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时间:2019-05-13 09:4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一篇:文化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文化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这是全会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人民意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

尤其重要的是,全会鲜明地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这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着力点。全面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必须紧紧围绕这“四个以”,以改革创新精神有计划分步骤加以落实。

科学发展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鲜明主题,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文化改革发展各个方面,才能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科学化水平。改革创新是动力,改革创新出活力,实践告诉我们,哪里有改革创新,哪里就有繁荣发展的局面。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热潮,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多年来的年均增速都大大超过同期GDP的增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只有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才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第二篇: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赴江苏昆山、上海浦东学习考察报告近期,我有幸赴江苏昆山、上海浦东参加了滨海新区首期“强街强镇”战略专题研讨班学习考察活动,收获很大。按照“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实践者变教育者”的教学模式,先后在昆山市委党校观看了“新昆山之路”专题片,考察了该市的玉山镇、千灯镇,又前往浦东新区区委党校、金桥镇、潍坊新村街道等地参观学习,并与当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互动交流,初步了解了一些“先进地区的先进做法”,使自己受益匪浅。通过学习考察,我强烈感受到,先进地区之所以先进,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思想解放,观念常新。无论在昆山高速发展的“经济快车”上,还是浦东镇街较有名气的“和谐社区”创建中,当地的干事创业者,永远承载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胆识。他们响亮地提出“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永远担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新,唯有创新,才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正因为永远的创新,才铸就了先进地区的成功与辉煌!

一、先进地区的“先进之处”

1、昆山之“强”。

昆山,东临上海,西依苏州,是江苏省的东大门,隶属苏州市辖县级市。1989年撤县设市,下辖周庄、千灯等10 镇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2个省级开发区。市域面积9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0万人。昆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教育家朱柏庐、散文家归有光、“电脑大王”王安都是昆山人。这里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千年古镇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享誉海内外。昆山物产丰饶,盛产驰名中外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称。2010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突破2000亿元;新增注册外资超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15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5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7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37家在昆山办有企业,有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全球1/8的数码相机、1/2的笔记本电脑都产自昆山开发区。还有“樱花”厨具、“统一”食品、“利乐”包装、“捷安特”自行车等中国家庭耳熟能详的品牌均在昆山制造。昆山财政收入总量、人均GDP和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雄踞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之首,也是国内人均GDP第一个突破1万美元的县级市。昆山拥有数个“全国第一”和诸多国家级“名片”,如全国第一个办在县级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第一家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全国百强县第一、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中国改革十大创新城市等。

2、“新昆山之路”。昆山改革开放之初并不富裕,1985年前,昆山仅仅是靠种水稻、蔬菜为主的农业县,经济实力在苏州市排在最末位,县长号称“小六子”县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昆山人通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走出了一条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应当说转型发展最为成功。堪称全国县域经济转型“先行者”和“优等生”。在过去30年中,从“农转工”到“内转外”再到“散转聚”,昆山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在转型,每一次转型,都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台阶。回首过往,从“农业大县”到“科技新城”、从“全面小康”到“城乡一体”,昆山在一次次不断转型不断跃升的精彩实践中,把“开放包容”、“整体推进”的发展哲学演绎得淋漓尽致。所以,昆山发展之路,其实,就是不断转型之路。因为昆山人时时意识到,“此路不通”必须“另寻他路”。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发展至今,他们又深刻警醒,经济上的“一枝独秀”并不能解决其他方面‘短腿’造成的发展难题。“新昆山之路”其实就是“全面转型之路”。如今,无论在全国“千强镇”之一—玉山镇、还是在以“亭林故里、戏曲之源、田园水乡”为特色的旅游重镇—千灯镇、考察所到之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富民与强市良性互动、环境与发展同步提升、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城市农村共同繁荣,一切可能的对立冲突,几乎都转化为相得益彰的和谐共进。如今的昆山,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过程中,成 功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昆山之路”。

二、先进地区“先进”缘由初探

1、永无止境的学习

在昆山考察,感受最强烈的是,该市党员干部永无止境的学习劲头。

第三篇:创新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不竭动力

创新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不竭动力

随着企业改革也不断深入,企业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极大的冲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积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这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威力和实施的前提,也是创新创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由之路。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

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如今市场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与配合,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跟进且不断创新。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

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规律之一,“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由于竞争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规律,所以竞争必有得有失,竞争在有助于培养奋发图强,你追我赶,求进向上精神的同时,也会导致部分人争名夺利、见利忘义的思想,人们的积极与消极、主动与被动、希望与迷惘、正义与邪恶都会反映和暴露出来。那种建立在传统人际关系上的思想政治工作,随着人员的流动速度加快和流动量的增加以及原有利益格局的打破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职工思想的多变性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

人的思想观念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入研究职工的思想变化规律,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领域职工思想活动的脉搏,使正确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密切适应职工不断变化的思想实际,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但与环境的变化,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加强,改进和创新。基于以上认识本人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按照“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注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相互结合。

3.1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着力解决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紧迫问题。职工中之所以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多数情况下均由实际问题引起。思想政治工作不像企业经营管理那样具体、直观,弄不好就容易空泛,从原则到原则,以道理到道理,难以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因此,必须联系实际。

职工的一切行为方式都与其切身利益有关,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正视职工的切身利益,在积极促进职工利益实现的同时,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价值观,要使职工懂得对个人利益的关注和追求是正当的。要引导职工拓展利益视野,从社会发展大趋势上把握切身利益,胸怀坦荡地对待各种利益。只有真正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职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才能令人心悦诚服,才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

3.2 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

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思政治工作如果完全脱离了物质鼓励的原则,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但物质鼓励如果完全脱离了精神鼓励,单纯依靠物质刺激,甚至“一切向钱看”,就会导致整个社会铜臭气息泛滥,因此,既要不懈地进行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又要针对新形势下职工的精神渴望和心理需求;要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靠“物质”的力量,还要靠“精神”的力量,不能只抓物质文明,不抓精神文明;也不能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更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3.3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想结合

生产是企业最重要的日常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目标和任务,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生产一道去做,不仅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而且有助于克服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现象。如果只抓生产,不了解职工的思想情绪,不关心职工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也就不能取得广大职工的信任和支持,生产任务的完成也就没有可靠的思想保证。同样,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不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去做,那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会另搞一套,变成空洞的政治说教,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职工心坎上,也就没有了吸引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到坚持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围绕生产,使思想政治工作先行于岗前,贯穿于岗中,延伸到岗后,与经济同频共振,同步发展。就拿本单位的防汛排涝工作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与确保安全度汛工作相结合,并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安全度汛工作的各个环节,使生产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教育职工树立对群众负责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多一点责任感、事业心,把为民服务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

3.4 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约束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要借鉴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法”可依。

首先是制度创新,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法规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会出现“想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建章立制问题。企业领导要善于把握宏观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与本企业具体实施相结合,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与生产等管理制度同等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制度,同时,将其纳入正常的企业管理运行轨道。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会从根本上解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

其次是体制创新,建立分工科学、权责明确的组织体系。企业领导应在策划生产经营的同时策划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完整的企业发展战略。这才是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经营理念。

再次是机制创新,建立细化、规范化的操作体系。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是分工缜密、量化规范,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必须首先导入现代管理的这些特点和要素。

最后是方法创新,建立动态管理,量化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思想到位,管理到位,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重布置、轻检查、无考核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具体操作时与企业生产一致;与经济工作目标同一;与经济工作责任同担;与经济工作效益同在;与经济工作考核同步,且相辅相成,互相渗透。

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必须改进,要改进就必须创新,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立足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不断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为推动改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创新是邮政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邮政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

邮政储蓄自恢复开办以来,就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更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以及网络和电子技术不断应用于金融业务领域,面对高科技、多品种、重服务的金融市场,邮政储蓄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能否从邮政金融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迅速转变观念,加快业务创新,开发适合市场和客户需要的金融新产品和服务,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转变观念是邮政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有新的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反观邮政金融的发展,关键还是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如果我们思想僵化或穿新鞋走老路,就不可能创造良好的效益,也必然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市场竞争需要邮政金融转变观念。目前各家金融机构都在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各施所长,而邮政金融受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经营管理机制相对落后于业务发展等因素制约,还难以及时、主动、灵活地适应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邮政金融首先必须要迅速转变观念,树立优质服务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消除不利因素影响,积极“面向市场、融入市场”,以求达到“开拓市场、占有市场”的目的。

政策变动需要邮政金融转变观念。目前,在邮政系统上下都已形成共识,邮储是重中之重的“拳头”业务。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邮政储蓄利差收入已进入微利时代,不再单纯依靠人行的转存款利息,而要自主进行资金运用,其收益随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而变化,因此单纯依靠扩大余额来获取利差收入将面临着一定的经营风险。实行邮政金融多元化经营,优化业务结构,是有效降低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对邮政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依法合规健康发展需要邮政金融转变观念。规范经营是邮政金融健康发展的前提。“全员营销”因其人多力量大的优势而具有范围广、见效快的特点,过去曾对推动邮政储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金融法规的逐步完善和客户对金融服务的更高需求,全体动员的粗放式经营必须由“客户服务、营销企划、理财服务”等现代银行经营理念所替代。

创新是邮政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

所谓金融创新,就是金融机构为适应新的经营环境而开发和创造出的新的金融理论、金融产品。而邮政金融的创新,其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它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创新,是多层次、多渠道的创新,其创新的内容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整个邮政金融市场创新的有机整体。它具体包含邮政金融产品的创新、营销策略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服务工作的创新以及电子化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发展,邮政金融要发展,就不能把自己限制在只抓储蓄余额这样的圈子里,要从经营单一的金融产品到经营众多的金融产品,从获取利差为主到储蓄收入多元化,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要在保证余额规模稳健扩大的同时,加大和加快业务结构调整的力度和速度。

邮政金融创新的路径切入,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第一,做好传统业务,开拓创新业务。

能否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取决于邮政金融自身改革和调整的速度和实效,以及如何做好传统业务,加快业务创新,并由此带来的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程度。具体讲,应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稳健发展与调整结构的关系。邮政金融的结构调整不能以牺牲储蓄余额发展为代价,要坚持“在发展中进行调整,在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增强实力”的原则。二是储蓄业务与中间业务、保险业务等新兴业务的关系。中间业务因其成本低,灵活性高,适应面广等特点,为邮政金融的创新提供了发展机会和空间;发展代理保险业务,不仅能稳定和扩大客户源,还会对储蓄业务形成有益补充,促进业务结构的优化。因此,应坚持以储蓄为基础,在存款规模稳健扩大的同时,大力发展代理保险业务和各种中间业务,不断丰富绿卡新功能,进一步增强绿卡在银行卡中的竞争力。

邮政金融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就需妙招迭出,打好业务创新牌。“绿卡津工联名卡”是天津邮储创新的一个金融服务产品,它的研发正是遵循了“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增值服务”的原则,在细分现有客户群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与津工超市、中新药业等知名品牌的合作,通过对原有绿卡产品功能和形式的策划包装,使其具有新的特点和新的功能。目前天津市在邮储领取养老金、失业金和低保金近40万市民都能从中获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推行营销策略创新,建立高效的服务体系。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金融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市场既是邮政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又是判别邮政金融创新与否的重要标准。邮政金融应“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推行营销策略创新,通过为市场和客户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建立起一种客户需求管理型的营销管理体制,使企业主动适应和有效驾驭市场。

当前急需建立一支专业专职、勇于开拓的金融营销队伍,实行分级管理。高级营销人员全面负责目标客户群、市场定位、产品创新及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统一研究、规划,并组织业务的实施;基层营销人员负责开展区域性的业务营销工作,特别是卡业务、校园业务、代收付业务这一类投入少、见效快的业务。同时,要进一步推行客户经理制度。通过客户经理开发新客户,维系与客户的关系,推介新业务,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有效支持业务发展。

邮储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与推广都需要有技术进行支撑,因此技术对业务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至关重要。与商业银行相比,邮政金融的科技含量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引进高精尖的技术人才,壮大技术力量;鼓励自主开发、合作开发,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技术与业务部门的交流,加快业务需求的技术实现;技术投入必须遵循“适用性、先进性、前瞻性”的原则,防止盲目追求先进而不适用以致浪费资源。

高科技的应用将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如货币形态从实物货币向电子货币方向转变、银行概念从实体银行向虚拟银行方向渐进、柜面服务从人人对话向人机对话方向演化等。特别是银行卡业务,在城市中已成为各家银行竞争个人金融业务的“关键词”,一定程度上也是各家银行金融创新和技术实力的标志。我们应大力发展绿卡业务,满足客户通存通兑、账户查询、自助转账、商户消费等多种需求,同时逐步向“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发展。

第四,实施服务创新,大力推进形象工程。

天津邮储自2001年开始实施的”树邮储形象、创星级服务“活动,正是运用”树创“活动这一载体,以争创“优质”、“星级”服务窗口为主线,以系列培训、倡导礼仪服务及完善网点环境和服务设施为基点,以提高员工服务水平、网点综合服务能力为目的,所实施的服务创新的具体步骤。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树邮储形象、创星级服务“活动使天津邮政储蓄的服务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邮储应从整体上推进”树创"活动的实施,使邮政储蓄服务品牌深入人心,以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此同时,邮储还应不断加强网点建设,增加对网点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提高邮储网点的对外服务能力和自然吸储能力,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提升整体实力,缩短与同行业的距离,为储户营造更加温馨、舒适、方便、安全的环境。

第五,实现管理创新,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金融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在于管理制度的创新,只有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才能实施有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管理,强化稽查安保。针对各项新业务、新功能的不断推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业务管理制度,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全员的金融法规、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行质量。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考评平衡互动的科学管理制度,强化人本管理;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做到纪律严格、责任明确、制度落实、指令畅通。

邮政金融创新的路径是十分广阔的,其内容必然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不断完善和提高。实践证明,企业只有经过经营理念创新,充分挖掘市场,才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第五篇:创新是妇联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总书记高屋建瓴的论断,充分揭示了创新在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发展中的巨大力量和作用,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妇联组织实现其基本职能、并有所发展的不竭动力。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创新才能推动新时期妇女事业的发展。而唯有创新才能拓展

FF妇联工作的空间;唯有创新FF县妇联工作才能更好地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唯有创新妇女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障。

一、创新是FF县妇联工作发展的基础

FF县有各族妇女7.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47.65%,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妇女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各种资源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九十年代江泽民同志代表党和政府提出“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创新推动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和服务广大妇女,关键在于妇联的职能和工作能否得到她们的认同和共鸣,这是当前

FF县妇联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把创新作为基础狠抓落实,妇联工作的触角才能渗透到各方面,妇联工作才会有新的突破、新发展。

创新作为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与人的精神状态、精神境界密切相关,没有强烈的进取心、责任感,就不可能产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试想,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妇联组织,如何能突破传统观念及滞后的行为方式束缚,又如何引领妇女事业和妇女运动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与提升。为此,笔者认为,要开创FF县妇女工作的新局面,作为妇联工作者就必须不断地增强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打牢妇联工作基矗一是要大力推进思想观念创新。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以“5·31”讲话指导FF县妇联工作;树立全局意识,增强全局观念;学会谋全局、抓大事,善于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更进一步加深对FF县县情、妇情的再认识;把握机遇,以“党政所急、群众所需、妇联所能”确定工作着力点,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实践中努力实践妇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二是大力推进妇女理论创新。所谓理论创新,不是就理论谈理论,而是要注意其精坤实质,决不能照抄照搬、照本宣科。更不能墨守成规,怕担风险,回避创新,对群众的创新之举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要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用创新精神学习创新理论,用创新理论指导的妇联工作实践,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善于运用社会化、群众化的工作方式和现代的管理科学知识做好新时期妇女群众工作;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方式,克服思想僵化的精神状态,自觉从当前男女平等实践差不多的“满足论”、推进男女平等可能要耽误发展经济的“对立论”、提高妇女地位实现男女平等可有可无的“无所谓论”和现在人力资源丰富了,用不着再调动另一半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妇女回家当贤妻良母的“回家论”以及女性与男性相比具有保守、依赖、体力差等劣势,女性从属地位地是天经地义的“男尊女卑论”的怪圈中走出来,树立男女平等和维权与发展辩证统一的新观念,促进FF妇联工作的新发展。三是大力推进工作机制创新。机制创新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需要人们确立脚踏实地、迎难而上的精神;机制创新又是对某种创新利益格局的勇敢突破,难免遇到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低制和反对,它要求人们应具有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和承受压力的素质,要敢想、敢问、勇于为广大妇女群众的根木利益承担一切风险。以求实的作风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同,逐步形成党委政府重视、各方配合、妇联协调、妇女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工作格局,用新的工作机制和新的工作模式主动地适应新世纪

FF妇联工作的需要。

二、创新是FF县妇联工作发展的恒久动力

中华全国妇联副主席顾秀莲指出:“创新是一种时代精神,只有重视创新,善于创新、敢于创新、才能使妇女事业永葆生机与活力,才能实现妇女工作可持续发展?”。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开拓创新永无止境,要以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态度,继续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历史上妇女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无一不是创新的成果。创新,为妇联工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点。要想使妇联工作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就必须勇于重塑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自我,做好妇联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扩大妇联工作的影响力,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重新认识社会与妇联的准确位置,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优势。妇联组织是由妇联干部个体组成,因而妇联组织要把激发妇联干部的创新、创造精神放在妇联工作的首位,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妇联工作者创造性工作能力;改变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的呆板、单一的百分考核制;建立妇联工作创新奖、特殊贡献等激励机制;树立突出特色抓精品的思想观念,为妇联干部提供一个自由驰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广阔空间,激发妇联工作者的创造灵感。实践证明,妇联组织的向心力和影响力是由一个妇联干部反映出来的,妇联组织的形象和威信也要靠每一位妇联干部去维护。这就要求我们的妇联干部应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理念,不盲动、不随从、不轻信、不满足现有的理论水平;坚忍不拔,百折不回,有强烈的求知,求成欲望;有敢于冒险、勇于进娶乐于奉献、争先创忧、勇当排头兵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驾驭工作全局,捕捉住机遇和巧妙地利用机遇,才能使机遇在创新过程中向最有效的成功方面转化,使

FF妇女真正撑起全县半壁江山,为FF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以创新精神推动FF县妇联工作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FF县妇联起着宣传、教育、引导和组织全县各族妇女进一步争取自身进步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其职能的有效发挥取决于敢于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取决于敢于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实际工作申我们应以创新的精神

。在服务工作方面,各级妇联都应进一步强化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把妇女群众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受益不受益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工作的着眼点和重心放在涉及妇女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实施上,准确把握妇女发展国的重大问题,锲而不舍地推动解决。从而,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与此同时,还应加大改革力度,狠抓工作落实,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群众的意愿,符合基层实际。这就必须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善于发现和及时总结基层的工作经验,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县委、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已确定,全县妇联工作重点已明确,广大妇联干部和基层妇联要起表率作用,认真查摆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整改力度,尽快抓出成效,自觉地接受领导机关、基层群众的监督。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就一定能够以好的作风抓好作风建设,以实际行动做实做新妇联工作。

总之,创新是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是妇女事业发展的恒久动力。新世纪FF妇联工作形势呼唤创新精神,只有发扬敢为人先,不怕风险的创新精神,才能将FF妇女事业发展推向新台阶,在FF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其特殊的推动作用。

下载文化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创新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学习创新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读《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心得体会 摘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王华)(合集)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东海县山左口乡党委书记 王 华我们东海县山左口乡地处苏鲁交界的马陵山脚下,与山东省郯城县接壤,距郯城县城仅9公里,是东海县的西大门,也是连云港市的西大......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参观海尔集团有感生产管理部一车间 姜英姿 几年前,公司曾组织我们全体员工观看了《首席执行官》这部电影,当时海尔总裁下令将所有存在质量隐......

    创新是人力资源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人力资源的不竭动力摘要:从思想观念、组织工作、领导方式三个方面对创新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创新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妇联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5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总书记高屋建瓴的论断,充分揭示了创新在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发展中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的不竭动力 ——谈《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吕媛 政法学院法学一班 2010210033 内容摘要:一部《国情备忘录》,一个谜一样的中国,它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高速......

    创新是网站SEO优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网站SEO优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文章很重要,外链很重要,你懂我也懂。大家都懂的道理,也许离真理就不远了。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做好了,那才是有用的,要......

    学习力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学习力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2007年12月05日19:12“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九部委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而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