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能源县建设管理办法6.24
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工作,规范管理程序,明确建设要求,落实责任主体,发挥示范作用,促进农村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绿色能源示范县,是指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和农业部共同认定的、以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为主要方式解决或改善农村生活用能的县(市)。
第三条 绿色能源示范县(以下简称示范县)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完善机制、管建并重、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农村能源管理体系,推动项目建设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和自我发展模式,确保示范县建设取得实效。
第四条 示范县建设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分级管理。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和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示范县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审查,以及示范县建设的监管和竣工验收。县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和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示范县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以及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管与竣工验收。
第二章
规划及实施方案
第五条 示范县须编制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规划,明确技术路线、项目布局和管理要求。申请中央财政补助的须编制实施方案,明确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和实施主体。实施方案要在规划的基础上编制。
第六条 示范县建设规划编制要根据当地可再生能源资源特点、自然条件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等,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农村能源发展模式,确定农村能源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第七条 示范县建设规划要全面分析全县各乡村的实际情况,包括乡村分布、人口数量、用能状况等,提出利用可再生能源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技术方案和项目布局,包括采用大中型沼气、集中式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成型燃料、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发电、小水电、小风电等技术解决农村用能问题的村户数和消费量,并汇总形成全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
第八条 示范县规划要提出示范县建设管理体制和项目建设运营模式,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负责、市场运作、多方支持”的要求,提出专业化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的要求和相应措施,鼓励县域内同类项目由同一项目法人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形成规模效益,提高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九条 示范县实施方案的制定要本着“资源充足、资金
落实、技术可行、条件成熟”的原则,选择经济效益较好、建设规模较大、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项目,以同类批量建设的方式,实现规模化示范,带动产业发展。
第十条 实施方案应明确具体项目、项目法人、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包括可解决农村用能的村户数、能源供应量等)、技术方案、实施进度安排、技术经济分析、建设条件落实情况、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建设运营方式等。
纳入实施方案中的各项目应编制项目建设方案。各项目的建设方案应经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和农业部门审核。
第十一条 实施方案应明确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监督考核制度,提出保障项目可持续运行的措施。
可采取招标方式选择投资经营主体(项目法人)。同一项目法人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全县多个项目的,应提出总体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营方案。
第十二条 示范县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由县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和农业主管部门联合上报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及财政和农业主管部门,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和农业主管部门初审后,联合上报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和农业部。
第十三条 国家能源局会同财政部和农业部,对示范县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审定。审核内容包括总体方案可行性、项目技术工艺可行性、项目经济可行性以及项目建设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等。其中,技术工艺可行性由农业部会同
国家能源局和财政部按照《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技术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审核。审定后联合批复实施方案。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十四条 经审定的实施方案中的各项目,应落实建设条件,编制项目申请报告,由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和农业部门按照项目建设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批复。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根据示范县建设需要,加强对示范县项目建设的技术指导,进一步完善农村能源技术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提高新形势下服务农村能源的水平和能力。
第十六条 项目建设要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项目单位要建立健全制度,按照建设方案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项目单位不得擅自改变建设内容和标准。由于条件变化,需要对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等进行较大调整的,须按规定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
第十七条
示范县项目建设实行定期报告制度。项目法人应每季度向县级能源主管部门报告项目实施情况,每年底前,县级能源主管部门应将项目进展情况报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汇总后报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和农业部。
第十八条
项目竣工后,由县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农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依据建设方案、技术管理办法以及技术和产品推荐目录等,重点对项目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工程档案、运营体系等进行验收。
示范县项目全部建成后,由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农业主管部门依据批复的实施方案及有关文件规定,对示范县进行验收,验收报告报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和农业部。
第四章
运行管理
第十九条
项目单位要建立健全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原料保障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等,加强技能培训,推行持证上岗,保障项目安全可靠运行。
第二十条
县级能源主管部门要建立示范县项目运行统计制度,记录项目运行信息和数据,包括原料消耗、能源产量和销售量、解决农村用能的村户数和用能量、就业人数、利税等。每年1月底前将上一年度信息和数据报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和农业部门汇总后报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和农业部。
第二十一条
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农村用能有偿使用机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通过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等措施,建立城乡能源一体化服务体系,促进示范县项目
可持续运行。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各级能源主管部门对示范县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财政部门对中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农业部门对《技术管理办法》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项目法人有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的,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建设实施或竣工完成的,关键设备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的,以及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作出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暂停项目建设,对情节严重的,提请或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地方有关主管部门组织推动不力、严重影响示范县建设进度;不能如期完成示范县建设任务的;在实施方案和建设方案审查中把关不严、造成损失的,将取消绿色能源示范县资格。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各省(区、市)可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示范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和农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1、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规划编写提纲
2、申请中央补助资金项目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附件1:
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规划编写提纲
一、全县基本情况。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等情况;主要产业发展情况;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及“十二五”规划简要情况。
二、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农村地理地形、气候条件、交通状况等;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量及分布;生物质能源资源特点,包括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及畜禽产品加工、林业发展等形成的剩余物,以及能源作物和能源植物种植和生产加工情况。
三、农村用能状况。乡村及人口分布等情况;农村电力、天然气、煤炭等消费情况及供应的村户数,薪柴、沼气、太阳能利用等的消费量及供应的村户数;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农村能源已建成的重大项目。
四、农村生活用能存在的问题。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农村清洁能源技术应用,以及农村能源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规划目标。根据可再生能源资源特点、自然条件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规划期间全县可再生能源开发总量、农村清
洁能源消费比例等总体目标。
六、绿色能源示范县规划建设重点任务。提出规划期内利用可再生能源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技术方案和项目布局,形成全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包括:
大中型沼气(发电)、集中式生物质气化(发电)项目布局及建设任务(解决生活用能问题的村户数和清洁能源消费量等);
生物质成型燃料项目布局及建设任务;
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发电项目布局及建设任务; 小水电、小风电等项目布局及建设任务; 其他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布局及建设任务。
七、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管理体制和项目运营模式。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市场化开发利用,实行项目专业化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的机制和相应措施。鼓励县域内同类项目由同一项目法人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措施。
八、推进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保障规划实施的措施。从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吸引企业投资、城乡能源一体化建设和管理、出台地方性扶持政策等方面,提出促进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的措施。
附件2:
申请中央补助资金项目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股东构成、资产状况、主要投资领域和项目,申报经营领域的业绩和运营经验。
二、项目概况
拟建项目建设地点、生产能力、建设内容、产品和服务工程技术方案、拟采用的技术工艺、主导技术和主要技术指标、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
三、资源利用和保障体系
资源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资源可获得性分析,项目资源收集/存储/运输体系、相关技术指标和保障措施,以及与资源供应主体或管理部门的协议。
四、项目能耗和节能方案
项目耗用电力、燃油等能耗分析;采用的节能降耗措施,节能效果分析。
五、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方式
项目投资建设方式,运营模式,产品供应服务体系和服务标准,产品价格体系(包括是否有政府补助和补贴以及相关标准),项目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和岗位资质管理等。
六、环境影响分析
分析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等,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提出治理措施,项目处理废弃物对环保的贡献评价。
七、项目投资和效益分析
项目投资测算,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产品和服务价格测算,市场销售前景分析。
八、项目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项目审核所需的环评、用水、水保、土地、电网接入等支持性条件的落实情况,并附上相关批复或证明文件;项目相关资金落实的承诺文件;地方支持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政策等。
第二篇:能源建设心得体会
实施能管中心建设项目,是公司落实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的现实需要
节能减排作为国家“十二五”的转方式、调结构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刚性要求。公司作为有色金属资源型企业,贯彻落实好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完成好企业节能减排任务,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随着公司规模做大,不仅要在产能规模上成为行业龙头,而且要在节能、环保等指标上领先,在行业内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必须顺应国家节能减排总体要求,顺应产业发展要求,积极开展节能技术和项目示范,推进能源转换和梯级利用,加强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长远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
长期以来,虽然公司在能源利用和管理方面已经开展了持续深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能源管控方式传统粗放,能源统计数据依然是手工采集、人工统计,效率低下;能源分析预测、平衡优化缺乏手段,能耗居高不下,加重经济负担和社会责任负担。经过专业的能源调查表明,公司在能源利用和管理方面还具有相当的节能潜力,成本下降还有相当的空间。如何采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不再依赖外延式增长,增加资源消耗,而是转向内涵式增长,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这就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导入系统性节能降耗的概念。能管中心建设项目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此次在公司下属单位启动和实施的能管中心建设项目,采用先进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水、电、蒸汽等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费环节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控制调度、平衡预测和能源管理等功能进行系统集成,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提高公司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项目建成后,将改变传统的能源管理模式,实现能源管理的虚拟化、精细化、扁平化和可视化,使公司的能源管理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因此,无论是落实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的现实需要,还是构建两型企业、打造国际标杆的长远考虑,能管中心建设项目都是我们有力的抓手和平台,需要公司各级管理干部引起高度重视,需要广大员工共同参与。
二、实施能管中心建设项目,是公司实现两化融合、提高管控效率的重要举措
首先,从宏观趋势来讲: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国家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十七大继续完善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科学发展观念。十七大以来,两化融合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驱动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积极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以能管中心建设项目促进公司工业化上台阶,带动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是公司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公司在新的竞争和发展形势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从公司内部来讲:“十一五”以来,通过提前部署资源占有和项目建设,狠抓内部管理和改革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公司的业绩和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国内同行业中的战略地位越发突出。同时各业务板块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规模正在快速放大,公司整体的管理跨度正在迅速延伸,已经形成了跨国度、跨民族、跨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格局。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形势下,随着公司快速成长、规模倍增,管理基础也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压力甚至风险,管理信息化发展滞后,导致经营管理能力欠缺,科学决策水平不高,制约了企业迈向有色金属国际性矿业公司的发展步伐。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是公司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应当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运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从而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控制市场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结合产业发展要求和公司管控需要,转变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公司集团化管控和国际化发展,需要采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业务流程和管控模式。因此,能管中心建设项目的启动与实施,被公司赋予了新的要求和内涵,并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两化融合、提高管控效率、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实施能管中心建设项目需要达到效果包括:
2012年12月19日党委副书记XXX做了高标准 严要求不懈怠以能管中心建设项目带动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的讲话,是公司节能减排、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建设现代化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项重大举措。
第三篇:能源建设
能源建设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发展同样离不开能源,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为此,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把常规能源、新能源、节能减排等能源类领域的发展放在优先位置,能源已成为我国未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为了适应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国家将急需一大批能够直接服务于能源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正是一个以培养能源合理开发、高效清洁利用为目标的能源类专业,肩负着培养国家能源类紧缺人才的重任。
根据1998年国家教育部重新修订调整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属于工学学科、能源动力类,是由旧本科的九个相关专业合并而成,它包括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将重点围绕国家能源战略,以“新能源、核能、智能电网、常规能源、节能减排”为主线,培养能适应国家能源领域(尤其是电力行业)快速发展要求的高级研究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将在工程设计与科学研究能力、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培养和锻炼。
根据专业方向不同,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等!
因此,在目前的制冷空调产业中,政策法规的推行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市场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的给整个行业乃至用户单位的权益带来了损害。如何使整个行业步入有序、健康、发展、共赢的良性循体系中,关于工程安装的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它摆在了每一位从事本行业人士的面前。这也不仅仅是市场的需要,也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篇:全县农村能源建设调查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大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单位积极参与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在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产业建能源,建好能源促产业的原则。确保沼气这一阳光工程可持续发展,从而在全县形成“小沼气大产业”理念。通过农村沼气建设来提高三沼综合利用率,减少大气、土壤污染,美化农村环境,积极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此,我们对全县六个乡镇、十个行政村和十二个后续服务网点进行了调研。
一、全县农村沼气项目实施现状
自2006年以来,争取农村能源沼气国债、省本级项目累计达到10331口,实施10331口,完成任务的100%;正常报废、因灾报废、工程报废3666口,现存6665口。现已完成11316口,全县农业户为25454户,沼气池入户率达到了44.5%,从2009年开始到2013年后续服务网点建成69处,可为11316口沼气池服务。养殖小区建成28处。全县梨果面积31万亩,产值达到7.5亿元,人均梨果收入9000元。建成大棚7551座,实现产值1.96亿元。主导产业已形成规模,要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商品率,实现有机循环农业,必须树立“以畜养沼,以沼促果(菜)、以果带畜”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村沼气事业可持续发展。优化项目结构,创新管理方式,鼓励新技术研发应用,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才能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我们这次深入到六乡十村共涉及到xx户,总人口xx人,目前在村户数为xx户,占总户数xx%,在村人口xx人,占总人口的xx%,有果园面积xx亩,建沼气池xx口。能正常使用的有152口,使用率为xx%,使用率由xx%降到0的有董家角、樊家圪台村,最高使用率为80%的村是房家塬村、付家塬村。另外,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在村留守人口大多为老年人、儿童,劳动能力较弱,还有部分沼气户整户外出,如董家角26户,外出14户,占到53.8%,xx户建沼就有16户外出,外出户占到43.2%,xx户,外出18户,外出户占到20%。后续服务网点调研了十二处,有八处养猪存栏743头,有四处不养猪。十个行政村养猪存栏xx头,牛xx头,驴xx头,养羊xx只。调查发现养畜与沼气池的配套发展不平衡,养殖户的养殖基数大,部分沼气池户不养猪,造成了沼气池不能全部启动,降低了使用率,也有相当一部分沼气池因无法出料,沼气池已满,造成沼气池不能正常使用。有相当一部分沼气池启动后在使用中因管理不善,缺乏技术,使池子慢慢变成了病池,无法正常运行,只是起到厕所的作用。加之户用沼气池建设国家补贴标准低、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的方式转化、原料缺乏、农户需求积极性减弱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农户建沼气池的积极性。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后续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网点技术员作用发挥不够,缺乏大局服务意识,有相当一部分服务网点,没有发挥职能作用,设备私有化只顾自己放弃了责任,还有一部分网点处于瘫痪状态,无法发挥作用,严重影响了“三沼”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三沼综合利用效果
自2006年建沼以来,农村沼气池的覆盖面逐步扩大,调查结果表明沼气户占到总户数的44.5%,“三沼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与主导产业苹果、大棚生产技术紧密地融为一体,成为标准化、规范化技术中心的重要一环,使群众对此有了新的认识,在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全县“三沼”综合利用推广面积5万亩,今春农业系统一组织科技培训到各乡镇,现场培训果树管理,“三沼”综合利用技术,使群众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因典型引路看其效果,交口镇房家塬行政村有苹果面积1570亩,其中老果园280亩,幼园1290亩,去年全村在苹果生产中,除利用常规管理技术外,增施沼沼渣,使苹果产量达到487吨,每斤售价3.08元,产值达到300万元。该村有沼气池80口,全部正常使用,成为以沼促果的典范。村主任房旭亚有300棵苹果树,使用沼肥后,每亩产量提高到32467.5斤,每斤3.08元售出,产值达到10万元。南河沟乡左溪村委会主任王宪民在花椒上增施沼肥做了示范,结果表明,20棵花椒在未施沼肥往年产量为80斤,施沼肥后产量提高到200斤,增产250%;张家滩镇书贝村服务网点负责人闫海忠,目前养猪规模发展到300头,其中能繁母猪30多头,去年在养猪这一事业中收入10万元,后续服务费收入2万元,主导产业苹果20亩,增施沼肥后收入11万元,去年经济收入23万元,他为扩大养殖规模和配套设施,今年要求再建50方沼气池,收集沼肥,提供服务。南河沟乡东至村今年发展10户养猪大户,每户建成100头标准化养猪场。由此可见,农民对养畜和发展沼气有了新的理念,通过“三沼”综合利用逐步做大做强苹果、大棚产业,使我县有机循环农业正逐步形成。
三、后续服务网点、养殖小区及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的典范作用发挥情况
为使农村沼气事业长兴不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县建起了69处后续服务网点,22个养殖小区沼气工程,3处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成一处,二处在建)。分布在各个乡镇的项目区,并给网点配置了设备,以便服务于农民。这些网点可以说在农村能源建设中是技术骨干,是推动农村沼气发展的有效动力。通过调查各网点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发挥的作用有大有小。可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服务型。为沼农树立了典范,他们用自己辛勤劳动,大力发展养猪事业,在主导产业上树典型,用真实事例感化带动农民,提供学习场所,为自己周围的沼农,排忧解难,热情服务。如交口镇董家圪崂村网点;七里村镇付家塬网点;张家滩镇书贝网点;南河沟左溪网点,他们的网点带动了一方,为群众抽运沼肥100余车,这一类型占到33.3%。二是维持型。养殖规模小,没有在主导产业上树立典型,对周边辐射作用小,对沼农服务少,没有创新意识,不求发展,维持现状,如史家圪垛、罗子塬、上曲木前段等网点,这一类型占到33%。三是瘫痪型。失去网点作用,养殖在原有的基础上越养越少,甚至解体,配给网点的三轮不是服务于沼农,而是改变用途,导致后续服务点有名实亡。如交口小安村网点、南河沟社区郭家村网点等,这一类型占到33%。全县建起了21处养殖小区,占到全县标准化养猪场36处的58.3%,这些小区的发展不平衡,有的小区已投放种猪,初具规模,有的小区目前处于等待观望,还没有投放种猪而闲置,使小区功能不能发挥,造成资源浪费。
四、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整户外出占到总户数35.3%,外出人口占到总人口的47.4%,而且留守在村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儿童,青壮年外出打工,给农村沼气池的管理带来了困难。
2、家庭养殖减少,原料严重短缺,导致大部分沼气池因缺少原料而停用,从而降低了使用率。
3、建池需求和任务安排出现结构性过剩,整村推进原则不切合实际。想建池的农户村上没项目,不想建池的农户村上项目任务过剩。
4、管理不到位、技术指导差、故障解决难。走访的沼气户中,大部分户主动性差,缺乏安全管理常识,加之服务不到位,有弃之不用的现象。
5、部分后续服务网点,缺乏后劲,失去职能,处于瘫痪状态,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6、综合利用率不高。沼渣沼液等优质肥料作为一般肥料在大田里施用,没有商品化。造成综合利用效益不明显而影响了农户建池的积极性。
五、对策与建议
1、户用沼气池六点建议:一是建议取消整村推进原则,变为因地制宜,按农民需求建沼气池;二是要增大池容,改原来的8方池为16方池,因主导产业梨果面积全县达31万亩,设施农业大棚达7551座,需肥量较大,必须增大池容保障肥料供给。三是政府应加大资金投资力度积极开展病旧池恢复利用,巩固成果,放缓新建池速度从而提高使用率。四是对多年整户外出无人管理和移民搬迁户的沼气池,按程序该报废的就报废,消除安全隐患。五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沼气的安全意识,管理技术,生产技能,普及“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六是根据沼农需求,按区块配备一定数量的运输、抽渣、监测设备。
2、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建设三点建议: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型养殖场。据调查xx县预算内养殖小区沼气项目仅有21处,远不能满足需求,建议增加项目数量。二是制订建设规范。针对养殖小区存在的设计不规范,建设标准不一的问题,建议尽快出台中小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规范。三是对已建成的养殖小区,不能闲置,督促尽快在小区投放种猪饲养,使其早日发挥作用,避免资源浪费。
3、沼气服务体系一点建议: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对后续服务网点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坚持“政府扶持、有偿服务、肥主气次、循环发展”的原则,纳入公司统一管理。杜绝抽渣车管理混乱,使用权在村级服务网点,所有权在能源办,导致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问题,从而造成管理漏洞。
4、建议给农村能源部门在项目上增加太阳能、风能系列的清洁能源建设项目,为建设美丽乡村拓宽业务渠道。
第五篇: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总结
2010年沙洋县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落实,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得到了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一、工作总结回顾 今年省农业厅下达我县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包括: 2010 年省级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建设项目计划 2000 户、2010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计划 314 户、2010 年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计划 8 处、大型沼气工程 1 处、2009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太阳能建 设项目计划 380 户。项目计划总投资 1614.1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 277.8 万元、省级配套及投资 312 万元、地方配套 50 万 元、业主自筹 236 万元、农户自筹 738.3 万元,共投入资金 1144.1 万元,占总投资的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