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生态旅游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改)

时间:2019-05-14 01:3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宁夏生态旅游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宁夏生态旅游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改)》。

第一篇:宁夏生态旅游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改)

宁夏生态旅游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一、宁夏生态旅游资源现状

宁夏地处我国地质、地貌“南北中轴”的北段,在华北台地、阿拉善台地与祁连山褶皱之间,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接近中国版图几何中心。全区面积6.64万平方公里,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总人口663万人,2014年末全区生产总值275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0亿元。宁夏地域东西窄,南北长,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境内山地迭起,平原错落,丘陵连绵,沙地散布,有翠岚接天的峻岭,蒿茅连空的高原,漠漠无垠的沙地,水网交错的平原和碧波万顷的湖泊,更有滔滔黄河从西南到东北斜贯全境。四季分明的气候,充足的阳光,洁净的空气,山岳、河流、森林、草原、戈壁、沙漠、湖泊、湿地、绿洲交融的环境,共同构成了宁夏丰富多彩而又富有鲜明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在全国10大类、95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宁夏占8大类、46种,在旅游界有“中国旅游的微缩盆景”之称。

“十二五”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全社会树立了“一切资源都是旅游资源、人人都是旅游环境”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速分别为11%和19%。2014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1671.62万人次,增长9%;接待入境游客33657人次,增长32.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42.69亿元,增长14.7%,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5.2%,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全区有A级景区43家,其中5A级景区3家,4A级景区15家,3A级景区14家。A级景区中,共有生态旅游景区23家,其中5A级生态旅游景区2家(沙湖、沙坡头),4A级生态旅游景区9家(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六盘山旅游区、贺兰山岩画、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区、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中华黄河坛旅游区、黄河横城旅游度假区、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腾格里沙漠湿地旅游区),3A级生态旅游景区9家(中卫寺口子风景旅游区、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玉泉营葡萄庄园、哈巴湖生态旅游区、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森淼生态旅游区、宁夏园艺产业园、巴格斯酒庄、青铜峡黄河生态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贺兰山、六盘山、沙坡头、白芨滩、罗山、哈巴湖、云雾山、火石寨、南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苏峪口、六盘山、花马寺、火石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西夏陵、须弥山石窟),国家级湿地公园11个(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石嘴山星海湖、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黄沙古渡、青铜峡鸟岛、中宁天湖、固原清水河、鹤泉湖、太阳山、镇朔湖、简泉湖),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火石寨、灵武、水洞沟)。

宁夏生态旅游景观总体归为三类:

(一)以黄河湿地为主的水域风光景观

黄河在宁夏一改常态,变得舒缓而宽阔,形成了不同的支流和大片的湖泊、湿地。宁夏湿地是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的典型代表,有着独具特色的典型原生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和极为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目前,全区共有湿地有413处,总面积25.6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4.9%,其中最大的沙湖和阅海公园面积都超过了杭州西湖的面积,首府银川有“七十二连湖”之称。宁夏湿地栖息着285种候鸟和留鸟,其中包括国家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

近年来,宁夏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大力发展湿地观鸟游、科研考察游、休闲度假游、苇海探险游等湿地旅游业态,目前主要开发的景区有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4A)、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4A)、黄河横城旅游度假区(4A)、腾格里沙漠湿地旅游区(4A)、阅海国家湿地公园(3A)、青铜峡黄河生态园、长流水旅游区等。其中,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银川东郊,距市区9公里,邻黄河2公里,占地面积10000余亩,是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会议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园区。黄河大峡谷长10多公里,宽50—100米,两侧的崖壁高30米以上,具有典型粗犷雄浑的北方黄河特色,被誉为“黄河中上游第一峡谷”。黄河大峡谷以水利工程闻名于世,闻名遐迩的黄河大坝、十里长峡、108塔、金沙湾等景区均分布在此。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是继浙江西溪湿地公园和江苏溱湖湿地公园之后经国家林业局审批的全国第三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占地面积12000多亩,水域广阔,风景秀美,生物种类丰富,是目前宁夏面积最大、地貌保持最完整的一块生态湿地。公园内有各种植物114种,鸟类107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余种,是我国西部地区鸟类迁徙的中转站之一。

(二)以贺兰山、六盘山为主的山岳景观

贺兰山和六盘山是宁夏主要的两座山脉,自然景观雄浑壮观,山上泉水叮咚,植被葱郁,物产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宁夏通过加快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工程,林地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从2000年的8.4%提高到2014年的13.6%,5年净增5.2个百分点。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宁夏打造了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4A)、六盘山旅游区(4A)、贺兰山岩画(4A)、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4A)、寺口子旅游区(3A)、贺兰山滚钟口(2A)等森林观光旅游景区。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银川市西北50公里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占地面积9300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0%,拥有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八百余种,是国家级干旱区水源涵养林山地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珍贵、濒危动物种类及种质的基因库。著名的贺兰山岩画也位于此区域内,在山体两侧,约有千余幅岩画分布在600多米长的山岩石壁上,记录了数千年来游牧民族与农耕文化的更迭变迁,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六盘山是红军长征路上的重要节点,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写下壮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六盘山旅游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旅游区内有国家级半湿润区水源涵养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黄土高原的绿岛”;还有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须弥山石窟、老龙潭、胭脂峡、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等一批风景秀丽、特色鲜明的重点景区,是全区生态旅游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以腾格里沙漠为代表的沙漠生态景观

宁夏毗邻腾格里、毛乌素、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具有独一无

二、水沙结合的生态旅游资源。腾格里沙漠是全国唯一靠近区域中心大城市的大沙漠,是全国唯一同时靠近铁路干线(枢纽)和公路国道的大沙漠,也是全国仅有的能实现短、中、长途沙漠观光、休闲、探险旅游,且已初步建立起多样性沙漠旅游景点线路的沙漠旅游区。沙坡头旅游区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第一个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三大鸣沙——沙坡鸣钟所在地,丰硕的治沙成果于1994年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单位”光荣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授予“科技进步特别奖”。多年来,景区围绕沙漠、黄河和展示生态建设成果,开发了一系列精品旅游项目,其中“天下黄河第一索”的800米跨河滑索、全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驼队沙漠探险、羊皮筏子漂流、沙海冲浪等项目已成为宁夏的主打旅游产品向海内外市场推出。沙坡头景区被《中国地理杂志社》评选为中国最美丽的五大沙漠之一;被《纽约环球时报》评选为全球最值得去的五十个地方之一。目前,宁夏开发较好、知名度较高的沙漠景区还有5A级景区沙湖、4A级景区黄沙古渡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我区虽然拥有较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对于自然景观中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产品整合开发不到位,系列化不足,名牌精品少,旅游产品之间的互补协调较为欠缺,竞合共赢的发展格局未能建立。

二是产品体系不完整。目前我区旅游业还停留在单纯的旅游景点观光上,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投入不够,游客参观游览往往是“走马观花”,滞留时间短,无综合性旅游购物点,无娱可乐,旅游消费相对单一,“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短板较多,对服务业、加工业以及就业的刺激和辐射带动力不强。

三是生态旅游形式单一。旅游是创意产业,是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较强的产业。目前,宁夏生态旅游主要以休闲、观赏为主,创意体验类的旅游项目较少,休闲娱乐项目单一,参与互动性活动馈乏,不利于生态旅游向高层次和规模化发展。

同时,我区生态旅游业在宣传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景区之间推广资源相互利用率不高,营销范围、品牌效应仍需进一步加强;旅游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培养后劲不足。

三、“十三五”生态旅游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宁夏生态旅游主要围绕“两区两廊”的空间布局,加快建设沙坡头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长廊、黄河金岸文化旅游廊道,开发具有宁夏特色的标志性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增值服务,形成景区资源互补、线路有机衔接、产品互相补台的大旅游发展格局。主动适应新常态,为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服务,为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服务,为把宁夏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战略支点服务。

(一)重点打造的生态旅游区

1.沙坡头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沙坡头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位于黄河流域中部的中卫市,规划面积335平方公里,以“一核一带”(一核:沙坡头区迎水桥镇旅游核心资源聚集区域;一带:黄河沙坡头大峡谷旅游带)为重点,着力发展旅游主体产业、旅游相关服务业、旅游产品生产和装备制造业、养老服务业、观光农业、沙产业、智慧产业七大类产业。下一步,以沙坡头景区为核心区,推进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与产品整合,沿迎闫公路沙漠湿地草原光伏旅游带和黄河南北长滩旅游带,重点实施沙坡头景区提升改造、旅游新镇、腾格里沙漠旅游度假区、银阳光伏科技生态园、大漠风情休闲度假区等项目。预计2016年,游客人数达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0亿元,园区实现增加值40亿元;到2020年,游客人数达到500万人次,旅游收入145亿元,园区实现增加值100亿元以上。

2.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2000年4月,国家旅游局商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计委、财政部、民航总局、国家文物局等部委批准在宁夏固原地区设立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2014年,国家旅游局等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的函》(旅函〔2014〕23号)。“十三五”期间,六盘山旅游区作为全区生态旅游重点区域,着力打响“高原绿岛”、“长征圣山”、“丝路重镇”、“回乡风情”四大旅游品牌,精心打造以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园、单家集、乔渠革命遗址和任山河战役纪念园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区,以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野荷谷、老龙潭、胭脂峡、白云寺为重点的生态观光、消夏避暑旅游区,以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震湖为重点的地质观光旅游区,以固原博物馆、须弥山石窟、萧关遗址文化园为重点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区,形成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多形式、复合型的旅游产品体系。预计到2020年,年接待游客达到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4亿元。

3.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长廊。宁夏贺兰山东麓被公认为是世界最适宜葡萄种植及葡萄酿酒的地区,是全国第三个获得葡萄酒原产地保护认证的产区。同时,贺兰山东麓历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厚,有可追溯到旧石器时期的贺兰山岩画,有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遗址,秦汉时期戌边军民的墓葬群,西夏时期的皇家宫殿、寺庙、陵寝、窑藏,明代的长城、古堡、古建筑群,直至新时期代表西部黄土文化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宁夏已编制完成《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长廊建设规划》,贺兰山东麓已形成葡萄种植基地100万亩,培育出了加贝兰、法塞特、银色高地、类人首等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葡萄酒品牌。“十三五”期间,将按照“一廊、一心、三城、五群、十镇、百庄”的空间布局,将贺兰山东麓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葡萄文化旅游廊道,完善贺兰山东麓一线旅游休闲度假功能。整合提升贺兰山东麓一线传统景区,建设完善贺兰山岩画、西夏避暑行宫、苏峪口森林公园、星海湖湿地公园、北武当旅游区,做好大水沟西夏离宫遗址保护和昊王故渠遗址保护,对明长城进行保护性修复,建设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预计至2020年,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后,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长廊可实现旅游收入300亿元,实现产业增加值1000亿元以上。

4、黄河金岸文化旅游廊道。宁夏“黄河金岸”文化旅游带是以黄河为轴线,以沙湖、沙坡头、黄河大峡谷、水洞沟、黄沙古渡、横城古渡等核心景区为重点的一条多姿多彩的沿黄城市旅游带。“十二五”期间,我区实施的“黄河金岸”滨河大道和一系列园林景观工程不仅使我区成为全国的“黄河旅游之最”,也将全区的主要景观连缀成一串耀眼的明珠。“十三五”期间,黄河金岸旅游廊道仍是我区生态旅游重点打造的区域,在重点提升沙湖、沙坡头、黄河大峡谷、水洞沟等核心景区建设标准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整合银川金水园——横城古渡——兵沟旅游区——石嘴子风景区,加快实施滨河新区全域5A级景区建设项目,建成黄河外滩长河栈道景区、兵沟自驾车营地、黄河水上航运旅游服务中心、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二期项目、鸣翠湖水世界及四季滑雪场、中华回乡文化园二期工程、华夏河图生态小镇、薰衣草休闲度假庄园、天山海世界黄河明珠、宝丰休闲牧场、五虎墩万亩生态园、小龙头明长城遗址及滨河万亩果园生态休闲旅游区。预计至2020年,黄河金岸文化旅游廊道年接待游客可达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5亿元。

(二)重点生态旅游线路

根据宁夏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和空间布局,整合谋划“激情沙漠探险”、“奇享塞上江南”、“探秘西夏古国”、“观光黄河金岸”、“漫步葡萄长廊”、“重走丝路北道”六大精品线路:

激情沙漠探险:黑山峡——沙坡头——腾格里沙漠湿地旅游区——通湖草原。

奇享塞上江南:沙湖——星海湖湿地公园——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中卫沙坡头——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探秘西夏古国:西夏陵——贺兰山岩画——苏峪口森林公园——明长城——内蒙黑水城。

观光黄河金岸:沙坡头——青铜峡黄河大峡谷——黄沙古渡——水洞沟——黄河外滩长河栈道——兵沟旅游区。

漫步葡萄长廊:西夏陵——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带——星海湖湿地公园——北武当旅游区。

重走丝路北道:固原古城——战国秦长城——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老龙潭——胭脂峡——野荷谷——须弥山石窟——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

(三)重点工作 1.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存量做优、增量做精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度开发塞上江南新天府、贺兰山历史文化、六盘山红色生态“三大板块”,不断改善生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条件。注重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注重可持续发展,使优美景观和基础设施载体相得益彰、交辉呼应,全方位展示宁夏壮美自然风光和特色人文资源。

2.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旅游交通设施、通信设施、安全设施、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和运营市场化,吸引社会投资主体开展公共服务。完善旅游公益惠民服务体系,制定面向弱势群体的旅游优惠政策,发行旅游年卡、旅游一卡通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惠民产品。

3.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一是建设旅游运行监测平台。通过接入景区景点图像以及气象、交通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实现对各类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展示,提高产业运行状态和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水平。二是建设移动互联网平台。以微网站为核心,开发覆盖36家A级景区的智能导游系统,全面整合电子认证、电子票务等系统,探索建立门票预约制度和游客评价机制,提高公共信息服务能力。三是建设多语种资讯平台,开发涵盖旅游六要素的宁夏旅游客源地多语言服务系统,扩大对外宣传营销渠道。

4.健全旅游资源保护体系。建立全区旅游资源评估标准体系和旅游资源电子信息库,更加重视各级各类旅游资源的保护,建立全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监控体系。严格各级各类旅游规划的编制、论证、审批程序,强化规划管理,建立规划执行责任追究制度,科学界定旅游功能分区,合理确定景区容量,避免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

5.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整合全区旅游教育资源,形成完整的高校、大专、中专、职业学校、培训中心为载体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继续健全旅游人才保障机制,用好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实施全区旅游培训计划,五年内完成对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导游人员、景区饭店服务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争取把全区旅游人才培养纳入教育部门全区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支持宁夏旅游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旅游专业体系和课程设置,形成旅游人才工作与旅游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

四、需要国家层面统筹支持的事项

一是在编制《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时,将宁夏重点打造的沙坡头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长廊、黄河金岸文化旅游廊道四大生态旅游区纳入全国重点生态旅游区当中,将六条精品生态旅游线路纳入全国重点生态旅游线路。统筹区域旅游合作,实现宁夏与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等周边省区之间的高层次、大空间的区域横向联动,为构建旅游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客源互流的区域旅游品牌提供支持。

二是在安排中央旅游专项资金时,适当向宁夏等西部地区倾斜。宁夏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由于地方财力较弱,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所不足,致使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的进程缓慢。恳请国家发改委、旅游局,在安排国家旅游专项资金时向宁夏等西部地区倾斜,支持宁夏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为新常态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服务。

三是支持将宁夏生态旅游景区和精品线路纳入国家“一带一路”人文合作交流总体布局之中。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新通道,挖掘中西部地区开放潜力,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全国唯一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宁夏按照总书记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提出把宁夏打造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战略支点和建设中阿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区等重点任务。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恳请国家发改委、旅游局将宁夏生态旅游纳入“一带一路”总体布局中,支持宁夏以发展生态旅游为抓手,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为推进中阿人文领域务实合作提供载体和平台。

第二篇:调研报告--宁夏

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成果

实践为民生添彩

青春与关注同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情况的调查

关注民生、回乡采风—中央民族大学“塞上未来”赴宁夏实践队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开发区为例

调 研 报 告

二零一一年八月

第三篇: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范文(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xx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强调要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处于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的,必须抢抓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着力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丰富生态

旅游内涵,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项目兴旅、品牌强旅、文化活旅,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来培育的工作目标。

一、文化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㈠深化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正逐步由满足观光休闲向享受文化洗礼方向转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强力支撑,二者紧密结合,必定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繁荣。因此,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已经成为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业,深度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㈡文化旅游的交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现代旅游非常强调参与性,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环境中,深度体验地域文化的真、趣、味。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是旅游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窗口,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形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当地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接受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㈢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旅游文化一般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

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具有唯一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独具魅力的文化差异,在旅游客源竞争中将处于优势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排它性竞争能力,易于创造特色和名牌效应。可通过极具特色的文化,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的旅游文化活动,以独特的民俗风情、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去吸引外地游客,提高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综合竞争力。

二、文化的独特魅力

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山川秀美、民风淳朴,这些都是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基础。

㈠古文化遗存底蕴厚重。的人类居住活动历史悠久,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民族民俗文物,历史文物及革命文物极为丰富。据初步统计,仅散存在民间的各类有征集收藏价值的文物近3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17件,标本文物62件。汉土疆界碑、百顺桥碑、兴文塔、乃见天日坊、青龙寺碉堡、白溢寨土司帅府

遗址、湘鄂西边区五县党代会会址、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军部旧址、渔洋关市苏维埃政府旧址、晚清渔洋关古民居建筑群被纳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是文化的无价之宝。

㈡生态文化蕴涵丰厚。由山得名,森林覆盖率高达81%,位居全省县市区之首,被认定为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境内国家4a级风景区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以幽峡百里、奇峰三千而美名远扬;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万余亩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原始生态令人神往,被称为中国鸽子花的故乡、珍稀动植物基因库,是世界人与生物圈计划组织保护地之一,即将成为华南虎野外放养地;白溢古寨的高山绝壁、土司遗迹、世界之谜暑天冰穴,给人无限神秘和向往,是国际洞穴联合会考察研究基地;名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色茶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丰富多彩。巍巍山,不仅养育了这方水土的居民,而且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些正是都市人的向往和追

求。

㈢民俗文化积淀深厚。民间歌谣、故事、传说、谚语原汁原味,充满机趣与智慧。国宝刘德培被授予中国民间文艺首届山花奖终身成就奖,位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首;竹枝词堪称文苑里的一朵奇葩,绚丽多姿;南曲、吹锣鼓、满堂音是久负盛名的曲坛三枝花堪称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堂戏、柳子戏、傩戏、皮影戏既原始古朴,又极富表现力。此外,民间唐祭、南曲、撒叶儿荷、打溜子、薅草锣鼓先后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南曲、薅草锣鼓、打溜子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农民艺人简柏元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珍贵的民俗文化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传承。

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措施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生命源和推动力,旅游业提质增效靠的就是

文化的力量,靠的就是不断增强文化内涵。旅游业的兴盛繁荣,关键在于将各类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㈠科学制定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 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进一步深化对旅游形势的认识,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把各类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将打造成国内外知名,集旅游观光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在规划时,对已建成的旅游景点,要注重文物资料搜集,丰富文化内容;对在建或拟建的旅游景点,要深挖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开发;对列入规划的民间文化资源,要出台保护政策,严禁破坏原有风貌,鼓励恢复原有风格。

㈡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发展旅游文化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要把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来对待,逐步健全机制,完善保护体系。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对全县造诣较高的民间老艺人进行奖励和资助,使珍贵的民间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二是大力宣传优秀民间艺人的事迹和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先进典型,举办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展示活动,在全县营造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三是鼓励支持教育部门把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知识编成乡土教材,将民间文化艺术欣赏和技艺训练引入中小学课堂,让珍贵的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㈢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把各类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整合,提高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大力发展农家乐,挖掘、整理传统饮食文化,推出一批乡土菜肴;继续抓好民居改造工程,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风情小镇、风情村和风情街道,鼓励发展农民家庭旅馆,开发富有特色的采摘、垂

钓、耕种等农事体验项目;对风景区内古树名木生活习性、生长规律、生存条件和功能作用精深研究,合力打造生态文化教育长廊;将民间艺人请进景区,举办文艺表演,集中展示木雕、竹编、刺绣、制茶等民间手工艺,满足游客体验生活、体验文化和求知求乐的愿望。

㈣加大生态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一是采取自己办的方式,重点利用中国茶叶之乡的优势,举办大型茶文化艺术节,让游客在领略神奇秀美风光的同时,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提高全县旅游文化品位。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传媒记者新闻采风、拍摄旅游风光专题片,举办书画名家和文化名人现场创作、题诗作画、编写传说故事,努力提升旅游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三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参与各类大型民间文艺比赛,加强与外地旅游文化的沟通交流,有计划地推出一批具有历史文化韵味的图书、音像等宣传推介产品,扩大旅游文化的影响力。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范文(二)

生态旅游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一篇关于生态旅游开发的调研报告范文,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

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

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

植物200多科,2015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

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

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

第五,**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万亩,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万亩,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15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以上。

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与发展不相适应;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发挥,一时难以形成大气候。

四、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

在加快实现计划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筹措:一是以政策换资金;二是以项目换资金;三是以利益换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石门关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

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

建设。

石门关生态旅游景区应从现在收费站起列入整体规划,任何建筑物应体现古色、古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味,加快实施与古崖画连通的便道,选好光明生态园的选址,对生态园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力度。

3、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

加强旅游局的管理职能,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

4、加大宣传力度,使石门关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

一是加大石门关雄、险、奇、秀、幽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可制成风光光碟销售,设计一张自然风光的门票);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让人留下余味);三是开发核桃茶文化(编一组适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烟。

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只要按照以生态旅游为基础,以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为重点,合理科学地配置石门关生态旅游的各要素,那么石门关生态旅游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进而带动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第四篇: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关于天台山景区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前言:生态旅游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天台山景区一直以来以“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对景区进行管理。近来年游客数量稳步提高,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景区收入不断增长。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天台山景区有特色和亮点项目,自己通过深入调研景区,通过实地调查、走访、访谈等形式,并结合自身工作对景区进行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天台山景区优势

天台山景区隶属邛崃山脉,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巴蜀四大古城之一的“文君故里”邛崃市,距成都110公里。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

1、交通区位优势

天台山距离成都110公里,位于景区1小时工作圈,交通便利,主要通过国道318经寿高路和邛名高速进入天台山。

2、深厚的历史文化

(1)历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远古洪荒时期,开明氏鳖灵(大禹)来蜀国治水,选此为台,登高祭天,故获“天台”美名。汉末,道家相山凿洞,筑坛祭神,天台山历史因之增添了宗教文化内容。三国蜀汉之初,诸葛亮到临邛察看“甲屯”垦植和开掘“火井”(天然气)情况时乘坐“木椅车”上山眺望,留下“天车坡”、“望军顶”等地名。南北朝时期,有西游僧人云游到此,创建了天台佛寺,《邛州直隶州志》说“天台山即普达舍耶所开山也”。隋唐时代,宗教漫延,以道家势力为大,盖与初唐时火井县令袁天罡尊崇道教有关。

(2)历史积淀丰厚,人文遗产众多。两宋期间,“三教合流,政教合一”的畸形政治造成天台山道、佛、儒并存,三家争山夺林各营院园,道观、佛寺、官房多达100余处,“正天台”还营建一条“和尚街”。三教共山矛盾百出,于是出现州通判、县推官驻山主政的怪事。两宋时期,有文同(北宋画家)、陆游等领衔管理天台山,保留了全国唯一的宗教法庭-和尚衙门。

3、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

(1)国内具有典型意义的高山流水景观。金龙河水景自上而下贯穿整个风景区,河床为整块红色砂岩构成,平整如板、无砂无泥、清澈见底。由于河底的陡降和断裂,形成瀑布、叠溪、涧泉、长滩、浅海、彩潭等动静有致、声色俱佳的水景,天台山水景水量充足,一年四季不断,为典型的高山流水景观,其特色在国内具有唯一性。部分水域适宜开展具有特色的水上休闲运动项目。

(2)丹霞地貌特征特殊。山势整体呈箱状向斜,地质现象特殊;山体、河川均显示出丹霞地貌的特征,丹霞地貌类型丰富;景区内巨石、怪石星布,溶洞发育,形成各种大地景观,具有观赏和科考双重价值。

(3)景观风貌多样,环境质量好。天台山景观变幻多样,随四季、早晚、气象因素等呈现不同的景观风貌。有云雾瀑布、天台夜月、日出、佛光等天象奇观,也有高山杜鹃、秋日枫林、雪巢名胜等四季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天台山气候环境好,夏季平均比山下温度低4-6度,是避暑消夏的好地方。

二、天台山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自天台山景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在邛崃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景区依托“高山玩水”和“夜赏流萦”这两

大特色旅游品牌,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管理工作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被四川省建委评为“文明风景名胜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被邛崃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被共青团成都市委评为“青年文明号”,被成都市旅游局评为“最具潜力景区”。在未来5-10年将对景区进行整体开发和打造,在做好山上精品景点打造的同时,开发山下低山片区,逐步形成“山上游,山下住”的格局,打造“中国式山水情景小镇”,创建AAAAA级景区,最终实现建设“西部一流、国内知名”的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

三、天台山景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配套设施不足。景点开发处于初始无序状态,景点间关联度和连续性不强,多数游览设施闲置,未能形成合理的整体游憩体系,景区特色未能凸显; 接待服务设施多为低档次农家乐,布局散乱、风格杂糅,部分节点建(构)筑物有碍观瞻。同时,景区交通组织存在较大问题,一是停车位严重不足,二是个别节点人车混行存在安全隐患,景区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景区发展的瓶颈之一。

2、旅游产业基础薄弱。旅游业是一个有序的产业链,从旅游者到旅游景点游览观光开始,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环节。天台山旅游产业结构较为初级,各产业要素、管理要素积累少、起点低,发展旅游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今后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旅游景点的开发,还要协调其他旅游要素的开发建设,合理布局,抓好旅游产业链的发展,为天台山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天台山的旅游资源就像散落在金龙河沿岸的珍珠,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些珍珠变成镶嵌在南丝路文化旅游区上的一串熠熠发光的珍珠项链。

4、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难度大。如何把天台山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难度很大,特别是天台山“三教合流,政教合一”的畸形宗教文化。

四、天台山景区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天台山必须利用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宗教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优势。天台山必须按照区域内整合、区域间协同方针,与平乐古镇抱团发展寻求共赢,以独特的山水文化和宗教文化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天台山

旅游产业结构较为初级,各产业要素、管理要素积累少、起点低,发展旅游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在今后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旅游景点的开发,还要协调其他旅游要素的开发建设,合理布局,抓好旅游产业链的发展。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通过加大景区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加快山下风情小镇建设的步伐,不断提升天台山景区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对吃、住、行、游、购、娱等项目的投入,不断提升游客美好感受。

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应坚决落实好整体规划,对建筑外观、景点打造进行规划,与自然协调,古朴、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快游步道建设,串联各个景点,方便游客游览;对景区内农家乐的经营户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农家乐的品味;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新兴项目的建设力度。

3、不断完善旅游管理机制,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对境内经营场所、农家乐、饭店旅馆的管理,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

别要鼓励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促进景区的发展。

4、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景区形象。邀请国内知名营销策划公司对天台山文脉进行梳理,打造天台山天台山“三教共山”、“和尚衙门”等独特的文化,重点推广天台山佛教文化;通过电视、纸媒、广播、网络等媒体,对天台山景区全方位报道,重点推广天台山“高山流水”、“夜赏流萤”两个品牌,不断丰富秋冬产品;丰富景区节庆、活动,不断提升景区活动的影响力。

第五篇:金山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金山生态产业园项目调研报告

金山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一、金山生态旅游盈利模式探索

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的背景下,会所会员制的盈利模式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建议刚开始大力发展大众生态旅游公园,特备是抓住“春游”、“五一”假期、国庆假期的旅游旺季的时机,通过出售金山生态公园的门票方式经营,门票刚开始可以低一点,比如10元或者20元,以低价门票吸引大量的游客。盈利模式探讨如下:

(一)购买门票游客在金山生态园可以:

1.参观葡萄种植区并且品鉴葡萄酒;

2.参观特色生态农业和生态动物以及循环生态农业,采摘生态水果;

3.观赏湖光景色,参加水上运动;

4.参观绿色草坪和高尔夫,打高尔夫球;

5.参观特色动物,观看马术表演,骑马;

6.就餐;

7.住宿。

(二)游客评鉴葡萄酒、采摘水果、水上运动、打高尔夫球、骑马、餐饮和住宿都可以另外定价。比如:

1.品鉴葡萄酒每人一次100元;

作者:总经理助理机密

2.采摘水果每人一次100元;

3.水上运动每两人一小时100元;

4.高尔夫运动每2人一小时100元;

5.骑马的定价为每人一次20元或者50元;

6.餐饮每人每次可定价20元、50元、100元和500

元等不同层次的价位;

7.住宿可定价为普通套房200元一天,高级套房一天

500元,总统别墅套房2000元一天以及可采用包年的会员制。

(三)在时机成熟时还可以增加如下项目:

1.高尔夫球场可采用会员制模式实现盈利。

2.生态农业种植区一部分可以采取“社区支持农业”的模式开展,即会员预先缴纳一定的年费,可以按

周配送有机蔬菜和有机肉类。

3.生态农业种植区一部分可以采取“认养”模式开展,即会员预先缴纳一定的会员费,可以认养一小块地,种植成果归会员所有。

(四)金山生态产业园有机餐厅的食物原料大部分来自园区

内自己种植的有机食物。自产有机食物是餐厅的一大卖点。

(五)养羊、养牛和养马的利润计算:

1.数据:211只羊出圈,44只羊羔不出圈,另有奶羊1

2只,其中9只大奶羊,3只小奶羊,最近产下3只奶羊羔,成活一只奶羊羔;马14匹其中3匹小马;牛2头,一大一小;驴10头,其中2小8大,5公5母。(旧数据:生态白山羊169只、特色生态黑山羊119只,生态黄牛2头,生态肉驴9头,生态鹅、鸭、欧洲雁116只;大型犬类15条;)

2.马有观赏价值和骑马价值。

3.养羊的利润估计算

出了羊可供游客观看的价值外,养羊的利润如下:

100只公羊卖出的肉钱=100只*35斤/只*30元/斤=10.5万元

100只公羊卖出的羊绒钱=100只*1斤/只*140元/斤=1.4万元

100公羊的收入=100只公羊的总收入11.9万元-100只羊羔的成本8000元-饲料等费用6万元-人工费用

100母羊的年利润=100只母羊一年下80只羊羔-100只母羊羔的成本-饲料等费用6万元-人工费用

二、金山生态产业园项目营销方式探索:

1.一以低门票价格吸引大量的游客,达到人人口口相

传的广告效应;

2.在金山附近的旅游区打广告,如在镇北堡影视城门

口外打广告;

3.可在互联网、电视、广播、杂志等媒体上发放合适的广告;

4.通过承办自治区、银川市的相关体育活动。

三、存在管理问题

1.大型犬类需要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要完全避

免犬伤人事件发生。

2.有人想涨工资,这个问题属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问题,需要建立健全人员激励与吸引人才机制。

3.值班人员问题,需要规范安排值班人员。

四、存在技术问题

1.井水浑浊影响种植,解决方式1请打井专家重新打

井,解决方式2引黄河水。

2.葡萄长势慢、葡萄苗没有灭毒、葡萄水路设计不佳,要让技术员解决肥水等营养问题。

3.养马的地方最好开一个小门便于喂马,马圈没有水

路。

下载宁夏生态旅游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宁夏生态旅游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旅游发展浅议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第九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生态旅游发展浅议[摘要] 生态旅游是在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所增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的旅游方式,本......

    宁夏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材料)

    宁夏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公益事业,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加......

    关于东厅街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东厅街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张明珠福山区紧紧围绕"生态文化旅游"主题,进一步明确以旅促农、以旅富农的目标和思路,着力发挥乡村生态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

    关于发展官庄乡农家乐特色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官庄乡农家乐特色生态旅游的 调研报告 官庄乡人民政府 农家乐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

    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

    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 拜四俊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

    生态旅游的发展

    对中国生态旅游现状的认识 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10级旅游管理类摘要: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为此,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消......

    故宫生态旅游发展

    故宫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这个词既新颖又生僻。生态旅游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