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主创新是引领贵航发展的不竭动力
自主创新是引领贵航发展的不竭动力
当今社会是变革与创新的社会。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勇于创新、不断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竞争的关键,是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变革与创新的社会里,创新就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是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离开创新,企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基,就会丧失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贵州航空工业的发展史是一部自我创新、不断超越的历史。从建设大三线的创业初期,到“保军转民”的战略变革期,从广泛参与竞争实现集团整体扭亏,到“十五”末期产品结构与产业布局的全面调整,贵航的发展进程可谓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回顾贵航的发展史,充斥其间并不断激励和推动贵航人在困难与挑战的道路上昂扬进取、奋发有为的,是贵航人身处逆境不低头、面对挫折不言败的拼搏精神,是贵航人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逐步培养和造就的勇于创新、敢于竞争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胆魄。
第一次创业时仿制加改进的创新模式
贵航集团公司总经理谭卫东曾经指出,“80%的模仿+20%的改进就是创新”。这句话可说是对创业初期的贵州航空工业创新模式的真 实写照。1964年,按照党中央、毛主席“建设大三线”的战略决策,全国16个省、市,35个航空工业老厂组织“好人好马”、好设备奔赴贵州山区,在跨越贵州省3个地区、3个市、8个县,绵延400余公里、方圆27000多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间,创建起了贵州航空工业的雏形。1970年,当时的贵州航空工业管理局与一线老厂协作,大部件及核心零部件以成熟技术为基础仿制,辅以部分改进,成功研制出第一架歼-6Ⅲ飞机和第一台涡喷-7航空发动机,划破了云贵高原上空千年的寂静,结束了云贵高原不能生产飞机的历史,为年轻的中国航空工业增添了新的风采。以此为标志,贵航迅速走上了“以我为主,自主创新,自行研制”的道路,生产出多种型号的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并开始向系列化发展。
第二次创业时科技、体制的创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国防战略建设方针的调整,贵航承担的军品任务量陡然下降,七万职工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集团发展压力剧增。在这种情况下,贵航艰难而坚定地迈出了第二次创业的步伐,提出了“保军转民”的战略目标,并在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科技创新首先成为了贵航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贵航在产品及技术研发上,采取了厂自为战、集团协调的模式,对企业航空产品科研生产体制进行了调整,加快了与国际市场和各大主机厂的战略接轨,以低姿态主动出击,积极研发高新技术产品,广泛参与军民品竞争。军品相继研制开发出涡喷-13发动机、歼-7Ⅱ飞机、歼教-7飞机、歼教7-P型飞机,其中歼教7型飞机填补了我国高空高速歼击教练机的空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第37届巴黎航展上被誉为“亚洲明星”。民品坚持走专业化、大协作、大联合的开发道路,经历了“找米下锅”、“饥不择食”的探索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发展过程,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陆续研制开发出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液压基础件、农业机械、环保设备、烟草机械、医疗器械等民用产品,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逐步发展成为集团主要的支柱产品。
体制创新成为了贵航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的同时,贵航积极争取国家三线调迁政策,适时调整企业布局,对当初本着“备战”原则,靠山、分散、隐蔽建设于大山中的部分企业实施搬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1.6亿元,将17个企事业单位调迁至贵阳市区和安顺市区附近,形成了沿贵阳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三点一线”的布局,2000年又将集团公司本部决策中心“阵地前移” 至贵阳。至此,集团的生产布局趋向合理,飞机板块、发动机板块、航空电器电机板块集群,管理与协作的难度大大降低,新研产品的技术状态控制与过程质量控制有效加强,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和科研、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企业形象和竞争力稳步提高。与此同时,集团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完善岗位测评和考核体系,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加快养老、失业、医疗社会保险体系 实现社会统筹的步伐,营造了一个鼓励竞争、考核激励的机制与氛围,成功实现了“保军转民”的战略转移,完成了由单一计划经济模式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转变,逐步发展成为我国高级教练机生产基地。发动机、辅机、专业化产品不仅为集团内部配套,而且为整个航空系统配套,有的辅机产品还为航天配套,在万众瞩目的神舟五号飞船上就配装有贵航的产品。
“十五”期间的全面创新打造激情贵航
“十五”期间,贵航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在机制和体制的转型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力度,以一大批高新技术成功研发为先导,以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熟制造技术为支撑,以资金密集型企业全面发展为带动,逐步实现了集团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的转变,从而使集团效益稳步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极大增强,集团发展开始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快车道。
产权制度改革实质性进展。军工行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行业,影响和制约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企业产权制度。为此,集团公司强力推进企业改制工作,通过实施改革脱困、下岗分流等国家战略性决策,贵航股份、力源液压成功上市,7家企业整体债转股,4家企业实施国家政策性破产,12家企业依法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了由行政管理职能向企 4 业化、集团化运作的核心企业功能的过渡,实现了组织架构由单纯的行政隶属关系向以资本和产品经营为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的过渡,主辅分离、军民分立、辅业改制、三产分业经营等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历史遗留问题和包袱得到基本解决,经营品质大幅提高。这一变革使集团所属企业行政管理权限得以放宽,所有权和经营权有效分离,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并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实质性地融入市场。到“十五”末期,集团所属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数为108.5,高于航空工业平均值和贵州省“十一五”目标。
高新技术发展取得重大突破。随着国家研保和技改投入的不断增加,航空机载设备和专业化生产企业设计、检测、制造、研发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经济规模和效益大幅提高,占集团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六分之一,航空科研生产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品方面,以密封件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零部件、空调压缩机滑片、新型特种合金锻件、环保机械、医疗机械等新产品正朝着系列化、规模化发展。
在国家没有正式立项,也没有国外合作伙伴和采购承诺意向的情况下,贵航集集团之力,仅用了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山鹰”高级教练机从中国一航立项到首飞成功的跨越,标志着我国教练机仿制的终结和自行设计制造的开始,创造了新机研制史上的奇迹,创造了自主决策、自筹资金、研制周期最短、风险伙伴最多、最能体 5 现“四个机制”思想、最能发挥大集团整体优势的“六个第一”。某重点型号的研制成功,使贵航拥有国家重点武器采购项目,成为国内航空制造工业企业首家成功研制单位,标志着我国航空遥感系统技术及应用已取得重大突破,在空对地观测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自走式采棉机的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生产这种大型机械设备的国家,同时也为贵航进入农用机械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今后一个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五”期间,贵航与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40余所大学、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合作项目近240项,一批高水平的产品和科研成果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集团技术中心也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工作重点和技术创新目标,大力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努力加快新品开发步伐,2005年在国家发改委全国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贵航技术中心以81.8分列32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第64位。
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十五”期间,集团所属企业开始推行精益制造模式,导入六西格玛管理,加强一流环境建设,本着精简、高效、柔性、扁平和数字化、专业化原则,实施航空产品、非航空产品设计制造流程再造和管理部门业务流程再造。在基础管理方面,全面实施项目化管理,推行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和内控审计管理,逐步完善矩阵式、网络化管理体系,建立信息畅通、反应迅捷的信息网,加强产品发展和战略决策研究,建立起以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 分配制度,探索并推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模式,推动了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由层级制管理体制向扁平化管理体制转变,由纵向型管理向横向型管理转变,由“纺锤型”向“哑铃型”转变,强化了集团公司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监控能力,促进了管理科学化。
文化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贵航经历了建设初期的艰苦创业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阵痛,经历了“十五”自主创新与全面竞争的磨砺,不但取得了科研生产等物质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而且在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培育上作出了不懈努力,塑造了自强不息、不等不靠、勇于进取、敢担风险的企业精神,锻炼出一支能打硬仗、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干部职工队伍,培育出三线企业特有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一一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歼教-7飞机研制创造了国内航空工业史上的“六个一次”,歼教7-P型飞机的研制创造了“○一一”速度;在这种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机载和专业化企业逐步做大做强,民品由仿制走上自行研制、规模生产、系列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涌现出云马大客、红阳密封件、红湖消音器、万江雨刮器、平水烟机等一大批名牌产品,机电产品出口交付额由“九五”末期的1664万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2696万美元,增长663%,平均每年增长50.1%。
进入新世纪,贵航精神在“两机”研制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升华,创造性地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集团文化体系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丰富、发展和完善。“两机”研制和首飞的艰辛历程,凝聚着贵航人深厚的航空情结,充分展现出新时期贵航人敢于拼搏、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勇气和气概。“信心是长城,团结是脊梁,创新是动力,科技是保障”的“山鹰”研制经验和“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的“山鹰”研制精神在实践中得以总结提炼。至此,以“山鹰”为核心的贵航精神和贵航文化价值观开始形成,并作为贵航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精神动力,凝聚和激励着广大干部职工为实现集团的跨越式发展而共同奋斗。
从“九五”到“十五”,贵航在职工人数减少近两万的情况下,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将近翻了一番,对于贵航这样一个地处偏远、周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三线企业集团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每一位走近贵航或接触、了解贵航的上级领导、空海军领导、兄弟单位领导及客户,在认真审视和阅读贵航的发展史后,都会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贯穿贵航四十年发展轨迹的主题是创新;现在的贵航,有一种精神,有一种生机与活力,有一种永不言败、永不退却、永远进取的激情;现在的贵航,正逐步形成以航空报国、追求第一,激情进取、志在超越为核心,具有贵航特色,突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大无畏精神的竞争型企业文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国防科技工业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继续调整改造和优化结构,健全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提高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水平,增强平战转换能力。这些要求为贵航集团 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贵航集团必须明确思路,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不断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贵航将以航空工业战略后方基地和具有强劲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的形象,以“整合、凝聚、创新、卓越”的激情与果敢,出现于航空界,出现于世人面前,展现她独有的风姿与魅力。
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电话:0851-8317233 传真:0851-8317214 手机: *** 9
刘 炜
第二篇: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赴江苏昆山、上海浦东学习考察报告近期,我有幸赴江苏昆山、上海浦东参加了滨海新区首期“强街强镇”战略专题研讨班学习考察活动,收获很大。按照“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实践者变教育者”的教学模式,先后在昆山市委党校观看了“新昆山之路”专题片,考察了该市的玉山镇、千灯镇,又前往浦东新区区委党校、金桥镇、潍坊新村街道等地参观学习,并与当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互动交流,初步了解了一些“先进地区的先进做法”,使自己受益匪浅。通过学习考察,我强烈感受到,先进地区之所以先进,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思想解放,观念常新。无论在昆山高速发展的“经济快车”上,还是浦东镇街较有名气的“和谐社区”创建中,当地的干事创业者,永远承载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胆识。他们响亮地提出“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永远担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新,唯有创新,才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正因为永远的创新,才铸就了先进地区的成功与辉煌!
一、先进地区的“先进之处”
1、昆山之“强”。
昆山,东临上海,西依苏州,是江苏省的东大门,隶属苏州市辖县级市。1989年撤县设市,下辖周庄、千灯等10 镇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2个省级开发区。市域面积9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0万人。昆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教育家朱柏庐、散文家归有光、“电脑大王”王安都是昆山人。这里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千年古镇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享誉海内外。昆山物产丰饶,盛产驰名中外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称。2010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突破2000亿元;新增注册外资超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15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5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7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37家在昆山办有企业,有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全球1/8的数码相机、1/2的笔记本电脑都产自昆山开发区。还有“樱花”厨具、“统一”食品、“利乐”包装、“捷安特”自行车等中国家庭耳熟能详的品牌均在昆山制造。昆山财政收入总量、人均GDP和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雄踞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之首,也是国内人均GDP第一个突破1万美元的县级市。昆山拥有数个“全国第一”和诸多国家级“名片”,如全国第一个办在县级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第一家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全国百强县第一、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中国改革十大创新城市等。
2、“新昆山之路”。昆山改革开放之初并不富裕,1985年前,昆山仅仅是靠种水稻、蔬菜为主的农业县,经济实力在苏州市排在最末位,县长号称“小六子”县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昆山人通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走出了一条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应当说转型发展最为成功。堪称全国县域经济转型“先行者”和“优等生”。在过去30年中,从“农转工”到“内转外”再到“散转聚”,昆山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在转型,每一次转型,都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台阶。回首过往,从“农业大县”到“科技新城”、从“全面小康”到“城乡一体”,昆山在一次次不断转型不断跃升的精彩实践中,把“开放包容”、“整体推进”的发展哲学演绎得淋漓尽致。所以,昆山发展之路,其实,就是不断转型之路。因为昆山人时时意识到,“此路不通”必须“另寻他路”。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发展至今,他们又深刻警醒,经济上的“一枝独秀”并不能解决其他方面‘短腿’造成的发展难题。“新昆山之路”其实就是“全面转型之路”。如今,无论在全国“千强镇”之一—玉山镇、还是在以“亭林故里、戏曲之源、田园水乡”为特色的旅游重镇—千灯镇、考察所到之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富民与强市良性互动、环境与发展同步提升、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城市农村共同繁荣,一切可能的对立冲突,几乎都转化为相得益彰的和谐共进。如今的昆山,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过程中,成 功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昆山之路”。
二、先进地区“先进”缘由初探
1、永无止境的学习
在昆山考察,感受最强烈的是,该市党员干部永无止境的学习劲头。
第三篇:创新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不竭动力
创新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不竭动力
随着企业改革也不断深入,企业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极大的冲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积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这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威力和实施的前提,也是创新创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由之路。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
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如今市场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与配合,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跟进且不断创新。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
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规律之一,“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由于竞争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规律,所以竞争必有得有失,竞争在有助于培养奋发图强,你追我赶,求进向上精神的同时,也会导致部分人争名夺利、见利忘义的思想,人们的积极与消极、主动与被动、希望与迷惘、正义与邪恶都会反映和暴露出来。那种建立在传统人际关系上的思想政治工作,随着人员的流动速度加快和流动量的增加以及原有利益格局的打破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职工思想的多变性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
人的思想观念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入研究职工的思想变化规律,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领域职工思想活动的脉搏,使正确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密切适应职工不断变化的思想实际,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但与环境的变化,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加强,改进和创新。基于以上认识本人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按照“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注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相互结合。
3.1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着力解决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紧迫问题。职工中之所以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多数情况下均由实际问题引起。思想政治工作不像企业经营管理那样具体、直观,弄不好就容易空泛,从原则到原则,以道理到道理,难以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因此,必须联系实际。
职工的一切行为方式都与其切身利益有关,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正视职工的切身利益,在积极促进职工利益实现的同时,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价值观,要使职工懂得对个人利益的关注和追求是正当的。要引导职工拓展利益视野,从社会发展大趋势上把握切身利益,胸怀坦荡地对待各种利益。只有真正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职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才能令人心悦诚服,才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
3.2 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
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思政治工作如果完全脱离了物质鼓励的原则,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但物质鼓励如果完全脱离了精神鼓励,单纯依靠物质刺激,甚至“一切向钱看”,就会导致整个社会铜臭气息泛滥,因此,既要不懈地进行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又要针对新形势下职工的精神渴望和心理需求;要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靠“物质”的力量,还要靠“精神”的力量,不能只抓物质文明,不抓精神文明;也不能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更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3.3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想结合
生产是企业最重要的日常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目标和任务,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生产一道去做,不仅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而且有助于克服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现象。如果只抓生产,不了解职工的思想情绪,不关心职工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也就不能取得广大职工的信任和支持,生产任务的完成也就没有可靠的思想保证。同样,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不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去做,那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会另搞一套,变成空洞的政治说教,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职工心坎上,也就没有了吸引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到坚持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围绕生产,使思想政治工作先行于岗前,贯穿于岗中,延伸到岗后,与经济同频共振,同步发展。就拿本单位的防汛排涝工作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与确保安全度汛工作相结合,并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安全度汛工作的各个环节,使生产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教育职工树立对群众负责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多一点责任感、事业心,把为民服务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
3.4 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约束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要借鉴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法”可依。
首先是制度创新,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法规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会出现“想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建章立制问题。企业领导要善于把握宏观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与本企业具体实施相结合,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与生产等管理制度同等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制度,同时,将其纳入正常的企业管理运行轨道。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会从根本上解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
其次是体制创新,建立分工科学、权责明确的组织体系。企业领导应在策划生产经营的同时策划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完整的企业发展战略。这才是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经营理念。
再次是机制创新,建立细化、规范化的操作体系。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是分工缜密、量化规范,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必须首先导入现代管理的这些特点和要素。
最后是方法创新,建立动态管理,量化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思想到位,管理到位,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重布置、轻检查、无考核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具体操作时与企业生产一致;与经济工作目标同一;与经济工作责任同担;与经济工作效益同在;与经济工作考核同步,且相辅相成,互相渗透。
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必须改进,要改进就必须创新,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立足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不断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为推动改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文化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文化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这是全会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人民意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
尤其重要的是,全会鲜明地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这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着力点。全面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必须紧紧围绕这“四个以”,以改革创新精神有计划分步骤加以落实。
科学发展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鲜明主题,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文化改革发展各个方面,才能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科学化水平。改革创新是动力,改革创新出活力,实践告诉我们,哪里有改革创新,哪里就有繁荣发展的局面。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热潮,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多年来的年均增速都大大超过同期GDP的增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只有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才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第五篇:创新是邮政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邮政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
邮政储蓄自恢复开办以来,就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更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以及网络和电子技术不断应用于金融业务领域,面对高科技、多品种、重服务的金融市场,邮政储蓄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能否从邮政金融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迅速转变观念,加快业务创新,开发适合市场和客户需要的金融新产品和服务,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转变观念是邮政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有新的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反观邮政金融的发展,关键还是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如果我们思想僵化或穿新鞋走老路,就不可能创造良好的效益,也必然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市场竞争需要邮政金融转变观念。目前各家金融机构都在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各施所长,而邮政金融受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经营管理机制相对落后于业务发展等因素制约,还难以及时、主动、灵活地适应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邮政金融首先必须要迅速转变观念,树立优质服务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消除不利因素影响,积极“面向市场、融入市场”,以求达到“开拓市场、占有市场”的目的。
政策变动需要邮政金融转变观念。目前,在邮政系统上下都已形成共识,邮储是重中之重的“拳头”业务。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邮政储蓄利差收入已进入微利时代,不再单纯依靠人行的转存款利息,而要自主进行资金运用,其收益随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而变化,因此单纯依靠扩大余额来获取利差收入将面临着一定的经营风险。实行邮政金融多元化经营,优化业务结构,是有效降低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对邮政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依法合规健康发展需要邮政金融转变观念。规范经营是邮政金融健康发展的前提。“全员营销”因其人多力量大的优势而具有范围广、见效快的特点,过去曾对推动邮政储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金融法规的逐步完善和客户对金融服务的更高需求,全体动员的粗放式经营必须由“客户服务、营销企划、理财服务”等现代银行经营理念所替代。
创新是邮政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
所谓金融创新,就是金融机构为适应新的经营环境而开发和创造出的新的金融理论、金融产品。而邮政金融的创新,其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它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创新,是多层次、多渠道的创新,其创新的内容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整个邮政金融市场创新的有机整体。它具体包含邮政金融产品的创新、营销策略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服务工作的创新以及电子化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发展,邮政金融要发展,就不能把自己限制在只抓储蓄余额这样的圈子里,要从经营单一的金融产品到经营众多的金融产品,从获取利差为主到储蓄收入多元化,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要在保证余额规模稳健扩大的同时,加大和加快业务结构调整的力度和速度。
邮政金融创新的路径切入,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第一,做好传统业务,开拓创新业务。
能否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取决于邮政金融自身改革和调整的速度和实效,以及如何做好传统业务,加快业务创新,并由此带来的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程度。具体讲,应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稳健发展与调整结构的关系。邮政金融的结构调整不能以牺牲储蓄余额发展为代价,要坚持“在发展中进行调整,在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增强实力”的原则。二是储蓄业务与中间业务、保险业务等新兴业务的关系。中间业务因其成本低,灵活性高,适应面广等特点,为邮政金融的创新提供了发展机会和空间;发展代理保险业务,不仅能稳定和扩大客户源,还会对储蓄业务形成有益补充,促进业务结构的优化。因此,应坚持以储蓄为基础,在存款规模稳健扩大的同时,大力发展代理保险业务和各种中间业务,不断丰富绿卡新功能,进一步增强绿卡在银行卡中的竞争力。
邮政金融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就需妙招迭出,打好业务创新牌。“绿卡津工联名卡”是天津邮储创新的一个金融服务产品,它的研发正是遵循了“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增值服务”的原则,在细分现有客户群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与津工超市、中新药业等知名品牌的合作,通过对原有绿卡产品功能和形式的策划包装,使其具有新的特点和新的功能。目前天津市在邮储领取养老金、失业金和低保金近40万市民都能从中获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推行营销策略创新,建立高效的服务体系。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金融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市场既是邮政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又是判别邮政金融创新与否的重要标准。邮政金融应“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推行营销策略创新,通过为市场和客户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建立起一种客户需求管理型的营销管理体制,使企业主动适应和有效驾驭市场。
当前急需建立一支专业专职、勇于开拓的金融营销队伍,实行分级管理。高级营销人员全面负责目标客户群、市场定位、产品创新及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统一研究、规划,并组织业务的实施;基层营销人员负责开展区域性的业务营销工作,特别是卡业务、校园业务、代收付业务这一类投入少、见效快的业务。同时,要进一步推行客户经理制度。通过客户经理开发新客户,维系与客户的关系,推介新业务,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有效支持业务发展。
邮储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与推广都需要有技术进行支撑,因此技术对业务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至关重要。与商业银行相比,邮政金融的科技含量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引进高精尖的技术人才,壮大技术力量;鼓励自主开发、合作开发,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技术与业务部门的交流,加快业务需求的技术实现;技术投入必须遵循“适用性、先进性、前瞻性”的原则,防止盲目追求先进而不适用以致浪费资源。
高科技的应用将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如货币形态从实物货币向电子货币方向转变、银行概念从实体银行向虚拟银行方向渐进、柜面服务从人人对话向人机对话方向演化等。特别是银行卡业务,在城市中已成为各家银行竞争个人金融业务的“关键词”,一定程度上也是各家银行金融创新和技术实力的标志。我们应大力发展绿卡业务,满足客户通存通兑、账户查询、自助转账、商户消费等多种需求,同时逐步向“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发展。
第四,实施服务创新,大力推进形象工程。
天津邮储自2001年开始实施的”树邮储形象、创星级服务“活动,正是运用”树创“活动这一载体,以争创“优质”、“星级”服务窗口为主线,以系列培训、倡导礼仪服务及完善网点环境和服务设施为基点,以提高员工服务水平、网点综合服务能力为目的,所实施的服务创新的具体步骤。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树邮储形象、创星级服务“活动使天津邮政储蓄的服务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邮储应从整体上推进”树创"活动的实施,使邮政储蓄服务品牌深入人心,以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此同时,邮储还应不断加强网点建设,增加对网点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提高邮储网点的对外服务能力和自然吸储能力,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提升整体实力,缩短与同行业的距离,为储户营造更加温馨、舒适、方便、安全的环境。
第五,实现管理创新,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金融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在于管理制度的创新,只有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才能实施有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管理,强化稽查安保。针对各项新业务、新功能的不断推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业务管理制度,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全员的金融法规、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行质量。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考评平衡互动的科学管理制度,强化人本管理;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做到纪律严格、责任明确、制度落实、指令畅通。
邮政金融创新的路径是十分广阔的,其内容必然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不断完善和提高。实践证明,企业只有经过经营理念创新,充分挖掘市场,才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