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网络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信息网络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范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的传播秩序,加强信息网络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的监督管理,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开办通过信息网络以非广播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点播方式)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的业务及相应的编辑、播放、传输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等活动。以广播方式播放、传输节目,属于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由《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范,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信息网络,是指通过无线或有线链路相联接,包括卫星、微波、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等各种具体的形式,由信息发送、传输、接收、处理设备所组成的,使用多种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系统。信息网络包括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通讯网、计算机网、闭路电视系统等。
本办法所称的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是指在表现形式上类同于广播电视节目或电影片,由可连续运动的画面组成的图象或可收听到的连续的声音。
本办法所称的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传播者,是指将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素材组织编排后,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机构。
本办法所称的信息网络经营者,是指提供信息网络硬软件平台及其它技术支持的机构。
第四条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是信息网络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国信息网络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的发展规划,确定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传播者的总量、布局和结构。
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信息网络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的发展规划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信息网络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的业务实行许可管理。持有《网上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许可证》,方可开办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的业务。
第六条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的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按以下四个类别实行分类管理:
1、新闻类;
2、影视剧类;
3、娱乐类,包括音乐、戏曲、体育等;
4、专业类,包括科技、教育、医疗、财经、气象、军事等。
第七条 开办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的业务,应当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符合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的具体规划、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
(二)有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自有资金、设备及场所;
(三)拥有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资源;
(四)拥有必要的专业人员;
(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不同类别的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还应当具备相应的申办条件。
第八条 开办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新闻类节目的业务,除具备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一)已取得《网上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许可证》,从事娱乐类或专业类节目传播业务3年以上;
(二)依法设立3年以上的新闻机构。
第九条 开办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影视剧类节目的业务,除具备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一)取得《网上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许可证》,从事娱乐类节目传播业务2年以上;
(二)依法经营3年以上的影视制作经营机构。
第十条 开办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业务,须持与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有关的书面材料,经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审批。中央直属单位和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企业,可直接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提出申请。审查合格者,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给《网上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许可证》。取得许可证后,只能按照《网上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许可证》载明的标识、传播方式、传播载体、传播范围和节目类别开办传播业务。需变更以上事项者,应当按上述程序办理有关的变更审批手续。
取得《网上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许可证》后,如果开办单位的名称、地址、网址、网站名、法定代表人等项目发生变更时,应当在变更后的三十日向原发证单位申请换证。
第十一条 申请成立专门机构开办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业务的,由发起单位按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以企业形式经营此类业务的,到工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前,须先取得《网上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许可证》。
第十二条 取得许可证的单位应当在一年之内正式开通业务;逾期不能开通的,由发证机关收回许可证。
第十三条 国家实行《网上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许可证》年检制度。
《网上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内,取得《网上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许可证》的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年检报告,办理年检手续。年检不合格者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收回《网上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许可证》。未按规定办理年检手续的单位,其许可证自动失效。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的,应当在许可证届满前六十日办理续证手续。
年检的具体办法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 信息网络的拥有者和经营者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网络出租、出让给未持有《网上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许可证》的单位用以向公众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不得向未持有《网上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许可证》的单位提供网络硬软件平台和其它与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有关的服务。
第十五条 用于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新闻类节目限于境内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台制作、播放的节目。
用于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影视剧类节目须从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专用目录中选取。
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专用目录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编制。专用节目片目由各类节目的版权持有者提供,报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核登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负责将载入目录中的节目片目等情况定期向持有《网上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许可证》的单位公布。
用于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娱乐类、专业类节目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六条 禁止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有以下内容的节目:
(一)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二)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
(三)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
(四)泄漏国家秘密的;
(五)诽谤、侮辱他人的;
(六)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
(七)虚假的信息;
(八)不列入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专用目录的影视剧类节目;
(九)从网络或境外媒体上收录下来的境外节目;
(十)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它内容。
第十七条 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传播者必须对所传播节目的合法性承担责任。
第十八条 国家鼓励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传播本台广播电视节目。
通过信息网络直播、转播、使用广播电台、电视台节目的,应取得该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许可。
第十九条 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通过监听监看、建立相应的公众监督举报制度等方式,对信息网络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由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人民币3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许可,擅自开办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的业务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的。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二○○○年四月七日
第二篇:广播、电视、电影类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章 广播、电视、电影类税收优惠政策
2011-12-08 阅读次数: 2674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第一节 营业税
一、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包括中央、省、地市及县级)按照各自职能权限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电影制片厂及其他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收入、转让电影版权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
文件依据:《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
一、从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指从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的事业单位;转制包括文化事业单位整体转为企业和文化事业单位中经营部分剥离转为企业。
从2009年1月1日起,需认定享受财税[2009]34号文件规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转制文化企业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根据相关部门的批复进行转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方案,由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中央部委所属的高校出版社和非时政类报刊社的转制方案,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复;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所属文化事业单位的转制方案,由上述三个部门批复;地方所属文化事业单位的转制方案,按照登记管理权限由各级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
(二)转制文化企业已进行企业工商注册登记;
(三)整体转制前已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转制后已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
(四)已同在职职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按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
(五)文化企业具体范围符合《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附件规定;
(六)转制文化企业引入非公有资本和境外资本的,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变更资本结构的,需经行业主管部门和国有文化资产监管部门批准。
文件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34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转制文化企业名单及认定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05号)
操作流程:上述减免税项目需要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报送资料:
1、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名单的文件(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2、转制方案批复函(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3、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4、整体转制前已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需提供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的证明(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5、同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按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制度的证明;
6、引入非公有资本和境外资本、变更资本结构的,需出具相关部门的批准函(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7、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二、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内,依据《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和《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362号)的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文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按国家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具体范围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宣部另行发文明确。
文件依据:《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具体范围尚未下发
三、出版、发行企业库存呆滞出版物,纸质图书超过五年(包括出版当年,下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缩微制品)超过两年、纸质期刊和挂历年画等超过一年的,可以作为财产损失在税前据实扣除。已作为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呆滞出版物,以后处置的,其处置收入应纳入处置当年的应税收入。
文件依据:《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
操作流程:上述减免税项目需要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具体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2011年第25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节 房产税
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执行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文件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34号)
第三篇:2009年全市广播电影电视工作要点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也是实现“十一五”规划最关键的一年。我市广播影视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广电局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33321”广电改革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改革、发展、质量、稳定”的工作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是广电发展的动力、发展是广电第一要务、质量是广电的生命线、稳定是广电的第一责任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全面提速发展,全面提高质量,全面加强管理,突出抓好“村村通”及地面数字电视、乡镇(村)广播电视站(室)标准化建设、提升节目质量、拓展产业和内部管理分配制度改革等五大重点工作。爬坡上行,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宣传工作为中心,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一)切实抓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建国六十周年的宣传报道。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历史盛会。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全市各级广播电视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动员和激励全市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2009年是中国建国60周年,全市广电部门要按照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庆祝国庆的宣传报道。
(二)狠抓宣传质量,提高XX广播电视传媒影响力。宣传工作是广播电视的中心任务,宣传质量是广播电视的生命。2009年,全市各级广电部门要紧跟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大宣传策划力度,大胆探索创办谈话类栏目,提高日常宣传水平,提升XX广电传媒影响力和公信度。要持之以恒地抓好节目创优和精品生产,鼓励记者编辑潜心创作、勤于笔耕,勇于在全省、全国拿大奖。要高度重视外宣工作,提升市内广电媒体在中央、省级媒体用稿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探索广播电视节目在周边城市对等落地工作,努力构建川、滇、黔、渝区域广播电视宣传中心,提高XX在外影响力。2009年市电台外宣用稿要在2008年基础上增加10%,市电视台外宣用稿要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增长,进入全省21个市州前五名,并着重提高重大宣传用稿量。市电台在省节目创优评选中优秀奖达2个,市电视台在省节目创优评选中优秀奖达3个。组织好第二届XX市广播电视节目政府奖颁奖晚会。
(三)加强宣传管理,确保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省广电局和市委宣传部关于加强新闻宣传管理、净化声频荧屏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要规范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管理,重点对各播出机构开办的综艺娱乐类、谈话类、法制类节目进行清理,坚决抵制低俗之风。要坚持节目三级审查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节目生产与播出层层把关、层层负责。要坚持宣传月报制度,加强收听收看工作,加大对电视剧、动画片、引进剧和广告的播放管理。要进一步抓好广播电视视听评议工作,完善视听评议机制,使视听评议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二、以提高覆盖率为重点,建立完善广播电影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一)坚持“有线”“无线”并重,协调推进城乡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资源,在城镇和距离城镇较近、经济较发达、有条件的农村加快发展有线电视,满足当地群众收看多套节目的需求,努力提高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力争2009年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净增3000户,市县(区)城市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净增10000户。在距离城镇较远、地形复杂、居住分散的农村地区,采用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方式,作为解决“盲村”村村通的主要手段,有效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和覆盖质量,解决农村广大群众听不到听不好广播、看不到看不好电视的问题。
(二)认真组织实施好“村村通”工程建设。各区、县要按照《全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措施,抓好落实。要按照中央、省下达的“村村通”数量和方式,按期保质完成任务。要结合自身实际,主要采取卫星直播、地面数字电视、有线联网三种方式,加大“村村通”建设力度。
(三)大力推进国标地面数字电视工程。国标地面数字电视(DTMB)工程综合了当前有线、无线、卫星直播等各种广播电视信号传送方式,是一项投资较小、技术成熟的项目。我市要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动国标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切实满足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多套广播电视节目和当地广播电视节目的愿望和要求。2009年,基本建成地面数字(DTMB)无线覆盖网,入网用户力争达到10000户。
(四)继续抓好农村基层广播电视阵地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广播电视工作(现场)会精神,借鉴龙马潭区试点做法,巩固现有成果,逐步建设标准化广播电视站(室),同时,积极采用无线覆盖等方式,扩大广播有效覆盖。根据中央关于加大广播电视基层阵地建设文件精神,逐步理顺县、乡广播电视体制,推进县对乡广播电视的垂直管理,建立和恢复乡镇广播电视站,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做好农村广播电视基层站所的建设工作。要加强乡镇广播站和村级广播室的维护管理、标准化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2009年,全市90%行政村通广播,广播喇叭数达到3500只;全市70%的乡镇广播站能够自办广播电视节目。
(五)做好电影管理职能调整、划转工作。核收资产,理顺管理关系,设立岗位,健全管理责任,按上级要求按时完成接收任务,做好城市电影和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的组织监管工作。
三、以整合资源拓展业务为突破,增加广播影视产业收入
(一)依托广电系统现有信息、广告、网络、频道频率等资源,加快推进系统内部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广电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发挥广电媒体声、像、图、文并茂的优势,加强内部媒体之间的经营合作,达到整体推进、互利共赢的目的。2009年,市、县(区)级广电产业收入要增长13%,力争15%。
(二)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寻求广电产业新的增长点。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媒体发展的巨大潜力,充分认识新媒体在舆论引导格局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开展网络广播、手机电视等新业务,探索符合高新技术应用特点、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发展之路。广播电台、电视台必须把发展新媒体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发展新媒体作为提升传播力的重要途径,努力成为新媒体发展的主力军。要大力发展新媒体内容产业,通过数字化改造,提高节目内容利用率,盘活现有节目内容资源,努力满足多种数字播出平台、多种数字接收终端的需求,抢占新媒体发展的制高点。
(三)做好XX新视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公司与四川省广播电视网络有限责任公司的整合工作。积极支持XX新视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公司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工作,不断开展双向网的改造,提升现有网络的技术标准,拓展业务领域。
四、以深化内部改革为抓手,增强广播影视发展动力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广电总局《广播影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遵循“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坚持一手抓公益性事业、一手抓经营性产业,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广播影视文化需求,又要使广播影视产业收入有大幅度提升。
(二)深化内部劳动、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行栏目负责制和双向选择用人机制,构建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用人和分配体系,营造有为才有位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激励机制。
(三)借鉴发达地区广播影视产业经营的成功经验,引入竞争机制,形成竞争态势,打破长期垄断,竞争机制缺乏的被动局面。要积极寻求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进入广播影视队伍,为全市广播影视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以加强行业管理为手段,规范广播影视发展秩序
(一)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和广播电视宣传、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大对行业政策法规的学习贯彻力度,提高系统内干部职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依法治理广播影视行业违规行为。
(二)高度重视广播影视安全播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件(事故)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试行)》。要以安全优质传输为前提,加强广播电视技术管理,保证各类广播电视设备设施良好运行,确保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优质传入千家万户。
(三)要进一步抓好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广告播放、互联网等传播视听节目、电影放映等的管理,逐步规范新媒体、新阵地的建设和发展。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审批。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监测部门的作用,为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促进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四)要强化阵地意识,坚持守土有责,进一步规范对频道、频率的管理力度,优化频道频率资源配置,使之既符合政策规范,又能发挥出更大效益。
六、以开展学习教育为载体,加强广播影视队伍建设
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采取多种措施办法,努力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要结合广电系统的实际,探索与大专院校共同办学的方式,实施培训和继续教育,大力倡导学习风气,继续打造和构建学习型单位;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交流,更新观念。要在全市广电系统评选首席记者、首席编辑、首席主持人和技术拔尖人才,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为宣传优秀人才提供更加优厚的待遇。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广播影视宣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记者、编辑、主持人、播音员和放映员,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则、懂经营、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广播影视技术、具有较高水平和过硬本领的工程技术人才。丰富干部职工文化生活,年初举办一次职工篮球运动会。
七、以构建和谐广电为目标,确保系统安全稳定
(一)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转变行业作风,树立正气,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风气。全市各级广电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性,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情况,反映问题,对突发性事件要有处置预案,克服麻痹思想,做到责任明确,措施落实。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增强广播影视队伍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维护系统安全稳定的意识和自觉性。
(二)要按照上级和有关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广电系统实际,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要认真抓好党建、维稳、综治、普法、安全、爱卫、计生、双拥、防邪、保密、信访、档案等各类单项工作,做到每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四篇:2011年广播电影电视“三下乡”工作总结
遵义市广播电影电视局2011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三个建设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按“增比进位突破”要求,大力推进我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开展,现将我局2011年“三下乡”活动总结如下:
一、广播影视工作开展情况
(一)“十大民生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我市建设任务为100个乡(镇)广播电视服务站、31个乡(镇)有线电视联网、84个乡镇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100个学校教育信息平台。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我局深入基层调研,加强指导,贵州省广电网络遵义分公司认真组织,成立了覆盖办公室和“班班通”工作组,按计划推进建设,圆满完成了100个乡(镇)广播电视服务站、联网31个乡(镇)有线电视、84个乡镇数字电视整体转换、100所学校教育信息平台的建设任务。
(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有序推进。积极争取并得到国家电影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先后为我市配置了12辆流动电影放映车,折合人民币144万元,投入了30万元的电影卫星接收设备,建立了遵义市电影卫星接收站,有效解决了遵义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中的交通困难和电影更新周期长的问题。目前,全年20796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已经按计划全部完成。
(三)大力推广由贵州省广播网络公司遵义分公司进行安装和模式,农户每户出资100元作为安装维护费的模式,充分发挥广电网络技术、人才和运营网络优势,有效解决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后续维护困难的问题。
(四)组织了乡镇调频广播的检查验收工作。我市乡镇调频广播试点工作于2009年开始启动,该工程建设的经费采取当地政府出一部分、各职能部门集资一部分、市广电局适当补助一点的原则,试点的前提条件是,建立有保障的长效机制,有明确的管理机制,负责人员、专门的维护费用。目前,已在务川、凤冈、余庆和绥阳等四县进行了试点。为确保乡镇应急调频广播工作在全市顺利推广,今年以来,我局对务川、凤冈、余庆和绥阳等四县的乡镇调频广播进行了检查验收,同时,对乡镇调频广播运行状况、老百姓是否满意、长效机制是否建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尤其是长效运行机制进行反复的研讨与论证。
(五)积极探索扩大农村数字电视覆盖的有效途径。目前正在实施的“村村通”工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看电视听广播的问题,但占全市人口73%的广大农民群众收看不到有线电视节目、听不到市委政府声音的问题还无法解决。为了切实扩大数字电视覆盖面,提高覆盖质量,特别是将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声音通过广播电视传达到广大农村,市广电局经过前期调研和论证,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实施遵义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数字无线覆盖工程,我局已经与贵州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数字无线覆盖工程项目实施合同,将于年内启动。该项目实施后,广大农村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到与城市用户相同的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可以有效解决广大农村群众收听收看本地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有力提升我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广播电视覆盖率不高。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以及我市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实际,目前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还相对较低,还有很多人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尤其是市级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率不足30%,500多万群众听不到市委、市政府的声音。
2、“2131工程”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由于我市很多行政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小村并大村后,全市行政村数量由5900多个减少到1730个,行政村地域面积显著增大,人口数量成倍增长,有的行政村所辖人口多达万余人,国家“十一五”期间投入给遵义的电影放映设备严重不足,和省内别的地市相比严重偏少,所投设备与遵义的人口、地域不成比例。
3、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仍然存在“重建轻管”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按国家下达计划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并积极完善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参与、市场化运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力争使广播电视天天通、长期通。
2、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以全市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数字无线覆盖工程建设 3 为载体,推动我市广播影视下乡,繁荣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村用户收听收看到与城市用户相同的数字广播电视节目。
3、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增加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次。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电影院线公司和农村电影放映队,普及数字化流动放映。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第五篇: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建设标准目录
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建设标准目录(按编号顺序排列)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
1GYJ22-1985广播电视播音(演播)室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2GYJ23-1986广播电视工程测量规范
3GYJ24-1986广播电视录音(播音演播)室空气声隔声测量规范
4GYJ25-1986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5GYJ26-1986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6GYJ27-1987电视发射台主要设备配备标准及技术要求
7GYJ28-1987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建设标准
8GYJ29-1987
9GYJ30-1987
10GYJ31-1987
11GYJ32-1987
12GYJ33-1988
13GYJ34-1988
14GYJ35-1988
15GYJ36-1988
16GYJ37-1988
17GYJ38-1988
18GYJ39-1989
19GYJ40-1989
20GYJ41-1989
21GYJ42-1989
22GYJ43-1990
23GYJ44-199
124GYJ45-199
225GY 5001-200
426GY 5002-199
527GY 5003-1995
法
28GY 5005-199
329GY 5006-1990
30GY5013-2005
31GY 5020-1995
32GY 5045-2006
33GY 5046-1993
34GY 5047-1993
35GY5050-1993
36GY/T5051-1994
37GY/T5052-1994
38GY 5053-1994
39GY 5054-1995
40GY 5055-1995
41GY 5055—95
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线路勘察规范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线路设计规范广播电视微波站(台)工程设计规范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安装及验收规范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设计防火标准中、短波广播发射台设计规范乡、镇级有线广播站建设规范省辖市级电视中心设备配备标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设备配备标准省辖市级广播中心设备配备定额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场地技术要求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验收调试规范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设计规范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容许噪声标准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室内环境要求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建设标准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规范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广播电影电视部基本建设项目建议书编审办法广播电影电视部部属单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审办广播电影电视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编审办法广播电影电视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定广播电视工程测量规范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规范省级广播中心建设标准中央广播电视监测台、站建设标准广播收音台(站)建设标准电视和调频广播发射天线馈线系统技术指标电视和调频广播发射天线馈线系统技术指标测量方法广播传音电缆线路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广播电视天线电磁辐射防护规范扩声译音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扩声译音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2GY 5056-1995中波广播发射台工艺设备安装规范
43GY 5057-1995中短波广播天线馈线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44GY 5058-1996县级广播电视工程技术规范
45GY/T5059-1997广播电影电视工程设计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标准46GY5060-1995广播电影电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47GY/T5061-1998广播电影电视工程技术用房照明
48GY/T5061-2007广播电影电视工程技术用房一般照明设计规范49GY 5062-1998电视和调频广播发射(转播)台(站)设计规范50GY5063-1998市县级有线广播电视网设计规范
51GY/T5064-1999
52GY/T5065-1999
53GY5066-2000
54GY5067-200
355GY 5068-200
156GY5069-2001
57GY 5070-2003
58GY 5071-200
459GY 5072-200
560GY 5073-2005
61GY 5074-2005
62GY 5075-2005
63GY5076-2006
64GY5077-2007
65GY 5078-2008
66GY 5079-2008
67GY 5080-2008
68GY/T5081-2009
69GY5082-2010
70GY 5083-2010
71GY 5201-1994
72GY/T5202-1995
73GY 5203-1995
74GY 5204-1995
76GY 5205-1995
77GY 5206-1995
78GY5207-1995
标
79GY 5208-1995
80GY 5209-1995
81GY 5210-1995
82GY5211-1995
83GY5212-1997
84GY5212-2008
85GY5213-2001
县级广播电视工程建设标准调频广播、电视转播台(站)建设标准电影摄影棚灯光系统设计规范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场地选择标准中波、短波发射台场地选择标准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钢塔桅结构防腐蚀设计标准地面无线广播遥控监测站建设标准及技术要求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建设标准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有线广播电视光缆干线网传输设备安装验收规范广播电视微波通信铁塔及桅杆质量验收规范有线电视分配网络工程安全技术规范广播电视传输电缆、光缆损坏损失计算标准广播电视工程监理规范广播电影电视工程设计文件档案管理规范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设计规范省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调度中心工程技术规范扩声译音系统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广播电影电视基本建设概(预)算编制办法广播电视安装工程费用定额广播电视中心工程技术房间室内装修工程预算定额县级广播电视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标中波广播发射(转播)台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标调频广播、电视发射(转播、差转)台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卫星广播电视地球接收站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标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标有线广播系统(网络)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标有线电视线路(网络)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标有线电视系统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系统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广播中心工艺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