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权强县实施细则

时间:2019-05-14 10:2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扩权强县实施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扩权强县实施细则》。

第一篇:扩权强县实施细则

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细化扩权强县试点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的意见》(晋办发[2011]35号)和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扩权强县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晋环发[2012]47号),结合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扩权强县试点县(市)以及山西省环保厅《关于扩权强县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涉及的环境管理的有关事项。

第三条 实施扩权强县试点工作,试点县(市)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取得相应的管理权限后,同时承担与管理权限相应的责任。

第四条 试点县(市)政府及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调整后的管理权限及事项,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办事程序,强化内部监管。按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行使管理权限,及时履行上报、备案、抄报程序,建立健全审批事项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环境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第五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已成立扩权强县试点工作领导组,由省环境保护厅厅长任组长,分管副厅长任常务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领导组成员。领导组办公室设在政策法规处,具体承办领导组的日常工作,承担对试点县(市)的督促指导。扩权强县试点工作领导组将应及时研究推进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的政策措施,解决扩权强县试点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订监督、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组织开展考核评价。

各市环保局、各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保局应成立相应的扩权强县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扩权强县试点工作。

第二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第六条 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权限,下放至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即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建设项目享有与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相同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

第七条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境保护令第5号)和《关于进一步调整和进一步下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评审批权限、服务山西经济发展的通知》(晋环发[2012] ]??232号),除环保部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外,由市、县政府、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建设项目,市级和县(市)级政府及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建设项目,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以及晋环发[2012] ]??232号表一所列的下放权限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扩权强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环保部门审批。

第八条

扩权强县(市)环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和分级审批的有关规定,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并在规定的权限内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工作,严禁越权审批和违反法定程序或条件做出审批决定。

第九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相关规划、区域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要求,严格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并及时在网上公布拟审批的项目,将审批项目在网上公布,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第十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和审批建设项目需满足下列基本原则:

(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行 业准入条件;

(二)选址、选线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工业建设项目原则须处于依法设立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工业集中区等区域内,且园区规划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保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通过;

(三)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有关要求;

(四)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能确保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满足环保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指标要求;

(六)项目建成后可维持或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

(七)绝大多数公众对项目建设持支持态度;

(八)项目潜在环境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六十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三十30日内,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十五15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预审、审核、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二条 省级及以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取消下一级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应执行的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具书面确认函的环节,由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特征、环境功能区划及建设项目排污情况等确定应执行的国家和地方相应标准,其标准选择的适宜性直接由下一级环保部门在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会上提出确认意见。

第十三条 省级及以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实施出具书面初审意见的时限为自收到建设单位报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本)10个工作日内,逾期视为同意。

第十四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每半年将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一次,并抄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保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时间为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前,备案所需材料如下:

(1)备案申请文件一份;

(2)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目录清单1份,包括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建设地点、建设的主要内容、投资金额(万元)、环评文件编制机构、核定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和烟粉尘总量指标、环评文件审批时间、审批文号等;

(3)审批的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的批文批复的原件一式2份,报告表审批意见原件一式2份;

(4)审批的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电子扫描件及申报备案的相关材料光盘一份。(5)其它其他与项目审批相关的资料。

第三章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管理

第十六条

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建设项目试生产和竣工环保验收的权限,下与环评审批权限范围一致。放至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即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申请试生产和竣工环保验收的建设项目享有与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相同的审批权限。

第十七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环境监察总队负责辖区范围内省管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监督管理,负责建设项目准备阶段、施工期监督管理、试生产阶段以及竣工环保验收后有关要求的监督落实。经验收审查,对不符合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省环境保护厅下达限期整改通知,由省环境监察总队和项目所在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限期整改要求的落实。

第十八条 根据《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晋环发〔2010〕332号)和《关于进一步调整和下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的通知》(晋环发[2012]232号)《关于调整和进一步下放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服务山西经济发展的通知》(晋环发〔2012〕

号),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保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我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省级环保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II类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现场检查,并将验收现场检查情况和验收意见报送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辖区内建设项目存在以下环境违法行为的,应及时调查取证,提出处理建议,报送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一)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

(二)超过法定期限开工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重新审核;

(三)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未经批准试生产或者试运行,主体工程擅自带负荷运行;

(五)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擅自投入生产或使用;

(六)未按法定期限办理竣工环保验收手续;

(七)其他环境违法行为。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行政处罚决定书、限期整改通知书等的执行。

第二十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自接到试生产或试运行申请之日起2020日内,组织对申请试生产或试运行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做出审查决定。

对环境保护设施已建成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已按规定要求落实的,同意试生产申请;对环境保护设施或其他环境保护措施未按规定建成或落实的,不予同意,并书面说明理由。逾期未做出决定的,视为同意。

第二十一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试生产阶段的现场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一)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或延期验收是否经过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二)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三)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是否及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开展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

(四)试生产期间是否存在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违法行为;

(五)限期整改要求的落实情况;

(六)其他环保要求的落实情况。

第二十二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需以下资料:

(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

(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报告;

(三)经试生产审批的,附试生产审批文件;

(四)建设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执行情况报告;

(五)其他相关验收材料。

第二十三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建设项目验收申请材料之日起3030个工作日内办理验收审批手续(不包括验收现场检查和整改时间),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对完成验收审批的建设项目进行公示(涉密建设项目除外)。

第二十四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每半年将负责验收审批的建设项目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一次,并抄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五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部门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时间为每年的6月底和12月底,备案所需材料如下:

(一)审批的竣工环保验收项目资料一份,包括项目的“三同时登记表”纸版和电子版各一份;

(二)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和试生产批复意见的原件一份;

(三)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报告或调查报告电子版及备案材料光盘一份。

(四)其他验收的相关资料。

第四章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

第二十六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享有与设区的市级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相同的核定权限。

第二十七条

根据有关规定,除环保部审和省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和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意见外,其它其他位于扩权强县试点县(市)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均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位于扩权强县试点县(市)辖区内,但根据前款规定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建设项目所需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置换来源和置换量出具审核意见,作为建设单位报请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依据。

第二十八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的有关规定,按照当地环境质量状况、排污现状、经济发展需求、资源环境开发强度、特别是环境承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的确定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核定内容包括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置换量和置换来源。对于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得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协助建设单位落实排污权出让对象。由建设单位持环保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意见到山西省排污权交易中心办理排污权交易有关事宜。

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需要经过专家技术评估(或审查)的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审核,应根据技术评估(或审查)明确的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结合区域总量控制目标和污染减排任务要求进行核定。

第二十九条

为了提高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工作效率,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时限,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应当自收到建设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申请书之日起二十20日内,提出核定意见。

建设项目因不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有关规定的,应当自收到建设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申请书之日起十10日内,提出不予核定意见并通知建设单位。

第三十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本辖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情况定期逐项报送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级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备案所需材料(包括电子版)如下:

(一)建设单位申请文件一份;

(二)核定依据: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计算说明、污染 物排放总量置换源证明文件、相关部门需提供的有关证明文件;

(三)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意见的原件一式二份。

第三十一条

各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管理档案,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第五章 排污许可证管理

第三十二条

设区的市级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发的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的权限,下放至辖区内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三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核发排污许可证。

改扩建项目建设单位已持有的排污许可证发证单位与负责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不一致的,由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发。

第三十四条

排污单位向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需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一)排污单位所有生产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批准;

(二)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产品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技术政策要求;

(三)具有与生产工艺、生产能力相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和处理能力,并通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四)具有按规定设置的排污口;

(五)具有按规定要求安装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

(六)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具有有资质的监测机构出具的能够全面反映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的一年内合法监测报告;

(七)具有有效的工商营业执照;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五条

排污单位向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临时排污许可证,需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者重新审核同意;

(二)建设项目试生产已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三)具有工商营业执照;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此外,限期治理期间的排污单位在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时,核发临时排污许可证。

第三十六条

所在扩权强县试点县(市)辖区的排污单位向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时,除具备第三十四、三十五条所列条件外,还须持有以下文件:

(一)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审核意见;

(二)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设区的市级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备案文件。

设区的市级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出具审核意见。

第三十七条

排污单位因名称或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而申请变更排污许可证时,需在工商营业执照变更之日起15日内向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排污许可证变更申请;

(二)工商部门证明材料;

(三)原排污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原件。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变更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予以变更。

第三十八条

排污单位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重新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

(一)排污口发生变化的;

(二)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数量发生变化的;

(三)改变排放方式、去向的;

(四)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厂址发生重大变化的;

(五)通过排污权交易污染物排放总量发生变化的。

第三十九条

因排污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续时,排污单位应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提出申请延续,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排污许可证延续申请;

(二)原有排污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原件;

(三)具有有资质的监测机构出具的能够全面反映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的一年内合法监测报告。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排污许可证延续手续:

(一)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产品被列入淘汰目录,属于强制淘汰范围的;

(二)污染物排放超过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浓度或总量控制指标,经限期整改,仍不能达标排放的;

(三)功能区划调整后禁止排放污染物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其他他情形。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撤销排污许可证:

(一)超越法定职权核发排污许可证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核发排污许可证的;

(三)对不具备条件的申请人核发排污许可证的;

(四)依法可以撤销排污许可证的其其他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

排污单位在收到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批准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应向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排污单位在收到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试生产文件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临时排污许可证。因试生产延期需要延长临时排污许可证期限的,排污单位应当在收到批准延期试生产文件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临时排污许可证延期,并经原核发临时排污许可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第四十三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排污许可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审核完毕,符合条件的,发放排污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发放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四十四条

各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发放的排污许可证统一编号,登记建档。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的编号由十八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和一个“-”字符组成,格式为“AAAAAA BBBB CCCC-XXXX”,“AAAAAA”六位数字为所在行政区划代码,“BBBB”四位数字为行业代码,“CCCC”四位数字为发证流水号,“XXXX”的四位数字为发证单位代码。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在编号前标注“临”字。

第四十五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排污许可证管理档案,按月、季度对排污许可证核发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定期将核发情况、汇总分析情况抄报设区的市级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每月初前5日报送备案。

第六章 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申报

第四十六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按项目形式申报。扩权强县试点县(市)财政、环保部门按照省财政厅、省环保厅印发的年度《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申报通知》及《山西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组织所属区域内项目单位通过县(市)财政、环保部门联合上报省财政厅、省环保厅,并抄报市财政、环保部门。

第四十七条 专项资金应当用于下列污染防治项目:

(一)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

(二)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

(三)重点行业污染源治理项目;

(四)区域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项目;

(五)农村环境保护项目;

(六)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项目;

(七)省财政、环保部门根据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和要求确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第四十八条 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两种方式:

(一)以奖促治方式支持以下项目:

1、项目前期工作较好,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的污染防治项目或项目已开工建设并形成一定的实物量。

2、已纳入当地环保规划或地方政府支持重点的污染防治项目。优先支持政府或企业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地方政府已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已落实了地方自筹资金等前期工作的项目。

(二)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以下项目:

1、项目为近两年内建成并已投入运行的项目。

2、项目设施(含环保设施)稳定运行且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

3、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省财政、环保部门根据项目验收报告和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经现场核查合格后对项目给予奖励资金支持。

第四十九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申报专项资金项目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符合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申报指南规定的范围和要求,有利于减少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量、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和当年环境保护工作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基础好,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投资结构合理,有资金来源并已基本落实,项目已实施或已具备实施的条件。

(三)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四)项目承担单位(如是排污单位)近三年无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行为和恶意偷排行为,能够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排污费。

(五)项目责任主体为企业的,项目承担单位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责任主体已灭失或以政府为主体组织实施的,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六)同一项目只能选择一种支持方式,不能同时申请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近两年已获得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以前年度获得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支持未完工验收的项目,原则上不予支持。

第五十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财政、环保部门应对申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和筛选,择优上报,对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并在《山西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报项目基本信息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第五十一条 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材料分正文和附件两部分。正文为扩权强县试点县(市)财政、环保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的正式文件及《山西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汇总表》。附件为各个项目的申报基本信息表、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辅助材料。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提供建设方案。(项目申报材料具体要求按照《山西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执行)

第五十二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保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申报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同时,还应以正式文件上报年度排污费征收情况。

第五十三条 省财政厅、省环保厅对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并按照《山西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及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晋财建[2004]429号)和《关于推进我省环保资金项目督促验收工作的通知》(晋环发[2008]434号)要求,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和竣工验收。

第五十四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财政、环保部门负责对本区域内环保专项资金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在年度终了后1个月内报送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总结,将环保专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各项目的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等上报省财政厅、省环保厅(书面材料和电子版),做为省级下年度专项资金项目安排及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五十五条 环保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确保专款专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不按批准用途使用专项资金并逾期不改的,3年内不得申请使用环保专项资金,并按《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予以处罚。

第七章 危险废物的管理

第五十六条 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审批。

依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408号),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的审批颁发与监督管理工作,收集经营范围仅限于机动车维修活动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和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镉镍电池。

申请领取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应当填写《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申请书》,并且具备下列条件:

1、有防雨、防渗的运输工具;

2、有符合国家或者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安全要求的包装工具,中转和临时存放设施、设备;

3、有保证危险废物经营安全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完成收集经营许可证核发的七7个工作日内,将所审批核发的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相关情况填写环保部下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颁发情况及经营单位经营情况汇总表》,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抄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十七条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审批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危险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危险废物产生及经营单位的环境监管。扩权强县试点县(市)辖区内企业向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时,由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鉴署监管意见。

第五十八条 跨省转移危险废物的审批及转移联单管理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辖区内的危险废物产生或经营单位向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跨省转移时,由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鉴署监管意见。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危险废物转移完成的七7个工作日内,将危险废物转移的时间、种类、数量等相关情况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抄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八章

生态保护

第五十九条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生态示范创建等工作仍按现行规定和职责分工办理。

第六十条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根据《山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山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山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验收办法》等进行申报和管理。

第六十一条

生态示范创建等工作根据《关于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的通知》、《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

第九章

其它其他

第六十二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全面部负责辖区内环境信访、环境污染纠纷调查处理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的各项工作。

第六十三条

未纳入扩权强县(市)范围、未明确交由试点县(市)政府及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保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的其它其他事项,未调整为由试点县(市)直报的其它其他事项,仍按现行规定和职责分工办理。

第十章

加强组织管理

第六十四三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试点工作衔接,确保工作依法有序、稳步推进。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保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县(市)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管理和培训服务,提高试点县(市)环保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水平,确保各项扩权强县政策落到实处。

第六十五四条 为确保扩权强县试点县(市)政府及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保主管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省环保厅将于每年年初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政策业务培训,年中组织开展专项督促检查,年末会同市环保局开展试点工作综合评价考核。

第六十六五条 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扩权强县试点县(市)应建立行政审批窗口,公开审批事项、审批程序等,对重大项目开设审批绿色通道,特事特办。

第二篇:广西实施“扩权强镇”

目前13省25个镇试点“强镇扩权”

2010年4月,中央编办、中央农办、国家发改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选在河北、山西、浙江等13个省的25个镇进行,试点的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加快推进体制创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对一些规模较大、城镇化水平较高、条件具备的经济发达镇,适时进行区划调整。二是继续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强镇扩权的原则,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着力下放城建、环保、治安等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赋予相应财力,增强发展能力。三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设置机构,由所在省通过调剂的办法适当增加编制。鼓励继续创新人员配置方式,完善管理制度。

扩权强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体制创新、权力下放,进一步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一步理顺区、县(市)和中心镇两级政府的权责关系,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中心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中心镇统筹协调、自主决策、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激发中心镇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积极探索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大胆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给予中心镇更大的政策支持。

(二)依法放权,权责统一。通过依法委托和授权,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使中心镇能够适应日益繁重的经济社会管理任务的需要。同时要明确责任,做到职责清晰,权责统一。

(三)规范用权,提高效能。通过合理调整区、县(市)党委、政府和中心镇的事权关系,进一步规范中心镇权力运行,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四)分批放权,稳步推进。根据中心镇建设发展和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分析扩权重点,区分扩权类型,分期分批下放权力,逐步扩大管理权限,稳步推进中心镇扩权工作。

三、扩权方式

(一)直接放权。区、县(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直接将部分权力(除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外)交由中心镇行使。

(二)委托执法。县级行政执法机关和镇政府签订委托执法协议书,明确委托执法范围(具体委托执法事项各个镇可以不同)并向社会公告。镇政府应严格按照法定执法程序,使用委托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律文书,从事受委托执法事项的执法活动。

(三)联合执法。通过健全执法信息共享、执法联席会议、联合执法队伍、案件首接负责等制度,建立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优势互补的联合执法体系,形成城乡一体、上下结合的执法格局。

(四)由派驻机构办理。通过工商、税务、公安、国土资源、环保等县级政府部门在中心镇已设置的或增设派出机构,并与县级部门联网贯通,实现管理下移,现场办理,分片管理。

四、扩权内容

(一)下放事权。赋予中心镇发展决策、项目审批、社会管理、综合执法和检查特许等涉及13个方面44项行政管理事项及权限,以委托、交办等形式交由中心镇行使(具体目录附后)。

(二)扩大财权。实行镇级财政增量分享,对镇级财政当年地方财政收入比核定收入基数增收部分原则上全额留镇使用。在中心镇范围内收取的规费和土地出让金,地方留成部分原则上按规定全额用于该镇相关项目和事务。

(三)改革人事权。省级中心镇主要负责人,符合条件的,可以确定为副区、县(市)级,并继续担任原职务。垂直部门派驻机构考核及主要领导任免须事先征求镇党委意见。鉴于事权扩大,相关专业人员缺乏的实际,区、县(市)应通过下派等途径加强中心镇力量,以适应扩权需要。

(四)保障用地。各地切块新增用地指标向中心镇倾斜,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解决用地指标。中心镇通过复垦、造地等途径增加的土地指标全部留镇使用,使用有结余的,由市、区县(市)优先收购。中心镇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不能实现占补平衡的,在本区、县(市)域范围内实行异地补充。

广西实施“扩权强镇” 重点镇将获部分县级管理权

广西自治区政府近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重点镇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加强重点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并赋予自治区重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5年内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六有”

为了使重点镇的建设有特色,《意见》提出重点镇要加强本地风貌特色的研究,充分挖掘重点镇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民俗民风特点,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重点镇风貌设计方案,指导建设。加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村落、古民居和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展重点镇镇区主干道综合整治,重点实施建筑风貌改造、管线改造、设施配套等工作。各重点镇都要建成一条特色风貌街区(商业街)和一批设施配套、风貌各具的住宅小区。

根据《意见》,将加强重点镇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体育等设施建设,健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拓展重点镇公共服务领域,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重点镇公共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安排社会公益事业设施,提倡重大基础设施区域联建共建。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体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居民服务等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建立健全以重点镇为依托、城乡衔接、布局合理的城乡公共服务网络,促进重点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到2015年,重点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六有”,即有一个政务中心、一个标准化镇级卫生和人口计生服务体系、一个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一个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一所福利院或敬老院、一个农产品交易市场或专业市场。

重点镇获部分县级管理权限

为了加快重点镇的发展,《意见》提出,选择部分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大的自治区重点镇进行扩权强镇试点。赋予自治区重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授权,具备条件的重点镇依据批准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可以核发镇域内建设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选址意见书、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并报县级主管部门备案。另外,下放部分行政执法权。主要是城建、城管、交通、环保、卫生、市政公用设施和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督维护和行政执法权;镇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委托重点镇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收取。在镇域范围内兴办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除国家有规定外,由驻镇工商机构登记、年审。

在自治区重点镇获得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后,居民或企业办理部分业务,就不用跑到县城了,在镇里就能搞掂。比如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规划确认书,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审查;姓名变更审批,户口迁移审批;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劳动保障投诉;内资企业分支机构(含分公司)、营业单位的注册登记,内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内资企业的检验,户外广告登记(变更登记);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办证及奖励金审核初审,《再生育子女生育证》审批的初审等,都将可以在镇里办理。

http://news.ifeng.com/society/5/detail_2011_07/18/7760989_0.shtml(“扩权强镇”的绍兴样本)

第三篇:扩权强镇会议纪要

一、下放办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及其适用范围

(一)选址意见书审批

选址意见书,是经依法审核,建设项目选址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按照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核准、且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是发改等项目主管部门批准(核准)建设项目的依据之一。由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核发,其余建设项目由扩权镇审批核发。选址意见书证件的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取得项目批准的自行失效。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经依法审核,建设用地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镇规划区内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国土部门实施土地划拨、建设用地审批的依据之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自行失效。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经依法审核,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镇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建设主管部门实施施工许可的依据之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效期为1年,逾期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或者开工批文的自行失效。

(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是经依法审核,有关乡村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村庄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是乡、村庄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的依据之一,《城乡规划法》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但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后,方可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取得用地审批手续或开工手续的自行失效。

二、下放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办理规程

(一)选址意见书审批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六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

3、许可条件:建设项目拟选地址符合城乡规划。

4、提交材料:①建设项目选址意向方案;②建设单位拟定的建设项目用地蓝线图(建设项目的选址位置、范围现状地形图,1:500或1:1000图式);③行业主管部门同意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④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3、许可条件:

使用划拨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①项目已经批准(核准);②项目用地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使用出让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已经依法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已签定出让合同。

4、提交材料:

使用划拨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①经规划主管部门核定的建设项目用地红线图和规划条件书;②项目批(核)准的文件;③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户籍证明;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使用出让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①项目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备案文件;②土地出让合同及国土部门出具的《信息登记卡》;③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户籍证明;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3、许可条件:①建设用地(包括集体建设用地)已经批准;②项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经依法审查合格。

4、提交材料:①国土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批准书》;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批准文件;③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户籍证明;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一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3、许可条件:①建设项目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②建设项目选址、用地、工程符合村庄规划;③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审查合格。

4、提交材料:

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①国土部门书面意见(占用农用地的提交国土部门办理的农用地转批手续);②房屋用地四至图及房屋设计方案或简要设计说明;③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村委会签署的意见;④个人身份证及户籍证明;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乡镇企业、乡镇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①国土部门书面意见(占用农用地的提交国土部门办理的农用地转批手续);②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地形图(1:500或1:1000),建设工程设计方案;③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村委会签署的意见;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三、下放办理许可(审批)的注意事项

1、加强规划行政许可(审批)与管理措施的衔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后,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规范实施坐标放线,并报请规划主管部门核验,合格者方可开工,对放线进行核验时,镇人民政府应当参与。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制止、纠正、处理规划违法违规行为。建设项目竣工,建设单位必须报请规划主管部门进行规划核实,合格者方可进行综合验收。

2、镇、镇、镇实施上述行政许可(审批)的起始时间为:2015年3月10日。

3、加强审批情况统计。各镇要分许可(审批)项目建立审批发证、领证登记簿,每月向规划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

4、规范管理审批档案。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审批档案按审批进程逐步归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档案之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后7个工作日内将档案移交规划主管部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审批档案由镇人民政府保存。

5、三个镇镇区内的规划执法工作仍按原规定执行。

6、加强审批工作监督检查。规划主管部门定期对镇人民政府规划许可审批工作进行检查,对不合法、不规范的审批行为,及时予以纠正,保障审批合法、规范、公开、廉洁、高效、便民。

第四篇:关于实施扩权强镇的若干意见(共)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扩权强镇的若干意见

皖发[2009]15号(2009年6月1日)

镇是县城经济的重要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加速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全省选择部分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镇实施扩权强镇试点,对促进安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速崛起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现就在全省实施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为核心目标,以规划为龙头、产业为支撑,按照“贵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推进行政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试点镇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增强试点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努力把试点镇建设 成产业集聚区、人口集中区、和谐社会示范区。

(二)总体目标。

综合考虑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发展潜力等因素,在全省选择一批试点镇(名单附后),通过政府推动、体制创新、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大力提高试点镇综合实力,力争经过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全省形成一批规划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实力雄厚、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发展的小城市。

(三)基本原则。

1、统筹发展,协调推进。按照有利于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原则,促进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生产和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和管理同步加强,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2、困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区位特点、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功能定位,着力培育产业特色和城镇特色,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3、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按照“该放的要坚决放,该管的要切实负责管好”的原则,赋予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努力做到权力与责任相匹配,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用人与任务相适应,待遇与贡献相挂钩,充分调动试点镇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4、高标准起步,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注重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强化科学发展引导力。着眼区域发展全局,注意突出本地特色,做好试点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与交通、水利、环保等专项规划相协调,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操作性,建立规划实施的责任追究制度,为可持续发展奠

定基础。

(二)加快特色产业培育和集聚,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力。把培育特色产业、壮大特色经济作为促进试点镇发展的核心内容,加快产业集聚步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产业与城镇互动发展的良性格局。鼓励和引导各地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一手抓民营经济发展,一手抓招商引资,打造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等。

(三)提高社会事业发展和管理水平,强化公共服务能力。结合民生工程的实施,加大对试点镇社会事业的投入,建设和完善“一校一园(标准化学校、中心幼儿园)、二院(中心卫生院、敬老院)、二站(综合文化站、农村综合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四)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综合承载力。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完善功能的原则,加快试点镇道路、供电、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卫生、广播 电视、网络通讯等建设,进一步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并建立健全公共设施维护机制。

三、主要扶持政策和改革措施

(一)依法下放部分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简化项目审批服务环节,需上报国家、省和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试点镇办理预审,报县级投资主管部门“见文行文”,予以转报;其他项目由试点镇办理备案预审,报县级投资主管部门“见章盖章”,予以备案。按照“统一签订委托协议、统一规施操作流程、统一组

织业务培训、统一授牌授印”的要求,在城管、环保、劳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工商等领域,依法委托试点镇行使部分县级行政审批许可和处罚权,并可成立综合性的行政管理执法机构具体处理相关事宜。所有下放、委托给试点镇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一律进入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

(二)赋予试点镇一定的规划建设管理权。在试点镇设立规划建设管理分局,由试点镇政府和县级规划主管部门共同领导,以镇政府为主。试点镇规划建设分局受县级规划主管部门委托,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负责确定镇区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核发镇区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证;核发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工程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负责本辖区范围内违法建设的查处。试点镇要做好集体土地范围内的房屋登记发证工作,积极探索房屋转让、租赁、入股、抵押的途径和办法。

(三)实施鼓励试点镇发展的财政政策。在“乡(镇)财县管”财政体制下,认真执行试点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原则,构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建立财政超收激励机制,以2008年财政收入为基数,超收部分由县级财政全额返还试点镇,一定5年不变。在试点镇辖区内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予以全额返还,优先用于试点镇的土地开发和城镇建设;征收的矿业权价款县级留成部分,以及县级发证所征收的采矿权价款,由县级财政按不低于50%的比例返还,专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

(四)加大对试点镇的投入。省直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整合各类

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试点镇建设的支持力度。试点镇符合条件的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列入各级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支持试点镇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发挥中心城市对试点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中心城市逐步将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及公交线路向试点镇延伸。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试点镇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试点镇新增各项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试点镇设立分支机构或网点,今明两年每新设一个分支机构或网点,省财政给予10-30万元奖励。鼓励试点镇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改善对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融资服务。支持试点镇组建城镇建设投资公司等政府融资平台。吸引各类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试点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功能区建设。

(五)着力增强产业集聚能力。按照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要求,鼓励和支持试点镇结合城镇总体规划,科学合理规划建设产业功能区,并为长远发展留足空间。进一步明确产业功能区定位,引导镇域范围内和周边村镇的企业向产业功能区集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支持产业集聚程度高、特色鲜明、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功能区''筹建省级开发区。鼓励发展专业市场、物流、金融、倍息咨询、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改善产业配套条件。

(六)加大用地,支持力度。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要充分考虑试点镇的发展需要,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各地应从省里切块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中,安排适当数量用于支持试点镇

发展。要以土地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建设用地臵换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支持和鼓励试点镇开展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做到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要进一步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方式,保障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规范流转。要加强国土资源中心所建设,切实发挥其在确权发证、加强宅基地管理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作用。

(七)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试点镇在核定的机构、编制、领导职数范围内根据需要可自主设立机构。在全县(市、区)乡镇行政编制、财政供给事业单位编制总额不突破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试点镇的编制。试点镇占编退居二线人员原则上纳入镇在岗人员管理,安排工作,并参加考核,享受在岗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现退居二线人员3年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可不占编,腾出的编制专门用于招录新进人员。在每年的公务员招录计划中,专项安排一定数量指标用于试点镇招录公务员。县(市、区)在试点镇派驻单位(包括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应事先征得镇党委同意,并参加当地镇政府考核;对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镇党委可以提出书面调整建议。试点镇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经考核工作实绩突出的,可按副县级高配,并在本镇继续连续工作5年方可交流调整。

(八)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试点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支持试点镇社会保障机构、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指导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制

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试点镇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扩大各类保险覆盖面,规范和完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普及新型合作医疗,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增长机制。鼓励试点镇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办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凡在试点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均可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户口,在教育、就业、兵役、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并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允许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进行流转。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里成立实施扩权强镇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并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强化督促指导。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上下联动,通力协作,主动作为,强化指导服务,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省政府将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及时掌握试点镇发展情况,重大问题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

(三)建立考核机制。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省直各有关部门抓紧拟定试点镇发展的分阶段目标,研究建立试点镇发展指标体

系和考核评价制度,每年根据考评结果对排名前列的镇给予表彰奖励。建立试点镇进入和退出机制,对未纳入试点,但发展较快、达到一定经济实力的镇,由所在市、县(市、区)政府向省领导小组申请,定期进行增补;试点镇连续两年考核评价达不到要求的,退出试点镇序列。

省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试点镇所在县(市、区)政府要制定支持试点镇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附件:第一批试点镇名单

附件

第一批试点镇名单

(共150个)

合肥市(9个):长丰县下塘镇、岗集镇、三十头镇,肥东县撮镇镇、桥头集镇,肥西县三河镇、花岗镇、高刘镇、小庙镇

淮北市(5个):濉溪县刘桥镇、韩村镇、五沟镇、百善镇,杜集区石台镇

亳州市(5个):谯城区古井镇、十八里镇,涡阳县高炉镇,蒙城县许疃镇,利辛县张村镇

宿州市(7个):埇桥区符离镇、朱仙庄镇,灵璧县渔沟镇,泗县草沟镇,萧县杜楼镇、杨楼镇,砀山县周寨镇

蚌埠市(3个):怀远县马城镇,五河县沫河口镇,固镇县刘集镇

阜阳市(9个):颍州区三十里埠镇,颍泉区伍明镇,颖东区插花镇,界首市光武镇,颍上县谢桥镇、迪沟镇,太和县肖口镇,临泉县滑集镇,阜南县黄岗镇

淮南市(9个):凤台县新集镇、岳张集镇,田家庵区安成镇,大通区上窑镇、洛河镇,谢家集区望峰岗镇,八公山区八公山镇,潘集区平圩镇,毛集实验区毛集镇

滁州市(17个):南谯区乌衣镇、腰铺镇、沙河镇,天长市秦栏镇、汊涧镇、铜城镇、杨村镇,来安县半塔镇、汊河镇、水口镇,定远县炉桥镇,凤阳县临淮关镇、刘府镇、武店镇、大庙镇,全椒县十字镇,明光市女山湖镇

六安市(8个):金安区三十铺镇,裕安区城南镇,寿县安丰镇,霍邱县姚李镇,舒城县杭埠镇,金寨县斑竹园镇,霍山县落儿岭镇,叶集实验区叶集镇

马鞍山市(1个):当涂县博望镇

巢湖市(18个):居巢区槐林镇、黄麓镇、炯炀镇、柘皋镇,庐江县汤池镇、矾山镇、泥河镇、龙桥镇,无为县二坝镇、石涧镇、高沟镇、白茆镇,含山县运漕镇、林头镇、仙踪镇,和县深巷镇、香泉镇、乌江镇

芜湖市(11个):弋江区火龙岗镇,芜湖县方村镇、六郎镇、陶辛镇、花桥镇,繁昌县孙村镇、荻港镇、新港镇,南陵县许镇镇、三里镇、弋江镇

宣城市(13个):宣州区狸桥镇、水东镇、水阳镇、孙埠镇,宁国市中溪镇、港口镇,广德县新杭镇、邱村镇、誓节镇,绩溪县临溪镇,泾县云岭镇,郎溪县十字镇,旌德县庙首镇

铜陵市(2个):铜陵县钟鸣镇、顺安镇

池州市(7个):东至县大渡口镇、东流镇,贵池区梅街镇、牛头山镇,石台县七都镇,青阳县陵阳镇、木镇镇

安庆市(15个):宜秀区大龙山镇,大观区海口镇,桐城市金神镇、双港镇、新渡镇、吕亭镇,怀宁县石牌镇、月山镇、茶岭镇,太湖县徐桥镇,潜山县源潭镇,枞阳县横埠镇,岳西县温泉镇,望江县高士镇,宿松县复兴镇

黄山市(11个):屯溪区黎阳镇,徽州区潜口镇、西溪南镇,歙县北岸镇、深渡镇,黄山区耿城镇、汤口镇,休宁县溪口镇,黟县宏村镇、西递镇,祁门县金字牌镇

第五篇:复兴镇关于实施扩权强镇有关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范文模版)

复兴镇实施扩权强镇有关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汇 报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扩权强镇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要求,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复兴镇的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县直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大力帮助、精心指导,积极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一、政策已落实情况

1、《若干意见》提出的审批权、执法权已依法下放,城管、环保、劳动、安全生产、民政等部门的部分审批权和执法权委托复习镇依法办理,一律进入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

2、设立复兴建设环保分局,具体负责镇区规划管理职能,主要负责人按副科高配,并通过选调和招考形式积极配备急需的城镇规划专业人才。

3、在“镇财县管”的财政体制下,实施积极的财政激励机制,以2008年财政收入为基数,超收部分全额返还,镇内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全额返还,用于土地开发和城镇建设。县级财政还加大了项目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财政超收部分和土地净收益全额返还,每年安排200万专项资金支持复兴镇及临江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

4、上级各部门加大投入,给予政策和项目扶持,大力支持试点镇的建设,还给予了大量的指导、督促,省、市发改委、住建厅等部门领导多次到复兴镇指导,给扩权强镇工作给予了极大的促进。

5、省级开发区临江产业园(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2010年4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临江产业园,截至2012年底完成了临江产业园港口大道、明星路和经五路、安置房、污水处理厂、燃气公司、龙华二期的1900多亩征地工作,这为临江产业园起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期,加快了临江产业园的征地拆迁工作进度、推进港口路、明星路、经五路的建设,确保污水处理厂顺利开工、燃气项目顺利落户,为皮革城、浙商产业园年内入驻做好准备,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6、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落实人才保障。县委、县政府根据试点工作方案,配齐配强镇领导班子,该镇主要负责人享受副县级待遇,党委副书记享受正科级待遇,设立建设环保分局和财政分局,负责人按副科级配置,其他人事政策逐步落实,正在安排人员进岗到位,并通过选调和招考形式积极配备复兴急需的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全力构建好扩权强镇的人才保障体系。

7、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明显加大。以扩权强镇为契机,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积极引导了农村人口向镇区转移,将镇区农村人口逐步转为城镇户口居民。因临江产业园征地拆迁工作,根据失地农民需要和安置点设置的具体情况,将全面解决好落实好有关人员的户籍问题。逐步放宽复兴镇有合法固定居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可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户口,在教育、就业、兵役、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待遇,并保留其承包土地经营权,允许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进行流转。

二、未落实情况

1、需成立担保投资公司或村镇银行,以便增强符合复兴发展实际的特色金融服务。

2、省里切块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未下达到复兴镇,需用地支持政策。

三、意见和建议

1、扩宽资金渠道,构建投融资平台,努力打破资金瓶颈。随着滨江新城建设和临江产业园发展的需要,“无钱办事”问题日益凸显,急需多途径融资,多方式运作,政府引导,市场调配,成立担保投资公司或村镇银行,引导相关金融机构在镇域内设点营业,县投资担保公司加强对此方面的技术指导,以便增强符合复兴发展实际的特色金融服务。投资主体,资金来源,投资方式单一,急需企业和民间投资参与到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否能够借助扩权强镇和试点镇的扶持政策,构建多层次的融资保障体系是打破资金瓶颈的重要难题。

2、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土地保障,破除用地瓶颈。城镇建设是复兴镇扩权强镇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优势版块。城镇总体规划已经评审通过,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政务新区框架全面铺开,但受到用地政策的严重制约,无法快速拓展。请上级部门按照试点方案用地支持政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力合理倾斜,将省里切块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下达到复兴镇,并利用毗邻华阳河国有农场的土地资源优势,加快合作融合,捆绑前进。当然解决用地瓶颈这一难题,关键还是要靠自己。一方面要在2010年投入240万完成土地置换240亩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土地置换力度,用好用活土地置换的政策;另一方面要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增加开发建设土地容量,采取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土地的保障能力,努力破除用地瓶颈的难题。

3、加快重大项目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临江产业园的建设步伐,临江产业园是复兴镇扩权强镇至关重要的经济依托,急需安九高速、王家洲码头、临江产业园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支撑,从而带动镇区的迅速繁荣,吸纳人气,激活商机。为进一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环境吸引力。建立强劲的电力能源保障体系,完善镇区内各级输配电网,强化电网区域外连接,提高输电供应可靠性,保障镇域内电力供应,确保输变电容量随着镇区扩展和产业发展而增加。加大投入,加快村镇建设步伐。加快东区和西区的开发利用, 全力推进政务核心区的建设工作。积极引导了农村人口向镇区转移,稳步壮大了镇域经济;逐步扩展了镇区发展规模,复兴新的城镇框架开始形成。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对城乡环境进行整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宿松县人民政府

2012年8月10日

下载扩权强县实施细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扩权强县实施细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复兴镇扩权强镇汇报材料

    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汇报材料一、复兴镇概况复兴镇位于宿松县西南,东南两面临江,与江西省彭泽县隔江相望,东北连望江县杨湾镇,西与洲头乡相邻,北与华阳河农场和九成劳改管理局接壤。......

    政协调研扩权强镇情况

    X镇关于扩权强镇及镇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2010年10月12日扩权强镇政策实施以来,我镇党委、政府牢牢抓住“扩权强镇”机遇,把贯彻落实扩权强镇各项政策作为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的重......

    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汇报

    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复兴镇的发展改革和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县直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广大群众的自觉服从和服务,工......

    市林业局扩权强市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根据冀政[2005]8号文件和冀林计字[2005]25号文件精神,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方面进展顺利。现将扩权强市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 领导亲自督导,项目直接上报为确保扩......

    对强镇扩权的思考

    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加快镇街经济社会发展乡镇政权组织是我国农村的最基层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落脚点。近年来一些发达乡镇正处于向工业化、城市化积极迈进的进......

    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汇报

    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复兴镇的发展改革和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县直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广大群众的自觉服从和服务,工......

    1关于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修改.)

    绥阳县蒲场镇扩权强镇改革试点 工作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

    关于扩权强县强镇的调研报告

    寨圩镇关于扩权强县强镇的调研报告 根据自治区扩权强县强镇的要求,为加快城镇化跨越发展,自治区将大力推进扩权强县,将总共下放县级管理事项721项,同时还将设立强镇扩权试点,扩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