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征管法填空题
新《税收征管法》的立法目的与宗旨是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A)和(B)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C)和(D)发展。征收,缴纳,经济,社会
凡依法由(A)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税收征管法》。税务机关
税收的开征、(A)以及减税、(B)、(C)、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停征,免税,退税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A)、(B)相抵触的决定。税收法律,行政法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A)。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A)、(B)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代收代缴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A)税款、(B)、代收代缴税款。缴纳,代扣代缴
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A)分别进行征收管理。范围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或者协调,支持税务机关依法(A),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额,依法(B)。执行职务,征收税款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A)、(B)税务机依法执行职务;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C)。支持,协助,阻挠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向税务机关提供与纳税和(A)、(B)税款有关的信息。代扣代缴,代收代缴
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A)、行政法规,普及(B),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C)服务。税收法律,纳税知识,纳税咨询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A)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B)有关的情况。
税务机关,纳税程序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A)。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B)。保密,保密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决定,享有(A)、(B);依法享有申请(C)、提起(D)、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陈述权,申辩权,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A)和(B)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控告,检举
税务机关负责(A)、(B)、(C)、行政复议的人员的职责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征收,管理,稽查 税务人员征收税款和查处税收违法案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税收违法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应当(A)。回避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A)的机关和(B)的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收到检举,负责查处
《税收征管法》所称税务机关是指各级税局、(A)、(B)和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C)。
税务分局,税务所,税务机构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A)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B)日内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领取营业执照,30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A)、(B)的情况,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办理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A)内或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B),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30日,之前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A),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帐户和其他存款帐户,并将其(B)向税务机关报告。税务登记证件,全部帐号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帐户中登录(A)号码,并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B)。税务登记证件,帐户帐号
税务机关依法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开立帐户的情况时,有关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予以(A)。协助
纳税人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税务登记证件不得转借、涂改、(A)、(B)或者(C)。损毁,买卖,伪造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A)、(B)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帐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帐,进行核算。财政,税务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A)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B),应当报送税务机关备案。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软件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抵触的,依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A)、(B)和代收代缴税款。应纳税款,代扣代缴
(A)是发票的主管机关,负责发票印制、(B)、开具、取得、(C)、(D)的管理和监督。税务机关,领购,保管,缴销
单位、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经营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应当按照规定(A)、使用、(B)发票。开具,取得 除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外的其他发票,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分别由(A)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指定企业印制。省、自治区、直辖市
发票的管理办法由(A)规定。国务院
国家根据税收征收管理的需要,积极推广使用税控装置。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不得(A)或(B)税控装置。损毁,擅自改动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保管期限保管帐簿、(A)、(B)及其他有关资料。记帐凭证,完税凭证
帐簿、记帐凭证、完税凭证的保管期限是(A)年;已开具发票的存根联,保管期限是(B)年;(C)除外。
10,5,法律另有规定的
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A)、(B)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申报期限,申报内容
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A)、(B)如实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报告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扣缴义务人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申报期限,申报内容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A)。延期申报
经核准延期办理纳税申报、报送事项的,应当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A)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B)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实际缴纳,核定
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A)、(B)或者摊派税款。提前征收,延缓征收
除(A)、(B)以及经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委托的单位和人员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税款征收活动。税务机关,税务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1年(A)月(B)日审议通过,自2001 年(C)月(D)日起实施。
4,28,5,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全文共六章即总则、税务管理、(A)、(B)、(C)和附则。
税款征收,税务检查,法律责任 税务登记分为(A)、(B)、(C)。
新办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注销税务登记
税务机关对已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件实行定期(A)和(B)制度。验证,换证 纳税人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向税务机关结清(A)、(B)和罚款,缴销(C)和(D)。税款,滞纳金,发票,其他税务证件
普通发票一般分为(A)、(B)、(C)三个联次 存根联,发票联,记帐联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基本联次分为四联,分别为(A)、(B)、(C)、(D)。存根联,发票联,抵扣联,记帐联
按照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划分,税款征收方式包括(A)、(B)、(C)、定期定额征收。查帐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
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A)处理。报告税务机关
税务管理活动包括(A)、(B)、(C)。税务登记,帐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
税收征收管理是税收征收机关依法实施(A)和(B)活动的总称。税款征收,税务管理
《税收征收法》是集(A)法和(B)法于一身,侧重于税收(C)的基本法律之一。实体,程序,征纳程序
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解决税务争议主要有(A)和(B)两种方式。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
税率的基本形式包括(A)税率、(B)税率和(C)税率。比例,累进,定额
纳税人到外县(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先到(A)主管税务机关开据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然后持此证明向(B)主管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所在地,营业地
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报告表的方式,主要有直接办理、也可以按规定采取(A)、(B)或者其他方式办理。邮寄,数据电文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纳税申报期限内,无论有无应纳税额,都应该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办理(A)。纳税申报
(A)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对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负有代扣、代收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务机关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A)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B)个月。省、自治区、直辖市,3 纳税人因有(A),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B),但是最长不得超3过个月。特殊困难,延期缴纳税款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A)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B)的滞纳金。责令限期缴纳,万分之五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A)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B)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期限,滞纳税款
经税务机关批准延期缴纳的税款,在批准的延期内,不征收(A)。滞纳金
因税务机关责任造成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追征税款,但是不得加收(A)。滞纳金
纳税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A)申请减税、免税。书面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擅自作出的减税、免税决定(A),税务机关不得执行,并向(B)报告。无效,上级税务机关
税务机关征收税款时,(A)给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时,纳税人要求扣缴义务人开具代扣、代收税款凭证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开具。必须
税务机关征收税款时,不给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的,纳税人有权(A)。拒绝缴纳税款
纳税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帐簿但未设置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A)。应纳税额
纳税人虽设置帐簿,但帐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A)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查帐
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A)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逾期仍不申报
纳税人申报的(A)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计税依据
(A)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的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关联企业
对未按照规定办理(A)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B)从事经营的纳税人,由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额。税务登记,临时
对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由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额,责令缴纳;不缴纳的,税务机关可以(A)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B)。
扣押,商品、货物
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A)行为的,可以在规定的(B)之前,责令限期缴纳应纳税款;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C)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的,税务机关可以责成纳税人提供(D)。逃避纳税义务,纳税期,转移、隐匿,纳税担保
税务机关依法采取税收保全措施,须经(A)批准。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
税务机关在法定情形下,依照法定程序可以采取以下税收保全措施:
(一)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A)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二)(B)、(C)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D)、(E)或者(F)。冻结,扣押,查封,商品,货物,其他财产
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A)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的范围之内。维持生活必需
纳税人在限期内已缴纳税款,税务机关未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使纳税人的(A)遭受损失的,税务机关应当承担(B)责任。合法利益,赔偿
纳税人在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后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缴纳了税款,税务机关应按规定在收到税款或银行转回的税收缴款书后(A)小时内解除税收保全。24
税务机关执行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必须由(A)名以上税务人员执行,并通知(B)。两,被执行人
税务机关依法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不仅适用于从事生产、经营的(A)同时也适用于(B)。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
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纳税人仅限于(A)的纳税人。从事生产、经营
税务机关扣押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必须开付(A);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必须开付(B)。收据,清单
税务机关依法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的对象不仅包括(A),而且还包括(B)。税款,滞纳金
税务机关在法定情形下,依照法定程序,可以采取下列强制执行措施 :
(一)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A)税款;
(二)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B)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扣缴,应纳税款
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的权力,不得由(A),机关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行使。法定的税务
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必须依照法定(A)和法定(B),不得查封、扣押纳税人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C)。权限,程序,住房和用品
欠缴税款的(A)或者(B)需要出境的,应当在出境前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担保。
纳税人,他的法定代表人
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他的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应当在出境前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A)或者(B)。否则,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机关(C)其出境。滞纳金,提供担保,阻止
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A)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优先于
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A)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B)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其执行。抵押、质押,留置
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A)的,税收优先于其执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税务机关应当对纳税人欠缴税款的情况定期予以(A)。公告
纳税人有合并、分立情形的,应当向税务机关(A),并依法(B)。报告,缴清税款
纳税人合并时未缴清税款的,应当由(A)继续履行未履行的纳税义务;纳税人分立时未缴清税款的,分立后的纳税人对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应当承担(B)。合并后的纳税人,连带责任
欠缴税款数额较大的纳税人在处分其(A)或者(B)之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不动产,大额资产
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因(A)行使到期债权,或者(B)到期债权,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税务机关可以依照合同法的规定行使(C)、(D)。怠于,放弃,代位权,撤销权
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因(A)转让财产,或者以(B)转让财产而受让人知道该情形,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税务机关可以依照合同法的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无偿,明显不合理的低价
税务机关依照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的,不免除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尚未履行的(A)和应承担的(B)。
纳税义务,法律责任
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A)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B)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C)。立即,3,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A)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3 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A)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追征(B);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C)年。计算错误,税款、滞纳金,5 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可以(A)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无限期
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A)和税款入库(B),将征收的税款缴入国库。
范围,税款入库预算级次
对审计机关、财政机关依法查出的税收违法行为,(A)机关应当根据有关机关的决定、意见书,依法将应收的税款、滞纳金按照(B)预算级次缴入国库,并将结果及时(C)有关机关。税务,税款入库,回复
税务机关经(A)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凭全国统一的(B),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帐户。县以上,检查存款帐户许可证明
税务机关在调查税收违法案件时,经(A)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可以查询案件涉嫌人员的(B)。
设区的市、自治州,储蓄存款
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A)的纳税情况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的,可以按照《税收征管法》规定的批准权限采取(B)或者(C)。以前纳税期,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接受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的税务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A)。拒绝、隐瞒
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A)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当事人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B)向税务机关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及证明材料。有权,有义务
税务机关派出的人员进行税务检查时,应当出示(A)和(B),并有责任为被检查人(C)。税务检查证,税务检查通知书,保守秘密 税务机关派出的人员进行税务检查时,未按照规定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被检查人有权(A)。拒绝接受检查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由税务机关(A),可以处(B)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C)元以上(D)元以下的罚款。责令限期改正,2000,2000,10,000 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A)的,经税务机关提请,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B)其营业执照。逾期不改正,吊销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A)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B)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C)元以上(D)元以下的罚款。
会计核算软件,2000,2000,10,000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A)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情节严重的,处(B)元以上(C)元以下的罚款。安装、使用,2000,10,000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A)税务登记证件,或者(B)、涂改、(C)、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D)元以上(E)元以下的罚款。使用,转借,损毁,10,000,50,000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帐凭证及有关资料,情节严重的,处(A)元以上(B)元以下的罚款。2000,5000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帐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A),可以处(B)元以下的罚款。责令限期改正,2000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由税务机关(A),可以处(B)元以下的罚款。
责令限期改正,2000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情节严重的,可以处(A)元以上(B)元以下的罚款。2000,10,000 纳税人伪造、(A)、(B)、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C)或者不列、少列(D),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变造,隐匿,支出,收入
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A)以上(B)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C)。50%,5倍,刑事责任
纳税人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A)或者进行(B)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拒不申报,虚假
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A),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B)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滞纳金,构成犯罪
扣缴义务人采取伪造帐簿、记帐凭证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A),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B)以上(C)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滞纳金,50%,5倍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A)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B)元以下的罚款。计税依据,50,000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A)以上(B)以下的罚款。50%,5倍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A)或者(B)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C)的行为,是逃避追缴欠税。
转移,隐匿,追缴欠缴的税款
纳税人逃避追缴欠税,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A),并处欠缴税款(B)以上(C)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滞纳金,50%,5倍
以(A)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B)以上(C)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假报出口,一倍,5倍
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规定期间内(A)为其办理出口退税。停止
以(A)、(B)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暴力,威胁
抗税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拒缴税款(A)以上(B)以下的罚款。1倍,5倍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应纳或者应解缴的税款,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除依法采取(A)措施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B)以上(C)以下的罚款。强制执行,50%,5倍
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A)追缴税款,对(B)实施处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A)以上(B)以下的罚款。50%,3倍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A)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B)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C)元以上(D)元以下的罚款。逃避、拒绝,10,000,10,000,50,000 违反新《税收征管法》规定,非法印制发票的,由税务机关销毁非法印制的发票,没收(A)和(B),(C)10,000元以上(D)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法所得,作案工具,并处,50,000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新《税收征管法》规定的税收违法行为,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税务机关可以(A)或者(B)发票。收缴其发票,停止向其发售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拒绝接受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存款帐户,造成(A)的,由税务机关处(B)元以上(C)元以下的罚款。税款流失,100,000,500,000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拒绝执行税务机关作出的冻结存款或者扣缴税款的决定,造成税款流失的,由税务机关依法对该金融机构实施处罚外,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A)元以上(B)元以下的罚款。1000,10,000 新《税收征管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额在2000元以下的,可以由(A)决定。税务所
新《税收征管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额在(A)元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2000 税务机关和司法机关的(A)罚没收入,应当按照税款入库预算级次上缴国库。涉税
税务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涉税罚没收入,应当按照(A)上缴国库。税款入库预算级次
税务机关违反规定擅自改变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的,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A)或者(B)的行政处分。降级,撤职
税务人员(A),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B)责任。
徇私舞弊,刑事
未经税务机关依法委托征收税款的,责令退还收取的财物,依法给予(A)或者(B);致使他人(C)受到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合法权益
税务机关、税务人员查封、扣押纳税人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的,责令(A),依法给予(B);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退还,行政处分
税务人员对控告、检举税收违法违纪行为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其他检举人进行(A)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打击报复
税务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故意(A)或者(B)农业税计税产量,致使(C)或者(D)税款,侵犯农民合法权益或者损害国家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高估,低估,多征,少征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的,由其(A)或者(B)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上级机关,行政监察机关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的开征、停征或者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以及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的,除依法(A)其擅自作出的决定外,补征应征未征税款,退还不应征收而征收的税款,并由(A)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撤销,上级机关
税务人员在征收税款或者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未按照《税收征管法》规定进行回避的,对(A)人员和(B)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其他直接责任
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A)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5 未按照《税收征管法》规定为纳税人、(A)、(B)保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C)。扣缴义务人,检举人,行政处分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A)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B)或者(C),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纳税,滞纳金,提供相应的担保
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A),也可以依法(B)。
申请行政复议,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A)、或者(B)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强制执行措施,税收保全措施
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A)也不(B)、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申请行政复议,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可以依照新《税收征管法》采取(A),或者申请人民法院(B)。强制执行措施,强制执行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委托(A)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税务代理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外国缔结的有关税收的条约、协定新《税收征管法》有不同规定的,依照(A)的规定办理。条约、协定
(A)根据《税收征管法》制定其《实施细则》。国务院
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作出的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一律(A),税务机关(B),并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纳税人签定的合同、协议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C)无效,不得执行,一律无效
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制定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A)(B)(C)(D)。总体规划,技术标准,技术方案,实施办法
《税收征管法》第8条所称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保密的情况,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A)(B)。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C)不属于保密范围。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税收违法行为
国家税务总局应当制定税务人员(A)和(B)行为准则,服务规范
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检举人的贡献(A)给予相应的奖励。奖励所需资金列入税务部门年度预算,(B)核定。大小,单项
税务人员在核定(A)、调整(B)、进行(C)、(D)实施和办理税务行政复议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有征管法实施细则第8条规定关系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实行回避。
应纳税额,税收定额,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处罚
税务人员在核定应纳税额、调整税收定额、进行税务检查、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办理税务行政复议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有下列关系之一的:(A)关系、(B)血亲关系、三代以内(C)血亲关系、(D)关系、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E)关系,应当按照规定实行回避。夫妻,直系,旁系,近姻亲,利害
《税收征管法》第14条所称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税务机构,是指(A)税务局的稽查局。稽查局专司(B)、(C)、(D)、(E)案件的查处。省以下,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
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同一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应当采用(A)(B)。同一代码,信息共享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向同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定期通报办理(A)、(B)、(C)、(D)营业执照的情况。开业,变更,注销登记,吊销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30日内,向(A)或纳税义务(B)的主管税务机关书面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生产、经营地,发生地
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和个人外,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A)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的办法由(B)另行规定。所在地,国务院
税务机关对已办理(A)的扣缴义务人,可以只登记扣缴税款事项,不再发给(B)登记证件。税务登记,扣缴税款
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自(A)或者(B)办理变更登记或者(C)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其他机关,内容
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A)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或者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告终止之日起(B)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纳税义务,15日
纳税人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而涉及改变(A)的,应当在办理变更或注销工商登记前或者住所、经营地点变动前,向(B)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并在30日内向(C)申请办理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机关,原税务登记机关,迁达地税务机关
纳税人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其他机关予以撤消登记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被撤消登记之日起(A)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B)15日,注销税务登记
纳税人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结清(A)、(B)、(C)缴销(D)、(E)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
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发票,税务登记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开立(A)或者(B)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C)其全部帐号。
基本存款帐户,其他存款帐户,书面报告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开立基本存款帐户或者其他存款帐户起(A)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其全部帐号;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B)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
15日,15日
除按照规定不需要发给税务登记证件的外,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开立(A),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和(B),领购发票,申请开具(C),办理停业、歇业等事项时,必须持税务登记证件。
银行帐户,延期缴纳税款,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纳税人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应当在(A)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登报(B)15日,声明作废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持(A)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B),向营业地税务机关(C),在(D)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税务登记证副本,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报验登记,同一地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A)或发生(B)之日起15日内设置帐簿,总帐、日记帐必须采用(C)。
营业执照,纳税义务,订本式
生产经营规模小确无建帐能力的纳税人,可以聘请经批准从事会计代理记帐业务的(A)或者经(B)认可的财务人员代为建帐和办理帐务;确有实际困难的,经批准,可以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建立收支凭证(C)、进货销货(D)或使用(E)。专业机构,税务机关,粘贴簿,登记簿,税控装置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A)之日起15日,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B),使用计算机记帐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C),(D)及有关资料报送税务机关备案。税务登记证件,备案,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
纳税人建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并能(A)、(B)核算其收入或所得。正确,完整
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A)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B),(C)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10日,税种,分别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会计制度健全,能够通过计算机正确、完整计算其收入和所得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情况的,其计算机输出的会计记录打印成(A)书面记录后可视同(B)。完整的,会计帐簿 纳税人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A)、(B)税控装置,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报送有关的数据和(C)。安装,使用,资料
帐簿、记帐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A)、(B)、(C),并保存(D);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合法,真实,完整,10年
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纳税人(A)申报纳税制度。经税务机关批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采取(B)(C)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自行,邮寄,数据电文方式
纳税人采取邮寄方式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当使用统一的纳税申报(A),并以邮寄部门(B)作为申报凭据。邮寄申报以寄出的(C)为实际申报日期,采用电子申报方式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定期(D)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有关资料。专用信封,收据,邮戳日期,书面
纳税人在纳税期内没有(A)的,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B)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应纳税款,期间
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A)、(B)等申报纳税方式。简易申报,简并征期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A),经税务机关(B),因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C)向税务机关报告。延期申请,核准,立即
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对税款征收的管理,建立健全(A),并根据保证国家税款及时(B)入库,(C)纳税人,(D)税收成本的原则,确定税款征收的方式。责任制度,足额,方便,降低
税务机关应当将各种税收的税款、滞纳金、罚款,按照国家规定的(A)和(B)及时缴入国库,税务机关不得(C)、(D)、(E),得缴入国库以外或者国家规定的税款帐户以外的(F)。预算科目,预算级次,占压,挪用,截留,任何帐户
税务机关应当根据(A)、(B)、(C),积极推行纳税人以支票、银行卡、(D)方式缴纳税款。方便,快捷,安全,电子结算
纳税人需要延期缴纳税款的,应当在缴纳税款期限(A)前提出申请,并报送有关材料,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报告之日起(B)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不予批准的,从缴纳税款期限届满(C)起加收滞纳金。届满,20日,次日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经法定的审批机关批准减税、免税的纳税人,应当持有关文件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减税、免税(A)。减税、免税期满,应当自期满次日起(B),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C)内向税务机关报告。手续,恢复纳税,15日
税务机关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委托有关单位和人员代征(A)和(B)的税收,受托单位和人员以(C)的名义依法征收税款。纳税人拒绝的,受托代征单位和人员应及时(D)税务机关。零星分散,异地缴纳,税务机关,报告
未经税务机关指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A)完税凭证。完税凭证不得转借、倒卖、(B)或者(C)。
印制,变造,伪造 税务机关收到税款后,应当向纳税人(A)完税凭证。纳税人通过银行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B)开具完税凭证。开具,委托银行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纳税额有(A)的,应当提供(B),经税务机关认定后,(C)应纳税额。
异议,相关证据,调整
承包人或承租人有(A)的生产经营权、在财务上(B),并定期向发包人或出租人上缴(C)或者(D)的,承包人或者承租人应当就其(E)和(F)纳税,发包人或出租人应当自发包或出租之日起(G)内将有关情况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
独立,独立核算,承包费,租金,生产、经营收入,所得,30日
纳税人有解散、撤消、破产情形的,在(A)应当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未结清税款的,由其主管税务机关参加(B)。清算前,清算
纳税人有义务就其与关联企业之间的(A),向当地税务机关提供有关的(B)、(C)等资料。业务往来,价格,费用标准 ,《税收征管法》第36条所称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是指没有关联关系的企业之间,按照(A)和(B)所进行的业务往来。公平成交价格,营业常规
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与其关联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A)和(B),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监督纳税人执行。定价原则,计算方法
纳税人与关联企业不按(A)之间的业务往来支付价款、费用的,税务机关自该业务往来发生的纳税年度起(B)内进行调整;有特殊情况的,可以自该业务往来发生的纳税年度起(C)内进行调整。
独立企业,3年,10年
《税收征管法》第37条所称未办理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包括到外县(市)从事生产、经营而未向营业地税务机关(A)的纳税人。报验登记
税务机关依照《税收征管法》第37条的规定,扣押其商品、货物的,当事人应当自扣押之日起(A)内缴纳税款。对扣押的(B)(C)或者(D)的商品、货物,税务机关可以根据其保质期,可以(E)扣押期限。
15日,鲜活,易腐烂变质,易失效,缩短
不属于纳税人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的包括(A)、(B)、(C)、(D)或者一处以外的住房,税务机关对单价(E)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不采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
机动车辆,金银饰品,古玩字画,豪华住宅,5000 《税收征管法》第38条、第40条、第42条所称个人所扶养家属是指与纳税人共同居住生活的(A)、(B)以及(C)并由纳税人扶养的其他亲属。配偶,直系亲属,无生活来源
《税收征管法》第38条、第88条所称纳税担保,包括经税务机关认可的(A)为纳税人提供的(B),以及纳税人或者(C)以其(D)或(E)担保物权的财产提供的担保。纳税保证人,纳税保证,第三人,未设置,未全部设置 纳税担保人同意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应当填写(A), 纳税人或者第三人以其财产提供纳税担保的,应当填写(B)。纳税担保书,财产清单 税务机关执行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应当由两名以上税务人员执行,并(A)被执行人。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B)或者(C)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D)或者(E)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通知,本人,成年家属,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税务机关执行《税收征管法》的规定,扣押、查封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参照同类商品的(A)、(B)或者(C)估算。市场价,出厂价,评估价
税务机关确定应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价值时,还应当包括(A)和扣押、查封、保管、拍卖、变卖所发生的(B)滞纳金,费用
对价值超过应纳税额且(A)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在无其他可供强制执行的财产的情况下,可以(B)扣押、查封、拍卖,以拍卖所得抵缴(C)、(D)、(E)以及扣押、查封、保管、拍卖等(F)。
不可分割,整体,税款,滞纳金,罚款,费用
税务机关实施扣押、查封时,可以责令被执行人将有关(A)交(B)保管;对扣押、查封的有产权证的动产或者不动产,税务机关可以向(C)发出(D),有关机关在扣押、查封期间不再办理该动产或者不动产的(E)。
产权证件,税务机关,有关机关,协助执行通知书,过户手续
对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税务机关可以指令(A)负责保管,(B)由被执行人承担。被执行人,保管责任
如果继续使用被查封的财产不会(A)其价值的,可以允许(B)继续使用。因(C)或(D)的过错造成的损失,由被执行人承担。减少,被执行人,保管,使用
纳税人在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后,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应当在收到(A)或银行转回的(B)后(C)内解除税收保全。税款,完税凭证,24小时 税务机关将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变价抵缴税款时,应当交由依法成立的(A)拍卖;无法委托拍卖或者不适于拍卖的,可以交由当地(B)代为销售,也可以责令(C)限期处理,国家禁止自由买卖的商品,应当交由(D)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拍卖机构,商业企业,纳税人,有关单位
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造成损失应负赔偿责任的,是指因(A)的责任,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的(B)遭受的(C)。税务机关,合法利益,直接损失
《税收征管法》所称存款,包括独资企业(A)、合伙企业(B)、(C)的储蓄存款以及股东资金帐户中的(D)等。
投资人,合伙人,个体工商户,资金
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在出境前未按照规定结清应纳(A)(B)或者提供(C)的,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D)其出境。税款,滞纳金,纳税担保,阻止
《税收征管法》第32条规定的加收滞纳金的起止时间,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税款缴纳期限(A)次日起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B)缴纳或者解缴税款之日止。届满,实际 县级以上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将纳税人的(A),在(B)或者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网络等(C)上(D)。
欠税情况,办税场所,新闻媒体,定期公告 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多缴税款的,应当自发现之日起(A)内办理退还手续,纳税人发现多缴税款,要求退还的,税务机关应自接到纳税人退还申请之日起(B)内查实并办理退还手续。10日,30日
《税收征管法》第51条规定的应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多缴税款退税,不包括依法预缴税款形成的(A)、(B)和各种(C),退税利息,按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手续当天人民银行规定的(D)利率计算。
结算退税,出口退税,减免退税,活期存款
当纳税人既有应退税款又有欠缴税款时,税务机关可以将应退(A)和(B)先抵扣欠缴税款,抵扣后有(C)的,退还纳税人。税款,利息,余额 《税收征管法》第52条所称税务机关责任,是指税务机关对税收法律、行政法规(A)或者(B)违法。
适用不当,执法行为 《税收征管法》第52条所称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是指(A)的计算公式(B)以及明显的(C)。
非主观故意,运用错误,笔误 《税收征管法》第52条所称特殊情况,是指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因计算错误等失误,(A)、(B)、(C)税款,累计数额在100,000元以上的。未缴或者少缴,未扣或者少扣,未收或者少收
税款、滞纳金(A)或者(B)的期限,自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缴(C)或者(D)税款之日起计算。
补缴,追征,未缴,少缴
审计机关、财政机关依法进行审计、检查时,对(A)的违法行为作出的决定,税务机关(B);发现(C)有税收违法行为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有关机关的决定、意见书,按照(D)的规定,将应收的税款、滞纳金按照国家(E)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税款入库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收缴入库。
税务机关,应当执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税收法律,行政法规
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审计机关、财政机关的(A)之日起(B)内将执行情况书面回复审计机关、财政机关。决定、意见书,30日
有关机关不得将其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的税款、滞纳金(A)征收入库或者以(B)的名义自行(C)、(D)。
自行,其他款项,处理,占压
税务机关应当建立科学的(A),统筹安排检查工作,严格控制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B)。检查制度,检查次数
税务机关应当制定合理的税务稽查(A),负责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的人员的职责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规范选案程序和(B)。工作规程,检查行为
税务检查可以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A)进行;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前会计年度的帐簿、记帐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调回(B)检查的,必须开付(C),并在(D)内完整退还。将当年的帐簿、记帐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调回检查的,必须在(E)内退还。业务场所,税务机关,清单,3个月,30日
税务机关查询存款帐户时,应当指定(A),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帐户(B)进行,查询的内容包括纳税人存款(C)和(D)情况。专人负责,许可证明,帐户余额,资金往来
依照《税收征管法》第55条规定,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A),重大案件需要延长的,应当报(B)批准。6个月,国家税务总局
税务机关对(A)和(B)进行检查时,可以采取统一的税务检查通知书。集贸市场,集中经营业户
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非法提供(A)、发票、证明或者其他方便,导致未缴、少缴税款或者(B)的,税务机关除没收其非法所得外,并可以处以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的税款(C)以下的罚款。
银行帐户,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1倍
纳税人拒绝代扣、代收税款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向税务机关(A),由税务机关向(B)追缴税款、滞纳金。报告,纳税人
税务机关到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检查纳税人(A)时,有关单位拒绝的,由税务机关(B),(C)处1万元以下罚款。有关情况,责令改正,可以
税务人员私分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A)。行政处分
税务代理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造成纳税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除由(A)缴纳或者补缴应纳税款、滞纳金外,对(B)处未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C)以下的罚款。纳税人,税务代理人,3倍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其他当事人处以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应当开付(A),未开付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其他当事人有权拒绝(B)。罚没凭证,给付
送达税务文书应当有(A),并由(B)或者(C)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即为(D)。
送达回证,受送达人,其他签收人,送达
受送达人或者其他签收人拒绝签收税务文书的,(A)应当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理由和日期,并由送达人和(B)签名或者盖章,将税务文书留在(C)处,即视为(D)。送达人,见证人,受送达人,送达
直接送达税务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有关机关或者其他单位(A),或者(B)。代为送达,邮寄送达
直接或者委托送达税务文书的,以(A)或者(B)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或者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邮寄送达以挂号函件(C)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并视为已送达。签收人,见证人,回执
同一送达事项的受送达人众多,或者采用直接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税务机关可以(A)税务文书,满(B),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30日 《税收征管法》及本细则所规定期限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期满的次日为期限的(A);在期限内有超过(B)以上法定休假日的,按(C)天数顺延。最后一日,3日,休假日
第二篇:浅析新征管法
浅析新征管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由此可见税收在整个财政中处于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在税法的制度结构中,相对于包含复杂课税要素的实体规则而言,纳税人直接感知的是程序规则的效力。因此,税收程序是税法运行的最直观的法律形态。我国的《税收征管法》不仅仅是一部程序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在内容上超越了税收法律的范围,甚至可以说具有宪法上的意义。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是最主要的税收程序法。《税收征管法》的制定和颁布对中国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4年以来,税务总局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要求,成立了税改领导小组和《税收征管法》修订工作小组。新《税收征管法》不仅提高我国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同时还更新税收征管模式与理念。但是就我在大二和大三半个学年系统地学习了税收知识后,我认为新《税收征管法》仍旧存在以下三点不足之处。
首先,我们必须看到并且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现行的《税收征管法》在内容上是一部综合性的法律规范。在修法的过程中,可以考虑进一步融入一些具有“税收基本法”属性的内容,包括税法的基本原则、纳税人权利、纳税义务的动等内容。
其次,要推动现行《税收征管法》从“管理法”、“技术法”向“服务法”和“权利法”转型从制度结构来看,现行《税收征管法》仍然是一部突出征管技术并强调对纳税人进行管制的“技术法”和“管理法”。我们能够理解税务机关需要比较有力的执法手段来实现“依法征税”的职能。不过,作为规范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基本关系的《税收征管法》不能只顾授权而忽视对权力的限制。从一些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税收征管已经逐渐向税收服务转型,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要在《税收征管法》中进一步突现纳税人权利保护。长期以来,我国《税收征管法》被当作一种“管理法”乃至“管制法”,以保障国家税收收入足额入库为主要宗旨。我国台湾学者葛克昌认为,稽征机关之任务,不在国库收入,而在依法治国原则,此由于稽征机关系公共利益之代表人,就该管行政程序,应于当事人有利、不利情事一律注意(《行政程序法》9 条)。诚然,稽征机关系基于公法为公共利益代表人,其任务在于依法平等核定征收公法债权,实现纳税人间负担公平,使市场经济不受公权力不当干扰。可见,在税收程序中,税务机关的主导性地位是导致纳税人权利保护不受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我国《税收征管法》的修改应当积极借鉴法学理论和制度发展的成果,推动税收程序的制度转型,将税收征收程序从以管理为主线的单一维度拓展为协商、服务与管理 相结合的三重维度,实现国家税权与纳税人权利的程序性协调。
第三篇:征管法问答题
问答题:
1、税务文书送达的日期是如何规定的-答:
1、直接或者委托送达税务文书的,以签收人或者见证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或者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2、邮寄送达以挂号函件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并视为已送达。
3、公告送达的,自公告之日起满30日,即视为送达。
2、税务文书送达有几种方式?
答:直接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
3、有关单位未按规定协助税务机关的检查应如何处理?
答:税务机关依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到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检查纳税人有关情况时,有关单位拒绝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4、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未按照规定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或银行账号的应如何处理?
答:银行等金融机构未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号中登录税务登记征件号码,或者未按照规定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银行账号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5、对非法印制、转借、倒卖、变造或者伪造变造完税凭证,如何处理?
答: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实施细则》规定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有哪些突破?
答:(1)、规定了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证件验证和换证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2)、规定了非法印制、转借、倒卖、变造或者伪造变造完税凭证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3)、规定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未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登录税务登记征件号码,或者未按照规定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银行账号的律责任和处罚。,(4)、规定了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非法提供银行账号、发票、证明或者其他方便,导致未缴或者少缴税款或者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5)、规定了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未按照规定配合税务机关检查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6)、规定了税务代理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造成纳税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7、哪些情况属未按规定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
答;按照《税收征管法》第70条规定:
(1)、提供虚假资料,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2)、拒绝或阻止税务机关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印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
(3)、在检查期间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转移、隐藏、销毁有关资料的。
(4)、有不依法接受税务检查的其他情形。
8、《税收征管法》和《实施细则》对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存款账户是如何规定的?
答:必须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应当指定专人负责。
凭税务检查证、税务检查通知书和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
税务机关有责任为被检查人保守秘密
税务机关查询的内容包括纳税人存款账户余额和资金往来情况。
9、《实施细则》关于税务检查中调账检查是如何规定?
答:(1)、税务机关行使账簿检查时,可以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业务场所进行,必要时,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可以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前的账簿证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调回税务机关检查。
(2)、将账簿调回税务机关检查,税务机关必须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开付清单。
(3)、有特殊情况有,须设区有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当年的账簿、证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调回检查。
(4)、调取以前会计账簿的应在3个月内完整退还;调取当年账簿的,税务机关必须在30日内退还。
10、对审计、财政机关的检查,税务机关及财政审计机关应如何处理?
答:
1、审计、财政机关依法进行审计检查时,对税务机关的税收违法行为作出的决定,税务机关应当执行。
2、审计、财政机关在依法进行审计检查时,发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税收违法行为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有关机关的决定、意见书,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将应收的税款、滞纳税金按照国家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税款入库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收缴入库。
3、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审计机关、财政机关的决定、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将执行情况书面回复审计机关、财政机关。
4、审计、财政机关不得将其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的税款、滞纳金自行征收入库或者其他款项的名义自行处理、占压。
11、《税收征管法》和《实施细则》应该对纳税人退还多缴税款利息的范围、标准、处理是如何规定的?
答:
1、退还多缴税款利息的范围:(1)、征管法第51条规定,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2)、《实施细则》第78条第2款规定,征管法第51条规定的应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多缴税款退税,不包括依法预缴税款形成的结算退税、出口退税和各种减免退税。
2、《实施细则》第78条第3款规定,退税利息,按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手续当天人民银行规定的活期存款利率计算。
3、《实施细则》第79条规定,当纳税人既有退税款又有欠缴税款时,税务机关可以将应退税款和利息先抵扣欠缴税款;抵扣后有余额的,退还纳税人。
12、对欠税公告《实施细则》是如何规定的?
答:县级以上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将纳税人的欠税情况,在办税场所或者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网络等媒体上定期公告。
13、在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中,对扣押、查封的物品《实施细则》是如何规定的?
答:(1)、确定扣押、查封的物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价值时,参照同类商品的市场价、出厂价或者评估价估算。
(2)、确定应扣押、查封的物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价值时,应当包括税款、滞纳金和扣押、查封、保管、拍卖、变卖所发生的费用。
(3)、对价值超过应纳税额且不可分割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税务机关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无其他可供强制招待的财产的情况 下,可以整体扣押、查封、拍卖、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以及扣押、查封、保管、拍卖等费用。
(4)、实施扣押、查封时,对有产权证件的动产或者不动产,税务机关可以责令当事人将产权证件交税务机关保管;同时向有关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机关在扣押、查封期间不再办理动产或者不动产的过户手续。
(5)、对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税务机关可以指令被执行人负责保管,保管责任由被执行人承担。
(6)、继续使用被查封的财产不会减少其价值的,税务机关可以允许被执行人继续使用,因被执行人保管或者使用的过错造成的损失。由被执行人承担。
(7)、税务机关将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变价抵缴税款时,应当交由依法成立的拍卖机构拍卖;无法委托拍卖或者不适于拍卖的,可以交由当在商业企业代为销售,也可以责令纳税人限期处理,国家禁止自由买卖的商品,应当交由有关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
(8)、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以及扣押、查封、保管、拍卖等费用后,剩余部分,应当在3日内退还被执行人。
(9)、税务机关依照《税收征管法》第37条的规定,扣押纳税人的商品,货物,纳税人应当自扣押之日起15日缴纳税款,对扣押的鲜活,易腐烂变质或者易失效的商品,货物,税务机关根据被扣押物品的保质期,可以缩短扣押期限。
14、《税收征管法》和《实施细则》对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执行物的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答: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执行物的范围:
存款;商品;除商品、货物外的其他财产,包括纳税人的房地产、现金、有价证券等动产和不动产;机动车辆、金银饰品、古玩字画、豪华住宅或者一处以外的住房不属于征管法所称个人用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税务机关对单价5000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不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
15、税务机关对关联企业进行纳税调整的方法有哪些?
答:税务机关可以按下列方法调整关联企业的计税收入额或者所得额
(1)、按照独立企业之间进行的相同或者类似业务活动的价格
(2)、按照再销售给无关联关系的第三者的价格所应取得的收入和利润水平
(3)、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
(4)、按照其他合理的方法
16、按照《实施细则》的规定,什么是关联企业?
答:关联企业是指有下列关系之一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1)、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拥有或者控制关系
(2)、直接或间接地同为第三者所拥有或者控制
(3)、其他在利益上具有查关联的关系
纳税人有义务就其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向当地税务机关提供有关的价格,费用标准等资料
17、税务机关核定应纳税额有哪些方法?
答:纳税人有《税收征管法》第35条或者第37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下列任何一种方式核定其应纳税额
(1)、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核定
(2)、按照营业收入或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
(3)、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方法测算核定
(4)、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采用前款所列一种方法不足以正确核定应纳税额时,可以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
18、《实施细则》规定的委托代征税款的原则是什么?
答:税务机关根据有利于税收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委托有关单位和人员代征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的税收。
19、《实施细则》规定税款缴纳的原则是什么?
答: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方便、快捷、安全的原则,积极推广使用支票、银行卡、电子结算方式缴纳税款。20、《实施细则》规定税款征收方式的原则是什么?
答:税务机关根据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方便纳税人、降低税收成本的原则,确定税款征收方式。
21、关于委托代征税款,《实施细则》是如何规定的?
答:(1)、委托代征税款的原则是有利于税收控管和方便纳税
(2)、委托代征税款的范围是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的税收
(3)、委托代征税款的主体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接受委托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4)、委托代征税款要履行必要的手续,由税务机关对受托的单位和人员发给委托代征证书
(5)、受托代征单位和人员按照代征证书的要求,以税务机关的名义依法征收税款,纳税人拒绝的,受托单位和人员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
22、关于延期缴纳税,《实施细则》是如何规定的?
答:纳税人需要延期缴纳税款的应当在缴纳税款期限届满前提出申请;
在办理延期申请时,应报送如下材料,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报告、当期货币资金余额情况及所有银行存款账户的对账单,资产负债表,应付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支出预算;
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报告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
不予批准的,从缴纳税款期限届满次日起加收滞纳金。
23、关于延期申报,《实施细则》是如何规定的?
答: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局面的延期申请,经税务机关核准的期限内办理;
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税款报告表的,可以延期办理,但是,应当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税务机关报告,税务机关应当查明事实,予以核准。
24、对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计账和核算的,《实施细则》是如何规定的?
答: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帐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纳税人建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并能正确、完整核算其收入所得;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会计制度健全、能够通过计算机正确、完整计算其收入和所得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情况的,其计算机输出的会计记录打印成完整的书面记录后可视同会计账簿;
会计制度不健全,不能通过电子计算机正确、完整计算其收入和所得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情况 的,应当建立总账及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其他账簿。
25、关于税务登记的报验登记,《实施细则》是如何规定的?
答: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挂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26、纳税人在办理哪些涉税事项时必须持税务登记证件?
答:除按照规定不需要发给税务登记证件的外,纳税人在办理下列涉税事项时必须持税务登记证件:
开立银行账户;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领购发票;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办理停业、业;其他有关税务事项。
27、税务人员应该回避的是指与税务人员有哪些关系的人?
答: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其他利害关系。
28、在税收执法中,税务人员在哪些情况下应该回避?
答:核定应纳税额;调整税收定额、进行税务检查、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办理税务行政复议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其他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29、关于鼓励纳税人诚信纳税,《实施细则》是如何规定的?
答:税务机关负责对纳税人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使纳税的管理制度化;
第3条规定纳税人订立的合同,协议不能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要求纳税人要诚信纳税,不能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获取自身利益;
第48条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的纳税人,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应要15日内及时、主动、据实报告税务机关;
对欠税纳税人以欠税公告的方式,促进纳税人诚信纳税;
实行举报税收违法行为的奖励制度,提高促进纳税人诚信纳税的社会监督力度;
对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规定了其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先向税务机关报告,体现了要诚信纳税的原则。30、关于税务稽查局的执法主体,《实施细则》是如何规定的?
答:《税收征管法》第14条所称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并向社会公告的税务机构,是指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
稽查局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
国家税务总局应当明确划分税务局和稽查局的职责、避免职责交叉。
31、新《税收征管法》对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是如何规定的?
答:新《税收征管法》第31条第2款规定,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32、简析税务机关对欠税实行定期公告的作用?
答: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欠缴税款的情况定期予以公告,这是给税务机关新增加的一项义务。税务机关通过一定的方式公告各纳税人以前的纳税信用情况,一方面可以起到督促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尽快缴清欠税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与纳税人进行交易的第三方,了解纳税人欠科情况提供方便,减少交易第三方的风险。税务机关应当认真履行这项法律义务,不断探索,积极实践,为建立和完善这一制度而努力。
33、新《税收征管法》第一次在税收法律上确定了税款优先原则,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答:税收优先于无担保的债权,法律别有规定的除外;
纳税人发生欠税在前的,税收优先于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的执行;
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34、税务机关在调查税务违法案件时,可采用哪些取证手段?
答:税务机关在调查税务违法案件时,对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当然这些手段只适用于税务违法案件的调查,而不适用于一般的税务检查对象,而且调查取证的对象必须是与税务违法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不能随意扩大化,更不能将所了解的情况和取得的资料用于税务违法案件处理以外的非法用途。
35、新《税收征管法》对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协助税收征管中的哪些违法行为规定了哪些 法律责任?
答: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第73条的规定:
拒绝接受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存款账户,造成税款流失的;
拒绝执行税务机关作出的冻结存款或者扣缴税款的决定,造成税款流失的;
在接到税务机关的书面通知后帮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转移存款,造成税款流失的;
对于上述行为,由税务机关对该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处于10万元以上50万元户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36、非法印制发票,按照新《税收征管法》规定应承担怎么样的法律责任?
答: 新《税收征管法》第71条规定,非法印制发票的,由税务机关销毁非法印制,的发票,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7、纳税人在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申请应以书面形式提出;
税款的延期缴纳,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方可有效。
延期内纳税人应当积极筹建资金缴纳税款。
延期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同一笔税款不得滚动审批。
批准延期内免予加收滞纳金。
38、纳税人未按规定将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税务机关可以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的规定采取何种处罚?
答:纳税人未按规定将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凡例上1万元性命下的罚款。
39、新《税收征管法》规定违反日常税务管理的行为有哪些?
答: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
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
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
未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
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
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
40、新《税收征管法》中规定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税务检查时有哪些检查权?
答:税务机关实施税务检查时有以下职权:
检查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
到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货物存放要检查纳税人应纳税商品、货物或者其它财产;
责成纳税人提供与纳税有关的文件、证明材料和有关资料;
询问纳税人与纳税有关的问题和情况;
到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检查纳税人托运、邮寄应纳税商品或者其它财产的有关单据、凭证和有关资料;
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在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税务机关在调查税收违法案件时,经设区的市、自治州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可以查询案件涉人员的储蓄存款,税务机关查询所获得的资料,不得用于税收以外的用途。
41、简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补缴及追征期限规定?
答: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补缴及追征期限规定如下:
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不得加收滞纳金;
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5年。
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42、简述新《税收征管法》税款的退还制度?
答: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
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
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规定退还。
43、税务机关行使撤销权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行使撤销权的条件,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或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借以逃避纳税义务并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
撤销权由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行使;
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和滞纳金为限;
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欠税的纳税人负担;
建立欠税公告制度。44简述税务机关行使代位权的前提条件?
答: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或者放弃到期债权,也就是说纳税人的债权必须是到期债权,如果不是到期债权,税务机关就不能行使代位权;
纳税人的上述行为必须对国家造成了损害的后果,如果没有损害,同样谈不上行使代位权,同时代位权的行使,以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和滞纳金为限。
45、纳税人有分并、分立情形时,欠缴税款由谁承担纳税义务?
答:纳税人有分并、分立情形的,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并依法缴清税款,纳税人合并时未缴清税款的,应当由合并后的纳税人继续履行未履行的纳税义务;纳税人分立后的纳税人对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46、简述税务机关扣押商品、货物或者其它财产时,必须开付收据;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它财产时,必须开付清单的法律意义?
答:这是税务机关的一项法定义务,如果税务机关在执行扣押、查封措施中,不给当事人开具扣押收据和查封清单,不仅会给当事人无法判别真伪,很容易给违法犯罪分子钻空子,而且也容易事过境迁,无凭无据。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所以法律上作出了此项强制性规定,对于违反法律这一规定的行为,当事人有权拒绝扣押或查封商品、货物或其它财产。总之,这一规定对于约束税务机关严格依法行政,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都具有重要意义,税务机关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47、简述适用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条件?
答: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第40条的规定,税务机关适用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条件如下: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可以适用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
对纳税期满后仍不履行法定义务者,税务机关应当先责令限期缴纳;
在责令期满之后仍未缴纳的;
应当报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才可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另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执行对象不仅包括税款,还有滞纳金,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以实现税款、滞纳金从纳税人到国家的全面转移这终目的。
48、简述新《税收征管法》对加强欠税的清缴力度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答:新《税收征管法》在欠税管理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增加或修改了内容,加强了欠税清缴力度。
严格控制缓缴税款的审批权限,缓缴税款的审批权限规定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主税务局。
确定税款优先原则。
(1)、税收优先于无担保的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纳税人发生欠税在前的,税收优先于抵押权、质权和留质权的执行;
(3)、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建立了欠税清缴制度,防止税款流失。
(1)、扩大了阻止出境对象的范围;
(2)、建立改制纳税人欠税的清缴制度;
(3)、大额欠税处分财产报告制度;
(4)、税务机关可以对欠缴税款的纳税人依法行使代位权、撤销权。
49、简述离境清税的税收规定?
答: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他的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应当在出境前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担保。未结清税款、滞纳金又不提供担保的,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50、简述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主要形式?
答:税收保全措施主要形式
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它财产。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主要形式
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它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缴纳税款。
51、简述适用税收保全措施的条件?
答:税收保全措施的条件
只适用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必须是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或者其它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等行为或迹象;
必须是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和责令限期缴纳的期限之内;
必须在纳税人不肯或不能提供纳税担保的情况下;
必须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52、新《税收征管法》对于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规定了什么样的税款征收制度?
答;由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额,责令缴纳;
不缴纳的,税务机关可以扣押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
扣缴后缴纳应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必须立即解除扣押,并归还所扣押的商品、货物;
扣押后仍不缴纳应纳税款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扣押的的商品、货物,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53、新《税收征管法》规定在哪些情形下税务机关有权核定纳税人的应纳税额?
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54、纳税人、扣押义务人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税务机关可依法采取哪些行政处罚措施?
答:新《税收征管法》第70条规定,纳税人、扣押义务人逃避、拒绝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55、纳税人不进行纳税时,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应承担哪些 法律责任?
答:依法向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是纳税人的义务。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56、什么是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编造虚假计税依据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计税依据也称计税标准,是指对征税对象具体进行征税时所据以计算税的数量、价格、件数的数额。计税依据主要有销售额、所得额、财产额等。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是指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通过修改、涂改、挖补、等手段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擅自虚构有关数据、资料编造虚假的财务报告或者虚假亏损等。
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第64条规定,对于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行为,税务机关在责令限期改正的同时,并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
57、当事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哪些 争议适用行政复议前置?
答:所谓行政复议前置,上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必须先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第88条第1款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税务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才能提起税务行政诉讼。在法定复议期内,当事人就此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 法院不予受理
58、什么是行政处罚时效?税务行政时效是多长时间?
答:行政处罚时效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追究行政责任,实施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
税务行政处罚时效为5年,即从税务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未被发现的。按照法律规定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计算。
59、税务机关查询个人储蓄存款账户有哪些规定?
答:只能在调查税收违法案件时,对案件涉嫌人员的储蓄存款才可查询;
查询必须事先经设区的市自治州税务局(分局)局长 批准;
查询所获提的资料,不得用于税收以外的用途。60、与原《税收征管法》规定相比。税务所的处罚权限有何变动?
答:新《税收征管法》第74条规定,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额在2000元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与原《税收征管法》规定相比,税务所行使处罚权的范围大大扩大,由原来的“个体工商户及未取营业执照从事经营的单位、个人”扩展到了按新《税收征管法》规定可实施处罚的所有当事人;其次是处罚的金额限度由1000元提高到了2000元。
61、按照新《税收征管法》规定,直接妨害税务机关税款征收和违法行为包括哪些,应如何处理?
答:偷税。对纳税 人偷税,税务机关除追缴其不缴、少缴税款、滞纳金外,应并处不缴、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扣缴义务人采取偷税手段不缴、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不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逃避追缴欠税。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骗取出口退税。以假报出口若悬河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退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规定期间内停止为其办理出口退税。
抗税。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未按规定期限缴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的税款。经税务机关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除采限强制执行措施追缴其不缴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少缴的税款的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未扣缴税款。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未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而未收税款的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62、新《税收征管法》对纳税人偷税行为的处理与原规定相比有何主要区别?
答;对偷税行为的认定上将原《税收征管法》中“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这一条件,定义为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两个并列条件,方便了税务机关对偷税行为的认定,同时,在认定条件上增加了“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的内容,与刑法相衔接。
规定对偷税行为税务机关除应追缴不缴少缴的税款外还应同时追缴不缴少缴的滞纳金。
明确了偷税先由税务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对构成犯罪的再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取消了原《税收征管法》税务机关只能对犯罪的偷税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限制。
对偷税行为增加了处罚下限,增大了对偷税的打击力度。63、新《税收征管法》对偷税行为是如何规定的?
答: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不缴或少缴的应纳税款的。
纳税人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不缴或少缴的应纳税款的。
纳税人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的应纳税款的。
纳税人只要具有上述行为之一,即可认定其为偷税。64、新《税收征管法》的适用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答: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我国同外国缔结的有关税收的条约、协定同本法有不同规定的,依照条约、协定规定办理;
新《税收征管法》施行前颁布的税收法律与其有不同的适用本法的规定;
耕地占用税、契税、农业税、牧业税征收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关税及海关代征税收的征收管理,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65、与原《税收征管法》相比,新《税收征管法》对逃避追缴欠税处罚有何新规定?
答;原《税收征管法》规定,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不满一万元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并处欠缴税款5倍以下的罚款,而新《税收征管法》对逃避追缴欠税款的规定有以下几点不同: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只要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就构成逃避追缴欠税;
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同时还要追缴滞纳金;
在处罚上规定了下限,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6、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纳税人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造成偷税以及纳税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行为,分别应予以什么处罚措施?
答:纳税人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造成偷税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纳税人编造虚假的计税依据,未造成偷税后果的,由税务机关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
67、对纳税人违反税务登记管理规定,税务机关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对未按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由税务机关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未按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不办理税务登记,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税务机关可提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68、纳税人在办理哪些税务事项时,应当使用税务登记证件?
答:申请减税、免科、退税;申请定印、领购发票;申请办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资格认定;申请办理的其他有关税务事项。
69、如何实现我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快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
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
强化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有尖单位如实提供有关信息的义务。```````````````````````````````````````````````````````````````````````````````````````````````````````````````````````````````````````````````````````````````````````````。
第四篇:征管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全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税收征管法及本细则;税收征管法及本细则没有规定的,依照其他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作出的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一律无效,税务机关不得执行,并应当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
纳税人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其签订的合同、协议等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一律无效。
第四条 国家税务总局 负责制定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技术标准、技术方案与实施办法;各级税务机关应当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总体规划、技术标准、技术方案与实施办法,做好本地区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支持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并组织有关部门实现相关信息的共享。
第五条 税收征管法第八条所称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保密的情况,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
第六条 国家税务总局应当制定税务人员行为准则和服务规范。
上级税务机关发现下级税务机关的税收违法行为,应当及时予以纠正;下级税务机关应当按照上级税务机关的决定及时改正。
下级税务机关发现上级税务机关的税收违法行为,应当向上级税务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第七条 税务机关根据检举人的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奖励,奖励所需资金列入税务部门预算,单项核定。奖励资金具体使用办法以及奖励标准,由国家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 制定。
第八条 税务人员在核定应纳税额、调整税收定额、进行税务检查、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办理税务行政复议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有下列关系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夫妻关系;
(二)直系血亲关系;
(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四)近姻亲关系;
(五)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其他利害关系。
第九条 税收征管法第十四条所称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税务机构,是指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稽查局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
国家税务总局应当明确划分税务局和稽查局的职责,避免职责交叉。
第二章 税务登记
第十条 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对同一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应当采用同一代码,信息共享。
税务登记的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第十一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向同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定期通报办理开业、变更、注销登记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况。
通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制定。
第十二条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地或者纳税义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有关证件、资料。
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和个人外,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的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税务登记证件的式样,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第十三条 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领取扣缴税款登记证件;税务机关对已办理税务登记的扣缴义务人,可以只在其税务登记证件上登记扣缴税款事项,不再发给扣缴税款登记证件。
第十四条 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不需要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第十五条 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按照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册登记的,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告终止之日起15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纳税人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前或者住所、经营地点变动前,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并在30日内向迁达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其他机关予以撤销登记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被撤销登记之日起15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第十六条 纳税人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
第十七条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者其他存款账户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其全部账号;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
第十八条 除按照规定不需要发给税务登记证件的外,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持税务登记证件:
(一)开立银行账户;
(二)申请减税、免税、退税;
(三)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
(四)领购发票;
(五)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六)办理停业、歇业;
(七)其他有关税务事项。
第十九条 税务机关对税务登记证件实行定期验证和换证制度。纳税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持有关证件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验证或者换证手续。
第二十条 纳税人应当将税务登记证件正本在其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办公场所公开悬挂,接受税务机关检查。
纳税人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应当在15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登报声明作废。
第二十一条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第三章 账簿、凭证管理
第二十二条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簿。
前款所称账簿,是指总账、明细账、日记账以及其他辅助性账簿。总账、日记账应当采用订本式。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账能力的纳税人,可以聘请经批准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专业机构或者经税务机关认可的财会人员代为建账和办理账务;聘请上述机构或者人员有实际困难的,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可以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或者使用税控装置。
第二十四条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纳税人建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能正确、完整核算其收入或者所得。
第二十五条 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第二十六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会计制度健全,能够通过计算机正确、完整计算其收入和所得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情况的,其计算机输出的完整的书面会计记录,可视同会计账簿。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会计制度不健全,不能通过计算机正确、完整计算其收入和所得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情况的,应当建立总账及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其他账簿。
第二十七条 账簿、会计凭证和报表,应当使用中文。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二十八条 纳税人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安装、使用税控装置,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报送有关数据和资料。
税控装置推广应用的管理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九条 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合法、真实、完整。
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章 纳税申报
第三十条 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制度。经税务机关批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方式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
数据电文方式,是指税务机关确定的电话语音、电子数据交换和网络传输等电子方式。
第三十一条 纳税人采取邮寄方式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当使用统一的纳税申报专用信封,并以邮政部门收据作为申报凭据。邮寄申报以寄出的邮戳日期为实际申报日期。
纳税人采取电子方式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当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和要求保存有关资料,并定期书面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第三十二条 纳税人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的,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第三十三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纳税申报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主要内容包括:税种、税目,应纳税项目或者应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项目,计税依据,扣除项目及标准,适用税率或者单位税额,应退税项目及税额、应减免税项目及税额,应纳税额或者应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额,税款所属期限、延期缴纳税款、欠税、滞纳金等。
第三十四条 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时,应当如实填写纳税申报表,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相应报送下列有关证件、资料:
(一)财务会计报表及其说明材料;
(二)与纳税有关的合同、协议书及凭证;
(三)税控装置的电子报税资料;
(四)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和异地完税凭证;
(五)境内或者境外公证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文件;
(六)税务机关规定应当报送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第三十五条 扣缴义务人办理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时,应当如实填写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并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的合法凭证以及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第三十六条 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纳税方式。
第三十七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税务机关核准,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可以延期办理;但是,应当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税务机关报告。税务机关应当查明事实,予以核准。
第五章 税款征收
第三十八条 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对税款征收的管理,建立、健全责任制度。
税务机关根据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方便纳税人、降低税收成本的原则,确定税款征收的方式。
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对纳税人出口退税的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十九条 税务机关应当将各种税收的税款、滞纳金、罚款,按照国家规定的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及时缴入国库,税务机关不得占压、挪用、截留,不得缴入国库以外或者国家规定的税款账户以外的任何账户。
已缴入国库的税款、滞纳金、罚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
第四十条 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方便、快捷、安全的原则,积极推广使用支票、银行卡、电子结算方式缴纳税款。
第四十一条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一条所称特殊困难:
(一)因不可抗力,导致纳税人发生较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
(二)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应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的。
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参照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批准权限,审批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
第四十二条 纳税人需要延期缴纳税款的,应当在缴纳税款期限届满前提出申请,并报送下列材料: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报告,当期货币资金余额情况及所有银行存款账户的对账单,资产负债表,应付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支出预算。
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报告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不予批准的,从缴纳税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加收滞纳金。
第四十三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经法定的审批机关批准减税、免税的纳税人,应当持有关文件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减税、免税手续。减税、免税期满,应当自期满次日起恢复纳税。
享受减税、免税优惠的纳税人,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税务机关报告;不再符合减税、免税条件的,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未依法纳税的,税务机关应当予以追缴。
第四十四条 税务机关根据有利于税收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委托有关单位和人员代征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的税收,并发给委托代征证书。受托单位和人员按照代征证书的要求,以税务机关的名义依法征收税款,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受托代征单位和人员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
第四十五条 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四条所称完税凭证,是指各种完税证、缴款书、印花税票、扣(收)税凭证以及其他完税证明。
未经税务机关指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印制完税凭证。完税凭证不得转借、倒卖、变造或者伪造。
完税凭证的式样及管理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第四十六条 税务机关收到税款后,应当向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纳税人通过银行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委托银行开具完税凭证。
第四十七条 纳税人有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或者第三十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下列任何一种方法核定其应纳税额:
(一)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核定;
(二)按照营业收入或者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
(三)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四)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采用前款所列一种方法不足以正确核定应纳税额时,可以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采取本条规定的方法核定的应纳税额有异议的,应当提供相关证据,经税务机关认定后,调整应纳税额。
第四十八条 税务机关负责纳税人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纳税人纳税信誉等级的评定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第四十九条 承包人或者承租人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发包人或者出租人上缴承包费或者租金的,承包人或者承租人应当就其生产、经营收入和所得纳税,并接受税务管理;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发包人或者出租人应当自发包或者出租之日起30日内将承包人或者承租人的有关情况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发包人或者出租人不报告的,发包人或者出租人与承包人或者承租人承担纳税连带责任。
第五十条 纳税人有解散、撤销、破产情形的,在清算前应当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未结清税款的,由其主管税务机关参加清算。
第五十一条 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六条所称关联企业,是指有下列关系之一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一)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拥有或者控制关系;
(二)直接或者间接地同为第三者所拥有或者控制;
(三)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他关系。
纳税人有义务就其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向当地税务机关提供有关的价格、费用标准等资料。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第五十二条 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六条所称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是指没有关联关系的企业之间按照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常规所进行的业务往来。
第五十三条 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与其关联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与纳税人预先约定有关定价事项,监督纳税人执行。
第五十四条 纳税人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可以调整其应纳税额:
(一)购销业务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作价;
(二)融通资金所支付或者收取的利息超过或者低于没有关联关系的企业之间所能同意的数额,或者利率超过或者低于同类业务的正常利率;
(三)提供劳务,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劳务费用;
(四)转让财产、提供财产使用权等业务往来,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作价或者收取、支付费用;
(五)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作价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五条 纳税人有本细则第五十四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可以按照下列方法调整计税收入额或者所得额:
(一)按照独立企业之间进行的相同或者类似业务活动的价格;
(二)按照再销售给无关联关系的第三者的价格所应取得的收入和利润水平;
(三)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
(四)按照其他合理的方法。
第五十六条 纳税人与其关联企业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支付价款、费用的,税务机关自该业务往来发生的纳税起3年内进行调整;有特殊情况的,可以自该业务往来发生的纳税起10年内进行调整。
第五十七条 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七条所称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包括到外县(市)从事生产、经营而未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的纳税人。
第五十八条 税务机关依照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扣押纳税人商品、货物的,纳税人应当自扣押之日起15日内缴纳税款。
对扣押的鲜活、易腐烂变质或者易失效的商品、货物,税务机关根据被扣押物品的保质期,可以缩短前款规定的扣押期限。
第五十九条 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所称其他财产,包括纳税人的房地产、现金、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和动产。
机动车辆、金银饰品、古玩字画、豪华住宅或者一处以外的住房不属于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二条所称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
税务机关对单价5000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不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
第六十条 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二条所称个人所扶养家属,是指与纳税人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直系亲属以及无生活来源并由纳税人扶养的其他亲属。
第六十一条 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八条、第八十八条所称担保,包括经税务机关认可的纳税保证人为纳税人提供的纳税保证,以及纳税人或者第三人以其未设置或者未全部设置担保物权的财产提供的担保。
纳税保证人,是指在中国境内具有纳税担保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没有担保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纳税担保人。
第六十二条 纳税担保人同意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应当填写纳税担保书,写明担保对象、担保范围、担保期限和担保责任以及其他有关事项。担保书须经纳税人、纳税担保人签字盖章并经税务机关同意,方为有效。
纳税人或者第三人以其财产提供纳税担保的,应当填写财产清单,并写明财产价值以及其他有关事项。纳税担保财产清单须经纳税人、第三人签字盖章并经税务机关确认,方为有效。
第六十三条 税务机关执行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应当由两名以上税务人员执行,并通知被执行人。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本人或者其成年家属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
第六十四条 税务机关执行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的规定,扣押、查封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参照同类商品的市场价、出厂价或者评估价估算。
税务机关按照前款方法确定应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价值时,还应当包括滞纳金和扣押、查封、保管、拍卖、变卖所发生的费用。
第六十五条 对价值超过应纳税额且不可分割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税务机关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无其他可供强制执行的财产的情况下,可以整体扣押、查封、拍卖,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以及扣押、查封、保管、拍卖等费用。
第六十六条 税务机关执行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的规定,实施扣押、查封时,对有产权证件的动产或者不动产,税务机关可以责令当事人将产权证件交税务机关保管,同时可以向有关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机关在扣押、查封期间不再办理该动产或者不动产的过户手续。
第六十七条 对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税务机关可以指令被执行人负责保管,保管责任由被执行人承担。
继续使用被查封的财产不会减少其价值的,税务机关可以允许被执行人继续使用;因被执行人保管或者使用的过错造成的损失,由被执行人承担。
第六十八条 纳税人在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后,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税款或者银行转回的完税凭证之日起1日内解除税收保全。
第六十九条 税务机关将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变价抵缴税款时,应当交由依法成立的拍卖机构拍卖;无法委托拍卖或者不适于拍卖的,可以交由当地商业企业代为销售,也可以责令纳税人限期处理;无法委托商业企业销售,纳税人也无法处理的,可以由税务机关变价处理,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国家禁止自由买卖的商品,应当交由有关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
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以及扣押、查封、保管、拍卖、变卖等费用后,剩余部分应当在3日内退还被执行人。
第七十条 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三条所称损失,是指因税务机关的责任,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的合法利益遭受的直接损失。
第七十一条 税收征管法所称其他金融机构,是指信托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机构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
第七十二条 税收征管法所称存款,包括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合伙人、个体工商户的储蓄存款以及股东资金账户中的资金等。
第七十三条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发出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责令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第七十四条 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在出境前未按照规定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的,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阻止出境的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会同公安部制定。
第七十五条 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加收滞纳金的起止时间,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税款缴纳期限届满次日起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实际缴纳或者解缴税款之日止。
第七十六条 县级以上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将纳税人的欠税情况,在办税场所或者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定期公告。
对纳税人欠缴税款的情况实行定期公告的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第七十七条 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九条所称欠缴税款数额较大,是指欠缴税款5万元以上。
第七十八条 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多缴税款的,应当自发现之日起10日内办理退还手续;纳税人发现多缴税款,要求退还的,税务机关应当自接到纳税人退还申请之日起30日内查实并办理退还手续。
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多缴税款退税,不包括依法预缴税款形成的结算退税、出口退税和各种减免退税。
退税利息按照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手续当天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活期存款利率计算。
第七十九条 当纳税人既有应退税款又有欠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将应退税款和利息先抵扣欠缴税款;抵扣后有余额的,退还纳税人。
第八十条 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所称税务机关的责任,是指税务机关适用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不当或者执法行为违法。
第八十一条 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所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是指非主观故意的计算公式运用错误以及明显的笔误。
第八十二条 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所称特殊情况,是指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因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未扣或者少扣、未收或者少收税款,累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第八十三条 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补缴和追征税款、滞纳金的期限,自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缴未缴或者少缴税款之日起计算。
第八十四条 审计机关、财政机关依法进行审计、检查时,对税务机关的税收违法行为作出的决定,税务机关应当执行;发现被审计、检查单位有税收违法行为的,向被审计、检查单位下达决定、意见书,责成被审计、检查单位向税务机关缴纳应当缴纳的税款、滞纳金。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有关机关的决定、意见书,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将应收的税款、滞纳金按照国家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缴入国库。
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审计机关、财政机关的决定、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将执行情况书面回复审计机关、财政机关。
有关机关不得将其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的税款、滞纳金自行征收入库或者以其他款项的名义自行处理、占压。
第六章 税务检查
第八十五条 税务机关应当建立科学的检查制度,统筹安排检查工作,严格控制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检查次数。
税务机关应当制定合理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负责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的人员的职责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规范选案程序和检查行为。
税务检查工作的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第八十六条 税务机关行使税收征管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职权时,可以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业务场所进行;必要时,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可以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前会计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调回税务机关检查,但是税务机关必须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开付清单,并在3个月内完整退还;有特殊情况的,经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当年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调回检查,但是税务机关必须在30日内退还。
第八十七条 税务机关行使税收征管法第五十四条第(六)项职权时,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进行,并有责任为被检查人保守秘密。
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税务机关查询的内容,包括纳税人存款账户余额和资金往来情况。
第八十八条 依照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6个月;重大案件需要延长的,应当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
第八十九条 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应当依照税收征管法及本细则的规定行使税务检查职权。
税务人员进行税务检查时,应当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无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其他当事人有权拒绝检查。税务机关对集贸市场及集中经营业户进行检查时,可以使用统一的税务检查通知书。
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式样、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证件验证或者换证手续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一条 非法印制、转借、倒卖、变造或者伪造完税凭证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十二条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未依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或者未按规定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账号的,由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三条 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非法提供银行账户、发票、证明或者其他方便,导致未缴、少缴税款或者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除没收其违法所得外,可以处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的税款1倍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四条 纳税人拒绝代扣、代收税款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由税务机关直接向纳税人追缴税款、滞纳金;纳税人拒不缴纳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第九十五条 税务机关依照税收征管法第五十四条第(五)项的规定,到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检查纳税人有关情况时,有关单位拒绝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六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处罚:
(一)提供虚假资料,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
(二)拒绝或者阻止税务机关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
(三)在检查期间,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转移、隐匿、销毁有关资料的;
(四)有不依法接受税务检查的其他情形的。
第九十七条 税务人员私分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九十八条 税务代理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造成纳税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除由纳税人缴纳或者补缴应纳税款、滞纳金外,对税务代理人处纳税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九条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其他当事人处以罚款或者没收违法所得时,应当开付罚没凭证;未开付罚没凭证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其他当事人有权拒绝给付。
第一百条 税收征管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的纳税争议,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对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有异议而发生的争议。
第八章 文书送达
第一百零一条 税务机关送达税务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
受送达人是公民的,应当由本人直接签收;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
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的财务负责人、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
第一百零二条 送达税务文书应当有送达回证,并由受送达人或者本细则规定的其他签收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即为送达。
第一百零三条 受送达人或者本细则规定的其他签收人拒绝签收税务文书的,送达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理由和日期,并由送达人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将税务文书留在受送达人处,即视为送达。
第一百零四条 直接送达税务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有关机关或者其他单位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
第一百零五条 直接或者委托送达税务文书的,以签收人或者见证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或者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邮寄送达的,以挂号函件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并视为已送达。
第一百零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可以公告送达税务文书,自公告之日起满30日,即视为送达:
(一)同一送达事项的受送达人众多;
(二)采用本章规定的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
第一百零七条 税务文书的格式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本细则所称税务文书,包括:
(一)税务事项通知书;
(二)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
(三)税收保全措施决定书;
(四)税收强制执行决定书;
(五)税务检查通知书;
(六)税务处理决定书;
(七)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八)行政复议决定书;
(九)其他税务文书。
第九章 附 则
第一百零八条 税收征管法及本细则所称“以上”、“以下”、“日内”、“届满”均含本数。
第一百零九条 税收征管法及本细则所规定期限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期满的次日为期限的最后一日;在期限内有连续3日以上法定休假日的,按休假日天数顺延。
第一百一十条 税收征管法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的代扣、代收手续费,纳入预算管理,由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
第一百一十一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委托税务代理人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
第一百一十二条 耕地占用税、契税、农业税、牧业税的征收管理,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一百一十三条 本细则自2002年10月15日起施行。1993年8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第五篇:征管法讲义
税收征收管理法讲义
一、税收征收管理法(简称征管法)的概述
(一)税收征收管理法是有关税收征收管理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税收征收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主要内容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属税收法律)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属税收行政法规)当中。
(二)征管法于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于l993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的征管法经两次修订后,于2001年5月1日起施行。
(三)征管法属税收程序法,按税法的职能作用分类,是与税收实体法(如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相配套的法律制度。
二、征管法内容的组成
征管法分六章94条,具体如下: 第一章:总则(1-14条)第二章:税务管理(15-27条)第三章:税款征收(28-53条)第四章:税务检查(54-59条)第五章:法律责任(60-88条)第六章:附则(89-94条)
三、各章内容要点
第一章 总则及第六章 附则
一、征管法适用范围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征管法第2条)
各种税收是指14个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筵席税、车辆购置税。
同时,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征收管理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海关征收的关税及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适用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另外,目前还有一部分费由税务机关征收,如教育费附加,这些费的征收同样不适用于征管法。
二、征管法适用主体
(一)税务执法主体(即税务行政主体)——税务机关
1、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分别进行征收管理。(征管法第5条)
2、税务机关是指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和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税务机构(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征管法第14条、细则第9条)
(二)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有关单位
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征管法第4条)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向税务机关提供与纳税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信息。(征管法第6条)根据上述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有关单位是税务行政管理的相对人,是《征管法》的遵守主体。
第二章 税务管理
税务管理是税收征收管理的的基础环节,是税款征收的前提,主要分为三个管理制度:税务登记管理、账薄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管理。
一、税务登记管理
目前关于税务登记的法律规范:包括征管法、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7号,2004年2月1日施行)、辽宁省地税局税务登记管理制度(辽地税发[2010]24号)。
(一)税务登记的适用对象(征管法第15条)
1、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
2、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的其他纳税人。
3、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扣缴义务人(国家机关除外),应当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二)税务登记的基本内容
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停业复业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1、开业登记
(1)设立时间要求。各类纳税人应在领取营业执照或相关单位批准或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30日内办理税务登记。(征管法第15条,详见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10条)
(2)受理审核时间要求。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30日内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征管法第15条)
另有解读:纳税人提交的证件和资料齐全且税务登记表的填写内容符合规定的,税务机关应及时发放税务登记证件。(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15条)
2、变更登记
(1)变更登记时间要求。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一类是纳税人已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另一类是纳税人按照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者其变更登记的内容与工商登记内容无关的,应当自税务登记内容实际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或者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布变更之日起30日内到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征管法第16条,细则第14条,详见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18、19、20条)
(2)受理审核时间要求。税务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审核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纳税人税务登记表和税务登记证中的内容都发生变更的,税务机关按变更后的内容重新核发税务登记证件;纳税人税务登记表的内容发生变更而税务登记证中的内容未发生变更的,税务机关不重新核发税务登记证件。(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22条)
3、停业、复业登记
(1)停业条件要求。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个体工商户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停业登记。纳税人的停业期限不得超过一年。(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23条)
(2)停业审核程序要求。纳税人在申报办理停业登记时,应填写停业申请登记表,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税务机关应收存其税务登记证件及副本、发票领购簿、未使用完的发票和其他税务证件。(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24条)
4、注销登记
(1)时间要求。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按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册登记的,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告终止之日起15日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细则第15条)
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其他机关予以撤销登记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被撤销登记之日起15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细则第15条)
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应当在项目完工、离开中国前15日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30条)
纳税人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注销登记前,或者住所、经营地点变动前,持有关证件 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并自注销税务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迁达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一废一立参照设立登记时间要求,细则第15条)(2)审核程序要求。纳税人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和资料,结清应纳税款、多退(免)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经税务机关核准后,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手续。(细则第16条)
5、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1)程序要求。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持税务登记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以下简称《外管证》)。
(2)期限要求。税务机关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核发《外管证》,《外管证》的有效期限一般为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天。因此,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细则第21条)
6、证照管理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应当自遗失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证件遗失报告表》,并将纳税人的名称、税务登记证件名称、税务登记证件号码、税务登记证件有效期、发证机关名称在税务机关认可的报刊上作遗失声明,凭报刊上刊登的遗失声明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补办税务登记证件。(细则第20条,详见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39条)
7、非正常户处理
(1)已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纳税,在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后,逾期不改正的,税务机关应当派员实地检查,查无下落并且无法强制其履行纳税义务的,由检查人员制作非正常户认定书,存入纳税人档案,税务机关暂停其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簿和发票的使用。(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40条)
(2)纳税人被列入非正常户超过三个月的,税务机关可以宣布其税务登记证件失效,其应纳税款的追征仍按《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41条)
二、账簿凭证管理
(一)设置账簿凭证要求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簿。(细则第22条)
2、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 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细则第25条)
(二)会计核算要求
(三)财务会计制度管理要求
1、备案制度。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细则第24条)
2、税务与会计抵触的处理方法。企业会计是税务会计的基础,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应以税法规定为主。(征管法第20条)
3、保管要求。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细则第29条)
三、纳税申报管理
(一)纳税申报主体
纳税申报主体是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人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的,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细则第32条)
(二)纳税申报方式
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也可以按照 规定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或者其他方式办理上述申报、报送事项。(征管法第26条)
2、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纳税方式。(细则第36条)
(三)纳税申报的延期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税务机关核准,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可以延期办理;但是,应当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税务机关报告。税务机关应当查明事实,予以核准。(细则第37条)
第三章 税款征收
税款征收是税收征收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税款征收的方式和为保障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一、税款征收的原则
(一)税务机关是唯一的税收征收主体的原则。除税务机关、税务人员以及经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委托的单位和人员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税款征收活动。(征管法第29条)
(二)依法征收的原则。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征管法第28条); 扣缴义务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对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负有代扣、代收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务机关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征管法第30条)
(三)法定程序原则。税务机关应当将各种税收的税款、滞纳金、罚款,按照国家规定的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及时缴入国库,税务机关不得占压、挪用、截留,不得缴入国库以外或者国家规定的税款账户以外的任何账户。已缴入国库的税款、滞纳金、罚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细则第39条)
(四)降低税收成本原则。
(五)税款优先权的原则。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征管法第45条)
二、税款征收的管理措施
(一)扣缴义务人
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处理。税务机关按照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手续费。
(征管法第30条)
(二)延期纳税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缴纳或者税款。
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征管法第31条)
(三)滞纳金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征管法第32条)
(四)减免税
1、纳税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书面申请减税、免税。减税、免税的申请须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减税、免税审查批准机关审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擅自作出的减税、免税决定无效,税务机关不得执行,并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征管法第33条)
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经法定的审批机关批准减税、免税的纳税人,应当持有关文件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减税、免税手续。减税、免税期满,应当自期满次日起恢复纳税。享受减税、免税优惠的纳税人,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税务机关报告;不再符合减税、免税条件的,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未依法纳税的,税务机关应当予以追缴。(细则第43条)
(五)核定应纳税额(征管法第35条)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
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2、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3、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4、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5、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6、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六)纳税调整
企业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的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征管法第36条)
纳税人与其关联企业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支付价款、费用的,税务机关自该业务往来发生的纳税起3年内进行调整;有特殊情况的,可以自该业务往来发生的纳税起10年内进行调整。(细则第56条)
(七)税收保全
税收保全措施 是指税务机关对可能由于纳税人的行为或客观原因,致使以后税款的征收不能保证或难以保证的情况,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1、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对象
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对象是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对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及非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不能实施税收保全。
2、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应具备的条件(征管法第38条)(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没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不能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2)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责令限期缴纳应纳税款(即提前缴纳应纳税款)。
(3)在责令限期缴纳应纳税款期限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的,税务机关可以责成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如果纳税人不能提供纳税担保,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3、税收保全的具体措施(征管法第38条)
15(1)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2)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4、税收保全措施的终止说明
(1)纳税人在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后,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税款或者银行转回的完税凭证之日起1日内解除税收保全。(细则第68条)
(2)纳税人超过规定的期限仍不缴纳税款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终止税收保全措施,转入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八)税收强制执行
税收强制执行是指当事人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纳税义务,税务机关采取的强制手段,强迫当事人履行义务,以保障税款入库的措施。
1、适用范围(征管法第40条)
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适用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
2、具体措施(征管法第40条)
(1)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2)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对前款所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同时强制执行。
税收保全与税收强制执行的比较参照考试复习书《税法》第349页。
(九)欠税处理方式
1、离境清税。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他的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应当在出境前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担保。未结清税款、滞纳金,又不提供担保的,17 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征管法第44条)
2、税收优先。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征管法第45条)
3、欠税公告。税务机关应当对纳税人欠缴税款的情况定期予以公告。(征管法第45条)
4、代位权与撤销权的行使。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因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或者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而受让人知道该情形,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税务机关可以依照合同法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同时,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的,不免除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尚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征管法第50条)
(十)税款退还及补缴追征
1、税款退还。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 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征管法第51条)
2、税款补缴和追征。(征管法第52条)
(1)税款补缴。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
(2)税款追征。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
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第四章 税务检查
税务检查可以有效地控制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税务机关应当依法行使其税收检查的权力,同时也应依法履行其相应的义务,保障纳税人及其他税务当事人的权利不受侵害。
一、税务机关税务检查权主要内容(征管法第54条)
(一)检查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检查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
(二)到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货物存放地检查纳税人应纳税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检查扣缴义务人与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经营情况。
(三)责成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供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文件、证明材料和有关资料。
(四)询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问题和情况。
(五)到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检查纳税人托运、邮寄应纳税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有关单据、凭证和有关资料。
(六)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税务机关在调查税收违法案件时,经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 20 局(分局)局长批准,可以查询案件涉嫌人员的储蓄存款。税务机关查询所获得的资料,不得用于税收以外的用途。
二、税务机关在税务检查中的权责
1、税务机关在税务检查中的权力
(1)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前纳税期的纳税情况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的,可以按照本法规定的批准权限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或者强制执行措施。(征管法第55条)
(2)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当事人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向税务机关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及证明材料。(征管法第57条)
(3)税务机关调查税务违法案件时,对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征管法第58条)
2、税务机关在税务检查中的义务(征管法第59条)税务机关派出的人员进行税务检查时,应当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并有责任为被检查人保守秘密;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被检查人有权拒绝检查。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税收法律责任是征纳双方违反税收法律制度时给与的处罚,包括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方面征纳双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责任
(一)税务登记的法律责任
1、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事项的法律责任(1)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税务机关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征管法第60条)
22(2)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税务机关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经税务机关提请,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征管法第60条)
2、纳税人税务登记证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1)纳税人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征管法第60条)
(2)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证件验证或者换证手续的,由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细则第90条)
3、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法律责任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本法规定的税收违法行为,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税务机关可以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征管法第72条)
(二)账簿凭证管理的法律责任
1、账簿凭证管理的法律责任
(1)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①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
②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
③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征管法第60条)
(2)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征管法第61条)
2、涉及银行帐户管理的法律责任
24(1)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税务机关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征管法第60条)
(2)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未依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或者未按规定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账号的,由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处2000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细则第92条)
(3)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非法提供银行账户、发票、证明或者其他方便,导致未缴、少缴税款或者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除没收其违法所得外,可以处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的税款1倍以下的罚款。(细则第93条)
3、发票管理的法律责任另行讲解
(三)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
1、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 25 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征管法第62条)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征管法第64条)
二、税款征收方面的法律责任
(一)偷税行为与逃税罪的认定与处罚
1、偷税行为的认定与处罚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征管法第63条)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26 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征管法第63条)
2、逃税罪的认定与处罚
2009年《刑法》将偷税罪改为逃税罪,具体内容修改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上述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述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纳税人实施了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初犯满足三个条件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5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二)逃避追缴欠税的认定与处罚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征管法第65条)
(三)骗税的认定与处罚
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规定期间内停止为其办理出口退税(征管法第66条)
(四)抗税的认定与处罚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征管法第67条)
(五)不缴少缴税款等行为的处罚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应纳或者应解缴的税款,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除依照法律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征管法第68条)
纳税人拒绝代扣、代收税款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由税务机关直接向纳税人追缴税款、滞纳金;纳税人拒不缴纳的,税务机关除依照法律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细则第94条)
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征管法第69条)
(六)税务代理人违法行为的处罚
税务代理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造成纳税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除由纳税人缴纳或者补缴应纳税款、滞纳金外,对税务代理人处纳税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细则第98条)
三、税务检查的法律责任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逃避、拒绝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征管法第70条)
四、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税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税务机关及相关人员税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征管法第83条、第84条。
(二)税务人员税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征管法第77条、第79条、第80条、第81条、第82条、第85条、第87条。
二O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