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来源:国家财政部 时间:2011-7-7 21:40:5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家现行财政财务法规制度,结合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从一般预算资金(含车辆购置税交通专项资金)中安排用于支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实施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科学定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初期投资效益不明显,但社会效益明显、公益性较强或国家发展战略重点支持的节能减排项目;
(二)统筹安排。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和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确保实效,逐步有序推进项目的实施;
(三)合理使用。符合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程序,保证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情况和效果以适当形式予以公开,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
第四条 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第二章 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和方式
第五条 专项资金支持的对象是开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企事业单位,重点是国务院文件和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实施单位和参加“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的企事业单位。
第六条 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机制、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确保完成国家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规划安排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
第七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原则上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由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根据项目性质、投资总额、实际节能减排量以及产生的社会效益等综合测算确定补助额度。
(一)对节能减排量可以量化的项目,奖励资金原则上与节能减排量挂钩,对完成节能减排量目标的项目承担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根据年节能量按每吨标准煤不超过600元或采用替代燃料的按被替代燃料每吨标准油不超过2000元给予奖励,对单个项目的补助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
节能减排量的核定采取单位报告、经第三方机构审核、交通运输部、财政部核定的方式。
(二)对于节能减排量难以量化的项目,可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核定补助额度,补助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设备购置费或项目建筑安装费的20%;对单个项目的补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
第八条 对已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节能减排资金支持的项目,专项资金原则上不再安排补助。
第九条 交通运输部所需的工作经费从专项资金中安排,用于有关的项目评审、审核备案、监督检查等工作,工作经费不超过当年专项资金总额的1%,列入交通运输部部门预算。
第三章 专项资金的申请、审核与拨付
第十条 交通运输部、财政部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和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重点工程以及交通运输部年度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发布年度节能减排重点支持项目申请指南。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的申请条件:
(一)申请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申请单位管理规范,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三)申请单位能源管理机构健全,具有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
(四)申请项目符合年度节能减排重点支持项目申请指南明确的支持范围;
(五)项目实施完成后,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或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六)申请项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节能减排量作为专项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须经第三方机构进行节能减排量审核。由交通运输部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制定第三方机构认定办法并依据办法规定公布机构名单,项目承担单位在公布的第三方机构名单中选择审核机构。
第十三条 符合申请条件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按照项目指南的有关要求填报材料,连同第三方机构出具的项目节能减排量审核意见,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初审。各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审核汇总后,会同同级财政主管部门报交通运输部、财政部。
第十四条 交通运输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提出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议,报财政部审核。
第十五条 财政部对专项资金项目进行审核后,将专项资金下达有关省(市)财政主管部门,同时抄送交通运输部。各省(市)财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将专项资金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具体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交通运输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专项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十七条 第三方机构对出具的节能减排量审核报告负责,对出具虚假节能减排量审核报告的第三方机构,将取消其审核资格,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由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组织重点抽查,对违反规定截留、挪用、骗取资金的,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相关法规予以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中央直属企业单位资金申请程序参照本办法执行;交通运输部直属事业单位资金申请程序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交通运输部负责解释。
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第二篇: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word97-2003文档)
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
财建[2011]374号
2011-07-0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经国务院批准,“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从一般预算资金和车辆购置税交通专项资金中安排适当资金用于支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为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家现行财政财务法规制度,结合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实际,特制订《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章)
交通运输部(章)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文档附件: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doc 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家现行财政财务法规制度,结合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从一般预算资金(含车辆购置税交通专项资金)中安排用于支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实施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科学定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初期投资效益不明显,但社会效益明显、公益性较强或国家发展战略重点支持的节能减排项目。
(二)统筹安排。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和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确保实效,逐步有序推进项目的实施。
(三)合理使用。符合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程序,保证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情况和效果以适当形式予以公开,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
第四条
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第二章
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和方式
第五条
专项资金支持的对象是开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企事业单位,重点是国务院文件和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实施单位和参加“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的企事业单位。第六条
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机制、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确保完成国家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规划安排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
第七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原则上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由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根据项目性质、投资总额、实际节能减排量以及产生的社会效益等综合测算确定补助额度。
(一)对节能减排量可以量化的项目,奖励资金原则上与节能减排量挂钩,对完成节能减排量目标的项目承担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根据年节能量按每吨标准煤不超过600元或采用替代燃料的按被替代燃料每吨标准油不超过2000元给予奖励,对单个项目的补助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
节能减排量的核定采取单位报告、经第三方机构审核、交通运输部、财政部核定的方式。
(二)对于节能减排量难以量化的项目,可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核定补助额度,补助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设备购置费或项目建筑安装费的20%;对单个项目的补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
第八条
对已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节能减排资金支持的项目,专项资金原则上不再安排补助。
第九条
交通运输部所需的工作经费从专项资金中安排,用于有关的项目评审、审核备案、监督检查等工作,工作经费不超过当年专项资金总额的1%,列入交通运输部部门预算。
第三章
专项资金的申请、审核与拨付
第十条
交通运输部、财政部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和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重点工程以及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发布节能减 排重点支持项目申请指南。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的申请条件:
(一)申请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申请单位管理规范,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三)申请单位能源管理机构健全,具有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
(四)申请项目符合节能减排重点支持项目申请指南明确的支持范围;
(五)项目实施完成后,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或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六)申请项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节能减排量作为专项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须经第三方机构进行节能减排量审核。由交通运输部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制定第三方机构认定办法并依据办法规定公布机构名单,项目承担单位在公布的第三方机构名单中选择审核机构。
第十三条
符合申请条件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按照项目指南的有关要求填报材料,连同第三方机构出具的项目节能减排量审核意见,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初审。各省(区、市)交通运输部门审核汇总后,会同同级财政主管部门报交通运输部、财政部。
第十四条
交通运输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提出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议,报财政部审核。
第十五条
财政部对专项资金项目进行审核后,将专项资金下达有关省(区、市)财政主管部门,同时抄送交通运输部。各省(区、市)财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将专项资金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具体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第四章
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交通运输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专项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十七条
第三方机构对出具的节能减排量审核报告负责,对出具虚假节能减排量审核报告的第三方机构,将取消其审核资格,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由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组织重点抽查,对违反规定截留、挪用、骗取资金的,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相关法规予以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中央直属企业单位资金申请程序参照本办法执行;交通运输部直属事业单位资金申请程序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交通运输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报指南(文本)
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请指南
(2011)
为指导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请工作规范、高效、有序开展,确保资金申请与审核的公开、公平、公正,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根据《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一、专项资金优先支持领域
根据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政策以及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重点任务,2011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将优先支持以下领域的项目:
(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领域。
隧道、服务区和收费站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使用和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二)公路运输装备领域。
天然气车辆在道路运输中的应用;绿色汽车维修技术应用等。
(三)港航领域。
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的应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港口的应用;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技术应用;港口机械节能技术应用;港区内天然气汽车应用等。
(四)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能力建设。
车辆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内河船舶免停靠报港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建设等。
(五)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和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实施项目。
二、专项资金申请条件
(一)支持对象与方式:
专项资金主要支持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节能减排工作,2011年重点支持国家及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确定的重点项目实施单位及参加“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的单位,且原则上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
(二)申请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管理规范,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
3.能源管理机制健全,具有较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
(三)项目需符合的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科技政策,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2.具有完整的审批手续,且在2010年完成的或2011年6月30日前完成的;
3.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或对节能减排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无知识产权纠纷;
5.未享受中央财政节能减排资金支持。
三、申请材料
(一)申请单位填写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请书》(见附件1)。
(二)第三方机构出具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节能减排量审核报告》(见附件2)。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相关材料。包括企业节能减排管理部门名称、管理制度和相关人员信息清单及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名称和制度(加盖单位公章)。
四、申请与审核程序
(一)申请单位填写《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请书》,并选定一家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节能减排量或项目投资总额进行审核,由第三方审核机构出具审核报告。资金申请材料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初步审核。
(二)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申请单位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并提出意见,加盖公章,汇总后会同同级财政主管部门报交通运输部。申请材料一式10份,申请材料的电子文件刻录在光盘上,与纸质文件同时报送。交通运输部委托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受理申请材料。
(三)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出具审核意见,并提出资金补助方案,报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部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由政策法规司(部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会同相关司局审核。
(四)通过审核的项目在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公示5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报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报财政部审批。
(五)财政部对专项资金项目审批后,将专项资金下达有关省(区、市)财政主管部门,并将项目审批与资金下达结果抄送交通运输部。各省(区、市)财政主管部门负责将专项资金拨付到申请单位。
(六)中央管理的交通运输企业及所属单位按以上程序申报。
(七)交通运输部直属事业单位对本单位申请材料进行汇总审核后报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委托管理中心受理申请材料)。交通运输部直属事业单位申请项目通过财政部审批后,财政部将专项资金列入交通运输部部门预算,资金支付按照国库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篇:广西壮族自治区节能减排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节能减排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支持我区节能减排工作,自治区本级财政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为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预算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以桂政发[2007]26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本级大额专项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政发[2005]53号)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节能减排资金由自治区财政厅商有关业务主管部,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厅关于成立自治区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桂政办发[2007]117号)确定的职责共同管理。
第二章 资金来源
第三条 节能减排资金来源:
(一)中央财政下达我区的各项节能减排资金。
(二)自治区本级预算内专项资金。包括自治区本级财政列入预算安排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三)历年结转或取消的项目收回的节能减排资金。
(四)按规定其他可用于节能减排的资金。
第三章 资金使用原则
第四条 能减排资金的使用遵循如下原则:
(一)统筹兼顾,保证重点。节能减排资金在对各行业、各领域统筹兼顾适当支持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技改节能、淘汰落后产能、建筑节能、二氧化硫减排、COD减排以及节能减排监测能力建设等。
(二)整合资金,倾斜安排。整合现有涉及节能减排的企业技术改造、基本建
设、环境保护、城镇建设、墙改节能、科技成果转化等专项资金,将资金倾斜安排用于支持节能减排项目,使资金形成合力,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考核确认,以奖代补为主。实行财政补助资金量与节能减排量挂钩,节能减排量按国家有关规定由自治区有关部门予以考核确认,并主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拨付财政补助资金。对部分节能减排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或前期经费补助方式予以支持,提高项目单位开展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资金使用效益。
(四)公开透明,加强监督。节能减排资金的分配,严格按照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进行。
第四章 资金支持范围和重点
第五条 减排资金的支持范围:
(一)中央财政下达我区各项节能减排资金明确的支持范围;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明确的支持范围;
(三)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支持范围。
第六条 节能减排资金的支持重点 :
(一)重点行业节能减排;
(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
(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关闭污染小企业;
(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
(五)主要污染物减排;
(六)节能减排监测能为建设。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七条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试行专户管理。即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由自治区财政厅商自治区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提出分配方案,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通过专户将资金拨付到各市财政部门及自治区本级项目实施单位。部分以奖代补资金
可采取提前预拨、清算的方式支持各市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第八条 根据节能减排的具体内容,自治区财政厅将会同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制定具体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具体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第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节能减排资金的管理,并将专项资金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管理。
第十条 减排资金项目建设内容和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调整。如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十一条 财政部门应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做好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二条 减排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挤占、截留和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本级预算。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自治区财政厅及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将不定期开展检查和考核,对节能减排资金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监管制度,重点对资金到位及使用、实际节能减排效果等情况进行监督 检查。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汇总上一节能减排资金的收支和结余情况以及项目建设情况、节能减排效果情况等,于每年6月底前报自治区财政厅备案。
第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自治区财政厅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采取通报批评、取消申报资格、停止拨付资金或追缴已拨付资金等措予以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财政厅附则解释。
第十八条 各市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自治区财
政厅备案。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总结
201X年,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战略部署,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作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统筹规划,重点推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积极创新,广泛宣传,大力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试点示范活动,充分发挥各方面、各层次节能减排政策叠加优势,不断提高行业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测算,201X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420万吨标准煤,减排917万吨CO2,其中公路运输节能284万吨标准煤,减排616万吨CO2;水路运输节能128万吨标准煤,减排288万吨CO2;港口节能约8万吨标准煤,减排13万吨CO2。与201X年相比,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0.8%,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2.3%,港口综合单耗下降2.2%。
一、强化政府主导,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工作部署
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组织力度,持续提升管理效能,统筹安排重点工作,坚决落实目标责任,全面部署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先后三次召开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讨论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部署的部内分工方案、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等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重大问题,安排推进201X行业节能减排重点工作。二是,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落实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将国务院对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期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明确了部门责任,加大了推进力度。三是,制定了《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印发了《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统筹安排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
按照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初步形成了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企事业单位积极行动,全员广泛参与,全行业共同推进的有效工作机制和良好局面。
二、突出试点先行,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
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和“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总目标,明确了深入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步伐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任务。一是,继续指导天津等第一批10个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落实试点实施方案,按计划推进试点项目实施,组织开展经验总结交流,不断积累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践经验。二是,进一步选定北京、昆明、西安、宁波、广州、沈阳、哈尔滨、淮安、烟台、海口、成都、青岛、株洲、蚌埠、十堰、济源等16个城市作为第二批试点城市,完成了实施方案的评审、调整和批复。三是,继续深化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研究。取得了“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统计监测及低碳政策研究”的初步成果,论证确定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低碳交通城市、低碳港口、低碳港口航道建设、低碳公路建设等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三、完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
进一步调整优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重点支持领域,创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加大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重点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研究确定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优先支持范围和领域,完善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激励机制,研究制定了专项资金绩效调查方案并组织开展了初步调查。二是,组织开展了201X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申请和审核工作,部财务司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对两批280个项目给予“以奖代补”,资金额为42965万元,所形成的年节能量为15.8万吨标准煤,替代燃料26.2万吨标准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9.9万吨。三是,组织开展了“营运船舶和施工船舶节能技术应用”类项目的第三方审核,认定了23家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第三方审核机构。四是,评审并批复实施了南昌市“低碳交通城市”区域性项目管理试点和连云港港“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管理试点。五是,提出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评价指标、交通运输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预测及减排政策等3个方面15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201X年对其中9个项目予以了支持。六是,进一步加强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发布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第三方审核机构认定暂行办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区域性、主题性项目实施细则(试行)》、《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配套文件。
四、深化千企行动,充分发挥交通企业主体作用
两年来,“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在增强企业节能减排意识,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发挥先进企业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中的示范效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201X年,专项行动得到继续深化:一是,在营运车辆方面:继续严格实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联合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在全国道路客运行业共同开展了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二是,在营运船舶方面:发布了《关于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的公告》;发布了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量和CO2排放限值标准,要求新建船舶须满足标准要求,并配有能效管理手册;继续推进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内河运输船舶试点;继续推广内河船舶免停靠报港信息服务系统、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应用。三是,在公路方面:进一步推进ETC联网工程,截至201X年底,全国已开通ETC省份达24个,建成ETC专用车道3708条,ETC用户460万;部公路局组织开展高速公路运营节能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推进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四是,在港口方面:继续推进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技术和港口机械节能运行控制技术应用,采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港口组织调度,开展原油码头油气回收试点等。
五、实施政策引导,牢牢把握重点工作关键环节
继续加强政策引导,突出抓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关键环节,着力推进部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继续严格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截至201X年底,部累计发布21批达标车型,发布达标车型近2万个。201X年全国新进入营运市场的达标车辆共276万辆,节约燃油1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4万吨。二是,继续严格实施客运运力调控政策。对于年平均实载率低于70%的县际以上客运班线,一律不新增运力。对一类客运班线、与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平行的客运班线,原则上不审批新增运力。对与现有班线重复里程在70%以上的二类以上客运班线,继续严格控制新增班线和运力。开展了道路客运实载率调查与测算技术规范研究,形成了《道路客运实载率调查与测算技术规范》。三是,继续加大公路甩挂运输试点工作推进力度。部道路运输司积极推进运输管理组织化,扩大试点示范。截至201X年底,全国首批实施的26个试点项目、40个甩挂运输场站已经全部动工,通过试点,甩挂运输模式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了15%-20%。在首批试点的基础上,201X年我部联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启动了第二批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共确定69个项目纳入试点,遴选、发布第二批甩挂运输推荐车型,试点效益初步显现。四是,继续完善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工作,推进普通营运货车和内河船舶能源利用状况远程监测。优化扩充了能耗监测重点企业范围,逐步将36个中心城市的重点公交企业纳入监测范围。组织开展了普通营运货车及长江流域内河船舶能耗统计监测状况调研,组织开发了普通营运货车和内河船舶能耗远程监测设备。五是,继续推进天然气汽车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组织召开了城际客货运输推广天然气汽车试点工作座谈会,批复同意在江苏、山东、山西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天然气汽车应用试点。六是,深入开展绿色汽车维修工程。部道路运输司大力推广江苏等地绿色汽车维修工作经验,组织开展绿色维修技术体系研究,组织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筹备举办绿色汽车维修工作论坛。七是,在出租汽车行业开展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程,推动电话预约服务模式。在北京、重庆等15个城市,开展了第一批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系统试点工程,覆盖出租汽车20.5万辆,占全国16.6%。八是,加大对以天然气为动力的船舶试点工作的支持力度。部海事局积极探索LNG作为动力燃料,启动研究项目,扩大研究范围,核准我国第一艘LNG燃料动力船舶——长航凤凰重庆货运公司所属的”长迅3”船舶进行试点运营。九是,加快水运结构调整,部水运局结合“铁水联运”、“船型标准化”、“水运结构调整”等行业专项行动,开展“北江大宗货物低碳运输”、“优化水运用能结构,建设现代绿色物流链”等试点示范项目。
六、鼓励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鼓励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应用,通过典型示范活动,宣传推广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推动交通运输技术性节能减排。一是,发布了“隧道照明综合节能技术应用”等20个交通运输行业第五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在201X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对第五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进行了授牌。二是,组织开展了“十二五”期第二批全国重点推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产品(技术)的推选工作。三是,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组织推进隧道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加强指导和监督,推进示范工程稳步实施。
七、开展科技攻关,继续强化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继续加大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针对制约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关键环节,组织开展了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政策研究和技术研发,不断夯实行业节能减排能力基础。一是,继续推进“公路甩挂运输关键技术与示范”等部重大科技专项,启动了“公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研究”等部软科学研究项目,有序推进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缓解大城市拥堵、减少碳排放项目”。二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部科技司组织实施了云南昆龙高速运营节能科技示范工程等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城市智能交通和长三角航道网及京杭运河水系智能航运服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三是,组织开展了201X年交通运输建设科技成果推广目录发布工作,部科技司启动实施了“低碳环保技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推广应用”等部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四是,组织开展了“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低碳交通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公路运输温室气体(CO2)排放影响、排放峰值与减排目标、路径研究”等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五是,继续推进节能减排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发布了《码头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港口船舶岸基供电系统技术条件》、《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限值及检测方法》等行业标准,开展了《水运工程建设项目节能评价规范》、《集装箱堆场装卸设备供电设施技术规范》等规范的编制工作和《天然气汽车替代燃料量评价方法研究》等标准研究项目。
八、组织专题研究,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谈判工作
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相关研究,深入分析探讨交通运输行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基本路径,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谈判工作,增加行业话语权,有效维护了行业发展利益和国家气候变化谈判整体利益。一是,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组织有关单位承担“中国交通低碳发展战略研究”分课题,探索研究交通运输低碳发展途径,为国家和行业制定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二是,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政府评审工作,对第一工作组报告进行研究讨论,提出了部门评审意见。三是,继续组织开展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市场机制等研究,结合最新谈判进展和研究结果,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安排和谈判对策。四是,组团出席了国际海事组织(IMO)第63、64届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参与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谈判,向IMO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提交了6份政策和技术提案,五是,组织派员出席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多哈会议、曼谷会议和波恩会议,积极参与和引导谈判进程。六是,派员参加德国交通建设和城市规划部在柏林举行的第二届“中德绿色物流会议”,进一步加强了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九、重视宣传交流,广泛传播交通运输低碳理念
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宣传交流活动,广泛传播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理念,宣传推广先进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为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201X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部机关组织了公共自行车启动仪式、低碳体验日等宣传活动。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围绕节能宣传周主题,组织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交通报等媒体大力宣传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经验和成效。三是,举办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培训班,深入宣传国家和行业节能减排政策。四是,举办了“201X中国交通发展论坛”低碳交通分论坛和“201X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交通节能分论坛。五是,出版了《201X中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报告》。
十、做好机关节能,切实体现公共机构表率作用
部机关服务中心分解了节能减排指标,注重日常管理,制定和采取了切实有效的节能措施,效果比较明显。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1X年部属各单位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通知》,分解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加强部属单位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指导和能耗数据统计。按季分月统计公示部机关及部属单位的用电、用水量等能耗数据,201X年前三季度,部机关用油量同比下降8.16%,用电量同比下降3.11%,预计顺利完成国管局制定的201X年节能指标。积极与国管局沟通协调,在部分部属单位继续推广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交通运输结构性节能减排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的支撑力度还需加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还有待健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任重道远。为此,全行业要继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谋划,重点突破,持续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大力度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为促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实现国家和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