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关于做好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4 10:5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关于做好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关于做好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关于做好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写写帮整理)

财政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国家标准委办公室 关于2016年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的工作通知

财办建[2016]85号

北京、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福建、厦门、江西省(市)财政、商务、标准化主管部门:

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和部分城市物流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对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流通效率的重要作用,2016年财政部、商务部、国家标准委确定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周边、长江经济带扩大物流标准化试点,以更好地发挥试点带动辐射作用,形成城市间联动互动局面,推动提高区域乃至全国物流标准化水平。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试点目标及主要任务

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点面结合、逐步推进”的原则,以标准托盘(1200×1000mm)及其循环共用为切入点,带动上下游物流设施设备和包装标准化水平提升;以快消品、农副产品、药品、电商等领域为重点,带动物流服务标准化水平提升;以物联网应用、信息平台为主线,带动物流信息化水平提升,促进构建标准化的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形成标准托盘与物流包装联动、地区之间互动联动的局面。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抓好重点关键标准的应用。鼓励商贸流通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快消品生产企业、标准托盘(含相匹配的托盘笼、周转箱或筐、包装等)运营服务商和生产企业,推广应用国家标准《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GB/T2934-2007)符合1200×1000mm规格、《联运通用平托盘性能要求和试验选择》(GB/T 4995-2014)、《托盘编码及条码表示》(GB/T 31005-2014)、《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GB/T4892-2008)符合600×400mm模数的系列标准,开展第三方质量检测,提高标准托盘普及率和物流包装标准化率,促进标准托盘与周转箱(筐)、包装等相匹配,提升物流供应链标准化水平。

(二)推动建立社会化的标准托盘共用体系。一是推动托盘使用方租赁标准托盘(不支持购买),或盘活存量标准托盘,开展社会化租赁的托盘循环共用服务,推广带托盘运输。二是加强商贸流通企业(含电商)、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合上游生产制造企业,从源头推动产品包装与标准托盘匹配,减少流通过程的二次包装,提高带托盘运输比率。三是鼓励企业精简包装规格型号,采用符合GB/T4892-2008且与标准托盘相匹配的6个规格尺寸:150×100×100、200×150×150、300×200×200、400×200×200、400×300×300、600×400×400mm,推动物流包装标准化、减量化。四是围绕标准托盘和物流包装的循环利用,探索建立由运营网络、管理平台、制度规范支撑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与供应链、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相结合,推动发展单元化物流,提高流通效率。

(三)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和服务标准化水平。推动与标准托盘相配套的设施设备更新和改造,包括仓库、配送中心、零售门 店等配送设施的标准化改造,货架、叉车、笼车、周转箱、运输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等标准化更新,托盘服务市场建设,提高物流配送与包装标准化水平。推动仓储、包装、分拣、装卸、配送的流程服务标准化,促进物流单元化、一体化作业。加快快消品、农副产品、药品、电商等重点物流领域服务的标准化,建立企业物流标准体系,提升服务水平。促进物流设备服务商扩大标准托盘租赁和包装循环利用等业务,拓展增加服务网点,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

(四)加强标准化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一是推动基于“互联网+”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按照国家标准建设改造,统一接口标准,拓展撮合交易、信用监管等增值服务功能,通过联盟合作、复制连锁等方式建立市场化的长效机制,实现资源整合共享。二是建设“物联网+托盘”共用系统平台,拓展流转监控、质量认证、指数发布、标准宣传培训及供应链服务等功能,以众筹、众包等理念整合标准托盘及包装市场等多方资源,探索交易、租赁、回收可自由转换的市场流通机制,逐步推进托盘社会化共用。三是发展智慧物流配送,鼓励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包装等先进技术设备应用,推广共同配送,建设标准化的智慧物流城市、智慧物流园区、智慧仓储配送中心、智慧末端配送站,促进物流精益化管理。

(五)创新循环共用与绿色发展模式。鼓励以托盘(周转箱或筐等)为单元订货、收发货,推动供应链全程“不倒盘、不倒筐”;鼓励集团企业内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带托盘运输,企业间 “结联盟”、“结对子”共推标准化;发展园区式托盘服务市场,完善“基地+网点”布局和公共服务,探索社会化开放式托盘共用;推广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新产品,促进标准器具和物流包装的循环使用;鼓励按商品特点分类探索“周转箱+托盘”的单元包装和无包装模式,推广标准化精准包装;鼓励按包装物材质分类探索利用配送渠道回收、社区便利店回收等模式,促进仓储配送和包装绿色化发展。

(六)夯实物流标准化工作基础。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制定并应用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体系,形成核心竞争力。发挥行业协会、联盟机构优势作用,鼓励开展标准托盘质量认证、减量包装认证、物流包装安全测试,搭建交流平台加强标准宣传,制定并推广团体标准,总结推广先进案例和创新模式。开展物流及托盘市场的统计分析,监测物流运行成本,反映试点成效。

二、财政资金支持重点

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主要立足于弥补市场失灵,支持物流标准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支持围绕标准托盘(含托盘笼)及其循环共用进行的相关物流配套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托盘服务市场及网点建设。

(二)支持使用方租赁标准托盘(不支持购买),或盘活存量标准托盘开展社会化租赁共用服务。

(三)支持推进标准化物流运营和服务体系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包括标准化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物联网+托 盘”共用系统平台改造建设,推广共同配送、共享物流,完善标准化的城乡智慧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四)支持围绕物流包装标准化、减量化及其循环利用进行的新型包装推广(符合600×400模数)、设施设备更新改造。

三、试点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级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按照《关于加快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国标委服务联„2014‟33号)、《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商办流通函„2014‟752号)及《托盘标准化与循环共用手册》、《仓储配送与包装绿色发展指引》等要求,加强对试点城市的对口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及时上报工作进度,试点结束后进行绩效评价。试点城市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和管理制度,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制订地方配套支持政策,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二)规范管理项目。试点城市主管部门要制定项目与资金管理规定,按规定要求组织试点工作,规范公开申报、评审、确定项目等程序,事中要监督质量、跟踪进度,事后要及时组织验收。同时,项目承担单位应签订《物流标准化试点项目责任承诺书》,建立试点企业进度档案。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要确定试点项目承担单位,启动试点,并登录“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商贸物流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填报备案。

(三)加强资金监管。试点省市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 [2015]256号)要求,加强资金管理。试点完成期限为资金下达之日起两年。

(四)做好经验推广。试点城市商务、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做好物流成本、托盘市场监测等统计工作,反映工作成效;总结推广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等经验做法,定期上报动态信息,加大对贯标和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辐射带动周边物流标准化水平提升。

请各地按照《通知》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试点半年、年度进展情况及时报送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国家标准委服务业标准部。

附件:

1.物流标准化试点绩效评价工作指南 2.物流标准化试点绩效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

财政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国家标准委办公室

2016年7月13日

附件1:

物流标准化试点绩效评价工作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一)为进一步规范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促进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和物流标准化工作要求,制定本指南。

(二)本指南所称物流标准化试点绩效评价管理(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对商务部、财政部和国家标准委批准开展的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试点工作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三)绩效评价管理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

二、绩效评价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四)绩效评价实行统一组织,分级实施。

(五)商务部、财政部和国家标准委指导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根据绩效评价结果,采取相应奖惩措施。

(六)省级商务、财政、标准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相关主管部门)负责本省(区、市)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的督导、监管和绩效评价,及时向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家标准委上报评价结果。

(七)试点城市商务、财政、标准化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的验收工作,及时向省级相关主管部门报送验收材料,配合上级部门的检查和考评工作,并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三、绩效评价的依据和内容

(八)绩效评价工作主要依据以下相关规范和文件开展: 1.各级财政部门制定的资金管理规章制度;

2.商务部、国家标准委颁布的有关业务指导文件、指引; 3.试点地区制订并报送三部门备案的实施方案; 4.试点地区制订的试点项目和资金管理规定;

5.试点项目的申报书、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复文件、项目合同以及资金申请文件、资金拨付文件、财务会计资料、费用支出凭证、验收审核报告等相关资料;

6.其它相关资料。

(九)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1.工作组织情况(主要评价组织协调机制、决策方案、制度保障、监督管理、政策宣传等)。

2.项目实施情况(主要评价前期工作准备、组织程序、项目实施进度、项目达标情况等)。

3.资金管理与政策集成情况(主要评价资金投入,资金使用管理,配套政策集成情况等)。

4.工作效果情况(主要评价目标达成、标准化水平提高、模式创新推广情况等)。

四、绩效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十)绩效评价采取量化打分方式。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家标准委根据试点确定的工作任务,结合项目和资金管理要求,建立物流标准化试点绩效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

有关试点省市可结合实际,细化、调整评价指标。

(十一)绩效评价可采用部门评价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价、委托专家评价等方法进行。

(十二)试点城市商务、财政、标准化主管部门根据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组织完成项目验收工作,并形成试点工作验收评估报告,及时以书面形式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十三)省级相关主管部门在督导的基础上,在项目验收完成后对试点城市工作开展绩效评价。

省级相关主管部门应每半年定期报送试点进度情况,并于试点结束后三个月内将绩效评价材料以正式文件报送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家标准委。

(十四)商务部、财政部和国家标准委对省级有关主管部门上报的绩效评价,视情抽查复核、综合评估,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五、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十五)绩效评价(综合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较差四个等级。

其中,根据量化评价得分85分以上(含85分)为优秀,70-85分(含70分)为良好,60-70分(含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 为较差。

(十六)试点地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直接评价为较差: 1.不按试点实施方案及有关协议执行,擅自更改试点实施方案、增减或改变试点范围和内容;

2.被纪委、监察、审计、财政监督机构等查出,或被媒体曝光、群众举报等并经查实,在试点工作中存在重大违规违纪行为;

3.项目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质量事故,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

4.项目进度严重滞后; 5.自评过程中弄虚作假。

(十七)评价结果是对各地区物流标准化工作的综合评价,直接与资金安排和后续支持挂钩:

1.评价结果为优秀的,优先作为以后年度延续支持或加大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

2.评价结果为良好的,作为以后年度延续支持的重要依据。3.评定结果为合格的,酌情作为以后年度延续支持或减少资金支持的依据。

4.评定结果为较差的,通报批评,必要时追回已拨付的试点资金。

(十八)商务部、财政部和国家标准委对绩效评价(综合评估)结果以适当方式向各地进行通报。

(十九)各级相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评价结果,及时总结经 验,查找不足,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二十)各级相关主管部门参照本指南,结合实际开展项目验收、绩效评价工作。

第二篇:做好实名制试点工作的通知(11.44)(最终版)

中共天祝县委组织部 天祝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文件 天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天编办发„2011‟44号

关于做好机构编制实名制登记及管理工作的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各单位: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意见‣(甘办发„2010‟88号)、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的通知‣(甘机编办发„2011‟56号)、•中共天祝县委办公室、天祝县人民政府办关于印发†天祝藏族自治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县委办发„2011‟24号),为了做好全县实名制登记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全县实名制工作实施方案部分内容进行调整 为了与省、市实名制管理工作同步,并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对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印发•天祝藏族自治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县委办发[2011]24号)部分内容予以调整。

1.将•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申请表‣变更为•机关事业单位增人用编申请表‣;

2.将•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单‣变更为•编制使用卡‣; 3.全面实施阶段由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调整为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总结完善阶段由2012年1月至6月,调整为2012年4月至2012年6月。

二、再学习、再研究,准确把握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各项目标要求。

各乡镇、各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组织学习全省机构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刘伟平省长的讲话,省纪委、省编办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的通知‣(甘机编办发[2011]66号)和•中共天祝县委办公室、天祝县人民政府办关于印发†天祝藏族自治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县委办发„2011‟2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准确把握开展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实施范围、主要内容、实施步骤、保障措施和纪律要求,为顺利开展实名制管理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三、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步骤

各乡镇、各部门和各单位要统一组织,精心实施,于2012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实名制登记各项工作。

(一)动员部署,制定方案(2011年10月中旬至2011年10月下旬)。县上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安排部署全县实名制管理工作。各机关事业单位根据县委办发[2011]24号文件和动员会议安排部署情况,分别成立领导小组,结合本乡镇、本系统、本单位实际,拟定实名制管理实施方案,并召开动员部署会,方案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通过。在制定方案过程中,要严格政策规定,统一登记口径。

(二)登记审核,建立数据库(2011年11月上旬至2012年3月下旬)。各单位要按本部门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实名制管理各项登记审核工作。登记审核程序如下: 1.各单位负责填写•天祝县机构编制及人员情况总表‣(附表1)、•工作人员花名册‣(附表2)•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信息登记表‣(附表3),并收集机构设立、核定编制、工作人员招录(聘用)、调入、任职文件和人员身份、经费形式转换等有关材料复印件。事业单位还需编写单位设立沿革史简介。2.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审议各类表册,并研究确定人员用编。明确哪些人员占核定编制,哪些人员不占编制,哪些人员超编。人员用编按•天祝县†编制使用卡‡发放管理办法‣规定用编方法确定。确定后分别上报主管部门、组织人社部门和编委办初步审核。

3.审核顺序为“主管部门——组织、人社部门——县编委办”。领导干部及副主任科员以上非领导职务人员由组织部审核,一般干部及工勤人员由人社局审核。

4.审核同意后,将在职人员主要信息(附表2)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按原审核顺序逐级盖章后送主管部门、组织部或人社局、编办、财政局存档。

5.单位填写•实名制管理模板‣(行政机构填“主管部门人员模板”,事业机构填写“事业单位人员人员模板”),按录入时限将电子数据报县编办录入系统,建立数据库。

6.信息录入工作完成后,由县编办核发•机构编制管理证‣和•编制使用卡‣等相关证件。并将软件及数据文件发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下发所属管理各单位,建立完善本部门和本单位实名制管理数据库。

(三)总结经验,完善机制(2012年4月上旬至2012年6月中旬)。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各单位进行总结,并将工作总结报县委、县政府和县编委。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及时对实名制管理数据库进行维护更新,并报主管部门及县编办办理更新手续。

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要求

(一)加强编制管理,严格以编定人。各乡镇、各部门和单位要对在职工作人员逐一审核,严格按•天祝县†编制使用卡‡发放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审核定编,对超编、超结构人员按“先进门、后规范、再完善”的原则先进行登记录入信息,由县编办核发过渡卡,保证持过渡卡人员工作经费及工资发放到位。但今后工作中要通过余编调剂、转岗调整等方式逐步消化。首次登记后,凡人员新增和调动工作人员,均按先审编、后增人的规定严格执行,对未经编制部门审核同意的新增人员,编办一律不予办理入编登记手续,不予核发•编制使用卡‣。

(二)加强组织领导,严明工作纪律。机构编制实名制是当前中央和省市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事关个人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带头抓、主动抓,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要严格政策规定,严明工作纪律。要从有利于安定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加强政策宣传,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努力营造良好氛围,确保实名制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填表说明、相关表格等到“天祝政府网下载”。

附:1.•天祝县机构编制及人员情况总表‣(附表1)

2.•天祝县在编人员花名册‣(附表2)

3.•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信息登记表‣(附表3)

中共天祝县委组织部

天祝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天祝县人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机构编制

实名制

工作

通知

抄送县委办、人大力、政府办、政协办 存档

(二)天祝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10月19日印发

(共印100份)

第三篇:关于做好2011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1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2011-06-06 | 作者: | 来源: 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关于做好2011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建村[2011]62号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扩大试点的要求,切实做好2011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范围与改造任务

2011年中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实施范围是中西部地区全部县(市、区、旗)。任务是支持完成265万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其中:优先完成陆地边境县边境一线20万贫困农户危房改造,支持东北、西北、华北等“三北”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试点范围内9万农户结合危房改造开展建筑节能示范。各省(区、市)危房改造任务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确定。

二、补助对象与补助标准

中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各地要按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合理确定补助对象。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程序,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同时,要建立健全公示制度,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各审查环节的结果要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县级政府要组织做好与经批准的危房改造农户签订合同或协议工作。

2011年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平均6000元,在此基础上对陆地边境县边境一线贫困农户、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再增加2000元补助。各省(区、市)要在确保完成危房改造任务的前提下,依据农村危房改造方式、建设标准、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等不同情况,合理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分类补助标准。

三、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 2011年中央安排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资金166亿元(含中央预算内投资25亿元),由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达。中央补助资金根据试点地区农户数、危房数、地区财力差别、上年地方补助资金落实情况、试点工作绩效等因素进行分配。各地要采取积极措施,整合相关项目和资金,将抗震安居、游牧民定居、自然灾害倒损农房恢复重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扶贫安居等资金与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有机衔接,通过政府补助、银行信贷、社会捐助、农民自筹等多渠道筹措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资金。地方各级财政要将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地方补助资金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省级财政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各地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补助资金要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并按有关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使用,健全内控制度,执行规定标准,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及时下达资金,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要定期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和发改稽察机构将对各地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

四、科学制定试点实施方案

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认真组织编制2011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实施方案,按照优先支持陆地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实际需求、管理能力、用工量、建材供应与运输等因素的基础上,将改造任务分配到各试点县,并于今年7月初将分县试点方案、任务分配、资金安排、监管措施等情况联合上报三部委。各试点县要细化落实措施,合理安排各乡(镇)、村改造户数。

五、落实危房改造建设基本要求

拟改造农村危房属整栋危房(D级)的应拆除重建,属局部危险(C级)的应修缮加固。重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农户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地方政府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坚持以分散分户改造为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危房集中村庄的危房改造,积极编制村庄规划,统筹协调道路、供水、沼气、环保等设施建设,整体改善村庄人居环境。陆地边境一线农村危房改造重建以原址翻建为主,确需异址新建的,应靠紧边境、不得后移。

要严格控制危房改造建筑面积和总造价。翻建新建或修缮加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至60平方米以内。农房设计建设要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体现民族和地方建筑风格、传承和改进传统建造工法,推进农房建设技术进步。各地要组织技术力量编制可分步建设的农房设计方案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引导农户先建40到60平方米的基本安全房,同时又便于农民富裕后向两边扩建或者向上加盖。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防止出现群众盲目攀比超标准建房的问题。各地要加强地方建筑材料利用研究,探索符合标准的就地取材建房技术方案。要结合建材下乡,组织协调主要建筑材料的生产、采购与运输,并免费为农民提供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服务。

六、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各地要建立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危房改造的工程质量。地方各级尤其是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对危房改造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主要结构和部件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农村危房改造竣工质量安全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开设危房改造咨询窗口,面向农民提供危房改造技术服务和工程纠纷调解服务。健全和加强乡镇建设管理机构,提高服务和管理农村危房改造的能力。

农村危房改造要严格执行农房抗震安全基本要求。承担施工任务的农村建筑工匠要对新建农房的抗震设计或旧房的修缮加固方案进行技术把关,对农户自购建筑材料给予建议。乡镇建设管理员要加强农房设计图纸审查,并对施工过程进行逐户现场检查。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建设管理员和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与管理,提高其农房建设抗震设防技术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编印和发放农房抗震设防手册或挂图,向广大农民宣传和普及抗震设防常识。

七、完善农户档案管理

各地要按照《关于建设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建村函〔2009〕168号)要求,完善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实行一户一档,批准一户、建档一户,规范有关信息管理。农户纸质档案必须包括档案表、农户申请、审核审批、公示、协议等材料,其中档案表必须按照信息系统公布的最新样表制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户纸质档案表信息化录入制度,确保农户档案及时、全面、真实、完整、准确录入系统。今后各地工程进度等情况将以录入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为准。改造后农户住房产权归农户所有,并根据实际做好产权登记。

八、推进建筑节能示范

加快推进“三北”地区和西藏自治区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建筑节能示范工作,各试点县要安排不少于五个相对集中的示范点(村),有条件的县每个乡镇要安排一个示范点(村)。建筑节能示范要严格执行《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住房节能技术导则(试行)》,加强专家组对口指导,实行逐户验收。建筑节能示范户录入信息系统的“改造中照片”必须反映主要建筑节能措施施工现场。要组织农村建筑工匠和农民学习节能技术和建造管理,做好宣传推广。

九、健全信息报告制度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严格执行月报制度,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危房改造进度情况报住房城乡建设部。省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汇总并上报有关农村危房改造计划落实、资金筹集、监督管理等情况。各地要组织编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将建设成效、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等以简报、通报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上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及时组织对危房改造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于2012年1月底前将2011年任务落实检查情况和总结报告报三部委。

十、完善监督检查制度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本通知要求和其它有关规定,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和社会监督。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和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对试点地区进行抽查。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与部门协作

各地要加强对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各地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会同民政、民族事务、国土资源、扶贫、残联、环保、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等有关部门,共同推进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第四篇:关于做好2011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定稿)

关于做好2011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建村[2011]62号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扩大试点的要求,切实做好2011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范围与改造任务

2011年中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实施范围是中西部地区全部县(市、区、旗)。任务是支持完成265万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其中:优先完成陆地边境县边境一线20万贫困农户危房改造,支持东北、西北、华北等“三北”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试点范围内9万农户结合危房改造开展建筑节能示范。各省(区、市)危房改造任务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确定。

二、补助对象与补助标准

中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各地要按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合理确定补助对象。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程序,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同时,要建立健全公示制度,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各审查环节的结果要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县级政府要组织做好与经批准的危房改造农户签订合同或协议工作。

2011年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平均6000元,在此基础上对陆地边境县边境一线贫困农户、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再增加2000元补助。各省(区、市)要在确保完成危房改造任务的前提下,依据农村危房改造方式、建设标准、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等不同情况,合理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分类补助标准。

三、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

2011年中央安排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资金166亿元(含中央预算内投资25亿元),由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达。中央补助资金根据试点地区农户数、危房数、地区财力差别、上年地方补助资金落实情况、试点工作绩效等因素进行分配。各地要采取积极措施,整合相关项目和资金,将抗震安居、游牧民定居、自然灾害倒损农房恢复重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扶贫安居等资金与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有机衔接,通过政府补助、银行信贷、社会捐助、农民自筹等多渠道筹措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资金。地方各级财政要将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地方补助资金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省级财政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各地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补助资金要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并按有关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使用,健全内控制度,执行规定标准,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及时下达资金,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要定期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和发改稽察机构将对各地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

四、科学制定试点实施方案

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认真组织编制2011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实施方案,按照优先支持陆地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实际需求、管理能力、用工量、建材供应与运输等因素的基础上,将改造任务分配到各试点县,并于今年7月初将分县试点方案、任务分配、资金安排、监管措施等情况联合上报三部委。各试点县要细化落实措施,合理安排各乡(镇)、村改造户数。

五、落实危房改造建设基本要求

拟改造农村危房属整栋危房(D级)的应拆除重建,属局部危险(C级)的应修缮加固。重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农户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地方政府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坚持以分散分户改造为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危房集中村庄的危房改造,积极编制村庄规划,统筹协调道路、供水、沼气、环保等设施建设,整体改善村庄人居环境。陆地边境一线农村危房改造重建以原址翻建为主,确需异址新建的,应靠紧边境、不得后移。

要严格控制危房改造建筑面积和总造价。翻建新建或修缮加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至60平方米以内。农房设计建设要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体现民族和地方建筑风格、传承和改进传统建造工法,推进农房建设技术进步。各地要组织技术力量编制可分步建设的农房设计方案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引导农户先建40到60平方米的基本安全房,同时又便于农民富裕后向两边扩建或者向上加盖。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防止出现群众盲目攀比超标准建房的问题。各地要加强地方建筑材料利用研究,探索符合标准的就地取材建房技术方案。要结合建材下乡,组织协调主要建筑材料的生产、采购与运输,并免费为农民提供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服务。

六、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各地要建立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危房改造的工程质量。地方各级尤其

是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对危房改造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主要结构和部件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农村危房改造竣工质量安全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开设危房改造咨询窗口,面向农民提供危房改造技术服务和工程纠纷调解服务。健全和加强乡镇建设管理机构,提高服务和管理农村危房改造的能力。

农村危房改造要严格执行农房抗震安全基本要求。承担施工任务的农村建筑工匠要对新建农房的抗震设计或旧房的修缮加固方案进行技术把关,对农户自购建筑材料给予建议。乡镇建设管理员要加强农房设计图纸审查,并对施工过程进行逐户现场检查。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建设管理员和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与管理,提高其农房建设抗震设防技术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编印和发放农房抗震设防手册或挂图,向广大农民宣传和普及抗震设防常识。

七、完善农户档案管理

各地要按照《关于建设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建村函〔2009〕168号)要求,完善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实行一户一档,批准一户、建档一户,规范有关信息管理。农户纸质档案必须包括档案表、农户申请、审核审批、公示、协议等材料,其中档案表必须按照信息系统公布的最新样表制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户纸质档案表信息化录入制度,确保农户档案及时、全面、真实、完整、准确录入系统。今后各地工程进度等情况将以录入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为准。改造后农户住房产权归农户所有,并根据实际做好产权登记。

八、推进建筑节能示范

加快推进“三北”地区和西藏自治区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建筑节能示范工作,各试点县要安排不少于五个相对集中的示范点(村),有条件的县每个乡镇要安排一个示范点(村)。建筑节能示范要严格执行《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住房节能技术导则(试行)》,加强专家组对口指导,实行逐户验收。建筑节能示范户录入信息系统的“改造中照片”必须反映主要建筑节能措施施工现场。要组织农村建筑工匠和农民学习节能技术和建造管理,做好宣传推广。

九、健全信息报告制度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严格执行月报制度,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危房改造进度情况报住房城乡建设部。省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汇总并上报有关农村危房改造计划落实、资金筹集、监督管理等情况。各地要组织编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将建设成效、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等以简报、通报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上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及时组织对危房改造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于2012年1月底前将2011年任务落实检查情况和总结报告报三部委。

十、完善监督检查制度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本通知要求和其它有关规定,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和社会监督。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和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对试点地区进行抽查。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与部门协作

各地要加强对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各地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会同民政、民族事务、国土资源、扶贫、残联、环保、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等有关部门,共同推进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第五篇: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

旅办发[2010]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的精神,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中的作用,推动旅游标准的应用和普及,促进旅游品牌培育,根据《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部署,现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快我国旅游标准的制定、实施和推广步伐,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发展质量的提升,提高广大游客满意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推动与企业为主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导向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广泛发动旅游企业及社会中介组织,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共同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合力。

(二)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试点工作将先选择旅游标准化工作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的地区和旅游企业进行,通过一定时期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培训、辅导,经过评估达到试点要求后,在此基础上形成经验,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三)软件提升与硬件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旅游标准的宣贯、实施,进一步规范旅游服务行为,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旅游产品的质量,维护广大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促进旅游服务设施的升级和完善,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试点工作,充分调动各地推进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共同组成的四级旅? 游标准项目框架体系。

三、工作目标

(一)加强现有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实施力度,扩大其实施范围和影响力,规 范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

(二)在试点地区建立符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特点的旅游标准化体系,提高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试点地区旅游整体发展水平。

(三)培养一批运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优质、具有高水平企业标准的旅游示范企业,引导旅游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四)创新旅游标准实施方法和评价机制。坚持标准实施与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改进当前以政府为单一评价主体的旅游标准评价体系,探索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标准实施及评价中的积极作用。

四、试点内容

(一)贯彻实施相关标准

1、确定本地区、本企业的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或计划,并按步骤实施。

2、大力推广实施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3、制定和实施符合本地区实际和旅游发展特点的旅游业地方标准。

4、旅游企业在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具有本单位特色、高水平、高标准的企业标准。

5、实施与旅游业相关的其它公共服务标准。

(二)培养旅游标准化人才

1、培养旅游标准化行政管理人才。

2、培养旅游企业标准化管理人才。

3、建立旅游标准化专家队伍,加强旅游标准化科研工作。

五、工作机制

(一)统一指导

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由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统一负责组织开展。

(二)分级负责

参与创建地区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接受国家旅游局的指导。

六、工作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0年3月)

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试点工作。

(二)试点单位确定阶段(2010年4-5月)

各省级旅游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向国家旅游局申报本地区的候选试点单位,国家旅游 局经统筹选择后确定首批试点单位并公布。

(三)试点阶段(2010年6月-2011年11月)

试点工作一般为一年半,各试点单位应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落实各项措施,对照试点评分标准开展创建、自检工作。并通过工作简报等形式,及时向国家旅游局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四)评估验收(2011年12月)

试点后期,试点单位按照相关评估计分标准自查合格后,向国家旅游局提出评估申请,由国家旅游局委托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评估验收。

(五)命名表彰阶段(2012年1月)

通过评估的试点单位将由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示范省、示范市、示范县、示范企业),颁发牌匾、证书并进行必要的表彰或奖励。

七、试点单位申报

由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推荐本地区候选试点单位,可包括试点地区(省、市和县)和试点企业,并于2010年4月30日前将推荐的试点单位名单上报至国家旅游局。候选试点单位应符合《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细则》(见附件)规定的条件。

国家旅游局将从各地上报的候选单位中统筹选择,于2010年5月确定并公布首批1个试点省、10个试点城市和试点县、60-70个试点企业。

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是国家旅游局贯彻落实国发[2009]4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按照国家旅游局关于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做好组织领导和协调动员工作,确保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国家旅游局

二○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下载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关于做好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关于做好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