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行政案件中如何使用《送达回执》

时间:2019-05-14 10:4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办理行政案件中如何使用《送达回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办理行政案件中如何使用《送达回执》》。

第一篇:办理行政案件中如何使用《送达回执》

办理行政案件中如何使用《送达回执》

根据对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情况的了解,送达程序的执行中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送达回执》的使用不够规范。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和执法需要,决定将《送达回执》作为公安行政法律文书使用。为了统一《送达回执》的使用,规范送达程序的执行,现就《送达回执》的使用提出如下意见,供大家研究使用。

一、《送达回执》的使用范围:

1、不能向被处罚人当面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

2、向行政案件的被侵害人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

3、向被劳动教养人送达劳动教养决定书时;

4、向被少年收容教养人员送达少年收容教养决定书时;

5、向被收容教育人员送达收容教育决定书时;

6、向被强制戒毒人员送达强制戒毒决定书时;

7、向行政案件的当事人送达鉴定书时;

8、向听证申请人送达不予受理听证通知书或者举行听证通知书时;

9、向当事人送达收缴物品决定书时;

10、向当事人送达追缴财物决定书时。

二、送达的方式:

1、直接送达;

2、留置送达;

3、委托送达;

4、邮寄送达;

5、公告送达。

三、送达方式的适用:

1、直接送达。用于向被送达人本人当面送达法律文书。送达的法律文书上设置有被送达人签名栏的,只要被送达人在签名栏签名即为直接送达,不再使用《送达回执》;如果被送达人接受法律文书后拒绝签名,可由送达人在法律文书上注明,视为直接送达。向行政案件的被侵害人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必须使用《送达回执》,不能让被侵害人在行政处罚决定书被处罚人签名栏签名。

2、留置送达。用于向被送达人的单位、住所等固定地址直接送达法律文书时,被送达人拒绝接受、又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形。如无其他人在场证明,不能采取留置送达。

3、委托送达。用于不能向被送达人直接送达法律文书时,交由其他公安机关或者被送达人的领导、同事、亲朋等有关人员转交。

4、邮寄送达。用于被送达人距办案单位很远,不能采用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和委托送达方式时,通过邮件向被送达人寄送法律文书的情形。办理邮寄送达的凭证应当附卷。

5、公告送达。用于被送达人居住地不详等原因,在采取前4种送达方式后不能送达时,通过新闻媒体公告实现送达的情形。选用的新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以能覆盖被送达人居住地、被送达人应该知道为原则。办理公告送达的凭证应当附卷。在没有采取前4种送达方式时,不能直接采取公告送达。

四、如何填写《送达回执》:

1、《送达回执》首部,要填写送达回执的文书顺序号。

2、“文书名称、文号”部分,应填写两项内容,上面填写法律文书名称(全称),如“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强制戒毒决定书”等;下面填写法律文书的文号,如“×公(治)决字[2007]×号”等。两项内容要同时填写,缺一不可。

3、“送达时间”,填写法律文书送达给被送达人的时间,具体到时。邮寄送达时为交邮的时间,公告送达时为发布的时间。

4、“送达地点”,填写进行送达时的具体地点。邮寄送达时可填写“××邮局”,公告送达时可填写“××报纸”。

5、“送达方式”,填写送达法律文书采取的方式,如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或邮寄送达、公告送达。

6、“受送达人”,填写法定被送达人的姓名。如果是被送达人本人接受的,由被送达人在此栏签名;如果不是被送达人本人接受的,由送达人在此栏填写法定被送达人姓名。不能将实际接收人和法定被送达人混为一谈。

7、“代收人”,在委托送达时填写接收法律文书人的姓名。应由接收人亲笔签名,如果接收人不会写字时,可由送达人填写接收人姓名并注明情况。采取其他方式送达时,此栏不必填写。

8、“代收原因”,在委托送达时填写由代收人代为接收的原因,如“被送达人外出”等。采取其他方式送达时,此栏不必填写。

9、“与受送达人关系”,在委托送达时填写代收人与法定被送达人的关系,如“父子关系”、“同事关系”、“邻居关系”等。采取其他方式送达时,此栏不必填写。

10、“受送达人拒收原因”,在留置送达时填写被送达人拒绝接收法律文书的原因,如“不服行政处罚决定”、“法律文书错误”等。采取其他方式送达时,此栏不必填写。

11、“见证人”,留置送达时填写在场见证人的姓名,应由见证人亲笔签名,见证人不会写字的,由送达人填写见证人姓名并注明情况。采取其他方式送达时,此栏不必填写。

12、“送达人”,填写执行送达的办案民警的姓名,应当由送达人亲笔签名。

第二篇:《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理解与使用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发布日期:2012-12-26 作者:张沂峰律师

修订后的《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已于8月24日由***部长签发公安部令第88号公布实施。为帮助广大民警正确理解和适用《程序规定》,本文拟就修订的有关情况和主要内容作一介绍。

一、简化了办案程序。

根据《程序规定》实施以来各地执行中反映比较强烈的程序和法律文书比较繁琐问题,修订后的《程序规定》在保证程序公正的前提下,适当简化了办案程序,主要是注意区分对外的法律程序和内部工作程序,取消了一些内部审批程序和事后补办手续的规定。例如,将扣押的事前审批程序修改为事后报告,取消了口头传唤补办传唤证和当场检查后补办检查证的规定。

《程序规定》颁布实施以来,各地普遍反映程序和法律文书比较繁琐,影响了执法效率。经过调研,笔者发现,程序和法律文书繁琐主要集中在内部审批程序和手续上。这其中既有规定的审批环节较多,内部审批表设计不合理的原因,也有地方公安机关理解和适用不当的问题。例如,对于一案多人或者一人多案的情形,一些地方公安机关要求呈报审批时一案一表或者一人一表,造成办案民警重复填表,影响执法效率。我们认为,内部审批属于内部工作程序,具体审批方式由地方公安机关根据实际确定,不一定采取审批表的形式,特别是对于程序性审批事项,可以采取由领导在文书存根或者附卷的文书上签名、口头报批等形式。对口头报批的,应当记录在案。今年3月印发的新版行政法律文书已经取消了内部审批表。但笔者发现,一些地方公安机关仍在适用。对此,笔者认为,既然公安部已经将内部审批方式交地方公安机关规定,地方公安机关仍使用原来的审批表也不算错。但需要提醒的是,为了提高办案效率,对于一案多人或者一人多案以及对一人有多个处理内容(如拘留、罚款、收缴、追缴、收容教育等)的情形,可以使用一张审批表,要坚决改变一人一表或者一事一表的做法。另外,为适应一人多案和一案多人的情形,修订后的《程序规定》第138条规定:“一人有两种以上违法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可以制作一份决定书,分别写明对每种违法行为的处理内容和合并执行的内容。一个案件有多个违法行为人的,分别决定,可以制作一式多份决定书,写明给予每个人的处理决定,分别送达每一个违法行为人。”一个案件有多个处理内容的,如既有处罚,又有收缴、追缴或者收容教育、强制戒毒的,都可以填写在一份处罚决定书中。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法律文书的填写,提高法律效率。为此,新版行政法律文书已经对处罚决定书进行了改革和完善,设计了制作式和填充式两种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制作式行政处罚决定书相当于法院的判决书形式,没有固定格式,包容量大,完全可以适应一案多人、一人多案和一案多个处理内容等情形,希望地方公安机关推广使用。总之,法律文书内容能够合并的要尽量合并。

另外,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不够追究刑事责任转为治安处罚的案件,要求办案单位按照行政办案程序的规定再重作一遍,甚至要重新填写受案登记表、制作询问笔录等。笔者认为,这些要求都是对法律理解和适用过于机械的表现。《程序规定》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办理的刑事案件,尚不够刑事处罚,依法应当给予公安行政处罚或者其他行政处理的,依照本章规定作出处理决定。办理刑事案件中取得的证据,可以作为行政处罚或者其他行政处理的根据。”这就是说,刑事案件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在撤销刑事案件后,只依照本章(即“行政处罚的适用和决定”)作出处理决定,没有要求再依照其他章节、特别是调查程序作出处理。因此,刑事案件转行政处理的,在依法履行完告知程序后,可以直接作出行政处罚,没有必要对证据材料进行转化。

二、确立了违法行为人居住地管辖原则。

在修订过程中,不少地方提出,为提高行政执法效率,节约执法成本,确保违法行为人更好地改过自新,并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关于“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的规定相衔接,建议增加违法行为人居住地管辖原则。因此,修订后的《程序规定》确立了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的原则。在适用该原则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原则只是违法行为发生地管辖原则的辅助和补充原则,而不是管辖的主要原则。也就是说,行政案件的一般管辖原则是违法行为发生地管辖原则。违法行为发生地包括违法行为实施地和违法行为结果发生地。只有在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时,才可以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所谓“更为适宜”是相对于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管辖而言,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有利于案件的处理和执行,或者更有利于对违法行为人的教育,或者更有利于节约办案成本(例如,违法行为人已经回到居住地,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通知居住地公安机关,并移交了相关证据的,请求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的)。由于违法行为人居住地管辖只是补充和辅助原则,违法行为地管辖原则是主要管辖原则,因此在认定是否“更为适宜”时,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具有主导权。

二是违法行为人居住地管辖原则的排除。为防止一些地方公安机关滥用违法行为人居住地管辖原则,《程序规定》规定,涉及卖淫、嫖娼,引诱、容留、介绍卖淫,赌博的案件,不适用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原则。

三是办案协作。《程序规定》虽然规定了违法行为人居住地管辖原则,但并不是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就没有责任了。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案件,如果是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首先发现,并移交给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的,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收集固定证据,并在移交案件时,将违法行为证据一并移交,并配合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包括接受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委托进行询问证人等工作。如果违法行为是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首先发现的,居住地公安机关应当与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协商管辖,如果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应当配合居住地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三、增加了现场笔录的证据种类。

为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保持一致,并根据执法实际的需要,此次修订在证据种类种增加了现场笔录的证据。修订草案曾经还规定了现场笔录的适用情形和现场笔录的制作要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发现违法行为的,应当制作现场笔录。现场笔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执法人员的姓名、职务;(二)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住址或者工作单位;(三)发现的案件事实、证据及处理经过;(四)制作笔录的时间、地点;(五)执法人员的签名;(六)当事人的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和盖章的,予以注明。现场有证人的,还应当记明证人的姓名、性别、联系方式、住址或者工作单位等,并由其签名,拒绝签名的,予以注明。”在审议过程中,一些人提出,要求所有现场发现违法行为,都制作现场笔录,而且现场笔录内容过多,不切实际,可能影响工作效率,建议《程序规定》不作统一规定,只在证据种类中明确该种证据,至于具体适用情形和记录内容由地方公安机关根据实际情况规定,遂删去了上述内容。尽管如此,笔者认为,现场笔录既是重要的证据,也是固定证据的一种方式,还能够为下一步调查工作指明方向。笔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一些地方公安机关民警不注意现场取证,往往到达现场后把当事人带回来了事,一旦当事人不承认,又找不到证人,就会影响案件的处理。如果制作了简单的现场笔录,把现场情况以及现场证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记录下来,不仅增加了证据,而且为下一步的调查取证工作可以指明方向、奠定基础。因此,地方公安机关和执法民警应当重视现场笔录这种证据形式。当然,考虑到执法效率,现场笔录要尽量简化,设计不要过于繁琐。

四、明确了传唤和拘留后的通知家属方式。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传唤应当通知被传唤人家属,拘留应当通知被拘留人家属,但均未规定通知的方式。《程序规定》从执法实际出发,明确了通知的方式和可予通知的情形。《程序规定》第45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原因和处所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传真等方式通知被传唤人家属。公安机关传唤违法嫌疑人时,其家属在场的,应当当场将传唤原因和处所口头告知其家属,并在询问笔录中注明。被传唤人拒不提供家属联系方式或者有其他无法通知情形的,可以不予通知,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这里的“及时”应当把握在询问查证时间内。《程序规定》第150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将处罚情况和执行场所通知被处罚人家属。被处罚人拒不提供家属联系方式或者有其他无法通知情形的,公安机关可以不予通知,但应当在决定书中注明。”这里虽然没有明确通知方式,但笔者认为可以参照传唤通知的方式。另外,当事人要求自行通知的,应当允许,但应当在办案民警的监管下通话,以防违法嫌疑人串供等。

五、进一步明确了检查的程序。

《程序规定》第6l条规定了对场所的检查。在适用该条时,应当注意办案中的检查与日常的监督检查和安全检查的区别。《程序规定》第6l条规定的检查是办案中的检查,相当于刑事侦查中的搜查,是为了搜集违法行为的证据或者查获违法嫌疑人而进行的检查,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因此,一般情况下应当持有检查证,而且检查证一次有效,不能多次适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共场所进行的日常监督检查,是例行性检查,检查的目的一般是检查被检查单位是否有违法行为,督促其遵守有关规定,不具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因此凭工作证即可检查,不需要开具检查证。另外,为了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和当事人的安全,《程序规定》第36条还规定“人民警察对查获或者到案的违法嫌疑人应当进行安全检查,发现管制刀具、武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应当立即予以扣押。安全检查不需要开具检查证。”

六、进一步明确了鉴定的条件和情形。

《程序规定》第65条重述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鉴定的规定:“为了查明案情,需要对行政案件中有争议的专门性技术问题进行鉴定的,公安机关应当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鉴定。”适用该条时,应当注意把握两点:一是只有专门性技术问题才需要鉴定;二是有争议。如果不是专门性问题,而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者民警工作经验能够认定的事实,即使当事人有异议,或者是虽然是专门性技术问题,但当事人没有异议的,都不需要进行鉴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和民警对鉴定存在过分依赖鉴定,只要当事人有异议就想去鉴定。笔者认为,鉴定意见是重要的证据,应当予以重视,但不应当迷信。公安机关对证据有进行审查判断、决定是否采信的权力,鉴定意见也不例外。另外,鉴定是认定事实的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其他证据如果能够证明案件事实,也应当采信。正是从这一理念和执法实际出发,《程序规定》第67条第三款规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医疗机构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出具的诊断证明,可以作为公安机关认定人身伤害程度的依据。”《程序规定》第70条第二款规定:“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购买发票等票据能够认定价值的涉案物品,或者价值明显不够刑事立案标准的涉案物品,公安机关可以不进行价格鉴定。”

七、增加了辨认程序。

根据办案实际和基层公安机关的反映。此次修订《程序规定》增加了辨认程序。辨认程序和规则基本上参照了《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规定的辨认程序和规则。因此,制作辨认笔录时,可以使用刑事程序中的辨认笔录。

八、修改了扣押的程序和期限。

原先的《程序规定》根据办案实际需要,创设了扣押措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扣押措施,从而为《程序规定》规定扣押措施提供了法律依据。此次修订,考虑到执法实际,为提高执法效率,将扣押前的审批程序修改为扣押后的报告程序。《程序规定》第90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扣押物品,应当在扣押后的十二小时向所属公安机关办案部门或者公安派出所负责人报告。”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报告程序是内部工作要求,不涉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皆可。为了与《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案件办理期限一致,修订后的《程序规定》将扣押期限由原来的15日修改为30日,其中案情重大、复杂的,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再延长30日,并且明确规定对扣押物品需要进行鉴定、检测的,鉴定、检测、检验时间不计入扣押期间。

九、进一步明确了治安调解的范围和程序。

治安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它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应当重视调解。《程序规定》从《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精神出发,进一步明确了治安调解的范围:“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等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一)亲友、邻里、同事、在校学生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引起的;(二)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三)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同时《程序规定》还规定了不适用调解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调解处理:(一)雇凶伤害他人的;(二)结伙斗殴或者其他寻衅滋事的;(三)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四)当事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调解处理的;(五)其他不宜调解处理的。”前三项规定主要是考虑只调解不处罚不利于对违法行为人的制裁和教育,第四项主要是基于调解需遵循自愿原则。

鉴于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和民警对适用调解的案件“和稀泥”,不注意查明事实,收集、固定证据,一旦调解不成或者调解后当事人反悔,需要处罚时,证据不足,处罚不了的问题,修订后的《程序规定》特别强调了“公安机关调解处理案件,应当首先查明事实,收集证据”。这既是做好调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为了当事人不愿意调解或者调解反悔后处罚提供证据。需要说明的是,调解协议书不仅是调解协议的载体,也是案件事实的载体。调解协议书由当事人双方签名,说明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已经认可。如果当事人达成协议后反悔,协议书上记明的事实可以作为处罚的依据。

十、明确了收缴和追缴的权限。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收缴非法财物和追缴违法所得措施,但没有明确收缴和追缴的决定权限。在《程序规定》修订过程中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当前基层执法中最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就是涉案财物的处理,收缴、追缴应当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决定。第二种意见认为,虽然实践中涉案财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但如果收缴、追缴一律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决定,则可能影响执法效率,因此,应当对派出所的收缴、追缴权限进行适当限制,使派出所收缴、追缴的权限与其处罚权相适应。第三种意见认为,同一起案件中,收缴和追缴的主体应当与处罚主体统一,即谁处罚谁收缴或者追缴,没必要对收缴和追缴权限作出规定。综合上述意见,《程序规定》第159条采纳了第二种意见:“收缴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决定。但是,违禁品,吸食、注射毒品的器具以及非法财物价值在五百元以下且当事人对物品价值没有异议的,公安派出所可以收缴。追缴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决定。但是,追缴违法所得的财物应当退还被侵害人的,公安派出所可以追缴。”为保证案件处理的统一性,在一个案件中,收缴、追缴和处罚应当由一个执法主体一并作出,不宜分别作出。

十一、明确了取缔的执行方式。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未经许可,擅自经营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由公安机关许可的行业的,应当予以取缔,但没有明确如何执行。在修订《程序规定》过程中,基层公安机关普遍要求明确取缔的具体执行方式。根据各地意见,《程序规定》第171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取缔决定的,可以采取在经营场所张贴公告等方式予以公告,责令被取缔者立即停止非法经营活动;有违法所得的,依法予以没收或者追缴。拒不停止非法经营活动的,公安机关可以依法没收或者收缴其专门用于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工具、设备。已经取得营业执照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撤销其营业执照。”公安机关在适用该条“依法”没收或者收缴违法所得或者工具、设备的,首先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或者设立该行政许可的法律、法规,如果这些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没收或者收缴违法所得或者工具、设备的,公安机关可以依据国务院2003年1月6日370号令发布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执行,该《办法》第17条规定:“许可审批部门查处本办法第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五)项规定的违法行为,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规定的,许可审批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处罚。”

王大敏 公安部法制局一处副处长

第三篇: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中期间总结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中

关于期限的汇总

一、热点词汇:

所属公安机关;案情重大、复杂的;

二、期限汇总:

1、期间以时、日、月计算,期间开始之时或者日不计算在内。

2、期间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

3、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4、一般的行政处罚决定被处理人不在场的,公安机关应当在作出决定的七日内将决定书送达被处理人。

5、治安管理处罚的被处理人不在场的,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在二日内送达。

6、送达法律文书的顺序:

直接送达——>成年家属、单位负责人、居民委员会代收——>留置送达(拒绝接收、签名盖章)——>委托送达或邮寄送达——>公告送达。

7、公告送达的期限不得少于六十日。

8、当场处罚的备案期限:

(1)人民警察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于作出决定后24小时内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

(2)在旅客列车、民航飞机、水上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在返回后的24小时内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

9、对醉酒人的约束时间不计算在询问查证时间内。

10、对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但不属于被单位管辖的,应当在受理后24小时内移送有管辖权的单位受理,并告知报案人。

11、行政案件移送管辖的,询问查证时间和扣押等措施的期限重新计算。

12、对被传唤的违法嫌疑人,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案情复杂,违法行为依法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13、违法嫌疑人或者被侵害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在三日内提出重新鉴定的申请。重新鉴定以一次为限。

14、辨认违法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违法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15、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扣押物品,应当在扣押后12小时内向所属公安机关办案部门或者公安派出所负责人报告。

16、扣押期限:扣押期限为30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

17、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逾期不作出处理决定的,视为自动解除。

18、违法嫌疑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公安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申请。

19、公安机关收到听证申请后,应当在二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20、公安机关受理听证后,应当在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通知书送达听证申请人,并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其他听证参加人。

21、听证应当在公安机关收到听证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举行。

22、追究时效: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其他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23、办案期限: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24、办案人民警察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二日内,将当场收缴的罚款交至其所属公安机关;在水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之日起二日内将当场收缴的法律交至所属公安机关;在旅客列车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返回之日起二日内将当场收缴的罚款交至其所属公安机关。

25、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或者一年内因同类违法行为受到两次以上公安行政处罚的,应当从重处罚。

26、刑事处罚执行完毕、劳动教养解除或者受治安管理处罚后六个月内,或者在缓刑期间,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从重处罚。

27、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决定期限:24小时内。

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被处罚人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申请之时起24小时内作出决定。

28、收取保证金:保证金应当由银行代收。在银行非营业期间,公安机关可以先行代收,并在受到保证金后的三日内存入指定的银行账户。

29、对外国人拘留审查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对于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30、对外国人监视居住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对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六个月。

31、对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公安机关应当在二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第四篇:律师办理行政案件规范

律师办理行政案件规范

(2005年3月11日经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指导律师从事行政法律业务,规范律师承办行政案件的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 相关司法解释,遵循国家司法行政机关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制定的律师执业规则,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律师有权接受当事人的委托,依据行政法律规范,从事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赔偿以及其他行政案件的代理业务,为社会提供法 律服务。

第三条 律师承办行政案件,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并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律师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

第四条 律师承办行政案件,应当诚实守信、审慎及时、勤勉尽责、积极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律师承办行政案件,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第六条 律师承办行政案件,依法履行代理职责,受法律保护。第七条 律师承办行政案件,依法独立执业,不受非法干涉。

第二章 接受委托

第八条 律师承办行政案件,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律师事务所应当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明确委托代理事项。律师不得私自接 受委托。

第九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指派执业律师承办案件,不得指派无执业资格的人员承办,也不得指派实习律师单独承办案件。

第十条 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后,承办律师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代理。但承办律师发现委托事项违法,委托人隐瞒事实,或者委托人提出不 合理要求,致使律师无法正常履行代理职责的除外。

第十一条 承办律师发生变更时,应当及时告知委托人,委托人同意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委托手续。

第十二条 未经委托人同意,律师事务所不得将案件转委托给他所。第十三条 律师应当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行使代理权。

第三章 律师代理行政复议案

第十四条 律师可以接受委托,担任行政复议案件的代理人。

第十五条 律师应依法审查确定申请的事项是否属于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范围。

第十六条 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第十七条 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 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前款所列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

第十八条 律师应当依法审查确定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限。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 计算。

第十九条 律师应当依法审查确定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第二十条 申请人的代理律师应依法协助申请人审查确定行政复议机关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的代理律师应代理申请人撰写、提交行政复议申请书,协助申请人调取、收集、提交相关证据材料。

第二十二条 被申请人的代理律师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l0日内,协助被申请人向复议机关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 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第二十三条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律师可以根据案件需要要求复议机关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 和第三人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的代理律师有权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 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按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及代理律师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第二十六条 律师应当注意,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或者做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交 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认定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第二十七条 律师应告知委托人,在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第二十八条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所代理案件的行政复议决定 依法是否属于最终裁决。

第二十九条 对于委托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律师可以代理委托人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依法向国务院申请裁决,但作 为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除外。

第三十条 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或不履行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的,被申请人的代理律师可以代理被申请人在法定 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四章 律师代理行政诉讼案件 第—节 诉前准备

第三十一条 律师可以接受委托,担任行政诉讼案件的代理人。

第三十二条 原告的代理律师应对案件性质进行审查,确定是否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

第三十三条 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申请人已经申请行政复议,并且行政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 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四条 律师应审查案件是否依法必须先行复议。对于依法必须先行复议的案件,律师应告知委托人先进行行政复议,只有复议机关不受 理复议申请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复议决定的,才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第三十五条 律师应依法审查确定案件的诉讼主体。

第三十六条 律师应当依法对案件的起诉期限进行审查。第三十七条 律师在审查起诉期限时应注意考虑以下情况:(一)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二)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

(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第三十八条 对于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且无正当理由起诉的,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该起诉可能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

第三十九条 律师应当依法认真审查确定案件的管辖法院。

第四十条 律师经审查认为法院管辖不当时,应告知委托人可以在接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法院提出管辖异议。第二节 调查取证

第四十一条 律师应根据案件需要协助委托人依法调查、收集证据材料。第四十二条 律师应当注意,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第四十三条 律师不得伪造或授意委托人伪造证据、捏造事实。

第四十四条 委托人和律师无法自行收集的证据,律师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收集和调取证据。

第四十五条 律师可以代理委托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勘验现场

第四十六条 需要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的,律师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调取证据书面申请。

第四十七条 需要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律师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

第四十八条 律师代理委托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以书面形式提出,并说明证据的名称和地点、保全的内容和 范围、申请保全的理由等事项。

第四十九条 如有证据或者正当理由表明对方据以认定案件事实的鉴定结论有错误,律师可以代理委托人在举证期限内书面申请重新鉴定。第五十条 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代理律师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第五十一条 律师应妥善保管委托人提供的证据材料原件;因律师保管不善,遗失原件,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律师事务所及承办律师应承担 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节 起诉和应诉

第五十二条 原告的代理律师应以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代理原告撰写起诉状并在法定起诉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三条 原告的代理律师可以代理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缓交、减免诉讼费的申请。

第五十四条 原告的代理律师可以代理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

第五十五条 原告或第三人的代理律师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第五十六条 律师应当注意,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第五十七条 律师应当注意,原告或第三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无正当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审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接纳。

第五十八条 被告的代理律师应认真分析案情、调取证据、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作好答辩准备,并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协助被告整理出被告据以做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关证据及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向人民法院提供。

第五十九条 律师应当注意,被告对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

第六十条 律师应当注意,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当事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证据的,律师应当在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准许延期提供的,被告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十日内提供证据。逾期提供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

第六十一条 律师应当注意,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补充相关的证据:

(一)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

(二)原告或者第三入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

第六十二条 律师应当注意,一审被告在二审过程中向法庭提交在一审过程中没有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二审法院撤销或者变更一审裁判的根据。

第六十三条 律师可以根据案件需要,代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追加第三人的申请。

第四节 庭审

第六十四条 在庭审开始前,律师可根据案件是否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法律有无特别规定等情况,与委托人协商,是否申请不公开审理。第六十五条 律师可以根据案件需要代理委托人向法院申请延期开庭。第六十六条 律师应按照人民法院通知的开庭时间,准时出庭;如因特殊紧急情况,无法准时出庭,应当及时与法院联系,申请延期开庭;律师申请延期开庭,未获批准,又确实不能出庭的,应通知委托人变更承办律师:

第六十七条 律师出席庭审,应当遵守法庭规则和法庭秩序,遵守司法礼仪。律师应当尊重法官,不得藐视法庭和诽谤法官,不做有损人民法院威信的行为。第六十八条 律师应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代理委托入行使诉讼权利。若因越权代理致使委托人遭受损失,律师事务所和承办律师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第六十九条 律师在庭审中享有以下权利:

(一)可以对本案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员和翻译人员提出回避申请;(二)陈述案件事实;

(三)出示、宣读本方证据材料;

(四)申请法庭通知本方证人出庭作证:

(五)经法庭许可,向对方当事人、证人、鉴定人发问;(六)就对方证据提出异议;

(七)就对方代理人的不当发问提出异议;(八)发表代理意见;

(九)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七十条 律师出席庭审,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针对证据有无证明效力以及证明效力大小,进行质证。

第七十一条 律师应当注意,除行政诉讼附带赔偿案件外,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不适用调解。

第七十二条 律师应当注意,人民法院审理二审行政诉讼案件,可以采取书面审理的方式。律师代理上诉时,应审查案件是否适合书面审理,对于不适合书面审理的案件,应当建议合议庭开庭审理。第五节 庭审后的工作

第七十三条 庭审后,律师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代理意见。

第七十四条 当事人对于—审判决、裁定不服的,律师可以代理其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

第七十五条 对于不履行生效的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律师可以代理委托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五章 律师代理行政赔偿案件

第七十六条 律师可以接受委托,担任行政赔偿案件的代理人。第七十七条 律师接受委托后,应对下列内容进行审查:(一)对于单独提起的行政赔偿案件,应审查赔偿请求人是否己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

(二)是否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三)是否超过法定起诉期限。

第七十八条 原台的代理律师应协助原告依法审查确定适格的赔偿义务机关。第七十九条 律师应指导、协助委托人就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收集、调取证据。

第八十条 律师应协助委托人及时准备办理案件的法律文书,进行调查、取证,申请鉴定,参加庭审,举证质证,进行辩论,发表代理意见等

第八十一条 律师在庭审中的权利义务参照本规范第四章第四节的规定办理。第八十二条 委托人对于一审判决、裁定不服的,律师可以代理其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

第八十三条 进入二审程序后,律师应注意,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无正当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审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接纳。

第八十四条 对于不履,行生效的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行政赔偿调解书的,律师可以代理委托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六章 律师代理行政执行案件

第八十五条 律师可以接受委托,担任行政执行案件的代理人。

律师可以代理当事人就已经生效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行政赔偿调解书等法律文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行政机关依法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的,律师可以代理行政机关或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第八十六条 律师代理行政执行案件,应审查下列内容:(一)据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行政判决书、裁定书或者行政赔偿调解书等法律文书是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二)是否在中请强制执行的法定期限之内;(三)执行事项是否具有可执行性;

(四)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

(五)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已经生效,并具有可执行内容;(六)申请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否为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七)对于行政机关中请执行具体行政行为,应审查法律、法规是否赋予该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申请权,以及被申请入是否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人;(八)是否属于受理中请执行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八十七条 律师应告知委托人,对于逾期申请执行,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八十八条 中请人的代理律师应代理申请人撰写执行申请书。

第八十九条 中请入的代理律师应代理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执行书、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以及其他必须提交的材料

第九十条 申请人的代理律师可以代理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的申请。

第九十一条 律师应对人民法院裁定执行中止的事实与理由进行审查,确定是否提出执行中止的异议,协助委托人做好执行程序的恢复准备工作。

第九十二条 律师应严格审查人民法院终结执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对于不符合条件的终结执行,律师应代理委托人及时提出异议。

第九十三条 律师可根据案件的性质及被执行人的执行能力等情况,提请委托人注意是否申请延期执行。

第九十四条 可执行回转的案件,律师可代理委托人提出执行回转申请,协助委托人提出有利于回转执行的措施。

第七章 律师代理涉外行政案件

第九十五条 律师可以接受委托,担任涉外行政案件的代理人。

第九十六条 律师接受委托,承办涉外行政案件,应当依法办理委托手续。律师应当注意,在我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从我国领域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我因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我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后,才具有委托效力。

第九十七条 律师接受委托人委托,承办涉外行政案件,应当依法审查确定案件的管辖法院。

第九十八条 律师接受委托人委托,承办涉外行政案件,应当注意程序法、实体法及国际条约的适用。

第九十九条 律师接受委托人委托,承办涉外行政诉讼案件,应就司法解释中规定的涉外送达方式,与委托人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第八章 附则

第一百条 律师可以代理行政许可、行政听证、行政裁决等其他行政法律业务。在代理中应当遵循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律师代理其他行政法律业务的规范,将在适时另行制定。

第一百零一条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律师承办行政案件代理业务。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负责解释。

第一百零二条 本规范经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五篇:浅谈在办理林业行政案件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办理林业行政案件中产生的几点思考

在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全方位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大形势下,摆在基层森林公安机关面前的工作压力也随之不断加大,如何更好的保护好森林资源安全,维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森林公安机关的首要任务。但是多年来林区群众形成的靠山吃山的老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各类林业行政案件的发生也是必不可免,烧柴、建房等等生产生活过程中都要涉及到林木等资源,这就对森林资源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国家一再倡导最大限度的缓解和减小农林矛盾的发生,对森林公安机关的执法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执法要依法,所有案件的处罚和办理都要在法律的规范之下,但是近年来实际工作当中,在办理林业行政案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在,我就出现的一些难点问题谈一谈我个人的粗浅看法。

不同法律之间,对涉林案件的处罚标准尺度不一 林业行政案件中,出现最多的无外乎就是盗伐林木案件,此类案件也是对森林资源破坏比较严重违法行为之一,盗伐林木是行为人违法《森林法》及其他保护森林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擅自砍伐国家、集体所有(包括他人依法承包经营管理国家或者集体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及擅自砍伐他人自留山上林木的行为。根据《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不足2立方米的,处以林木价值3-10倍的罚款,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这里讲的“森林、林木”是指正在生长的、发挥着维护生态平衡,保持水土等重要作用的林木。而对于相同数量的已采伐林木,行为人实施盗窃行为,在《刑法》和《治安处罚法》中的处罚标准尺度要明显高于《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处罚标准。例如王某看见路边有林场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车辆事故而掉落的木材,便偷偷的使用油锯和自家农用车将其中3根木材运回家中准备用作烧菜,后被公安机关抓获,根据检尺、作价,王某盗窃的木材数量为1.1立方米,按照每立方米1000元的价格,总价值1100元,其行为以构成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264条之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王某盗窃的木材价格为每立方米500元,总价值在550元,在不构成盗窃罪打击处理的情况下,应适用《治安处罚法》以盗窃公私财物进行处罚,根据《治安处罚法》第49条之规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这里所将的林木是采伐后的林木,已失去生态作用。同样是相同数量的林木(换算成立木材积约为1.8立方米),如果王某是实施的是盗伐林木行为,根据《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处以林木价值3-10罚款,并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从以上举例可以说明,王某非法得到的林木数量是相同的,但是侵害的客体和实施不同的手段也就触犯了不同的法律,随之处罚的尺度也是相差甚远,《刑法》和《治安处罚法》都对行为人的人身自由进行严厉的处罚,而《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只对行为人进行经济上的处罚,明显在处罚尺度的严厉性上不及以上两部法 律。虽然各法之间所调节的行为和范围不同,但从老百姓的角度上并不会去想什么是“法理”,只会去考虑最实实在在的问题,这样就会在产生一个讯号,那就是盗窃采伐后的木材不如去山上直接盗伐新鲜的林木,只要立木材积不够2立方米,一旦被公安机关发现查处,不会被拘留乃至被判刑,只是罚款种树罢了。而作为森林资源的保护者和受益者,我所想到的是(生长的林木)=(生态作用)+(木材),(采伐后木材)=(木材),这些生长着的林木,正在对生态环境发挥着它们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但是以上几种不同处罚情况的出现,我个人认为,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极为不利。

同一行为在《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处罚标准不一 《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二款规定:违反森林法和本条例规定,擅自开垦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照森林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对森林、林木未造成毁坏或者被开垦的林地上没有森林、林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可以处非法开垦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罚款。第四十三条规定: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处非法改变用途林地每平方米10元至30元的罚款。临时占用林地,逾期不归还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四十一条二款中所指的“擅自开垦林地”是行为人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或者经批准后没有按照批准的规定进行开垦。可以理解为未取得林地 的使用权或者取得使用权进行开垦而未按照规定进行开垦。四十三条中所指的“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是依法取得林地使用权的单位或者个人,未经有关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将林地用于非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可以理解为取得林地的用于林业生产的使用权而用于非林业生产。下面就四十一条二款中未取得使用权与四十三条进行举例比较说明。

某农民在未取得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在国有林区内擅自开垦林地0.3公顷用于种植农作物,该林地无森林、林木,根据四十一条二款之规定应该处每平方米10元以下罚款并限期恢复原状的处罚;而某人经申请批准在国有林区内承包使用0.3公顷林地(无森林、林木)用于林业生产,但该人将所承包林地开垦用于种植农作物,此行为应适用四十三条处每平方米10-30元罚款、限期恢复原状的处罚。以上两人造成了同样为毁坏0.3公顷林地的危害后果,但是在取得和未取得使用权前提下有着不同的处罚结果,况且取得使用权而改变用途的处罚尺度标准要明显的高于未取得使用权的,合理但不合情。

法律法规不完善,造成执法难

野生林蛙,现在被定义为“三有”动物,即“有重大经济效益、重大科研价值、重大生态意义”的动物,不属于国家及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从药用和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在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价格也是一路的攀升,一些不法份子也看准了这快蛋糕,想尽办法倒买倒卖,为野生林蛙的正常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但是执法人员在执法中遇到 此类问题时,却苦于没有具体的法律依据而难以履行职责,给一些不法份子以可乘之机。

既然林蛙并未被定义为国家及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那么非法倒卖林蛙的行为就不能适用《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细则》进行调节,那么适用什么法律法规呢?1997年8月15日,我省颁布了《吉林省禁止猎捕陆生野生动物》,其中第第十六条规定“收购、销售、加工驯养繁殖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由其所在地的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野生动物收购销售加工许可证》后(已办理《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者除外),方可从事收购、销售、加工活动。”这里所指的“非国家重点”从字面意思上讲应该是包含省重点和非国家及省重点,而该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违反本规定,出售、收购国家、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并处相当于实物价值5—10倍的罚款。”未对无证出售、收购非国家及省重点陆生野生动物的行为进行标明处罚标准。而黑龙江省颁布的《黑龙江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中第三十六条和第三十八条都对一般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有着详细的规定,分别规定了“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出售、收购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规定权限没收野生动物及 5 其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相当于实物价值10倍以下的罚款、吊销经营许可证。”“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无运输证明运输、携带、邮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没收,属国家和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可以并处相当于实物价值10倍以下的罚款;属一般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可以并处相当于实物价值3倍以下的罚款;运输、携带、邮寄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与运输证明不符的,没收其超出部分,可以并处超出部分实物价值2倍以下的罚款。”第三十六条款中,只注明的是野生动物,并没有具体针对哪种保护级别的野生动物,这样,就同时适用于各级别的野生动物的管理工作,我省的实施办法中只多了那么几个字,在实际执法工作中就相差千里之外。黑龙江省颁布的《保护条例》第三十八条中对一般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运输也有着比较详细的管理办法和处罚依据,这样才能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更好的去履行职责。

在法律不断完善,法制化不断进步的今天,有法可依是执法办案的首要前提,只有进一步的完善法律法规,才能让基层执法工作者更好的履行职责。

下载办理行政案件中如何使用《送达回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办理行政案件中如何使用《送达回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考试题库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题库 一、判断题 1、办理行政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 2、办理未成年人的行政案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保障其合法权......

    第九章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doc判断

    第九章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判断题1、韩国人金某非法入境,被拘留审查后,韩国驻华领事馆要求探视,公安机关可以不予安排。( × )2、外国人杰克被拘留审查,其要求不通知使......

    公安办理行政案件鉴定告知的批复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中 鉴定意见告知方式问题的批复 公复字[2007]5号 河北省公安厅: 你厅《关于办理行政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采用笔录告知方式通知当事人是否合法......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工作指引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工作(指引)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指导全省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质监部门)办理行政案件,确保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促进依法行政,......

    郸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案件具体办理规定[五篇范例]

    郸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案件具体办理规定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我局行政案件办理程序,提高办案效率,保证办案质量,促进依法行政,根据《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规定》、......

    中英文版在职证明(办理签证时使用)

    公司抬头纸在 职 证 明兹证明人名(护照号:)为我公司正式在职员工,年 月入职,职位为,平均月收入约元人民币,年收入:元人民币 我司同意她在年月日至日带薪休假去旅 游,并保证她会按时......

    在民商事合同中如何约定送达地址

    在民商事合同中如何约定“送达地址”? 在民商事活动中,“合同”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借钱、买房、赠与还是做生意,大多数情况,当事人都会签订合同。合同的形式有多种,有“君子协定......

    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试行)

    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试行)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辖 第三章 简易程序 第四章 调查取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询问 第三节 检查 第四节 证件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