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旅游发展[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08:5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生态旅游发展[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生态旅游发展[最终版]》。

第一篇:论生态旅游发展[最终版]

论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将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三者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地区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又维护了生态平衡,对我国旅游产业向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旅游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并在1986年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被正式式确认,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以保护资源,特别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持续性、促进环境保护及宣传教育,提高资源和环境的管理水平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旅游。

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最值得推广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在于游览地区的生态环境、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能得以完整保存。对于游客而言,参与生态旅游不仅可以领略各地的原始风光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而且还能使当地的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

规划滞后。生态旅游不同于其他旅游产品或旅游方式,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多重目标的统一。

环境恶化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比较晚,人们对

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力度还有待提高。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引导不够、盲目开发,仍然在少数地区存在对资源和环境损害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做好生态旅游规划,实行有序开发。应组织一支多学科、多层次、业务精的科技人员到现场调研、实地考察。尤其要对旅游业主体、客体、介体进行科学分析,即游客及未来市场前景,旅游风景资源是否具有吸引游客的物质基础,交通及服务设施是否方便、完备等,都应进行科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在对旅游区进行开发时,要在开发原则指导下,遵循适度有序地分层开发,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情况下,从生态角度去开发富有潜力的生态旅游资源。

增加投入,完善生态旅游区的各项配套设施。首先,要按照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加强生态保育,加强生态维护,加强环境修复和治理。其次,加强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规划的要求,在环境容量和生态承受能力范围内,完善交通、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强生态旅游的可进入性和交通通达性。最后,是切实加强生态旅游的安全和救援体系建设。开展生态旅游的地区一般地域比较偏,户外项目和户外活动比较多,因此,需要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设施,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建立健全医疗救护体系和紧急救援体系。

生态旅游结课论文

学号:2012100261姓名:陈瑶玲

班级:12物流管理2班

第二篇:生态旅游发展浅议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第九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生态旅游发展浅议

[摘要] 生态旅游是在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所增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的旅游方式,本文基于我国生态旅游这一大环境,分析了生态旅游开展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几点发展策略。

[关键词]生态旅游; 存在问题; 发展策略

引言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问题逐步突出,提倡环境保护和环境知识教育的生态旅游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对此我们国家也加快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步伐,给生态旅游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空间。

但是由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生态旅游发展认识不足,发展经验还不充分,尤其是符合我国自身发展情况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还没有形成,造成了现阶段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不断。如何更清楚的认识生态旅游,更好借鉴先进的发展理念,成为我国能否跟上国际旅游发展步伐的关键。

1.生态旅游概述

1.1 生态旅游定义

生态旅游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热点,然而对于什么是生态旅游,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伊莉莎白·布在《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中提到生态旅游必须是以自然为基础,涉及学习、研究、欣赏、享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为特定目的,在受到干扰比较少或者没有污染的自然环境中所从事的旅游活动;美国生态学会则认为生态旅游是为了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的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的机会,使当地居民受益;我国学者王兴斌则认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为主要吸引物、以观赏和感受生态环境及普及生态意识和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

基于上述等等说法笔者认为:生态旅游是指能够保持生物在原生状态中不受或者较小受到影响和破坏的条件下,所进行的以生态环保、原生文化教育和体验为主要目的,对当地居民生活发展产生相对促进作用的负责任的高层次旅游活动。

1.2 生态旅游特征

(1)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求以原生环境为基础,这就决定生态旅游的开展需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既有利于游人的享受质量,又不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2)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3)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原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

1.3生态旅游开展的内容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的形式也逐步多样,从一开始基于自然的生态旅游开展扩展到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开展,其范围也由自然区域扩展到社会区域,促使其内容变得更加完善,不仅包括以往的自然生态这一部分,还把文化生态这一部分融入其中。这也就要求我们在从事生态旅游的同时不仅要注意到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学习和保护,同时也要注意到当地原始文化环境的学习和保护。

2.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生态旅游定义泛化

生态旅游定义的泛化这主要表现在有人将生态旅游解释为自然旅游、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甚至有的论者,就干脆将它解释为大众旅游,或者进而更说它是自然旅游等一切与生态相关的旅游形式和旅游产品的总称,亦即所谓“在生态环境中的旅游活动和与生态相关的旅游”。将生态旅游错误的看作是在生态环境中所从事旅游活动或者是从事与其相关的旅游活动。

在我国这主要表现在将生态旅游划分为几种不同层次的旅游。如以类似于此种小规模专项科考旅游为主的纯生态旅游;依托原生环境良好的自然景区进行的旅游开发活动的准生态旅游;以及近些年刚刚兴起的有别于城市,在农村开展从事的乡村旅游,称之为泛生态旅游。这种概念的泛化使得区分生态旅游与其他类似旅游活动的界限更加模糊,从而使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其原真性。

2.2 开发动机的偏离

从生态旅游的定义来看生态旅游的发展是围绕人们通过感受该地原生自然环境或者学习该区域原生文化,进而树立起保护原生环境的观念这一主要目地而进行的,显而易见,获得原生感受体验则是生态旅游与其他性质旅游的本质区别。对此诸多旅游开发商,当然也有当地居民不以为然,借着开发生态旅游之名,大兴土木,牟取经济利益,使得开发完全偏离了生态旅游发展的最初动机,进而将生态旅游变得与其它一般意义上的旅游基本雷同,丧失了其独特性。如若这样持续发展则生态旅游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而并非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

2.3 缺乏适合的开发模式

目前我国一般性旅游景区的开发模式都以基础建设为先导,重视景区的开发管理与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景区原生环境的开发保护,并且在景区开始运营之后,其对坏境的后续补偿投入也

明显不足,这种开发模式与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所提倡的“以保护原生环境和原生文化为主”的要求是完全相悖的,因此对于这种“重景区开发管理,轻环境补偿”的开发模式在生态旅游景区是应当被丢弃的。

2.4 开发视角转变不够

从宏观产业上来讲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因此,提高服务质量是其产业发展的助推剂,基于这种情况诸多旅游区更多注重依靠提高硬件设施来打造高质量的服务,注重满足游客物质享受,但却忽视了旅游的本质。

旅游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游客不仅要求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硬件服务,同时也要求充分满足其自身求奇、求异的旅游心理。所以高质量的旅游享受并非等同于旅游过程中高质量的服务享受,而更多是取决于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得到了高效满足。针对此类情况,生态旅游的旅游开发者不能遵循以往的,过多的去考虑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的高质量服务享受,应更加注重旅游者对于自然生态的原真性体验,这才是生态旅游区别于其它旅游的本质所在。

2.5 生态旅游产品泛化

旅游产品是旅游景区的核心吸引力所在,它代表着旅游景区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景区的特色。生态旅游景区也不例外,其旅游产品也应体现出景区的形象、特色,成为景区的核心吸引力,基于这一点我们再设计生态旅游产品时,首先要突出的是看它是否满足“生态”这一基本特征。然而目前多数生态旅游景区再设计旅游产品时基本上无异于一般景区,使得生态旅游产品有名无实。发展对策

3.1 重视生态环境教育

对于生态旅游首先可通过导游或宣传手段对旅游者进行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组织者不但要严格管理好游客,使之不破坏生态,更应该用丰富的生态和环保知识感染游客、教育游客,让游客“游”出快乐,也“游”出知识和责任。二是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管理,创造绿色企业。企业发展要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之上,符合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具体包括培育绿色营销理念、开发旅行社绿色产品体系、提供绿色服务、培养绿色员工、注重绿色宣传等一系列企业行为。三是加强对当地居民管理,倡导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保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广播电视节目、报纸期刊等印刷品解释宣传有关的旅游规划、旅游活动、旅游企业,也可让旅游部门与当地居民直接接触,引导他们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并从中受益。

3.2 明确开发责任

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应当是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的前提,把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知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而不应当把生态消费者放在首位,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获得的经济收益。对于开发者和当地居民,我们要使其明确开发目的,履行开发责任,要使其明白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同时也更多的关注生态效益,让开发者能够明白环境保护对于生态旅游景区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充分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一载体,规划好生态资源这一客体,才能使开发者这一主体获得长久的收益。

3.3 探究开发模式

对于生态旅游在开发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开发模式,打破只注重景区开发和管理的传统理念,必须将环境补偿纳入由开发到收益这个原始的循环系统之中去,形成旅游开发——旅游活动——环境补偿——在开发,这一新的开发循环模式,从而使得生态旅游景区能够在保持原生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前提下持久发展。

3.4 转变开发视角

旅游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游客不仅要求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硬件服务,同时也要求充分满足其自身求奇、求异的旅游心理需求。所以高质量的旅游享受并非等同于旅游过程中高质量的服务享受,而更多是取决于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得到了高效满足。

针对生态旅游景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设施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我们开发生态旅游活动时,转变开发思维,将满足游客的好奇心作为我们最主要或者是唯一的开发视角,提供最优的绿色生态服务,给游客创造最需要的心灵感受。

3.5 创新旅游产品

生态旅游产品不同于其他旅游产品的本质特征在于它能够传播给游客一种生态环保理念,使游客能够学习到生态环保知识,从而变得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环境,热爱自然。所以对于生态旅游产品的创新应把握住以下几点:首先,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需将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定格在原生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其次,对于相应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应该将对应的生态知识融入其产品的始终;另外,生态旅游产品中所开展的项目活动也应符合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策划对应的生态项目。

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态旅游不是牟取经济利益的大众游,而只能是以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知识学习为目的的小众旅游,其最终目的是教育人们懂得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如何了解到不同的原生态文化,从而获得多方面的旅游满足。因此对于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我们应更多考虑当地原生环境的保护,更多的宣传其教育意义,更多的追求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 卢云婷,王建军《生态旅游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2] 张延毅,董观治.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

[3]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展望 2008-11-13 中国投资咨询网

[4] 张辉 《旅游经济论》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第146页

Analysis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Ding Jiangtao, Zhu Chuangy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of sichuan)

Abstract: Eco-tourism is on the basis of the enhanced consciousness of people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med a new and green tourism style.This article based on ecological tourism environment of China, analysis some problems of the ecotourism at present, and thenputs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y.Keywords : Ecological tourism;Existing problems;Development strategy

第三篇:生态旅游的发展

对中国生态旅游现状的认识

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10级旅游管理类

摘要: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为此,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消费潮应运而生。在旅游业,生态旅游也逐渐发展起来。

从而进一步发现国内自身的问题,分析国内生态旅游组成各部分的成就和问题,包括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生态旅游市场等方面,以及本人在两次旅游中的所见所闻,并在文章的最后结合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对我国生态旅游前景作出预见。

关键词:概念、背景、特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

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一是生态旅游首先要保护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二是在生态旅游过程中身心得以解脱,并促进生态意识的提高。但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即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生态旅游的背景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

生态旅游所阐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国古代先哲们那里找到思想的源泉,但是,作为明确的“生态旅游”这一提法,却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目前仍处于理论界研究发展,我国各地实际行为较少。

三、生态旅游的特征

(1)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2)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四、发展现状

由于国内的生态旅游发展时间较短,有很多地方仍不完善,其中生态旅游者的水平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国的旅游者大多数仍属于传统旅游者,就是追求自己付出的金钱可以得到最大的回报,因此会

导致很多不文明的行为,比如说为走捷径而践踏草地,在文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摘花朵等等。

中国很多大众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行为方式常表现为只重视游乐行为本身、忽视保护环境的错误倾向,因而旅游者的行为常导致对景区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社会文化等环境和各类旅游资源的破坏 生态旅游应该是提供给旅游者赏心悦目经历的同时,让他们耳濡目染,从单纯的享受走向自觉地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直到旅游行为的改变。也就是说,生态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也是他们接受环境保护教育的课堂,让他们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文化环境负责的旅游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

五、存在问题

生态旅游中另一个重要构成就是饭店,绿色饭店是生态旅游业要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在建设时,所选用的建筑和装饰材料要做到自然化,污染物的排放要达到国脚相关标准,并且提供带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保护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同时使顾客感到一种绿色企业文化,增强其环保意识。

在我国生态旅游中,对环境破坏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工具的使用。汽车等所排出的废气对大气造成污染,还会产生噪声污染、安全隐患、给自然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

我国生态旅游市场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生态旅游消费意识不强。对生态旅游行业的管理也存在许多问题:许多景区的各主管部门

权责不明;在众多管理人员中具有专业知识的不多,部分地区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于生态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一些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应该的整治„„

在我国普遍存在的就是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饱和与超载,在广大景区我们可以发现太多的景区进入了过多的游客,使得旅游者不能很好的游玩,而且旅游环境容量饱和也会造成很多恶性影响,其中包括对水体、土壤、大气、自然景观和生物景观的破坏,还有一个方面是由于游客与旅游区的居民常存在文化差异,大量游客的涌入,必会对社区居民造成心理影响。

六、发展建议

第一,要根据景区内环境承载力的状况,利用门票等经济手段、利用线路设计、分区规划等技术手段对游客进行引导,使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合理布局,以达到不破坏景区内生态系统的目的。

第二,借助景区的宣传栏、宣传画、演播厅、书籍、手册指南以及导游解说系统对旅游者进行环境教育。旅游之前就应明确告诉旅游者应遵守的规范。特别是通过生态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的身体力行和生态旅游区周围社区的环保氛围使旅游者受到教育和感染。

第三,生态旅游景区建立一定的法律、法规、制度,对旅游者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例如有的景区实行旅游者携带物品的检查制度,又如美国旅行社协会(ASTA)提供的生态旅游者十条“道德标准”(张建萍,2001)。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但塑造了负责任的旅游者,也是在进行我国的生态旅游市场教育,必将加速我国生态旅游市场的兴起和成熟。参考文献:

(1)大学选修课学习生态旅游的论文

();

(2)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出路

(); 生态旅游(http://baike.baidu.com/view/46782.htm#1

(3)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严力蛟《生态旅游学》

第四篇:故宫生态旅游发展

故宫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这个词既新颖又生僻。生态旅游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概念是如此,那么与之相对的就是传统旅游,传统旅游,指到达目的地后步行探寻观览景物、获知考求文化、了解采访民俗等而不藉汽车、缆车等容易流失沿途景观的交通工具的旅游。其特点在于对景观(人文和自然)的全程亲近性、体验性、认知性和健身性等。生态旅游的新颖性与延续性体现在对景点的一个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极为重视保护旅游物件。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影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蓬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物件的影响降至最低。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2011年国庆期间,故宫8万人限流措施一度“失守”,对此,故宫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故宫将考虑推行分时段限流,日限8万人不变。在13年春节期间,我曾到过故宫参观游览。穿过天安门城楼,经过长长的走道,故宫高大的城墙映入眼帘。顿时觉得袭来一种迎面而来的压迫感,尽显天家威严,这是平日里电视和照片中完全体会不到的。从午门的售票处进入故宫,顿时觉得眼前一片开阔。这么庞大恢弘的气势,难以想象,久久不能平静。

其实我是在淡季去故宫旅游的,但即使是淡季的人流量也叫我不得不叹为观止。其实在如今中国的一个大的形势环境下,生态旅游在我国还是会实现的比较有限。国人的旅游素质不高,游客基数大,无论怎样,都会给文物古迹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故宫的限流就是为了起到对故宫的保护作用。故宫如何发展生态旅游,我觉得限流是有必要的。

故宫的排水系统'一个镜头都说明问题了:琉 璃瓦落下的水被暗沟引到龙头'龙头落下的水 自北向南流入金水河

文化古迹一旦损 坏,就永远不 能复原。没有众多的文 化史迹,文明古国也就名存实亡,失 去其传统 的风采和内涵。我国经过 20 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水平大大提 高,中国经济发展 的投资也趋向于城 市建设和发展领域,这给我国的城市 发展带来了难 得的发展机遇。

像故宫这种名胜古迹是一种不可再生文化,一旦破坏了,就不可能再有了,即使复制了,假的就是假的

第五篇: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被人们广泛接受,现代旅游业进入了可持续发展阶段,生态旅游作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顺应这一时代潮流而兴起,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一. 生态旅游

1.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1.2生态旅游的特征

(1)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3)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二.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特征

I.概念

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夫人(Gro Harlem Brundland)及她所主持的由21个国家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著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在其长篇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系统的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布氏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虽然简短,但却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主要内容可归结为四点:

(1)不能没有发展。人类社会的存在注定要追求向前发展,否则就无法满足人类的需要。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基本要求尚未得到满足的地方和领域实现增长和发展。但是增长的本身是不够的,高度的劳动生产率和普遍贫困如不得到协调,就会危及环境和社会。因此,可持续发展还要求社会从两个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即一要确保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的机会,二要完善生产技术和提高生产能力。

(2)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自然。一味地追求发展而忽略大自然的承载能力,必然会严重危害子孙后代们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可再生资源耗竭的速率应尽可能少地妨碍将来的选择自由,应该给后代人的发展留下足够的资源空间,这便是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

(3)发展与保护并举。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表面上看是相对立和矛盾的,实际上完全可以相互协调和统一起来,而协调和统一的唯一途径便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决不是要求停止经济的发展,而是强调人类只有进入到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能发挥重大经济效能并获得重大经济利益的新的发展时代,世界上的贫穷和落后问题才能得到较为彻底的解决,才能真正在全球范围内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因此,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可能为保护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

(4)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21世纪及其以后的必由之路。

2.原则

布氏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强调了全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遵循以 下四个重要原则。

(1)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它的核心是指人类自身的数量繁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总的物质能量消耗量不能超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破坏自身的生存条件,否则,人类的发展则难以为继。

(2)公平性原则(Fai rness)社会全体成员在利用有限资源方面和享受物质消费品方面应当享有公平性。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代内公平,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二是代际公平,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性。三是公平分配有限的资源。

(3)共同性原则(Common)鉴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完全一致和唯一。它所体现的公平性、持续性原则都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4)协调性原则(Coordination)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本身的发展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又是两个互相影响的系统,这两个系统之间应该保持协调和相互调控的关系。

3.特征

不难看出,由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以引申出它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它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如果不能为社会造福,不能提高全人类的生活质量,这本身就是一种倒退。同时,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指数量的增加,更追求质量的改善、效益的提高、能源的节成都理二r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约、废物的消除,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2)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

(3)可持续发展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同社会进步相适应。当代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世界上大多数人口仍然处在半贫困或贫困状态。可持续发展必须与解决大多数人口的贫困联系在一起,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与不发达是造成资源与环境破坏的基本原因之一。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目标都不同,但发展的内涵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并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共享平等、自由、人权、教育普及的社会环境。

三. 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但是,由于国民总体环境意识漠,有关管理法规的不健全,政府财力物力的限制以及观念、体制缺陷的,致使我国的生态旅游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矛盾和严峻挑战。中,有些是以往开展传统大众旅游所造成的,有些是在目前开展生态旅游的中产生的,有些问题甚至

较为严重,直接影响到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展,所有这些,从总体上形成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潜在的和现实的问题。

(一)问题

目前,在我国发展生态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来自两个方面:其一,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所引发的资源退化:其二,由于生态旅游是由过去的自然旅游承续发展而来,许多方面存在欠缺与不足,进而引发和加剧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以一F从三个方面对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1.环境污染

目前开展生态旅游要面临一系列过去造成的和正在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我国保护区旅游现状深入调查后发现,目前,44%的自然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声污染、3%有空气污染川。从污染来源上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旅游供给方和旅游需求方。旅游供给方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发生在开发建设过程和旅游经营过程中。一是由于缺乏有关生态系统的科学理论作指导,在开发中布局不当、规划不合理,遇山开山,遇水架桥等等,直接导致经营管理的矛盾问题。如在张家界的开发过程中,由于选址不恰当,造成上游旅游设施的排泄物无法不进入著名景点金鞭溪,这就使得景区污染成为无法从管理上解决的难题。二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工程污染成为供给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如大量土石方的开挖、搬移,建筑物对视觉的破坏污染等等。三是在经营过程中,各类旅游设施排放的“三废”不经处理进入景区,而系统的自净能力又不能在短期内将它们消化,于是最终形成环境污染。旅游需求方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则主要发生在旅游者的流动和暂时停留的过程中,如超负荷游客量的增加所带来的拥挤、混乱和噪音;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如对旅游对象的破坏、践踏、猎捕等等。这些环境问题集中表现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污染和固体垃圾的堆积等。

(l)大气污染一方面是跨区域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在旅游地范围内,旅游业的发展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由于游客的大量聚集以及景区内旅游设施燃烧煤炭,大量释放各类有害有毒气体,造成局部污染严重,甚至形成酸雨,毁坏植被,污染土壤和水质,腐蚀破坏人文生态景观等等。例如湘西武陵源风景区内,二氧化硫(502)含量高达0.62m创m3,超过国家一级大气标准3.68倍:pH值达4.44,出现酸雨酸雾,树林大片枯黄l2j。据统计,我国受酸雨危害的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20%,在开办旅游的保护区中有3%存在空气污染问题,这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危及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和持续利用。在重要的生态旅游景观—溶洞内,空气污染也正在不断危害景观的生命。许多优秀的溶洞一经发现就匆忙施工开放,洞口开得过大过长,洞内洞外空气对流加剧,同时由于缺乏对游客流量的有效控制,过多的游客进入洞内,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加速了洞内沉淀物的氧化,破坏了岩溶洞内环境的平衡,促使洞内景观过快过早的老化。

(2)水体污染日益加剧是生态旅游的又一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对旅游资源的不当开发,使得许多旅游地地貌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尤其在主要的旅游设施附近两侧,如公路、宾馆、饭店以及其它娱乐设施等,这一情况更为突出。二是水位的下降,水体富营养化情况严重,导致大量水文景观消失或退化。例如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每年湖泊水位降低卜30厘米,致使重要的景观黄龙钙华堤已经开始退化、变色川;位于新疆阿尔泰山森林中部的哈纳斯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的河谷地貌,如今由于旅游开发管理不当,化学药剂、肥皂、油污等正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原先较多的大红鱼现已严重减少,而大红鱼的食物小白条的数量则剧增,水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滇池和太湖现己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大淡水湖泊(当然它们污染原因较为复杂,不仅仅是旅游所致);位于湖南张家界森林公园内的金鞭溪由于上游旅游设施生活污水的排入,原本清澈的小溪遭到污染,岸边的石头也由最初的红色变为黑色。如此等等的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旅游地的环境质量和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

(3)固体垃圾的污染主要是由于景区设施不完备以及旅游者素质不高所造成的。一些旅游服务行业所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便堆积、散布于景区之中,长此以往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峨眉山风景区每年产生的固体垃圾达4800多吨,其中绝大部分都未加处理便直接排入景区的溪流之中,造成了严重的固体垃圾污染;四川海螺沟冰川公园内,在通往冰爆布的小路上的每个休息站边都可见到堆有可乐瓶、塑料袋等等的垃圾堆。另一方面,一些旅游者生态意识较差,随处乱扔塑料瓶、塑料袋、易拉罐和各种废物。在许多著名的旅游地如黄山、庐山等,各种垃圾随处可见;在云南五十多个高原湖泊旅游地湖面上飘浮着各种各样固体垃圾,其中80%以上是旅游者随川孙艳红.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色议.北京二外学报,1999,4手乱扔的结果,就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上也己出现了固体垃圾污染。

(4)造成噪音和视觉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粗放经营,低水平开发,各类施工过多过滥。例如,在景区内大兴土木,修建各类旅游设施,如索道、宾馆、饭店,一方面造成景区内噪声震天,另一方面与环境景观不和谐的建筑设施又严重污染了视觉景观。景区内短时间过多游客聚集形成人声鼎沸,喧若闹市的现象频繁出现是造成此类污染的另一重要原因。例如2000年“五一”长假,许多景区内游人如织,游道的每一个台阶上都站满了游客,形成了大范围的噪音污染、视觉污染,许多动物被吓得逃之夭夭,改变了常规生活习性,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总之,林林种种的环境污染已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严重障碍,制约着生态 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2.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也就是生态资源破坏。从总体上来说,生态资源总是客观地处于变化之中,变化的动因一种是来自生态资源之间或生态资源内部的相互作用,如各类自然灾难、环境变化等;另一种则来自于人类活动的直接间接影响,其中旅游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影响着生态旅游资源的存在,这种影响既有正面作用,同时也存在着大量负面作用。在两种动因中,自然的灾变是作为正常的自然进化过程而存在,而人类活动的正负效应所引起的生态变化则可以通过两条原则来进行判断,即是否利于人类的持续发展;是否利于生态旅游资源的持续存在和演进,照这两条原则,可以判断生态变化是向着生态建设的方向发展,还是向着生态破坏的方向发展。事实上,在目前开展的旅游活动尤其是态旅游活动过程中,有很多是负效应大于正效应,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从总体上表现为对生态资源四大功能即调节功能、载体功能、信息功能和生产功能不同程度的破坏。

(l)对调节功能的影响。生态系统自身的生物组分(物种)成千上万,它们之间按照一定的营养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网。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营养结构完整、生态平衡状态下,具有典型的食物链关系和符合能量流动规律的金字塔型营养级,信息传递畅通,环境质量良好。同时,生态系统对于物质和能量的流向、流速、种群数量规模的消长、物种的比例变化,以及非生物环境如气候天象的发生发展等等都具有一系列调控作用。而且,系统越复杂,其稳定性阐值越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大。具体地说,就是食物网内包涵的生物种类越多,联结种类的环节数目也就越大,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或变化,可以由其它通道补偿与调节,而不至于影响到整个系统。例如原始热带森林就不会像温带森林,尤其是人工林那样出现病虫害爆发,但这种自我调控的能力有一个限度即阂值,一且超过限度,调控将失效。目前,人们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己有诸多方面对系统的冲击接近或大于缓冲闽值,对系统产生了破坏作用。例如,人类在生态系统内活动频繁,机动车辆的大量使用、景区燃煤、垃圾的堆积等引起大气、水源质量的改变,破坏了非生物环境;又如,人类的一些活动直接影响了生物体的活动,如一些旅游设施的修建,象机动行车道、大型宾馆饭店由于直接修建在离水源近、白然环境良好的区域,因而阻断了生物原来的水源,影响了种群数量的分布,而种群的数量分布又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物流、能流、稳定性和连续性,进而破坏到系统的调节功能。

(2)对载体功能、信息功能的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对旅游地生态系统载体功能和信息功能的破坏最为明显,直接表现为由于游客短期内局部超负荷集中,以及游客不文明行为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有四个层次:基因水平、物种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和景观水平,开展生态旅游对载体功能、信息功能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后两个层次,即对生态系统水平和景观水平的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指生物圈、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据世界生物保护联盟的估计,各种生态系统平均每平方米有6千克的生物量,其中89%是高等植物,7.4%是藻类、真菌和细菌等低等植物,动物占3.60/0[‘!。植物多样性是动物多样性进化和保存的基础,动物多样性直接对人类的幸福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有些生态系统的独特性一旦被破坏便无法恢复,也就意味着一类系统的消失。一些地区由于进行旅游开发而导致稀有动植物的灭绝,甚至生态系统的退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在云南禄劝轿子!_白风景区中,由于兴建旅游宾馆和其它设施,科研生产价值极高的原生冷杉被大片砍伐,损失严重;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山顶冻原地带,由于游客猛增,同时又缺少必要保护,致使这一珍贵的不可再生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在野生动物资源方面,乱捕滥杀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游客更是使不少珍稀品种濒临灭绝。在全国保护动物总数(257种)中约占63%的云南,1989一1990年就发生了捕杀野生动物案件178起,损失野生动物829头(只),其中一级保护动物达50头(只)。据有关资料,由于旅游地人口压力,对资源过分开采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世界物种灭绝速度比原来的自然过程加快了约1000倍,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地球上l/4的物种将灭绝,这将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幸福。我国目前濒危和受威胁的高等物种数为4500种,其中濒危植物占15%,濒危或受威胁的动物物种为400种ll]。这些物种灭绝必将对生态系统的信息功能(即信息贮藏,信息传递)、载体功能(即基因库)的作用产生严重破坏。因此,任何减少物种及危害种群生长的行为最终都是降低了系统的载体、信息功能,同时导致许多景观的最终消失。

(3)对生产功能的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的发挥强烈依赖于系统本身的良性循环和正常运转,它包括负嫡流的不断输入,从外界吸收物质与能量,并借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系统提供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形成的食物链或食物网稳定地控制着系统的生产力。旅游活动的开展通过

对动物、植物的直接影响最终归并成对系统内物质流与能量流的影响,图

1、图2关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氮循环表明:植物种群量的多少及分布直接影响到该区域空气中二氧化碳及氮的含量,并进而影响到动植物和真菌的分布,再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的传递,动物和真菌的分布又反过来影响到植物的分布,并进一步引起空间及资源的竞争,最后导致生产功能的降低。

总之,上述生态功能的破坏将直接影响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生 态旅游的发展为生态破坏的发生所制约,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四.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下载论生态旅游发展[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生态旅游发展[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旅游发展总结(最终版)

    生态旅游发展总结作为**市明星乡镇、文明镇、中心镇、科技示范镇、经济百强镇、十大综合实力小城镇和南岸园区经济主战场、城乡统筹的前沿阵地,**镇正着力打造着都市休闲旅游农业......

    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摘要: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为此,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消费潮应运而生。在旅游业,生态旅游也逐渐发......

    生态旅游现状及其发展论文

    论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其发展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态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在......

    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论文摘 要]生态旅游已被确定为世界旅游业中迅速发展的领域。该文针对中国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湖泊湿地旅游、山(岳)地旅游、草原旅游和森林旅游等的......

    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

    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2010-06-29 18:18:1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2)生态旅游是一种......

    浅谈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浅谈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2009-03-25 浏览量:1537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佟 敏* 摘 要:二十几年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球每年生......

    新县红色生态旅游发展情

    个人整改措施 王 勇 信阳市政协副主席 (2014年8月20日) 按照市委和政协党组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为了将对照检查材料中查摆的“四风”问题和努力方向、整改措施进一步具体化......

    打造生态农庄 发展生态旅游[最终定稿]

    远景设计研究院 打造生态农庄 发展生态旅游 农业旅游是一种以农业为载体、集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绿色消费、返璞归真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产业。农业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