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供电公司“7.27”倒杆事故调查报告书
**供电所“7.27”倒杆事故
调查报告
7月27日,**供电所在112云十线上磨分支线路第14号杆进行更换杆作业时,发生一起倒杆事故,造成一人重伤.一、事故前基本概况
112云十线上磨分支线路第14号杆为10米砼杆,位于**镇**村与**村交界处的乡村道路边沿,高低压同杆杆型,高压部分为单转,角度拉线横跨乡村路,低压部分为***村****配变台区的0.22kV线路终端,耐张拉线顺乡村路(附图1)。
当地正在实施乡村道路扩建工程,早在6月4日,14号杆的高压层拉线曾经遭受工程料车的碰撞,该杆根部有明显横向裂痕(附图2)。碰撞事故发生后,**供电所追查到肇事车主,获赔新杆一根,栽立在供电所人员指定的14号杆南向3米处。
另,当地乡村公路扩建工程施工方负责人***,申请临时用电,报装50kVA变压器一台,获得准许后,**供电所派人进行选址勘察,确定14号杆为变台安装位置。
二、事故前线路运行方式
35kV**变10kV母线带112云十线运行,112云十线*** 分支线经支线开关断开后运行转检修。
三、事故经过
2015年7月27日早上7时24分,**供电所主任***签注派工单,由***(伤者)、***、***、***四人组成工作班,***为工作负责人。派工单填写的工作内容为:
1、处理112云十线**分支14号断杆;
2、给***50kVA专变T接引流。同时填写了“配电事故紧急抢修单”、“配电倒闸操作票”。
上午9时,工作班抵达作业点。***向工作班进行现场危险点告知,内容如下:
1、旧杆根部有裂痕;
2、线路带电,作业时要保持足够安全距离。根据工作任务分配,***进行新杆的横担、绝缘子、拉线等设备安装;***去拉开五升子变台高、低压开关;拉开后,***登上旧杆拆移0.22kV导线,从旧杆迁移至新杆。***与***在地面配合。中午14时左右,上述工作任务完成,恢复***台区供电,工作班成员返回**镇吃午饭。
15时30分,工作班再次抵达换杆作业点,等待上磨分支线路停电许可命令。15时58分,***接***电话,说调控分中心许可停电,时间为一小时。于是派***去拉开112云十线上磨分支线跌落开关,将鸭子咀挑下,在杆身悬挂“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标示牌;在第13号杆、第15号杆分别验电后各装设接地线一组。停电措施完成后,***登上旧杆准备拆移高压导线,***上新杆接应。为防止旧杆倾倒,***在旧杆顶部绑一根吊绳,让***在地面选择与高压层拉线相反方向的位置扯住吊绳另一端,由于缺少人手,又叫来一名修路工人帮助扯绳。***在杆下配合杆上的操作。
16时40分,在顺利拆移了转角内侧的A、B两相高压导线后,***继续拆移转角外侧的C相导线,当导线刚一离开绝缘子,杆身由于卸去张力而失去平衡,受高压层拉线的拉力作用,突然朝拉线方向倒下,杆根绷断,***随杆跌落,身受重创。***、***、***讯即赶上前将***救至安全区域,打电话报告主任***。***赶来后,就地借用车辆,与***一同护送***到*****医院进行救治。经医师诊断,***肩部锁骨骨折、肋骨多根骨折。
四、事故原因
(一)、工作负责人对现场关键危险因素未能有效辨识,安全措施不完备,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1、拆移杆上导线时,未做好防止倒杆措施。违反《安规》(配电部分)第6.4.5条规定;
2、杆根受损,未采取加固杆根的措施。违反《安规》(配电部分)第6.2.1条规定;
3、指派2人拉扯吊绳以充当临时拉线,不符合装设临时拉线的安全规定要求。违反《安规》(配电部分)第6.3.6条规定。
(二)、组织措施混乱、作业前未开展现场勘察、未召 开班前讨论会、未设置专责监护人,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1、一条配电线路停电的现场作业,应填写《配电第一种工作票》,工作负责人填写《配电事故紧急抢修单》。违反《安规》(配电部分)第3.3.6条、第3.3.9条规定。
2、工作负责人未组织开展现场勘察,未查看作业现场的条件、环境及其他影响作业的危险点,未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违反《安规》(配电部分)第3.2.3条规定。
3、工作负责人未组织召开班前会,讨论作业现场风险因素,未对工作班成员明确分工。
4、现场未设置专责监护人。违反《安规》(配电部分)第3.5.4条规定。
(三)、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指挥、冒险作业,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五、暴露问题
1、组织措施混乱。工作票票种填错、《派工单》与《配电故障紧急抢修单》内容不符、工作负责人与监护人职责分工不明确清晰(附图3、4)。
2、违章指挥,冒险作业。在明知杆根破损、防止倒杆措施不完备的情况下,仍然组织操作。
3、作业风险评估缺失。作业前未能对操作过程中存在 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导致作业现场风险失控。
4、安全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低下。工作过程中未能应用危险点分析预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安全风险辨识不全面不彻底,现场安全措施不完备。
六、整改和防范措施
1、**供电所安全第一责任人应组织职工进行深刻反思与剖析,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全面梳理排查所内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存在问题。要求15天内向公司安监部报送整改报告。
2、严格生产计划的钢性执行,安排临时作业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批准领导在批准工作的同时必须明确到位干部,落实好现场安全措施。严禁无计划安排生产工作,严禁供电所、运检班组临时动议安排现场作业。
3、严格执行《安规》、严格生产现场“两交底”和现场监护,保证作业人员任务清楚、危险点清楚、作业程序方法清楚、安全保障措施清楚,确保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4、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强化现场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工作许可人和工作班成员履责监督,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和不安全现象,最大限度扼制生产现场各类违章行为。
5、继续深化标准化作业,把作业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与危险点分析预控相结合,实现现场作业全过程的安全控制和质量控制,确保工作计划受控、工作准备受控、作业过 程受控,达到现场作业安全管理精细化。
6、提高教育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强化各级人员特别是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业务素质和风险辨识能力。
七、事故责任分析和处罚建议
1、**供电所职工***,作为本次作业的工作负责人,未有效辨识现场风险,安全措施存在严重漏洞,违章指挥,冒险作业,对本次事故负主要责任。给予业务降级、××××处分,鉴于本人严重受伤,免予经济处罚。
2、**供电所主任***,作为安全责任第一人,未严格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和到岗到位职责,对本次事故负主要管理责任。给予××××处分,罚款××××元。
3、**供电所职工***、***、***,作为工作班成员,未能在工作中互相关心、互相监督,未能有效阻止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对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罚款××××元。
20××年×月×日
图1 原14号旧杆
图2 旧杆杆根裂痕
图3 派工单
图4 配电故障紧急抢修单
图5 事故现场
第二篇:倒杆程序(精选)
倒杆程序
1.离合器分开-挂倒档-放手刹
2.倒车看对角杆-刹车-方向盘向右转到极限-放油门
3.倒车看左视镜-看到边杆-刹车-方向盘转动到直线-倒车 4.眼看到中杆位置在车厢后玻璃右端边时-停车
5.方向盘右转到极限位置-倒车-直到在左视镜中看到后杆
6.看左右视镜,目测两端的宽度,应均匀,-如果不均匀-转动半圈方向盘-倒车修正(可伸出头观察)应采取“以反观镜观察偏移的方向,转动方向盘,按反向转动放线盘修正”
7.倒车到后杆的位置-分离离合器同时刹车
8.变档到1档-转动方向盘到极限-放离合器让前轮超过中线150mm-分离离合器同时刹车 9.左转动方向盘到极限-放刹车离合器-使车头中部接近中杆-分离离合器刹车-挂倒档 10.右转动方向盘到极限-松离合器刹车-使左后车轮压中线-分离离合器刹车
11.左转动方向盘到极限-松刹车离合器-使车位置倒正-如果不正应按“相反原则”修正-倒车到后杆位置。分离离合器刹车。
12.挂1档-放离合器刹车-让车直线正开到前杆位置-分离合器刹车-挂倒档-直线倒车到后杆-分离合器刹车
13.挂1档,左转动方向盘1圈,放离合器刹车-让车从左前杆和中杆之间通过,注意车与两杆之间距离。
14.当车左后轮对应左前杆时,将方向盘急速左转到极限-将车驾驶平放位置-分离合器刹车-挂倒档
15.放离合器刹车-看对角杆,但对角后杆的位置应虚拟后移动500mm-分离合器刹车
16.将方向盘左转到极限-放离合器刹车-观察右视镜直到看见右前杆-观察两杆与车的距离(可伸出头观察),采用“相反原则”修正-将车倒入杆内500mm-分离合器刹车-挂1档
17.将车直线前进驶出前杆直到右后轮对准右前杆,急速右转方向盘,将车开出,最后直线停靠-分离合器刹车-拉手刹-挂空挡-完毕
第三篇:防止倒杆断线事故的措施
防止倒杆断线事故的措施
为了保证公司10kV及以上输配电架空线路的安全运行,根据《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以及《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海口供电局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加强巡线和维护
巡线人员在坚持正常巡视的同时,要针对季节变化的特点,根据《线路特殊区域的划分》加强对要点线路地段的巡视和维护工作,特别是在汛期前后,要对易积水、易冲毁地段及跨铁路,跨公路的杆塔基础,拉线作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必要时移动杆塔位置。
在正常的线路维护中,要加强对杆塔的巡视、维护、消缺工作,适时进行调整拉线,补充丢失的金具及塔材。修补水泥杆裂纹,并跟踪检查,对导地线出现的破股,损伤缺陷要及时修补。
二、巡视与检修并重
在加强线路的巡视的同时,要加强设备的检修工作,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在检修更换导、地线时,在未采取使用临拉线的情况下,严禁把导、地线全部剪断或突然剪断导、地线的作法,以防止发生横担拉歪或杆子倾斜。
对年久失修,停止运行的线路及承受力过大惧风雨威胁的杆塔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进行改造处理或拆除,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对于线路杆塔10米以下部分,拉线UT型线夹全部加紧(或及时更换)防盗帽,以防止塔材、拉线被盗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根据季节特点及时对线路通道内的树木进行修剪和砍伐,对线路周围环境如:建筑物、基建架杆、挖土、临时围墙等有防碍线路安全运行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下发《整改通知书》的同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加强电力设施的保护宣传工作,悬挂警示牌。
对重要跨越处,如铁路、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河流以及人口密集地区采用独立悬挂双悬垂绝缘子结构,或及时更换合格绝缘子。
四、根据《反事故措施计划表》中所列各项内容严格执行以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第四篇:附录9:倒杆事故案例(20150327)
附录9 案例一
徐柳线施工倒杆人身伤亡事故
一、事故经过:
徐柳线50#П改造工程。按计划于88年5月26日开工。5月26日上午8点15分。线路检修一班班长郑×办理好工作票接受命令后,全班同志坐汽车到了施工现场。班长郑×同志在汽车上宣读了工作票及工作任务,并分配杨××带赵××、荆××登杆作落导地线工作(落П杆一侧导、地线),其他人员打临时拉线和其他工作。当沿N50—N51导、地线延长方向在50#杆横担两头(南边离水泥杆4.05米,北边离水泥杆2.9M处)挂好钢丝绳套(4分半)。打好两根临时拉线后,18点30分开始落导地线工作。落线顺序是:南边相导线——北边相导线——北边地线——中相导线——南边地线。在落最后的南边地线时,当地线已落下8米~10米位置时,在杆上工作的杨××同志喊了一声“杆子动了”,在杆上工作的赵××同志就顺着横担里面往下下,因腰带未解开下不来,杨××同志就从杆子的东边向西转了半圈。此时绞磨已停止工作,接着杆子倒落地下后弹起来约1米高又落下,杆上工作的杨××、赵××、荆××三位同志随杆摔下,摔伤严重,立即送医院抢救。50#杆倒后,N50-N51之间的导地线横落在京广铁路线上,中断铁路运输2小时30分钟。
倒杆后两根临时拉线套在横梁上的钢丝绳套被拉断。
二、伤亡情况:
倒杆后立即组织人员抢救伤员。赵××(男、25岁)因伤势严重,在骨科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杨××(男、30岁)、荆××(男、19岁)两同志又立即转入河南医学院。杨××同志脾脏破裂经医院奋力抢救无效于5月26日17点35分死亡;荆××同志左大腿、肋骨、盆骨、下胯骨等处骨折。
三、事故原因:
(一)施工措施不当,没有在内角打临时拉线,是造成这次倒杆事故的主要原因。当施工到落最后一根南边架空地线时,П杆受到了一侧导、地线与拉线产生向外角(南边)方向一个合力的作用,使杆子失去平衡,П杆向外角侧方向倾倒。
(二)施工中,没有按照“施工说明”打足导、地线临时拉线,(打两根,少打三根)和利用固定拉线地锚挂滑轮落线,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杆子的不稳定因素。
(三)78年电建四处施工时,没有按原设计打内拉和杆埋深度为1.5米要求施工。在交付生产时,取消了内拉,并将埋深减小0.93米。由于当时管理混乱,资料保存不全查不出更改设计原因,给倒杆埋下隐患。
四、暴露的问题:
(一)管理不善: 1.徐柳线升高改造工程,在线路工区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应该引起重视,应有完整的技术与组织措施,又没有审批手续,安全措施也比较简单,显得极不严肃认真。
2.“施工说明”的技术交底是87年12月份进行的,时隔5个多月后才组织施工。应重新进行技术交底,并认真组织学习,讨论使每一个工作班成员都做到心中有数。显得领导不力。
3.这项复杂工程,工区领导本应深入现场与工作班人员共同研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如:关于打临时拉线,班中曾多次提出想法,说明工人对安全措施并不十分理解,应抓住这个不安全因素,进行必要的研究。但在施工中,确无一个领导到现场。
(二)技术管理差:
“施工说明”的拟订,既不严肃,也不认真。在技术比较复杂的转角杆落线的“施工说明”中,没有认真考虑现场的实际条件,也未查阅有关安装施工说明,只凭个人工作经验,按普通直线杆的落线要求,让打导、地线临时拉线,没有考虑打内角临时拉线的稳定措施造成工作严重失误,致使在落最后一根地线时,造成倒杆事故。
(三)检修人员技术素质差。26日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班长郑×虽曾提出要打内角临时拉线,但当有人提出异议后,没有认真的进行科学分析,也没有再请示工区,就毫无主意的放弃了正确的意见。一方面暴露出检修人员技术业务水平低,没有真正理解打内角临时拉线的实际作用和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安全思想不牢固,麻痹大意。既然有异议,就应弄清楚,向工区反映情况,直至弄清楚为止。
在落线过程中,利有固定拉线作落线挂地锚,使杆子受外加一个力的作用,也是倒杆的一个外来因素。以上都说明人员技术素质差,必须加强技术培训,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四)执行措施不严。在“施工说明”中,要求导、地线均打临时拉线,但施工中却只在横担两端打了两根拉线。
(五)电建四处在施工时,未按设计要求施工,原设计有内拉线,杆子埋深1.5米。但后来交付生产时,内拉被取消了,杆子埋深变成了0.93米。接收时,也未核对图纸,提出意见。
五、反事故对策:
(一)充实和完善技术责任制和安全责任制,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把安全生产水平提高一步。
(二)在杆塔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杆塔是否在平衡状态,特别注意转角杆要有内角拉线,以保证电杆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案例二
埋深严重不足,发生倒杆压人命
一、事故简要经过:
2005年9月9日,x县供电局对新报装客户的线路进行放线施工。电杆已经于8月23日由工作负责人兰xx、专职电工厉xx等人竖立完毕。当天任务是5--8号杆耐张段的放线、紧线工作。兰xx为工作负责人,当放完第一根导线,尚未开始紧线时,由于6号杆(10米电杆)埋深严重不足,仅埋0.65米,发生倒杆,在杆上作业的厉xx随杆倒下,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主要原因:
(一)电杆埋深未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稳定系数达不到技术规程要求,导致发生倒杆事故。
(二)死者厉x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厉x参与了6号杆的竖立工作,知晓该电杆埋设深度严重不足,仍冒险登杆作业。
(三)管理缺失、不到位。工作负责人兰x缺乏责任心,明知该电杆坑深度不够,不采取加固补强措施,仍组织放线紧线工作。
三、暴露出的问题:
(一)工程质量把关不严。对隐蔽工程的隐患没有及时发现。
(二)作业人员风险认知与防范能力缺乏,没有意识到电杆埋深不够登杆作业可能发生倒杆风险。
四、防范措施:
(一)组织进行施工的现场进行勘查,针对性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二)立杆过程中出现满足不了电杆埋深要求的地质条件,要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履行新的技术措施。
(三)因地质条件所限,新立电杆埋深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加入人自拉线或护墩措施。
(四)加强作业现场质量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质量隐患。
案例三
关于某备安装公司“8.26”倒杆
事故通报
一、事故经过:
某设备安装公司8月25日至8月26日在10kV郑家D715线、四明D713线双回路线9#-18#杆施工,工作内容:线路移位9档(撤除15米电杆8根;新立15米电杆7根,导线规格LGJ-185)。8月25日进行立撤杆工作,已完成。8月26日进行线路移位放紧线工作,上午6时30分左右进行放线,至上午11时30分左右把原线路导线移至新放线路处,间断休息。
下午13时左右开始进行紧线工作,该耐张杆二根临时拉线固定在两只桩头上(一前一后连接),铁桩又与后面一电杆相连接。13时30分左右上面两根导线已紧好挂上后,开始进行中间两根导线的紧线工作,13时50分左右,当中 间两根导线已紧起,过牵引挂线时(工作负责人回忆),前面一根临时拉线铁桩从底部拔起,导致临时拉线脱出,电杆因受导线拉力,杆根断裂倒杆,杆上两名工作班人员叶XX、赵XX在杆下,马上送人民医院抢救,叶XX 40岁)抢救无效死亡,赵XX 23岁)双腿膝下骨折正在医院医治(无生命危险)。
二、事故原因:
(一)耐张杆紧线处铁桩设置强度不够,对软土场地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是造成本次倒杆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工作负责人现场施工经验不足,施工中监护不力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案例四
溪洛渡至浙江金华输变电工程
发生抱杆倒塌事故
6日9时10分左右,湖北输变电工程公司在宜宾市兴文县九丝城镇新建村红旗组实施的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溪洛渡至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组织施工过程中,竖立的161号输电铁塔抱杆突然发生倒塌,造成输电铁塔抱杆上作业人员2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立即赶赴事发现场组织展开施救工作。经初步调查,事故初步原因为现场作业人员违规作业、安全措施不当。
案例五
西外环突发意外倒杆断线事故
一交警因公殉职
本网讯 2011年1月7日晚上9时左右,衡阳市西外环路中天新城旁突发一起意外倒杆断线事故。
据了解,倒杆断线的为10kV岳粮线。线路倒杆后,当时一辆由北往南行驶的越野车挂扯了该故障停电线路,致使其与另外一条带电运行的10kV岳华线间隙性接触而放电,而闻讯赶来的一位交警在疏通交通、引导司机离开危险区时,不幸触电受伤。越野车司机和另外一名摩托车司机也同时受伤。
事发后,衡阳电业、公安等部门领导率有关人员立即赶到现场,抢救伤员,维护秩序,疏散有关围观人员,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同时,一方面拆除故障线路,力早恢复主线路供电;另一方面清除倒落在道路上的断杆断线,尽快恢复车辆通行。经连夜抢修,至凌晨2时左右,基本恢复交通和供电。
但据后来掌握的情况,受伤交警王飞跃因抢救无效而殉职,另二位伤者正在医院治疗中。经电力部门有关技术人员现场查勘分析,倒杆断线的10kV岳粮线现场电杆有明显的外力破坏痕迹。目前,公安部门正在就事故原因作深入的调查。
案例六
淮北市220千伏线路发生倒杆事故
3月10日14:12分,淮北供电公司所辖的220千伏国高Ⅰ线路158号塔由于该基铁塔的4根拉线中有3根拉线UT线夹被盗,导致拉线完全失去作用,发生倒杆事故。
事故发生后,淮北供电公司立即联系宿州市警方前往侦察,淮北电视台也派赶往现场采访。数十名抢修人员以及相关抢修物资先后到达现场投入抢修。
据初步统计,从2003年5月1日至3月3日,该市共发生设施被盗窃破坏案件52起,发案地点基本都在濉溪县境内,呈现出连续作案和在同一点反复作案的特点,输电线路拉线UT线夹以及农村10千伏线路导线成为被盗的重点。仅元月份以来,UT线夹就发生了10次大规模被盗,被盗UT线夹共219只。针对UT线夹屡遭盗窃破获的严峻形势,淮北供电公司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以及公安机关汇报,并积 极采取了多种措施严加防范,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犯罪分子仍十分嚣张,如这一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事故还是无法从根本上避免。
第五篇:事故调查报告书(样本)
事故(事件)调查报告书(样本)
一、事故(事件)基本情况
1、事故(事件)前设备状况:制造单位、规格型号、投产时间、操作人员情况、维护保养情况、巡回检查情况、修理改造情况等
2、事故(事件)损失情况
二、事故(事件)详细经过
三、事故(事件)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四、事故(事件)性质和责任
五、对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意见建议
六、预防同类事故(事件)重复发生的措施
附件:
1、调查人员名单(签字)
2、现场照片
Xxxxx
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