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涉河建筑行政许可法律法规资料
涉河建筑行政许可相关法律法规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第四条 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当服从防洪总体安排,实行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的原则。
江河、湖泊治理以及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应当符合流域综合规划,与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开发相结合。
本法所称综合规划是指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综合规划。
第九条 防洪规划是指为防治某一流域、河段或者区域的洪涝灾害而制定的总体部署,包括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防洪规划,其他江河、河段、湖泊的防洪规划以及区域防洪规划。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区域的综合规划;区域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的流域防洪规划。
防洪规划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第十七条
在江河、湖泊上建设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电站等,应当符合防洪规划的要求;水库应当按照防洪规划的要求留足防洪库容。
前款规定的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电站的可行性研究报 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签署的符合防洪规划要求的规划同意书。
第二十七条 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
前款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土地,跨越河道、湖泊空间或者穿越河床的,建设单位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工程设施建设的位置和界限审查批准后,方可依法办理开工手续;安排施工时,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位置和界限进行。
第六十六条 本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十九条 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上建 设水工程,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前,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水工程的建设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在其他江河、湖泊上建设水工程,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前,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对水工程的建设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水工程建设涉及防洪的,依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涉及其他地区和行业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的意见。
第三十八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构筑物,铺设跨河管道、电缆,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工程建设方案应当依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报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因建设前款工程设施,需要扩建、改建、拆除或者损坏原有水工程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负担扩建、改建的费用和损失补偿。但是,原有工程设施属于违法工程的除外。
第八十二条 本法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1988年6月3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通过)第十条 河道的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流域综合规划,符合 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通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
第十一条 修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安排告知河道主管机关。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建设的管理,确保江河防洪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河道(包括河滩地、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 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第三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由水利部所属的流域机构(以下简称流域机构)实施管理,或者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河道主管机关根据流域统一规划实施管理:
(一)在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珠江主要河段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河段的具体范围由水利部划定;
(二)在省际边界河道和国境边界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
(三)在流域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水库、水域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
(四)在太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等大湖、湖滩地兴建的建设项目。
其它河道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由地方各级河道主管机关实施分级管理。分级管理的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计划主管部门规定。第四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它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
蓄滞洪区、行洪区内建设项目还应符合《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 建设单位编制立项文件时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文件:(1)申请书;
(2)建设项目所依据的文件;
(3)建设项目涉及河道与防洪部分的初步方案;
(4)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及该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
(5)说明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对于重要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还应编制更详尽的防洪评价报告。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未列入国家基建计划的各种建筑物,应在申办建设许可证前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
第六条 河道主管机关接到申请后,应及时进行审查,审查主要内容为:
(1)是否符合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和有关的国土及区域发展规 划,对规划实施有何影响;
(2)是否符合防洪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
(3)对河势稳定、水流形态、水质、冲淤变化有无不利影响;
(4)是否防碍行洪、降低河道泄洪能力;(5)对堤防、护岸和其它水工程安全的影响;(6)是否妨碍防汛抢险;
(7)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8)是否影响第三人合法的水事权益;(9)是否符合其它有关规定和协议。
流域机构在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审查时,还应征求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意见。
第七条 河道主管机关应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同意兴建的,应发给审查同意书,并抄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在报送项目立项文件时,必须附有河道主管机关的审查同意书,否则计划主管部门不予审批。
审查同意书可以对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管理提出有关要求。
第八条 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单位的申请进行审查后,作出不同意建设的决定,或者要求就有关问题进一步修改补充后再行审查的,应当在批复中说明理由和依据。建设单位对批复持有异议 的,可在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机关的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复议申请,由被申请复议机关会同同级计划主管部门商处。
第九条 计划主管部门在审批项目时,如对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作较大变动时,应事先征得河道主管机关的同意。建设单位应重新办理审查同意书。
第十条 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必须将批准文件和施工安排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核后,方可办理开工手续。施工安排应包括施工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的情况和施工期防汛措施。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施工期间,河道主管机关应对其是否符合同意书要求进行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如实提供情况。如发现未按审查同意书或经审核的施工安排的要求进行施工的,或者出现涉及江河防洪与建设项目防汛安全方面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意见,建设单位必须执行;遇重大问题,应同时抄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筑物和设施竣工后,应经河道主管机关检验合格后方可启用。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6个月内向河道主管机关报送有关竣工资料。
第十三条 河道主管机关应定期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筑物和设施进行检查,凡不符合工程安全要求的,应提出限期改建的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河道主管机关的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 未按本规定的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建设项目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可根据《河道管理条例》责令其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采取其它补救措施,可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关于长江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权限的通知
(1995年1月10日水利部水管[1995]5号发布)
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重庆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计委(计经委)、水利(水电)厅(局),长江水利委员会:
为加强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保障长江防洪安全和更好地发挥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水利部、国家计划委员会联合颁发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建设项目同意书制度。经研究,在长江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水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及其他公共设施(简称建设项目)等需经各级河道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履行基本建设审批程序。
一、我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实施管理的权限如下:
(一)在长江干支流上修建的大型水工程及在下列河段各部门兴建的大型建设项目,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发放建设项目同意书。
1.长江干流:源头—宜宾
2.汉江:汉中—丹江口
3.乌江:洪家渡—乌江渡
4.嘉陵江:武都—亭子口
5.岷江:松潘—都江堰
二、上述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的建设项目,先由各有关省(市)河道主管机关提出初审意见后报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
三、在长江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除上述需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同意的建设项目以外,其他项目由地方河道主管机关分级管理并制订具体管理办法。省(市)河道主管机关在发放建设项目审查同意书时,应同时抄报长江水利委员会核备。
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
第十四条 水利工程的建设,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规模的分级管理权限,将建设方案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并按 国家规定,办理建设项目的报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施工。
汇报提纲
专题汇报内容:嘉陵江塔山湾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方案转报长江委审批问题
8月18日,长江委就省厅川水[2004]71号请示正式复函,要求省厅就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方案重新行文报批。长江委复函的依据主要基于五个相关法律法规:
1、《防洪法》第十七条:在江河、湖泊上建设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电站等,应当符合防洪规划的要求;前款规定的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电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签署的符合防洪规划要求的规划同意书。
第二十七条: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该工程虽属综合治理工程,但也属水工程,应当实用这两条规定。
2、《水法》第十九条: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上 建设水工程,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前,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水工程的建设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
3、《河道管理条例》第十条:河道的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流域综合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通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
第十一条:修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4、《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利部)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河道(包括河滩地、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第三条: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第七条:河道主管机关应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同意兴建的,应发给审查同意书,并抄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在报送项目立项
第二篇:人大关于行政许可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情况
****县人大常委会
关于行政许可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情况
报 告
****县人大常委会按照省、市人大关于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行政许可法律法规执法检查的要求,在我县开展了行政许可法律法规执法检查,综合本次执法检查,我县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律法规总体来说规范、有序、运行良好。
一、《行政许可法》检查活动开展情况
我县人大常委会于*月*日至*月*日对全县有行政许可执法权的**个部门,通过自查、检查、总结三个阶段和听、查、看、谈(与服务对象谈)、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行政许可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准备充分。制定了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执法检查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检查方式、内容、范围和要求,准备了被查单位行政许可目录和具体事项,召开了由检查组成员、被检查单位一把手参加的行政许可执法检查动员、培训会,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并要求被检查单位会后立即进行自查自纠、撰写自查报告,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为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组织严密。执法检查活动由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分三个组进行,检查组成员由县人大常委、市县人大代表、人大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县纪委、政府法制办人员构成,各组都进行了明确分工,使检查工作得以有序进行。
(三)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一是县人大与县纪委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尚属首次;二是检查组成员既有人大常委、市县人大代表又有人大法律咨询委员会成员、政府法制办尚属首次;三是被查单位多且与每一个单位的服务对象座谈尚属首次。
(四)效果良好。一是被查单位在检查前就自查自纠问题达**多个;二是检查中现场提出的问题得到了及时整改;三是促使被查单位领导和负责同志对行政许可法加强了学习和掌握对行政许可的具体事项、流程等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四是增强了服务对象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配合意识。
二、《行政许可法》实施情况。
自《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我县政府通过成立领导小组,下发文件,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确保该法的正确实施。工作中不断对许可事项进行清理,不断取消行政许可项目,不断建立、完善许可配套制度,不断改进工作方式、简化许可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一)坚持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制度。目前,我县建立了“一个窗口对外”的行政审批服务机制,已有
**个部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各窗口单位分别建立了受理登记、公开公示、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以及行政许可程序性规定、工作人员工作规范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许可过程中的随意性。设置了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加强对窗口单位履职尽责、依法行政、服务态度、廉洁从政等方面的日常监督,确保了规范运作、阳光透明。
(二)健全行政许可公示公开制度。各部门对机关名称、许可事项名称、设定依据、许可对象、条件、程序、期限在大厅公示。并以动态形式对行政许可事项及其取消、调整情况进行公布。“政务公开、司法公开、执法公开”和“行政权力清单、监管清单、负面清单”做的比较到位。
(三)完善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法律责任规定,建立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县政府出台了《****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监督规定》。对监督主体、监督程序、监督形式以及单位和人员承担责任的形式进行明确规定。各单位制定了操作规程,从总体要求、受理流程、审批流程、送达流程等方面,细化了各许可事项的办理程序。这些规范性文件实现了工作流程制度化、岗位责任清晰化,使行政相对人在办理过程中一目了然,便于办理。
(四)精简行政审批项目情况
国务院、省及市政府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对接落实良好。
****年*月,县编办会同政府法制办对现有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集中清理,最终确定***项,于****年*月*日政府常务会第**次会议研究通过,并在****县公众信息网站公开。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部门对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和了解,对本单位行政许可事项、流程、要求及承担的法律责任缺乏认识和掌握,甚至严重不足。二是个别部门之间行政许可的职责权限界定不是很清。三是各部门受条件限制网上审批、网上办理方面工作没有开展。四是多数部门存在实施《行政许可法》过程中听证规定执行不力的问题。五是个别部门存在行政许可办理时限有时延长。六是个别部门对项目的事前、事中监管较多,对项目事后监管不够。七是行政许可信息公开范围有限,内容不全面。八是部门对服务中心窗口授权不充分,在服务中心设立窗口的部门有的审批权仍然在原职能部门的几个科室,办事人员要在服务中心与原部门两头跑,影响了行政许可效率。
四、建议
(一)抓宣传。通过电视、媒体、网络、法律宣传日等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增强行政执法部门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执行意识。另一方面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监督意识和配合意识。
(二)抓培训。政府牵头对有行政许可执法权的单位主管和具体办事人员集中开展培训工作,不仅要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而且要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三)抓建制。要建立和完善《行政许可信息公开制度》、《不予许可说明理由制度》、《告知当事人法定权利制度》、《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制度》、《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等,并加大对制度的管理和督促、落实的力度。对有设立审核前置条件的行政许可,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严格按照法定的许可程序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凡依法设定的程序不能随意变更,也不能人为的增设许可条件,以增强行政许可工作的规范性、约束性。
(四)抓监督。一是加强对行政许可部门的内部监督力度,人大、政府、媒体部门以及服务对象要注重对具有行政许可部门的监督工作,对实施行政许可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质询,对行政许可实施情况进行社会调查。出现过错后,局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具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和办理的工作人员承担具体责任。二是加强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后的监督检查,各行政执法岗位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符合规定的要大力支持保护,不符合规定的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要依法处理。
(五)抓创新。一是创新行政审批申请方式,大力推进网上许可,凡没有必要当面申请的事项,鼓励申请人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等工具在线提交申请材料,由许可实施单位进行远程审查,在线指导申请人查漏补缺、修改完善,切实方便群众办事,提高许可效率。二是创新“多证合一”办法,针对一证多部门许可的事项,推行多部门委托一部门许可的审批方式,制定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规范委托的方式方法、文书材料等,按照“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套资料、委托办理”的方式运行,简化申请材料,优化审批流程,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最后本次对各单位检查出的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已以文字形式通知各单位,年终将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县人大常委会
第三篇:第十章涉税相关法律法规
第十章 涉税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节 税务行政许可
一、税务行政许可的范围
经国务院确认,税务行政许可包括:指定企业印制发票、对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最高开票限额的审批和印花税票代售许可。
其他非行政许可项目,在国家出台新的法律、法规、规定之前,暂按现行办法执行。
二、税务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
税务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税务机关在法定权限内实施,各级税务机关下属的事业单位一律不得实施行政许可。
这里税务机关是指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以及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税务机关是否具有行政许可权,由设定税务行政许可的文件确定。
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税务机关不得委托其他机关实施行政许可。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指定一个内设机构或者设置固定窗口,统一负责受理行政许可申请、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三、税务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税务行政许可的实施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税发[2004]73号的规定执行。上述文件没有规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地方税务局可以在本机关管理权限内作出补充规定,但是不得再向下级税务机关下放规定权。
1.公示许可事项。税务机关应当将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税服务厅或其他办公场所公示。
2.提出申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需要取得税务行政许可,应当在法律、法规确定的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提交税务行政许可申请书,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申请材料。
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申请,税务机关不得因此拒绝受理。代理人办理受托事项时,应当出具有效身份证件和委托证明。
有条件的地方,税务机关可以告知申请人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同时按照税务机关要求提交申请材料。
3.受理申请。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税务机关应分别作出以下处理:一是不受理。如果申请事项属于税务机关管辖范围,但不需要取得税务行政许可,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同时告知其解决的途径。二是不予受理。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当场书面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三是要求补正材料。申请人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告知并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四是受理。申请事项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税务机关作出的不予受理或受理行政许可决定及告知补正通知书,应当出具加盖本税务机关印章(或许可专用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4.审查。税务机关审查税务行政许可申请,应当以书面审查为原则;依法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实地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除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税务行政许可应当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税务机关直接受理、审查并作出决定。
税务机关审查许可申请过程中发现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税务机关应当认真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听证不是作出许可决定的必经程序,但是对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税务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税务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许可事项,或者税务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事项,税务机关应当举行听证。
第二节 税务行政复议
一、税务行政复议范围
复议机关受理申请人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
(一)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和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及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征收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行为。
(二)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
1.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存款; 2.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三)税务机关未及时解除保全措施,使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行为。
(四)税务机关作出的强制执行措施:
1.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2.变卖、拍卖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五)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 1.罚款;
2.没收财物和违法所得; 3.停止出口退税权。
(六)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者答复的行为: 1.不予审批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 2.不予抵扣税款; 3.不予退还税款;
4.不予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 5.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 6.不予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7.不予核准延期申报、批准延期缴纳税款。
(七)税务机关作出的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行为。
(八)收缴发票、停止发售发票。
(九)税务机关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或者不依法确认纳税担保有效的行为。
(十)税务机关不依法给予举报奖励的行为。
(十一)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
(十二)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一)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规定;
(二)其他各级税务机关的规定;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规定;
(四)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规定。上述中的规定不含规章。
二、税务行政复议管辖
税务行政复议的管辖,是指各行政复议机关在受理税务行政复议案件上的分工和权限,即申请人应当向哪一个行政复议机关提起申请,以及应当由哪一个行政复议机关来受理的制度。我国实行由上一级行政机关复议的原则,但由于税务机关类型的不同,行政复议管辖的规定也不一样。
(一)对县级以上国税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二)对国家税务总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的裁决为终局裁决。
行政复议机关依照《行政复议法》第28条的规定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法律、法规、规章未规定期限的,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期限为60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被申请人重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4)赔偿决定。具体内容参见税务行政赔偿部分。
(5)和解。对税务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可以自愿达成和解。
(6)调解。对税务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件或者当事人之间的行政赔偿或者行政补偿纠纷,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
另外,行政复议机关在申请人的行政复议请求范围内,不得作出对申请人更为不利的行政复议决定,即实行行政复议不利变更禁止原则。
3.作出行政复议的期限。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4.复议决定的履行与执行。被申请人应当履行行政复议决定。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复议机关或者有关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依法强制执行。
3.税务机关做出的税收保全措施
(1)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2)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4.税务机关做出的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1)书面通知当事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2)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当事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5.税务机关滥用职权违法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或者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不当,或者未及时解除税收保全措施,使纳税人等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行为。
6.税务机关做出的行政处罚行为
税务机关做出的行政处罚行为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及非法财物;停止出口退税权;停止发售发票、收缴发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税务行政处罚等。
7.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答复的行为
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答复的行为包括不予审批减免税或出口退税;不予抵扣税款;不予退还税款;(复议前置)不予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不予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予核准延期申报、批准延期缴纳税款等。
8.税务机关做出的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行为 9.税务机关做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的行为 10.税务机关做出的其他税务具体行政行为
(二)税务行政诉讼的排除范围 1.国家行为
国家行为主要是指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部、外交部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有关国防和外交事务的行为,以及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宣布紧急状态、实施戒严和总动员等行为。国家行为不能被提起行政诉讼。
2.抽象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3.内部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是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4.终局行政裁决行为
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4条的规定: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做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做出最终裁决。对国务院所做的最终裁决,不能再提起行政诉讼。
(三)税务行政诉讼的管辖 1.税务行政诉讼的级别管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税务行政案件。除法律规定应由上级法院管辖的税务行政案件以外,税务行政案件都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税务行政案件。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4条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做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以及本辖区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具体到税务行政诉讼,凡涉及国家税务总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及本辖区重大、复杂的第一审税务行政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税务行政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税务行政案件。这类税务行政案件是专指在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案情重大,涉及面广并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审税务行政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
74条规定: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额在2000元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本条授于税务所一定的行政处罚权,但必须以2000元为界限。根据该条的规定,如果税务所对纳税人的罚款处罚超过2000元,纳税人不服的,应当以该税务所为被告。
三是经过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做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为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不做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做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当事人对复议机关不作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复议机关为被告。
四是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机关被撤销后,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行政机关被撤销有三种情况:由新设立的行政机关取代被撤消的行政机关,新设立的行政机关为继续行使其职权的机关;被撤消的行政机关并入另一个行政机关,接受合并的行政机关为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被撤消后,既没有设立新的行政机关取而代之,也没有并入另一个行政机关,做出撤销决定的行政机关视为继续行使其职权的机关。
(3)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诉讼请求是指起诉人通过法院对被告提出的,并希望获得司法保护的实体权利要求,即起诉人希望得到的法院最终判决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要求撤消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要求变更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决定;要求被告履行法定职责;要求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要求行政机关给予国家赔偿。
事实根据,是起诉人向法院起诉所依据的事实和根据,具体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二是原告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当然,要求原告提供事实根据,是为了证明行政争议是否存在,而不是要求原告提供证据证明行政行为违法,即不是要求原告承担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在实践中,常出现税务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以后直接执行,不送达相对人,起诉人因而难以提供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存在的证据。对此情况,《若干问题解释》第40条作了明确的规定:行政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没有制作或者没有送达法律文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向法院起诉的,只要能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4)起诉的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2.法院对起诉的审查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税务行政案件,并不必然导致诉讼程序的启动,法院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审查当事人的起诉:
(1)案件是否属于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
(2)法律规定复议前置的案件是否经过行政复议,对税务机关做出的征税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应当先申请税务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复议机关不予受理或者复议机关在法定复议期限内没有做出复议决定的,当事人才能提起税务行政诉讼。如果当事人没有先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而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税务行政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是否符合法律对起诉期限的规定。
一是选择先复议的案件的起诉期限。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限届满(一般为60日)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是直接起诉的起诉期限。《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若干问题解释》第41条、42条规定:行政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两年。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做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行政行为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也适用此项规定。
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因人身自由受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二)税务行政诉讼的受理
(2)庭审
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是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核实和审查证据,查明案件真相的诉讼阶段。
法庭辩论:合议庭通过法庭辩论,有当事人对各种证据进行质证。法庭辩论是当事人运用证据和法律规范,就案件争议事实的真伪和如何正确适用法律申明自己的观点和诉讼请求,反驳对方的观点和论据的诉讼活动。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1条第二款的规定,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休庭合议:合议庭代表法院根据经过法庭审查认定的证据,确认案件事实,适用法律、法规和参照规章,最终形成法院对案件的判决。
宣判:法院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判决宣告时,须告知诉讼当事人的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法院。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被告无正当理由的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出以下判决:
①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②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消或者部分撤消,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主要证据不足的;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违反法定程序的;超越职权的;滥用职权的。
③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的期限内履行。按照《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履行法定职责,应当指定履行的期限,因情况特殊难于确定期限的除外。
④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所谓“显失公正是指税务机关处罚过重。《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加重对原告的处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对行政机关未予处罚的人直接给予行政处罚”。
⑤驳回诉讼请求判决。驳回诉讼请求是指人民法院对争议事实进行审理后,基于法定原因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一种判决形式。按照《若干问题解释》第56条的规定,驳回起诉请求判决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起诉被告不作为理由不能成立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等变化需要变更或废止的;其他应当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情形。
3.撤诉
原告申请撤诉。在一审判决、裁定宣告前的诉讼期间内,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被告改变自己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视为申请撤诉。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
(四)税务行政诉讼的二审程序 1.上诉的提起与对上诉的受理
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的受理。二审法院收到上诉状后,经审查认为,诉讼主体合格,未超过法定的上诉期限,应当予以受理。
2.二审的审理
(1)书面审理。法院对上诉案件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书面审理。
(2)开庭审理。当事人对原审法院认定的事实有争议的,或者二审法院认为原审法院认定的事实不清楚的,应当开庭审理。
(3)上诉的撤回。上诉人在二审法院受理上诉以后做出终审裁判之前,经二审法院准许,可以申请撤回上诉。
(4)二审的裁判。
①裁定撤销一审判决或裁定,发回重审。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正确判决的。
第四节 行政处罚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 1.警告; 2.罚款;
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4.责令停产停业;
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6.行政拘留;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二)行政处罚的设定
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上述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规定,规定行政处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上述规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除行政处罚法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以及第十三条的规定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二、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一)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二)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2.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3.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三、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3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1.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3.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4.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行政机关依照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2.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3.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4.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5.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6.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
(三)听证程序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依照以下程序组织:
1.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2.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3.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4.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5.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6.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7.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有异议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执行。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依照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决定。
第四篇:行政许可资料目录和时限
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核发
(一)申报资料
1、《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申请表》(一式两份)
2、申请核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报告;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或企业名称预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4、对照《湖南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检查验收标准》自查报告;
5、拟经营的医疗器械产品目录(注明类代号、类代号名称、产品举例)、《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制造认可表》。
6、医疗器械从业人员花名册(姓名、年龄、性别、学历、专业、职称、职务),企业法人代表、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简历和学历证、职称证书、身份证复印件以及职务确认文件及聘用合同;专职质量管理人员不在其他单位兼职的承诺书;医疗器械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或参加培训申请表;
7、设置质量管理机构的文件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图表;
8、主要维修仪器和经营、仓储设施清单,与监管部门对接的监管软件情况;
9、经营场地和仓库使用证明(产权证或租赁合同复印件)和平面位置图,储存条件的说明(针对产品性能、要求须达到储存条件);
10、企业经营质量管理制度目录;
11、企业所提交申报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以上资料均以A4纸打印,所有资料均应加盖企业红色印章或企业主要负责人亲笔答名。
(二)办理时限:法定30个工作日,承诺15个工作日(不含企业补充资料、复查和公示时间)
(三)许可依据: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食药监械函〔2004〕2号文件
(四)办理程序
受理—审查审核—监督—审定—送达公告
二、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变更企业名称、法人代表、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
(一)申报资料
1、《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变更)申请表》;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或企业名称预核准通知书(变更企业名称);
3、工商部门核定法人代表、企业负责人变更证明文件和身份证复印件(变更法人代表、企业负责人);
4、质量管理人聘书、个人简历、学历和资格证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变更质量负责人);
5、《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副本原件、《营业执照》复印件;
6、所在地药监部门出具的企业无未办结、未执行的违法经营案件证明;
7、申报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以上资料均以A4纸打印,所有资料均应加盖企业红色印章或企业主要负责人亲笔答名。
(二)办理时限:法定15个工作日,承诺15个工作日(不含企业补充资料、复查和公示时间)
(三)许可依据: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食药监械函〔2004〕2号文件
(四)办理程序
受理—审查审核—监督—审定—送达公告
三、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变更地址、仓库、增加经营产品范围
(一)申报资料
1、《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变更)申请表》;
2、新的经营地址或仓库地址的产权证明(产权证或租赁合同)及平面位置图(变更经营地址、仓库地址);
3、增加经营产品范围目录;拟经营医疗器械产品(注明类代号、类代号名称)应提供相关产品注册证和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制造认可表(增加经营产品范围);
4、对照《湖南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检查验收标准》的自查报告;
5、《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副本原件、《营业执照》复印件;
6、所在地药监部门出具的企业无未办结、未执行的违法经营案件证明;
7、申报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以上资料均以A4纸打印,所有资料均应加盖企业红色印章或企业主要负责人亲笔答名。
(二)办理时限:法定15个工作日,承诺7个工作日(不含企业补充资料、复查和公示时间)。
(三)许可依据: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食药监械函〔2004〕2号文件
(四)办理程序
受理—审查审核—监督—审定—送达公告
四、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换发
(一)申报资料
1、《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换发)申请表》
2、申请换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报告(在原许可证到期届满前六个月提出);
3、企业原《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正副本原件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4、对照《湖南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检查验收标准》自查报告;
5、经营的医疗器械产品目录(注明类代号、类代号名称、产品举例)、《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制造认可表》。
6、医疗器械从业人员花名册(姓名、年龄、性别、学历、专业、职称、职务),企业法人代表、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简历和学历证、职称证书、身份证复印件以及职务确认文件及聘用合同;专职质量管理人员不在其他单位兼职的承诺书;医疗器械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或参加培训申请表;
7、经营场地和仓库使用证明(产权证或租赁合同复印件)和平面位置图;
8、企业经营质量管理制度文件及储存设施、设备目录;
9、企业所提交申报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10、所在地药监部门出具的企业无未办结、未执行的违法经营案件的证明文件。
以上资料均以A4纸打印,所有资料均应加盖企业红色印章或企业主要负责人亲笔答名。
(二)办理时限:法定20个工作日,承诺10个工作日(不含企业补充资料、复查和公示时间)。
(三)许可依据: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食药监械函〔2004〕2号文件
(四)办理程序
受理—审查审核—监督—审定—送达公告
五、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补发
(一)申报资料
1、《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补证)申请表》;
2、登报声明原《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作废的证明资料(提供报纸原件);
3、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承担遗失《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相应责任的承诺书;
5、申报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以上资料均以A4纸打印,所有资料均应加盖企业红色印章或企业主要负责人亲笔答名。
(二)办理时限:法定15个工作日,承诺7个工作日(不含企业补充资料、复查和公示时间)。
(三)许可依据: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食药监械函〔2004〕2号文件
(四)办理程序
受理—审查审核—监督—审定—送达公告
六、药品零售企业筹建许可
(一)申报资料
1、申请筹建的报告;
2、《新开办药品经营企业申请审批表》;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或企业名称预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4、拟办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的学历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及个人简历;
5、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无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第八十三条规定的说明材料;
6、药学技术人员资格证书、继续教育证书、聘书原件、复印件;
7、拟设置营业场所、仓储设施、设备的情况说明;
8、拟经营药品范围;
9、申报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以上资料均以A4纸打印,所有资料均应加盖企业红色印章或企业主要负责人亲笔答名。
(二)办理时限:法定30个工作日,承诺15个工作日(不含企业补充资料、听证时间)。
(三)许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
3、《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四)办理程序
受理—审查审核—监督—审定—送达公告
七、药品经营许可证核发
(一)申报资料
1、验收申请书;
2、《药品经营许可证申请审批表》;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或企业名称预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4、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药学技术人员的学历证明、资格证书、继续教育证书、身份证复印件及个人简历;
5、营业场所、仓库平面布置图及房屋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如使用的房屋无门牌号的,应提供详细地址;
6、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包括制度、职责、程序)目录;
7、企业养护、仓储设施、设备目录;
8、申报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以上资料均以A4纸打印,所有资料均应加盖企业红色印章或企业主要负责人亲笔答名。
(二)办理时限:法定15个工作日,承诺7个工作日(不含企业补充资料、复查整改和听证时间)
(三)许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
3、《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四)办理程序
受理—审查审核—监督—审定—送达公告
八、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企业名称、法人代表、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
(一)申报资料
1、《药品经营企业申请变更、登记申请表》;
2、企业申请变更的报告;属企业法人的非法人分支机构的,必须附有上级法人签署的同意变更的意见;
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单》(变更企业名称);
4、拟变更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学历、个人简历、资格证书、继续教育证书、身份证复印件及上述人员无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第八十三条等规定的文字说明(变更法人代表、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
5、《药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原件、复印件;
6、所在地药监部门出具的企业无未办结、未执行的违法经营案件证明;
7、申报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以上资料均以A4纸打印,所有资料均应加盖企业红色印章或企业主要负责人亲笔答名。
(二)办理时限:法定15个工作日,承诺7个工作日(不含企业补充资料、复查整改和听证时间)
(三)许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管理办法》第十六条;
2、《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
(四)办理程序
受理—审查审核—监督—审定—送达公告
九、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经营范围、注册地址、仓库地址(包括增、减药品仓库)
(一)申报资料
1、《药品经营企业申请变更、登记申请表》;
2、企业申请变更的报告;属企业法人的非法人分支机构的,必须附有上级法人签署的同意变更的意见;
3、与拟变更经营范围相适应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说明,包括:机构、管理制度、人员等;
4、与拟变更经营范围相适应的药学技术人员的个人简历、学历、资格证书、继续教育证书、身份证复印件;
5、变更注册地址、仓库地址的还应提供营业地址、仓库平面图及房屋产权或使用证明;如使用的房屋无门牌号的,应提供详细地址;租赁房屋经营的,还应提供租赁合同;
6、《药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原件、复印件;
7、所在地药监部门出具的企业无未办结、未执行的违法经营案件证明;
8、申报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以上资料均以A4纸打印,所有资料均应加盖企业红色印章或企业主要负责人亲笔答名。
(二)办理时限:法定15个工作日,承诺7个工作日(不含企业补充资料、复查整改和听证时间)
(三)许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管理办法》第十六条;
2、《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
(四)办理程序
受理—审查审核—监督—审定—送达公告
九、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换发
(一)申报资料
1、换证申请书;
2、《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申请审批表》;
3、对照《GS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的自查报告;
4、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药学技术人员的学历证明、资格证书、继续教育证书、身份证复印件及个人简历;
5、营业场所、仓库平面布置图及房屋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如使用的房屋无门牌号的,应提供详细地址;
6、《药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7、《GSP认证证书》复印件;
8、申报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9、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无违法经营或未办结、未执行的违法经营案件的证明文件。以上资料均以A4纸打印,所有资料均应加盖企业红色印章或企业主要负责人亲笔答名。
(二)办理时限:法定20个工作日,承诺10个工作日(不含企业补充资料、复查整改和听证时间)
(三)许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四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管理办法》第十七条;
3、《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四)办理程序
受理—审查审核—监督—审定—送达公告
九、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补发
(一)申报资料
1、补办证申请书;
2、《补办药品经营许可证申请审批表》;
3、登报声明原《药品经营许可证》作废的证明资料(提供报纸原件);
4、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5、承担遗失《药品经营许可证》相应责任的承诺书;
6、申报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以上资料均以A4纸打印,所有资料均应加盖企业红色印章或企业主要负责人亲笔答名。
(二)办理时限:法定20个工作日,承诺10个工作日(不含企业补充资料、听证时间)。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四条;
2、《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四)办理程序
受理—审查审核—监督—审定—送达公告
第五篇:建筑资料
建筑帮帮团1st---91682483
建筑帮帮团2nd---113667564
建筑帮帮团3rd---113667917
建筑帮帮团4th---13668253
建筑帮帮群5th---66734027
建筑帮帮群6th---164856170
建筑帮帮群7th---109601395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免费书库
麻省理工建筑学院及其开放课程
对于想了解建筑设计的朋友可以看看电驴上的这个纪录片。
建筑网站
http:///
http:///
http:///
http://.tw/
资料的直接链接
第五届 全国高校 景观设计 毕业设计展获奖作品
http://photo.renren.com/getalbum.do?id=375307310&owner=301407216&ref=share 2010华南理工 建筑学院 毕业设计
http://photo.renren.com/getalbum.do?id=375246005&owner=301407216&ref=share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部分毕业设计
《Revit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优秀作业集》
《建筑钢结构工程设计施工实例与图集》[pdf]
中英文设计类优秀图书,多数为英文原版的中文译本
3D建筑优秀图片集-96张
建筑设计优秀作业
精品分类住宅户型图集
景观树的设计
酒店CAD方案
别墅设计方案一套(JPG+MAX+PSD)钢笔画教程
《手绘教程合集》(HandPainted Tutorial)[ISO]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生态建筑实例分析(杨经文等)庭院手绘图书资料
图书馆设计文本
完整家装
小区总平面cad,景观规划全 园林植物欣赏
-一千张经典手绘 http:///zh-cn/files/4f838e30-e584-11df-9a9a-0015c55db73d/ 世博会各国场馆的施工图 http://blog.renren.com/share/273839743/3116867513
中国馆http:///filebox/down/fc/cd6a1585ee4420d793a302ca61d83474
美国馆http:///filebox/down/fc/c6c6178e0885cea46ffdb344c1ee810e
芬兰馆http:///filebox/down/fc/7396a92825a88b412a37a76d968f5cca
俄罗斯馆http:///filebox/down/fc/856a240cd79f314bf9e5869dcbc2ead7
德国馆http:///filebox/down/fc/ba8d1a5e463111ec1a3d03e56ea8da8b
丹麦馆http:///filebox/down/fc/e0bb281b01ff57ab865741f94b6da658
波兰馆http:///filebox/down/fc/3ee3e32356fdcc3fd06a849768020fb5
比利时馆http:///filebox/down/fc/5438c014575c6cffaa54f8dd8335c871
澳门馆http:///filebox/down/fc/724fc372d98c0c4f5254c58f4cbe4a0a
香港馆http:///filebox/down/fc/cf17960288e4d10e75b8cb96faad8cd1
意大利馆http:///filebox/down/fc/8ad16a60d71f275b59f8a8314e92e5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