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山县关于红色生态旅游发展有关情况的工作汇报(2014年市政协调研)
罗山县关于红色生态旅游发展有关情况的
工 作 汇 报
(2014年8月)
罗山县地处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下辖19个乡镇,300个村(居)委会,总面积2077平方公里,总人口74.5万人。罗山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苏区县,是红一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战斗和成长的地方,红色旅游资源底蕴丰厚,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李先念、贺龙、王震、程子华、徐海东、刘华清、吴焕先等老一辈无产阶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罗山协议》谈判旧址、《灵山会议》旧址、红一军军部旧址等便是罗山县红色旅游资源的优秀代表。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科学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县红色旅游发展迅速。特别是我县何家冲景区,坚持外拓市场、内树形象,以做活特色文章促进景区旅游大发展,年吸引十多万游人来这里参观,旅游综合收入上千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目标。2011年5月,县旅游局被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授予“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罗山县红色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位于大别山北麓,河南省罗山县铁卜乡境内,与湖北省大悟县毗邻,为全国著名 1 的中国工农红军四大长征出发地之一,又是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重点景区(点)之一。园区以红色旅游为主要支撑,兼“红、绿、俗”旅游资源于一体,具有爱国主义教育、野营观光、登山探险、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多种旅游活动功能于一体的国家AAA旅游景区。景区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界处,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自然生态保持完好,与著名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连。
1996年,国务院批准何家冲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红二十五军军部医院旧址--何大湾、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集结地标志物——银杏树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河南省委宣传部等6家单位联合命名何家冲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何家冲纳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大别山鄂豫皖红色旅游区,成为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10年10月何家冲纪念园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按照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的发展思路,2007年6月,何家冲纪念园区一期规划项目启动建设,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按景观和功能分八个区域进行打造,含 60多个景点, 于2008年4月16日正式建成开园。何家冲在红色旅游开发中,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严把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对景区的风景林木加强扶育,严禁乱砍滥伐、乱挖乱炸和设立林木加工点等。真正做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相协调。
二、红色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管理体制不顺
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管理上往往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旅游、文物、民政以及所在乡镇等多个管理部门,由于资源整合困难,条块分割严重,旅游部门实施景点开发的行业职能不能有效体现。红色景区往往存在着多头管理的现状,管理上也面临着人员偏少和经费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景区的发展,影响景区规划建设、品位提升和对外形象。
2、产品单
一、功能不全
目前,红色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结构不合理、产业链短、产品单
一、功能脱节等现象仍存在,亟需通过政策引导、资本运作、强力扶持做大做强。
3、投入小、标准低
目前,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主要依赖于上级的扶持资金,由于资金量有限,产品打造的标准较低。同时,景区的日常维护运转资金也主要使用上级的扶持资金,从而影响了景区的再开发、再提升。
4、红色旅游市场网络化未形成
由于各红色旅游景区(点)相对比较分散,特别是实行免票后,对旅行社的组团和推荐失去了动力,因此景区的营利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同时由于红色景区的深度开发力度不够,旅游产品线路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拳头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基本为空白,也有待近一步开发。
5、宣传力度小,知名度不高
红色景区(点)多处于边远山区,交通设施差,可进入性不强。同时因资金有限,宣传投入少,景区宣传方式和手段单一,从而影响了景区的知名度。
6、人才队伍匮乏
旅游产业是一个复合型的经济,涉及到的行业分类有100多个。由于红色景区多处于边远山区,工作地点偏远、条件较为艰苦、待遇低等因素制约了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因此红色旅游发展急需的营销、导游、园林、拓展训练等方面的人才较为匮乏。
三、进一步做好红色生态旅游业发展工作的对策建议
1、科学规划,统一布局
全市各红色景区应坚持打造个性化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要积极横向联动,实行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同时又要注意保持统一布局,有机形成统一整体。
2、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
各红色景区应主动拓宽旅游融资渠道,加大国家旅游国债、旅游扶持资金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争取力度。合理引导社会投资,鼓励民间投资,使红色旅游开发建设资金保障有力。
3、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
景区应进一步加大宣传投入,精心策划宣传方案,利用各种载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信阳红色旅游品牌。
4、加大开发力度,提高产业化水平
要将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相结合,既发展红色观光旅游项目,又开发观光农业、农家乐生态等旅游形式,丰富红色旅游内容,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化水平。
5、加强旅游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力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全县红色生态旅游开发力度,着重推进何家冲景区向纵深发展,使景区开发面积扩展为37平方公里,进一步丰富景区景点建设,增设互动的游戏产品,深入挖掘红色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加大环境整治、宣传营销力度,提高服务档次和管理水平,结合何家冲红色旅游续建规划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和旅游城镇功能,将何家冲打造成为著名的红色生态旅游精品景区、拓展体验培训基地、国防教育培训基地、历史文化名村和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示范村。
罗山县红色生态旅游有关调研点、线路:信阳→灵山寺→何家冲。
第二篇:红色生态旅游调研方案
关于全市红色生态旅游发展情况的
调 研 方 案
根据工作安排,市政协将就全市红色生态旅游发展情况开展调研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调研目的
为加快我市红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支柱产业,推动信阳经济社会发展,市政协将就这一议题,在四届十三次常委会议上专题议政。此前,组织部分驻信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和委员、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情况、深入分析论证,以确保建言献策质量,提高参政议政成效。
二、调研内容
此次调研围绕红色生态旅游这一课题来展开,主要内容包括政策规划、景区建设、生态保护、要素配套、经营管理、市场拓展、发展环境、体制机制、人才建设等方面,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重点是找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有针对性探讨解决办法。
三、调研方式
此次调研采取集中座谈、随机走访、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一是召开座谈会,听取县区政府、管理区的专题工作汇报,听取当地党政领导同志、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景区管理
人员、企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二是随机走访部分游客,了解游客群体构成、旅游动机、消费水平、评价认知等信息资料;三是实地察看相关景区建设情况。
四、人员组成
此次调研拟分8个调研组,分别由市政协领导带队,成员由驻信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委员,有关专家学者,市政协办公室、调研室、专委会及市直相关部门的同志组成。驻县区的市政协常委参加在本地的调研活动。
五、日程安排
1.8月18日(周一)至8月21日(周四),各调研组选择一天时间,深入各地调研,拟定本组的调研报告。
2.8月22日(周五)下午15:00,在市政协主席会议室召开调研总结会,听取市政府领导同志关于全市红色生态旅游发展情况介绍和市旅游局的工作汇报,听取各调研组的情况汇报,总结调研情况。
六、有关要求
1.市旅游局做好全市红色生态旅游发展情况的汇报工作,并提前准备70份汇报材料,便于调研组成员了解情况。
2.县区政协做好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有关调研点、线路等准备工作,组织驻县区的市政协常委届时参加本地的调研活动。
3.各调研组工作人员认真拟写本组的调研报告,汇总——
好各方面情况,反映好调研组成员和基层的意见建议。各调研组总结汇报不超过6分钟。
4.各调研组要准确把握调研内容,灵活运用各种调研方式,精心组织好调研活动。要自觉遵守在风景区开展公务活动的各项规定,深入一线、轻车简从、厉行节约,以优良作风树立政协队伍的良好形象。
附:调研分组名单
信阳市政协办公室
2014年8月6日
附:
全市红色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研
分
组
名
单
第一组
组
长:
王道云(女)周保林
成员:
姚海柱
周辉(女)童光亮
周兰先
郝
刚
调研地点:新县
——
市政协副主席
市政协秘书长 省政协委员、市妇联主席 市政协委员、市旅游局局长 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市政协调研科科长(***)市政协主席
第二组
组
长:
周冀荣(女)成员:
佘南波
余道银
金尚林
陈
斌
吴
珂(女)
调研地点:商城县
市政协副主席
市政协常委、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市政协常委、团市委副书记
市旅游局副局长
市政协调研室副主任
市政协县区工委综合科科长
(***)
第三组
组
长:
曹茂明
市政协副主席
成员:
王
豪
市政协常委、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向
炜
市政协常委、信阳日报社专题部副主任 陈以德
市政协常委、河南以德律师事务所主任
廖祥宏
市旅游局纪检组长
胡海波
市政协副科级干部(***)
调研地点: 罗山县
——
第四组
组 长:
周慧超
市政协副主席
成员:
陈宏刚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社法委主任 杨自清
市政协常委、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泽华(女)市政协常委、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李迪亮
市政协副秘书长
刘伟林 市政协秘书科科长(***)
调研地点:光山县
第五组
组
长:
熊静香(女)市政协副主席
成员:
邬长安
市政协常委、信阳师院信息技术学院院长 陶丽华(女)市政协常委、市商务局调研员
廖香雨
市政协常委、市体育局副局长
吴建军(女)
市政协常委、市畜牧局副局长 杨友远
市政协社法委综合科科长
(***)
调研地点:平桥区
——
第六组
组
长:
李正军
市政协副主席
成员:
叶雨兵
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市建筑
总公司副总经理
陈桂枝(女)市政协常委、亚兴集团董事长 陈卫东
市政协常委、弘昌集团副总经理 李耀明
市政协常委、市中山肿瘤医院院长 戴
昕
市政协经济委综合科科长
(***)
调研地点:鸡公山管理区
第七组
组
长:
霍
勇
市政协副主席
成员:
蔡传玮
市政协常委、市委政法委调研员 司凌丽(女)市政协常委、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刘学军
市政协常委、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高
云(女)市政协常委、信阳师院华锐学院副院长 何
勇
市政协提案委综合科科长
(***)
调研地点:南湾管理区
——
第八组
组
长:
王
勇
市政协副主席
成员:
陈
豫(女)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秘书长 李
光
市政协常委、市纪委副书记
冯
磊
市政协常委、市侨联主席
乔清忠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县区工委副主任(正处)
董
阳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综合科科长
(***)
调研地点:浉河区
第三篇:新县红色生态旅游发展情
个人整改措施
王 勇 信阳市政协副主席(2014年8月20日)
按照市委和政协党组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为了将对照检查材料中查摆的“四风”问题和努力方向、整改措施进一步具体化,切实落实责任,扎实整改,接受监督,收到成效,现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工作原则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两次视察兰考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学三促四抓”,学习焦裕禄精神,重点围绕“四风”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以梳辫子、拉单子、建台账为抓手,按照中央、省委、市委要求,将个人对照检查中的整改方向和措施进一步细化、具体化、责任化,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整改措施与存在问题一一对应,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指示精神,对照焦裕禄精神和大别山精神,坚持“一学三促四抓”,结合“六问六带头”,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坚持聚焦作风建设,抓好整改“四风”问题,带头解决问题、带头推动工作,与其他党组成员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三)工作原则
1.坚持着眼长远整改。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进一步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进一步发扬钉钉子的精神,-1-
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2.坚持突出重点整改。紧紧围绕“四风”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坚持远近结合,长短结合,做到“准”、“狠”、“韧”,尽快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
3.坚持群众满意整改。把整改落实、解决问题、建章立制的情况臵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不以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整改内容向社会公布,整改过程让群众监督,整改效果让群众评判,真正做到改一件成一件,让群众满意。
4.坚持持之以恒整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整改,以制度机制固化作风建设成果,严格约束力、增强执行力,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5.坚持个人带头整改。坚持个人带头示范,带头解决问题、带头整改落实、带头推动工作。与其他党组成员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二、整改任务和措施
(一)立行立该事项
1.针对学习不深入,学风不实的问题。
整改措施:(1)进一步增强学习主动性,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积极主动的适应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需求。(2)坚持好集中学习。认真参加市委中心组和政协党组集中学习活动,认真领会精神要义。(3)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每周自学时间不少于10小时,坚持每天读书至少1个小时,每月读1-2本政治理论方面的著作,1-2本政协业务方面的著作,坚持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4)做到学以致用。积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把握好规律,坚持用党中央的理论思想指导工作,努力在推动工作上有新进
-2-
展。
完成时限:
2.针对调研视察中深度不够,走过场的问题。
整改措施:(1)围绕中心选准切入点。以市委中心工作、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准确选题,认真开展视察调研,使调研工作更加贴近民生,更好服务大局。(2)改进调研方式。调研前充分论证,调研中多方听取意见,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入户等尽可能的获取第一手资料,真正触及实质,建真言献实策。(3)积极参加调研。根据《信阳市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基层制度实施方案》,我确定了新县泗店村和信阳木机公司两个联系点,并确保每月到联系点一次,每次时间不少于半天,每年确定2至3个调研课题,并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成果。
完成时限:9月底前,长期坚持 3.针对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不严的问题。
整改措施:(1)带头遵守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各种规定,常存敬畏之心,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确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2)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公车,杜绝公车私用。(3)严格制止到地方调研视察活动中的高规格、超标准接待现象,坚决制止超标浪费奢侈现象,并一律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赠送的土特产品。(4)一律拒绝任何形式的礼品卡、购物卡、会员卡等有价证券,不出入私人会所。
完成时限:
-3-
4.针对联系基层、联系委员少的问题。
整改措施:(1)加强同县区政协的联系,经常与县区政协沟通,力争每年去各个县区指导工作不少于2次。(2)坚持好主席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制度,特别要加强同经济界委员的联系,多深入委员企业,听取委员意见建议,切实帮助解决委员困难。
5.针对与同志们谈心少、交流少,听取意见少问题。整改措施:(1)主动放下架子,多与同志们交流,加强与同志们的联系,接受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批评,虚心向大家学习。(2)定期与分管的委员会负责同志和机关干部的交流谈心,听取意见建议。
6.针对纪律观念有所松弛,艰苦奋斗的思想减弱的问题。
整改措施:(1)我将树牢群众观点,保持党员本色,珍惜工作机遇,带头执行纪律,带头改进工作,并从严守上班纪律、避免迟到早退着手改进。(2)像焦裕禄那样,深学渐悟精髓,笃学坚信不疑,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做到思想纯洁,理想纯真,信仰纯正,真信笃行,终身不变。(3)把个人品行的修炼作为做人为官的根本,做到光明正大,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把严守纪律作为一条红线,大事不糊涂,小事不乱来,言行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做到令行禁止。
(二)近中期整改事项
-4-
-5-
第四篇:全县旅游发展情况汇报(市政协调研)
渭源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旅游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县城距省会兰州市174公里,距陇海铁路陇西站55公里,距天定高速渭源延伸段出口13公里,316、212国道贯穿渭源县境,兰海高速临渭段即将开工建设,在建的兰渝铁路在渭源设客货二级站。今后,随着临渭高速、渭武高速的建设,在渭源境内将会形成两条高速、两条国道、一条铁路交织贯通的交通网络,渭源县的交通区位优势将得到极大地凸显,为渭源的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全县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共辖8镇8乡,217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全县耕地面积80万亩,林地131万亩,森林覆盖率17%,草场80万亩,海拔在1930米-3941米之间,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6℃,无霜期142天。渭源县地处西秦岭末端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境内有渭河、洮河两大水系,既有奇山秀水,又有云海峡谷,还有大面积的森林以及高原草甸,特殊的地理位臵造就了这里奇秀的山水资源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特殊气候环境,是休闲、度假、避暑的理想胜地。自1993年我县发展旅游产业以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下,在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参与和苦干实干下,坚持“项目立县、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战略,为实现把我县打造成“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这一目标,我们克服了“起点低、起步晚、实力弱”等困难,按照“统一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开发、突出重点”的建设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投资导向,全县现已开发出16处景区(点),有渭水长虹、君山夕照、首阳谒圣、夷齐古冢、石门夜月、天井幽谷、鸟鼠同穴、秦皇长城、五竹秀峰、鹿鸣惊梦、南谷卧佛、太白云海、露骨积雪、索林涛声、高崖花会、船崖巨舫。其中具有一定规模且对外开放的有首阳谒圣、天井幽谷、太白云海、双门踩浪、夷齐古冢、灞陵观潮等6处景点。有通过初评的AAA级景区1个(首阳山景区,2011年5月),AA级景点2个(马铃薯科技示范区和老君山—灞陵桥公园),国家森林公园1处(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包括:首阳山、夷齐古冢、天井峡、石门水库),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地质公园1处。三星级饭店1家,二星级饭店2家,一次性能接待270人住宿;具有一定规模的餐馆12家,农家乐40多家,能一次性接待5000多人就餐;旅游定点商店3家;特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4家;专业旅行社1家。文化娱乐单位16家。目前,景点开发与建设有序进行,客源市场基本稳定,接待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已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配套服务体系,产业规模基本形成。2010年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33.5万人(次),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亿元,2
实际门票收入6万元(双石门景区、太白山景区为承包经营,每年承包费1万元,首阳山景区每年门票收入5万元)。
(二)旅游局机构设臵情况
旅游局最早成立于1993年,2004年12月与县文化中心合并设立了渭源县文化旅游局,2007年12月更名为渭源县文化出版旅游局,2010年10月在县上的机构改革中,撤销渭源县文化出版旅游局,设立渭源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加挂旅游局牌子,属科级事业单位建制,财务、人员办公独立,核定事业编制21名(局机关10名,接待中心11名),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旅游法律法规;监督检查旅游市场;负责旅游安全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负责全县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指导景区建设;负责旅游宣传促销;A级景区、星级宾馆的审查、申报和管理,农家乐、设旅行业(旅行社、导游、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审批、申报和管理;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指导全县旅游商品的开发;负责全县旅游统计和信息报送。计划内设机构有:办公室、宣传接待股、业务股,旅游质量监督股、景区管理站。目前,在职职工15人,其中男4人,女11人;本科以上文化程度13人,其中旅游专业毕业6人(男3人,女3人),取得导游证资格证的4人(男2人、女2人);30岁以下12人(男4人、女8人;本科9人、专科3人),30—35岁4人(男2人、女2人;本科3人、专科1人),40岁以上1人(女、本科)。由于原文化出版旅游局是借用文化馆的 3
5间办公用房来办公的,房间本已相当紧张,再无法给旅游局分出单独的办公房间,旅游局又无办公车辆,致使旅游局设立至今(6个月)仍在与文化广播影视局联合办公。
二、近年来所做的工作
(一)超前谋划,编制了旅游规划。在对我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高度重视规划的龙头和指导作用,科学决策,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了我县的旅游规划。2006年筹资30万元委托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了《渭源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在此规划中,提出了打造“渭河源生态文化旅游带 ”、“首阳山生态文化旅游带”、“洮河风光旅游带”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以“大禹导渭文化”、“伯夷叔齐文化”、“秦长城文化”为依托,全面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品位,提高景区整体质量的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成为指导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2009年筹资225万元委托北京绿宝石景观公司、甘肃城乡规划研究院编制了《双石门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渭河源头—太白山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首阳山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上规划的编制,为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描绘了蓝图,确立了目标,为以后的开发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效地防止了盲目的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意义深远、关系重大。
(二)多元投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近年来,县上以打造“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为目标,采用“政府主导、4
多元投入”的方式,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全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一是围绕“建设生态渭源,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进行了县城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以及绿化、亮化、美化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县城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大力实施通往景区的道路建设,先后投资8400多万元,对西五公路、罗莲公路、渭河源旅游道路、太白山旅游道路、沈海公路等旅游道路进行了硬化或铺油罩面,基本上实现了景区景点之间的互通;三是整合各类资金500多万元,完成了212、316国道和西五公路等8条涉旅道路和县城南北两山的绿化,近年,两山绿化 使全县旅游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四是累计投入资金2200多万元(其中含国土部门渭河源地质公园项目200多万元),在首阳山、天井峡、渭河源头、渭源马铃薯种薯科技园区等景区修建了景区管理用房、三星级旅游厕所(3座)、停车场、游步道、生态防护栏、景区游览全景图、标识标志牌、垃圾箱、生态桌凳等最基本的景区基础设施;五是投资338万元完成了莲峰山庄的整体收购,投资200万元储备了首阳山景区200亩土地,为下一步首阳山景区开发建设做好了准备工作。
(三)强化宣传,不断提高旅游景点知名度。旅游业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和“形象产业”,宣传促销工作相当重要,而文化又是旅游的灵魂,只有不断提高文化含量,旅游业才能充满生命力和活力。近年来,我们采用“文化搭台,旅游唱戏” 5 的方法,有效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一是组织文化、文艺界知名人士、学者,对渭河源文化、秦长城文化、伯夷叔齐采薇隐居文化、大禹导渭文化以及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地方特色文化进行了挖掘、整理、创作,编印了《莲峰山风土录》、《渭水源头》、《鸟鼠山文集》、《渭源县花儿集》、《渭源县民间故事集》、《渭源县小曲集》等书籍,创作了《渭源是个好地方》、《采薇歌》、《我是一个渭源人》等10多首歌唱渭源的乡土歌曲,极大地提升了我县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二是摄制了《无限风光看渭源》、《神奇美丽天井峡》、《走进渭河源》等专题宣传片,在甘肃卫视和渭源电视台进行播放。印制了《渭源县旅游交通图》、旅游宣传扑克牌、旅游名信片、宣传折页等。三是今年投资93万元在兰川机场,兰临高速路旁设臵3个大型户外广告牌,宣传旅游资源。四是通过参加省内外旅游节会、举办文化旅游节和旅游资源推介会、开办渭源旅游网站等形式,对我县的旅游资源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了渭源旅游的知名度。
(四)规范管理,努力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近年来,我们以完善旅游产业链条中的“吃、住”两项内容为抓手,通过招商引资和市场运作的方式,努力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目前,全县有三星级饭店1家(渭水源大酒店),二星级饭店2家(金达来宾馆、永安宾馆),一次性能接待270人住宿;具有一定规模的餐馆12家(渭水源大酒店、金达来宾馆、永安宾馆、6
天瑞食府、鑫都、怡景楼、天元香、福顺肥牛、久香火锅城、香水源火锅、佳禾肥牛、西关商务酒店),农家乐60多家,能一次性接待5000多人就餐。专业旅行社1家(康桥旅行社渭源分社),文化娱乐经营单位16家。同时,每年聘请专家对涉旅行业和宾馆饭店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培训,使全县旅游接待服务水平逐年提高,体系逐步具备。
(五)围绕特色,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为完善旅游产业链条,满足游客旅游购物的需求,不断增加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例,带动县域经济增长。我县依托“渭河源”文化品牌,积极鼓励一批龙头企业参与旅游商品的开发。目前,开发出了以灞陵桥为亮点的工艺品和渭源土特产为主的旅游商品,全县现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4家(黄香沟牧场、甘肃兴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渭源渭河酒厂、金泰野生食用菜加工厂),主要生产有“秀峰”牌南山放养虫草鸡、鹿血酒、土鸡蛋等土特产,“得林”牌系列中药材营养保健品,“渭井坊”牌系列酒,“绿源”牌蕨菜、卧龙头、苦苦菜等山野菜系列产品,深受省内外游客的青睐。旅游定点商店2家(黄香沟牧场畜产品销售点、渭水源特产超市),旅游购物环境初步形成。
(六)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建立旅游项目库。一是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储备了总投资33.41亿元的9个旅游重点项目,有“渭源县首阳山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渭河源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渭源洮河风光旅游区基础设施建 7
设项目”、“灞陵桥-老君山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渭河源头治理及渭河风情线建设项目”、“渭源县旅游接待中心”、“渭源旅游景区保护和资源调查项目”、“渭源会川马铃薯科技示范园区生态农业观光项目”;二是向省发改委申报了投资2980万元的“渭河源省级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现正在进行“首阳山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渭河源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可研编制工作。
三、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旅游产业精神的情况
1、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定发[2010]68号)文件精神,我县成立了渭源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推进协调领导小组,《渭源县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草案已经出台,正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计划4月底讨论通过。
2、贯彻落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的情况。3月28日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以后,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于4月9日召开了县委常委会,专门研究了我县“贯彻落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的意见”,提出,近日由县委、政府一把手牵头,组织人员对我县旅游产业进行一次全方位、深入细致地调研,破解旅游发展的难题。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机构、体制不顺。
由于省、市对县级政府职能部门的限制,在机构改革的三 8
定方案中,渭源县旅游局是在渭源县文化广播影视局下加挂的牌子,现无法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银行无法开设帐户,并且人员也未正式到位,无办公场所和公务用车,开展工作极为艰难,建议市政府批准成立渭源县旅游管理委员会,升格、强化旅游机构职能。
(二)资金不足
虽然近年来,我县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方式筹资发展旅游,但由于县上财政困难,仍然在景点建设、宣传促销、接待服务、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存在因资金投入不足而建设发展滞后,至今还未打造出一个AAAA级景区,严重影响渭源旅游的知名度。建议市政府从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给予倾斜和照顾,并将我县的旅游景区和漳县的贵清山、遮阳山等我市的知名景区整体策划推出,促成与甘肃公路旅游航空旅游集团公司的合作。
(三)专业人员缺乏
目前在我县的旅游队伍中,懂专业、懂管理、懂策划营销的人才极度缺乏,给我县发展旅游业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希望以后多组织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四)宣传促销不力
由于我县经费困难,在旅游宣传促销中,力度不大,层次不高,范围不广。希望市上对全市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包装和宣传,对旅游线路进行统一规划和营销
五、挖掘和发展旅游产业的对策和思路
1、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成立渭源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渭源县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落实每年不少于50万元的旅游发展资金,并根据财政情况逐年提高,明确、强化各成员单位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的工作职责,形成全社会共同发展旅游的合力和氛围。在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和管理上,建议实行政企分开,组建专门的机构或公司,使旅游产业步入规范化的发展渠道。
2、在景区建设上,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政策,本着“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发原则,积极争取与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所有愿意来渭源旅游投资的客商合作,我县以首阳山、双石门、太白山旅游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已征用的300多亩土地和景区资源以及3000万的建设资金,经评估作价后以入股的形式与投资方精诚合作,通过合作方式融资,施行现代旅游发展的理念和经营机制,推动渭源旅游产业的高水准、跨越式发展。二是着重抓好首阳山景区入口综合管理区、停车场管理区、游步道、景区导引标识系统的建设和天井峡上峡口入口管理区的建设。目前,天井峡上峡口入口管理区已完成施工图设计,5月份可开工(国土部门实施)。首阳山景区入口综合管理区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待莲峰林站是搬是留确定后,即可进行下一步设计,预计5月下旬既可开工。
3、在宣传推介上,今年将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兰临高速、中川机场—兰州高速路旁设臵三块大型户外旅游广告宣传牌,总投资93万元,目前已做好了两个牌子的基础,五月中旬即可完成制作。二是在县内通往各景区的主要路口设臵18个规范的景区导引牌,并对景区内原有的标志标识牌进行刷新改造,从而完善景区导引系统。三是与通信部门合作,创建渭源旅游网站,内设“旅游政务网”、“旅游资讯网”、“景区三维全景图”,从互联网上宣传渭源旅游资源。四是组织参加了4月14——16日在西安举行的“2011年中国(西安)国内旅游交易会”,计划5月份举办一届“渭源旅游招商引资推介会”,同时,响应省上举办的“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节”大型旅游宣传活动,8——9月份在渭源举办一届“渭河源生态文化旅游节”。五是制作《渭源旅游指南》,在省、市内各大旅行社和星级饭店摆放宣传。六是在《定西日报》、《甘肃日报》做专版宣传,并与省电视台合作,制作高质量的《渭源旅游资源专题宣传片》,为今后在其它高端媒体上宣传提供高质量的素材。
4、旅游商品开发上,积极联系广东、浙江、义乌一带的工艺品生产商,研发生产不同材质、规格多样的灞陵桥工艺品,作为最具渭源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同时,积极挖掘民间剪纸、刺绣、雕塑等,鼓励和扶持个体经营户开发具有渭源特色的民俗民族旅游商品。
5、接待服务上,引导、鼓励、督促渭水源三星级饭店创建绿色饭店、会川商务大酒店创建、申报二星级饭店,发展10家市级挂牌的农家乐。5月中旬邀请专家授课,举办一期涉旅服务单位及农家乐业主的培训班。
6、项目建设上,计划在6月底前编制完成4个项目的可研,即:渭源县首阳山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渭河源——太白山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洮河风光——双石门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渭河源省级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五篇:生态旅游发展浅议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第九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生态旅游发展浅议
[摘要] 生态旅游是在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所增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的旅游方式,本文基于我国生态旅游这一大环境,分析了生态旅游开展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几点发展策略。
[关键词]生态旅游; 存在问题; 发展策略
引言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问题逐步突出,提倡环境保护和环境知识教育的生态旅游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对此我们国家也加快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步伐,给生态旅游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空间。
但是由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生态旅游发展认识不足,发展经验还不充分,尤其是符合我国自身发展情况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还没有形成,造成了现阶段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不断。如何更清楚的认识生态旅游,更好借鉴先进的发展理念,成为我国能否跟上国际旅游发展步伐的关键。
1.生态旅游概述
1.1 生态旅游定义
生态旅游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热点,然而对于什么是生态旅游,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伊莉莎白·布在《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中提到生态旅游必须是以自然为基础,涉及学习、研究、欣赏、享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为特定目的,在受到干扰比较少或者没有污染的自然环境中所从事的旅游活动;美国生态学会则认为生态旅游是为了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的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的机会,使当地居民受益;我国学者王兴斌则认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为主要吸引物、以观赏和感受生态环境及普及生态意识和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
基于上述等等说法笔者认为:生态旅游是指能够保持生物在原生状态中不受或者较小受到影响和破坏的条件下,所进行的以生态环保、原生文化教育和体验为主要目的,对当地居民生活发展产生相对促进作用的负责任的高层次旅游活动。
1.2 生态旅游特征
(1)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求以原生环境为基础,这就决定生态旅游的开展需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既有利于游人的享受质量,又不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2)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3)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原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
1.3生态旅游开展的内容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的形式也逐步多样,从一开始基于自然的生态旅游开展扩展到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开展,其范围也由自然区域扩展到社会区域,促使其内容变得更加完善,不仅包括以往的自然生态这一部分,还把文化生态这一部分融入其中。这也就要求我们在从事生态旅游的同时不仅要注意到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学习和保护,同时也要注意到当地原始文化环境的学习和保护。
2.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生态旅游定义泛化
生态旅游定义的泛化这主要表现在有人将生态旅游解释为自然旅游、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甚至有的论者,就干脆将它解释为大众旅游,或者进而更说它是自然旅游等一切与生态相关的旅游形式和旅游产品的总称,亦即所谓“在生态环境中的旅游活动和与生态相关的旅游”。将生态旅游错误的看作是在生态环境中所从事旅游活动或者是从事与其相关的旅游活动。
在我国这主要表现在将生态旅游划分为几种不同层次的旅游。如以类似于此种小规模专项科考旅游为主的纯生态旅游;依托原生环境良好的自然景区进行的旅游开发活动的准生态旅游;以及近些年刚刚兴起的有别于城市,在农村开展从事的乡村旅游,称之为泛生态旅游。这种概念的泛化使得区分生态旅游与其他类似旅游活动的界限更加模糊,从而使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其原真性。
2.2 开发动机的偏离
从生态旅游的定义来看生态旅游的发展是围绕人们通过感受该地原生自然环境或者学习该区域原生文化,进而树立起保护原生环境的观念这一主要目地而进行的,显而易见,获得原生感受体验则是生态旅游与其他性质旅游的本质区别。对此诸多旅游开发商,当然也有当地居民不以为然,借着开发生态旅游之名,大兴土木,牟取经济利益,使得开发完全偏离了生态旅游发展的最初动机,进而将生态旅游变得与其它一般意义上的旅游基本雷同,丧失了其独特性。如若这样持续发展则生态旅游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而并非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
2.3 缺乏适合的开发模式
目前我国一般性旅游景区的开发模式都以基础建设为先导,重视景区的开发管理与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景区原生环境的开发保护,并且在景区开始运营之后,其对坏境的后续补偿投入也
明显不足,这种开发模式与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所提倡的“以保护原生环境和原生文化为主”的要求是完全相悖的,因此对于这种“重景区开发管理,轻环境补偿”的开发模式在生态旅游景区是应当被丢弃的。
2.4 开发视角转变不够
从宏观产业上来讲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因此,提高服务质量是其产业发展的助推剂,基于这种情况诸多旅游区更多注重依靠提高硬件设施来打造高质量的服务,注重满足游客物质享受,但却忽视了旅游的本质。
旅游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游客不仅要求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硬件服务,同时也要求充分满足其自身求奇、求异的旅游心理。所以高质量的旅游享受并非等同于旅游过程中高质量的服务享受,而更多是取决于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得到了高效满足。针对此类情况,生态旅游的旅游开发者不能遵循以往的,过多的去考虑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的高质量服务享受,应更加注重旅游者对于自然生态的原真性体验,这才是生态旅游区别于其它旅游的本质所在。
2.5 生态旅游产品泛化
旅游产品是旅游景区的核心吸引力所在,它代表着旅游景区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景区的特色。生态旅游景区也不例外,其旅游产品也应体现出景区的形象、特色,成为景区的核心吸引力,基于这一点我们再设计生态旅游产品时,首先要突出的是看它是否满足“生态”这一基本特征。然而目前多数生态旅游景区再设计旅游产品时基本上无异于一般景区,使得生态旅游产品有名无实。发展对策
3.1 重视生态环境教育
对于生态旅游首先可通过导游或宣传手段对旅游者进行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组织者不但要严格管理好游客,使之不破坏生态,更应该用丰富的生态和环保知识感染游客、教育游客,让游客“游”出快乐,也“游”出知识和责任。二是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管理,创造绿色企业。企业发展要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之上,符合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具体包括培育绿色营销理念、开发旅行社绿色产品体系、提供绿色服务、培养绿色员工、注重绿色宣传等一系列企业行为。三是加强对当地居民管理,倡导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保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广播电视节目、报纸期刊等印刷品解释宣传有关的旅游规划、旅游活动、旅游企业,也可让旅游部门与当地居民直接接触,引导他们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并从中受益。
3.2 明确开发责任
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应当是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的前提,把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知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而不应当把生态消费者放在首位,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获得的经济收益。对于开发者和当地居民,我们要使其明确开发目的,履行开发责任,要使其明白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同时也更多的关注生态效益,让开发者能够明白环境保护对于生态旅游景区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充分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一载体,规划好生态资源这一客体,才能使开发者这一主体获得长久的收益。
3.3 探究开发模式
对于生态旅游在开发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开发模式,打破只注重景区开发和管理的传统理念,必须将环境补偿纳入由开发到收益这个原始的循环系统之中去,形成旅游开发——旅游活动——环境补偿——在开发,这一新的开发循环模式,从而使得生态旅游景区能够在保持原生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前提下持久发展。
3.4 转变开发视角
旅游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游客不仅要求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硬件服务,同时也要求充分满足其自身求奇、求异的旅游心理需求。所以高质量的旅游享受并非等同于旅游过程中高质量的服务享受,而更多是取决于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得到了高效满足。
针对生态旅游景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设施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我们开发生态旅游活动时,转变开发思维,将满足游客的好奇心作为我们最主要或者是唯一的开发视角,提供最优的绿色生态服务,给游客创造最需要的心灵感受。
3.5 创新旅游产品
生态旅游产品不同于其他旅游产品的本质特征在于它能够传播给游客一种生态环保理念,使游客能够学习到生态环保知识,从而变得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环境,热爱自然。所以对于生态旅游产品的创新应把握住以下几点:首先,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需将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定格在原生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其次,对于相应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应该将对应的生态知识融入其产品的始终;另外,生态旅游产品中所开展的项目活动也应符合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策划对应的生态项目。
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态旅游不是牟取经济利益的大众游,而只能是以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知识学习为目的的小众旅游,其最终目的是教育人们懂得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如何了解到不同的原生态文化,从而获得多方面的旅游满足。因此对于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我们应更多考虑当地原生环境的保护,更多的宣传其教育意义,更多的追求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 卢云婷,王建军《生态旅游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2] 张延毅,董观治.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
[3]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展望 2008-11-13 中国投资咨询网
[4] 张辉 《旅游经济论》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第146页
Analysis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Ding Jiangtao, Zhu Chuangy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of sichuan)
Abstract: Eco-tourism is on the basis of the enhanced consciousness of people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med a new and green tourism style.This article based on ecological tourism environment of China, analysis some problems of the ecotourism at present, and thenputs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y.Keywords : Ecological tourism;Existing problems;Development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