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居住小区室外空间

时间:2019-05-14 10:2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和谐居住小区室外空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和谐居住小区室外空间》。

第一篇:构建和谐居住小区室外空间

构建和谐居住小区室外空间

摘要: 21世纪的现代中国居民对住房和居住区选择的价值取向的外延正在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它从侧面反映着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也反映了居民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修养、生活模式等特征。同时,随着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迅速提高,人们的居住模式也起了明显的变化,住宅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因而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设计极其重要,这就要求在居住小区规划时要为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卫生、安全、宁静和优美的环境。因此小区总设计要求及规划布局、建筑组团布制、公建及绿地建设、交通流线设计、物理环境和生态型住宅是构建和谐室外交往空间设计的主题。

关键词:绿地、环境、生态型住宅、和谐空间。

一、居住小区总设计要求及规划布局

居住小区是在规划地块中集中布置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服务设施、交通空间和公共绿地,人口相对集中的场所。小区室外交往空间设计主要是组团布局、建筑色彩、绿地布置、环境设施、交通流线设计和照明等等。居住小区环境设计就是通过以上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来达到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上方便,舒适、安全的优美环境。居住区室外空间,实际上是指居住区中除主体建筑以外的一切开敞空间及由自然和人工要素构成的物质实体。但在将其作为专题研究或讨论的对象时,习惯上,人们认为居住区室外空间亦即居住区各

第1页 级公共绿地及其它活动空间,或称居住区外环境。

但居住区室外空间设计绝不仅仅是绿化或美观的问题,居住区的环境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我国目前居住区室外空间建设本身,还没有从投资、设计、到施工、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经常是住宅施工完成后,在住宅和道路分割出来的剩余空地上,布置一些绿化、铺地、小品设施等,住宅区外环境的建设水平明显滞后于住宅建筑建设的迅猛发展。仅仅是按照设计规范上的数据要求去拼凑,远远解决不了如今人们对小区空间的使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做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协调。

二、协调建筑组团的内部关系

建筑组团设计应强调“整体设计”思想,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整体设计,而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生态住宅的性能及成本。居住小区以住宅建筑为主,一般以住宅组团围合成一个小区中心。住宅组团内有:住宅、绿地、生活设施等,所有这些元素以道路连接,形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在做组团设计时不宜将同一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要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廓线,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的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角部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同时结合当地的情况,使建筑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

三、注重居民户外活动设施及绿化

第2页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使用率最高、与居民生活最息息相关的绿地。赏心悦目的植物,舒适宜人的活动、休息场地,安全的活动设施,安静的步行小径,富有吸引力的人造景观,温暖的阳光、和煦的微风,这些构成了舒适户外活动的环境内容。但一些居住区的外空间却空有形式、内容缺乏,或环境设施尺度过大,如大尺度的入口大门,大亭子,大草坪,大喷水池组,大型雕塑等,使人不知身居何处,与居住区所需求的尺度和气氛极不相符。

居住区公共绿地在用地上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包括乔木、灌木、草坪、花卉、地被、攀缘植物在内的绿化面积;另一部分是供居民进行户外活动的活动场地面积,包括各种铺装场地、游览步行小径、场地中各种休息、活动设施。从住区居民的需求角度来说,活动、休息场地的设置与植物绿化同等重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决不能厚此薄彼。近年来,有业内人士提出了活动面积率及使用强度的概念,活动面积率即指居住区室外空间供居民活动的场地面积占居住区绿地面积的百分比,并建议具体的用地比例数值。作者近年来通过分析、研究并实地调查了一些居住区室外空间的使用情况后发现,高绿地率与低建筑密度并不一定意味着高品质的住区外环境,事实上,户外空间的真实使用情况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居民使用情况的综合影响。

四、完善交通流线设计

小区内的交通组织在于创造方便、安全与安宁的居住环境。小区的交通现象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类。动态交通组织是指机动车行、非

第3页 机动车行和人行方式的组织,静态交通组织则指各种车辆存放的安排。此外,居住小区的道路布置,要改变以往“横平竖直”的规划模式,创造出“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自然环境来。

在交通流线的设计中,要强调交通组织的多元性和平等性。采用环路网状将小区的多个清晰的结构加以分区并成网状向各个目的地延伸。尽可能减少设计小区内机动车流与人流活动的交叉和并行长度,利用环境暗示的方法多重限速。特别注意消除车流对社区绿化系统的穿越,以保证整个步行系统的维护。同时,为方便残疾人,在园区内还应设残疾人坡道。

五、认识到建筑色彩及照明光线设计的重要性

室外空间的物理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日常户外活动,在居住区室外空间设计中,合理地调节并处理影响人体舒适感的物理因素如风、光、湿度、气温、噪声等,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居民需要的是不受噪音干扰,冬季有充足的阳光、西北风能被有效阻挡,夏季通风良好并且能避免来自太阳及周围环境热辐射的户外休息及健身娱乐场地,如果设计师缺乏对建筑物理知识的充分了解,或不能对户外环境物理特性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在进行居住区室外空间设计时,就容易犯主观臆断的错误。所以,居住区室外空间设计,仅满足生态及景观观赏功能,仅满足绿地率及人均绿地指标,仅保证活动场地率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把居民对户外环境的心理、生理感受提到应有的重要位置,运用建筑物理的基本理论来研究指导居住区室外空间设计,创造以人为本、服务大众、为人使用的、舒适良好的住区室外

第4页 空间。

六、构建生态型住宅小区

在现代的繁华城市里,人们为钢筋水泥构架的现代建筑所窒息,而要想生活在心灵可以休憩的绿色家园里,成了城市人的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都市情结。因而构建生态型住宅小区是人们共同的呼声。生态型住宅小区除了要注意达到舒适、健康外,还应体现生态效益,并呈现出一种新的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因此要适量的提高绿化率。但是这种环境绿化决非简单的栽种花草,而是结合生态学、建筑与美学、生物工程学、地理学、城市和小区环境规划、水资源等学科,妥善处理好生态平衡并充分利用绿地建设。同时应重视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这样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将有限的土地面积归还给居民,给人以更多的活动空间。节约水资源是生态住宅小区开发和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缺水的国家,对于雨水和中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远不如西方和一些发达国家。构建生态型小区要充分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将生态设计引入住宅小区设计中,因为每一生态系统都有其各自的结构和相应的物质循环方式及其途径,常规状态下,其循环和能量流动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如利用阳光和热能,室内设计采用系统化的节能灯等,即可降低工程成本,又开发出生态效益。对垃圾实行分类处理,净化环境的同时还实现了废物利用。

总之,构建和谐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在满足居住小区规划规范的同时,将小区总设计要求及规划布局、建筑组团布制、公建

第5页 及绿地建设、交通流线设计、物理环境和生态型住宅有机的结合起来,不难做出具有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新颖优美的和谐居住小区。参考文献:

(1)生态环境的建筑设计冯雅、向莉《建筑学报》1996年6月(2)《物理环境与居住区室外空间设计》葛书红 周曦(3)《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 李德华 2001年2月

(4)韩寿林 《浅谈居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 1997 年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专辑,中国建筑学会学术部出版,1997 年

第6页

第二篇:构建和谐居住小区

宁夏平罗县星海花园和谐居住小区的构建

摘 要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文明社区建设是国家繁荣稳定的一个基石。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实践中,我们以“促进和谐,维护稳定,服务企业”为工作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就必然涉及到“和谐小区”的构建问题,而这也是物业管理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及价值观。打造“和谐小区”,涉及众多层面的因素,包括法规环境的完善,经济水平的提升,民主意识的转变等。但最为重要的,只有政府主管部门、开发商、社区委员会、业主、物业管理公司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合力,“和谐小区”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建设和谐小区,应该成为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的共同追求。小区是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空间,在当今人的角色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中,小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和谐小区的建设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它是业主的迫切要求,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基础,是物业管理企业的目标取向。

关键词: 和谐 社区建设 物业管理

小区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社区地位和作用的日益突出,推进社区建设,创建文明社区,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发现,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居住区”。不同“居住区”的基础条件不一样,居民构成和素质不一样,居民需求和愿望也不一样,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管理需求。为了进一步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按照“政府主导、居民主体、划小单元、分类创建、破解难题、联动共创”的工作思路,在全区广泛开展“和谐小区”主题创建活动。小区是指以城镇街道为基本单位,由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众共同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换句话说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定区域内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道德素养、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面貌等现象的总和,城镇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是推动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小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民族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小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小区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一是小区卫生;二是小区绿化建设的工作;三是开展社区服务和社区文体活动频率的稀少;五是小区治安问题;六是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七是物业管理体系的建设问题。

小区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的很多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高举社区建设这面大旗,紧紧围绕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市的目标要求,以社区为平台,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以服务为主题,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以党建为核心,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以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促进城市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3.1 星海花园卫生建设

心海花园小区的管理无序和脏乱差的治理,历年来给了物管很大的难题,美化小区环境是一个社区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又是孕育社区文明的摇篮。要按照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市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强小区环境建设,更要大力宣传小区环境文明建设,小区环境既是一个小区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又是孕育社区文明的摇篮。社区环境卫生差的部分包括:部分生 2

活、建筑垃圾随处可见,垃圾遍地,乱牵乱挂、乱堆乱散、乱贴乱画等现象比较普遍,随处停放车辆,使整个小区看起来相当的杂乱无章。文明不文明,首先看卫生。整治社区环境卫生,保持社区清洁,这边成为了小区建设的头等大事。环境卫生是一个社区代表整个城市的形象,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最直观最具体的体现,整治环境卫生是这次突击月活动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扫。对社区的广场、花园、楼道等公共场所,环卫工人要定期清扫,延长保洁时间,扩大保洁范围。其次要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卫生工作由清洁工和保安负责,花坛里的垃圾清扫由居委会负责,各责任单位要明确保洁人员,落实保洁任务,及时组织清扫,彻底消除卫生死角。然后要加强垃圾运输管理,继续推行垃圾封闭运输,对封而不闭、超载运输,途中抛撒、随意倾倒垃圾的违章行为,应强调提醒。最后要做到各个楼道的卫生保洁,要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卫生保洁工作的日常管理,保持门前院内的整洁。

3.2 星海花园拓展社区服务

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创建文明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对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配置社区各类资源,努力提高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水平。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为宗旨,本小区的物管企业积极开展面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等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配合社区建设,分别在各社区建立了社区文体文艺室、图书室,组建了社区文艺队伍,成立社区文艺团。充分利用社区这个阵地,因势利导,完善了部分文化娱乐场所及配套设施,组织开展了健康有效、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使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使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活动中心更好的场所。正如《决议》第五节第20条所说∶“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有助于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卫生、体育和科学普及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活跃社区文化。要以社区为载体,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为宗旨,大力开展各项活动,活跃社区文化。一要创建”学习型“社区,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二要扎实开展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三 要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社区文化。

3.3 星海花园开展社区文体活动

为了塑造和谐的邻里关系,我们注重发挥文化纽带作用,通过组织开展“社区邻里节”、“家庭厨艺秀”、“小区文化体育节”等形式多样主题活动,积极为各类小区居民搭建感情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让他们相识、相知、相亲、相助。如,我区中组部联系点学院街道中书街社区每年定期举办“社区邻里节”,突出一个主题如“离退休人员认门子”、“邻里一家亲”、3

“邻里和谐节”、“红歌会”等,开展象棋、包粽子、背媳妇、登楼梯等趣味竞技比赛活动。成立了30多个群众性文艺团体和 文艺队等56支小区文艺团队,打造了“广场晚会”、“文化夜市”、“新春庙会”等一批文化活动品牌,还通过开辟聊天室、棋牌室、组建红白理事会等形式,积极为小区居民搭建感情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这些活动使居民融入小区、融入邻里。

3.4 星海花园安全建设

社区安全体现了一个社区的形象,也反映了我们执政党的执政力、领导力、控制力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素质。要深入开展创建”安全社区"活动,扎实推进社区社会稳定工作。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创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组织机构。二要加强外来人口、刑释解教等重点人员的管理教育。三要强化社区法制教育和法律服务。四是增强居民安全感。以社区民警为核心,并充分发挥小区内视频监控功能,有效防范小区内盗窃、抢夺、抢劫案件。定期深入排查治安隐患、天然气、电压线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建立了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止矛盾激化引发影响群众安全的事故,利用社区服务平台,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广泛开展“无毒社区”、“无传销社区”、“无邪教社区”等安全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小区居民家庭电子档案,增强了群众法制意识,提升了群众安全感。

3.5 星海花园的绿化建设

星海花园居住区的环境绿化,是以卫生为主,同时兼有美化的任务。一般是供居民休息、娱乐或体育活动的地方。它是利用有限的空间,给居民创造一个清洁、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建设文明小区,不仅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陶冶居民的道德情操,而且,体现国家对市民的关怀,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城市绿化可以缓和城市生态,但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爱好。从而引起人们对自然的向往,这就需要把大自然引入城市。使文明小区的有限空间融合在无限的大自然中,这即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市民素质的需要。文明小区是综合配套,全面建设,治理污染,减少噪声,造福于民的好事。特别市居住区里的人口密集,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供人们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土地、水源和空气。同时对居民的胜利和心理也起着有益的影响,有助于调节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使人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增强听觉、嗅觉和思维活动的灵敏度。随着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和文明小区的建设,人们对绿化的鉴赏水平也不断提高。同时护栏也在接到、绿地和居住区内,与绿化相映成趋,起到保护绿化和装饰作用。文明小区的环境建设,要坚持以树林、花卉和绿地为主。把小区建设成无垃圾、无污水、清洁卫生、鸟语花香的生活环境。成为广大居民在紧张的劳动之余休憩的场所,同时,也给人们的视觉效果上产生了美的感觉。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高居民生活质

4.1 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宽服务领域。

市内5区先后建成了区级社区服务中心,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发展到148个,去年社区服务网点1万余个,直接从事社区服务人员近3万人。全市各类社区服务网点开展各种服务项目100多项,通过实施“一门式”服务,搭建不同层次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社区服务,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在协助办理低保、推进居家养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区、街道及社区不同层次的“扶贫超市”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体的不同生活所需,既方便了群众办事,也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4.2 社区综合功能不断完善。

开展“社区就业工程”,积极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两年来,通过社区就业工程安置失业人员19.6万人。开展“社区绿化、庭院美化、楼道净化”等环境整治工程,在全市创建了一批“花园式社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个,社区服务站104个,基本形成了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六位一体(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4.3 要改善服务设施。

充分考虑新建社区与原有社区、中心地段社区与边远社区、商务区与纯居民区的不同条件和需求,采用新建、改造、调整、共享并举的方式,因地制宜地解决社区服务设施滞后的问题。对于即将新建的社区,要鼓励支持建设体制优化、功能完善的新型社区;对于带动能力强的社区,要积极推进社区间的“嫁接”、“重组”,促进资源共享;对于老社区,要探索社区公共资源的社会化运营工作机制。属于政府投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应先行向社区开放,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其他驻社区单位向社区开放。4.4要拓宽服务领域。

加快市、区、街、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立集公益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启动居家养老工程,完善社会救助工程,扩大下岗再就业工程,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发展社区卫生事业,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做好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服务,逐步把流动人口纳入社区服务的视野,使他们共享社区发展成果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物业管理

5.1 物业设施设备管理包括物业设备设施档案管理、标准化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

物业设备设施基础管理是物业设施设备管理可靠的条件和保证。设备原始档案接收建档、维修档案管理和设备运行记录档案的管理。对物业设备设施的管理,一定要有齐全、详细、准确的档案资料,否则将无法进行实施管理活动。

5.2 标准化管理。

服务企业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统一规定的管理模式。它为物业设备设施的管理提供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标准,为企业的自我监督管理、业主和使用人的监督提供基本依据与手段。通过用这种标准话管理的手段,星海花园的物业一定会得到比以前更多、更大的提高。

5.3 营造物业管理中的和谐氛围。

营造物业管理的和谐氛围是建设星海花园和谐小区的基础,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居住环境的建设是最为重要。在物业管理建设中,往往较多注重“硬件”建设,忽略“软件”方面的和谐氛围的建立,如,对小区内共用资源的强化管理;对小区文化品位的营造;提供邻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环境建设的作用,一是硬环境建设,二是软环境的建设;倡导亲情服务建设和谐社区,要建立多元多方共同增进亲情氛围的协调机制,要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指导,要尽力培育和增进住区全民的亲情意识,从而使星海花园小区的居民能融入这个大家庭中,共同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的家园。

5.4 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如今,构建“和谐小区”成了政策主题和热点话题,如何通过物业管理的职能,强调精品服务意识,想方设法打好“服务”这张牌,创建一个“民主法治,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小区,建立一种“与邻为伴、与邻为善、守望相助”和睦的邻里关系,使小区真正成为现代人的心灵家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物业管理者要想赢得业主的心,就必须以诚感人,以情动人。如何提供富有人情味的服务,如何去迎合人们崇尚自然、注重生存环境的文化意识,成为物业管理人的共同话题。作为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性行业,倡导人性化管理,需要将人的精神需求 —— 文化,引人物业管理。将文化概念引入物业管理的运作中,这决附庸风雅,而是一个企业高层次、长投资、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是市场竞争的锐器,它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管理效益与经济效益。

5.5 沟通。

和业主沟通固然重要,但小区里的业主成百上千,现在一些大型楼盘的业主户数甚至过万。如果要与之全部面对面地充分沟通,既加大了沟通成本又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物业管理公司必须懂得识别关键客户并与其保持良好的沟通。即 20% 的业主在小区公共事务的决策上常常能发挥 80% 的主导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业主由于教育背景、工作条件、家庭环境的原因,不会过度地关注或参与社区管理事务,因此我们的沟通重点主要就应该放在那些关键客户上 — — 例如业主委员会的成员、产权比例超过 5% 的客户代表、热心公益并有时间和条件的业主、对开发商及物业管理公司有成见的客户、需要特殊援助的业主等。

5.6 市场指向。

市场化,是成功物业管理公司的共同特征。很难想象,一个内部市场化和外部市场化都不充分的物业管理企业如何获得业主的认同,并获得市场份额。随着物业管理条例的深入普及,越来越多的物业管理项目进入招标程序。从项目的承接开始,到项目的策划、定价和运作,企业都应该遵照市场价值规律。这更多地体现在品质标准和服务成本上。物业管理公司不能再像过去一样,片面地抱怨业主不懂专业,不了解市场行情而固守原有的利益不放。必须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站在业主的角度,感受业主的体验,换位思考和举证,并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及降低服务成本。

总结:我认为,服务好社区居民,就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和文化修养,用表率作用来引导居委会全体成员和社区居民,用诚信为居委会和居民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社区工作就是以心换心,要用对党和居委会事业的忠诚,提高对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求过分索取。

社区和谐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形象,我们社区的理念、行为、视觉,都对社区的和谐建设有影响,把文化建设、社区医疗、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社区安定与社区和谐建设相结合,做到不管做什么,先公益后效益的原则,在社区服务上不留死角,才能真正做到“服务社区居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鲁捷 赵学岩主编.物业管理基础知识.[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55页—93页 128页—170页 [2]刘洪玉.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65页--201页..[3]谭善勇.物业管理市场一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第三篇: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郑州市居住小区实态研究

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郑州市居住小区实态研究

郑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姓名:王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指导教师:陈红

摘要: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居住的外环境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通过对郑州市一些室外空间环境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进行问卷、访谈等方式的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并对其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与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论。这次调查研究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外部空间的使用状况、交通系统规划状况和景观绿化设计状况,分析其室外空间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针对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和展望,为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环境的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实态研究

引言

1、研究城市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体系的目的及意义

二十世纪以来,居住问题被世界各地所普遍关注,成为一个关涉全球的重大社会问题。英国著名哲学家和实验科学大师弗兰西斯培根曾在《论园林》一书中写道:“人类先造美宅,再造花园”。他既精辟地概括了作为一项精神层面的活动,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环境,是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前提的;而且他也向我们引出了居住问题的发展趋势与居住区环境的设计方向。居住区环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居住区的环境质量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 居民关注的重点从单纯追求自己住房内部空间的合理舒适,逐渐转向对住宅及居住区的室外空间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花钱“ 买”环境开始成为人们居住生活追求的新目标。因此,改善居住空间室外环境,提高居住生活质量,使其得 到可持续性发展,从而创造出良 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成为建筑师和规划师所应关注及解决的重要课题。

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地处中原,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近年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深化和住房分配政策的落实,城市住宅开发建设如雨后春笋,房地产业空前兴旺。现在的居住区设计不再满足于最初的户外绿化点缀,而是注重室外环境设计和在此基础上追求更加独特的个性,追求精致与完美,并逐渐使优美的居住区室外环境成为房地产卖点,这些新兴的居住区为 郑州市的住宅形象注入了活力,把住宅产业带入一个新的时代。但在一些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也存在着诸如交往空间不足、交通停车混乱、景观设计缺乏细部以及管理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那么如何更好的创造体现当地文化特色,适应社会习俗、功能合理、安全舒适的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这就使得对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以及对其规划设计上的优劣得失进行 系统的归纳总结,并且初步建立相应的评论显得迫在眉睫。本文试从郑州市居住小区的发展现状入手,力图对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环境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归纳和总结,对多个典型居住区的室外空间环境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建立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总结优点,找出不足,以期对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环境的合理规划建设有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并为郑州市住宅产业尽一些微薄之力。

2、研究内容

中国的房地产业从探索到初步形成到向理性发展的二十年,也就是中国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从萌芽到初步发展的阶段:即从初期的居住区绿化设计阶段到后来的居住区环境规划阶段。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在这个领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各个时期涌现出

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的成熟与深入,国外的设计事务所也积级参与了进来,他们带来了西方的设计理念,也为建筑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全新的观点,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良机。

本课题以郑州市居住区为调查研究对象,对郑州市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的室外空

间环境现状进行实地调查,辅以国内外相关理论,分析适应于郑州地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对策,针对性更强,为郑州市居住区规划实践和未来道路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

3、研究方法

本文从实态调研入手,通过对郑州市居住区的实况调查,对居住区规划设计思想的调

查总结,有针对性的探讨如何根据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生理环境等地域性特点,居住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居民对居住区室外环境的基本要求等,进行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及研究,针对每一个要点,力求找出实施 的依据和可能性,并通过分析比较,进行初步的评论。本文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对典型案例进行评述,通过查阅现有资料、文献为基础,搜索理论依据充实研究框架和分析论证,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和演绎推理。也许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和偏差,但是本论文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1)对郑州市近年来一些典型的居住区室外环境进行实际调研并作梳理,为人们更加

全面地认识居住区室外环境规划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2)作为研究适应于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对策的论文,也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希望为郑州市居住区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以提升居住区设计的 整体品质。也希望本文中的一些观点能够为有兴趣研究此领域的同仁提供可资借鉴的研究基础框架和进一步研究,为促成居区住室环外境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尽一些微薄之力。

4、论文结构

居住区是居民聚集、休憩和活动的场所,居住区环境反映的是该居住区居民的生活方

式与生活观念,同时,它也反映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文化背景。引言部分引出问题所在,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提出论文的主要框架。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国内近年来居住区发展概况和国外居住区相关规划理论。

第二章阐述了城市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的构成要素和一般原则

第三章是本论文的重点,通过对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环境的实态调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描述和资料整理,分析了郑州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手法和特色并对其做出评论,另外对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第四章基于对郑州市居住区的实况调查和分析,并结合关于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的一些方法,提出了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的优化措施

结语部分,论文对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第四章 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的优化措施

通过以上对郑州市居住区的实况调查,从己经建成的小区的成功经验,以及实况调研

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与不足,结合论文中关于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方法,得到了一些启发,在建筑设计者营造精美环境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客观实际,以人为本,处处为使用者着想。接下来,本文将针对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提出一些优化措施,为郑州市居住区建设与设计提供参考。

41、人性化的空间场所设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安全性、空间的领

域性及邻里交往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双休日的设立,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居住区建设越来越重视休闲空间的设计。而一些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小区环境的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却常常忽略了功能空间的多样性。一些居住区规划追求“ 大硬化、大草坪 ”的模式,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出现过于空旷、单调的空间效果,缺少具有亲和性的小空间,一些居住区 环境不能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兴趣、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开展多种活动的需要,只是加强老年人和儿童的活动设施和场地,而忽略

了中青年人以及残疾人的活动要求,造成居住区内所有居民同处一个活动空间,这样以来,既降低了室外活动的质量,也由于活动设施的针对性不强而增加了活动的不安全因素。

411、把握庭院和休闲场所的空间尺度

大尺度的空间具强烈的力量感,邻里交往较弱,公共交往性强,较适合于居住区中心

庭院的公共空间;小尺度则更具有人情味与亲切感,尺度宜人,又不感到压抑,较适合于住宅组团的户外庭院。中心绿地也应进行适宜的空间处 理和尺度分割,以减弱空旷感,方便人的活动,居住区环境设计宜以近人尺度为原则,一般心情愉快的步行距离为,这也要求中心庭院的尺度不能过大,大的小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中心庭院分设为尺度适宜的不同的组团庭院空间。在居住区室外空间组织上,设计者还应对入口、广场、休闲设施、宅间小空间等公共空间环境部分的设计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最大程度地体现居住区的识别性、归属感和公众意识。

412、提高空间使用率

一些居住区为居民创造的活动空间和设施不当,把居住区建成了公园,居住区室外环

境越来越漂亮的同时,可供多种户外活动的场所越来越少,舒适度也不够。而居民主要活动内容有:散步、聊天、晨练、休息、玩耍、纳凉等。不同的户外活动需要不同的场所。例如:座椅设在道路的两侧,人们坐在聊天时不断的被打扰;儿童游戏场所,看孩子的大人无处可坐;晨练区位置不恰当,造成对住户休息干扰;休息、游乐、健身、灯光、卫生、管理等设施不全,特别是标识、指引设施不全、不详细、不准确,不便于人们的使用。由此可见,与大广场相比,小型或袋型空间、1m左右高度植物围合的半封闭空。间及架空层、长廊、亭台、树荫等灰空间就更加方便人们休憩、躲雨、乘凉。因此,恰当的设置活动空间及设施,可以提高场所空间的使用率,在居住区规划与设计中应多加运用。

413、完善休闲场所与活动设施老人和儿童是室外休闲场所的主要使用者,设计应

多为这两类人群考虑。树荫下的石凳、小范围的围合空间、蜿蜒曲折的步道、户外简易实用的健身设施、儿童嬉戏场地等都是高使用率的空间。而中青年居民的运动场地也是不可 缺少的,且形式应更多样化、多层次化。普通居住区应设置小型篮球场、羽毛 球场、乒乓球台等室外活动场地,供各种不同的活动人群使用。而一些高档居住区或大型居住区应设置网球场、室内游泳池,室外游泳池一年中只适用于夏季,其他时候多为空置,比较浪费用地,不如将游泳池设于室内 更人性化。

42、安全方便的交通与停车设计汽车家庭化对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影响是深刻的。由于私人小汽车拥有率的提高,居住区内通行和停放的小汽车也日益增多,人们对居住区规划提出了诸多问题,如停车场库如何设置、停车位指标如何确定、停车场库类型如何选择、步车矛盾如何解决等。近年在这些方面我国已有初步探索和尝试,并取得许多有益经验。

421、选择合理的停车方式停车方式涉及到经济和造价问题。它的选择与城市的车

辆拥有率、居住区的建设造价等有很大关系。地面停车场使用方便,但不节省土地;地下停车安全、便于管理且节省用地,但造价却很高;住宅底层架空停车库综合效益好,但对小区院落内部生活有一定的干扰。因此,在居住区规划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经过多方案比较来选择一种或多种停车方式相结合。

422、方便安全的停车布局

停车场布局是居住区规划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停车布局种有两种,一是集中式布局,一般布局在小区或组团中心及出入口处,采用的方式以停车场或车库为主;另一种是分散式布局,一般接近住户,布局在道边、住宅院落与院落之间或住宅的底层。但不管哪一种,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确保居住区居民生活的宁静和安全;

2、要布局在合理的可接近的范围内,步行距离在10米以内为好;

3、应尽量避开主要步行出入口、人流密集处和儿童游戏场;

4、要配合绿化和景观设计,如停车场地坪适当下降,用植物来掩蔽噪声等。

423、步车矛盾的解决方式在国外,相当长的时期内解决步车矛盾均采用人车分离的作法。人车分离的措施,对提高汽车集中地区的安全性和促进汽车交通的顺畅,的确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然而也正是因为分隔的关系,却带来了“汽车优先”的观念,即使在原本汽车不该受到礼遇的地区,汽车也能因为人车分隔而高速行驶。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欧的一些国家开始探索既走人又可行车的道路体系,即人车共存体系。所谓人车共存道路是指:在不威胁到行人、自行车的通行及沿街住户生活行动的范围内,允许汽车通行的道路。其主要方式是通过小区干道的科学设计:如采用短的回路、尽端路、T型路与集散路相接,道路局 部缩小路面,改变路面材料,采用大弯道、路面驼峰等,自然地控制了小区汽车的速度,使其车速低于20公里/小时以下,基本减少汽车对行人安全的威胁,己达到人车共存。无论是人车分流还是人车共存,其目的都是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都需要做到抑制交通,避免机动车交通对居民的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为了避免片面的做法,达到抑制交通的目的,应从变更道路网、改造道路空间、创造生活化的道路环境等综合考虑,在特定的情况下采取人车分行与人车共存相结合的做法,形成安全舒适的居住区道路环境。

4.3、可赏可游的景观绿化设计

431、“小分散大集中”的小区绿化趋向

居住区绿化不仅具有视觉感观的愉悦性,还可以隔音隔热、防风防尘、杀菌消毒、改善小气候等,对小区整体室外环境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良好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是衡量居住区居住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几年来的住区规划设计中,小区绿化逐步趋向小分散大集中,在小区中心公共场地周围集中设置绿化,并与文化活动设施及景观小品粗结合,加强小区的整体景观性和可识别性;而在组团或宅间分散设置一些树木花草,既能增强组团的私密性,又兼具观赏性与趣味性。这样既扩展了小区中心空间,有丰富了小区景观,为小区的整体空间设计创造了较好的前提。

432、合理的绿化配置

目前很多居住区设计中,为了加强图面效果和近期效益,往往采用封闭式的中心大绿地。大绿地强调气势,注重艺术性多过功能性,更像公园。而分散组团式绿化更加人性化,既保证了较好的私密性与安全感,也使得绿色深入到 每栋楼前。另一方面,铺设大草坪从景观效果上确有其独特之处,但是与树木相比,草坪的管理及维护费用是一般乔木、灌木的好几倍,而其所发挥的生态效益则远远不及同样面积乔、灌、草复合群落。因此,在居住区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应 以乔木为主,乔、灌、草复合设计,品种也宜多样化,形成一定比例的立体化种植,这样既可形成丰富的绿化轮廓线,又可在不同的季节形成不同的绿化景观,同时为居民提供一定量的遮荫、纳凉场所,降低大地的热辐射强度。乔木为主的立体垂直绿化布局也有利于居住区噪声的吸收与阻隔,为创造一个安静适宜的居住环境打下了基础。

433、人性化的景观绿化设计

居住区室外景观与绿化设计应切实从使用者利益出发,避免过多修饰,并应结合自然生态,将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与其他相关学科结合在一起,这是二十一世纪建筑学向广义拓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绿化设计应考虑物种的生长和生活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和空间布局,建立综合立体的绿化体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合绿化体系。

结语

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理论和方法是一个涉及到许多专业人士参与、涵盖多方面领域技术共同合作和应用的持续发展的领域,随着建筑学科的拓展和其他学科的介入而不断深化。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人居环境的研究己经从室内转向室外,从局部转向整体,从形式表层转向更系统的深层研究,这也是单一的建筑学科无法解决的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这有赖于更多相关学科的介入和更多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

1、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地域化的室外空间 居住区室外环境建设不仅要建设良好的物质环境,还应该发扬“人本主义”精神,创造 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地域特性。对于设计者而言,不应只停留在形式表层上,室外空间设计不仅要注重色彩与体量感,而且要找出室外空间与文化背景及地域特征的内在联系,赋予其个性。以共同的心理认同建立普遍意 义的行为规范,以地域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结合构成住居文化的基本特征。居住区室外环境是人们思想、意识、文化的体现,对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居住区室外环境的地域文化风格特色可以加强居住区的识别性,使居民对其居住环境进一步产生认同感、安全感和归属感,易于形成融洽、稳定的社会关系。全球化趋势使传统文化延续面临严竣的考验,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必然缩小地区文化间的差异,并间接导致了居住区环境建设的风格趋同。必须把民族 的文化特色提炼出来,从居住区地域文化和当地居民参与入手,加强居住区的 地域文化特色,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不是千篇一律。

2、以人为本。丘吉尔曾经说过:“人造住宅,住宅造人”。意思是说,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反过来影响着人的生活,规范着人的行为。居民是城市居住区的主体,居住区环境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满足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因此,在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与建设时,各方面都应以居住区居民为中心,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为根本目标,处处做到“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满足居民的行为、心理需求

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人性化设计应以居民为主体,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相应生保和境障随居录活平提,居生的求有的活障环保。着生水的高对住活需也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应充分满足居民发展变化的需求,通过居住区人性化的空间尺度和舒适宜人的环境设计满足居民的行为、心理需求,并应兼顾到各类群体(老人、儿童、残疾人以及占据大多数的中青年人等)的需要,为其提供全面、安全、方便的环境设施,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2、广泛的民众参与在居住区室外环境规划设计的全过程中应强调居民参与。

只有把研究对象放在“人”的身上,加强公众参与,才能把环境设计从物质建设转向社会发展的领域。对于设计者,应通过各种方式集中居民有关建筑造型、花园设计以及环境中的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建议作为设计依据,发展一种留有余地的弹性设计方法,强调使用者的参与和建设自我居住环境,让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和想法在住宅区内合理的得到体现,使居民对环境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使设计者、居民、管理者三方共同协作,建设优质的居住环境。

3、健康的室外空间环境

从六七十年代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到我国近年来“山水城市”的提出,生态设计正逐步深入到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去。人们需要的是一种能满足身心健康的生态环境,同时,这种环境的设计不是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的,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因素及有限资源,合理进行设计,改善人类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建立生态住区。在这方面,需要我们强化生态意识,拓展知识面,借鉴和吸收多方面的经验。

室外空间环境研究是一个既有悠久历史,又有崭新前景的综合性课题,本文由于时间、篇幅与水平所限,只能阐述一孔之见,许多有关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得出问题,再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分析研究,事实上,这也只是居住环境的一个片断而己,希望本文总结的一些问题和分析能对这一趋势的深化尽微薄之力。

后记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随着此篇论文的完成即将结束,在此谨向曾经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过我的老师、同学、亲人和朋友致以真诚的感谢和衷心的祝福。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陈红副教授,在近一年的资料整理与论文写作中,导师从论文选题、框架及内容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导师的指导和鼓 励是这篇论文顺利完成的保证,也拓展了我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三年来,陈老师在我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

面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与帮助。导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科研风格以及每一次的教诲和启发都使我 受益匪浅,这些都将是我今后道路上的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在此,再次向陈老师致以衷心的谢意。感谢张建涛教授、张东辉副教授、郑东军副教授、陈雾霞副教授在论文的写作和修改过程中给予的宝贵意见和帮助。感谢资料室陈艳丽老师、李彩霞老师以及郑州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我查阅资料提供的帮助。感谢我的同学王奕文、王丽娜、李靖红以及王宁、季强、吕燕红、谢坷、沈辉等许许多多的朋友和同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以及论文讨论中,他们的观点直接或间接地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和启发。感谢本论文的诸位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们。

最后深深感谢父母及家人一直以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默默的支持和无私的奉献。本文在此即将划上一个句号,由于本人学识和精力所限,文中难免出现错误,真诚期望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第四篇: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层住宅的比例越来越高,高层居住小区的发展有其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高层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现状,注重空间、景观、生态,对小区游园,底部架空层,屋顶花园等特点进行分析,探索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关键词:高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架空层;屋顶花园

1研究背景

高层住宅的主要建筑形式为独立高层、小高层(7~29层),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因为能够依托城市便利的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能较成功的解决“交通瓶颈”的问题。高层住宅充分发挥土地价值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降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获得更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和居住环境,成为在现有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下提高居住品质的一个理想途径。因此在城市中心区发展高层低密度住宅更加贴合我国的国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获得明显的提高。但是也存在发展的制约因素,即“产品瓶颈”。在住宅户型的舒适性与经济合理性相结合、创造高品质的小区环境和辅助配套设施等方面关注度不够,居住品质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高层住宅的优势在于向空中发展,腾出地面绿化来改善居住环境,这样,高层的住户才会感受到自己置于绿色的环境中。舒适宜人的居住以及方便快捷的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最为关注的两个主要问题。亲近自然的居住环境、人性化的活动场地、亲切宜人的建筑尺度和空间氛围、便捷的基础设施等无疑是人们对于居住的最高理想。

绿地是居住区不可缺少的公共设施,也是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具有独特的生态效应。居住区绿化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环境,并在满足人们可居、可游、可赏的同时,还可以消除都市的喧嚣、身心的疲惫,从而有利于居住者得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

居住区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居住小区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的设计能赋予园林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居住区设计中要坚持赋予园林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保持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的结合。

2.1 高层建筑高视点的要求

在现在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要考虑到人们高视点(高层居住者由高点向下观景的位置的视点)的要求。现在居住小区的居民楼越来越高,对居住区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在小区园林设计中要体现这一要求。设计师在小区绿化造景之时,要充分考虑楼层较高的居民的俯视感受。高层住宅在景观上要求居住区的地面景观平面设计要悦目,体现形式美,强调面,即色块和色调的对比。色块,由草坪色、水面色、铺地色、植物覆盖色等组成,相互之间需搭配合理,并以大色块为主,色块轮廓尽可能清晰。植物搭配要突出疏密之间的对比。种植物应形成簇团状,不宜散点布置。草坪和铺地作为树木的背景要求显露出一定比例的面积,不宜采用灌木和乔木进行大面积覆盖。树木在光照下形成的荫影轮廓应能较完整地投在草坪上。

2.2居住小区绿色空间环境

居住小区绿化设计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不同于公园设计,小区的设计和建设中,注重功效和美学,考虑了时间与空间、文化与经济等双重层面的内容。它是以自然为主轴,强调情感与文化品位取向的生态人居环境。在景观效果实现上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充满大自然情趣的生活游憩空间,充分考虑住户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以及居民体育健身等功能实现,营造出令人赏心悦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使环境的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标识功能并重。

2.2.1居住小区的健康理念。园林不仅要为人居环境创造自然的条件和气氛,也渗透以人文;人们不仅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物质享受,也从寓教于景的环境中陶冶精神,获得身心健康。“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 ” 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2.2.2 绿色空间的可参与性和亲和性。在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我们要公共的开放与个体的私密性相结合,要开敞空间与半开敞空间相结合,用绿化来隔离空间是我们在空间隔离常用的手段。没有人的参与的、没有感知的绿色空间是苍白的、没有意义、缺少品位的。小区绿地需要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对应这样的需要的就是尽量的使居民能够在小区绿地中聚集,即现在所经常讨论的“ 人居 ”与“人聚”的问题。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正是“人聚” 的需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2.2.3居民小区中植物的配置。在植物配置上强调冬透夏荫,春绿秋黄,改变小区内常绿乔木一统天下的局面。冬天,温暖的阳光透过枯荣的落叶,输送进小区;夏天,浓密的树荫给居民带来了清凉,使植物配置的群落具有保暖防暑降温的作用。引进色叶植物和香源植物,随着季节更替呈现不同的季相和挥发不同的气体,满足人们季移景换的审美情趣和不同嗅觉的刺激。强调植物的保健功能,小区内可以引进一些通过光合作用挥发各类气体的植物,起到提神醒脑、清热明目、疗肝润肺、舒筋活血等的保健作用。

(1)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这样再进行空间的分割及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色块布置时色彩简洁明快,可按设计者的要求任意作出各种图形图案;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满足快速绿化美化的要求;养护相对简单,只需要一次成形后经常间断性进行修剪,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只要合理选择色叶树种,就可以让色块四季基本不变,更加重要的是色块的设计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特别在欧式建设的小区中和环境比较和谐;容易使人感觉环境整洁有序,现代气息较浓。合理运用色块,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现在常见的色块组合有:红色块为红叶小檗,红花木;绿色块有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杜鹃;黄色块有金叶女贞、洒金珊瑚、金边黄杨;也有用红绿草、雪叶菊等草本花卉。

(2)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及对小区设计的最直接要求:应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另外注意整个小的色相变化,在有色树种的搭配上,可以采用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这样可以使小区的绿化更加生动活泼。

(3)以草本花卉弥补木本之不足。虽然草本花卉在应用中的管理比较繁琐,但是相对来说更容易为进行控制,易于成为造景要素。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长势等方面,才能互相协调。对于每个组合的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3高层架空层和屋顶花园的设计

3.1居住小区中底部架空设计

现在居住区建筑越造越高,使得人们离绿地及邻居越来越远,在钢筋水泥的建筑日益占据城市主流的今天,架空层为城市空间和居住空间提供了链接,为人们架起邻里沟通的温馨桥梁,提供了具有人情味的自然空间,满足了居民交往及活动的需要,增进了邻里的情感交流。正是人们的这种需要使开发商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架空层的设计,牺牲经济效益,是为了提升楼盘的品质。

底层架空空间构成要素由植物、建筑小品、铺地、游乐设施构成,构成要素色彩宜亮、体量宜小、布置宜精致。

每个组团的架空层设计中引入特殊点设计的概念,按年龄层设置特殊活动区,分别定义为:“中老年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比如中老年活动空间强调的是健康主题,设有健康足底按摩步道,健身器材、水吧以及休憩等设施。儿童玩乐空间可设置滑梯等儿童嬉戏设施、休闲座椅等闲聚设施。置身于架空空间内仿佛漫步于室外的大自然中,既有室内宜人的气氛,又具有室外的自然亲切感,业主们多了沟通交流的场所。不管是雨天还是天晴,沐浴着满园的绿色和清新的空气,清晨打拳、练功,傍晚下棋、聊天,俨然生活在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社区环境中。

底层架空空间因其建筑结构特点,光照条件较差。所以底层架空空间的墙体不宜运用过暗的色彩,要有适当的色彩对比,以活跃景观空间。此外,还应在顶面等处布置照明灯具,使底层架空空间明亮开阔,方便居民在此活动。底层架空空间环境条件相对较差,植物配置上可选择耐阴、耐旱、生长慢、宜养护的花草灌木品种,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观。底层架空空间可栽植的植物有八角金盘、洒金珊瑚、麦冬、虎耳草、垂盆草、玉簪、大吴风草、常春藤等。

3.2屋顶花园设计

屋顶花园就是利用建筑屋顶的面积覆土种植花草树木,形成屋顶庭院,是园林建设的形式之一,也是建筑向自然空间的渗透,它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的美化以及城市室外空间的合理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屋顶花园是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体现,它可以满足人们居住、工作、休闲、观赏等多种需求。屋顶绿化作为一种不占用地面土地的绿化形式,是空中的景观,无论简单、低维护的拓展型还是密集型屋顶绿化,技术与艺术都要高度统一。“绿色奥运”为屋顶花园的推广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尽管目前我国的屋顶绿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构造技术、植物种类筛选标准等,但重要的也许是对我们追求景观化、生态化和效益化的屋顶绿化建设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构建适合我国地域的屋顶绿化建设和研究平台。

4结语

近代城市的发展和多种功能需求孕育了高层居住小区,它不能象传统小区那样在完全封闭的情况下发展,出现了半开放的商业服务空间,与城市生活相渗透,容纳更丰富的功能。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需要以绿色生态为原则,进一步探索高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为现代人营造更多的优良环境,引导新的生活方式,适应时代需要,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坚,王竹.高层住居适宜性空间环境浅析[J].华中建筑,2004(06)

2崔桦.城市居住区绿化浅析[J].华中建筑,2004(06)

3李蕾.聚合居住与高层住宅主体公共空间营造[J].华中建筑,2004(05)

4张静.武汉市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评析[J].中国园林,2004(05)

5黄金绮.屋顶花园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6周文琴,姜晓琴.建筑底部架空设计的思考[J].华中建筑,2004(02)

7陈跃中.休闲社区――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手法探讨[J].中国园林,2003(1)

(责任编辑 杜芊芊)

第五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学空间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学空间

我校全体党员教师在党支部的具体安排下,已开始了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通过两个多月的学习,进一步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结合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突出实践特色。力争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学空间。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质就是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体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养成统一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教育发展为了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的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全体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同教育的内容、目标到教育方法的选择都应当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育评价标准,使不同个性、兴趣和资质的人都能从实际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得到益处。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学空间

1、和谐的教学空间,应有高涨的自主学习热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在自学中生疑。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发展,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开发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发散思维、动手实践乃至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

2、和谐的教学空间,应有准确的师生教学定位

新课标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助、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师生定位中,教师就不能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占用者、传播者,而是平等的参与者、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协助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成为共同的研究者、成功的分享者、学习的主动者、参与者。有了这样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教学氛围,使课堂变成和谐的新乐园。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确保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让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人民教师。

下载构建和谐居住小区室外空间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和谐居住小区室外空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环境满意度调研汇报

    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环境质量满意度评价 第一章论文结构框架浅析 本文仅是对居住小区建成后公共空间环境质量满意度评价在居住区方面应用的一个基础探索和初步应用。本文的目的......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祥德路小学 吴建 在践行国家、上海市和虹口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我区教育局确立了以“绿色生态化、特色多样化、教育国际化”为抓手的......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浅谈构建和谐企业文化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和谐社会”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企业,和谐企业离不开和谐社会。天铁集团......

    构建和谐班级

    构建和谐班级,培养高素质人才 和谐的教育能造就和谐发展的人,我校的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都注重讲民主、促和谐、求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沐浴在阳光下,享受爱的温暖,从而促进整个......

    构建和谐领导班子

    这次民主生活会的中心议题就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着力构建和谐领导班子。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各级党委都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和谐建设。所......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场所,一个班级,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班主任是师生关系链条的中间环节,营造一个健康、和谐、优雅的班级,能够促进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够提......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科室

    一、和谐的基本概念和谐二字,可以说是当今社会最流行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豪不夸张的讲,我们一切工作的归宿都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不管是对政府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而言,单单是......

    构建和谐班集体

    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 一、确定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 班级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方向,是构建良好的班风,形成班级和谐的基础。共同目标是通过个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