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40年经验总结

时间:2019-05-14 01:5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40年经验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40年经验总结》。

第一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40年经验总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改革开放40周年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的一条重要经验。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改革开放40周年的经验凝结在发展理念的不断探索和更新中。

1、改革开放的经验凝结在发展理念的不断探索和更新中。我们都学过马哲,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历史一再证明,在很多情况下,谋求发展光靠赶超的勇气和激情是不够的,必须有正确的发展理念作指引,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实现发展目标。在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的发展理念也随之经历了不断突破和升级的过程。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党提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等发展理念。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念的又一次重大提升,预示着我国发展将再次取得突破性成就。

2、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首要位置,不创新是死路一条,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国改革开放后长期依赖投资、出口和劳动力供给,通过引进外资、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和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目前,这些条件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为产能过剩、出口受阻、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仅仅依靠传统发展动力,继续沿着老路走,已经很难走得下去。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些年科技创新正在让百姓生活更为便捷,正在让企业发展更具活力,让国家实力更加强大。一个很有趣的街头调查显示,现在外国人最想从中国带走的特产是什么?是移动支付、网购、共享单车、高铁等等,所有这些都说明现在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有科技含量了。在中国我们可以几个月不取现金,3个手机用户就有2个在用移动支付,只要有手机就能看病、下馆子、叫外卖,不论你在菜市场、加油站还是路边摊,是买衣服、买汽车还是买房子,统统都可以移动支付。如此随心所欲的支付新时代完全得益于中国云计算和金融系统运算实力的迸发。近年来,我国在大飞机、重型汽车、智能机床、高铁、高速公路、大型桥梁、手机、互联网等一系列领域已成功走出创新之路,在创新的引领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成为拉动全球经济的第一引擎。

二、创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1、我国经济向高质高效发展靠创新实现

十九大报告明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国经济今后发展的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们在发展中既要讲速度也要讲质量,2018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年均增速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我们已经世界是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速度快并不意味着质量高。近年来,海淘已经成为消费新潮流,我们去日本买马桶圈、美国买MacBook,法国买香奈儿、LV,瑞士买手表,我们的新生代父母从亚马逊、考拉、京东、淘宝等平台买母婴用品,为什么海淘会成为一股热潮?难道我们中国不生产这些产品吗?当然不是,还是因为我们有些产品质量不高,就影响了国人对国货产生了总体上不好的印象。所以我国经济从高速向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我们在发展中还要讲效率、要保持生态平衡。目前中国产能过剩问题还很突出:钢铁生产能力已经大于市场需求2亿吨,但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电解铝产能已达1030万吨,闲置能力260万吨,企业亏损面超6成;十二五期末,中国汽车产能已超2000万辆,产能过剩数百万辆,很快我们就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合金现有生产能力2213万吨,企业开工率仅为40%左右;电石现有生产能力1600万吨,有一半能力闲置。由此中国的生态危机凸显。如何解决当前产能过剩问题,治理生态危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解决,只有创新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2、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靠创新实现 如何实现?

首先,推进知识创造、加大非物质要素投入力度 工业革命进入4.0时代(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美国:《国家先进制造战略计划》 德国: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中国:《中国制造2025》

过去我们在发展中注重的是资金、土地、厂房,现在我们更多地去谈全社会研发投入,在今年的政府报告提到近五年来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但这还不够,最近的中兴事件,让大家清醒的意识到:移动支付再先进,没有手机终端,没有芯片和操作系统,竞争起来的话,你的实力也不够。大家往往看到做基础研究不赚钱,遥遥无期,投入很大,做应用能更加简单一点。所以我们国家在创新的成果上,科技应用在一些方面已经全球领先,但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还相对薄弱。产学研政需通力合作,投入更多资源在信息科学、物理、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加大基础科学研究投入,这样才能具备真正的实力。

其次,推广互联网+制造业,制造业+互联网

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概念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创造的过程发生变化,这对制造业产生了新的影响。

自行车诞生200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电动自行车的普及,许多自行车厂面临倒闭。然而,因为中国共享单车的发展,自行车这一传统制造产业又被赋予了新的科技属性。如今中国的共享单车甚至已经走出国门,到日本、法国、英国的大城市,让世界居民体验中国“互联网+时代”的便捷生活,他体现了一个国家强大的移动通信能力,精准的卫星定位系统。

最后,一言以蔽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走创新发展之路要实现“智能制造+知识创造”。

学习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排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并且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一、创新为何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创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全新概括。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下好科技创新的先手棋,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

1.创新是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变革的大势所趋

2013年9月30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赴北京中关村集体调研学习时特别指出,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总书记讲的这个大势,就是全球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一方面,科学前沿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昭示着科技革命加速到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人类的生产方式、经济结构乃至治理结构都将发生深刻改变。另一方面,全球产业变革不断深入,直接冲击全球经济体系。当前,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重大创新正在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一是能源革命加快推进。以石油、煤炭为基础的化石能源正在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低碳绿色的清洁能源所代替,分布式、智能化、绿色环保将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主要方向。二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广泛渗透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众多领域发生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为特征的产业变革,商业、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的新业态出现爆发式增长。三是新材料技术与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制造技术互动融合,改变制造业的传统形态,智能制造正成为制造业新的强大生长点。四是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能源、制造、农业、环境、医疗健康等领域,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

2.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形势所迫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但同时,产业层次低、内部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缓慢、技术创新能力差、发展不平衡以及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增强等矛盾愈加凸显,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紧要关头。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原有经济增长动力减弱,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益已明显降低,出口拉动作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明显不足,内需市场迟迟未能释放。同时,我国产业发展已经没有了当年发达国家起步时所拥有的良好环境承载力,必须走一条更节省资源能源、环境友好程度更高的新型产业发展之路。“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

3.创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运所系

从人类发展进程看,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历史。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领土幅员和人口规模,更取决于其科技水平的高低和经济结构的优劣。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转移,其中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就是科技中心一直是支撑经济中心地位转移的强大力量。领先科技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近500年来,世界经历了数次科技革命,一些欧美国家抓住了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等重大机遇,一跃而成为世界大国和世界强国。相形之下,曾经是全球经济规模最大国家的中国,由于几次都与世界科技革命失之交臂,最终不幸沦为了落后挨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历史经验充分证明,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没有创新驱动发展,我们将难以实现经济强国梦,也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不小,但要真正成为经济强国,就必须在科技水平和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取得大的进步。

二、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关键支撑

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围绕科技创新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涌现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我国整体科技实力与主要发达国家不断接近,部分领域形成局部优势,一些方面开始从“跟跑者”变为“并行者”,甚至成为“领跑者”,科技改革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为国家长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战略高技术是关系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战略高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有力提升了国家竞争力,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

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神舟八号、九号、十号成功飞天,实现对接和天海对话,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

载人深潜和自动深潜器创造新纪录。载人深潜成功冲击7000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当“蛟龙号”在大洋深处向太空深处的神舟九号发出问候的时候,我国被世界舆论认为“取得了无可争议的胜利”,且“同时在宇宙和海洋上演大国崛起”。

天基工程带动经济社会发展。风云气象卫星覆盖全球,提供近中远期气象预报。高分系列卫星在国土资源、环境和农业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效果。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开发应用已广泛服务于测绘、城建、水利、交通、旅游和应急救灾等领域。

超级计算机占领国际制高点。我国于2013年5月研制成功世界上首台5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它具有高性能、高能效、自主可控的技术特点,既能用于科学计算,也能进行大数据处理的显著优势。

移动通信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实现“2G跟随”“3G突破”“4G同步”的跨越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华为、中兴等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我国提出的5G关键指标参数被国际标准组织采纳。

2.基础研究涌现一批世界前沿成果

生命科学领域。发现化学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为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开辟全新途径。发现热休克蛋白90α肿瘤标志物,为抗肿瘤药物研究开辟新途径。H7N9禽流感病原学取得突破,整体提升我国应对突发传染病和临床诊治研究的能力。解析“剪接体”结构取得新进展,获得分辨率高达3.6埃米剪接体三维结构,并阐述了剪接体基本工作机理,破解了结构生物学最大难题之一。

量子科学领域。中国科大—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实现16公里的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隐形传态,比此前的世界纪录提高了20多倍。在磁性掺杂的拓扑绝缘体薄膜中,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在世界上首先确认了反应堆中微子振荡并精确测量振荡参数。这些成果代表了当代量子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新材料领域。首先发现了转变温度4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以及系列的5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首次合成硬度超过金刚石的立方氮化硼新材料;成功研制出国际上最长的55cm碳纳米管;高质量石墨烯制备等新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新型基础微电子器件半浮栅晶体管研制成功,标志着尖端集成电路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

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40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3个;上海光源、正负电子对撞机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有力支撑科学研究。

国际大科学工程。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等国际大科学工程,在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科学难题上贡献中国力量。

科学论文。2010年以来中国科学家发表的国际论文稳居世界第2位,国际科学论文总被引用次数的国际排名从2004年的第18名上升至2014年的第4位。

特别值得自豪的是,2015年10月5日,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零的突破。

3.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国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十二五”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为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多个领域培育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企业的装备制造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一些技术和产品已经国际领先并走向世界。

新一代高速列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时速380公里,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高铁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截至2015年底,中国已经拥有全球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网,高铁总里程达到1.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的60%以上。

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是我国能源领域自主创新、世界首创、拥有国际标准主导权和较强竞争优势的重大技术,也是国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经过近十年的研究与实践,我国已经全面掌握了特高压输变电的核心技术,在特高压核心技术领域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如今,我国特高压交直流设备国产化率均超过90%,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并成功进入拉美、欧洲市场。2013年9月24日,在德国举行的国际智能电网论坛上,中国的特高压输变电技术成为国际标准。

装备制造。突破了大直径硬岩、软土等复杂地质掘进装备(TBM)、千吨级履带起重机、300t自卸车和薄煤层高效成套采煤装备设计、制造、控制与系统集成关键和共性技术。完成了样机研制及示范应用,实现了该类型设备的国产化,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行列。

光伏和风电产业。短短10年时间,中国已经成为光伏、风电技术创新和生产大国,形成国际竞争能力。2014年我国风电新增18GW,累计装机98GW;光伏新增15GW,累计装机28GW。

半导体照明(LED)。LED产业迅速发展,白光LED芯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逐步减小,蓝宝石衬底技术路线已接近1601m/W的国际先进水平。“十城万盏”37个试点城市中,LED灯具应用超过1400万盏,年节电达到600亿度,减少碳排放4680亿吨。2014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达到3507亿元人民币,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2015年11月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实现总装下线。我国科技工作者历经几十年奋斗,终于圆了“大飞机梦”,这也意味着我们自己的大飞机翱翔蓝天将指日可待。

4.科技创新打造发展新机遇新空间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50.9%提升到2014年的54%,我国的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跨上一个新台阶,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自主创新成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全国各方面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中国科技具备了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到了可以有所作为、乘势而上的重要跃升期。

正如总书记所讲的,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现在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实践证明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是现代化建设最可依靠的支撑点。

我国跨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最大新兴经济体和世界制造业大国。新科技革命、全球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产业变革为我国提供了重大机遇,展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找准突破口,抓住机遇,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四化同步发展,我们完全有能力破解当前发展难题,走上创新驱动的良性发展轨道。

三、如何把握未来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动力转换的巨大挑战,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1.突破制约创新的瓶颈

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必须以解决动力转换的关键问题为导向,着力突破以下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缺乏。我国科技人员总量虽居世界第一,但就业人口中研发人员比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人才结构与欧美等创新强国差距巨大。从全球顶尖科学家分布看,美国以52.9%的比例占有绝对优势,英、德随后占据近15%的份额,我国仅占4.7%。

二是技术创新主体能力不强。企业尚未成为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主体和人才集聚主体,总体上还不能发挥动力转换主力军作用。

三是创新成果转化不畅。以人才为本的技术、资本、企业有机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尚未形成,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携手转化的机制尚不健全。

四是创新和产业化环境不优。宏观管理体制不顺,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管理方式尚未形成。科技管理中重物轻人的倾向没有根本改变,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撑依然不足。

2.破除束缚创新的壁垒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的持续支持和超前部署。二是培育创新型企业群体。三是促进区域协同创新。

3.构建激励创新的机制

一是加快实现发展驱动力转换,打造先发优势。二是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三是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4.营造保护创新的环境

一是加快改革步伐,营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二是推动大众创新创业,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三是建立开放平台,扩大创新资源。四是建立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五是以全球视野推动创新发展。5.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

一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和智能化转型。二是加快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三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四是加快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五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六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第三篇: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述评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治国理政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

2016年01月30日人民日报记者:白天亮、刘志强、赵展慧 神舟飞天、嫦娥探月,创新缔造中国高度; 蛟龙入水、海上钻探,创新成就中国深度; 高铁飞驰、天河运转,创新缔造中国速度。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三年多来,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创新千帆尽举,有力地引领着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源

——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去年两会期间,3月5日下午,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这一重大论断。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去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定调”。

创新,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创新驱动,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强调创新驱动,是因为“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创新久则国家持续强盛”的道理从未改变——

纵向看,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就是创新。科技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在哪里迸发,发展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就转向哪里,现代化高潮就兴起在哪里。经济强国无一例外都是创新强国。横向看,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激烈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强调创新驱动,更因为创新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之举——

总书记算过这样一笔账:世界发达水平人口全部加起来是10亿人左右,而我国有13亿多人,全部进入现代化,那就意味着世界发达水平人口要翻一番多。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现有发达水平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

新常态下,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偏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急迫问题,兼顾发展速度与质量、统筹发展规模与结构,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如此,方能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驱动已成为决定我国发展前途命运的关键、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关键。创新驱动跑出加速度

——创新投入更多、转化更高效、版图更辽阔、模式更多样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一重大的理论创新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设立了“路标”。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拉开帷幕,“我们没花一分钱,网上下载表格,提交材料5天后就领到了工商营业执照。”26岁的郑星轻松当上了“老板”,制度创新的正能量惠及每一个普通人。

去年12月,年过八旬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一身“典雅紫”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中国的科技创新让世界瞩目,也让国人自豪。

去年7月,一部网络众筹的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创造了国内动画电影票房新高。“对经典充满敬意,又有大胆创造”,西游迷张研在微信上点赞。文化创新让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历久弥新、活力焕发。理论创新提供“脑动力”,制度创新提供“原动力”,科技创新提供“主动力”,文化创新提供“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发展渗透到经济社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份来自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写道,“中国的创新规模不断扩大,有潜力坐上全球创新领导者的宝座,甚至有望成为全球创新典范。” 创新投入更多了——

201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R&D)经费13015亿元,比上年增长9.9%;投入强度持续加大,R&D占GDP比重约2.1%,超过欧盟平均水平。其中,来自政府的投入稳中有增,2014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2899.2亿元,增长6.3%,发挥着“定海神针”之效;企业的投入强度也在快速增长,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比5年前增长一倍以上,专利量质齐升。创新转化更高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总书记的阐述让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认识到,创新不是一种珍藏,如果束之高阁,再好的创新成果也会消弭于无形。

高速列车总里程达世界之最,正向谱系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特高压输变电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千吨级履带起重机、300吨自卸车等装备制造水平大幅攀升;半导体照明市场将超过4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56%„„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更多的创新成果走下书架走向货架。创新版图更辽阔——

如果在中国的版图上标注出一个个国家高新区,你会发现星星之火已经燎原。目前,国家高新区总数已达145家,201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7万亿元,“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速达20%以上。除了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样的传统孵化器外,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插上互联网翅膀的新型孵化器也风生水起,创新创业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孵化投资结合,开放式的创新生态系统正浮出水面。创新模式更多样—— “制造并非必须有工厂。”成立5年,小米公司便卖出1.5亿部手机,智能可穿戴产品跻身全球市场前三。小米靠的是什么?正是商业模式的种种创新:开发设计环节,消费者、供应商可通过论坛、微博、微信、QQ等方式参与;制造环节,寻求全球分工合作,迅速将用户线上线下反映的需求在产品上体现;销售环节,以电商直销为主,去除中间渠道,大幅降低营销费用。模式创新,让企业觅得赶超的捷径,打开一片灿烂晴空。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创新驱动的竞赛中,中国正在跑出加速度。创新驱动助力调结构

——创新支撑中国经济有效应对下行压力、保持“中高速”;助力中国经济调结构促转型、迈向“中高端”

2015年11月2日,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内,C919大型客机正式总装下线。这个历经7年自主研发的新型商用大飞机,既圆了中国人自己制造大飞机的夙愿,也为中国航空工业乃至整个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开启了崭新的未来。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大江南北落地生根,为经济稳中求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动力。创新驱动,支撑中国经济有效应对下行压力,保持“中高速”—— 前不久,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陷入低迷,中船重工却接连签下两艘2万箱集装箱船大单、6艘30万吨新型环保绿色原油船等大单。“技术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总经理孙波看得透彻,越是日子不太好过,技术优势就越有市场价值,创新驱动就越需要强化。

创新,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不二法宝,也是新常态下“稳增长”的宝贵财富。2015年前11个月,轻工、纺织等消费品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达到33%。这背后,最重要的支撑就是创新:2014年,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获得专利数是2010年的3.4倍;家电行业10家主要上市公司获专利授权3.8万件,发明专利增长超过8%。

创新驱动,助力中国经济调结构、促转型,迈向“中高端”—— 依托创新,传统产业告别“傻大黑粗”,焕发青春活力。“每一台数控机床都能远程监测!”在沈阳机床集团,工作人员轻点手机,屏幕上便显示出一张用户分布图,再点击其中一家用户的数控机床,显示“加工中,已工作96小时”。“互联网+”,让传统数控机床变身“智能机床”,企业从单纯的卖产品走向卖研发、卖服务,利润率更高。

“互联网+汽车”“互联网+装备制造”„„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互联网+”让传统制造业更加智能更加绿色,向着价值链高端努力攀登。2015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投资9.6万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3.9万亿元,占比达40.9%,同比增长12.8%,比工业投资增幅高出3.6个百分点。向创新要效益,“绝版货”取代了“大路货”、成套总包取代了单机制造,“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依托创新,新兴产业“弯道超车”,勇立时代潮头。

车间内,机器人来回穿梭不停;从取货、搬运、装配零部件,再到喷涂、烘干、检测、成品入库,诸多环节全部由机器人完成„„在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数字化无人工厂已成为现实,年产能达5000台,生产效率比人工操作提高5到10倍。机器人,被誉作“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如今,我国已成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不单是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创新鼓点密集敲响,合奏出中国经济最强音。3年多来,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让制造业的“高精尖”色彩越发凸显。华为、联想、中兴、阿里巴巴等一大批企业步入全球高技术行业领先者行列。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个百分点。创新驱动,推动中国企业扬帆出海,竞相“走出去”——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北斗导航向全球拓展„„一个个响亮的中国品牌,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见证,也成为国际市场上闪光的“中国名片”。从“跟跑者”到“并行者”,再到“领跑者”,创新驱动的火车头正牵引着中国号列车全速前进。

创新驱动激发新活力

——改革与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培育创新沃土,让创新活力迸发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掷地有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就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与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培育创新沃土,让创新活力喷涌。《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有关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日臻完善,围绕体制机制的改革举措蹄疾步稳。——打掉“拦路虎”,为创新创业开辟大道通途。“证明不开了”“费用少交了”“‘衙门’好跑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针对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一方面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国务院部门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37项,工商登记中85%的前置审批改为后置;一方面全面清理涉企收费,每年约可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近千亿元。

有了更加公平、透明、良好的市场环境,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2015年前11个月,全国新登记企业保持19%的快速增长,平均每天诞生1.17万户新企业。——铺设“快车道”,让创新因子充分活跃起来。“沉睡”的科研设备“醒”过来了。

过去,高校院所购置的大量科研仪器设备在高墙内“睡大觉”,研发需求旺盛的企业却无法共享。2014年10月,《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发布。此后,开放共享好的单位,奖!反之,罚!机制畅通了,设备利用更高效,创新活动也更给力。

“原地踏步”的研发成果“转”起来了。

一边是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束之高阁,一边是企业苦苦寻觅新技术。打破成果转化的“玻璃墙”,惟有改革“利斧”。2015年8月修改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了科研机构、高校的科技成果处置权,“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南京九条”“成都十条”„„各地纷纷“开闸”,让一批“锁在柜子里”的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天女散花”的科研资金“统”起来了。

曾经,每年近百项、涉及上千亿元资金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分别由各部门掌握安排,科研人员只好“四处烧香”、多头申报。2014年9月,中央深改组第五次会议审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决定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进行优化整合。从此,“钱袋子”交给专业机构打理,资金用在了刀刃上。——护航“追梦人”,让每个有创新意愿的人都有大展身手的机会。

不到5年时间,靠着2000万元资本金,实现销售收入超3.5亿元,北京理工雷科电子公司迅速“蹿红”的背后,是股权激励的“魔力”发挥了功效:6名核心科技人员拿到180万元股权之后,创新积极性立马被调动起来,先后开发出北斗卫星导航基带芯片等7项新产品。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实施股权激励、实行成果转化奖励、破除人才流动制度障碍„„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改革指向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努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良好环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总书记语气坚定。以梦为马,创新路上,中国大步向前!

第四篇: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述评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治国理政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

2016年01月30日 人民日报记者:白天亮、刘志强、赵展慧

神舟飞天、嫦娥探月,创新缔造中国高度; 蛟龙入水、海上钻探,创新成就中国深度; 高铁飞驰、天河运转,创新缔造中国速度。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三年多来,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创新千帆尽举,有力地引领着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

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源

——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去年两会期间,3月5日下午,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这一重大论断。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去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定调”。

创新,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创新驱动,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强调创新驱动,是因为“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创新久则国家持续强盛”的道理从未改变——

纵向看,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就是创新。科技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在哪里迸发,发展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就转向哪里,现代化高潮就兴起在哪里。经济强国无一例外都是创新强国。横向看,进入1

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激烈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强调创新驱动,更因为创新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之举——

总书记算过这样一笔账:世界发达水平人口全部加起来是10亿人左右,而我国有13亿多人,全部进入现代化,那就意味着世界发达水平人口要翻一番多。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现有发达水平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新常态下,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偏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急迫问题,兼顾发展速度与质量、统筹发展规模与结构,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如此,方能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驱动已成为决定我国发展前途命运的关键、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关键。

创新驱动跑出加速度

——创新投入更多、转化更高效、版图更辽阔、模式更多样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一重大的理论创新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设立了“路标”。

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拉开帷幕,“我们没花一分钱,网上下载表格,提交材料5天后就领到了工商营业执照。”26岁的郑星轻松当上了“老板”,制度创新的正能量惠及每一个普通人。

去年12月,年过八旬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一身“典雅紫”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中国的科技创新让世界瞩目,也让国人自豪。

去年7月,一部网络众筹的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创造了国内动画电影票房新高。“对经典充满敬意,又有大胆创造”,西游迷张研在微信上点赞。文化创新让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历久弥新、活力焕发。

理论创新提供“脑动力”,制度创新提供“原动力”,科技创新提供“主动力”,文化创新提供“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发展渗透到经济社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份来自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写道,“中国的创新规模不断扩大,有潜力坐上全球创新领导者的宝座,甚至有望成为全球创新典范。”

创新投入更多了——

201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R&D)经费13015亿元,比上年增长9.9%;投入强度持续加大,R&D占GDP比重约2.1%,超过欧盟平均水平。其中,来自政府的投入稳中有增,2014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2899.2亿元,增长6.3%,发挥着“定海神针”之效;企业的投入强度也在快速增长,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比5年前增长一倍以上,专利量质齐升。

创新转化更高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总书记的阐述让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认识到,创新不是一种珍藏,如果束之高阁,再好的创新成果也会消弭3

于无形。

高速列车总里程达世界之最,正向谱系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特高压输变电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千吨级履带起重机、300吨自卸车等装备制造水平大幅攀升;半导体照明市场将超过4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56%„„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更多的创新成果走下书架走向货架。

创新版图更辽阔——

如果在中国的版图上标注出一个个国家高新区,你会发现星星之火已经燎原。目前,国家高新区总数已达145家,201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7万亿元,“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速达20%以上。除了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样的传统孵化器外,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插上互联网翅膀的新型孵化器也风生水起,创新创业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孵化投资结合,开放式的创新生态系统正浮出水面。

创新模式更多样——

“制造并非必须有工厂。”成立5年,小米公司便卖出1.5亿部手机,智能可穿戴产品跻身全球市场前三。小米靠的是什么?正是商业模式的种种创新:开发设计环节,消费者、供应商可通过论坛、微博、微信、QQ等方式参与;制造环节,寻求全球分工合作,迅速将用户线上线下反映的需求在产品上体现;销售环节,以电商直销为主,去除中间渠道,大幅降低营销费用。模式创新,让企业觅得赶超的捷径,打开一片灿烂晴空。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创新驱动的竞赛中,中国正在跑出加速度。

创新驱动助力调结构

——创新支撑中国经济有效应对下行压力、保持“中高速”;助力中国经济

调结构促转型、迈向“中高端”

2015年11月2日,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内,C919大型客机正式总装下线。这个历经7年自主研发的新型商用大飞机,既圆了中国人自己制造大飞机的夙愿,也为中国航空工业乃至整个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开启了崭新的未来。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大江南北落地生根,为经济稳中求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动力。

创新驱动,支撑中国经济有效应对下行压力,保持“中高速”—— 前不久,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陷入低迷,中船重工却接连签下两艘2万箱集装箱船大单、6艘30万吨新型环保绿色原油船等大单。“技术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总经理孙波看得透彻,越是日子不太好过,技术优势就越有市场价值,创新驱动就越需要强化。

创新,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不二法宝,也是新常态下“稳增长”的宝贵财富。2015年前11个月,轻工、纺织等消费品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达到33%。这背后,最重要的支撑就是创新:2014年,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获得专利数是2010年的3.4倍;家电行业10家主要上市公司获专利授权3.8万件,发明专利增长超过8%。

创新驱动,助力中国经济调结构、促转型,迈向“中高端”—— 依托创新,传统产业告别“傻大黑粗”,焕发青春活力。

“每一台数控机床都能远程监测!”在沈阳机床集团,工作人员轻点手机,屏幕上便显示出一张用户分布图,再点击其中一家用户的数控机床,显示“加工中,已工作96小时”。“互联网+”,让传统数控机床变身“智能机床”,企业从单纯的卖产品走向卖研发、卖服务,利润率更高。

“互联网+汽车”“互联网+装备制造”„„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互5

联网+”让传统制造业更加智能更加绿色,向着价值链高端努力攀登。2015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投资9.6万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3.9万亿元,占比达40.9%,同比增长12.8%,比工业投资增幅高出3.6个百分点。向创新要效益,“绝版货”取代了“大路货”、成套总包取代了单机制造,“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依托创新,新兴产业“弯道超车”,勇立时代潮头。

车间内,机器人来回穿梭不停;从取货、搬运、装配零部件,再到喷涂、烘干、检测、成品入库,诸多环节全部由机器人完成„„在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数字化无人工厂已成为现实,年产能达5000台,生产效率比人工操作提高5到10倍。机器人,被誉作“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如今,我国已成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不单是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创新鼓点密集敲响,合奏出中国经济最强音。3年多来,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让制造业的“高精尖”色彩越发凸显。华为、联想、中兴、阿里巴巴等一大批企业步入全球高技术行业领先者行列。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推动中国企业扬帆出海,竞相“走出去”——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北斗导航向全球拓展„„一个个响亮的中国品牌,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见证,也成为国际市场上闪光的“中国名片”。

从“跟跑者”到“并行者”,再到“领跑者”,创新驱动的火车头正牵引着中国号列车全速前进。

创新驱动激发新活力

——改革与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培育创新沃土,让创新活力迸发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掷地有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就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与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培育创新沃土,让创新活力喷涌。《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有关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日臻完善,围绕体制机制的改革举措蹄疾步稳。

——打掉“拦路虎”,为创新创业开辟大道通途。

“证明不开了”“费用少交了”“‘衙门’好跑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针对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一方面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国务院部门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37项,工商登记中85%的前置审批改为后置;一方面全面清理涉企收费,每年约可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近千亿元。

有了更加公平、透明、良好的市场环境,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2015年前11个月,全国新登记企业保持19%的快速增长,平均每天诞生1.17万户新企业。——铺设“快车道”,让创新因子充分活跃起来。“沉睡”的科研设备“醒”过来了。

过去,高校院所购置的大量科研仪器设备在高墙内“睡大觉”,研发需求旺盛的企业却无法共享。2014年10月,《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发布。此后,开放共享好的单位,奖!反之,罚!机制畅通了,设备利用更高效,创新活动也更给力。

“原地踏步”的研发成果“转”起来了。

一边是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束之高阁,一边是企业苦苦寻觅新技术。打破成7

果转化的“玻璃墙”,惟有改革“利斧”。2015年8月修改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了科研机构、高校的科技成果处置权,“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南京九条”“成都十条”„„各地纷纷“开闸”,让一批“锁在柜子里”的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天女散花”的科研资金“统”起来了。

曾经,每年近百项、涉及上千亿元资金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分别由各部门掌握安排,科研人员只好“四处烧香”、多头申报。2014年9月,中央深改组第五次会议审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决定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进行优化整合。从此,“钱袋子”交给专业机构打理,资金用在了刀刃上。

——护航“追梦人”,让每个有创新意愿的人都有大展身手的机会。不到5年时间,靠着2000万元资本金,实现销售收入超3.5亿元,北京理工雷科电子公司迅速“蹿红”的背后,是股权激励的“魔力”发挥了功效:6名核心科技人员拿到180万元股权之后,创新积极性立马被调动起来,先后开发出北斗卫星导航基带芯片等7项新产品。

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实施股权激励、实行成果转化奖励、破除人才流动制度障碍„„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改革指向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努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良好环境。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

总书记语气坚定。

以梦为马,创新路上,中国大步向前!

第五篇: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强化自身素质 创新服务能力

创新是指在掌握和创造新的管理知识基础上,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组织整体的技能,有效的配置、整合和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创造性活动,它是生产要素在质和量上发生新变化和新组合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于我而言,学习领会浦发银行“新思维、心服务”的企业文化,就是自身服务创新的起点。

首先,创新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熏陶。为此,我们就要积极通过学习与培训,提高自己对企业文化管理的认识,特别是在企业文化的作用方面,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21世界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一个企业拥有强大的凝聚力,才可能团结一致,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奋斗。另外,企业文化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行为和企业努力的方向,比如美国通用汽车设立了“无边界、远大、快速”的企业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激励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无比强大的智力支持。我们只有对“新思维、心服务”有了更好的了解,才能了解其中的新,就是创新服务,创新业务,而心则是指我们在工作中要用心服务。

其次,创新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扎实的专业知识,离不开自身不断的学习。这就要加强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业务知识、处理问题能力的培训,不断提升自身在业务办理中的疏导和业务预处理作用,不断发挥自身疏导、引导客户现场服务的职能。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创新自身的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技能,着力提升自身的服务技能与处理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因为在现代银行的对外服务中,客户满意度已经成为众所关注的问题,客户满意度有两种含义:即行为意义上的客户满意度和经济意义上的客户满意度。而我们员工应该做的就是在行为上让客户满意,所以平时要注意处理好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要知道细节的力量有时是不可估量的。如东山宾馆的数据库记载的只是一些有关顾客生日,宗教,国籍,少数过敏情况,过往投诉事件等常规信息,其它能够触及客人内心的细节爱好或习惯信息少之又少。这一情况保证了客户在入住期间能对这次体验感到满意而并不能真正打动客户,让客户对东山宾馆产生好感进而变得忠诚。

最后,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给予客户更多的支持。因为在实际的工作中,细微热情的服务更能拨动顾客的心弦,可以说换位思考是对标准化服务的延伸和超越,是顾客一般需求以外更迫切的,更具人情味的需求,正是这种为顾客着想的细微热情的服务,产生了良好的营销效应。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预知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及潜在的特殊需求,并及时满足顾客的这些合理需求,以真诚的服务态度感动顾客,使个性化服务成为对客服务中自然的流露。

除此之外,很多时候,客户对银行的服务有意见,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双方沟通不够,比如我们员工没有清楚地把产品、服务要素向客户讲清楚,或介绍得很简单,造成误解而产生投诉。所以我们就要通过换位的形式构建自身与客户的有效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客户反映的问题,作为改进服务工作的依据。因为我们都知道,情绪是可以传染人的。快乐、阳光的情绪,可以驱逐忧愁、烦恼,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如果我们能够热情的与顾客沟通,那么与顾客交流的过程就会十分顺利。这就要求我们每次面对客户,都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遇到每一位客户都要在心里说:“我喜欢他”,把客户当作亲人一样。

由此可见,我们自身创新服务的发展是建立在完善的企业文化、专业的服务和业务的创新基础上的。在实际的发展中,我们只有坚持不断的提高自身,才能更好实现创新服务。

下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40年经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40年经验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_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最喜欢习总书记的一句话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在这次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

    党课: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

    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在总纲第十一自然段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之后,增写了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邓小平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

    自主创新是引领贵航发展的不竭动力5篇

    自主创新是引领贵航发展的不竭动力 当今社会是变革与创新的社会。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勇于创新、不断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竞争的关键,是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指出:“创新是......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赴江苏昆山、上海浦东学习考察报告近期,我有幸赴江苏昆山、上海浦东参加了滨海新区首期“强街强镇”战略专题研讨班学习考察活动,收获很大。按照“......

    创新引领发展

    创新引领发展 ——榆林市运管处稽查支队发展纪实 段高贵 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创新,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榆林市运管处稽查支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执法模式,......

    创新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不竭动力

    创新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不竭动力 随着企业改革也不断深入,企业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极大的冲击。企业思想政治工......

    创新是薄弱学校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薄弱学校发展的动力***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地处***,交通便利,校园优美,理应成为一所窗口式学校。但由于多种原因,学校的办学水平一直不高,与其地理位置不相适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