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华为公司内部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中国华为公司内部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面对市场竞争压力下华为公司应对策略
摘要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
2007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到2008年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5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六位。
中国华为公司作为我国移动通信领头大军的一员,已经开始实施和推广应用金融集中管理,以提升金融风险管理及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这种形式有利于各大企业对企业的集中管理,尤其是此种管理金融的形式可以紧跟时代的步伐和世界科技的浪潮,减少内控的风险性。在我国加强对金融风险管理的今天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今年随着2014年2月华为公司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新闻发布会上,华为公司再一次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全世界人民前,华为公司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式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是走在前列的。
本文以中国华为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的内部研究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中国华为公司的各种金融风险管理现状以及一些问题,就目前的管理形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提出本人对华为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的一些合理性建议。
本文主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做一个简单的阐述同时介绍本文研究的相关背景以及文献综述,为下文的写作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华为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主要从金融风险管理概况,金融集中管理与风险控制,内部框架体系分析,风险预警系统的措施进行重点分析;
第三部分中国华为公司在面对金融危机时采取的正确的应对措施,以及建立起来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
第四部分完善中国华为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的建议。主要从金融基础集中管理工作,金融风险防范,近射风险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金融管理预警体系进行阐述;
第五部分 结论及不足。对整篇文章的一个小结,并提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做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华为,金融风险,金融创新,风险管理机制,预警体系
第一章
1.1研究背景
中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中资银行要与外资银行展开全面的合作与竞争,金融业必须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当前金融创新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金融监管的自由化与国际化金融业务多元化金融交易电子化金融产品复杂化金融服务个性化及金融机构同质化在金融创新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保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创新,提高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各大公司企业纷纷抓住机会,力求把我机遇是企业发展能够更上一层楼。
华为公司焦ICT基础设施领域,围绕政府等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提供可被合作伙伴集成的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通信、办公和生产系统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华为将继续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电子商务等多种渠道,致力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终端品牌,为消费者带来简单愉悦的移动互联应用体验。同时,华为根据电信运营商的特定需求定制、生产终端,帮助电信运营商发展业务并获得成功。华为还将对未来个人和家庭融合解决方案的深刻理解融入到各种各样的终端产品中,坚持“开放、合作与创新”,与操作系统厂家供应商和内容服务商。
中国华为公司是在我国新兴行业迅猛发展的竞争势头中得意迅速发展的。在多元化的今天,中国华为公司已经逐步走向世界的大舞台,走进了全球500强。在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里面,各大移动通信公司纷纷遭遇波折,而华为公司却在这次金融危机里面异军突起,取得了更加傲人的成绩,华为CEO任正非对媒体说过:“华为在金融危机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就是因为抓住了欧洲市场。”华为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在这一次全球的金融危机里面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和发挥,成功的是华为公司登陆欧洲。这也体现了居然风险管理在公司实际运营中的重要性。如何认清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执行现状,看到哥哥公司之间的优劣态势?这都需要在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中谋篇布局,对金融风险管理有着明确的认识。
1.2 研究意义
金融风险管理就是盈利性组织和非盈利组织衡量和控制风险以及汇报之间的得失,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金融风险管理包括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和控制。由于金融风险对经济,金融抑制国家安全有着重要关系在国际上许多公司乃至各国政府堆在寻求精确度良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20世纪60年代“有效资本市场之父”尤金提出的“有效资本市场假说”,威廉和约翰等人创立的“资本定价模型”以及斯蒂芬的“逃离定价模型”和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模型作为金融风险管理的剑士理论基础。
1.3研究方法
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很多关于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华为公司的内部金融风险问题找到适合的对策,本文参阅了一定量的国内外有关金融风险的相关文献和专著,寄去了一定量前任的亚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为本文亚牛题目以及内容的选择和分析提供了见识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本文实证亚牛解决问题对策提出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主要通过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三楼第二阅览室,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SSCI,百度文库等搜寻相关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并相关的居然风险管理问题展开探讨。1.4国外文献综述
随着人们对风险的日益重视,金融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承担风险管理。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于1996年提出了3级资本的概念,以弥补1988年资本充足见惯条例只考虑信用风险,不能合理反映市场风险的缺陷。2003年巴塞尔银行将委员会公布新资本协议的第三稿。新协议有三大支柱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见惯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三是信息披露。新协议俞2006年年底在成员国开始实施。
根据BIS(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风险管理的过程可以化为四个环节: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评级以及报告,风险控制和管理。
1.5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通过20年的经济飞速发展,居然体制高歌不断深化,特别是最近两年开始的银行改革和国家对大型民营企业的投入,以及政策上的关心,这一切都使得我国居然体系和企业等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我国作为一个新生的居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不仅仅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其他风险也势必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逐步扩大。这一方面是对我国新兴民营产业的危机,另一方面却也是加快了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速度,不断进行金融风险的体制优化深度改革。这些都是有力的因素,在我国经济学界关于金融风险的讨论研究也开始日益激烈。
第二章
华为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华为在FMC、IMS、WiMAX、IPTV等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都已经成功推出了解决方案。
华为主动应对未来和业务转型的趋势,从业务与应用层、核心层、承载层、接入层到终端,提供全网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全面构筑面向未来网络融合的独特优势。
华为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俄罗斯,以及中国的深圳、成都、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通过跨文化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略。印度所、南京所、中央软件部和上海研究所等通过CMM5级国际认证,表明华为质量控制已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华为进行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人员有62,000多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4%),并在德国、瑞典、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地设立了23个研究所。华为还与领先运营商成立34 个联合创新中心,把领先技术转化为客户的竞争优势和商业成功。
华为融入和支持主流国际标准并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1 年底,华为加入全球130 个行业标准组织,如3GPP、IETF、ITU、OMA、ETSI、IEEE 和3GPP2 等。华为共向这些标准组织提交提案累计超过28,000 件,并担任OMA、CCSA、ETSI 和ATIS 等权威组织的董事会成员,在任180 多个职位
2011 年,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囊获6 大LTE 顶级奖项,标志着华为在LTE 技术研发、商用实践、标准专利、产业链整合等方面上的持续投入和巨大贡献获得业界的一致认可。2011 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23,696 百万元,近十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100,000百 万元。
第三章
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很多企业都存在业绩下滑的迹象,有的甚至纷纷倒闭,但是华为公司却可以在这样的危机下面不仅没有影响业绩水平,反而更好的稳步发展,除了华为公司外部的一些因素之外,华为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机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下面是华为公司面对危机时的一些掉正战略:
1,规范管理
《华为基本法》是中国第一部企业张南关街战略,价值观和经营管理原则的“企业宪法”华为公司内部技术规范《产品表面外观缺陷的限定规范》。
华为一些主要职位都是建立了操作指导书,礼儒秘书操作指导书对于技术类岗位,管理类岗位的作业指导书,则有外部顾问,内部专家优秀员工代表等共同在最佳的实践基础上,集合演绎和归纳等方式做出来的。2改造流程
华为引入西方大企业的优秀实践,与IBM,HAY,PWC,等西方公司展开合作,在集成品开发,集成链,人力资源管理,金融风险预警等方面加以改进 3塑造企业文化
华为企业文化形成了一代华为的公司价值观,这是华为公司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随着这些价值观的深入人心,华为公司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
华为金融风险管理机制的一些建议:
1,品牌问题。很多发达国家的人不信任“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他们看来,中国货是价廉差的代名词,这个大环境下对于华为的电信通讯设备的研究开发有着很不利的影响,要想突破这一问题,华为公司就必须从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制度上予以重视。众所周知:华为的营销战略一直都是“农村包围城市”希望用廉价有质量不错的产品来吸引大多数的目光,这一战略从短期来看的确可以起到促进公司发展的作用,但是长期来看很不利华为公司的国际化经营,产品自身的品牌定价形象大大影响了日后的发展,当然华为公司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今年欧洲的品牌发布会上面,华为公司已经出品了新的具备竞争力的中高端产品。这也是华为战略转变的新一步。
2.研发基础环节薄弱,改进型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华为公司虽然连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但是这些众多的专利中基本没有原创产品,只是在一些新产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这样的创新完全不足以应对新的世纪形式,对于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显得有些不足。谁占领了制高点就占领了整个战场,就拥有了更多的市场。
3.营销模式,在小米公司率先发起的饥饿模式下,一轮新的市场营销模式营运而生,华为公司在面对这种新的模式冲击下显得有些应对不足,必须把握好市场的走向,消费者的心理动态,才能更好的把握机遇提高实际竞争力。
4.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的作用就是能够及时的为企业提供各种财务风险黄牌,红牌警告,让企业能够及时的避免各种风险或者让风险降到最低,对于潜在风险或者危机,尽可能的让企业能够未雨绸缪,在各种各样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
第五章
中国华为要有与时俱进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式,才能够顺应经济浪潮的发展趋势,进而最大限度的避免金融风险。
首先,中国华为公司需要对金融风险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研究。深入推进内控制度的完善,特别是接住金融风险的预警系统,金融资本定价模型。通过内控风险关口眼神到前段业务,从源头上进行防范,以提升公司的内控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战略性的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
其次,中国华为公司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改变和实施需要按部就班,不能冒失的前进,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自身的事迹发展水平,平稳推进风险评和防范工作的落实。对于中国华为公司的居然风险管理要做到深入开展加强管理流程变革,把风险控制标准化,模块化。接住金融风险控制公司经营的稳步发展。
最后,中国华为公司需要不断的拓展和研究居然风险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内部风险控制工作的价值,一时提升居然风险管理的咨询服务价值,内控工作以服务性为活动宗旨,中分发挥活动宗旨。发挥“管理顾问”的作用。二是提升居然风险管理效率的评估价值,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效率,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以提升居然风险的管理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冬 民营企业风险管理办法比较及现实选择[J] [2]谢经荣
民营企业与金融危机[M] [3]张宗新
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与风险管理控制[M] [4]刘秋萍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J] [5]林立
金融工程运作原理及其运用[J]世界经济,1997,(04)
[6]任正非
华为的转型之路[N]深圳商报(2014)致谢
花费了三天的时间来完成这篇小论文,开始时一直找不到思路,后来在中国知网上无意间看见了几篇优秀的关于金融风险管理的说是论文得到感触,余是匆匆忙忙的完成了这篇论文,这几天奔波于图书馆与教室,查阅了很多的书籍,其中有很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在参考文献中列出来。华为公司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家公司,也是中国通讯行业的龙头企业,他的内部风险管理体制很是具有代表性。最后在这里感谢刘丽萍老师,短短的2个多月里,虽然上课并不是很认真,但还是学习到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并且很凑巧的是公司金融也十分荣幸的选到了刘丽萍老师的课,感谢这两个月来老师的敦敦教诲。
第二篇:中国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中国金融风险防范研究--------提升竞争力
[摘 要]
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业带来影响,我们应该在一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金融风险防范:
1.市场规则的调整将使国有银行失去政策庇护屏障。
2.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国金融业有可能逐步丧失竟争力。
3.金融混业经营将进一步加大银行的业务风险。
4.金融全球化促进了金融创新,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5.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冲击。
而我的研究方向是第二点即靠提升竞争力来做好金融风险防范。
[关键词] 金融全球化 金融风险 金融安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重新与世界接轨。这一伟大举措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我国金融业拓宽了业务范围、扩展了生存空间,增加了盈利机会、加快了金融创新的步伐。但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金融业的综合实力和竟争力较弱,尚不具备与发达国家的大型现代金融机构抗衡的能力,因此,金融全球化给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风险。
大家都知道,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那么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将何去何从呢?
2012年全球500强企业的排名中,中国企业只有68家。有的人会说在前10中,中国有3家企业。那么让我们看看这3家企业,它们分别是排名第5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排名第6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排名第7的国家电网公司。这三家公司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能源公司。那么如果有一天中国的能源枯竭了?我们又拿什么竞争?而且在全球5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依然只有这三家。所以我认为,为应付我国的金融风险,我们国家应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增加中国在国际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经济方面,我们应该加强提升国有企业的实力,尤其是对金融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商业银行,所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面对已经存在并将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银行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利率改革,以不断的金融创新为手段,努力降低风险,提高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以自身的不断壮大来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第一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银行进行综合改革,以提升银行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建立与现代金融企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形成以若干个全国性大银行和众多中小银行组成的商业银行体系。其中全国性大银行的控股权由国家所有,中小银行实行股权多元化,有的由国家控股、有的由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控股、有的由民间资本控股,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这样可以刺激国内银行的竞争,以达到竞争促发展的效果。
第二,稳步推进利率改革,以提升商业银行市场机制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降低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优化贷款结构,提高贷款质量,提升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国际竞争力。要想降低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最重要的是加强诚信机制,这是因为信用体系是金融体系的基石,直接影响到金融体系的安全,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我们应该在教育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意识,同时建立和发展全方位的社会信用体系,对全社会各经济主体的信用进行检测和评估,例如辽宁省《诚信系统》值得推广,通过最直接的手段来抑制非诚信风的发展。第四,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提升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国际竞争力。第五,加大金融技术创新力度,加快金融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提升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国际竞争力。外资银行的进入,在给我国商业银行增加强劲的竞争对手的同时,也给国内商业银行提供了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管理经验和开办金融新业务的机遇。要想在世界金融舞台上充当主要角色,拥有强有力的竞争力,国内商业银行就必须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紧跟金融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并结合我国实际,加快改善基础环节,不断进行金融业务品种和服务手段的创新,增强发展的动力。
经济实力和生产力是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还有一些也需要我们关注的。例如:文化水平,人文素质。
中国应该提高文化教育事业,今年内蒙古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这一点应该值得其他省市的学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接受良好的教育。与其他国家教育相比,中国的教育就比较死板,例如曾在读者上看过这样一则文章,讲述的是日本和中国关于历史课的考试问题,日本的试题是“中日曾经发生过甲午战争,你认为中日下次战争是应该在什么时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回答的是“21世纪中叶,台湾回归中国,因为台湾回归中国后,中国将对台湾海峡加强控制,这将会影响日本的贸易”。而看看中国的历史题目“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了什么条约,赔了多少款?”。同样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而中日两国的考核方式完全不同。所以我国应该加强教育事业的改革,增强学生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有的人说十年文化大革命主要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实不然,文化大革命最重要的影响是使中国失去了信仰。浙江大学最年轻的教授郑强在演讲中说过“俄罗斯以后必定崛起,饿了四五天的人在面包店排队都能井然有序,这种信仰,怎能不使一个民族崛起呢”。
信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他崛起的必要条件,假使一个民族经济快速猛力增长,可他的人民素质低下,缺少信仰,那么这个国家最终将会被淘汰。从近几年“我爸是李刚”,“小月月事件”不难看出,我们国家缺少的正是信仰。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孩子传统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灌输。对于这一点,我觉得我国已经开始重视,现在各个学校都开始了学习《弟子规》活动。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靠的是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而综合实力又包括: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和人文素质等几个方面。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风险漏洞也进一步显现出来,我国只有增强了综合国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好金融风险防范,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弗朗索瓦·沙奈等著 齐建华 胡振良译:《金融全球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8月
[2]甘亚平等:《入世中国各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
[3]金融时 2003年12月16日
第三篇:金融风险管理范文
第一章
金融风险的概念:第一,金融风险是与损失联系在一起的;第二,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的内在属性;第三,金融风险的存在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第四,金融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是金融风险的承担者
金融危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持续时间很长
金融危机的类型:银行危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证券市场危机、保险危机 金融安全:指一国具有保持金融体系稳定、维护正常金融秩序、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金融风险的种类:按金融风险的形态(信用风险、流动性~、利率~、汇率~、操作~、法律~、通货膨胀~、环境~、政策~、国家~);按金融风险的主体(金融机构~、企业金融~、居民金融~、国家金融~);按金融风险的性质(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可分散、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可分散);按金融风险的层次(微观金融风险、宏观~);按金融风险的地域(国内金融风险、国际~)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指私人信贷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相关贷款者固有的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的倾向
现实经济中存在的金融处境:避险投资(不举外债,内部筹资)、冒险投资(借新债还旧债)、“庞齐”筹资。避险型的企业是最安全的借款者
不对称信息理论:
信息不对称造成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包括事前行为和事后行为,事前机会主义行为称为“逆向选择”,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称为“道德风险” 金融风险的传染性理论:金融风险具有传染性,它可以由一个经济主体传染给别的经济主体,可以由一家金融机构传染给别的金融机构,可以由一个国家传染给别的国家,结果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世界性金融危机
金融风险的传染机制:接触传染机制、非接触传染机制。接触传染源于金融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各种联系和相互影响,非接触传染源于金融恐慌
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机制:国际贸易渠道、国际金融渠道
第二章
金融风险管理的概念:总体上讲,金融风险管理是指人们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控制金融风险以消除或减少其不利影响的行为。根据管理主体的不同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
过程: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管理决策与实施、风险控制
策略:预防、规避、分散、转嫁、对冲、补偿
第三章
监管成本论:金融监管的成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监管引起的直接资源成本(行政成本、奉行成本);二是监管引起的间接效率损失(引发道德风险、削弱市场竞争、妨碍 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存在成本,意味着监管可能是不合算的监管俘虏论:其认为,金融监管机构并非始终代表公众利益,而是保护了一个或几个特殊利益集团。新成立的监管机构是社会公众的压力和各利益集团达成妥协的结果,然而分散的公众只能组成一个短暂的同盟,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监管者会以各种手段对监管机构施加影响,监管机构可能逐渐转而迁就被监管者的利益,将其特殊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对被监管者采取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监管,如人浮于事、行为保守等,甚至成为被监管的代言人。有的监管机构的产生本身就是某些利益集团活动的结果,使他们能够借助管制获得保护,逃避市场竞争。这样,监管机构就被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虏
金融风险监管的目标: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原则:独立原则、适度~、法制~、公正公平公开~、效率~、动态~
现代金融风险监管体制发展的新变化: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趋于融合、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相互促进、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功能型监管理念对机构型监管提出挑战。功能型监管是根据金融产品的特定功能来确定该金融产品的监管机构
第四章
商业银行风险的理论根源:商业银行内在的脆弱性(104页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角度来论述商业银行内在的脆弱性)
回购协议:指证券持有人将证券卖给投资者,同时承诺在将来的某一日期购回该证券
保理:是“保付代理”的简称,是指保理商以贴现方式买入出口商的债权后,通过一定渠道向进口商催收欠款
福费廷:是Forfaiting的音译,有人把它翻译为“包买票据业务”,指包买商(通常为商业银行或银行的附属机构)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权地购买已经承兑的、并通常由进口商所在地银行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
贷款承诺:是银行向其客户作出的一种保证,使客户能根据事先确定好的条件从银行取得贷款。贷款承诺常用的方式是信用额度,即银行和客户在谈妥融资条件后,银行答应给客户提供贷款的最高限额
票据发行便利:是银行作出的一项中期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当借款人以自己名义连续发行短期票据筹集中期资金时,银行承诺购买借款人不能售出的票据或承担提供备用信贷的责任
第六章
保险公司的种类:按照资本构成和组织形式(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股份制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按经营的业务种类(在我国分为财产保险公司和人身保险公司、在国际市场分为寿险公司和非寿险公司);按承担风险的层次(直接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按经营地域(国内的保险公司、国际的保险公司)。除开商业性的保险公司之外,保险公司还包括政策性保险公司如社会保险公司、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及行业或大型企业的自保公司等
主要业务:展业、承保、防灾防损、理赔、分保、投资活动
第八章
信用风险的概念: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更为一般的,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可能性。因此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交易对手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
专家制度的概念:专家制度是一种最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它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的信贷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析和管理制度
主要内容:在专家制度下,各商业银行自身条件的不同,在对贷款申请人进行信用分析所涉及的内容上也会不尽相同,但是绝大多数都将重点集中在借款人的“5C”上,即品德与声望(character)、资格与能力(capacity)、资金实力(capital or cash)、担保(collateral)、经营条件和商业周期(cycle and condition)
第九章
流动性的概念(不确定哈):流动性指的应是支付能力的大小,它不仅包括现实的流动性,即实际拥有的支付能力及将资产变现的能力,而且包括潜在的流动性,即经济主体采用各种融资方式、金融工具从居民、同业、金融市场等渠道获得现金用于支付的能力,可见流动性由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个方面构成,即所谓广义上的流动性
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的可能性。它是由资产和负债的差额及期限差异引起的,当资产超过负债便出现资金紧缺,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具有较多的资金运用而现有的资金来源提供不了相应的资金支持,此时就产生了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存在无法从市场获得流动性以及为满足资金需要必须支付比正常成本高的成本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来源:内部来源(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决策者的经营思想和行为的影响、金融企业信誉的影响、资产质量的影响、负债结构的影响、其他业务(中间业务)的影响);外部来源(中央银行政策的影响、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客户信用风险的影响、利率变动的影响)
商业性贷款理论:又称生产性贷款理论,是一种确定银行资金运用方向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应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而能自动清偿的贷款。同时,这种理论强调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交易作基础,要用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因此又称为真实票据论
预期收入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贷款并不能自动清偿,贷款的清偿依赖于借贷者同第三者交易时获得的收入,简言之,贷款是靠借贷者将来的或预期的收入偿还
购买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对于负债并非完全是消极被动的,银行完全可以积极主动的负债,即可以通过购买负债的办法争取到扩大资金来源的主动权。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指银行管理者对其持有的资金负债的类型、数量、资产负债的总量及其组合同时作出决策的一种综合性资金管理方法,其实质就是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的总量、结构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从而使利润最大化。狭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指其中的利差管理,即控制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差额,使其大小及变化与银行总的风险—收益目标相一致
目标:要在股东、金融管制等条件约束下,使银行利差最大(从而收益最大)、波动幅度(风险)最小,即保持利差高水平稳定。为达到这目标,银行管理者采取的手段:一是根据预测利率的变化积极调整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即运用利率敏感性差额管理法;二是运用金融市场上转移利率风险的工具,如期限管理法及金融期货、期权、利率调换等保值工具,作为差额管理法的补充
原则:(1)规模对称原则,指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平衡(动态);
(2)结构对称原则,指动态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统一平衡;(3)速度对称原则,又叫偿还期对称原则;(4)目标互补原则;(5)资产分散化原则,要求银行资产要在种类和客户两个方面适当分散
第四篇: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
1、浅谈金融风险管理的自我认识和重要性
自我认识: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金融
风险管理就是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和控制 的过程。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客观性、叠加性和累积性、消极性与积极性并存等特点。
重要性:
2、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市场风险
3、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信用风险
4、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操作风险
5、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流动性风险
6、以自己的理解简述金融风险辨识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7、用自己的理解简述如何简单辨识风险类型和受险部位
8、简述金融风险辨识方法,并对其中一种详细描述
9、详细描述VAR10、简述国内证券风险管理与国际证券管理的区别
第五篇:金融风险管理
浅析个人证券投资风险
近年来,伴随沪深股市的暴涨暴跌行情,投资者入市踊跃,特别是新 人市的个人投资者比重较大且呈持续上升趋势,一部分投资者尤其是新 人市的投资者对证券知识缺乏系统了解,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承受能力 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只看到炒股赚钱的可能,不懂得或忽视炒股赔 钱的风险,在“ 赚钱效应” 的驱动下,市场非理性投资行为上升,风险有所 积聚。因此,个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将会面临许多重大风险。
一、首先,每个证券投资者都要面临证券投资风险。证券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过程中遭受损失或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它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1、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动的不确定性。系统风险对所有公司、企业、证券投资者和证券种类均产生影响,因而通过多样化投资不能抵消这样的风险,所以又成为不可分散风险或不可多样化风险,它包括政策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和市场风险。
2、非系统风险是指由非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在现实生活中,各个公司的经营状况会受其自身因素(如决策失误、新产品研制的失败)的影响,这些因素跟其他企业没有什么关系,只会造成该家公司证券收益率的变动,不会影响其他公司的证券收益率,它是某个行业或公司遭受的风险。由于一种或集中证券收益率的非系统性变动跟其他证券收益率的变动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而可以通过证券多样化方式来消除这类风险,所以又被称为可分散的风险或可多样化风险,它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
二、其次,作为个人投资者,还将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相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个人投资者没有机会获得较为准确、及时、真实的信息,从而做出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投资策略,因此在证券投资中处于劣势地位。
三、最后,个人投资者还存在非理性投资风险。目前投资者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证券投资知识:书本知识自学占总数的32 %,电视上的投资节目占总数的3 1 %,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或专栏占总数的2 8 %,而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只占总数的 1 7 %,各种专业投资机构的培训讲座占总数的 9 %,有关投资知识的各种网站占总数的 1 0 %,其他方式占总数的 4 %。相对于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更易偏离理性轨道,这是因为个人投资行为的约束条件中,个人心理因素与市场环境因素影响巨大,并且心理因素往往叉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构成人类心理现象的心理过程(感知、思维、情绪、意志)和个性心理(需要、动机、价值观、能力、气质)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 投资者心理构成诸要素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不安全、不理智、不经济行为的出现。而市场环境的影响也至关重要,个人投资者所在的投资场所、投资群体以及市场的制度、文化、法制等也都可能是导致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