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礼堂搭平台 急救培训进课堂
文化礼堂搭平台 急救培训进课堂
“现在生活中的突发情况多,学习救人的技能很实用”,“掌握好急救技能,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可以帮医院抢救争取时间”,“上次我哥哥被我救回来,全靠我之前学习过急救。”参加培训村民们不时地议论道。8月1日,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大学生暑期健康服务实践团来到玲珑街道米积村,在该村文化礼堂举办了急救理论与技能操作培训班,正值该村举行“假日课堂”开班仪式,70余名家长和孩子参加了培训并体验急救实践操作。
此次培训以急救基本知识、操作规范和心肺复苏等为主要内容,旨在向基层百姓普及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宣传了现场急救的重要性,呼唤更多人对现场急救的关注,为有效地保障生命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培训中,来自临床医学专业的实践队员们采取理论讲解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专业的医学模拟人体设备,向村民们讲解演练了急救技能操作标准动作和手法,培训过程中双方积极互动,不少村民和小朋友也亲自上阵体验学习。活动当天,实践队员们还为群众们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并发放急救知识、常见病防治和健康生活技能等宣传材料上百份。
本次急救培训,是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与玲珑街道团工委进行结对共建以来的首次活动,并且得到了米积村村委的大力支持。希望以此次急救培训为契机,建立高校与基层的合作服务渠道,把更多的专业服务送入基层,同时也能培养医学生服务基层的技能和意识。
第二篇:美丽非遗进农村文化礼堂
独山港镇虎啸桥村与新埭镇鱼圻塘村开展“非遗走亲”文艺汇演活动 月7日下午,由新埭镇鱼圻塘村主办,独山港镇虎啸桥村协办的“非遗走亲”进文化礼堂文艺汇演活动,在新埭镇鱼圻塘村鱼乡戏苑内举行。
演出前,独山港镇虎啸桥村的非遗爱好者们参观了鱼圻塘村的非遗旅游景区刘公祠,感受了当地深厚的非遗底蕴和独特人文气息。此次文艺汇演的8个节目,均是两村的文艺团队自行组织排练的传统非遗节目。演出在鱼圻塘村老妈妈文宣队的说唱节目《金陵塔》中拉开序幕,虎啸桥村带来的民间小调《十月初三长毛到》通过叙述日军登入全塘后的场景,加以生动、形象的言语,向大家阐述日军的种种罪行。演出融合了说唱、歌曲、小品、钹子书、越剧等各个方面元素,节目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整场比赛气氛和谐,文艺爱好者们都极尽所能,施展着自己的各项才艺。
以“走”为载体、加强两镇交流,以“亲”为宗旨、促进文化共进,在此次非遗走亲活动中,通过参观刘公祠和文艺汇演,两镇文化工作者及非遗爱好者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另一方面通过互相交流,共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和生产性开发可持续发展,让非遗成果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进一步服务文化民生,实现文化惠民。
第三篇:“最美温州人”进文化礼堂 讲述真善美
“最美温州人”进文化礼堂 讲述真善美
“最美温州人”进文化礼堂讲故事巡讲活动,日前走进泰顺县三魁镇西旸文化礼堂,可以容纳600人的文化礼堂里座无虚席,来自三魁镇属单位工作人员,西旸中小学全体师生和村民聚集在这里,聆听4个“最美温州人”的感人故事。
助人筑起为善之路
“他的血液在他人的身体里流淌,他的精神在为和谐社会增光,他以一名退伍军人独有的质朴谱写着人间大爱,向每个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着自己的爱心……”来自文成县珊溪镇中心小学的少先队辅导员毛王华,分享了坚持献血的“草根英雄”朱福财的故事。
“献血可以再生,而生命只有一次”。三魁镇工作人员吴彬彬说,故事中,朱福财的这一句话最让她感动,有机会会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之中,用行动来回馈社会。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爱心温州·善行天下·明眸工程”医护人员将希望送到贫困眼病患者的身边,开启患者“心灵的窗户”。从2009年开始,医务人员行程30多万公里,一个个助医救人的感人故事,点亮中西部地区3500多名贫困眼病患者的眼睛,也赢得了现场观众敬佩的掌声。
用生命诠释“最美”
一个是平阳县腾蛟镇带溪社区党委书记,一个是腾蛟镇青湾村村委会主任。他们的名字叫王青意、蔡福想。为了抢救遭遇车祸的孕妇,他们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平阳县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副主任王艳声情并茂地讲述下,王青意、蔡福想见义勇为的事迹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永嘉县公安消防局瓯北中队政治指导员林俊用饱含深情,激情昂扬地演说,展现了“3·12”德利尔家具厂火灾中,瓯北消防灭火战斗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赢得满堂阵阵掌声。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洗礼。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能够真正走近身边的榜样。”西旸小学蔡老师说,将“最美温州人”的故事送到文化礼堂,让孩子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最美”正能量。
据悉,“最美温州人”进文化礼堂讲故事巡讲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宣讲团兵分五组,分头走进各县(市、区)的文化礼堂。旨在通过宣讲“最美温州人”事迹,进一步推动温州“最美现象”由“风景”变成“风尚”,充分发挥典型榜样引领作用,多渠道、多形式传播“最美温州人”精神。
第四篇:廉洁文化进课堂
“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教学设计①
一、教学内容:
深刻的警示——江西省原副省长索贿受贿及腐败堕落案剖析,使学生懂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党的教诲,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腐败行为不仅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严重的危害,而且已经渗入我们的校园,影响我们年轻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
2、通过主题班会,弘扬廉洁自律的民族精神,让我们学生懂得从我做起,树立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国家利益的关系,将廉洁作为一生的操守,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强化对学生诚信、守法、奉献、自强精神的培养
三、教育重点难点:
通过正反事例,触动学生的心灵,将廉洁作为优秀的道德品质,以此约束自己,影响他人。
四、活动准备:
1、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廉洁的含义、古今中外关于廉洁的感人故事、关于廉洁的名言警句、国内改革开放后的腐败大案。
2、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小报告。
3、制作主题班会课件。
五、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一:胡长清腐化堕落案的材料(视频资料)
1.胡长清,男,1948年8月出生在湖南常德,1968年3月参军,1969年入党,1979年转业。1987年调到北京,先后在中国保险公司、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宗教事务局工作。1995年8月调往江西,担任省长助理,1998年1月当选江西省副省长、江西省第九届人大代表。2000年12月13日至14日,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公开审理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受贿、行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2月15日,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胡长清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追缴非法所得。2000年3月8日,胡长清在南昌被执行死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因经济犯罪而被处以死刑的职务最高的领导干部。
胡长清身居高位,何以至此呢?(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案情分析)第一:在经济上贪得无厌。他利用职权大肆索贿受贿,先后90次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545.55万元,161.77万元的巨额资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
第二:生活上腐化堕落。生活作风糜烂,多次嫖娼,包养情妇,花75万元为情妇在南昌、广州各购买一套商品房,并给情妇30余万元及大量物品。
第三:政治上蜕化变质。他授意或同意他人违法违规为自己及其家人、情妇办理因私护照、港澳通行证、身份证等各种证件37份,包括假证件19份,策划全家移居海外,其中为自己办理2件化名因私护照。胡长清出生于湖南常德市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放牛、砍柴、种田都干过。上学时每天要往返4公里路,还要挑篮赶集卖萝卜,挣几个小钱补贴学费,他从一个穷孩子,成为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最终成为丧心病狂的腐败分子,成为反面教材,我们应该从中受到什么深刻的警示呢?(学生讨论)活动环节二:深刻警示
警示一:理想信念是拒腐防变的根本。
师: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对人生有什么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呢? 生:学生讨论、议论、交换看法
教师小结: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个人树立了崇高理想,就坚定了正确的方向,就能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前途、人们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正确选择人生道路,在任何工作岗位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讨论总结(课件展示):因此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舍生取义、抵制诱惑、拒腐防变、勇往直前;如果背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就经不起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冲击、抗不住金钱、美色的诱惑。胡长清作为一名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蜕变成为腐败堕落分子,最根本原因就是他背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胡长清案从反面教育我们:从学生时代起要逐步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警示二:艰苦奋斗才能抗住腐败 师: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辛著称于世。我们的古人早就说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古训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呢?(学生讨论)生:学生讨论、议论,发表自己知道的古训。
师:胡长清的腐败堕落正是从贪图享乐、挥霍无度开始的。他不仅经常出入豪华宾馆、酒楼,而且吃要山珍海味、喝要上万元一瓶的好酒,穿从头到脚要名牌,吃喝玩乐、一掷千金。胡长清案充分说明:奢侈浪费是腐败得以滋生蔓延的温床。他从反面教育我们:遏制腐败、就必须始终如一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与作风,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真正做到“拒腐蚀、永不沾”。警示三:党的宗旨一刻不能忘
师: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什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什么?胡锦涛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具体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议论,发表自己知道的知识。
教师小结: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是我党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本质特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实践“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决不能把人们赋予的权利作为谋求个人、家庭或小团体的私利工具。讨论:胡长清是如何利用人们赋予的权力的呢?(学生观看视频材料)学生看完视频材料后,进行讨论,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归纳小结: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慷国家、人民之慨,为企业主谋不正之利,从中捞取“好处费”。警示四:必须从严治党,依法治国,切实加强监督 教师提问:胡长清被绳之以法给我们以什么样的警示? 学生讨论,请个别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从胡长清的案例中,我们清醒意识到,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不但要有坚强理想信念、自我约束能力,还要依法执政,接受监督,接受外部力量的约束。为防腐倡廉再塑一道防线。
总结:胡长清的毁灭之路,对我们有深刻的警示,他从反面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高尚的理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觉悟。
六、课后作业
观看影片:《孔繁森》、《焦裕禄》、《雷锋》、《任长霞》等优秀影视作品,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观后感。
“廉洁文化进校园”教学设计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名人的廉洁故事,认识清正廉洁的社会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名人故事,师生交流讨论,提升学生思想境界,进而学以致用。在学习和生活中严于自律,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
3、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廉洁意识,提高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修养。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清正廉洁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生活中增强自律能力,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一起查找名人清正廉洁的故事,用于课堂交流学习。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互动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教程
一、对联激趣,导入新课
不久前我看到两副对联,我说上联,同学们能对出下联吗?
上联1:上不愧党,勤政之根基;上联2: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
学生思考回答,明确:下联1:下不愧民,廉政之源泉。下联2:待人要诚,诚生信;工作要勤,勤生效。(投影)
教师小结: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换句话说民的品德对国家的根本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经常说诚信是做人之本,那么什么是做官之本呢?
教师明确:廉洁,自古以来就是做好官的标志。中华民族自古褒扬勤劳俭朴的美德,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史书上不乏这方面的箴言。自古以来,人们都视廉洁为一种美德,把腐败看作社会的一个毒瘤。廉洁,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翻开史书,回顾过去,国家的兴盛无不与政治廉洁有关。唐太宗能注重史治,使得贞观时期政治开明,为后来唐朝的强大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二、学习故事,认识廉洁
1.学习故事。2.介绍周总理生平,点明廉洁为政的重要性。(幻灯展示)伍习满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这位封建帝王对君民关系的深思。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要从谏改过。文本《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并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师总结:由此可见政治上的廉洁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
三、师生互动,感受廉洁1.学生讲廉洁故事,按教室座位把学生分为4组,故事比赛。教师点拨,认识廉洁的社会意义。
(1)明代有名的清官于谦就是一个廉洁奉公的人。他六十岁寿辰那年,当地许多人都送来了厚礼连皇上也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可于谦却一一回绝了他们的礼物。
(2)宋朝的包拯。当时,包拯在端州任职,那儿盛产端砚。一方端砚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生产出来。而当地一些官员不顾百姓死活,大量生产,上贡朝庭,以取悦权贵和中饱私囊。包拯自己也说:“能持端州方砚,可谓死而无憾。”可是,直到他离任,也未取一件。
(3)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4)魏征的夫人裴氏也是一名廉洁、俭朴的好女人。裴氏虽说是宰相的妻子,自嫁给丈夫之后依旧勤俭节约,并随丈夫住旧屋,每天纺纱织布度日。唐太宗听说魏征家的房子又窄又旧,十分破烂,便命令派人去为他调整。当官员和工匠等人来到魏家时,魏夫人对来人说:“他(指魏征)住惯了老房子,住不惯华丽大厦,请皇上原谅,不要给他调房了。”由于魏夫人的再三辞谢,工匠们只得重新翻新了几间旧房子,便回去了。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起不了床。唐太宗派太医去为他治疗。谁知,太医到魏家一看,魏征盖的被子又破又旧,根本御不了寒。太医回来据实向皇上禀告之后,太宗立即派人给魏征送去了丝棉被。谁知这回魏夫人又出来挡驾了。她说:“他也用惯了布被布褥,没有必要添加丝棉被,也请皇上见谅。”就这样,魏夫人常年铺佐丈夫料理家事,一直勤勤恳恳,相互体贴,而没有后悔嫁给这样一个清贫的丈夫。
师:同学们,听了这么多例子,你有什么感受,廉洁对社会有何作用?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明确:
(1)廉洁,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廉政才能取信于民。(2)廉洁是美德之一,受人爱戴。(3)廉洁可抵制物欲横流。(4)廉洁是大公无私的表现。
(5)廉洁可提高人的内在修养。(投影)2.观看2004年感动中国廉政人物录象。师:同学们刚才讲了许多古人廉洁故事,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正如雕塑家罗丹说的,“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比如,2004年就是不寻常的。牛玉儒、任长霞、梁雨润、张建国„„一个个普通而响亮的名字在神州大地传诵着,也在大江南北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感动的热潮。他们那震撼人心的动人事迹,贯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扬着党内正气和名族精神。
补充资料:(1)牛玉儒:燃烧自己照亮大家一个富于激情的干部,就像一部发动机,既能带动一班人,还能感动更多的人。一个好干部,就像一颗小太阳,燃烧自己,温暖别人,照亮大家。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牛玉儒,在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493天是这样的,以前在别的岗位上也是这样的。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特征。他的逝世,成为了呼和浩特市的倾城之痛。(2)任长霞: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这是个一年工作4600个小时的女局长,以自己的忠诚、才干和辉煌业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女杰”、“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20多项荣誉称号。任长霞以自己的毕生心血忠实地履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神圣职责。她拒绝宴请,拒绝送礼„„她是一座人民警察的丰碑。3.廉洁自身,寄予心声师: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非易事。一个人做到廉洁自律困难,一生保持廉洁就更难。也许有人说,我还是一个学生,手中没权,廉洁与我无关。其实不然,如果你留意,你会发现廉洁问题已悄无声息地进入我们校园。比如:小部分同学讲名牌讲攀比,比有钱比阔气,学生干部竞选时搞贿赂拉选票,做作业找“枪手”,过生日去酒店等等,这些不正之风严重地影响着我们。面对这些你应该怎么做呢?请以“作为中学生我准备„„”写一段话(要求150-字左右,可从诚信、节俭、自律、有责任心方面入手)。
四、畅想未来,深化廉洁1.畅想未来师:刚才同学们分组谈了自己对廉洁、节俭等的认识。廉洁是什么?法官说,廉洁是秉公办事,不殉私情;官员说,廉洁是不谋私利,清白做人;市民说,廉洁是不损公肥私,做合格市民。不同的人对廉洁的诠释不尽相同,但其内涵是一致的。
同学们,20年以后,也许你和我一样,是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也许你是一名建筑工程师;或许你是一位忙碌的市长„„,也许你就是这其中某个岗位上的工作者,到那时,你会怎么做呢?(1)小组交流。(2)学生回答说自己的理想。教师相机点评。落实到廉洁上来。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知道同学们都愿意做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办事公道廉洁的人,老师为你们感到欣慰。如果每一个岗位上的人都认真负责廉洁自律地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五、教师赠言,升华廉洁师:处事公平平似水,为官廉洁洁如冰。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三退赏赐,这是晏婴的廉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受黄金,这是杨震的廉洁;秉公执法,铁面无私,这是包拯的廉洁。他们用自己的一生,精彩的诠释了廉洁的内涵。由此可见,廉洁对于个人,就是人格的支撑点,人性的闪光处。要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廉洁是多么的重要!希望同学们也能以廉洁自律养身,真正成为一个行为正直,处事廉洁的人。
六、作业布置写一篇“廉洁文化进校园”为话题的作文。要求:
1、请联系学生、家庭、社会实际,写一篇作文。
2、中心突出,主题明确,有教育意义。
“廉洁文化进校园”教学设计④
一、教学内容:
1.廉洁故事(《两袖清风的于谦》《毛泽东不搞特殊》等)。2.学生准备的有关“廉洁”的内容(诗词、对联等均可)。
二、设计意图:
1.配合语文教学中的思品教育,尤其是当前的廉正文化教育及阅读教学。2.创导一种新颖的廉政文化,以人本化、规范化、实效性来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让廉政文化从小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
三、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廉洁”的故事、诗词等内容。2.制作电脑课件。
四、教学目标:
1、通过选取的事迹,使学生树立勤俭朴素、遵守纪律、明辨是非的基本观念,初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诚实正直、遵纪守法等良好品质。
2、使他们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从小培养学生敬重有操守、重清廉的古今人物,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从小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廉洁就在我身边,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廉”,“廉”可以组成那些词。(廉洁、廉耻、清廉、廉明、廉正)你知道廉是什么意思吗?
从古至今,有不少人用一身正气,一世清白大大书写了这个“廉”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
2、明理
故事一:《两袖清风的于谦》。
1〉读一读,找找看,故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于谦两袖清风?(“一身布衣,两袖清风”)
2〉你对于谦还有哪些了解?(石灰吟)3〉学生读一读,4〉问:《石灰吟》这首诗抒发了于谦怎样的一种情怀?
5〉这首石灰吟更是于谦一生的写照,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来表明他为国尽忠、不畏权贵的品格和坚守高尚情操的的决心。
6〉小结:于谦是古代历史上廉洁为公的一个杰出代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像于谦这样廉洁自律的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发挥了一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再来看一个小故事。
故事二:《毛泽东不搞特殊》 1〉找找毛泽东不搞特殊的句子。2〉想想毛泽东为什么不搞特殊。
3〉事虽小,但小中见大,主席那光辉的形象就在这一碗白米干饭中熠熠生辉。难怪有一首诗这么写道:
4〉推倒三山兴伟业,流传四卷铸雄魂。清廉自律高风范,长使人民感念深(大屏幕出示),学生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人民永远感念他。
5〉像毛泽东这样不搞特殊、廉洁自律的领导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清正廉洁、心中装着国家、装着人民。比如我们这本书上的:——、——、——、6〉像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很多,人民铭记着他们、赞颂着他们。正所谓:为民着、民恒爱之。课前,我们同学通过查资料、一定了解了不少廉洁自律的人和事,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出示:(课件)
3、导行
1〉说说我最欣赏、敬佩的一个人、一件事、一首古诗、一句格言。(播放课件)要求:人 :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事:用一两句话介绍。
诗:背一背格言:诵一诵
小结:他们有的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有的一心为民,不计报酬,有的不畏强权、敢于直言,忠于职守、执法严明,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生活的引路人。
2〉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录象,这里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播放课件)a.看了这个故事后,你想说点什么呢?
b.贪污腐败给国家造成了损失,同时也给自己的家人带来了无穷的痛苦。贪污腐败害人害己。c.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朋友,遇到这样的爸爸,你会怎么做呢? d.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廉洁自律与我们每个中学生有着密切关系,我们要时刻给爸爸妈妈提个醒,让爸爸妈妈做一个廉洁自律的人,让自己的家庭多一份快乐,多一份幸福。
3〉不可否认,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与廉洁自律不和谐的现象,这些现象影响着我们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比如:(出示课件)
a.(3)班要选举班干部,张甘明对李强说,你投我一票,我请你吃东西。b.(4)的巫平胜出钱请同学做作业。请你对上述行为做一个评说。
六、小结: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总结:
让我们每个同学都把正直、无私、廉洁清明、严于自律这样的意识深深地扎根在心里,做一个廉洁自律的小公民(出示课件),同时播放音乐,课堂结束。
廉洁文化进校园教案⑤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
本节课力求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老师为导”的教学观。注重过程性,以问题为中心,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叙述,进行探究;注重实践性,采用多种教学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平等的交流中完成教学目标;注重开放性,给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开阔的空间和视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去查、去做,使学生在多层次的探究活动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增长学习的能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在历史进程中,我国人民作出的郑重选择,也是由其性质和宗旨决定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2.能力目标
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人民对中国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力量和出现的种种建国方案进行比较鉴别作出的抉择,引导学生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对党的认识升华,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教材处理和思路设计
首先投放《焦点访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专题,给学生设置政治情景,引出本节要学习的问题。然后激励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带着问题,共同探究第六课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老师点拨学生共同回忆中国近代史。通过体验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相继失败得出历史结论: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使命,所以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来承担此重任。
2.老师继续点拨学生回忆党史。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登上历史舞台以后,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又相继出现了三种建国方案,摆在人民面前,让人民来选择,人民究竟该选择谁来领导呢?看《淮海战役》的片段。从《淮海战役》这场“小车推出来的胜利”中又得出一个历史结论: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国家不仅站起来了,而且富起来了,强起来了,这些都证明了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于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得出了第一个问题的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而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这个问题学生自主探究两个问题来理解。老师总结:通过理解课本知识,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一登上历史舞台,就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只代表少数人的利益,更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所以,历史和人民就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来执掌政权,从而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党的性质和宗旨也决定了党不仅能够救中国,还能够发展中国。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今天中国共产党执政55年了,中国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强国。出示数据──数字中国。学生共同探究两个问题。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探究讨论,既让学生感受中国的辉煌成就,又能印证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无比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得出一个深刻的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投放三个现实意义。在明确了必须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前提下,让学生从自身谈起,亲身体验苏州的巨变。说说心里话,感悟党的伟大,党的英明领导,从而增强爱党之情。
(三)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通过让学生回忆过去党的峥嵘岁月,看今朝党的辉煌成就,更让我们坚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求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改善其与时俱进的执政方式。
1.了解三种执政方式,深刻理解其内涵。把握关键词,清楚把握三种执政方式的实质。
2.结合中国修宪历程,理解三种执政方式。学生共同探究两个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课本语言和材料语言结合起来。先讨论,后表述,老师进行评价并补充完善。
3.总结三种执政方式的地位及关系,科学执政是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方式。三种执政方式相互统一,相辅相成。并且重点强调依法执政的作用。
4.走进生活,参与体验,学生运用党的三种执政方式来体验,采用分组探究的方式参与“文明苏州”的城市建设,做一个有责任的临沂市民。
(四)本课小结
总结本课知识,明确知识结构,升华学生思想感情,坚定热爱党的信念,努力学习,准备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四、学生谈感受,激发爱党情。(略)
“廉洁文化进校园”教案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2、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的情操,了解廉洁文化,懂得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向伟人看齐,严于自律,少一点索取,多一份奉献,并能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别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对子的意思。以“索取”与“奉献”这一切入口渗透廉洁教育。
难点:懂得廉洁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努力做到自幼廉洁,具有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1、朗读课文中我会读的词语。
2、老师和同学对反义词。
二、理解课文及一些学生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一)、小组内交流不懂的词语或句子,能小组内能解决掉的解决好。
(二)、小组代表发言,说说你们组解决的问题和解决不了词语。
点拨:“真诚与虚假、冷漠与热忱”可以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来理解;“雪中送炭”可以通过讲成语的方法来理解。
(三)、精讲:“索取与奉献”。
1、引入:周总理是大家熟悉的一位领导,毕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不求索取,但求奉献,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连自己的骨灰都撒到中华大地,完全彻底地实践了他“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的宏愿。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周恩来特有的纯真的人格魅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的爱戴和钦佩。像周总理这样廉洁自律的领导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清正廉洁、心中装着国家、装着人民。难怪有一首诗这么写道:推倒三山兴伟业,流传四卷铸雄魂。清廉自律高风范,长使人民感念深(课件: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诵。
2、交流资料:在我们当今社会中廉洁自律的人还有许多,你知道有哪些?(学生说)(注:课前学生收集感动中国的廉政人物)
3、同学们,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下2004感动中国的廉政人物”:
放课件:(燃烧自己,照亮大家的牛玉儒;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任长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马祖光; “百姓书记”“五部曲”的梁雨润;群众的主心骨的张建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周国知;一心为民好村官的曹发贵;用生命书写忠诚的岳林涛;郭峰 赵德尊:离休未敢忘忧国。)
师:这些人物有家喻户晓的,也有许多是不为人知的,他们的平凡事迹却感动了中国, 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民。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被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有很多话想说,大家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吧!(学生畅所欲言)
4、游戏:齐栽廉洁之花
师激情:孩子们,清政廉洁,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美丽花草的种子;清政廉洁,是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拥有清政廉洁,我们的世界会无限大,生活会无限好;拥有清政廉洁,我们就会美丽到永远。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第一步:请同学们把你最欣赏、敬佩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首有关廉洁的古诗、格言写在准备好的廉洁之花上。(学生在廉洁之花上写字)
要求:人 :可写人名或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他的品德
事:用一两句话介绍其事迹。
第二步:请学生把写在廉洁之花上的内容读出来。(4-5个)
第三步:栽花。《廉洁歌》响起,请一列学生上黑板把准备好的花瓣贴在主题廉洁”这两个字的四周,砌成1朵花的形状。)
师小结:孩子们,这些人,这些事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生活的引路人。让我们永远记住它。
5、导行
辩析廉洁
师:不可否认,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还有一些与廉洁自律不和谐的现象,这些现象影响着我们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比如:(出示课件)
(1)、二(3)班要选举班干部,小敏对王红说:“你投我一票,我请你吃肯德基。”
(2)、五(1)的周强出钱请同学做作业。
请你对上述行为做一个评说。(学生说)
师:除了这些不好的行为外,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做得好的人、事呢?(学生举身边的例子)
师总结:廉洁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要想做到廉洁,就要从生活
中每件小事做起。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处处做到诚信待人、廉洁公正,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6、升华主题
大屏幕出示:(采用多种形式读)
《廉洁万岁》
廉洁文化进校园,全体师生把誓宣。
家长社会齐参与,你一句来我一言。
做人要讲诚和信,道德遵守最重要。
说话行事讲文明,助人为乐是美德。
不可贪图小便宜,拾到钱物要归还;
不可索求他人物,不与他人争名利.要向清者学榜样,不与浊者同合污;
从小争做小雷锋,社会风景日月新!
我们齐声来高喊:“廉洁万岁!”
7、总结
孩子们,世界因为有了奉献才更加精彩,世界因为有了廉洁才更加和谐。让我们每个同学都把正直、无私、廉洁清明、严于自律这样的意识深深地扎根在心里,做一个廉洁自律、乐于奉献、不求索取的小公民。
三、熟读成诵,试背课文。
四、完成课堂作业本
过去你是怎样花自己的零用钱的?今后你怎样使用自己的零用钱?
师:同学们从节约水、电、学习用品、零用钱等方面都谈了自己今后的打算,我相信同学言出必行。为鼓励大家,老师赠送几条节俭的格言给同学们,让我们师生共勉。
3.课件出示节俭格言:(齐读)
(1)对于浪费的人,金钱是圆的,可是,对于节俭的人,金钱是扁平的,是可以一块块堆积起来的。
(2)为人不知储蓄,则一生困苦,致死贫乏。
(3)节俭是一大收入。
(4)以有余,补不足。
六、总结深化,课外延伸
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要牢固树立“浪费也是腐败”的节约意识,克服“花公家钱不心疼”的不良心态,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让我们记住“节俭光荣,浪费为耻”这句话,把这句话作为我们今后行动的指南。
第五篇:学科文化进课堂
学科文化进课堂——小学数学文化进课堂 2010-05-24 16:51 《奎文教育网》
一、概念的界定以及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相关论述
学科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关注学生终身健康发展教育理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狭义上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上,除这些之外,还包含数学史、数学美、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以及它们所包含的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庞大的数学文化系统。
怀特(L.A.White)的数学文化论力图把数学回归到文化层面。克莱因(M.Kline)的《古今数学思想》、《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数学:确定性的丧失》相继问世,力图营造数学文化的人文色彩。
北京大学的教授孙小礼,和邓东皋等合编的《数学与文化》,汇集了一些数学名家的有关论述,也记录了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角度对数学文化的思考。稍后出版的有齐民友的《数学与文化》,主要从非欧几何产生的历史阐述数学的文化价值,特别指出了数学思维的文化意义。郑毓信等出版的专著《数学文化学》,特点是用社会建构主义的哲学观,强调“数学共同体”产生的文化效应。
以上的著作以及许多的论文,都力图把数学从单纯的逻辑演绎推理的圈子中解放出来,重点是分析数学文明史,充分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数学作为文化存在的价值。
进入21世纪之后,数学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
二、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1.现实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不光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它提供了人类的不仅是思维模式,还提供了有力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式,以及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美国应用数学家M•克莱因曾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漫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能使人获得智慧,科学
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是的,数学有如此独特的文化魅力,它对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素质等方面都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如此美丽的数学文化,若能在数学课堂淋漓尽致地体现,那我们的课堂将该有多精彩?我们的孩子该有多喜爱数学!他们在习得技能的同时,还受到文化的熏陶,体会到数学的文化品位,那是多美妙的境地!
但看我们现在的数学,由于受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影响,单纯的功利性价值取向非常明显。特别在中学,为了应付各种考试,为了取得好成绩,这几乎成了数学教学的唯一动力和目标。数学素质被曲解为数学解题能力。访谈了部分学生,得到大概结果如下:表示很喜欢数学的:四年级以下的43%;
五、六年级的32%;初中的25%。表示不厌倦的:四年级以下的49%;
五、六年级的50%;初中的40%。讨厌数学的四年级以下的8%;
五、六年级的18%;初中的35%。更多的例子告诉我们:我们的数学课堂功利性太强,我们可能过多的注重了知识性的学习了,而忽视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的熏陶。致使一些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也厌倦、冷漠数学,而且随着数学知识的丰厚,这种厌倦的程度还在加剧。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我们也在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它不仅仅只提供学生以后生活所需要的技术、工具,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获得数学的思想和思考的方法。学生获得的技能千差万别,但让每一个人都受益的那就是思想方法——数学的文化内涵!
所以,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让学校、教师、学生都能浸润在“数学文化”这样的环境中,从本质上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从而达到让数学这门课程成为学生和谐成长的重要元素。
三、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立足数学课堂,以数学课堂的思考;数学情感、价值观、思想方法的渗透;应用实践数学等方面着手进行实践和研究,使我们的数学课堂还以数学的真面目。
1. 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任何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都经历了科学家们观察、分析、实验、判断、辨析、优化等一系列数学思维活动,应该让学生在课堂经历、感受这个思维的过程。
2.挖掘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价值观和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具体教学内容,结合一些史料,感受前人的执著的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谨以及最初步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去欣赏、体会数学的这种美丽。
3、在课外生活中延续体验数学文化的力量,想通过数学日记和数学感想的方式把课堂的数学策略、方法得以继续和运用。
五、所达目标:
1.学生和谐的发展。通过研究,激发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情感,感受和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的方法、态度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以及合作、自主、求实、创新等人文精神。
2.提升教师的素养。通过研究,引发教师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数学观,数学文化观和价值观,用更为理性的眼光和开阔的视野来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文素养。
3.学校快速发展。通过本次课题研究,继续探索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和个性化发展的多角度、多途径的教学方法,使我校的自主互助式课堂更显成效。
四、研究假设:
如果我们在相关理论的支撑和引领下,坚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的办学理念,真正形成并有效实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变有效为高效”的新构想,紧扣研究内容实事求是地科学规范地开展研究工作并及时总结、反思、调整、改进、提升,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研究目标迈进,那么,我们的课题研究就可能以下创新:
1.形成“三变”、“两让”的新理念。“三变”指“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变有效为高效”;两让是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
2.建立课堂教学“三要素”的新关系。传统教学中的“三要素”可概括为“教师→教材→学生”,即:教师以教材为媒介,凭借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我们经过研究要建立的课堂教学“三要素”的新关系是“学生→教师→教材”,即:学生以教师为媒介,凭借教师的引导、帮助,通过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五、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准备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数学文化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在市区教研室各位专家的正确引领下,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数学文化教学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
(二)具体措施
一、营造数学文化氛围
1.搜集数学家故事,感受数学家的科学精神。
我们要求全校各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课外读物、《小学生数学报》、上网查找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童年故事及他们严谨治学、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然后我们将收集到的故事编印后分发给学生,利用课外活动课给他们一一讲述。数学家们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态度;屡遭失败、永不放弃的意志;身处逆境、矢志不渝的精神„„都极大地鼓舞着学生。尤其是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了解到许多数学家少年时资质平平,甚至被人误为傻瓜,但他们没有丧失信心,后终成一代大家的故事后,更是激动不已。
阅读数学家的故事,拉近了学生与成功人士之间的情感距离,给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确立了奋斗目标。
2.查找数学符号来源,体会科学发明过程
学习数学,是从学习数学符号开始的。每一个数学符号,它的产生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对它们寻踪探源,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数学发展史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符号并非枯燥乏味,而是充满着智慧灵光、闪烁着生命活力。如学生学习分数的时候,查到分数的记法,在我国的筹算中是作为除法运算出现的,例如带分数64 摆成右图形式,这样显得非常麻烦。而后印度人把分子记在上面,分母记在下面,带分数的整数部分排在最上面。最后,阿拉伯人创造了分数线,用一根横线把分子、分母隔开,形成了现代分数的形式。
一个个数学符号故事,引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强烈好奇心,增强了学习数学兴趣。
3.探访数学史名题,领略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在数学活动课上,我们根据学生掌握数学的程度,适当地安排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上的一些名题。如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家解决“幻方”的不同策略:杨辉法、罗伯法、巴舍法;介绍欧拉、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斐波那契的“兔子问题”、牛顿的“牛吃草问题”等等。
这些数学史名题,因其精妙的解题思想与策略,向人们展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启迪着他们的心智,激荡着他们的心灵。
二、再现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数学是人类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教师的任务,应该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有意识地启发学生通过自身活动,根据自己地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1.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
数学知识的产生与自然客观的需求是分不开的,它昭示着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历程。向学生阐述其产生的背景,能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知识。如学习分数时,让学生意识到人们在测量与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产生一种新的数--分数。学生清楚地看到知识出台的原因,就能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使他们在内心深处亲近数学。
2.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
弗赖登塔尔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现象的发生,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清晰的表象,主动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透明的方格纸和剪刀、直尺等学具,要求学生或者独立思考、或者小组合作,探讨面积计算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数方格求出面积,有的通过剪、移、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求出面积。最后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其实质是相同的,都可以归结为底×高。
3.预示知识发展的前景
数学中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先学的内容往往为后继学习作知识与方法上的准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瞻前顾后,给知识的发展留有余地。如整、小、分数的加减计算,在本质上都是在计数单位相同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因此学生首次接触整数加减的时候,教师应该用生活中常
见的现象说明算理。到学习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尝试练习„„
数学既是创造的,也是发现的,数学教学应当努力还原、再现这一发现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对于夯实他们的数学文化底蕴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三、丰富课外作业的形式
1.撰写数学小日记。
学生因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条理的记录下来,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思维动向,也可以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校学生撰写的《观察使我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数学真美》、《这不是一道数学题吗》、《动手+动脑=成功》等一篇篇文章陆续刊登在《小学生数学报》。给我校的数学教学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2.自办数学小报。
办报需要考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版面设计、信息收集、美工誊写等。而且,为能使小报吸引“读者”(我们将学生自办的小报收集装订,挂在班中的小小读书角,学生可以自由地翻看),学生想尽办法充实小报的内容,有的自编了数学的童话故事,有的收集了数学家的轶闻,有的向伙伴们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选编了数学趣题„„显然,通过自办小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3.制作手工模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我们常结合教材进度,布置一些动手操作类的作业,如制作钟面学具、设计建筑模型、绘制学校平面图等等。这些作业,需要学生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加以完成。
实践证明,这些课外作业,留给了学生更大的探索余地和思考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六、研究的成果及形式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七、课题组的组织建设与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有厚实的研究基础:
“十五”以来,我校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所主持的省、市级教育规划立项课题有多个。在市级、省级和国家级论文评选中有300多篇论文获奖。在市级以上刊物(含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多篇。
2.有务实的研究人员:
课题研究核心小组成员中,成立以王鹏飞校长为组长,张和平校长为副组长,学科主任刘秀花、骨干教师李阿娜、梁振洋、刘晔为主要小组成员的课题实验小组。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愉快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和心理教育方面都各具特长,颇有经验。
3.有坚实的研究后盾:
为保证本课题研究质量,我们已拟聘请一批专家组成课题研究指导小组,他们是市区教研室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全国知名的学者、专家。
4.有充实的保障条件:
目前课题组已收集约10万字的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不含上述参考文献),这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
本课题研究是由校长担纲挂帅的全校性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配套经费和研究时间有可靠保障。
我们相信,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