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自评报告.doc6.3 内容需要校正
加强成技校管理
为富民强镇服务
------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自评报告
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2014年5月
加强成技校管理
为富民强镇服务
------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自评报告 市教育局:
我镇于1992年创办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十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提高。2012年,我们以创建市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目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达标创建活动,不断改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拓展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内容,不断提高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效益,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照《安徽省示范镇(镇)文化技术学校评估标准(试行)》,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评估。我们认为:已达到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标准,特申请教育局对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工作进行评估验收。现将此项活动开展情况和达标情况一并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市东南,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下辖个行政村,全镇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境内现有初级中学2所,中心小学1所,村级完小8所,有幼儿园3所。成人文化技术教育方面:有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8所,镇、村成技校办学面达100%,能够满足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习培训的需要。
二、领导保障 成立了镇成教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书记任顾问,镇长任组长,负责教育和农业委员为副组长,镇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学校建立健全了校务委员会,由中心校校长任校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校委会成员。校委会坚持每季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工作,解决教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学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制定了年度计划和发展规划,完善了成教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经费有保证,有可靠的经济来源,镇政府坚持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一是从政府公用经费中列支,将镇政府每年公用经费的2%用于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投入;二是开展勤工俭学,开展有偿服务,从中提取办学经费;三是发动社会办量捐资助学。逐年增加对成人教育的投入。
镇村积极组织发动农民参加相关教育和培训。
三、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基础建设达标情况
我镇成技校拥有校舍1113平方米,拥有电视机、DVD等电教器材100余件、图书10000余册。其中主校区校舍建筑面积为956平方米,分校区(镇文体中心)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绿化总面积1800平方米。学校共有4个教室,分布在主校区和分校区。其中,主校区有标准教室2个,计算机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分校区有标准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学校拥有档案室、图书阅览室各1个,学校校长室、办公室及教师宿舍齐备。
四、队伍建设方面:
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具体由分管教育和农业的镇党委委员负责。
1、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现有专职教师6人,兼职10人,专职教师中有大专以上学历者5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80%。
2、兼职教师按需聘用,2012年共聘用专兼职教师19人。
3、无论专职还是兼职教师都具有一专多能特点,能够胜任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学工作。
五、教学管理方面:
1、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有切实可行的年度教学计划和每期培训的课程安排表。坚持长年办学,长、短班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课堂教学和基地参观实习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
2、积极巩固文化学习成果。严格堵绝新文盲出现。主要是抓好学校教育,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坚持对青壮年农民定期进行文化知识培训,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技能。
六、工作绩效
(一)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学校举办了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年培训学员6000人次。
1.引进外部资源,与亳州金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建起林药间种示范基地,140户农民参加了培训、种植试验,亩效益达到了10400多元。
2.赵寨村为满足农民的需求,集体出资组织群众到山东、亳州考察学习,以为代表的120户农民注册资金508万元成立镇绿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针对农户对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需求,学校聘请山东的专家对蔬菜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及现场指导。经过努力,农户的种植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平均一个大棚年收入近万元,使农民得到了实惠。
3、姜小寨的山羊养殖场,项目总投入180万元。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根据养殖场的要求,促进农民就业,有针对性组织了各村的村民进行了养殖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带动农户120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
4.建立科技示范联系户制度。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坚持和各个专业合作社密切合作,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学技术、促致富。到目前为止,我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累计达到7个。
(二)转岗再就业培训
1.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情况,每年在文化中心举行劳动力就业洽谈会2次,每次大约有1500余人进行求职登记,大部分求职者在洽谈会当天就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从2009年至2012年,共安置了36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2.利用远程教育,积极开展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技能培训 我们利用远程教育网,定向开展了家政服务、养殖、种植、服装加工等多类专项培训。培训人员600人,已有586人取得了结业证书,有448人找到了就业岗位。
(三)引导性培训 开办了妇女维权培训班和育龄妇女健康知识讲座,在各村开展了法律法规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和急救常识培训等,累计培训学员6200人次。
(四)职业技能培训
2011年共举办职业技能培训12期,使1000多名劳动力分别掌握了计算机应用、果树栽培、大棚种植等职业技能,使1360名农民劳动力实现再就业。2011年共培训785人,获得劳动局颁发的合格证765人,安置600人就业。
近三年来,组织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班12期,共600人参加培训,取证率达53%。通过培训,各单位的办公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特色培训
我校邀请为我校武术健身教练,开展全民武术健身活动。目前,正在学习简易太极24式太极拳。
(六)其他培训
开办了农村两委干部大专班和财会、计算机等专业的中专班,村级干部达到中专学历32人,大专学历34人。
(七)娱教结合,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开展了以“建设现代化,塑造文明人”为主题的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2009年,我镇举行了建党九十周年大型演出,还举办了践行“八荣八耻”弘扬道德新风演讲比赛,2011举办了镇首届戏曲擂台赛,观众达到了2000人以上。2012年2月份我校与镇文体站联合举办了象棋比赛,全镇有160人报名参加;3月初举办了书画摄影培训,参加人次95人;学雷锋志愿者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社会反映良好。
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2014年5月
第二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自评报告
大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自评报告
大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办于1988年,创办时的主要任务是扫除青壮年文盲为主兼对农民进行一些实用技术培训。1995年后,我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工作重点开始转向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学校集妇校、人口学校、法制学校、安全学校、社区教育中心学校为一体。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成教与普教、职教有机结合,传播科技信息,推广实用技术,引导农民致富。近几年来,成校办学方向进一步明确,办学路子进一步拓宽,学校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经费渠道进一步畅通。我们紧抓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紧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及时调整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工作的重点,把成人教育工作与产业结构调整对接,与农业发展、农村需要和农民需求对接起来。办学二十多年来,通过各类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为当地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三个文明建设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一、办学方向明确,组织机构健全,有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决策,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观念,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主动出击,以作为求地位,积极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通过对受训者施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提高受训者的全面素质,把学校办成培训和推广为一体的农、科、教三结合的实体,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成为公益性、综合性、多功能社区性的教育培训中心和农村落实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基地。历届党委、政府把成人教育作为推动大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一直坚持党委领 1
导、政府统筹、部门负责管理的模式,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成人教育管理机制,使我镇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得以健康发展。
1、成立实施“燎原计划”领导小组。为了使实施“燎原计划”工作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了实施“燎原计划”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甘秀珍担任,副组长由镇长谢峻岭、大崀学校校长梁志稳担任,其它成员由大崀学校副校长、财政所、农技站、共青团、企业办、兽医站单位的领导同志组成。
2、成立校务委员会。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自建立后成立了由镇主要领导任主任的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讨成校工作。在校务委员会的监督下,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立了各项科学的规章制度,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学校工作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效果良好。
3、成立管理能力强的学校领导班子。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按上级要求配备了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大专以上学历的副校长3人,教导主任1人。镇长谢峻岭担任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副镇长胡小明、大崀学校校长梁志稳、大崀学校副校长黎运财任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副校长,大崀学校主任马永东任教导主任。整个领导班子学历水平高,年富力强,既有管理经验,又有教学经验。
4、配备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全镇人口1.6万,学校配有专职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共11人,有 5名专职教师,超过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二以上的标准。专职教师中本科学历3人,专科学历2人,符合学历要求,其中高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2人。学校还聘有6名兼职教师,主要担任短期培训教育与送教下乡工作,兼职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一般一年聘用一次,手续齐全。兼职教师主要是实际操作能力
强,是专业技术能手,在当地具有一定知名度。全体教师热爱农村成教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二、校舍够用、实用,布局合理,配有较好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充足的图书资料。
1、学校选址大崀街,处于大崀镇的中心,学员上学非常方便。成校与大崀学校附属幼儿园同一校区,成校部分占地面积205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136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各一幢,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教学楼有普通教室3间,110座多媒体阶梯教室1间,电脑室和图书阅览室各1间。办公楼有办公室3间,教师休息室2间。学校已建成校园局域网,办公、教学用计算机通过光纤接入互联网。
2、按标准配备教学仪器。计算机房有电脑40台,电工培训室有实验器材20套。图书室拥有3千余册各类图书资料,各类专业图书和教学参考书能满足师生教育学习之用及学生课外阅读需要。学校订有10多种报刊资料,有职教、成教、农村经济类期刊,刊物杂志种类齐全,基本满足师生专业学习需要。
3、为实施“燎原计划”,促进农业经济基础发展,建立了茶坑村、坑塘村、大崀村为农技示范实习基地。通过“三化三新一示范”(培训多层化、服务信息化、经营多样化、推广新技术、确立新项目、引进新品种、建立示范园)的推进,增长农民的见识,让农民亲自实践,增强农民致富的信心,为农民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成教事业健康发展。为了保障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2005年起镇党委、政府把成人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证经费逐年增加,2009年成教经费25.4万元,2010年成教经费27.7万元,2011年计划投入成教经费29.1万元。同时,积极向社会宣传成人教育事业,吸纳社会捐资,多渠道筹措经费。严格按制度实施财务管理,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使用成教经费,努力提高资金的效益。
认真规划成人教育发展,把学校基建投入纳入政府计划并及时落实。2006年投资30多万元,兴建了一幢630平方米的成教综合楼,使成教校舍得到更新、扩大。2010年用社会捐赠的6万多元全部用于购置电脑、课桌、图书等教学设备、设施,使成教教学设备、设施得到更新充实。
四、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管理到位,教育教学有计划进行。
学校重视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措施,致力培养“四有”“三会”的农村新型劳动者。为了规范学校的管理,制定《行政领导职责》、《教师岗位职责》、《财务人员职责》、《档案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由分管领导认真抓落实。由于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计划、有落实,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教师充分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教学内容,认真备课,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学员进行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学员学习效果良好。
五、坚持长短结合的办学原则,承担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培训工作,取得良好的效益。
1、学校充分结合当地实际,灵活举办各种长短培训班。2010年长班共2期培训183人,短期实用技术培训920人,计算机操作培训52人,劳动力转移培训1129人。通过培训,使全镇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使在家农民掌握基本的种养理论,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使外出务工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据统计,2010年的劳动力培训面达31%。
2、采用多种形式经常对学员进行教育。成校积极发挥妇校、人口学校、法制学校、安全学校、社区教育工作中心学校的作用,对各自的教育对象进行时事政策教育、计生教育、法制教育、禁毒宣传、交通安全教育,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现在各村设立“三点一室”(体育点、文化点、宣传点、综合活动室),农民的社会文化生活逐渐丰富多彩。
3、学校围绕燎原项目,常年进行农业科技指导,成效显著。如大崀村的蔬菜种植户李功擎经过学习培训,他承包的5.62亩土地种植各种蔬菜,质量从差到优,上市从迟到早,品种从少到多,大受消费者欢迎,经济收入从每亩一千多元到五千多元,已成为该村种植瓜果蔬菜的知名农户。又如,茶坑村的何秀全通过培训掌握了果树栽培技术后,种植柑桔树10多亩,每亩净收入5500元,他还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至今全村共种植柑桔树80多亩。据统计,2010年全镇油茶种植收入125万元,反季节蔬菜种植收入23万元,养殖收入206万元。
4、经过学校教育培训和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参加过培训学习过的学员,深有感触地说“不学不知道,学了还想学,大崀成校真是农民创业致富的引路人,是我们农民的贴心学校。”2010年人均收入4618元,比2009年人均3980元增长16%。如今,全镇农民购买汽车、拖拉机共计120多辆,许多农民盖起钢筋水泥楼房,很多农民家庭用上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家用电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镇成人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一定要把成绩当起点,发扬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把我镇成技校建设成为省级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为了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今后我校将继续努力,为把大崀镇建设成为“文明城镇、生态美镇、经济强镇”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自评报告
切实办好成人教育有效培训新型人才
罗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申报市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自评报告
二〇一二年九月
近年来,罗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市、区教育局和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优化教育资源,培养新型劳动技术人才,使学校成为当地科技示范与推广中心和社区教育服务中心。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搭建良好平台,为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较大的作用,成为罗坑经济社会建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平台。现结合我镇实际,作如下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罗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位于罗坑镇镇前路,校园占地面积465平方米,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有专用培训教室1个,多功能教室1个,并配有图书阅览室、展览室、会议室等。多年来罗坑镇政府投资大量资金增添设备,为罗坑成人文化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有校务委员会成员13人,教职员工11人(校长1人,副校长2人,上课教师7人),都具有一定的学科专长,其中大专学历3人,本科学历4人,在读研究生3人,学历达标率达100%。
学校全面贯彻成人文化技术教育的方针,创建“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的教风和“勤奋好 1
学,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坚持“面向成人、面向社区、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走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学科的办学道路。建校以来,在新会区教育局和镇委镇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勤奋拼搏,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深受社会各界肯定和表彰,2008荣获新会区文化工作特等奖,2010荣获新会区文化工作一等奖,2011荣获新会文化站工作特等奖,镇文化站被评为2011年广东省一级文化站。我们始终把成人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优势,培育特色,为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领导重视,明确办学方向
学校成立了校务委员会,由分管教育的镇党委委员许福明同志任校长,镇党政办公室主任陈学宏、中心小学校长陈社良任副校长,农、科、教、工、青、妇、企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定期研究全镇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委员会审定学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聘用教师、先进评定等,协助筹措办学经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形成了各部门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有效成人教育工作组织体系,建立健全行政村成人培训工作网络,确保了成人学校的工作得到了正常运转,有效推动了镇经济的发展。
罗坑镇政府十分重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体制,经费投入力求做到逐年增加,近年来共投入了近50多万元完善学校教育所需设备设施。并由劳动保障部门提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从各级财政促进再就业资金中逐级落实培训经费,以确保培训质量和促进就业或创业的实效性开展。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和“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促进我镇文化、经济、工农业等方面协调发展;实施多种主题的再就业培训,坚持“实地、实际、实用、实效”的办学原则,探索“业余教学、短期或社区培训、实地操练”三位一体的教学新路子。
(二)因地制宜,突出办学重点
学校以“推进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以提升全镇农民素质为宗旨,紧紧围绕“学习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的培训主旋律,积极融入培训市场,不断创新培训机制,时时营造“学者有其校,教育有渠道,教有所依,学有所得”的学习环境。
1、联手中小型企业,学以致用
与罗坑镇镇办企业联手,以业余培训形式,采用招工、培训、录用一条龙的服务方式,形成学员上岗先培训,岗后再提高的新型培训机制,为企业提供适合岗位的有用人才,也使学员们实实在在地尝到甜头,真真切切地看到希望,每年都着重为冠华国际有限公司和冠辉制衣有限公司的技术技能提升提供有效有力的培训。
2、扎实推进新技术,送教下乡
结合罗坑镇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劳动力非农业生产技能上实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劳动力转移工作进展顺利,农村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农民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或技能,就
培训什么样的知识或技能。在各社区村委会有效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朋友们真正掌握种养、栽种等科学新技术,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功能优势,进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为农民致富开辟新天地。学校每一年都会有序举办水产养殖、禽畜养殖、水稻种植技术、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技术新技能等培训班。
3、务实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业务
开展专业知识培训、特种工作业和各类安全知识培训,形式多样,重点突出。例如举办了村居委会厂企安全业务培训班7个,培训人数408人;农机服务人员实操培训班1个,培训人数35人;焊工安全知识培训班1个,培训人数10人;残疾人种养技术培训班1个,培训人数65人;特种作业人员复审培训班2个,培训人数260人;还有急救知识培训班、女职工健康知识培训班、船长船东渔业安全知识培训班、摄影知识技能培训班、青年志愿者义工培训班、罗坑镇党代表业务知识培训班、选举委员会成员职能培训班等。
(三)培育特色,提升办学成效
1、因材施教,凸现一个“实”字
成人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区别在于成人学校的学员都是劳动者,并且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眼睛自始至终盯着在一个“实用”上。因此,农村成人教育要想突出办学特色,就必须区别层次,因材施教,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对象分为四类:一是回乡的高中、大专、本科毕业生,作为后备的劳动力,他们急需岗前培训;二是科技示范户,作为先富起来的一个群体,他们需要深
入了解更新前沿的科技知识;三是村干部,他们肩负着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重任;四是工厂企业的技术人员,加强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和各类安全知识培训意义重大。学校近年来致力开展各类文化技术教育工作,其中2010年各类培训班107班,培训学员6780人次,培训率达32.5%;2011年各类培训班131班,培训学员9295人次,培训率达43.2%;2012年上半年各类培训班60班,培训学员5435人次,近三年培训率达33.3%,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培训成效显著。
2、按需定教,凸现一个“准”字
农村成人学校要想留得住人,就必须紧盯市场风向标,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加强培训、示范、推广的需要,辐射带动农户走上致富路。学校以“开辟一块基地,引进一个项目,培养一批人才,带动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三农”服务。近年来,学校有针对性地举行了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班12个,培训人数749人;罗坑镇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班1个,培训人数30人;农村技术技能培训班20个,培训人数1165人;农机维修保养常识阳光工程培训班1个,培训人数98人;水产养殖培训班1个,培训人数25人;罗坑镇禽畜养殖培训班1个,培训人数32人等。
3、服务兴校,凸现一个“信”字
成人教育的教学活动是渗透于社会实践中去的,因此成人学校必须开门办校,打破学校围墙阻隔。学员的田间地头,农场水塘就是课堂,学校教师能转变工作方式,树立服务意识,成为学员贴心的朋友。
多年来,我们根据社会需求,相应地举办了不同类型的教学班,有业余短期教学班,如电工维修、农机维修保养常识阳光工程培训班;有坐在电脑室操作的电脑应用培训班;有深入到田头塘边讲解示范的村委会培训班;有开展高中毕业生的岗前培训班、上岗证考证班,还有各种类型的技术讲座„„使培训项目的选择能更有针对性和有的放矢。
近三年,我校共开展各类培训班298个,参加学习达21510人次,年培训面达33.3%,培育了一大批新型劳动人才,为罗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的支持。通过创新社会文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大大提高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罗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各级领导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瓶颈性问题。
1,师资力量单薄,新型专业人才紧缺。学校教师离“专业化、知识化”要求相差较远,他们不是“一专多能”而是身兼数职,负担沉重。培训内容相对单调,对一些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培训项目难以有序有效开展。
2、学校建设专项经费不足,欠缺政策扶持。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不足,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制约了农民实用技术的学习和推广。
四、今后的工作新思路
今后,学校坚持立足于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以培养各级
各类适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宗旨,以实施“科教兴镇、科教强镇”为战略目标,坚持“实地、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培训讲座+基地实习”为办学模式,把学校办成新知识传授中心和农业实用推广试验中心,为推动我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安全稳定和谐发展作出积极的应有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已具备江门市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评估验收条件,符合有关评估标准,现向江门教育局申报“江门市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评估验收,请江门市评估组的专家予以验收。
罗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2012年9月
第四篇:申报省级乡镇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自评报告
申报省级乡镇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自评报告 XX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上级领导、市、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群众素质,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宗旨,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优化教育资源,深化基础能力建设,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化社区建设和满足农民学习需求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教育培训模式,努力把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办学条件、一流管理水平、一流办学效益和一流教育质量的多功能的成人学校,成为当地科技示范与推广中心、社区教育服务中心,促进社区农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构造终身教育体系搭建良好平台,为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使XX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成为XX经济社会建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平台。结合XX实际,对照《XX省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评估方案》,现将创建省级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是XX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XXX省“861”工程重点项目。XX位于XX市区东北部,东靠京九铁路,北至XX河,西临X河,XX省道贯穿其中,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XX位于境内,交通优势明显。
XX规划面积12.65平方公里,根据功能分为七大产业XX:即以煤电产业为基础的新型建材产业园区;以煤化工为主导的化工产业园区;以机械加工销售为龙头的机械产业园区;依托区位优势建设皖北
最大的综合性批发零售市场—--XX商城,同时配套建设物流仓储和基础设施;以高新科技、重型装备制造为核心的电子机械加工产业园区以及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利资源而建设的船舶产业园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年来,XX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走过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办学效益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依靠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XX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办于2011年,回顾一年来的风风雨雨,可以概括为在艰难中起步,在探索中发展,在开拓中前进。有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包括标准教室6个,多功能大教室1个,中、小会议室各1个,教师办公室、其它行政办公室各一个。综合楼一幢,建筑面积820平方米。含多媒体教室1个,微机室1个,图书阅览室、图书室各1个,综合展览展示室1个。并配置计算机20台和图书8000册。
园区每年投入相应预算资金保障配备相应教学、办公,实验、试验、示范,展览、展示硬件设备设施。购置需要的图书、音像资料等。
2、加强领导,完善管理网络
XX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园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了由XX党政领导、农办、计生等有关负责人组成的校务委员会,由XX管委会主任兼任主任,由主管教育的党委委员兼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成教专干任副主任,主持学校日常工作。校务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会以上,会上,委员会审定学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教学计划,决定
聘用教师、先进评定,协助筹措办学经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形成了各部门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成人教育工作组织体系,校务委员会主要负责六方面工作:第一是建立各级培训基地;第二是对培训对象进行登记造册;第三是确定培训项目;第四是开展业务培训;第五是重视就业推荐;第六是落实培训就业人员的跟踪摸底。建立健全行政村培训工作网络。行政村由村委会主任负责具体制定政策措施,落实专人,组建联结每家每户的培训就业信息网络,配合开展对农民的调查摸底、搞好登记造册、培训就业信息发送,以及受训人员的组织发动和就业服务工作。确保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工作得到了正常的运转。
3、管理规范,制度健全。
XX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机构设置合理,设校长1名,副校长1名,教导主任1名,成教人员编制列入中心校管理,在XX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人事、工资关系在教育局。
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具有本科学历,具备比较强的农村及成教工作经验。学校现有管理人员3人,专职教师5人,兼职教师12人,形成了稳定的专职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
学校教学设备先进齐全,有专人负责管理,仪器正常使用,出现故障及时修理,以保障教学需求。
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并悬挂于各室明显位置,排列有序以确保教学有章可循。
4、健全制度,保障教育经费。
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法令法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一年来,学校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成人教育事业上力求细化管理,用制度来管理人,有制度来树形象,用制度来保证事业的发展。为推进我XX成人教育稳妥有序的开展,为实现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区教育局和XX政府十分重视技术学校的建设,2011年投入了近5万元完善成人教育所需设备设施。
5、因地制宜,抓好教育培训。
学校以“推进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以提升园区农民素质为宗旨,紧紧围绕“学习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的培训主旋律,积极融入培训市场,不断创新培训机制,时时营造“学者有其校,教育有渠道”的学习环境。为更好地拓展培训范围,在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农民转移技能培训,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等,我们结合本地产业特点,相继举办了电工班,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养殖技术培训班等形式的培训班,一年来,我们已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学员1289人次,另外,XX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发放给农户资料共5400多份。这样,不断满足了当地民众的需求,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6、办学和办学效益。
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办学行为规范。办学富有特色,并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办学整体水平提高。我校开办以来,为XX培训、培
养了一大批有实用技术又有一定知识的人才,为农民转岗上岗、增加农民收入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XX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直接领导以及当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做了不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学校的有些硬件还不足,完善各种配套功能设施;教学仪器、设备仍比较欠缺,有时还不能满足农民学习的需要。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这块阵地的作用,为大力发展XX的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XX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2012年4月13日
第五篇:示范餐厅创建自评报告
禹州市森源酒店示范餐厅创建自评报告
自我市开展全面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餐厅”创建行动以来,为进一步提高健康生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我单位主要领导积极响应,努力创建示范餐厅。
森源酒店自2009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餐厅拥有200多平方米的就餐大厅一个,包间23个,可同时容纳300多人就餐,有200平方米厨房一个,厨房内设有原料库、加工间、面点间、凉菜间,有灶台3台,面案、菜案齐全,蒸车1台,冰柜3台,消毒柜2台。
我酒店自创办以来,一直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严格按照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的要求,三防、消毒保洁设施齐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一直达到安全要求。餐厅制定有食品安全健康制度,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餐厅卫生检查制度,岗位卫生责任制度,食品安全卫生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开展示范餐厅创建以来,我酒店对餐饮全体员工进行了合理膳食知识培训,保证每个员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
餐厅大厅设置了健康生活方式宣传版面,可自由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报刊等,指引顾客和员工合理膳食,吃东平衡,餐桌摆放了健康膳食小知识桌签,有可自由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
每天中午搭配合理、多种多样的菜品供顾客和员工选择,早晚按照时间特点突出营养供应,保证顾客和员工通过饮食摄取合理的营养成分,避免高脂、高糖和碳酸饮料的供应。
餐厅后厨定期记录油、盐的购买量和使用量,控制每份菜肴的油、盐用量,并逐步减少,以达到食用油推荐量(25-30克/人.天)、食盐推荐量(5克/人.天),同时积极邀请示范创建技术指导组进行督导检查,即使就创建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通过检查整改,经自我评查,认为我单位符合示范餐厅的创建要求,因此特向上级部门提出示范餐厅验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