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增余诉宁波市国土资源局案:北仑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撤销拆迁行政裁决书)(2007年1月22日)
张增余诉宁波市国土资源局案:
北仑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撤销拆迁行政裁决书)
发表时间:2007-1-22 18:35:00
阅读次数:659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
行政判决书
(2006)甬仑行初字第12号
原告张增余,男,1955年3月17日出生,汉族,务农,宁波市人,住宁波市北仑区大矸街道后洋村。
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代理)袁裕来。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住所地宁波市三市路1号。
法定代表人邬明德,该局局长。
委托代理人毛裕挺,男,1946年4月29日出生,汉族,该局干部,住宁波市北仑区检察院宿舍。
委托代理人巢惠明,男,1965年6月20日出生,汉族,该局干部,住宁波市北仑区新矸街道。
第三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港开发有限公司,住所地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港工业城。
法定代表人冯虎翼,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王世滂,男,1957年9月21日出生,汉族,北仑区大矸街道支大指挥部干部,住宁波市北仑区大矸街道新灵峰公寓20幢301室。
原告张增余不服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2006年2月9日作出的甬仑土拆裁字(2 0 06)第01号土地行政裁决,于2006年6月27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本院于当日受理后,因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港开发有限公司与本案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依法通知其为本案第三人参加诉讼,并于2006年6月29日向被告、第三人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6年8月15日、8月21日公开开庭审理本案。同年8月22日,因原告张增余就本案涉及到的房屋拆迁许可证另行提起诉讼,本案中止审理。2006年12月14日本案恢复审理,2007年1月4日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作出判决。原告张增余(第三次除外)及其委托代理人袁裕来,被告的委托代理人毛裕挺、巢惠明,第三人委托代理人王世滂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2006年2月9日,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作出[甬仑土拆裁字(2006)01号]土地行政裁决,认定原告张增余在拆迁地块上共有三处建筑为合法建筑,包括祖传老木屋一处、89年批地新建一幢楼房及9 8年购进的二间一弄平房一处,总面积3 05.5 3 m²。其中,老木屋“由于„„批文中同意保留30平方米,从有利于拆迁入出发,认定老木楼中的30心占地面积为合法面积,折成建筑面积5 0.7 m²(楼下30 m²+楼上2 0.2 m²)”,即老木屋全部建筑面积计算时应除去2 0.2 5 m²,另有的一间31.2 m²的祖传平房和99年从乐银伟处购入的32.67 m²的房屋均属隐瞒不报、应拆未拆和未经批准擅自拆建的违法建筑,不予补偿。原告可以选择调产安 1 置,调产安置资金为405869.4元,也可以选择迁建安置,安置用地面积为95平方米(中户),同时可得资金为169001.7元。
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于2006年7月26日向本院提供了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
1、裁决申请书、受理决定书和案件受理通知书、对张增余调查笔录、裁决书、限期搬迁决定书、行政复议提出答复通知书、行政复议申请书、行政复议决定书各一份及送达回证,用以证明裁决的经过与程序。
2、宁开经(2 0 05)1 02号立项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红线、建设用地项目呈报材料、委托书及拆迁计划、房屋拆迁许可证、房屋拆迁公告各一份,用以证明拆迁许可证颁发合法。
3、评估报告及评估清单、关于张增余房屋评估情况的说明各一份,用以证明原告占有四处房屋,包括祖传老木屋一处(木结构楼房下层一全间37.62 m²接壤的一小间8.06 m²、木结构楼房上层一全间25.27 m²,合计70.m²。)、祖传砖木平房一间31.2 m²、89年批地新建一幢砖混楼145.36 m²,购进的三间一弄平房142.64 m²(9 8年购进的原邬忠秀二间一弄平房109.97 m²及99年从乐银伟处购入的32.67 m²平房一间),总面积390.15 m².4、张增余农村私人建房用地呈报表、建设用地规划定点许可证存根各一份,用以证明1989年12月由原告申请建房,当时其家庭有人口三人,政府部门按照有关政策同意批给原告家庭90 m²的土地来建房,另外,原告申报其家庭原有房屋一处,两间,共占地30 m²,政府同意保留30 m²面积的房屋。
5、大矸镇后洋村委会证明和北仑区房屋买卖契约各一份,用以证明原告在1998年经政府部门批准购买了邬忠秀的两间一弄平房,是应计算的合法面积。
6、乐加武私人建房用地呈报表、北仑区房屋买卖契约及税单各一份,用以证明1996年乐加武在申请建房的时候把自己的房屋卖给了顾善伟。
7、大矸街道房屋拆迁办公室对张月意、张富昌的调查座谈笔录两份及平面图一份,用以证明原告对原来是很破的木结构房屋进行了拆建,房屋的结构、面积都进行了变化,原告的行为未经批准,所拆建房屋属于违法建筑。
8、大矸拆迁办谈话笔录、关于大矸街道后洋村张增余房屋拆迁说明各一份,以证明拆迁过程中,拆迁人与原告进行了沟通。
9、房屋拆迁安置资金预算表,用以证明原告可以选择调产安置补偿金额,选择迁建安置情况。
10、张增余答辩书及相关证据(协议书、房契),用以证明老楼房不是属于原告张增余,而是属于原告妹妹张丽萍的说法不成立。
11、张增余户住宅现场照片,用以证明原告房屋的情况。
12、裁决依据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宁波市城市建设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第15条、第17条、第18条;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关于城市建设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安置的若干意见》(仑政[2003]66号)第12条、第13条、第15条、第23条;宁波市滨海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省人大颁布(浙江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的意见》(滨政发(1987)93号文件第5条);《宁波市房地产价格评估管理办法》,浙江省国土资 2 源局《关于<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第九条具体应用问题的答复》(浙土复[1990]11号)、《关于对<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第九条执行中有关问题的答复》(浙土复[1991]3号)。
上述材料被告用以证明在进行裁决时,已经查明了全部事实,正确适用了法律,并有充足的证据,相应的裁决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法律适用准确。
原告张增余诉称,2006年2月9日,被告作出[甬仑土拆裁字(2006)01号]裁决,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1、裁决所依据的《拆迁许可证》不合法。
2、裁决认定的建筑面积错误,原告实际应予补偿的建筑面积是390.65平方米,自己在申请建房前拥有的两处房屋(祖传老木屋一处、31.2 m²的祖传砖木平房一间)都是合法建筑,但裁决不认可该31.2 m²。的平房,并且老木屋也少计算了20多平方米,即祖传老屋共少计算了51.95 m²,从乐银伟处购入的32.67 m²。的房屋也不予计算。另外,围墙、花岗石、地板等价格评估不符合实际。
3、即使拆迁入单位委托评估机构所作的评估报告能够作为计算依据,也不能裁决确定合法建筑面积为305.53 m²,因为拆迁纠纷本质上是民事纠纷,既然裁决申请人愿意计算31.22 m²,被告所作出裁决认定的面积就不应该少于这个数量。
4、适用法律错误,应适用《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甬仑土拆裁字(2006)第01号裁决,事实不清,法律适用错误,裁决内容不合法,应予以撤销。
原告向法庭提供如下证据:
1、原告身份证一份,证明原告身份情况。
2、宁波市人民政府甬政行复(2006)43号行政复议决定书一份,证明原告起诉前曾经申请行政复议。
3、裁决申请书及甬仑土拆裁字(2006)第01号裁决书各一份,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存在。
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辩称,1、裁决程序合法。被告颁发拆迁许可证和依第三人申请作出裁决都是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
2、裁决的内容合法。(1)《拆迁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拆迁住宅用房,实行迁建安置或者调产安置。”原告作为被拆迁人有权选择安置方式。因而,我局裁决中分别列出了调产安置和迁建安置的补偿方案,并由被拆迁人选择。(2)评估机构的确定,不应按《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进行,采取“被拆迁入投票或拆迁当事人抽签等方式”这一操作规程,并非对于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上的拆迁都能够适用。(3)正因为拆迁双方对“搬迁期限、安置地点、安置方式与面积、补偿办法及金额等内容经协商达不成协议”才申请裁决,而被告只能根据事实和法律来裁决。裁决书将从乐银伟处购入的32.67平方米房屋不予计算,原有的老屋少计算51.95平方米均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综上,被告具体行政行为事实清楚,法律适用准确且程序合法,请求法院维持。
第三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港开发有限公司述称,被告的裁决合法,请法院予以维持。第三人没有提供证据。
法院经原告张增余的申请于2006年6月19日向宁波市人民政府调取行政复议决定书送达回证一份,该证据证明原告的起诉是在法定期限内,原、被告及第三人对此均无异议。
经庭审质证,对被告提供的证据,原告认为,证据
1、申请人提出的318.22平方米,这是申请人能够接受的面积的表示,现在被告不予认定,没有依据。
证2,对真实性无异议,但认为拆迁许可证颁发违法。
证3,原告认为评估机构是单方面的,其评估金额偏低,要求由被拆迁人投票或拆迁当事人抽签选择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原告认可整个房屋各部分的计算方式,总面积是390.15平方米。
证6,对真实性无异议,但顾善伟没有实际买入争议的房子。
证
7、原告对其合法性有异议。张月意、张富昌这二个人的笔录中最后都有写明“所以我们在拆迁认定房屋时把此屋认定为违法建筑房屋”。这房屋是否违章建筑,是由这二个人认定的,因此原告认为此二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不能作证。
证10,原告认为乐银伟的房屋是原告买进的,即使没有纳税,也不能否定原告买进房屋的事实,关于与原告妹妹之间的协议书原告不再坚持,即同意认定所涉房屋仍然属原告所有。
对其他证据无异议。
第三人对原告、被告的证据无异议。
对原告提供的证据,被告无异议。
原、被告及第三人对申请建房前原告家庭拥有两处房屋(包括砖木平房一间、木结构楼房加偏头)的事实均没有异议,本院予以确认
对申请建房审批表、许可证的真实性各方也没有异议。对评估机构作出的四处房屋的建筑面积的认定没有异议,本院予以确以。
经审理查明,1989年12月前,原告拥有相互独立的房屋两处,中一处为31.2 m²的祖传砖木平房,一处为祖传的木结构的楼房,下层一全间37.62 m²,接壤的一小间8.06 m²,上层一间25.27 m²,合计70.95 m²,1989年12月,原告张增余申请建房时,政府职能部门根据原告的申请,批准其用地90 m²用于建造房屋。并注明现有房屋两间占地面积30 m²,允许保留30 m²。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认定“邬字(89)第0811号农村私人建房用地呈报表”批文中老屋同意保留30 m²,从有利于拆迁人出发,现有的房屋楼下的3 7.62 m²,楼上25.27 m²,应进行折算,折算成楼下30 m²,楼上20.20 m²,总共合法面积50.7 m²。
本院认为,拆迁人(第三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港开发有限公司和被拆迁人张增余户之间因房屋拆迁安置补偿达不成协议时,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有法定职责依当事人的申请进行裁决。在裁决过程中,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应全面审查各方提供的证据材料,认真核实,查明案件事实,根据有效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作出客观、公正的裁决。但被告在对原告的老木屋合法面积计算时进行了折算,该折算方法被告无法提供有效的依据,计算方法错误。因此,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作出的裁决主要事实没有查清楚,主要证据不足,致使该裁决缺乏客观事实基础,发生错误,应依法予以撤销。据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撤销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的甬仑土拆裁字(2006)01号裁决书。
本案受理费80元,由被告宁波市国土资源局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在递交上诉状七日内凭判决书到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室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80元;如银行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财政税务局预算外资金,帐号为***32,开户银行为农业银行宁波市海曙区支行,如邮政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室。4 汇款时一律注明原审案号。逾期不交,作自动放弃上诉处理。)
审
判
长
卢国杰
审
判
员
聂宗莲 审
判
员
谭星光
二OO七年一月五日
书
记
员
王
莹(代)
第二篇:谢水江诉奉化市国土资源局案:浙江省奉化市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要求履行法定职责)(2006年10月13日)
谢水江诉奉化市国土资源局案:浙江省奉化市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
(要求履行法定职责)
发表时间:2006-10-13 9:37:00阅读次数:45
5(2006)奉行初字第21号
原告谢水江,男,1971年11月21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奉化市莼湖镇街西村。委托代理人袁裕来,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徐利平,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未到庭)。
被告奉化市国土资源局,住所地奉化市中山西路16号。
法定代表人汪德,男,局长。
委托代理人孙岭洁,男,46岁,奉化市国土资源局干部。
委托代理人方善康,、浙江锦屏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谢水江因要求被告奉化市国土资源局履行法定职责,于2006年7月26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本院于2006年7月27日受理后,于2006年7月31日向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及应诉通知书。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6年8月23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谢水江及其委托代理人袁裕来、被告奉化市国土资源局的委托代理人孙岭洁、方善康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谢水江于2006年3月23日向奉化市市长电话办公室反映奉化市莼湖镇莼民路20号陈妙意户违规建房要求查处。被告奉化市国土资源局在收到原告的投诉后遂予以立案调查及答复,但在原告起诉之前未作出处理决定。
原告谢水江诉称:2006年3月,原告东首住户陈妙意未经批准,将原来的二层楼房拆除后,并向西、北、南方向扩建,改建为三楼,共非法占用土地50平方米,3月23自开始,原告向有关部门投诉几十次,至5月18日,市长电话回复及奉化市规划局答复均认为本案应由被告进行查处。5月31日,被告答复由莼湖镇街西村委会自己处理。由于街西村委会没有处理,原告继续向被告投诉,7月5日,被告答复不再受理。原告认为陈妙意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造房屋,违反了《土地管理法》规定,依法予以查处是被告的法定职责,至今被告仍未履行法定职责,其行为.已构成行政不作为,请求法院判令被告限期对陈妙意非法占用土地建房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被告奉化市国土资源局辩称:陈妙意在拆翻建房屋时移位建房占用街西村宅基地49.56平方米,其侵占的是莼湖镇街西村的集体土地,本案原告谢水江是街西村村民,其不能代表该村集体组织或多数村民的意志,无权提起诉讼。同时原告称陈妙意的建房涉及到了自己的相邻权,从现状看,陈妙意的房屋与原告的房屋根本没有任何接触,且离开一定距离,根本不存在相邻权,故本案原告主体不适格。被告在获悉陈妙意移位建房后,立即进行现场勘测、取证,并向陈妙意发出了“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本案正在查处中,根本不存在行政不作为。请法院驳回原告谢水江的起诉。
原告在起诉时提供了以下证据证明其曾于2006年3月23日起向有关部门反映要求被告履行法定职责而提出的申请事项:
1、市长电话办理回复单,原告谢水江于2006年3月23 1
日上午向奉化市人民政府市长电话办公室打电话反映在本市莼湖镇莼民路20号住户违规建房要求查处而提出的申请。经质证,被告认为原告向市长电话办公室反映就莼湖镇莼民路20号户违法建房要求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查处的申请其真实性无异议。
被告于2006年8月9日向本院提供了以下证据及依据:
1、被告于2006年4月7日所作的土地违法案件现场勘测笔录复印件一份;
2、申请人陈妙意的奉化市个人拆翻建审批表复印件一份;
3、奉集建(93)字第9一0591号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复印件一份;
4、被告于2 006年4月28日作出的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及送达回证复印件各一份;
5、关于谢水江等人反映违法建房问题的调查报告一份;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条、《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第二千兰条的规定。经质证,原告认为,对上述证据的真实性无异议,但其证据的内容及依据不能证明陈妙意建房占用的部分土地属合法及被告对违法用地的行为已履行法定职责的事实,原告遂提供了以下证据:
1、奉化市规划局于2006年5月18日所作的关于莼湖镇街西村谢水江等人反映问题的答复;
2、被告于2006年5月31日所作的奉化市国土资源局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
3、被告于2 006年7月5日作出的奉化市国土资源局信访事项不再受理通知书。经质证,被告认为,上述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议,但该证据不能证明被告行政不作为,反而证明被告对原告的信访进行了答复,且对申请事项正在查处的事实。
经庭审质证,本院对原、被告提供的证据均确认为有效证据。经审理查明:2006年3月,与原告谢水江房屋同一座向的东、首住户陈妙意未经批准,将原来的二层楼房拆除后,分别向西、北、南方向共占用村集体土地近50平方米改建成三层楼房,致二住户房屋中间的一条行路变窄。原告以陈妙意的违法行为涉及到了原告的相邻权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遂于2006年3月23日始向奉化市人民政府市长电话办公室及被告单位投诉,要求被告依法予以查处。2 006年4月7日,被告收到原告的投诉后,经过调查于同月28日立案,并于当日向陈妙意发出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于2006年5月31日,被告答复原告就投诉事项由街西村自行处理,由于街西村委会没有处理,原告继续向被告投诉,2006年7月5日,被告答复不再受理。现被告对原告的原投诉事项正在查处中。
本院认为,原告谢水江以其所在村村民陈妙意非法占用村集体所有土地建房而涉及相邻权起诉被告奉化市国土资源局履行法定职责,具有原告主体资格。原告关于要求查处的申请事项系被告的法定职责,原告的诉讼请求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在收到原告关于要求查处的投诉申请后,遂予以立案调查,并向违法用地者发出了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至于被告未予及时作出处罚(理)决定,是鉴于案件在查处中需由有关部门配合等实际情况所致,因考虑到被告对原告申请的事项正在着手查处,若确认被告的行为违法或责令限期履行法定职责无实际意义,且对原告的权益亦不会造成一定影响,故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四)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谢水江要求被告奉化市国土资源局限期对陈妙意非法占用土地建造房屋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的诉讼请求。
本案诉讼费280元,由原告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提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递交上诉状之日起七日内凭判决书到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室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280元;如银行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财政税务局预算外资金,帐号为***001,开户银行为宁波市中国银行营业部;如邮政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室。汇款时一律注明原审案号。逾期不交,作自动放弃上诉处理。
审 判 长戴 亚 忠
审 判员江 早 国
审 判员姚杰
奉化市人民法院
二OO六年九月三十日
书 记 员周梅 舟
------------------
姓名:袁裕来律师时间:2006-12-13 17:02:00
撤诉申请书
申请人谢水江,男,汉族,1971年11月21日出生,住所地奉化市莼湖镇街西村5组31号。
申请人诉奉化市国土资源局不履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法定职责一案,你院正在审理之中。现奉化市国土资源局已经作出处罚决定,故申请撤诉。
此致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谢水江
特别授权代理人袁裕来
2006年11月28日
姓名:袁裕来律师时间:2006-10-13 9:30:00
行政上诉状
上诉人(一审原告)谢水江,男,汉族,1971年11月21日出生,住所地奉化市莼湖镇街西村5组31号。
被上诉人(一审被告)奉化市国土资源局,奉化市中山西路16号。
法定代表人汪德,局长。
上诉请求:
一、撤销奉化市人民法院(2006)奉行初字第21号行政判决;
二、判令被上诉人限期对于陈妙意非法占用土地建造房屋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事实和理由:
被上诉人不履行法定职责,一审判决依法应该判令限期履行,驳回上诉人诉讼请求错误。
一、上诉人针对陈妙意未经批准非法占地建房行为,向被上诉人提出投诉,最早时间是3月22日,被上诉人至今没有作出过相应的处理决定,显然已经构成行政不作为。
二、由于陈妙意非法占用土地建房行为涉及了上诉人的相邻权,上诉人有权提起行政诉讼,一审对于此也予认定。
三、一审法院认为,被上诉人未及时作出处罚决定,是鉴于案件查处过程中需由有关部门配合等实际情况所致。
这一理由,不能成立的。《土地管理法》第77条第1款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也就是说,不论是否符合城市规划,陈妙意的违章建筑,都应该予以拆除。
退一步说,即使陈妙意的违章建筑是否符合城市规划,对被上诉人作出处罚决定有影响,被上诉人应该由自己作出判断。必须有关部门配合之说,没有法律依据。
综上所述,特提起上诉。
此致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谢水江
2006年10月11日
第三篇: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撤销行政执法决定):一份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判决(2008年10月日)
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一份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判决
发表时间:2008-10-31 11:56:00
阅读次数:560
现实中,行政机关联合执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甚至,对于一些重大案件,行政机关都喜欢采用联合执法的形式,以此来增大执法的力度。实际上,所谓的联合执法,大多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从行政组织法角度来说,国家之所以要设立那么多不同的行政机关,就是为了它们各司其职;联合执法,恰恰混淆了各个行政机关之间的职权和职责划分。
大凡联合执法,都是由政府统一安排的,本案也是如此。因此,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联合作出的决定提起诉讼,通常很难取得胜诉。北仑区人民法院面对政府和三个被告,敢于大量确认联合执法的违法,实在难能可贵。这是一份有标志性意义的判决书。
附: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
行政判决书
(2008)甬仑行初字第22号
原告姚开宏(身份证号码:***113),系宁波市北仑区大矸欣欣茶室业主,男,汉族,1975年12月31日出生,宁波市人,住宁波市北仑区大碘街道前宋贺家285号。
委托代理人袁裕来(特别授权代理),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徐利平(特别授权代理),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宁波市北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机构代码:00295507-0),住所地宁波市北仑区长江路1166号。
法定代表人袁侠,男,局长。
委托代理人王能良,男,宁波市北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人员。
被告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仑分局(机构代码:00295518-5),住所地宁波市北仑区新碘长江路1166号。
法定代表人张根苗,男,局长。
委托代理人顾芳,女,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仑分局工作人员。
被告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机构代码:00295510-x),住所地宁波市北仑区新碘明州路14号。
法定代表人朱振甫,男,局长。
委托代理人孔军,男,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工作人员。
原告姚开宏不服宁波市北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仑分局及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于2008年6月25日联合作出的《停止互联网上网服务告知书》,于2008年9月5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本院于同日受理后,即向三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及应诉通知书。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8年9月18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姚开宏、委托代理人袁裕来,三被告的委托代理人王能良、顾芳及孔军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被告宁波市北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仑分局及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于2008年6月25日对原告姚开宏作出《停止联网上网服务告知书》,认为姚开宏经营的宁波市北仑区大碘欣欣茶室涉嫌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行为依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市发[2007】10号)的精神,责令该场所于2008年7月4日前立即停止互联网上网服务。三被告于2008年9月12日向本院提供了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1.关于要求取缔北仑区“茶室网吧”的报告1份,拟证明三被告作出该告知书的背景资料;2.《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市发2007)10号);3.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原告姚开宏诉称,2008年6月25日,三被告作出《停止互联网上网服务告知书》,责令原告于2008年7月4日前停止互联网上网服务。原告认为三被告作出上述决定不符合法律规定,其理由是:1.超越职权。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4条规定,三被告的权限有明确划分,共同作出决定没有法律依据。2.没有事实依据。三被告以“涉嫌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为由作出决定,即三被告没有认定原告有没有实施违法经营活动。3.适用法律错误。三被告作出决定没有适用具体的法律条文,同时原告的行为属于“为了提升服务档次,提供免费上网服务”,对该行为进行处罚没有法律依据。综上,请求撤销三被告于2008年6月25日作出的《停止互联网上网服务告知书》。原告在起诉时提供的证据有:1.身份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各1份,拟证明原告的身份;2.《停止互联网上网服务告知书》1份,拟证明所诉行政行为的存在;3.(2008)浙甬天证民字第2391号公证书1份,原告认为该证据与本案没有关联性,故在质证中不予出示;4.仑政行复(2008)16号行政复议决定书1份,拟证明原告起诉前已经复议。
被告宁波市北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辩称:1.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四条、第七条的规定,被告在本辖区内涉嫌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依法享有管辖权。2.被告联合工商、公安部门作出的《停止互联网上网服务告知书》,是本着人性化执法的宗旨,给予原告一次自查自纠的机会,该告知书并不是行政处罚决定书,未对原告的经营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意义上的违法行为定性,也不涉及对原告实体权利的处分。
被告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仑分局辩称:1.被告认为参与作出《停止互联网上网服务告知书》是依法行使本部门职权。根据《城乡个体工商户暂行条例》第六条及《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四条之规定,被告对在本辖区登记的原告的经营行为有管理和监督的职权,并有权对原告的违法经营活动依法查处。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四条之规定,被告对本辖区范围内涉嫌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依法享有管辖权。2.被告认为原告对该告知书的性质及内容理解有偏差。被告联合文体、公安部门作出的《停止互联网上网服务告知书》,是本着人性化执法的宗旨,在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的多次摸查的基础上,给予原告一次自查自纠的机会,限期自行整改。该告知书并不是行政处罚决定书,未对原告的经营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意义上的违法行为定性,也不涉及对原告实体权利的处分。3.原告根据被告在北仑之窗的三次答复,认为其行为属于“为了提升服务档次,提供免费上网服务”,该意见是对上述答复的断章取义。
被告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辩称:1.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应向本局申请信息网络安全审核,获得相应认可后,再取得其他职能部门的许可方可从 2 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根据举报及调查,宁波市北仑区大碘欣欣茶室涉嫌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因此本局联合文广、工商发出该通知书是一个宣传法律政策的过程,也是一个善意的告知过程。2.发出《停止互联网上网服务告知书》有法律依据。具体规定有《人民警察法》第六条第(十二)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第二十七条,《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3.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制发告知书在公安机关职权范围之内,且该告知书本身并未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同时不能认为只要是提升服务档次,就不属于变相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
经庭审质证,本院对以下证据作如下确认:
对被告提供的证据1,原告对其真实性无异议,但认为不能仅凭该证据作出《停止互联网上网服务告知书》;本院认为该证据是群众举报,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
对原告提供的证据1、2、4,三被告均无异议,故本院对上述证据予以确认。对原告提供的证据3,因原告认为该证据与本案没有关联性,不在质证中向法庭出示,故本院无需认证。
经审理查明:宁波市北仑区大禊欣欣茶室系个体工商户,经营范围及方式是茶座服务(有效期至2011年11月27日止),定型包装食品(含冷冻和冷藏食品)零售(有效期至2011年11月27日止),原告姚开宏系其业主。被告宁波市北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仑分局及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在接到群众的《关于要求取缔北仑区“茶室网吧”的报告》后,于2008年6月25日,依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市发[2007]10号)的精神,共同作出了《停止互联网上网服务告知书》,责令宁波市北仑区大碘欣欣茶室于2008年7月4日前立即停止互联网上网服务。另查明,宁波市北仑区大碘欣欣茶室无文化行政部门核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本院认为:行政机关为一定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拥有法定的职权,且要做到证据充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设立审批,并负责对依法设立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公安机关负责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信息网络安全、治安及消防安全的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登记注册和营业执照的管理,并依法查处无照经营活动;„„”第二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擅自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或者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取缔,查封其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场所,„„”根据上述规定,对未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相应工商营业执照的经营单位,文化行政部门没有法定职权实施本案所涉行政行为。故被告宁波市北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仑分局、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共同作出的《停止互联网上网服务告知书》,属于超越职权的行为,三被告共同作出的告知书应予以撤销。同时,对原告姚开宏是否涉嫌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三被告没有依法进行调查取证,仅凭一份群众举报就予以认定,证据显然不足。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1目、第4目的规定,判决如下:
撤销被告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仑分局、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于2008年6月25日共同作出的《停止互联网网服务告知书》。
本案受理费50元,由被告宁波市北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仑分局及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共同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并在上诉期内凭判决书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大厅收费窗口预交上诉案件的案件受理费50元;如通过银行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财政局预算外资金,帐号为***001,开户银行为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如通过邮政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室,汇款时一律注明原审案号。上诉案件的案件受理费未在上诉期限内预交的,应当在上诉期届满后七日预交,逾期不交,作放弃上诉处理。
审
判
长 卢国杰 审
判
员 丁澍淼 审 判 员 冯一文
二OO八年十月三十日
书
记 员
张丽丽(代)4
第四篇:55养殖户诉温州市政府案: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撤销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决定)(2006年10月24
55养殖户诉温州市政府案: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
(撤销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决定)
发表时间:2006-10-24 14:43:00阅读次数:43
3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法院
行政判决书
原告暨诉讼代表人邵时枢,男,1949年6月12日出生,汉族,住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河滨路4 9号。
原告暨诉讼代表人杨显丰,男,1968年2月28日出生,汉族,住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白楼下村。·
原告暨诉讼代表人林国岳,男,1947年2月5日出生,汉族,住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黄石村。
原告暨诉讼代表人吴金松,男,1952年6月24日出生,汉族,住温州市龙湾区灵昆镇北段村。(原告计5 5人,名单及基本身份情况见附录)
委托代理人袁裕来(特别授权),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徐利平(特别授权),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温州人民政府,住所地温州市市府路。
法定代表人邵占维,男,代市长。
委托代理人白植强(一般代理),温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工作人员。
原告邵时枢等55人不服被告温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于2006年2月20日向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将该案移送本院,本院经请示后于2006年8月10日受理,于2006年8月15日向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及应诉通知书。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6年9月18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的委托代理人徐利平,被告的委托代理人白植强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被告经审查于200 年2月15日作出温政行通[2006]11号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认为申请人孔祥仁(原告之一)等养殖户提出的复议申请(要求确认被申请人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2006年1月25日作出的《关于永兴围垦南片养殖纠纷调处的意见》第二条内容违法)属被申请人主体不合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规定,决定不予受理。被告于2006年8月21日向本院提供了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
1、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温政行通[2006]11号),证明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2、国内特快专递邮件详情单(EY021271105CN),证明原告于2006年2月17日收到上述不予受理通知书,已超过诉讼时效。
3、行政复议申请立案审批表,证明被告在收到申请后,在法定期限内进行审查并审批决定不予受理。
4、行政复议申请书,证明原告提出的复议申请。
5、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函;
6、授权委托书,5、6证明原告特别授权委托代理人进行复议活动。
7、证据清单,证明原告提供的证据材料清单。
8、身份证复印件,证明申请人的身份。
9、公证书;
10、《永兴南片围垦孔祥仁等养殖户养殖场面积一览表》;
11、《龙湾区永兴南片围垦海水养殖示范区污染损失估算》,9、0、11证明原告要求复议时提供的证据。
12、温龙委办[2 0 0 6]1号文件即《关于永兴围垦南片养殖纠纷调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二条,证明原告要求复议的行
为。
13、规范性文件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九)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二条至第十五条、第十七条。
原告诉称,原告邵时枢等55人系温州市龙湾区永兴围垦养殖示范区养殖户,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3月所承包的养殖池塘发生特大污染事故,水产品死亡现象十分严重。经检测池塘水源工业废水有害成分铜、PH、BOD严重超标。特大污染事故曾引起温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曾发给每亩9 0 0元的补助费,但事情并没最终解决。经多次交涉,龙湾区人民政府于2 0 0 6年1月2 5日下发《意见》,其中第二条内容是“确仍有养殖并有设施投入的,补偿标准指导价确定为每亩5500元;若在2006年2月10日前签订协议的,每亩增加500元;在2006年3月8日前腾空并确有残值的,每亩再增加500”。原告认为,“指导价”实际上是硬性规定,原告根本无讨价还价的自由,遂向被告温州市人民政府提出复议,要求确认《意见》第二条违法,但被告却以被申请人主体不合格为由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原告认为《意见》是龙湾区政府办公室和龙湾区委办公室共同下发的,龙湾区政府办公室行为对外的法律责任当然由龙湾区人民政府承担,龙湾区人民政府是合格的被申请人。被告在审查时未询问龙湾区政府是否与区委办联合发文即作出不予受理原告的复议申请决定,不符合法律规定,故请求判决撤销被告作出的温政行通[2006]11号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决定,责令被告限期受理原告的复议申请。
原告向本院提供的证据:
1、身份证复印件,证明原告的身份。
2、行政复议申请书和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复印件,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
3、《永兴南片围垦孔祥仁等养殖户养殖场面积一览表》、《龙湾区永兴南片围垦海水养殖示范区污染损失估算》复印件,证明孔祥仁等养殖户养殖池塘位置、面积、受污染情况,与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
4、《意见》复印件,证明申请复议的行政行为存在。
5、2006年2月20日向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邮寄行政起诉状及相关材料的回执,证明原告的起诉符合法定起诉期限。
被告温州市人民政府辩称,原告于2006年2月17日收到不予受理通知书,至今才起诉,已超过法定诉讼时效。原告申请复议的《意见》(温龙委办[2006]第1号),是由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办公室以区委办公室和区政府办公室的名义作出的,但公文上只有中共温州市龙湾
区委办公室的印章,温州市龙湾区政府办公室并没有在《意见》上加盖印章。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该《意见》不能认定为温州市龙湾区政府办公室下发。根据《意见》的形式和内容,我们可以直接认定该文件的性质为党委发的文件,不是政府发的文件,所以我们就不再向龙湾区政府询问有关情况,原告对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办公室下发的公文不服,却将龙湾区人民政府作为被申请人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显然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被告根据该法第十七条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无不当,请求予以维持。
本院依法调取了以下证据:2006年7月20、7月24日、7月26日、8月7日原告身份校对笔录四份,对原告邵时枢的谈话笔录,立案审查说明一份,张建光没有参加本案诉讼的声明一份,还有陈显安死亡证明一份,证明立案前原告邵时枢等55人的身份核对及审查情况。《意见》(温龙委办[2006]第1号),证明《意见》由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办公室以区委办公室和区政府办公室的名义作出,公文有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办公室的印章及温州市龙湾区政府办公室的印章。
经庭审质证,本院对以下证据作如下确认:
原告对被告提供的证据4至11未提出异议,原告提供的证据1、2、3、与被告提供的证据1、4、8、10、11相符,本院予以确认。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5未提出异议,结合被告提供的证据
2、本院调取的证据,能够证明本案原告系邵时枢等55人,且其于2006年2月17日收到被告的不予受理通知书,而于2006年2月20日向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邮寄行政起诉状,符合法定起诉期限。
对于被告提供的证据1 2即原告提供的证据4,结合本院依法调取的证据即《意见》(温龙委办[2006]1号)第二条,证明了原告向被告申请复议的行为,其内容为“根据市场价和专家评估价,确仍有养殖并有设施投入的,补偿标准指导价确定为每亩5500元;若在2006年2月10目前签订协议的,每亩增加500元;在2006年3月8目前腾空并确有残值的,每亩再增加500元”。该《意见》由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办公室以区委办公室和区政府办公室的名义作出,公文有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办公室的印章及温州市龙湾区政府办公室的印章。因此被告未予必要调查即认定该《意见》并非温州市龙湾区政府办公室下发的行政机关公文,属认定事实不清。
原告对被告向法庭提供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未提出异议,但认为其适用错误。
经审理查明,被告依原告2006年2月1 4日的申请,经审查于2006年2月15日作出温政行通[2006]11号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认定被申请复议的行为即《意见》(第二条)是由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办公室以区委办公室和区政府办公室的名义作出的,但公文上只有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办公室的印章,温州市龙湾区政府办公室并没有在《意见》上加盖印章。遂根据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九)项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应当加盖印章之规定,认为该《意见》不能认定为温州市龙湾区政府办公室下发的行政机关公文,申请人孔祥仁(原告之一)等养殖户提出的复议申请(要求确认被申请人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2006年1月25日作出的《意见》第二条内容违法)属被申请人主体不合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规定,决定不予受理。另查明《意见》上盖有温州市龙湾区政府办公室的印章,故被告的上述不予受理决定属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
综上,本院认为,原告于2006年2月17日收到被告作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温政行通[2006]11号),于2006年2月20日向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邮寄行政起诉状,原告的起诉符合法定起诉期限。被告认为原告申请复议的《意见》没有温州市龙湾区政府办公室加盖的印章,故不能认定为温州市龙湾区政府办公室下发的行政机关公文,与事实不符。因此,原告认为《意见》为温州市龙湾区政府办公室所发的意见,本院予以采纳。其要求撤销被告怍出的不予受理决定,本院予以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1目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被告温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2月15日作出的温政行通[2006]11号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决定。
二、责令被告温州市人民政府对原告的上述行政复议申请是否受理重新作出决定。案件受理费80元,由被告温州市人民政府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受理费80元,至迟在上诉期届满后的七日内预交到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逾期不交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
审判长孟东
审 判员赵 一 睿
人民陪审员邵 建 和
二OO六年十月十九日
书 记 员邵 时 锡
第五篇:原告孟庆纪诉被告延津县国土资源局行政撤销一案
原告孟庆纪诉被告延津县国土资源局行政撤销一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延行初字第1号
行政判决书
原告孟庆纪,男。
被告延津县国土资源局。
法定代表人李明厚,任局长。
委托代理人赵全朝,延津县国土资源局干部。
委托代理人牛永军,延津县国土资源局地政股工作人员。
原告孟庆纪不服延津县国土资源局于2009年7月8日作出的不予登记决定,于2009年10月17日向本院提起诉讼,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9年12月11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孟庆纪,被告延津县国土资源局的委托代理人赵全朝、牛永军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被告延津县国土资源局于2009年7月8日作出不予登记决定,以原告孟庆纪所申请办理土地使用证的土地是高寨村村委会的一般耕地,根据《土地登记办法》第十八条第(五)项之规定,决定对孟庆纪的土地登记申请不予登记。孟庆纪不服向新乡市国土资源局申请复议,复议决定维持被告的不予登记决定。孟庆纪仍不服,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被告向法院提供了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
1、《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证明被告的职权来源。
2、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登记规则》第六条。证明土地登记程序。
3、孟庆纪土地登记底册。
4、孟××证明材料。证明孟庆纪的1997年5月31日高寨村委会的证明信不是当时的会计孟宪稽所出具的,且高寨村民委员会在此证明信上加盖公章后并签署了内容纯属伪造,原件作废。
5、马××证明材料。证明1998年4月26日以前唐有涛不在高寨乡土地所工作。6、2007年3月28日询问唐××笔录。证明孟庆纪土地登记册上唐××的签名不是唐××本人所签。
7、2001年11月19日延津县高寨乡土地所证明。证明该所没有申××、孟庆纪的用地申请书和交费存根,也没有高寨乡村委会同意申××、孟庆纪使用土地意见的存根。
8、2009年5月5日延津县国土资源局证明一份和基本农田图、规划图及图例。证明原告申请登记的土地属一般耕地。
9、延津县人民政府(2009)第1号、2号行政处理决定书。证明孟庆纪申请办理土地使用证的土地属一般耕地。
以上证据证明被告对原告申请办理土地使用证所作出的不予登记决定事实清楚、程序合法。
原告孟庆纪诉称:延津县司寨乡高寨村平陵路以北、孟××以南、孟××以西,东西长26米、南北长16米的土地是上届村委会、乡政府、土地所让我与村民抓号后丈量规划的,同意我使用20年。在上届土地局认定我使用土地来源合情、合理、合法,收取我办理土地使用证相关费用2614元长达10年之久,在我建起四面楼房,两间平方及多处永久性建筑物的情况下,在延津县土地局承诺给我办理土地使用证的情况下,换届后的延津县土地局作出的延政行处字(2009)第01号不予登记决定是违反行政许可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的。请求法院撤销延津县土地局延政行处字(2009)第01号不予登记决定。
原告提供的证据有:
1、孟庆纪申请办理土地使用证的申请书复印件一份。
2、延津县土地局收费单据2张。
3、延津县土地局监察股王协申证明一份。
4、1997年5月31日延津县司寨乡高寨村民委员会证明一份。
5、原村干部王××、马××、王××证明一份。
6、2001年9月24日土地局证明一份。
7、孟××临时用地许可证一份。
8、(1999)延民初字第516号民事裁定书一份。
9、(2002)新民终字第233号民事裁定书,(2004)新民终字第728号民事裁定书各一份。
10、孟××证明材料一份。
11、孟××证明材料一份。
12、孟××证明材料一份。
13、《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六、四十七条。
以上证据证明被告延津县土地局作出的延政行处字(2009)第01号不予登记决定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程序违法。
被告辩称:孟庆纪与孟××就该土地的权属发生争议多年,延津县人民政府正在处理,并于2009年7月2日、8日作出了延政行处字(2009)第1号、第2号行政处理决定书,对该块土地的权属进行了确权。孟庆纪申请办证时没有个人申请书,没有原高寨乡政府、原高寨乡土地所同意孟庆纪使用该块土地的手续,没有原高寨村村委会同意孟庆纪使用该块土地的证明信。只提供了一个《土地登记册》,该册中的“地籍调查结果审核意见”、“初审意见的审核人”,审查人签名“唐××”的名字不是其本人所签,因为唐××是1998年4月26日到原高寨乡土地所主持工作的。这充分证明了孟庆纪申请办证时对该块土地没有合法
权属来源。经对照司寨乡(原高寨乡)基本农田图、规划图证实,该处土地至今还是高寨村的一般耕地,依法不能办理建设用地手续。
经庭审质证,本院对以下证据予以确认:
原告对被告提供的证据1、2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对其它证据均有异议,称被告作出的不予登记决定程序违法,认定事实及适用法律错误。本院认为被告提供的证据3—7与其所作具体行政行为无关,本院不予认证。证据8、9能相互印证,本院予以采信。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1有异议,认为是复印件,不应采信。本院认为,此证据与原告提供的证据2、6能够相互印证,应予以采信。对证据2—
7、10—12认为上述证据改变不了土地性质。本院认为被告对上述的证据的异议成立,对该组证据不予支持。被告认为土地登记不属行政许可,不适用行政许可法。被告对该证据的异议成立,本院对原告的证据13不予采信。
经审理查明:1997年2月12日原告孟庆纪以所登记土地是在1989年经村委会、乡政府、乡土地所组织抓号,规划丈量后与他人调换由村委会同意使用为由,向原高寨乡土地所提出申请办理孟庆纪、孟××房后的土地登记手续。并于2000年8月1日和2001年8月27日向延津县国土资源局缴纳了办理土地使用证的相关费用2614元。延津县国土资源局于2001年9月24日为原告出具了该块土地已丈量,已收取费用,并在逐级上报审批的证明。2009年7月8日延津县国土资源局经过审查,认为孟庆纪所申请办理土地登记的该块土地没有合法的土地权属来源,经对照司寨乡(原高寨乡)基本农田图,规划图,该处土地至今仍属司寨乡(原高寨乡)高寨村委会的一般耕地。延津县国土资源局根据《土地登记办法》第十八条第五项规定,作出对孟庆纪的土地申请不予登记。孟庆纪不服,于2009年8月18日向新乡市国土资源局申请复议,新乡市国土资源局于2009年9月21日作出了维持延津县国土资源局延政行处字(2009)第01号不予登记决定。孟庆纪提起行政诉讼。
本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第一、四款规定,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⒆灾吻堑母每橥恋鼐每橥恋厥粢话愀
咏蛳毓亍6
ψ郑?009)第01号不予登记决定事实清楚、程
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应予以维持。由于土地登记不属于许可登记,土地登记的程序不适用行政许可法,按照《土地登记规则》,被告在审查原告申请土地登记过程中,没有举行听证的程序规定,原告称被告不举行听证程序违法不能成立。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维持延津县国土资源局作出的延政行处字(2009)第01号不予登记决定。
案件受理费50元,由原告孟庆纪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副本,上诉于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席修静
审 判 员 王建明
审 判 员 王福利
二O一?年一月二十日
书 记 员 张学宇
毕绞腥嗣裾纾ㄔ哒肌1景钢校纾┩恋乩米芄婊
婷锨旒蜕昵氲羌坝泄赝技磷试淳侄哉账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