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色生态旅游调研方案
关于全市红色生态旅游发展情况的
调 研 方 案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市政协将就全市红色生态旅游发展情况开展调研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调研目的
为加快我市红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支柱产业,推动信阳经济社会发展,市政协将就这一议题,在四届十三次常委会议上专题议政。此前,组织部分驻信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和委员、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情况、深入分析论证,以确保建言献策质量,提高参政议政成效。
二、调研内容
此次调研围绕红色生态旅游这一课题来展开,主要内容包括政策规划、景区建设、生态保护、要素配套、经营管理、市场拓展、发展环境、体制机制、人才建设等方面,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重点是找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有针对性探讨解决办法。
三、调研方式
此次调研采取集中座谈、随机走访、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一是召开座谈会,听取县区政府、管理区的专题工作汇报,听取当地党政领导同志、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景区管理
人员、企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二是随机走访部分游客,了解游客群体构成、旅游动机、消费水平、评价认知等信息资料;三是实地察看相关景区建设情况。
四、人员组成
此次调研拟分8个调研组,分别由市政协领导带队,成员由驻信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委员,有关专家学者,市政协办公室、调研室、专委会及市直相关部门的同志组成。驻县区的市政协常委参加在本地的调研活动。
五、日程安排
1.8月18日(周一)至8月21日(周四),各调研组选择一天时间,深入各地调研,拟定本组的调研报告。
2.8月22日(周五)下午15:00,在市政协主席会议室召开调研总结会,听取市政府领导同志关于全市红色生态旅游发展情况介绍和市旅游局的工作汇报,听取各调研组的情况汇报,总结调研情况。
六、有关要求
1.市旅游局做好全市红色生态旅游发展情况的汇报工作,并提前准备70份汇报材料,便于调研组成员了解情况。
2.县区政协做好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有关调研点、线路等准备工作,组织驻县区的市政协常委届时参加本地的调研活动。
3.各调研组工作人员认真拟写本组的调研报告,汇总——
好各方面情况,反映好调研组成员和基层的意见建议。各调研组总结汇报不超过6分钟。
4.各调研组要准确把握调研内容,灵活运用各种调研方式,精心组织好调研活动。要自觉遵守在风景区开展公务活动的各项规定,深入一线、轻车简从、厉行节约,以优良作风树立政协队伍的良好形象。
附:调研分组名单
信阳市政协办公室
2014年8月6日
附:
全市红色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研
分
组
名
单
第一组
组
长:
王道云(女)周保林
成员:
姚海柱
周辉(女)童光亮
周兰先
郝
刚
调研地点:新县
——
市政协副主席
市政协秘书长 省政协委员、市妇联主席 市政协委员、市旅游局局长 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市政协调研科科长(***)市政协主席
第二组
组
长:
周冀荣(女)成员:
佘南波
余道银
金尚林
陈
斌
吴
珂(女)
调研地点:商城县
市政协副主席
市政协常委、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市政协常委、团市委副书记
市旅游局副局长
市政协调研室副主任
市政协县区工委综合科科长
(***)
第三组
组
长:
曹茂明
市政协副主席
成员:
王
豪
市政协常委、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向
炜
市政协常委、信阳日报社专题部副主任 陈以德
市政协常委、河南以德律师事务所主任
廖祥宏
市旅游局纪检组长
胡海波
市政协副科级干部(***)
调研地点: 罗山县
——
第四组
组 长:
周慧超
市政协副主席
成员:
陈宏刚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社法委主任 杨自清
市政协常委、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泽华(女)市政协常委、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李迪亮
市政协副秘书长
刘伟林 市政协秘书科科长(***)
调研地点:光山县
第五组
组
长:
熊静香(女)市政协副主席
成员:
邬长安
市政协常委、信阳师院信息技术学院院长 陶丽华(女)市政协常委、市商务局调研员
廖香雨
市政协常委、市体育局副局长
吴建军(女)
市政协常委、市畜牧局副局长 杨友远
市政协社法委综合科科长
(***)
调研地点:平桥区
——
第六组
组
长:
李正军
市政协副主席
成员:
叶雨兵
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市建筑
总公司副总经理
陈桂枝(女)市政协常委、亚兴集团董事长 陈卫东
市政协常委、弘昌集团副总经理 李耀明
市政协常委、市中山肿瘤医院院长 戴
昕
市政协经济委综合科科长
(***)
调研地点:鸡公山管理区
第七组
组
长:
霍
勇
市政协副主席
成员:
蔡传玮
市政协常委、市委政法委调研员 司凌丽(女)市政协常委、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刘学军
市政协常委、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高
云(女)市政协常委、信阳师院华锐学院副院长 何
勇
市政协提案委综合科科长
(***)
调研地点:南湾管理区
——
第八组
组
长:
王
勇
市政协副主席
成员:
陈
豫(女)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秘书长 李
光
市政协常委、市纪委副书记
冯
磊
市政协常委、市侨联主席
乔清忠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县区工委副主任(正处)
董
阳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综合科科长
(***)
调研地点:浉河区
第二篇:新县红色生态旅游发展情
个人整改措施
王 勇 信阳市政协副主席(2014年8月20日)
按照市委和政协党组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为了将对照检查材料中查摆的“四风”问题和努力方向、整改措施进一步具体化,切实落实责任,扎实整改,接受监督,收到成效,现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工作原则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两次视察兰考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学三促四抓”,学习焦裕禄精神,重点围绕“四风”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以梳辫子、拉单子、建台账为抓手,按照中央、省委、市委要求,将个人对照检查中的整改方向和措施进一步细化、具体化、责任化,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整改措施与存在问题一一对应,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指示精神,对照焦裕禄精神和大别山精神,坚持“一学三促四抓”,结合“六问六带头”,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坚持聚焦作风建设,抓好整改“四风”问题,带头解决问题、带头推动工作,与其他党组成员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三)工作原则
1.坚持着眼长远整改。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进一步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进一步发扬钉钉子的精神,-1-
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2.坚持突出重点整改。紧紧围绕“四风”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坚持远近结合,长短结合,做到“准”、“狠”、“韧”,尽快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
3.坚持群众满意整改。把整改落实、解决问题、建章立制的情况臵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不以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整改内容向社会公布,整改过程让群众监督,整改效果让群众评判,真正做到改一件成一件,让群众满意。
4.坚持持之以恒整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整改,以制度机制固化作风建设成果,严格约束力、增强执行力,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5.坚持个人带头整改。坚持个人带头示范,带头解决问题、带头整改落实、带头推动工作。与其他党组成员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二、整改任务和措施
(一)立行立该事项
1.针对学习不深入,学风不实的问题。
整改措施:(1)进一步增强学习主动性,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积极主动的适应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需求。(2)坚持好集中学习。认真参加市委中心组和政协党组集中学习活动,认真领会精神要义。(3)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每周自学时间不少于10小时,坚持每天读书至少1个小时,每月读1-2本政治理论方面的著作,1-2本政协业务方面的著作,坚持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4)做到学以致用。积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把握好规律,坚持用党中央的理论思想指导工作,努力在推动工作上有新进
-2-
展。
完成时限:
2.针对调研视察中深度不够,走过场的问题。
整改措施:(1)围绕中心选准切入点。以市委中心工作、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准确选题,认真开展视察调研,使调研工作更加贴近民生,更好服务大局。(2)改进调研方式。调研前充分论证,调研中多方听取意见,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入户等尽可能的获取第一手资料,真正触及实质,建真言献实策。(3)积极参加调研。根据《信阳市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基层制度实施方案》,我确定了新县泗店村和信阳木机公司两个联系点,并确保每月到联系点一次,每次时间不少于半天,每年确定2至3个调研课题,并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成果。
完成时限:9月底前,长期坚持 3.针对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不严的问题。
整改措施:(1)带头遵守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各种规定,常存敬畏之心,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确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2)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公车,杜绝公车私用。(3)严格制止到地方调研视察活动中的高规格、超标准接待现象,坚决制止超标浪费奢侈现象,并一律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赠送的土特产品。(4)一律拒绝任何形式的礼品卡、购物卡、会员卡等有价证券,不出入私人会所。
完成时限:
-3-
4.针对联系基层、联系委员少的问题。
整改措施:(1)加强同县区政协的联系,经常与县区政协沟通,力争每年去各个县区指导工作不少于2次。(2)坚持好主席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制度,特别要加强同经济界委员的联系,多深入委员企业,听取委员意见建议,切实帮助解决委员困难。
5.针对与同志们谈心少、交流少,听取意见少问题。整改措施:(1)主动放下架子,多与同志们交流,加强与同志们的联系,接受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批评,虚心向大家学习。(2)定期与分管的委员会负责同志和机关干部的交流谈心,听取意见建议。
6.针对纪律观念有所松弛,艰苦奋斗的思想减弱的问题。
整改措施:(1)我将树牢群众观点,保持党员本色,珍惜工作机遇,带头执行纪律,带头改进工作,并从严守上班纪律、避免迟到早退着手改进。(2)像焦裕禄那样,深学渐悟精髓,笃学坚信不疑,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做到思想纯洁,理想纯真,信仰纯正,真信笃行,终身不变。(3)把个人品行的修炼作为做人为官的根本,做到光明正大,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把严守纪律作为一条红线,大事不糊涂,小事不乱来,言行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做到令行禁止。
(二)近中期整改事项
-4-
-5-
第三篇:生态旅游策划方案
生态旅游策划方案
项 目 规 划
二○一五年五月
目 录
内容摘要
一、项目概括
二、市场分析
三、建设内容
四、民俗
五、总结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文明源远流长,漫长的耕作历史,积淀了丰富的农业遗产。而今农耕时代渐行渐远,乡村生活日趋式微。轰鸣的机器、崛起的高楼以不可逆转之势正在终结五千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把我们推进了物质供给极大丰富的商业文明社会。人们在享受电视、手机、汽车、互联网、酒吧等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同样深切感受到废气、噪音、有害食品、快节奏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带来的郁闷、烦躁和劳神。在都市冷面的钢筋水泥丛林之中,我们不由得回忆起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向往世外桃源里的宁静与舒适。
本项目依托千亩村河边组十余万平米原生态绿柳竹林,以及周边田野乡村风貌(可视景观面积达三十余万平米),以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为设计元素,构筑一个古代某一太平盛世时期的村镇集市或自然村落,试图全景式恢复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图景,再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中庸和谐的小农经济社会的民风民俗,表达人们珍爱生命,缅怀祖先,敬畏天地神灵的由衷之情,表现自然经济状态下人们勤劳朴实、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安乐心态。“千亩万福”民俗文化村-----一间现代都市人的精神家园,正是基于以上时代背景而策划。
关键字:世外桃源 乡村生活 民风民俗
白家务乡卜营村民俗文化村策划方案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文明源远流长,漫长的耕作历史,积淀了丰富的农业遗产。而今农耕时代渐行渐远,乡村生活日趋式微。轰鸣的机器、崛起的高楼以不可逆转之势正在终结五千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把我们推进了物质供给极大丰富的商业文明社会。人们在享受电视、手机、汽车、互联网、酒吧等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同样深切感受到废气、噪音、有害食品、快节奏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带来的郁闷、烦躁和劳神。在都市冷面的钢筋水泥丛林之中,我们不由得回忆起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向往世外桃源里的宁静与舒适。
本项目依托千亩村河边组十余万平米原生态绿柳竹林,以及周边田野乡村风貌(可视景观面积达三十余万平米),以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为设计元素,构筑一个古代某一太平盛世时期的村镇集市或自然村落,试图全景式恢复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图景,再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中庸和谐的小农经济社会的民风民俗,表达人们珍爱生命,缅怀祖先,敬畏天地神灵的由衷之情,表现自然经济状态下人们勤劳朴实、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安乐心态。“千亩万福”民俗文化村-----一间现代都市人的精神家园,正是基于以上时代背景而策划。
一、项目概况
项目实施地距市区四公里约十分钟车程,距市区二公里约五分钟车程。林地缘中津河而走,主体部分在“S”型中段,由北面约80亩竹林和约100亩杨树林组成。林地位置优热、生态原始、环境友好,是一处天然的“森林氧吧”。有白鹭驻足,野兔乱串,虫蛇出没。春夏则绿草如茵、蛙鸣蝉噪、欣欣向荣,秋冬则安逸古朴、萧瑟悠远、静谧幽深。
本项目充分依据现有的竹林、树林、河流等原生态的地形地貌,以及周边道路桥梁、村庄农舍、田野风光,建设一个集食、宿、游、乐于一体的民俗村落或集市。“吃农家饭、睡农家榻、庭院捉家鸡、溪里摸鱼虾、林中摘野菜、月下听神话”,把这种体验式的休闲娱乐作为主要经营项目,并将农业生产工具、手工业工具、农家生活用具,如犁、耙、耖、风车、水车、石磨、木榨等,民俗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七巧节、中秋节、七月半鬼节、冬至、小年,以及敬祖、拜佛、拜寿、婚礼、听大古书、看露天电影、社戏、斗鸡、演皮影戏等民俗活动有机结合于一个整体。进入民俗村,鸡犬之声相闻,犹如打渔人误入桃花源,别有洞天,洗去尘俗,放松心情,忘却烦恼,所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项目实施地千亩村与睦邻而处的万福村一衣带水,二地名形成历史久远,为一般普通民众耳熟能详,取“千亩万福”为文化村的字号,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既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的祈盼丰收、吉祥康泰、平安幸福之意,又琅琅上口、易读易懂、雅俗共享,符合本项目的民俗特点。
二、市场分析
农家乐发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这种休闲娱乐方式由于迎合了现代都市人的小资情调和精神生活需求,出现之初就已受到人们的追捧,渐成休闲热点,现已成为京津、沪苏杭、成都、广州等大中城市居民近郊游、周末游的首选目的地。在京郊、成都已有星级农家乐出现,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宁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是安徽县域经济的排头兵,人均GDP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安徽省首位,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有车一族渐成普及,现有城市的餐饮、游乐功能,已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追逐时尚、崇尚享乐、怀古念旧已成为都市白领乃至普通市民的消费新潮流。本项目试图为市民提供这样一个休闲去处。
同时,经济开发区大工业的格局初现雏形,相信未来二、三年,现有的地块将陆续开工投产。本项目实施地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咫尺之隔,是其理想的三产配套项目。新建宜黄公路,是长三角与黄山风景区互通的咽喉要道之一,交通便捷,过往司乘人员、游客也是本项目的预期客源之一。因此,基于商业运作和公司化管理的民俗村项目,将会有较为充足的目标消费群体。
三、建设内容
1、进入民俗村设计三条通道:
第一条从东北角水泥桥驱车进入,穿过竹林至停车场,约350米。车路路边装点一尺高白色木栅栏。
第二条由南架100米木桥,过木桥步行进入(如自驾车,车停宜黄公路大桥下停车场)。该通道为景区的正门。第三条由西(开发区东南),步行约十分钟进入。
三条进入通道口,分别设计木制或竹制仪门。路面用鹅卵石、沙石、石板、青砖铺面。
2、整个景区由五部分组成:
(1)餐饮区。主体建筑设施为风格俭朴的自然村落和农家小院,显示宁静、悠远的氛围。打汲水井一口,架水轱辘,既解决用水问题,又成一景。同时附设野餐自助区,提供集中,但又相互独立的野餐、烧烤区,增加游客野外自助用餐的乐处。这是本项目的显著特色之一。
(2)住宿区。建十余间二十五平米、附设农家桑拿、宽敞明亮的标准客房。分别命名为“听蛙楼”、“鸣蝉阁”、“喜雨亭”、“秋爽斋”等。
(3)垂钓区。利用竹林与杨树林之间的天然自流沟渠和河汊,开挖大小不一的鱼塘,供游人垂钓、休憩,生产的鱼供应内部餐饮使用。
(4)茶楼品茗区。建一座200平米,具有浓郁民俗风情和徽派木质结构风格的茶楼。该建筑为本景区标志性建筑,亦设计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茶楼。茶楼掩映在翠竹绿树丛中,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可以满足贵宾接待、商务洽谈、朋友聚会、情人幽会之需要。邀请四川茶艺人进行茶艺表演,邀请福建茶艺人表演功夫茶。
(5)综合休闲区。紧邻就餐区,建设简易篮球场、乒乓球台、草台班子戏台、停车场,供客人健身、游戏、玩耍。在各景点之间、路口,疏密有致地设置避雨亭、木椅、木凳、秋千、词牌、路牌、标示牌等。
3、在景区外围与农户合作、合资栽种若干亩成片的桃树、李树、杏树、枣树、梨树、葡萄、西瓜(万福为西瓜的传统种植地,品质优良),开花结果之际,供游客观赏、采摘、游玩。本项建设内容既为民俗村增添了新的景观和游客自娱自乐的内容,有机的融周围景观于一体,大大拓展了民俗村的游乐空间,同时,又带动当地村民走多种经营之路,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4、租赁农户菜地或与农户达成协议,种植无公害、无污染的时鲜疏菜,自产自销,供景区使用。
5、划定一定区域,专人散养一定数量供自产自销的鸡、鸭、鹅等家禽,真正体现“庭院捉家鸡”的乐趣。
6、规划设计建设宁国南方牡丹花卉盆景园,将此列为中长期远景目标。
四、民俗
1、农具、农家生活用具:
犁耙、耖、风车、掼桶、打稻机、石磨、石碾、链稿、秧耙、土墙夹板、木杵、桑墩、棒槌、弓(捕捉野兽的工具)、土猎枪、木盒广播、手拉风箱、花轿。
2、手工业工具:
木匠、篾匠、铁匠、瓦匠、等系列手工业工具,卖货郎担子,制糖、制茶工具,磨刀磨剪子担子,皮影子戏道具,系列文革物品,弹弓,铁环,陀螺等乡村儿童自制玩具。
3、生产、生活设施:
牌坊、石碑、水井、毛竹栈漕自流水、洗衣铺子、乡村小卖部、100米木板桥、简易乡村戏台、豆腐坊、油坊、酒坊(用酒吊子打散酒)、土地庙、观音菩萨庙、农家桑拿房。
4、民俗节日、仪式:
春节、元宵节、三月
三、清明节、端午节、七巧节、中秋节、七月半鬼节、重阳节、腊八节、冬至、小年。
敬祖、烧香拜佛、拜寿、相亲、阴阳八卦、求雨、婚礼、丧葬、儿童抓周、听大古书、看露天电影、社戏、斗鸡、训八哥说话、演皮影戏、快板、三句半、玩龙舞狮、踩高跷、百家姓。
5、民俗活动:(1)本项目在适当时间,举办系列民俗比赛活动,并在此基础之上,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发展成为宁国市民俗体育运动会。(2)为追逐时尚的新人举办说媒、相亲、坐花轿、三磕首、入洞房、掀红盖头民俗婚礼表演仪式。
(3)与现有的民间玩龙舞狮队合作,成立“千亩万福”玩龙舞狮队。(4)适时邀请国内具有显著地方特点的民俗表演、绝活、杂耍来献艺,如:川剧变脸、山东泥塑、河南皮影子戏。
五、结论
本项目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文化产业工程,它以民俗文化建设为主题,以生态游乐为平台,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化管理,既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大政方针,保护生态环境,又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
综上分析,本项目的实施,将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发展报告》 2.《创意生产经济学》 3.《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4.《生态农业园指南》
第四篇: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范文(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xx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强调要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处于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的,必须抢抓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着力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丰富生态
旅游内涵,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项目兴旅、品牌强旅、文化活旅,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来培育的工作目标。
一、文化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㈠深化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正逐步由满足观光休闲向享受文化洗礼方向转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强力支撑,二者紧密结合,必定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繁荣。因此,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已经成为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业,深度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㈡文化旅游的交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现代旅游非常强调参与性,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环境中,深度体验地域文化的真、趣、味。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是旅游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窗口,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形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当地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接受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㈢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旅游文化一般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
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具有唯一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独具魅力的文化差异,在旅游客源竞争中将处于优势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排它性竞争能力,易于创造特色和名牌效应。可通过极具特色的文化,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的旅游文化活动,以独特的民俗风情、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去吸引外地游客,提高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综合竞争力。
二、文化的独特魅力
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山川秀美、民风淳朴,这些都是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基础。
㈠古文化遗存底蕴厚重。的人类居住活动历史悠久,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民族民俗文物,历史文物及革命文物极为丰富。据初步统计,仅散存在民间的各类有征集收藏价值的文物近3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17件,标本文物62件。汉土疆界碑、百顺桥碑、兴文塔、乃见天日坊、青龙寺碉堡、白溢寨土司帅府
遗址、湘鄂西边区五县党代会会址、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军部旧址、渔洋关市苏维埃政府旧址、晚清渔洋关古民居建筑群被纳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是文化的无价之宝。
㈡生态文化蕴涵丰厚。由山得名,森林覆盖率高达81%,位居全省县市区之首,被认定为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境内国家4a级风景区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以幽峡百里、奇峰三千而美名远扬;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万余亩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原始生态令人神往,被称为中国鸽子花的故乡、珍稀动植物基因库,是世界人与生物圈计划组织保护地之一,即将成为华南虎野外放养地;白溢古寨的高山绝壁、土司遗迹、世界之谜暑天冰穴,给人无限神秘和向往,是国际洞穴联合会考察研究基地;名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色茶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丰富多彩。巍巍山,不仅养育了这方水土的居民,而且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些正是都市人的向往和追
求。
㈢民俗文化积淀深厚。民间歌谣、故事、传说、谚语原汁原味,充满机趣与智慧。国宝刘德培被授予中国民间文艺首届山花奖终身成就奖,位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首;竹枝词堪称文苑里的一朵奇葩,绚丽多姿;南曲、吹锣鼓、满堂音是久负盛名的曲坛三枝花堪称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堂戏、柳子戏、傩戏、皮影戏既原始古朴,又极富表现力。此外,民间唐祭、南曲、撒叶儿荷、打溜子、薅草锣鼓先后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南曲、薅草锣鼓、打溜子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农民艺人简柏元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珍贵的民俗文化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传承。
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措施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生命源和推动力,旅游业提质增效靠的就是
文化的力量,靠的就是不断增强文化内涵。旅游业的兴盛繁荣,关键在于将各类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㈠科学制定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 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进一步深化对旅游形势的认识,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把各类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将打造成国内外知名,集旅游观光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在规划时,对已建成的旅游景点,要注重文物资料搜集,丰富文化内容;对在建或拟建的旅游景点,要深挖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开发;对列入规划的民间文化资源,要出台保护政策,严禁破坏原有风貌,鼓励恢复原有风格。
㈡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发展旅游文化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要把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来对待,逐步健全机制,完善保护体系。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对全县造诣较高的民间老艺人进行奖励和资助,使珍贵的民间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二是大力宣传优秀民间艺人的事迹和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先进典型,举办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展示活动,在全县营造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三是鼓励支持教育部门把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知识编成乡土教材,将民间文化艺术欣赏和技艺训练引入中小学课堂,让珍贵的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㈢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把各类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整合,提高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大力发展农家乐,挖掘、整理传统饮食文化,推出一批乡土菜肴;继续抓好民居改造工程,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风情小镇、风情村和风情街道,鼓励发展农民家庭旅馆,开发富有特色的采摘、垂
钓、耕种等农事体验项目;对风景区内古树名木生活习性、生长规律、生存条件和功能作用精深研究,合力打造生态文化教育长廊;将民间艺人请进景区,举办文艺表演,集中展示木雕、竹编、刺绣、制茶等民间手工艺,满足游客体验生活、体验文化和求知求乐的愿望。
㈣加大生态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一是采取自己办的方式,重点利用中国茶叶之乡的优势,举办大型茶文化艺术节,让游客在领略神奇秀美风光的同时,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提高全县旅游文化品位。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传媒记者新闻采风、拍摄旅游风光专题片,举办书画名家和文化名人现场创作、题诗作画、编写传说故事,努力提升旅游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三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参与各类大型民间文艺比赛,加强与外地旅游文化的沟通交流,有计划地推出一批具有历史文化韵味的图书、音像等宣传推介产品,扩大旅游文化的影响力。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范文(二)
生态旅游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一篇关于生态旅游开发的调研报告范文,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
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
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
植物200多科,2015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
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
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
第五,**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万亩,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万亩,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15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以上。
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与发展不相适应;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发挥,一时难以形成大气候。
四、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
在加快实现计划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筹措:一是以政策换资金;二是以项目换资金;三是以利益换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石门关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
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
建设。
石门关生态旅游景区应从现在收费站起列入整体规划,任何建筑物应体现古色、古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味,加快实施与古崖画连通的便道,选好光明生态园的选址,对生态园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力度。
3、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
加强旅游局的管理职能,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
4、加大宣传力度,使石门关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
一是加大石门关雄、险、奇、秀、幽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可制成风光光碟销售,设计一张自然风光的门票);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让人留下余味);三是开发核桃茶文化(编一组适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烟。
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只要按照以生态旅游为基础,以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为重点,合理科学地配置石门关生态旅游的各要素,那么石门关生态旅游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进而带动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第五篇: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关于天台山景区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前言:生态旅游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天台山景区一直以来以“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对景区进行管理。近来年游客数量稳步提高,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景区收入不断增长。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天台山景区有特色和亮点项目,自己通过深入调研景区,通过实地调查、走访、访谈等形式,并结合自身工作对景区进行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天台山景区优势
天台山景区隶属邛崃山脉,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巴蜀四大古城之一的“文君故里”邛崃市,距成都110公里。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
1、交通区位优势
天台山距离成都110公里,位于景区1小时工作圈,交通便利,主要通过国道318经寿高路和邛名高速进入天台山。
2、深厚的历史文化
(1)历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远古洪荒时期,开明氏鳖灵(大禹)来蜀国治水,选此为台,登高祭天,故获“天台”美名。汉末,道家相山凿洞,筑坛祭神,天台山历史因之增添了宗教文化内容。三国蜀汉之初,诸葛亮到临邛察看“甲屯”垦植和开掘“火井”(天然气)情况时乘坐“木椅车”上山眺望,留下“天车坡”、“望军顶”等地名。南北朝时期,有西游僧人云游到此,创建了天台佛寺,《邛州直隶州志》说“天台山即普达舍耶所开山也”。隋唐时代,宗教漫延,以道家势力为大,盖与初唐时火井县令袁天罡尊崇道教有关。
(2)历史积淀丰厚,人文遗产众多。两宋期间,“三教合流,政教合一”的畸形政治造成天台山道、佛、儒并存,三家争山夺林各营院园,道观、佛寺、官房多达100余处,“正天台”还营建一条“和尚街”。三教共山矛盾百出,于是出现州通判、县推官驻山主政的怪事。两宋时期,有文同(北宋画家)、陆游等领衔管理天台山,保留了全国唯一的宗教法庭-和尚衙门。
3、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
(1)国内具有典型意义的高山流水景观。金龙河水景自上而下贯穿整个风景区,河床为整块红色砂岩构成,平整如板、无砂无泥、清澈见底。由于河底的陡降和断裂,形成瀑布、叠溪、涧泉、长滩、浅海、彩潭等动静有致、声色俱佳的水景,天台山水景水量充足,一年四季不断,为典型的高山流水景观,其特色在国内具有唯一性。部分水域适宜开展具有特色的水上休闲运动项目。
(2)丹霞地貌特征特殊。山势整体呈箱状向斜,地质现象特殊;山体、河川均显示出丹霞地貌的特征,丹霞地貌类型丰富;景区内巨石、怪石星布,溶洞发育,形成各种大地景观,具有观赏和科考双重价值。
(3)景观风貌多样,环境质量好。天台山景观变幻多样,随四季、早晚、气象因素等呈现不同的景观风貌。有云雾瀑布、天台夜月、日出、佛光等天象奇观,也有高山杜鹃、秋日枫林、雪巢名胜等四季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天台山气候环境好,夏季平均比山下温度低4-6度,是避暑消夏的好地方。
二、天台山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自天台山景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在邛崃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景区依托“高山玩水”和“夜赏流萦”这两
大特色旅游品牌,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管理工作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被四川省建委评为“文明风景名胜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被邛崃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被共青团成都市委评为“青年文明号”,被成都市旅游局评为“最具潜力景区”。在未来5-10年将对景区进行整体开发和打造,在做好山上精品景点打造的同时,开发山下低山片区,逐步形成“山上游,山下住”的格局,打造“中国式山水情景小镇”,创建AAAAA级景区,最终实现建设“西部一流、国内知名”的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
三、天台山景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配套设施不足。景点开发处于初始无序状态,景点间关联度和连续性不强,多数游览设施闲置,未能形成合理的整体游憩体系,景区特色未能凸显; 接待服务设施多为低档次农家乐,布局散乱、风格杂糅,部分节点建(构)筑物有碍观瞻。同时,景区交通组织存在较大问题,一是停车位严重不足,二是个别节点人车混行存在安全隐患,景区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景区发展的瓶颈之一。
2、旅游产业基础薄弱。旅游业是一个有序的产业链,从旅游者到旅游景点游览观光开始,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环节。天台山旅游产业结构较为初级,各产业要素、管理要素积累少、起点低,发展旅游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今后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旅游景点的开发,还要协调其他旅游要素的开发建设,合理布局,抓好旅游产业链的发展,为天台山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天台山的旅游资源就像散落在金龙河沿岸的珍珠,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些珍珠变成镶嵌在南丝路文化旅游区上的一串熠熠发光的珍珠项链。
4、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难度大。如何把天台山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难度很大,特别是天台山“三教合流,政教合一”的畸形宗教文化。
四、天台山景区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天台山必须利用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宗教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优势。天台山必须按照区域内整合、区域间协同方针,与平乐古镇抱团发展寻求共赢,以独特的山水文化和宗教文化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天台山
旅游产业结构较为初级,各产业要素、管理要素积累少、起点低,发展旅游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在今后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旅游景点的开发,还要协调其他旅游要素的开发建设,合理布局,抓好旅游产业链的发展。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通过加大景区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加快山下风情小镇建设的步伐,不断提升天台山景区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对吃、住、行、游、购、娱等项目的投入,不断提升游客美好感受。
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应坚决落实好整体规划,对建筑外观、景点打造进行规划,与自然协调,古朴、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快游步道建设,串联各个景点,方便游客游览;对景区内农家乐的经营户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农家乐的品味;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新兴项目的建设力度。
3、不断完善旅游管理机制,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对境内经营场所、农家乐、饭店旅馆的管理,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
别要鼓励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促进景区的发展。
4、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景区形象。邀请国内知名营销策划公司对天台山文脉进行梳理,打造天台山天台山“三教共山”、“和尚衙门”等独特的文化,重点推广天台山佛教文化;通过电视、纸媒、广播、网络等媒体,对天台山景区全方位报道,重点推广天台山“高山流水”、“夜赏流萤”两个品牌,不断丰富秋冬产品;丰富景区节庆、活动,不断提升景区活动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