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4 01:4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第一篇: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行业研究报告的定义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类型】多用户、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交付时间】3-8个工作日,特殊要求另行约定 【报告格式】PDF版+WORD版+纸介版(限一份)

【售后服务】一年,目录范围之内,免费提供内容补充,数据更新等服务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对行业内相关的专家、厂商、渠道商、业务(销售)人员及客户进行访谈,获取最新的一手市场资料;

·对办公用品产品长期监测采集的数据资料;

·办公用品产品相关的行业协会、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的数据与资料;

·办公用品行业公开信息;

·办公用品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 ·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对行业的重要数据指标进行连续性对比,反映行业的运行和发展趋势; ·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桌面研究等方法对核心数据和观点进行反复论证。报告简介

主要内容:办公用品行业的国内外发展概况、行业的发展环境、市场分析(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生产分析(生产总量、供需平衡等)、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组群、竞争因素等)、产品价格分析、用户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主导驱动因素、行业渠道分析、行业赢利能力、行业成长性、行业偿债能力、行业营运能力、办公用品行业重点企业分析、子行业分析、区域市场分析、行业风险分析、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相关的经营、投资建议等。

本报告分专业版(十六章)和资深版(二十一章),研究框架全面、严谨,分析内容客观、公正、系统,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我国办公用品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是企业进行市场研究工作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也可作为金融机构进行信贷分析、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证券分析、投资分析等研究工作时的参考依据。以下是报告的详细目录: 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资深版)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办公用品行业界定和分类

1.行业定义、基本概念

2.行业基本特点

3.行业分类

第一章 办公用品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

一、全球办公用品行业发展概况

1.全球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现状

2.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状况

3.全球办公用品行业发展趋势

二、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概况

1.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2.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2015-2016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二、国际贸易环境

三、宏观政策环境

四、办公用品行业政策环境

五、办公用品行业技术环境

第三章 办公用品行业市场分析

一、市场规模

1.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2.办公用品行业市场饱和度

3.影响办公用品行业市场规模的因素

4.2016-2020年办公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二、市场结构

三、市场特点

1.办公用品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2.技术变革与行业革新对办公用品行业的影响

3.差异化分析

第四章 区域市场分析

一、区域市场分布状况

二、重点区域市场需求分析(需求规模、需求特征等)

三、区域市场需求变化趋势

第五章 办公用品行业生产分析

一、产能产量分析

1.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生产总量及增速

2.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产能及增速

3.影响办公用品行业产能产量的因素

4.2016-2020年办公用品行业生产总量及增速预测

二、区域生产分析

1.办公用品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2.重点省市办公用品行业生产状况

三、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1.行业供需平衡现状

2.影响办公用品行业供需平衡的因素

3.办公用品行业供需平衡趋势预测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六章 细分行业分析

一、主要办公用品细分行业

二、各细分行业需求与供给分析

三、细分行业发展趋势

第七章 办公用品行业竞争分析

一、重点办公用品企业市场份额

二、办公用品行业市场集中度

三、行业竞争群组

四、潜在进入者

五、替代品威胁

六、供应商议价能力

七、下游用户议价能力

第八章 办公用品行业产品价格分析

一、办公用品产品价格特征

二、国内办公用品产品当前市场价格评述

三、影响国内市场办公用品产品价格的因素

四、主流厂商办公用品产品价位及价格策略

五、办公用品产品未来价格变化趋势

第九章 下游用户分析

一、用户结构(用户分类及占比)

二、用户需求特征及需求趋势

三、用户的其它特性

第十章 替代品分析

一、替代品种类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二、替代品对办公用品行业的影响

三、替代品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互补品分析

一、互补品种类

二、互补品对办公用品行业的影响

三、互补品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办公用品行业主导驱动因素分析

一、国家政策导向

二、关联行业发展

三、行业技术发展

四、行业竞争状况

五、社会需求的变化

第十三章 办公用品行业渠道分析

一、办公用品产品主流渠道形式

二、各类渠道要素对比

三、行业销售渠道变化趋势

第十四章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销售毛利率

二、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销售利润率

三、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总资产利润率

四、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净资产利润率

五、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产值利税率

六、2016-2020年办公用品行业盈利能力预测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十五章 行业成长性分析

一、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销售收入增长分析

二、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总资产增长分析

三、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固定资产增长分析

四、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净资产增长分析

五、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利润增长分析

六、2016-2020年办公用品行业增长预测

第十六章 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一、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二、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速动比率分析

三、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流动比率分析

四、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利息保障倍数分析

五、2016-2020年办公用品行业偿债能力预测

第十七章 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一、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二、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净资产周转率分析

三、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四、2011-2015年办公用品行业存货周转率分析

五、2016-2020年办公用品行业营运能力预测

第十八章 办公用品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一、***公司

1.企业简介

2.办公用品产品特点及市场表现

3.生产状况

4.销售及渠道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二、***公司

1.企业简介

2.办公用品产品特点及市场表现

3.生产状况

4.销售及渠道

……

十、***公司

1.企业简介

2.办公用品产品特点及市场表现

3.生产状况

4.销售及渠道

第十九章 办公用品行业进出口现状与趋势

一、出口分析

1.过去三年办公用品产品出口量/值及增长情况

2.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分布情况

3.影响办公用品产品出口的因素

4.未来三年办公用品行业出口形势预测

二、进口分析

1.过去三年办公用品产品进口量/值及增长情况

2.进口办公用品产品的品牌结构

3.影响办公用品产品进口的因素

4.未来三年办公用品行业进口形势预测

第二十章 办公用品行业风险分析

一、办公用品行业环境风险

1.国际经济环境风险

2.汇率风险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3.宏观经济风险

4.宏观经济政策风险

5.区域经济变化风险

二、产业链上下游及各关联产业风险

三、办公用品行业政策风险

四、办公用品行业市场风险

1.市场供需风险

2.价格风险

3.竞争风险

第二十一章 有关建议

一、办公用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用户需求变化预测

2.竞争格局发展预测

3.渠道发展变化预测

4.行业总体发展前景及市场机会分析

二、办公用品企业营销策略

1.价格策略

2.渠道建设与管理策略

3.促销策略

4.服务策略

5.品牌策略

三、办公用品企业投资机会

1.子行业投资机会

2.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3.产业链投资机会

报告附件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一、规模以上办公用品原材料供应商、渠道销售商、竞争企业通讯录。包括:法人单位代码、法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行政区划代码、通信地址、区号、电话号码、传真号码、邮政编码、电子邮箱、网址、工商登记注册号、编制登记注册号、登记注册类型、机构类型……

二、规模以上办公用品竞争企业信用状况及财务数据。主要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活动、行业代码、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全年营业收入合计、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流动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利润、财务费用、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利润总额、亏损总额、利税总额、应交所得税、广告费、研究开发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主要图表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重点企业市场份额 图表: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区域结构 图表: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渠道结构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需求总量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需求总量预测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需求集中度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需求增长速度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市场饱和度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供给总量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供给增长速度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供给量预测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供给集中度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销售量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库存量 图表: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企业区域分布 图表: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销售渠道分布 图表: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主要代理商分布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产品价格走势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产品价格趋势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利润及增长速度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销售毛利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销售利润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总资产利润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净资产利润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产值利税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总资产增长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净资产增长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资产负债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速动比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流动比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总资产周转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存货周转率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产品出口量以及出口额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出口地区分布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进口量及进口额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进口区域分布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对外依存度 图表: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投资项目数量 图表: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投资项目列表 图表:2015年中国办公用品行业投资需求关系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行业研究报告特色及用途

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主要研究内容,是我司发布的针对企业市场研究工作的重点产品,同时也可作为银行、证券、基金、投资公司等进行行业分析时的参考资料。从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来看,我司的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具有以下特色:

一、内容全面

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分专业版和资深版两个版本,专业版共十六个章节,资深版共二十二个章节,研究内容涉及行业的国内外发展概况、政策环境、市场规模、市场集中度、需求和供给、价格、财务指标、竞争格局、用户行为、产业链上下游、渠道、进出口状况、重点企业、重点子行业和细分地区等,并穿插了分析师和相关专家的结论、观点和建议,报告内容全面、翔实、客观、公正。

二、结构严谨

一个行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的发展受到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相关产业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以行业本身的运行为研究核心,并结合影响行业运行发展的其他各类因素,形成一个结构严谨的研究体系,采用系统评价的方式,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

三、产业链延伸

在对产业链的研究过程中,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除了对关系最为紧密的上下游产业进行深入分析之外,还对替代品、互补品所在的行业进行详细论述,从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切入,扩大研究范围,以便更好、更准确地对行业发展的环境、成本、市场需求等做出判断。

四、区域分析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之间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风俗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对于产业的发展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研究中国各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时,如果不对区域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则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必定不够。我司利用长期积累建立的区域经济数据库优势(该数据库内容覆盖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区,300多个地级市、2000多个县的详细经济指标。),在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里,深入分析了行业在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状况,便于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经营策略,也便于金融机构更好的进行投资或信贷决策。

五、全球化视野

相比于欧美等国,中国经济起步较晚,很多产业的发展都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分析行业的国际发展状况,研究国际市场的成熟经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我司发布的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不仅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还重点分析了全球的经济、金融、贸易等形势变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对中国地区行业的发展进行评价、预测和建议。

六、前瞻性

行业研究报告的意义在于了解过去、掌握现在、把握未来。我司通过对行业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对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关产业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定性地预测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提出前瞻性的观点和相关建议,作为企业或金融机构进行市场研究、行业分析工作时的参考。

第二篇:中国石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行业研究报告特色及用途

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主要研究内容,是我司发布的针对企业市场研究工作的重点产品,同时也可作为银行、证券、基金、投资公司等进行行业分析时的参考资料。从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来看,我司的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具有以下特色:

一、内容全面

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分专业版和资深版两个版本,专业版共十六个章节,资深版共二十二个章节,研究内容涉及行业的国内外发展概况、政策环境、市场规模、市场集中度、需求和供给、价格、财务指标、竞争格局、用户行为、产业链上下游、渠道、进出口状况、重点企业、重点子行业和细分地区等,并穿插了分析师和相关专家的结论、观点和建议,报告内容全面、翔实、客观、公正。

二、结构严谨

一个行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的发展受到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相关产业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以行业本身的运行为研究核心,并结合影响行业运行发展的其他各类因素,形成一个结构严谨的研究体系,采用系统评价的方式,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

三、产业链延伸

在对产业链的研究过程中,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除了对关系最为紧密的上下游产业进行深入分析之外,还对替代品、互补品所在的行业进行详细论述,从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切入,扩大研究范围,以便更好、更准确地对行业发展的环境、成本、市场需求等做出判断。

四、区域分析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之间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风俗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对于产业的发展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研究中国各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时,如果不对区域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则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必定不够。我司利用长期积累建立的区域经济数据库优势(该数据库内容覆盖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00多个地级市、2000多个县的详细经济指标。),在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里,深入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分析了行业在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状况,便于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经营策略,也便于金融机构更好的进行投资或信贷决策。

五、全球化视野

相比于欧美等国,中国经济起步较晚,很多产业的发展都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分析行业的国际发展状况,研究国际市场的成熟经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我司发布的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不仅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还重点分析了全球的经济、金融、贸易等形势变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对中国地区行业的发展进行评价、预测和建议。

六、前瞻性

行业研究报告的意义在于了解过去、掌握现在、把握未来。我司通过对行业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对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关产业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定性地预测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提出前瞻性的观点和相关建议,作为企业或金融机构进行市场研究、行业分析工作时的参考。

第三篇:中国凉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凉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类型】多用户、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版本】2015资深版

【交付时间】3-8个工作日,特殊要求另行约定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对行业内相关的专家、厂商、渠道商、业务(销售)人员及客户进行访谈,获取最新的一手市场资料;

·对凉茶产品长期监测采集的数据资料;

·凉茶产品相关的行业协会、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的数据与资料;

·凉茶行业公开信息;

·凉茶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 ·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对行业的重要数据指标进行连续性对比,反映行业的运行和发展趋势; ·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桌面研究等方法对核心数据和观点进行反复论证。

中国凉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凉茶行业界定和分类 1.行业定义、基本概念

凉茶是汉族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广东凉茶是汉族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凉茶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2.行业基本特点

凉茶是广东、福建、广西地区对煮好的中药的液体部分的通称。与某些针对特点疾病的中药茶,凉茶又一般指具有清热、下火功效的,一般人都可以喝的中药。凉茶并不是茶,而是中草药熬出来的药汤;凉茶也不一定凉,热着喝效果更好。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我国凉茶行业运行目前发展形势良好,该行业企业正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随着我国凉茶行业运行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出口增长,我国凉茶行业运行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3.行业分类

按照凉茶的不同功效,凉茶可分为四类

一、清热解毒茶:主要适合内热,火气重的人。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山枝子、黄岑等。适饮于春、夏和秋季。

二、解感茶:主要医治外感风热,四时感冒和流感。此茶四季都适饮。

三、清热润燥茶:特别提示,此类凉茶尤其适饮于秋季,对于口干,舌燥,咳嗽都有良好的药用功效。代表药材有沙参玉竹、龙梨叶、冬麦、雪耳等。

四、清热化湿茶:其针对湿热气重,口气大,面色黄赤等人饮用。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棉茵陈、土伏苓等。适饮于夏季。

第一章凉茶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

一、全球凉茶行业发展概况 1.全球凉茶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凉茶业发展如火如荼,到2013年已经形成了300亿元的市场规模。但在凉茶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凉茶文化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活起来正在成为这一产业的最新命题。凉茶是一个地域特色明显的饮品,走向海外需要克服几大难题。

首先,法律法规是最大的问题。由于部分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限制,凉茶出口会有一定的阻碍。其次,海外消费者接受度问题:一个是国外消费者对凉茶口味能否接受,另一个是国外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信心。让海外消费者接受凉茶口味,需要长时间的消费者教育,为此投入的营销费用将不菲。此外,长期以来,欧美对于中国的食品安全缺乏信心,这也是凉茶走向世界需要跨越的一道坎。

2.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状况

目前美国、日本、韩国等地有很多中餐馆,先通过中餐馆打入当地市场,然后在进一步深入布局是开拓海外凉茶市场较好的手段。

3.全球凉茶行业发展趋势

近几年,我国凉茶行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凉茶行业的高速增长,让凉茶行业的龙头企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业萌生了拓展海外市场的想法。由于凉茶行业在国内的稳定的发展,拓展海外市场也是必然趋势。

二、中国凉茶行业发展概况 1.中国凉茶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公元306年,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南来岭南,由于当时瘴疠流行,他得以细心研究岭南各种温病医药。葛洪所遗下的医学著作以及后世岭南温派医学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凉茶,其配方、术语世代相传。关于凉茶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在岭南和海外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数百年来,林立于广东,香港,澳门的凉茶铺,形成了一条岭南文化的独特风景线。

凉茶是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养生的实践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可食用植物材料为基础研制出的饮品,作为传统养生文化的代表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2010年卫生部发文允许夏枯草,鸡蛋花等作为凉茶的原材料,进一步为凉茶的迅速发展辅平道路。凉茶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世界性饮料。

2.中国凉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凉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行业及产品的标准滞后;二是凉茶产品的市场定位模糊;三是凉茶产品的销售还受一定地域的局限;四是除小数大中型企业外,还有很多的一般企业没有树立现代品牌的意识。

第二章2014-2015年中国凉茶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把握大势,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区间调控基础上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平稳,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新动能逐渐积聚。

初步核算,2015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40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0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0292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72605亿元,增长7.9%,较第二产业高出1.5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6%,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8.7个百分点。经济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结构向服务主导型提升趋势更加明显。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6%。2015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备受关注的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96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

1.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2015年以来,国家继续巩固“三农”重中之重地位,持续实施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据调查,2015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增长0.2%,小麦增长0.7%,玉米增长1.9%,棉花减少11.2%。目前,主产区苗情正常。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06万吨,同比下降2.4%,其中猪肉产量2574万吨,下降4.9%。

2015年一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2315万吨,同比降1.4%,其中猪肉产量1557万吨,降3.1%。根据数据推算,二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1591万吨,环比下降31.27%,猪肉产量1017万吨,环比下降36.08%。二季度肉类产量环比大幅下降主要是猪肉产量下降影响,市场产能深度去化,后期产量仍将继续下降。2014年全国猪肉产量高达5671万吨,料今年猪肉产量将结束七连增,且同比下降或将超过10%。

2.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回落

受市场需求乏力、化解部分制造业过剩产能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增速放缓,但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国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装备制造业增长7.7%,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0和1.3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集体企业增长2.4%,股份制企业增长7.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制造业增长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分产品看,564种产品中有333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6287亿元,同比增长2.9%。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543.2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比1-2月收窄1.5个百分点。

2015年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5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从环比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64%。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分三大门类看,6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制造业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1%。

分经济类型看,6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集体企业增长3.2%,股份制企业增长7.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5%。

分行业看,6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2%,纺织业增长8.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9%,汽车制造业增长7.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8.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国家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新的市场主体大量涌现,激发了民间投资活力。2015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775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5%),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23611亿元,增长14.4%;民间投资50349亿元,增长13.6%,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较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2.2%,中部地区增长15.9%,西部地区增长12.6%,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继续快于东部地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553亿元,同比增长32.8%;第二产业投资31361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投资44597亿元,增长14.7%。占全部投资的57.5%,较上年同期提升了0.6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1%,比上年同期高出0.6个百分点,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继续加快。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66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其中住宅投资增长5.9%。

根据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1.4%,较去年同期下降5.9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中部地区增长14.9%,而西部地区则为9.9%。自今年4月开始,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便慢于东部。

二季度以来,东部地区固定投资增速虽然处于下行通道,但是降幅不断收窄,1-4月份增速比1-3月份下降1.3%,1-5月份增速比前4月份下降0.7%。

“东部的投资回报高,包括房地产回暖的因素,也包括一些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市场出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口、向外创汇等,相对都比西部好一点。”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分析称。

从全国来看,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395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6%,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总计25421亿元,占全国总量过半,苏粤浙居前三。

4.市场销售稳定增长

2015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71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2472亿元,增长7.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0709亿元,同比增长10.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007亿元,增长11.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7458亿元,同比增长11.3%,商品零售63257亿元,增长10.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30534亿元,增长7.8%。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环比增长0.71%。

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7607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6310亿元,增长41.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9%;网上服务零售额1297亿元,增长43.0%。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5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6256亿元,增长7.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1850亿元,同比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727亿元,增长11.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4996亿元,同比增长11.5%,商品零售126581亿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62306亿元,增长7.4%。

5.居民消费价格拉低运行

2015年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2%,农村上涨1.0%。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烟酒及用品下降0.5%,衣着上涨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7%,交通和通信下降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2%,居住上涨0.7%。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2.8%,油脂价格下降5.1%,猪肉价格下降1.7%,鲜菜价格上涨1.4%。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环比下降0.5%。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6%。2015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4%,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3%。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6.居民收入和就业持续增长

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7元,同比名义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2元,同比名义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9元,同比名义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61,比上年同期缩小0.05。就业市场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20万,2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6331万人,同比减少602万人,下降3.6%。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000元,同比增长11.9%。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1元,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9元,同比名义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9700元,同比名义增长10.5%。

二、国际贸易环境

2015年,世界经济继续温和复苏,增速总体弱于预期,不同国家间增长态势分化明显。在结构性矛盾突出、地缘政治紧张、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下,一些国家经济增长明显下滑。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平稳,但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及时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外贸结构,改善贸易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了进出口增速逐步企稳回升、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2015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9042亿美元,下降6.3%。其中,出口5139亿美元,增长4.7%;进口3902亿美元,下降17.6%。顺差1237亿美元,增长6.1倍。2015年上半年,全国进出口11.5万亿元,同比(下同)下降6.9%。其中,出口6.57万亿元,增长0.9%;进口4.96万亿元,下降15.5%;顺差1.61万亿元,增长1.5倍。按美元计,全国进出口18808亿美元,下降6.9%。其中,出口10720亿美元,增长1%;进口8088亿美元,下降15.5%;顺差2632亿美元,增长1.5倍。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1.出口降幅有所收窄,进口受价格下降影响较大

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回落,其中3-5月连续负增长,但降幅逐月收窄,6月份转为正增长,增速为2.1%。从全球范围看,我国出口形势好于主要经济体,国际市场份额有明显提升。进口呈持续下滑态势,上半年进口商品平均价格下降10.9%,拉低进口增速10.3个百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分点,但6月份进口降幅已明显收窄。

2.中美贸易增长较快,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比重上升

在美国经济稳步向好的带动下,对美国进出口增长4%,其中出口增长9.3%,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5个百分点。对日本和欧盟进出口分别下降10.6%和6.8%。市场开拓取得新成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自贸伙伴(不含港澳台地区)占我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约0.4个和1.2个百分点。自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和俄罗斯等资源富集国家进口分别下降41.6%、28.9%、26.1%和23.9%,合计拉低整体进口增速3.7个百分点。

3.一般贸易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加工贸易持续负增长

一般贸易进出口63774亿元,下降6.3%,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比重连续两年提高。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6.3%,拉动整体出口增长3.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35757亿元,下降8.6%,已连续四个月负增长。其他贸易进出口15785亿元,下降5.3%。

4.机电产品出口好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

机电产品出口37827亿元,增长3%,拉动整体出口增速1.7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的57.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3404亿元,增长0.7%。部分大宗商品进口数量保持增长,但价格降幅较大,其中,铜矿砂、液化石油气、原油、成品油和大豆进口量分别增长11.6%、10.4%、7.5%、3.3%和2.8%,进口价格分别下跌14.9%、24.5%、45.8%、37.5%和24.1%,这五种商品因价格下跌合计拉低整体进口增速7.6个百分点。

5.民营企业引领出口增长,国有和外资企业持续低迷

民营企业进出口41406亿元,下降5.8%,其中出口增长6.8%,拉动全国出口增长2.8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出口19709亿元,外资企业进出口54201亿元,分别下降14%和4.8%。

6.区域发展更趋协调,中西部地区对出口拉动作用增强

中部地区进出口8501亿元,增长0.3%,西部地区进出口8715亿元,下降6.2%,速度分别高于东部地区7.8个和1.3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合计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4.9%,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中、西部地区出口分别增长7.3%和3.5%,对全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9.5%和34.5%。东部地区进出口98100亿元,下降7.5%,其中出口增长0.1%、进口下降15.6%。

三、宏观政策环境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1.货币政策

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结构调整持续推进,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加快孕育,结构调整起步较早的企业、行业和地区走势较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形成之中,但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0%,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3%。

央行将更加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汇占款变化对流动性影响较大等复杂情况,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持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条件,注重优化流动性和信贷的投向和结构。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中期借贷便利等多种工具组合合理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全面推开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完善中央银行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正常流动性的渠道。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适当提供长期流动性。运用多种工具组合有效弥补了因外汇占款变化形成的流动性缺口。同时,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逆回购操作利率相应有所下降。通过量价工具搭配共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完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对部分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力度,加强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进一步完善个人住房信贷政策,稳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各项金融改革有序推进,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1.3倍,《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出台,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总体看,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好,市场广阔,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通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扩大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形成的新双引擎将对经济增长形成支撑,宏观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中国经济有望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2.财政政策

当前我国财政面临着总量意义上的收支矛盾和结构意义上的央地矛盾。这两种矛盾实质上是我国财政体制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协调的结果。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增速放缓、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民生支出等问题将会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的新特征,这将导致收支矛盾和央地矛盾合成的财政困局进一步加深,财政风险加大,从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对此需要提前布局,找到这种环境中可能的经济结构调整之路。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完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

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必要的调控能力。2015年,为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和节能环保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支持。

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保持政府投资规模的合理增长。加大对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地区铁路、城市管网改造等在建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带动性强的“十二五”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大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支持力度。二是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严格控制新的一般性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开工,切实防范地方债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累积。三是切实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财税、金融政策措施,全面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领域,进一步提高民间资本在投资中的比重。四是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支持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动信息惠民工程建设,积极培育扶植信息、养老、健康等新型消费业态。五是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构筑社会保障网。六是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利息优惠政策,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支持产业创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

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在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事权关系的基础上,出台并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的意见,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清理和整合。二是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营改增试点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积极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加快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推进城市维护建设税改革。三是稳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以逐步增加居民收入和扩大消费。四是逐步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规范地方政府举债权限,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实行限额管理,逐步将地方政府债务性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以市政债市场为基础的,采取由中央确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定总规模的市场调控性地方债制度,正式启动省级和县级政府在公开市场捆绑发放地方债,市级政府独立发行市政债。继续发展政策性金融为基础设施建设筹资。五是逐步完善全口径预算制度,将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债务预算等政府全部收入统一纳入预算管理,让政府收支能够充分接受人大和公众的监督审查,从而提高预算质量。

3.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

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通知》指出,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除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特定行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不再限制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的货币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再规定公司股东(发起人)缴足出资的期限。将企业检验制度改为企业报告公示制度。

本届政府履新至今,已经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此次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上述政策的延续,也是操作性最强的指引之一。根据《通知》精神,理论上可以出现1元公司。由于注册资本有实缴制转为认缴制,1元注册资本也可以分期缴纳并不限缴纳期限,这相当于取消了注册资本要求。《通知》取消了货币资金占注册资本的比重,便利创业者以无形资产出资设立公司。创业门槛大幅降低。

近年来,国家实施多项优惠措施鼓励民间投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从税收角度来看,先后给予小微企业流转税和所得税优惠,此次《通知》的公布将更有力地释放民间创业热情。

4.《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

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尽快取得新突破,5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全国发改系统深入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徐绍史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胡祖才副主任主持会议。前一天,受徐绍史主任委托,胡祖才副主任召集14个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召开了第二次部际联席会议。两次会议(以下简称“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推进城镇化工作进展,研究和部署了2015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工作。

会议认为,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来,特别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后,各地区各部门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出台了一批重大政策意见,涉及推进新型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城镇化相关的人、地、钱等多个领域;启动了一批关键领域改革试点,这些试点既有覆盖全面的综合试点,也有瞄准某一领域的专项试点;研究制定了一批新的标准规范,宏观层面的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和中观、微观层面的相关标准修订完善有序推进;开展了一批重点城市群规划的编制,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规划和省级层面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实施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这些工作为新型城镇化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

会议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要点面结合,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快取得突破,带动面上发展。今年,要着眼于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中小城市发展和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实施“一融双新”工程、开展20项重点工作,力争在农民工融入城镇、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要突出用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这个抓手,将一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向试点地区倾斜,适时扩大试点范围,积极帮助试点地区解决好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鼓励试点地区大胆探索、闯出新路,确保届时试点经验能出得来、能推得开。

四、凉茶行业政策环境

在我国凉茶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小型企业也迅速萌芽,一些企业为了利益,在质量方面放松了管理。国家为了保证凉茶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

2009年广州市出台了《植物饮料卫生要求》(下称《要求》),《要求》规定了植物饮料的指标要求,视频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以植物或植物抽提物(水果,蔬菜,茶,咖啡除外)为原料,经加工,调配的非发酵植物饮料。

2011年7月13日,在国家文化部、工信部、民政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监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市食安委,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的见证下,出席“凉茶成功申遗五周年暨凉茶文化与产业发展峰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茶品牌秘方及专用术语各拥有企业在省食品行业协会凉茶分会带领下签署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团结奋进,争当“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排头兵——凉茶文化与产业发展公约》。经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协会党委研究同意,批准该《公约》执行并实施考核。签署《公约》的50余家企业在推动文化普及、促进行业自律、确保产品质量上达成一致共识。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五、凉茶行业技术环境

凉茶是通过将传统中草药中的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金银花、野菊花等,按科学的配比、萃取,通过工业化饮料的生产工艺和热灌装技术,生产出适合现代人口味的饮品。

近几年,凉茶行业的企业过对传统凉茶的大胆“技术革新”,下足苦功夫,在沿袭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以现代科技手段生产出众口皆碑的凉茶饮料,使得这一民族瑰宝步入了工业化、产业化时代,引发了中国凉茶饮料行业的巨大变革。

第三章凉茶行业市场分析

一、市场规模

1.2010-2014年凉茶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2010-2014年,我国凉茶行业的市场规模基本保持在20%-30%的增速增长。2010年我国凉茶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38亿元,2011年我国凉茶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86亿元,同比增长34.78%;2012年我国凉茶行业的市场规模为233亿元,同比增长25.27%;2013年我国凉茶行业的市场规模为300亿元,同比增长28.76%;2014年我国凉茶行业的市场规模为367亿元,同比增长25.99%。

2.凉茶行业市场饱和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更加理性、成熟,饮料不仅能止渴,还要有营养,不仅要时尚,还要更健康。凉茶因其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能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可以看出,我国的凉茶市场并未饱和,存在着较大的市场潜力。

3.影响凉茶行业市场规模的因素 1.经济环境

当经济环境向好时,下游需求旺盛,带动对本行业凉茶产品需求的增长。相反,当经济低迷时,下游需求萎缩,本行业市场扩张乏力。

2.渠道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良好的服务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同样重要。而这些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销售渠道来实现。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过程中,高效的销售渠道担负着生产企业向最终用户输送产品、并反馈用户需求的任务,其中包括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渠道成为行业市场规模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渠道选择性越多,企业产品销售量就可能越多。在渠道选择上,不同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3.产品/服务质量

凉茶产品的质量与企业的加工技术水平有密切关系。目前,我国部分龙头企业的生产技术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先进水平,但是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生产技术的提高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产品质量提高可以进一步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

二、市场结构

所谓市场结构,指的是对市场竞争程度以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换言之,一个特定市场中的各个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作用、比例关系以及它们在市场上交换的商品的特点,即形成了具体产业的市场结构。从根本上说,市场结构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一个产业的市场结构问题,其实质就是该产业的竞争性(或者说是垄断性)程度问题。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和进入壁垒。

凉茶市场的集中程度较高,产品差别化程度较小,行业存在一定的进入资金壁垒以及技术壁垒。

三、市场特点

1.凉茶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1)幼稚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较高,需求增长较快,技术变动较大,行业中的用户主要致力于开辟新用户、占领市场,但此时技术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产品、市场、服务等策略上有很大的余地,对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用户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多,企业进入壁垒较低。

(2)成长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企业进入壁垒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

(3)成熟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不高,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上已经成熟,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清楚和稳定,买方市场形成,行业盈利能力下降,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途开发更为困难,行业进入壁垒很高。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4)衰退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下降,需求下降,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目减少。近年来,凉茶行业发展迅速,已经从一个区域性的饮品培育成逐渐大众化的饮料,产业规模也超过300亿,并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整体来看,我国的凉茶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迈进。

2.技术变革与行业革新对凉茶行业的影响

凉茶企业的技术变革主要表现在生产的自动化、规范化、标准化方面,提高生产的效率并且保证凉茶的原有风味,即是技术革新的意义。凉茶行业的发展壮大必然要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发展到产业化、规模化运营,技术装备的进步在其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3.差异化分析(1)技术的差异化

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不断研发新技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凉茶产品,这种技术的差异化会促使企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2)口味的差异化

调查表明,在口味对比方面,大多数消费者的品尝结果聚集在比较甜、相对清淡以及中药味相对较大这三种口味。其中,有24%的受访者表示加多宝比较甜,32%的消费者则认为王老吉比较甜,有20%的消费者表示和其正凉茶的中药味比较浓。

第四章区域市场分析

一、区域市场分布状况

在我国,基本各省份都有喝凉茶,但是主体为广东、广西、福建。在凉茶的区域市场分布中,可以看出,华南地区的占比比较大,占比为42.3%;其次是华东地区,占比为27.7%;除此之外,华北、华中以及西南地区也占有较大的比例。

二、重点区域市场需求分析(需求规模、需求特征等)

我国凉茶产品的重点区域市场主要是广东省、广西省以及福建省。广东人喝凉茶与广东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从地理位置来说,广东地处南方,按照中医五行归属,南方炎热,与“火”温热、炎上的特性相类似,故南方属火。喝凉茶起到败火和压制热气的作用,因此在广东地区随处可见凉茶铺子。

三、区域市场需求变化趋势

华南地区是我国凉茶传统消费地区,近些年的发展比较稳定,预计未来将会保持稳定发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展。东北地区以及西北地区不是凉茶产品的传统主要消费地区,近些年的发展比较迅速,预计未来将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第五章凉茶行业生产分析

一、产能产量分析

1.2010-2014年凉茶行业生产总量及增速

2010年我国凉茶的产量为2500万吨,2011年我国凉茶的产量为3102万吨,同比增长24.08%;2012年我国的凉茶产量为3769万吨,同比增长21.50%;2013年我国的凉茶产量为4612万吨,同比增长22.37%;2014年我国的凉茶产量为5703万吨,同比增长23.66%。

2.2010-2014年凉茶行业产能及增速

2010年我国凉茶的产能为2940万吨,2011年我国凉茶的产能为3610万吨,同比增长22.79%;2012年我国的凉茶产能为4480万吨,同比增长24.10%;2013年我国的凉茶产能为5425万吨,同比增长21.09%;2014年我国的凉茶产能为6630万吨,同比增长22.21%。

3.影响凉茶行业产能产量的因素(1)原材料成本

原材料的价格占凉茶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成本的上涨,在凉茶生产企业保持一定利润率的情况下,凉茶的生产计划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2)供求关系

在市场上,供求关系是决定产品价格的因素之一,当供不应求是,企业开工率会上升,当供过于求时企业开工率就会下跌。

4.2015-2019年凉茶行业生产总量及增速预测

对我国凉茶行业过去几年的生产规模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线性方程为y=791.6x+1562.4,R平方为0.9981,接近于1,说明拟合效果较好。利用线性方程对未来几年的生产规模进行预测,得到2019年,我国凉茶行业的生产规模将达到9478万吨左右。

二、区域生产分析 1.凉茶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凉茶起源于岭南地区,由于经营凉茶门槛较低,制作技术难度也不大,且长期以来属于完全市场经济的行业,不少中药铺或有点中医药常识的人都能从事这一服务行业,加上不同的地域适宜不同的凉茶配方,以至岭南各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本土凉茶品牌,造福于本土一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方。凉茶由此逐渐在岭南一带成行成市。凉茶业也由此兴起并流传至今,甚至传到海外。

随着凉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凉茶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始布局全国市场,在全国各地建设生产基地,将凉茶发扬光大。

2.重点省市凉茶行业生产状况

在我国岭南地区,由于地处亚热带,海拔很低,大部分时间气候炎热,空气潮湿,加上水土的特殊性,暑湿燥火最易侵犯人体,最常出现热证或湿热证。对此,岭南人便认为是“热气”(上火)了,于是便饮服一些寒凉或祛湿的汤药期望“去火”。

由于“热气”的防治用药具有一定的共性,于是岭南街头巷尾出现了许多不少专制凉茶的店铺,供人们随时饮用。

在当前的凉茶市场上,一百多年历史的王老吉是这一行业当仁不让的第一品牌,而黄振龙、邓老、佛山徐其修等也是近几十年或近几年推出的传统凉茶品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广东市场,大大小小凉茶品牌不下60个。

三、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1.行业供需平衡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日益关注健康饮食。保健饮品已成为人们的主流饮品,凉茶可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在我国蒸蒸日上,市场前景广阔。

2.影响凉茶行业供需平衡的因素

作为商品,影响供需平衡的因素主要是价格、替代品、互补品、生产技术等相关因素。但对于凉茶这类商品来说,其生产的技术水平最终决定了其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因此,可以说技术水平是影响该行业的最重要因素。对于供给方来说,其使用的技术水平得到的产品能否得到需求方的满足,在同样的技术水平下能否生产出价格更低的产品,或对于同样价格的产品能够投入更高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其产品是否有市场需求。总之,如果供给者能够提高其技术水平,必定拥有卖方市场,如果供给者的技术过时,市场就瞬间变为买方市场。

3.凉茶行业供需平衡趋势预测

随着现代人更多地追求休闲和健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要解决社会竞争、工作压力、学习压力和环境污染对身体的影响,要恢复长久的熬夜、研究过多等造成体内系统出现异常的“亚健康”状态,凉茶成为人们不错的选择。所以国内凉茶企业应不断提高生产技术,生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产适路对销的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可以预见,凉茶行业将朝着供需平衡的趋势发展。

第六章细分行业分析

一、主要凉茶细分行业

按照凉茶的不同功效,凉茶可分为四类:

一、清热解毒茶:主要适合内热,火气重的人。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山枝子、黄岑等。适饮于春、夏和秋季。

二、解感茶:主要医治外感风热,四时感冒和流感。此茶四季都适饮。

三、清热润燥茶:特别提示,此类凉茶尤其适饮于秋季,对于口干,舌燥,咳嗽都有良好的药用功效。代表药材有沙参玉竹、龙梨叶、冬麦、雪耳等。

四、清热化湿茶:其针对湿热气重,口气大,面色黄赤等人饮用。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棉茵陈、土伏苓等。适饮于夏季。

二、各细分行业需求与供给分析

在凉茶的各细分行业中,清热解毒茶的占比最大,为32%;其次是清热化湿茶,占比为30%;清热润燥茶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占比为29%。

三、细分行业发展趋势

不同的消费者对凉茶有不同的需求,及时同一消费者对凉茶的需求也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是随着生产技术和条件的发展、产品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生产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及其变化的产品就是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七章凉茶行业竞争分析

一、重点凉茶企业市场份额

二、凉茶行业市场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又称行业集中率或市场集中度,是指行业相关市场内前N家最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的总和,是对整个行业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也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

产业集中度通常以CR4(即行业内前四位企业品牌市场份额之和)或CR8这两项数据来计算市场集中度的高低。产业集中度反映出行业内垄断及竞争状况,是分析竞争行业环境和发展阶段一项重要指标。CR4>60%即可视为高市场集中度行业,30%<CR4<60%为中市场集中度行业,CR4<30%为低市场集中度行业。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凉茶行业市场竞争比较充分,CR4为87.04%大于60%,为高市场集中度行业。

三、行业竞争群组

行业的竞争群组分析,就是根据某些经济特征把竞争厂商划分成几个竞争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同一竞争群体中的各个企业可能在竞争策略、竞争范围、产品线宽度、垂直一体化程度、分销渠道、技术方式、产品质量和价格区间等方面相似。竞争群体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阶段群体内和群体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和竞争方式都不同。同一群体中的企业竞争最为直接和激烈;不同群体的企业通过竞争,市场地位可能有所变换。

目前凉茶行业竞争群组分为三大组,一类是规模较大企业,产值在亿元以上,这类企业竞争能力较强,市场拓展能力强;另一类为中小企业,这类企业设备较为落后或者是规模较小,产业链拓展能力较差;最后为家庭作坊式企业,在凉茶行业普遍存在。

四、潜在进入者

凉茶作为一种传统饮料,由于地域性的原因一直在南方省市有较大市场,北方地区较少,而如今消费者口味的日新月异,更加追求新奇的产品,曾经非凉茶的传统消费地目前发展较快,吸引了不少潜在进入者的目光。同时,不少家庭作坊式的凉茶生产企业感觉到了市场的变化,在积极寻求转型。

五、替代品威胁

凉茶行业的替代品主要为果蔬汁,蔬菜瓜果除了可以做成可口的菜肴外,还可以制成富含抗氧化物的果蔬汁饮品。因为新鲜水果蔬菜汁能有效为人体补充维生素以及钙、磷、钾、镁等矿物质,可以调整人体功能协调,增强细胞活力以及肠胃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消除疲劳。同时,制作果蔬汁其实方便快捷,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可以节省时间。因此,凉茶行业存在一定的替代品威胁。

六、供应商议价能力

凉茶的原材料主要是草本植物,例如:金银花,菊花,布楂叶、金沙藤、金樱根等。如果凉茶生产企业有自己的原材料生产基地,或有稳定的采购来源,则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否则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则较强。

七、下游用户议价能力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体现在购买者不但要求企业降低产品价格,而且要求企业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能力,这样会对企业的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产生巨大影响。这些购买者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些是产品的最终用户,有些是进行分销或零售的中间商,间接把企业产品销售给最终用户。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在下列情况下是最强的:

(1)购买者拥有支配地位,购买者的规模大、数量多;而产业的供应商数量多,规模小;

(2)购买采购量很大,可以享有大额的折扣;

(3)产业依赖购买者,购买者的采购量占企业总销售的比例很大;(4)购买者转移成本很低,就可以在供应商间压价;

(5)购买者可以很容易的从不同的供应商购买到所需要的产品;

(6)购买者是进入本产业的威胁着之一,购买者自己可以生产和供应,可以利用进入威胁作为压价的手段。

由于我国凉茶的生产企业较多,虽然种类亦较多,但在各自子行业中竞争也较激烈,因此购买者可通过比较各企业产品质量与性价比等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因此买方具有一定的讨价还价能力。

第八章凉茶行业产品价格分析

一、凉茶产品价格特征

凉茶价格主要是根据所用草药的成本和品牌价值(广告等等营销成本)相加来定的,以专业凉茶店来说同一间店的凉茶会有很多个品种,价格从2元一杯至20元不等,以2元至10元一杯的价位占主流。

二、国内凉茶产品当前市场价格评述

以王老吉和加多宝为例分析我国凉茶行业的市场价格情况。

在价格方面,王老吉首先发起价格战,2013年6月开始,在凉茶销售旺季,王老吉以大规模多次促销降低王老吉的销售价格,甚至出现了终端零售价格比批发价格还低的情况,并且在网上出现了王老吉的正规公会商出售的0.3元的售价。

加多宝的价格策略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加多宝维持了相对王老吉而言较高的价格,平均每箱比王老吉价格高3元左右,通过维持较高的价格巧妙的让消费者从购买王老吉向购买加多宝过渡,突出了自身的高品质。在第二个阶段中,随着加多宝从王老吉到自身品牌的过渡的逐步完成,加多宝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加多宝以品牌过渡为目的而维持高价的策略就是小了,加多宝也开始打起价格战,将价格降到和王老吉相似的水平。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三、影响国内市场凉茶产品价格的因素(1)成本

成本是价格形成中的基本因素。经营者在制定价格时,必须要以成本为基础,只有价格等于或大于其成本,经营者才能补偿耗费的资金,才能生存与发展。

一般来说,价格应尽量反映成本因素,成本高,产品价格也相应高,否则企业的利润会大受影响。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买方市场氛围下,则不应使产品成本过分地影响定价。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势必愈演愈烈。在同等质量条件下,企业竞争的焦点是价格,支撑价格的基础是成本。那么,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就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

在凉茶行业原材料价格上升的情况下,该产品的生产的企业成本也随之面临上涨。除了原材料,人力资本、凉茶产品的出口成本也成为影响价格的一个因素。

(2)供需

需求决定供给,市场需求情况是影响凉茶产品价格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若供过于求,凉茶产品价格有下行压力;若供不应求,凉茶产品则有上升的趋势。

四、主流厂商凉茶产品价位及价格策略

定价策略是企业可控因素中最难确定的因素,最具灵活性。但价格又不能由销售厂商单方面决定,供应企业既要考虑到成本补偿、获取利润,又要考虑到需求企业的接受能力,所以价格决策实际上是一种买卖双方的双向决策。

凉茶企业可以采用成本导向定价策略,以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本依据,再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的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导向定价法又衍生出了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等几种具体的定价方法。

1、总成本加成定价法。在这种定价方法下,把所有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耗费均计入成本的范围,计算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合理分摊相应的固定成本,再按一定的目标利润率来决定价格。

2、目标收益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又称投资收益率定价法,是根据企业的投资总额、预期销量和投资回收期等因素来确定价格。

3、边际成本定价法。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或减少单位产品所引起的总成本变化量。由于边际成本与变动成本比较接近,而变动成本的计算更容易一些,所以在定价实务中多用变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动成本替代边际成本,而将边际成本定价法称为变动成本定价法。

4、盈亏平衡定价法。在销量既定的条件下,企业产品的价格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做到盈亏平衡、收支相抵。既定的销量就称为盈亏平衡点,这种制定价格的方法就称为盈亏平衡定价法。科学地预测销量和已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盈亏平衡定价的前提。

五、凉茶产品未来价格变化趋势

凉茶原本局限于当地以及周边居民购买,市场容量较小,而如今随着渠道的拓展和物流的飞速发展,凉茶走出当地,运向全国乃至全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消费者对于全国各地的凉茶同样持比较认可的态度,无论是个人消费还是礼赠消费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预计凉茶的价格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民消费水平的上涨、市场需求的扩大而逐步上调价格。同时,看到该行业有利可图的企业进入以及原有企业发展壮大都会加剧市场竞争,会使价格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第九章下游用户分析

一、用户结构(用户分类及占比)

凉茶行业的下游终端用户为消费者,主要分为:时尚年轻消费群体,亚健康、高压力消费人群,尽情享受生活的群体,注意养身健康的群体,礼品消费群体,餐饮娱乐消费群体,家庭消费群体。

二、用户需求特征及需求趋势

由凉茶市场消费群体分布图可以清晰的了解到,主要消费群体市场中年轻消费群体、尽情享受生活的群体的市场规模最大得益于凉茶文化底蕴和功能性效果,凉茶对他们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礼品消费群体和餐饮娱乐群体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注意养身健康和家庭消费群体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一些。

三、用户的其它特性

时尚年轻消费群体、餐饮娱乐群体、尽情享受生活的群体已经具备了适当的规模和成长率,这几类消费群体,不仅凉茶市场在其中竞逐,也是碳酸饮料,果汁,茶饮料等产品的主要市场;亚健康、高压力消费群体、注意养身健体的群体、礼品消费群体和家庭消费群体这几类群体个体消费能力较强,市场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竞争的产品也较少,一旦打开,将创造不可估量的价值。

第十章替代品分析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一、替代品种类

凉茶的替代品为果蔬汁,从食品工艺学的角度出发,一般认为果蔬汁是指:以新鲜或冷藏果蔬(也有一些采用干果)为原料,经过清洗、挑选后,采用物理的方法如压榨、浸提、离心等方法得到的果蔬汁液,称为果蔬汁。

二、替代品对凉茶行业的影响

2014年,我国果蔬汁饮料市场规模为1490.7亿元,同比增长7%,相比2013年增速有所回升。在2008-2012年间,我国果蔬汁饮料市场规模年均增速在20%以上。到2014年底,全国果蔬汁饮料厂商多达5000余家,而531家规模以上果蔬汁生产企业中,有近200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外资企业数约1/3。而且外商企业销售收入占比超过半数,利润总额占比超过70%。

近几年,我国果蔬汁行业的年均利润率保持在10%以上,并呈现上升趋势。但果蔬汁制造环节进入壁垒并不高,目前中国的果蔬汁行业已进入品牌竞争、产业链竞争和商业模式竞争阶段,果蔬汁企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价格的竞争或产品的竞争,更多的是体现为品牌的竞争和商业模式的竞争。现阶段,现有果蔬汁企业基本完成了全国市场的布局,尤其是行业内品牌企业渠道已下沉至村镇,对新进入者的反击程度较大。

三、替代品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国民将更加关注健康,通过果蔬汁饮料、补充维生素、膳食纤维的话题出现自然吸引众人目光,而且果蔬汁产品的市场细分正不断升级,对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而扩大市场规模。日趋增长的国内果蔬汁消费市场所带来的发展新机遇,对果汁加工生产厂家、果蔬汁机械生产厂家来说无疑是推动其前进的东风。

第十一章互补品分析

一、互补品种类

任何商品的流通都需要物流,凉茶行业也不例外。

2014年,我国物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积极调整应对,加快转型升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较好地发挥了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总体运行温和增长、质量提升。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超过210万亿元,可比增长8%左右;物流业增加值超过3.4万亿元,可比增长9%左右,两项指标增速与上年相比均小幅放缓,但仍高于同期GDP增速,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将超过9.7万亿元,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同比增长8%左右,增速延续小幅回落态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7%左右,物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中国物流景气指数全年处于55%上下区间波动,物流运行总体趋稳。

需求结构深度调整。钢铁、煤炭、水泥、有色等生产资料物流需求增速进一步放缓,进出口贸易依然疲软。全年铁路货物周转量预计下降6%左右;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同比分别回落4.1和3.8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走高,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消费品物流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增速超过30%。冷链物流需求规模预计1.05亿吨左右,增速在18%上下。以服务电商为主的快递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业务件量达140亿件,同比增长52%,我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快递业第一大国。

二、互补品对凉茶行业的影响

凉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行业的进步,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买卖都需要物流行业的配合。物流成本对凉茶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成本将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速度不断加快,企业为了改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效率,纷纷建立更接近客户的配送基地(空间的优化),并推出实时配送(时间的优化)等增值服务。在这个阶段,物流开始为销售/需求方服务,除了提高生产企业内部生产效率之外,逐步在交易、销售和消费环节发挥较大的作用,卖方物流和买方物流快速发展,第三方物流(不属于卖方和买方的专业仓储、运输公司)开始出现。

竞争的加剧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物流不再局限于运输,而是把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物流作业的整体效率,降低物流环节的成本。此时,第三方物流有了长足的发展,第四方物流(供应链集成商,结合自己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和科技公司的能力,整合及管理客户的资源、能力与科技)开始崭露头角。在这个阶段,运输和仓储个体的优化已经基本完成,进入了向整体供应链环节延伸的过程;通过改变产品的采购、生产和配送过程,以达到既能保证生产顺利运作,又能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还能以最低的成本将产品运到顾客手中,提高顾客满意度的作用。

三、互补品发展趋势

《中长期规划》明确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极大地提升了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产业地位,也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物流业只有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通过调整市场结构、转换经营模式,加快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才能取得应有的产业地位。

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是《中长期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需要物流需求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也需要物流基础设施的一体化、网络化以及法制化的营商环境。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长期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之年,物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要有新思路、新模式、新对策。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客户需求的新变化,不断开发个性化、体验式服务,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更加关注物流服务的新市场,向农村、社区延伸服务链条,同时利用好国际市场,着力拓展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关注组织经营的新模式,特别注意资本和技术驱动对传统经营模式的颠覆性创新,着力形成市场竞争新优势;更加关注物流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改造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着力提升运行效率;更加关注物流人才培养,加强教育培训,持续投资于人,着力提高绩效水平;更加关注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大力发展绿色物流,积极服务社会、回报社会、造福社会,着力塑造物流新形象;更加关注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着力发挥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防控和化解市场风险、技术风险、重组风险、资金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处理好增长与稳定的关系,通过改革创新推动整合优化、增进效率,有序推进全行业转型升级。

第十二章凉茶行业主导驱动因素分析

一、国家政策导向

2011年7月13日,“凉茶成功申遗五周年暨凉茶文化与产业发展峰会在京召开”,以红罐王老吉生产企业加多宝集团为首的50余家企业的代表还在峰会上共同签署了《凉茶文化与产业发展公约》,这也是贯彻国家领导人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讲话精神的首个文化产业公约。

人类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全球暖化、气候异常等问题凸显;世界各地频繁交流,饮食等生活习惯的区域因素大大减弱,且现代人节奏快,压力大,预防上火已经不仅仅是区域需求,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需求。凉茶行业将开启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新兴景象。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二、关联行业发展

植物饮料是继碳酸、果蔬饮料之后的第三代饮品,相比普通饮料,植物饮料的天然、绿色成份更高。未来几年,植物饮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各饮料厂家纷纷涉足这一领域。植物饮料由于天生具备“天然、绿色、营养、健康”的品类特征,符合饮料市场发展潮流和趋势,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

三、行业技术发展

当前国内的食品安全形势非常严峻,食品安全热点事件重心已转移到了“原料安全”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是把控源头。而对于以中草药原料为基础的凉茶行业来说更是如此,把控源头,保证原材料品质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

凉茶龙头企业从源头抓起,将基因技术引入到原材料的把控中,从根本上确保了凉茶的“正宗”。据了解,这是世界上首次将基因条形码技术应用于植物饮料的原材料鉴定,为整个凉茶行业的安全生产体系树立了新标杆,在解决当前凉茶行业的几大难题上开创了新的思路。

四、行业竞争状况

近年来,凉茶行业发展迅速,已经从一个区域性的饮品培育成逐渐大众化的饮料,市场规模也超过300亿,并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诸多品牌都在加紧布局,凉茶行业未来的竞逐将会更加激烈。

当前凉茶市场的竞争形势是:凉茶业中获得认证的大品牌企业正在把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而未被保护的许多地方性的小品牌企业也在期望走出本土区域,力争在巨大的凉茶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不管是大品牌凉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还是小品牌凉茶企业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策略。

五、社会需求的变化

首先,凉茶的功效已不局限于清热解毒方面,而且更有去湿消滞、解表发散以及滋补提神等。不少凉茶企业还开发了标榜有养颜等功效的龟苓膏更得到了年轻女性的青睐。随着凉茶概念的不断伸延,凡是能起到清热解暑,去湿消滞,生津止渴,提神醒脑或养颜护肤等作用的,都已被人们称为凉茶。其次,凉茶的剂型也不止传统饮品或凉茶包(用于回家自煎)那么单调,用凉茶原料粉碎或提取浓缩制成的袋泡剂、片剂、膏剂、有糖及无糖的颗粒剂等随时可冲服饮用的剂型不断涌现。再者,在凉茶饮品包装上逐步由传统的碗,改为玻璃杯、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纸杯以至更符合现代人方便携带的塑料瓶装、罐装。

以说现代生活容易令人生“热气”,常离不开凉茶调理自己,但能够自己“煲凉茶”的人不多,一般都到市面上购买现成产品。

第十三章凉茶行业渠道分析

一、凉茶产品主流渠道形式

(1)由凉茶企业直接设立销售分公司或者专门的销售部门进行销售;

(2)由凉茶生产企业,根据不同区域产品需求的特点,设立专门的区域代理商或经销商;

(3)电子商务,其中部分企业的公司网站上可以直接完成在线订货;也有一些企业通过专业的网络发布供货公告,通过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进而实现产品的销售。

二、各类渠道要素对比

凉茶的销售渠道主要分为餐饮、酒楼、商超、卖场等终端销售和店铺销售两种不同经营模式。红罐凉茶王老吉是采取终端销售的代表。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走量,同时采用灌装销售,销售半径和储存时间都比较厂。黄振龙是店铺型销售的代表。店铺销售的优点是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喝地道凉茶的心理。

随着凉茶“申遗”成功,大品牌凉茶企业着手制定凉茶彼岸准,凉茶行业的门槛增高、行业规范、行业标准增多已成趋势,同时加盟连锁店也在大幅增加。在目前凉茶的经营模式方面,以王老吉为代表的大资本、大品牌企业特别注重发展包装产品战领商场、酒楼等终端市场,越来越把凉茶当成一种快速消费品销售,逐渐淡出凉茶店铺销售的渠道。

三、行业销售渠道变化趋势

电子商务发展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而且网络所能覆盖的范围以及产生的影响是其他渠道所不能媲美的,因而企业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对于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最快、最准的发布企业及产品信息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四篇: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上)(2008-2009)

2008-2009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基本概况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走过了其建立、探索、发展和繁荣的光辉历程,为共和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为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及民生工程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行业之一,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建筑设计行业2008-2009发展历程,将更显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重要。

一、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环境简要分析

由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也影响到了中国经济发展,2008-2009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环境也发生很多变化,概况如下:

(一)经济投资环境分析

1.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在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基础上,2008年出现明显下滑,2008年经济增长速度由2007年的13%,下降为9%,但在世界经济中仍处于高速发展地位。

2.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071亿元,增速由2007年的12.87%下降为7.1%。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3万亿,比2007年增长25.5%,国家投资4万亿投资拉动经济效果明显。

4.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580亿,比上年增加20.9%。其中商品住宅22081亿元,增长22.6%,办公楼投资1112亿元,增长7.4%,商业用房投资3200亿元,增长14.9%。

5.国家做出投资4万亿拉动经济计划,其基本投向为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约4000亿元;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约3700亿元;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约15000亿元;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约1500亿元;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约2100亿元;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约37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约10000亿元。

6.区域投资增速发生变化,其中东部地区投资87412亿元,增长20.9%,中部地区投资45384亿元,增长32.6%,西部地区投资35839亿元,增长26.9%。中部、西部投资增速高于东部。

7.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进入中期阶段,2008年城市化率达到45.1%,新一轮城市规划与建设速度加快。

(二)国家政策环境分析

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由“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转向“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及“一防一保”(防止经济过快下滑,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成为工作重点。

2.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实施减税减负,调整收入格局,推进社会事业,保障民生工程,加大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工作。

3.扩大内需,促增长、保就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四川灾区灾后重建恢复建设,加大保障性住宅建设,全方位促进经济发展。

4.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好转,反垄断、反不公平竞争、开展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5.企业改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优先选择,企业发展环境更趋良好。

(三)行业环境分析

1.国家出台《关于推进大型工程监理单位创建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表明国家更加重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要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服务企业,对建筑设计行业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有积极指导意义。

2.《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投标管理办法》于2008年5月1日实施,对规范建筑工程方案招投标,强化建筑设计知识保护,推动建筑设计创作,有积极意义。

3.《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于2008年9月1日开始实施,对规范对外承包工程,促进对外承包工程健康发展,提高对外承包工程质量,培育国际竞争力有引导作用。

4.《关于加强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的出台,是一部从资质管理、勘察报价、过程监管三个主要方面,规范勘察质量的法规。

5.《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出台,意在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努力创造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基本统计数据

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统计资料汇编》,2008建筑设计企业基本统计数据如下:

(一)企业注册登记情况

2008年全国共有建筑设计企业4898家,占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企业总数14667家的33.39%,比2007年增加128家,增幅为2.61%,其中国有企业1786家、集体企业170家、股份合作企业158家、联营企业6家、有限责任公司1941家、股份有限公司410家、私营企业365家、港澳台企业24家、外资企业21家、其它企业17家。

全国共有建筑设计事务所159家,结构设计事务所44家,机电设计事务所27家,建筑装饰设计1743家,环境工程设计451家,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461家,消防设施工程设计230家,建筑幕墙工程设计230家,轻型钢结构设计148家,风景园林设计113家,照明工程设计6家。

(二)企业资质情况

2008年建筑设计企业中,甲级资质企业为1240家。占25.32%;乙级企业为1686家,占34.42%;丙级企业为1838家,占37.53%;其他为133家,占2.7%。与2007年相比,甲级企业增加102家,乙级企业增加27家,丙级企业减少4家。

(三)企业人员情况

2008年建筑设计企业期末从业人员合计为26.59万人,为同期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从业人员124.91万人的21.29%,比2007年从业人员增加1.7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为22.89万人,高级职称人员为5.96万人,中级职称人员为9.87万人,初级职称人员为6.35万人。期末注册执业人员合计54667人,其中一级注册建筑师11532人,二级注册建筑师12404人,注册工程师19620人,注册规划师1736人,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1675人,注册监理工程师2092人,注册造价工程师1485人,注册建造师1723人。

(四)企业业务完成情况

2008年建筑设计企业完成工程勘察合同额总计20.98亿元;完成工程设计合同额总计400.55亿元,其中专项设计合同额14.20亿元;完成工程技术服务合同额20.80亿元,其中工程咨询9.93亿元,工程监理3.56亿元,项目工程管理2.59亿元,工程咨询造价0.58亿元;完成工程承包合同额164.82亿元,其中岩土工程治理3.78亿元,工程承包148亿元,专项承包13.03亿元;完成境外工程合同额14.63亿元,其中工程勘察设计3.59亿元。

(五)企业财务状况

2008年建筑设计企业完成营业收入合计676.77亿元,其中工程勘察收入22.18亿元,工程设计收入360.12亿元,工程技术服务收入13.43亿元;工程承包收入172.04亿元,其他收入99.22亿元,境外收入9.78亿元;营业成本562.24亿元;人均营业收入25.45万元(按完成营业收入676.77亿元,期末从业人员26.59万人计算数据);营业税金及附加为29.19亿元;利润总额-39.55亿元(另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纯建筑设计企业利润率约为7-8%);净利润5632万元;资产合计668.13亿元;负债合计331.80亿元;所有者权益总计229.71亿元。

(六)企业科技活动情况

2008年建筑设计企业科技活动费用总额为7991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8%;科技成果转让收入总额11636万元;企业累计拥有专利674项;累计拥有专有技术445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225项,其中国家级241项。参加编制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674项(284册),其中国家级241项(95册)。2008-2009中国建筑

设计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迅速,不论是队伍数量,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较快发展,完成了大量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筑设计任务,创作出了一定数量与品牌的优秀作品,为我国工业与民用建设发展,为城乡面貌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环境发生逆转,中国经济形势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建筑设计企业也身陷其中。但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国建筑设计企业的积极应对,中国建筑行业总体发展平稳。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现状与特点如下:

一、行业改革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建筑设计行业体制改革发展不断深化,企业主要经营模式、产权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继续向多元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产权结构多样化的建筑设计行业企业,队伍结构更趋市场化,很多建筑设计企业紧密围绕专业化、社会化和公司治理法制化的总体方向,全面贯彻改企建制、政企分开、调整结构、扶优扶强、做精做细的基本思路,开始通过改制实现自身组织、体制突破、创新企业发展模式。除个别国有建筑设计院仍为事业单位编制外,大部分建筑设计院已完成企业化转轨和产权制度改革,还有很多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总体上具有以下特点:

1.近年来,建筑设计单位改企建制成绩显著,大部分建筑设计院完成改企,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截止2008年底纯国有建筑设计企业数量为1786家,仅占总数的36.46%,而其他性质公司数量比例为63.54%。

2.建筑设计企业改制发展不十分平衡,还有少部分地区部分建筑设计院,还没有完成改企。有的虽已改企,但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个别建筑设计院仍在沿用传统事业单位模式,发展受到制约与影响。

3.部分已经改制的建筑设计企业,正在探索进行二次改制。由于一次改制中缺乏经验,在诸如股权设置、公司章程、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完善地方,通过几年运行后,正在探索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二次改制加以完善调整。

4.建筑设计企业优化整合不断加强,企业实力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一些新改制的企业,凭借全新的理念及灵活的激励方式,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企业经营模式及品牌建设得到提升,企业规模效益得到跳跃式发展。

5.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建筑设计企业开始关注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开始选择决定明天生存的空间与后天的地位,企业发展战略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6.大型建筑设计院改制进展缓慢,管理层及骨干员工持股受到限制,企业改制进一步规范。

二、行业业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2008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建筑设计企业业务完成情况依然良好,仍保持平稳增长(见下图表1)。

其中境外工程及工程承包完成合同额增长最快,高达253.38%与122.7%,表明建筑设计行业业务范围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业务拓展效果明显,其特点:

1.从事建筑设计业务的企业类型呈多元化构成,既有国有独资建筑设计企业,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设计集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属下各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又有民营设计企业,如天华、三益中国等民营公司;既有境外设计企业,又有各类专业设计事务所和工作室。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最大的200家国际建筑设计公司中,目前已有约70%在我国设立分枝机构或有业务活动。境外设计机构进入中国,一方面提升了本土设计水平,另一方面与境内设计机构在高端市场的争夺也日见激烈,从国家大剧院开始,在国内高端市场的前期方案竞标中,有很大部分被境外设计机构收入囊中。如上海中心(高度632米)的设计者是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所;东方艺术中心的设计者是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等等。有统计资料显示,外国建筑师从上海大型项目设计中拿走的方案设计费,要占全部设计费的近1/3。表明我国一流设计机构的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建筑设计企业专业化进程逐渐加快,特色经营各有千秋。即俗话讲,存在即为合理,每个建筑设计企业只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拥有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即有自己的市场地位。分析有以下类型:

(1)正在向工程公司转型的设计院

建设部2004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发展工程咨询等现代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培育项目管理、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咨询、工程保险评估机构等工程咨询服务机构,积极与国际接轨。

工程咨询业2009-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工程咨询业是为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与实施全过程提供咨询服务,服务范围包括规划咨询、可行性研究、评估咨询、工程勘察设计、招标代理、工程监理和设备监理。到2015年底前,全行业营业收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将不低于6%。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其业务范围基本上是定位在工程设计上。尽管改革开放以后提出了工程咨询的概念,但工程咨询只是作为工程设计业务的延伸和补充,突出的依然是工程设计,没有把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来研究。

目前,国内的普通现状是业主自己总承包,然后进行设计分包,施工分包,招投标,采购分包等等。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业主不是很专业,技术能力也不够,难以很好地完成协调管理工作。

2004年7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有一条[原文]: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解读]:所谓“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代建制”,突破了政府工程旧有方式,投资行为受到了规范。这将有效地提高项目质量,预防部分政府投资项目中的腐败行为。

“代建制”的推出,大大加强了工程咨询这一领域的市场需求,设计院拥有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是开展这一领域业务的最佳人选。一些有眼光的设计企业在这一方面已加快了发展脚步。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全过程”和“全国化”两大基本发展战略,所谓“全过程”就是指从前期咨询、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和到提供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咨询服务。2008年现代设计集团工程咨询、项目总承包的营业收入已占总收入的约25%,2009年增长的势头仍然很强烈;中建国际(CCDI)2007年提出把业务定义为“提供工程设计综合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分为四个业务版块,即城市发展咨询(Consultancy),民用建筑设计(Design),项目管理(Management)和工程(Engineering),是以建筑设计核心业务为基础,向设计顾问服务全面扩展方向发展。华汇工程设计集团,其业务分为设计咨询、投资、工程承包施工三大板块,形成了从项目可研——勘察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的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链。

调查中也发现,很多企业工程咨询业务发展迅速,营业收入的平均增长率达30%,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工程咨询和项目管理业务收入达53799万,年增长率为110%;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咨询和项目管理业务收入达18553万,年增长率为25%。

(2)以公建市场为主的设计院

大型公建市场通常被认为是高端市场,尤其是一些地标性的公共建筑,可以给设计单位带来较高的收益与声誉。该类项目由于技术难度大,进入门槛高,一些民营的小院很难有机会进入这一市场,历来被国营大院和境外知名设计公司所占领,有相当部分设计院把大型公建作为自己的主攻业务领域,如广州市设计院公建设计收入是住宅设计收入的5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08年公建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60%。

近年来一些优秀的民营设计企业也在大型公建市场获取了一定份额,如中建国际获得了2008奥运会水立方的设计机会。调查显示,公建类设计营业收入达50%以上的几乎均是一些知名的大院: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东北、西北、西南院、中南建筑设计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设计集团等等。

在公建设计领域,国内一些优秀建筑设计院已经认识到产品创新、特色经营对于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它们通过成立面向特定产品方向的工作室、事业部来进行孵化和具体经营公建建筑设计,吸引、留住领军人物来进行产品创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华南理工在教育建筑市场、中元国际在医疗设施建筑市场、中建国际在体育建筑市场均占据了不小份额,创作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

(3)以住宅设计为主的设计院

我国建筑设计市场正处于成长阶段,其特征是以满足广大居民的居住消费需求为主,因此,住宅设计是建筑设计市场的主力产品,也是大多数建筑设计院业务构成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不少民营设计企业,住宅市场是他们的业务重点,得益与近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这些企业得到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据统计,70%的民营公司以住宅项目为主,住宅收入占营业额的60%以上。

相对与地标性公共建筑而言,住宅市场属于低端市场,但在传统的住宅设计市场里,通过精耕细作也可以进行产品创新,形成企业自身的特色。例如在环保节能建筑方面,峰尚国际公寓项目在保障建筑功能的前提下,从设计、建设各环节,利用新型建材和设计理念降低能耗,在行业内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在住宅产品上,作为房地产商的万科同各家设计院展开合作,针对不同类型客户进行细分,形成面向青年伴侣、小太阳、中青年、中老年等各类家庭的产品类型,为实现住宅产品的产业化创新在努力。

(4)以施工图设计为主的技术劳务型设计院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的不断成熟、市场分工的细化,一些以施工图设计为主的技术劳务型设计院也应运而生。尤其是在一些三线城市,发达地区设计院对当地市场的争夺,使当地一些设计院成为施工图设计配合单位。在发达地区同样如此,有些设计院专为境外设计公司做施工图配合。

(5)与境外设计公司的合作

境外设计机构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占据着一定量的中国建筑设计的高端市场,在建筑数量和投资都非常密集的上海和北京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的超高层建筑绝大多数出自海外建筑师之手,很多国内设计单位选择与境外设计机构合作,一方面可以借机进入高端市场,另一方面也在锻炼队伍,获取工程设计经验。

例如,“水立方”设计为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澳大利亚PTW建筑师事务所和ARUP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联合设计。中建国际以此为契机成立体育建筑事业部,之后在这一细分市场上做得风生水起。上海现代集团与SOM事务所合作设计的金茂大厦,同济设计院与美国Gensler公司合作设计的上海中心大厦。调查中发现有超过六成的国内设计单位有与境外设计单位合作的经验。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和建研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四家民用建筑设计大院,95年以来与这些院合作过的国外及港、澳、台设计机构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58家设计所、82个项目,而这些项目基本上是大型公共建筑、大型或高档公寓住宅建筑。

3.跨区域业务发展已成常态

作为开放最早的设计行业,地方保护的淡化使得今天国内建筑设计院的跨区域竞争已经司空见惯,为了贴近客户快速响应,很多建筑设计院已开始区域扩张。在BCI Asia评选的2006中国设计总造价最大的十个建筑设计公司中,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还主要立足于本省以外,其他大型建筑设计院已经纷纷北上南下建立了若干分院或办事处。

变化的另一表现是国际化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在境外设计机构不断冲击国内市场的同时,国内一些有实力的设计单位也开始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上去搏击。

(1)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业务收入的比重

到外地设立分院已成了一些大中型设计院的普遍情况,在我们调查的设计单位中,有80%都在外地设立了分院或办事处,外地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外地产值占总产值的70%,除台湾、香港和西藏外在全国各省都有业务;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华艺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外地产值都占到总产值的70%,长期以来立足本地市场的上海现代设计集团2008年外地收入也占到总收入的40%以上。

根据发达国家的行业发展历程来看,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市场的一体化趋势还将进一步扩大和延伸,企业承担跨地域项目,今后将成为一种常态。

(2)拓展境外设计市场的尝试

调查中也发现约有25%的设计院有来自境外市场的收入,其中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境外市场设计收入已达到或接近1亿元人民币。

我国设计院拓展境外设计市场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商务部援建工程,如同济设计院中标援非盟会议中心,武汉市建筑设计院中标赤道几内亚外交部办公楼等都是商务部的援建项目,二是作为总承包公司的设计分包,如上海建工总承包的加纳共和国塔马利塞康迪体育场、特里尼达和多巴哥总理府均由同济设计院作为设计分包来参与项目。

4.影响建筑设计企业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增加

(1)行政层面对业务发展的制约

A、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一直充当“全能”的角色,承担了全部的经济职能,在转向市场经济以后,政府的经济职能并没有完全取消,还带有大量的行政色彩,还存在政企不分现象。政府在制定法律、法规时仍会向部分相关企业倾斜,由此带来行业龚断和不公平竞争。由于存在利益关系,政府在执行市场监管时难以做到绝对公开和公平,影响其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B、企业资质与个人执业资格双重准入资格管理。目前,我国建筑设计领域,实行的是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并行的双轨制管理模式。设计单位的企业资质只是能力的认可,并不是水平的认可。资质等级的分类并不平等,一个在低资质单位的一级注册建筑师,就不能设计高资质级别的建筑项目,这就是不平等。今后应该逐步完善以个人执业资格为主的市场准入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逐步替代以企业资质为主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C、固定资产投资产业链的人为切割。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过程的每一阶段都有由不同的部门进行审批。比如在上海,项目立项属于发改委审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方案设计由规划局审查;初步设计由市建设交通委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规划局审批;施工图审查和施工许可证由建交委审批。这些审批程序继续按旧体制的管理理念把工程建设全过程分割成几块,形成部门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多家发证等问题,既增加了企业负担,又限制了企业向相关行业的延伸,人为肢解了勘察设计咨询行业和工程建设全过程,制约了行业健康发展。D、现行法律法规的制约。行业法律法规的发展速度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速度,尤其是行业技术发展远远超前于行业规范的发展,造成有些项目无法可依或者有些规范已远远不符合目前情况。E、行业协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的制约。行业协会依旧扮演着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主管部门助手的角色,没有真正成为本行业企业的代表;而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管理渐从行业微观管理领域的淡出,行业市场管理出现缺位,给企业发展带来困惑。

(2)行业市场层面对业务发展的制约

A、行业诚信体系不健全。招投标暗箱操作,建设单位拖欠勘察设计单位工程款,阴阳合同,行政执法中表率作用欠缺,出卖资质与挂靠成为普遍现象。这其中既有企业诚信的问题,也有行业管理滞后的原因,如资质双轨制,资质严重肢解等。B、过度的价格竞争和不公平竞争。一是业主盲目缩短设计周期、任意压低设计费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设计质量,造成工程质量隐患和许多资源浪费。二是一些设计单位为取得设计项目常常不择手段,采取不正当方式竞争,恶性压价、不当公关。三是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现象依然存在。C、海外设计公司获得超国民待遇。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一些业主在国际设计招标中对境内外设计单位不能一视同仁,给境外企业超国民待遇。尤其是政府项目,没有很好利用WTO条款来保护本土企业利益。

(3)企业内部管理对业务发展的制约

A、没有明确的企业愿景。所谓企业愿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描述组织目的使命和未来理想状态的浓缩的“企业蓝图”。她为企业战略确定某些重要开端和主要方向,集中企业决策中某些关键的意图和思路,从而可以引导企业战略沿着一条正确的“路线”不断前进。国内很多设计单位事实上没有非常清晰的企业愿景,或者说企业愿景普遍比较短视,这会使企业战略的制定迷失正确的方向。反观很多国际上的大公司均有明确的企业愿景,均有企业社会责任的表述,这对员工的激励和企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例如柯达公司的愿景:只要是图片都是我们的业务;索尼公司的愿景(使命):为包括我们的股东、顾客、员工,乃至商业伙伴在内的所有人提供创造和实现他们美好梦想的机会Dream In Sony;通用电器使命:以科技及创新改善生活品质等等。B、偏重产值目标。表现为重经营、轻质量、不重视人才培养和研发、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人文关怀缺失。C、人才结构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很多设计院存在高端人才兼做技术劳务工作,高端人才创造力不足,工程管理及风险管理人才紧缺等现象。在人才引进方面,求职的设计师很多,但真正有创造力的顶尖人才非常缺少。更缺少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复合型人才。D、管理层不稳定、不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国有企业的管理层通常是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很多时候是3-4年一届,以致于管理者只关注任期内的业绩,有时甚至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企业的长期利益,不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E、企业分配方式的制约。目前很多企业采取的分配方式仍是产值奖的分配方式,按产值提成多劳多得,而对设计质量、服务水平和能力、施工配合等约束较弱,造成的后果是员工重设计的数量而轻设计质量,对服务和施工配合采取敷衍和应付的态度,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5.建筑设计业务占比仍为首位,为64.42%。境外工程业务与工程承包业务呈快速增长势头,同比增长253.38%与122.7%;表明建筑设计企业顺应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业务结构、拓展业务规模的意识增强。

6.建筑设计行业利润额出现下滑,利润总额为-39.55亿元,同比减少167.5%。虽然在调研中纯建筑设计企业反映,利润率约为7-8%,但总体上还是降低。金融危机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影响得以具体体现。

三、行业海外业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建筑事业蓬勃发展的三十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迅速缩小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国内建筑工程设计市场的对外开放,使中外双方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国建筑设计企业对国际通行设计模式、标准、规范有了了解,为中国建筑设计企业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1.中国建筑设计企业进入海外工程设计市场的主要途径(1)中国政府的援外项目。(2)中国的驻外机构、公司在海外办公等使用所需建筑工程项目。(3)国内公司在海外投资工程项目,中国勘察设计企业承担设计及项目管理工作。(4)国外勘察设计企业在海外方案中标后,与国内设计咨询企业合作设计。(5)中国勘察设计企业直接参加海外项目设计投标。(6)中国勘察设计企业独立承担海外项目总承包。(7)国际机构在第三世界的援建项目。

我们建筑设计企业承接海外工程设计,主要依托政府援外、大公司承接海外工程的建筑设计分包,更多扮演的是配角,处于从属的地位。如果我们的建筑设计企业安于现状,这种现象得不到改观,不进行改革和开拓,海外建筑设计市场的大门也许就不会轻易向我们建筑设计企业打开。

2.中国建筑设计企业进入海外工程设计主要地区(1)东南亚地区(2)中东地区(3)非洲地区(4)南美地区(5)东欧地区

在北美、西欧地区也开展一些项目,但数量较少并有其特殊性。

2008年中国建筑设计企业海外市场开拓。增速加大,完成境外工程总承包合同额为14.63亿元,比2007年增加253.38%。

从我国建筑设计企业承担建筑工程项目的地区来分析,在现代建筑的发源地---欧美地区承接的项目很少,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的建筑工程项目就更少。除欧美建筑工程市场原因外,主要也反映出我们建筑设计行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以及建筑工程建造技术与欧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着眼未来发展,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应该卧薪尝胆,努力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使我国不但是一个建筑劳务的输出大国,也成为输出先进建筑工程设计技术的强国。

3.中国建筑设计企业进入海外工程设计市场的现状

中国建筑设计企业进入海外工程市场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其特点:

(1)由劳务型输出向技术型输出的转变;(2)由劳务型、技术型向技术装备型的转变;(3)由技术劳务型向工程总承包型的转变;(4)由小规模向大规模走出去的态势。

海外工程绝大部分采取的是工程总承包方式,除少数对建筑外形要求较高的地标式建筑采取国际建筑方案征集外,将设计部分单独作为一项内容进行招投标的情况较少。国内传统建筑设计企业直接参与海外建筑方案投标而获得项目的机会也较少,国外勘察设计企业获得项目的主要途径也是依靠自身良好信誉。

设计企业最大的优势是设计咨询能力,设计是工程项目中最具技术价值的一项工作,对工程造价和质量等都起到决定作用,是工程建设的灵魂。

在国际市场上,从设计阶段开始的工程总承包比较普遍,并已成为惯例。中国设计企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借鉴国外公司经验,开展工程总承包实践,并取得一定成绩,在思想认识、项目管理和知识体系、企业组织形式、工程承包市场等多个层面开始了与国际接轨的实践。

4.国内设计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面临的问题

国内设计企业开展海外工程设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洲及东欧地区,虽然在欧美发达地区也承担一些工程项目,但是项目的数量少,并且有一些特殊性。我们国内设计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途径。加之发达地区已经经过了建筑工程快速成长期,建筑工程市场进入了成熟期,市场相对稳定;不发达地区建筑刚性需求小,因此海外建筑工程市场竞争激烈,进入市场的难度大。客观上国内设计企业目前的技术水平,与传统发达地区建筑设计企业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单纯依靠企业的技术力量去开拓海外市场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国内的设计企业真正走向海外市场,除了我们国内企业自身努力外,更需要我们的政府、行业协会适时的引导、协调与组织。使我们的政府、协会、企业、中介机构等各方形成协作平台,各自发挥自己的特色,形成合力,加大企业“走出去”的力度。

国外设计企业获得项目的主要途径也是依靠自身信誉。而这种良好的信誉不是靠一朝一夕或一两个项目能够建立的,它需要长期的设计经历与技术服务,才能够与业主建立良好相互信任关系。国内设计在海外建筑设计领域开拓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的海外开拓能力还较弱,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承认差距,培养品牌意识,建立信誉观念,利用各种机会,努力去承接海外建筑工程设计项目,必须花力气做好这些项目,通过量的积累,使国内建筑设计行业在海外建筑设计市场达到质的飞跃。在非洲等欠发达地区,由于当地发展相对落后,我们的设计还具有优势,输出的“中国标准”也可得到认可,市场空间还是有的。

由于市场、技术、企业模式的差异,我们建筑设计企业开展海外设计,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所遇到难题为:(1)采用境外建筑工程设计的标准和规范,不用中国规范。(2)设计组织和周期不同。(3)设计图纸深度不同。建筑设计深化设计与优化设计与目前不同。(4)现在国有大型设计院海外市场触角不够发达,多数情况是作为分包角色承接海外设计工程。(5)建筑创作水平较改革开放初期有了长足进步,但与欧美发达国家高水平的建筑师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真正走向世界拓展海外市场承接高端工程,我们企业还需苦练内功、提高建筑创作水平。

(6)进军海外市场的另一“瓶颈”是具有国际化背景的设计人才、商务人才、外语人才、工程管理人才及风险管理人才的缺乏。

四、行业咨询业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1.建筑企业开展工程咨询的市场需求分析。

在目前情况下,我国的工程咨询需求总量相对于建筑业发达国家而言是比较小的。我国的建筑企业主要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设计为主,较少从事工程咨询业务,主要由工程咨询单位来做,虽然这些年我国建筑咨询行业处于一种稳步提高的态势,但整个行业的产业增加值仍然偏低。有以下特点:(1)建筑工程咨询行业是朝阳产业,但我国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初期,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较低,对品质的追求意识正在萌发,投资者、使用者以及整个社会对建筑设计咨询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2)我国工程咨询的收费比较低,且系统完整的收费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基本上是无章可循,执行起来困难。(3)目前我国大型开发商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承担本公司开发项目的前期策划咨询研究。由于是开发公司的附属研究机构,在进行建筑项目的咨询服务时,有一定的局限性。侧重点更多的是考虑公司的短期经济利益,在涉及可持续发展、环境和谐,使用功能、建筑节能、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大部分建设单位缺少相应的机构对本单位即将建设的项目进行有效的策划,业主对建筑工程项目要求逐步提高,该部分的需求也是日益强烈,国内建筑设计企业开展该部分业务由于考虑效益、保证“主业”等诸多原因,人力、技术投入都不够,没有形成规模市场。国外工程咨询公司的独立性,是确保其公正执业的条件。国外工程咨询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工程咨询公司既不隶属于政府也不依附于其他经济实体,不与承包商、制造商有利益关系,而以独立性、公正性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因此有很高的地位和信誉。(4)与我国工程咨询行业的历史因素有关,我国的工程咨询企业基本上都由国家计委智囊机构转轨改制而来,有的甚至尚未与政府部门脱钩,造成市场的开放度不够,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2.我国咨询企业现状分析

我国的投资咨询机构大体上由以下几类组成:

(1)国家部委直属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勘察设计研究单位,通过延伸业务转型而来;(2)依省市厅局直属的勘察设计研究单位,通过转型而来;(3)应经济改革开放形势需要,依托国家综合计划部门或金融机构而成立的综合性投资咨询单位;(4)依省市综合计划部门或金融机构而成立的综合性投资咨询单位;(5)社会其它部门,以合作、合资、集体等形式组建的咨询单位。

从以上我国投资咨询机构现状来分析,目前国家骨干大型建筑设计企业不在此列,而这些企业代表了我国建筑设计的最高水平,他们较少参与国内建筑工程的咨询业务,将直接影响我国建筑咨询业的水平。

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开展设计咨询业务情况:咨询业务收入约占企业收入的1.98%。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还不到整个建筑业从业人员的1%.这个低比例的供给很明显不能满足整个建筑业未来工程咨询服务的需求。工程咨询服务市场在不久的未来将有很大一块市场空白,而外国的工程咨询单位将会是这个市场的争夺者。

外国的工程咨询单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进入我国,特别是一些靠国际金融机构或外国政府贷款资助的建设项目,工程咨询服务基本上由国外的咨询公司主导。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规模引进和利用外资,外国工程咨询公司占据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大。

3.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咨询业务需求分析

国家政府主管部门从国民经济宏观发展方面对咨询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宽,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多,建筑设计企业咨询服务需求空间将会越来越大。企业咨询业务发展潜力巨大。

1994年起,在国家计委颁发的第2、3号令及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的协秘字〔1994〕020号文件中把工程咨询的服务范围具体划分为8项:(1)宏观经济专题和发展规划咨询;(2)项目建议书编制;(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4)评估咨询;(5)工程勘察设计;(6)招标、采购咨询;(7)工程监理;(8)工程投产后咨询服务。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9〕101号文件中提出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尽快形成为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全过程提供技术性、管理性服务的咨询设计服务体系”,要“积极开展可行性研究、规划选址、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施工监理、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等业务”。

在国外,工程咨询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已有近百年历史。工程咨询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智力服务行业。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咨询业无论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新的飞跃,而且逐步走向国际化。工程咨询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为业主提供以下服务:(1)工程项目投资前期阶段的咨询。包括投资机会研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或评估等;(2)工程建设项目准备阶段的咨询。包括工程勘察、工程设计、造价咨询、招标投标评标咨询等;(3)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咨询。包括设备材料采购咨询、合同管理咨询、施工监理咨询等;(4)工程项目生产准备阶段的咨询。包括生产准备咨询、人员培训咨询、竣工验收咨询等;(5)生产阶段的咨询。包括后评价等。

国外的工程咨询单位一般都承担上述各类业务,并用“工程咨询公司”命名。也有根据咨询服务范围和特点的不同,称为“设计公司”、“设计事务所”、“项目管理公司”等,依业务范围的宽或专,在业务模式上呈多样化趋势。

从以上比较,我国在工程咨询的概念、范围和管理上与国际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尽管我国国内工程咨询服务市场现实的需求还比较小,但潜在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这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A、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建筑设计咨询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未来市场潜力巨大;B、另一个方面我国开展咨询业务的范围还很窄。建筑设计企业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咨询主要是编制可研,以及本企业承担工程设计项目很少的一部分前期策划、以及后续的项目管理、造价咨询、工程监理。咨询服务,在企业技术服务工作中面窄、量少,从国内大型建筑设计企业近几年公布收入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工程咨询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很小,仅为1.98%,所占份额虽不大,但其上升空间是非常大的;C、加入WTO以后,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外资项目的大量引进,国家及社会对工程咨询业认识的提高,都将增加工程咨询市场的需求;D、按照国家经贸委2002年发布的 《工商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咨询机构资质管理办法(试行)》中对咨询的业务范围的规定看,其中有关工程的部分,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E、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建筑业取得了突飞猛进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在建设速度、建设规模上居于世界领先,随着国家对工程建设认识日趋理性,更加重视建筑的品质,社会在呼唤精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建筑设计企业提出项目的全过程服务,我们企业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工程设计内,应该向项目的两头服务延伸,而这种延伸,蕴藏巨大建筑工程咨询服务商机。

4.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咨询业务拓展分析

我国建筑设计企业进行咨询业务的开拓同其他行业企业开拓业务考虑问题的方式是类似的,应该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因——就是目前企业能力能否胜任业务的开拓;外因——业务拓展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方向。

(1)内因——企业所具有的能力和行政许可

建筑设计企业随着我国近几十年改革开放,而得到飞速发展,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较过去有了很大增长,企业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以下的分析也主要是针对大、中型实力较强建筑设计企业,他们能够在咨询业务上有所作为。在开拓咨询业务时具有以下优势:A、没有技术上的缺陷和人才上的不足。建筑设计企业开展工程咨询的能力是先天形成的,不存在技术上的缺陷和人才上的不足。也就是说,即使工程咨询有进入上的技术壁垒,对建筑设计企业来说也是不存在的。

B、没有资金上的壁垒。在建筑设计企业内开展工程咨询业务,一般并不需要任何新的有形资源的投入。这与建筑设计企业没有多少流动资金和融资能力薄弱的缺陷不存在冲突。

C、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开展工程咨询没有制度上的障碍。把建筑企业传统业务与工程咨询进行结合,并不存在制度上的障碍,也没有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此方面具体的限制规定。

目前已经有许多大院,设置了数量不等的咨询、勘察、承包、监理、造价、项目管理等多种经营二级机构。开展了一定数量的国内外咨询业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们整个行业咨询业务的发展都极其宝贵。

(2)外因——业务拓展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方向

A、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长期以来,开展工程咨询服务的项目很少,主要集中在国家计委审批的项目,同时,我国开展工程咨询服务的公司业务领域也非常狭窄。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工程咨询的业务范围必须拓宽。

B、在服务好国家发改委新建项目的同时,还要服务好技改项目、科技项目及财政投资项目。

C、要转变工程咨询的服务观念,将服务政府为主向服务市场为主转变。工程咨询服务要多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扩大工程服务覆盖面。

D、积极服务于政府投资的社会公益性项目。公益性项目建设是政府投资、造福于民的事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政府投资将主要用于公益事业,这一块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E、发挥自身本地化的优势,服务好境外投资的项目,利用好我们的技术优势努力开拓境外工程市场。

F、不断拓展服务深度,向全过程服务延伸。目前工程咨询主要为建设项目提供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或评估服务,服务范围过窄,今后建筑设计企业可凭借在工程咨询方面的智力优势,延伸工程咨询的业务链,实施从项目规划和策划、项目建议、项目融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审查工程、造价咨询、招投标代理服务、项目管理、工程监理、项目后期评估等全过程服务。

G、建筑设计企业在开展工程咨询业务以后,应该继续跟进,争取获得其后的总承包业务,追求项目全过程服务,和单个项目利润最大化。

5.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咨询业务开拓面临的问题

(1)国内有关咨询服务的体制不够健全和完善

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时期,市场规则还不完善,法制观念相对淡薄。总的来说,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咨询行业的(管理法规和技术法规)法制建设滞后,尚形不成完善的法规体系,咨询业内名词术语混乱;咨询服务的程序、阶段、内容、深度不统一;专业标准间不够衔接;执法监督力度不够;多头管理亟待改善。

与建筑设计市场相比较,建筑设计行业咨询市场显得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承担项目咨询服务的信息渠道,咨询招投标制度也不够完善,公平与透明,缺乏有效监管。没有起到鼓励先进,选取高水平企业承担业务的目的,从而阻碍行业的发展。(2)建筑咨询收费体系尚未建全,且收费标准不尽合理

我国的建设项目咨询收费标准是1999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计价格【1999】1283号)该收费标准一直沿用至今。收费标准主要有五大部分,即编制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项目建议书、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工程咨询人员工日费用标准。该标准的出台对当时建设工程前期咨询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随时间推移,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问题:

A、在收费标准执行中,没有设立下浮限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咨询公司良莠不齐,一些公司为了承揽项目,不惜采取低价策略,使市场出现恶性低价竞争局面,有些项目签订咨询合同的价格只有1263号文标准的20%或更低。高价不一定高质,低价肯定低质。任凭此种现象的蔓延,必然会阻碍行业的良性发展,挫伤企业的积极性。B、随着现代建筑技术及建筑水平的发展,建筑工程较以前有了巨大变化,建筑更加复杂,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263号文所列的服务项目,已经无法涵盖现在建筑工程咨询服务向工程设计两头延伸的内容,例如项目的前期策划,商业咨询,工艺咨询以及项目工程建设期间的项目管理等都不在1263号文所列的服务范围之中,使国内建筑设计企业在承接建筑工程咨询项目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向业主提供国家的收费依据,使这些企业在合同谈判中处于不利境地,有时为了承接项目只好牺牲企业的利益。

(3)国内建筑设计企业在开展咨询业务时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国外建筑工程咨询业是一个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业,建筑水平越高的地区和国家这种特点就更加明显。建筑设计咨询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人和人所掌握的技术,国内的大多数民用建筑设计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一般将主要的人力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企业当前的主业——建筑工程设计之中,而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更多的是“通用”技术,一个被同行都容易掌握的技术,是无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建筑咨询恰恰需要的是企业在某一个领域的特长,你必须在某一个领域有你独到的技术和专长,尽可能地最大限度的满足业主项目建设的技术需求,才能够服务好项目,服务好社会。

(4)国内建筑设计企业在咨询业务中缺乏与国际先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我们必须承认在现代建筑技术上我们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我国建筑设计水平在近十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迅速缩小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除了我们政府及行业协会做了大量有效的管理引导工作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建筑设计企业开展广泛的中外合作设计以及中外技术交流,在与国外高水平建筑师的合作中,我们确实学到了国外建筑师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提高了我们自己建筑师的水平。建筑咨询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应该借鉴建筑设计经验,通过与国外先进建筑咨询企业的合作交流,尽快提高我国建筑咨询企业和建筑咨询工程师的技术水平。

6.对策建议(1)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应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建筑咨询招投标管理办法,使该部分工作纳入政府监管范围,使建筑咨询市场有序和良性发展。(2)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应协调制定新的建筑咨询收费标准,并关注两个方面。

A、在确定收费标准后,应明确规定收费标准的上下浮动比例,建议上下浮动比例不得超过标准的20%。B、为适应建筑咨询业的发展,对服务的范围应做调整,增加建筑工程设计向两头延伸的技术咨询服务内容,例如项目策划、工艺咨询、项目管理„„等,并制定相应工作内容标准。

五、行业工程项目管理及总承包业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借鉴专业设计院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经验,为了更好地拓展建筑设计企业业务、扩大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筑设计企业也在逐步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业务,但由于建筑设计行业自身特点,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特别是由于建筑设计企业缺乏专有核心技术、加上市场与业主的认可度有限,建筑设计企业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业务还在探索阶段,其业务比例也较低,其中工程项目管理约占0.4%,但工程总承包比例有较大提高,已达26.51%,表明建筑设计企业开展工程承包业务有突破性进展,其特点:

1.能够开展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的建筑设计企业还是少数,只有具有一定规模与实力的企业才有能力开展这项业务,绝大多数建筑设计企业没有涉足这一领域。调研中,仅有少数大院开展这一业务,而中小设计院几乎没有涉足这一业务。

2.建筑设计企业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业务,无论从组织结构、资源配备、人力资源、专有技术及管理能力等方面,均处在初始阶段,需要经历与经验的不断积累,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3.目前还缺少完整配套的建筑设计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以建筑设计企业为龙头的工程项目与工程承包业务开展还很不规范。

4.建筑设计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取费标准较低,经济效益不很乐观。

5.建筑设计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业务潜在风险较大,还不具备较强的融投资能力,与国际惯例差距较大,如何防范、规避项目风险,也是建筑设计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6.全社会对开展以建筑设计企业为龙头的工程项管理及工程总承包业务还有一个认识过程,部门利益,投资利益也是影响这一业务开展的阻力之一。

六、行业多元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早在九十年代,建筑设计企业就开展过多元化业务,而且种类繁多,既有成功的范例,但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究其根源,是对企业自身优势分析不透,没有把握建筑设计企业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设计企业要开展多元化业务,必须以建筑设计业务相关业务为基础,如开展前期策划、设计咨询服务、建筑造价咨询、建筑装饰业务、建筑监理、建筑景观园林业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业务、房地产业务等。其中尤以全过程的工程咨询与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为重点。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内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潜在市场领域业务。

从调研中了解到建筑设计企业开展多元化有以下特点:

1.地区发展不平衡

统计显示,在全国各大地区,目前本行业在开展多元化业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仅以2008年为例,非传统设计业务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华北地区是44.42%;西南地区是25.8%;华东地区是20%左右;而西北、东北、中南两地区仅有个别企业从事传统建筑设计以外的业务,并且总量甚微。

在多元化业务发展上存在的地区不平衡现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地区的市场发展和业主群体的成熟程度,由此也就形成了在各地市场上业务需求的不同。

2.企业发展不平衡

从统计情况来看,目前在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方面,各企业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08年的统计数字显示,部分企业的非传统设计业务,已经达到了企业总营业收入的60%以上,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中元国际工程公司的非传统业务营业收入达5.4亿多,占其当年营收总值的63% ;重庆市建筑设计院达1.84亿多,占其当年营业收入总值的61%。也有部分企业多元化业务正在逐步成为企业新的发展增长点。如甘肃省院2008年非传统业务的营收占比达30%;上海现代设计集团2008年达到近20%。但在回收的“调研问卷”中绝大多数企业(约占统计数75%的中、小建筑设计院),仍然坚守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业务领域,并没有开展诸如全过程咨询、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等延伸业务。

以上情况说明,开展多元化业务,尤其是拓展一体化的服务产品,需要有资源的集聚、能力的培育以及市场的需求等各方面的条件,为此从统计情况来看,开展多元化业务比较好的企业,一般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且近年来在内部资源集聚、能力培育等方面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和资源。

3.一体化业务增长迅速

从统计数字来看,近两年本行业在多元化发展方面,其中一体化业务的发展独领风骚--各地这方面的业务增长迅速。从回收的“调研问卷”统计,不少会员单位2008年与2007相比较,在诸如工程咨询、项目管理以及工程总承包等方面的业务发展,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为110.71%;甘肃省院为76.35%;江西省院为666%(该院原来这项业务的计数较小);上海现代设计集团为43.2%;重庆市院为50.1%;山东省院为49%;烟台市院为20%;等等。也有个别企业这方面的业务出现了下降,如:中南设计院下降了38.94%;中建西南院下降了42.6%,但据悉2009年部分会员单位预计在一体化服务业务上会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比如中建西南院已承接了约3亿元的工程总承包业务;又如天津市院在手的一体化服务业务有2亿元之多。

由于一体化服务通常单项产值较高,因此一旦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就可能形成企业新兴发展极,使企业发展迅速跨上新台阶。另外从统计情况看,一体化服务的需求潜力,随着行业市场的不断成熟正在各地迅速蔓延,并逐步凸现出来。

4.多元化业务总量还是偏少,没有形成业务主体

经济效益也相对偏低,加上资源管理方面还不十分成熟,未来发展有待深入研究。

七、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特点

科技创新力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列为国家战略,并提出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建筑设计企业是以人才为中心,以技术服务为支撑的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历来都是发展的灵魂。

1.科技创新意义重大

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快慢,首先决定于政策的保障程度及这个国家精神风貌对群体创新意识的影响。2003年建设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导则》的通知中明确表示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是富有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与管理勘察设计咨询企业的知识产权,鼓励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丰富与发展原创性智力成果,增加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尊重并合法利用他人的知识产权。

另外,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表示,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保障。

加快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内、国外的市场竞争中,也同样印证了“发展是硬道理”这个颠簸不破的真理,这说明无论是一个行业或者是一个企业,不进步、不发展就会在市场规则的制定中被边缘化,被剥夺发言权。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已经见证了无数行业、无数企业的浮浮沉沉、起起落落,这就警示我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时刻关注环境的变化,并未雨绸缪,做好各方面的应变准备。

2.我国建筑设计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1)科技创新意识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设计单位的管理层对企业的科技创新都比较重视。企业普遍认识到,要争取可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企业有信心在将来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也相信科技创新能够给企业带来收入。

尤其是原来储备了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主要科技进步力量的国有大院,几十年的技术沉淀使他们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积累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承担了诸多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的设计,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上海现代设计集团从科技创新、原创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内部激励、评优机制等方面,建立起了集团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的五级组织机构:技术委员会、科技大会、技术发展部(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技术中心、各分子公司技术部门。集团每年的科研投入3000万。自主研发了大跨度结构设计、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软土地基基础设计、既有建筑改造加固和保护设计等技术,同时,集团成立了信息中心,全面部署涵盖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电子商务管理平台,并凭借远程视频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斥巨资更新的局域网络,使集团的设计师率先享用起“万兆主干线,千兆到桌面”的网速,能随心运用各类CAD设计软件,并和分布在全国的20多个分支机构实现联网,确保所有设计文件有统一的规范标准、质量和绘图方式,便于统一管理。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有3个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经国家建设部批准设立的行业研究中心和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的国家重点科研基地,完成1000余项科研项目研究和规范的编制工作,获科研奖300多项。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科研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7项,获部科技进步奖68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33项。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将自主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承担了很多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的设计,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技术创新工作,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如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结构整体力学行为及抗震性能综合研究、钢结构抗火设计与火灾安全、上海世博园区消防及紧急疏散系统导则,2010世博会主题馆大跨度空间杂交张拉钢结构屋盖的分析设计技术与施工过程模拟研究,等等,此外主编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培养了科技人才,提高企业技术能力。

(2)科研投入水平

建筑设计企业科研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普遍不是很高,调查中大部分企业无法回答确切的投入比例,也没有明确的预算,比较多的是按科研项目来申请和投入科研经费。各个院的差距比较大,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以占营业收入10.71%的科研投入成为科研投入水平最高的建筑设计企业,其他如山西省院、河北保定市院、中南院、华艺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科研投入也在2%-5%之间,属于科研投入力度比较大的企业。

(3)科技创新类型

建筑设计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建筑原创与工程技术科技创新两个方面。建筑原创是指建筑设计方案创作方面的求新,工程技术科技创新是指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工程技术的创新。建筑设计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和结果大都直接与所承担的设计项目有关,多是结合生产而进行的。

建筑原创:建筑原创是指建筑设计方案的自主创作,建筑原创应着重其建筑设计的开创性的一面,着眼于用开创性的观念探索一条基于我国国情和文化底蕴之上的建筑设计之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建筑原创,绝不是盲目地跟风创作,更不是满足于原汁原味地体现某风格流派,而是在建筑设计中开创出新的理念和手法,其反映在建筑造型和空间处理上应具有独特性、或功能模式上的新拓展,或建筑技术、材料使用上的合理并不拘一格。

工程技术创新:建筑工程是多门学科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近年来,随着新的设计理念、创新的建筑形式、结构体系、新材料等的层出不穷,给建筑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成为了企业技术进步的引擎。结合工程项目进行的技术创新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如超限结构体系(超高层、大跨度结构)、建筑节能技术、绿色建筑、建筑防火、建筑材料等等。

(4)专有技术和专利

很多专业设计院如化工院、冶金院、电力院拥有专利技术,总体来说,拥有专利技术的民用建筑设计院比较少,但调查中也发现有一些建筑设计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如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拥有各类专利技术9项。相对工业类专业院来讲,建筑设计企业对自己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还较薄弱。

(5)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

企业只有将获得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企业科技创新才能持续,也只有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成果才是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才能持续,是有生命力的科研成果。有部分企业在取得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专业工程技术,开拓了新的服务领域,如航空港口物流工程、医疗建筑工程、超高层房屋建筑、节能检测技术,也有企业针对未来的市场需要、提前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科研开发,如建筑环境技术、地下空间利用等等,以取得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3.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企业环境

国家已经提出来必须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这是大环境的要求,然而,对于大多数设计企业而言,基于种种的原因,科技创新并没有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开展,他们还是满足于有任务就接,低水平重复劳动的状态,企业内部的主要精力与资源配置都是向生产承担部门倾斜,企业追求的是完成更多的生产任务,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科技创新被看成是成本而没有获得应有的支持。

在这种关注眼前利益的环境下,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也是唯产值导向,很多高端人才的收入甚至不如一般的绘图人员,出现了“脑体倒挂”的现象,严重打击了高端人才的积极性。这种过分短视和功利的环境实际上是不利于创新的,因为很多时候科技创新并不是一有投入就立刻产生回报,创造一种宽松的创新环境是必要的。

(2)科技创新的生产力转化程度较低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科技创新的生产力转化程度较低,首先是市场的问题,花费了人力财力开发,却不去推广,导致创新的效果不明显,这也是一些企业不愿意在技术创新上投入经费的原因之一;其次是经济的因素,多数企业认为技术创新成本过高,研究出来不一定能得到回报,这是阻碍技术创新的主要经济因素。

(3)创新人才短缺

市场竞争说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人员的素质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要促进我国设计企业的科技创新,需要有创新型的人才。

随着加入“WTO”以及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有设计单位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人才流失的问题。这种人才流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区域性的人才流失,也就是受区域经济和政策的影响,骨干专业技术人员(也是科技创新的主要人员)流失到沿海大城市;二是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流到私企和外企;三是技术人才流到房地产等投资性企业。

(4)科研投入严重不足

对技术创新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不够;适于技术创新的风险资本还不够多,用于创新上的资本微乎其微;勘察设计行业技术创新缺乏必要的社会合作;同行业间在低水平上过多竞争,重复建设,降低了技术创新实力;国家对建筑设计行业的投资力度还不够大。

4.对策

(1)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组织机构

科技创新的组织机构的建立是提升企业科研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完善组织构架,理顺科研创新体系。明确科研管理各相关单位、部门的定位、职责和相互间关系,建立科研工作实施细则、科研创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使科研管理的体制、机制有利于调动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形成促进科技进步的动力。

(2)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鼓励自主创新

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形成合理的科学技术发展布局,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跨越发展,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使我国成为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大国,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基础。

科技创新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一些基础性的科技创新研究,不能在短期出效益,然而从长期来看,却有着巨大的市场价值。因此,在科研投入上不能犯短视的毛病。

建筑设计产品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而这一部分的投资也是我国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因此,建筑设计的科技创新意义重大。从考虑工程全寿命使用周期内的可靠与安全,投资效益、资源节约、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出发,目前,科研创新的热点新技术领域有:绿色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建筑节能、历史建筑保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复杂结构体系等等。

(3)促进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

由于缺少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和服务部门,企业的科研成果往往被束之高阁,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一方面束缚了企业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一方面又使很多企业重复进行类似的科研攻关,从全行业的角度来看,是对人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同时也阻碍了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高层次的技术管理活动,目前,建筑设计行业内还没有找到和形成有效的转化途径,成果多、转化少,且转化后很难取得重大经济效益。

建议行业管理部门制定鼓励科技转化的政策和办法,积极培育和引进第三方机构来担负科技成果生产力转化工作。

(4)加强科技创新用人机制改革

建筑设计企业必须加强用人机制改革,只有建立一个好的体制、一个灵活的机制,重视企业的科技创新战略,加强现有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才能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才能把人才留住。

科技创新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无法在短期显示。因此,对科技创新人员的分配机制就不能沿用传统的按经济效益的方式,而应该采用特别的分配方式。

建立建筑设计企业的科技创新人才机制,其核心是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设计人员的科技创新,其中,薪酬体系是建立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技术培训,使企业的技术队伍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技术、更新观念,才能走在新技术革命的前列。

企业想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培训。建筑设计企业要在科技创新上有所作为,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重点做好技术岗位、技术骨干和拔尖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关键岗位、核心技术人员的交接班。尤其是对历史悠久的大院而言,做好交接班的工作尤为重要,要尽量给年轻的技术人员创造条件,多一些鼓励和指导,多一些锻炼的机会和实践经验,使他们尽快挑起大梁,早日完成交接班的任务,形成一支技术拔尖、管理有力的年轻有朝气的骨干队伍。

(5)建立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科技创新奖励制度是人才奖励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把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作为一项重要政策来实施,这有利于形成有利创新的环境,起到鼓励创新精神的作用。

完善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对科研工作考核力度,把科技进步情况列入到经营者业绩考核和公司的评比中去,合理设定考核指标和权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这些举措,加强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以结果为导向,强调管理效能,注重责任到位,强化监督、反馈,提高了执行力。

(6)建立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

创新企业文化,就是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做出创新成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它是顺利推进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提高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有效保证。创新企业文化带来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文化具有柔性管理、人性管理等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优秀的企业善于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现代管理之中,以此作为企业不竭的发展动力。以人为本要求在企业内部要千方百计地实现和满足员工的自尊和自我表现,关怀员工的高品味需求,将企业建设成为员工的精神家园。在此基础上,企业构筑人才高地,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人才群体。

第二,通过创新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优化组织架构和管理手段,充分挖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和员工的忠诚度。创新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实现员工的自我激励。

第三,良好的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提升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文化是凝聚在产品及其品牌上的企业精华,又渗透到企业运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之中。

建筑设计的科技创新是一项团队性工作,需要多学科跨专业的设计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因此,团队建设是勘察设计企业提升凝聚力、提升人力资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创新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1 2008年建筑设计行业业务完成情况表

第五篇:中国草本饮料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草本饮料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类型】多用户、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交付时间】3-8个工作日,特殊要求另行约定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对行业内相关的专家、厂商、渠道商、业务(销售)人员及客户进行访谈,获取最新的一手市场资料;

·对草本饮料产品长期监测采集的数据资料;

·草本饮料产品相关的行业协会、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的数据与资料;

·草本饮料行业公开信息;

·草本饮料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 ·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对行业的重要数据指标进行连续性对比,反映行业的运行和发展趋势; ·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桌面研究等方法对核心数据和观点进行反复论证。

草本饮料行业界定和分类 1.行业定义、基本概念

草本饮料,指的是以草本植物为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饮料制品。据《饮料通则》的定义,植物饮料指的是:以植物或植物抽提物(茶、咖啡除外)为原料(即非果蔬类植物的根、茎、叶、花、子及竹或树木自身分泌的汁液,如谷物、食用菌、食用藻类和蕨类、可可、菊花等)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饮料制品。

2.行业基本特点

草本饮料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低”:低热量、低糖、低脂肪,具有天然、健康、解渴、提神的特性,比碳酸饮料更加爽口、解渴,比水饮料更怡人有味,而且清香淡雅,回味无穷,富含保健成分。

3.行业分类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目前市场上的草本植物饮料,主要延续了以往功能性饮料的一些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做了一定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去火型的,这是近两年凉茶饮料最为强调的功能;二是针对体内平衡、提神类,这主要是体现在一些功能饮料和运动饮料;三是针对体内器官调节功能的,包括清肺、清肠胃等;还有就是针对体表的功能性需求,例如苗条养颜类、体表润燥类。

第一章 草本饮料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

一、全球草本饮料行业发展概况 1.全球草本饮料行业发展现状

草本饮料隶属于软饮料行业,软饮料行业还包括茶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瓶装水等。2014年,全球软饮料产量增速超过3%,销售收入增长却超过了6%,达8670.4亿美元。

在具体国家方面,美国仍旧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巴西和墨西哥的快速增长,缩短了与美国的差距。

在区域水平上,2014年亚太地区和非洲中东地区是产量扩增的领跑者,分别上升至6.9%和8.7%。接下来,这两个区域将继续带动整体产量增长,这说明在欧美、日本等发到国家市场相对稳定,而亚太、非洲等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成为行业发展新的增长地区。我国草本饮料近年出口美国、香港、日本等地区的数量逐年增长也符合这一趋势。

2.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状况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市场,主要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巨头占据饮料市场的绝对份额。近年随着草本饮料在我国风靡,这两家公司为了占有中国市场,相继开发出了茶研工坊和草本乐两个品牌,不过由于产品市场定位不清,这两个品牌均以失败告终。

目前美国、日本、韩国等地有很多中餐馆,我国草本饮料可以通过中餐馆打入当地市场,然后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3.全球草本饮料行业发展趋势

从目前全球饮料发展趋势看,健康功能性饮料将引领世界的潮流,2014年位列榜首的能量饮料扩增至9.8%。随着消费者愈来愈担心糖分,价格和人工添加剂等方面的问题,这也是草本饮料生产商今后主要考虑的问题。

另外,消费者的口味在不断变化。在草本饮料品牌不断增长的形势下,每个市场对于更加定制化,独特而健康的需求也会增多,产品差异化也将是行业今后发展趋势。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二、中国草本饮料行业发展概况 1.中国草本饮料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饮料市场上往年主打的碳酸饮料由于导致肥胖等问题,市场份额逐渐下降。功能性饮料的逐步进入大众范围。2013年以来,功能饮料的增长比例和利润率表现都非常抢眼,仅美容保健饮料的市场份额目前就接近100亿,而且其市场份额还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

从生产角度来说,国内已有多家上市药企跑步进入草本饮料领域。如江中药业此前推出的猴姑、蓝枸饮料;香雪制药的“上清饮”饮料;哈药集团的“纯中纯”饮料及石药集团的果维康系列饮品等。目前,业内人士对药企跨界功能饮品市场这一行为普遍看好,药企开发功能保健饮料从原材料到研发条件都有先天的优势,生产条件和场地厂房也多是现成的。而且,药企的品牌价值也会在饮料中得以体现,从安全性和有效性上来说都能获得更多保证。

从销售角度来说,国内大型超市沃尔玛、大润发货架上列有枸杞、蓝莓、猴菇等具有中国传统食补的饮料,这些草本饮料主打“护眼”“护胃”“清肠”“护肤”等各色养生牌。相比同类产品,草本饮料售价也不低,价格最低也在5元以上,有的高达十几元。但由于草本饮料刚刚入市不久,产品认知度相对较低,对其销量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已经越来越被消费者认同。

目前中国草本饮料行业市场规模达到997亿元,接近1000亿元。其中凉茶类占据近30%以上的市场份额。未来随着草本饮料市场的成熟,其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2.中国草本饮料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草本饮料行业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以“原料”进行市场分化,定位“产品”而非“品牌”

市面上比较多见的草本饮料,除王老吉属多种原料调配的“复合型草本饮料”,其他大多是“单一型草本饮料”定位,即以某一种主要的核心原料为突出诉求,像葛根饮料、芦荟饮料、竹汁饮料等,其定位实质是创造“新品类”以区隔市场,独辟蹊径。这类企业目前为数不少,但都属于市场培育的初期阶段,除菊花类、金银花类、仙草类等少数几家知名度较高的,大部分还未能使大众普遍接受和认可,存在着一定的推广难度。

(2)诉求“功效”,走类功能化饮料路线。

由于草本深受“药食同源”出身的影响,在传播诉求上,大多是“功能性”叫卖,什么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降火”“清肺”、“润喉”、“解酒”、“提神”等等,走类功能饮料路线。在产品宣传和推广过程中,辅以“养生”、“调理”等中医理念的功能传递,以此来抬高“身价”,卖出“高价”。更有甚者,直接当“药水”来卖。

(3)推广受“地域”局限,依然依赖特殊渠道。

尚处于市场成长期的草本饮料,其相当一部分是靠着地域特产优势起家,所谓地域特产,是优势,也是局限。因为在一个地区深受大众喜爱的产品往往在其他地区难以接上地气。比如产于中国“葛都”江西的葛饮料,至今还只是局限在当地及周边省市推广,对于全国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其产品认知十分模糊。在国外销量十分火爆的“芦荟”饮料,在我国却一直销量不佳。

第二章 2013-2014年中国草本饮料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二、国际贸易环境

三、宏观政策环境

四、草本饮料行业政策环境

2009年广州市出台了《植物饮料卫生要求》(下称《要求》),《要求》规定了植物饮料的指标要求,视频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以植物或植物抽提物(水果,蔬菜,茶,咖啡除外)为原料,经加工,调配的非发酵植物饮料。

2011年7月13日,在国家文化部、工信部、民政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监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市食安委,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的见证下,出席“凉茶成功申遗五周年暨凉茶文化与产业发展峰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茶品牌秘方及专用术语各拥有企业在省食品行业协会凉茶分会带领下签署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团结奋进,争当“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排头兵——凉茶文化与产业发展公约》。经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协会党委研究同意,批准该《公约》执行并实施考核。

五、草本饮料行业技术环境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饮料大多数都是“复方”“配方”饮料,所有畅销的饮料都是经过各种配制和勾调,里面各种原料组合在一起,原料之间的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中医学作用原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理讲究较少。加上各种色素及香精防腐剂等化学成分,一瓶我们经常喝的饮料就出来了。

针对目前国内市场饮料配方乱象局面,深药集团利用多年医药生产经验及千年中医理论,研制了首款金银花本草型单方饮品,所谓单方饮品就是单一本草配方的饮品,没有任何添加剂和其他本草组合的饮品,这在国内属于首创,放在国际市场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第三章 草本饮料行业市场分析

一、市场规模

1.2010-2014年草本饮料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2010年中国草本植物饮料市场约为586亿元;2011年中国草本植物饮料市场约为691亿元,同比增长17.92%;2012年中国草本植物饮料市场约为773亿元,同比增长11.87%;2013年中国草本植物饮料市场约为889亿元,同比增长15.01%;2014年中国草本植物饮料市场约为997亿元,同比增长12.15%。

2.草本饮料行业市场饱和度

草本饮料按照原材料组成结构来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多种草本植物配制而成的饮料,称为复合型草本饮料,代表企业有王老吉、加多宝,复合型草本饮料如凉茶市场规模近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另一种是单一型草本饮料,它主要是一种草本植物占据较大比例。例如金银花露、竹汁、葛根汁、枸杞汁等,这些生产企业存在着较强的地域性,主要由于饮食习惯不同以及产品原材料有地区性这些生产厂家成立时间较短,属于市场培育的初期阶段。因此整个行业市场饱和度较低。

3.影响草本饮料行业市场规模的因素

影响草本饮料市场规模的因素包括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

(1)宏观因素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发展水平对草本饮料下游行业的影响,处于其中的草本饮料行业会受到整体环境的影响而变动。包括国家经济政策、贸易政策、环保政策、行业标准政策等的出台都会对行业市场规模的发展造成影响。

草本饮料风靡的大环境就是居民物质生活提高,更加注重养生健康。因此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草本饮料的市场规模。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增速放缓一点程度上影响草本饮料的发展,表现为草本饮料市场规模增速放缓。

另一方面,草本饮料的原材料为多种草本植物,这些草本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地域性,例如江西是葛根的主要生产地,由于草本植物分布区域不同以及地方风俗习惯不同,也会影响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草本饮料的市场规模,即靠近生产地的区域市场需求旺盛一些。

(2)微观因素包括企业层面的因素以及上、下游行业的因素。企业层面包括行业内企业的数目、规模、运营现状、发展战略布局、销售渠道模式等均会对行业市场规模构成影响。

草本饮料由于其市场定位不同,其针对的特定对象也不同。有针对女性减肥瘦身、男性保健等。目前我国草本饮料除了凉茶类产品有加多宝、王老吉、和其正等知名品牌领导市场之外,单一型草本饮料如金银花露、竹子汁均为发展不久,整个市场还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一定程度上影响草本饮料的市场规模。

4.2015-2019年草本饮料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从我国2010-2014年草本饮料行业市场规模的变动趋势来看,整体呈线性变化趋势。本报告对草本饮料市场规模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线性拟合模型y=102x+481.2,R2=0.999,判别系数R2接近1,说明线性模型的拟合度比较高。根据拟合模型计算出2015-2019年我国草本饮料市场规模分别为1093亿元、1195亿元、1297亿元、1399亿元和1501亿元。

二、市场结构

一般市场可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对于草本植物饮料来说,目前行业存在着领导品牌诸如王老吉等企业,因此行业存在垄断性质,另外一方面,目前药企开始开发草本植物饮料以及地方企业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草本饮料,从这个角度来说,行业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且新兴企业并未完全形成规模经营,因此行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综上所诉,草本饮料行业市场结构为低程度的垄断竞争。

三、市场特点

1.草本饮料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1)幼稚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较高,需求增长较快,技术变动较大,行业中的用户主要致力于开辟新用户、占领市场,但此时技术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产品、市场、服务等策略上有很大的余地,对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用户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多,企业进入壁垒较低。

2)成长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企业进入壁垒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3)成熟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不高,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上已经成熟,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清楚和稳定,买方市场形成,行业盈利能力下降,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途开发更为困难,行业进入壁垒很高。

4)衰退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下降,需求下降,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目减少。市面上比较多见的草本饮料,除王老吉属多种原料调配的“复合型草本饮料”,其他大多是“单一型草本饮料”定位,即以某一种主要的核心原料为突出诉求,像葛根饮料、芦荟饮料、竹汁饮料等,其定位实质是创造“新品类”以区隔市场,独辟蹊径。这类企业目前为数不少,但都属于市场培育的初期阶段,因此整个行业处于成长期。

2.技术变革与行业革新对草本饮料行业的影响

技术变革表现在对草本饮料营养搭配的研究、加工水平的提高(草本植物营养成分以较小流失率提取。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草本饮料的营养价值,影响草本饮料的销售。

3.差异化分析

我国草本饮料由于原材料众多,因此饮料种类较多,例如金银花、仙草、菊花类产品,同时还有多种草本植物制作而陈的混合型草本饮料,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同草本饮料的具体功效不同,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大。

然而我国草本饮料推向市场时,之前常常面临着定位不清的问题,严重时影响到产品销售,例如百事可乐推出的“草本乐”以及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茶研工坊”均以失败告终,而加多宝则将其产品精准定位为降火,因此从企业产品定位的角度来说,我国草本饮料定位存在着同质化严重的情况。现在国内草本饮料生产企业已经充分吸取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的经验,在产品定位方面已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定位。

下载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焦煤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精选5篇)

    中国焦煤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近几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全球钢铁产量持续增长,全球焦炭市场随之走高;作为焦炭生产原料的炼焦煤,市场表现更是供需两旺,价格飙升。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一、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和行业规模 (一)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近年来持续增长,预计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一、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和行业规模 (一)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近年来持续增长,预计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

    中国煤化工装备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重大机械装备网:.cn 中国重大机械装备网最新发布《2011-2015年中国煤化工装备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根据中国重大机械装备网发布的 《2011-2015年中国煤化工装备行业发展研......

    中国计算机应用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中国计算机应用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类型】多用户、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交付时间】3-8个工作日,特殊要求另行约定......

    中国烹饪培训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中国烹饪培训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类型】多用户、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版本】2015资深版 【交付时间】3-8个工......

    2011-2015年中国阀门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1-2015年中国阀门行业发展 研究报告 第一章 阀门市场综述 第一节、历史概况 第二节、国内外发展走势 第三节、国家经济政策背景 第四节、外部环境影响要素 第二章 阀门产......

    中国客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1年版)目...

    中国客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1年版)目录一、客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 1 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1 2.国家政策环境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