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泗桥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情况汇报(新)(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01:0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汀泗桥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情况汇报(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汀泗桥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情况汇报(新)》。

第一篇:汀泗桥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情况汇报(新)

汀泗桥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汀泗桥镇党委、政府积极抢抓我镇被列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点镇的重大机遇,在区中心镇建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汀泗“镇在村中,村在镇里”的客观实际,提出了“修古街、造新村、辟新区、建名镇”的发展思路,以集镇建设为突破口,在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狠下功夫,将中心镇、赤岗中心村建设工作统筹推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已初见成效。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1、做优集镇规划。近年来,我镇已累计投入近百万元,聘请武汉大学等高校院所制作完成了《汀泗桥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汀泗桥镇集镇总体规划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汀泗桥镇旅游发展规划》等,这为目前和今后的汀泗桥镇的建设与发展明确了方向。

2、实施立面改造。为了更好地突出汀泗桥的历史、文化特色,经过反复实地勘察、外出考察,反复研究讨论、设计修改,最后确定按明清风格徽派建筑样式,即白墙、青瓦、马头墙加仿古窗艺,对107国道、繁华路、陵园路两侧208户民房立面进行了改造。

3、做足做活水文章。水是一个城市灵魂。汀泗河穿镇而过,这正是汀泗河与周庄最相似的地方。目前正在实施汀泗河小流域治理工程,已完成河堤仿古条石护砌、河岸人行道石板铺设、石拱桥修建、下游河道拓宽等,今年将在汀泗河上游建滚水坝,下游修幸福堰,在中段河床进行清淤,并对河岸进行绿化。工程完工后,将呈现出“两岸柳条飘,两边石栏护,河水清澈见底,河面碧波荡漾的美景。

4、完善集镇功能。一是实施主街道市政工程。自2010年9月开始,完成了107国道与繁华路段人行道、下水道、管线沟、绿化带工程,107国道两侧77盏路灯安装完毕。二是新上集镇引水供水工程。在塔垴山上新建大型蓄水池、净水塔,将双石水库的水引入镇区,解决集镇居民吃水难的问题。三是对塔垴山进行全面改造。完成了塔垴山4公里的旅游便道铺设和山体园林景观绿化建设,将塔垴山建成了市民的休闲场所。

5、对东街进行修复整理。东街在历史上是条石板街。为了修旧如旧,我们在东街路面上铺设700×4米青石板,下开挖50×70厘米下水道,同时,在电力、电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下一步将对两边老店铺用户弱电进行整理入地,强电进行整治挂墙,届时东街面貌将焕然一新。

6、启动文物建筑恢复。汀泗过去有廊桥、古井亭、小牌坊等。为恢复历史原貌,修旧如旧,我们已启动了古井亭、小牌坊、古廊桥的修复工程,其中古井亭已完成了主体工程。

7、拉开新区建设骨架。为了缓解老镇区人口密集的现状,根据规划,已在107国道以南的赤岗村征地600亩建新区。目前,新区内的两条道路(嫦娥湖大道、汀泗大道)路基工程已完成,即将开始路面铺设工程。赤岗村在新区内规划120亩,建设一个集镇农贸市场,一个商业市场,一个新型农民公寓小区,并配套建设村级综合办公楼、高档宾馆等。

第二篇:城乡统筹发展汇报材料

汇报提纲

各位领导:

按照要求,下面我就近年来我▲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作一简要汇报。

一、近年来统筹城乡取得成效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能源战略西移和自治区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等战略机遇,充分依托资源、区位、人文、交通四大优势,坚持科学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举全▲之力推进城乡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三大战略转型”,实现了由国家级贫困▲向全国和谐社会样板▲的历史性跨越。2008年底,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区▲个▲县第▲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由全国第▲位晋升到第▲位,位居西部百强第▲位,成为全国▲域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之一。

一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完善城市规划,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多万元,设计编制各类总规、控规、专业规划及重大项目方案▲多项。大力推进▲镇和▲镇旧城区拆迁改造,近几年,完成拆迁面积▲余万平方米。全面推动新城区建设,全▲城镇建成区面积新增▲平方公里,达到▲平方公里,比六年前扩大▲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年的▲%提高到▲%。深入实施绿化工程,园林绿地面积占到城区总面积 的▲%,人均绿地面积达▲平方米,去年我▲被评为首届“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积极推进其他集镇建设,▲镇全面加强道路改造、镇容整治和绿地建设,启动了▲新区建设,花园式生态煤都日益显现,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镇。▲镇将旧镇区全部拆迁绿化,投入▲亿元实施整体搬迁,西部地区最具民族特色的商贸旅游型小城镇正在形成。其他各镇围绕建成农村二、三产业的集中地、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地、为农村和农牧民服务的中心地,全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牧业人口的集聚吸纳和对农牧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二是产业化支撑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坚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推动工业发展从零散布阵、盲目上马向科学规划、集群发展。特别是引进了▲等一大批资源就地转化项目,全▲工业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以煤为主、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和世界级煤化工基地正在形成。同时,按照优化工业布局、集中发展的要求,对全▲的工业布局进行了科学摆布和合理定位,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四大工业基地,并有序推进基地建设。狠抓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地方煤矿技改步取得实质性进展,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煤炭产量由2003年的▲多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近▲万吨,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构筑“大物流、大旅游、大文化”为目标,积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次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有效提升。一是构筑大物流。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和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等物流项目有序推进;▲建成并投入使用;集维修、销售及停放于一体的▲已有近百家企业入驻运营。成功引进▲商厦集团入驻我▲,▲镇星级酒店及商务会展中心等一批餐饮商贸类项目开始实施,商贸流通不断壮大。二是推进大旅游。充分挖掘▲文化和煤炭工业旅游潜力,积极推进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和旅游商品生产集散基地建设,▲镇蒙古族民间工艺品一条街全面启动。仅2008年,完成旅游接待量▲万人(次),增长▲%;实现旅游收入▲亿元,增长▲%,旅游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三是发展大文化。深入挖掘、梳理、整合全▲文化资源,突出文化特色,一批以演出、娱乐、服务、文化产品和文化旅游纪念品制作销售为主的文化产业逐步兴起。实施精品节目“走出去”战略,▲乌兰牧骑多次赴外地或国外访问演出,地区文化艺术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现代农牧业有力推进。一是全面加快▲山羊、肉羊产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以城镇、工矿区为依托的蔬菜、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建设。近年来建成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亩、设施农业▲亩。农牧民收入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2008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较1978年增长了▲倍。二是大力加强禁牧禁垦工作。禁牧禁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植被覆盖 度达到▲%,森林覆盖率达到▲%。三是加速推进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构筑“大绿色产业”,继续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最大的基本建设来抓,组织实施了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项目。近年来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多万亩,人工造林近▲万亩,水保治理近▲万亩。加强基础设施加建设,近年来建成安全饮水工程▲余处,共建水利工程近▲处,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万亩。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完成城网和农网改造工程,推进通村公路建设。五是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了农村牧区村庄布局和产业布局规划编制工作,体现新时代农村气息。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村被确定为全市▲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

三是人口转移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实施“转移、收缩、增效”战略,在西部限制开发区,坚决把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的农牧民转移出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东部禁止开发区,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本建设,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地区推进人口整体退出。近年来累计转移人口▲万人,农村牧区常住人口由原来的▲万人减少到▲万人,非农收入占到农牧民总收入的▲%。与此同时,大力加强安居工程建设,为转移人口提供住房保障,加快推进农村牧区战略性转移。于▲年启动的民生小区工程,近年来共安置农村牧区转移人口近▲户▲余人,三期工程计划安置转移人口▲户约▲ 人。近期,我▲制定和出台了▲安居工程实施意见,明确了▲城乡居民购买限价房的优惠政策,细化了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进度和落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加快全▲敬老院建设,构建统筹城乡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的相关政策,为我▲统筹城乡发展、有效解决城乡居民的住房困难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推进人口转移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经济快速发展、可用财力逐年增加的前提下,近年来我们把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委、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的同时,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先后实施了“十大民心工程”、“十大惠民工程”“八件实事”等一系列富民惠民的政策措施,包括医疗、就业、社保、教育、文化、体育等方方面面,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均等享受社会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仅▲年,▲财政用于社会事业的支出就达▲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被中央党校《理论前沿》课题组确定为全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样板▲。

二、存在问题

尽管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统筹城乡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我▲的发展,统筹城乡工作 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主要有:

一是城镇化水平还不够高,城市规模还不够大,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有待提高,城镇对农牧业人口的集聚吸纳能力和对农牧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够强,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引领作用不够明显。

二是我▲属资源开发型和投资拉动型经济,开发利用技术水平不高,就地转化率低,以消耗资源为主的经济结构仍未发生根本转变,新型工业化水平不够高。农牧业产业化尚处于建立和起步阶段,进程比较缓慢,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不高,农牧民增收渠道狭窄,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拉大态势。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相对滞后,内部结构升级缓慢,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所占比重仍比较大,现代物流业还未形成规模,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旅游接待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次产业对统筹城乡的产业化支撑还需进一步强化。

三是农村牧区人口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人口转移还需加大力度,禁牧工作时有反弹,偷牧夜牧现象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需进一步保护和改善。

四是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网络还没有完全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不相适应,公共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五是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发展的执行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今后,我▲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市委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全市农村牧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总的奋斗目标是:三年翻一番,五年大跨越,领跑全区县域经济,跨入全国百强前列。今年,围绕全市“▲”的发展战略,我▲提出“▲”的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统筹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突破,以“▲”为主题,全面实施“▲”发展战略和积极的财政投融资策略,加快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升级,推进城乡统筹,切实改善民生,全面提升全▲的的产业竞争力、城乡承载力和公共服务力。全▲地区生产总值要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要增长▲%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要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到▲年,力争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元和▲元,实现在▲年的基础上全面翻番;到▲年,力争全▲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分别达到▲亿元和▲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元和▲元。围绕上述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好地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住统筹城乡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构筑统筹发展的平台。按照全市都市区空间发展规划,大力度推进城市规划、道路建设、标志性建筑、房地产开发、绿化美化等八项工程。今年要完成▲平方公里城乡统筹规划和▲镇、▲镇、▲镇各类总规和控规的编制工作。▲镇从基础设施、建筑风格、城市功能等方面与▲新区全面对接,完成▲景观河改造工程,重点推进▲等基本建设项目,力争全年开工建设各类建筑▲万平米、完成拆迁▲万平米、建设▲平方公里路网。完成▲镇铁东铁西区改造、滨河大道护岸工程,抓好▲线两侧拆迁改造、▲镇路网改造、农牧民进城务工小区、经济适用住房和住宅小区建设。其他各镇立足实际,重点抓好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和集聚吸纳效应。到▲年,▲镇建成区面积要达到▲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达到▲万人以上,全▲城镇化率要达到80%以上,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0%以上。

二要抓好统筹城乡的产业化支撑,切实提高三次产业的竞争实力和水平,夯实统筹发展的基础。要充分发挥我▲的整体优势,按照“优化一产,突破二产,提升三产”的发展目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发展格局。一是要把提升第三产业作为统筹城 乡发展的主要环节。全力发展大旅游、大文化、大物流,切实提升传统服务业水平。要围绕建成全国著名的民族文化旅游胜地,重点打造▲旅游和工业旅游两大品牌,把▲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今年要力争实现旅游接待目标任务▲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亿元。要依托港口物流和园区物流,重点打造▲物流配送中心、航空物流配送中心和▲镇、▲镇以煤炭集运为重点的公铁货运基地,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矿山机械维修业。要重点推进▲物流园区、航空物流园区和▲物流园区建设。力争到▲年三产增加值突破▲亿元。二是要把壮大工业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强劲动力。全力建设大基地,促进产业布局集中化;组建大集团,促进产业经营规模化;构筑大循环,促进产业发展集约化,形成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以机械制造、机械维修及高新技术产业为补充的大规模、多元化、长链条的产业格局,力争到▲年全▲工业增加值突破▲亿元。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四大工业基地。要全面推进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与地方煤炭企业的横向和纵向联合重组,真正建成一大批本质安全型的现代化矿井,使地方煤矿机械化程度达到▲以上,回采率达到▲%以上。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抓住“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关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瞄准世界500强及国内500强企业,积极引进资源深加工型项目。要全力推进▲等投资5亿元以上的5大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 按时投产。重点争取并抓好▲等3个投资100亿元以上,▲等7个投资10亿元—100亿元,非资源型产业机械维修制造等30个投资在1000万元—10亿元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到▲年全▲煤炭年产量就地转化率达到▲%以上。三是要把发展现代农牧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这一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大力发展城郊经济、设施农业。重点建设好绒山羊产业基地、肉羊产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和以都市、城镇、工矿区为依托的蔬菜、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到▲年城郊设施农业发展到▲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展到▲万亩。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要围绕人口转移和土地流转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牧业庄园经济。按照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农牧业资源优势区域集中打造小型农庄、牧庄。开展村庄和产业布局试点建设工作,在每个镇选择1个试点进行建设,逐步形成一庄一品、独具特色、产供销一条龙的农牧业产业模式。力争到▲年,在限制开发区内集中打造▲户小型农庄牧庄家庭。今年要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亩,建设▲亩▲栋温室,培植肉羊、肉牛、肉猪规模 养殖户▲户。要坚持用工业化理念经营现代农牧业,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公司化农牧业。鼓励引导企业、供销合作社、种养大户、干部职工、科技人才、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牧区的能人以各种形式参与公司化农牧业建设。积极探索、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整村或整社覆盖发展公司化农牧业模式,打破传统的分户经营的格局,由企业统一租用土地,集中经营。引导有实力的村集体经济创办或领办农牧业发展公司、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

三是要抓住统筹城乡的核心关键,大力转移农村人口,建立统筹发展的纽带。一要继续深入实施“▲”战略,抓住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着眼于引导、侧重于教育、致力于维权、落脚于创业,加快人口转移进程,千方百计增加非农收入。到▲年,要完成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万人次,争取将从事农牧业人口降至▲万人以下。完善保障政策,消除制约人口转移的政策和体制障碍,推进城乡二元分割向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产权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和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消除城乡之间的劳动力转移障碍。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快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形成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二要完成农村牧区村庄布局、人口布局、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适时推进嘎查村整合撤并,在立地条件相对较 好、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地区集中建设居民点。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产业聚集培育城镇经济,实现兴建一个城镇、繁荣一地经济,转移一批农牧民、致富一方群众。

四是要抓住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方式,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一要建立教育保障体系。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四免两补”政策和高中阶段免费就学政策,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深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实施“聘好教师、选好校长、建好教研队伍”“三好”工程,加强与发达地区院校合作,优化教育布局调整,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二要建立就业保障体系。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制定出台全民创业实施意见,通过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指导、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支持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实施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工程,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和就业培训制度,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统筹做好困难群众和农牧业人口转移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人有一人就业。三要建立医疗保障体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政府监督管理,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重点强化公共医疗服务设施建设,把▲医院建成全市▲就医环境一流的平价医院。四要建立社会 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筑牢退休人员最低养老金、企业职工最低工资、低收入困难家庭补助、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等五道保障防线。五要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年内新建▲万平米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解决▲万户城乡居民的住房困难,到▲年共建成▲万平米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解决▲万户城乡居民的住房困难。六要建立公共服务体系。要更加关注民众的精神追求和心理感受,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文化会展中心和多功能体育活动中心,突出抓好社区和农牧区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和体育设施建设,切实改变农牧区文化设施和文化生活落后状况。实施“平安进万家”工程,建立合理的群众诉求表达和矛盾调处机制,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新需求,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的满意度。

五是要抓住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突破口,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化统筹发展的环境。加强交通建设,深入推进“村村通”公路建设项目,努力提高公路等级;统 筹城乡客运发展,有序组织开展▲镇、▲镇、▲镇、▲镇4个汽车客运站建设。加强通信建设,继续加快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改造和多路微波数字化改造进程,进一步提高城乡收视质量,加强▲镇北区通信管网光缆扩容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通信服务质量。加快农牧区人口聚居区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牧民享有更加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继续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多渠道争取农牧业和生态建设项目资金,大力争取和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防护林、淤地坝、水保治理等生态项目。加强生态管护,一如既往地做好禁休牧、禁垦、森林草原防火、病虫鼠害防治及野生动物保护等工作。今年要完成人工造林、种草、退牧还草近▲万亩,建设拦沙坝▲座。发展壮大林沙产业,实现生态建设和农牧民致富互利双赢。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盘活林业资产。强化水资源管理,完成一批水库项目建设任务,积极做好南部引水工程服务工作。

六是抓住统筹城乡发展的创新尝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开辟统筹发展的新途径。一要积极探索土地资本化的多种实现形式,做足做活土地文章。学习借鉴重庆、成都等地先进经验和做法,鼓励农牧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取社会保障,以土地为质押参与担保和融资活动,以土地入股设立企业,真正使土地资源成为农牧民可转移的资产,成为活的财富,成为农牧民转移进城稳定生活的保障。要积极探索建立 土地使用权交易、租赁市场和实施▲内土地指标异地调剂等办法,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利用,带动农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现代农牧业发展,引导农牧民共享土地增值效益,促使农牧民真正从农村牧区走向城市。二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牧区宅基地统一规范管理和合理利用机制,建立转移农牧民“两放弃、三保障”模式,鼓励转移进城农牧民放弃农村土地经营权、放弃宅基地使用权;保障有技能的进城农牧民实现稳定就业、保障进城农牧民在城镇拥有自己的住宅、保障进城农牧民能够与城市居民一样充分享受公共服务。

七要抓住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统筹发展的执行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谋划超常规的思路,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拿出超常规的干劲,以满腔的工作热情谋发展。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形成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明确刚性组织原则和纪律,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政令畅通,切实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把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推行“阳光政务”,建设“阳光政府”。建设廉洁高效的 政府机关,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和公务员队伍。深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厉行勤俭节约,力戒铺张浪费,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设立行政审批大厅,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切实为我▲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第三篇:统筹城乡发展(汇报材料)

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城镇化进程

中共舞钢市委

舞钢市人民政府

(2012年3月)

舞钢市是一座山水林城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生态旅游城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地处伏牛山东部余脉与黄淮平原交汇处,总面积64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街道,总人口32万,其中城市人口12万。是中国冶铁文化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河南省首批扩权县市、对外开放重点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市。这里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工业基础良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综合实力已进入河南省前20强。

作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舞钢市按照省、平顶山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2009年8月在市委六届八次全会上提出了以“两集中”(土地向经营大户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为抓手,加快推进舞钢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部署。经过充分论证,决定以市区为核心,将全市190个行政村整合规划为4个中心镇、17个中心社区,确定了“一城四镇十七个中心社区”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其中:18个行政村并入主城区,72个行政村进入4个中心镇,100个行政村进入17个中心社区。

2009年以来,我们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群众自愿、量力而行”原则,先行启动了4个中心镇和6个中心社区的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我们重点探索了园区带动型、城镇辐射型和迁村并点型三种模式。截至目前,全

二、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努力打造精品社区

高标准编制社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一是聘请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天津大学规划设计院、重庆大学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综合考虑不同乡镇区域特点、人口分布、文化特色、历史底蕴、资源优势等条件,坚持高标准编制中心镇、中心社区建设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就业为本,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既注重道路、给排水、供电、能源、排污、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又注重科教文卫体等社会公益事业的配套完善。为保证规划高质量完成,市委书记、市长多次主持召开中心镇、中心社区规划专题会议,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并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陆志诚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院常务副院长夏南凯等知名专家参与我市中心镇、中心社区规划指导和评审。目前,我市4个中心镇17个中心社区的建设规划已经全部完成编制工作,实现了高位谋划,形成了一批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的规划作品。如:独具江南特色的张庄中心社区,三易其稿,最终确定为徽派建筑风格,按照规划建成后的张庄中心社区充分体现了山、水、林、社区和谐统一的“北国小江南”特色;已安臵330户移民的瑞祥中心社区在搞好社区学校、幼儿园、超市、集中供气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根据群众意愿规划建设了“小丹江”人工湖游园。目前,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加强教育引导,培育新型农民。及时为聚集农民提供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生产生活方式转变适应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增强聚集居民对中心镇、中心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完善中心镇、中心社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区基层组织议事制度、社会事业管理制度、社区居民公约、社区卫生保洁制度等规章制度,逐步使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轨道。四是创新社区经费保障体制。为保障社区管理机构的正常运转,我市采取市财政拿一点、乡镇财政补一点、村经费整合一点、集体收益筹措一点的办法,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为社区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整合涉农项目,破解“两集中”建设资金难题

一是加大财政奖补力度。2010年以来,舞钢市财政已投入8000万元资金用于“两集中”工作,对中心镇、中心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财政按1∶1奖补。各乡镇积极筹措资金1亿多元,用于中心镇、中心社区建设。二是实行项目倾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要求,整合各类支农、惠农资金等可控资源8000多万元,统筹安排、捆绑使用,集中投向中心镇、中心社区建设,提高资金的聚合效应和使用效益。三是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助等多种形式,筹资6000多万元参与中心镇、中心社区建设。引导市农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对中心镇、中心社区的信贷投放,用于缓解建设资金

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269.1亩建新区,规划安臵623户、2242人,户均用地面积287平方米,人均用地80平方米。群众入住后,对年轻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优先安排进区进厂务工,年长者全部纳入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范围,并实行土地补偿金入股,每年按国家规定的粮食收购保护价分红,使群众得到远远高于原来种地的收入。舒适的社区生活环境、稳定的工作收入保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目前,上曹中心社区一期268套集中安臵两层楼房已经竣工,群众即将入住;二期500户四层叠加楼房和多层楼房正在进行主体建设,年底前可建成入住。二是集约利用,节约土地。长期以来,受耕作模式和生产半径的影响,广大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布局散、结构不合理,给农村社会公共资源的配臵和土地资源利用造成了很大浪费。通过土地整治,对分散的、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有效整合,可形成建设用地的集聚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如张庄社区,土地整治项目区原村庄占地399.3亩,人均用地263平方米。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建新区占地130.5亩,人均用地由原来的263平方米下降到88平方米。按照一城四镇十七个中心社区的布局规划,我市农村居民点占地将由原来的7.11万亩降低到3.53万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减少占地3.58万亩。

五、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帮建合力,促进社区建设快速推进

区集中,培育壮大现代非农产业。积极引导二、三产业向中心镇、中心社区产业园区集中,引导分散的企业向园区集中,培育壮大现代非农产业,增强工业反哺农业能力。尚店中心镇产业园区已有3家投资1亿元以上的企业入驻,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和间接产生的社会效益已经凸显。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使农民集聚后有稳定的收入保障,实现进得来、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我们依托“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强力推进农民“知识化进程”,加大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培训,提高聚居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目前,全市从事非农产业农民达到农村劳动力的一半以上。张庄中心社区依托景区优势,从事农家乐、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旅游产业的农户达30余家;瑞祥社区已全部实现土地流转,居民培训后实现就近转岗就业。

(二)健全社会保障。一是探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向非农转变,逐步实行城乡一元化管理体制。在城镇落户的农民在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享受与城镇人口同等待遇。二是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对向城镇、社区聚居的农民有序办理农村养老保险,目前,全市参保农民达到6000余人,覆盖人口1.2万人,已有1580名到龄人员领到了养老保险金。三是落实全覆盖无缝隙全民医保政策,提高大病风险救助标准,实行新农合医疗异地直接报销政策,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

七、转变生产方式,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市五大产业集群的兴起,大量

立舞钢市农村土地流转协会,充分发挥其上连政府、中连市场、下连农户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了业主间的经验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降低业主的生产成本,提高了项目经济效益。良好的效益和经营环境,吸引了一批省内外流转大户参与我市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土地流转成为促进农民转岗就业、服务城市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现代产业,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农民向城镇集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舞钢市“两集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与上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还有很大距离。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规划先行、产业支撑、群众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采取政府奖补、项目带动、市场运作、金融支持等措施,2011年中心镇、中心社区新增聚集农户3000户,努力实现城镇化建设的新发展、新跨越。争取用5到7年时间年把4个中心镇建设成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城镇,把17个中心社区建设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经济稳步发展、居民生活富足方便的新型农村社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实现打造“中原明珠”的奋斗目标。

第四篇: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摘要: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可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县域规模。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9)04-0023-03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更迫使我们认识到,原有二元体制架构下建立的城乡关系,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另外,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等问题,都进一步证明单纯靠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靠分散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经济多年内需不足的问题。进一步讲,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一方面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工农、城乡互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另一方面就在于实施和完善推进城镇化,从而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由此也大大地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也就是说一方面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但另一方面只有扩大城市,才能发展城市。为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一、城市化发展现状

以吉林省为例,改革开放前期,吉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均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却相对缓慢,2008年全省农村人口1 45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4%,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320万。也就是说还有一半多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二元结构分割现象较严重。其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不仅低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唐等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判断吉林省还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重工业占较大比重,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城市难以大量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阻碍了城市化的步伐。二是小城镇发展较为缓慢。吉林省的城市规模结构以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数量少、规模小,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基础薄弱,制约了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进程。三是吸引外资能力不强。

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就全国而言,在未来的10多年中,全国将有3.5亿农村居民离开农村,到城市定居,使城市人口从今天不足6亿增加到10亿,使我国成为有2/3城市人口的国家。新迁入城市的人口将主要分布在8个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的超级城市,和15个人口数量处于500―1000万的大城市中。另外,到2025年,全国至少会出现221个人口数量超过百万的城市。这一新的城市化进程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到2025年城市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目前的25%上升到33%。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是城市化推动了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未来20年也将是继续这样。满足城市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全国需要新建170个交通枢纽,需要新建总建筑面积超过400亿平方米的500万栋楼房,其中5万栋楼房的楼层超过30层。吉林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全面振兴,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政策、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从束缚他们的土地中解放出来,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像吉林省这样一个拥有2 700多万人口的省份,又有着像长春、吉林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要让更多的农民经过培训,从黑土地当中走出来,进入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因此,有必要使城市化水平至少提高到70%以上。目前,长春市城镇人口(不含所辖县、区)358.1万,驻长高校学生约50万,合计408.1万人。3年内应该达到500万,7年内达到700万,到2020年实现900万,这样,将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长春。每个市(州)再发展到50―100万,这就有500~900万,再加上40多个县,农村人口就基本上转移到城市中来了。那么,剩下的农业人口在原有的土地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富裕之路,就不会是纸上谈兵了。而农村人口转移出来后,城市的活力就增强了。对房地产的拉动也将大大增强。原来想买新房的,换个大一点的房子的,可把旧房子卖出去。旧房子卖出去,新房子就会有人买了,房地产业就好起来了。

目前,延边州正在根据吉林省政府批复的《延龙图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延龙图一体化战略,建设以延吉为核心的区域中心城市,以此作为推动延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延龙图三市共享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200亿元,其中,延吉市长白山路向西延伸布尔哈通河西段综合治理等工程正在建设中;围绕扩大延吉发展空间,原龙井市朝阳川镇已整建制划归延吉市;三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2008年上半年延龙图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9亿元,占全州58.6%。下一步将进一步抓好《规划纲要》的落实,做好相关专项规划编制以及城市规划修编工作。加快延吉市北出口加宽、西部城区规范与建设、州新兴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三市供热、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一批先导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8年完成延吉市长白山路西段至朝阳川联络线路基工程建设,做好延吉至海兰湖至图们城际公路等工程前期工作。围绕产业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共享、市场共体、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科教同兴目标,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做好同城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力争取开通延吉至龙井城际公交线路,2008年底撤销延龙、仁坪收费站,构建日趋紧密的城市结合体。针对延龙图城市人口布局不合理、人口规模小的实际,在不改变现有城市框架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延龙图三市特别是龙井市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的有效方法,力争使延龙图地区人口有大幅度增加。积极协调金融、税收、电信、邮政等部门,在延龙图三市实行同城管理,为群众提供便利条件,使群众享受到一体化带来的实惠。

三、城市化发展的措施

要创造条件,通过制定政策加快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积极推进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的配套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以实际居住地登记的户籍制度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要加快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制度和承包地、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制度,增加农民进城创业的原始资本。要继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提高文化技能水平。

(一)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有超前的总体规划、重大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和刚性约束力。要从国家生态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高标准、高水平出发,规划设计城市的建设布局。

(二)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重点是通过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设施的完善、服务功能的齐全,增强集聚力和辐射力。加快发展覆盖城乡的社会事业,促进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方面取得突破,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如,近年来,通化市以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商贸中心、旅游服务中心以及宜居城市为目标,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利用BOT等方式,新建了绕城公路、城市立交桥,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启动建设了一批大型商贸服务设施。目前,吉林省欧亚大型购物中心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义乌国际商贸城、恒坤家居博览购物中心正在建设之中,长白山药谷物流中心,中东新天地购物公园、东润五星级酒店等项目也在2008年建设。这些重点工程的建设,使城市的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三)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要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的土地利用修编工作。在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同时,加快城市向周边延伸,拉大城市骨架。通过各种类型的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特色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文化科技城等建设,通过引进和建设大项目,使之成为中心城市持续发展的新空间、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和现代服务业的新集聚区。

(四)要鼓励全民创业

只有全民创业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释放每一个城市市场主体的潜能,让全社会创造活力竞相进发,才能真正解决城市化的就业和发展问题。在发达国家每千人企业数量平均45个左右,发展中国家是20~30个,中国不到10个,吉林省为2.9个。反差非常大,所以大大限制了城市化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观念落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小进即满的小农思想、重官轻商的官本位思想等等,在许多人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为此,要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造精神,从文化的根源上,培育创业文化,引导树立敢创、敢闯的创业信念和信心,鼓励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精神。要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让全民创业有更大的创业空间,最大限度地加大对全民创业型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从战略高度认识经济发展的转型,推动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全民创业型经济转变。

(五)积极发展县城经济,扩大县城规模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十分薄弱,因而更具有重大的发展空间。以工业化为主导,突出抓好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专业化产业基地,提高县城的承载功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域公路、饮用水、商业服务业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和条件。

第五篇: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孙景淼(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为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这对于我市进一步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4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扣“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以大力抓好都市农业发展和农村实事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为动力,整体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市民化,加快形成城乡产业融合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以都市农业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以建设都市农业为主题,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有新突破。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重视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加快形成以六大优势产业、五大特色产业为重点的都市农业产业格局和“城市、平原、山区”三大圈层布局,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流通的扶持,引导和鼓励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充分利用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都市农业外向度。

继续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培育以推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流动为重点的人口集聚机制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要素市场化的产业集聚机制。引导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小城镇集聚,吸引乡镇企业逐步向小城镇合理集聚。以产业化为依托,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纽带,发展块状物色经济,繁荣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积极推进家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健全都市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充分发挥杭州农网和农技110的作用,为发展都市农业提供更有效的科技信息服务。抓好食用农产品安全工作,进一步健全生产管理、检测检验、监督保障体系,强化全过程管理,不断满足群众对放心、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以实事项目实现城乡共同进步

以农村实事项目建设为重点,致力城乡共同进步,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有新成果。坚持城乡统筹、执政为民、惠及农民,把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从农民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入手,设计和利用有效的载体,从需要和可能上考虑,明确内容、时间、标准,集中力量抓好和深化一批涉及实事项目,并以此为抓手积极探索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和现实途径。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加快改善农村发展条件。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载体,以改善农田水利、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为重点,推进农村建设与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丰富农村文化精神生活,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多领域、多层次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需求。深化“49100”工程,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群众共同富裕。重视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和困难户危房改造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困难。

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结合杭州实际,积极推进农业税征收办法改革,尽快实现农户零说赋。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健全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筑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以深化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坚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法、自愿、有偿流转,逐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农村征地制度,努力解决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社会保障难以落实到位等问题。

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撤村建居单位的清产核资和股份改革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制度改革,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更好地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让公共财政的雨露滋润广大农民。

深化农村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流动。

积极探索乡镇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趋势,适时调整乡镇、村行政区划和管理范围,加快建立“精简、高效”服务型的乡镇、村管理体制。

下载汀泗桥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情况汇报(新)(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汀泗桥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情况汇报(新)(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保局城乡统筹发展汇报

    劳保局城乡统筹发展汇报 劳保局城乡统筹发展汇报 去年以来,我区劳动保障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打造中心区、构建和谐新,争创......

    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调度会汇报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安排部署,今年以来,XXX以推进城中村改造为契机,以“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为路径,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所辖村村民生产方式、生......

    汀泗桥镇15个村委会选举圆满完成-简讯(共五则范文)

    汀泗桥镇15个村委会换届选举圆满完成 11月8日,天公虽然不作美,下起了小雨,但汀泗桥镇各村的选民选举当家人的积极性仍然很高,各村选民早早来到选举会场,投好自己神圣的一票。截止......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银川市金凤区 阅读次数:538 发布时间:2010-09-27近两年来,金凤区区委、政府抢抓被确定为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试......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共毛嘴镇委毛嘴镇人民政府近两年来,我们抢抓省、市城乡一体化试点示范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域仙桃的总体发展规划,壮产业、兴水利、建社区、......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开启了新农村建设......

    关于推进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报告

    宝鸡市委政研室课题组:关于推进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报告中共宝鸡市委政研室课题组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讲座主持稿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讲座主持词同志们:统筹城乡发展,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路。为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及省、市、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