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农业科学
[文章编号]1001-3601(2007)06-0417-0166-03 加快农业县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对贵州省瓮安县农村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颜德彬 颜德林
(1,贵州省瓮安县农业局,贵州瓮安550400; 2,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都匀558022)Countermeasures for Speeding up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ounty The findings report about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eng’an county, Guizhou yan debin
[关键词]农业县;现状特征;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C 1 瓮安县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征
地处黔中大地的瓮安县,拥有农业人口 40万人,耕地面积2.7万 hm2。2006年,农业总产值为62863万元,占全县经济总产值的34.3%。近年来,全县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坚持走大农业的路子,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综合开发,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据调查,2006年全县经济总产值183273万元,比2001年全县经济总产值增加61429万元,增长50.42%,年均递增长10.08%;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125.78元,比200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人增加748.95元,增长54,4%,年均递增10.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2006年为7230元,比2001年增加2773元,增长62.22%,年均增长12.445%,2006年,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肉类产量分别为395,751㎏和91.51㎏,比2001年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肉类产量增加1.61㎏和38.41㎏,增长幅度分别为0.41%和^72.32%。这些数据准确地说明了瓮安县经济在发展。尽管如此,全县经济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1 农业发达,但产业结构失调,制约着农业县经济的发展
瓮安县农业较为发达,据调查,2006年,全县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肉类产量分别为395,75㎏和91.51㎏,比全国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肉类产量分别高48.51㎏和29.651㎏。但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产量较离,播种面积较大,占总播种面积的67.19㎏;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占总播种面积的23.44㎏,经济作物有萎缩的趋向; 特色农业发展缓馒,仅占总播种面积的良9.37㎏,所以种植业内部粮、经、特比例失调。尽管畜牧业有所发展,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33.55%上升为2006年的46.59%,但总体结构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据调查,2006年种植业占49.74%,畜牧业占46.59%,林业占3.12%,渔业占0.55 %,几乎没有副业。全县农业生产还是以种植业为主要产业的传统农业,农业生产仍然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徘徊,不能突破小农经济的框架。
在农村经济中,全县人民按照“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的思路,使三产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41 : 33 : 26,发展到2000年的34 : 35 : 31,第二产业的产值第一次超过第一产业。但与2006年贵州省产业结构17 : 42 : 41和全国产业结构13 : 50 : 37相比,还相差一定距离,而且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比重小,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大,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小,所以全县经济不发达,各业的经济效益不高,农民收人水平低,积累能力弱,从而制约了全县的经济发展。
1.2 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不好,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瓮安县拥有耕地面积2.7万hm2,2006年粮食产量18.6万头,“生猪存栏35.7万头,出栏46万头,还有丰富的水果、茶叶、蔬菜等特色产品,工业上主要有煤、磷、铁、鋅、硅等矿产资源,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农业县。由于技术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规模小,资金短缺,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好,缺乏对资源进行深度综合开发利用,农村经济处于以低层次原料生产为主的状态,全县工业还是以煤矿、磷矿为消耗代价的经济,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
1.3 基础设施滞后,生产力水平不高
瓮安县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滞后,病险水库65 座,占84%,山塘损坏150座,占65%,渠道损坏200多km,没有完整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排灌能力弱,土壤改良不够完善,人畜饮水工程不健全。工业上,95%的传统产业,规模小,设备简陋,污染严重;商业上,91%的乡镇没有建好农贸市场,乡镇市场各种配套设施也不完备;建筑业上,城区旧城改造、农贸市场建设以及各乡镇市场建设没有完备;运输业上,马遵公路、锎修公路瓮安段100多km等待高速升级,其它乡村干线100多km等待白油化,交通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严重影响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1.4 资金贫乏,使用效益低,供求矛盾突出
据调査,2006年,瓮安县农民人均纯收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25.78元和7230 元,分别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低1461.22和4529元,而且农民的收入不仅要用于家庭消费,还要用于生产活动,所以全县农民收入水平相对低下,农民自身积累弱。同时,瓮安县财政实力又不强,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县累计投资固定资产13.23亿元。并且,全县资金外流严重,分流普遍,银行吸收资金难度大,信贷资金短缺,据调査,2006年各银行存款余额只有20个亿。根据瓮安县年初未来5年发展规划,涉及项目112 项,至少需要资金150亿元,加剧了瓮安县资金的供求矛盾,影响了全县经济的资金投入。
1.5 以内向型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发展不足,农村经济低速运行 由于瓮安县产业结构不合理,思想保守、封闭、落后,缺乏大胆开拓进取的精神,商品经济观念淡薄,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外向型经济的思想。瓮安县外向型经济不足整个产业的15%。搞传统产品的企业占90%以上,其产品处于农产品多,工业产品少,原料产品多,加工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少,影响环境产品多,清洁产品少,初级产品多,高级产品少,常规产品多、品牌产品少的状况。
1.6 农业县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影响了农民的市场适应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瓮安县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散到一家一户,出现了以农户为经营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经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这种经营模式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在生产资料的供给,各种要素的投人,农业技术应用推广,规模化经营,生产后的农产品加工、运输、营销等多个环节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业县经济发展的对策
2.1 解放思想,走科技兴县的路子
要坚持用发展和创新的思想来解决问题。实施开放带动、结构拉动、科技兴县、旅游强县、创造品牌、占领市场等发展方针。还要用开放的眼光,利用
瓮安县资源,引进外资,吸引外商,创造品牌产品,为全县产品找到上市的突破口,抢占国内外市场,发展全县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2.2优化农业布局,多元化发展农业经济
坚持以调整为主线,搞活农业县经济结构。在种植业内部,首先发展粮食生产,在县域几大产粮区按规划建立商品粮基地,使用优质粮种,采用先进技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创造部分像梭罗贡米这样品牌的粮食产品,增加粮食品牌知名度,为农业县粮食生产再创辉煌。其次,在珠藏、天文等产烟区和玉山、中坪等油菜产区加强经济作物生产,适度扩大复种指数,加强技术投入,执行标准化种植,把好质量关,创造优质产品,走品牌农业、订单农业的路子,增强市场占有率,提高农民收人。第三,发展特色农
业,积极发展辣椒、茶叶、水果、山药、西红柿、折耳根等特色农业,到2011年建成两个0.67 hm2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无公害优质蔬菜、辣椒、鲜千果各0.33万 hm2生产基地,中药材、茶叶各0.133万hm2 生产基地和0.4万竹林基地的硬指标。促进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发展瓮安县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人。利用瓮安县山塘、水库、河流、部分稻田大搞渔业养殖,引进名牌渔种,创造名牌渔产品,尽量满足市场需要,为农民创收。在畜牧业上,坚持以生猪为主,牛羊为辅,禽兔为补的思路,同时大搞名、特、优畜产品生产,加强畜产品加工,提高市场占有率,发展畜牧业经济。2.3 利用龙头企业,依托瓮安县资源优势,发展以农村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
一是培育壮大产业群,以宏福公司、瓮安磯矿、县磷化公司、龙腾磷化公司、成功黄磷厂等骨千企业为龙头,建立磷化工基地;以瓮安煤矿、成黔公司为龙头,建立煤源基地;以玉山水泥厂、浦峰水泥厂为龙头,建立建材工业基地;以乾元、乾星、盛安等企业为龙头,建立硅矿加工基地;以黔源公司、冬秀孃泡酸辣、黄皮蛋加工、柴姨妈黄耙加工等企业为龙头,建立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形成特色鲜明、支撑有力的产业群。
二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依托全县资源优势,引人高新技术,深度发展磷、煤化工产业、能源工业、建材工业、特色食品加工和冶金工业。发展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引进外来资金,不断壮大全县乡镇企业,重点培植一批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集团,力争2〜3年内有3〜5户企业进人贵州百强企业行列。同时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力争短期内有3〜5个优势产品成为全省名牌产品,实现农村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变。
三是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根据省、州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建立县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同时依托全县资源,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四是积极发展建筑业,以旧城改造、建好城乡几大农贸市场为核心,依托县内几家建筑公司和外来人和财税来源创造环境。
2.4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是积极培育旅游产业,首先,抓住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发展红色旅游的历史机遇,狠抓全县红色旅游,重点建设完善红军长征猴场会议会址和突破乌江战斗遗址,建设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突破乌江纪念碑和纪念馆,精心建造草塘红色文化重镇,加快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带动全县红色旅游的发展。其次,发展瓮安县休闲旅游,以朱家山国家森林公园、老坟嘴和玉华两处温泉为依托,逐步完善交通、通讯、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休闲旅游。第三,抓住构皮滩电站蓄水后在江界河形成巨大人工湖泊的契机,加快江界河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力争2008年成功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第四,加强穿洞河瀑布、老鹰洞地下公园、冷少龙故居等几处旅游区的开发利用。二是健全农村市场。围绕巿场需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体做法是:计划投资1.5亿元资金,依托县城和重点集镇,规划建设草塘中心商贸园区、中坪边贸园区和一批专业批发贸易市场,建成西街综合农贸市场,改造完善文峰综合市场,扩建城区水果等专业批发市场,新建一批大型零售超市和珠藏、玉山、永和等乡镇农贸市场。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业,规划建设瓮安特色小吃街,、美食城;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力争近期建成3〜5家有档次的高级宾馆。还要搞好连接各地的交通道路,发展交通运输业。
2.5 多方筹集资金,促进农业县经济发展 资金短缺是制约农业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围绕瓮安县实际,金融部门必须把组织资金作为推动农业县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大力筹措金融资金,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驱动作用、纽带作用、调节作用。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形式,广泛吸收县内外集体、个人闲散资金,变消费资金为积累资金,变全县产业为股份合作制产业,发挥闲散资金的作用。'还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开展内联
夕卜引,广泛吸收国内外资金,参与全国、全省大型资金的拆借、立项,大胆引进外资为全县经济发展服务。I 2.6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以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和解决城乡安全饮水为重点,计划投资10亿元资金分批治理耗子堰、中火、车地、大塘河、堰岩等病险水库,整修各地山塘、渠道。争取大溪沟、猴场等水库建设项目获得立项。采取招商引资、政府投入,社会募集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建成杜仲河水库并投人使用,解决县城饮水和工业用水问题。大力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沃土工程和烟水配套等工程,切实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抓好全县绿化工程,搞好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工作。同时加强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乡村医疗卫生等工作。使全县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瓮安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应有的基础设施。
2.7 积极发展劳务经济
整合项目资金,加强技能培训,由劳动人事局牵头,各部门协助,办好各种培训班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劳务人员技能水平;采取政策扶持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充分发挥劳务中介组织和农村劳务经纪人的作用,健全劳务信息网络,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人,发展壮大全县劳务经济。
2.8 加强各种专业组织的建立,确保农民增收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巿场经济的引人,农民单独的经营户在市场上显得很弱小,为了提高农民的市场适应能力,保护农民的利益,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县内,以政府牵头,采取自愿互利的原则,走专业化的路子,以草塘蔬菜协会,小河山养殖协会为样本,大办专业村、专业组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全县农村经济。
(责任编辑:高红卫)
第二篇:农业科学
宣传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助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瓦房店利兴村蔬菜协会“利兴宝”牌蔬菜在第三届东北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参展
庄河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示范基地负责人王德安在基地向栽培大户及科技人员讲解香菇菌柱式栽培技术
金州新区七顶山果业协会参加辽宁省“科普之冬”农产品进超市活动
普兰店特种粮科普示范基地多彩瓜园科普长廊一角
长海县大长山岛镇蔬菜协会引进的新品种桑椹树结出了累累硕果
旅顺口区绿鑫果蔬科普示范基地现代化温室大棚
田盛波在瓦房店市矮化大樱桃推广现场会进行讲解介绍
张秀玉在基地为种植大户进行蔬菜新品种技术指导
王良华与区农技协的专家一同到果树基地查看果树生长情况
刘银河在大连市科协年会金州新区分会场为果农作果树新技术讲座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依靠科技促进科学生产、科学生活,助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市委宣传部、市远程教育中心、市科协、市科技局、市农委、市社科联、瓦房店市委市政府,将于3月27日,在瓦房店市元台镇共同举办2011年大连市“科普之春”活动启动仪式。活动主题是:宣传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助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本次“科普之春”活动面向广大农民,服务春耕生产,充分利用“一站一栏一员”、科普视频、农技协、农村科普基地等科普设施,组织农业专家、乡土专家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伍,举办农业科技知识、医疗及生活保健科普讲座,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打造科普惠农平台,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在广大农村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大连实施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成果展示
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十一五”规划期间在全国联合实施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即: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表奖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按照“以奖代补和奖补结合”的原则给予奖励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奖补金额为20万元,农村科普带头人奖补金额为5万元。五年来,大连市科协与市财政局密切协作,指导我市各涉农区市县积极参与该项计划,培育和选拔推荐典型,取得丰硕成果,在全省位于前列。截止目前,我市已获“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10项奖补(6项集体、4项个人),获奖总额140万元。这些获得国家奖励的集体和个人,发挥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民依靠科技致富。
瓦房店市元台镇利兴村(原属普兰店市)蔬菜协会
2006年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称号,获奖补20万元。协会成立于2000年,现有会员1600余人。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提高农民科学意识,帮助农民掌握温室大棚生产技术,引导农民科技致富,指导农民科学发展,把利兴村蔬菜主导产业规模做大做强,产品质量做优,农民收入增加。协会运用现有1000平方米协会会馆,200平方米科普活动站,10多个科普宣传栏和现代化教学设备,搞好科普宣传,抓好会员科技培训。2010年,协会带领会员新规划发展设施农业小区3个,占地面积200亩,建大棚70多个。协会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建好植保服务站、蔬菜收购站、与山东寿光医院专家对接的科普视频站,解决会员蔬菜生产、销售中遇到的困难,2010年引进蔬菜新品种30多个,使会员每个大棚达到3万元收入。同时,协会组织专人负责贫困户生产技术指导,目前已有30多户贫困户在协会帮助下脱贫致富。
庄河市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示范基地
2008年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称号,获奖补20万元。基地始建于2000年,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能够生产滑子蘑、香菇等十余个品种多个系列的菌种。其中提供菌种使农户生产滑子蘑就达600万帘,为农民增收4000万元以上,安排就业人员4000余人,有力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基地每年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讲座和现场指导200多次,培训菇农1000多人次。基地还积极发挥33个联系点的网络作用,扩大服务范围,对农民搞好上门技术服务和培训,坚持为军烈属和特困户无偿提供菌种和技术服务。每年共接待来电、来访农户达4000多人次,带动1000多农户发展菌业生产,已辐射到丹东、宽甸、大洼等县市。
金州新区七顶山果业协会
2009年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称号,获奖补20万元。协会成立于2003年,现已发展会员800多人,带动4000多户果农进入农业产业化链条。协会在果农和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互相依存,互惠互利的桥梁,探索出一条走“企农联合,协会搭桥,共同受益”的经营之路。协会加强对果农农业标准化,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为果农提供农用物资,与果农签订供货协议。从源头上保证企业生产所需的黄桃原料优质、安全、可靠。依托协会提供原料的大连韩强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生产经营项目不断增加,现有20多个生产品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香港、日本、韩国、法国和丹麦等国家和地区。
普兰店特种粮科普示范基地
2009年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称号,获奖补20万元。基地是由普兰店市特种粮研究会创办。现已建设成大连市航天育种基地、粮油作物新品种示范基地,共占地328亩,试验展示品种389个,建设科普观摩走廊1599米,安装59块科普宣传牌。基地现已成为集育种、试验、示范、展示、科普、加工、交易、观摩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新品种的展示中心,科技培训中心,特种大米深加工的中小企业。每年接待各级领导、农业技术人员、农民、实习学生、游客等,达6900多人次。基地本着“围绕市场转、干给农民看、农民学着干。帮助农民赚、我们做试验、风险研究会担”的思路,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农民科技致富。近3年来,累计向日本、韩国出口优质米、香米1.1万吨;鲜食糯玉米共发展10万亩;高油大豆“中黄13”推广面积达15万亩(环黄、渤海地区),黑色花生、紫色地瓜繁种1900亩,总计为农民增收1.1亿元。
长海县大长山岛镇蔬菜协会
2010年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称号,获奖补20万元。协会于2001年成立以来,种植的果、菜尤其是反季果菜的规模和产量迅速扩大,目前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被当地居民称为“新鲜、无公害”果菜,有效地解决海岛人民吃菜难、吃菜贵、吃菜靠外运的问题。协会注重科技培训,在县、镇科协的常年帮助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域外农业专家上岛授课,到田间地头手把手的指导。同时,每年又按照不同季节到周边地区学习考察,使果菜农们真正学会和掌握了农业适用技术。协会还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目前,在协会推广新技术17项、新品种50余个,同时,他们还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搞好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和带动会员和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旅顺口区绿鑫果蔬科普示范基地
2010年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称号,获奖补20万元。基地位于旅顺口区三涧堡街道许家窑村,于2006年1月创办,占地面积1200亩,总投资1926.4万元,已建成温室大棚100栋,有100户会员入驻示范基地。基地先后聘请大连市农委、蔬菜研究所、果树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等8名专家教授到基地授课培训40多次,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100多场次,多次组织会员到北京、山东、海南等地参观学习。基地以发展低碳农业为目标,实施了三大项目。一是“扛萝卜”示范项目。近两年,以基地《简报》的形式规范了《“杠萝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会员按着《规程》搞种植,仅去年一茬“杠萝卜”基地会员就收入100多万元。并带动其他20多个村1000多户会员发了“杠萝卜”财,年生产各种蔬菜1000余吨,创收500多万元。二是设施大樱桃示范项目。38栋设施樱桃每年获利190万元。在基地的带动下,全区新发展温室樱桃1200亩,带动全区农民增收6000万元。三是萄葡套种叶菜示范项目。去年10栋萄葡套种叶菜温室已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这一示范项目正在向其他农户推广应用。
田盛波
2007年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带头人称号,获奖补5万元,现为瓦房店市大樱桃协会会长。协会成立于2003年7月,在田盛波同志带领下,协会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采取协会+ 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大连得利高新果业有限公司这个工作平台,确立了引进,研发、示范、推广的工作思路,用科技推动大樱桃产业的发展,带动广大果农致富。协会大樱桃矮化栽培技术于2003年获大连市政府颁发了科技进步奖并获得国家专利。2004年至2005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同时确定为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协会高薪聘请了知名专家为技术顾问,与相关大学院所长期开展协作合作,成立了科普学校,建立了网站,创办了《瓦房店市大樱桃协会快讯》,每年培训服务在500人次以上。编写出版了《果树栽培技术100问》向果农免费发放。每年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带动1000农户科技致富。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科普“三下乡活动”近几年印发科普资料10万余份,向广大果农发放。
张秀玉
2008年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带头人称号,获奖补5万元,现担任旅顺绿晨果蔬专业技术协会会长。她开办“大棚课堂”,自己担任科技教员,全天候地向农民“开课”,在这里,随时可以学到30多种瓜、菜种植管理技术,“大棚课堂”已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孵化器”。张秀玉现已为群众服务300多人次,传授新技术十几项,印发蔬菜种植技术资料2500余份,现场解答技术难题200多个,带出了100多个种菜徒弟,其中8人获得了蔬菜农艺师证书,60多人获技术员证书,30多人获绿色证书。接待全市各镇村和外地来参观学技术的农民上千人次。协会在她的带领下,现有会员500人,分布和辐射到洪家、曹家、周家、沙包村等全区10多个村,总面积达5000余亩。协会生产过程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年可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和无公害水果5万吨。带动每户会员年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
王良华
2009年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带头人称号,获奖补5万元,现担任甘井子区农技协理事长。近年来,他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传播科学技术,与农技协的同志一道积极探索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助推了都市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据统计,他先后组织群众开展各项技术培训达100场次,受训人数达5000余人次;开展科普讲座350场,听讲人数达15000余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8千余份;会员中有60余人获得了农民技术职称。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当地农民建起了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的獭兔繁育基地,常年存栏6000余只。
刘银河
2010年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带头人称号,获奖补5万元,现担任金州新区果树新技术开发协会理事长。协会现有会员430人,建有农民科技楼和科普示范基地。协会在刘银河带领下,通过集中办科普培训,参观学习交流,现场观摩指导、科普宣传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会员的技能。他还经常到国内外参观学习并大量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在基地上引种试验。到2010年底,新品种已达200余个,传播新技术40余项,推广苗木近百万株。去年在市、区科协的资助与指导下在协会建立了科普视频惠农工程服务点,为会员们架起了科普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科普服务手段
第三篇:农业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农业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机遇,又面临资源、市场约束增强和体制、机制性矛盾凸现的严峻挑战。在这种形势下,要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特别是要
实现农业发展观的与时俱进,着力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格局,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发展措施,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
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在实际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六个坚持”。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农民是农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就是要一心一意为农民谋利益,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使之分享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努力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是以人为本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最根本的体现。要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广开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求出路,又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开辟新的增
收途径;既要立足当前采取尽快见效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动力。
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要使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体现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过程。尊重农民的创造和选择,维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维护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权和管理参与权。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管,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来管理农业、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农。当前特别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培育农民依法维权的意识。
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提升农业、振兴农村的
希望所在,是减少农民、使农民富裕起来的关键所在。要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围绕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扩大“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加强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能力。
坚持统筹协调理念,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统筹协调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关键。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完善支农政策体系,强化农业发展基础,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深刻领会“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着力消除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构建
新型城乡关系。建立城乡之间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形成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体制,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断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要为农民提供平等的教育、医疗机会和待遇。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和公平化。引导各类资源与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完善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要全面落实“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不断增强农业政策的反哺性和普惠性。调整和优化支持“三农”发展的财政支出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扩大农业补贴规模。探索建立农业投入的补贴机制,积极推动农业的政策性保险试点,尽快形成完整的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
系。
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在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要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村生活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改水改厕和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六小工程”,大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搞好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完善农业发展综合服务体系。按照项目构建工程、工程支撑体系、体系保障发展的原则,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等重点工程,着力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可持12全文查看
第四篇:农业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农业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机遇,又面临资源、市场约束增强和体制、机制性矛盾凸现的严峻挑战。在这种形势下,要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特别是要实现农业发展观的与时俱进,着力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格局,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发展措施,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在实际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六个坚持”。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农民是农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就是要一心一意为农民谋利益,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使之分享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努力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是以人为本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最根本的体现。要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广开农民增收渠 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求出路,又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开辟新的增收途径;既要立足当前采取尽快见效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动力。
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要使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体现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过程。尊重农民的创造和选择,维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维护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权和管理参与权。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管,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来管理农业、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农。当前特别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培育农民依法维权的意识。
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提升农业、振兴农村的希望所在,是减少农民、使农民富裕起来的关键所在。要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围绕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适应农业专 业化、规模化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扩大“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加强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能力。
坚持统筹协调理念,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统筹协调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关键。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完善支农政策体系,强化农业发展基础,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深刻领会“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着力消除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建立城乡之间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形成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体制,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断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要为农民提供平等的教育、医疗机会和待遇。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和公平化。引导各类资源与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完善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要全面落实“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不断增强农业政策的反哺性和普惠性。调整和优化支持“三农”发展的财政支出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信贷资金投 放结构。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扩大农业补贴规模。探索建立农业投入的补贴机制,积极推动农业的政策性保险试点,尽快形成完整的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
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在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要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村生活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改水改厕和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六小工程”,大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搞好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完善农业发展综合服务体系。按照项目构建工程、工程支撑体系、体系保障发展的原则,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等重点工程,着力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探索农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实现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有机结合。
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优化农业区域结构、产品结构 和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加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提高优势农产品的集中度和优质专用农产品的比重。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同时大力发展高产优质水产养殖。推动乡镇企业产品、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粮食加工业,延长粮食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强化农产品市场营销工作,促进农产品流通业健康发展。
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人增、地减、水缺,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地节水。要加大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实施沃土工程,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改进栽培和饲养方式,推行间作套种、水旱轮作、立体种养模式,发展保护性耕作。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努力培肥和提高地力。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型农业。
第五篇: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简报
第 1 期(总第 7 期)
院党政办公室编2011年01月21 日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和丽水市农科院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惠明白茶产业化技术中试示范项目通过验收与鉴定 ●雪天送真情·慰问暖人心
●简讯三则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和丽水市农科院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1月14日下午,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和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在我院多功能厅举行签约授牌仪式,丽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林天宁出席了签约授牌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
我院院长苏朝安和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建明分别在签约仪式上致辞。院党委书记包焕盛详细地介绍了我院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现状等基本情况。
我院自2008年8月由所升格为院以来,学科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基础建设和科研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才日益聚集,各个学科的科研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目前,我院下设有农作物、食(药)用菌、园艺、茶叶4个研 1
究所,在全市范围建有20多个涵盖各学科的试验示范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面积达3000余亩,每年承担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累计获国家、省、市科研成果奖140多项。我院正逐步成为学科齐全、重点突出、综合实力较强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
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专业背景的了解,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实践对理论发展的推动作用,营造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育人环境,积极探索和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途径。同时,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也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丽水市农科院的人员业务培训、技术咨询服务、科技信息交流、科技项目合作、科研成果转让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
此次签约授牌,是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在继与嘉兴市农科院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之后在我省成立的第二个教学实践基地。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建明说:“在丽水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我们不仅看到了丽水市农科院丰硕的科研成果和示范基地,更看中的是丽水独特的地域产业优势”。
林部长对双方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表示热烈祝贺。并强调:“这次合作,是双方面向未来、共谋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必将对我市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起到积极作用;加快推进农业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积极深化高校与地方的合作,完全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还要求我院要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真正成为引领我市高效农业发展的“火车头”。
签约仪式由我院党委书记包焕盛主持,市政府副秘书长徐国强、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有关领导和专家以及我院中层以上干部等参加签约授牌仪式。(周大云)
惠明白茶产业化技术中试示范项目通过验收与鉴定
1月6日,丽水市科技局组织中国农科院茶叶所、浙江省农业厅、浙江大学、丽水市农业局等有关专家对丽水市石牛生态园有限公司和我院共同承担的丽水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惠明白茶(白玉仙茶)产业化技术中试示范”(项目
编号:2007NZH0207)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该项目已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研究内容和技术经济指标,验收合格。项目研究内容整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建议加快该技术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
惠明白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较高的经济效益成为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新的亮点。目前,惠明白茶亩产茶干5kg左右,按出厂价4500元/kg计算(市场销售价为8000元/kg),亩产值可达2.25万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在辐射推广面积3700余亩中,投产茶园亩产茶青可达30kg左右,按目前茶青市场收购价560元计算,每亩综合效益达1.68万余元,与原来老茶园相比,大大提高了惠明白茶种植者和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作为我国唯一种类的惠明白茶,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其优良的品质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其产品已远销欧美和日韩,且供不应求,市场相对较大的需求力大大增加了我市惠明白茶种植者、加工企业和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对促进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市茶产业转型升级产生了巨大的驱动力。(李阳)
雪天送真情·慰问暖人心
1月18日和19日,我院党委书记包焕盛带领农作物研究所支部和园艺研究所支部的领导、专家,前往结对帮扶村——双黄乡雨伞岗村、仙渡乡何金富村进行结对帮扶慰问。
包书记一行,分别在乡、村领导陪同下,走访慰问了雨伞岗村的张自根、林锡兰以及何金富村的傅利民、钟国胜等6家特困户家庭,给他们送去米、油等慰问品及慰问金,在这雪花飘扬的日子里,送去了全院干部职工的深情厚意,送去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温暖。特困农户非常感动,连声感谢:“共产党真好,人民政府真好!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几句朴素话语道出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一片真情爱意。在走访过程中,包书记还详细了解了每个困难户的生活现状以及今后的打算,鼓励他们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克服各自的困难,积极发展农业产业,早日脱贫致富。并祝他们春节快乐,万事如意。
走访后,包书记一行还分别与两村两委进行座谈,详细了解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各阶段结对帮扶脱贫情况,探讨了下一阶段我院与两村结对帮扶的设想,同时还给两村送上了农业产业帮扶资金。希望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确确实实为低收入农户增收、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鲍文辉)
简讯三则:
◎1月4日,我院邀请市科技局、市农业局等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我院项目进行审查。会议由副院长程文亮主持,各项目组负责人(主持人)对各承担项目进行了详细汇报,共有48个项目。
◎1月5日,我院举行全院干部职工大会,主要是进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行政后勤人员年终工作述职报告,全体干部职工参加打分考核,会议由副院长程文亮主持。
◎1月11日,院党委书记包焕盛在茶叶所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到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丽水综合试验站试验基地(莲都区大港头镇北埠村)进行调研,同时还到澳洲大花蕙兰生产基地进行了考察,参观了大花蕙兰生产情况,并对栽培等相关科研技术、产品销售等情况进行了了解。
送:市委办、市府办、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发改委、市农办、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发:院领导、院属各所、处
责任编辑:朱锡龙签发:包焕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