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保障学重点
1、贝弗里奇报告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1)背景:1941年,英国成立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着手制定战后社会保障计划。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爵士受英国战时内阁财政部长、英国战后重建委员会主席阿瑟·格林伍德先生委托,出任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主席,负责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关服务(包括工伤赔偿)进行调查,并就战后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提出具体方案和建议。第二年,贝弗里奇爵士根据部际协调委员会的工作成果提交了题为《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
(2)主要内容:报告分析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对以往提供的各种福利进行了反思,并系统勾画了战后社会保障计划的宏伟蓝图。报告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要介绍了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的工作过程和整个报告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审视了英国当时保障制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详细论述了报告所建议的二十三项改革的理由及具体建议。第三部分重点讨论待遇标准和房租问题、老年问题以及关于伤残赔偿的途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涉及社会保障预算问题。第五部分为社会保障计划。第六章为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
2、评述吉登斯对福利国家的认识和社会投资国家的主张
(1)对福利国家的认识:吉登斯认为传统福利福利国家采取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分配制度,而从根本上说是不民主的,因为它的主要动机是保护和照顾,但是他没有给个人自由留下足够的空间,而且福利救济有可能导致违反设计福利制度之初衷的不合理结果。但是,吉登斯并没有把这些问题看成是否定福利国家的信号,而是视为重建福利国家的理由。吉登斯倡导的积极福利国家改革,其实质是保持福利国家制度对整个社会机体积极作用的同时修正其消极的一面,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减轻政府的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培育一个国家、企业、个人彼此协调负责、积极互动。将一切看似负面的东西转化成积极的一面,例如老人不会仅仅是社会的负担,也是社会的一大资源。吉登斯在当时对福利国家一片反对的声音中,提出积极福利国家的思想,不得不说是一大进步。
(2)对社会投资国家的主张:吉登斯所强调的社会投资战略,在本质上是激发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变消极给予为积极参与,便负担为资源的一种社会福利统筹战略。首先,强调人力资本上的投资;其次,强调应注重利用风险资源,同时注意进一步拓展社会关注对象的重要性。
评述:社会投资国家理论主旨在于改造传统福利国家,基于社会投资战略,建设一个积极的福利社会。吉登斯的“社会投资国家思想”实际上试图为西方在全球政治经济急剧转型背景下摆脱“福利国家”泥沼探索一条新的路径。
3、阐述哈耶克对福利国家的批判观点
基于其认识论和自发秩序理论,哈耶克进一步展开了对民主、社会正义和福利国家这些紧密相连的主题的批判
首先,哈耶克原则上肯定民主制度有益于达成社会整合与进步的目标,但坚决反对使用民主来追求实质目标,尤其是平等主义的目标。但他同时认为,忽略知识的有限性而以政治权力来推行福利国家之类的经济物质分配政策将导致自发秩序受到阻碍,而市场机制一旦受到限制,必然会威胁到个人自由地运用其知识能力和偏好去选择适合他的职业,去追求他希望达到的生活目标。
其次,哈耶克承认民主或许是实现某些目标的较佳方法,但认为民主本身不是目的。哈耶克明确指出,“民主是一种关于确定法律内容的方式的原则”,“不论赞同民主的理1 由多么充分,民主本身并不是一种终极的价值或绝对的价值,而且对它的评断也必须根据其所达致的成就来进行。
复次,针对社会民主主义者藉由干预市场及其结果以求实现社会正义,哈耶克提出,正义与否只能应用到普遍公平规则下的行动者的有意行动,而社会并不是一个“人”,所以说社会的行动是否合乎正义是一件荒谬的事。
最后,哈耶克认为社会民主主义的计划经济与福利国家不仅违背了自发秩序,违反了正义原则,而且“社会正义”或“分配公正”的施行,必然扼杀个人 自由,滋长社会特权,带来政治上随意专断的统治。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哈耶克主张终结国家的强制性行动,或至少要把国家对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调控管制限制到最低限度,但实际上还是支持某种程度 的国家干预的。
4、马歇尔公民资格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主要内容: 马歇尔开宗明义:“公民资格是一种赋予人们在一个共同体内正式成员的地位,所有拥有这种地位的人在权利和义务上的一律平等,这种权利和义务是该地位所赋予的。”
马歇尔将公民资格按照历史的分析划分为3个部分:公民的要素,政治的要素,社会的要素。公民的要素有个人自由所必须的权利组成:包括人身自由,言论,思想和信仰自由,拥有财产和订立有效企业的权利以及司法权利。政治的要素,公民作为政治权利实体的成员或这个实体的选举者,参与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与之相对应的机构是国会和地方议会。社会的要素,从某种程度的经济福利与安全导充分享有社会遗产并依据社会通行标准享受文明生活的权利等一系列权利,(2)意义:
一、马歇尔的公民资格理论是为解决在自由市场下,民主发展和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矛盾之间的关系如何缓和这一自由主义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思路。马歇尔率先使用公民资格的概念并且对三种公民权利进行详实的论述,为今后对公民资格理论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
二、马歇尔的公民资格理论开启了福利国家的模式,福利国家正是在战后重建国家的一套相对完备的对策,为战后重建国家提供了一套新的模式。
三、马歇尔的社会福利政策也是对社会资源的分配政策,它对缓和资产阶级和社会阶级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一种社会分配政策,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5、艾斯平.安德森的福利思想
(1)艾斯平一安德森从社会权利的起点出发,把福利国家理解为一种支持社会公民权的概念。
(2)艾斯平一安德森指出传统福利国家分类方法存在缺陷,以福利支出作为标准并不能揭示福利制度的本质特征,福利内容应成为区分福利国家的尺度,基于把握这一方面来突出现象的独特的个性,他创新地提出分类标准和纬度,以社会权利和社会分层化为标准,建构了三个理想类型,提出了体制类型――自由主义(1iberal)福利国家体制、保守主义(Conservative)福利国家体制和社会民主主义(Social democratic)福利国家体制,使福利国家的研究“社会学化”,在现实层面为各种福利国家提供了一个可分析的坐标。(3)福利制度不仅是一种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是维持、加强既有国家价值的制度,福利制度不仅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有关联,而且是一种紧密的动态关系。
6、社会保险筹资模式的优缺点
1现收现付制。一般由雇主和雇员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交纳社会保险税或社会保险费,这种筹资模式要求先做出当年或近几年内某项社会保障措施所需支付的费用预算,然后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当年提取当年支付。这种模式一般以支定收,不留积累。
优点:,第一,依靠需求变动及时调整征税比例或缴费额度,保持收支平衡;第二,政策取向相对公平,强调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第三,现收现付制无需过多的个人资料,操作简便,管理成本相对比较低;第四,可以有效避免通货膨胀造成的货币贬值风险及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济或政治风险。
缺点:这种制度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较大,每年筹集的资金和支付的保险费会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有资格享受保险金的人数不断增长而相应增加,因此,其抗人口老龄化的能力较弱。
2.完全积累制。一般要求劳动者从参加工作开始,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由雇主和雇员或只有其中一方定期交纳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作为长期储存积累及保值增值的基金,所有权归个人,到规定条件领取时,一次性领取或按月领取。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第一,由个人缴纳其社会保险费,且资金记入个人账户,未来收益与投保期间的缴费高度正相关,激励功能明显;第二,透明度高,基金提取的比例相对稳定;第三,制度建立初期,缴费率较高,筹资见效快,长期内费率相对稳定,具有较强的抗老龄化能力,即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比较小;第四,积累的预筹资金可以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运营,以便保值增值。
该模式存在不足,一是无再分配功能,财富不能发生转移,不利于缓解贫富差距,远离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初衷。二是实行个人账户制度,要获取大量的私人信息,管理成本较高。三是个人账户上基金的积累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过程,隐藏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保值增值功能不确定。
3.部分积累制。保障费用一部分采取现收现付方式,满足当前需要,另一部分采取积累方式以满足未来支付需要的增长,这种筹资模式是对原有两种模式的综合和创新。
其优势表现在,首先兼顾了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又体现了完全积累制的自我保障的特点,激发了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积极性,统筹的资金用于保障全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个人账户上的资金积累用于个人未来的需要,既体现了公平,又兼顾了效率。其次部分积累制在管理上有一定的优势,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再次该模式的资金储备比较全面,不必完全筹足资金,避免了完全积累制面临的巨大风险,缓解了现收现付制中缺乏储备以及代际间负担不均的问题,可以有效缓解老龄化危机。
其劣势体现在,部分积累制实际操作难度大,既要对现收现付制短期平衡作预算,也要对基金制的长期运作进行规划,尤其是对两种制度两个组成部分的比例划分是一个难点,对部分积累制的制度设计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社会保险法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险的一些重要制度授权条款较多,操作性需要加强.《社会保险法》对一些重要的制度授权较多,可能导致权力集中在基层,既影响法律的实施,也容易导致各地差异大,也导致各地操作困难。(2)参保职工因病或非因公死亡遗嘱抚恤标准和因病或非因公致残病残津贴标准不清。《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但由于该规定较原则,截至目前,上述规定尚未具体执行标准,导致经办环节无法落实,参保人员特别是在职参保人员的遗属对此颇有微词。
(3)前述规定虽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在具体操作中,目前缺乏实施办法或操作规程,社保经办机构向银行或金融机构查询用人单位的存款账户,行政部门向银行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以及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等3 具体工作中,金融机构等部门均以社保经办机构及其他行政部门不是司法机关,不能到金融机构查询存款账户为由,拒绝配合执行,难以实现“刚性”征缴,给经办工作(4)中央与地方养老保险的责任划分不清,是阻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经过分税制改革后,中央的税收集中率年年上升,但是我国长期未变的以地市级为统筹主体的运行方式,使养老保险的最终责任仍然由地市级政府负担,在养老保险基金 出现收不抵支时,首先需要地方政府承担责任,只有在地方政府财政运行出现困难时才由上级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出现了明显的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若将统筹层次提高到省级,那么养老保险的最终责任将由省级承担。但省级政府并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目前相当多的省份是名为实行省级统筹,实为运行省级调剂,这势必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现。带来被动,也使职工的合同权益受到侵害。
8、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保险的目的和性质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实施的一项社会安全政策,其目的是保障工薪劳动者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以维护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它是非盈利性的社会事业,以社会效益作为第一目标,具有鲜明的社会福利属性。商业保险是一项金融经营业,是以对投保人的损失提供相应的经济赔偿为手段,吸收大量的资金,再通过资金的经营性运行,获取尽可能大的利润。因此,商业保险的第一目的就 是盈利,其基本属性是金融企业的商业经营活动。(2)实施的主体和管理不同。社会保险的实施主体是国家,由政府指定专门的职能部门,依照国家制定的专门法律、法规行使管理权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为各保险公司,其宏观管理机构一般是政府金融主管部门,其具体业务由保险企业自己承担,在保险法规的范围内,各保险企业间可以展开竞争。(3)实施的约束条件不同。社会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社会保险的缴费标准和待遇项目、保险金的给付标等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统一规定。商业保险属于自愿性保险,它遵循的是谁投保,谁受保;不投保、不受保的原则。
联系:(1)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有益补充。鉴于我国的实际国情,我国的社会
保障的水平难以越过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界限。可以把商业保险作为退休养老的补充,既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也增强了个人的养老保障(2)密切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合作。企业为员工办理补充商业保险还有很多好处,如合理避税(法律规定,企业拿出员工工资总额的4%为员工购买商业保险,可以税前列支),增加员工福利,留住骨干人才,增加企业竞争力等,因此企业办理商业保险在实践中很有可行性。由地方社会保险机构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共同承办。推荐与基本社会保险相配套的商业保险方案,供企业
9、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问题
(1)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有待扩大。在城镇三大社会体系组织中的三类人群的养老保险制度各不一样。机关公务员及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仍实行由国家财政统包。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虽然实行了社会统筹、个人缴费,但在具体政策和业务操作上,与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
(2)人口加速老龄化与人口政策方向性转变造成了巨大的养老压力
(3)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转型过程中的财政风险。社会保障基金不足,国家便无法扩大保障范围、无法使社会保障水平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而上升
(4)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潜在的支付危机日益突出。在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制转轨过程中,已经退休的人员和在此制度建立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由于没有建立个人账户,没有为自己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积累,从而形成了养老保险金的“缺口”或“隐性债务”。4(5)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与增值欠缺。养老保险金的长期积累性决定了其存在着潜在的贬值风险,而退休者的生活却需要保障,根据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养老金的支付标准是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共同规律。然而,如果养老保险基金不能保值,则必定会成为一个沉重包袱,并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风险。
(6)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造成政策差异过大,不利于劳动力的流动。二是扁平化结构降低组织效率。三是导致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复杂化。四是基金征缴脱节。
10、我国退休制度的看法
存在的问题:
1、退休年龄偏低。较低的法定退休年龄与持续延长的人均寿命同时并存,这必然会加剧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
2、提前退休问题比较突出。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在经济转轨时期,许多企业把提前退休制度作为企业的一种激励性政策,通过提高自然减员的速度来提升企业的效率;第二,人们对养老保险社会化政策缺乏理解等因素促使相当数量的职工提前退休,以避免待遇损失,从而将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的负担转嫁给养老保险制度 提前退休对养老保险来说,意味着缴费人数的减少和领取养老金人数的增加,所以提前退休的时间越早,对我国的社会养老问题造成的损害越大。
3、退休年龄缺乏弹性。现行的退休制度,无论是受教育时间的长短,是以法定退休年龄为界限,劳动者到了退休年龄必须退休的一种刚性制度从而导致高学历的劳动者为国家服务的年限较短,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第二篇:社会保障复习重点
1、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
2、福利:Welfare。
3、《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An E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National Wealth。
4、《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s and Money。
5、《乌托邦》:Utopia。
6、《自然法典》:Natural Laws。
7、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
8、经济福利:Economic Welfare。
9、效用:Utility。
10、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1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The Marginal Utility DimishingLaw。
1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Hierarchy of Needs。
13、非政府组织: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14、非营利组织:Non-profiting Organization。
15、志愿组织:Volunteers Organization。
16、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17、市场垄断:Market Monopoly。
18、外部性:Externalities。
19、公共品:Public Goods。20、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is。
21、债务危机:Debt Crisis。
1、市场失灵:指通过市场价值规律这个看不见的手无法实现资源最佳配置、效率最高的情况。
2、个人福利:指个人对物质生活需要与个人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
3、社会福利: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福利的总和或个人福利的集合。
4、经济福利:在社会福利中,能够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则通常被称为经济福利。
5、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6、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1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7、基数效用论:效用和大小长度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
8、序数效用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可以排序。
1、社会保障的目标:(1)早期目标: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2)现代目标: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3)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社会保障的功能:(1)稳定功能,预先防范和即时化解风险;(2)调节功能,调节利益冲突,调节收入分配,调节储蓄与投资,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3)促进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4)互助功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包括税收、缴费、捐献等多渠道,又被支付给受保障者与有需要者,这种分配机制其实是一种互助机制。(5)风险防控,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实际就是防范风险。救灾济贫属于控制风险。
3、社会保障的特征:(1)公平性特征,保障范围的公平性,保障待遇的公平性;(2)社会化特征,制度的开放性,筹资社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与监督社会化。(3)福利性特征,凡所得大于所费即具有了福利性。(4)法制规范性特征,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自产生之日起,便以立法规范为前提,以政府干预为条件,法律的硬约束与政府的强势干预即是社会保障制度强制性的具体体现。(5)模式多样性特征,福利国家模式(西、北欧),社会保险模式(德、法),完全积累型的公积金制度(新加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独特模式(中国)。(6)刚性发展特征,保障项目增长刚性,覆盖范围扩大刚性,待遇水平提高刚性。
4、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维护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2)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3)责任分担原则,政府、企业、个人分担社会保障责任;(4)普遍性与选择性结合原则,全体国民均能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与福利。
5、影响社会保障进程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客观上决定着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2)社会因素,任何社会保障实践活动,都是基于某种特定社会问题的客观存在,且需要通过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才能得到解决为前提的。(3)道德伦理因素,道德因素对社会保障实践活动的影响,在最初几乎是起决定作用的。(4)政治因素,英国1601年《济贫法》为标志,政府通过法令来帮助教会履行济贫职责,西方国家中政治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变得日益重要。中国作为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尤其明显,封建朝代官方的救灾、济贫事业主要是出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秩序并延续其政权的需要,从而打上了政治烙印。
6、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1)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2)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3)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4)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
7、社会保险制度产生背景:(1)工业社会,大规模机器生产的生产方式,工人阶级的社会结构,工伤、事业、养老的社会风险;(2)新历史学派,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管理和负起文明与福利的职责,这种主张对统治者的影响极大,从而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3)社会经济运行,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看得见的手,宏观调控,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4)马克思主义,德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它强烈要求政府实施保护劳工的政策,同时自发组织各种互助储金会等,迫使当局考虑社会保障问题,从而堪称社会保险制度出台的催化剂。(5)“铁血宰相”俾斯麦执政,俾斯麦:取得对内、对外政策的胜利,关键在于安抚好工人,以便取得工业发展的先机,进而实现对外扩张。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德国内部上述因素的影响,促使德国成为最先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8、分工和专业化的优势:一是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使每个个体只从事某个特定领域的生产,从而有利于生产技术、生产知识的积累和提高;二是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扩大了生产的规模,从而使得生产可以利用规模经济效应。
9.市场失灵的原因 市场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品的供给。市场垄断:市场竞争导致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导致市场垄断。公共物品:个体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一般并不或者很少会减少其他个体消费该物品(或服务)的可能性。一方面,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或多或少地对公共物品具有需求;另一方面,在没有市场之外的其他途径参与这些物品生产的情况下,市场并不能保证这些物品一定能够被生产出来。外部性:或溢出效应,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当一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影响了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而第三者又未参与交易双方的交易时,即产生了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各方在掌握对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性的信息的量和质上出现了差异。生产者对产品的质量所掌握的信息一般要远远超过购买者。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一方必然要试图利用其信息优势为自己谋取利益,而这种谋取利益的活动又往往会降低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10.政府失灵的原因:与市场途径类似,政府本身也存在一些潜在的缺陷。缺陷导致政府不能如完成其使命。通常,我们将这些缺陷的发生统称为政府失灵。(1)寻租行为:政府中的决策者可能会被少数人的利益所引导,从而忽视甚至损害多数人的利益。(2)行政机构的低效率问题:与市场中的企业相比,行政机构的效率往往显得非常之低。造成行政机构低效率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与企业相比,评估行政机构的绩效往往非常困难,其结果是,我们往往缺乏监督和激励行政机构并促使其改进效率的手段。第二,与企业相比,行政机构缺乏竞争也是其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11.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1)层次性特征: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它是社会保障要实现的最低纲领和目标。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及各种社会群体举办的各种公共福利设施、发放的津贴补助、进行社会服务及兴办集体福利事业,它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2)协调性特征:协调性是指社会保障各个项目具有互相辅助的互补特征。如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就具有衔接性,当因某种原因劳动者不能享有社会保险时,社会救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其抵御风险、困难。(3)完整性特征: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社会保障体系来看,社会救助面向贫困阶层;社会保险面向工薪阶层或劳动阶层;社会福利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优抚安置面向军人及家属。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4)法制性特征: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与对象、享受保障的基本条件、资金来源、支付标准、管理办法,以及社会保障运行中国家、单位、个人三方面的责任、权利、义务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5)社会性特征:覆盖对象具有普遍性。参与对象具有普遍性。(6)福利性特征:社会保障体系中各个项目一般都不以营利为目的,属于福利性的社会事业。福利性特征,相对于社会成员个人来说,他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远远要小于他的获利。12.福利国家模式特征(1)累进税制与高税收:国家通过确立累进税制对国民收入所得进行再分配,使社会财富不再集中于少数人手里;同时,为维持福利国家高水平的福利支出,也必然需要高税收来支撑。(2)普遍覆盖与全民共享:“普遍性”和“全民性”构成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其目标不仅使公民免遭贫困、疾病、愚昧、肮脏和失业之苦,而且在于维持社会成员一定标准的生活质量,加强个人安全感。各种保障制度,不仅限于被保险者一人,而且推及其家属;不只限定于某一保险项目,而且推及凡维持合理生活水平有困难和经济不安定的所有事件,以最适当的方法给予保障。(3)政府负责与保障全面:在福利国家,政府是社会保障的当然责任主体,不仅承担着直接的财政责任,而且承担着实施、管理与监督社会保障的责任。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项目众多,待遇标准也较高,保障项目设置涵盖每个社会成员“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福利保障需求,福利开支主要由政府和企业负担。(4)法制健全: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均依法实行,并设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法律监督体系。13.强制储蓄型的基本特征:(1)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 在国家立法的规范下,采取强制手段扣除劳动者的一部分工资储存起来,完全用于劳动者自己养老等。(2)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 每个参与其中的劳动者均拥有一个账户,雇主与劳动者自己缴纳的费用均直接记人该账户,并逐年积累,直到劳动者年老退休时才领取。(3)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 强制储蓄型模式最大压力在于如何使个人账户上积累的基金实现保值增值,这就必然社保基金与资本市场相结合,才可能在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过程中避免贬值风险。(4)在保障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障 从当代世界采取强制储蓄型模式的国家来看,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具有长期积累性的养老保险。(5)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特殊 政府通常并不直接分担缴费责任,而是扮演着监督者的角色,而对个人账户上积累基金的投资运营的监督是重点。
第三篇:社会保障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
答: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而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当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她们的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社会保险
答: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有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 患病 工伤 视野 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各种制度的总称。失业保险
答:失业保险是指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通过社会统筹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资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医疗社会保险
答:医疗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的一种制度。工伤及工伤保险
答:工伤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制度。
社会保障学科: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学科。
社会救助: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起码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理论界定的差异?
答:由于社会保障要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及至伦理道德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具体国情的差异又使其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中出现很大的差异,对社会保障的认识和理论界定也就很自然地存在差异。
如何理解社会目标的嬗变?
答:1.早期的社会保障主要基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从而客观上充当着统治者控制社会并使统治秩序得以延续的工具。
2.进入现代社会后,社会保障的目标日益融入了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平的理念。3.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从单纯追求社会安全或稳定社会的目标转为肩负着缩小社会不公平和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使命。
4.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文明进步的视角出发,社保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
答:1.稳定功能:防范和消化社会成员因生存危机而可能出现的对社会、对政府的反叛心理和反叛行为,缓和乃至消除引起社会震荡与是空的潜在风险,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正常和健康的社会发展。
2.调节功能:调节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
3.促进发展功能:a.促进社会成员之间及其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b.促进遭受特殊事件的社会成员重新认识和适应发展变化中的社会环境和生活c.促进社会成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d.促进政府有关社会政策的实施。4.互助功能
5.其他功能
为什么说社会保障体系不能有漏洞? 答:1.社会保障体系是由国家建立起来的,用以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各个社会保障系统组成的一个不可分的“社会安全网”。
2.从各国的发展来看,社会保障体系有无漏洞是衡量社会保障制度完备与否的基本依据。中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包括哪些内容?
答:1.根据社会保障猪肚所包含的业务内容划分,分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2.根据是否与受保障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或收入关联划分,分为与社会生产或收入关联的保障制度和与社会生产或收入无关联的保障制度。
3.根据政府介入的程度以及法律规范的强制性划分,分为制度化的社会保障和非制度化的社会保障。
比较基本社会保障和补充社会保障的差异
答:1.基本社会保障由国家立法统一规范并由政府主导,一般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以及部分国家针对军人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等。
2.补充社会保障通常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由民间及市场来解决,一般包括企业年会,慈善事业,互助保障等,他们构成对基本社保制度的补充,并发挥着有益的作用。
比较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异同。
答:相同点:都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举措。不同点:1.社会救助面向不能维持起码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为其提供经济帮助。特点是: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预算拨款,被认为是政府对国民应尽的责任,救助对象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目标是帮助贫困人群维持最起码的生活水平,需要被救助者依法自愿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2.社会保险主要面向劳动者,特点是预防性,补偿性,储蓄性,责任分担,互助共济的特征。3.社会福利是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福利需求,特点是保障对象全员化,保障项目广泛,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水平弹性化。比较集中社会保障模式的异同
1.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强调权力与义务相结合,通过国家雇主个人三方共同分担责任,充分体现保险互助共济原则。且目的是解除劳动着的后顾之忧,增进劳资关系的融洽,典型国家:德国美国。
2.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强调普遍性与全民性,是在经济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实行的一种全面社会保障模式,目的在于对每个国民由生到死的一切生活及危险提供安全保障,它以税收为基础以福利为显著标志,典型国家有英国瑞典。
3.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强调各人自我负责自我积累自我保障,采取完全积累的财务机制(新加坡,智利)
4.国家保险型保障模式也称政府统保型保障模式,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并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他强调国家负责个人不承担直接义务,是由苏联建立并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仿的社会保障模式。如何评价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改革
智利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受到国际货币基金会组织和世界银行等一些经济组织的高度重视,但在国际社会保障界却未得到高度认可,因为智利是在特有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将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变为养老储蓄基金制度,当然,从他的制度中也确实体现了一些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前景的特质,即在传统的以公平为主的社会保障领域中引入了市场机制,在传统的国家责任领域增加了更多的个人责任,在传统的政府垄断管理的领域加入了竞争经营等。
如何理解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性。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国家为实现各项社会保障计划而预先设立的收支平衡的,专款专用的基金,是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取积累,并用以支援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如何理解社会保障基金的性质
社会保障基金实际上是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消费型社会后备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1.国家财政拨款:财政拨款,实行税收优惠或让利,承担社保管理费用 2.雇主和个人缴费:是现代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 3.社会筹资:主要渠道有社会捐赠与发行彩票
4.其他渠道:社会福利服务收费,基金运营收益,发行特种国债等 比较社会保险征税制和征费制的优缺点
1.征税制是根据国家立法规范,由政府运用行政权力采取税收形式强制筹措社会保险资金的一种筹措方式。优点:强制性负担公平,有利于提升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保险项目简单明了,征税和支付有章可循,管理简便。缺点:税收形成财政资金后只能通过预算来安排,且通常以收支平衡为基本目标,从而事实上无法积累社会保障基金,从而无法抗拒周期性的社会保障风险,且不能适应完全积累性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
2.征费制是指政府职能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规范强制向企业与劳动者个人征收并用于特定社会保障项目的筹资方式。优点:在强制征收的同时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不同的社会保险种类设置不同的缴费率,想不通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缴纳,形成收支两条线管理,不仅与现收现付制社保相适应,同样适用于完全积累型社保制。
社保基金的给付有几种形式 最基本的有三种,及货币支付实物支付和服务支付,社保基金的给付方式大部分采取货币形式,实物支付是指政府直接为社会成员提供特定物资的一种社会保障给付形式服务方式是指通过为有需要的社会成员提供服务服务及服务设施而实现社保目的的一种社会保障给付方式。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有哪些原则?投资方式主要有哪些?
原则:安全原则,收益原则,分散投资原则,流动性原则
方式:金融投资(储蓄存款,占全,公司股票,贷款,以资产为基础的证券,衍生证券等)实业投资(房地产,基础设施和不动产)
为什么要建立全国社会保障金?
全国社会保障基会是中央政府建立的专门后备基金,它专门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社会保险基金的负担方式有几种?
主要有三种,即三方负担型、双方负担型和单方负担型。三方负担型:由雇主、雇员和政府三方负担
双方负担型:分为雇主与雇员,雇员与城府,雇主与政府。单方负担型:雇员单方,雇主单方,政府单方。
社会救助有哪些特征?
1、最低保障性:面对的是陷入生存困境并迫切需要国家或社会援助的社会成员,是社保制度稳定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最低保障制度。
2、按需分配:其具有在确定的标准范围内向求助对象按需分配的特征,是对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形式的重要补充,是典型的收入再分配手段。
3、权利义务单向性:社会成员只要符合救助条件,就有权利申请得到救助。其享受的是单 纯的权利。而提供社会救助则成了国家与社会的职责和法定义务。
4、社会救助还具有全民性特征:它并非是贫困人口的最低保障机制而是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的最低保障机制。社会救助包括哪些内容?
依据救助的实际内容,可分为生活救助,灾害救助,失业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扶贫开发。
依据救助的手段,可分为现金救助,实物救助,服务救助。依据救助时间久暂分类,可分为定期救助和临时救助。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1、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来源:
一、各级地方政策按一定比例分级负担,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二、各方出力,财政保底。
三、社会捐献为补充供款渠道。
2、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对孤寡老人按当地低保标准实行全额救济。
3、最低保障待遇的申请程序|:申请、调查、审核与批准、发放保障金。
简述最低保障工作的程序
1、申请:社会成员根据现行法规,政策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评估自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水平,如果低于法定标准并需要通过这一制度提供援助时,应当填写并向社会救助机构提交申请书。
2、调查:社会救助机构在接到申请后,应当派出工作人员,想申请家庭及其所在地区和工作者所在单位进行详细调查。
3、审核与批准:根据调查结果核实后的情况,社会救助专门机制做出是否批准其申请报告。
4、发放保障金:经过社会救助机制批准后,应该向申请者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简述农村五保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
基本内容:
1、五保供养的含义:对符合规定的农民居民,在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2、五保供养的性质:是国家面向农村孤老,孤幼的一项,具救助与福利性事业。
3、五保供养的对象:农村居民中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抚养义务人但抚养义务人无抚养能力的,无劳动能力的,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4、五保供养的内容:
一、供给粮油和燃料。
二、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花钱。
三、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
四、及时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安排人员照料。
五、妥善办理丧葬事宜。
5、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不低于当地农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具体由具政府规定。
6、五保供养所需经费和实物来源: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
7、五保供养的形式: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实行集中供养或者分散供养。
8、其他国家鼓励社会名界参与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五保供养工作的局面。
灾难救助有哪些特征。
1、灾难救助的急切性。
2、灾难救助内容与方式的多样性。
3、灾难救助的非经常性。
4、灾难救助的不确定性。
社会保险有哪些特征?
社会保险能够解决劳动者在职业伤害、失业、疾病医疗、养老等诸多后顾之忧,并调和劳资矛盾。其特征有:
1、强制性:是指社会保险是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实施都是通过法律进行的。凡属于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成员都必须无条件的参加社会保险。
2、普遍性:社会保险要求社会化,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所有企业和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
3、福利性:是指社会保险以盈利为目的,实施社会保险完全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4、社会公平性:公平分配时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分配形式具有明显的公平特征。
5、基本保障性:社会保险的保障标准是满足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因为社会保险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们的收入稳定,生活安全,发挥社会稳定的作用。
6、互济性:社会保险通过法律的形式向社会有交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社会保险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并在全社会统一用于济助被保障对象,同时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可以从统一基金中相互调节。
比较养老保险的责任承担模式?
答:根据养老保险的责任承担机制,可将养老保险划分为政府负责型、责任分担型、个人承担型和混合责任型。1;政府负责型
政府负责型是指政府直接负责的养老保险制度,它通常以国民年金的形式存在,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与个人承担社会保障的纳税义务,政府通过预算来为国民提供养老金,政府对养老保险事务实行直接管理并严格监督,这种模式的最大特征,就是强调政府责任,实现养老保险金待遇的普遍性,发放对象包括所有老年人,普遍性中充分体现出公平性,但不足之处是可能因为人口老龄化而给财政带来日益沉重的负担。
2.责任分担型 由政府、单位或雇主、个人等多方分担养老保险责任,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主流形式,这种模式是基于责任分担或者责任共担的原则确立的,其特点是劳动者的养老保险责任由多方共担或分担,它有利于养老责任奉献分散和财务稳定;同时,由于实行强制性责任共担,这种模式也就无法覆盖到全体国民,他只能适用劳动者甚至主要是工薪劳动者,从而属于选择性适度安排。责任分担型养老保险制度体现了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的相统一和养老保险基金来源多元化的特色,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社会互济性,从而更有利于调控养老保险的财务风险,更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
3、个人负担型
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劳动者参与养老保障制度,但政府与雇主均不承担缴费义务,而是完全由劳动者个人缴费,所缴保险费完全记入个人账户,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有偿运营,所赚收益再充实到个人账户中去,到劳动者退休后可以领取自己账户中的养老金用于养老。
4、混合责任型
在肯定责任分担机制的前提下,既需要增进国民的老年福利,也应当让个人责任适当回归,从而出现了既有政府负责的层次,又有两方或者三方分担责任的层次,还有个人负责的层次,这种多层次结构的养老保险体系作为责任分担的演变,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发自提供了更新和更有效的方案。
养老保险的财务模式有那些?
1、现收现付式: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二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的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和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其特点是以支定收,实行初期因支出规模小而费(税)率较低,以后随着指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提高,实质上体现着养老保险的代际转移。优点是收支关系简单清楚,管理方便,无资金贬值 的风险与保值增值的压力;缺点是因各期支付额不同而造成费(税)率波动大,给企业的成本核算带来负面影响。
2、完全积累式:该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率、伤残率、通货膨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适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的运营和管理。其特点是强调长期平衡,费率较为稳定,能够积累起养老保险金。优点:能够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使资金的收取能与企业的经济条件相联系,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较紧密。缺点是固定的费率标准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风险的客观存在又使资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倍增。
3、部分积累式:该模式根据分阶段以收定支、略有节余的原则确定征收费率,目标是保持养老保险金在一定时期内收支平衡,其特点是费率具有弹性,可以根据养老金支出的需求分阶段的调整费率。优点:既能满足一定时期内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又能有一定的资金积累,既不会超过企业与劳动者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有因阶梯时间不太长而易预测,面临的保值增值压力亦不会太大。工伤保险的特点:
工伤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相比较,待遇最为优厚,保险内容最为完备,保险服务也最周到,而且易于实现。工伤保险的基本特点(特征)是强制性、非营例性、保障性、互助互济性。(1)强制性。它是指由国家立法强制执行的。国家立法规定一定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和职工必须参加工伤保险;
(2)非营例性或福利性。工伤保险是国家对劳动者履行的社会责任,工伤保险基金是保障职工安全健康的基础,专款专用且国家不征税,并由国家提供担保,由隶属于政府部门的非赢利事业单位经办,为受保人服务,当然这也是劳动者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
(3)社会保障性。由于工伤保险费会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都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在发生工伤事故风险和未发生工伤事故风险之间进行收入再分配,切实达到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目的。
(4)互助互济性。它是指在工伤保险统筹地区范围内,通过向各用人单位强制征收工伤保险费,建立工伤保险基金。这一工伤保险基金,在统筹区内的行业之间、单位之间实行在分配,相互调剂使用。
为什么中国现阶段要强调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范畴,其建立目标是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在努力实现社会福利改善的同时,既为不同收入的社会成员提供公平享有医疗福利的机会,又兼顾到医疗卫生资源的稀缺性。因此,任何单一的医疗保障制度都无法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医疗保障需求,只有多种医疗保障制度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的医疗保障体系才能够满足我国全体人民的医疗需求。应该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及现行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现状,在不断改革各项制度运行绩效的基础上,注重各项制度的横向配合及纵向衔接,构建一个高效运作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现阶段应重点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薄弱环节:(1)加快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2)进一步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3)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出台针对不同地区的分类实施方案,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积极推进配
套制度改革,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外部环境,避免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农村中再现。
试分析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的关系 随着社会人口中老年人比例的上升,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负担将会加重,不仅需要支付更多的养老金,而且需要更多的医疗费用支出。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有关国家统计,65岁以后每人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费用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倍增加。因此,社会保障收入难以承受老龄化必然带来的不断增高的支出需求,许多国家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出现了支付危机。老龄化造成了养老保险缴费与支出之间的不平衡。据有关专家对OECD20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分析和预测,除英国和爱尔兰以外,其他18个国家的养老保险的缴费和支出之间将长期存在较大的差额,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
答:1 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年老意味着一种永久性的事业,从这种意义上说,有年老导致的无劳动能力是一种确定性的和不可避免的风险,那么养老保险制度就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必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需要的。进入老年阶段,是客观规律。在人口老龄化或人类寿命不断演唱的条件下,需要获得老年社会保障的劳动者更是与日俱增。养老保险是社会运行与发展的需要。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思想意识 道德规范对于维系社会关系,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他们的贡献,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发展。银次,老年人享受社会保障是他们应有的权利。实行养老保险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代际阶梯及协调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有了保障,也就解除了青年人的后顾之忧,是他们安心工作和劳动。
社会保险产生的客观条件
答:1 劳动危险的客观存在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危害程度。
a由于生理原因导致的劳动能力丧失和经济收入损失b由于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劳动能力丧失和经济收入损失c由于劳动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劳动能力丧失和经济收入损失d由于劳动资源与生产资料配置失衡因素所造成的劳动机会丧失和经济收入损失 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保险的经济基础。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带来社会分工协作的日益细密,主要表现在a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剩余产品大量增加b社会分工细密是写作更加具有连锁反应关系,人们在经济利益和生活安全上彼此相互牵扯制约,一部分人的危险可能导致劳动过程的整体失衡,深职引发社会政治与经济秩序的紊乱。c商品经济在社会化大生产下获得蓬勃发展d家庭功能的变化,生产从家庭工厂走向社会f生产决定分配,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决定了分配也必须是高度社会化的。
从以上分析可见,社会保险是劳动为危险及损失的客观现象大量存在。社会保险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没有二者的结合,就不会有这种关系。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现状及问题
答:1.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方法整出多门,筹资方式不规范,缺乏法律保障,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
2.社会保障资金滚利还比较混乱,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3.社会保障资金在使用上存在漏洞,不能真正做到专款专用。社会保险的功能与意义
答:1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安定社会。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增进劳动者体质。3 促进生产发展,保证经济正常运行。4 为社会,为基层服务,方便群众生活。实行收入再分配,适当调解劳动分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医疗保险性质与功能 答公益性与福利性 普遍性 3 强制性 4共济互助与社会公平性
第四篇:2012社会保障重点参考
社会保障重点参考:
1、社会保障的定义:
是以政府和国家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包含四个要点: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2、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结构: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残障保险、死亡保险
社会福利: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福利、教育福利、住房福利军人保障:军人抚恤、军人及军属福利、军人安置、军人保险补充保障:职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其他保障
3、社会保险:
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不低于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是社保体系的核心部分,它所占用的资金也是社保基金中的最大部分。
4、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相比的特点:
1强制性 ○
2互济性。实行风险分担,互助共济。○
3储备性 ○
4补偿性。社会保险的显著特点:它是一种缴费制的社会保障,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关○的原则,必须尽到缴纳保险费的义务,才有享受收入补偿的权利。
5、社会救助:
是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6、社会救助的特点:
1保障对象主要是无收入、无生活来源或孤苦无依的无法生活者,以及虽有收入,但因○
遭受意外事故或收入较低无法维持生活的人们;
2社会救助的目标是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给付标准一般低于社会保险; ○
3经费来源与社会保险不同,主要是政府财政税收拨付或特别税捐,社会团体或个人捐○
赠;
4享受救助时,个人提出申请,有关机构进行调查,确定救助标准,按期或一次给付救○
济金。
7、社会救助的对象:
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主要是孤儿、孤寡老人,领社会保险补贴仍不能维持最低生活的人;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困难的人;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或相当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个人和家庭。
按人口群体分:儿童(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病人、患难者、不幸者。按地区分(贫困地区)。
救灾工作的主要形式:紧急救济;灾害预防;灾害预警服务。
8、社会福利:
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
9、社会福利的四种类型:
公共福利事业;
特别的、专门性的福利事业;
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
上述三种的综合。
10、社会福利的特点:
不仅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而且保证社会成员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上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
不仅提供收入补偿,更多建立公共设施和提供服务;
不仅对物质生活给予保障,还对精神、文化方面保障;
不仅保障目前生活需要,还要保障其赡养老人、培育后代的需要。
11、社会福利的内容:
12、社会福利的形式:
未成年人福利; 货币形式;
老人福利; 服务形式;
残疾人福利; 实物形式。
劳动者福利(女职工福利)
13、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的不同:
保障对象广泛,面向全体公民;
免费、优惠提供劳务、用品,为群众提供方便,减轻其负担,改善其生活条件; 资金来源是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拨款、社会组织的专项基金以及群众集资等。
14、社会保障的功能:
1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使劳动者在年老、○
失业、生病、工作、伤残、生育时,基本收入不受影响;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人们有生活来源,无后顾之忧,摆脱生存危机,从而为人们架起一道生存的安全网,一道维护社会安全的防线。
2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在劳动者由于工伤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失业而生活来源中断时,社会保障通过收入补偿和补贴保证其基本生活,帮助他们恢复和保存劳动能力;同时,通过国民教育、技能培训等社会保障措施提高劳动者素质,使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3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会保障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能够调节收入,缩小社会会成员间的收入差别,起到化解矛盾,实现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关系和谐的作用。4社会政治的稳定剂。○社会保障通过各种措施,为社会成员经济提供保障,调节社会矛盾,避免人们因为生存危机、心理失衡而导致社会冲突,造成社会震荡,具有社会减震器的功能,是预防政治动荡的稳定剂。
5社会保障对社会的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15、几种社会保障模式:
(1)“投保资助”型: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模式。(美、德、日)
特点:
对不同的社会成员选用不同的保险标准,以劳动者为核心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强调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保险方面的责任,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负担,以劳动者和雇主的社会保险缴费为主,国家财政给予适当支持;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和社会保险缴费的义务相联系,享有的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与社会保险缴费多少及个人收入情况联系;
社会保险缴费中只记录个人缴费情况,不建立以给付为目的的个人账户,社会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中调剂使用,充分体现互助互济、共担风险的原则;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
社会保险制度中的长期项目以代际转移方式运行,即长期项目当期所需资金主要由在职职工和雇主分摊缴纳。
评价:
重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强化自我保障意识,一定程度体现效率原则;
保险基金的统筹使用,体现互助互济宗旨;
现收现付方式使费率受人口年龄结构和就业比例影响大。
(2)“福利国家”型:以英国为代表。包括全民医疗、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全民医疗
包括农民(在英国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在内,基本由国家负担;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主要是发放退休金、失业救济和家庭补贴。
社会保障由单项保障向总体保障转变,形成了一套相互联系、共同保障的社会安全网;保障范围扩大;
由自愿保险向强制保险转变;保险水平提高。
(3)“国家保险”型:(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受保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社会保险
待遇高;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而与工龄挂钩;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4)“强制储蓄”型:主要依靠个人缴费的社会保险制度,以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
为代表。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所有雇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公积金局缴纳公积金,由中央公积金局加上每月应付的利息,一并计入每个公积金会员的账户,专户储存。会员所享待遇在其账户公积金额度内支付。
特点:会员首先自立,依靠自己;
在工资收入低下、存款达不到最低限额时,由家属填补,会员之间不调剂互助;
公积金存款越多,享受的养老金、医疗保健等待遇也越多。调动了自我保障的积极性。
16、新中国的社保制度:
—国家提供的基建投资中的非生产性投资;
—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中的一部分;—单位企业管理费中的职工福利开支;
—福利设施本身活动的收入。
由本单位负责的职工集体福
利事业。
1956中国农村以
“五保”为内容、以社会救济为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50年代后期,社会福利事业与社会救济分别发展。救济和福利事业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兴办和提供经费。
对革命军人的优待和抚恤
**没有设立失业保险项目。
17、中国的社保制度改革:
计划经济下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
制度条块分割情况严重;
给付水平差别过大与平均主义并存;
总体经济发展低水平下的局部高福利;
社会化程度低
18、社保基金来源:政府财政拨款;雇主和个人缴费;社会筹资;其他渠道
筹措方式:征税;收费;强制储蓄
19、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1政策法规管理。○
2资金管理。○(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社会保障待遇、管理运营社会保障资金、建立社会保障预算)资金管理机构由国家、单位、享受者的代表组成。是社保管理的关键和重点。
3对象管理。属于社会性服务工作,应注意发挥工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
4机构管理。由中央和地方组成。○
20、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政府直接管理下的两种形式:
集中统一(英国)。我国目前也有此特点;
分权管理(纵向分权{美国}、部门分权{加拿大})
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共同管理的体制:政府负责立法和监督,社会公共组织负责业务管
理(德国),带有政府行政和事务性工作分开管理的特点。
以私营公司为主的管理体制:由企业化的私营公司承担,主要体现在养老保险制度中工会管理的体制(前苏联、我国改革前也曾有)
21、我国社保管理体制的问题:
22、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动态性;刚性;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社会保障水平的意义:
23、养老保险
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
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养老基金来源渠道分两个部分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基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企业职工的养老费用来源于企业生产性收益并在企业营业外列支。其实质都是来自国家预算。
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实行代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工作的人供养已退休人员。基金的筹资保持收支平衡 的原则.不留积累,易于管理。
三、隐性债务和空帐
在养老金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变过程中,由于已经工作和退休的人员没有过去的积累,而他们又必须按照新制度领取养老金,他们应得,实际又没有的“积累”部分就称作养老金隐性债务。随着人口老龄化、寿命高龄化,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转制成本造成的隐性债务(即“空账”)规模会越来越大。转制成本是新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交替中产生的。而其在新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初就存在,即制度实施之时已经退休的人员的养老金没有个人积累,他们的养老金是由在职职工缴纳的应存入其个人账户的那部分基金暂时支付的,于是形成了所谓的“空账”。随着人口老龄化、寿命高龄化,“空账”规模会越来越大。
(一)中国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现状
中国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账结合”制度,这是一种现收现付加部分积累的制度。雇主每月为员工缴纳员工本人工资的20%作为社会统筹,用于当其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而参保的2.1亿员工每个月将工资的8%存于个人账户之中,以缓解未来养老压力。但实际的情况是,由于1997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时,政府没有承担相应的转制成本,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被挪用去发放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这14年以来,个人账户一直处于空账运行状态。国家在2005年末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36号文),首次明确提出要做实个人账户。截至2008年底,共有天津、上海、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浙江、江苏等13个省份试点做实个人账户,但成效甚微。截止2010年,国家也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有效政策应对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
(二)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形成的原因
1.历史遗留问题
我国1993年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改革目标,但是,在引入个人账户之后转制成本问题很快便浮现在了人们面前。制度转轨带来的历史债务加上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的混账管理造成的个人账户的不断透支,使得个人账户的空账规模越来越大。
1997年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其目标就是在社会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模式,在个人账户部分实行完全基金模式的一种混合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
隐性债务是在现收现付筹资模式加之人口老龄化国情下产生的难题。现收现付的实质是劳动者收入的代际转移。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人口老龄化加剧,生产性人口与退休人口比例严重失调,使得在职劳动者需要供养的退休劳动者越来越多,经济负担日益沉重,现收现付制难以为继。即使提出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但“统账结合”模式仍不能有效填补隐性债务的资金缺口,隐性债务已经严重威胁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
1)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边界不清,成为混账管理
由于现行制度都没有规定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如何结合,从而导致从一开
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边界不清,成为“混账”。在制度安排上为后来挪用个人账户基金留下了余地,为社会统筹基金毫无障碍地不断透支个人账户积累资金提供了方便之门。
试图回避旧体制的遗留责任,是试图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并通过当期收费统筹解
决老职工养老资金来源,存在明显的负担转嫁问题。直接后果是使基金筹集模式转向现收现付,待遇支付模式相应转化为以受益基准制为基础的混合模式,退休者的退休金支出来源于当期税收或投保人的缴费贡献,具有隔代转移支付的特征。由于借用下一代人的缴费积累来养活上一代人,随着退休人员比例的大幅增加,体制内抚养率迅速提高,养老金出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已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发放,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利用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混帐管理的便利,直接借用在职职工个人帐户中的资金,结果是已按规定标准缴费的所有在职职工的个人帐户都变成了空
帐,偏离了最初确立的、通过建立个人帐户实施部分积累制的改革目标,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后果。
2)制度转轨成本带来的资金缺口
在我国转轨成本实际上涉及到两类人:
(1)新体制实施之前已经退休的“老人”,这些“老人”已经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自己重要的贡献,理应享有原有的养老保险待遇,并且要分享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成果,但由于他们以前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这就面临着由谁支付其未来的养老金问题;
(2)“中人”,即在新体制实施时尚未退休但已经有相当年份在现收现付制下缴纳了养老金的那一部分人。
转轨成本由两部分构成:
(1)新体制实施之前已经退休的老人应该获得的养老金总量减去将来从社会统筹可以获得的养老金总额的差额;
(2)充实“中人”以往年份的个人账户所需的金额。
“统账结合”的混合制模式下,“缺口”即转轨成本由谁负担的问题直到现在仍然没有解决,导致了一直以来个人账户被挪用来填补“缺口”,从而造成“空账”。
2、现实阻碍因素
1)人口老龄化带来社保基金缺口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男性公民的退休年龄是60岁,女干部是55岁,女工人是50岁,支付退休后养老金的年限按10年的预期设计,但事实上我国人均寿命已达到
72岁,这就造成我国社保基金缴费期短,支付期长,人口老龄化导致企业缴
费的人员与退休人员之比,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10:1迅速上升到目前的3:1。
2)提前退休带来资金紧缺的问题
过低的退休年龄造成了庞大的退休职工队伍,增加了养老金的支出,为了
应付支出,也不得不挪用个人账户积累的资金。
3)养老保险基金收缴困难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仍然较低,扩大覆盖面也面临许多困难;基金收
缴率不高,缴费工资基数不实;部分企业和个体劳动者为减少负担,追求利益
最大化避保,不缴、少缴、拖缴职工的养老保险金,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收缴困
难,使得社会统筹基金不足,造成收支缺口不断扩大。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一种新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制度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模式,即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计发上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强调个人帐户养老金的激励因素和劳动贡献差别。因此,该制度既吸收了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又借鉴了个人帐户模式的长处;既体现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险的社会互济、分散风险、保障性强的特点,又强调了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激励机制。随着该制度在中国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必将对世界养老保险发展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这种模式既引进了个人账户储存基金制的机理,从而发挥了个人账户的长处;同时又保持了社会统筹互助调剂的保险机制,从而发挥了社会统筹的优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第二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上指出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险制度的重点是: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继续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范围,加强基金的归集和管理。所以,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下,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是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运作模式的发展方向。因此,社会保障税费制度的改革必须以此为前提和基础。
第五篇:社会保障基金 复习重点
1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区别①资金的来源: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源于个人缴纳,而统筹账户的资金来源是单位缴纳或灵活就业参保;②资金的用途不同:个人帐户里的钱由个人使用,在退休时可以全数返还,用以支付门诊费、社保医疗规定的个人自付部分、购买药品等,统筹账户里的钱则不会返还,它是作为共同所有,针对于整个社会,比如面对老龄化社会现象,可以由社保局转移性支付,作为政府的一种补助,用以缓解社会矛盾;③承担的风险不同:个人账户由个人自己承担风险,而统筹账户则由整个社会共同承担风险。2社会保障基金: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国家根据法律规定,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计划而预先设立的、要求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资金。社会保障基金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基本社会保险基金,补充社会保险基金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3社会保险基金的特点①共担性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由国家、统筹单位、个人三者按一定比例负担社会保障费,建立起社会保险基金。②强制性社会基金是根据法律,通过强制缴费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明确规定(了)基金的性质、来源、筹集、运营和监管等。③专款专用性社会保险基金是基于特定项目建立起来的,是中央政府集中的保障基金,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主要用于弥补以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保障需要。④公益性社会保险基金的建立是社会上大多数劳动者的福利,是为了社会的安定和文明,而不是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之上。⑤保值增值性社会保险基金有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管理,通过投资收益使其价值量增加。4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含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是为实现社会保险的基本目标和制度的稳定运行,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条件、管理模式、投资运营、监督管理进行全面规划和统一管理的总称,是社会保险基金制度安全运行的核心环节。5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特点①社会政策的目的性:社会政策的目的性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一个基本特点。②法律监控性:社会保险作为法定保险的基本特性决定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全过程,包括费率的确定、基金征缴与支付、基金保管、投资营运、投资组合、投资限额等均需置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严格监控之下,体现出很强的依法管理的特征。③综合性与交叉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交叉型特征。这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不同于一般机构投资者和共同资金(管理)的重要特点。6基本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基本内容国家基本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是指为了保障各类社会保险金的支付,对依法征缴的各类社会保险基金进行专项管理,实施严格的投资监控和管理,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发放。这包括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与投资营运、社会保险金的支付等内容。7补充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内容补充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日常运作管理。行政管理是由基金理事会负责制定政策,选择投资机构和投资经理,并通过各种方式监督投资机构的投资过程。日常运作管理则由投资经理依照理事会的既定投资策略,做出各项投资组合决定。在基金管理过程中,外部审计师、精算师、法律顾问、投资专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决定。社会保险基金的功能①稳定社会的“减震器”②社会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③调节收入差距的特殊手段④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⑤对社会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8社会保险基金的种类①按社会保险项目的专门用途及其功能分类:有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②按筹资模式分类:现收现付社会统筹制形成的社会保险基金;个人帐户储存基金制形成的社会保险基金;统帐结合形成的基金积累制.③按基金所有权分类:有公共基金,个人基金和机构基金.④按基金的营运管理方式分类:有财政基金,市场信托管理基金,公积金基金(新加坡、香港)9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①筹集的方式: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②给付方式:确定给付制DB和确定缴费制DC;③管理机构性质:政府集中型和私营竞争型。10 DB模式:确定给付制。筹资模式可以是现收现付制、基金制及其混合模式。特点:以支定收,收入关联,政府承担风险,待遇调整灵活。DB主要优点:给付稳定、工龄照顾,企业状况,给付水平与风险控制,流动性要求。11 DC模式:确定缴费制。形式:个人账户、集体账户。特点:给付与缴费、投资收益关联,自担风险,透明度高。DC主要优点:缴费、投资、转移灵活性,透明度高,易于接受。12 企业年金 是指企业为职工举办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是现代多支柱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成:企业缴费;职工个人缴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特点:它不具有强制性,注重效率优先原则,采取个人帐户方式管理,采用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选择相结合的方法。13 企业年金计划与基本养老保险区别一是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承办,而企业年金由雇主承办;二是基本养老保险是强制性计划,而企业年金计划既可以是强制性也可以是自愿性;三是基本养老保险属于公共经济范畴,是政府行为,依靠国家财政兜底,而企业年金属私人经济范畴,是市场行为,依靠资本保值增值。14 如何完善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监管的机制①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法律保障的层次②选择适合我国的企业年金监管模式 ③采用分散监管模式,加强各机构间的合作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⑤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为企业提供相应得担保⑥完善监管技术与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基金管理的透明度。15 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原则:(1)独立性原则 :社会保障基金监督是有关监督主体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一种形式。监督机构依照法律法规独立行使监督权力,不受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 预,以确保监督的严肃性、强制性、权威性和有效性。(2)公正性原则 :监督机构在履行监督职能时,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法律规章为准绳,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对经办机构及有关机构的违规违纪行为予以监督检查。(3)审慎性原则 :监督机构按照基金对安全性、流动性、效益型的要求,合理设置有关监督指标,认真进行评价和预测,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4)科学性原则:监督机构必须建立严密的监管法规体系和科学规范的监管指标体系,适应资本市场发展和变革的情况,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监督的质量和效率。16 社会保障基金的研究对象①系统外研究:主要是指对社会保障基金可能影响到的一些变量以及可能影响到社会保障基金正常运行的变量的研究。②系统内研究:主要涉及社会保障基金自身的一些管理环节和制度要素。17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原则:①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必须实现社会目标、政治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兼容。②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必须实现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兼容。③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必须明确界定政府和单位、个人之间的责任边界。18 国际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发展趋势:(1)基金来源:由国家财政投入为主转为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2)基金营运:减少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范围、项目的限制,基金运营证券化趋势明显。(3)基金监管: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监督和绩效评估,基金运营法制化出现端倪。19 我国应采用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社会自治模式是在自治管理的历史传统基础上自发形成、自然实现的,不可能靠政府的行政命令或单纯法规条文的实施而生成。我国缺乏自治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人们参政议政、自治管理的意识还不够强,也鲜有自治管理的成功经验,社会自治模式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市场主导模式下,私营基金风险大,浪费大,管理成本高,缺少社会连带和共济,使其社会保险的属性大为逊色。而且智利新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有其特殊的历史和社会背景,难以为其他国家效仿。20 社会保险基金支付风险指的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空帐问题导致的财政上的资金缺口。造成我国养老基金空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转制成本,混账管理,社会统筹基金支付大,社会统筹基金收入不足。21 支付风险控制①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适当增加养老保险支出所占比重。②变现部分国有资产补充养老保险基金。③汲取智利的成功经验,发行特种债券。④发行养老保险彩票。⑤系统内增收节支。
三种财务机制的优缺点:
(一)现收现付制:根据当期的支出需要组织收入、本期征收、本期使用,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与支出在内大体保持平衡的一种财务机制。优点:(1)现收现付制通过收入调节与再分配,充分体现了社会保险的互助互济性和福利性。(2)免受或少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现收现付制不存在基金因物价上涨而贬值的问题。(3)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险制度一经建立,即可支付保险津贴,而无须经过保险基金的积累过程。(4)由于缴费率是按现实支出需要确定的,津贴支付的来源是当期在职劳动者的缴费,因此保证了受益人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缺点:(1)现收现付制难以适应全球性人口结构老化和失业率提高的趋势。(2)现收现付制存在某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如有碍于增加储蓄,制约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调节等。(3)采用现收现付方式一般需要对费率水平进行逐年的预测评估和调整,耗时费力。
(二)完全积累制是一种纵向平衡,是本代人对自己一生的收入进行跨时间的分配,即将自己年轻时缴纳的养老保费积累供退休后使用。优点:1)完全积累制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储蓄职能,使社会保险津贴的支付有可靠的经济来源。2)完全积累制下劳动者自己为自己未来的养老而积累,基金的产权明晰。3)完全积累制有助于增加国民储蓄,促进资本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缺点:1)在完全积累制财务机制下,筹资距离实施保险金给付一般需要若干年的积累。2)完全积累制下滚存积累的保险基金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而贬值。3)完全积累制财务机制的正常运转和实现其保障目标,取决于适度的投资收益和稳定的金融市场。
(三)部分积累制介于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之间的一种筹资机制。优点:
1、部分积累制与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的兼容度较高。
2、部分积累制利于解决社会保险覆盖面过窄的问题。
3、部分积累制的设计特征方面使之可以采取“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制度”的方式,解决新老制度转轨时期间历史遗留问题。
智利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①智利是基金制保障模式的典型代表。养老保险的财务机 制也调整为基于个人账户的“完全积累”制,并主要交给民营机构运作,政府实施立法和 监管,并最终承担兜底风险。②在基金的筹集上,智利强调劳动者自我积累、自我保障原 则。③除了强制性的个人账户缴费以外,智利还设立有自愿储蓄计划、自愿缴费计划、合 同储蓄计划、失业补偿、工伤补偿以及职业病补偿等计划。
瑞典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经验借鉴①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瑞典高额的社会公共福利 税扭曲了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降低了生产率,导致了瑞典国家经济实力的下降。但仅从 经济角度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是不完善的,它往往会模糊了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本质的认识。②目前瑞典的社会保障改革是温和的,并没有改变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整个社会的收入 差距很小,失业率也低。这种模式和理念,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由“福利型”社会保障 制度转向“自主公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以及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阶层收入 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的解决,都应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美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经验借鉴 :①就管理主体的性质而言,我国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与美国OASI(老年保险、遗属保险、残疾保险计划)在性质上基本相似。但在证券市场存 在巨大的制度缺陷和隐患条件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的领域、目标、主体,以及 投资的绩效评估和监管模式等方面明显存在不足。②美国私有退休基金投资管理也存在诸 多问题,如前面提到的股票投资比重过高等。但这种失败的经验也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 地方。
新加坡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在新加坡,尽管其经济发展相当快,但是由于人们在观念上仍 然认为家庭在社会保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它们因势利导地实行了以个人(或家庭)储蓄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即中央公积金制度。因此,新加坡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也主要 表现为对公积金制度的管理。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劳资双方储蓄,以职工个人名义存入专 门管理机构,职工退休、购房、治病、教育等情况发生时,才可动用自己账户上的资金,职工之间没有互助互济,也不共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