关论文24篇(装订成册);体会3篇,教学设计13节,调查问卷:2次,学生40份,随笔3篇,读、观后感8篇,学困生个案(转化)5篇。
通过具体的研究,以及撰写论文时的心得体会,总结出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语文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深入领会新课改理念,提高自身的教育思想素质,将关爱语文学困生的思想意识具体贯彻到教学行动中,课后要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发现,在改进中实践,在探索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因学生某方面的不足,就歧视学生,甚至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用用多把尺子”评价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爱。“爱能够融化一切坚冰!”要辩证的看待 “学困生”,努力挖掘他
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同其他的同学一样都能沐浴师爱得阳光。在教育中我力求对学困生奉献一片爱心、给他们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欣赏,让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爱上阅读。
(2)培养学困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要启发引导他们自悟,尝试成功,感受乐趣,给他们注入学活知识的灵丹妙药,从而充分发挥脑力功能。我在教学中是这样的做的:
1、联系实际,讲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课时注意增强趣味性,重视课堂练习的教学。
2、为学生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
3、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困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加强辅导。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还要读得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小学生普遍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读物。
(3)家校互动,让孩子爱上阅读
搞好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以便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老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4)时刻不忘学困生,注重个别辅导,并做好记录
在教育教学上时时想到学困生,在备课时首先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上课时要想到学困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胆地回答问题。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他们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后进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上评讲课时,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群体效应的力量,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
老师在平时课余时间就得做个有心人,对学困生进行个别的辅导,及时做好学困生的转化记录。从最基础的专项训练开始入手,一点一滴地帮他们补起来。只要持之以恒,当他们的基石垒到一定高度时,你就会发现他们上课的专注力会越来越高,接受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了。
七、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一,就课题本身而言,在时间上还是显得有些仓促,还需进一步完善。
第二,在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上,有待于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辅导作用和辐射作用,广泛引领更多教师继续投入到教改中去,在更广的领域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从起步走到今天,得益于各位领导和同
志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代表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全体老师对您们的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您们更大支持和帮助。
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以期今后取得更大的成果。
谢谢大家!
课题组 2014年12月18日
第五篇: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课题研究《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
我是彭镇中学的英语教师魏国翠,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深知近几年的中考加大了对阅读能力的考察,阅读理解题呈增多趋势,知识面在不断扩大,灵活度也在逐年变化。同时《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
通过我们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我校许多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普遍低下,考试中阅读题失分现象很严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① 大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交给的阅读任务,不会自觉阅读一些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面。②学生没有正确的阅读技巧,在阅读文章时,总是逐字逐句、反反复复地阅读,只重视获取细节信息,而忽视了阅读技能的培养。③ 教师阅读训练方法简单。④ 许多学生碰到阅读文段时,产生了畏惧心理,怕读,不想读,一遇到有难点的词、词组就放弃了继续阅读。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校课题组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作为一项课题研究,希望通过对这个课题的深入研究,努力寻找到更切实可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并有助于我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改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最终实现我校英语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一.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有效的科学阅读方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阅读课堂上的调控能力,探索阅读课上的有效教学模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英语阅读效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进展
第一阶段(2013.10---2013.12)对七 八年级英语阅读的状况做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学生,教师找出教学中遇到和要解决的问题, 选择研究方向,组建课题组,开展相关的调查,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4.1----2014.10)研究实施阶段
① 改进课堂的授课方式,使学生提高阅读的兴趣。② 向学生传授精读,泛读、跳读的阅读方法。③ 定期选取阅读文章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
④ 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及时总结研究情况,并针对所取得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继续研究。
第三阶段(2010.11---2014.12)研究总结阶段 ① 课题组举行课题研究结题,总结和研究工作成果 ② 整理资料,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到目前为止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已经完成。第三阶段总结和研究工作成果正在展开中。
三、主要收获及阶段性成果
1.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快速浏览、跳读、细读等,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有了明显 的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的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
2.初步探索出了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阅读前主要目的是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中除了帮助学生理解所要阅读的内容外,更主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 阅读习惯。阅读后的活动主要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读后活动一般可以包括:复述课文 ;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讨论;续尾;写摘要等。
在阅读课上,我坚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与方法,激发了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还巩固和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增强了语感,使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得以提升。
3,本阶段形成研究成果论文三 篇,心得体会一篇。教学反思两篇。
四、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了阅读技巧,但是学生的词汇量有限,猜词能力比较差,阅读速度达不到满意的状态,2,学生铺捉信息的能力,判断能力及分析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3,学生对有故事情节的文章感兴趣,而对科普类的文章感到头疼。
五、下阶段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2.继续进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再次组织英语阅读公开课,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3.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写教学叙事。4.再召开2次研讨会,进行深度的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