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落实草原生态补偿奖励资金的报告

时间:2019-05-14 01:4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申请落实草原生态补偿奖励资金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申请落实草原生态补偿奖励资金的报告》。

第一篇:申请落实草原生态补偿奖励资金的报告

2012 02

采日玛乡关于申请落实草原生态补偿奖

励资金的报告

县畜牧兽医局:

经过我乡认真核对,全乡有895户享受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总面积为1006000亩,其中禁牧为207000亩,草畜平衡为799000亩,人工种草面积为5000亩。补偿资金总计禁牧为4140000亩,草畜平衡补贴资金为1741820元,牧草良种补贴资金为50000元,生产资料补贴资金为447500元。其中:采日玛村为150户,草场面积为176687.7亩,禁牧为36252.42亩,草畜平衡为140435.28亩;乃尔玛贡玛村181户,草场面积为180452.95,禁牧为36501.5亩,草畜平衡为143951.45亩;乃尔玛尕玛村170户,草场面积为183763.6亩,禁牧为38690.35亩,草畜平衡为145073.25亩;秀昌村为191户,草场面积为225557.55亩,禁牧为

46104.7亩,草畜平衡为179452.85亩;麦科村为203户,草场面积为239538.2亩,禁牧为49451.03亩,草畜平衡为190087.17亩。

通过将上述核对结果在乡政府公示三天,广大牧民群众对公示内容无异议后,现将各村禁牧面积及草畜平衡面积、人工种草面积及资金情况向贵局报告并申请兑现补偿资金。各村分配情况如下:

1、采日玛村禁牧面积为36252.42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0元,总计725048.4元,草畜平衡面积140435.28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18元,总计306148.91元,人工种草面积837亩,补偿资金为每亩10元,总计8370元,生产资料补贴每户500元,共150户总计75000元。

2、乃尔玛贡玛村禁牧面积为36501.5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0元,总计730030.0元,草畜平衡面积143951.45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18元,总计313814.16元,人工种草面积1011.73亩,补偿资金为每亩10元,总计10117.3元,生产资料补贴每户500元,共181户总计90500元。

3、乃尔玛尕玛村禁牧面积为38690.35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0元,总计773807元,草畜平衡面积145073.25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18元,总计316259.68元,人工种草面积948.6亩,补偿资金为每亩10元,总计9486元,生产资料补贴每户500元,共170户总计85000元。

4、秀昌村禁牧面积为46104.7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0元,总计922094元,草畜平衡面积179452.85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18元,总计391207.22元,人工种草面积1069.93亩,补偿资金为每亩10元,总计10699.3元,生产资料补贴每户500元,共191户总计95500元。

5、麦科村禁牧面积为49451.03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0元,总计989020.6元,草畜平衡面积190087.17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18元,总计414390.03元,人工种草面积1132.74亩,补偿资金为每亩10元,总计11327.4元,生产资料补贴每户500元,共203户总计101500元。望贵局及早审核并兑现补偿资金为盼。

采日玛乡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一月七日

主题词:草原生态 资金 报告 抄报:县委,县政府,县畜牧兽医局,县财政局 采日玛乡党政综合办公室 2012年1月7日印发

第二篇:上报落实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公示的报告

2012 01

采日玛乡关于上报落实草原生态补偿奖

励机制公示的报告

县畜牧兽医局:

我乡于2012年1月3日在乡政府驻地及乡主要场所对全乡享受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的牧户姓名、承包面积、禁牧面积、草畜平衡面积、人工种草面积、补偿奖金数、证书编号及牧户账号进行了公示,公示期为四天,全乡有895户享受草原生态补偿奖

励机制,总面积为100.6万亩,其中禁牧为20.7万亩,草畜平衡为79.9万亩,人工种草面积为0.5万亩。补偿资金总计禁牧为4140000亩,草畜平衡补贴资金为1741820元,牧草良种补贴资金为50000元,生产资料补贴资金为447500元。

通过将上述结果在乡政府公示四天,广大牧民群众对公示内容无异议。现将各村公示情况汇报如下:

1、采日玛村禁牧面积为36252.42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0元,总计725048.4元,草畜平衡面积140435.28亩,补

偿资金为每亩2.18元,总计306148.91元,人工种草面积837亩,补偿资金为每亩10元,总计8370元,生产资料补贴每户500元,共150户总计75000元。

2、乃尔玛贡玛村禁牧面积为36501.5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0元,总计730030元,草畜平衡面积143951.45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18元,总计313814.16元,人工种草面

积1011.73亩,补偿资金为每亩10元,总计10117.3元,生产资料补贴每户500元,共181户总计90500元。

3、乃尔玛尕玛村禁牧面积为38690.35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0元,总计773807元,草畜平衡面积145073.25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18元,总316259.68元,人工种草面积948.6亩,补偿资金为每亩10元,总计9486元,生产资料补贴每户500元,共170户总计85000元。计

4、秀昌村禁牧面积为46104.7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0元,总计922094元,草畜平衡面积179452.85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18元,总计391207.22元,人工种草面积1069.93亩,补偿资金为每亩10元,总计10699.3元,生产资料补贴每户500元,共191户总计95500元。

5、麦科村禁牧面积为49451.03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0元,总计989020.6元,草畜平衡面积190087.17亩,补偿资金为每亩2.18元,总计414390.03元,人工种草面积1132.74亩,补偿资金为每亩10元,总计11327.4元,生产资料补贴每户500元,共203户总计101500元。

采日玛乡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一月七日

主题词:草原生态 公示 报告 抄报:县委,县政府,县畜牧兽医局 采日玛乡党政综合办公室 2012年1月7日印发

第三篇:草原生态补偿问题

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60亿亩草原,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10左右,居世界第二位,是国土面积的1/5,是我国耕地面积的3.2倍、森林面积的2.5倍。由于我国牧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据统计,目前我国90%以上的草原都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中,草场退化面积达20亿亩,占荒漠化地区草场面积的59.6%,致使养羊的数量每年减少5000多万只。草原地区的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草原承载力超支,这一观点主要源于美国的草原学家克莱门兹(Clements 1916)的植物演替模型理论。自1950年以来,我国草原人口增加了1倍多,草地牲畜增加了3倍多,草地面积却不断减少,20世纪90年代,每头草地牲畜占有的草地面积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60%~70%。而现在,全国草地平均超载量约40%,部分地区超载量大于100%。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使得草原不堪重负,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都急剧恶化。相反,新中国成立后38年间支援牧业的总资金为87.4亿元,占牧业产值的1.6%,产出与投入之差十分巨大。因此,草原生态效益补偿是确保草原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的必要保证。草原生态补偿政策 1.1 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概念

草原的生态补偿不像森林、矿产资源或者流域那样有相对明确的生态资源的生产者与受益者,可以在消费者和受益者之间补偿。生态补偿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李文华[1]将其归纳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生态补偿包括污染环境的补偿和生态功能的补偿,即对损坏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对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以提高该行为的成本或收益,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狭义的生态补偿是指生态功能的补偿,即通过制度创新实行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让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通过制度设计解决好生态产品这一特殊公共产品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激励公共产品的足额供应;通过制度变迁解决好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激励人们从事生态保护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值的一种经济制度。费世民等[2]则认为生态效益补偿的内涵有三种观点,即为了控制生态破坏、遏制资源衰竭而征收的费用以及类似生态效益补偿的资源补偿费。一般而言,所谓生态系补偿是指自然资源使用人或受益人在合法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对自然资源所有权人或对生态环境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的费用,其目的是支持和鼓励生态脆弱地区更多承担保护生态环境责任,而非过高经济发展责任。因此,所谓草原生态补偿,即指草原使用人或受益人在合法利用草原资源过程中,对草原资源的所有权人或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的费用,其目的是支持和鼓励草原地区更多承担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责任,而不是过高发展经济责任。1.2 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必要性

草地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社会各界开始反思草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模式。当可持续发展成为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健康稳定运行的思想被全世界认同后,在生态伦理学、自然权利论、资源承载力等理念的影响下,生态补偿的思想开始萌发。生态补偿作为一种资源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其目的是调动生态建设者的积极性,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的综合体[3]。国际上为了解决各国普遍存在且日益紧张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育之间的矛盾,将科学问题与政策的可行性紧密结合起来而进行的区域性综合生态评价,建立生态补偿的综合管理机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态补偿问题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并付诸实践。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塞尼卡和陶希格提出了从环境与发展关系方面考虑补偿问题的补偿发展论,认为当生态环境成为“稀缺物品”时,在使用环境和资源时就必须付出越来越高的代价,作为对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的补偿。此后,美、英等西方国家主要是通过有关立法活动,对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进行法律规制。在环境保护政策上市场、政府财政及经济政策应发挥互补性作用,有助于防止环境恶化[4]。自20世纪90年代生态补偿政策引入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后,在区域生态补偿、生态功能区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和流域生态补偿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与实践[5-6]。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在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的政策缺位,特别是有关生态建设的经济政策严重短缺,使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关系扭曲。因此,借鉴国外的经验,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对草地生态系统开发利用与保育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近20年来国内外在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机制、政策和应用广度与深度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并在各界逐步形成了共识,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

现状

目前我国对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王欧[7]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通过对退牧还草项目的实证分析,探讨建立与完善退牧还草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与措施。白宏兵[5]系统地论述草原生态环境价值补偿制度的概念,对建立草原生态环境价值补偿制度的意义和该项制度的内容进行了探讨。陈佐忠[9]对草原生态补偿原则、对象以及资金来源进行了探讨。程秀丽[10]对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建立的背景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分析,系统阐述了建立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张志民等[11]通过对我国草原退化现状和草原与森林生态价值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建立草原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张志民等[12]从研究草地的价值贡献和我国草地严重的退化与沙化现状出发,分析了进行草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草原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原则和相应的政策建议。朱立博等[13]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例阐述草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建立草原生态补偿的建议及补偿资金的估算标准。张培栋[14]对西部地区草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存在的问题

目前针对草地生态补偿的研究主要是在借鉴国内外其他系统生态补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草地生态补偿的内涵、补偿原则、依据、标准和模式等方面的一些定性描述性研究,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3.1 草原生态补偿立法不足,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在草地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建设方面,虽然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比如我国出台了《草原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与草原生态保护有关的法律,但是这些法律都没有制定规范的生态补偿制度,草原生态补偿还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另外,有对生态补偿主体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规定,也没有对各利益相关者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规定,仅限于原则性的规定,致使各利益相关者在草地生态保护方面的权利、义务、责任关系不明确。由于立法滞后,致使对草原的利用和开发缺乏补偿依据;由于缺乏法律的支持,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资金不能及时供给;由于政出多门,在草原管理上,没有一部权威、公正的法律来规范各个行为主体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管理的混乱和困难。

3.2 草原生态补偿方式过于单一,致使补偿资金匮乏

生态补偿方式是生态补偿制度的中心环节,体现着补偿者与被补偿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生态补偿由直接补偿与间接补偿两种方式构成。直接补偿是指生态利益享受者基于协议等直接对经济利益或其他权益受限者进行补偿,主要是以金钱给付的方式;进行间接补偿是指补偿者对被补偿者的补偿是通过各级政府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补偿者的补偿资金通过一定途径流入到各级政府财政,而各级政府再通过一定途径将此部分补偿转移给被补偿者。我国目前的生态补偿方式主要是间接补偿。例如:2010年10月,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起到2015年,在内蒙古、新疆等8个主要草原畜牧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央财政每年拿出130多亿元进行草原生态补偿。但是,在此之前,国家对草原的投入远远不足,按照内蒙古全区草原生态建设的实际需求,每年至少需要50亿元右。但实际上每年投入的总额只有7亿~8亿元,缺口之大是显而易见的。而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则多采用直接和间接的补偿方式,如美国的补偿资金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政府承担大部分的资金投入;二是由生态受益区的政府和居民向做出环境贡献的地区的居民进行货币补偿。德国生态补偿的资金支出主要是横向转移支付,即由富裕地区直接向贫困地区进行转移支付,以改变地区间利益格局,实现地区间的均衡。生态补偿方式过于单一既不利于补偿资金高效及时到位,同时也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3.3 草原产权不明晰,影响了草原生态的建设和补偿措施的落实

从古至今,我国的草原都未曾建立过明确、有效的产权制度,也从未对人类的经济行为有过有效的约束。人们在草原放牧、垦荒毋需付费,从草原中得到收益归属个人,而给草原造成损失则由全社会共担。在这样的体制下,草原生态功能退化就在所难免了。由于草原产权都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且中央和地方各级资源管理部门对草原的管理分割交叉,致使经常出现国家对草原的所有权空置,集体对草原的处分权虚置,牧民对草原的使用权更是时常被剥夺。比如,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陈巴尔虎旗、额尔古纳旗的大面积草原被开垦,就与当地牧民的草原使用权“虚置”有关。再比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在贯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清理非牧民占用牧区草场使用权流转的意见》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截止到2003年底,全盟仍有832处牧场被非牧民所占用,面积达52.2万平方公里,饲养牲畜756万羊单位。这些事例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牧场的产权关系不明晰。如果草原产权明晰,让牧民成为草原的真正权利主体,他们就会自觉地参与草原生态建设。反之,一切靠政府管理草原,通过诸如立法、立规和设置禁牧区、轮牧区等方式对草原进行生态补偿,就会与牧民利益产生冲突,加之政府与牧民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监督牧民的成本就会很高,草原生态补偿就不能落到实处,草原生态建设更是步履维艰。

3.4 草原生态补偿标准低,且资金来源渠道狭窄

目前,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最大难点就是草原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我国草原生态服务的受益范围和受益人群,既带有地方性,也带有全国性,而受益地区和受益人群并未为此支付费用,使得“谁使用、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不能得到真正落实,补偿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资金不足,补偿标准低,生态补偿停留在“输血”状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建议

建立草地生态补偿机制是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维护生态屏障安全、增加牧民收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公平与社会公正的重要经济手段。虽然生态补偿思想已得到广泛认可,但是我国草地分布广泛,在国家生态屏障安全和畜牧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针对不同区域草地生态补偿的机制和补偿标准的确定还不完善,可操作性较差,未来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

现行的草地生态补偿相关政策不是以生态补偿为目标而设计的,带有比较强烈的部门色彩,缺乏利益相关方的充分参与,资金使用没有真正体现生态补偿的概念和涵义,需开展针对草地生态系统特点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建立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牧民三位一体生态补偿的机制,提出高寒草地的生态补偿机制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补偿方案。

开展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生态地位草地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设计草地生态补偿及其草地保护与恢复总体框架,分析草地生态补偿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损益程度。

总之,我国草地退化形势日趋严重,草地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从草地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出发,研究适宜于我国牧区经济发展和草地保护的生态补偿模式,建立由社会多方参与的长效生态补偿机制,使草地生态服务的受益者支付消费成本,让广大的牧民真正获得生态补偿的经济实惠,摆脱目前的贫困状态,使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屏障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消除草地是“公共产品可以免费使用”的认识误区,在全社会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通过草地生态补偿,扭转草地退化的趋势,从根本上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华.林业建设与生态补偿[EB/OL].人民网,2004-11-01.[2]费世民,彭镇华,周金星,等.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的探讨[J].林业科学,2004,40(4):171-179.[3]梁丽娟,葛颜祥.关于我国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4]黄涛,李维薇,张英俊.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持续增收之辩[J].草业科学,2010,27(9):1-4.

[5]黄富祥,康慕谊,张新时.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的经济补偿问题探讨[J].生态学报,2002,22(4):471-478.

[6]蔡邦成,温林泉,陆根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思考[J].生态经济,2005(1):47-51. [7]王欧.建立退牧还草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J].草业科学,2006,23(6):73-77.[8]白宏兵,马福婷,唐萍萍.草原生态环境价值补偿制度的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院报:自然科学版,2006,22(4):55-58.[9]陈佐忠,汪诗平.关于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草地学报,2006,(3):1-3.[10]程秀丽.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建立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J].体制改革,2008,(3):95-96.[11]张志民,延军平,张小民.建立我国草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J].人文地理,2007,22(4):110-112.[12]张志民,延军平,张小民.建立中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依据、原则及配套政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8):142-146.[13]朱立博,王世新,陈旭呈,等.浅谈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效益补偿机制[J].草原与草坪,2008,(3):74-77.[14]张培栋.西部地区草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J].中国林业,2007,(5):57.

第四篇:草原生态补助奖励办法

我区天然草原占国土总面积的47.2%,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屏障,也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年5月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天然草原全面禁牧封育,并不断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草原围栏等重点工程,大力推动牲畜养殖由自由放牧向舍饲圈养转变,天然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植被明显恢复,以舍饲和标准化规模养殖为主的现代畜牧业稳步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双赢”的新路。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全境禁牧封育、山川互济、农牧互补,构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现代畜牧业良性互促长效机制,推动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禁牧封育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禁牧封育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落实禁牧各项规定,加快推进退牧还草、草原围栏等重点工程,加快恢复草原植被,巩固和提高草原生态功能。

2.坚持推行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保护、管理、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坚持责权利和管建用相统一。草原承包经营者在享受补助政策的同时,必须切实履行对草原保护、管理、建设的责任与义务。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与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相结合。对补助的对象、规模、资金等实行“三公开”,建立健全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机制,切实落实和维护好广大农牧民利益。

5.坚持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相协调。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促进牧区畜牧业平稳较快发展有机结合,加快构建“草原绿起来、产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的长效机制。

二、补助的范围、规模、办法及兑现程序

依照国务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有关政策规定,我区可享受禁牧补助、农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牧草良种补贴三项政策。

(一)禁牧补助的范围、规模、补助办法及兑现程序。

1.补助范围:全区22个县(市、区),178个乡镇和农牧场等。

2.补助规模:全区禁牧草原总面积3556万亩,年补助标准为6元/亩,年补助资金为2.1336亿元,5年总补助资金为10.668亿元。

3.补助办法:

(1)已承包到户、到联户的草原,按实有承包面积每亩补助6元。承包面积以承包户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颁发的《草原承包使用证》和《草原承包使用合同》为依据。

(2)属国有农牧场等单位集体承包且无法承包到户的草原,以集体承包形式,按补助标准进行补助。由各国有农牧场编制实施方案,报经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审核后实施,统筹用于草原保护与建设。

(3)对部队使用的草原及因各种原因确实无法承包到户、到联户的草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再强求承包到户。中央财政禁牧补贴资金由自治区统筹,集中用于草原保护建设及后续产业发展。

(4)为充分体现国家补奖政策的公平性,每户最大补助面积不超过3000亩。超过3000亩的补助节余资金要补给该县(市、区)草原承包面积小的农户。无承包草原的农户不享受补助奖励政策。

4.补助兑现程序:

(1)以行政村为单元,由村委会登记审核本村享受禁牧补助农户的草原面积,经张榜公示后,上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

(2)乡镇人民政府对各行政村上报的花名册进行审核,经公示后上报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

(3)县(市、区)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各乡镇上报的花名册进行审核,同时录入国家农业部补奖机制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上审核,经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审核。

(4)经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对信息管理系统网上审核确认后,由县(市、区)财政将补助资金通过“一卡通”方式兑付给农牧户。对国有农牧场等单位集体承包的草原,补助资金兑付到国有农牧场等单位。

(5)对部队使用草原的补助资金及其他无法承包草原的补助资金,由自治区统筹用于草原保护建设及后续产业发展,具体由自治区农牧厅编制实施方案,经自治区财政厅会审后,下达实施。

(二)农牧户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的范围、规模、补贴办法及兑现程序。

1.补贴范围:盐池县、同心县、海原县。

3.补贴办法:对2009年在册的农牧户户籍且已承包草原的农牧户进行核定,建立农牧户档案。由政府统一组织生态移民的农牧户继续享受补贴政策。

4.补贴兑现程序:

(1)以行政村为单元,由村委会登记审核本村享受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的农牧户数,经张榜公示后,上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

(2)乡镇人民政府对各行政村上报的花名册进行审核,经公示后上报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

(3)县(市、区)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各乡镇上报的花名册进行审核,同时录入国家农业部补奖机制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上审核,经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审核。

(4)经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审核确认后,由县(市、区)财政将补助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方式予以兑付。

(三)牧草良种补贴。

按照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核定的补贴资金规模,实行全区统筹安排,采取种草工程项目管理和牧草良种现金补贴的方式兑现到种草农牧户。由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会商提出意见,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实施。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建立和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抓好落实。自治区成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政策执行中涉及的重大问题。自治区农牧厅负责制定各具体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协调处理政策落实中出现的问题;财政厅负责补助资金的管理与兑付;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各县(市、区)也要加强领导,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效能目标考核内容。

(三)严格监督管理与验收。各级农牧、财政部门要紧密配合,认真抓好组织、协调与服务工作。要切实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落实好、维护好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自治区财政厅、农牧厅要按照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导检查、年末有总结验收的要求,适时组织对各县(市、区)工作进行验收,并依据验收结果,及时下达兑付资金。

(四)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禁牧封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将草原禁牧封育纳入依法管理轨道。要抓紧完善和规范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充分发挥农牧民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

(五)加快建立健全草原监理体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建立健全草原监督管理机构,明确执法主体,为建立和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提供组织保障。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草原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草原生态保护机制的实施效果,定期编报监测报告,为各地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抓紧建立完善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划定基本草原是建立和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后,加强草原资源保护、管理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草原生态保护优先的方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划定基本草原的规定,以兑现补奖政策为契机,切实做好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明晰界限、设立标志,由县级人民政府予以公布,切实提高草原保护、建设与管理水平。

(七)大力发展生态建设后续产业。各地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后续产业发展力度,着力加强饲草料基地、棚圈、饲草料加工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撑工作,为发展舍饲养殖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加强牧草种子基地建设,稳步扩大人工饲草料基地规模,巩固禁牧封育成果,加快构建农民持续增收与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互促双赢的长效机制。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草原生态补助奖励办法

精选范文:草原生态补助奖励办法(共2篇)我区天然草原占国土总面积的47.2%,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屏障,也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年5月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天然草原全面禁牧封育,并不断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草原围栏等重点工程,大力推动牲畜养殖由自由放牧向舍饲圈养转变,天然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植被明显恢复,以舍饲和标准化规模养殖为主的现代畜牧业稳步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双赢”的新路。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全境禁牧封育、山川互济、农牧互补,构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现代畜牧业良性互促长效机制,推动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禁牧封育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禁牧封育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落实禁牧各项规定,加快推进退牧还草、草原围栏等重点工程,加快恢复草原植被,巩固和提高草原生态功能。2.坚持推行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保护、管理、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坚持责权利和管建用相统一。草原承包经营者在享受补助政策的同时,必须切实履行对草原保护、管理、建设的责任与义务。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与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相结合。对补助的对象、规模、资金等实行“三公开”,建立健全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机制,切实落实和维护好广大农牧民利益。5.坚持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相协调。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促进牧区畜牧业平稳较快发展有机结合,加快构建“草原绿起来、产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的长效机制。

二、补助的范围、规模、办法及兑现程序依照国务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有关政策规定,我区可享受禁牧补助、农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牧草良种补贴三项政策。

(一)禁牧补助的范围、规模、补助办法及兑现程序。1.补助范围:全区22个县(市、区),178个乡镇和农牧场等。2.补助规模:全区禁牧草原总面积3556万亩,年补助标准为6元/亩,年补助资金为2.1336亿元,5年总补助资金为10.668亿元。3.补助办法:(1)已承包到户、到联户的草原,按实有承包面积每亩补助6元。承包面积以承包户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颁发的《草原承包使用证》和《草原承包使用合同》为依据。(2)属国有农牧场等单位集体承包且无法承包到户的草原,以集体承包形式,按补助标准进行补助。由各国有农牧场编制实施方案,报经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审核后实施,统筹用于草原保护与建设。(3)对部队使用的草原及因各种原因确实无法承包到户、到联户的草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再强求承包到户。中央财政禁牧补贴资金由自治区统筹,集中用于草原保护建设及后续产业发展。(4)为充分体现国家补奖政策的公平性,每户最大补助面积不超过3000亩。超过3000亩的补助节余资金要补给该县(市、区)草原承包面积小的农户。无承包草原的农户不享受补助奖励政策。4.补助兑现程序:(1)以行政村为单元,由村委会登记审核本村享受禁牧补助农户的草原面积,经张榜公示后,上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2)乡镇人民政府对各行政村上报的花名册进行审核,经公示后上报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3)县(市、区)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各乡镇上报的花名册进行审核,同时录入国家农业部补奖机制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上审核,经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审核。(4)经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对信息管理系统网上审核确认后,由县(市、区)财政将补助资金通过“一卡通”方式兑付给农牧户。对国有农牧场等单位集体承包的草原,补助资金兑付到国有农牧场等单位。(5)对部队使用草原的补助资金及其他无法承包草原的补助资金,由自治区统筹用于草原保护建设及后续产业发展,具体由自治区农牧厅编制实施方案,经自治区财政厅会审后,下达实施。

(二)农牧户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的范围、规模、补贴办法及兑现程序。1.补贴范围:盐池县、同心县、海原县。3.补贴办法:对2009年在册的农牧户户籍且已承包草原的农牧户进行核定,建立农牧户档案。由政府统一组织生态移民的农牧户继续享受补贴政策。4.补贴兑现程序:(1)以行政村为单元,由村委会登记审核本村享受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的农牧户数,经张榜公示后,上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2)乡镇人民政府对各行政村上报的花名册进行审核,经公示后上报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3)县(市、区)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各乡镇上报的花名册进行审核,同时录入国家农业部补奖机制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上审核,经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审核。(4)经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审核确认后,由县(市、区)财政将补助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方式予以兑付。

(三)牧草良种补贴。按照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核定的补贴资金规模,实行全区统筹安排,采取种草工程项目管理和牧草良种现金补贴的方式兑现到种草农牧户。由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会商提出意见,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实施。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建立和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抓好落实。自治区成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政策执行中涉及的重大问题。自治区农牧厅负责制定各具体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协调处理政策落实中出现的问题;财政厅负责补助资金的管理与兑付;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各县(市、区)也要加强领导,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效能目标考核内容。

(三)严格监督管理与验收。各级农牧、财政部门要紧密配合,认真抓好组织、协调与服务工作。要切实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落实好、维护好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自治区财政厅、农牧厅要按照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导检查、年末有总结验收的要求,适时组织对各县(市、区)工作进行验收,并依据验收结果,及时下达兑付资金。

(四)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禁牧封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将草原禁牧封育纳入依法管理轨道。要抓紧完善和规范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充分发挥农牧民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

(五)加快建立健全草原监理体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建立健全草原监督管理机构,明确执法主体,为建立和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提供组织保障。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草原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草原生态保护机制的实施效果,定期编报监测报告,为各地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抓紧建立完善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划定基本草原是建立和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后,加强草原资源保护、管理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草原生态保护优先的方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划定基本草原的规定,以兑现补奖政策为契机,切实做好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明晰界限、设立标志,由县级人民政府予以公布,切实提高草原保护、建设与管理水平。

(七)大力发展生态建设后续产业。各地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后续产业发展力度,着力加强饲草料基地、棚圈、饲草料加工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撑工作,为发展舍饲养殖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加强牧草种子基地建设,稳步扩大人工饲草料基地规模,巩固禁牧封育成果,加快构建农民持续增收与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互促双赢的长效机制。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办法(共2篇)]篇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安排

竹巴龙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工作计划

竹巴龙乡按照中央和省、州、县关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吃透政策,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务求使党和政府这一惠及千家万户的富民政策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乡及时成立了由乡人民政府乡长任组长,主管草补工作的副乡长为副组长、各村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会议室,抽调3名业务骨干为工作人员。同时,乡党委、政府组织召开全乡草原建设工作会议,就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具体举措及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保障了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二、认真编制实施方案

根据省、州、县实施意见,结合我乡实际,精心编制上报了《竹巴龙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实施方案》,确定我乡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补助范围、对象、规模、标准和步骤等,促进工作有序开展。

三、强化业务培训

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全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准备工作会议、动员部署会议,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xxx省、州、县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文件及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精神。

四、抓好牧户信息统计核实工作

我乡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开展统计核查工作,对各村农牧户数量、草原承包面积、载畜量、禁牧面积、草畜平衡面积、人工种草面积等进行逐户统计核定,建立电子档案,确保统计数据的全面、真实、客观、准确。当前,已基本完成大部分牧户信息的统计核实工作,仅有少部分牧户信息正进一步核查当中。

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标语、宣传资料、村民会议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开展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和草原家庭承包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点及[草原生态补助奖励办法(共2篇)]工作程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草原家庭承包的积极性。

竹巴龙乡人民政府 2011年5月16日

篇二: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总方案

华藏寺镇人民政府

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切实加强华藏寺镇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进草原保护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及省、市、县有关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精神,结合华藏寺镇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方案提要

(一)方案名称

华藏寺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二)落实政策范围

华藏寺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范围包括华藏寺镇14个行政村。

二、基本情况

总土地面积54.3万亩,其中:天然草原50.30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原面积47.5356万亩,多年生人工草地0.6万亩,一年生人工草地0.8万亩。全镇总人口1.9万人。2011年全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669元,其中牧业纯收入2281.27元;天然草原总面积50.30万亩(不含人工草地),可利用草原面积华藏寺镇 47.5356万亩;2010年华藏寺镇人工草地总面积1.4万亩,其中:多年生人工草地留床面积0.6万亩、一年生人工草地面积0.8万亩。我镇主要分布一年生人工草地小黑麦、永久444燕麦等品种;华藏寺镇草原面积50.30万亩,其中:承包到户46.24万亩,承包到联户或组4.06万亩。2010年末华藏寺镇各类牲畜存栏8.034万头(只),其中:牦牛 7.11万头、能繁牦牛0.69万头,山羊0.45万只,能繁山羊0.21万只,绵羊

6.65万只。草畜平衡区天然草原主要放牧畜种牦牛、绵羊、山羊,2010年

末草畜平衡区实际载畜量,其中绵羊1.72万只、牦牛0.33万头、山羊0.14万只。养殖小区和养殖暖棚舍饲圈养量1.4万羊单位。草原禁牧面积8.03万亩,为2004年-2010年退牧还草工程建成的禁牧围栏草原。禁牧区以外的39.505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原全部实行草畜平衡,草畜平衡区年可利用鲜草总产量4.444万吨,合理载畜量2.114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2.798万羊单位,超载0.684万羊单位,超载率32.35%。

三、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为载体,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为主线,根据地处青藏高原区农牧交错带的功能区划,力争在退耕还草和草原生态治理上做出示范,创建国家级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构筑黄河、石羊河流域草原生态安全屏障,打造草产业开发高地、名优特畜高效设施规模养殖高地、高原绿色畜产品加工高地、草原文化旅游高地,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草原生态良性循环和牧民增收双赢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正确处理草原牧区人、畜、草的关系和牧民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既要保护好草原生态,又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促进牧民收入增长,改善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构建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共赢局面,实现草原牧区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2、坚持政府主导、牧民自愿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做好政策研究、安排部署、组织实施、部门协调、监督考核等重要工作,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尊重牧民意愿,发挥牧民主体作用,明确牧民权利、义务和责任,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牧民在政策落实中直接受益。

3、坚持生态优先、生产发展的原则

以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切入点,改善牧区传统的生产方式,调

整畜种和畜群结构,大力发展舍饲养殖和草畜产品加工,发展和完善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集约化、标准化的高效畜牧业,拓展牧民增收渠道。

4、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按照草原退化程度和生态承载能力,结合退牧还草工程,科学规划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突出基本草原保护为重点,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5、坚持注重实际、客观公正的原则

根据各地草原的面积、经济和生态功能等情况,在与退牧还草饲料粮补助政策合理衔接的基础上,确定符华藏寺镇实际的补奖标准。注重各区域间的合理公平,既要避免补贴过高“垒大户”,又要防止补贴太低影响牧民生产生活。

(三)主要目标

以高标准着力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依托退牧还草工程和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实施,整合项目实施草产业开发,牲畜品种良种、舍饲规模养殖、特色养殖培育、畜产品加工等项目;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草原生态持续退化的局面得到逐步改善,通过发展后续产业,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生态持续好转和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双赢。经过五年努力,力争在“十二五”末,全镇草原类草场和草甸类草场植被盖度分别达到75%和90%以上,比2010年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通过实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全面完成减畜任务,实现草畜平衡;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人工种植面积,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以上,年生产鲜草0.78万吨。

四、主要任务和要求

划定基本草原50.30万亩,占天然草原总面积的100%,落实草原分户承包经营47.53万亩,可利用草原全部承包到户,实行分户经营;着力落实国家禁牧补助、草畜平[草原生态补助奖励办法(共2篇)]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牦牛山羊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推进实施培育牲畜品种良种、草产业开发、舍饲规模养殖、特色养殖培育、畜产品加工等后续产业项目;建立健全草原

执法和服务体系。

(一)争创落实国家草原补奖政策示范区

1、实施禁牧补助

(1)禁牧区域范围及方式

根据华藏寺镇草原生态现状,将生态脆弱、生存环境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划为禁牧区,实行禁牧封育,落实禁牧补助。禁牧区范围在7个行政村,面积为8.03万亩。各村的禁牧面积见附件2。

禁牧方式以退牧还草工程性禁牧为主,实行全年禁牧。要按照《天祝藏族自治县落实草原禁牧补助政策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华藏寺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禁牧补助实施方案》。各村以本方案核定的禁牧面积为基础,将禁牧任务分解落实到户,明确禁牧要求,签订禁牧管护责任书,按照《甘肃省禁牧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落实禁牧管护制度,促进草原植被恢复。

对禁牧草原按照乡镇级1:5万比例尺转绘上图,建立永久性界桩,并用gps进行四至界限定位,录入数据库进行数字化管理。

(2)兑付禁牧补助资金

根据省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规定,对全镇8.03万亩禁牧草原全部实行禁牧补助,补助标准按省上核定的青藏高原区20元/亩〃年标准执行。一个禁牧补助周期为5年,禁牧期满后,根据草场生态功能恢复情况,继续实施禁牧或者转入草畜平衡管理。原退牧还草工程禁牧在转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禁牧时,禁牧饲料粮补助调整为享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禁牧补助,避免重复补贴。补助资金在镇造册核实、张榜公示的基础上,镇财政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折统一册明”的方式,直接发放到户。

2、实施草畜平衡奖励

(1)实施草畜平衡的区域及面积

禁牧区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均为实施草畜平衡的区域,全镇实施草畜平衡面积39.5万亩,14个行政村各类型草原均有分布。各村实施草畜平衡的

面积见附件2。

(2)核定适宜载畜量

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的计算依据是《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635-2002)。天然草原利用率50%,草地产草量年变率100%,鲜草与干草(含水率15%)折合比为3.2:1,草地牧草再生率0,一个标准羊单位为一只体重50公斤、哺半岁以内羊羔的成年绵羊,日消耗干草1.8公斤,全年放牧以365天计算,全年消耗干草657公斤。

(3)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区减畜计划

根据华藏寺镇草畜平衡区牲畜超载实际,充分考虑全镇牲畜品种改良、开展舍饲圈养和异地育肥、加快出栏周转、饲草料基地建设、转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因素,计划在三年内完成0.684万羊单位超载牲畜的减畜任务,具体减畜计划为:2011年减畜0.274万羊单位,占超载牲畜的40%;2012年减畜0.274万羊单位,占超载牲畜的40%;2013年减0.137万羊单位,占超载牲畜的20%。各村减畜计划详见附件3。

各村要按照《天祝藏族自治县落实草畜平衡奖励政策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本方案制定的减畜数量和减畜计划将具体的减畜任务及数量分解落实到户,按照《甘肃省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的规定,明确减少放牧牲畜、牧草恢复生长和草畜平衡的要求,与村、户签订草畜平衡及减畜责任书,落实减畜任务,三年努力实现草畜平衡的目标。

(4)兑现草畜平衡奖励资金

对实行草畜平衡管理的草原,在根据载畜能力合理核定载畜量,制定并完成减畜计划的基础上,按省上核定的青藏高原区2.18元/亩〃年标准,对实施草畜平衡的牧户进行奖励。原退牧还草工程休牧饲料粮补助调整为享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草畜平衡奖励资金,避免重复补贴。奖励资金在落实草畜平衡面积、确定超载牲畜数量、制定了减畜计划并完成减畜任务、草原植被恢复生长、实现草畜平衡的牧户,由县畜牧兽医局提出奖励意见,镇上造册核实、张榜公示,镇财政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折统一册明”的方式,直接发放到户。下页

下载申请落实草原生态补偿奖励资金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申请落实草原生态补偿奖励资金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转发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印发的通知》的通知 各县(市)财政局: 为切实做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和规范自治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中央财政资金管理,......

    定西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定西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 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提高草原保护建设水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草原生态环境与牧区经......

    通渭县2011年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工作总结

    通牧发„2012‟号 签发人:王琦 通渭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关于报送 《通渭县2011年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政策工作总结》的报告 市草原补奖办公室: 现随文报来《通渭县......

    关于申请拆迁补偿资金的报告[推荐]

    关于申请拆迁补偿资金的报告县领导: 国道314线岔口至博孜墩乡公路施工以来,各项工程进展顺利,现已进入道路排障加宽阶段。根据温交字[2008]11号文件,需对我乡部分农牧民的房屋、......

    西峰乡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西峰乡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 奖励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民委员会及相关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

    召开牧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发放工作会议[5篇范文]

    我旗召开牧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发放工作会议旗长敖日格勒在会上讲话12月31日,我旗召开牧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发放工作会议。旗长敖日格勒、副旗长魏二利出席会......

    江西省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办法

    江西省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规范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

    新巴尔虎左旗草原生态报告

    新巴尔虎左旗草原生态报告 有几千年游牧历史的新巴尔虎左旗草原,把她秀丽的天然风貌一直保持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激励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时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