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学生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策略研究报告(五篇)

时间:2019-05-14 01:3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引导小学生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策略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引导小学生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策略研究报告》。

第一篇:引导小学生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策略研究报告

引导小学生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策略研究报告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龚志伟

一、研究背景——呼唤“经典古诗词诵读教育” 所谓“经典古诗词诵读教育”,即积极引导小学生撷取传统文化的精粹资源——经典古诗词,使他们从小获得更多的传统文化熏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市民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素质更加全面,气质更加优雅的孩子。每到双休日,许多家长放弃休息,陪同孩子上各种艺术班便是该教育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作为,才能顺应现代家长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呢?或者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还应当具备怎样的教育价值观念和目标定位呢?

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个不断发展进步、日趋文明理性的社会大背景下,众多的有识之士已在把目光投向遥远的未来的同时,还把目光投向同样遥远的过去。历史老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博古方能通今。

为此,我们认为,如果要谈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价值观念和目标定位问题的话,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便是应该——充分尊重和学习传统文化经典。让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应是所有华夏儿女共同的心愿。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所谓“诗教”,本指《诗经》“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后来也泛指诗歌的教育宗旨和功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便是“诗教”最早也是最积极的倡导人和身体力行者。孔子出于“诗教”的需要,曾对《诗经》下过很大的工夫,《论语》和《史记》都有记载。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的影响,两千多年来“诗教”的传统绵延不绝。我国历代的学者文人在成长过程中无不受到过“诗教”的重陶。

著名作家刘梦溪先生在《今天,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一文中谈道:‚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资源熏陶得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1]

因此,在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呼唤回归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今天,如果我们也能注重“诗教”——积极引导小学生大量学习古典诗词,就可以使他们从小获得诸多有益的积累和熏陶——从小便能充分感受到并自觉追求那种“腹有读书气自华”的崇高境界,以至形成更全面的素质和更优雅的气质。

鉴于此,我们于一年半前成立了“引导小学生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策略研究”小课题组,针对影响“经典古诗词诵读”的因素及策略展开深入的研究。

二、调查分析――影响“经典古诗词诵读”的因素 即,摸清当前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现状,并探索影响其现状生成的各项背景因素。

1、我校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现状

国家教育部最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有70首古诗词需要小学生背诵。这些古诗词都是流传已久的名篇,对于小学生来说,做到耳熟能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其文化修养。现在,这些古诗词大多数已经进入了小学课本。每一册语文教科书里面都编有5-8首古诗词。那么,当前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现状到底如何呢? 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研究活动之初,我们曾针对我校全体五年级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现状,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及分析如下:

(1)、在“你是否喜欢诵读古诗词”一题的选项中,选择“喜欢”的占50.2℅,“一般”的占47.3℅,“不喜欢”的占 2.5℅。

(2)、在“你现在已能背诵多少首古诗词了”一题的选项中,选择“10首以下”的占5.5℅,“10-20首”的占53.2℅,“20-40首”的占34.8℅,“40首以上”的占6.5℅。

由此可见,在五年级学生中,有一半多一点的同学对学习古诗词还是很有兴趣的。但其积累的古诗词篇数,还大都只能达到20篇左右,离新课标推荐阅读和积累的70-80篇的数量,差距甚大。

2、导致古诗词教学效率不高和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 这次问卷中,为了弄清影响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因素,我们还向五年级的学生及部分家长和教师征询了意见,现将统计到的不利因素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古诗词本身的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深奥,如果缺乏家长和教师的引领,小学生将难以独立阅读;

(2)、现代课程设置没有古诗词的一席之地,小学生大量学习古诗词的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

(3)、我们在古诗词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教学效率得不到保障。

三、实践探索——寻觅“化经典为时尚的方式” 即,针对影响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现状生成的各项背景因素,制订出一些能够有效促进古诗词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那么,基于以上调查和分析,我们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效率,从而在校园里掀起学习经典古诗词的热潮呢?

下面,我们且谈一谈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两项基本策略。策略一:经典诗词教学引路

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古诗词教学研究亦不例外,也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来。因此,我们一开始就将古诗词教学研究的突破口定在了课堂教学的设计方面。

经反复研究,我们提出了“经典诗词教学引路”这一项基本策略。(1)、基本理念――“注重自主品悟,摒弃繁琐分析” 古人云:“好读书,不求甚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真知灼见都时时提醒着我们――在引导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切不可落入繁琐解读分析的窠臼之中。否则必将因违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抑制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台湾作家蒋勋在《艺术概论》一书中告诉我们:‚真正使我们进入艺术欣赏核心的,永远是艺术作品本身。分析性的资料或许有佐助的好处,但绝不能代替艺术欣赏经验本身。‛ [2]而事实也正是如此,由于古诗词的内涵是极其丰厚的,教师的繁琐分析是绝对替代不了学生的自主品悟的。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空,让其充分独立自主地涵咏和品味诗句。

(2)、基本模式――“课前、课上、课后三段式自主学习模式” 这里所谓的“课前、课上、课后三段式自主学习模式”,其实就是将课前、课上与课后这三个学习时段整合起来,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古诗词教学模式。一言以蔽之,由于古诗词教学与历史、文学、艺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我们更应关注教学过程的“前拓”与“后展”。

①、扎实有效的课前预习这是古诗词教学的“前拓”部分,我们认为,最主要的预习工作有以下两项: A、相关背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此项工作是课前预习阶段的前期工程,学生可通过查阅书刊或网络搜索来完成资料的收集工作。但应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甄别资料来源版本的优劣,以确保资料的丰富性和可靠性。

B、针对文本内容的全方位的探索与发现。

这项工作是课前预习阶段的基础性研究工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需要学生在课前完全依靠自学独立解决许多认知方面的问题。例如,熟读诗句、自学生字,揣摩词意,试译全诗,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与写作特色等。

实践证明,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不仅可以顺利扫除一些有形和无形的“拦路虎”,减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障碍;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带着课前的学习经历进课堂,真正拥有了一个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较高层次上的平等对话的基础平台。从而,最终使得课堂上的高质对话和精彩生成都成为了可能。

②、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

这是古诗词教学的核心部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课堂上的精彩生成,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鉴于古诗词教学本身的特点,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全新的教学设计思路,即“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自由赏析,在自由赏析的基础上再次吟诵”。这一教学设计,主要由以下三个环节组成:

A、“反复吟诵”

现代著名学者周振甫先生指出:‚古人之所以提出熟读,就是要在熟读中反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桐城派学者提出‘因声求气’,就是要求我们通过熟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故教师在课始阶段即应明确指出:“我们在练习诵读一首古诗词时,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还要把诗歌特有的气势和节奏感读出来,也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味”。

而怎样才能读出诗的韵味呢?我们常用的方法有学生自己的熟读和美读,以及教师或录音中的范读等,以便相互评点和借鉴。

如果我们把这一环节的工作做扎实了,学生们就自然会体会到――只要我们能把诗歌读通了,读熟了,读美了——即把诗句抑扬顿挫和徐疾轻重的感觉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了,就一定能读出诗歌的韵味来。

B、“自由赏析”

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也是难点部分。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的“自由赏析”是非常重要的,鼓励他们对诗句中的内容发表并坚持自己的独特理解。否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与此同时,“自由赏析”之后,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须确保将学生的思路最终引到诗歌的主题思想上面来。

试以《小儿垂钓》一诗的教学来说吧。这首诗最后两行中的“遥招手”一词极易引发争议。搞不好,课堂上就会引发一场“自由赏析”的“混战”。

事实上,有的同学会把它理解成“远远地摆摆手”,而有的同学则会理解成“远远地招手”。那么,到底是“摆手”还是“招手”呢?持“招手”观的一方会说“诗中就是这么说的,否则诗就要写成‘路人借问遥摆手’了”;持“摆手”观的一方则会说“如果招了手路人走过来,不是会把鱼吓跑了吗?这不又和‘怕得鱼惊不应人’这句诗矛盾了吗?”

这个时候,教师不应加入到论战之中去,并将自己的理解硬加给学生,而是应当在请辩论双方充分阐述本方理由之后,冷静地思考一个更深刻的问题:“作者特意描写儿童招手动作的目的到底是要表现什么呢?”这样,便立即把双方关注的焦点从枝节问题上引到了中心问题上面来了。经过一番较为深入的思考之 后,学生们不难明白——原来,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就是要赞扬初学垂钓儿童的专注神情呀。

然后,教师再在这个基础上,请大家思考诗句的意境,那个可爱的儿童形象便会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那是一个非常天真活泼和热情的儿童,他在学钓鱼了,他是多么的专心呀!有人在远处向他问路了,他怕鱼受到惊吓不来咬钩,就向路人远远地招手,让他近前来,以便可以小声地说话„„”

因此,在这一训练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教学中的各种契机,并充分利用学生中间生成的新的学习资源的话,便可顺利地实现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既可进一步激发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兴趣,又可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水平了。

C、“再次吟诵”

这是课的结束阶段。所谓“再次吟诵”,指的是“多元赏析”环节之后的,更深的理解层次上的吟诵练习。

由于有了课始阶段的“反复吟诵”和课中阶段的“自主赏析”,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至此已积淀到了相当深厚的程度。这时,如果教师顺势提出“再次吟诵”的教学要求的话,学生们不仅会表现得更加踊跃,而且还能吟诵得更加出色,使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以上三个训练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运用得当可以切实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效率。

③、兴致盎然的课后拓展

这是古诗词教学的“后展”部分。我们认为,如果能在教学之余,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开展主题式探究学习活动的话,就将使教学时空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从而走向更加深入。

例如,刘志宽老师在执教了《从军行》一诗之后,便让学生去收集学习更多的描写古代边塞生活的诗歌,然后编制成一张以“爱国情”为主题的古诗词小报。笔者也曾在执教《赠汪伦》之后,让学生再去学习更多的表现朋友之间真情的诗歌,然后编制成一份以“朋友情”为主题的古诗词小报。

实践证明,在具体实施“经典诗词教学引路”这一基本教学策略时,由于我们遵循了“注重自主品悟,摒弃繁琐分析”的教学理念,采用了“课前、课上、课后三段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得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文化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体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策略二:专题学习活动激趣

针对古诗词本身存在着难度较大及小学生学习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等不利因素,我们又提出了“专题学习活动激趣”这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即,通过组织和开展一系列的古诗词专题学习活动,引导小学生畅游古诗词乐园。

(1)、以诗人或题材为主线的专题学习

经研究,在《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70首古诗词中,涉及到的诗人一共有43位。而在43人中,入选2首或2首以上作品的诗人就有14位。其中,李白7首,杜甫、苏轼各4首,白居易、杜牧、王安石、王维各3首,王之涣、王昌龄、刘禹锡、李绅、陆游、范成大、杨万里都是2首。这14位诗人入选的作品加起来就有41首,占了70首古诗词的一大半。

当然,在入选的诗歌中,又可以按题材的不同分成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以及友情哲理诗等。

为此,我们设计了“以诗人或题材为主线的专题学习”活动。每次活动都定专门的诗人或题材主题,然后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再撰写研究报告或制作研究小报,最后再交流研究报告或小报,吟诵自己喜爱的诗作等。在实践中,由于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都能够在作品中得到展现。例如,爱绘画的,可以为诗人画肖像,为诗作画插图;爱书法的,可以制作精美的手抄报;爱电脑操作的,可以制作精美的电脑小报。因此,同学们开展活动的兴趣高涨,制作的研究小报格外地精彩纷呈,令人赏心悦目,倍受好评。

(2)、文包诗趣味小故事创作学习

在研究中,我们还设计了“文包诗趣味小故事创作学习”活动。

在这一专题学习活动中,要求学生将相关的诗词背景及内容等方面的知识,融入到具体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去。使学生在创作和交流诗词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便学到了许多诗词知识,背会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提高了写作能力。

(3)、诗配画或画配诗综合学习

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我们还特地设计了“诗配画或画配诗综合学习”活动。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让低年级的小学生积累更多的诗词名句。

例如在一次以“春如画”为主题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给描写春天的诗句配一幅春天的画,或给春天的图画配一些描写春景的诗句。结果同学们对描写春天的古诗词的感性认识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和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几次活动下来,每一位同学都有了较丰富的积累

(4)、古诗词知识专题讲座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学习困难,我们还经常举办“古诗词知识专题讲座”,普及古诗词方面的基本知识。

(5)、古诗词考级活动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背诵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我们又进行了古诗词考级活动。每背会十首古诗词,并通过相应的默写考核的学生,即获得相应的等级资格,小学阶段最高设七级。

总而言之,各项“专题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十分灵活多样的,它们都不同程度地突破了古诗词本身难度较大和学习时空受到限制等方面的不利因素,使得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浓厚了,能力也更强了。

四、研究成果——“经典古诗词诵读”成绩喜人

在历时一年半的研究中,实验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成绩显著。主要有:

1、实验教师撰写的论文已有8篇次获得省市区级奖,并有1堂古诗研究课获区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并有4人次被学校评为古诗词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2、实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浓厚了,涌现了一大批古诗词爱好者。

3、学生积累的古诗词数量也更多了,近毕业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背诵约50首古诗词,部分学生已能背诵70首甚至更多的古诗词。

4、学生的语感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仅喜欢欣赏和吟诵诗歌,还在各项活动中掀起了创作诗歌的高潮。

时至今日,此项小课题的研究即将告一段落。回顾走过的研究之路,我们想说——只要我们能够具体落实一些切实可行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就一定能够使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参见刘梦溪.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p61 [2]参见蒋勋.艺术概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07.p122 [3]参见周振甫.周振甫讲怎样学习古文[M].江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p28-29

2007-4-5

第二篇:吟诵古诗词

吟诵古诗词,奠定文化底蕴--------“古诗词诵读”教学尝试

优秀的古代诗词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民族语言运用的典范。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第一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列入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新课程标准又对此进行了更合理的增删,还推荐了要求背诵的70首古诗词,并规定了各年级具体的课外阅读总量。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遵循母语教学规律,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真正把学生带进语文学习的自由王国。

认真领会了这一精神后,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尝试着以下几点做法,经过几年的摸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堂古诗教学使学生“得法于课内”

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少年儿童从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必将使其终身受益。然而,如何让深受现代教育影响的孩子们自然而然、心甘情愿地走近它呢?我觉得首先要以“趣”引路,并授之一定的学法。一般来说,每册教材安排两课(四首)古诗,我非常看重这一传授学法的主渠道。我以“古诗四读法”与学生一起学古诗。

1、解诗题,识诗人 课前,我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将血的古诗的写作背景、诗题易斯、作者生平以及重点字词的一丝等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一上课,我便请他们介绍,听着他们如数家珍的说着查到的一切,竟是那样的详尽、周全,使我深切的感受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多么强大的动力,他们对古诗

有了兴趣。

2、读诗句,知大意 教学诗句时,我让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根据课前预习所了解到的重点字词的意思,一句一句的读,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学习理解句意。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最后大家补充,得出完整、准确地答案。

3、编动作,悟诗境 了解诗意之后,我播放配乐朗读带,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所展现的画面以及表现的意境。随后,我又让同坐两个同学边朗读诗句,边共同为每句编上动作。孩子们天性好动,喜欢游戏,这一创造性的活动是他们发挥了特长,帮助他们理解了诗意。他们编的动作与诗意往往十分吻合、贴切。有些古诗词不好加上动作也表演,我就让学生拿出画笔画一画诗意,学生也兴趣盎然,画出的图画与诗境也很相符。

4、以表演,促朗读 我让学生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如集体诵读、个别诵读、男女生对读、竞赛诵读、带动作诵读等形式进行诵读。诵读时,我不断的表扬、鼓励,使孩子们兴趣十足、乐不知疲。朗诵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还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和信心。

学习古诗是一个由“感”到“悟”的飞跃,反反复复“口诵”的声音刺激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于是熟读成诵。尤其是学生群体诵读,彼此相互影响,气氛热烈,兴趣盎然,效果极佳。

二、课后开展活动使学生“得益于课外”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仅靠每学期课本编排的那几首诗,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大量的诵读经典古诗词,才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语感的训练,熏陶渐染,日积月累,逐渐习得。

我指导学生参与的:“古诗文诵读”是学生们进行古诗文诵读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在这里我们每周学习------表演------诵读一首古诗词,完全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由他们自行选定内

容,决定表演形式。有的学生有时还会带来道具与事先约好的同学一起表演、诵读。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孩子们更加兴致勃勃、信心无限。

上学期,我应学生的要求每周在班上抄两首古诗词,让他们摘抄后带回家背诵,再自编动作表演,学生们热情很高,竟均能自觉高质量完成,丝毫不用操心。我们每周五下午定期汇报演出,学期中还举行了一次“古诗词诵读会”。事后,学生们在作文中写道:“古诗词诵读让我不再害怕语文,我很喜欢古诗词。”“古诗词琅琅上口,再加上动作,一会儿就会背诵了。”“某某同学真像一位小诗人,他表演得真好!我今后一定加紧练习,下次诵读会一定要超过他。”

经过近几年的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尝试,我认为儿童诵读古诗词是在他们一生记忆最好的阶段,加强大脑记忆力的训练和知识的积累。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孩子们学习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使他们喜爱这类经典的语言文字,打下扎实的语文功底。学生不断的接触古诗词,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可以慢慢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达到妙笔生花的境界;还可以受到其中一些积极人生理念和道德情操的熏陶,表现出成熟、懂事、知书达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这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篇: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欣赏古诗

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欣赏古诗

红谷滩新区红岭学校

熊灵菊

选入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近40首古诗,大部分都是唐宋诗人所写的有名绝句。这些古诗具有意境清新,含意深刻,语言形象,音韵优美的特色,它们犹如明珠宝玉,在我国传统文学遗产中发出闪闪的光辉。把它们选入教材,无疑是小学生认识生活,学习祖国语言的好材料。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领会什么是美,花木山水的美,乡村闹市的美,人们奋斗的美,都可以从作品中得到深切的体会。古诗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精炼,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我就如何引导小学生欣赏古诗谈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从抓关键词句入手,体会形象,使形象再现,使形象复活。

古诗语言精炼,优美,十分讲究炼字用词的精巧。抓住关键词句,也是理解作品思想意义的钥匙和陶冶情感的载体。教师应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认真推敲,让学生深入理解一个词的内在涵义,欣赏诗人遣词造句的技巧,把语言的品味与诗境联系起来。如学田园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可引导学生在感知诗意的基础上从江清月近人中的近字入手,体会作者寂寞中求取摆脱的豁达胸襟的形象。教学时,可让学生装反复吟诵这一句,然后思考这里是仅指距离近吗

作者为什么不写天上的月亮,而写水中的月亮呢?作者为什么不写成月照人呢?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吟诵全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句子与句子间的联系领会诗人内在涵义。学生读后,体会出这个近字还有感情上近即亲近的意思。为什么呢?能找出根据来吗?教师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体会到日暮时分,天快黑了,就想起该回家了,想起了亲人,可是又加不去,就把月亮的影子当作亲人。船泊烟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宿在江边睡在船上,在这样的地点,见到明月也感到亲近。野旷天低树,一片旷野,诗人觉得心理空空落落,只有月亮离自己这样近,所以感到亲近,月亮好象知道作者的心情,主动靠近作者,因此,不写天上的月亮月照人。诗人在船上,月亮在水中,低头就能看见,所以诗人对着江中的明月诉说他的新愁,好象两个知心朋友在面对面谈心,这多亲近啊。虽然诗人旅途寂寞,仕途失意,日暮思乡,在发愁,但没有消沉下去,而醉心于江上美景的欣赏。原野空旷,实难耐孤寂,而明月近人,却可以举杯邀明月,做个旅途良伴。诗人在百般寂寞中的豁达心情,跃然纸上,一个近字,用得即有理,又有情,形象生动。

又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虽然是从李白的东风已绿瀛洲草点化而来,但这个绿字形容词当动词用,确实改得精彩即有色,又有形,给人一种十分鲜明的形象感。仿佛使人看到了江南两岸的草木欣欣向荣的美景。

古诗中经过千锤百炼的词(句)的表达,往往成为钱诗的”诗眼,它能伟神地写景状物,表情达意.这些都应该让学生慢慢品味,细细咀嚼,让他们多朗读,多吟诵,达到”读中悟”。

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化身作者,以作者亲身出场的方式,对诗进行解释。这样就能把作者写作这些诗时的思想活动,感情活动和如此写作的目的要求的心理活动,详尽细致地摆在学生面前了。

如学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就应讲讲当时李白所处的政治背景,让学生知道诗人为什么有那么一种豪迈,愉快而充满美好幻想的心情?原来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的几子李永王奉父命在江南起兵,准备北上抗击安史之乱的判军,李白出于爱国热情,参加了永王的军事活动,这时李永王和他已经在灵武登基的哥哥李亨各怀异心,兄弟发生了内讧。结果李永王兵败被杀。因此李白受到了牵连,被李亨判处流放夜郎。李白去夜郎,溯江而上,第二年(759年)行至巫峡,得到唐肃宗(李亨)在赦的消息,方回棹江陵(在湖北)。于是怀着一种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幻想而写了这首充满欢乐豪放的千古绝唱。

又如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这是他的绝笔诗,是他一生的政治抱负的总结。诗人明知人到死时,本来万事都可以撇开,只是祖国河山没有得到统一,为此带着深沉的悲痛离开人世。这时就要引导学生站在陆游的角度去想,想想陆游与平常人的不同。为什么他的“悲”不是个人的事、家事、而是国事?他平生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呢?他对儿子为什么没有其他嘱咐,而只是叮咛儿子在家祭时别忘了反收复中原的喜讯告诉他呢?当学生这样认真体会作者时,就不能不被陆游的对祖国统一充满希望和信心,对国家民族至死不渝的热爱的精神所感动。同时学生也能在这种强烈的共鸣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把所学的古诗与已学的古诗分门别类地探寻其异同,启发学生系统而完整地欣赏古诗如学到韩愈的早春时,就应想起贺知章的咏柳,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及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等等,这些都是描写春天景物的,只是描写对象不同而以。而王之涣的登鹳鹊楼与苏轼和题西林壁的后两句诗,都蕴含了一定的哲理,还有蚕妇江上渔者古风悯农等诗都包含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样,古诗不再是孤立零散的了。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不应该局限于教材,而应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的古诗,品味其芳香,领略其意境美。

第四篇:国学经典 —古诗词吟诵

一年级: 古诗:

(一)、1、吟自己的名字;

2、吟学习用具等,如:书包、黑板;

注:根据声调来吟。

(二)、1、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①解:能够。

②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③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④过:经过。

⑤斜:倾斜。译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2、三字经: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人

初,性

善,性

近,习

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苟 不 教,性 乃

迁,教 之

道,贵 以

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母,择 邻

处,子 不 学,断 机

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ā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窦

山,有 义 方,教 五

子,名

俱 扬。【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二年级:

(一)、1、《声律启蒙》一东

yún duì yǔ,xuě duì fēng。

雨,雪

风。

wǎn zhào duì qíng kōng。

空。

lái hóng duì qù yàn,sù niǎo duì míng chóng。

来 鸿

去 燕,宿 鸟

虫。sān chǐ jiàn,liù jūn gōng。

尺 剑,六 钧

弓。

lǐng běi duì jiāng dōng。

北 对

东。

rén jiān qīng shǔ diàn,tiān shàng guǎng hán gōng。

人 间

殿,天

广

宫。

Jiá àn xiǎo yān yáng liǔ lǜ,mǎn yuán chūn yǔ xìng huā hóng。

夹 岸 晓

烟 杨

柳 绿,满

雨 杏

红。

liǎng bìn fēng shuāng,tú cì zǎo xíng zhī kè ;

霜,途 次 早 行

客;

yì suō yān yǔ,xī biān wǎn diào zhī wēng。

一 蓑

烟 雨,溪 边

晚 钓

翁。

【注释】

(1)云对雨,雪对风:写作对联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讲求对偶。对偶可从文字的词性与种类来入手,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感叹词对感叹词等;而且词类也要相同,如天文类对天文类、地理类对地理类、数字对数字、方位对方位,甚至颜色对颜色、声音对声音等。这一句是两个一字对,就词性、词类来说,云、雨、雪、风都是名词,属天文类,因此这几个字可以互相对偶。

(2)晚照对晴空:这是二字对,晚照是夕阳,(3)宿鸟:晚上回巢歇息的鸟儿。

(4)六钧弓:古制三十斤叫“钧”,六钧弓指的是拉力较强的一种弓。(6)清暑殿:汉宫殿名,在洛阳宫中。

(5)广寒宫:神话里称月亮中的宫殿为广寒宫。

(6)晓烟:早晨的云雾。

(7)途次:旅途。

(8)一蓑:一袭蓑衣。蓑衣是披在身上,用棕毛或草编织成的防雨用具。此处作一身解。

(9)翁:对男性年长者的尊称。

(10)本段所用的韵脚(即每一联句末所押的韵)有风、空、虫、弓、东、宫、红、翁等八个字。

2、古诗:

鹿柴(zhài)(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养鹿的地方,“柴”同“寨”

2、但:只。闻:听见、3、反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二)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释义】

天街:京城的街道。

酥:酥油、用牛羊奶制成。形容初春细雨的润滑。

草色遥看近却无:是说刚刚萌生的小草,青青的颜色还没有完全透出,一经春雨小滋润,青色转明,远看一片葱葱郁郁近看却不清楚。

【赏析】

清新、湿润,早春经细雨扑面而来。欲语还羞的春意,像婴儿的呼吸一样纤尘不染,细雨蒙蒙,草色隐隐,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早春景象更有韵味?它是烟雨迷离中飘远的一枚章符,悠然落在你面前。

满城的烟柳与之相比,太拥挤、太复杂了。

链接:作者 : 韩愈

字退之,南阳人。少孤,刻苦为学,尽通六经百家。贞元八年,擢进士第,才高,又好直言,累被黜贬。初为监察御史,上疏极论时事,贬阳山令,元和中,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又改庶子。裴度讨淮西,请为行军司马,以功迁刑部侍郎。谏迎佛骨,谪刺史潮州,移袁州。穆宗即位,召拜国子祭酒、兵部侍郎。使王廷凑归,转吏部,为时宰所构,罢为兵部侍郎,寻复吏部。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愈自比孟轲,辟佛老异端,笃旧恤孤,好诱进后学,以之成名者甚众。文自魏晋来。拘偶对体日衰,至愈,一返之古。而为诗豪放,不避粗险,格之变亦自愈始焉。集四十卷,内诗十卷,外集遗文十卷,内诗十八篇。今合编为十卷。

2、《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简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链接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三年级 :

一、1、声律启蒙 一东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黄童白叟:踊跃欢呼。

阮途穷:阮籍率意独驾,车迹所穷,恸哭而返。冀北: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冀北,古幽都地。辽东:契丹东胡旧地,后号盛京,又曰辽东。濯足: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同泰寺:帝常与高僧讲佛经于同泰寺,时天雨宝花而下。未央宫:高祖天下已定,置酒宴群臣于未央宫,见群臣礼数甚严,高祖乃叹曰:吾今日始知天子之尊也。绿绮:卓文君琴名。青铜:镜也。欧:素丝悲青铜。曾巩:水面磨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皤:白也。

芰:音忌。水果两角为菱,四角为芰。

眉月:《鲍照玩月诗》始见东南楼,纤纤如玉钩。未映西北墀,娟娟似娥眉。

长虹:雨气也。《记》气如白虹。

2、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正好”的意思。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二)、古诗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释义】

天街:京城的街道。酥:酥油、用牛羊奶制成。形容初春细雨的润滑。

草色遥看近却无:是说刚刚萌生的小草,青青的颜色还没有完全透出,一经春雨小滋润,青色转明,远看一片葱葱郁郁近看却不清楚。

【赏析】

清新、湿润,早春经细雨扑面而来。欲语还羞的春意,像婴儿的呼吸一样纤尘不染,细雨蒙蒙,草色隐隐,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早春景象更有韵味?它是烟雨迷离中飘远的一枚章符,悠然落在你面前。

满城的烟柳与之相比,太拥挤、太复杂了。

【作者】

韩愈

字退之,南阳人。少孤,刻苦为学,尽通六经百家。贞元八年,擢进士第,才高,又好直言,累被黜贬。初为监察御史,上疏极论时事,贬阳山令,元和中,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又改庶子。裴度讨淮西,请为行军司马,以功迁刑部侍郎。谏迎佛骨,谪刺史潮州,移袁州。穆宗即位,召拜国子祭酒、兵部侍郎。使王廷凑归,转吏部,为时宰所构,罢为兵部侍郎,寻复吏部。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愈自比孟轲,辟佛老异端,笃旧恤孤,好诱进后学,以之成名者甚众。文自魏晋来。拘偶对体日衰,至愈,一返之古。而为诗豪放,不避粗险,格之变亦自愈始焉。集四十卷,内诗十卷,外集遗文十卷,内诗十八篇。今合编为十卷。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释义】

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6.江畔:江边。

【译文】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 四年级:

一、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链接:

【赏评】这是两首边塞题材的七言绝句。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前两句从边塞景象写起,勾画出一幅极为辽阔的边地风光图,后两句笔锋一转,着眼于一个普通战士,表现他在极为艰苦的边地出生入死,竟致铁甲磨穿,但仍然无怨无悔,发出了豪气干云的誓言。

【作者】王昌龄(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2、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注释

①复:又。②何其:多么。这句说:明日是何等的多啊。③待:等待。④蹉跎(搓驼):光阴虚度。以上两句说:如果天天只空等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日,一事无成。⑤累(lěi):带累,使受害。这句说: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处。⑥无穷:无穷尽。⑦悠悠:漫长。⑧几何:多少。⑨请君:请诸位。

译文

(1)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一切事情都会错过机会。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牵累,春去秋来衰老将到。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人一生有多少个明天?请你听取我的《明日歌》。

(2)明日又是明日,明日是何等的多啊!如果天天等待明天,那么只会虚度年华,永远一事无成。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处,明日不是无穷无尽的,而人也会越来越老。从早到晚,一天天就像这滚滚东流水一样,飞逝而去,从古至今的漫长岁月,就是随着落日西下,慢慢过去。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简析

这首诗七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诗歌的意思浅显,语言明白如话,说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

这首《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

二、词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1、蒹(音尖jiān):草本植物,芦苇一类的草,又名荻。葭(音加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貌。《传疏》:“蒹葭,即萑(环huán)苇之未秀者。” 《毛传》:“苍苍,盛也。”为:此处指凝结成。

2、所谓:所念。

伊:是、这人、那个彼。方:边。

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

3、溯(音素sù):逆水而行。

洄(音回hui):水流回旋,此处指弯曲的河道。从:就。阻:难。

4、游:水游。

宛:可见貌,犹言“仿佛是”。

5、萋萋:犹“苍苍”。

晞(西xī):干。

6、湄(梅méi):水草相接之处,即岸边。

7、跻(音积jī):上升,指道路陡起。

8、坻(音迟chí):露出水面的小沙洲。

9、采采:茂盛的样子。一说鲜明的样子。

10、涘(似sì):水边。

11、右:古读为“已”,迂回弯曲。

12、沚(音址zhǐ):水中小块沙洲。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链接: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五年级:

一、古诗:

1、七步诗

三国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尝:尝试。

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鼓(gǔ):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链接:

典故: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作者: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山东聊城市莘县,一说出生于山东菏泽市鄄城。曹植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1]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2、《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注释】:这是弘一法师未出家前所作送别歌,曲调极为优美,相信 看过电影《城南旧事》都不会忘记这首优美的歌吧!

【评析】:弘一(1880—1942),近代佛学大师。俗姓李,名叔同,天津人。曾留学日本,“九·一八”事变后出家。《送别》,它的作词作曲人正是李叔同,也是送别挚友许幻园的原创作品。表达李叔同对在上海 “天涯五友”“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情感,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

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也是李叔同的 优秀音乐作品,被中国数代人所传唱。

二、2、、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不足贵:何足贵。

不复醒:不愿醒或不用醒。古来:自古。惟:通唯。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掉头返回。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的满头青丝,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雪白一片。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链接: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2、《老子》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注释]

1、强

2、强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3、死而不亡:身虽死而“道”犹存。

【译文】

了解别人则智,敏慧自知则明。战胜别人的有力,战胜自己的强。知足就是富有,坚持力行就是有志,不离失他所维系、归依的道的可以长久,身虽死而事业精神流传就是长生。链接:

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他认为,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满饱的精神风貌。

六年级:

一、古诗:

1、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1、渚:水中的小洲。2、回:回旋。3、百年:犹言一生。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赏析

州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2、沁园春·雪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

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

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赏析

《沁园春·雪》分上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

二、1、《采桑子》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时不知道什么是愁,喜欢在新作的词里强说忧愁的感觉。而到了今天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还是没有说出来,只是说秋天真是凉爽啊。释义:

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链接:

这首词以“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说

少年时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下片转入“而今”,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2、短歌行

作者: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句应译为:面对着美酒与乐歌。呈现的是曹操与众臣齐集厅堂,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歌舞表演的情景。)好比早晨的露水,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愁长久难以散去。(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喝酒方可解脱。(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有才识的人啊,是我深深的牵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只因为你的缘故啊,让我思念到如今。(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沈同沉)

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要是有了嘉宾,一定要鼓瑟吹笙。(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那皎洁的月亮呦,何时可以摘取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摘取。)

因此而忧心啊,一直不曾断绝。(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来吧朋友!越过那田间小道,别管他阡陌纵横。有劳你枉驾前来,让我们永远相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欢饮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讌”同“宴”)

月光如此明亮,星光也显得暗淡了,一群乌鸦向南飞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飞了三周,却找不到它们的栖身之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雄伟,海再深也不自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若如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天下人心皆归向于我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链接: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诗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第五篇:中考古诗词欣赏解题策略

中考古诗词欣赏解题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诗歌赏析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这些能力,虽然诗歌赏析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中的基本解题技巧是共通的。

一.借助题目、作者、注释以及诗作背景

古诗词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是诗词的核心,能揭示诗歌写作的事件、地点、主旨等,是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往往可以初步感知诗词大意,帮助我们迅速理解诗歌。如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别》,“送别”二字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江亭”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夜”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据题就可知写作事件和全诗感情基调。

中考的诗歌赏析一般选用浅显的诗或词,因而一般不用注释。一旦有注释,里面的信息就相对重要了,一般是交代诗作背景、写作事件,甚至隐含写作主题,考生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没有注释,考生也应牢记鉴赏诗词要因人论诗,因时论诗。读诗要练习诗人本身、创作背景以及创作风格,如果鉴赏苏轼的诗,就要想到他的《水调歌头》,特别要想到诗人虽然仕途不顺,但他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再鉴赏陆游的诗歌就应联想到他是一个一生抱负、壮志难酬但又矢志不渝的爱国诗人。由此或许能找到破解诗词大意甚至主旨的钥匙。

二.抓住关键词句

古代诗歌特别讲究用词用句的准确与凝练,有“推敲”佳话。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化为一个个凝练的词句,古代文人尤其喜欢用系列字词来塑造一定的意境。孔尚任《桃花扇》:“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中便以“残”、“废”、“瘦”、“空”等词营造战后荒凉的气氛。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大”、“孤”、“长”、“落”、“直”、“圆”等词描绘塞外雄奇瑰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诗词中有些词语往往包含者作者的情感,学生在赏析诗词时一定要留意。比如王昌龄的《送魏二》:“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诗中的“凉”就是一个敏感的字,它既写出了秋雨被江风吹进船舱使人产生寒凉之感,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诗人送别友人,内心难免会有几分的悲凉。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结尾写道:“断肠人在天涯。”这断肠人是什么人呢?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明明白白地表露出来了。而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而卓绝千古。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学生答题时就能有的放矢,避免了盲目现象。

三.找出诗句运用的修辞

古代诗歌在书写对象、描写景物、表情达意的时候,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借助于比喻、象征、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如毛泽东词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用采莲比喻彩虹,张养浩词句“一轮飞镜水磨?照澈乾坤,印透江河”,用飞镜比喻中秋明月。赏析诗歌时,常要求考生就诗词中的某句话进行分析,这时考生可以先考虑句中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对偶、引用、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常在诗歌中使用,有时使用其他说法,如对仗、用典、比兴、移情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等便是移情于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等便是对仗。找准修辞,联系作者情感就容易得分。

四.留意诗词的意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如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一连叠用了几个意象组成了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的彷徨苦闷的情怀。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要善于搜集一些有较为固定的意义意象。梅:清芳高洁、傲雪凌霜。荷、兰:高洁。菊:隐逸傲然。柳絮:离散、飘泊。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之意。露:人生短暂,生命易逝„„需要注意的是,相同的意象在不同诗人的笔下有时会再现出不同的情感。同是秋景,中国古代诗歌大多寄寓了悲秋的情怀,而刘禹锡却是“我言秋日胜春朝”,生机勃勃的“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意象,蕴含着乐观豁达的情感。毛泽东“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景,融入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的豪情壮志。

五.分析诗句的表现手法

诗歌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自然,体味一首诗的深远意境,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首先要从景物的描写着手,分析诗中写了那些景咏了什么物,进而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比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通过这迷梦的景色,就能感受冷寂的气氛,起到了烘托渲染的作用。解答此类问题学生要扣住情景交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借景抒情等说法。有些诗词虚实相生,如李商隐的《无题》“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诗人的想象,采用了虚实相映的手法。

诗歌是语言与情感堆筑而成的艺术宫殿,愿大家能用情感这把钥匙去打开诗歌这座美丽的殿堂。如何赏析,要根据诗歌材料本身而定,考生复习时要多阅读课外诗词,陶冶情操,美化性灵,提升综合素养。考试时不草率下笔,要认真推敲,定能交上满意的答卷。

蒋小亚,教师,现居江苏泰州。

下载引导小学生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策略研究报告(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引导小学生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策略研究报告(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词吟诵大赛决赛

    文学院“诗声吹渭水 慷慨歌长安”古诗词吟诵大赛决赛 成功举办 (通讯员:董敏)5月18日晚上7时,我校第二届大学生传统文化节之“诗声吹渭水 慷慨歌长安”古诗词吟诵大赛决赛在长安......

    古诗词文吟诵研究

    《古诗词文吟诵研究》 陈少松 吟诵概念界说 九年前,当我给系里高年级学生开设“古诗文吟诵”选修课时,有些学生跑来问:“吟诵究竟是怎么回事?古人的吟诵与今天我们用普通话朗诵......

    小学生古诗词诵读与策略[定稿]

    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策略与方法 [内容摘要]:新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基于这一点,我们选择了本课题研究。我们首......

    古诗词吟诵吟唱比赛主持词

    古诗词吟诵吟唱比赛主持词(精选多篇)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甲:诗词,是文学浩空中的一轮明月,它以优雅的清辉渗入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乙:诗词虽然......

    古诗词吟诵吟唱比赛主持词

    甲:敬爱的老师乙: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下午好!甲:诗词,是文学浩空中的一轮明月,它以优雅的清辉渗入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乙:诗词虽然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有的借景抒情,赞美山川,......

    一年级下册古诗词吟诵文档0

    juã jù táng dù fǔ juã jù táng dù fǔ 绝 句 唐 • 杜 甫 绝 句 唐 • 杜 甫 chí rì jiāng shān lì jiāng bì niǎo yú bái 迟 日 江 山 丽 , 江 碧 鸟......

    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分析应用题的策略

    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分析应用题的策略 摘要:应用题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来,旨在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

    小学生吟诵经典诗文的现实意义与实施策略

    小学生吟诵经典诗文的现实意义与实施策略 摘 要: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如何把这些经典介绍给孩子?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是吟诵。现在的小学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