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口市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集中供气管理办法的通知
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口市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集中供气管理办法的通知
(海府〔2008〕85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有关单位:
《海口市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集中供气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讨论通过,现颁布实施,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海口市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集中供气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集中供气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和行为,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合理开发利用农村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循环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海口市管理的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开发投资及其项目的申请、安排、实施、服务保障体系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是指单体发酵装置容积50m3 以上、1000m3 以下的沼气工程项目。
第四条 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实行统一计划、集中管理、分工负责、分级实施的管理体制。市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的投资计划、项目资金、招标投标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监督检查及服务保障体系等管理工作;市发改部门负责项目计划的立项审批及监督检查工作;市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安排及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工作;区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项目的规划布局、项目申报、前期工作、组织实施、配套资金、监督检查、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 农村畜禽养殖小区和种苗场兴建的大中型沼气工程集中供气项目的投资原则以市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办的畜禽养殖场兴建的大中型沼气工程以养殖企业投入为主,市财政适当扶持为辅。
第六条 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要严格遵守如下建设程序:提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书、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和后评价。第七条 在本市行政辖区内从事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开发建设、管理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项目前期工作
第八条 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优先考虑安排的条件:出口养殖和加工基地;农村新建的畜禽养殖小区、新建的大中型养殖场;靠近村庄、水源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养猪场,尤其是被市政府列入重点治理的大中型养猪场;各建沼单位主动申请,养殖企业以企业自筹投入为主;能提供沼气沼液供附近村民使用、支持发展“猪-沼-作物”生态循环农业,能做好沼气沼肥物业管理的猪场或小区。
第九条 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建设需要提出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市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条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准后,市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文件。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必须根据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审批意见,以及有关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进行编制。主要包括设计说明、图纸、主要设备材料用量表和投资概算等。
第十一条 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在审批前,先由市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然后报送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心审定。
第三章 项目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项目组织实施必须严格执行邀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和竣工验收等制度。项目建设要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
第十三条 项目实施要依照有关规定,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对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建设进度等内容进行监督管理。监理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工程建设和监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独立履行监督职责。
第十四条 市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按规定,通过邀标确定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项目建设单位不得将工程肢解发包、转包和违法分包,不得迫使承担施工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
第十五条 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执行审批文件,必须在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半个月内动工,并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确因客观原因需要延期动工或变更的项目,按程序向市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或变更手续。第十六条 市、区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施工单位和监理机构履行职责,加强对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第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项目财务管理的规定,设立专账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区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加强项目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和资金的合理安全使用,提高投资效益。项目建设单位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项目监督检查工作。
第十九条 市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年度投资计划执行不力,不履行项目建设程序,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投资规模,挤占、挪用、截留、滞留项目资金,以及有其他严重问题的项目建设单位,视情节轻重采取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停止安排新项目、收回建设投入资金等措施,并建议追究有关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条 市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集中供气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区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及项目建设单位要定期报送有关项目信息。
第二十一条 市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调研、筛选、评审和论证,汇总编制项目计划,送市发展和改革局审核,报市政府审批。项目调研、评审、论证、检查和验收经费可按项目安排经费总额3%的比例提取,由市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使用。
第五章 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管理
第二十二条 农村沼气服务保障体系必须与沼气工程建设同步规划、配套实施,逐步建立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市、区、镇、村四级服务体系。
第二十三条 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市级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区镇服务站为支撑、村级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保障体系,为沼气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巩固沼气建设成果。
第二十四条 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建立沼气服务站,与周边农村签订集中供气协议,并负责做好沼气池的日常维修管理;供应农户的沼气供气工程管理要有村沼气合作社负责,确保农户正常用气。沼气供应实行物业化管理。每个受益农户每月要缴纳10-15元沼气维修管理服务费,确保技术指导到位,管理服务到户。第二十五条 各级农村能源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引导农户推广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沼气使用效益。农村畜禽养殖小区的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由村沼气合作社负责管理,规模养殖场(加工厂)的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由场(厂)沼气服务站负责管理,实行沼液、沼渣的使用有偿服务,使沼液、沼渣都得到综合利用。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六条 项目竣工后,先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初验。初验前由施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整理好有关文件及技术资料,向项目建设单位提出项目初验申请。
第二十七条 初验合格并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在15 个工作日内向市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
第二十八条 市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后,应在15 个工作日内,会同市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的工程、管理、财务等人员组成项目验收组,对项目建设竣工验收申请单位进行验收。
第二十九条 验收组通过对项目的全面检查和考核,对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客观评价,形成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由如下主要内容组成:项目概况,资金使用及财务管理情况,土建及田间工程情况,仪器设备购置情况,制度建设、操作规程及档案管理情况,项目实施与运行情况,项目效益与建设效果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验收结论与建议。
第三十条 形成的项目竣工验收报告由竣工验收组成员签字后,报送市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存档。
第三十一条 对不符合竣工验收要求的建设项目不予验收,由市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向项目建设单位提出整改要求,并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彻底,达不到竣工验收要求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二条 项目验收合格后,项目建设单位要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审批,并根据批复的竣工财务决算,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第三十三条 项目建设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健全项目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从项目提出到工程竣工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并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及时将全部档案移交给市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存档。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农村户用型沼气物业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农村能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8年11月1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海口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29日 实施日期:2008年11月01日
第二篇:海口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海口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村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乡村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镇墟和村庄的卫生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农村环境卫生,是指城市建成区外包括城乡结合部卫生、公路沿线卫生、镇街卫生、农贸市场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公厕卫生、水域卫生、乡村道路卫生、村庄以及村民庭院卫生等。
第四条 镇行政辖区驻地的工厂企业、农场、学校、部队、机场、酒店、旅游景点等,应自觉接受辖区人民政府的监督指导, 遵守本办法做好本单位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第五条 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级负责的原则。按照基本设施由政府购置、基本服务由市场提供、基本管理由镇级负责的总体要求组织实施。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所需经费列入每 1
年的财政预算。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金为辅和个人适当负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为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经费保障。
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镇住居民以及驻地的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机场、酒店、旅游景点等,实施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
村民委员会应当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每月向村民收取适当数额的环境卫生管理费。
第七条 市环境卫生管理主管部门,各级人民政府要利用各种媒体和采取印发宣传册子,张贴海报等多种宣传形式,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以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维护良好环境的自觉性和公共道德水平。
第八条 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全面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和村有保洁人员,镇有环卫队伍的长效管理机制。村容镇貌干净整洁,环境优美文明和谐,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第二章 责任区分
第九条 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主管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组织编制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负责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监督指导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考核标准和开展检查评比。
第十条 区人民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一)落实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二)负责协调落实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选址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监督。指导农村合理规划与布置垃圾投放点。
(三)负责农村环卫作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检查考核。
(四)按标准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经费,加强经费的使用管理监管。
(五)督促本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农村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镇人民政府对本镇街墟及所辖行政村、自然村的环境卫生管理负总责。
(一)组织实施辖区镇街道路、集贸市场、公路沿线、河塘沟渠、城乡结合部等公共区域的日常卫生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居民落实”门前三包”管理制度。
(二)负责本镇墟、辖区农村和驻地有关单位,如部队、学校、酒店、工厂企业等生活垃圾的运输工作。
(三)负责环卫设施的运营管理、维修保养。(四)负责镇墟生活垃圾处理费的收缴。
(五)负责辖区农村和有关单位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并定期对环境卫生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二条 村民委员会对本村环境卫生工作负管理责任。
(一)负责本行政村保洁人员的招聘,按标准合理配置保 洁人员及按时发放保洁人员劳务酬金。
(二)组织实施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指导保洁人员做好村庄、乡村道路、水域、公共场所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工作。
(三)合理规划和设置垃圾投放点,负责本村环卫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及时更换破损的垃圾收集容器。
(四)制订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卫生行为,指导村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引导村民按规定地点投放垃圾,督促村民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清洁工作。
(五)负责村民卫生管理费的收缴工作,其收费办法与标准按村规民约的既定执行。
(六)负责村保洁人员的管理,每天对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三条 村民要自觉遵守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共同维护乡村卫生。
(一)经常清理自家房前屋后、庭院内外的垃圾、杂物、污水,管好畜禽粪便,保持庭院内外卫生整洁。
(二)自觉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按要求将生活垃圾投放指 4
定的垃圾收集点。垃圾筒内严禁倾倒建筑垃圾、炉灰等易损坏垃圾收集清运设备的垃圾。
(三)爱护公共环卫设施,不擅自拆除、迁移、占用、损毁环卫设备。
(四)邻里之间相互监督,共同做好村内垃圾管理和卫生保洁,维护干净整洁的农村环境。
第三章 设施建设
第十四条 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要根据农村环卫发展建设规划,加快农村环卫基础建设步伐,逐步建立起镇有垃圾转运站,村有垃圾收集点的垃圾收运体系。
第十五条 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要达到布置合理、规模适宜、配套齐全、实用可靠、操作简便的要求。
第十六条 镇人民政府要制定环卫设施设备的运行管理制度,加强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确保其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七条 镇环卫基础设施由政府投资建设,实行谁使用,谁管理,谁维修的原则。
村环卫设施由市政府一次性配套齐全,交由村民委会管理,后期的维修和置换由区政府负责。
第四章 运行管理
第十九条 镇人民政府应根据本镇实际情况,建立包括政府直接管理或委托企业管理等模式的镇环卫管理机构和适当规 5
模的环卫作业队伍。
镇街的清扫保洁应实行“两扫二保”管理制度。垃圾清运做到日产日清,杜绝垃圾积压现象。
第二十条 每个村应当配备专职清扫村保洁人员。可按每个自然村500人1名保洁员的标准进行配置,不足500人的按1名配置。保洁员原则上应当从本行政村聘用。
村保洁人员每天都要对村庄环境进行清扫保洁和及时收集村民投放的生活垃圾,并协助做好垃圾的转运工作。
第二十一条 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村民集中投放,村委会统一收集、镇政府负责转运,市垃圾处理场负责无害化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
第二十二条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应分类处置。需要进入市垃圾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的生活垃圾,转运至市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应当进入政府设置的排放场进行处置,需要就地处置的要妥善管理,不得随意倾倒和排放。
鼓励企业和个人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再利用。第二十三条 村镇环卫工人工资、环卫作业经费、垃圾收运经费从政府下拨的环卫管养经费和收取的生活垃圾处理费、村民卫生管理费中支付。
第二十四 鼓励具有行业资质资格;有环卫管理经验;有资金实力和具有一定环卫作业设备的社会企业参与农村环境卫 6
生的管理和清扫保洁以及垃圾收运工作。
第二十五条 区人民政府要加强招标工作的领导与监督,由镇人民政府组织招标的应制定招标工作方案,并与招标文件一并报送区人民政府审批后执行。
进入农村环卫市场的企业,必须通过竞争谈判或参与公开招投标方可取得承包管理权。招标单位应与中标企业签订承包管理合同,共同确实管理任务、管理标准以及权益和义务。
第二十六条 承包期一般不超过5年。承包期满后应当重新组织招标,但对在承包期考核总评成绩优良以上,且舍得资金投入的企业可续签承包管理合同。续签承包管理应由承包企业提出申请,经镇人民政府讨论决定,报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七条 环卫承包企业应严格履行合同约定。考核未能履行合同约定的应当解除其承包合同,被解除承包合同的企业三年内不得准入海口市村镇环卫市场。
第五章 卫生标准
第二十八条 镇墟卫生管理。主要街道、集贸市场、背街小巷和公共场所等无垃圾乱堆乱扔现象,“门前三包”管理制度落实,街容镇貌干净整洁。环卫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好,垃圾容器摆放合理,垃圾收集运输日产日清。
第二十九条 村庄卫生管理。村庄公共场所、村民房前屋后无垃圾乱倒、无杂物乱堆、无污水乱流、无明显枯枝落叶堆 7
积、无废弃塑料垃圾等现象,庭院、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第三十条 公路、道路卫生管理。镇圩、乡村道路干净整洁,公路、道路及两侧可视范围内无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积和污染现象。
第三十一条 畜禽养殖卫生管理。家畜家禽饲养圈舍干净卫生,粪便管理妥当、无污水外流;无病死畜禽随意丢弃现象。
第三十二条 水域卫生管理。江河、海岸、水库、沟渠、村塘水面无垃圾和飘浮物,岸坡干净;饮用水源地无大型畜禽饲养场所,无垃圾堆放场,无污水排放。无有毒有害物质侵入饮用水源地。
第三十三条 公厕卫生管理。镇墟公厕建设要达到二类标准,配套设施功能齐全,标识清晰,管理制度规范,粪便清理及时,不满溢无淤塞,定时消毒除臭,无蚊蝇虫蛆,内外卫生干净整洁。
第六章 检查考核
第三十四条 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是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检查考核的主体。检查考核要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并依据《海口市镇村环境卫生管理考核标准》进行检查考评。
第三十五条 检查考核范围要覆盖全市各镇、行政村、自然村。检查考评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力避随意性。检查次数要均衡平等,量分标准要公平公正,考评结果要客观实际。
第三十六条 检查考核内容包括:组织领导、队伍建设、镇容村貌、道路卫生、公厕管理、垃圾收运、安全生产等七个方面的基本情况。
第三十七条 检查考核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方法进行。通过明察暗访、查看资料、听取汇报方式,对考核对象实行量化打分,并将每次的检查结果纳入年终的考核评比。
第三十八条 检查考核实行100分量化评分制。年终考评分值达到70分为达标;达到80分为良好,达到90分为优秀。年终考评分值达不到70分的为不达标。
第三十九条 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每季度;区人民政府每月对全市所有镇、行政村、自然村进行一次抽查考核,重大活动、重大节假日要随时检查。
镇人民政府每半个月要对辖区行政村、自然村环境卫生进行一次检查。
第四十条 市政府每年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年终总结评比。对考核成绩优秀的镇、村,先进个人采取通报、资金奖励等方式予以表彰。
区、镇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具体的奖惩办法,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对所属的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奖惩。
第四十一条 对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不履行职责,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整改不及时,致使村容镇貌、环境卫生长期 9
得不到明显改善的相关责任人,有关部门启动问责机制予以追究。触犯法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的按照《海南省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三条 本管理办法由市环境卫生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四十四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14年6月19日
第三篇:海口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海口市人民政府令第64号)
【发布单位】海南省海口市
【发布文号】海口市人民政府令第64号 【发布日期】2007-06-05 【生效日期】2007-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海口市
海口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海口市人民政府令第64号)
《海口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8月18日十三届市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陈辞
二○○七年六月五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合理利用农村集体土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宅基地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依法取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建设本户自用住房及附属生活设施的土地。本办法所称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是指依法确定享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或村民委员会。
第四条第四条 农村宅基地属于农村村民集体所有,村民个人只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村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第五条 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
(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
(三)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建设文明生态集镇和文明生态村。
第六条第六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全市农村宅基地的统一管理,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各区、镇设立的土地管理派出机构负责对农村宅基地进行具体管理。各区、镇人民政府及规划、建设、房产、民政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分别负责农村宅基地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规划与供地计划
第七条第七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编制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总要求,合理确定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
第八条第八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区、镇人民政府应根据有关规定及时组织编制镇的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没有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的,原则上不予安排宅基地。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指导、协助镇人民政府做好村庄、集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市、区人民政府应为镇人民政府编制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安排专项经费。
第九条第九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土地利用计划,统筹安排全市农村宅基地的计划指标。各区、镇的农村宅基地安排不得超过供地计划指标。
第十条第十条 各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农村宅基地的计划指标,结合本镇实际,编制本镇农村宅基地使用计划。镇农村宅基地使用计划应经区人民政府同意,并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予以公告实施。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应当优先安排村内的旧宅基地、空闲地、荒坡地和废弃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农村宅基地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其中占用耕地的,由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负责组织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开垦完毕按规定验收合格后,才能办理宅基地批准手续。没有条件开垦的,应当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第三章 用地申请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宅基地按人均30平方米以下的用地标准安排使用,但每户最大用地面积不得超过以下限额规定:使用农用地的,每户不得超过150平方米;使用旧宅基地、空闲地、荒坡地、废弃地等建设用地,在主城区、建制镇镇区范围内的,每户不得超过150平方米,在主城区、建制镇镇区范围外的,每户不得超过175平方米。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农村村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申请使用农村宅基地:
(一)年满18周岁,且因分户确实没有宅基地的;
(二)原有宅基地因自然损毁不能继续使用的;
(三)因土地征收、城市及集镇建设以及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拆迁而没有安置住宅的;
(四)其他有关规定的情形。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村民户人均用地面积不足20平方米,住房确实困难且现有住房不宜改建或扩建的,可以申请增加宅基地使用面积,但增加后的用地面积不得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农村村民申请使用宅基地的,应当向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提交宅基地使用申请书。宅基地使用申请书应包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申请理由以及拟申请使用宅基地的位置、面积等内容。
第四章 审批与登记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农村宅基地按下列程序审批: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张榜公布申请人名单、申请理由、申请用地位置和面积。张榜公布期15日,公布期满无异议的,经依法召开会议讨论通过后,由村民委员会签署审核意见报镇人民政府审查;
(二)镇人民政府审查同意的,报区人民政府审核;
(三)区人民政府审核同意的,报市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承办市人民政府审批农村宅基地的具体工作。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受理申请的市、区或镇人民政府应当分别自收到有关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或批准的意见。市、区或镇人民政府不予同意或批准的,应当作出书面决定,并告知申请人不予同意或批准的理由。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申请农村宅基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或村庄和集镇规划的;
(二)将原有宅基地及地上建筑物出卖、出租、赠与或者改为经营场所等非生活居住用途后,再次申请宅基地的;
(三)未确权的土地;
(四)土地权属有争议的;
(五)不符合申请条件的;
(六)申请人提供虚假情况的;
(七)其他不予批准的情形。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经依法批准的农村宅基地,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应及时将审批结果张榜公布。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经依法批准的农村宅基地,由市人民政府直接予以登记,核发集体土地使用证。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承办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的具体工作。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农村村民依法取得宅基地建住房的,应当按规定向市或区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后才能进行建设。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下列情形应予禁止:
(一)非法转让农村宅基地;
(二)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宅基地。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在城市建成区内尚未使用或空闲的集体土地,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确权登记,由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严格管理,严禁乱分乱占。在城市建成区内应当严格控制新增宅基地,确需安排宅基地建房的,由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向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实行集中规划建设。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实施前,在城市建成区内原农村村民合法取得并已建成房屋使用的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条件的,由市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确权登记,核发土地使用证。1999年1月1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前,在城市建成区内原农村村民已建成房屋使用的宅基地,由市国土、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其中,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严重影响规划的,不予核发土地使用证;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且不严重影响规划的,经依法处理后,由市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确权登记,核发土地使用证。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实施前,在城市建成区外农村村民已建成房屋使用的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条件的,由市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确权登记,核发集体土地使用证。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加强农村宅基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土地管理派出机构应当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建设的,应到施工现场测量放点;村民住房建成后,应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农村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并由发证或批准机关注销其土地使用权证书和有关批准文件:
(一)自宅基地使用权证书颁发之日起闲置两年未建房的;
(二)擅自改变宅基地用途的;
(三)无人继承的;
(四)已荒弃的旧宅基地;
(五)实施规划或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的土地;
(六)其他应予收回的情形。
依照前款第(五)项收回的,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农村村民因继承房屋等原因造成一户拥有二处以上宅基地的,应当将多余的宅基地退回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统一安排使用。地上原有房屋破损不能利用的,应无偿退回宅基地;原有房屋尚可利用的,应当由使用该宅基地的村民与原房屋所有权代表行使人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的主持下协商确定补偿。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宅基地使用权被收回的,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将土地证书交回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逾期不交回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按非法占用处理,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非法占用农用地的,同时责令限期拆除非法占用土地上的新建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非法占用土地面积每平方米30元的罚款:
(一)未经批准擅自占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的集体土地建住宅的;
(二)超过批准用地面积或超过用地界线的;
(三)农村宅基地被依法收回,拒不交还的;
(四)其他非法占地情形。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非法批准宅基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非法批准占用的土地应当退还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非法批准宅基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无权批准宅基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的;
(二)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的;
(三)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的;
(四)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程序批准的。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非法转让农村宅基地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依法没收非法所得,并处非法所得5%以上25%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项召开会议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海口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管理办法
海口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管理办法.txt每天早上起床都要看一遍“福布斯”富翁排行榜,如果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我就去上班。谈钱不伤感情,谈感情最他妈伤钱。我诅咒你一辈子买方便面没有调料包。
海口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管理办法
2006年06月16日 15时30分
5海口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
海府办〔2006〕156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海口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六年六月一日
海口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海口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管理,促进全市农村公路健康、持续发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2006第3号令)、《海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实施方案(试行)》、《海口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辖区内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资的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的建设管理。
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指县道、乡道路面硬化工程。
第三条 本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遵循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注重环保、确保质量的原则,由市人民政府成立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指挥部组织实施。其中,县道由市交通局委托市城发公司负责代建。乡道建设项目,按照《海口市政府投资工程
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须进行公开招标的,由市交通局委托海口市地方公路管理站和海口市第二地方公路管理站负责代建;不须公开招标的,由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区人民政府应成立相应机构,负责乡道建设的各项工作。
第四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指挥部组织编制《海口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三年滚动计划》,并下达建设项目计划。
第五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应当保证质量,降低建设成本,节能降耗,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
第六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的行业管理。
第二章 建设标准与设计
第七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的建设标准为:县道和乡道一般按照等级公路建设标准建设。
(一)县道路基宽6.5米,路面宽5米,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基层15~20CM级配碎石或水泥稳定层,面层为18~20CM水泥混凝土);
(二)乡道路基宽5米,路面宽3.5米,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基层12~15CM级配碎石,面层为18CM水泥混凝土)。
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资金情况适当加宽路基路面和提高技术等级,避免过多的再复建。
第八条 桥涵工程应当采用经济、安全、适用、施工方便的结构型式。
第九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应当重视排水和防护工程的设置,提高公路抗灾能力。在陡岩、急弯、沿河路段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提高行车安全性。
第十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的项目设计,由具有公路或市政工程乙级以上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桥梁、隧道工程项目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其他工程项目可以直接采用施工图一阶段设计。县道设计由代建单位负责组织;须公开招标的乡道设计由代建单位负责组织,不须公开招标的乡道,由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第十一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设计成果,按照有关规定报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章 建设资金与管理
第十二条 海口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资金由海南省交通厅补助资金和市、区两级政府财政资金组成。原则上县道和须招投标的乡道建设资金由省、市两级负责(省里每公里补助和奖励15万元,不足部分由市政府负责);其他乡道建设资金由省、市、区三级负责(省里每公里补助和奖励15万元,市政府每公里补助10万元,不足部分由区政府负责)。
第十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安排的建设资金应当按时到位,省级建设资金由指挥部负责协调落实,市财政部门设立专户管理,由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指挥部按照《海口市政府投
资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程序和工程进度审批,财政部门审核支付。
第十四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指挥部应当依据职责,建立健全建设资金管理规定,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资金投入顺序为区、市、省,区政府建设资金应首先到位。
建设资金使用应当接受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建设资金。
第十五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应向公路沿线镇、村定期进行公示,加强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第四章 建设组织与管理
第十六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项目实行代建制,实行投资、建设、使用、监督相分离的管理体制。
由项目法人与代建单位签订代建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
第十七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工作,必须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七部委30号令)和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规定,推行合理低价中标,确保招标过程公正、公开,同时推行投标担保、支付担保、履约担保、质量保修。
第十八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项目应当单独招标。县道建设项目的招标由市城发公司组织;乡道建设项目的招标由代建单位责组织;不须公开招标的乡道建设项目由区人民政府确定施工单位。
工程招标工作接受“通畅工程“指挥部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督,结果应当进行公示,并报“通畅工程“指挥部核备。
第十九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应当选择具有公路工程三级以上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
第二十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项目应当依法办理施工许可。施工许可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第二十一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实行项目管理法人责任制和项目建设合同管理制,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管理责任。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责。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依据职责,明确质量责任,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加强质量与技术管理。
第二十二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设定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质量缺陷责任
期为1年,质量保证金为施工合同额的5%。
质量保证金由施工单位交付,由代建单位或区财政部门设立专户保管。质量缺陷责任期满、质量缺陷得到有效处置后,质量保证金应当返还施工单位。
第二十三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工程质量或者安全事故,应当及时上报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指挥部,不得隐瞒。
第二十四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指挥部要加强对“通畅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十五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施工现场应当设立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的告示牌,以便社会监督和质量问题举报。
第二十六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必须委托具有公路工程监理乙级以上资质的监理单位承担工程监理工作。
监理工作应当注重技术服务和指导,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加强现场旁站和质量抽检,确保质量,避免返工。
第二十七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成立海口市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组,在海南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下,负责组织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
第五章 工程验收
第二十八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项目的交工、竣工验收合并进行,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海南省交通厅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开放交通。建设项目交付使用后,县道由市农村公路建设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养护;乡道由区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养护。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资金不按时到位或者截留、挤占和挪用建设资金的,依法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停止资金拨付,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验收或者质量鉴定不合格,即开放交通的,依法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
第三十二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项目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报告期限的,依法对责任单位给予警告,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项目未依法招标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处罚或取消建设项目资格。
第三十四条 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发生质量违法行为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问题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海口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海口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海口市人民政府令
第64号
由海南省公务员考试网,海南人才在线 hnrczpw.com">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权威指导、《海口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8月18日十三届市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陈辞
二○○七年六月五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合理利用农村集体土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宅基地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依法取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建设本户自用住房及附属生活设施的土地。本办法所称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是指依法确定享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或村民委员会。
第四条农村宅基地属于农村村民集体所有,村民个人只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村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
(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
(三)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建设文明生态集镇和文明生态村。
第六条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全市农村宅基地的统一管理,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各区、镇设立的土地管理派出机构负责对农村宅基地进行具体管理。各区、镇人民政府及规划、建设、房产、民政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分别负责农村宅基地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规划与供地计划
第七条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编制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总要求,合理确定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
第八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区、镇人民政府应根据有关规定及时组织编制镇的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没有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的,原则上不予安排宅基地。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指导、协助镇人民政府做好村庄、集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市、区人民政府应为镇人民政府编制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安排专项经费。
第九条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土地利用计划,统筹安排全市农村宅基地的计划指标。各区、镇的农村宅基地安排不得超过供地计划指标。
第十条各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农村宅基地的计划指标,结合本镇实际,编制本镇农村宅基地使用计划。镇农村宅基地使用计划应经区人民政府同意,并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予以公告实施。
第十一条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应当优先安排村内的旧宅基地、空闲地、荒坡地和废弃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第十二条农村宅基地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其中占用耕地的,由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负责组织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开垦完毕按规定验收合格后,才能办理宅基地批准手续。没有条件开垦的,应当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第三章用地申请
第十三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第十四条宅基地按人均30平方米以下的用地标准安排使用,但每户最大用地面积不得超过以下限额规定:使用农用地的,每户不得超过150平方米;使用旧宅基地、空闲地、荒坡地、废弃地等建设用地,在主城区、建制镇镇区范围内的,每户不得超过150平方米,在主城区、建制镇镇区范围外的,每户不得超过175平方米。
第十五条农村村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申请使用农村宅基地:
(一)年满18周岁,且因分户确实没有宅基地的;
(二)原有宅基地因自然损毁不能继续使用的;
(三)因土地征收、城市及集镇建设以及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拆迁而没有安置住宅的;
(四)其他有关规定的情形。
第十六条村民户人均用地面积不足20平方米,住房确实困难且现有住房不宜改建或扩建的,可以申请增加宅基地使用面积,但增加后的用地面积不得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
第十七条农村村民申请使用宅基地的,应当向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提交宅基地使用申请书。宅基地使用申请书应包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申请理由以及拟申请使用宅基地的位置、面积等内容。
第四章审批与登记
第十八条农村宅基地按下列程序审批: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张榜公布申请人名单、申请理由、申请用地位置和面积。张榜公布期15日,公布期满无异议的,经依法召开会议讨论通过后,由村民委员会签署审核意见报镇人民政府审查;
(二)镇人民政府审查同意的,报区人民政府审核;
(三)区人民政府审核同意的,报市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承办市人民政府审批农村宅基地的具体工作。
第十九条受理申请的市、区或镇人民政府应当分别自收到有关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或批准的意见。市、区或镇人民政府不予同意或批准的,应当作出书面决定,并告知申请人不予同意或批准的理由。
第二十条申请农村宅基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或村庄和集镇规划的;
(二)将原有宅基地及地上建筑物出卖、出租、赠与或者改为经营场所等非生活居住用途后,再次申请宅基地的;
(三)未确权的土地;
(四)土地权属有争议的;
(五)不符合申请条件的;
(六)申请人提供虚假情况的;
(七)其他不予批准的情形。
第二十一条经依法批准的农村宅基地,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应及时将审批结果张榜公布。第二十二条经依法批准的农村宅基地,由市人民政府直接予以登记,核发集体土地使用证。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承办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的具体工作。
第二十三条农村村民依法取得宅基地建住房的,应当按规定向市或区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后才能进行建设。
第二十四条 下列情形应予禁止:
(一)非法转让农村宅基地;
(二)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宅基地。
第二十五条在城市建成区内尚未使用或空闲的集体土地,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确权登记,由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严格管理,严禁乱分乱占。在城市建成区内应当严格控制新增宅基地,确需安排宅基地建房的,由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向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实行集中规划建设。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实施前,在城市建成区内原农村村民合法取得并已建成房屋使用的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条件的,由市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确权登记,核发土地使用证。1999年1月1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前,在城市建成区内原农村村民已建成房屋使用的宅基地,由市国土、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其中,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严重影响规划的,不予核发土地使用证;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且不严重影响规划的,经依法处理后,由市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确权登记,核发土地使用证。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实施前,在城市建成区外农村村民已建成房屋使用的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条件的,由市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确权登记,核发集体土地使用证。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加强农村宅基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土地管理派出机构应当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建设的,应到施工现场测量放点;村民住房建成后,应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
第三十条农村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并由发证或批准机关注销其土地使用权证书和有关批准文件:
(一)自宅基地使用权证书颁发之日起闲置两年未建房的;
(二)擅自改变宅基地用途的;
(三)无人继承的;
(四)已荒弃的旧宅基地;
(五)实施规划或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的土地;
(六)其他应予收回的情形。
依照前款第(五)项收回的,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第三十一条农村村民因继承房屋等原因造成一户拥有二处以上宅基地的,应当将多余的宅基地退回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统一安排使用。地上原有房屋破损不能利用的,应无偿退回宅基地;原有房屋尚可利用的,应当由使用该宅基地的村民与原房屋所有权代表行使人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的主持下协商确定补偿。
第三十二条宅基地使用权被收回的,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将土地证书交回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逾期不交回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按非法占用处理,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非法占用农用地的,同时责令限期拆除非法占用土地上的新建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非法占用土地面积每平方米30元的罚款:
(一)未经批准擅自占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的集体土地建住宅的;
(二)超过批准用地面积或超过用地界线的;
(三)农村宅基地被依法收回,拒不交还的;
(四)其他非法占地情形。
第三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非法批准宅基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非法批准占用的土地应当退还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行使人;非法批准宅基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无权批准宅基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的;
(二)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的;
(三)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的;
(四)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程序批准的。
第三十五条非法转让农村宅基地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依法没收非法所得,并处非法所得5%以上25%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国家工作人员在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项召开会议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