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时间:2019-05-14 01:1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 经验+ 反思。毫无疑问,教研活动正是教师集体经验总结、问题反馈、集思广益的良好平台,对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重大的帮助作用。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着、变化着的过程,光靠班主任或

一、两个老师是不可能驾御好它的,而在经常的,开展正常的教研活动中,老师就可以互通信息,加深感情,建立团队协作精神,形成合力,共同把工作做好。同时,在对外交流的教研活动中,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就不会固步自封,可以使整个学校整体发展和提高,也可以帮助别人,使其发展,互利互惠。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的教研活动往往不能达到提高教师能力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目的,成了一项既定的教学任务而已,活动流于形式,教师们也没有积极性。

下面,根据本人的一点认识,简单谈谈我们怎样才能让教研活动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由于我是今年六月份才接手教导主任工作,以下的想法都是我的初步设想,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可能有不足甚至不合理的地方,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提高和完善: 活动前:

出现的问题一:目的不明。主要是主持者选定的研讨主题过于空泛,落不到实处,没有具体的针对性,结果是导致参与者要不是泛泛而谈,就是无话可谈,活动自然谈不上有效性。

对策: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和教师一起去观察、调查,寻找在教师中存在比较普遍的真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能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而必须通过认真研究,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这样才能确保有“物”可研。活动主题不必要搞得“大而全”,“小而精”、“实用”的主题才是确保研讨成功和有效的前提。出现的问题二:教师积极性不高,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参加。提到教研活动,很多老师会说“我改作业的时间都没有,还搞什么教研啊”、“教育研究是专家的事,我们又不是专家”等等,这一方面是教师认识不够,但最终的根源在于:我们以往的教研活动没有时效性和实用性,导致老师们“不感兴趣”。对策:要让教师对教研活动“感兴趣”,前提是:一是教研活动必须对教师的成长有帮助,教师感到参加一次活动,让自己有所收获,得到提升;二是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只有“有用”“实用”,才能让教师们及基地参与到教研的整个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另外一方面,教研活动的主持人不是活动的主宰者,要把教师放在教研活动的主体地位上,从活动的策划、主题的遴选、活动后的落实、执行情况等都应该尽可能地让教师参与其中,而不是到了召开讨论会时教师才参与进来。正因为教研主题是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确定的,教师就清楚地知道了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应该如何去主动参与,从而也就使教师从“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来龙去脉都有所了解,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积极性也就发挥出来了。活动中:

出现的问题一:对主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我们的讨论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一个问题的讨论还在进行中,就因为某人一句题外话或一个幽默而偏离了讨论的中心,或者是跳到了下一个主题,导致研究不够深入,没有达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最后不了了之。

对策:教研活动是一个科学、严谨的学术讨论会,主持人要牢牢地把握研讨的主基调,善于捕捉发言中的一个个“闪光点”,引导教师们围绕主题不断深入,层层剥离,呈现出问题的核心,并集中大家的智慧,找到解决的办法。出现的问题二:有始无终:也许有的问题并不是大家在一次活动中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对于一时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的问题,往往就不了了之。对策:对于悬而未决的问题,教研组要及时地通过查资料、与教师交流等多种途径,尽快找到突破口,在下一次活动中提出来让大家继续研究,直到最终形成妥善的解决方案为止。

出现的问题三:“研”与“教”脱节。我们以往的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上课、听课、评课、经验总结方面,始终是“就课论课”的形式,而没有指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这样的教研是没有生命力的,显得苍白无力,谈不上有效性和实用性。

对策:教师的进步和提高、教法的完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不断循环、提高过程,所以,在研究课题确立后,一定要边实践、边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此期间,组内的老师们都要全面地了解课题的进展,把大家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共识上升为理论,再用这正确的理论去指导教改实践。

总之,教研活动是一项为教师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服务的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要“研以致用”,活动的各个环节要合理安排,需要教研组织者的精心设计,力争取得实效,才能得到教师们的支持,也才有生命力。

第二篇:提高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提高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苏忠

【摘要】

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校本教研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成功与否与教研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密不可分,如何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呢?我们从学校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校本教研的内容设计,以及校本教研的形式创新方面着手,谈谈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的途径。【关键字】

校本教研、活动、有效、研究 【正文】

教研活动的开展一般分为全国、省、市、区、校本级,在日常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开展较为频繁的教研活动一般是市、区、校本级。特别是校本教研活动如果能有效的开展起来,充分发挥其教学研究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目前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来看,省、市、区级教研一般是相应的教研员从本范围角度出发,考虑本学科的共性需求,来进行教研内容的设计,多采用集中的讲座辅导及公开课的形式进行,这种统一规划的教研针对性差,不能解决各学校自身的个性化教育教学问题,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就能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状况改善的研究活动。但从目前的校本教研情况来看,很多时候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都是流于形式,有效性差,未能有效的发挥出教学研究的作用,如何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从下面的途径着手:

一.完善制度,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1.规范有序组织与管理研究过程是校本研究有效开展的条件之一,学校在制定本校的教学科研制度时,针对校本教研这块应当单列设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建设,包括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评价激励制度等等。参与制度制定的成员不仅要有学校领导,教研组长,更应该邀请学科骨干教师,学科教师代表的加入,使制度的制定更加科学规范,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2.完善校本教研人员配置,团队建设的组织管理

教研组的成员通常是按学科来划分的,这样更利于教研工作的开展,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相通的,是相互联系的,教师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因此教研组的跨界整合分组也十分必要,教研组的人员组成和团队建设以本学科教师为主,可以融入其他学科教师成员。如校本教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的使用实物投影仪”,除了语文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的加入更有利于这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自身专业的角度,发现语文教师所不能触及的领域,发表自己的看法,使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更好的服务于学科教学。又如“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加入思想品德教师的研讨,就会使校本教研锦上添花,思品教师可以从德育的角度出发,根据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用思品课的思维方式找到和数学课结合点,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3.管理制度及团队建设组织管理执行情况的监督落实

有了良好的制度措施作保障,只是纸上谈兵,真正地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落到实处,才能见成效。加强教研活动的日常过程管理、监督,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做到有计划、有监督、有落实、有评价,分工到位,责任到位、奖惩到位,对本校教研开展的情况作完整记录,每次活动都有据可查;小组成员分组进行教研,并做好教研总结;定期开展校本教研动态汇报评比;定期检查校本教研制度的运行及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情况,并明确存在的问题,排查原因,不断改进。

二,丰富内容,使校本教研内容丰富多彩 1.以本学科教材内容为主的校本教研

以本学科的现行教材为主,从教材出发,研究本学科的学习对象、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这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

2.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渗透学科整合的校本教研

教学的相通,决定了教学研究的普遍性和相容性,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促使本学科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应当整合其他学科知识,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例如“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画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时,可以由信息技术教师和美术教师共同参与教研,美术教师可以从美术的专业角度出发,和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探讨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把色彩相关知识渗透进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与时俱进,结合学校大型活动的校本教研

把大型的校园活动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在校园活动中找到校本教研的问题,或者把校本教研的问题渗入到校园活动中。例如“如何利用数学节提升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亦或“如何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在数学节上展示自我才华等等都是很好的校本教研题材”,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步,使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更具时效性、实用性,使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事半功倍。

4.取长补短,与全国、省、市、区教研相结合的校本教研

全国、省、市、区级教研,经常开展学科方面的教学研究活动,但这些研究活动,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机会参加,要使这部分教研活动也能和本校教师分享,可以把这部分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可以让参加全国、省、市、区这些上级教研的教师回到学校后,以校本教研的形式作一次专门的培训或研讨交流,不仅紧跟了教育教学研究的前沿,并且也丰富了校本教研的内容。

三,创新形式,使校本教研形式灵活多样

通常的校本教研,受时间地点参与人数等因素的制约,一般多采用听课评课式,教法研讨式,说课式,论文宣读式,学情分析式,教学比武式,经验交流式等形式,这些教研形式多为教师相互集中在一起,合作互助,共同研讨。这些形式能很好的发挥出校本教研的作用,但通过在原来的形式上推陈出新,更能使校本教研的形式多样灵活,以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1.校本教研的时间、地点、灵活多样

通常的校本教研多为老师们在约定的时间集中在一起共同参与,有了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后,校本教研活动可以不用在固定的时间或到固定的场所进行,完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比如“针对某个课例的教研,大家可以在微信上添加一个研讨群,把参与校本教研的教师都加进来,各抒己见,然后由主持人汇总各方意见形成观点或结论”。参与教研的教师不用集中某个时间,也不需要到达研讨现场,省时、省力,高效。

2.校本教研内容呈现形式灵活多样

同是一个教研内容,在研究的形式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对同一课例的研究,可以采用“一课多轮”,“多人同轮一课”,“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或共同观摩写读后感等等,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增强校本教研的趣味性。3.校本教研的参与主体灵活多样

通常校本教研的主题多为本校的教师,为了使校本教研更具活力,可以邀请省、市、区的相关专家,或兄弟学校的教师,甚至可以把学生也邀请进来,共同参与。比如“数学节中如何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进来,了解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出谋划策,相信会使数学节更精彩。又如“如何让孩子们更愿意参加电脑绘画比赛”,请孩子们加入进来谈谈他们的感受,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对电脑绘画比赛的想法、建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加电脑绘画比赛的积极性,利于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对于提升比赛成绩有很大的帮助。综上所述,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发展为研究目标,所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是一种创造,校本教研是一种体验,校本教研是一种成就。问题无定规,研究无定法,文章无定体,教研无定式。只要我们提高了对校本教研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研究观念,勤于探究、勇于创新,从制度建设,教研内容,教研形式的创新等途径上多下功夫,做到制度建设有保障,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研究形式灵活多样,校本教研活动就会有声有色,实效卓著。

参考文献:

《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

第三篇:新课程下如何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发布者:李崇山 发布时间:2013-11-22 15:36:58

校本教研的重要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逐步凸显出来。学校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本校特点,努力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要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最根本的是要在教研组内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形成教学研究的内驱力与教研组的群体合力,必须“聚集课堂”,从小问题中探究出真问题。

一、建立有效的教研群体

有效的教研群体是实现有效教研的主要载体。而一个有效教研群体的建立,首先需要有教研组长的创新性作为,更需要教研组内教师的内在需求。

教研组长是实施教改和教学研究的组织者和带头人。要能唤醒本学科组每位教师的发展意识,并依据本学科的情况,指导本学科每位教师制定发展规划。只有唤醒每位教师的发展意识,教师才会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参与教科研,教学研究才能变为现实。所以,教研组必须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本学科的教师组织起来,聚合组内教师的智慧,从而构建有效的教研群体。

一个有效的教研组群体,在面对困难或改革等环境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常常是:第一,以问题引导学习,不断使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凭着群体大脑资源的再投入与撞击,解决新问题,“咬住尾巴”连环改进;第二,以差别推动进取,不断促使每个教师在各自能力最近发展区的上限处工作,并通过与自己、与同伴、与理论、与实践的四种对话,寻找差别,跨越研修的门槛。这些特有的应对工作和环境的方式,会有效地推动群体学习技能的形成及其知识的共享与创造,有效地促进群体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要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之路

1989年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 经验+反思。而实践反思已成为教师成长的基本模式。实践反思最重要的是建构行动和学习两者间的联系。

实践反思强调教师的主体悟性,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主动性与内在需求欲。当一个教师停止了对教学研究进一步提升的动力时,这种教研活动就成了形同虚设。许多教师存在着重实践轻反思,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等低水平的重复劳动,没有反思或只是低水平的反思。教师不会写“教学叙事”,把“叙事”等同于“反思”,而又把“教学反思”理解为如何解题等。

与此同时,教师的实践反思还需借助同伴的帮助才能从反思中学习,同伴的支持与挑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相观而善之谓摩”,同伴互助有利于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实践之间的落差,可以引发艺术切磋与教学研究。特别是在新课程下,先进的理念如若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伴之间的横向互助可能会囿于同水平重复,会出现“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的现象。但应指出的是,专业引领不等同于专家的单边引领,它是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取长补短、共同引领。

三、常规教研与主题式教研相结合

(1)常规教研活动,即开课、说课、评课、课后反思等,是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科教研组内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主要表现在:课前备课交流、说课交流、课后交流。在教研互动过程中要求教师们努力做到:“三实、三培养、四体现”即:目标要落实、方法要务实、课风要朴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体现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情绪体验。把新的教学思想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每个环节。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互动形式,教师们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水平。

(2)加强主题式教研活动的探究。一次活动前提出下一次活动的主题,然后在下一次活动中每个人围绕该主题发言,发表自己的想法。这些主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如导入、情境设计、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小结的形成与表述、作业的情况等,也可以是针对某一种类型而设计,如复习课、讲评课等,还可以是针对教师自己存在的问题。主题式教研活动有主题,有核心,有内容,才会有效果。(3)主题的确立必须要有针对性。如对教师中存在的问题,教研组要了解本学科教师到底缺少什么?是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知识结构不合理还是实践经验不丰富?是教材把握的问题还是课堂管理的问题?是教学理念落后还是教学方法滞后?是反思不够或只是低层次的反思?是缺乏专家的引领还是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等等。

四、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要转变方向,重在“聚焦课堂”

“聚焦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所以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中研究课堂无疑是重中之重。教研活动中“聚焦课堂”,主要应该是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细节着手,从小问题着手。

(1)转变备课方式——要备课堂。新课程从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一转变要求教师转变备课的方式。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拟定多种可能有的相应对策。教师要注重花时间去认真琢磨学生,琢磨活的课堂,不仅仅满足于对教材的通透和在课堂中深刻地重现教材,而更多地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知识储备状况和他们特别关心的一些话题、社会现象等,并把课标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这些学生的真正需要中。教师的备课就意味着他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把社会实践的真实内容作为附着物,进行重组教材、有自我个性地把握教材、全面面向学生工作。这样,教师备课的教学教案就需要随着新的教学精神而有所改进,以增强其适应性,如教师设计中“学情分析”、“课堂学生问题随记”、“课后教学追记与反思”等内容,采取课前认真分析、思考,课中及时发现问题,课后总结、反思和补充等方式面对新课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案的编写,已经不能再是传统的重点难点分析和简单的设问对答了。

教研组要依托备课组加强对教师备课的指导,在教研组内开展同一教材内容的备课活动,针对不同教师承担不同层次班级的备课,主要发现教师在“备学情”、“备问题”、“备课后反思”等方面的特点。

(2)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逐步由“教”转向“学”,教师就应当认真思考自己在这种课堂上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对课堂的关注,集中体现为学生在课堂上究竟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领悟了什么等方面。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也许在这种课上,教师的口头表达并非完美,板书并不漂亮,而是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那么这依然是好课;当然,这不是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够重要了,相反,我们更应当严格要求教师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因为这是他们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必备条件,是作为教师的根基之所在。在这种课上,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与以往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呢?首先,要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依然重要,但仅局限于把握教材是绝对不够的。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将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要深刻挖掘学科教材,追求知识深度;另一方面要尽量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拓宽知识的外联度,努力做好跨学科的综合知识整合的工作。其次,要处理好活与实的关系。对课堂教学的管理问题应当辩证地看待,以往的课堂是要求学生安静地听、默默地思考,而如今的课堂中安静则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但“热闹”又是课堂教学的大忌,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能保持“热闹”,又能和谐、有序,“闹而不乱”,从而使学生进入一种热烈研讨、你争我辩的自主学习氛围中,是教师们进行课堂管理的新课题。再次,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讲究策略性、灵活性,因为这种课堂很有可能不会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学生的独立或合作学习很可能打乱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思路。所以,教师应当随着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充分施展自己的随堂机

智。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3)实施跟进研究。教研中“聚焦课堂”可以有多种方式,“行动教育”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它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通过共同经历“原行为阶段、新设计阶段和新行为阶段”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前两个阶段、后两个阶段之间会有两个不同类型的差距——而这同时也是教师更新理念、调整行为的过程,教师正是在这个行动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收益。这种行动研究可以就整堂课进行的,也可以就一个个的片断进行;就课的类型而言,可以新课,也可以是复习课、讲评课。

而“片断式行动跟进研究”更容易提高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科教研组必须努力创设这样的平台,通过传统的开课、说课、评课方式,就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某一片断作主题研究。如导入的有效性研究、设问的有效性研究、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性研究、合作讨论的有效性研究等。问题生成于课堂,解决于课堂。

(4)研究教学过程的细节。从“候课”开始,教师在课前两分钟先进教室,并要求学生也要做好主动积极的候课。从候课到上课的导入、教学过程的展开、活动的安排、合作学习的组织、再到教学小结与课后反思。再可以把这些环节分割成若干小细节,从中加以问题研究。每一次教研活动可以解决一个问题。这样可以避免“有教无研”的情况。

(5)研究教学手段的选择与使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教学容量,引入热点材料,提出有效问题,给学生更直观地呈现教学情境,但也出现了唯多媒体的现象,许多教师上课没有了必要的板书,也就失去了展示教师教学特点与文化底蕴的粉笔字。实际,多媒体也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恰当地运用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如何用才算恰当呢?教研组可以通过平行班级对比的方式,研究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度,从而提出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效益的相关性。

五、网络教研——提升教研活动有效性的有效载体

几年来掀起的网络教研给有效的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建立学科网站(学校网站内的网页)、学科论坛、教师博客与教师博客群,实现教研互动和教学资源共享,引导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进行网络教研,可以有如下几种主要方式,一是同步式网络教研,即利用论坛将传统教研活动搬到论坛上同步进行,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时间来参与。二是主题式网络教研,即先确定一定的主题,在论坛上开展讨论,然后根据主题要求开教研课,并把课堂实录放到网络上供大家研究评议,最后写出自己的反思,总结出主题讨论的结果。三是案例式网络教研,即以学校为单位,提供各科教学的一些典型案例放到论坛上供学科老师学习讨论。四是引领式网络教研,即发挥教研员、学科研究专家、骨干教师的作用,回应一线教师的困惑,聚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疑点难点焦点问题。五是远程合作式网络教研,即利用网络,就某个项目,区域学校之间开展合作研究。六是个性化网络教研,即随着网络教研的推广和普及,出现的许多自发的、个性化的网络教研,如个人教学随想、个人班级日志等。当然,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只要是有效地,都是好的。只要教师们有教研的需求,有自己成长的内需,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群体智慧,一定可以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第四篇:生物学科作业有效性教研活动

生物学科作业有效性教研活动

泰顺育才高中生物教研组傅罗平

一、背景

作业是课程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活力的活动内容。生物作业是学生获得生物知识、形成能力、经历生物学习过程和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检验教学效果。因此,作业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

二、目标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让教师明确作业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反馈渠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的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研过程

1、将本组6位教师分成2组,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作业的类型

如何判断作业是否有效?

提高生物作业有效性的实践

作业批改是否是作业有效性的内容?提出你观点的理由。

2、各组公布该组讨论的内容,由此写出:

有效性作业的要点

作业的类型

怎样布置有效性作业

如何批改好作业

3、各组分组布置一次有效性作业

课题:植物的激素调节

布置作业类型: 预习型作业

巩固性作业

整理性作业

4、各组展示总结

第五篇:精心设计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因此,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只有精心设计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略谈几点体会:

1.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学会合理消费》这框时,要求学生们密切联系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来设计情境活动“中学生消费时要坚持的原则”,让学生通过说道理和通过角色体验将自我融入情境,自觉地生情,潜移默化地移情,达到自悟的效果。

2.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 教学时增加难度可以刺激智力发 展,刺激是大脑发展的营养,新的刺激物在学生大脑中产生不协调和冲突,它可以增加学生的智力负荷,驱使学生开动脑筋,从而引发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太容易的知识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内容过易,学生唾手可得,也便失去了兴趣。因此,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挖掘学生的“潜在水平”,让他们在摘取果子时,有“跳一跳”的感觉,做到难而有趣。如在教学《学会合理消费》这框时我设计了小组合作活动,将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提高本课所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讨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国家还要提倡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学生分小组分别从以下三个角度:从历史来说、从国情来说、从个人成长来说进行讨论。这样的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白在合理、适度消费时要兼顾环保消费、可持续消费、节约资源和能源、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学生在讨论中刺激了大脑发展的营养,引发了学习兴趣,又完成了教学目标。因而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情、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会合理消费》这框教学活动:聊聊零花钱。我在指名几个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零花钱时,适时表扬了合理消费的行为,还将问题进一步深化:你打算将来怎样消费?当有学生谈到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和加大精神性消费时,又给以他们充分的肯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是根据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下载浅谈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

    如何提高科学实验有效性

    如何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 王庄镇中心小学 王丙刚 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而科学实验教学就为学生科学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有效性。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了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教育的依据。我们就可以按计划推......

    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有效课堂教学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因此,让课堂教学有效是最关键的。那么如何才能让课堂教学有效?我认为应做好如下几点:一、备好课。课前,认真读教材和......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范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俗话说“千方易得,一效难求”。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才是好的教法。如何实现数学课的有效教学,一直是广大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下......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朱叶琳常州外国语学校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杨乃表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