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创先争优机制建设
创 先 争 优 长 效 机 制 汇 编
中共******委员会
2012.08
目 录
一.党委议事决策制度………………………1 二.干部及机关管理制度………………………5
(一)干部管理制度……………………………………5 1.干部考核制度…………………………………………5 2.岗位责任制度…………………………………………5 3.签到考勤制度…………………………………………5 4.职工例会制度…………………………………………6 5.工作汇报制度…………………………………………6 6.请假销假制度…………………………………………6 7.干部值班制度…………………………………………6 8.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7 9.干部月学制度…………………………………………7 10.考勤惩处制度……………………………………… 7
(二)印章管理制度…………………………………7
(三)工作接待制度……………………………………8
(四)办公用品采购制度………………………………9
(五)公务用车管理制度………………………………9
三.行政效能三项制度……………………………11
(一)首问负责制………………………………………11
(二)限时办结制………………………………………12
(三)责任追究制…………………………………13 四.“一卡通”发放惠民资金制度………………17 五.政务办理流程化管理制度……………………23 六.******党务公开相关制度………………26 1.党务公开内容审核制度……………………………26 2.党务公开意见建议收集处理和反馈制度…………27 3.党务公开资料归档制度……………………………27 4.党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28 5.党务信息申请公开制度……………………………29 6.党务公开监督检查制度……………………………30 七.******政务公开制度……………………32 八.******村务公开制度……………………35 九.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37
党委议事决策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我乡党委的科学化建设水平,按照重大事项“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基本原则,经研究,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乡党委、政府的议事规则和程序。在集体决策过程中,广泛征求人大代表等各方意见,必要时可进行听证、公示、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领导班子成员对议题要明确表态,表决意见和理由等情况要做会议记录。
第二条 重大事项的主要内容是指涉及本乡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和奖惩、重大工程和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的事项。
(一)重大决策事项。
1.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重要文件、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需向县党委县政府请示、报告的重要事项;
2.本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中的相关重大事项,事关干部职工、群众切身利益、涉及面广的重要事项;
3.本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和制度的制定、修改、变更及废止,重大改革方案和措施,机构设臵等重要事项;
4.辖区内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及重大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和处臵等重要事项;
5.本乡人大关于全年和阶段性的重要工作部署,换届选举工作,召开人代会的安排,依法监督等重要事项;
6.本乡关于全年和阶段性的重要工作部署,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就学、就医等重要民生问题,重大改革政策,村委会建设和管理及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措施等重要事项;
7.安排干部外出学习考察、调研事项;
8.同级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请示、协商的重大事项,机关、站(所)和村“两委”请示的重大事项;
9.应当提交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的其他重要事项。
(二)重要干部任免、奖惩。
1.机关、站(所)和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的推荐、选拨、任免、选举、交流、奖惩、考核和使用意见;
2.机关公务员、事业人员交流、轮岗、调动的审定; 3.推荐申报县级以上先进个人或先进集体; 4.按照干管权限,对违纪党员干部的处理; 5.其他重要岗位干部的推荐、选拔、任免和调动。
(三)重大工程和重要项目安排。1.年度本乡实施项目;
2.未列入预算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
3.农村集体资产的重大改组和集体企业改制方案,改制过程中的集体资产评估、折价、权属变更,征地、搬迁中集体资产的处臵。
(四)大额度资金使用。1.本乡财政预算的安排建议; 2.预算调整建议; 3.年终决算建议;
4.未列入预算单项支出数额满3万元以上(含3万元)的资金安排;
5.年终各项奖励资金的安排; 6.其他大额资金安排。第三条 监督和责任追究。
(一)乡纪委对乡党委、政府“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落实情况列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内容。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政治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对直接责任人和其主管人员,根据事实、性质、情节,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规定及程序进行行政问责,直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1.未严格执行本办法,应当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未经集体讨论,而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或由于紧急情况,未经集体讨论决定而个人决策,事后不及时报告的;
2.虽经集体研究,但其决策有悖国家法律法规、党纪政纪条规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
3.对重大事项未做调查研究,盲目决策导致决策失误的;
4.相关人员未向领导、集体提供真实情况而造成错误决策的;
5.不遵守、不执行集体决定,或未能按照集体决定和分工履行职责,或擅自改变集体决定,贻误工作时机造成经济损失的;
6.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发现可能造成损失,不及时报告和采取措施纠正的;
7.其他原因违反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而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
第四条 其他事项。
(一)本规定由乡党委负责解释
(二)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干部及机关管理相关制度
(一)干部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机关干部管理、考核,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经研究,制定如下干部管理相关制度。
1.干部考核制度
严格执行中共兴文县委组织部、兴文县县公务员局、兴文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两化”考核的通知》(兴人社发【2012】50号)文件要求,切实加强机关干部考核。干部考核工作在县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由干部考核工作领导组组织开展。
2.岗位责任制度
机关干部职工实行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明确工作岗位,落实工作责任,岗位责任履职情况将作为干部职工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3.签到考勤制度
机关干部职工工作日实行签到考勤制度,签到时间为周一上午10:00前,其余时间为上午9:00前。党政办逐日提供《考勤签到表》,由当日值班领导负责在党政办监督干部职工签到情况,到点收表并放入考勤箱内,杜绝代签、补签现象。超过到点时间至1个小时之内的,记迟到;超过1个小时的,记旷工。签到考勤情况逐月汇总通报。
4.职工例会制度
机关干部职工每周一上午10:00准时召开职工周一例会(特殊情况以党政办提前通知为准),例会实行点名考勤,安排布臵相关工作。
5.工作汇报制度
每周周一例会上,由干部职工汇报上周工作开展情况及本周工作打算。每月第一周周一例会上,由各分管领导汇报上月工作开展及目标任务推进情况、存在困难和问题,本月工作打算、工作措施等。
6.请假销假制度
机关干部职工请销假权限、时间、待遇、考核等严格按照中共兴文县委办公室、兴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兴文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请假及旷工管理办法〉的通知》(兴委办【2010】11号)执行。其中病、事假3天以内的,由分管领导签注意见后交乡长审批;3天至10天的,由分管领导签注意见后交书记审批;超过10天的,按干部管理权限报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审批。
7.干部值班制度
机关干部职工执行中共******委员会、******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值班制度的通知》(毓委发【2012】64号)文件,严格执行主要领导总值班、其他领导带班、干部值班的全员轮流值班制度,认真落实值班责任和值班要求,严肃值班纪律。
8.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
每月第一周周一下午为党委中心组学习时间(特殊情况可提前或推迟,具体时间由召集人通知),由党委宣传委员(干事)或党政办主任召集,参会人员由党政领导和中层干部组成,学习内容按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安排意见》,由各领学人负责。
9.干部月学制度
每月第一周周一上午为镇机关干部职工学习日,由书记、乡长、副书记召集,参会人员必须做好学习记录,每季度抽查一次学习记录情况,结合工作完成情况,实行公开,并记入年终考核。
10.考勤惩处制度
机关干部职工签到考勤、会议考勤、学习考勤等迟到一次处罚10元,旷工一天处罚50元,值班人员无故不到岗一次处罚20元。年底将迟到、旷工情况汇总交财政所,由财政所在年终津补贴资金中兑现。
(二)印章管理制度
1.党委、人大、政府及内设办公室所有公章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凡未按照程序使用公章,错误使用公章,徇私舞弊使用公章的,造成的后果自负,并根据情况予以相应处罚。
2.党委、政府印章由党政办安排专人管理,在日常工作
中使用印章,管理人员要对使用情况、时间、经办人进行逐一登记。印章管理人员要妥善管理好印章,原则上不得将印章借出使用。本人因工作需要外出时,须征得书记、乡长同意,临时安排他人负责管理。
3.在日常工作中,凡制作文件、上报资料、信息必须请示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上报。涉及到上报人事资料、资金、项目、请示报告、签订有关协议等,使用党委印章必须经书记同意,使用政府印章必须经乡长同意。涉及重要事项的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
(三)工作接待制度
1.对上级和相关部门到本乡检查、指导工作,确需要接待的,本着接待既要热情又要节俭的原则进行。经分管领导请示主要领导同意后,原则上由分管领导统一安排落实。
2.乡上接待用餐地点统一在乡机关伙食团,并按统一标准执行。用餐后由经办人员及分管领导当日签字认可,伙食团每周将签字单据汇总报分管机关事务领导审核。
3.接待陪同人员。尽量减少陪客人员,原则上由对口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陪同。
4.接待用烟。香烟由财政所负责经办,统一购臵,并建立登记制度。
5.接待用酒。由党政办负责安排使用政府采购的专用接待酒,用餐后剩余的要及时回收保管,并建立登记制度。
6.出差办事。原则上不报销生活费,如有特殊情况要在乡外接待的,必须经主要领导同意后方可办理,就餐原则上要有领导及两人以上参加,否则费用自理。
(四)办公用品采购制度
各办公室因工作需要购臵办公用品,由所需用品的办公室提出计划,经分管党政办的领导审查并报书记、乡长同意后,由党政办、财政所统一购臵,所购物品由党政办进行集中保管并登记造册,实行领用者签名制。对所购臵的电脑、移动U盘等大件办公用品,财政所必须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落实管理人员,并将每位职工、每个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使用权、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办公用品采购在1000-5000元的由党政主要领导研究同意后购臵,在5000元以上的,经乡党委集体研究后由党政主要领导签字后购臵。若涉及政府集中采购的物品按政府采购规定执行。
(五)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第一条 公务用车日常使用管理及公务用车的加油、维修和驾驶员管理由党政办负责,纪委负责对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督查。
第二条 党政办要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公务车不得私用,如因特殊、紧急情况,确需因私用车,需经主要领导批准,报办公室备案。
第三条 建立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实行集中停放车辆制度,并坚持派车签单制,确保安全行车。
第四条 实行公务用车定点加油制度。驾驶员统一在指定的加油站内加油。
第五条 公务用车实行定点维修,包括修理、装璜、更换轮胎等,严禁超原配臵标准装修以及增添与车辆行驶性能无关的设备。
第六条 车辆保险按照县政府规定的标准、指定的公司购买。
第七条 车辆用油及维修费用,由驾驶员当场签字确认后,由党政办、财政所负责共同负责结算。
第八条 公务用车出差(县外)途中发生的维修费用应由随行负责人证明后方可履行报销手续。
第九条 驾驶员要严格执行“四条禁令”。凡违反“四条禁令”的,要认真进行查处,并做出相应处罚。
(一)严禁违反交通管理法规。
(二)严禁酒后驾车。
(三)严禁公车私用,乱停乱放。
(四)严禁私自将车辆交他人驾驶。
行政效能三项制度
(一)首问负责制
第一条 为优化发展环境,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乡机关内所有工作人员适用本制度。第三条 乡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第四条 首问责任人对了解政务、反映情况以及联系公务、履行协作职能的服务对象的办事人员,应热情接待、认真办理或引导、跟踪办理有关事项。
第五条 首问责任人应当指导或引导办事人员填写有关申报所需的材料。
第六条 首问责任人对属于自己承办的事项应立即接办;对不属于自己承办的事项,应将服务对象引导至承办人,或将有关事项转交承办人;承办人不在岗的,或承办人一时不明确的,首问责任人应当代为接收、转交,并负责跟踪办理。
第七条 申请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办理事项和确认登记等公共服务事项,对于承办人不在岗或承办人一时不明确的,首问责任人应当对接待办理事项进行登记,注明姓名或单位名称、住址、联系电话,办理事项,所收材料的名称、数量,以及首问责任人、承办人、联系电话、处理情况
等相关信息。
第八条 首问责任人对不属于乡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向办事人员说明理由、告知该事项的具体负责单位和联系方式,并尽可能给予指导和协助。
首问责任人对把握不准或者重大、紧急的事项,应当及时向领导请示报告。
第九条 承办人应当认真及时办理有关事项,并将有关事项的办理情况、办理结果及时回复服务对象。
第十条 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确定首问责任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事项,并对本机关工作人员履行首问负责制度职责进行督促、考评。
第十一条 乡纪委对机关人员履行首问负责制度实施监督、考评。
(二)限时办结制
第一条 为优化我乡发展环境,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乡机关内所有工作人员适用本制度。第三条 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申请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办理事项和确认登记等公共服务事项,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时限或承诺时限内办结并予以答复。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办理事项没有规定办理时限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并参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同类事项
办理时限,确定标准办理时限。
能够当场办结或办理的,应当当场办结或办理。第四条 乡机关所有人员办理本制度所列事项应当按照有关办理程序或流程规定的时限执行,乡机关将明确办理事项、办理机构、责任岗位、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和监督部门电话,在办公场所和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
第五条 限时办结的时限以工作日计算,其办理时限从收到相关文件、材料或指令的次日起计算。
第六条 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确定一个部门为牵头部门,由牵头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并明确每个部门的办理时限。
第七条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限办结或予以答复,需要延期的,相关人员当依照有关规定,告知原因和理由。
第八条 乡纪委对机关人员履行限时办结制度实施监督、考评。
(三)责任追究制
第一条 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健全监督机制,强化机关的责任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和《四川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乡机关内所有工作人员适用本制度。第三条 行政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有
责必问、有错必纠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服务对象对违反行政效能建设有关规定的行为有权投诉、检举、控告。
党政办负责投诉、检举、控告的受理、查办、转办、交办等工作。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批评教育;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按有关行政追究办法处理;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或后果的,除按乡行政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处理外,还要接受上级处理:
(一)未按规定建立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并组织实施的;
(二)多次发生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规定行为的;
(三)对依法应由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没有确定牵头部门,没有规定办理流程时限的;
(四)属于本级办理的事项,超时办结的;(五)应由本级上报办理的事项,拖延上报的;(六)公务时间擅离岗位,无故不在岗的;(七)工作人员态度恶劣,故意刁难服务对象的;(八)不按规定编制并公布机关办理事项流程时限表的;
(九)对把握不准、重大或紧急事项,不按规定及时请
示、上报并妥善处臵的;
(十)牵头部门不履行牵头职责,或配合部门不配合牵头部门,造成工作延误的;
(十一)应当当场办结而不当场办结或超过规定时限和承诺时限办结的;
(十二)不一次性告知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所需要提供、补充完善的全部材料的;
(十三)其他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规定情形的。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
(一)主动赔礼道歉,服务对象已谅解的;
(二)有效阻止不良后果发生的;
(三)主动挽回损失的;
(四)其他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情形的。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
(一)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予追究责任行为的;
(二)干扰、阻挠责任追究调查、处理的;
(三)打击、报复、陷害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调查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
(四)拒不执行处理决定,或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纠正建议的;
(五)行政办理项目被超时,造成损失的;
(六)其他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情形的。
第八条 追究部门及人员的行政责任,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监督,日常监督等工作由乡纪委实施。
第九条 责任追究调查审结应当在15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经调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0日。
处理决定作出后5日内,应当将处理结果告知实名投诉人、检举人或控告人。
第十条 受到责任追究的机关和人员,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责任追究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提起申诉。
第十一条 本制度所称告诫是指对违反行政效能建设有关规定,但不够纪律处分的人员,以书面形式进行批评教育的问责方式。
第十二条 其他违反行政效能规定,构成行政过错的行为,依照《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处理。
“一卡通”发放惠民资金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惠民资金发放程序,减少发放环节,确保惠民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惠民直达工程所涉及的惠民补助资金,是指按照惠民政策规定,由各级财政安排并直接发放给补助对象个人的各类资金。
第三条 惠民补助资金发放“一卡通”,是指财政部门以每个居民户为单位,分别开设惠民补助资金专用账户,委托金融机构将补助资金直接打入补助对象个人账户的一种资金发放方式。
第四条 惠民补助资金发放,应坚持公开公正、规范透明,整合集中、定时发放,封闭运行、确保安全,以人为本、方便高效的原则。
第五条 惠民补助资金发放,按照指标统一下、资金一户管、补助一卡发、收支一本账、服务一站办的要求,对各类惠民补助资金实行财政所统一核算划拨。
第二章 资金管理
第六条 惠民直达工程所涉及的惠民补助资金主要包括下列项目:
(一)补贴类。粮食直接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能繁母猪补贴、森林生态效
益补偿、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独生子女保健费补助、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等。
(二)保障类。农村五保户补助、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补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城乡退休职工养老金、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等。
(三)救助类。民政优待抚恤补助、社会救济定期补助、救灾资金、山库区绝对贫困家庭口粮救助、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资金、贫困住宿生生活费补助、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等。
第七条
财政所是惠民资金管理的主体,负责各类惠民资金的筹集、指标管理、账户设臵、资金发放和财务核算工作。
第八条 每季度末和年度终了,财政所要及时与金融机构对账,并与上级财政部门办理资金结算工作。
第三章 账户设臵
第九条 财政所设立惠民资金发放专户,凡进入专户的资金,只能直接发放到补助对象,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支取或动用。
第十条 选择惠民资金代发金融机构,必须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并与金融机构签订委托协议,明确其权利、义
务。金融代理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压款、扣款和强行揽储,确保资金安全。
第十一条 财政所要以户为单位为补助对象建立个人账户,委托代理金融机构为每户补助对象办理惠民资金专用存折,不得向服务对象收取任何费用。各类惠民补助资金必须使用一个专用存折。
第十二条 财政所在接到金融机构交来的惠民资金发放专用存折时,应分村组户登记造册,确定专人管理。补助对象凭家庭户口簿领取,并在发放清册上签字或盖章。对无自理能力或识别能力的,由受益对象本人委托的监护人予以领取。
第十三条 补助对象发生变化、个人账户变更以及个人存折丢失需要重新办理的,财政所必须协助补助对象及时办理,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拖延。
第四章 资金发放
第十四条 财政所负责办理与补助资金有关的信息收集整理、数字录入审核;办理惠民补助资金的申请、拨付、结算、对账、报账和核算工作;编制分户和汇总发放清册;打印补助资金发放通知书和明白卡等。
第十五条
有关单位和部门应依据惠民补助对象的基本信息,负责编制补助对象单项清册,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后,将数字录入微机,以纸质和电子文档方式报送财政所和县级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
财政所根据审核无误的单项清册,按户编码分村组录入微机,编制本乡各类惠民补助资金汇总清册。
第十七条
财政所将审核确认的当期应发放的各类惠民补助对象、项目、金额,制成统一的公示表格,分别在乡、村、组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结束后,经乡长签字确认,及时将汇总清册上传到县财政局。
第十八条 各类惠民补助资金实行按季打卡发放。财政所在每季度第三个月的15日前,根据汇总清册确认的各类惠民补助资金项目、金额填制拨款申请书传递到县财政局,申请拨付惠民资金补助款项。
第十九条
金融机构收到县财政局拨入惠民补助资金后,根据分户发放清册,在5个工作日内(救灾应急资金在2个工作日内),将当期惠民补助资金直接打入补助对象个人账户,并将发放花名册加盖转账付戳后,交财政所。金融机构打入补助对象个人账户的补助资金,必须在存折摘要栏中注明发放项目的简称,以便补助对象及时了解、核实。
第二十条
补助对象依据公示情况,持存折和有效身份证明到当地金融机构领取补助资金。对补助资金发放有疑问的,可通过“一卡通”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和数据信息,采取手机短信或电话语音的方式查询
第二十一条 财政所应于每年年中和年末向所有补助对象发放明白卡,告知该户半年或全年应享受的惠民资金补助项目和金额。
第五章 档案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惠民资金“一卡通”档案资料的管理,做到归档及时、内容完整,并实行专柜存放、专人管理。
第二十三条 建立惠民资金发放档案资料借阅登记制度,做到借出有登记、归还有核销,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与完整。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惠民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由各级惠民直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可采取检查与调查、明查与暗访、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
第二十五条 监督检查的重点是资金管理、账户管理、操作程序和发放时效,具体包括:各级财政安排的惠民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有无滞拨、截留、挤占、挪用行为;惠民资金发放专户和补助对象个人账户是否全面、规范建立;惠民补助对象是否按规定程序产生;补助对象信息和资金发放项目、金额是否准确;金融机构是否按规定要求及时将补助资金打入补助对象个人账户,有无压款、扣款和强行揽储行为;档案是否健全;核算是否及时规范。
第二十六条 监督检查要有统一的取证材料,检查情况要及时向被检查单位反馈,取证材料必须由检查对象签字,检查结果要形成书面材料。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处理意见,及时纠正;对违法违纪的,要依法依纪进行严
肃处理,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监督检查实行组长负责制,对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或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的,相应追究有关检查人员的责任。
本制度由乡财政所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政务办理流程化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政务办事效率,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实行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承诺时间、收费标准、监督渠道、办事结果的“六公开”,坚持公开公正、透明便民、廉洁高效的原则,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工作目标
⒈政务办理管理制度健全、工作程序设计科学,便于干部执行操作和群众全程监督。
⒉群众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政务办理管理规范有序,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
⒊党员、干部按制度规定办事,违纪违法现象明显减少,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⒋群众积极有序参与政务办理管理,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
第二条 服务要求
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开拓进取,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树立忠于职守、公平公正的执法形象;人民公仆、廉洁自律的廉政形象;勤政高效、文明礼貌的办事形象;着装整齐、举止文明的仪表形象。
⒉全面推行公开公示制度。公开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办
事程序、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公开各干部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联系电话等信息。工作人员上岗要在办公桌上放臵桌牌和挂胸牌。
⒊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对来办事的群众,承办人要一次性告知办事的有关政策法规依据、办事程序、准备材料。在承办过程中,要一次性告知能否办理,手续是否完整;对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应及时受理,不能及时办理的,要耐心解释清楚。“窗口”单位必须保证在工作时间内有工作人员在岗,不得以经办人员外出或其他原因拒绝收件与办事。
⒋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有关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标准收费。不准乱收费、超标准收费、搭车收费。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收受礼品,不准接受会影响公正处理公务的宴请。
第三条
违规处理办法
若工作人员有如下行为的,视情况予以处理:
⒈在执行公务时,故意刁难、不给好处不办事,以及利用管理和审批职权吃拿卡要;
⒉工作作风粗暴恶劣,违反群众工作纪律,造成不良影响;
⒊刁难、打击报复举报人;⒋违反规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⒌故意不按办事时限办完手续;
⒍其他失职、渎职行为。
上述行为情节轻微者,给予效能告诫,不够效能告诫的,应给予诫勉教育,情节严重者,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条 投诉办法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⒈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投诉处,接待群众的来访,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受理群众的投诉和举报。
⒉在办公楼前设立“投诉举报信箱”。
⒊设立投诉举报热线:0831-8624001,效能监察及作风投诉电话96960。
党务公开相关制度
1.党务公开内容审核制度
第一条
党务公开的内容,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公开目录确定,由相关工作责任人提出,经分管领导把关、主要负责人审核批准后,由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实行公开。
第二条 对拟公开的内容,相关工作责任人应及时填写《党务公开事项审核单》,提出拟公开的范围、方式和时限等,并报分管领导把关。
第三条 分管领导应对拟公开内容是否符合公开目录要求、是否存在涉密问题等进行严格审查把关,提出公开意见,报主要负责人批准。
第四条 主要负责人应对拟公开内容作全面审查,确保公开内容真实、全面、可靠。
第五条
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在主要负责人签批意见后及时按规定要求进行公开,并做好材料归档和意见建议的收集处理工作。
第六条 党务公开的内容一经发现失实失误,必须立即更改,按照《党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的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2.党务公开意见建议收集处理和反馈制度
第一条 党务公开意见、建议的收集、处理和反馈工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各级党组织负责本级党务公开意见和建议的收集办理工作。
第二条 党组织应通过设立意见箱、聘请监督员、公布监督电话、组织座谈走访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地收集党员、群众对党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条
党务公开意见、建议收集、处理和反馈的日常工作,由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对党员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党组织应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并向反映人反馈办理结果。
第四条 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详细记录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和反馈情况,记录情况作为党务公开工作的考核内容。
第五条
对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推诿扯皮、臵之不理或对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党员、群众进行打击报复的,应按照《党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的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3.党务公开资料归档制度
第一条
凡涉及党务公开内容的各类资料都应归档保存。
第二条 归档资料的范围:
(一)公开事项领导审批意见和原始公开材料。
(二)上级党组织下发的党务公开工作有关文件、资料。
(三)本级党组织在开展党务公开工作中形成的公文、图表、会议材料和影像资料。
(四)通过各种形式收集的意见建议原件、领导签批意见原件及整改意见。
第三条
归档资料的要求:
(一)归档的各类文字资料应为原件或有效复印件。
(二)归档资料必须完整、清晰、真实、准确。
(三)归档资料必须分类、立卷、编制目录、专柜存放。第四条
归档资料的管理:
(一)归档资料由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
(二)工作人员应及时对归档资料进行分类和立卷,妥善保管有关档案。
4.党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为严肃党务公开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有力推动党务公开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党务公开责任追究的对象是违反党务公开规定的各级党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 党务公开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责任追究与工作改进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管理权限进行责任追究:
(一)对上级党组织有关党务公开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不及时传达贯彻、不认真组织落实的。
(二)应实行公开而不公开的,或公开内容不全面、不
真实的,公开工作搞形式、走过场的。
(三)不按规定的程序、内容、形式和时间要求公开,对公开后党员、群众要求解释说明的问题无正当理由不解释、不说明的。
(四)对反映的意见和要求,没有及时反馈给有关方面,未按规定处理和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对反映意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第五条
责任追究方式:
(一)情节轻微,影响较小的,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
(二)情节较重,影响正常工作的,责令责任人作出书面检查,责任单位书面说明情况。
(三)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对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责令责任单位作出书面检查。
5.党务信息申请公开制度
第一条 申请公开是指未列入批准的公开目录,党员群众根据自身需要向有关党组织提出申请,党组织根据有关规定,按程序向申请人公开。
第二条 申请人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党组织提出公开党务信息申请。口头申请的,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场记录。申请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住所、身份证明、联系方式等。
(二)请求公开的具体内容。
(三)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四)提出申请的时间。
第三条 申请人申请公开的党务信息,原则上应当进行公开,但涉及党和国家秘密或应当公开但正在审议、讨论过程中的信息除外。申请公开的党务信息含有禁止或限制公开的内容,但能够区分处理的,可公开部分应当向申请人公开。
第四条
申请公开的办理:
(一)党组织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公开,特殊情况可延长至10个工作日。
(二)决定公开的事项,党组织应于作出公开决定后2个工作日内,将拟公开的内容、范围和形式等情况书面上报上一级党组织审核备案,并根据上一级党组织的批复意见搞好公开。决定不予公开的,应当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6.党务公开监督检查制度
第一条 党务公开监督检查工作遵循“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负责对本级及所属党组织的党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条
监督检查的重点是党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程序是否规范、形式是否恰当、时间是否及时、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到位、效果是否明显,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工作落实。
第三条
监督检查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采取工作
督导、日常监督、定期检查、知晓率和满意度测评等方式。
第四条 党组织应加强党务公开工作督导,成立督导组,对党务公开工作进行调研、指导和检查,保证党务公开规范、有序开展。
第五条 党组织应通过聘请党务公开监督员、设立监督电话、意见箱等形式,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日常监督。
第六条
党组织应在每年6月和12月,对党务公开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应注重效率和检查效果,可结合工作督导一并开展,也可抽查进行。
第七条 党组织应适时组织党员、群众对所属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进行知晓率和满意度测评。
知晓率主要测评党员、群众对党务公开的政策、内容、时间、方式等情况的了解程度。
满意率主要测评党员、群众对党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效果等情况的满意程度。
第八条
监督检查情况,作为党务公开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
政务公开制度
为了严肃政务公开工作纪律,有效查处政务公开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保障政务公开的顺利开展,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乡机关、各村和乡属各单位。
第二条 责任主体。在政务公开工作中出现了过错行为,并造成一定结果发生的,根据各自应承担的职责及违纪违规事实、情节、后果和责任程度,区分不同情况,分别追究直接责任人、单位负责人和单位的责任。
第三条 监督途径。设立举报电话和投诉箱。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本系统政务公开过错行为向乡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投诉、举报。
第四条 追究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惩处与教育相结合、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过错责任与处理处罚相适应的原则,在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基础上,合法、合理地追究当事人的过错责任,帮助、教育、引导各单位和个人提高政务公开工作能力。
第五条 追究程序。发生违反政务公开工作纪律的行为和接到违反政务公开的投诉、举报后,应当组成专门工作小组,调查核实过错行为,提出责任追究初步意见,通过领导
小组集体研究,作出定性准确、处理适当的责任追究决定,并实行备案制度。
第六条 追究范围。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均属于违反政务公开制度的行为,应当追究其责任。
1.行动迟缓、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的;
2.没有组织领导机构、未建立政务公开制度、工作责任未落实的;
3.载体建设严重滞后,公开形式走过场的; 4.未按公开目录规定内容,该公开而不公开,造成不良影响的;
5.不执行政务公开工作规定,违反公开程序,超越公开时限的;
6.不受理依申请公开事项,对申请人造成损失,使政务公开工作受到影响的;
7.不履行和兑现公开承诺事项的; 8.因主观原因,政务工作造成失误的;
9.干扰政务公开检查和监督,或编造虚假情况,隐瞒问题的;
10.其他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的行为。第七条 追究方式。责任追究的主要方式包括: 1.批评教育; 2.责令书面检查; 3.通报批评;
4.取消当年评先、评优、授予荣誉称号的资格; 5.调整工作岗位。
6.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
村务公开制度
1.村务公开工作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省、市、县、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2.村务公开原则上凡涉及到村民利益的事项,群众要求公开的事项都要予以公开。其范围包括村务决策、办理过程和办理结果。公开内容应当严格按照村务公开目录进行。
3.村务公开要遵循“真实、全面、及时”的原则,各村应设臵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也可以接受村民的咨询解答进行公开。
4.村务公开的时间:财务收支情况应当逐项逐笔公布;对政策性补贴奖金应当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村民关心的重大事项要及时公开;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坚持每季度公开一次,对一事一议等办理时限比较长的重大事项,应分阶段公开。
5.村务公开栏的内容应至少保留10日;公开时间少于10日的,应当重新公布。
6.村务公开程序。由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审核后,进行公开。必要的事项经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后按程序公开。村务公开工作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监督下进行。
7.村务公开的步骤。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依照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村“两委”讨
论确定后,由村民委员会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公布。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为切实做好关心爱护基层党员的工作,对困难党员进行帮扶,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排忧解难,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社会的关怀与温暖,使“党心连民心,温暖送万家”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退休党员和困难党员信息台账,对老党员和困难党员进行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了解困难原因以及联系方式等,纳入关怀帮扶范围。
二、建立和完善党员服务站,开通党员服务电话,完善定期走访、沟通协调、信息反馈等制度,为党员特别是老党员、流动党员和困难党员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加强设施建设,为老党员和退休党员提供活动场所,做好党员“党员服务站”的服务工作。
三、实现真诚帮扶全覆盖,采取四项措施进行帮扶。一是亲情关怀暖人心。每年“七〃一”和春节期间,购买慰问品,开展的走访慰问活动,体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二是思想引导保先进。根据党员个人的思想状况,建立长效的党员教育机制,强化教育引导,尤其是对有思想问题的党员及时谈心,进行交流沟通,宣传政策,化解思想上的疑虑和“疙瘩”。
三是权利保障注活力。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从制
度层面上保障广大党员充分享受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申诉权。通过党员活动日、下发文件和情况通报、党务公开栏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干部选拔任用、人才培养、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党费收支等重大党务情况及时进行公开,使他们感受到政治上的关怀,组织上的关心。
四是扶危济困解难题。在机关党支部中开展为老党员、困难党员、老模范解一个难题活动,为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模范解决体检看病、生产生活扶持等实际问题。
第二篇:乡镇“六联”工作机制建设
海红党发[2012]79号
关于上报红羊乡“六联”工作机制
建设情况的报告
县政法委: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红羊乡积极构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六联”工作机制,打造和谐平安家园,为红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现将我乡“六联”工作机制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
针对我乡地域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到乡政府办事远的实际,为提高工作效率,乡综治委牵头,从派出所、司法所、民生服务中心、计生办、林业站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成立矛盾纠纷联调中心,使矛盾排查调处网络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街接,配合联动的有机整体,大大提高了各类矛盾调处效率,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同时,不断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程序,完善工作制度,按照村每周排查一次,乡每半月排查
一次的要求,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上半年,乡综治维稳中心充分发挥三级联调机制,调处矛盾纠纷2起,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社会治安联防机制
定期分析治安形势,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建立健全专群结合的治安联防网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逻活动,推广经济实用的物防技防手段,落实内部安全保卫制度,落实治安防控措施。乡综治委配备了专职主任1名,专干1名。村综治办配备了专职主任和工作人员各1名,健全了张元、术川2个治保、民调基层组织,各村成立了50人以上的治安联防队伍。同时大力加强治安防范建设,在农村、企业单位内部、学校周边等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封闭管理措施,重点加强了学生宿舍、卫生院药房、电管站财务室、淀粉厂等重点部位重点企业物防技防建设,积极构筑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三、重点工作联动机制
根据阶段性重点工作需要,统一调配使用各成员力量,确保重点工作推进及时有效。制定完善了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法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治安灾害事故和重大刑事案件。上半年全乡未发生治安灾害事故和重大刑事案件。
四、突出问题联治机制
建立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定期组织排查、梳理辖区内治安突出问题,认真查找原因,研究对策,推动解决社会管理滞后、公共服务缺失、基础工作薄弱等突出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五、平安联创机制
研究制定了辖区内平安建设总体目标,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整合群众力量,广泛开展平安单位、平安村庄、平安家庭、平安校园等多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夯实平安基础。在红羊乡各行政村、各单位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覆盖率100%。
六、社会管理联抓机制
组织推动辖区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督促落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措施,组织发动部门、单位、社区、家庭和群众,落实对闲散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摸排、服务、救助和管控措施。加大防范毒品知识教育宣传,坚持做好“无毒乡镇”巩固工作,同时,坚持乡村领导随防制度,对全乡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包对象、包任务,经常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生活的信心。
二0一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抄送:乡各领导,存档。
第三篇:创先争优活动机制
创先争优活动机制
一、抓好学习教育
执行学习日制度,党委开展周例会制度,各支部规定每月一次例会,采取干部轮流讲课的形式,创新学习方式,使党员干部明确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活动载体和推进方式,为下一阶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党支部组织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党委成员亲自讲课,带领广大党员认真学习街道党工委下发的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及活动相关内容。对出门在外的流动党员采取“一帮一”的形式,一个在家党员联系一个流动党员,对流动党员转达活动的内容、精神、实质等,确保所有党员都参与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
二、创新宣传载体
社区积极创新活动宣传载体,采取党务公开栏、广播、简报、党建网站以及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手段来大力宣传创先争优活动。在党务公开栏开辟创先争优活动专栏,及时更新内容,宣传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各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学习会,对本支部党员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树立党员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社区党委每月编发一次简报,下发到各党支部,宣传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指派专人及时更新创先争优活动相关信息。依托远程教育网络进行宣传发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坐到电视机前,利用远程信息频道“零距离”收看“创先争优”活动和先进事迹节目。通过这些举措,促使全社区形成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三、完善评议制度
党支部向社区党委、党员向所在党支部每季度汇报一次组织和参与活动情况,并对进一步搞好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汇报之后,进行“党委评议支部、支部评议党员”活动,对活动中的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意见,加以改进。每半年组织一次群众评议和联点领导评议,先由党支部书记和党员进行述职,然后组织党员群众对党支部开展活动情况进行逐个评议,对党员参与活动情况进行互评和群众评议,最后由联点领导进行点评。通过评议,使各党支部和党员认识到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
四、建立奖惩机制
社区党委对党支部、党支部对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每年结合工作考核进行考核。在考核和评议的基础上,党委每年开展一次评选表彰活动,评选表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员志愿者,并召开表彰大会,请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并颁发证书和奖金,激励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全身心的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促进活动更好更科学地开展。对于在活动中表现不力,甚至造成负面影响的党支部和党员进行通报批评,勒令改正,如果屡教不改,则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理。
第四篇:“美丽乡镇”建设常态化机制初探
“美丽乡镇”建设常态化机制初探
东源镇人民政府
党委副书记、镇长
叶军勇
为进一步推动东源美丽乡镇建设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建立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着力促进东源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工作安排,东源镇成立了以镇长叶军勇为组长、副书记陈王伟为副组长、政府班子为成员的“美丽乡镇”建设常态化机制初探调研课题组,课题组在东源各村、镇属部门等单位的积极配合下,采取“听、看、查、访”的方式,对东源规划编制、乡镇管理执法、环境卫生管理、村镇园林绿化等事关“美丽乡镇”建设领域中的重点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几年来,东源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打造美丽幸福和谐新东源为目标,强力推进城镇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加强城镇管理,着力提高管理水平,突出管理重点,力求标本兼治,系统地开展了以城镇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镇容镇貌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管理活动,经过不懈的努力,城乡规划统筹发展,集镇功能日趋完善,城镇环境净齐靓美,城镇管理工作正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一)高标准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一是开展镇域空间发展规划。为整合全镇产业布局,完成了《东源镇产业园区总体布局规划》,确定了打造“制造强镇、生态美镇、文化名镇”的发展思路。二是修编东源镇总体规划。完成了东源镇体系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章乃器文化保护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三是强化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了《青田县东源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重要区域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了“青田中部以阀门工业为主导产业,兼具现代化与生态化为特征,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小城镇”的发展功能定位。
(二)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道路综合整治、陈吾垟道路网建设等民心、实事工程成效显著。洁美镇区创建、五水共治、青田县X205县道东源平桥段改建工程、驮龙至高湖旦头山道路建设、莲树坑至济上坑公路工程等相继上马。二是不断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完成武陵垃圾中转站选址,同时对沿街公厕进行刷新改造,购置分类垃圾桶,加强环卫队伍建设。三是积极实施镇区园林绿化建设和改造工程。对镇区主要干道、广场、防洪堤实施了路灯改造、绿化美化改造工作。对绿地内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通过升级改造,改善了城镇绿化及生态环境,提升了东源形象。
(三)强化行政执法,着力提高城市管控能力和实效
一是强化专项治理,着力维护正常的镇容环境秩序。先后针对“垃圾乱扔、摊点乱摆、广告乱贴、工地乱建”等现象以及青山白花、畜禽养殖、三改一拆、农贸市场外部环境等进行了专项整治,加大了防违、控违、查违、拆违的工作力度,严厉查处违法施工工地,协同拆除各类违章建筑,集中解决了一些影响镇容环境的难点问题。二是完善管控措施,着力提升镇容环境监管水平。针对镇区管理“全区域覆盖、全时段管控、全天候检查”的特点和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实施问责制度,将任务、要求、责任落实到各个环节、岗位和人员;针对难点热点问题采取重点管控、重点办案、重点整治等措施,加大对突出问题的执法力度。三是强化城镇管理力度,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针对镇区流动摊点多、摊位不固定、时间不集中、管理难度大的现状,采取堵与疏相结合的办法,维护城市环境。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镇规模的迅速扩张,美丽乡镇建设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镇管理体制不够顺畅
城镇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由于职能交叉,加上体制和法律规定上的不统一,部门扯皮、推诿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工作合力的形成。如户外广告管理、修(洗)车审批管理等需要涉及工商、交通、建设部门;农贸市场管理需要涉及工商、卫生和建设部门;镇区交通秩序维护、车辆乱停放、乱营运等问题涉及交通、交警和建设等部门。上述工作如相关部门不能协调配合就会出现管理不到位,形成死角。另外,我镇一直无专业城管队伍,各村委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无人问津的管理“盲区”。
(二)城市规划执行不够到位。
一是群众的规划意识不强,受利益驱动,经常出现一些违规的行为;二是规划实施过程由于受到行政干预而改变原来规划设计;三是职能部门监管缺位,无序开发时有所见;四是详细规划出台有其滞后性,城镇建设不按规划实施现象时有发生,致使规划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布局、功能不能得到体现。
(三)群众的文明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数量的急速增长,这部分人群中既有移民和外来农民工、又有下山脱贫搬迁村民,还有相当部分的弱势群体,他们生存于底层和边缘,没有固定收入,基本依靠摆摊设点等收入来维持生活,以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城镇文明往往被抛在一边,群众素质与文明城镇所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相去甚远。
(四)城镇管理的工作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一是人员编制较为紧张。主要存在乡镇干部人少工作量大,专门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二是保障仍较滞后。城管执法部门未成立,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三是作业经费不足。由于镇区范围大,环卫清扫人员少,形成了清扫不及时,产生部分卫生死角。由于经费不足,只有采取增加劳动量不增加人的办法进行维持,导致环卫作业标准下降,直接影响镇容;四是环卫工人待遇和地位偏低。由于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量不成比例、社会地位低等因素,造成我镇环卫工人人员短缺、年龄偏高、队伍不稳定等现状,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五)镇区环境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镇区环境脏乱差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但是由于部分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乱贴乱画、乱摆乱放、垃圾成堆到处扔的现象随处可见,直接影响了镇区环境。有的个别地方不是好转而是越来越差,有的群众抱怨特别到过节时,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在垃圾堆里过节。
三、建议与对策
(一)领导包干机制常态化
建议制定详细《东源镇“美丽“乡镇建设工作方案》,分片包干推进负责制度,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逐层分解工作任务,逐项落实。同时进驻各村屯包片、包点组织实施,帮扶、协调、指导和督促各村开展“美丽乡镇”建设活动,与群众一起植树造林、绿化村庄、硬化道路、净化水源,组织村民清理通村道路,清理村庄周边垃圾,清运废弃物,清除杂草杂物,整理乱象,做到责任落实到位、人员部署到位、工作管理到位,逐层逐级分解工作任务,抓好工作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资金保障机制常态化
把开展“美丽乡镇”建设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新农村建设、改水改厕、饮用水工程、城乡风貌改造等项目资金整合集中用于“美丽乡镇”建设活动中,使“美丽乡镇”建设得到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宣传教育机制常态化
切实加强镇容卫生管理条例、村规民约和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工作,潜移默化提高群众的环境卫生法制意识和文明素质。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平台,宣传参与“美丽乡镇”建设的典型事例,营造浓厚氛围,全方位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主题宣传活动,提高整体宣传效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民支持的良好氛围,掀起“乡镇建设”新一轮高潮。印发宣传手册,编发简报,发送手机短信,举行演讲比赛,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用话剧、小品演出等形式让“美丽乡镇”建设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好细致工作,最大限度地取得居民群众和单位的理解支持,逐步形成“东源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良好局面。
(四)督查问责机制常态化
立足东源实际,制定“定期检查、平时抽查、定期通报”的督查机制以及接受群众对环境卫生问题的投诉举报制度,制定印发督查考评工作方案,在督查小组督查的基础上,认真开展“美丽东源”乡镇建设活动大检查回头看活动,进行自查自纠。设立点赞台与曝光台,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加大对集镇管理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务关系。严格干部问责,对在督查中发现问题的村庄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发整改通知书,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由联系村领导对主要领导进行约谈。
第五篇:乡镇加强两委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镇、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指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担负着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发展经济,维护村情稳定,反映村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党支部与村委会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相当程度上都具体体现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协调和处理上。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协调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是摆在我们乡镇党委面前的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重大课题,也是关系到一个地方能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政治问题。
在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之际,本人通过恳谈会、座谈会、分析会等调研形式,对xx镇全镇的村级组织状况进行了专门的实地调研。我就以此次调研为实例,结合当前实际,就如何加强村“两委”协调机制建设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当前村“两委”关系现状
通过调研发现,从总体上看,xx镇村“两委”关系总体是比较好的,大部分村都能够积极带领广大群众投入到“创业创新”的伟大实践和争创一流的改革洪流中去,能比较好地担当起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维护稳定和村级组织建设的重任。我们按照“两委”是否团结、群众是否满意的标准综合评价这部分村的“两委”班子,大致可以划分为较好、一般、差三个等次。全镇77个村中,属“较好”这一等次的“两委”班子所占比例较高,有46个,约占60%.这部分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威信较高,工作上既分工明确,又能够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相互信任,形成合力。属“一般”等次的村“两委”班子有21个,约占27%.这部分村“两委”班子能够合作共事,没有大的矛盾冲突,也能够为群众办些实事,但总体上看群众满意程度一般。属“差”这一等次的村“两委”班子有10个,约占13%.这部分村“两委”关系紧张,抵触情绪严重,矛盾冲突深,协调机制不顺畅。个别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争权夺利,各谋私利,村班子成员大局意识差,拉帮结伙,互相拆台,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意见大。归纳一下“一般”和“差”这两类村村“两委”不协调的表现,具体有:
一是村党支部“越权”包揽村里的一切事务,出现“支部独政”的现象。认为党支部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核心,所以把党支部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理解成村里的事无论大小、巨细都要由党支部说了算,进而包办代替村委会工作。二是村委会不能自觉接受党支部的领导,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弱化,出现“村委会揽政”现象。有的村委会主任认为自己是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经过全村村民选举出来的,能够代表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党支部书记只是几十名党员选出来的,代表面不如自己大,认为村里的事务应该由村委会主任说了算。出现村委会主任与党支部书记论高低,争权力。三是村“两委”职责不明确,出现村两委“争政”现象。有的村委会主任认为,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是体现在抓党建、管党务上,除此之外的权限都属于村委会。个别村委会主任当选后,遇事不同党支部书记商量,自作主张;加上有的村党支部书记由于自身原因对村委会不知如何领导,出现不敢于领导,不善于领导,导致“两委”关系出现错位。四是村党支部与村委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出现村两委“搁政”或“推政”的现象。工作上不互相支持、相互配合,而是互相扯皮,相互拆台。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水平和能力有限,加上方式方法欠妥,有的村委会主任不懂工作程序,原则性较差,责任心不强,重大问题事先不与村党支部商量,自作主张,导致两个“一把手”关系越闹越疆,矛盾逐渐激化,从而降低了“两委”班子凝聚力、公信力和战斗力,出现好事争着干,难事推着走,双方踢皮球。
二、造成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原因剖析
造成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由于村“两委”特别是书记和主任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狭隘的小农意识导致村“两委”关系不协调。一是认识上有偏差。个别村干部对实行村民自治的意义和目的理解不深,思想认识还停留在“到底谁说了算”的肤浅层次上,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分工合作机制理解不深、不透。二是工作方式方法比较简单。有的村干部干工作、想问题直来直去,很少讲究工作艺术性。几千年来沿袭下来的农村封建残余思想在个别人当中根深蒂固,狭隘的小农意识就会使双方产生矛盾。同时又不能够主动化解矛盾,往往以“老死不相往来”的方式回避、搁置矛盾,有的甚至放弃思想沟通和交流。三是个别村干部大局意识和团结意识差。实行村委会主任直选后,个别地方受传统观念和家族(宗族)势力影响,办事情往往以自己或者以自己家族(宗族)的利益为重,加之当选后急于回报过去的所谓“支持者”,在一些涉及大多数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不通过村“两委”班子集体研究就自做主张决定。特别是一些新担任的村委会主任,原则性、责任意识相对差,缺乏主动接受党支部领导的自觉意识,造成村“两委”矛盾加深。四是部分村干部对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抵御能力差。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个别村干部世界观及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封建迷信沉渣泛起,个别意志不坚定的党员和干部,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
(二)由于对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不到位,导致村“两委”关系不协调。一是对新当选的村干部特别是新当选村委会主任缺乏必要的任前岗位培训。从整体上讲,村级干部文化水平较低,能力素质不高,处理问题方法简单,缺乏民主管理经验。二是镇(乡)党委在“两委”关系处理上指导不到位。平时缺乏预见性,对村干部管理不严格、教育不到位,缺乏系统性的教育和管理。“重”给村“两委”压任务,而“轻”教育和管理,忽视了对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怕管得太严影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很少去研究如何管理和培养关心村干部的问题。对各村“两委”关系中一些潜在的问题重视不够。三是村级自身民主建设管理不到位。一些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执行不严格,造成一些制度形同虚设。
(三)由于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导致村“两委”关系不协调。一是村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调控手段的相对弱化与领导责任进一步强化的矛盾比较突出。新形势下,农村工作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领导和调控的职能和手段不断弱化,造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威性下降。二是农村民主化进程过热与农民民主意识淡漠的矛盾比较突出。由于体制本身方面存在的一些无法克服的原因,一些新当选的村官一时难以胜任岗位职责要求,又不懂得行政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所以一选上来,就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两委”关系不协调。三是农村“两委”工作职责不清,政策规定过于笼统,造成“两委”矛盾冲突。《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责权划分过于笼统,职责重叠,权力交叉,使村里事实上存在了两个决策中心。一部分村委会主任认为村委会有依法管理集体所有土地和财产的职责,上任伊始先和书记争印章、要财权。而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认为财权是村务工作的核心,作为第一当家人,理应把握财权,否则领导核心作用也无法体现。四是“两委”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不同的权力和利益,在特定情况下发生冲突在所难免。村党支部份演着政府“代理人”的角色,执行的多是“政务”,代表的是国家利益、整体利益。而村委会是村民的“当家人”,反映的是村民的利益,代表着局部利益,尽管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是一致的,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条件下,两者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这也是引发村“两委”矛盾的重要原因。
三、正确处理村“两委”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村“两委”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两委”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正确处理好“两委”关系,加强村“两委”协调机制的建设,变得十分重要且紧迫。
(一)切实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进一步确立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一是要切实加强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和培训。村“两委”关系协调、和谐与否,关键在党。要坚持党要管党,重视“领头雁”工程建设,要着重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中选拔村干部,特别是要选人品好、素质高的经济能人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要进一步拓宽用人渠道,可以适时、适度、尝试性地开展公开招聘村党支部书记工作;对本地确无合适人选的村,可尝试能人跨村任职的办法或采取从县(市)、镇(乡)机关选派素质优良的年轻干部到村任职的办法,带动落后村改变面貌,脱贫致富;要将村党支部书记的学习培训纳入镇(乡)领导干部的学习计划中,要定期举办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班,不断的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逐步掌握正确处理农村“两委”关系的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选派村党支部书记到相关先进地区进行专项考察或挂职锻炼,以丰富头脑、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本地发展,真正成为素质比较全面的能人、强人。二是切实转变和规范党支部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村党支部在工作中要认真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积极支持和保障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要做到“总揽不包揽,放手不撒手”;要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必要的工作制度,使党支部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是正确处理农村“两委”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三是切实抓好党组织自身建设。加强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尤其是建立村委会成员建党对象培养制度。对工作好、素质高的村委会成员优先纳入建党对象,以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促进村委会与党支部的融合。
(二)认真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村“两委”工作。首先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一要健全完善村“两委”任期工作目标和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由镇(乡)党委和政府每半年考核一次,兑现奖惩。二要健全完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村党组织议事制度、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等,让重大村务决策做到公开程序、公开内容、公开时间,提高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其次是建立健全村“两委”工作监督机制。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每年向全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述职制度。二要坚持和完善群众定期评议村班子和村干部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评议大会,由镇(乡)涉农部门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所在村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村级配套组织负责人等各层面对村干部进行评议,再由村干部进行互评,对测评结果与村干部的使用和误工补贴报酬直接挂钩。对群众满意度高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称职的,取消评优和评先资格,并给予批评教育,并视情况予以诫免等。三要完善村帐(镇)乡审或村帐(镇)代理制度。四要积极探索镇(乡)人大主席团视察制度,可以每半年对各村的村务管理,特别是村务公开情况进行一次视察,并将视察结果作为村班子及其成员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严格村“两委”工作的指导、教育和管理。首先要抓好村干部的选拔任用,严把入口关。镇(乡)党委在指导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真正把让能干事、干成事的人选到村“两委”班子中来。其次要对村干部加强培训,严格把好素质提高关。一是对新当选的村“两委”委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上岗前培训。镇(乡)党委和政府要组织新当选的村班子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要分层次、分专题系统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农村工作必要的政策法规,并邀请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士就农村工作的特点、常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及如何处理好农村“两委”关系等内容进行专题辅导,进一步提高村委会成员特别是村委会主任对村党支部领导下村民自治工作机制的认识,为协调理顺“两委”关系奠定好思想和认识基础。二是抓好日常培训。镇(乡)党委要根据平时农村工作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是村班子和村干部自身暴露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村级干部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三是进一步加强村干部学历教育。镇(乡)党委要把村干部学历教育真正重视起来,并在今后工作中逐步把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情况作为考察作用村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再次要进一步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一是建立镇(乡)党委委员定期与村班子成员谈话制度。要通过谈话,发现问题,积极引导“两委”主要负责人沟通交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要建立相应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镇(乡)领导负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镇(乡)党委主要领导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的职责、任务和分工,明确在“两委”建设上出现问题承担什么责任。三是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镇(乡)党委要针对农村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改进监督方式方法,拓宽监督渠道,更新监督手段,努力形成集教育、管理、监督、自律为一体的新的监督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